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工程院院士盛志勇访谈录
中国工程院院士盛志勇访谈录:年逾八旬意未休
作为中国烧伤医学专业的主要开拓者之一,他两次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000年更是获得了由***主席签署通令的一等功。现虽已年逾八旬,但仍奋战在烧伤科研前沿一线。
他就是解放军第三零四医院专家组组长、全军烧伤研究所名誉所长、解放军医学杂志主编、中国工程院院士盛志勇教授。
在北京西三环航天桥的西北角,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304临床部矗立其间。在304门诊大楼的西北边,一栋整洁的小楼静静地立在那,楼体上写着“全军烧伤研究所”几个大字。
走进研究所的一楼大厅时才发现,原来烧伤患者就是在此挂号、就诊的。当时已是上午9时许,已没有多少挂号就诊的患者,一些患者已正在取药,楼道里除了偶尔传来的患者的呻吟声,一切显得沉静而安详,完全没有记者想象中烧伤科室的那种紧张而忙乱的急诊场景,一切显得有条不紊。就如盛老的秘书庞老师所说的,因为有盛老在,所里的人在开展烧伤医疗救治时都觉得心里塌实。
右拐上楼梯,到达二楼,其中的一间办公室即是盛老的办公室。见到盛老时,他刚刚安排完有关所里的工作,随即他接受了本刊记者的采访。
当医生需要坚持和创新
《中国医疗前沿》:您是怎样看待医生这个职业的?是什么让您在86岁高龄仍站在医疗科研前沿的?
盛志勇:对于医生这个职业,现在社会上的舆论很不正常,对医务工作者是一个很大的打击。医务界确实有一些败类,这不可否认,每个行业都会有这样的一些人,但现在却是打击了所有的医务工作者,说医生都不好,对病人不好,良心黑了,一个劲要钱等等。我活了86岁,从1942年当医生到现在,可以说就从来没有拿过一个红包,也从来没有拿过药品回扣,这辈子就没做过这种事情。其实,不仅仅是我,还有很多医生也是这样的。然而,现在却是一片抹黑,这对于医生不公平。卫生部新闻发言人毛群安说的就很好,应该看到绝大多数的医务工作者是好的,应该将医务工作者好的一面作为主旋律进行积极宣传,而不要对医务界某些个别不良现象进行恶意的新闻炒作。
作为一名医生,我觉得创新精神很重要。但是这又和规范有一定的矛盾。医疗事故的定义中有一条,凡是不按医疗常规操作所发生的所有问题都是事故。那么创新是否是违反规范了?如果不违反规范怎么创新呢?创新就没有一点问题可能发生吗?这显然是不可能的。创新的事情是有可能失败,有可能成功的。但在创新的过程中一有点事情,哪怕是一小点问题,只要病人一告你,准就是医疗事故。因为,这是没有按医疗常规做的。这就涉及到如何制订合适的医疗规范的问题。按协和医院的标准来制订规范,县级医院在实际操作中可能就达不到要求,按县医院的标准来制订规范,协和医院可能就容易有所突破而犯规。因此,规范的制订应该有所兼顾,即要考虑到现实的情况,又要考虑到保护创新的精神,这是需要制订规范的人认真考虑的问题。
现在很多医生都改行了,像我这样坚持而痴痴不改的,有是有,比如裘法祖、吴孟超、王忠诚院士等等,但也就剩我们这些老同志了。
科研重需求,研究重方向
《中国医疗前沿》:您是如何开展临床科研的?您又是如何决定您的研究方向的?
盛志勇:首先需要说一个基础的问题,就是我们国家在临床科研方面,对医疗技术工作人员——技术员不重视,待遇太低,也不培养。这是一个政策方面的问题,从建国以来就是这样。在科研中,谁对精密设备操作最熟练,做出的结果最准确?是技术员。因为他们一直在操作,非常熟练,因此,数据做出来不会出错。但现在是培养出来一个,就走一个。比如我们研究所有一个实验室,属于医院,但奖金却比医院检验科室少。因为临床检验科室对于每个住院病人都需要做检验,收入多,奖金也就高。这一比,我们的实验室就留不住人了。让研究生来做实验,做是做了,但是不是每次都是规范地做?这就不好说了。因此,他们做出的这个数据是不是很准确,我心里就一直打鼓。没办法,技术员太不被重视了。这就好比造原子弹,原子弹完全由科学家来造是造不出来的,有些配件是由技工来造的。我们搞科研现在就缺好的技术员。
在确定科研方向上,我们是医院,不是单纯的研究所,因此,需要在临床不断地发现问题,在研究以后,再反馈到临床,而不是做那些很基础的研究。比如基因等,看起来很深,但却未必实用。这就需要我们注意观察,给患者治疗的时候,为什么疗效好?为什么疗效不满意?需要搞清楚。对此,一个办法是学习别人的经验,一个办法是自己创新。
我规定所里的研究不要太变方向。因为现在的科学研究,往往是先去检索文献,发现这个领域不错,好象有的地方没有人做过,那我就去做做,写几篇论文,就完了。究竟做了有什么用?发表文章有什么意义?不管。就是追求数量。提职称需要论文数量,而其实,大家在评职称时也不认真看内容,一看有发表多少论文就过去了。这归根结底还是科学浮躁,对科学发展很不利,也违反了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创新的思想。因为我还活着,说话还有影响,我就坚决要求所里的研究方向不改。
坚持研究方向不变
《中国医疗前沿》:您确定了哪几个研究方向?
盛志勇:我们总共设定了以下几个研究方向。
一个就是脓毒症。有的专家对脓毒症还有误解,认为是全身性感染,这看法不对。比如说急性胰腺炎是局部性疾病,但是有全身症状。同样,脓毒症症状非常厉害,白细胞很高,最后导致休克、死亡。但是这是局部问题,因为没有全身感染,虽然症状是全身的。因此,脓毒症不是一个病,也不是全身性感染,而是因为细菌感染而引起的全身症状群,并且对全身都是过度、有害的反应,超过了保护性的有益反应。
全身性感染,血里培养有细菌,而脓毒症就不一定能培养出来。这一点,我早在1952年到军事科学医学院开始做复合烧伤的动物实验时就发现了。当时,烧伤的动物模型建得很好,症状也很明显,但动物血培养始终是阴性。后来做临床,烧伤很重的病人,血培养也有没能培养出细菌的。这是什么问题呀?最后看来,这是因为脓毒症不是全身性感染,而是因为细菌毒素出来以后,引起一系列的身体反应,包括免疫系统和凝血系统都会出现问题,因此脓毒症是一群症状的综合临床表现,发生后要积极治疗,但重要的是要预防其发生。
