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因公牺牲证明书
浦北县民政局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人民警察因公牺牲性质确
定办事指南
来源: 钦州浦北民政 时间: 2012-04-26 16:13 项目名称: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人民警察因公牺牲性质确定
设定依据:
(一)《关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人民警察伤亡抚恤如何办理的通知》(民[1989]优字34号)第四条,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人民警察因公牺牲,需经县级以上单位的组织或人事部门批准和县、市、市辖区民政部门审核同意,按照规定发给《革命工作人员因公牺牲证明书》和一次性抚恤金。
(二)《民政部关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人民警察伤亡抚恤有关问题的通知》(民函[2004]334号),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人民警察因公牺牲性质认定按《关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人民警察伤亡抚恤如何办理的通知》(民[1989]优字34号)
第四条规定办理。
实施权限:根据《关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人民警察伤亡抚恤如何办理的通知》(民[1989]优字34号)和《民政部关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人民警察伤亡抚恤有关问题的通知》(民函[2004]334号),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人民警察因公牺牲性质确定审批由地级市、县级民政主管部门实施。
实施主体:县级民政主管部门
审批条件:根据《关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人民警察伤亡抚恤如何办理的通知》(民[1989]优字34号)和《民政部关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人民警察伤亡抚恤有关问题的通知》(民函[2004]334号),行政审批条件为:
(一)在执行任务中或者在上下班途中,由于意外事件死亡的;
(二)被认定为因战、因公致残后因旧伤复发死亡的;
(三)因患职业病死亡的;
(四)在执行任务中或者在工作岗位上因病猝然死亡,或者因医疗事故死亡的;
(五)其他因公死亡的。
申请材料:根据《关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人民警察伤亡抚恤如何办理的通知》(民[1989]优字34号)和《民政部关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人民警察伤亡抚恤有关问题的通知》(民函[2004]334号),申请材料为:
(一)遗属申请材料(附死者公务员证、警衔证原件)(一式两份);
(二)死亡原始记载。如,死亡医学鉴定书等,属于因交通事故死亡的需提供交通事故认定书(正式)(一式两份);
(三)证明人提供的证明材料(一式两份);
(四)死者主管单位提交因公牺牲报告表(一式两份)。(附死者所在地县级以上单位的组织或人事部门审定意见)
法定办结时限:20个工作日
承诺办结时限:10个工作日
收 费:不收费
批准革命烈士、因公牺牲、病故的条件
中国劳动咨询网 /
一、革命烈士条件
根据《革命烈士褒扬条件》规定批准革命烈士条件为以下十二种: 1. 对敌作战牺牲的; 2. 对敌作战负伤后,因伤死亡或对敌作战负伤致残,医疗终结评残发证后,1年内因伤口复发死亡的; 3. 在作战前线担任向导、修筑工事、救护伤员、执行运输等战勤任务牺牲,或者在战区守卫重点目标牺牲的; 4. 因执行革命任务遭敌人杀害,或者被敌人俘虏、逮捕后坚贞不屈遭敌人杀害或受折磨致死的;
5. 为保卫或抢救人民生命、国家和集体财产壮烈牺牲的; 6. 因在边防、海防执行巡逻任务被反革命分子、刑事犯罪分子或其他坏人杀害的; 7. 因侦察刑事案件,制止现行犯罪或逮捕、追捕、看管反革命分子、刑事犯罪分子,被反革命分子、刑事犯罪分子杀害的; 8. 因维护社会治安,同歹徒英勇斗争被杀害的; 9. 因执行军事、公安、保卫、检察、审判任务,被犯罪分子杀害或被报复杀害的;
10、因正确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革命原则,维护国家和人民利益,被犯罪分子杀害或被报复杀害的;
11、部队飞行人员在执行战备飞行训练中牺牲或在执行试飞任务中牺牲的;
12、死难情节特别突出,为后人楷模的。
二、因公牺牲军人条件
1.在执行任务或上下班途中,遇到非本人责任或无法抗拒的意外事故死亡的。2.因战致残医疗终结评残发证一年后因伤口复发死亡的。3.因公致残医疗终结评残发证后因伤口复发死亡的。4.因患职业病(参照卫生部、劳动人事部、财政部、中华全国总工会关于修订颁发《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办法的规定》)死亡的。5.在执行任务中因病猝然死亡的。6.因医疗事故死亡的,也按因公牺牲对待。
三、病故军人条件
现役军人在服现役期间因病死亡,或因人民内部矛盾问题自杀身亡,或非因执行任务遭意外事故死亡,以及在乡特等、一等革命伤残军人因病死亡,都按病故军人对待。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人民警察因公牺牲认定(核准类)2003-07-0审批项目编号:xwxsbmz001-2002(宣武行审b类001号-2002年)审批项目依据:
1、《军人抚恤优待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8号1988年)
2、《关于颁发〈军人抚恤优待条例〉若干具体问题的解释》(民[1989]优字19号)
3、《关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人民警察伤亡抚恤如何办理的通知》(民[1989]优字34号)
审批收费依据:本审批项目不收费
审批总时限:25个工作日
审批程序:
一、受理:
二、条件:申办人需提交如下材料
1、死者所在区(县)单位的组织或人事部门批准意见的原件及复印件(依据《关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人民警察伤亡抚恤如何办理的通知》第四条)
2、死者所在单位申请认定的请示
3、医院出据的死亡通知书
4、病历及诊断证明
5、当事人证明材料
6、死者生前主要事迹材料或情况报告
7、死者直系亲属的户口原件及复印件
标准:申办人提交申办材料齐全、规范、有效。
本岗位责任人:优抚安置科工作人员
岗位职责及权限:
按照受理标准查验申办材料。
对申办材料符合标准的,即时受理,将申办材料转审核人员。
对申办材料不符合标准的不予受理,及时告知申办人补齐所需材料的全部内容,以书面形式一次性告知申办人。同时,做好登记。
时限:5个工作日
二、审核
三、标准:
申办人提交的申办材料齐全、规范、有效。
1、死者直系亲属户口在宣武区
2、申请的程序合法
3、“因公牺牲”,是指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并经规定机关批准的人员:
(1)在执行任务或上下班途中,遇到非本人责任或无法抗拒的意外事故死亡的;
(2)因公致残医疗终结评残发证后因伤口复发死亡的;
(3)因患职业病(参照卫生部、劳动人事部、财政部、中华全国总工会关于修订颁发《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办法的规定》)死亡的;(4)在执行任务中因病猝然死亡的;
(5)因医疗事故死亡的,也按因公牺牲对待。
因公牺牲的批准审核: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人民警察因公牺牲,须经县级以上单位的组织或人事部门批准和县、市、市辖区民政部门审核同意。(依据《关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人民警察伤亡抚恤如何办理的通知》第四条)本岗位责任人:优抚安置科工作人员
岗位职责及权限:
按照受理标准查验申办材料。
对申办材料符合标准的,即时受理,将申办材料转复审人员。
对申办材料不符合标准的不予受理,即时告知申办人补齐所需材料的全部内容。
时限:5个工作日
三、复审
标准:同审核标准
岗位职责及权限:优抚安置科科长
对符合标准的,提出同意批准的审核意见,将申办材料和审核意见报主管局长。
对不符合标准的,将不予批准的意见及理由退受理人员。
时限:5个工作日
四、审定
标准:同审核标准
本岗位责任人:主管局长 岗位职责及权限:
按照审定标准对复审意见进行审定。
同意复审意见的,填写审定意见,退受理人员。
不同意复审意见的,与复审人员沟通情况、交换意见后,提出审定意见及理由,填写在审批表上,按原渠道退受理人员。
时限:5个工作日
五、告知
本岗位责任人:优抚安置科工作人员
工作标准:
1、及时、准确告知申办人办事结果。
2、制发的文书完整、正确、有效。
3、留存归档的审批文书材料齐全、规范。
岗位职责及权限:
按照工作标准进行告知,制发审批文书归档。
对审定通过的,颁发《革命工作人员因公牺牲证明书》。
对不予批准件,将申办材料退申办人,并告知理由。
核准工作结束后,将核准过程中形成的文书材料按要求归档。
时限:5个工作日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务 院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
第602号
现公布《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关于修改〈军人抚恤优待条例〉的决定》,自2011年8月1日起施行。
国 务 院 总 理 温家宝 中央军委主席 胡锦涛
二〇一一年七月二十九日
军人抚恤优待条例
(2004年8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令第413号公布 根据2011年7月29日《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关于修改〈军人抚恤优待条例〉的决定》修订)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保障国家对军人的抚恤优待,激励军人保卫祖国、建设祖国的献身精神,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等有关法律,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军人(以下简称现役军人)、服现役或者退出现役的残疾军人以及复员军人、退伍军人、烈士遗属、因公牺牲军人遗属、病故军人遗属、现役军人家属,是本条例规定的抚恤优待对象,依照本条例的规定享受抚恤优待。
第三条 军人的抚恤优待,实行国家和社会相结合的方针,保障军人的抚恤优待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保障抚恤优待对象的生活不低于当地的平均生活水平。
全社会应当关怀、尊重抚恤优待对象,开展各种形式的拥军优属活动。国家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对军人抚恤优待事业提供捐助。
第四条 国家和社会应当重视和加强军人抚恤优待工作。
军人抚恤优待所需经费由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分级负担。中央和地方财政安排的军人抚恤优待经费,专款专用,并接受财政、审计部门的监督。篇二:因公牺牲证明 证 明)系我省子女。该同志系(所在单位及职务),于 年 月被评为(因公牺牲/革命烈士/英模)。
特此证明。(盖 章)
二〇一一年 月 日篇三:(机关名称)公务人员因公死亡证明书
填寫說明:
一、死亡事實經過應詳細填寫,如有偽報、偽證或明知其不實而仍予核轉,經查明屬實者,依法
議處。
二、死亡者發病或發生意外之時間、地點及送醫經過,暨死亡原因與執行職務之因果關係等項,均應依相關法令規定,於死亡事實經過欄詳細填寫。
三、本證明書請加蓋機關印信,其中機關(構)首長及人事主管2欄位,請蓋機關(構)首長及人事主
管職章或職名章。33029.doc篇四:下乡证明.doc 广西卫生技术人员到农村基层工作
考 核 卡
单
位: 篇五:社会保障概论——第十二章 社会优抚
第十二章 社会优抚
本章概要
社会优抚是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特殊部分,它是针对特殊人群提供的优抚保障。本章首先阐述了社会优抚的概念、特点、地位及作用,然后重点对死亡抚恤、伤残抚恤、社会优待和退役安置等主要内容作了详细介绍。
第一节 社会优抚概述
一、社会优抚的概念及特点
(一)社会优抚的概念
社会优抚制度是指国家和社会依法对以军人及其家属为主体的优抚对象实行物质照顾和精神抚慰的特殊社会保障制度。优抚中的优,是优待之意,包括精神、政治方面的优待和物质利益的优待。抚是抚恤,即抚慰和恤赈。抚慰主要是精神上的抚慰和政治上的荣誉,恤赈乃是给予钱款和物质的上的照顾。
社会优抚保障与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不同,它并不是一种普遍的社会保障形式,而是一项针对特殊对象的社会保障制度。它所采取的手段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因此,在一些国家的社会保障体系中,它被划进“特殊保障”的范围,具有特殊保障的性质。而优抚工作则是实施这一特殊保障制度的政府管理工作。
按照中国《兵役法》和《军人优待抚恤条例》的规定,优抚对象具体包括以下对象:
1、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现役军人。是指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的规定,正在服现役的军官、文职干部和士兵。保留军籍的离休干部按现役军人对待;
