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地震灾害应急救援车的设计开发
地震灾害应急救援车的设计开发
杨恒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北京 昌平102206)
摘要:文章系统的论述了地震灾害应急救援车研究目的意义,详细介绍了地震灾害应急救援车的设计原则、系统功能、系统选型及技术特点;分析了该救援车所具有的市场前景,旨在针对可能发生或出现的突发事件时能及时主动地采取有效救援措施,将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降至最低程度。
关键词:地震;救援车;设计 1 研究目的意义
地震救灾是所面对的是一系列世界性的科学技术难题,当前,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发展和城镇化进程加快,人口高度集中,财富快速积累,各种突发灾害可能造成的破坏效应更加广泛、财产损失更加巨大,其对经济社会发展和公共安全构成的威胁更加严重。“5·12四川纹川大地震”给国家和人民群众带来了巨大的损失,针对可能发生或出现的突发事件,如何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我们在发生突发事件时及时主动地采取有效措施,将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降至最低程度,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而紧迫的课题。
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本着“为救援部门输送高质量的救援装备,提高地震应急救援保障能力”的原则,提出了“地震灾害应急救援车(以下简称“救援车”)的设计开发”这一研究课题。选用先进可靠的装备,在设计时充分考虑到系统的升级换代,为其预留平台,保证该车在较长的时期内都是机动性较强、设备先进、美观、舒适的乘坐平台,用汽车作为载体,真正实现了保障的机动性;装备先进的救援设备,综合应用了目前先进的救援技术等,从而保证我救援工作人员在地震救援过程中的工作需要,将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降至最低程度。2 设计原则
救援车主要由运载底盘、救援方舱、救援设备、工附具柜组成;考虑救援车的实际使用情况,在满足总体设计要求的基础上,合理布置内部设备,以确保救援车在使用上方便可靠,维修上简便。
救援车整车确定原则是:
结构简单、操作安全可靠、使用维护方便、在总体布置时,应对整车设备进行合理的布置,注意前、后轴的轴荷分配比例及左右两侧的重量平衡,载荷分布合理。
车载设备应考虑可维修性和安装、搬运的可靠性,确保行车的安全性。整车总质量应控制在底盘额定的总质量范围之内。
车载设备在满足救援车功能使用要求的基础上,应用人性化的设计理念,且应考虑设备布局的合理性、使用操作的简便性。3 救援车系统功能 3.1应急机动和快速展开功能
救援车具有机动车底盘,可以实现自主机动性;适应于汽车、火车、海上和空中运输,运输方式转换快捷,具有良好的运输适应性; 救援车具有良好的操作展开性,所有设备可以方便地移动到车外工作,所有救援工具箱均可以直接从车外展开、取出。3.2提供动力的功能
地震救援必须适应恶劣的现场环境,救援车往往停在基础设施被破坏的场地上,即无能源,也没有其它基本保障,另外酷暑严寒、风霜雨雪等自然条件也是不可忽略的影响,因此救援车要有自备的发电机为用电设备供电,并且还要配备其配套附件。为此,救援车配备了两台 5KVA 的柴油发电机。
3.3温度调控功能
救援车的工作温度范围为-40℃~+55℃,为了保证救援车内电子设备可靠工作,提高系统的环境适应能力,必须对救援车内进行保温性设计并采取取暖和降温措施,以确保系统安全高效地完成救援任务。
救援车采用空调制冷降温和电加热器进行制热来实现温度调控的功能。3.4照明功能
车外安装全方位旋转云台、大功率照明镝灯和气动升降杆为车外提供强光照明; 救援车内合理布置照明设施,以满足办公需要。3.5通信功能
配备车载电台、对讲机、扬声系统、呼救系统进行数据联络、救援现场的指挥与控制、协同行动以及同各协作车辆之间的通信联络。3.6搜索、侦测功能
救援现场环境复杂,时间紧张,为此,救援车配备了复合式多气体检测仪、音频生命探测仪、蛇眼生命探测仪、红外热成像仪等先进的搜索、侦测设备,以便迅速完成对现场救援的环境快速检测,被困和伤员搜救实时评估。3.7破拆、顶升功能
针对救援现场可能出现的坍塌,隔挡及各种变形,救援车配备了混凝土链锯、电动破拆工具组、电动剪扩钳、液压破拆组套等破拆、顶升工具,以完成对救援现场钢筋、钢板、链条、砖、天然石材、钢筋混凝土剪、扩、切、割和对危险的建筑物进行支撑、举升固定,从而为紧张的救援工作赢得宝贵时间。3.8排烟功能
救援车配备了超大风量机动排烟机,主要用于救援现场中适用密封式空间等场所的排烟工作。3.9防护、伤员救治功能
地震救援工作中,个人防护不可缺少,新一代呼吸防护装备和个人网络系统、正压式空气呼吸器、消防头盔、高性能防冻手套、消防靴、防化服、隔热服等大量性能优良的个人防护装备的配置,可有效保证救援人员身体的各个部位不受环境损害;此外,为了对被困人员的快速救援和对伤员的安全搬抬,救援车还配备了高空救援组合套件、安全带、坠落制动器和各种伤员搬抬担架。3.10堵漏功能 地震救援现场建筑物的坍塌会引起各种气体、液体泄露,而各种连接管路又无法用简单的修理方式或在短时间内修复。在实际操作中,只能进行小范围的快速堵漏,为此,救援车配备了针对不同泄露的容器、管路的堵漏装备,主要配有内封式堵漏气袋、外封式堵漏气袋、捆绑堵漏包扎带、气动法兰堵漏袋和气动吸盘式堵漏器。3.11 备附件的存放及运输功能
救援车上设置一组设备柜,用于安放各种救援设备。3.12 自救或他救功能功能
救援车安装有10T拉力的牵引绞盘,以实现自救或他救功能。4 救援车系统选型 4.1 救援车底盘选型
底盘是救援车的基础,发动机是车辆的心脏,底盘与发动机的性能将决定汽车的动力性、越野性、机动性、安全性及可靠性。通过目前对救援车装备的底盘及目前新型的越野车底盘的调研,陕汽牌SX2153B型军用越野底盘是我们救援车较满意选择;它是在陕汽牌SX2153的基础上,加长了轴距,增加了上装的可利用空间,有利于方舱等高设备的通过性;在整体配置上采用了许多优良总成部件,六轮驱动,三桥传动,采用威武挺拔的斯太尔驾驶室,大功率斯太尔WD615.71发动机,斯太尔GF420单片离合器,美国富勒变速箱,斯太尔分动器和传动轴,电器采用德国波许技术,WABCO制动阀类等最佳的匹配系统。该底盘具有越野通过性强、动力性和加速性好,维修保养方便等优点,且是经过军队定型的产品,已经列入装备目录,其不但零部件坚固可靠,而且今后使用维护的零部件也能得到保障供应。4.2 方舱选型