据美国统计,在美国的死亡因素排序中,脓毒症仅次于心脏病。美国一年有7.5万人死于脓毒症,如果拿中国的人口和美国比,中国因此死亡的人数更不得了。烧伤死亡的原因就是脓毒症,它能继发休克,多脏器衰竭,最后导致死亡。因此脓毒症是我们的研究的一个方向。
但在脓毒症研究方面,到现在还有很多问题没有搞清楚。我们取得了一些进步,一个是证实了在致炎介质中,还有一个晚期的致炎介质。这不是我们发现的,但是我们进一步证实了其机制。炎性介质,如肿瘤坏死因子、白介素—2等,在烧伤后血中浓度很快上来了,又很快下去了,但病人死亡往往是在后头。为什么患者在炎性介质高峰时不死,却在其后死了?后来,我们发现这一晚期致炎介质是在后来才在血中浓度逐渐上来的。因此,我们就用单克隆抗体对该物质进行中和,动物实验证明是有效的,有关系的。
烧伤患者的免疫功能紊乱很厉害。无论是烧伤,还是受到打击,人体很快就会在旁路途径产生大量C5a,大量的C5a会降低中性粒细胞的功能,从而抑制了白细胞的杀菌功能。在发生烧伤等情况时,中性白细胞从血渗透到组织中,而后会凋亡。但现在即使到了大量白细胞,凋亡率却降低了,转而是死亡。死亡时脱颗粒,就会有很多蛋白酶,水解酶,因此炎性反应就更加厉害了。抗炎机制需要激活T细胞,必须有一个抗炎提呈过程,需要树突状细胞。树突状细胞非常重要的,皮肤里有很多,以前叫郎格汉斯氏细胞。皮肤里的郎格汉斯氏细胞高达一个立方毫米460—1000个,全身皮肤有1.5到1.6平方米,厚度不一样,因此,可以想见人体皮肤的郎格汉斯氏细胞数量是非常大的。假定皮肤有50%深度烧伤,那么树突状细胞损失将非常大。
我们用人白细胞抗原作为一个指标来显示抗炎提呈的功能。我们通过定量做,一个烧伤面积稍大点的病人,人白细胞抗原降得非常厉害。而且很有意思,降低后,一直不升上来,即便是创面愈合,还是很低。以前我们是不知道的。以前植皮只是表皮,即便是创面愈合了,仍然经常会发生炎症,破创,很难处理。后来干脆让病人回家,反而就好了,因为院内还是容易交叉感染。我们悟出了个道理,这很可能和树突状细胞少有关,但却没法补救。后来,我们在动物细胞中实验,证明是树突细胞缺失的原因。
在免疫功能的另一方面,淋巴细胞凋亡得很厉害。不仅是末梢血管里的淋巴细胞,还包括脾脏的淋巴细胞凋亡也很厉害,我们的动物实验和尸检都证明这一点。我们还发现,只要肠道缺血,再灌流,血管末梢淋巴细胞凋亡就会发生。
在人身上,肠道缺血在休克早期肯定有,因为大面积烧伤后,有低容量休克,肠道血需要去补充心脑等生命器官。我们证明肠道缺血,即便是补液,纠正血液动力学都正常了,肠道缺血状况也未必能得到纠正。我们用胃黏膜的PH来检测和观察这一情况。肠道缺血是很大的问题,我们现在还在做肠道缺血和多器官衰竭的关系,这是一个方向。
对于脓毒症,我们现在做了一个多中心的临床试验。针对免疫功能失和谐,我们用两个药,一个是乌司他丁,是正常人尿里的一种胰蛋白酶,可以中和抑制各种水解酶、蛋白酶的作用,因此对于抗炎性很好。另外还用α胸腺肽,可以内生干扰素,可以提高抗原提呈,还可以抑制caspase(光酰蛋白酶)的作用,它是淋巴凋亡的主要因素之一。抑制它,就可以控制淋巴细胞凋亡。把烧伤的免疫机制中的两个主要因素进行了控制。因此,重度烧伤患者28天死亡率降低很明显,3个月死亡率也降低了。目前多中心的研究虽然比较复杂,初步结果应该还是可信的。这一结果比国际上的脓毒症治疗指导方法的结果还高点。这里边有一个原发病不一致的原因,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各医院的治疗方法很难控制一致。所以,还要把它扩大来做。我们经常去检查,去控制多中心的试验质量,但是这个工作还是比较困难的。
第二个问题是,中国一年有多少烧伤患者?各种烧伤的发生原因是什么?现在各种烧伤的流行病学调查都没有,也就没有相应的预防和宣传教育。苦就苦在没有流行病学调查,预防工作没有做,烧伤发生率就一直下不来。将来这会是一个很重要的烧伤研究课题。我们的常规重工业还要发展,矿产开采业也需要发展,那么烧伤就仍会是经常发生的。其实,很多烧伤是可以预防的。比如为什么在森林火灾中会烧伤得那么重,因为相应的防护设备都没有。这是未来的一个方向。
第三个问题是,我们是部队,在面对战争时,如果前方烧伤,输液行吗?一瓶瓶液体,谁带得上去?谁能打静脉?现在的情况是急救很困难,一个连都未必有一个卫生员。而静脉输液是烧伤早期必须做的事情,如果当时不抢救的话,后边就麻烦了,会出很多问题。那怎么办?口服行不行?但是口腹肠道电解质不一定吸收,ATP能量不足,可能出现水中毒呀。这也是我们研究的一个方向,怎么让肠道吸收好。我们认为应该有办法。
同时,检测休克时的脓毒症,战场上对烧伤人员的血压监测等一系列战时问题,都是我们的研究方向。
第四个问题是有关烧伤疤痕的。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有了爱美之心,希望能减轻烧伤后留下的疤痕。关于疤痕,有的提出和人种有关,比如白种人的疤痕就相对小。有的说是基因问题,但通过压迫,可以减轻疤痕,这是什么机制?系皮带的部位,一般就不留疤痕。因此,这个问题不一定就是人种、基因问题。我们现在还搞不清楚,正在研究。
与烧伤愈合不良相关的问题,就是大面积深度烧伤,皮肤移植后,皮肤没有汗腺。皮肤没有毛囊没什么关系,没有汗腺,皮肤就不能出汗,体温调节没有了,电解质体液平衡就容易紊乱。那么,有没有办法用干细胞诱导生成汗腺细胞呢?这还是第一步,在此基础上,还有一个怎样种到人体皮肤上的问题。而且,还有一个让汗腺的管子往正确的方向长出来的问题。因此,让移植皮肤长出汗腺是个长期的题目。我们现在在体外培养干细胞,诱导分化为汗腺细胞,已有一些苗头。
另外,烧伤的代谢问题也是一个大问题。烧伤后,人体肌肉分解很厉害,要补充蛋白,能量。怎么来补救?如果不补救,时间长了,会影响到呼吸肌,呼吸肌受影响,并发症就多了。
以上这些方向,我要求他们多少年都不要变。不能东一榔头、西一棒子。
多种优势治疗重度烧伤
《中国医疗前沿》:在烧伤治疗方面,烧伤所的特点和优势在哪些方面?