2、革命伤残人员。是指军人在服役期间因战、因公、因病(因病评残仅限于义务兵)致残,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人民警察、民兵民工因战、因公致残,符合评残条件,经规定的审批机关批准,并取得民政部制发的《革命伤残军人证》、《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伤残抚恤证》、《人民警察伤残抚恤证》、《民兵民工伤残抚恤证》的人员;
3、烈士遗属。是指经规定机关确认,取得民政部制发的《烈士证明书》的遗属;
4、因公死亡军人遗属。是指经规定机关确认,取得《因公死亡证明书》的遗属;
5、因病死亡军人遗属。是指经规定机关确认,取得《因病死亡证明书》的遗属;
6、复员军人。是指1954年10月31日开始试行义务兵役制度以前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东北抗日联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脱产游击队、八路军、新四军、解放军、中国人民志愿军等,持有复员、退伍军人证件或经组织批准复员的人员;
7、退伍军人。是指1954年11月1日开始试行义务兵役制以后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持有退伍或复员军人证件的人员;
8、现役军人家属。是指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的规定,正在服现役的军人的家属。以上对象界定中所称的遗属(家属)是指军人的父母、抚养人、配偶、子女、兄弟姐妹。
(二)社会优抚的特点
优抚工作是伴随着军队的产生而产生,随着军队的发展而完善起来的。它具有一般社会保障共有的基本特点,又具有自身的特点:
1、特殊性。社会优抚是一项特殊的社会保障制度。由于社会优抚不是惠及到每一个社会成员,它只是在法定的范围内实施,因此,世界上的众多国家,都把社会优抚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保障。社会优抚安置对象主要是军人及其家属,他们是为国家做出牺牲和贡献的特殊群体,是国家和社会的有功之臣,对他们实施保障,实质上是对他们所做牺牲和贡献的补偿和褒扬。我国传统的社会优抚主要采取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手段,其中常用的是社会福利 手段。主要是向优抚对象提供资金保障和服务保障,同时对那些已难以维持基本生活的优抚对象提供定期补助或临时补助。
2、优待性。社会优抚是对那些长期在国家革命和建设过程中,直接或间接地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因而为他们提供的一种特殊的优惠待遇。这部分人在工作期间,有的负伤致残,有的积劳成疾,有的英勇献身,为国家和社会做出了重大贡献。按照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国家和社会有责任全面、周到、优惠地安排好他们的生活。由于优抚具有补偿和褒扬性质,因此,优抚待遇高于一般的社会保障标准,优抚对象能够享受国家和社会提供的各种优待、抚恤、服务和政策扶持。根据我国社会优抚政策的有关规定,对社会优抚对象的优惠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生活水平略高于当地群众的平均水平;(2)为革命牺牲或致残的,国家定期发给带有补偿性质的抚恤金;(3)铁路、公路、民航及各种公共服务场所设立优待服务窗口等。
3、综合性。社会优抚与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不同,它是特别针对某一特殊身份的人所设立的,内容涉及到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等,包括抚恤、优待、养老、就业安置等多方面的内容,是一种综合性的项目。我国的社会优抚既强调物质优抚,又重视精神优抚。物质优抚是社会优抚的基本内容,主要向优抚对象提供保障基本生活的资金和服务设施。内容包括:(1)对死亡军人家属和伤残军人提供抚恤金,对退役军人提供安置费,减免退役军人办企业的税收;(2)提供荣军疗养院、复退军人精神病院、军队离退休干部休养所等服务设施。精神优抚包括褒扬革命烈士和拥军优属两部分。精神优抚的作用在于鼓舞人民群众的革命意志,增强军民之间的鱼水情,对优抚对象精神上具有特殊的抚慰意义。
4、褒扬性。社会优抚不同于一般的社会保障措施,它不仅仅为了解决社会优抚对象的种种实际的物质需要和精神文化生活需要,对于社会优抚对象实施各种社会优待、抚恤和安置措施,更是为了体现国家和社会对他们的职业和行为的褒奖、表彰和颂扬。社会优抚不仅具有保障的性质,还具有荣誉的性质。国家和社会通过社会优抚安置活动,在全社会宣传这些社会群体的特殊贡献和他们的高尚品德与牺牲精神,增加他们的荣誉感,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使之成为整个社会尊敬、效仿的楷模和榜样。社会优抚制度的设置也是以褒扬性为基础的,许多社会优抚安置的待遇标准都与优抚对象的贡献大小和付出的代价大小相联系,如同样是死亡抚恤,因战的待遇高于因公,因公的待遇高于因病;同样是奖励,特等功的待遇标准高于一等功的待遇标准,一等功的待遇标准高于二等功的待遇标准,等等。
二、社会优抚的地位及作用
社会优抚是由国家和政府出面对有特殊贡献的人员实行优待与抚恤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它在社会保障体系中占有突出的地位,是国家优先安排的保障项目。建立和不断完善社会优抚制度,对于巩固国防、加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社会优抚事业是国家稳定的基石。
优抚事业是和国家的军事活动紧密相连的,它的地位和作用与军队的地位和作用紧密相连。军队是国家政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只要有国家存在,就必然有军队存在。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大国来说,没有强大的军队,就没有巩固的国家政权,就不会有安定的社会秩序。要使军队存在并发挥巩固国防和稳定社会的作用,就必须建立完善的社会优抚制度。江泽民曾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解放军为主体的人民武装力量,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强大后盾。人民解放军是国家的捍卫者、人民利益的捍卫者,是共和国的钢铁长城。”我国军队的根本职能是:对外抵御侵略,巩固国防,保卫国家领土主权;对内反对颠覆,巩固政权,保卫社会主义制度。因此,支持军队建设,加强军政、军民团结,做好社会优抚工作,是国家长治
久安、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保证。第二节 死亡抚恤
死亡抚恤是国家对革命烈士家属,因公牺牲、病故军人的家属,因公牺牲、病故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人民警察的家属提供一定的抚恤金,以保障他们基本生活的社会优抚制度。以上相关人员的牺牲必然使其家属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精神痛苦,使其生前的赡养(抚养)对象失去生活来源。因此,国家有责任抚慰其家属,保障其生活,提供既有褒扬意义又有物质补偿性的抚恤金。抚恤金分为一次性抚恤和定期抚恤两种。国家确立的死亡抚恤的基本原则及发展方向是:保障抚恤待遇与国民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使抚恤优待标准与人民的生活水平同步提高。一、三种死亡性质 由于死亡抚恤工作是依据死亡性质进行的,因此对死亡性质的认定是死亡抚恤工作的前提。根据1980年《革命烈士褒扬条例》及以后颁布的《军人抚恤优待条例》,可将死亡性质划分为烈士、因公牺牲和病故三种。
(一)革命烈士
革命烈士是指在革命斗争、保卫祖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壮烈牺牲的我国人民和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根据《革命烈士褒扬条例》规定的条件及陆续发布的有关解释文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并经规定的机关批准,即可称为革命烈士。
1、对敌作战牺牲的;
2、对敌作战负伤后因伤死亡或对敌作战负伤致残医疗终结评残发证后,一年内因伤口复发死亡的;
3、在作战前线担任向导、修筑工事、救护伤员、执行运输等战勤任务牺牲,或者在战区守卫重点目标牺牲的;
4、因执行革命任务遭敌人杀害,或者被敌人俘虏、逮捕后坚贞不屈遭敌人杀害或受折磨致死的;
5、为保卫和抢救人民生命、国家财产和集体财产壮烈牺牲的;
6、因在边防、海防执行巡逻任务被反革命分子,刑事犯罪分子和其他坏人杀害的;
7、因侦查刑事案件,制止现行犯罪或逮捕、追捕,看管反革命分子、刑事犯罪分子,被反革命分子,刑事犯罪分子杀害的;
8、因维护国家治安,同歹徒英勇斗争被杀害的;
9、因执行军事、公安、保卫、检察、审判任务,被犯罪分子杀害或被报复杀害的;
10、因正确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革命原则,维护国家和人民利益,被犯罪分子杀害或被报复杀害的;
11、部队飞行人员在执行战备飞行训练中牺牲和在执行试飞任务中牺牲;
12、死难情节特别突出,足以为后人楷模的。其中第五项的适用范围,在1980年《革命烈士褒扬条例》公布之后,才扩大到全民,在此以前,除军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等部分人员符合这一条件可以按规定批准为烈士外,其它牺牲人员一般不能按此规定追认为烈士。此外,根据2004年10月1日实施的《军人抚恤优待条例》有关规定,参加处置突发事件死亡的和因执行军事演习、战备航行飞行、空降和导弹发射训练、试航试飞任务以及参加武器装备科研实验死亡的现役军人可以追认为烈士。现役军人在执行对敌作战、边海防执勤或者抢险救灾任务中失踪,经法定程序宣告死亡的,按照烈士对待。批准烈士,属于因战死亡的,由军队团级以上单位政治机关批准;属于非因战死亡的,由军队军级以上单位政治机关批准;属于其他死难情节特别突出,足以为后人楷模的情形的,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批准。
(二)因公牺牲
因公牺牲是指人民解放军指战员、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人民警察等因执行公务献身,其死难情节符合规定的情况,可以认定为因公牺牲。根据2004年颁布的《军人抚恤优待条例》 第九条现役军人死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确认为因公牺牲:
1、在执行任务中或者在上下班途中,由于意外事件死亡的;
2、被认定为因战、因公致残后因旧伤复发死亡的;
3、因患职业病死亡的;
4、在执行任务中或者在工作岗位上因病猝然死亡,或者因医疗事故死亡的;
5、其他因公死亡的。现役军人在执行对敌作战、边海防执勤或者抢险救灾以外的其他任务中失踪,经法定程序宣告死亡的,按照因公牺牲对待。现役军人因公牺牲,由军队团级以上单位政治机关确认;属于第五种规定情形的,由军队军级以上单位政治机关确认。
(三)病故
病故即因病死亡。根据2004年颁布的《军人抚恤优待条例》第十条规定,现役军人除因患职业病、在执行任务中或者在工作岗位上因病猝然死亡、或者因医疗事故死亡的之外,因其他疾病死亡的,确认为病故。现役军人非执行任务死亡或者失踪,经法定程序宣告死亡的,按照病故对待。现役军人病故,由军队团级以上单位政治机关确认。
根据2004年颁布的《军人抚恤优待条例》第十一条规定,对烈士遗属、因公牺牲军人遗属、病故军人遗属,由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分别发给《中华人民共和国烈士证明书》、《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人因公牺牲证明书》、《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人病故证明书》。
二、死亡抚恤金
(一)一次性抚恤金
1、一次性抚恤金标准及计发办法 建国初期,一次性抚恤金是根据死亡性质和死者生前职务级别计发。1985年10月,国家将革命烈士的一次性抚恤金标准改为按其牺牲的月工资的40倍计发。1986年又将因公牺牲和病故的一次性抚恤金分别改为按照死者死亡时月工资的20倍和10倍计发。2004年《军人抚恤优待条例》规定现役军人死亡,根据其死亡性质和死亡时的月工资标准,由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发给其遗属一次性抚恤金,标准是:烈士,80个月工资;因公牺牲,40个月工资;病故,20个月工资。月工资或者津贴低于排职少尉军官工资标准的,按照排职少尉军官工资标准发给其遗属一次性抚恤金。
获得荣誉称号或者立功的烈士、因公牺牲军人、病故军人,其遗属在应当享受的一次性抚恤金的基础上,由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按照下列比例增发一次性抚恤金:
1、获得中央军事委员会授予荣誉称号的,增发35%;
2、获得军队军区级单位授予荣誉称号的,增发30%;
3、立一等功的,增发25%;
4、立二等功的,增发15%;
5、立三等功的,增发5%。多次获得荣誉称号或者立功的烈士、因公牺牲军人、病故军按照其中最高等级奖励的增发比例,增发一次性抚恤金。
2、一次性抚恤金的发放 1980年民政部发出通知,规定军人、机关工作人员、参战民兵民工的死亡一次性抚恤金均由家属居住地的县(市、区)民政部门发给。一次性抚恤金的发放顺序是:有父母(或抚养人)无配偶的,发给父母(或抚养人);有配偶无父母(或抚养人)的,发给配偶;既有父母(或抚养人)又有配偶的,各发半数;无父母(或抚养人)和配偶的,发给子女;无父母(或抚养人)、配偶、子女的,发给未满18周岁以下兄弟姐妹和已满18周岁但无生活费来源且由该军人生前供养的兄弟姐妹;无上述亲属的,不发。
