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首都十大健康卫士”屠规益先进事迹材料
喉癌,口腔癌,鼻咽癌,舌癌,中耳癌,颈淋巴结癌人一旦患上头颈这个敏感区域的癌症,往往意味可能要切除重要器官,丧失重要功能,即便存活也痛苦不堪。
有一位医学科学家,一生拼搏奋斗,潜心探索头颈肿瘤治疗技术,创造了多个国内或国际第一,造福了无数患者。他就是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首都十大健康卫士、共产党员屠规益。
要让肿瘤病人活下来,还要活得好
现年83岁的屠规益早年在上海圣约翰大学医学院接受7年制医学教育,1953年从上海第二医学院毕业分配到北京协和医院工作,1963年调到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工作,从任头颈外科主任到医院副院长、代院长,他一直奋战在救治头颈肿瘤患者的第一线,成为我国头颈外科学的创始人和最权威的专家之一。
就在屠规益调到肿瘤医院工作不久,一位做了全喉切除手术的喉癌患者因为不能忍受成为哑巴,痛苦得自杀了。深受刺激的屠规益意识到,头颈肿瘤的手术治疗有很大特殊性:既要彻底切掉肿瘤,又要尽可能保全患病器官,还要兼顾病人容貌。他下决心要让肿瘤病人活下来,还要活得好,从此潜心探索头颈肿瘤功能保全性外科治疗。
就在1963年,屠规益打破喉癌过去都是做喉全切手术的常规,做了全国第一例喉的声门上部分切除手术,手术成功了。这一技术使喉癌患者5年生存率达80.8%、喉功能也能大部分恢复,他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得了1995年卫生部科技进步三等奖。
下咽癌的治疗早期国内外也是做全喉切除,病人手术后颈部上端咽部暴露、下面气管和食管造瘘,咽部跟食管接不上,难以进食,需要8个到10个月后才能做二期缝合,病人很痛苦,生存率也不高。屠规益对下咽癌患者先实施放射治疗使肿瘤变小,再在切除手术中保留喉部,1973年在国内做了第一例这样的手术。这一技术使患者既保留了器官,5年生存率也比单纯手术提高近一倍,屠规益作为首创者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卫生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晚期下咽喉癌患者不得不做下咽喉全切除手术,屠规益探索把病人的胃、肠等部组织移植到脖子上代替食管,1979年在国内做了首例不开胸食管修复术,成功帮助患者修复吞咽进食功能。
鼻咽癌因为肿瘤长在鼻子后边、脑袋中间,手术治疗被视为禁区,过去国内外全是进行放疗,患者放疗后如果复发,再治疗没有好办法。屠规益在国内外最早开始对鼻咽癌放疗后复发患者进行挽救性手术治疗,45%的患者术后可获5年生存率,这项技术在国际上领先,此后国外也开始对鼻咽癌进行手术治疗。
对颈淋巴结转移癌的治疗,国内外大多数外科医师采取颈经典性清扫术,扩大了手术适应证及手术范围。屠规益于上世纪70年代设计上颈清扫,减小手术创伤,又能保证疗效,这一设计比上世纪80年代后世界流行的颈择区性清扫术领先了10年。
晚期上颌窦癌长在患者眼球边上,过去在手术中都要切除掉患者眼球,给患者造成容貌破坏和极大身心痛苦。屠规益在国内率先研究开展术前放疗后保留眼球的治疗方案,使无数患者保住了眼球,生存率也不受影响。
第二篇:首都十大健康卫士屠规益先进事迹材料
“首都十大健康卫士”屠规益先进事迹材料
喉癌,口腔癌,鼻咽癌,舌癌,中耳癌,颈淋巴结癌……人一旦患上头颈这个敏感区域的癌症,往往意味可能要切除重要器官,丧失重要功能,即便存活也痛苦不堪。