盛志勇:在治疗方面,我们有自己的一套。大面积烧伤肯定要有休克。丢失体液量很大,出现低容量休克,但是虽然丢失的主要是电解质和液体,但也有很多红细胞破坏。我们在临床上观察到的是严重贫血。对于烧伤休克病人,从国际上讲,是不主张输全血的。我们打破了这个规则。我们发现,大面积烧伤抢救过来后,总是有贫血症状出现,很难处理。为什么呢?因为烧伤不单是液体和电解质丢失,红细胞也会有很多破坏。有的时候虽然没有破坏,但是变形了,刚性也不行,过一阵子仍会丢失。为什么国外不愿意输全血,是因为认为这样会增加血液浓度,而这种观点其实是错误的。输入全血其实是降低血浓度,因为输入的血液不是浓缩的血液。而且供全血不仅能供给红细胞,还能提供全血中其他的有益成分,使患者免疫增强了。
我们为此专门测过血粘度,发现烧伤患者的血粘度变化自己有一个规律,和输全血与否没有关系。这是我们特殊的做法,休克输全血。但是现在麻烦了,血库是统一搞了,全血却没有了,只有红细胞,都分离了,都是成分血。
另外,我们抗休克也有自己的特点。我们在治疗休克时提出,不仅仅是补充血液量,还要达到三个目标。第一个是必须赶快补充血容量,让所有组织的供氧必须有保证。第二是必须很快恢复肠道的血供应。重度烧伤前期肯定会发生肠道缺血,肠道缺血是很不好的,会引起粘膜屏障功能损伤,淋巴细胞凋亡,粘附分子增高、屏障功能丧失等一系列问题,而且有内毒素移位等问题,因此需要赶快供血。我们目前用6542,确实可以提高供血。第三是缺血必然导致氧自由基的产生,需要设法减少氧自由基的损伤。因此,抗休克不是单单补充血容量就可以了。
在面对大面积深度烧伤问题上,我们认为应该及早切除全层坏死皮肤形成的痂皮。三度烧伤处理不及时会发生很多不良后果。国际上一般主张在休克期结束后4到5天,再切除痂皮,我们觉得太晚了。痂皮底下的细菌增长非常快,且本身会产生毒素,也会抑制淋巴细胞。因此,我们主张早期只要血液动力学指标稳定,在休克期,也要尽早切除痂皮。这是有风险的,因为不符合常规。其实,做手术不外乎是加深休克,加大打击,为什么不能同时进行呢?比如大的开放性骨折,出现休克,清创手术肯定是在休克期做的,因为黄金期只有几个小时,那么烧伤为什么不可以呢?没道理呀。因此,我决心做,很谨慎的尝试。后来发现没事,只要血液动力学稳定就可以做。
第二篇:中国工程院全体院士
全体院士名单
首页 > 院士信息 > 全体院士名单
全体院士名单(730人)
一、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104人)艾兴 陈福田 陈懋章 陈士橹 陈一坚 陈予恕 丁衡高 董春鹏 杜善义 段正澄 朵英贤 范本尧 高伯龙 高金吉 顾国彪 顾诵芬 管德 关杰 郭重庆 郭孔辉 何友声 胡正寰 黄崇祺 黄瑞松 黄先祥 黄旭华 金东寒 乐嘉陵 李椿萱 李鹤林 李明 李培根 李钊 梁晋才 林尚扬 林宗虎 刘大响 刘人怀 刘怡昕 刘永才 刘友梅 龙乐豪 路甬祥 陆元九 马伟明 孟执中 闵桂荣 潘健生 戚发轫 钱清泉 饶芳权 阮雪榆 沈闻孙 沈志云 宋文骢 苏哲子 孙敬良 谭建荣 唐任远 涂铭旌 王浚 汪顺亭 王兴治 王永志 汪槱生 王玉明 温俊峰 吴有生 谢友柏 徐滨士 徐德民 徐玉如 杨凤田 杨士莪 尹泽勇 于本水 臧克茂 曾广商 张福泽 张贵田 张金麟 张立同(女)张彦仲 赵煦 钟群鹏 钟志华
周济
周勤之
朱能鸿
朱英浩
二、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105人)贲德 蔡鹤皋 蔡吉人 柴天佑
陈鲸 陈敬熊 陈良惠 陈左宁(女)戴浩 邓中翰 范滇元 方滨兴 封锡盛 高洁 龚惠兴 宫先仪 龚知本 郭桂蓉 何新贵 胡光镇 胡启恒(女)黄培康 姜景山 姜文汉 金怡濂 李伯虎 李德仁 李德毅 李国杰 李乐民 李同保 李幼平梁骏吾 林祥棣 林永年 凌永顺 刘尚合 刘永坦 刘韵洁 陆建勋 卢锡城 马远良 倪光南 牛憨笨 潘君骅 潘云鹤 沈昌祥 宋健 孙家广 孙优贤 孙玉 孙忠良 童志鹏 汪成为 王天然 王小谟 王越 王子才 韦钰(女)魏正耀 吴澄 邬贺铨 邬江兴 吴曼青 吴佑寿 吴祖垲 徐扬生 徐元森 许祖彦 薛鸣球 杨士中 姚骏恩 叶尚福 叶声华 俞大光 于全 张光义 张履谦 张乃通 张锡祥 张尧学 张钟华 赵伊君 赵梓森 钟山 周炯槃 周立伟
周寿桓
周仲义
朱高峰
崔国良 冯培德 关桥 黄文虎 李鸿志 柳百成 卢秉恒 潘镜芙 石屏 屠善澄 王哲荣 徐志磊 张炳炎 钟掘(女)陈俊亮 方家熊 何德全 金国藩 李三立 刘玠 毛二可 苏君红 王任享 魏子卿 许居衍 叶铭汉 张明高 郑南宁 庄松林
才鸿年 崔崑 顾真安 黄培云 李冠兴 刘炯天 桑凤亭 唐明述 王一德 吴以成 严东生 曾苏民 赵连城 邹竞(女)
安继刚 杜祥琬 顾金才 胡见义 李立浧 马永生 彭苏萍 邱爱慈(女)孙承纬 王思敬 徐大懋 于俊崇 翟光明 郑健超
三、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93人)曹湘洪 陈丙珍(女)陈景
陈立泉 陈清如 戴永年 丁传贤 傅恒志 付贤智 干勇 关兴亚 何季麟 侯芙生 胡永康 胡壮麒 姜德生 江东亮 金涌 柯伟 李大东 李恒德 李俊贤 李龙土 李正邦 李正名 刘业翔 陆钟武 毛炳权 闵恩泽 欧阳平凯 邵象华 沈德忠 沈寅初 师昌绪 舒兴田 屠海令 王淀佐 王国栋 王静康(女)汪燮卿 王泽山 王震西 魏可镁 翁宇庆 武胜 徐承恩 徐德龙 徐更光 徐匡迪 徐南平杨启业 殷国茂 殷瑞钰 余永富 袁晴棠(女)张国成 张生勇 张寿荣 张文海 张兴栋 赵振业 周光耀 周克崧
周廉 周玉
左铁镛
四、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98人)陈清泉 岑可法 常印佛 陈念念 陈森玉 多吉 樊明武 范维澄 范维唐 傅依备 顾心怿 韩大匡 韩英铎 何多慧 何继善 胡思得 黄其励 蒋洪德 金庆焕 康玉柱 李庆忠 李焯芬 梁维燕 刘宝琛 刘广志 毛用泽 倪维斗 潘垣 潘自强 裴荣富 彭先觉 钱皋韵 钱鸣高 钱绍钧 乔登江 邱中建 阮可强 沈国荣 沈忠厚 苏义脑 孙玉发 唐西生 汤中立 童晓光 万元熙 王仲奇 闻雪友 翁史烈 鲜学福 谢和平许绍燮 薛禹胜 杨奇逊 杨裕生 叶奇蓁 于润沧 余贻鑫 袁亮 袁士义 岳光溪 张光斗 张铁岗 张信威 张勇传 张宗祜 郑绵平
周邦新
周世宁
周守为
周永茂
五、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97人)
陈蕴博
高从堦 黄伯云 李东英 刘伯里 邱定蕃 孙传尧 汪旭光 吴慰祖 薛群基 袁渭康 张耀明 朱永濬
陈毓川 古德生 洪伯潜 雷清泉 罗平亚 彭士禄 秦裕琨 孙才新 王德民 谢克昌 衣宝廉 曾恒一 赵文津 朱建士
曹楚生 戴复东 关肇邺 江亿 梁应辰 龙驭球 茆智 陈厚群 董石麟 韩其为 雷志栋 廖振鹏 卢耀如 孟兆祯 陈吉余 范立础 何华武 李道增 林俊德 吕志涛 宁津生 陈肇元 方秦汉 何镜堂 李圭白 林元培 罗绍基 欧进萍 陈志恺 冯叔瑜 黄卫 李玶 刘建航 马国馨 潘家铮 程泰宁 崔俊芝 傅熹年 葛修润 黄熙龄 江欢成 李猷嘉 梁文灏 刘经南 刘先林 马洪琪 马克俭 钱七虎 钱正英(女)秦顺全 孙伟(女)王瑞珠 谢礼立 张超然 郑皆连 周福霖 蔡道基 郝吉明 李泽椿 曲久辉 唐孝炎(女)袁业立
