第一篇:典型自我适应性困难的贫困生帮扶案例
典型自我适应性困难的贫困生帮扶案例
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尹乡音
一、案例背景
刘××,女,××学院2012级××专业学生,单亲家庭,母亲在其高二时病逝,为医治母亲,家庭欠外债4万余元,随后,父亲生意连连失利,工厂解散破产,原本宽裕的家境变得异常困难。该生有两姐一弟:大姐远嫁他乡,不及顾家;二姐刁蛮叛逆,和家庭断绝关系;弟弟初中辍学,待业在家,常惹是生非;父亲生意失利后,为躲避外债,背井离乡卖鱼谋生,以供养待业的弟弟、年迈的奶奶及小刘读大学。面对这样一个支离破碎的贫困家庭,小刘自入校后,性格孤僻,极度敏感,自我封闭,从不参加班级活动,对关心她的同学、班干以及老师甚为抵触。我第一次走访小刘宿舍的时候,见室友一块凑着看电影,其独自半拉着帘子躺在床上玩手机,我不断制造话题,嘘寒问暖,小刘爱理不理;我仔细观察其表情,发觉她的冷漠与无视中透出几份警惕和不安。我几次约她面谈,都被直接拒绝或以有事为由推辞。
二、解决方案
我对小刘的境况甚为忧虑,爱护每一位学生是辅导员的本能和天职,我迫切地想要帮助她走出困境。小刘“四面楚歌”又拒老师和同学千里之外,我必需从长计议,找准症结,寻找合力,对症下药。
(一)全面收集信息,正确定位问题
小刘的问题不仅仅是经济贫困,还有精神贫困,性格上的自卑,自我封闭。为了收集信息,我与小刘室友深入谈话,了解小刘日常生活的点滴,翻看小刘入校前档案资料,并将其表现与新生SCL-90心理 测试结果核对,小刘的表现可认定为“自我适应性困难学生”,自我适应性困难学生是指在大学生中对大学学习、人际关系、外部环境等主动适应不良,无法良好地进行学习和生活的学生,在大一新入学的学生中尤其明显。这种学生存在以下问题:自卑、自暴自弃、心理承受能力低,再加上小刘特殊的家庭,她属于自我适应性困难的贫困生,问题更为棘手。
(二)网络交流,寻找问题突破口
因走访被冷淡,屡次面谈遭拒绝,我加她微信和QQ,原以为通过不了,但小刘居然认证同意了,从而打开了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小刘的日志更新频繁,她喜欢在网络世界中刷存在感。高中时,小刘成绩优异,是同辈中的佼佼者;进入大学,强手如林,小刘多次鼓足勇气参加各种选拔竞赛,但都因害怕失败遭人嘲笑而放弃,自此逐渐走向自卑,自我否定和自我封闭。
尤为使其心理落差巨大的是,同寝室三位女生家庭条件优越,家庭温馨和睦,父母时常喧寒问暖。小刘羡慕嫉妒,觉得室友总是在其面前“晒幸福”,进而有意疏远室友。我在其日志留言,表达了自己的理解和关心。之后,我每天发一条问候短信,小刘偶尔会回应,没有回应的时候,我也确定她能够感觉到我的善意。
(三)开诚布公,构筑信任的基石
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我继续关注和回复她的日志,令我意外的是,一个月后,她主动来找我了。我和她到操场散步,边走边谈,我主要是和她讲述了我的大学生活,开诚布公坦露了自己与其相似的经历,讲述了一个与她类似境遇学姐自立自强的故事,谈话中,她一直很认真听着,已经没有第一次那种警觉的眼神了,我觉得她可能是被我的故事感动了,走的时候,她有点开心地和我道了别。我知道,她对我的信任逐渐在增强。
(四)知心赢信任,破解问题症结
两周后,我收到了一封小刘的邮件,她向我袒露了压抑许久的秘密心结。她母亲在世时,父亲生意兴隆,一家六口其乐融融。但其读高二时,父亲在外有私生女,母亲为此伤心生病,并诊断为癌症而病逝。雪上加霜的是,父亲与人合开的小工厂因财产纷争,不久便宣布破产。父亲破产后,为躲避债务,在北方卖鱼谋生。大姐外出打工,远嫁他乡;二姐因此痛恨父亲,和家人断绝往来。在这种情形下,父亲要抚养弟弟、赡养奶奶,还要照顾年幼的私生女。读大学后,父亲几度要求给她学费与生活费,都被她拒绝了,她坦露自己如今明白父亲不易,可是心里一直无法释怀而真正谅解父亲。