有一位医学科学家,一生拼搏奋斗,潜心探索头颈肿瘤治疗技术,创造了多个国内或国际第一,造福了无数患者。他就是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首都十大健康卫士”、共产党员屠规益。
“要让肿瘤病人活下来,还要活得好”
现年83岁的屠规益早年在上海圣约翰大学医学院接受7年制医学教育,1953年从上海第二医学院毕业分配到北京协和医院工作,1963年调到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工作,从任头颈外科主任到医院副院长、代院长,他一直奋战在救治头颈肿瘤患者的第一线,成为我国头颈外科学的创始人和最权威的专家之一。
就在屠规益调到肿瘤医院工作不久,一位做了全喉切除手术的喉癌患者因为不能忍受成为“哑巴”,痛苦得自杀了。深受刺激的屠规益意识到,头颈肿瘤的手术治疗有很大
特殊性:既要彻底切掉肿瘤,又要尽可能保全患病器官,还要兼顾病人容貌。他下决心“要让肿瘤病人活下来,还要活得好”,从此潜心探索头颈肿瘤功能保全性外科治疗。
就在1963年,屠规益打破喉癌过去都是做喉全切手术的常规,做了全国第一例喉的声门上部分切除手术,手术成功了。这一技术使喉癌患者5年生存率达80.8%、喉功能也能大部分恢复,他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得了1995年卫生部科技进步三等奖。
下咽癌的治疗早期国内外也是做全喉切除,病人手术后颈部上端咽部暴露、下面气管和食管造瘘,咽部跟食管接不上,难以进食,需要8个到10个月后才能做二期缝合,病人很痛苦,生存率也不高。屠规益对下咽癌患者先实施放射治疗使肿瘤变小,再在切除手术中保留喉部,1973年在国内做了第一例这样的手术。这一技术使患者既保留了器官,5年生存率也比单纯手术提高近一倍,屠规益作为首创者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卫生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晚期下咽喉癌患者不得不做下咽喉全切除手术,屠规益探索把病人的胃、肠等部组织移植到脖子上代替食管,1979年在国内做了首例不开胸食管修复术,成功帮助患者修复吞咽进食功能。
鼻咽癌因为肿瘤长在鼻子后边、脑袋中间,手术治疗被视为禁区,过去国内外全是进行放疗,患者放疗后如果复发,再治疗没有好办法。屠规益在国内外最早开始对鼻咽癌放疗后复发患者进行挽救性手术治疗,45%的患者术后可获5年生存率,这项技术在国际上领先,此后国外也开始对鼻咽癌进行手术治疗。
对颈淋巴结转移癌的治疗,国内外大多数外科医师采取颈经典性清扫术,扩大了手术适应证及手术范围。屠规益于上世纪70年代设计上颈清扫,减小手术创伤,又能保证疗效,这一设计比上世纪80年代后世界流行的颈择区性清扫术领先了10年。
晚期上颌窦癌长在患者眼球边上,过去在手术中都要切除掉患者眼球,给患者造成容貌破坏和极大身心痛苦。屠规益在国内率先研究开展术前放疗后保留眼球的治疗方案,使无数患者保住了眼球,生存率也不受影响。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党委书记董碧莎说,屠规益教授对头颈外科的贡献,造福了无数肿瘤患者。
“一切为病人着想,是最基本的医德”
“一切为病人着想,是最基本的医德。”这是屠规益的一句名言,也是他一生践行的准则。
屠规益说,一个外科大夫不能只管手术,你有本事把病人的喉切除了,还得想想病人不能说话怎么办。他与头颈外科同事在全国最早探索开展“无喉食管发音训练班”,不断完善技术,使九成的全喉切除病人通过一个月的训练可以重获新“声”。作为一家在全国首先定期开展食管发音训练班的医院,肿瘤医院至今已持续办班17年。