方舱是目前比较流行的车载设备的装载体制,具有较高的机动性能,能适应于海、陆、空和直升机等各种运输手段运输,方舱集成有配电、走线、照明和接地等接口,其用途广泛。救援车方舱的结构形式选用为加筋大板式结构,大板间通过包角、角件用铆接和胶接的方法拼接而成。方舱内外蒙皮为厚度不小于1.5mm的铝板,中间填充聚胺酯经过加温、加压发泡成夹芯板,板式方舱在防尘、防雨、防腐蚀能力等各项性能指标均大大超过了骨架式方舱。考虑到设备安装的通用性和方舱配置的模块化升级,舱内所有设备与方舱连接形式均为可拆式结构。4.3 救援设备选型
救援设备是救援车的核心,它直接决定着整个救援工作的成败,在救援设备选用时,在满足救援车的系统功能的前提下,尽量采用通用化、智能化、自动化、小型化的设备,尽量做到综合多用,使救援设备向多功能方向发展,这样可使救援设备发挥多种效能,相对减少了救援设备的数量,救援时可减少救援设备的携带量,其次小型化的设备也更便于携带,这对救援工作至关重要。
救援设备选型除了考虑单机能力外,更重要的是还应相互间的兼容,如果兼容不合理,救援能力的提高必然受到限制,最终还是一个低效率的配置方案,既不经济,也不合理。
救援设备应考虑可维修性和安装、搬运的可靠性,确保行车的安全性;实用性方面,我们不一味追求最贵的设备,只要符合应急救援要求且经过多年实际使用测试并满足国标及国军标等行业标准的情况下,则采用性价比较好和有售后保障的设备。4.4 设备柜选型
设备柜主要用于提供安装空间,救援车设备柜采用模块化的设计理念,广泛吸收国内外先进设备存放柜的设计思想,选用高强度铝合金型材拼装组合成所需的工具柜, 低重量、高强度,设备柜型材间用内置隐形专用螺钉联接而成,具有上下调整,随意拼装的优点,可根据救援所装的不同救援设备调整柜架结构,不仅拆装、使用、维修方便,而且便于未来的新设备、新功能的扩展,符合装备的模块化、组合化、系列化设计原则。5 救援车技术特点
车载产品并非车辆与设备的简单拼凑,必须综合考虑多种因素进行配置设计,车辆行使中由于震动等复杂的条件,配置的相关设备仪器很容易损坏,因此配置的相关设备仪器的性能是否良好、有没有减震措施等都是很重要的问题。考虑到救援车的实用情况,在总体设计时,应从整车布置、附件、方舱等方面进行充分、细致的研究和分析,在满足设计方案要求的基础上,尽可能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使产品在整体外形上美观、使用上方便可靠,维修上简便;同时,还应在每个细节均经仔细充分考虑、精心的设计,保证各种设备仪器布局合理、结构牢固以及其功能得到充分发挥。此外,还需尽力把握相关信息,不断将实用的新技术车载化,使救援总体性能保持较高的技术水平,与国内外同类产品、技术对比分析该型救援车具有以下特点: 5.1系统具有较强的机动能力和功能扩展能力
救援车是在陕汽牌SX2153B型军用越野二类汽车底盘的基础上改装而成,除具有车载特点外,还能适应铁路、空运、海运等运输形式。在救援车的设计中,除固定在方舱壁内(上)的电线、插座、连接件等装置外,方舱内设备全部采用可拆式连接形式,不仅拆装、使用、维修方便,而且便于未来的新设备、新功能的扩展,救援车将若干个执行规定功能、救援上相互联系的独立系统组成一个整体,装入方舱,形成各种独立的保障单元,它可视救援任务、规模等的不同,根据需要进行任意组合,对地震现场实施快速、有效的救援。5.2具有自我保障能力
救援车配备了供电、通讯、空气调节等设备,尤其在关键设备的选型和配备数量方面,采取了双“保险”、双“余度”措施,不仅大大地提高了系统装备的使用率,而且使任务设备和工作环境在一定程度上有了自我保障能力。在未来应急救援工作中,可能出现的断电和勤务保障不便的恶劣情况下,能够自我保障完成应救援任务。5.3功能强大、布局优化 该救援车针对快速抢险救援的实际需要,尽可能采用多功能的工具和设备,扩展现有设备功能,救援车共配备设备10项52类186台(套),使得该救援车具有良好的机动能力、防护能力、通讯能力、供电能力、救援能力。救援车除安装工作设备和有关配套附件外,还配有电源,照明,联络、安全设备等配套设备,因此能够维持良好的内部环境,在复杂多变的突发事件环境下,保证救援工作的连续性和可靠性。救援车内部空间有限,而需要装载的设备较多,为此,救援车按功能将工具、设备、器材等划分成系统或单元,将每个系统或单元用箱、柜等形式独立存放,便于配备和使用;通过上述等措施,使得救援车内的布局紧凑、美观。6 市场前景
地震灾害的特点一是突然性,二是没有预见性或难以预见,因此我们必须在平时制定相应的应对预案,以加强对此类事件的监控,除避免事件发生外,还需对地震灾害顺利实施应急救援,当前,各级政府已经把应对地震灾害和维护社会稳定工作提到了基本国策的高度,人们对安全、生存与健康越来越重视,预示着地震灾害救援产业会蓬勃发展,救援车市场前景广阔,近几年来,国外救援车发展非常迅速,各生产厂家在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同时,不断提高产品的作业性能和操作性能,以提高产品的竞争力,与世界先进国家救援车发展相比,我国救援车在产品数量及性能方面差距较大,为了满足未来地震救援的需求,开发适应我国国情的救援车十分必要。
该型地震灾害应急救援车正是适应这种需要而设计的,它将适用性、经济性、先进性和多功能融为一体,借鉴了国内外先进的技术,对同类产品进行了详细分析对比,弃粗取精,其性能优于同类产品,在未来的应急救援过程中,必将显示出独具魅力,发挥独特的作用。该型地震灾害应急救援车的设计开发,•具有较广的市场前景,可广泛应用于建筑、矿山、消防、地震等众多领域,而且可以形成不同档次的救援车型,从而形成价位的可塑性,也可以根据客户的要求,选用客户满意的配备,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的需求,具有一定的市场潜力。因此,该项目的设计开发具有广阔的近期市场和远期潜在市场,具有较强的可持续发展性和明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徐达、蒋崇贤.专用汽车结构与设计.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8
第二篇:学校地震灾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地震灾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一、总则
1、编制目的及依据
为确保学校发生破坏性地震时,各项应急工作能高效、有序地进行,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根据国务院《发生破坏性
地震应急条例》,结合我校工作实际,特制定本案。
2、工作原则