看到信后,我及时回信给了她。信中表达了为她的境遇感到难过,并对她的心情表示理解;且为她分析了家庭目前的处境及自己应为这个支离破碎的家庭担当的责任,鼓励她主动和父亲联系,把家人团结起来,让一切回到从前。在我的鼓励下,她听从了我的建议,在接来下的一段时间,她变得开朗多了,室友反映,她近来也主动和她们搭话。
(五)联络家长和同学,合力同心协助
在给她回信之后,我给她的父亲去了几次电话,在电话中没有谈及她和我讲的家庭情况。只是和她父亲汇报了她在校的一些表现,把她写的关于父爱的文章寄给了他,并督促她们父女俩每周通电话一次。
自从写信后,小刘变得从容多了,和同学交流也多起来。室友为了让她有主人翁感,让她担任寝室长;班级活动中,班委有意安排一些活动让她来组织,她也积极表现。大一上学期将近结束的时候,她变化很大,虽衣着简朴但神清气爽;脸上虽隐藏着生活的历练,但从容不迫。放寒假的时候,她高兴地和我说,她二姐要回家过年,她爸爸也将带着小妹妹回家过年,一家人又可以团聚了。寒假结束返校时,她带给我一个用塑料罐装着的农家自制腊肉,告诉我这是她奶奶亲手做的,并嘱咐她一定要带给我,说这些的时候,她不免有点难为情起来。我想起了孔子讲的“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一个学生的不幸将是一个家庭的不幸,挽救了一个学生,就是挽救了一个家庭,只有认识到这点,辅导员的工作才更有人情味,才是真正的以人为本!
三、案例分析与启示
自我适应性困难的贫困生帮扶工作是辅导员工作的一大难点,这项工作的成败,关系到整个班级的和谐与稳定,关系到每个贫困家庭的喜怒哀乐,关系到高等教育立德树人的宗旨。改变了一个贫困生,就是改变了一个家庭的命运。帮助小刘解开心结,重获阳光自信,让我对自我适应性困难的贫困生帮扶工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一)定性分析问题,抓住主要症结。
此案例中,通过咨询校心理中心专家,结合自己的心理咨询师专业知识,根据小刘现实表现和心理测试结果,做出症状判断。根据精神正常与异常三个原则,排除其不是精神问题;根据严重心理问题的标准,排除不是严重心理问题,根据其人际交往困难,自我否定,自我封闭而断定是一般心理问题中的自我适应性困难的贫困生问题。确立了问题,才能找出症结,对症下药。
(二)讲究帮扶方法,寻找合力协助。
第一, 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在帮扶中从辅导员-班级骨干-室友-家长-任课教师等多渠道综合掌握一手资料,形成合力,齐心协力给予其关爱。第二,营造良好的帮扶氛围;在这一案例中,小刘的室友,班委都为小刘创造了一些自我展示的机会,给了她很多锻炼的小平台,让她逐步走出自卑,走向自信。第三,充分借助新媒体信息平台;我们可以借助邮件、QQ、微信这些大学生常用的网络沟通工具 进入学生的世界,掌握这些非面对面的途径,贴近学生的心灵。
(三)注重沟通艺术,达到润物无声。
第一,知心贴心,构筑互信。本案例中,小刘从回避到主动找我再到被感化,都是因为一次次的贴心交流积累而成的。因此,在帮扶这类学生中,我们要花时间构筑信任基石,只有建立了有效的互信,学生才会说实话、说真话,才会配合我们辅导员改善状况,才会树立重新开始的信心和勇气,才能真正感受到关爱和鼓励。
第二,要学会倾听,严守秘密。要对学生真诚地表达你的关心和担忧,对其的表达给予积极响应。作为忠实的听众,我们一定要有保守秘密的意识,不能随意在与同学交流的过程中提及她们的故事,一旦泄露,前期建立的信任将消失,工作很难进展。