相声演员李文华因患喉癌成为屠规益的病人。屠规益准备给李文华做喉部分切除以保留说话功能,但李文华因担心手术后不能流利说相声,为了事业而拒绝手术选择放射治疗,病情缓解两年后肿瘤复发,为了挽救生命只能做喉全切除。屠规益和医护人员精心帮助李文华训练食管发音。李文华很快恢复了说话功能,他感激地说:“我非常感谢屠主任,没有他,我的生活不是现在这个样子。”李文华生前经常到肿瘤医院的培训班为患者讲课,指导和鼓励无喉病人。
屠规益坚决反对过度治疗。我国甲状腺癌的发病率近年有增加趋势。国外外科医师普遍主张甲状腺有病就做全切除手术,术后甲状腺功能缺失用内服左旋甲状腺来维持。没有人证明药物可以全部替代甲状腺功能。国内一些医师以向国际水平接轨为由,也普遍采用全切手术。屠规益和同事研
究发现,甲状腺全切术对病人生存率没有提高,只给患者带来器官损失和不少严重并发症。屠规益向业界大声疾呼不要做甲状腺全切手术,遭到一些人的反对。他坚持自己的主张,撰写论文呼吁同行“多为患者着想”“不要侧重手术技术而不顾后果”。
市场经济活跃后也影响医务界,屠规益反对为了挣钱而乱给病人做手术,坚持能做小手术就做小手术,能不做手术就不做手术。肿瘤医院放射治疗科负责人说,屠规益长期提倡和积极贯彻肿瘤综合治疗,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与生存质量出发,积极与放射治疗科合作开展头颈部肿瘤手术前后应用放疗的综合治疗措施,效果很好。
善待病人是屠规益的原则,也是习惯。“对不起,让您受苦了!”这是屠规益给病人做手术后经常说的一句话。在做喉裂开声带切除时,他尝试打破常规,不做气管切开术,这样可以减轻病人术后带管的痛苦。做完第一例手术的晚上,屠规益在病人床边守了一夜,观察病人的呼吸是否通畅,防止意外出现,直到病人稳定后才离开。当时,他已年过六旬。
肿瘤医院头颈外科护士长杨燕美、吴秀玲说,一些肿瘤病人气管切开,咳嗽时会把痰喷出来,屠大夫查房时碰到这种情况,就赶紧用手去挡在病人气管那里接着,很多护士都
做不到这点。屠大夫看到病人的敷料渗出血迹,就亲自给病人换药。他拒收患者感谢他的红包,对药品回扣坚决抵制。
“希望中国的头颈外科学不要落在世界后头”
肿瘤医院头颈外科副主任刘绍严说,作为创始人之一,屠规益非常关心中国头颈外科学科的发展。他始终跟踪掌握国际上头颈外科学的最新潮流,善于总结临床治疗经验,学术成果斐然,推动了头颈外科学的发展,他的成果也得到国际社会承认和肯定。
屠规益先后担任《中华耳鼻喉科杂志》副主编、《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编,成为美国外科医师学会名誉会员、美国耳鼻咽喉科学会名誉会员,出任美国《喉镜》杂志国际编委等职务。
从医近60年来,屠规益已在国内外主要期刊发表论文160余篇,编著专科书籍4本。他编著的《头颈肿瘤学》获卫生部科技进步二等奖,编著的《恶性肿瘤手术新动向——器官功能保全性根治术》获第六届全国十家科普期刊优秀作品一等奖。
肿瘤医院头颈外科主任徐震纲说,屠规益从不计较个人名利,为了提携后人两次谦让,让学生上报科研成果奖,这两项成果分别获得卫生部科技进步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如
果屠规益有这两个奖项,对申报院士非常有利,但他放弃了。屠大夫最关心的是头颈外科这个学科的发展,希望中国人不要落在世界后面。
屠规益担任头颈外科主任时,每年都为全国的肿瘤医院举办高级医师培训班,让外地医师重点观摩和学习手术,传播先进治疗技术,这一传统坚持至今。
2010年,屠规益捐出50万元发起成立基金支持培养全国省市级肿瘤医院年轻的头颈外科医生。徐震纲深受感动,也主动捐出50万元。屠规益治疗过的一位病人受感召也捐出10万元。目前已用这些捐款设立了“头颈肿瘤学人才培养及科研基金”,从2011年开始每年选送4名到5名年轻医生派往美国纽约和休斯敦的肿瘤中心培训半年。美国两个肿瘤中心听说这是中国医生私人捐款资助的培训项目,很快就同意展开合作。今年已通过考试从全国选拔了4名35岁以下的医生,正在办理赴美学习手续。