(二)定期抚恤金 定期抚恤金是死亡抚恤中对抚恤对象按一定标准发给的抚恤金,用以抚慰家属,帮助解决生活困难,也称“遗属定期抚恤”或“长期抚恤”。
1、享受定期抚恤金的条件
革命烈士、因公牺牲军人、病故军人的家属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以享受定期抚恤金:父母(抚养人)、配偶无劳动能力、无生活费来源,或者收入水平低于当地居民平均生活水平的; 子女未满18周岁或者已满18周岁但因上学或者残疾无生活费来源的;兄弟姐妹未满18周岁或者已满18周岁但因上学无生活费来源且由该军人生前供养的。对符合享受定期抚恤
金条件的遗属,由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发给《定期抚恤金领取证》。
2、定期抚恤金标准 建国初期,对烈军属以帮耕帮种为主要优抚形式,对个别生活极端困难的给予一定的实物补助。1979年,为使孤、老、病、残的烈属、牺牲病故军人家属的生活得到切实保障,民政部、财务部制定了定期定量补助标准。1985年改称定期抚恤,其基本标准和享受的具体条件由国家统一制定。国家按照与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相适应的原则制定基本标准,体现了国家抚恤的性质。在不低于国家规定的基本标准的前提下,根据各地经济状况和人民生活水平,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具体标准,保证享受定期抚恤金的人员的生活不低于当地人民群众生活水平。自1985年以来,国家先后多次提高定期抚恤金标准,使享受定期抚恤金的人员在生活上得到基本可靠的保障。
按民政部、财政部规定,从2006年1月1日起执行的定期抚恤金标准如表12—1所示: 表12—1 定期抚恤金标准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对依靠定期抚恤金生活仍有困难的烈士遗属、因公牺牲军人遗属、病故军人遗属,可以增发抚恤金或者采取其他方式予以补助,保障其生活不低于当地的平均生活水平。
享受定期抚恤金的烈士遗属、因公牺牲军人遗属、病故军人遗属死亡的,增发6个月其原享受的定期抚恤金,作为丧葬补助费,同时注销其领取定期抚恤金的证件。现役军人失踪,经法定程序宣告死亡的,在其被批准为烈士、确认为因公牺牲或者病故后,又经法定程序撤销对其死亡宣告的,由原批准或者确认机关取消其烈士、因公牺牲军人或者病故军人资格,并由发证机关收回有关证件,终止其家属原享受的抚恤待遇。(三)特别抚恤金
在国防和军队建设、科研事业或者作战中作出特殊贡献的现役军人死亡,根据《军人抚恤优待条例》,国防部还发给特别抚恤。参照该规定,凡在本职工作中作出特殊贡献的人民警察和检察机关工作人员死亡后,其家属也可享受特别抚恤,所需经费在本系统机关经费中统一列支。
1、特别抚恤金的享受条件
各类人员的享受条件是:(1)现役军人。现役军人死亡,除按照《军人抚恤优待条例》和军队现行规定,发给其家属抚恤金外,凡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经大军区级以上单位的政治机关批准,由其生前所在单位给予一次性特别抚恤:①被大军区及(含)以上单位授予荣誉称号的英雄人物或荣立一等功的人员;②生前在边防、海岛、高原部队或其他特别艰苦的环境工作以及在国防科研中从事国家规定的有害工种连续20年,并有显著成绩者;③生前为师职(含)、专业技术7级(含)以上干部或军龄满30年的干部,且成绩突出者。(2)人民警察。公安机关人民警察死亡,除按规定发给其家属抚恤外,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经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安厅、局(含)以上单位的政治机关批准,并负责发给特别抚恤金:①荣立或被追记一等功以上的人员;②生前职务为处级(含)、专业技术职务为高级工程师(含)以上,或警龄(含参加革命工作时间)满30年,且事迹突出者;③生前在边防、海岛、高原或其他特别艰苦的环境工作连续满20年,并有显著成绩者。
第二篇:革命军人牺牲证明书
祭 母 文
冯明东
序:一篇祭母文,半章家庭史。酸甜苦辣悲,无尽母子情。维:公元二零一四年十一月十九日,岁次甲午年闰九月二十七日,慈母荀吉珍逝世第四天,孝男冯明东率弟冯明飞携全家之人,谨以乡土薄酒微仪,长跪于母亲灵前,泣血致祭于慈母亡灵曰: 天宇茫茫,大地惶惶,我之老母,驾鹤西上。儿孙长跪,亲朋哀伤,谨以奠仪,拜祭灵堂。慈母亲娘,别我而亡,寿享八七,仙去何忙? 母亲一生,贤和善良,命运坎坷,荡气回肠。一九二八,慈母生降,生于忧患,逝于国昌。母生三岔,荀氏次女,三岁丧父,五岁无娘。姨为丫环,少年死亡,小舅被卖,音信渺茫。注⑴ 我母孤苦,饥寒难挡,祖母疼爱,将您收养。注⑵ 幼入冯门,有所依傍,相依为命,共度时光。母与我父,姨表兄妹,欢喜联姻,甘苦共尝。一九四六,父当乡长,喜得长子,合家欢畅。助父革命,紧跟共党,参加边纵,谋求解放。蒋军追捕,三岔枪响,身背明东,四处躲藏。注⑶ 父去剿匪,身为连长,出生入死,战功辉煌。注⑷
一九五零,我父阵亡,撕肝裂肺,哭断寸肠。注⑸ 时过一年,祸从天降,土改运动,极左扩张。烈属蒙冤,猝不及防,划成地主,老幼遭殃。伯父斗死,三十方刚,祖父绝望,自尽悬梁。床板做棺,薄衣旧裳,草草掩埋,奠何酒浆? 母与祖母,专政对象。捆绑吊打,肉刑重伤。血雨腥风,人心惶惶。生不如死,痛断肝肠。财产没收,迁居草房。透风漏雨,满目凄凉。家徒四壁,生计不张。衣难遮体,食不飽肠。虎狼喧嚣,暗箭难防。忍气吞声,苦度时光。六口之家,泪眼相望,孤儿寡母,母年廿三,遭此大殃,本可择路,远走他乡。您明大义,坚守家堂,羸弱身躯,扛家大梁。为抚幼子,为孝高堂,忍辱负重,苦度时光。婆母共处,祸福同享,妯娌和睦,相依相帮。祖母病重,长期卧床,母亲侍奉,煎药熬汤。梳头洗面,喂饭喂浆,送终尽孝,我母担当。曾祖要孝,小叔要帮,子侄要教,外辱要挡。撑持门庭,逆境之中,坚韧顽强,护家之功,族亲难忘。耕田种地,农活内行,推磨挑担,搓绳换粮。帮人缝衣,卖工四乡,水库打坝,宣威炼钢。周旋村乡,艰难应变,护我儿郎。心若沸汤。注⑹ 注⑺
寒冬腊月,薄衣单裳,披星戴月,昼夜奔忙。艰难度日,挺起脊梁,劳苦成疾,背驼腿伤。三年饥荒,无油无粮,吃糠咽菜,熬过死亡。母不识字,送我学堂,儿求上进,慰娘心房。慈母恩情,感动上苍,继父进门,好人登堂。为母分忧,成儿依傍,师表自律,心地善良。父母相伴,四十六年,二老恩爱,父子情长。儿年幼时,父寄重望,不遗余力,躬身抚养。节衣缩食,供儿读书,扶我成人,盼我嘉祥。烈士之子,划入黑帮,饱受欺凌,呼斥昂昂。学绩虽好,升学无望,政审靠边,滚蛋回乡。十年浩劫,文革动荡,冤狱遍地,人性沦丧。我母何辜,再遭重创,百般凌辱,惨烈异常。批斗罚跪,便饭家常,受刑示众,捆绑游乡。耳光搧脸,头昏脑胀,棍棒打头,血流如浆。怀孕数月,反绑吊梁,弟未夭折,天恩浩荡。背弟劳动,歧视诽谤,黑夜加班,强迫无偿。通知开会,心惊若狂,会场刑场,有何两样?政治迫害,经济掳抢,年关头天,扣款退粮。为了活命,变卖家当,黑市买粮,剜肉医疮。儿虽怜母,救母无方,儿也挨斗,终日恐慌。娘儿相对,泣断寸肠,儿为母哭,母为儿伤。
注⑻ 注⑼ 斗争残酷,世态炎凉,呼天唤地,路在何方? 人生苦难,吃尽遍尝,柔弱之躯,坚韧顽强。逆境之中,不屈不挠,是铁早锈,您是块钢。注⑽ 慈母刚强,儿心自知,个中酸楚,谁解衷肠? 烈士英魂,死难瞑目,光荣之家,悲哀凄凉。艰难岁月,已成过往,伤心历史,不忍全讲。纵有千言,难尽其详,述其大略,儿孙莫忘。我党英明,改革开放,拨乱反正,终见阳光。忠烈之家,沉冤昭雪,父垂史册,千古名扬。母为烈属,政治荣光,政府抚恤,生活欢畅。我年廿七,再入学堂,刻苦自律,奋发图强。积善之家,终有福报;为恶之人,早见阎王。母过半百,老当益壮,起房盖屋,平安吉祥。抚育孙辈,奔走城乡,精心照看,皓首加霜。孙男孙女,百事牵肠,冯玥方瑆,岂敢相忘我母慈爱,尤爱儿郎,儿孙之事,朝念暮想。己冷不御,恐我衣凉,己口难咽,恐我饥肠。衣食冷暖,工作健康,牵挂叮咛,暖我心房。祖上有德,佑我家堂,恩泽儿孙,个个贤良。子侄孙辈,奋发向上,虽未耀祖,亦称自强。母慈子孝,四世同堂,家庭和谐,宗族兴旺。母之晚年,笑傲风霜,乐享天伦,家奔小康。
? 注⑾ 注⑿
我近古稀 百事多忘,唯有母恩,铭心系肠。甲午九月,母病不祥;多方医治,回天无望。耋耄之年,不幸故亡,人寿使然,儿心痛伤。注⒀ 我母一生,悲喜交响,劫后余生,福寿安康。母亲处世,品德高尚,逆境护家,功德无量。母亲教子,细心慈祥,忠孝仁爱,以德垂芳。母亲持家,细水流长,待人接物,慷慨大方。慈母坚韧,胜铁如钢,百折不饶,浴火凤凰。注⒁ 母虽已去,亲恩浩荡,抚今思昔,母德堪扬。您的音容,永驻心田,您的教诲,终生难忘; 您的仁慈,感动上苍,您的福报,源远流长。我思我母,泪落千行,撰此祭文,捎至天堂。值此家奠,敬母一觞,无尽哀思,泣诉灵堂。心声血泪,文短情长,唯愿慈母,早升天堂。逝者生者,两隔阴阳,寸草春辉,永不相忘。慈母安息,静享安祥,永垂不朽,千古流芳!呜呼哀哉,吾母尚飨!
孝男冯明东率弟冯明飞携全家之人 拜祭
二零一四年十一月十九日篇二:河南省换补烈士证工作疑难问答
河南省换补烈士证工作政策解答
(先行公布供大家了解,之后再以民政部最终答复为准)
一、换发补发新版烈士证的人员范围 1.持有1983年版烈士证的烈属; 2.未换发1983年版烈士证,持有旧的烈士证明书的烈属; 3.1983年经换发新证后又遗失未补的烈属; 4.《烈士英名录》上有烈士的记载但未持证的烈属(注意鉴别此类烈属的身份,严格审核其是否符合持证条件);
5.已经批准为烈士,但无父母、配偶、子女,其兄弟姐妹现要求持证的; 6.1983年版烈士证的持有人已经去世,其他符合持证条件的烈士直系亲属现要求持证的。
7.烈士牺牲后原配偶再婚的,在烈士无其他直系亲属的前提下,可以给其补发烈士证。
二、换补依据
至少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换发或补发新版《烈士证明书》: 1.原1983年版《革命烈士证明书》(要求必须是原件); 2.1983年《革命烈士证明书》换发存根(要求必须是原件); 3.1983年未经换发的各类旧版烈士通知书、牺牲证明等(各类牺牲证明:建国前人民解放军或人民政府颁发的各种证件(包括革命军人、革命工作人员牺牲证明书),以及建国后中央人民
政府、人民解放军、内务部或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颁发的证件(包括《革命军人牺牲证明书》、《抗美援朝军人牺牲证明书》、《革命牺牲工作人员家属光荣纪念证》)。持上述证件原件且在烈士英名录上有记载的可以换发烈士证); 4.《烈士英名录》有记载且经民政部门核实认定(注意重名的甄别鉴定); 5.具备批烈权限的有关部门的烈士批准文件(档案材料中查找到的中央人民政府、人民解放军、民政部或省、市、县级人民政府同意追认烈士的批复); 6.其它合规有效的烈士评定依据(一般慎用此项)。
三、换补烈士证需要的材料
主要把握三个要点:一是换发补发烈士证申请书;二是烈士身份的确认材料;三是符合持证条件烈属身份的证明材料。1.换补证申请书。符合持证条件的烈士遗属向申请换补证所在地的县级民政部门提出书面申请(要求落款处手写签名或按指印)。申请持证烈属同时提供本人身份证、户口本复印件,民政部门要验身份证原件。
2.烈士身份的确认资料。可采用“换补依据”中的一项及以上。3.符合持证条件烈属身份的证明材料
一是档案记载。包括民政部门原始档案材料中有关于烈属关系的明确记载;烈属本人能够提供确切证明,证明和烈士确是直系亲属关系,如曾经享受抚恤的证件、烈属所在单位组织人事部
门出具的个人档案记录(加盖公章)等。
二是档案中无记载或无档案的,可由当地派出所出具证明或经所在村(社区居委会)、乡镇(街道办)逐级证明,民政部门走访调查核实无误,并经公示7天无异议,方可作为确认持证身份的材料。
4.有多个烈士遗属符合持证条件的,需出具家庭内部书面协议书。如 5.《烈士及家属信息审核表》
四、换补烈士证材料的审核存档 1.县级民政部门审核并上报换补证材料(具体见第三个问题); 2.市级民政部门负责审核换补证材料和《烈士及家属信息审核表》,将符合条件的三张审核表盖章后上报省民政厅;
3.省民政厅审核盖章后,退回两张审核表给市、县各一份。各级民政部门存档材料:
省民政厅:一张审核表
市民政局:一张审核表
县民政局:换补证相关材料和一张审核表
五、《烈士证明书》换发(补发)审核表的填写。“烈士基本情况”中有些项目,如果档案材料中查找不到,可空或填不详。
“持证人基本情况”每项必填。其中“申请理由及依据”,填写内容应规范为特定的语句。
“申请理由”可填写如“原烈士证现申请换发”、“原烈士证现申请换发并变更持证人”、“原烈士证遗失,现申请补发”、“原未领证,现申请补发”等等。
其他项目参考填表说明。
六、如烈士有多个遗属符合持证条件,如何处理?
答:必须经家庭内部协商确定一名持证人,出具书面协议书给民政部门,方可受理换证。书面协议书由符合持证条件的所有遗属手写落款签名,按指印。如烈属在外地,可出具同意某某持证的确认证明。
七、烈士过继子女是否能持证?
简单说来就是,烈士生前过继并取得法律认可的,可以发证;烈士死后过继的,不能发证。
1.过继行为发生在1992年4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实施之前的过继子女,要求必须是烈士生前过继且形成事实抚养关系(即子女过继时未满18周岁且与烈士共同生活),事实收养关系可由原始证明(如家谱记载)及当地群众公认来证明,并经所在村(社区居委会)、乡镇(街道办)逐级证明,民政部门走访调查核实无误,并经公示7天无异议,方可承认过继子女的身份,并具有持证资格。2.过继行为发生在1992年4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实施之后的,根据该法,要想形成收养关系,必须经民政部门办理合法收养手续,否则在法律上不认可收养关系的成立,无法律上的拟制血亲关系。因此,1992年4月1日之后不存在“过
继子女”一说,不得持证。3.烈士牺牲后过继的子女,一概不得持证。
八、烈士遗属现户籍地与烈士原批准地不在一处的,在何处换发新版烈士证?
烈属向现户籍所在地提出申请,并提交有关烈士身份和本人烈属身份的认定材料,烈士身份证明材料要由批准地民政部门盖章,户籍所在地民政部门根据烈属的申请向烈士原批准地核实并通报持证人信息。
另外,因烈士原批准地多为烈士英名录记载地、烈士籍贯所在地、烈士牺牲地等,同时当地也可能有相关的烈士纪念设施或烈士墓,故不建议轻易转移烈士原始档案,割裂烈士史料与当地千丝万缕的联系。
九、烈士基本情况需要更正,如何处理?