第三,耐心等待,相信学生的自我修复能力。在我们的工作中,引领学生走出困境,不是短时间可以成就的,辅导员要有耐心,要尊重学生个体的自我恢复力。在本案例中,结合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求助者中心疗法”的指导思想,充分为小刘创造无条件支持与鼓励的氛围,使其能够深化自我认识、发现自我潜能并且回归本我,从而改变自我的适应不良行为,矫正自身的心理问题。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高校中的特殊群体,部分学生经济贫困兼精神贫困,成为自我适应性困难的贫困生。作为思政工作者,就是要在以人为本、循循善诱,鼓励其走出困境,成就最真实和最好的自己。
第二篇:学生帮扶贫困生典型案例
初四二班帮扶贫困生典型案例
班主任 罗仁超
家庭背景:初四二班辛某某同学,父母两人都常年在外打工,并没有正式的工作,母亲身体不好,该同学在学校表现较好,能认真努力学习,积极上进,学习成绩较好。
帮扶措施:我认为生活贫困并不重要,心理贫困才可怕。一个人只要努力去拼搏,一定可以创造出属于自己的那片天空。所以,首先我经常找到他和他交流,希望他不要自卑,要有自信,和他讲了许多名人的奋斗史,还有他们的起点有的很低的,但是只要自己相信自己,努力去拼搏,一定可以的。经过几次交流后,发现这个孩子在心理上已经有了很大的转变,变得开朗了,而且在课堂上经常可以看到他积极踊跃的发言回答问题。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的进步。学校在了解了其情况后,也为申请了助学金,以此来帮助他,为他的生活提供一些帮助。在学校关心下一代会议上,举行了发放助学金的活动,孩子和家长很是激动,特别感谢学校为他们所做的工作,还有老师的关心。
我的感受就是,不管到任何时候,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用自己的能力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做一个学会感恩的人,同时还要记住,在人生的道路上,除了奋斗,我们别无选择!
第三篇:电教组教师帮扶贫困生典型案例(本站推荐)
电教中心组教师帮扶贫困生典型案例
一、贫困情况回放
张林涛,男,商南县过风楼镇炭沟村人,是叶自启老师帮扶结对学生。家有四口人,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林涛。母亲在他两岁时就过世了,学生的家庭负担就由父亲一人扛着,既要挣钱养糊口,又要当爹当妈管护孩子吃喝拉撒上学、健康成长,还要照顾年迈的爷爷奶奶。孩子生在这样的家庭里,成熟的过早,很小时候就为父亲分担一定的家务,垫着凳子洗衣服,帮爸爸摘香菇、剪香菇把„„按说一家人也可以这样勉强度日,但不料今年奶奶被查出患了癌症后,加上林涛对考上了县高中,花销更大了,看到父亲到处借钱,四处碰壁,整天哎声叹气,林涛决定缀学回家帮父亲挣钱养家,但这样一个童工到哪挣钱呢?无奈父亲还是决定把他送到学校„„从此,林涛家庭经济陷入更大的困境,本人也消沉了许多。
二、帮扶措施
进入高中以来,他一直未曾主动找过老师,班主任也没有关注到这个学生,直到这次“万名教师结对帮扶贫困学生”活动,把他与叶老师结对后才了解到这些情况,叶老师做了如下工作:
1、经常到教室、宿舍或请来办公室与其谈心、交心,对其进行鼓励,帮助他克服自卑心理,树立自信心,激发进取心。
2、学习方面,叶老师经常与林涛任课老师交流沟通,掌握他各科学习情况,积极主动为林涛提供学法指导,使他尽快适应高中生活,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3、品德方面,经常与林涛探讨交流、谈理想、谈人生、谈困难、谈挫折,还时不时让他就身边的人或事发表个人见解,然后循循善诱、潜移默化,使他不断明辨是非、善恶分明、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并懂得知恩相报,养成胜不骄,败不馁的品行。