第三篇:2011 首都十大健康卫士 颁奖词
马屿
坦然医术向云端,卓绝信步小众山。年逾古稀,防痨战线五十五载有荣光;已是名医,耐心谦和半余世纪无傲气。韶华易逝,研究成果屡付梓;医德永存,默默奉献少言说。
梅雪
一个岗位决定,急诊前线奔跑了十年,生命再次跳跃的光芒是他的不竭动力。时常始料不及,紧急慌乱时他果敢决定,死神多次却步的奇迹是他的最大满足。工作繁琐细心沉着赢赞誉,学习深入恒心敏捷获超越。他用希望繁衍希望,生命激活生命。李兴旺
爱是温暖,融化传染病患者内心的坚冰;爱是使命,扛起奥运会医卫的重任。安危抛脑后,至善怀心头。笑看病魔全俯伏,最是勇者李兴旺。
杨若濒
在最平凡的社区医院播撒中医的神妙,于最朴实的百姓心中传递踏实的欣慰。不便腿脚磨不去青云之志;严寒酷暑褪不去事业之热。淡然为词,泰然为曲,奋进是他青春的主旋律。
王金海
他以常人之手演绎奇迹出现,他以平凡心态面看待世间得失,付出不一定有回报,但他却因此赢得了一个个生命的尊重。一位乡村中医,执着守卫乡村人民健康20年,只为更多患者获得康复,享受生命。
蒋协远
他有仁爱之心,他有妙手回春之术,他能将笑容还给那些骨伤骨裂的病患,让他们重新自由的奔跑。对于患者来说他带来的不仅是希望,也是重生的勇气,他用冰冷的手术刀传递着内心深处的强烈使命感,让“医德”两字再次完美深刻地镌刻在病人心中。
陶其敏 她让肆意张狂的乙肝病毒望而怯步,她用自己的生命挽起患者的希望,筑起了夯实的健康长城。她经历半个世纪青丝变银发,仍然用母亲的胸怀守护着人民的健康。她用一生“陶醉于器皿,陶冶其敏锐”,无论是专注在显微镜下的微观世界,还是面对芸芸众生的大千世界。
黄醒华
她为生命剪彩,守护母婴安康,她是托起希望的天使,将爱撒遍四方。她温柔中透着刚强,谨慎中不乏大胆。她用微笑化解疼痛,守候每一份纯真的生命。
赵爱民
危难降临,他慷慨无畏,使命召唤,他身先士卒,他的医术和医德穿越国界,把生命之光点亮。
第四篇:健康卫士先进事迹申报材料
努力学习勤奋工作 做一名群众信得过的白衣战士
——健康卫士先进事迹申报材料
***,女,现年**岁,19**年毕业于**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从事临床皮肤病诊治十余年,先后在**附院、**医院皮肤科进修学习两年,主治医师,现为**皮肤科主任。在她从医的十余年,始终把患者的利益放在首位,工作上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始终把每一位患者视为亲人、朋友,她刻苦钻研业务知识,不断丰富专业理论知识,提高业务技能,始终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扎实的工作作风,优异的工作成绩,赢得了广大职工和患者的好评。
一、坚定理想信念,树立良好的义务工作者形象
**同志在上大学期间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工作岗位上始终坚持不断地学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自己的工作,用科学发展观来丰富自己的政治头脑,不断提高政治思想觉悟,积极参加支部组织的各项政治理论学习,牢记全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虚心向每一位老党员、优秀党员学习,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积极参加各项公益社会活动,多次参加卫生下乡活动,给困难群众送医送药,把党和政府的温暖带到基层。