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援越的原因
抗美援越
一、胡志明向中国提出抢建12条公路的要求 调动中国8万大军
1954年法国退出越南,美国开端介入越南战争。1955年1月今后,美国向南越差遣很多军事人员,逐渐替代了法国在南越的位置,并极力培植西贡傀儡政权。
1959年南越公布法则,对持分歧政见者和起来对抗吴庭艳的人民格杀勿论。北越依据情势提出了在南边进行武装自卫奋斗的主张。
1963年8月28日,胡志明宣布关于越南情势的声明,要求美帝国主义者撤出越南南边,南越的问题必需由越南南边人民本人处理。
8月29日,中国当局宣布了《对立美国—吴庭艳集团侵略越南南边和搏斗越南南边人民的声明》。
现实上,中国当局援助越南、抗击美国的举动从此时就开端了。
1965年春,柳州。一列火车向北疾驶,越南民主共和国主席胡志明机密访华。外出观察的毛泽东在长沙会晤了胡志明。关于越南的形势,毛泽东早已晓得。2月10日,为了援助越南人民的反侵略奋斗,北京150万人举办了聚会请愿。在天安门城楼上,毛泽东与越南驻中国代办黄北、越南南边民族解放战线常驻中国代表团团长阮明芳等亲热攀谈,显得那样的自由,仿佛世界上没有发作什么大不了的工作。他的笑脸包括着对美国人的不在乎:你美国人再来,无非是再打一场朝鲜战争。
因而,此次见到胡志明,毛泽东启齿便说:“胡主席,你来自越南,我来自湖南,我们是一家嘛!有什么坚苦,要人有人,要物有物,你说。”
胡志明向毛泽东叙说了一些越南状况,就从中山装的口袋里摸出一张便条:一张绘制着越南河内以北抢建12条公路的表示图。周恩来简练地告知道:“此次胡志明主席带来一张公路图,要我们帮他修12条公路。这些公路一定不克不及还并举,应以作战需求为主,按轻重、难易、快慢、粗固八字方针思索布置。由总顾问部挂帅。”
毛泽东直爽地容许了胡志明的要求,并让周恩来落实这件事。周恩来接到毛泽东的德律风,立刻找来总顾问部罗瑞卿、杨成武等人,磋商由戎行承当这项工程。
坐在一旁的杨成武摊开越南北部抢修抢建公路的表示图,提出他们倾向的方案:先派兵8万,今后视发展状况裁夺增减军力。
胡志明从口袋里摸出的这张便条,调动了中国的8万大军!1965年4月,越南劳动党第一书记黎笋、当局副总理兼国防部长武元甲等指导人受胡志明的托付率党政代表团抵达北京,IMAX电影http://www.xiexiebang.com要求中国扩展援助规划并向越南派出援助军队。刘少奇立刻代表中国明白透露表现:援越抗美是国际主义义务,是我们义无反顾的责任。
4月17日,中心军委敕令组建中国援越军队一、二、三支队;4月22日,杨成武副总顾问长在北京垂纶台18号楼与武元甲举办第二次谈判,就中国援越军队进入越南的一些详细问题进行商量。
美国总统约翰逊无视在中国发作的这一切。他持续增兵越南。到1965年6月8日,他悍然公布美军直接参战。战争再度晋级。
6月9日晚8时半,暮色覆盖大地。
中国西南方境凭祥市至友情关的大道上,停着经由紧密假装的漫长车队和各类火炮。车上安坐着一排排头戴盔形帽、身穿绿色帆布装、脚蹬用轮胎剪就的斜插两条胶带的“抗战鞋”的兵士,他们怀抱新式冲锋枪、高平两用机枪,一条薄被和一套换洗戎衣打成的小背包垫在屁股底下。
多量上岸舰、上岸艇在大海中冒雨波动。海域茫茫,偏向难辨。舰艇一会被抛向浪尖,一会又跌入幽谷,海水哗哗地扑向船面,雨水哗哗地飘落而下。兵士们满身湿透,衣服贴在肉上,海水、雨水、汗水灌入嘴中。菇苏岛没有上岸船埠,上岸艇在几十米、几百米外搁浅,有的上岸舰装稀有量较多的重型配备,在千米之外就不克不及进步。
中国援越先头军队二支队在深夜里冒着倾盆大雨向菇苏、杜拉、吉婆等岛屿开进。团长刘志高、政委叶丛华急得头上直冒汗。“老叶,军队下海,配备卸下海,拉!” “天亮前必需上岛就位!” “发旌旗灯号!”