如遇烈属提出烈士姓名、出生时间、牺牲时间等有误,申请更正;或是原烈士证上填写内容与当地《革命烈士英名录》上的记载不符,县级民政部门需慎重对待,一般不予更正。经多方查证核实无误后,方可予以更正。
处理原则是以第一手史料(又称原始史料,即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的史料)为准,第二手史料(又称间接史料,即指经过后人运用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与诠释,以及在此基础上所进行的再创造等)服从于第一手史料。例如,牺牲后发放烈士证在前,《革命烈士英名录》编纂在后,烈士姓名的核实就以最初发放的烈士证明书记载为准。再如,烈属提供的家谱(族篇三:培训讲稿(优抚)全面掌握优抚政策
切实做好优抚工作
为了认真学习和掌握优抚知识,熟悉业务技能,切实做好各项优抚工作,经局办公会研究,决定对全县民政干部业务进行一次培训,现就优抚工作讲以下几个问题:
一、优抚工作的基本含义及其重要作用
(一)优抚工作的基本含义
优抚是优待和抚恤的简称。优抚工作是指国家和社会依法对以军人及其家属为主体的优抚对象实行物质照顾和精神抚慰的一种特殊社会工作,具有行政管理的属性。例如烈士的认定、审批、褒恤,残废的确认、等级的划分,优抚政策的制定,烈士纪念建筑物审批与管理等等。同时又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给优抚对象的各种安臵,优待照顾,困难补助和各种扶持等等。由此可见,优抚工作既是一项社会性的行政工作,又是一种社会特殊保障。扎实做好优抚工作,对于巩固国防、密切军政军民关系,促进经济发展和保持社会稳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优抚工作不仅是一项长期的政治任务,而且是各级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责。总之,优抚工作就是通过做好对烈属、军属、革命伤残军 人和复员退伍军人等优抚对象的优待、抚恤、扶持、照顾,鼓舞部队士气,为军队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局服务。
(二)优抚工作的重要作用
优抚制度是伴随着军队的产生而产生,随着军队的发展而逐步完善起来的。从上世纪20年代开始,中国共产党在创建人民军队和进行艰苦卓绝的人民战争中,创立了与历代剥削阶级有着本质区别的兵役制度和优抚制度,从而开创了中国兵制史和优抚制度的新纪元。这种新型优抚制度的确立,为人民军队的建设和具有中国特色优抚制度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各个不同的革命历史时期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一是早在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就十分重视对军人的优抚。1928年6月,党的第六次代表大会通过的《十大纲领》指出:“改善兵士生活,发给兵士土地和工作。”1933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地方苏维埃暂行组织法》(草案)规定,为加强红军的优抚工作,各级苏维埃政权均应成立优抚组织机构。当时的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设立了专门的抚恤委员会,省内务部下设优待红军科,市、区苏维埃直至乡苏维埃均设立经常性或临时性的优待红军委员会和慰劳红军委员会,负责管理、督促、检查落实红军的优抚工作。中央委员会、中华苏维埃政府 先后颁布了《红军优待条例》、《红军抚恤条例》、《优待红军家属条例》、《优待红军家属礼拜六条例》等一批重要的法规和决议,从组织和制度上为新型优抚制度的确立奠定了基础。通过拥军支前、对伤亡将士进行抚恤、对红军及其家属的优待、褒扬阵亡将士等,有力地支持了革命战争,对于扩大红军、稳定部队、创建和巩固革命根据地起到了积极作用。二是抗日战争时期,各革命根据地的民主政府和人民,继承了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人民群众拥军优属的光荣传统,优抚工作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各革命根据地又制定了《优待抗日军人家属暂行办法》、《优待革命军人、烈士家属条例》、《抗日军人优待条例》、《抚恤暂行办法》等等。这些优抚法规的制定和实施,为确保抗日战争的胜利,建立和扩大革命根据地,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三是解放战争时期,为了推翻蒋家王朝,各解放区人民政府对如何抚恤阵亡将士、抚恤荣誉军人、照顾退伍军人、优待军属等有关事项,作了详细的规定。特别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为革命战争的胜利,大规模地开展了拥军优属、拥军支前活动,既保证了优抚对象的生活,又唤起了民众支前的革命热情,为确保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四是新中国的建立,标志着我国由民主革命进入和平建设时期。人民军队的职能由建立政权转入保卫国家政权和社会主义建设,优抚工作的历史环境也发生了重要变化。为了适应军队职能的变化,优抚工作也相应地将支持军队建设,巩固国防、维护社会稳定作为自己的重要任务。中央有关部门制定了全国统一的优抚工作法规。1949年,在具有宪法效力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规定:“革命烈士家属和革命军人家属,其生活困难者应受到国家和社会的优待。参加革命战争的残疾军人和退伍军人,应由人民政府给予适当安臵,谋生立业。”根据这一规定,1950年11月,经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制订,由政务院颁布了《革命军人牺牲病故抚恤暂行条例》、《革命烈士家属革命军人家属优待暂行条例》等5个条例,统一了革命烈士条件,统一了革命军人的优待办法,统一了革命军人的评残条件和伤残等级,统一了各类优待抚恤标准及优抚条件,从而使我国在全国范围内有了统一的优抚法规,使我国优抚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同时也为确保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和人民民主政权的巩固发挥了重要作用。
五是建国50多年来,党和政府非常重视优抚工作,对原有条例几经修订补充,产生了一系列符合建设时期有中国特色的优抚法规,使优抚工作日臻完善。为确保
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利进行和几次边境自卫反击作战的胜利,捍卫国家领土主权和建设强大国防,作出了积极贡献。特别是1988年以来,国务院颁布了《军人抚恤优待条例》、《革命烈士褒扬条例》、新《兵役法》后,于1998年又下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优抚工作的通知》(国办发[1998]7号),并召开了全国拥军优抚安臵工作会议等,使优抚工作逐步走上正规化和法制化轨道,为部队的现代化建设和国家的稳定与发展,发挥了重大的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军队在国家中的地位,决定了优抚工作的地位和作用。优抚工作是直接为部队建设服务的,军队是国家政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只要有国家就会有军队,同样,只要有军队,就离不开优抚工作。实践证明,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在新的历史时期,优抚工作直接发挥着团结、抚慰、鼓舞、教育和稳定的重要作用。
二、优抚工作的对象与内容
优抚工作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发展纲要所确立的社会保障的基本内容。由于优抚工作有着特定的保障对象、特殊的保障政策和特殊的管理办法,因而在整个社会保障体系中是一个相对独立的保障体系。其特定的保障对象称为优抚对象。国务院颁布的《军人抚恤优待条例》第二条明确界篇四:烈士
烈士,一个民族不屈的脊梁
——中华民族革命烈士述论
热血档案·考据篇
“烈士”称号论略
“烈士”一词,古已有之,如曹操有诗句曰:“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但其含义与今天所说的有很大区别。现代意义上的“烈士”,据商务印书馆最新版的《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为正义事业而牺牲的人。”而在我国1980年颁布的《革命烈士褒扬条例》中,民政部对“革命烈士”作了明确的表述:“我国人民和人民解放军指战员,在革命斗争、保卫祖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壮烈牺牲的,称为革命烈士。”因此,在我国“烈士”不仅仅是一种荣誉称号,更拥有着广泛的社会影响力,给人以充满景仰、堪为楷模之感。
一、革命烈士是一个特定的英雄群体,是党和国家的精英,是民族的脊梁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在屈辱和苦难中奋起,为了争取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实现国家繁荣富强进行了长期的英勇顽强的斗争,其间涌现了无数的革命先烈,从留下《可爱的中国》动人篇章的方志敏到狼牙山五壮士,从“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刘胡兰到舍身炸碉堡的董存瑞??这一串串闪光的名字,虽然年代不同,事迹也不一样,但其精神实质都是一致的,即: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崇高的人生境界。他们是中华民族不屈的脊梁,是时代的先锋、祖国的骄傲,是爱国主义教育最生动、最直接的教材,是激励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精神力量。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爱国主义是一种深厚的情感。经过千百年的凝聚,无数次的激发,这种情感最终被整个民族和社会的心理所认同,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爱国主义,不仅是烈士精神的核心,也是革命烈士奉献和牺牲的原动力。烈士的成长离不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濡养,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陶冶了他们的气质、性格和品质,他们在优秀的传统文化中注入了时代精神的积极因子,进一步提升和弘扬了中华民族精神。因此,革命烈士是一个特定的群体,是一个英雄的群体,为了党、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无私奉献乃至牺牲是其本质内涵。
二、我党对革命烈士高度敬重 上世纪20年代创立红军之初,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就非常重视对红军牺牲将士的抚恤工作。1928年10月中旬,在为中国工农红军优秀指挥员王尔琢举行的追悼会上,毛泽东、朱德高度评价了王尔琢为革命所作的贡献。会场上悬挂着由毛泽东拟稿、陈毅书写的挽联:“一哭尔琢,二哭尔琢,尔琢今已矣!留却重任谁承受?生为阶级,死为阶级,阶级后如何?得到胜利始方休!”
与此同时,“兵士应当得到土地或工作,改良兵士的生活和待遇”等目标被正式写入中共六大通过的《政治议决案》。1929年鄂西苏区政府颁布的《优待红军家属及抚恤伤亡实施条例》、1930年闽西苏区政府颁布的《优待红军士兵条例》以及1931年9月鄂豫皖特区政府颁布的《红军战士伤亡抚恤条例》,成为党的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三个关于红军战士抚恤、优待及退役安置政策的规定。这三个条例虽然简短,但已把党对红军战士及其家属优待抚恤的理念和措施表达得相当明确。
抚恤、优待及退役安置政策体现了人民政府对军队的关心、支持和帮助,而这些政策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则需要政权力量的支撑。为此,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先后颁布了《中国工农红军优待条例》、《红军抚恤条例》、《优待城市红军家属办法》、《优待红军家属耕田队条例》、《优待红军家属礼拜六条例》等规定。这些政策对于工农红军建设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受战争环境及经济条件的限制,整体效果有限,尚未形成系统的政策规范,也未能明确对“烈士”一词进行现在意义上的界定。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把“加强优待抗属,抚恤伤亡,安置残废军人及退伍军人的工作”列入党的军事问题决议中,并给予了高度重视。但在这一时期仍沿用旧时的用语,称战场牺牲的指战员叫“阵亡将士”。自近代以来,成千上万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为革命而流血牺牲,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为了永远纪念他们,抗日战争胜利前夕举行的中共“七大”,作出以“七大”名义召开中国革命死难烈士追悼大会的决定。在“七大”结束后的第六天即1945年6月17日,中国革命死难烈士追悼大会在中央党校大礼堂举行。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等中央领导及“七大”全体代表、延安各界代表参加大会。毛泽东担任主祭,并题挽词:“死难烈士万岁”。毛泽东在大会的演说中指出了所要追悼的范围,那就是:“追悼几十年来中国革命队伍在各个战线上所牺牲的人。”毛泽东坚定而自信地指出:“我们今天开大会,我们是有信心的。烈士们是已经离开我们了,他们的责任交给了我们,我们要完成这个责任。”
这是党的历史上第一次如此明确地提出“烈士”一词。由“七大”全体代表参加的中国革命死难烈士追悼大会以其“追悼逝者、鼓舞生者”的伟大意义,实际上成为“七大”的一项重要内容。此外,大会还决定在抗战胜利后建立烈士陵园。毛泽东、刘少奇、朱德、任弼时等中央领导为建立陵园题了词,并委托参加大会的代表转交晋冀鲁豫边区有关部门。
解放战争时期,各解放区相继修订或新制订了一些优待、抚恤方面的条例。1947年4月,由东北行政委员会、东北民主联军总政治部公布施行的《东北解放区爱国自卫战争阵亡烈士抚恤暂行条例》之中,将“阵亡将士”改称为“阵亡烈士”。“烈士”一词也开始成为现代意义上的光荣称号而被广泛使用。
三、烈士的身份怎样被确定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和政府根据不同情况,规定了烈士的标准。根据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1950年10月15日《关于革命烈士的几点解释》的规定,革命烈士的标准和范围主要有:
年至1945年因参加抗日战争牺牲的八路军、新四军及其他人民抗日部队官兵。国民党军官兵(包括空军)确因抗日阵亡者也包括在内,但在此期间因参加反共内战而死者不在内。(6)在人民解放战争中牺牲的人民解放军指战员。起义后因参加人民解放战争而牺牲的原国民党军官兵也包括在内。(7)1919年五四运动以来因参加各种革命斗争被帝国主义和国内反动派杀害的烈士,因参加革命斗争入狱病死者也包括在内。1950年11月25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批准的《革命军人牺牲病故褒恤暂行条例》规定:“革命军人参战,公干牺牲者(被俘不屈,慷慨就义或被特务暗杀等),均称烈士,其家属称烈属,由其所在部队团以上政治机关填具《革命军人牺牲证明书》,发至原籍县(市)人民政府换发《牺牲军人家庭光荣纪念证》”。与此同时,对革命工作人员和民工称烈士的,也作了明确规定。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1950年11月25日批准,内务部于12月11日公布的《革命工作人员伤亡褒恤暂行条例》规定:革命工作人员“凡对敌斗争因公牺牲者,给予烈士称号”。经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批准,内务部于同年12月11日公布的《民兵民工伤亡抚恤暂行条例》规定:“(一)配合部队作战;(二)配合部队或公安部队剿匪;(三)在前线服担架运输等战勤;
(四)在敌后进行武装斗争的民兵民工因战争牺牲者,给予烈士称号,发给《革命牺牲民兵民工家属光荣纪念证》”。1980年6月4日,国务院发布了《革命烈士褒扬条例》,关于“革命烈士”的条件规定为:
(1)对敌作战牺牲或对敌作战负伤后因伤死亡的;(2)对敌作战致残废后不久(一年以内),因伤口复发而死亡的;(3)在作战前线担任向导、修建工事、救护伤员执行运输等战勤任务牺牲或者在战区守卫重点目标牺牲的;(4)因执行革命任务遭敌人杀害或者被敌人俘虏、逮捕后坚贞不屈,遭敌人杀害或者受折磨致死的;
(5)为保卫或抢救人民生命、国家财产和集体财产壮烈牺牲的。
热血档案·评论篇
每一张选票,都凝聚着对革命烈士的崇敬
今年,为迎接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中宣部等11部门联合发出《关于组织开展“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的通知》,评选活动的目的,主要是推动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深入开展,进一步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的评选标准和范围是: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英勇牺牲,值得永远铭记的革命先烈;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懈奋斗的基层优秀共产党员、战斗英雄和革命群众的杰出代表;坚决拥护和支持革命事业,积极从事进步活动的著名民主爱国人士和国际友人;在全民族抗战中顽强奋战、为国捐躯的爱国将士;时间限定在从中国共产党诞生到新中国成立,即1921年到1949年这28年。据介绍,“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150名候选人名单是在群众广泛推荐提名的基础上确定的。这份名单的包容性很强,人员构成广泛,其中中共党员有123位,爱国民主人士有10位,国民党员有10位,另有2位普通群众和5位外国友人。
多少年来,虽然时代在不断变化,爱国主义具体内涵有所不同,但爱国志士与国家、民族的血脉联系没有变,以“天下为己任”的胸怀没有变,以捍卫民族尊严和国家利益的根本原则没有变。这些英雄模范人物的事迹,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昭示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千百万志士仁人的牺牲就不会有中华民族的今天这样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浓缩了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形象的精华;集中反映了各族人民篇五:面试-热点解析-烈士寻亲 “烈士”寻亲 终归故里 ? 事件概述 2009年,河南省南阳市第14中学的教师杨连山在旧书摊淘书时,发现了一个文件夹,里面存有8张革命军人牺牲证明书(即烈士证)。每份证明书上都有烈士的姓名、牺牲时间、地点等,而所有烈士的籍贯都是南阳县。
看着这些几十年前的烈士证,杨连山的心中五味杂陈,毅然买下后,他决定开始为烈士们寻亲,杨连山把烈士生前的部队番号、性别、姓名、职务等线索一一列出,再查阅军史、党史,进行实地打探,四年间他已为6位烈士找到了家。
杨连山为什么苦苦帮“烈士”找家?他又从哪里拿到了这样的“烈士证”?这要从2009年的一次意外收获说起。今年51岁的杨连山是南阳市第14中学的语文老师,平时酷爱藏书,尤其是红色收藏,经常到旧书摊上淘宝。2009年,他无意中从旧书堆中发现了14份“革命军人牺牲证明书”。旧书商人说,保管这些档案的民政局搬家,把这些东西与废旧报纸误堆在了一起,结果被当废品卖掉。有着多年收藏经验的杨连山,一眼就看出了其中的价值:看着是一张薄薄的纸,但实际上每一份烈士证就是一条生命,每一份烈士证背后都有烈士在战场上冲锋陷阵,壮烈牺牲的感天地,泣鬼神的故事。带着这样一份景仰之情,并不富裕的杨连山花了2000多块把这14张烈士证买了下来,就在他回家之后,女儿无意间的一句问话深深触动了他:这个烈士证虽然你是作为藏品买回来的,你要是给它送回烈士亲人手中,不就是送一条人命回归了?