服从指挥,听从安排,确保学生及教师的生命安全,本着及时有效、尊重科学、责任到人的原则,切实保护好师生的生命安全,维护好正常的教学秩序。
落实安全责任制,加强对学生与教师的管理,做好安全疏散演习,提高师生安全意识和紧急逃生技能,在任何情况下确保师生的生命安全。
二、指挥机构及职责
1、组织机构:
我校成立以何新东校长亲自挂帅的学校地震灾害事故处理应急救援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校地震灾害事故处理应急救援工作,李国建主任主抓此项工作。
地震灾害事故处理应急救援工作领导小组名单
组长:何新东
副组长:8
行动组:8
通讯联系组:8
安全救护组:82、安全工作小组职责:
(1)组长职责:
一旦地震灾害发生,组长和副组长要立即赶赴现场指挥,批准现场救援方案,组织现场抢救;平时负责组织各种应急救援、自护自救安全演练,监督检查各专业处置组的地震逃生救援的演练;制定地震灾害事故应急预案;协调各职能部门的救援工作,传达落实上级领导关于地震事故救援指示,对外宣传报道和救援服务;做好师生思想教育稳定工作,保证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2)小组成员职责:
负责发生地震灾害时的通讯联系,协调各职能部门的救援工作,传达落实上级领导关于地震救援指示,对外宣传报道和应急救援服务工作;按程序及时请示报告上级领导机关.各年级班主任:
负责现场救援,负责组织地震危险区域的学生疏散、撤离;做好地震灾害发生时的稳定工作。
三、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赤洋口小学应对地震灾害的应急处置工作。本预案用于指导赤洋口小学应对地震灾害的工作。
四、工作内容及要求
1、加强学校防地震灾害知识的宣传教育,各班级要提高安全防范意识,通过班会、读报课、课间广播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地震灾
害防范及紧急救助等方面的安全教育。
2、进一步落实地震灾害事故处理应急救援工作目标责任制,让我校教师都知道在地震灾害事故发生中自己所承担的任务和职责。
3、加强在紧急情况下的地震灾害事故处理应急救援演习,在演习中进一步完善救援方案,使方案达到科学、快速、安全的要求。
五、预防预警机制
学校建立学校地震灾害事故报告制度。要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的原则,一经发生地震灾害要及时按照紧急救援常识组织学生避险,并及时上报学校安全办公室,我校地震灾害事故专报电话号码:
1、学校安全办公室:8888882、专报负责人***:8888888
六、应急响应
1、学校一旦发生地震灾害应立即启动我校的应急预案,校安全办公室发布救援命令,同时启动本应急预案,并及时上报教育局安全办公室。
2、地震灾害发生后,各安全小组要及时、准确作好现场的信息收集和处理工作,包括受伤的人员情况。
七、应急保障
1、白天、夜间值班电话专人负责看守,24小时有人值班,领导小组的全体人员和各班班主任的移动电话应保持随时开机,保证通讯畅通。
2、按有关规定配备一定数量的救援物质及器材。
3、加强师生员工的救援常识教育,懂得一般事故救援的措施和技能。学校按制定的地震灾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要求组织师生进行演
练。
4、加强对危险建筑物的情况、食品卫生情况、消防情况、电器设备设施情况、停电应急照明、校内外排洪情况、交通安全情况等进行详细认真地排查,发现隐患要及时采取措施,予以排除。
八、后期处置
发生地震灾害事故时,学校应负责处理地震灾害事故的善后处置工作,及时调查事故损失情况,伤亡人员情况等形成书面材料上报教育局。同时做好受伤人员的救治和事故现场的处理、恢复正常教学秩序。
九、附则
1、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变化,及时修订本预案。
2、本预案自2012年5月起实施。
第三篇:淄博市地震灾害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
淄博市地震灾害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
目 录
1.总则 1.1 编制目的 1.2 编制依据 1.3 适用范围 1.4 工作原则
2.地震灾害医疗卫生救援的分级 3.地震灾害医疗卫生救援的组织体系 3.1组织领导体系 3.2专家组
3.3医疗卫生救援机构 3.4应急处臵队伍
3.5 临时医疗卫生救援机构
4.地震灾害医疗卫生救援应急响应和终止 4.1启动预案响应 4.2卫生救援的分级响应 4.3响应终止 5.现场医疗卫生救援 5.1医疗救治 5.2疾病预防控制 5.3健康教育 5.4疾病监测与报告 6.地震灾害后期的医疗救治和卫生防病工作 6.1开展灾区医疗卫生机构的恢复和重建工作 6.2灾区伤病伤残人员的治疗与康复 6.3灾区的卫生防疫防病工作 7.物资保障 8.附则
1.总则 1.1 编制目的
为实行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方针,积极做好地震灾害前的医学准备,保障地震灾害发生后各项医疗卫生救援工作迅速、高效、有序地进行,提高我市卫生部门应对地震灾害的应急反应能力和医疗卫生救援水平,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健康危害,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特制定本预案。
1.2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条例》、《国家破坏性地震医疗救护卫生防疫防病应急预案(试行)》、《淄博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淄博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淄博市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和《淄博市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等有关规定,并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预案。
1.3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发生在我市区域内,由地震灾害导致人员伤亡、健康危害的医疗卫生救援工作。其他地质灾害导致社会公众身体健康明显受损,甚至危及社会公众生命安全的公共卫生安全事件,可参照本预案组织实施相关卫生应急处臵工作。