陈焕春 范云六(女)郭予元 李玉 刘筠 荣廷昭 宋湛谦 向仲怀 余松烈 张齐生 任南琪 容柏生 沙庆林 沈世钊 沈祖炎 谭靖夷 王光远 王浩 王家耀 王景全 王小东 魏敦山 文伏波 吴良镛 吴中如 谢世楞 许其凤 杨秀敏 杨永斌 叶可明 张建云 张杰 张锦秋(女)张蔚榛 张祖勋 郑守仁 郑颖人 郑哲敏 钟登华 钟训正 周干峙 周镜 周君亮 朱伯芳 邹德慈
六、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41人)陈克复 陈联寿 丁德文 丁一汇 方国洪 侯保荣 侯立安 季国标 蒋士成 金鉴明 刘鸿亮 伦世仪 孟伟 潘德炉 庞国芳 任阵海 石碧 孙宝国 孙晋良 孙铁珩 王文兴 魏复盛 许健民 徐祥德 姚穆 张全兴
张懿(女)
周国泰
周翔(女)
朱尊权
七、农业学部(68人)陈俊愉 陈温福 陈宗懋 程顺和 戴景瑞 方智远 冯宗炜 傅廷栋 盖钧镒 官春云 侯锋 蒋亦元 雷霁霖 李宁 李佩成 林浩然 刘大钧 刘守仁 刘兴土 刘秀梵 卢良恕 罗锡文 马建章 麦康森 南志标 山仑 沈国舫 沈荣显 石元春 石玉林 孙九林 唐启升 汪懋华 王明庥 吴明珠(女)辛世文 熊远著 旭日干 徐洵(女)颜龙安 于振文 袁隆平曾德超 曾士迈 张福绥 张子仪
赵法箴
周开达
朱英国
八、医药卫生学部(108人)
施仲衡 王梦恕 项海帆 曾庆元 赵国藩 周丰峻 顾夏声 金翔龙 钱易(女)汤鸿霄 郁铭芳 邓秀新
管华诗 李文华 刘旭 任继周 束怀瑞 夏咸柱 尹伟伦 张改平
安静娴(女)巴德年 曹雪涛 陈灏珠 陈洪铎 陈冀胜 陈赛娟(女)陈香美(女)陈亚珠(女)陈肇隆 陈志南 程京 程书钧 程天民 池志强 戴尅戎 丁健 樊代明 付小兵 高润霖 葛宝丰 顾健人 顾玉东 郭应禄 洪涛 侯惠民 侯云德 胡亚美(女)胡之璧(女)黄志强 李大鹏 黎介寿 李兰娟(女)李连达 李瑞麟 李载平刘昌孝 刘德培 刘彤华(女)刘耀 刘玉清 刘志红(女)卢世璧 彭司勋 秦伯益 邱贵兴 邱蔚六 阮长耿 沈倍奋(女)沈家祥 沈渔邨(女)盛志勇 石学敏 史轶蘩(女)唐希灿 汤钊猷 王红阳(女)王琳芳(女)王士雯(女)王澍寰 王永炎 王正国 王振义 王忠诚 闻玉梅(女)翁心植 吴天一 吴咸中 吴以岭 夏家辉 项坤三 肖碧莲(女)谢立信 杨宝峰 杨胜利 姚新生 于德泉 俞梦孙 袁国勇 曾溢滔 张伯礼 张涤生 张金哲 张心湜 赵铠 甄永苏 郑树森 钟南山 钟世镇 周宏灏 周良辅 朱晓东 庄辉
九、工程管理学部(44人,其中28人为跨学部院士)巴德年 陈清泉 程天民 杜祥琬 傅志寰 郭重庆 何继善 蒋士成 金鉴明 李东英 李京文 刘德培 刘人怀 刘源张 卢良恕 陆佑楣 栾恩杰 罗绍基 钱七虎 饶芳权 沈荣骏 孙永福 王安 王基铭 王陇德 汪应洛 王玉普 王众托 徐滨士 徐匡迪 徐寿波 叶可明 殷瑞钰
袁晴棠(女)
翟光明
张寿荣
朱高峰 朱晓东
陈君石
程莘农 范上达 郝希山 李春岩 廖万清 陆道培 桑国卫 孙燕 王威琪 吴德昌 肖培根 俞永新 张运 周后元
郭桂蓉 刘玠 潘家铮 王礼恒 许庆瑞 郑南宁
第三篇: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全体院士名单(840人)
一、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121人)
二、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121人)
三、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105人)
四、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113人)
五、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109人)
六、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51人)
七、农业学部(76人)
八、医药卫生学部(116人)
九、工程管理学部(55人,其中27 人为跨学部院士)
陈学东 丁荣军 董春鹏 杜善义 樊会涛 冯培德 甘晓华 高金吉 关杰 郭东明 侯晓 黄瑞松 黄先祥 蒋庄德 金东寒 李椿萱 李德群 李鹤林 李鸿志
中国科学院院士 数学物理学部(147人)化学部(128人)
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142人)地学部(125人)信息技术科学部(88人)技术科学部(134人) 李骏 李魁武 李明 李培根 李钊 林忠钦 刘大响 刘人怀 刘怡昕 刘永才 刘友梅 龙乐豪 卢秉恒 路甬祥 马伟明 邱志明 孙聪 谭建荣 唐长红 田红旗(女)王华明 王玉明 吴有生 徐德民 杨德森 杨凤田 杨华勇 杨绍卿 尹泽勇 尤政 张金麟 张军 张立同(女)张彦仲 赵煦 钟掘(女)钟志华 周济 朱能鸿 朱英富
资深院士:
艾兴 陈懋章 陈一坚 陈予恕 崔国良 丁衡高 段正澄 朵英贤 范本尧 高伯龙 顾国彪 顾诵芬 管德 关桥 郭重庆 郭孔辉 何友声 胡正寰 黄崇祺 黄文虎 黄旭华 乐嘉陵 梁晋才 林尚扬 林宗虎 柳百成 陆元九 孟执中 闵桂荣 潘健生 潘镜芙 戚发轫 钱清泉 饶芳权 阮雪榆 沈闻孙 沈志云 苏哲子 孙敬良 唐任远 涂铭旌 屠善澄 王浚 汪顺亭 王兴治 王永志 汪槱生 王哲荣 温俊峰 谢友柏 徐滨士 徐芑南 徐志磊 杨士莪 于本水 臧克茂 曾广商 张福泽 张贵田 钟群鹏 周勤之 朱英浩
二、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121人) 贲德 柴天佑 陈纯 陈鲸 陈良惠 陈志杰 陈左宁(女)戴浩 邓中翰 丁文华 段宝岩 樊邦奎 范滇元 方滨兴 方家熊 费爱国 封锡盛 高洁 高文 龚惠兴 宫先仪 桂卫华 郭桂蓉 何新贵 何友 姜会林 李伯虎 李德仁 李德毅 李国杰 李天初 李同保 廖湘科 凌永顺 刘玠 刘尚合 刘永坦 刘韵洁 卢锡城 吕跃广 马远良 倪光南 牛憨笨 潘云鹤 沈昌祥 苏君红 孙家广 孙优贤 孙忠良 王恩东 王天然 王小谟 韦钰(女)魏子卿 吴澄 邬贺铨 邬江兴 吴建平吴曼青 吴伟仁 吾守尔.斯拉木 徐扬生 许祖彦 杨士中 杨小牛 叶尚福 于全 余少华 张广军 张明高 张尧学 张钟华 赵沁平郑南宁 周寿桓 庄松林
资深院士:
蔡鹤皋 蔡吉人 陈敬熊 陈俊亮 龚知本 何德全 胡光镇 胡启恒(女)黄培康 姜景山 姜文汉 金国藩 金怡濂 李乐民 李三立 李幼平梁骏吾 林祥棣 林永年 陆建勋 毛二可 潘君骅 宋健 孙玉 童志鹏 汪成为 王任享 王越 王子才 魏正耀 许居衍 姚骏恩 叶铭汉 叶声华 俞大光 张光义 张履谦 张乃通 张锡祥 赵伊君 赵梓森 钟山 周立伟 周仲义 朱高峰