在女儿的启发下,杨连山决定亲自为烈士寻亲。父女俩把烈士生前的部队番号、性别、姓名、职务、年龄、籍贯、牺牲原因一一列出后,推着一辆半旧自行车,带上干粮和水壶,便开始了为烈士寻亲之路 ? 相关评论
然而这样的善事仅靠一人或几人之力还是远远不够的,杨连山即便为14位烈士找到了亲属,但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众多的烈士英灵和烈士亲属分离的现实中,这恐怕只是冰山一角,我们通常说国家和政府应该让人民活得有尊严。生有生的尊严,死也有死的尊严,这些烈士们都是为了这个国家和民族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是死得重于泰山,是我们这个国家的英雄,国家和民族荣誉与光荣。然而,与亲人分离这样的悲剧不应该在他们身上发生,而从国家的责任来说,不应该只是给予个烈士称号,随意安葬。国家更应该有责任让这些烈士们的英灵得到应有的安顿和尊重,至少让他们回到家乡,回到亲人身边。
在电影《集结号》中谷子地为了战友的名誉而接连找上级反映请示,但总是屡屡受挫,部队不承认,政府不搭理,相关当事人更是早已作古,我们希望谷子地的悲剧不应该还在当今社会继续重演,那些躺在墓地里的与亲人分离的烈士们,是英烈就理当予以尊重及歌颂。说尊重,至少得让他们回到亲属身边,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以及个人的荣誉不应该拿生死来切割。无论如何已经有人在实践操作,我们希望有很多的志愿者加入这种善举行列的同时,也希望国家和社会予以高度关注,用实际行动来让那些烈士的英灵们得到彻底的安顿。? 模拟题
唐山老人张红琢自掏腰包义务为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牺牲的烈士寻找亲人,19年来已为安徽、江西、河南、吉林、山西、天津、河北、辽宁、贵州、湖南、浙江、内蒙古、黑龙江省等地190多位烈士找到“家”。对此你怎么看? ? 参考解析
我们的祖国有辉煌鼎盛,也曾经历过践踏屈辱,正是无数先烈的热血、生命铺就了我们今天前进的康庄大道,可以说没有这无数人的奉献与牺牲,就没有今天我们的发展与安康。
而由于时代限制,由于当时的条件限制,许多革命英烈都没有能魂归故里,很多人甚至只能立上无名墓碑,唐山老人张红琢的义务行为不仅仅是对英烈的尊重与敬意,也是对家属
最好的安慰。
当然这更是对我们这个社会、对我们每一个人的一种警醒,我们每个人也应该在这一过程中尽出自己的努力,对这些先烈及其家属负责,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是我们这个社会的义务。
首先,政府部门可以给予扶持和帮助,让这些志愿者在为烈士寻亲的过程中有更多的依靠,各级机关可以为烈士寻亲开设一个绿色通道,保证能在最大限度上为这些志愿者提供资料和帮助。另外,我认为相关部门可以直接参与到烈士寻亲的队伍中去,切实的将帮助烈士英灵魂归故里落到实践行动中。
其次,媒体应该对这样的志愿行为有更广泛的报道,使其在社会上产生广泛的影响,一方面帮助寻亲活动寻找可能线索、帮助烈士家属能够主动联系寻亲志愿者,同时也可以引起社会上的认同感,号召更多的人参与到这个有意义的活动中,为此尽力。同时,可以借这样的机会,增强爱国主义教育,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经济与文化共同繁荣发展。
最后,作为个人的我们,也应该积极的参与其中,也应该在这样一个有意义的活动中尽出一份力。可能我们做不到唐山老人那样19年的坚持,但是我相信正能量应该是一种不断积累不断传递的过程,有句话叫人人用力力不竭,如果每个人都能在这个过程中贡献一点点力量,烈士寻亲队伍将会异常壮大,志愿活动也将会像接力一样不间断的传下去,也会为更多的烈士英魂找到家人找到故土。
张红琢老人的行为是我所敬仰的,老人所坚持的事情也是意义非凡的,无论是政府还是社会各界,也包括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积极的帮助、支持老人的志愿行为,不让老人孤独前行;要参与其中,为烈士英魂尽出自己的力量。
第三篇:革命军人牺牲证明书
篇一:河南省换补烈士证工作疑难问答
河南省换补烈士证工作政策解答
(先行公布供大家了解,之后再以民政部最终答复为准)
一、换发补发新版烈士证的人员范围
1.持有1983年版烈士证的烈属;
2.未换发1983年版烈士证,持有旧的烈士证明书的烈属;
3.1983年经换发新证后又遗失未补的烈属;
4.《烈士英名录》上有烈士的记载但未持证的烈属(注意鉴别此类烈属的身份,严格审核其是否符合持证条件); 5.已经批准为烈士,但无父母、配偶、子女,其兄弟姐妹现要求持证的;
6.1983年版烈士证的持有人已经去世,其他符合持证条件的烈士直系亲属现要求持证的。7.烈士牺牲后原配偶再婚的,在烈士无其他直系亲属的前提下,可以给其补发烈士证。
二、换补依据
至少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换发或补发新版《烈士证明书》:
1.原1983年版《革命烈士证明书》(要求必须是原件);
2.1983年《革命烈士证明书》换发存根(要求必须是原件);
3.1983年未经换发的各类旧版烈士通知书、牺牲证明等(各类牺牲证明:建国前人民解放军或人民政府颁发的各种证件(包括革命军人、革命工作人员牺牲证明书),以及建国后中央人民
政府、人民解放军、内务部或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颁发的证件(包括《革命军人牺牲证明书》、《抗美援朝军人牺牲证明书》、《革命牺牲工作人员家属光荣纪念证》)。持上述证件原件且在烈士英名录上有记载的可以换发烈士证);
4.《烈士英名录》有记载且经民政部门核实认定(注意重名的甄别鉴定);
5.具备批烈权限的有关部门的烈士批准文件(档案材料中查找到的中央人民政府、人民解放军、民政部或省、市、县级人民政府同意追认烈士的批复);
6.其它合规有效的烈士评定依据(一般慎用此项)。
三、换补烈士证需要的材料 主要把握三个要点:一是换发补发烈士证申请书;二是烈士身份的确认材料;三是符合持证条件烈属身份的证明材料。
1.换补证申请书。符合持证条件的烈士遗属向申请换补证所在地的县级民政部门提出书面申请(要求落款处手写签名或按指印)。申请持证烈属同时提供本人身份证、户口本复印件,民政部门要验身份证原件。
2.烈士身份的确认资料。可采用“换补依据”中的一项及以上。
3.符合持证条件烈属身份的证明材料
一是档案记载。包括民政部门原始档案材料中有关于烈属关系的明确记载;烈属本人能够提供确切证明,证明和烈士确是直系亲属关系,如曾经享受抚恤的证件、烈属所在单位组织人事部
门出具的个人档案记录(加盖公章)等。
二是档案中无记载或无档案的,可由当地派出所出具证明或经所在村(社区居委会)、乡镇(街道办)逐级证明,民政部门走访调查核实无误,并经公示7天无异议,方可作为确认持证身份的材料。4.有多个烈士遗属符合持证条件的,需出具家庭内部书面协议书。如
5.《烈士及家属信息审核表》
四、换补烈士证材料的审核存档
1.县级民政部门审核并上报换补证材料(具体见第三个问题);
2.市级民政部门负责审核换补证材料和《烈士及家属信息审核表》,将符合条件的三张审核表盖章后上报省民政厅;
3.省民政厅审核盖章后,退回两张审核表给市、县各一份。各级民政部门存档材料:
省民政厅:一张审核表
市民政局:一张审核表
县民政局:换补证相关材料和一张审核表
五、《烈士证明书》换发(补发)审核表的填写。
“烈士基本情况”中有些项目,如果档案材料中查找不到,可空或填不详。
“持证人基本情况”每项必填。其中“申请理由及依据”,填写内容应规范为特定的语句。“申请理由”可填写如“原烈士证现申请换发”、“原烈士证现申请换发并变更持证人”、“原烈士证遗失,现申请补发”、“原未领证,现申请补发”等等。
其他项目参考填表说明。
六、如烈士有多个遗属符合持证条件,如何处理?
答:必须经家庭内部协商确定一名持证人,出具书面协议书给民政部门,方可受理换证。书面协议书由符合持证条件的所有遗属手写落款签名,按指印。如烈属在外地,可出具同意某某持证的确认证明。
七、烈士过继子女是否能持证?
简单说来就是,烈士生前过继并取得法律认可的,可以发证;烈士死后过继的,不能发证。1.过继行为发生在1992年4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实施之前的过继子女,要求必须是烈士生前过继且形成事实抚养关系(即子女过继时未满18周岁且与烈士共同生活),事实收养关系可由原始证明(如家谱记载)及当地群众公认来证明,并经所在村(社区居委会)、乡镇(街道办)逐级证明,民政部门走访调查核实无误,并经公示7天无异议,方可承认过继子女的身份,并具有持证资格。
2.过继行为发生在1992年4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实施之后的,根据该法,要想形成收养关系,必须经民政部门办理合法收养手续,否则在法律上不认可收养关系的成立,无法律上的拟制血亲关系。因此,1992年4月1日之后不存在“过
继子女”一说,不得持证。
3.烈士牺牲后过继的子女,一概不得持证。
八、烈士遗属现户籍地与烈士原批准地不在一处的,在何处换发新版烈士证?
烈属向现户籍所在地提出申请,并提交有关烈士身份和本人烈属身份的认定材料,烈士身份证明材料要由批准地民政部门盖章,户籍所在地民政部门根据烈属的申请向烈士原批准地核实并通报持证人信息。
另外,因烈士原批准地多为烈士英名录记载地、烈士籍贯所在地、烈士牺牲地等,同时当地也可能有相关的烈士纪念设施或烈士墓,故不建议轻易转移烈士原始档案,割裂烈士史料与当地千丝万缕的联系。
九、烈士基本情况需要更正,如何处理?