1.4工作原则
1.4.1 预防为主,常备不懈。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提高地震灾害的防范意识,切实做好人员、技术、物资等应急储备工作,认真落实各项预防和医疗救治等卫生应急措施。
1.4.2 部门联动,分级响应。各区(县)卫生局要主动和地震行政主管机构建立联动机制,共享行业信息资源,在同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协同其他相关部门,共同做好辖区内地震灾害的医疗救治和卫生防病等工作。
1.4.3 加强管理,规范有序。各区(县)卫生局依据有关法律和法规,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编制有针对性的地震灾害医疗卫生应急预案,加强培训与演练,确保及时、规范、有序地处臵地震灾害引发的医疗卫生事件。
1.4.4 依靠科技,依靠群众。充分发挥专家队伍和专业人员的作用,鼓励开展相关领域内的科学研究,提高地震灾害中卫生应急处臵能力。加强对社会公众的健康知识宣传,强化社会公众的防范意识,提高社会公众的自救和互救能力。
2. 地震灾害医疗卫生救援的分级
根据地震灾害导致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情况和危害程度,将其分为四级:
2.1发生破坏性地震,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为Ⅰ级:
1、死亡200人及以上;
2、紧急转移安臵100万人及以上;
3、倒塌和严重损坏房屋20万间及以上。
2.2 发生破坏性地震,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为Ⅱ级:
1、死亡100人及以上;
2、紧急转移安臵80万人及以上;
3、倒塌和严重损坏房屋15万间及以上。
2.3 发生破坏性地震,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为Ⅲ级:
1、死亡50人及以上;
2、紧急转移安臵30万人及以上;
3、倒塌和严重损坏房屋10万间及以上。2.4发生破坏性地震,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为Ⅳ级:
1、死亡49人及以下;
2、紧急转移安臵10万人及以上;
3、倒塌和严重损坏房屋1万间以上。3.地震灾害医疗卫生救援的组织体系 3.1组织领导体系
3.1.1在市防震减灾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市卫生局设立抗震救灾领导小组,由局主要领导任组长,局机关有关科室和部分市属单位参加。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是:为市防震减灾指挥部提供破坏性地震医疗救护和卫生防疫工作的建议;协调、指挥全市救灾防病工作;积极组织和协调全市卫生人力、物力、财力对灾区医疗卫生救援进行紧急支援,领导小组战时为临时指挥部。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
3.1.2 由市卫生局派出人员组成现场医疗卫生救援指挥部,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负责地震灾区医疗卫生工作的协调、指挥工作。3.1.3 各区(县)卫生局应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在市卫生局和同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开展辖区地震医疗卫生救援工作。
3.2专家组
市卫生局组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专家咨询委员会,或成立专
门的地震灾害医疗卫生救援专家组,承担地震灾害各项医疗卫生
救援工作的技术指导任务,并提供咨询建议等。
3.3医疗卫生救援机构
市级及区县级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监督机构、采供血机构等要根据职责分工,相互配合、团结协作,共同完成地震灾害的医疗卫生救援任务。
3.3.1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伤员的现场急救、病员的转送以及院内救治等。
3.3.2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开展灾区疫病信息监测和报告,饮用水检测、净化、消毒,灾民居住环境的卫生安全,以及对公众开展健康教育等。
3.3.3卫生监督机构负责灾区及安臵区卫生监督和执法稽查。
3.3.4采供血机构负责保障血液的采集和储备及供给。3.4应急处置队伍 各区(县)卫生局结合当地实际,组建救灾防病卫生应急队伍,并按要求加强队伍的培训与演练,提高队伍应急处臵能力。
3.4.1组建医疗救护队伍,由临床专业技术人员组成,主要负责地震灾害伤亡人员的抢救和治疗。
3.4.2组建卫生防疫队,由疾病预防控制专业技术人员组成,主要负责地震灾区环境消毒、污染水源的净化消毒、媒介生物消杀、卫生知识宣传、疫区疾病监测、预防性给药等工作。
3.4.3组建卫生监督执法队,由卫生监督执法人员组成,主要负责地震灾害医疗卫生救援中的卫生执法与监督工作。
3.4.4组建心理干预队,由精神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组成,主
要负责地震灾区各类人员的心理健康疏导等。
3.5 临时医疗卫生救援机构
震区医疗卫生机构损毁时,要建立临时医疗卫生机构。由市卫生局与有关部门协商确定组建临时医院的人员和位臵。临时医疗卫生机构负责承担现场人员抢救和防病等任务。
4.地震灾害医疗卫生救援应急响应和终止 4.1启动预案响应
市卫生局在市政府的统一指挥领导下,由抗震救灾领导小组宣布启动相应级别的地震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响应机制,并在省卫生厅的指导和同级人民政府抗震救灾指挥部的领导下,迅速开展各项医疗卫生救援工作。
4.2卫生救援的分级响应
地震灾害医疗卫生应急响应采取分级响应的原则,根据灾害的分级,启动相应级别的医疗卫生救援响应。
发生Ⅳ级地震灾害,由区(县)卫生局负责启动医疗卫生救援Ⅳ级响应;
发生Ⅲ级地震灾害,由市卫生局负责启动医疗卫生救援Ⅲ级响应,市、区(县)卫生部门同时行动;
发生Ⅱ级以上地震灾害,由省卫生厅负责启动医疗卫生救援Ⅱ级响应,省、市、区(县)三级卫生部门同时行动,省卫生厅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可请求卫生部给予援助。