登岛的首要是工程军队。为了顺应援越任务,我工程军队特意执行了一种非凡编制。一个团部属3个工兵营、1个机械营、1个高炮营,还有85加农炮连、82迫击炮连、警通连、运输连、加工修缮连。如许的编制序列在我军前史上从没有过。这一切都是为了顺应越南沿海岛屿的作战要求,为了知足越南当局的恳求。须臾,船面上的军队下饺子般地跳入齐胸深的波澜中。
军队要一边施工,一边守岛,对空、对海作战。军队装备的是那时中国戎行最新最好的轻兵器:手枪、半主动步枪、冲锋枪、轻重机枪,高、平两用高射机枪,还有几种地炮、高炮。毫不夸大地说,中国戎行在越沿海岛屿组成了一个力所能及的立体防护系统。
离岛几十米、几百米的舰艇上的配备,指战员很快卸到海滩上,千米之外舰艇上的重型配备需用吊车吊上小舟再拉上海滩。
海岛上灌木茂盛,杂草丛生,蚊子、小虫繁复。有种身上长着白花纹的大黑蚊虫,白昼还追着人叮,一咬就是一个大包,兵士们称它“B-52重型轰炸机”。岛上蚂蝗不少,但最多的是毒蛇,地上有金环蛇、银环蛇、眼镜王蛇,树上有响尾蛇、人人电影http://www.xiexiebang.com竹叶青、叶上飞。兵士们每人手持一根藤子棍,边走边拨打路面草丛———操之过急。普通的毒蛇闻有响动,飕飕逃窜,可眼镜王蛇不怕,它时常横在路面,高竖上半身。你只要横起藤子棍舍生忘死地扫荡,它才能够落荒逃跑,或败倒在你的棍尖下。
大军队由集结到开进,从登岛到施任务业,延续几个月没歇息一天,风餐露宿,阳光暴晒,干部兵士个个脸上黑黝黝的,甚至连剃头刮胡子的工夫都难挤出来,20岁左右的年青人看上去像30多岁的容貌。越南居民传说,毛主席派来的都是不怕死的老兵,个个有实战经历,天上来飞贼,海上来“水鬼”,咱都不愁了。不久,西贡电台播送:“中国共产党的意愿军开进越南北方,进驻东北群岛,接收了北越各岛屿和沿海的防护。中国戎行皆是老兵。岛上高炮成林……”
二、袭击美国对北越空袭 中国高炮军队在越南的3年零9个月
为袭击美国对北越空袭的嚣张气焰,1965年8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炮六十三支队六O九团衔命入越,配属六十三支队的空军高炮二十三团也还出境作战,担负克夫至友情关铁道路的防空作战义务。
8月23日,我军六二八团在克夫首遇美国飞机轰炸。高炮六十三支队剖析轰炸能够晋级,能够要步步向中国边境接近,当即敕令六O九团团长程玉山带领该团二营向河友线宋化桥开进。程玉山率部当晚从谅山动身,一夜没合眼,赶到宋化邻近修建阵地。
8月30日,中共中心军委宣布指示,要求“高炮军队果断做到不打则已,一打就力争给仇敌以有力的袭击,必然要以成功的战役,显示中国人民援助越南人民抗美救国奋斗的英雄气概,表现毛主席亲手创作发明的人民戎行的战役威力”。
9月20日,战役打响。满天的美国飞机穿越往来,炸弹隆隆地在田野上炸响。程玉山察看着,头上假装的枝叶在激烈的阳光燎灼下,曾经蜷缩萎蔫。他耸峙在高地上,看到美机投弹乱七八糟无目的,心想:“你再狡诈,也逃不出咱的眼睛。”他判别着美机的主攻偏向。
转眼,空中一批美机爬升下来,接着第二批敌机也吼叫着爬升下来。程玉山判明敌机主攻偏向是西南角的宋化桥,抓住时机:“传达敕令,调转火力,对准第三批第一架,全营集火!”
“轰!”“轰!”“轰!”
一阵集火射击,美机即刻空中开花,破碎摧毁的机身从半空中坠落下来。
六O九团首战告捷。
10月5日,美机又一次突击宋化桥。第一批F-4飞机从西南边向低空临近,程玉山实时抓住机遇全营集火射击,将它们击落。这时,四架美机F-105又狡诈地从东北偏向转入进击。程玉山立刻敕令军队转移火力,集中打第一架、第三架,又击落一架。整个战役集火射击8次,6次获得战果,击落美机5架,击伤1架,生擒一名美军飞翔员,宋化铁路桥平安无事。
程玉山地点团授命在谅山至北宁沿线灵活作战,数月内先后转移13次,行程31000多公里,作战9次,获得了击落美机17架、击伤4架、俘一美飞翔员的辉煌战果。惋惜,这位英勇机智的团长在10月7日宋化战役中不幸献出了生命。
1969年3月中旬,中国援越高炮军队悉数回国。
中国援越高炮军队和各工程支队在越南3年零9个月的工夫里,共对敌作战2153次,击落敌机1707架,击伤1603架,俘虏美军飞翔员42名,繁重地袭击了美军侵略者,有力地援助了越南人民的抗美救国奋斗。
三、战争规划不时扩展 中国援助军队获得辉煌战绩。