如遇烈属提出烈士姓名、出生时间、牺牲时间等有误,申请更正;或是原烈士证上填写内容与当地《革命烈士英名录》上的记载不符,县级民政部门需慎重对待,一般不予更正。经多方查证核实无误后,方可予以更正。处理原则是以第一手史料(又称原始史料,即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的史料)为准,第二手史料(又称间接史料,即指经过后人运用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与诠释,以及在此基础上所进行的再创造等)服从于第一手史料。例如,牺牲后发放烈士证在前,《革命烈士英名录》编纂在后,烈士姓名的核实就以最初发放的烈士证明书记载为准。再如,烈属提供的家谱(族 篇二:冯明东:祭母文2014定稿
祭 母 文
冯明东
序:一篇祭母文,半章家庭史。酸甜苦辣悲,无尽母子情。
维:公元二零一四年十一月十九日,岁次甲午年闰九月二十七日,慈母荀吉珍逝世第四天,孝男冯明东率弟冯明飞携全家之人,谨以乡土薄酒微仪,长跪于母亲灵前,泣血致祭于慈母亡灵曰: 天宇茫茫,大地惶惶,我之老母,驾鹤西上。儿孙长跪,亲朋哀伤,谨以奠仪,拜祭灵堂。慈母亲娘,别我而亡,寿享八七,仙去何忙? 母亲一生,贤和善良,命运坎坷,荡气回肠。一九二八,慈母生降,生于忧患,逝于国昌。母生三岔,荀氏次女,三岁丧父,五岁无娘。姨为丫环,少年死亡,小舅被卖,音信渺茫。注⑴ 我母孤苦,饥寒难挡,祖母疼爱,将您收养。注⑵ 幼入冯门,有所依傍,相依为命,共度时光。母与我父,姨表兄妹,欢喜联姻,甘苦共尝。一九四六,父当乡长,喜得长子,合家欢畅。助父革命,紧跟共党,参加边纵,谋求解放。蒋军追捕,三岔枪响,身背明东,四处躲藏。注⑶ 父去剿匪,身为连长,出生入死,战功辉煌。注⑷
一九五零,我父阵亡,撕肝裂肺,哭断寸肠。注⑸ 时过一年,祸从天降,土改运动,极左扩张。烈属蒙冤,猝不及防,划成地主,老幼遭殃。伯父斗死,三十方刚,祖父绝望,自尽悬梁。床板做棺,薄衣旧裳,草草掩埋,奠何酒浆? 母与祖母,专政对象。捆绑吊打,肉刑重伤。血雨腥风,人心惶惶。生不如死,痛断肝肠。财产没收,迁居草房。透风漏雨,满目凄凉。家徒四壁,生计不张。衣难遮体,食不飽肠。虎狼喧嚣,暗箭难防。忍气吞声,苦度时光。六口之家,泪眼相望,孤儿寡母,母年廿三,遭此大殃,本可择路,远走他乡。您明大义,坚守家堂,羸弱身躯,扛家大梁。为抚幼子,为孝高堂,忍辱负重,苦度时光。婆母共处,祸福同享,妯娌和睦,相依相帮。祖母病重,长期卧床,母亲侍奉,煎药熬汤。梳头洗面,喂饭喂浆,送终尽孝,我母担当。曾祖要孝,小叔要帮,子侄要教,外辱要挡。撑持门庭,逆境之中,坚韧顽强,护家之功,族亲难忘。耕田种地,农活内行,推磨挑担,搓绳换粮。帮人缝衣,卖工四乡,水库打坝,宣威炼钢。周旋村乡,艰难应变,护我儿郎。
心若沸汤。注⑹ 注⑺
寒冬腊月,薄衣单裳,披星戴月,昼夜奔忙。艰难度日,挺起脊梁,劳苦成疾,背驼腿伤。三年饥荒,无油无粮,吃糠咽菜,熬过死亡。母不识字,送我学堂,儿求上进,慰娘心房。慈母恩情,感动上苍,继父进门,好人登堂。为母分忧,成儿依傍,师表自律,心地善良。父母相伴,四十六年,二老恩爱,父子情长。儿年幼时,父寄重望,不遗余力,躬身抚养。节衣缩食,供儿读书,扶我成人,盼我嘉祥。烈士之子,划入黑帮,饱受欺凌,呼斥昂昂。学绩虽好,升学无望,政审靠边,滚蛋回乡。十年浩劫,文革动荡,冤狱遍地,人性沦丧。我母何辜,再遭重创,百般凌辱,惨烈异常。批斗罚跪,便饭家常,受刑示众,捆绑游乡。耳光搧脸,头昏脑胀,棍棒打头,血流如浆。怀孕数月,反绑吊梁,弟未夭折,天恩浩荡。背弟劳动,歧视诽谤,黑夜加班,强迫无偿。通知开会,心惊若狂,会场刑场,有何两样?政治迫害,经济掳抢,年关头天,扣款退粮。为了活命,变卖家当,黑市买粮,剜肉医疮。儿虽怜母,救母无方,儿也挨斗,终日恐慌。娘儿相对,泣断寸肠,儿为母哭,母为儿伤。
注⑻ 注⑼
斗争残酷,世态炎凉,呼天唤地,路在何方? 人生苦难,吃尽遍尝,柔弱之躯,坚韧顽强。逆境之中,不屈不挠,是铁早锈,您是块钢。注⑽ 慈母刚强,儿心自知,个中酸楚,谁解衷肠? 烈士英魂,死难瞑目,光荣之家,悲哀凄凉。艰难岁月,已成过往,伤心历史,不忍全讲。纵有千言,难尽其详,述其大略,儿孙莫忘。我党英明,改革开放,拨乱反正,终见阳光。忠烈之家,沉冤昭雪,父垂史册,千古名扬。母为烈属,政治荣光,政府抚恤,生活欢畅。我年廿七,再入学堂,刻苦自律,奋发图强。积善之家,终有福报;为恶之人,早见阎王。母过半百,老当益壮,起房盖屋,平安吉祥。抚育孙辈,奔走城乡,精心照看,皓首加霜。孙男孙女,百事牵肠,冯玥方瑆,岂敢相忘我母慈爱,尤爱儿郎,儿孙之事,朝念暮想。己冷不御,恐我衣凉,己口难咽,恐我饥肠。衣食冷暖,工作健康,牵挂叮咛,暖我心房。祖上有德,佑我家堂,恩泽儿孙,个个贤良。子侄孙辈,奋发向上,虽未耀祖,亦称自强。母慈子孝,四世同堂,家庭和谐,宗族兴旺。母之晚年,笑傲风霜,乐享天伦,家奔小康。
? 注⑾ 注⑿
我近古稀 百事多忘,唯有母恩,铭心系肠。甲午九月,母病不祥;多方医治,回天无望。耋耄之年,不幸故亡,人寿使然,儿心痛伤。注⒀ 我母一生,悲喜交响,劫后余生,福寿安康。母亲处世,品德高尚,逆境护家,功德无量。母亲教子,细心慈祥,忠孝仁爱,以德垂芳。母亲持家,细水流长,待人接物,慷慨大方。慈母坚韧,胜铁如钢,百折不饶,浴火凤凰。注⒁ 母虽已去,亲恩浩荡,抚今思昔,母德堪扬。您的音容,永驻心田,您的教诲,终生难忘; 您的仁慈,感动上苍,您的福报,源远流长。我思我母,泪落千行,撰此祭文,捎至天堂。值此家奠,敬母一觞,无尽哀思,泣诉灵堂。心声血泪,文短情长,唯愿慈母,早升天堂。逝者生者,两隔阴阳,寸草春辉,永不相忘。慈母安息,静享安祥,永垂不朽,千古流芳!呜呼哀哉,吾母尚飨!
孝男冯明东率弟冯明飞携全家之人 拜祭
二零一四年十一月十九日 篇三:烈士
烈士,一个民族不屈的脊梁
——中华民族革命烈士述论
热血档案·考据篇
“烈士”称号论略 “烈士”一词,古已有之,如曹操有诗句曰:“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但其含义与今天所说的有很大区别。现代意义上的“烈士”,据商务印书馆最新版的《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为正义事业而牺牲的人。”而在我国1980年颁布的《革命烈士褒扬条例》中,民政部对“革命烈士”作了明确的表述:“我国人民和人民解放军指战员,在革命斗争、保卫祖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壮烈牺牲的,称为革命烈士。”因此,在我国“烈士”不仅仅是一种荣誉称号,更拥有着广泛的社会影响力,给人以充满景仰、堪为楷模之感。
一、革命烈士是一个特定的英雄群体,是党和国家的精英,是民族的脊梁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在屈辱和苦难中奋起,为了争取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实现国家繁荣富强进行了长期的英勇顽强的斗争,其间涌现了无数的革命先烈,从留下《可爱的中国》动人篇章的方志敏到狼牙山五壮士,从“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刘胡兰到舍身炸碉堡的董存瑞??这一串串闪光的名字,虽然年代不同,事迹也不一样,但其精神实质都是一致的,即: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崇高的人生境界。他们是中华民族不屈的脊梁,是时代的先锋、祖国的骄傲,是爱国主义教育最生动、最直接的教材,是激励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精神力量。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爱国主义是一种深厚的情感。经过千百年的凝聚,无数次的激发,这种情感最终被整个民族和社会的心理所认同,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爱国主义,不仅是烈士精神的核心,也是革命烈士奉献和牺牲的原动力。烈士的成长离不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濡养,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陶冶了他们的气质、性格和品质,他们在优秀的传统文化中注入了时代精神的积极因子,进一步提升和弘扬了中华民族精神。因此,革命烈士是一个特定的群体,是一个英雄的群体,为了党、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无私奉献乃至牺牲是其本质内涵。
烈士精神是我们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培育社会主义荣辱观,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精神资源。烈士精神内涵十分广博和丰富,其内涵的挖掘是一个值得我们共同探索的课题。在漫长的革命斗争岁月里,革命先烈为了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民主自由发扬了大无畏的革命精神,他们前仆后继,奋勇向前,去争取胜利,以热血浇铸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坚强基础。不同历史时期,烈士精神呈现出来的具体形态和侧重点不尽相同。烈士的人生活动和着时代的脉搏跳动,他们所彰显的精神是时代精神的主旋律。
二、我党对革命烈士高度敬重
上世纪20年代创立红军之初,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就非常重视对红军牺牲将士的抚恤工作。1928年10月中旬,在为中国工农红军优秀指挥员王尔琢举行的追悼会上,毛泽东、朱德高度评价了王尔琢为革命所作的贡献。会场上悬挂着由毛泽东拟稿、陈毅书写的挽联:“一哭尔琢,二哭尔琢,尔琢今已矣!留却重任谁承受?生为阶级,死为阶级,阶级后如何?得到胜利始方休!”
与此同时,“兵士应当得到土地或工作,改良兵士的生活和待遇”等目标被正式写入中共六大通过的《政治议决案》。1929年鄂西苏区政府颁布的《优待红军家属及抚恤伤亡实施条例》、1930年闽西苏区政府颁布的《优待红军士兵条例》以及1931年9月鄂豫皖特区政府颁布的《红军战士伤亡抚恤条例》,成为党的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三个关于红军战士抚恤、优待及退役安置政策的规定。这三个条例虽然简短,但已把党对红军战士及其家属优待抚恤的理念和措施表达得相当明确。抚恤、优待及退役安置政策体现了人民政府对军队的关心、支持和帮助,而这些政策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则需要政权力量的支撑。为此,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先后颁布了《中国工农红军优待条例》、《红军抚恤条例》、《优待城市红军家属办法》、《优待红军家属耕田队条例》、《优待红军家属礼拜六条例》等规定。这些政策对于工农红军建设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受战争环境及经济条件的限制,整体效果有限,尚未形成系统的政策规范,也未能明确对“烈士”一词进行现在意义上的界定。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把“加强优待抗属,抚恤伤亡,安置残废军人及退伍军人的工作”列入党的军事问题决议中,并给予了高度重视。但在这一时期仍沿用旧时的用语,称战场牺牲的指战员叫“阵亡将士”。
自近代以来,成千上万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为革命而流血牺牲,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为了永远纪念他们,抗日战争胜利前夕举行的中共“七大”,作出以“七大”名义召开中国革命死难烈士追悼大会的决定。在“七大”结束后的第六天即1945年6月17日,中国革命死难烈士追悼大会在中央党校大礼堂举行。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等中央领导及“七大”全体代表、延安各界代表参加大会。毛泽东担任主祭,并题挽词:“死难烈士万岁”。
毛泽东在大会的演说中指出了所要追悼的范围,那就是:“追悼几十年来中国革命队伍在各个战线上所牺牲的人。”毛泽东坚定而自信地指出:“我们今天开大会,我们是有信心的。烈士们是已经离开我们了,他们的责任交给了我们,我们要完成这个责任。”
这是党的历史上第一次如此明确地提出“烈士”一词。由“七大”全体代表参加的中国革命死难烈士追悼大会以其“追悼逝者、鼓舞生者”的伟大意义,实际上成为“七大”的一项重要内容。此外,大会还决定在抗战胜利后建立烈士陵园。毛泽东、刘少奇、朱德、任弼时等中央领导为建立陵园题了词,并委托参加大会的代表转交晋冀鲁豫边区有关部门。
解放战争时期,各解放区相继修订或新制订了一些优待、抚恤方面的条例。1947年4月,由东北行政委员会、东北民主联军总政治部公布施行的《东北解放区爱国自卫战争阵亡烈士抚恤暂行条例》之中,将“阵亡将士”改称为“阵亡烈士”。“烈士”一词也开始成为现代意义上的光荣称号而被广泛使用。
三、烈士的身份怎样被确定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和政府根据不同情况,规定了烈士的标准。根据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1950年10月15日《关于革命烈士的几点解释》的规定,革命烈士的标准和范围主要有:
(1)辛亥革命中因参加反对满清统治而牺牲的烈士。辛亥革命后在军阀混战中死亡者不在内。(2)1924年至1927年因参加东征和北伐战争而阵亡的烈士。1927年4月12日及7月15日蒋介石及汪精卫公开叛变革命后在军阀混战及反共战争中死亡的国民党军官兵不在内。(3)1927年至1937年因参加国内革命战争和武装起义而牺牲的烈士和工农红军官兵。(4)1932年1月淞沪抗日战役、1933年3月长城抗日战役、1933年夏察北抗日战役、1936年冬绥远抗日战役中牺牲的官兵和东北抗日义勇军抗日联军牺牲的官兵。(5)1937 年至1945年因参加抗日战争牺牲的八路军、新四军及其他人民抗日部队官兵。国民党军官兵(包括空军)确因抗日阵亡者也包括在内,但在此期间因参加反共内战而死者不在内。(6)在人民解放战争中牺牲的人民解放军指战员。起义后因参加人民解放战争而牺牲的原国民党军官兵也包括在内。(7)1919年五四运动以来因参加各种革命斗争被帝国主义和国内反动派杀害的烈士,因参加革命斗争入狱病死者也包括在内。