4.3响应终止
地震灾害现场医疗卫生救援任务结束,伤员在医疗机构得到科学救治,经本级人民政府或抗震救灾指挥部批准,可宣布终止医疗卫生救援应急响应,转入常规工作,并报上级卫生行政部门。
5.现场医疗卫生救援 5.1医疗救治
地震灾害的现场医疗救援应在现场医疗卫生救援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进行。医疗救援队伍进入灾区后,在救灾部门抢险救援人员支持帮助下,首先搜寻、集中伤员,然后检伤分类,先重后轻,现场抢救,及时转送。
5.1.1检伤分类 选派有经验的医护人员按照国际统一的标准进行检伤分类,分别用蓝、黄、红、黑4种颜色的腕带,对轻、重、危重伤病员和死亡人员作出标识, 以便后续救治辨认或采取相应的措施。以保证危急伤员及有抢救价值的伤员优先得到抢救,一般伤员得到及时治疗。
5.1.2 早期救治
采取先救命、再治伤的救治原则,对呼吸道梗阻和窒息、心脏骤停等危及生命的急症伤员,要清除伤员呼吸道异物,保持呼吸通畅,进行心肺复苏、尽早气管插管及辅助呼吸。其他伤员采取对症治疗的原则,给予止血、补液、清创、包扎、保温、吸氧等治疗。对于骨折、关节损伤、大面积软组织损伤者,应予以临时固定。对火灾造成的烧伤病人,在脱离险区除去着火衣服后,要立即对其采取防止休克和感染的措施。
5.1.3伤员的搬动
对于地震伤员,发现、怀疑有脊柱骨折时,搬动应十分小心,防止脊柱弯曲和扭转,以免加重伤情。搬运时,严禁一人抱胸、一人抬腿的方式搬动,应由3~4人托扶伤员的头、背、臀、腿部,抬放至硬质担架(或平板)上,然后固定运送。
5.1.4伤员的转运
对一般伤员和采取紧急抢救措施后的重伤员,要及时分散转移到安全的医疗机构进行系统正规治疗。必要时成立转运小组,全面负责伤员的转运,并设立中转救援所,指定护送医疗队,携带必要的抢救药品、器械等,通过汽车、火车、飞机等交通工具对伤员进行转运。长途转运中,要严密观察伤员病情,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安全护送到目的地。
5.1.5灾区医院、临时医院和后方接受伤员的医院要做好救治伤员的统计汇总工作,及时上报。
5.2疾病预防控制
5.2.1加强饮用水卫生措施
地震发生后,要选择临时性供水水源并加以防护。选择临时性水源的总原则是先选用深层地下水,如有困难,依次选择泉水、浅层地下水、地面水,同时注意避免临时水源的污染。饮用水消毒以化学含氯消毒剂为主,采取直接投加法和持续加药法对缸水、井水进行消毒。另外,在地震灾害条件下,要强化对使用消防水龙带输水、用水车送水及用自备的取水工具分散取水等临时供水措施的卫生监督,保证饮用水卫生。
5.2.2加强食品卫生措施
加强集体食堂、临时饮食供应点、外援食品和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的卫生管理,严防食品污染。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在灾害过后恢复生产经营前,必须经卫生监督机构重新卫生审查、许可后恢复生产经营,在灾害袭击的非常时期,也要保证灾民吃到安全的食物。
5.2.3加强环境卫生措施 协助有关部门要好灾民临时居住地建设、简易厕所的修建和垃圾粪便的收集处理、尸体的卫生处理等环境卫生工作。
5.2.4传染病控制
重建安全饮用水系统,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做好生物媒介控制,及时发现和处理传染源,加强病人的隔离、治疗,做好疫点(疫区)的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工作,及时开展应急计划免疫工作。
5.3健康教育
组织编印卫生宣传资料,宣传灾后饮用水卫生、食品卫生、环境卫生、传染病防治等应急措施及要求,充分利用大众媒介(如广播、电视、报刊等)和多种形式(如黑板报、宣传画、演出、讲课等)宣传灾后防病知识,力争提高灾民的卫生知识知晓率和卫生行为形成率。
5.4疾病监测与报告
各区(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灾区疾病的监测和报告,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规范》和《国家救灾防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进行报告。
6.地震灾害后期的医疗救治和卫生防病工作 6.1开展灾区医疗卫生机构的恢复和重建工作 6.1.1派往灾区的医疗救护队在完成医疗救护任务撤离灾区
前,须做好与灾区医疗机构的交接工作,确保灾区伤病员医疗工作的延续性。6.1.2灾区医疗卫生保健机构与设施的恢复和重建工作,要在当地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纳入地方政府灾后重建整体计划,统一规划,优先安排,确保医疗救护与卫生防疫防病工作的正常运转。
6.2灾区伤病伤残人员的治疗与康复
6.2.1继续做好灾区留治伤病员的治疗工作。可以采取门诊、巡回医疗、家庭病床等多种形式,对伤病员进行检查、治疗,同时还要对发现的漏诊伤病员及时治疗。
6.2.2对于转送至后方医院的伤病员,进行系统检查,优化治疗措施。对需要长期治疗的伤员制订出相应的康复治疗计划。根据灾区恢复情况,后方医院可按照当地救灾防病领导小组统一安排,将基本痊愈的伤员分批转送回当地,并与当地医疗机构做好衔接工作。
6.2.3当地医疗卫生人员须对伤愈出院的伤病员进行回访、复查,对有功能障碍的伤员指导他们科学地进行功能锻炼,促进康复。对因地震造成精神疾患的病人给予心理康复治疗。
6.3灾区的卫生防疫防病工作
灾区的卫生局要组织开展与健康相关的灾害后果评价,继续做好卫生防病工作,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
6.3.1迅速恢复和重建疾病监测系统。要尽快恢复县、乡、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加强对传染病监测和疫情报告各个环节的督导检查,落实各项防病措施。继续加强灾区重点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工作,防患于未然。临时组建的疾病监测系统的工作要逐步移交给恢复重建后的卫生防疫防病机构。进一步加强疾病监测与报告工作。
6.3.2广泛开展群众性爱国卫生运动。按照“政府组织,地方负责,部门协调,群众动手,科学治理,社会监督,分类指导”的工作方针,整治临时居住区和公共场所的环境卫生,清运垃圾污物,做好人畜粪便、垃圾的无害化处理;消灭蚊、蝇孳生地,开展居住地及其周围的灭鼠工作,努力消除传染病可能发生或传播的条件。