4、生活方面,随时了解林涛的信息,一旦知晓他最近生活遇到困难,马上帮他渡过难关,虽然叶老师本身也不富裕,但为了让林涛安心学习,还是慷慨解囊,助钱、捐衣。最近叶老师准备倡议大家发扬勤俭节俭的优良传统,以“少点吃喝穿,省下零花钱”入手,让家庭条件好的孩子们实施爱心捐助贫困学生,让孩子懂得“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未来”。
5、与家长密切联系,提供致富信息,寻找致富门路,让家庭早日脱贫,从根本上解决林涛的后顾之忧。
三、帮助成效
通过叶老师、各位老师齐心努力,共同努力之定,通过对张林林涛同学从精神上、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等层面的关注和帮助下,该生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第四篇:学生工作案例-贫困生帮扶
让生活充满自信,让心灵洒满阳光
一、案例事件【案例事件】
孙XX同学,是本学院已经毕业的学生。孙XX的母亲在他小时候去世了,自己和姐姐由父亲拉扯大。但是父亲身体不好,卧床多年,家庭经济状况比较困难。他上大学的费用是依靠助学贷款和他的姐姐打工赚钱来支付的。
刚进入大学时,他性格比较内向,话语不多,平时生活很简朴。进校时,就向学校申请了勤工助学的工作机会。孙XX同学比较少参加学院组织的活动,不过他学习很认真,成绩优良,与同学相处也比较融洽。大学一年级的下学期,孙XX同学经常逃课,甚至有时夜不归宿,班主任找他谈过话,但是效果不明显。突然有一天,他向班主任提出了退学的申请。班主任询问具体原因时,他只说家里经济比较困难,自己也实在不想再读下去了,想早点进入社会赚钱。并且表示自己现在一点学习的心思都没有,不愿意坐在课堂听课,也对专业学习不感兴趣,坚决要退学。
班主任把情况和我进行了讨论,后来,经过我们与其他同学的交谈后,才得知原来孙XX的父亲突然病情加重,住进医院,需要开刀治疗,这需要一大笔费用。因此,孙XX想减轻姐姐身上的负担,于是决定退学,找份工作赚钱给父亲治病。
二、解决过程
家庭经济状况是造成贫困生心理问题的外部因素,无力缴纳学费,只有通过贷款维持学业;家庭的窘迫、家长的无能为力、借款的压力、还款的忧虑交织在一起,导致心理上始终矛盾重重。有些贫困生在心理上表现比较敏感,自尊心特别强,对于外界的帮助并不是很乐意去接受;而有些贫困生恰恰相反,会过度依赖于别人的帮助,甚至会造成他们不劳而获的心理。因此,我和班主任非常慎重地讨论了这件事情,商量如何帮助孙XX。
首先,我们决定,先在系部老师中进行小范围捐款,此款额用于孙XX父亲的住院应急。其次,为孙XX向学校另外争取了一个勤工俭学的工作岗位,主要进行系部教学辅助工作,他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到办公室帮助老师处理一些简单的文印工作,并且晚上他可以因为工作的便利,使用办公室的电脑查询资料,完成课程的设计作业。这样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他的经济压力,让他可以安心学习,同时他也不必要为电脑等昂贵的学习必备硬件设施发愁。
第三,我们通过入学时孙XX填写的家庭联系方式资料,得至他的姐姐的联系方式。与他姐姐取得联系,将学校的临时解决方案告诉她,让她同时也劝说弟弟继续完成学业。
第四,担心造成孙XX心理上的负担,我们决定捐款的金额以无息贷款的方式借给孙XX,等他毕业工作后可以再偿还回系里,作为系部贫困生基金。
通过我们的分析与劝说,孙XX接受了系部建议,他非常感谢系里为他所做的一切,对生活和学习充满了动力,他换了一份校外打工的工作,主要打工时间在周末,不影响正常上课学习,同时他学习更加刻苦,非常注重专业知识的实践应用,希望能够毕业后很快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