三、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105人) 才鸿年 曹湘洪 陈芬儿 陈建峰 陈立泉 陈祥宝 丁文江 付贤智 干勇 高从堦 顾真安 何季麟 胡永康 黄伯云 蹇锡高 姜德生 江东亮 李大东 李冠兴 李卫 李言荣 李元元 李仲平刘炯天 刘中民 毛新平欧阳平凯 钱锋 钱旭红 邱定蕃 邱冠周 桑凤亭 沈寅初 舒兴田 孙传尧 谭天伟 屠海令 王国栋 王海舟 王静康(女)汪旭光 王一德 王迎军(女)王玉忠 王震西 翁宇庆 吴以成 谢建新 徐德龙 徐惠彬 徐匡迪 徐南平薛群基 袁晴棠(女)张生勇 张文海 张兴栋 张耀明 赵连城 赵振业 周克崧 周廉 周玉 左铁镛
资深院士:
陈丙珍(女)陈景 陈清如 陈蕴博 崔崑 戴永年 丁传贤 傅恒志 关兴亚 侯芙生 胡壮麒 金涌 柯伟 李东英 李恒德 李俊贤 李龙土 李正邦 李正名 刘伯里 刘业翔 陆钟武 毛炳权 唐明述 王淀佐 汪燮卿 王泽山 武胜 吴慰祖 徐承恩 严东生 杨启业 殷国茂 殷瑞钰 余永富 袁渭康 张国成 张寿荣 周光耀 朱永濬 邹竞(女)
四、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113人) 安继刚 陈清泉 蔡美峰 陈念念 陈森玉 陈勇 邓运华 杜祥琬 多吉 樊明武 范维澄 顾大钊 古德生 顾金才 顾心怿 郭剑波 韩英铎 何多慧 黄其励 蒋洪德 康红普 雷清泉 李根生 李建刚 李立浧 李晓红 李阳 李焯芬 刘吉臻 罗安 罗平亚 马永生 欧阳晓平彭苏萍 彭先觉 邱爱慈(女)沈国荣 苏万华 苏义脑 孙承纬 孙龙德 孙玉发 唐西生 万元熙 王德民 闻雪友 武强 夏佳文 谢和平谢克昌 徐銤 薛禹胜 杨奇逊 衣宝廉 于俊崇 余贻鑫 袁亮 袁士义 岳光溪 曾恒一 张铁岗 张信威 张玉卓 赵文智 赵宪庚 郑健超 周守为
资深院士:
岑可法 常印佛 陈毓川 范维唐 傅依备 韩大匡 何继善 洪伯潜 胡见义 胡思得 金庆焕 康玉柱 李庆忠 梁维燕 刘宝琛 毛用泽 倪维斗 潘垣 潘自强 裴荣富 彭士禄 钱皋韵 钱鸣高 钱绍钧 秦裕琨 邱中建 阮可强 沈忠厚 汤中立 童晓光 王思敬 王仲奇 翁史烈 鲜学福 徐大懋 许绍燮 杨裕生 叶奇蓁 于润沧 翟光明 张勇传 赵文津 郑绵平周邦新 周世宁 周永茂
五、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109人) 陈政清 崔俊芝 崔愷 杜彦良 龚晓南 郭仁忠 何华武 何镜堂 胡春宏 黄卫 江欢成 江亿 李建成 梁文灏 廖振鹏 刘加平刘经南 刘先林 吕志涛 马国馨 马洪琪 孟建民 缪昌文 聂建国 钮新强 欧进萍 彭永臻 钱七虎 秦顺全 任辉启 任南琪 谭述森 王超 王复明 王浩 王建国 王景全 王梦恕 王瑞珠 王小东 吴中如 肖绪文 谢礼立 杨秀敏 杨永斌 叶可明 张超然 张建云 张杰 张锦秋(女)张祖勋 郑健龙 郑皆连 郑守仁 钟登华 周丰峻 周福霖 周绪红
资深院士:
曹楚生 陈厚群 陈吉余 陈肇元 程泰宁 戴复东 董石麟 冯叔瑜 傅熹年 葛修润 关肇邺 韩其为 黄熙龄 李道增 李圭白 李玶 李猷嘉 梁应辰 林元培 刘建航 龙驭球 卢耀如 罗绍基 马克俭 茆智 孟兆祯 宁津生 钱正英(女)容柏生 沙庆林 沈世钊 沈祖炎 施仲衡 孙伟(女)谭靖夷 王光远 王家耀 魏敦山 文伏波 吴良镛 项海帆 谢世楞 许其凤 赵国藩 郑颖人 郑哲敏 钟训正 周镜 周君亮 朱伯芳 邹德慈
六、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51人) 陈克复 丁德文 丁一汇 段宁 方国洪 郝吉明 贺克斌 侯保荣 侯立安 李家彪 刘文清 孟伟 潘德炉 庞国芳 瞿金平曲久辉 石碧 宋君强 孙宝国 孙晋良 魏复盛 吴清平谢剑平许健民 徐祥德 杨志峰 俞建勇 袁业立 岳国君 张全兴 张偲 张懿(女)张远航 朱蓓薇(女)
资深院士:
蔡道基 陈联寿 季国标 蒋士成 金鉴明 金翔龙 李泽椿 刘鸿亮 伦世仪 钱易(女) 任阵海 汤鸿霄 唐孝炎(女)王文兴 姚穆 郁铭芳 周翔(女)
七、农业学部(76人) 曹福亮 陈焕春 陈剑平陈温福 陈学庚 程顺和 邓秀新 方智远 傅廷栋 官春云 管华诗 金宁一 康绍忠 李德发 李坚 李天来 李玉 刘兴土 刘秀梵 刘旭 罗锡文 马建章 麦康森 南志标 沈建忠 宋宝安 宋湛谦 孙九林 唐华俊 唐启升 万建民 吴孔明 夏咸柱 向仲怀 辛世文 颜龙安 尹伟伦 印遇龙 喻树迅 于振文 张改平张洪程 张齐生 张新友 赵振东 朱英国 朱有勇
资深院士:
陈宗懋 戴景瑞 范云六(女)冯宗炜 盖钧镒 郭予元 侯锋 蒋亦元 李佩成 李文华 林浩然 刘大钧 刘守仁 卢良恕 任继周 荣廷昭 山仑 沈国舫 石元春 石玉林 束怀瑞 汪懋华 王明庥 吴明珠(女)熊远著 徐洵(女)袁隆平张子仪 赵法箴
八、医药卫生学部(116人) 巴德年 曹雪涛 陈赛娟(女)陈香美(女)陈亚珠(女)陈肇隆 陈志南 程京 程书钧 丛斌 丁健 樊代明 范上达 付小兵 高长青 高润霖 顾晓松 顾玉东 韩德民 韩雅玲(女)郝希山 侯惠民 胡盛寿 黄璐琦 郎景和 李春岩 李大鹏 李兰娟(女) 李松 廖万清 林东昕 刘昌孝 刘德培 刘耀 刘志红(女)宁光 邱贵兴 阮长耿 桑国卫 沈倍奋(女)沈祖尧 石学敏 孙颖浩 王辰 王广基 王红阳(女)王威琪 王学浩 王永炎 吴以岭 夏家辉 夏照帆(女)谢立信 徐建国 杨宝峰 杨胜利 于金明 袁国勇 曾溢滔 詹启敏 张伯礼 张心湜 张运 张志愿 郑树森 钟南山 周宏灏 周良辅
资深院士:
陈灏珠 陈洪铎 陈冀胜 陈君石 程天民 池志强 戴尅戎 顾健人 郭应禄 洪涛 侯云德 胡亚美(女)胡之璧(女)黎介寿 李连达 李载平刘彤华(女)刘玉清 陆道培 卢世璧 彭司勋 秦伯益 邱蔚六 沈渔邨(女)盛志勇 孙燕 唐希灿 汤钊猷 王琳芳(女)王正国 王振义 闻玉梅(女)吴德昌 吴天一 吴咸中 项坤三 肖碧莲(女)肖培根 姚新生 于德泉 俞梦孙 俞永新 张金哲 赵铠 甄永苏 钟世镇 朱晓东 庄辉
九、工程管理学部(55人,其中27 人为跨学部院士) 巴德年 陈清泉 曹耀峰 柴洪峰 丁烈云 杜祥琬 傅志寰 郭桂蓉 胡文瑞 黄维和 金智新 凌文 刘德培 刘玠 刘人怀 栾恩杰 钱七虎 邵安林 沈荣骏 孙永福 王安 王基铭 王礼恒 王陇德 王玉普 向巧(女) 徐匡迪 杨善林 叶可明 袁晴棠(女)赵晓哲 郑静晨 郑南宁 周建平
资深院士:
程天民 郭重庆 何继善 蒋士成 金鉴明 李东英 李京文 卢良恕 陆佑楣 罗绍基 饶芳权 汪应洛 王众托 徐滨士 许庆瑞 徐寿波 殷瑞钰 翟光明 张寿荣 朱高峰 朱晓东
第四篇:中国工程院院士名单
《中国工程院院士名单2010年6月7日》文章简介:《中国工程院院士名单》
1.全体院士名单([2]751人)
1.1.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106人)
艾兴陈福田陈懋章陈士橹陈一坚陈予恕崔国良丁衡高董春鹏杜善义段正澄朵英贤范本尧冯培德高伯龙高金吉顾国彪顾诵芬管德关杰关桥郭重庆郭孔辉何友声胡正寰黄崇祺黄瑞松黄文虎黄先祥黄旭华金东寒乐嘉陵李椿萱李鹤林李鸿志李明李培根李钊梁晋才林尚扬林宗虎柳百成刘大响刘人怀刘兴洲刘怡昕刘永才刘友梅龙乐豪卢秉恒
《中国工程院院士名单》
这篇文章《中国工程院院士名单》正文开始>>
1.全体院士名单([2]751人)