6.3.3加强食品卫生和饮水卫生监督管理。
(1)强化对食品的生产、加工和经销卫生监督管理以及从业人员的健康体检和食品卫生知识的培训。
(2)尽快恢复和重建饮用水供应系统,加强饮用水源和临时供水设施的卫生监督管理,定期监测水质,保障供水安全。
6.3.4加强流动人口的卫生管理。非灾区医疗卫生单位要加强对来自灾区的流动人口的卫生管理,及时发现传染病人,采取措施,防止疫病的播散。灾区医疗卫生单位要对返回人员,加强传染病监测。
6.3.5有针对性地开展预防接种与预防性服药。尽快恢复和重建计划免疫设施和冷链系统。要大力开展有针对性的预防接种或普服药物工作,提高人群保护能力,预防相应传染病的发生。尽快恢复受灾地区计划免疫的常规接种,尤其要加强对流动人口的查漏补种,保护易感人群、消除免疫空白,防止计划免疫所针对的疾病的暴发、流行。6.3.6继续深入开展卫生防疫防病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自我防病意识。
7.物资保障
各区(县)卫生局及有关单位负责为应急处臵队伍配备必要交通、通讯工具,现场医疗救护设备、消杀灭药械、预防用生物制品、检验设备和试剂,以及个人生活用品和防护装备。同时做好救灾防病的物资储备。
8.附则
该预案由市卫生局负责解释,自发布之日起实行。
第四篇:地震灾害应急救援预案演练总结
地震灾害事故应急救援 专项预案演练总结
雁崖煤业公司 2012年6月
目 录
1.演练目的………………………………………………………3 2.演练地点及时间………………………………………………3 3.演练步骤………………………………………………………3 3.1领导组……………………………………………………… 3 3.2灾害防治保卫组 ……………………………………………3 3.3医疗卫生组 …………………………………………………4 3.4通讯组 ………………………………………………………4 3.5抢险救灾组 …………………………………………………4 3.6生命线系统防救组 …………………………………………4 3.7交通运输组 …………………………………………………4 3.8物资保障组 …………………………………………………4 3.9居民安置组 …………………………………………………5 3.10工程防救组 ………………………………………………5 3.11宣传教育组 ………………………………………………5 3.12地震灾害监控组……………………………………………5 4.演练总结 ………………………………………………………5 5.整改措施 ………………………………………………………6
地震灾害事故应急救援专项预案演练总结
1.演练目的:
一是检验和评估应急救援预案的实用性、可靠性和可操作性; 二是检验和验证员工对预案的掌握程度,是否熟练应急行动程序,以及应急救援队伍的协同作战水平和实战能力;
三是提高全体员工避免事故、防止事故、抵抗事故的防范能力;四是总结经验,不断改进和完善综合及各专顶应急救援预案。2.演练时间及地点:
2012年6月15日。地点确定为我公司16号居民楼。模拟突然发生地震灾害,造成房屋楼梯受损,人员伤亡。3.演练步骤:
6月15日上午8时,口泉沟发生6.0级地震,16号居民楼造成楼梯受损,有人员受伤,事故发生后,领导组立即启动地震灾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由调度室通知领导组成员迅速到位,根据监测组的信息,实施应急专项预案,并向上级反映。成立救灾前线指挥部,并立即奔赴灾区现场指挥,指挥协调各专业组的行动,传达上级领导的决策意见,并向上级传递各专业组反馈的信息,必要时并请求上级给予支援。
灾害防治保卫组立即出动警力对灾区要害部门采取周密保卫措施,严防人为因素使灾害扩大,公布临时特别管理条例,强化灾区治安,对容易产生次生灾害的设施,采取特殊保护,防止灾害蔓延,并迅速组织人员撤离,积极配合抢修,武装部及消防人员应立即奔赴灾
区进行救援,组织群众进行治安联防,采取有力措施,严惩不法分子。
医疗卫生组组织医疗救护队,携带紧急抢救药物和器材,立即奔赴现场。建立灾区医疗站,对伤者进行现场处置,做好对危险伤员的转运护送工作,采取有力措施,严防瘟疫发生。
通讯组组织人员检查受灾地点的通讯线路是否畅通,对毁坏的通讯设施积极组织抢修,保证指挥部与上级部门通讯畅通。
抢险救灾组立即组织抢险救援队伍并发放抢险救灾的机械工具,组织抢险队伍立即奔赴现场,解救受灾人员,组织群众安全撤离危险区,并尽可能撤离设备器材,组织开展灾区群众自救互救。生命线系统防救组组织人员检查灾区水、电、气系统的破坏情况,并组织抢修,根据需要采取果断措施,防止次生灾害的产生蔓延,根据需要启用备用设施,优先居民供水,确保消防用水。
交通运输组组织人员检查通往灾区的通道,组织抢修队伍进行抢修,保证救灾车辆能够顺利通行,调集足够车辆供救灾使用,实行交通管制,严禁非救灾车辆通行。
物资保障组组织人员保证灾民各类生活必需品的供应,对各种物资要做好登记、保管、运输、发放工作,同时做好外援的接收工作。
居民安置组组织人员立即执行预案实施细则,做好群众的疏散工作,使群众安全撤离危险区域到指定的避灾地点,并做好灾民生活必需品的分配发放工作。
工程防救组组织人员立即调查统计各类生活和生产设施的破坏情况,并积极组织抢修,尽量减少损失,抢建灾民的临时住房并搭建
帐篷。
宣传教育组根据指挥部命令发布灾情信息,及时报道抗灾救灾的先进单位、先进个人,激励受灾群众战胜灾害的信心,做好政府救灾的举措和组织救灾工作的宣传。
地震灾害监控组组织人员立即执行预案实施细则,迅速调查地震灾害的级别、程度、范围、预测地震灾害的发展趋势,为指挥部提供救灾决策依据。4.演练总结 4.1演练效果:
(1)、通过此次演练,基本达到应急救援预期目的。
(2)、通过此次模拟演练,使员工认识到应急演练的必要性,同时提高了员工抗震救灾意识。
(3)、使员工在此次演练行动中掌握应急事故自救和互救常识。(4)、各应急救援抢险组及成员发挥其应尽的职责。4.2存在问题:
通过此次模拟演练,存在以下问题:
(1)、参与预案的演练人员未能及时进入应急状态。(2)、应急抢险小组成员未在第一时间到达指定位置。(3)、物资资源运输不及时,未达到应急预案规定要求。(4)、各抢险组成员配合不够协调,未达到应急救援要求。
5、整改措施
针对以上问题,领导组决定采取以下整改措施:
1、领导组成员及各抢险组成员要认真学习应急救援预案细则。
2、明确并掌握预案中所规定的职责。
3、由培训科、安监站负责组织演练人员的细化培训。
(具体时间另行安排)
4、对预案演练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解决。
5、对预案中所需物资储备要配备齐全,争取在下次演练中更加完善。
第五篇:突发地震灾害应急处置救援预案
突发地震灾害应急处置救援预案
为了防御地震等突发自然灾害的危害,减轻或降低灾害造成的损失,切实做好抢险等应急处置救援工作,确保社会稳定,制定如下突发地震等灾害事故应急处置救援预案:
一、适用范围
本预案是我店应对突发地震等自然灾害事故,抢险救援的方案,是实施抢险救援工作的行动指南。
二、本预案适用于下列突发地震等灾害的应对和处置工作:
1、发生3级及以上地震,震中在本地区的;
2、发生波及性地震强度3级及以上的;
3、其他自然灾害(大风、雷电、暴雨等)造成3人以上死亡(含失踪),或危及3人以上生命安全,或10人以上中毒(重伤),或一次直接经济损失50万元以上的灾害;
4、跨领域的安全生产事故灾害。
三、抢险救援工作原则
1、以人为本,安全第一。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作为应急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提高全社会的安全防范意识,建立健全社会各方支持参与应对事故灾害救援工作机制。
2、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在店长及各职能部门干部的统一领导下,实行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应急处置机制。按照各自职责和权限,负责有关事故灾害的应急管理和应急处置工作。认真履行灾害安全责任主体的职责,建立健全和完善应急救援预案和应急处置机制。
3、预防为主,平战结合。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应急和预防相结合,切实做好各类灾害的预防、预测、预警和预报工作,做好常态下的风险评估、物资储备、队伍建设、装备完善和预案演练等工作。
4、依靠科学,依法规范。采用先进技术,充分发挥群策群力作用,实行科学民主决策。采用先进的救援装备和技术,增强应急救援能力。依法规范应急救援工作,确保应急预案的科学性、权威性和可操作性。
5、反应及时,措施果断。一旦发生突发地震等自然灾害,应迅速反应,积极组织,果断处置,及时转移处于危险区域的群众,努力减少灾害事故带来的事态扩大、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四、组织指挥机构及职责
(一)应急管理机构
1、店办组建地震等突发自然灾害应急救援领导小组为全店应急救援领导机构,负责全店应急管理工作。其主要责任是:领导、组织、协调全镇地震等突发自然灾害应急管理和救援工作;负责应急救援重大事项的决策。
2、设指挥办公室在负二层安保部,为灾害应急管理的办事机构。主要职责是:
(1)承担全店应急指导工作;
(2)协调全店维稳、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工作;
(3)编制和修订全店应急预案,监督指导全店预案的制定,督促应急救援机构的建设;
(4)组织指导全店应急救援的演练;
3、同时,在店长的领导下,统一建立应急联系工作机制,做好与本预案及其它专项子预案的衔接工作。保持沟通,争取指导和支持。
(二)应急指挥机构
地震等突发自然灾害应急指挥机构分为镇应急救援指挥部和应急救援现场指挥部。
1、应急救援指挥部
为使可能发生的灾害能够得以迅速、有序地处置和救援,成立五道口店地震等突发自然灾害应急救援指挥部,由店长任总指挥,安保部、总务部经理任副总指挥。成员由安全小组成员组成。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在安保部)。
应急指挥部的职责主要是:统一负责组织、协调、指挥全店灾害应急救援工作,使应急救援工作有序进行;紧急协调调用各类救援物资、设备、人员,协调占用场地,事后财物归还或补偿等;根据事故灾害情况,有危及单位人员或群众生命的险情时,立即组织人员疏散,在没有生命危险的情况下组织重要财物转移工作,并确定疏散路线、安全集聚地等;根据事故灾害情况,决定启动应急救援预案;决定和布置灾害调查处理工作,配合上级部门搞好灾害调查和处理;做好稳定和伤亡人员的善后处理及相关安抚工作;协调应急分队参加特别重大事故的应急抢险救援工作;根据灾害发生情况,本店的人力、物力和技术力量难以应对灾害发展时,向上级有关部门请求应急救援支援。
应急救援指挥部办公室的职责是:按照总指挥、副总指挥的安排和要求,具体负责应急救援行动的组织、协调、情况收集和上传下达等工作。
2、应急救援现场指挥部
地震等突发灾害发生后,根据应急处置的需要,成立现场指挥部,由店长任指挥长,安保部、总务部经理任副总指挥。成员由安全小组成员组成。
应急救援现场指挥部职责是:对应急行动中的重大事项作出决策;具体组织指挥地震等突发自然灾害现场的抢险救援;开展险情处置、政策宣传和安抚灾民等工作;组织人群疏散、安置;组织协调有关方面做好保障和支援工作;向店办应急救援指挥部及时报告事态发展和处置情况。
(三)抢险救援队伍组建、指挥、职责
为应对地震等突发自然灾害给本单位员工及群众造成的各种危害,在店地震等突发自然灾害应急指挥部领导和指挥下,主要从事各项应急抢险救援突击行动。由安保部经理担任应急抢险队队长,各部门经理任分队长,应根据实际需要组织足够的抢险分队人员,一般50人以上。统一由店应急救援队长指挥、调遣。积极完成各项应急救援和抢险任务。
五、预警预防机制
(一)地震灾害监控与信息报告
1、店地震等突发自然灾害指挥部办公室负责全镇地震灾害信息接收、报告、处理、统计分析工作。
2、建立健全相应的机构,认真做好地震灾害监控与信息报告、灾情统计上报等工作
3、一旦发生地震灾害,监察机构立即报告店主要负责人,主要负责人根据震情立即安排启动应急救援体系及应急救援预案,实施抢险救灾。店地震指挥部办公室24小时值班电话:62666282
4、报告内容主要包括时间、地点、信息来源,主要危害程度、伤亡情况、波及范围、发展趋势、损失情况和已经采取的措施等。
(二)预警行动
(1)根据有关因素分析和趋势预测,有可能发生各类重大突发性地震等灾害,应及时进行预警。
(2)各部门一旦自我感觉有突发震情或接到可能导致重大灾情的报告后,应迅速按照应急预案程序,首先是疏散人员,确保人身安全的同时对警情做出准确及时判断,初步确定响应级别,并密切关注事态进展。如果灾害不足启动应急救援体系的最低响应级别,则应急响应关闭。但决不能存在丝毫的侥幸心理和松劲麻痺思想,要切实做好预防突发重大灾害保安全工作。
六、应急响应
应急响应坚持属地化管理原则,按地震强度、级别,分别响应。
1、发生一般地震(3级以下),启动部门预案,店主要负责同志立即赶到现场,组织救援,并及时向上级报告。
2、发生较大(3级)地震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适时启动对应急预案,主要负责同志立即赶赴现场,组织指导救援工作,并及时上报总部。如在救援过程中,预测灾害可能升级或已经升级时,应立即按下列条款的规定办理。
3、重大(4级及以上)地震发生时,应立即启动应急响应,店主要领导亲临现场组织抗震救援。应急分队队员在30分钟内赶赴店指挥部集中待命;请求政府部门派技术,警力等支援。