屋漏偏逢连夜雨,很不幸,孙XX父亲的手术不是很成功,在他二年级时父亲过世了,此刻孙XX又陷入了极度悲伤之中,情绪非常低落,他思想上想不通,觉得生活对他太不公平了,也失去了学习和生活的动力,很少说话,任何的活动都不参加,经常一个人在宿舍中呆坐或者睡觉,和同学们逐渐疏远。我们得知之后,组织了班级班委一起讨论。我们引导了班级同学自发得进行了募捐,为孙XX和他父亲制作一本纪念册,同学们还共同制作了一个鼓励视频,视频中是每个同学对孙XX的鼓励与关心,募捐的费用是作为班级二十八位同学为孙XX父亲所表达的爱心,希望他能够一路走好。此刻,同班同学的帮助和安慰给他带来了温暖和动力。孙XX重新鼓起了生活的勇气,下定决心已定要好好努力乐观得生活,来汇报大家对他的关心和支持。孙XX的性格此后也发生了很大改变,虽然他的性格原本是内向不善交际的,但是我们能够感觉出他在特意得改变自己,课堂大胆得去回答问题,各种活动也积极参加,还自愿申请了班级生活委员一职,全心全意为班级同学们服务,大学第二学年还获得了学院奖学金。班级体也因为这件事情变得更加和谐,凝聚力增强,同学们之间特别团结友爱。好的集体氛围带动同学们共同乐观积极进取,班级的学习氛围也非常好,大家相互帮助,相互促进,这个班级是一直到现在以来系部学习成绩最好的一个班级,也是集体活动开展最好的一个班级。
孙XX经常会主动到办公室与我聊天,我们会一起讨论专业的问题,讨论他将来的工作计划,讨论人生态度等等。通过一年的转变,他的性格变得开朗了很多,在三年级合作公司来校招聘时,他大胆得毛遂自荐,以发自内心的真诚和自信的态度赢得了招聘公司的赞许,最后他进入了一家比较满意的公司进行工作。工作后,他还经常回到学校来,和我们交流他的工作情况。工作单位也向我们反馈,他工作态度非常好,为人稳重踏实,不急躁,非常有爱心,单位对他很满意。目前,他已经是单位的区域经理了。他不忘学校曾经对他的帮助,将他的部分收入捐给系里的贫困生基金,帮助和当年的他一样的需要帮助的学生。
三、运用方法
1、对于心思敏感、自尊心比较强的贫困学生,单纯地围绕“贫困”这一问题与其交流,不但不能取得效果,还会挫伤他的自尊心,因此公开得捐款形式不是很恰当,小范围的捐款并以无息贷款方式对待问题,在不伤害他的自尊心的同时不仅可以解决学生的燃眉之急,同时也不会让他产生不劳而获的想法,还能够让他在以后怀着感恩的心情去生活,帮助其他需要帮助的同学,可谓一举多得。
2、联合、发动班级普通同学、班级干部,关怀他的心灵。由于他的自尊心很强,对于同学和老师物质上的帮助也许比较抵触,对他的精神上的帮助比物质上的帮助要有效得多,让他的心灵能够独立自强、健康成长也是长远之计。同时也是加强班级凝聚力的有效契机。
3、学业上的指导和勤工助学相结合。注重学习,加强专业能力,为将来的就业打好基础;同时介绍勤工助学工作给他,解决当前的经济困境。
4、当突发事件发生时,就不能仅仅局限于情感上的扶助,而要在物质上帮助他和他的家庭渡过难关。发动捐款、向学校请款支援,减轻了他和他的家庭的经济负担。借着这个契机对其进行的一系列工作,对他的身心成长也具有重要意义。
四、取得成效 通过这件事情,该生的生活态度和学习状态有了很大的进步,他的人生轨迹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件事情不仅仅是对他在大学期间物质上的帮助,并且对他的思想和精神方面也有了很大的促动。我们平时用心真诚地做的一件小事,有时会对一个学生的一生带来很大的影响。
帮助一个同学,有时可以促进整个班集体的团结,促进同学们之间的关系,促进他们相互帮助。接受帮助是感激的,帮助别人也是快乐的。一件事情的经历,比千句言语的教育效果要有效得多。
班集体感情融洽,相互帮助,五、案例启迪