因为美军和南越傀儡政权四处扫荡搜捕,围歼封锁,民族解放战线游击队的给养供给好不容易。中国援助越南南边民族解放战线的多量兵器配备和军需物资只好经过海上,源源不时地保送到游击营地。大米用三层特制塑料包装充气,在大海上漂浮不沉,跟着浪潮漂向海岸,早已获得传递的游击武装力气就赶到海滨,将一批批大米运回依据地。多量的兵器配备经过涣散的渔船运到南边各海湾,转运到依据地。
中国在海南岛还供应两个口岸作为从北越输送物资到南越的中转站。但是,美国侦查到这一状况后,就派船在海岸巡查,有时派直升机在空中回旋。经过北纬17度线邻近的边海河顺漂南边的米袋,很多被美国直升机上的机枪扫射,雪白的大米哗哗地倾入河中,米袋淹没。
不久,侵越美军剧增,战争规划不时扩展。越南南边的游击队扩大为正轨军,军队扩大急需很多重型配备,加之整团整营的活动战敏捷开展,耗费很大。这一切,单靠西哈努克港的转运,已无法处理。
为处理这一问题,越南劳动党、越南当局和越南军民,开拓了一条经过老挝狭长地域的崇山峻岭,抵达越南南边各依据地和柬埔寨鹦鹉嘴的曲折小路———胡志明小道。在这条小道上,开端只强人背肩扛,逐渐扩展到能经过自行车、牛车、板车和大象运输。1965年,10多万中国援越军队抵达越南北方,使北方能抽调多量军队和青丁壮有组织地开赴老挝和越南南边,拓宽胡志明小道。多量中国援越的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出产的“解放牌”大卡车,奔跑在胡志明小道上。
1968年3月,美国迫于国表里的压力,对越南北方的轰炸“逐渐降级”,把轰炸局限限制在北纬20度线以南地域,并于5月10日与越南民主共和国在巴黎开端进行和平会谈。10月31日,约翰逊公布,完全中止对北越的轰炸、炮击和海上突击。越南战争进入“边打边谈”的期间。第一阶段出国执行义务的中国援助军队,在完成既定义务后,于1970年7月悉数撤离回国。
在5年多的艰辛作战与施工中,中国援助军队获得了辉煌的战绩。工程保证军队构筑坑道25600余米,各类工事300余个;新建、改建公路7条,长1230余公里;新建铁路117公里,改建铁路363公里,抢建便线便桥98公里;建筑机场1个,建筑飞机洞库2个;架设陆地通讯线路560余公里;铺设海底通讯电缆90余公里。
跟着越南南边民族解放战线武装军队的凶猛攻势,尼克松感触到了共产党力气的开展强大,1973年头,他被逼撤走美国在越南的最终一批戎行。摇摇欲坠的西贡伪当局终于在1975年4月彻底倒台,越南完成了一致。
中国32万戎行援助越南抗美救国战争的可歌可泣的英雄业绩,在越南人民中广为传播。这一雄伟的战役业绩和谱写的友情凯歌,永远载入中越两国关系的史册
第二篇:援越抗美工作的几点回忆
援越抗美工作的几点回忆
我于1964年6月提前一年结束了在北京外贸学院的学业,来到中国驻越南民主共和国大使馆商务处工作。当时越南尚未统一,南方和北方以北纬17度线为界,北方称越南民主共和国,首都河内市。河内是一个不大的城市,人口仅70万左右,主要街道、公共设施,都是典型的法国式建筑,马路两旁大树参天,市容整洁、幽静。社会秩序井然,人民安居乐业,充满了和平气氛。然而一个月后的一场突发事件把我们带入了战争。
同年8月5日,美国以其军舰遭到越方巡逻艇攻击为借口,对越南北方城市鸿基、清化、荣市进行了猛烈轰炸,制造了震惊世界的“北部湾事件”。从此美国对越南北方的轰炸逐步升级,很快扩大到其北方全境,越南所有的军事目标,经济设施,交通要道,甚至城市、街道、机关、学校均反复遭到美国飞机狂轰乱炸,越南人民被迫进行了长达十多年的抗美救国战争。随着形势的发展,中国驻越使馆工作的重点也很快转入援越抗美。在十多年的时间里,使馆全体工作人员遵照周总理指示“想越南人民之所想,急越南人民之所急。”不怕环境恶劣,不怕生活艰苦,经常深入各地考察了解情况,为国内提供参考意见。演绎了许多惊心动魄的故事。我置身其中,也经历了不少难以忘怀的往事。
目击美国飞机轰炸
1965年1月,我被派往交通部驻越南海防航运办事处工作,主要负责业务联系和援越物资运输。海防是一个港口城市,人口仅30万左右,但海防港却是越南北方最大港口,承担了全国80%以上进出口货物的运输任务。由于工作性质的关系,我经常来往于河内和海防以及海防和各港口之间,途中遇到防空警报和轰炸的机会就更多了。
1966年春天的一天,我去河内接办事处主任赵刚同志回海防,途中就亲历了美国飞机轰炸的全过程。河内、海防间相距105公里,其间铁道、公路、桥梁已多次遭到轰炸,道路很不好走。接到任务后我同司机商量还是尽早出发,争取天亮赶到河内。第二天早上3时,天空还是漆黑一片,我们就上路了,驶出45公里到达两市间最大的桥梁富良桥,又称海阳桥。刚上桥头,越南公安战士即跑过来拦住我们大叫:“你们不想活了!防空警报已经拉过,赶快关掉车灯退回去。”我立即跳下车,越公安看我们是中国人,语气缓和了许多。问明情况后,我重回到车上让司机关掉车灯,黑暗中向后退出约