她举止端庄,注重与患者沟通,对病人和蔼可亲,坚持因病施治,合理用药,从不乱花病人一分钱,力求最大程度地把每一位病人看好。在诊治过程中,她多次拒绝患者“红包”,还主动上缴过患者赠送的礼券。经常给老人和经济困难患者减免挂号费和激光治疗费等等。在与同事相处时总是与人为善,团结并带领本科室工作人员努力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在同事和患者的眼中树立了良好的白衣战士的形象。
二、加强专业知识学习,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专业技能
医疗卫生是一项专业技术性很强的工作,仅凭一颗爱心是远远不能够满足工作需要的,只有不断地提高医疗技术水平,才能给患者带来真正的福音。为此,她一直保持着良好的继续学习的习惯,持之以恒地钻研业务知识,及时了解国内外新进展、新动态。中心也十分支持继续教育学习,先后二次安排她本人到**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医院皮肤科进修学习二年。她曾在国家核心期刊《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和《临床皮肤科杂志》发表两篇论文。通过自学与进修,她在皮肤科领域专业水平有了较大进步,除能熟练地掌握皮肤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以外,对一些难治性、少见性皮肤病的治疗也有独到经验。曾有多名患者,先后十余年在多家医院诊治均无明显好转,经她几个疗程治疗后,很快好转治愈,为此中心接到多起患者表扬她的电话和感谢信。还有的病人专程从**、**、**等地赶来请她本人诊疗。一天,一位四十多岁的**妇女来到门诊见到她就下跪,求她一定要治好自己的病。原来她的外阴部得了皮肤病,在多家医院均诊治为“性病”,并多次进行冷冻和激光治疗,疼痛难忍不说,病情没有好转而且还留下了难看的疤痕,她也遭到了家人的不理解,身心都受到伤害的她慕名找到了***医师,由于治病心切就焦急得跪了下来。**医生认真询问病史并仔细体检后,结合自己进修学到的知识和多年来的诊疗经验判断该妇女得的不是“性病”,而是一种非常容易误诊的皮肤病,经过一个月的口服药及外用药的治疗,药到病除。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病人真诚的感谢和信任的眼神鼓舞着她为病人提供更好的诊疗服务。于此同时,她在科室内部定期举办业务知识讲座,在讲座之前事先拟定题目,通知其他医生事先学习,然后在讲课时相互讨论,促进科室整体业务水平共同提高。目前中心门诊皮肤科诊疗水平在我市仍处于先进行列。
三、勤奋工作,团结协作,取得较为突出的工作成绩
该同志凭着踏实的工作作风,在工作上以身作则,身先士卒,克服爱人经常在外地工作不能照顾家庭以及孩子年幼等诸多方面困难,率先自觉遵守单位各项管理制度,认真接待每一位就诊的患者。她从来不因为病人多或者快要下班而打发病人,她总是认真听患者说病史,认真看患者皮疹,认真跟每一位患者交代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案及生活中的注意事项,所以患者信任她,医从性好,治愈率高,很多病人都介绍家人和朋友来找她看病。近2年在她的带领下,在保证医疗质量的前提下,皮肤科门诊量每年递增10%,业务收入每年递增5%,未发生一起医疗纠纷和差错事故。全科圆满地完成了艾滋病哨点监测、VCT咨询检测以及各类皮肤病的诊治任务。她本人多次被评为优秀职工,2011考核,她所带领的科室在中心18个科室中被评为“先进科室”。