1、贫困生的帮扶是辅导员工作的重要课题,如何以正确的思路、正确的态度对待贫困生至关重要。如果单纯地同情他们,只会伤害他们本就脆弱的自尊心;但是如能采取侧面引导,学业指导、勤工助学、班会及活动相结合的方式,能从整体上对他们进行有效的帮扶。
2、不是所有的贫困生都有心理问题,大多数的贫困生心里还是比较健康的,绝不能戴有色眼睛看人。部分贫困生表现得内向、自闭、自卑,言语表达能力也比较差,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贫困生都是如此。面对个体,必须摆正心态,不能一听到“贫困”二字,就认为该学生有问题。当个体学生身上存在需要改善的问题时,积极面对,帮助其完善自我。
3、对于突发事件的处理要得当。面临案例中的突发事件,要妥善处理,迅速组织捐款,帮助该生解决实际困难。
4、对于贫困生的帮扶是一项有计划性的长期工程,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有反复、会感受到对方的抵触情绪、会因为贫困生帮扶体系的尚不完善而感到压力重重。但是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学生减轻经济上的压力,疏导学生的心理压力,在学业上给予关怀和指导,帮助其真正实现自立自强、健康快乐成长。
5、对于贫困生物质层面的扶助虽能在一定程度上环节经济压力,但未必能解决其精神贫困问题,扶助方式不正确,甚至会造成一定的心理问题。贫困生有时在心理上会存在着敏感、自卑自闭、消极悲观等心理问题。对于不良心理状态要正确得开导和教育,在对贫困生进行“显性”扶贫的同时,还要注重对其思想、心理等方面“隐形”扶贫,两者有机结合。
6.鼓励贫困生积极参与各类活动,全方位提升综合素质。很多大学生由于家境贫困,心理极度自卑,对于集体活动胆怯害羞,没有自信,一遇到集体活动就采取逃避和退缩的态度,我们感受很深的是很多贫困生刻苦学习,成绩优秀,然而一到综合测评拿奖学金是却往往因为活动参加少影响到最终的总成绩,还有的很遗憾的与奖学金失之交臂,每到这种情况,我们总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鼓励学生尽量多参与各类活动,全方面发展自己。这种情况反映到就业中,往往造成很多贫困生社交能力不强,语言交际欠佳,缺乏与人协作精神,因此,从日常教育中,我们要向学生灌输“综合素质”这一概念,积极参与文体活动,通过在校期间社会实践、短期工、兼职等形式,可以提高大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心理承受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应变能力等。此外,还可以使他们了解到就业环境、政策和形势等,有利于他们找到与自己的知识水平、性格特征和能力素质等相匹配的职业。
7.关注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加强自立教育,加强感恩教育。从事学生工作必须有一颗公正、公平与仁厚之心,关心弱势群体,特别是贫困学生。贫困学生往往因为经济的困窘而导致心理的失衡,相对于物质生活的贫乏,贫困生心灵上的孤独和困苦让人们更为揪心。助贫工作不仅是学校与学生之间货币和物资的给予,同时应成为精神支持和价值观输出的过程,成为密切学校、学生关系和沟通师生感情的过程。
在工作中,我们要积极加强贫困大学生自立教育,使贫困大学生意识到,暂时的经济困难并不是人生的全部,要积极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现状,实现人生的蜕变。同时,也要加强贫困生的感恩教育,怀着感恩的心接受别人善意的帮助,同时也应该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这才不会造成人格发展的不平衡,形成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第五篇:精准扶贫典型帮扶案例