一、两百米。这时只听到炸弹的爆炸声和地面高炮、机枪还击声响成一片。我和司机跳下车靠在一棵大树下观看,只见美国飞机一批批地呼啸着俯冲过来,接着就是炸弹的爆炸声音。地面炮火还击也异常猛烈,各种武器交织在一起,黑暗的天空中划出一道道火光。爆炸后的弹片不时击打着树干,发出叭叭的响声。双方激战了约半个小时才逐渐平静下来。此时天已拂晓,我和司机再次回到桥头,越南公安战士依然不准我们过桥,告之桥虽未炸断,但桥下尚有多枚炸弹未爆炸,随时都有危险,让我们绕行100多公里去河内。我们乘坐的是已行驶十万公里的华沙车,车况极差,在泥泞的道路上很难开动,我只好反复向他说明情况。这时过来一名中尉,他听我说明情况后,决定自己坐在车上给我们引路。
司机把车缓缓驶上大桥,桥上全是从河里掀起的烂泥,桥面早已看不清楚,路很滑,车开得很慢,二、三百米长的桥面足足走了十多分钟。很不容易到达了另一侧桥头,刚想松口气,只见一枚500磅的炸弹斜插在桥头路面上,尚未爆炸。公安中尉指挥我们沿着炸弹的左侧,一侧轧着公路,另一侧轧着路边的草丛慢慢地开过去。我们屏着呼吸,紧盯着身边的炸弹,只见弹体上清晰地印着“U.S.A”。穿过炸弹约100米越公安才下车,放我们继续前行。
回到使馆已是上午9点多钟,许多同事知道我们路上遇到了危险,纷纷赶来问候。
考察援越物资运输
1966年6月,我又调回河内商务处工作,不久即安排回北京休假。回到北京,国内文化大革命正进行得如火如荼。我在国内参加了几个月运动,在即将迎来1967年春节之际,突然接到使馆通知,让我立即返越,我又匆匆离开北京回到战火纷飞的越南。
越南气氛同国内完全不同,中国使馆俱乐部被美国火箭击中后,大家正处在临战状态,随时准备经受考验。春节将至,美国宣布春节期间对越停炸三天,使馆决定乘此机会到北方南部的几个省份考察援越物资运输情况,以便向国内提供更多的决策依据。王保宣参赞通知我陪同前往。我即开始检查车辆,准备行装及防空用品等。越方对这次考察也很重视,外贸部副部长、党组书记李班同志亲自陪同,同行的还有几位局长,另外还配备了一辆公安车开路。
2月7日是除夕,下午4时我们的车队准时出发,开始了一次有意义的考察。从河内向南行60公里,到达府里市,这里是越南河南省会和通向前方的交通要道,虽距河内不远,但已为战场。美国飞机多次轰炸,弹坑累累,几万人的省会城市已看不到几间房屋。各个要道路口挤满了车辆,它们满载各种物资,争先恐后地穿过弹坑向前方驶去。穿过府里市公路更加难走,到处是弹坑,到处是拥挤的车辆。直到晚上八、九点钟我们一行才进入清化市区。市区内一片漆黑,没有行人,居民都已疏散到附近的山区和郊外。我们一行穿过市区转向西郊山脚下,晚上十点左右才来到省招待所。从河内到清化一百五十多公里足足跑了五、六个小时。而所谓的招待所也不过是几排临时搭建的茅草房,设备极其简陋,房间里没有水、电,用水要到室外去取。我们进住不久,越交通运输部长潘仲慧就到房间看望我们,并详细介绍了前方运输情况。
2月8日是春节,我们清晨3时起床,每人吃了一小碗米粉后就匆匆上路了,继续向宜安、河静、广平三省前进。离开清化越向南走路况越差,公路上几乎已看不到沥青路面,弹坑一个接一个,天空中还不时响起防空警报,需要下车到路边防空。因此车走得很慢,每小时只能跑20公里。中年到达宜安省会荣市,吃饭时省委同志告诉李班副部长中央政治局召其立即返回河内,改由越外贸部一局局长丁文赞带队继续前行。出荣市渡过兰江渡口即到达河静省,这里战争气氛更加浓重,特别是通向“胡志明小道”的岔路口,美国飞机几乎天天轰炸,弹坑套着弹坑,土地已不知被翻过多少遍。我们乘坐的汽车是苏联制嘎斯69,防震性比较差,颠簸得很厉害,不留意就会被掀起来,把头撞在顶棚支架上。每到重要路段,我们都不顾危险和艰苦,下车查看援越物资的转运、储存情况。同时领略越南人民的抗战热情。一路上到处都是抢修道路的青年突击队员,她们肩挑头顶,忙着向弹坑里填土,其中大部分是姑娘,看到我们都热情地打着招呼。路旁一队队民工推着我国援助的“永久”、“凤凰”自行车,每辆车上驮着两袋大米艰难地向
前行进。同时也经常看到一队队越南人民军战士背着行装徒步奔向南方战场,其情其景感人至深,使我深深体会到人民战争的威力。穿过河静省即到达北方最南部省份广平省。美国飞机对这里轰炸更加,修烈,不仅所有道路均被破坏,而且公路两旁树木全被凝固汽油弹烧焦,我们边走边看,到达广平省会洞海市已是2月9日清晨一点半。从清化至洞海市三百多公里,足足跑了22个小时。