1950年11月25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批准的《革命军人牺牲病故褒恤暂行条例》规定:“革命军人参战,公干牺牲者(被俘不屈,慷慨就义或被特务暗杀等),均称烈士,其家属称烈属,由其所在部队团以上政治机关填具《革命军人牺牲证明书》,发至原籍县(市)人民政府换发《牺牲军人家庭光荣纪念证》”。与此同时,对革命工作人员和民工称烈士的,也作了明确规定。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1950年11月25日批准,内务部于12月11日公布的《革命工作人员伤亡褒恤暂行条例》规定:革命工作人员“凡对敌斗争因公牺牲者,给予烈士称号”。经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批准,内务部于同年12月11日公布的《民兵民工伤亡抚恤暂行条例》规定:“(一)配合部队作战;(二)配合部队或公安部队剿匪;(三)在前线服担架运输等战勤;
(四)在敌后进行武装斗争的民兵民工因战争牺牲者,给予烈士称号,发给《革命牺牲民兵民工家属光荣纪念证》”。1980年6月4日,国务院发布了《革命烈士褒扬条例》,关于“革命烈士”的条件规定为:
(1)对敌作战牺牲或对敌作战负伤后因伤死亡的;
(2)对敌作战致残废后不久(一年以内),因伤口复发而死亡的;
(3)在作战前线担任向导、修建工事、救护伤员执行运输等战勤任务牺牲或者在战区守卫重点目标牺牲的;(4)因执行革命任务遭敌人杀害或者被敌人俘虏、逮捕后坚贞不屈,遭敌人杀害或者受折磨致死的;
(5)为保卫或抢救人民生命、国家财产和集体财产壮烈牺牲的。
凡符合上列五条之一的,因战牺牲的,现役军人由团以上政治机关办理;其他人员由县、市、市辖区人民政府办理。其他牺牲人员如果事迹特别突出,足为后人楷模的,现役军人经总政治部,其他人员经民政部批准,也可以称革命烈士。经批准为革命烈士的,由民政部向革命烈士家属颁发《革命烈士证明书》。打开尘封的历史,一个个浸染鲜血、耳熟能详的名字,曾激发了一代代中国人的英雄豪气,支撑起中华民族不屈的脊梁。应该说,每个人的内心,都积累着一些对某种价值的崇敬;也正是在这一崇敬的基础上,人们构建起了自己基本的是非观念和价值观念。那些为中华民族的利益而牺牲的,无论是国民党人,还是共产党人,都是令我们景仰的烈士。(黄黎/国家博物馆馆员)
热血档案·评论篇
每一张选票,都凝聚着对革命烈士的崇敬
今年,为迎接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中宣部等11部门联合发出《关于组织开展“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的通知》,评选活动的目的,主要是推动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深入开展,进一步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的评选标准和范围是: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英勇牺牲,值得永远铭记的革命先烈;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懈奋斗的基层优秀共产党员、战斗英雄和革命群众的杰出代表;坚决拥护和支持革命事业,积极从事进步活动的著名民主爱国人士和国际友人;在全民族抗战中顽强奋战、为国捐躯的爱国将士;时间限定在从中国共产党诞生到新中国成立,即1921年到1949年这28年。据介绍,“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150名候选人名单是在群众广泛推荐提名的基础上确定的。这份名单的包容性很强,人员构成广泛,其中中共党员有123位,爱国民主人士有10位,国民党员有10位,另有2位普通群众和5位外国友人。
多少年来,虽然时代在不断变化,爱国主义具体内涵有所不同,但爱国志士与国家、民族的血脉联系没有变,以“天下为己任”的胸怀没有变,以捍卫民族尊严和国家利益的根本原则没有变。这些英雄模范人物的事迹,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昭示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千百万志士仁人的牺牲就不会有中华民族的今天这样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浓缩了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形象的精华;集中反映了各族人民 篇四:面试-热点解析-烈士寻亲
“烈士”寻亲 终归故里
? 事件概述 2009年,河南省南阳市第14中学的教师杨连山在旧书摊淘书时,发现了一个文件夹,里面存有8张革命军人牺牲证明书(即烈士证)。每份证明书上都有烈士的姓名、牺牲时间、地点等,而所有烈士的籍贯都是南阳县。
看着这些几十年前的烈士证,杨连山的心中五味杂陈,毅然买下后,他决定开始为烈士们寻亲,杨连山把烈士生前的部队番号、性别、姓名、职务等线索一一列出,再查阅军史、党史,进行实地打探,四年间他已为6位烈士找到了家。
杨连山为什么苦苦帮“烈士”找家?他又从哪里拿到了这样的“烈士证”?这要从2009年的一次意外收获说起。今年51岁的杨连山是南阳市第14中学的语文老师,平时酷爱藏书,尤其是红色收藏,经常到旧书摊上淘宝。2009年,他无意中从旧书堆中发现了14份“革命军人牺牲证明书”。旧书商人说,保管这些档案的民政局搬家,把这些东西与废旧报纸误堆在了一起,结果被当废品卖掉。有着多年收藏经验的杨连山,一眼就看出了其中的价值:看着是一张薄薄的纸,但实际上每一份烈士证就是一条生命,每一份烈士证背后都有烈士在战场上冲锋陷阵,壮烈牺牲的感天地,泣鬼神的故事。带着这样一份景仰之情,并不富裕的杨连山花了2000多块把这14张烈士证买了下来,就在他回家之后,女儿无意间的一句问话深深触动了他:这个烈士证虽然你是作为藏品买回来的,你要是给它送回烈士亲人手中,不就是送一条人命回归了?
在女儿的启发下,杨连山决定亲自为烈士寻亲。父女俩把烈士生前的部队番号、性别、姓名、职务、年龄、籍贯、牺牲原因一一列出后,推着一辆半旧自行车,带上干粮和水壶,便开始了为烈士寻亲之路
4年的时间里,杨连山已先后为赵明山、齐华针等6名烈士找到了亲属。烈士齐华针的女婿李菊令领到烈士证后,还为孙女争取到了一个救助贫困大学生指标,解决了1万元的学费。杨连山还把寻亲过程命名为《连山日记》写在网络博客里,专门记录寻访的细节,如今已经写了17万字了。现在,老杨手里还有8张烈士证,他说他要尽全力为烈士们找到家:把剩下的这8份都能送出去,这才能完成我的心愿,特别是在清明节即将来临的时候,烈士英魂已经在外漂泊了60多年,我感到有责任、有义务让它不再漂泊下去。
? 相关评论
@方启华(资深博主):从烈士的角度来说,生前为了这个国家参军、打仗,甚至献出了最宝贵的生命,可是死后却成为无家可归的孤魂;从烈士亲属的角度看,自己的亲人(丈夫妻子、孩子、父母亲)参军打仗,一去不复返,这么多年都不知道究竟是牺牲还是失踪,就算是牺牲连墓地都不知道在哪儿,这种人间惨剧是何其的悲壮。为烈士寻亲的行为,不仅是为烈士的灵魂找到了归宿,也让烈士的亲属得到宽慰。我们常说勿以善小而不为,这样的人间大善,难道不应予以表扬和推广。
然而这样的善事仅靠一人或几人之力还是远远不够的,杨连山即便为14位烈士找到了亲属,但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众多的烈士英灵和烈士亲属分离的现实中,这恐怕只是冰山一角,我们通常说国家和政府应该让人民活得有尊严。生有生的尊严,死也有死的尊严,这些烈士们都是为了这个国家和民族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是死得重于泰山,是我们这个国家的英雄,国家和民族荣誉与光荣。然而,与亲人分离这样的悲剧不应该在他们身上发生,而从国家的责任来说,不应该只是给予个烈士称号,随意安葬。国家更应该有责任让这些烈士们的英灵得到应有的安顿和尊重,至少让他们回到家乡,回到亲人身边。
在电影《集结号》中谷子地为了战友的名誉而接连找上级反映请示,但总是屡屡受挫,部队不承认,政府不搭理,相关当事人更是早已作古,我们希望谷子地的悲剧不应该还在当今社会继续重演,那些躺在墓地里的与亲人分离的烈士们,是英烈就理当予以尊重及歌颂。说尊重,至少得让他们回到亲属身边,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以及个人的荣誉不应该拿生死来切割。无论如何已经有人在实践操作,我们希望有很多的志愿者加入这种善举行列的同时,也希望国家和社会予以高度关注,用实际行动来让那些烈士的英灵们得到彻底的安顿。
? 模拟题
唐山老人张红琢自掏腰包义务为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牺牲的烈士寻找亲人,19年来已为安徽、江西、河南、吉林、山西、天津、河北、辽宁、贵州、湖南、浙江、内蒙古、黑龙江省等地190多位烈士找到“家”。对此你怎么看?
? 参考解析
我们的祖国有辉煌鼎盛,也曾经历过践踏屈辱,正是无数先烈的热血、生命铺就了我们今天前进的康庄大道,可以说没有这无数人的奉献与牺牲,就没有今天我们的发展与安康。
而由于时代限制,由于当时的条件限制,许多革命英烈都没有能魂归故里,很多人甚至只能立上无名墓碑,唐山老人张红琢的义务行为不仅仅是对英烈的尊重与敬意,也是对家属
最好的安慰。
当然这更是对我们这个社会、对我们每一个人的一种警醒,我们每个人也应该在这一过程中尽出自己的努力,对这些先烈及其家属负责,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是我们这个社会的义务。
首先,政府部门可以给予扶持和帮助,让这些志愿者在为烈士寻亲的过程中有更多的依靠,各级机关可以为烈士寻亲开设一个绿色通道,保证能在最大限度上为这些志愿者提供资料和帮助。另外,我认为相关部门可以直接参与到烈士寻亲的队伍中去,切实的将帮助烈士英灵魂归故里落到实践行动中。
其次,媒体应该对这样的志愿行为有更广泛的报道,使其在社会上产生广泛的影响,一方面帮助寻亲活动寻找可能线索、帮助烈士家属能够主动联系寻亲志愿者,同时也可以引起社会上的认同感,号召更多的人参与到这个有意义的活动中,为此尽力。同时,可以借这样的机会,增强爱国主义教育,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经济与文化共同繁荣发展。
最后,作为个人的我们,也应该积极的参与其中,也应该在这样一个有意义的活动中尽出一份力。可能我们做不到唐山老人那样19年的坚持,但是我相信正能量应该是一种不断积累不断传递的过程,有句话叫人人用力力不竭,如果每个人都能在这个过程中贡献一点点力量,烈士寻亲队伍将会异常壮大,志愿活动也将会像接力一样不间断的传下去,也会为更多的烈士英魂找到家人找到故土。
张红琢老人的行为是我所敬仰的,老人所坚持的事情也是意义非凡的,无论是政府还是社会各界,也包括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积极的帮助、支持老人的志愿行为,不让老人孤独前行;要参与其中,为烈士英魂尽出自己的力量。篇五:培训讲稿(优抚)全面掌握优抚政策
切实做好优抚工作
为了认真学习和掌握优抚知识,熟悉业务技能,切实做好各项优抚工作,经局办公会研究,决定对全县民政干部业务进行一次培训,现就优抚工作讲以下几个问题:
一、优抚工作的基本含义及其重要作用
(一)优抚工作的基本含义
优抚是优待和抚恤的简称。优抚工作是指国家和社会依法对以军人及其家属为主体的优抚对象实行物质照顾和精神抚慰的一种特殊社会工作,具有行政管理的属性。例如烈士的认定、审批、褒恤,残废的确认、等级的划分,优抚政策的制定,烈士纪念建筑物审批与管理等等。同时又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给优抚对象的各种安臵,优待照顾,困难补助和各种扶持等等。由此可见,优抚工作既是一项社会性的行政工作,又是一种社会特殊保障。扎实做好优抚工作,对于巩固国防、密切军政军民关系,促进经济发展和保持社会稳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优抚工作不仅是一项长期的政治任务,而且是各级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责。总之,优抚工作就是通过做好对烈属、军属、革命伤残军
人和复员退伍军人等优抚对象的优待、抚恤、扶持、照顾,鼓舞部队士气,为军队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局服务。
(二)优抚工作的重要作用
优抚制度是伴随着军队的产生而产生,随着军队的发展而逐步完善起来的。从上世纪20年代开始,中国共产党在创建人民军队和进行艰苦卓绝的人民战争中,创立了与历代剥削阶级有着本质区别的兵役制度和优抚制度,从而开创了中国兵制史和优抚制度的新纪元。这种新型优抚制度的确立,为人民军队的建设和具有中国特色优抚制度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各个不同的革命历史时期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一是早在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就十分重视对军人的优抚。1928年6月,党的第六次代表大会通过的《十大纲领》指出:“改善兵士生活,发给兵士土地和工作。”1933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地方苏维埃暂行组织法》(草案)规定,为加强红军的优抚工作,各级苏维埃政权均应成立优抚组织机构。当时的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设立了专门的抚恤委员会,省内务部下设优待红军科,市、区苏维埃直至乡苏维埃均设立经常性或临时性的优待红军委员会和慰劳红军委员会,负责管理、督促、检查落实红军的优抚工作。中央委员会、中华苏维埃政府