四、廉洁行医,从不以医谋私
***开处方从来不问什么药有提成,病人需要什么就开什么药。有时处方只有一毛钱,挂号室的同事有时候跟她开玩笑说:“**医生,我们打出一张发票的成本还不只一毛钱呢!”。有一次,一位奶奶抱着孙子来复诊,她激动地说:“*医生,你上次开的药只有两毛钱,我开始还担心这么便宜的药能不能治好宝宝的病,现在孙子的病好多了,我真是碰到神医了!”她的诊室里总是有很多病人,所以有医药“代表”来找她,可是她每次都义正词严地说:“医药“代表”不允许进我们皮肤科,病人需要用的药没有提成我也开,病人不需要用的药再多提成我也不会开。”渐渐地医药“代表”知道她的“臭脾气”,也就不再找她了。
***同志,作为一名基层普普通通的医务工作者,从事皮肤科专业十余年,虽没有惊人的成功壮举,也无耀眼的光环荣誉,但有着一颗爱心、耐心、责任心,有着一份执着的追求,那就是踏踏实实做人,端端正正行医。
第五篇:屠规益教授先进事迹材料--医学精神的守望者
每次见病人都是一次考试。6月8日8时50分,83岁的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屠规益教授看了看表,抱歉地中断了采访,急匆匆赶往门诊。当医生58年来,他已经在这个考场接受了几万次考试。
■我常常遗憾,在病人面前感到无能
候诊区坐着来自天南海北的疑难病人,等候屠规益的一纸诊断。
一个精瘦的小伙子走进了诊室,屠规益注意到,小伙子的半边脸歪了。22岁的小伙子从去年10月开始脖子一直疼,后来长了个包,去医院做活检后确诊是腮腺癌。
小伙子小心翼翼地拿出包好的病理切片。屠规益先是仔细研究切片,然后又打开阅片灯,看着一张张检查报告,眉头皱了起来。他站起身,用他那双曾拯救过无数生命的手仔细为小伙子检查。不好,肿瘤已经堵塞了右耳。小伙子也说,近些天,右耳听不清了。
你在这里等一会儿,我上楼一趟。屠规益对小伙子说。
小伙子不知道,这位83岁的老大夫,拎着片子,直奔楼上,找到自己的老朋友欧阳汉。这个病人我怀疑肿瘤已经转移到肺了,你帮我再看看。屠规益经常为病人的事来麻烦欧阳汉,影像学他比我更专业。屠规益说,医生对病情的判断不能满足于八九不离十,而应该争取一点差错也不犯,医生多走几步路,病人就能省掉很多奔波,也能得到更准确的诊断。欧阳汉证实了屠规益的判断。
下楼梯时,屠规益叹了一口气,肺转移意味着小伙子已经没有手术机会了。
回到诊室,屠规益说:你家属没来,我只能跟你实话实说,你这个病要一下子全治好不太可能,我把你转到内科去,让内科医生给你出一个化疗方案,你拿着这个方案回广州化疗,一个疗程下来可能要花十几万元,在北京你没法报销,费用太高了。
小伙子离开诊室后,记者问,他余下来的生命是不是已经进入倒计时了?屠规益点了点头:医学还有太多未知领域需要探索,我虽然是一个老大夫,但常常在这样的病人面前深感无能、沉重,还有什么可以骄傲的?
■不仅要让病人活着,还要让病人活得好
在他的学生、该院头颈外科副主任刘绍严看来,老师的一生有太多值得骄傲的事情。
屠规益很早就意识到,头颈肿瘤外科医生是在病人的头面部舞动柳叶尖刀,不仅要让肿瘤断根,还要尽可能兼顾病人的容貌,尽量保全患病器官,不仅要让病人活着,还要让病人活得好。
上个世纪60年代,对于晚期喉癌病人通常都是进行喉全切除,术后病人不能说话。有一次,屠规益蹬着自行车去一个术后病人家家访,看到病人缩在门后的一个犄角旮旯里,目光呆滞,头也不抬一下。他自责不已:虽然我救了他的命,但他的生活质量很差,这不是医学的最终目的!不久后,一位做过喉全切除的喉癌病人,因不堪忍受有口难言的痛苦,跳楼自杀了。深受刺激的屠规益开始钻研,改全切为部分喉切除,为的是让喉癌病人术后能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