洞海市位于日丽河入海口,是座海滨城市,据说战前非常漂亮。但我们到达时该市已不存在,整个城市被夷为平地,我们在公路旁找到两间临时搭建的草房,几位姑娘点着煤油灯坚守在这里,负责给过往车辆指路。我们问清省招待所地址后就离开这里向郊外驶去,开出约七、八公里,来到一片丛林前,围着丛林转了两圈却还找不到进去的道路。这时天空已开始发白,我们却感到十分饥饿,这才想起前一天中午吃饭后大家还都滴水未进。正在无计可施,只见丛林中钻出一辆汽车。近前一看,原来是我中央电视台记者,他们主动把我们带入丛林,几经穿行才找到位于丛林深处的省招待所。然而当他们再返回公路时却遭到美国飞机的扫射,汽车虽然中弹,所幸无人员伤亡。
省招待所坐落在密林深处,很隐蔽。这个招待所比清化省招待所更加简陋。每个房间放着两个单人床,两床之间有一条很深的坑道通向屋外以备空袭。我们简单吃过早餐即开始了新的一天考察,重点看了沿海几个卸货点和通向“胡志明小道”的岔路。当天夜里返回时,我们的渡船也遭到美国飞机的扫射。
2月9日是美国宣布停炸的最后期限,我们胜利地完成了这次考察,开始返回河内,2月10日安全回到使馆。五天考察,使我度过了一个特殊而又难忘的春节。考察东河港
1973年1月,越美经过激烈较量和艰苦谈判,双方终于正式签署了“巴黎协议”,实现了停火。对北方轰炸虽然停止了,但战争并未结束,南方形成了越南南方临时革命政府和伪政权并存的局面。越方为扩大临时革命政府的国际影响,提高其国际地位,这年春天正式向中国政府提出,希望中国政府派船到广治解放区东河港把援越物资直接送交南方临时革命政府。对此,我国政府十分重视,指示使馆派人前往东河港考察了解有关情况,以便国内做出最后决定。经商务处同越南外贸部交涉,越外贸部同意安排此次活动,并决定由阮峥副部长同我们一起前往东河港。
1973年5月底,崔哲商务参赞带领海防办事处主任刘成龄、杨大庆和我共四人进行了这次考察,使我有幸亲历了南方解放区,看到了其南方解放区的实际情况。
此行虽已实现停火,但通往南方的道路依然很差,路面颠簸难行,被炸毁的桥梁尚未修复,过河全是靠渡船。从河内到洞海约500多公里,一路走来,沿途我们看望了在字、罗岛卸货的红旗船队的船员,同时向1972年底在字岛牺牲的周茂臣船长等五位烈士敬献了花圈。再次来到洞海市,看到人们已开始在废墟上搭建临时住房,但生活条件依然极其艰苦。到达洞海市的第二天我们即进行了这次南方解放区之行。清早起床,穿过水灵特区,10时左右到达南北分界线贤良河桥头,贤良河是个不大的河流,河宽一百米左右,桥头北挂着越南民主共和国国旗,桥头南悬挂着南方临时革命政府的旗帜。由于事先已联系好,我们很快办完手续,顺利地穿过浮桥随即跨入了广治解放区。解放区同北方不同,这里到处都充满了战争气氛。前行不久就看到厚厚的铁丝网,据介绍这就是著名的麦克纳马拉电子防线,铁丝网上安装着美国最先进的电子设备,用以清点北方通过此地渗透到南方的人数,每月予以公布。铁丝网后面就是一道道战壕,战壕纵横交错,布满整个丘陵。战壕内外遍地都是子弹壳、炮弹皮,我顺手拣起几颗子弹以做纪念。再前行十多公里就到达了我们的目的地广治省东河镇。该镇是一个交通要道,南下通向广治省省会广治市,西行进入老挝。这里是越南最贫困的地区之一,气候恶劣,土地贫瘠。来到东河镇给人最深刻的印象是战斗刚刚结束,尚未来得及打扫战场。街道上伤残人员随处可见,未爆炸的炸弹和地雷比比皆是。我们住的招待所坐落在一片高坡上,刚进住不一会儿,就听到两声巨响,阮峥副部长很紧张,担心我们有危险,立即派人了解情况。约十分钟后,当地干部前来通报说,几个孩子因误踩地雷被炸死,告诫我们千万不要在招待所外走动。
第二天,我们乘机动船沿东河而下,约几公里就到达入海口,这里地势平坦,根本没有装卸货设备,卸货必须用驳船过驳,水也不深,只能航行千吨以下小船。对这些情况我们做了详细的记录。下午返回时向南远眺,广治市已隐约可见,伪政权的旗子还插在城中。第三天清早我们离开东河。回到河内后我们立即向国内做了汇报。不久,中国广州海运局红旗船队的船只开到东河港,把大米直接交给了越南南方人民,这在国际上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在援越抗美的日子里,我在越工作数年,同越南人民一起度过了许多不眠之夜,使我在艰苦的战争环境中经受了锻炼和考验,每当回忆起这些往事我都感到兴奋和自豪。以后我又数次赴越工作,见到那些共同战斗过的朋友,我们都感到格外亲切,工作中也比较容易沟通。