先后颁布了《红军优待条例》、《红军抚恤条例》、《优待红军家属条例》、《优待红军家属礼拜六条例》等一批重要的法规和决议,从组织和制度上为新型优抚制度的确立奠定了基础。通过拥军支前、对伤亡将士进行抚恤、对红军及其家属的优待、褒扬阵亡将士等,有力地支持了革命战争,对于扩大红军、稳定部队、创建和巩固革命根据地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是抗日战争时期,各革命根据地的民主政府和人民,继承了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人民群众拥军优属的光荣传统,优抚工作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各革命根据地又制定了《优待抗日军人家属暂行办法》、《优待革命军人、烈士家属条例》、《抗日军人优待条例》、《抚恤暂行办法》等等。这些优抚法规的制定和实施,为确保抗日战争的胜利,建立和扩大革命根据地,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三是解放战争时期,为了推翻蒋家王朝,各解放区人民政府对如何抚恤阵亡将士、抚恤荣誉军人、照顾退伍军人、优待军属等有关事项,作了详细的规定。特别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为革命战争的胜利,大规模地开展了拥军优属、拥军支前活动,既保证了优抚对象的生活,又唤起了民众支前的革命热情,为确保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四是新中国的建立,标志着我国由民主革命进入和平建设时期。人民军队的职能由建立政权转入保卫国家政权和社会主义建设,优抚工作的历史环境也发生了重要变化。为了适应军队职能的变化,优抚工作也相应地将支持军队建设,巩固国防、维护社会稳定作为自己的重要任务。中央有关部门制定了全国统一的优抚工作法规。1949年,在具有宪法效力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规定:“革命烈士家属和革命军人家属,其生活困难者应受到国家和社会的优待。参加革命战争的残疾军人和退伍军人,应由人民政府给予适当安臵,谋生立业。”根据这一规定,1950年11月,经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制订,由政务院颁布了《革命军人牺牲病故抚恤暂行条例》、《革命烈士家属革命军人家属优待暂行条例》等5个条例,统一了革命烈士条件,统一了革命军人的优待办法,统一了革命军人的评残条件和伤残等级,统一了各类优待抚恤标准及优抚条件,从而使我国在全国范围内有了统一的优抚法规,使我国优抚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同时也为确保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和人民民主政权的巩固发挥了重要作用。五是建国50多年来,党和政府非常重视优抚工作,对原有条例几经修订补充,产生了一系列符合建设时期有中国特色的优抚法规,使优抚工作日臻完善。为确保
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利进行和几次边境自卫反击作战的胜利,捍卫国家领土主权和建设强大国防,作出了积极贡献。特别是1988年以来,国务院颁布了《军人抚恤优待条例》、《革命烈士褒扬条例》、新《兵役法》后,于1998年又下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优抚工作的通知》(国办发[1998]7号),并召开了全国拥军优抚安臵工作会议等,使优抚工作逐步走上正规化和法制化轨道,为部队的现代化建设和国家的稳定与发展,发挥了重大的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军队在国家中的地位,决定了优抚工作的地位和作用。优抚工作是直接为部队建设服务的,军队是国家政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只要有国家就会有军队,同样,只要有军队,就离不开优抚工作。实践证明,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在新的历史时期,优抚工作直接发挥着团结、抚慰、鼓舞、教育和稳定的重要作用。
二、优抚工作的对象与内容
优抚工作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发展纲要所确立的社会保障的基本内容。由于优抚工作有着特定的保障对象、特殊的保障政策和特殊的管理办法,因而在整个社会保障体系中是一个相对独立的保障体系。其特定的保障对象称为优抚对象。
第四篇:北京市人民政府房改办公室、北京市民政局关于革命烈士、因公牺牲
【发布单位】80103 【发布文号】
【发布日期】2000-08-22 【生效日期】2000-08-22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北京市人民政府房改办公室、北京市民政局
关于革命烈士、因公牺牲军人或病故军人家庭
房改购房夫妇工龄计算问题的通知
(二000年八月十八日)
各有关单位:
根据《军人抚恤优待条件》(国务院令第8号)有关规定,现就我市革命烈士、因公牺牲军人和病故军人家庭房改购房夫妇工龄计算问题通知如下:
一、一、革命烈士或因公牺牲军人配偶未再婚的,购房时,本人工龄与革命烈士或因公牺牲军人工龄合并计算。革命烈士或因公牺牲军人工龄超过35岁的,按实际工龄计算;不足35年的,按35年计算。
二、二、病故军人配偶未再婚的,购房时,本人工龄和病故军人工龄合并计算。病故军人工龄超过30年的,按实际工龄计算;不足30年的,按30年计算。
三、三、革命烈士、因公牺牲军人或病故军人配偶再婚的,购房时,按本人和现配偶工龄合并计算。
四、四、革命烈士、因公牺牲军人或病故军人配偶未再婚的,购房时,凭其单位开具的工龄证明和民政部门颁发的《革命烈士证明书》、《革命军人因公牺牲证明书》或《 革命军人病故证明书》,(证件遗失的可凭区县以上民政部门出具的相关证明)到售房单位办理工龄折扣。
五、五、革命烈士因公牺牲军人和病故军人的工龄认定问题,由生前所在单位负责。原单位撤销的,由有关部门出具的可靠证明予以认定。
六、六、本通知自下发之日起施行。
附件1: 具结保证书
_______区(县)房地局:
座落于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套住宅(建筑面积__________平方米),我单位主张产权,因__________________暂时未能确定产权,我单位同意从售房款中按规定比例提取住宅共用部位和共用设施维修基金、售房款余额在______________住房资金管理分中心专户封存。
单位公章
法人代表签章
年 月 日
权属登记部门签注意见
权属登记部门公章
年 月 日
备注:一式三份,一份交具结单位,一份留权属登记部门、一份交住房资
金管理部门。
附件2: 售房款封存证明
________区(县)房地局:
________单位,出售座落在__________________的房屋____________套,建筑面积________平方米,售房款______万元(其中首付款_______万元),公共维修基金____万元,于___年___月___日存入专户,按京国土房管改字〔2000〕第178号文件规定暂予封存,凭权属登记部门开具的《解除封存通知书》启封。
特此证明。
附:住房基金交存书复印件及售房情况表
住房资金管理部门(公章)
年 月 日
售房单位联系电话:
联系人:
住房资金管理部门联系电话:
联系人:
附件3: 解除封存通知书
_______住房资金管理分中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单位)在你处封存的座落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房屋售房款因产权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单位)所有或欠款已交清,可以解封。
特此通知。
权属登记部门公章
年 月 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五篇:近3年司法行政系统142人因公牺牲
近3年司法行政系统142人因公牺牲
用最美的年华谱写出动人诗篇
“妈妈,爸爸是不是那颗最亮的星星。”广西第六强制隔离戒毒所医院院长张健辉去世后,他年幼的儿子会经常站在阳台上看星星。因为阿姨告诉他,爸爸去了很远的地方。如果想爸爸,就抬头看天上的星星,最亮的那颗,就是爸爸。
清明桃花雨,追思祭英魂。近三年来,全国司法行政系统有142人像张健辉一样,不幸因公牺牲。他们中,有为民调解鞠躬尽瘁的司法所长,有身患白血病仍坚守岗位直至生命最后一刻的医务警察,有让无数个服刑人员迷途知返的监狱副政委……
他们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没有感天动地的壮举。但是他们用生命之脊,托起了社会安宁;用生命之光,点亮了万家灯火;用人生最美的年华,谱写出最动人的诗篇。
记30余本民情日记
在山西省大同市阳高县龙泉镇司法所,所长李培斌的办公室总是最“热闹”的。邻居打架、两口子闹离婚、老人无人赡养……村民们怀揣着自己的“心结”,来到李培斌办公室找他调解,人多时甚至会在门口排起长队。
然而现在,李培斌的办公室却静悄悄的。一本记了一半的学习笔记摊开在桌上,血压计和降压药堆放在一旁,两盆绿植的叶子已经蔫得打了卷儿。一起待调解纠纷的当事人电话,被工整地抄录在台历上,时间永久定格在2015年10月14日。
2015年10月15日早晨,因过度劳累,年仅50岁的李培斌突发心脏病,与世长辞。
“在师傅那儿,很多头疼的事情都可以调解。”李培斌的“徒弟”鲁学虎说。在近30年的调解生涯中,李培斌逐渐摸索出了一套调解法则,起名叫做“人民调解十法”,包括用情感染法、以柔克刚法、先守后攻法等等。他还总结出“三心三勤”的心得经验,就是耳勤、嘴勤、腿勤。有了这“三心三勤”,再灵活运用“人民调解十法”,再大的疙瘩也能解开。
30多年来,李培斌成功调解了数以千计的民事纠纷,制止了上百次群体性械斗,使50多对濒临破裂的家庭和好如初,30多位遭受遗弃的老人得以安度晚年。在他的悉心关怀下,20多名失足青年改邪归正,60多名刑释解教人员和20多名社区矫正人员痛改前非,迷途知返。
在龙泉镇司法所墙上,至今仍张贴着李培斌的人生格言:心装百姓事,胸怀为民情。而这句话,正是李培斌一生的真实写照。
双脚踏遍城乡路,一肩担尽百家愁。与李培斌一样,江苏省如皋市江安镇司法所所长刘荣贵总是把解决群众的难事当成份内事,不论贫富亲疏。
“5月22日,一天内奔赴无锡、苏州、张家港、常熟4个地方,看望了4个社区服刑人员;12月4日,对干部做普法讲座,对学生进行普法教育,接待问询1000多人次,发放传单2000多份”……
这是刘荣贵的民情日记,一共三十多本。每一个看到的人都不忍猝读,因为这些日记永远无法再被续写。2014年1月8日,农历蛇年腊月初八。18时许,刚放下饭碗的刘荣贵又顶着夜幕向外走去,他要去与外地来如皋的企业商讨筹建同业商会法律援助中心和企邻矛盾纠纷调委会事宜,还要和社区书记一同去找两名刚刚入矫的社区矫正人员谈话。
谁知他这一走,就再也没能回来。一辆急速行驶的电动车将他撞倒,经抢救无效去世。在他的口袋里,还有一份未能送出的社区服刑人员社区服务通知书。
从事司法行政工作29年,刘荣贵始终像“扒地草”一样服务基层,足迹遍布江安镇的每个角落。他先后化解各类疑难复杂纠纷1127件,预防和避免“民转刑”案件105件;他接管的326名社区服刑人员、426名刑释人员,无一例重新犯罪;他还结对帮扶了21个困难户、7户五保户和孤寡老人,累计捐款7000多元。
时常有人问刘荣贵:“这么大年纪了,你图个啥?”他回答道:“作为一名基层干部,我并不是冲着什么荣誉去做事。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还有什么荣誉比老百姓的褒奖更高呢?”
高墙之内医者仁心
从警26年,他救治了无数急诊患者、成功处置了无数急危重症病人;他开创了广西司法行政戒毒系统艾滋病戒毒人员集中管理和治疗工作的先河,带领所医院每年诊治戒毒人员达2.2万人次。而他自己,却身患癌症,年仅46岁的生命永远定格在2013年9月6日。
他,就是广西第六强制隔离戒毒所医院院长张健辉。2008年,广西第六强制隔离戒毒所被确定为艾滋病戒毒人员集中专管所。由于有职业暴露的风险,一些人存在畏惧心理,张健辉却主动提出:“我要去当艾滋病专管大队这个大队长。”
十几年来,张健辉在广西第六强制隔离戒毒所开创了多个第一:第一次在所内医院手术、第一次总结制定了自愿戒毒治疗方法、第一次规范艾滋病所内治疗管理制度……
更令人难以忘怀的,是张健辉的一颗医者仁心。2009年春节期间,戒毒人员韦某因为艾滋病并发结核性胸膜炎伴大量胸腔积液,呼吸功能受损,病情日趋严重。张健辉放弃假期赶到医院对韦某实施救治。为尽快改善韦某的呼吸功能,减轻其痛苦,张健辉冒着可能被感染艾滋病的高危风险,毅然给韦某实施胸腔穿刺抽液术。“是您给了我第二次生命。”韦某事后感激地说。
医术精湛、医德高尚,陕西省未成年犯管教所警察、医生雷源泉也是一位人人信赖的好大夫。然而,让很多人想不到的是,这个每天为千余名服刑人员健康奔忙的医生,自己却是一名白血病患者。
2014年4月13日,雷源泉被病魔夺走了生命。在与病魔抗争的9年间,近3000个日日夜夜,每天100余人次的门诊量,雷源泉没有无缘无故地耽误一次工作,也没有延误一例病情。
作为一名医生,雷源泉把未成年犯当作自已的孩子一样对待。2003年4月下旬的一天,未成年犯曹某突然发起高烧,并且神志不清。当时正值“非典”肆虐时期,曹某的病状与“非典”相似,更增加了人们的恐惧。每当检查、用药时,雷源泉总是亲自上前,打开口腔、观察淋巴结,与曹某面对面接触。
经过几天的精心治疗和护理,曹某恢复了健康。当他从他人口中得知雷源泉为他所做的一切后,非常感动。曹某对雷源泉说:“如果我真的得了非典,肯定会传染你的,你不该为我冒这么大风险。”
雷源泉笑着对他说:“我是个医生,也是个管教警察,你可以把我当成你的亲人,你的家人见你有病能弃而不管吗?”曹某过了许久激动地说:“能遇到你这样的好人,我当个犯人也很幸运。”
从警30年首次脱岗
2014年12月30日,寒风刺骨,绵阳市殡仪馆庄严肃穆。四川省新华强戒所民警唐旭峰生前的同事、亲友以及曾经的管教对象等共200余人,自发来为他送行。看到他骨瘦如柴的遗体,不少人掩面而泣。
灵堂外,梧桐树叶在风中飘零。唐旭峰五年前曾管教过的戒毒人员罗某,从南充赶到绵阳。一进灵堂,就“扑通”一声跪在唐旭峰的遗像前,泣不成声。
罗某自小是个孤儿,偶然的机会开始吸毒,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我被送到新华强戒所后,万念俱灰,自暴自弃。”罗某甚至准备好了上吊的布条,打算一死了之。幸好,大队长唐旭峰及时发现,他的一席劝导给罗某带去了希望。
“我的第一个生日是唐大队给我过的,吃的第一个生日蛋糕也是他送的。”罗某说,自己出所回到老家后,因创业缺乏资金,唐旭峰还主动借钱给他。如今,罗某的农庄已办得有模有样。
与唐旭峰一样,天津市滨海监狱副政委李凤亮,也深深铭刻在同事和服刑人员的心中。
2014年1月3日上午9时30分,天津市滨海监狱首场防冲击演练如期举行。作为演练指挥成员的李凤亮却没有值守在他心爱的岗位上,这是他30年从警生涯中第一次“脱岗”。7个小时前,49岁的他积劳成疾,永远离开了他热爱的监狱管理工作岗位和朝夕相处的战友。
在滨海监狱普通警察的眼中,李凤亮就是一座靠山。无论多么难办的任务交给他,他都能顶得上、干得了、拿得下。他工作起来特别拼命,忙起来一个月一天也不休息,几乎天天住在监狱。2003年发生“非典”疫情时,他更是在监区里值了三个月的班,平均每天工作14个小时。
30年来,人们无法统计他到底唤回了多少迷途的羔羊,温暖了几多冰封的心灵。2011年,李凤亮在监狱党委和滨海新区司法局支持下创建了“滨海蓝天教育基地”,刑满释放人员帮教率、衔接率明显提高。多年来,滨海监狱累计假释罪犯200余名,无一例重新犯罪。
像许许多多监狱人民警察一样,李凤亮有一颗火热的心。他关心同事们的大事小情,操心监狱警察队伍的建设,惦记着服刑人员的冷暖,却唯独没有想过自己。他为工作激情燃烧着,把光和热传递给了别人,自己的生命之火却渐渐熄灭。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法制网北京4月4日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