1.1.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106人)
艾兴 陈福田 陈懋章 陈士橹 陈一坚 陈予恕 崔国良
丁衡高 董春鹏 杜善义 段正澄 朵英贤 范本尧 冯培德
高伯龙 高金吉 顾国彪 顾诵芬 管德 关杰 关桥
郭重庆 郭孔辉 何友声 胡正寰 黄崇祺 黄瑞松 黄文虎
黄先祥 黄旭华 金东寒 乐嘉陵 李椿萱 李鹤林 李鸿志
李明 李培根 李钊 梁晋才 林尚扬 林宗虎 柳百成刘大响 刘人怀 刘兴洲 刘怡昕 刘永才 刘友梅 龙乐豪
卢秉恒 路甬祥 陆元九 马伟明 孟执中 闵桂荣 潘健生
潘镜芙 戚发轫 钱清泉 饶芳权 阮雪榆 沈闻孙 沈志云
石屏 宋文骢 苏哲子 孙敬良 谭建荣 唐任远 屠基达
涂铭旌 屠善澄 王浚 汪顺亭 王兴治 王永志 汪槱生
王玉明 王哲荣 温俊峰 吴有生 谢友柏 徐滨士 徐德民
徐玉如 徐志磊 杨凤田 杨士莪 尹泽勇 于本水 臧克茂
曾广商 张炳炎 张福泽 张贵田 张金麟 张立同(女)张彦仲
赵煦 钟掘(女)钟群鹏 钟志华 周济 周勤之 朱能鸿
朱英浩
1.2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108人)
贲德 蔡鹤皋 蔡吉人 柴天佑 陈鲸 陈敬熊 陈俊亮
陈良惠 陈左宁(女)戴浩 邓中翰 范滇元 方滨兴 方家熊 封锡盛 高洁 龚惠兴 宫先仪 龚知本 郭桂蓉 何德全
何新贵 胡光镇 胡启恒(女)黄培康 姜景山 姜文汉 金国藩
金怡濂 李伯虎 李德仁 李德毅 李国杰 李乐民 李三立
李同保 李幼平梁骏吾 林祥棣 林永年 凌永顺 刘玠
刘尚合 刘永坦 刘韵洁 陆建勋 卢锡城 罗沛霖 马远良
毛二可 倪光南 牛憨笨 潘君骅 潘云鹤 沈昌祥 宋健
苏君红 孙家广 孙优贤 孙玉 孙忠良 童志鹏 汪成为
王大珩 王任享 王天然 王小谟 王越 王子才 韦钰(女)魏正耀 魏子卿 吴澄 邬贺铨 邬江兴 吴曼青 吴佑寿
吴祖垲 许居衍 徐扬生 徐元森 许祖彦 薛鸣球 杨士中
姚骏恩 叶铭汉 叶尚福 叶声华 俞大光 于全 张光义
张履谦 张明高 张乃通 张锡祥 张尧学 张直中 张钟华
赵伊君 赵梓森 郑南宁 钟山 周炯盘 周立伟 周寿桓
周仲义 朱高峰 庄松林
1.3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95人)
才鸿年 曹湘洪 陈丙珍(女)陈国良 陈景 陈立泉 陈清如
陈蕴博 崔昆 戴永年 丁传贤 董海山 傅恒志 付贤智
干勇 高从堦 顾真安 关兴亚 何季麟 侯芙生 胡永康
胡壮麒 黄伯云 黄培云 姜德生 江东亮 金涌 柯伟
李大东 李东英 李冠兴 李恒德 李俊贤 李龙土 李正邦
李正名 刘伯里 刘炯天 刘业翔 陆钟武 毛炳权 闵恩泽
欧阳平凯 邱定蕃 桑凤亭 邵象华 沈德忠 沈寅初 师昌绪
舒兴田 孙传尧 唐明述 屠海令 王淀佐 王国栋 王静康(女)汪燮卿 汪旭光 王一德 王泽山 王震西 魏可镁 翁宇庆
武胜 吴慰祖 吴以成 徐承恩 徐德龙 徐更光 徐匡迪
徐南平薛群基 严东生 杨启业 殷国茂 殷瑞钰 余永富
袁晴棠(女)袁渭康 曾苏民 张国成 张生勇 张寿荣 张文海
张兴栋 张耀明 赵连城 赵振业 周光耀 周克崧 周廉
周玉 朱永濬 邹竞(女)左铁镛
1.4 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101人)
安继刚 陈清泉 岑可法 常印佛 陈念念 陈森玉 陈毓川
杜祥琬 多吉 樊明武 范维澄 范维唐 傅依备 古德生
顾金才 顾心怿 韩大匡 韩英铎 何多慧 何继善 洪伯潜
胡见义 胡思得 黄其励 蒋洪德 金庆焕 康玉柱 雷清泉
李立浧 李庆忠 李焯芬 梁维燕 刘宝琛 刘广志 罗平亚
马永生 毛用泽 倪维斗 潘垣 潘自强 裴荣富 彭士禄
彭苏萍 彭先觉 钱皋韵 钱鸣高 钱绍钧 乔登江 秦裕琨
邱爱慈(女)邱中建 阮可强 沈国荣 沈忠厚 苏义脑 孙才新
孙承纬 孙玉发 唐西生 汤中立 童晓光 万元熙 王德民
王思敬 王仲奇 闻雪友 翁史烈 鲜学福 谢和平谢克昌
徐大懋 许绍燮 徐旭常 薛禹胜 杨奇逊 杨裕生 叶奇蓁
衣宝廉 于俊崇 于润沧 余贻鑫 袁亮 袁士义 岳光溪
曾恒一 翟光明 张光斗 张铁岗 张信威 张勇传 张宗祜
赵仁恺 赵文津 郑健超 郑绵平周邦新 周世宁 周守为
周永茂 朱光亚 朱建士
1.5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100人)
曹楚生:水坝、土坝。江苏无锡人。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水工结构专家。1948 年7月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土木系结构组。
60年代黄河上第一座发电的盐锅峡水电站、70年代中国第一座大型碾压式推石坝/碧口大坝、80年代潘家口工程、90年代建成中国第一座大型抽水蓄能电站、其中下池左岸挡水坝(1990年)和石漫滩大坝(1997年)为中国首批裸露式全断面碾压混凝土坝
陈厚群:抗震。江苏无锡人。水工结构专家。1950年至1952年在清华大学学习,1958年毕业于苏联莫斯科动力学院
历任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工程师,抗震防护研究所副所长、所长、高级工程师,中国科学院结构振动开放实验室主任等职。
主要成就:解决小浪底等重大工程的抗震问题、建置3向6自由度模拟地震振动台
陈吉余:河口海岸。江苏连云港。河口海岸学家、河口海岸教育学家。
陈新 陈肇元 陈志恺 程泰宁
崔俊芝 戴复东 董石麟 范立础 方秦汉 冯叔瑜 傅熹年 葛修润 关肇邺 韩其为 何华武 何镜堂 黄卫 黄熙龄
江欢成 江亿 雷志栋 李道增 李圭白 李玶 李猷嘉
梁文灏 梁应辰 廖振鹏 林俊德 林元培 刘建航 刘经南
刘济舟 刘先林 龙驭球 卢耀如 吕志涛 罗绍基 马国馨
马洪琪 马克俭 茆智 孟兆祯 宁津生 欧进萍 潘家铮
钱七虎 钱正英(女)秦顺全 任南琪 容柏生 沙庆林 沈世钊
沈祖炎 施仲衡 孙伟(女)谭靖夷 王光远 王浩 王家耀
王景全 王梦恕 王瑞珠 王小东 魏敦山 文伏波 吴良镛
吴中如 项海帆 谢鉴衡 谢礼立 谢世楞 许其凤 杨秀敏
杨永斌 叶可明 曾庆元 张超然 张建云 张杰 张锦秋(女)张蔚榛 张祖勋 赵国藩 郑皆连 郑守仁 郑颖人 郑哲敏
钟登华 钟训正 周丰峻 周福霖 周干峙 周镜 周君亮
朱伯芳 邹德慈
1.6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42人)
蔡道基 陈克复 陈联寿 丁德文 丁一汇 方国洪 顾夏声
郝吉明 侯保荣 侯立安 季国标 蒋士成 金鉴明 金翔龙
李泽椿 刘鸿亮 伦世仪 梅自强 孟伟 潘德炉 庞国芳
钱易(女)曲久辉 任阵海 石碧 孙宝国 孙晋良 孙铁珩
汤鸿霄 唐孝炎(女)王文兴 魏复盛 许健民 徐祥德 姚穆
郁铭芳 袁业立 张全兴 张懿(女)周国泰 周翔(女)朱尊权
1.7农业学部(71人)
陈焕春 陈俊愉 陈温福 陈宗懋 程顺和 戴景瑞 邓秀新