第三篇:援越抗美的特制纪念品
援越抗美的特制纪念品
近日整理旧物,一把自制的梳子使我浮想联翩。这不是一般的物品,它的历史跨越两个世纪,已经承载了四十九个春秋;它的原料非同一般,是美国飞机残骸;它的来源非同凡响,是我援越抗美高炮部队击落的战利品。梳子正面雕刻着“援越抗美留念1965年10月16日17:15出国”,清晰地记载着20世纪60年代中期我和战友们奉命出兵越南进行援越抗美的史实。
在越南,我们亲眼目睹安沛省省会城市的建筑物已被美国飞机多次轰炸夷为平地,一片杂乱的废墟上,已经看不到一处完整的墙体,到处是大坑套着小坑,火苗卷着黑烟,断垣残壁。
为了保护越南人民的安全,保障我军工程兵部队筑路架桥,中央军委分期分批派出高炮部队,并给施工部队配备高射机枪分队,对空作战,狠狠打击敌人的嚣张气焰,几乎每天都要击落击伤多架美国飞机。那时新闻媒体报道越南北方击落击伤敌机的惊人数字,其实大多是我高炮部队的战绩。
据有关资料记载,援越抗美期间,在中国经济相当困难的情况下,无偿援助200多亿美元,支持越南人民的抗美救国斗争。我军派出32万将士奔赴战场,高炮部队共派出16个支队,加上配属给工程兵部队的防空保障分队,兵力多达15万人,对空作战2150次,击落敌机1707架,击伤敌机1608架。
我高炮部队高度的警惕,机灵的战术,出奇制胜的打击,使美国飞行员胆战心惊。我所在团的高机连就击落过一架装备先进的F101高低空侦察机,活捉了曾经不可一世的所谓“空中英雄”美国少校飞行员。我和战友们曾多次看到过被我军高炮部队击落的敌机,拖着一条长长的黑烟坠落爆炸,击伤的敌机丢弃副油箱在空中翻滚仓惶脱逃的狼狈景象。最过瘾的是高射炮火击中敌机要害“空中开花”的壮观场景。
梳子上雕刻的文字图案把我的思绪带入了越南安沛某地寻找敌机残骸,和战友们共同制作纪念品的过程。制作纪念品的动因,还得从我们在越南进行援越抗美的第二个年头说起。这一年也是越南战火最激烈,敌机轰炸最疯狂,斗争形势最严峻,击落敌机最多的时期。那时我在援越抗美部队五支队二十六大队(原属南京军区工程兵144团)技术营加工连四排十一班任副班长、连队业余演唱组组长,同时借调到团宣传队工作。一次我们到兄弟连队慰问演出,看到连部会议室里摆放着美军F105战斗机的模型,我们好奇地询问模型的来历,这个连的指导员介绍说:“这是我们用击落的美机残骸制作而成的,是我们的战利品也是战地纪念品。”指导员的话对我们很有启发,身在异国他乡,肩负重要使命,应该留点纪念品以作将来回忆或传给后人不要忘掉父辈的这段历史。
有一天周末休息,我和几个战友带着铁锤手锯,到住地不远的近山去寻找飞机残骸。我们穿过密林,登上山崖,又经过满山的芭蕉林,走了将近一个小时的路程后,看到一架机头栽地尾巴折断摔成几节的敌机残骸。这架F105战斗机坠毁在一片山崖的树林之中,四周是硕大的坑和一片烧毁的树木,黑糊糊焦土的中央静静地躺着雪白的巨大机身,残骸已经支离破碎四处散落,多处显现锯齿和人为的折断痕迹,看来我们已经不是先行者了,因为这架敌机是几天前被击落的,很多人和我们一样亲眼看到它坠落在这个方位。
我们抓紧选择适用的原料,锯的锯,锤的锤,折的折,拆的拆,每个人的挎包都装得鼓鼓的,临走时每人还带着一块较大的铝板。
我们是技术营加工连,以现有的设备和工具制作纪念品是小菜一碟。先将铝片溶化,再浇铸成各种型号的飞机、高炮模型;或在铝板上裁剪、雕花、刻字,制作梳子、角尺、扳子、相框等各种日用物品和装饰品。
由于我有些绘画技巧,曾被委派到团部进行过短期美术培训,又经常给连队出板报、墙报,因此,战友们制作好各种纪念品的毛坯形状后,雕花刻字的任务就自然而然地交给我了,我也当仁不让,乐意接受。我用折断的钢锯条当刻刀,在各种工艺品的毛坯上精心雕刻出南国风光、旭日东升、越南乡村、椰林硕果、苗寨楼阁、京族村姑、丛林山水和各种线条花纹,以及“将革命进行到底”“援越抗美留念”“战斗在越南前线”“越南必胜,美帝必败”“学习英雄模范人物,当好五个伟大代表”等等一些当时政治性很强的口号文字。当然,还要刻上每个人的姓名和出国作战的具体时间。
相当长的一个阶段,我的业余时间几乎全用在为战友们自制的工艺半成品上写字作画。来料加工“堆积如山”,战友众多,任务繁重,我只好挑灯夜战,不辞劳苦,右手拇指和食指磨出了血泡,手掌也磨起了一层厚厚的老茧。尽管如此,我还是很乐意为战友们精雕细刻。这种很有意义的劳作,一直忙到我调离144团宣传队,赶赴支队政治部从事新闻资料摄影为止。