典型帮扶案例
XX学校 XX老师
一年级有个学生叫XX学生,她聪明,但是不上进,与同龄孩子相比,多了些羞涩与内向;妈妈常年在外地打工,外公外婆带着他;患有过敏性鼻炎,一到季节变换或者感冒时,鼻子就呼呼地难受,是学校家庭条件比较特殊的几个孩子之一。经过几次家访,我从他的身上感受到了很多。
一看到我,XX学生惊讶中带着难掩的喜悦,她极小声地和我打了一声招呼:“老师好!”之后,她的爷爷问,老师今天怎么来了。我说,今天特意过来看看你。其实,我是因为他特殊的家庭条件才去家访的,因为她没有父母的陪伴与呵护,没有较好的家庭教育方式,但是我没有和孩子以及家长说破,我怕自己说破以后会增加她的哀伤与害怕,增加他的失落与孤独。因为我曾注意到,在班的孩子谈及爸爸妈妈时,她总是闷着头的。
为了这些和XX学生一样的孩子,我跟几个帮扶的学生说,如果愿意可以把我当成你们的朋友。以后,不管你有什么思想顾虑,只要你找我,我都会像朋友一样和你聊天、帮助你。
外公问孩子在学校里表现怎么样。我想该怎么回答呢?其实,这个孩子在学校表现不是很好,上课时注意力有点不集中,下课后不喜欢与同学说话,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尤其喜欢玩手机。多么想与家长一吐为快,好好地倾诉一下,可是,理智告诉我不能。我发现,XX学生正悄悄地走向房间。我把平时观察到的孩子做过的正确向上的事、身上的闪光点以及取得的进步一一举例告诉家长。家长听后,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我想,这笑容就是他们教育孩子的信心啊。接着,我委婉地指出缺点,对他提出需要改进的地方以及今后努力的方向,这时候,他外公脸上的表情又凝重了,但是我分明从那份凝重里面看到了美好的憧憬。
家访的时候,我没有“告状”,没有诉苦,而是用显微镜与放大镜找出了学生身上的优点,让学生与家长都对未来充满信心与希望。在“望子成龙”的目标下,家长的心态各色各样,有的家长只看到孩子的优点,盲目乐观;有的又要求极为严格,专门记着孩子的缺点,这些都是不可取的。教师需要引导家长对孩子进行客观的评价,既要让他们看到其优点长处,又要提出其缺点短处,让他们在以后的学习道路上既有信心又有努力方向。
“我骂过,打过,但是只能维持那么几天,不到一个礼拜,她又犯老毛病了;奖励的方法也用过,回家认真读书奖励一颗小星星,满十颗带她买好吃的,考试满 90 分,奖 1 块钱,期末考好了,奖5块钱;没用啊,说了她还回嘴,她似乎总有她的道理的,我们真的是头疼。”这是她外公对我的诉苦。
听到家长跟我说没办法时,我第一个想法就是他肯定没有动心思,没有花时间在孩子身上,但是,外公的话句句都透露着他的无奈,也让我久久不能平静。我不应该以点带面先入为主,直接抱怨家长不负责任,他们是真的“江郎才尽”无可奈何啊。从此,我开始利用各种途径跟家长交流,了解孩子在家的学习情况,了解家长教育孩子的手段,跟家长汇报孩子在校的情况,指导家长教育孩子,把一部分评价孩子的权利交给家长,把孩子在家的表现也纳入评价范围,这样一来,家长们的抱怨少了,孩子们也似乎更懂事了。
学校有一个叫张仁的学生,住在丰北河,特别偏僻;一个叫冯隆艳的学生,有残疾。第二次去家访的时候,正值国庆节,我带给孩子们月饼和一些日用品。最近天气慢慢变冷了,冯隆艳本来身体就不好,我给她送去棉衣时,孩子可开心了。看着孩子们的笑脸,我的心情也顿时好多了。
每一次扶贫家访都是教师和家长、学生心灵相通的桥梁。我们能真切地感受他们的生活,读懂孩子的心,挖掘其潜能,调动其积极性,缩短家校之间的心理距离。只有家校合力,才能帮助学生健康快乐地茁壮成长,为此我愿意做得更多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