董玉琛(女)范云六(女)方智远 冯宗炜 傅廷栋 盖钧镒 官春云
管华诗 郭予元 侯锋 蒋亦元 雷霁霖 李宁 李佩成李文华 李玉 林浩然 刘大钧 刘更另 刘守仁 刘兴土
刘秀梵 刘旭 刘筠 卢良恕 罗锡文 马建章 麦康森
南志标 任继周 荣廷昭 山仑 沈国舫 沈荣显 石元春
石玉林 束怀瑞 宋湛谦 孙九林 唐启升 汪懋华 王明庥
王涛(女)吴明珠(女)夏咸柱 向仲怀 辛世文 熊远著 旭日干
徐洵(女)颜龙安 尹伟伦 余松烈 于振文 袁隆平曾德超
曾士迈 张福绥 张改平张齐生 张子仪 赵法箴 周开达
朱英国
1.8医药卫生学部(112人)
安静娴(女)巴德年 曹雪涛 陈灏珠 陈洪铎 陈冀胜 陈君石
陈赛娟(女)陈香美(女)陈亚珠(女)陈肇隆 陈志南 程京 程莘农
程书钧 程天民 池志强 戴尅戎 丁健 樊代明 范上达
付小兵 高润霖 高守一 葛宝丰 顾健人 顾玉东 郭应禄
郝希山 洪涛 侯惠民 侯云德 胡亚美(女)胡之璧(女)黄翠芬(女)黄志强 李春岩 李大鹏 黎介寿 李兰娟(女)李连达 李瑞麟
李载平廖万清 刘昌孝 刘德培 刘彤华(女)刘耀 刘玉清
刘志红(女)陆道培 卢世璧 彭司勋 秦伯益 邱贵兴 邱蔚六
阮长耿 桑国卫 沈倍奋(女)沈家祥 沈渔邨(女)盛志勇 石学敏
史轶蘩(女)孙燕 唐希灿 汤钊猷 王红阳(女)王琳芳(女)王士雯(女)王澍寰 王威琪 王永炎 王正国 王振义 王忠诚 闻玉梅(女)翁心植 吴德昌 吴阶平吴天一 吴咸中 吴以岭 夏家辉
项坤三 肖碧莲(女)肖培根 谢立信 杨宝峰 杨胜利 姚新生
于德泉 俞梦孙 于维汉 俞永新 袁国勇 曾溢滔 张伯礼
张涤生 张金哲 张心湜 张运 赵铠 甄永苏 郑树森
钟南山 钟世镇 周宏灏 周后元 周良辅 朱晓东 庄辉
1.9工程管理学部(44人,其中28人为跨学部院士)
巴德年 陈清泉 程天民 杜祥琬 傅志寰 郭重庆 郭桂蓉
何继善 蒋士成 金鉴明 李东英 李京文 刘德培 刘玠
刘人怀 刘源张 卢良恕 陆佑楣 栾恩杰 罗绍基 潘家铮
钱七虎 饶芳权 沈荣骏 孙永福 王安 王基铭 王礼恒
王陇德 汪应洛 王玉普 王众托 徐滨士 徐匡迪 许庆瑞
徐寿波 叶可明 殷瑞钰 袁晴棠(女)翟光明 张寿荣 郑南宁
朱高峰 朱晓东
附:[3]院士籍贯分布表
序号 地区 合计 机械 信息 化工 能源 土木 环境 农业 医药 工管江苏 125 15 18 15 19 18 11 8 18 3 2 浙江 120 19 25 13 16 14 8 6 17 2 3 山东 51 6 4 6 1 4 8 10 12 4 湖南 44 5 4 4 9 8
6 1 广东 39 7 3 1 6 5 1 5 11 辽宁 38 9 1 5 5 2 4 6 4 2 7 上海 38 4 9 5 3 8 2 1 6 河北 35 8
2 4 8 四川 33 2 7 6 7 7 2 湖北 31 5 4 2 4 6 1 7 2 安徽 30 2 6 5 5 4
3 福建 30 5 4 5 4 3
河南 22 1 2 7 4 4 1 1 1 1 14 北京 18 1 4 4 4 3 江西 14 3 2 1 1 4 山西 13 2 3
2
天津 12 2 2 1 1 1 吉林 9 1 2 2 重庆 9 1 1 2 陕西 9 4 2 1
黑龙江 7 1 2 2 1 云南 5 1 内蒙 4 广西 4 1 1 1
甘肃 3 1 1 1
海南 2 台湾 2 贵州 1 西藏 1
新疆 1
青海 0
宁夏 0
香港 0
澳门 0
外国 0
总计 751 106 108 95 101 100 42 71 112 16
注:工程管理学部的跨学部院士统计在原学部。
2.外籍院士名单([4]36人)
序号 姓名 国籍 时间比施根斯 俄罗斯 1996年克劳夫 美国 1996年贝聿铭 美国 1996年厉鼎毅 美国 1996年不破祐 日本 1996年 巴丘卡耶夫 俄罗斯 1998年施敏 美国 1998年 萨马桑达兰 美国 1998年蒂奥莱 法国 1998年普赖斯 英国 2000年何毓琦 美国 2000年邓文中 美国 2000年罗依兹曼 美国 2000年施普尔 德国 2001年罗曼 德国 2001年黄煦涛 美国 2001年 17 弗斯贝格 瑞典 2001年雅克康 法国 2001年 乌克布拉托维奇 塞尔维亚 2003年藤岛昭 日本 2003年何大一 美国 2003年霍信斯基 波兰 2005年布鲁斯 英国 2005年沃尔夫 美国 2005年 古里亚耶夫 俄罗斯 2005年刘锦川 美国 2005年大村智 日本 2005年 奥德马格努斯•福尔廷森 挪威 2007年郭位 美国 2007年黄锷 美国 2007年
杨祖佑 美国 2009年
查理斯•维斯特 美国 2009年
罗杰•瑞迪 美国 2009年
范良士 美国 2009年
夏苏鲁 美国 2009年
科林•布莱克默 英国 2009年
本文来自:长大导航助学网【http://
第五篇:中国工程院院士钱学森
中国工程院院士钱学森(Qian Xuesen)
中国工程院 2003-05-14 13:42:22 简介:
应用力学、航天技术和系统工程科学家。1911年12月11日生于上海,原籍浙江杭州。1934年毕业于交通大学。1936年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硕士学位,1938年获加州理工大学博士学位。1955年回国。曾任中国力学学会、中国自动化学会、中国系统工程学会、中国宇航学会理事长、名誉理事长等职。现任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研究员。195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早年在应用力学和火箭、导弹技术的许多领域都做过开创性工作。独立研究以及和冯·卡门合作研究提出的许多理论,为应用力学、航空工程和火箭导弹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回国后长期担任火箭、导弹和卫星研制的技术领导职务,为创建和发展我国的导弹、航天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在工程控制论、系统工程和系统科学、思维科学和人体科学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等许多理论领域都进行过创造性研究,作出了重大贡献。1956年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91年被国务院、中国军委授予“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和一级英模奖章。
自述:
1921年到1923年我在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上高小,校中教师就有邓颖超同志,但她不教我所在的班。我的班主任教师是于士俭,新中国成立后荣获北京市模范教师称号。我从1923年到1929年在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念书。那个时代,在北京办学是非常困难的,但是,那时的校长林砺儒先生能把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办成质量上乘的第一流学校,实在是难能可贵。他实施了一套以提高学生智力为目标的教学方法,启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自觉性。那时我们临考都不开夜车,不死读书,能考80多分就是好成绩,只求真正掌握与理解所学的知识。国文老师董鲁安(即于力)、化学老师王鹤清、数学老师傅仲孙、生物老师俞谟(即俞君适)、美术老师高希舜等讲课都各有特色,给我中学时代的数、理、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实际上,高中毕业时我们已经达到了相当于现在大学一二年级的水平。
中学毕业以后,我抱着振兴祖国的决心,考入了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当时交通大学的求知空气并不很浓,但却十分重视考分,学期终了,平均成绩计算到小数点以后两位数字。我对此很不习惯,但也不甘落后,每门功课必考90分以上,获得了免交学费的奖励。
1934年暑假我从交通大学机械工程专业毕业后,考取了清华大学公费留学。1935年8月从上海乘船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系学习。到美国后才发现,当时的交通大学完全是按麻省理工学院模式办的,连实验课程设置都完全一样。有了交通大学的基础,我在麻省的学习一点都不费力,一年后获航空工程硕士学位。
1936年10月,转到加州理工学院学习应用力学。我感到荣幸的是,加州理工学院的办学思想在当时是比较先进的,注重培养学生具有雄厚的理论基础。我不但按学校要求选修了数学课复变函数论和微分几何,还旁听了相对论和统计力学等物理理论课。在应用力学大师和航空技术权威冯·卡门教授的指导下,我在学术上有了较快的成长和发展。我特别欣赏冯·卡门亲自主持的每周一次的学术研讨会:每次先由一位作40分钟主题发言,然后开展一个多小时的学术讨论,最后由冯·卡门用15分钟作小结。发言者大都观点明确,思路敏捷,语言精练;不管是权威、教授或研究生,在研讨会上一律平等,学术民主。这些学术活动教我怎么探索未知,也给我提供了锻炼创造性思维的良好机会。
使我感到愤慨的是,当我学有所成,又获知新中国成立的消息,并决心回国报效祖国的时候,反动的麦卡锡主义横行美国,掀起了一股迫害共产党人、迫害进步人士的歇斯底里狂潮。他们无端地指责我是“共产党员”、“非法入境”、“携带机密资料”等,不准我回国,对我进行监禁和监视,使我滞留美国长达五年之久。直到1955年10月,在党和人民的帮助之下,在周总理的亲自关怀下,我才回到祖国。
回国后我有幸在周恩来同志领导下,在聂荣臻同志的具体组织指挥下,创建我国的导弹、航天事业。这是我一生最幸福的一段时光。对于这一段的工作,我的认识是,我只是恰逢其时,做了个人应做的一些事情。况且,这是一项千万人的事业,没有党的坚强组织和领导,没有全国各方面的大力协同,没有千万人的艰苦奋斗和努力,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因此,一切成就归于党,归于集体,我只是这个集体中的一员。也是在这段时间里,我体会到大规模的组织领导工作必须利用现代新技术--系统工程和系统科学。这也是我后来从事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研究的发端。我也由此逐渐从自然科学技术工作转入社会科学--哲学的研究,也深信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指导我们一切工作的。
回顾过去固然重要,但我更加乐意展望未来,想想科学技术在今后会有哪些重大发展,作为第一生产力,这些发展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乃至对人类社会可能产生什么样的重大影响。我们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嘛。我们现在已经看到并且正在经历的,是由电子信息技术发展所引发的信息革命。计算机的迅速发展和普及,通信网络的建设,已使信息革命渗透到人类社会的许多方面,改变着人类的生产方式、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也改造着人自身,体力劳动与脑力荣动的差别将会消失。所以信息革命是又一次产业革命,即我所说的第五次产业革命。
我们还应该看到即将到来的21世纪,以太阳光为能源,利用生物(包括植物、动物及菌物)、水和大气,建立农、林、草、海、沙五种综合种植,畜、禽、菌、渔加上工、贸的第六次产业革命。这次产业革命将不是发生在工业发达的大城市,而是发生在农村,使农村变为小城镇,城乡差别消灭了,工业与农业的差别消灭了。
由于人体科学的建立,把人体作为一个对环境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利用系统学的理论,把中医、西医、民族医学、中西医结合、体育医学、民间偏方、气功、人体特异功能、电子治疗仪器等几千年人民治病、防病、健身、强体的理论和实践经验统统集成起来,总结出一套科学的、全面的医学--治病的第一医学;防病的第二医学;补残的第三医学和提高人体功能的第四医学。这样,就可以科学而又系统地从事人民体质建设,大大提高人民的体质功能。人被改造了,人将发生质的飞跃,从而带来又一次产生革命--第七次产业革命。所以,第五次产业革命,加上第六次产业革命和第七次产业革命,在21世纪将要消灭人类历史上形成的三大差别,届时,社会主义的中国将要叩响共产主义的大门了,这将是中国历史上一次新的社会革命。如果说,中国共产党人在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人的领导下,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是现代中国的第一次社会革命的话,那么这次社会革命其实质是解放生产力的革命;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人和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人实行改革开放,建设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就是现代中国的第二次社会革命,其实质是发展生产力的革命;那么,我们刚才预料的新的社会革命将是第三次社会革命,其实质是创造生产力的社会革命,我们要看到这样的前景,发展我国的科学技术事业,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迎接新的社会革命的到来。(摘自《中国工程院院士自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