转眼快五十年过去了,当年战友们制作纪念品时兴奋的状态,满意的笑容,喜爱的神色,赞美的口吻,感激的心情,至今还在我脑海中浮现。美机残骸遗留的印记里,每个亲历者肯定都有鲜为人知的故事。无论今天和将来世界形势发生怎样的变化,战略格局如何形成,敌我阵线如何划分,中国援越抗美无私奉献的精神是载入史册的,这段历史,我和我的战友们难以忘怀。
第四篇:援越抗美战争江西籍烈士名录
援越抗美战争江西籍烈士名录
后勤164支队
朗达烈士陵园
饶清云
1968.1.2
江西
后勤164支队60团
朗达烈士陵园
刘显淼
1968.1.2
江西
后勤164支队
朗达烈士陵园
陈桂财
1945
1967.5.9
江西崇仁县
后勤6支队34大队战士
奠边烈士陵园
黄火同
1945
1966.8.8
江西崇仁县
后勤1支队5大队战士
陶美烈士陵园
遭敌空袭牺牲15
曹仁连
1942
1968.1.25
江西大余县
后勤6支队33大队付班长
奠边烈士陵园
郭惠文
1946
1967.9.30
江西大余县
后勤6支队33大队战士
封土烈士陵园
赖日清
1944
1968.1.25
江西定南县
后勤6支队33大队战士
奠边烈士陵园
罗海青
1967.10.1
江西丰城市
后勤35支队
宋化B区烈士陵园
叶高发
1967.8.18
江西景德镇市
后勤170支队621大队战士
扣顿烈士陵园
支队刚入越时牺牲20
邹振伦
1946
1967.7.22
江西乐安县
后勤1支队5大队战士
陶美烈士陵园
遭敌空袭牺牲21 杜代珠
1945
1967.9.18
江西乐安县
后勤1支队5大队战士
陶美烈士陵园
遭敌空袭牺牲22 袁生根
1967.8.18
江西乐平市
后勤170支队621大队战士
扣顿烈士陵园
支队刚入越时牺牲23
江惠众
1967.5
江西南昌市
后勤31支队
宋化A区烈士陵园
陈有发 1942
1967.9.5
江西南城县
后勤1支队5大队战士
嘉林烈士陵园
排弹牺牲25
吴保元
1942
1966.2.21
江西南城县
后勤1支队5大队战士
陶美烈士陵园
莫庄隧道施工牺牲26
邱老水
1945
1967.2.6
江西南丰市
后勤1支队5大队战士
陶美烈士陵园
排钢珠弹牺牲27
徐财根
1944 1967.7.6
江西南丰县
后勤1支队5大队战士
陶美烈士陵园
遭敌空袭牺牲28
罗道添
1968.6.18
江西宁都县
后勤6支队35大队给养员
谅山烈士陵园
从汪川陵园迁入29
周愈明
1967.8.18
江西萍乡市
后勤170支队621大队班长
扣顿烈士陵园
支队刚入越时牺牲30
刘炳明
1947
1967.1.20
江西萍乡市
后勤1支队3大队战士
陶美烈士陵园
遭敌空袭牺牲31
何芝桃
1946
1967.5.31 江西萍乡市
后勤1支队2大队战士
陶美烈士陵园
莫庄隧道施工牺牲32
温道传
1943
1967.9.5
江西全南县
后勤1支队5大队战士
嘉林烈士陵园
排弹牺牲33
吴长生
1948
1967.1.3
江西全南县
后勤6支队33大队战士
龙歪烈士陵园
张正福
1967.10.1
江西上饶市
后勤35支队
宋化B区烈士陵园
李衍久
1967.10.1
江西遂川县
后勤35支队
明山烈士陵园
汤贵盛
1945
1967.5.27
江西怃州临川区
后勤6支队34大队战士
奠边烈士陵园
黎泉兴
1945
1967.6.23
江西怃州临川区
后勤6支队34大队战士
奠边烈士陵园
周国文
1944
1967.10.16
江西怃州临川区
后勤6支队34大队战士
奠边烈士陵园
赵德生
1945
1965.11.26
江西怃州临川区
后勤6支队34大队21分队战士
沙巴烈士陵园
陈永荣
1970.4.20
江西于都市
后勤1支队4大队战士
谅佳烈士陵园
碑名:陈承荣41
童昌海
1967.10.17
江西玉山县
后勤170支队战士
灵山B区烈士陵园
太原地区对空作战牺牲42
张金旺
1945
1967.10.16
江西资溪县
后勤6支队34大队战士
奠边烈士陵园
第五篇:6537部队的组建与援越抗美
6537部队的组建与援越抗美
A组建工程兵221团
1964年冬南京军区工程兵部奉命组建工程兵221团,代号为中国人民解放军6537部队。首先从相关部队抽调各级优秀干部和老兵千余人作为骨架,再从江、浙两省征新兵3000余人,按“
四、四编”(组、班、排、连、营、团五级),全团4000余人,于1965年3月15日,在安徽滁县东营房举行建团大典---骁勇善战的6537部队诞生了!