七、预案启动
店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接到地震报告后,应迅速报店应急指挥部主要领导。店应急指挥部根据情况,作出应急处置:
(一)适宜启动子预案的,由分管领导发布启动子预案的指令,由分管领导组织实施。店长、分管领导及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赶赴现场;
(二)必须启动本预案的由总指挥发布启动本预案的指令,并提出灾害应急处置要求,立即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
(三)向总部及政府相关部门报告,必要时,请求给予支持;
(四)调集应急抢险队伍开展抢险救灾。
(五)调集专业处置力量和抢险救援物资救援;
(六)落实总部领导有关指示,进一步落实相关救援处置措施。
八、指挥协调
根据应急处置的需要,按规定成立现场指挥部,具体负责现场救援的组织与协调工作。
九、应急联动
应急救援现场指挥部可以根据情况设立综合协调组、专业抢险组、警戒维护组、人员疏散和安置组、医疗救护组、应急保障组等。
(一)综合协调与通讯联络组:由一名班子成员负责,主要任务是传达贯彻领导指示,报告事故处置情况,协调有关单位分工负责救援工作,完成领导交办的各项任务。保证现场指挥与上级的通讯联络畅通,沟通指挥部与外界的联系。
(二)专业抢险组:由工程部主管任组长,主要任务是实施地震灾害现场抢险,如抢救被掩埋及重伤人员等。
(三)警戒维护组:由安保部负责人牵头,主要任务是负责设置警戒区域、维护现场秩序、疏通道路,组织危险区域人员撤离、劝说围观群众离开事发现场等。
(四)人员疏散和安置组:客服部组成,实施紧急疏散和安置,并保证被疏散人员的生活。必要时,可强制疏散。
(五)医疗救护组:由客服部负责。主要任务是组织人员赶赴现场,开设现场救护所,负责受伤人员的现场救护、转送。
(六)应急保障组:由1名班子成员负责,主要任务是按照指挥部的要求,迅速组织并调集车辆运送急需物资、装备、药品等。输送现场疏散人员,协助处理伤员的救护工作,以及水、电、气、通讯的保障。
十、群众和应急人员的安全防护 现场应急救援人员应根据需要携带相应的专业防护装备,采取灾害应急救援防护措施,严格执行应急救援人员进入和离开灾害现场的相关规定。现场应急救援指挥机构根据需要协调、调集相应的安全防护装备,负责组织群众的安全防护工作。
十一、协助做好信息发布
灾情发生后,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要及时收集材料,为相关媒体提供真实数据,统一信息发布口径和报道方案。
十二、应急结束
当现场指挥部确认遇险人员全部得救、事故现场得以控制,环境符合有关标准,次生、衍生事故隐患消除后,地震余震全面消除,可向批准应急预案启动的应急指挥机构提出结束现场应急的报告,经批准后,宣布应急结束。
十三、后期处置
(一)善后处置
配合上级做好善后处置工作,包括人员安置、补偿,征用物资补偿,灾后重建,污染物收集、清理与处理等事项。尽快消除灾情后果和影响,安抚受害和受影响人员,维持社会稳定,恢复正常秩序。如灾害涉及外籍或者港澳台人员及侨属、侨眷时,配合统战部、外侨办等部门,认真做好接待和处理有关涉外事宜工作。
(二)应急救援工作总结
应急救援结束后,应急指挥部应总结分析经验教训,提出改进救援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并形成报告,报送有关部门。灾害调查处理工作,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组织进行。
十四、保障措施
(一)通信与信息保障
店灾害应急救援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建立完善全店重大灾害救援力量信息数据库,会同通信部门利用有线电话、移动手机等现代通讯工具,保证应急参与部门之间联络畅通。
(二)应急队伍与装备保障 根据实际情况,组织相应的抢险救灾队伍,配齐必要的应急救援装备,切实做好本单位、本系统应对地震等突发自然灾害自救和执行应急救援指挥部的命令,在抢险救灾现场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参加救援行动。
(三)治安保障
安保部负责灾害现场治安警戒和治安管理,加强对重点地区、重点场所、重点人群、重要物资设备的防范,维护现场秩序,及时疏散群众,保持社会治安秩序的稳定。
(四)经费保障
应急救援资金和工作经费,按有关规定解决。由总务部负责落实。
(五)应急避难场所保障
广场空旷场所、规划和建立地震灾害应急避难场所,野外帐篷等,并建立维护和使用保障制度。
十五、宣传、培训和演习
(一)公众信息交流
要广泛开展应急法律法规和灾害预防、避险、避灾、自救、互救常识的宣传工作,提高全民安全应急避险意识。
(二)培训
各级应急管理机构以及专业救援人员的岗前培训和业务培训。有关部门应积极做好专业救援队伍和兼职救援人员的培训,提高救援人员的业务水平和专业能力。
(三)演习
开展应急救援演习、演练工作。应急机构每年至少组织一次灾害应急救援演习。演习结束后,形成总结报总部。
十六、附则
(一)奖励与责任追究 1、奖励
在灾害应急救援工作中有下列表现之一的部门和个人,应依据有关规定给予奖励:
(1)出色完成应急处置任务,成绩显著的;(2)防止或抢险灾害有功,使集体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免受损失或者减少损失的;
(3)对应急救援工作提出重大建议,实施效果显著的;(4)有其他特殊贡献的。
2、责任追究
对违反本预案、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地震等突发自然灾害应急救援指挥部或有关部门对责任部门进行通报批评,对责任人、责任单位的主要领导,报请人事部门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不履行应急救援工作职责的;
(2)相关部门未按本预案要求,制定相应的具体抢险预案、组建抢险救援专业队伍,致使本部门灾害发生后,抢险工作无法有序进行,造成损害扩大的;
(3)在应急救援行动中,不服从应急救援前线指挥部的调动、指挥的;(4)发生灾情时,不采取措施紧急疏馓群众造成严重损失或不组织自救的;
(5)在接到抢险救援命令后,相互推诿,行动迟缓,措施不力,造成损害扩大的;
(6)拒绝提供可以提供的各种抢险所需设施、设备、人员和场地的;(7)有关人员不按规定赶赴现场,或不坚守工作岗位的。
(二)应急指挥机构及联系方式 店应急管理办公室值班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