221团成立后立即在皖中定远县、嘉山县地区实施战前练兵,进行国防工程施工。在管店修建几个大油库时,1、2、4营负责修建工程,3营负责备料。采石、采沙等备料是当时最艰苦的。采石时,战友们三人一组,用两根钢钎两个十磅大锤,轮流掌钎甩大锤,在满山遍野的大石头上打炮眼。由于新兵没有经验、劳动强度又大,走锤伤人的事故时有发生,不少战士手的虎口被震裂,鼻孔常流血。特别是爆破班的战友,全连打的炮眼都由他们负责装药爆破及排除哑炮,活儿虽轻,但需胆大心细。一次,一位战友在点炮后撤退时被毒蛇咬伤,左腿肿得象水桶,领导送他去蚌埠医院住了几天,就要求返回战斗岗位。现在回忆,在国内的建设只是为了练兵,为了支援越南而练兵。
B分二个梯队出国
1965年8月5日,221团(6537部队)全员奉命调驻蚌埠营房,进行集训待命。10月5日,221团第一梯队由团长杨焕仁、政委王恒率领团机关、第四营以及机械连、加工连、汽车连、修理连、特务连、高射机枪连和卫生队共1600余人,携带全团所有装备奔赴越南战场,编入3支队为11大队,与3支队的12、13、14、15共5个大队担负越南安沛机场和飞机洞库的建筑施工。用了3年零7个月,搬走了54个山头,修建了长2000米、宽50米的机场飞机跑道及跑道两侧的土保险、土跑道、滑行道、联络道、停机坪、加油站和指挥塔等附属设施。飞机洞库由我们11大队独立完成,建在机场旁的大山里,长399米、宽24米、高14米,混泥土厚1 ~ 1.4米。
221团一梯队出国后,上级任命赵凤珠为团长、王连顺为政委,率一、二、三营和恢复后的机械连、加工连、汽车连、修理连、特务连、高射机枪连、卫生队及加强分队为二梯队,于1966年12月19日18时兵出“友谊关”,途径凉山、河北、河内、河西、和平,到达目的地——宁平省,编为“中国援越抗美7支队221大队”。7支队的支队长是赵东波、政委是徐克林。我们第二梯队出国的保留了6537部队和工程兵221团的番号。C战 地 施 工
进入越南,第七支队担负修建北起福平、南至宁平,西起永福、良山,东至海防以西的京门一百多公里范围内构筑永久性防御工程。整个工程划分为四个工区——金榜至
宁平为一工区,河西的侧边至良山为二工区,安勇、嘉良、志灵至东潮、京门为三工区,福平至永福为四工区。221大队负责一工区的大部分和二、三、四工区部分工程。美国从1964年开始轰炸北方,出动飞机35万架次,投弹300多万吨,是朝鲜战场的几倍。一工区是敌机轰炸最频繁的地区,从府里渡口一营一连的桂山工地,沿一号公路经二营的达崩山工地,至三营的广纳工地,沿途到处是一片废墟,没有一间像样的房屋,公路被炸得坑坑洼洼,桥梁全被炸断,河上是临时架设的木桥,有的是夜里架、夜里用、白天拆,敌机经常在天上盘转、侦察、轰炸。
一、遭遇大轰炸
1967年4月2日深夜11点左右,二营八连3班、14班在宁平三羊采石场装车,突然敌机空袭,发射了二枚空对地火箭,仍下十余颗炸弹。爆炸的时候,硝烟滾滾,弹片、泥土、石块冲天而起,排山倒海,当场夺走了5位战友的生命。他们是——团运输连驾驶员蔡福庆(浙江上虞人),3班副高士达(安徽安庆人),战士沈阿树(江苏大丰人)、吕德福(浙江衢州人)、池宝奎(浙江杭州人)。五位战友的遗体当夜运到团卫生队,团1号等首长怀着庄重的心情、逐个给牺牲的战友擦身、换上新军奘、裹上白布„„,我们的眼泪再也控制不住,在场的同志无不放声痛哭。我们是“硬骨头”军人,但首先是人,在失去阶级兄弟、亲密战友时的悲痛是难以用文字来表达的,生离死别是人生最痛苦的。
二、再遇大轰炸
三营九连的工地在越南宁平省安模县桐交农场,担负代号为c45、c46、c47三个炮兵永久性防御工程的施工任务。该连工地是我团最靠南方的工地,工地附近有火车站、铁路桥、水库大坝和人民军营房等重要轰炸目标。c45、c47号工地多次遭轰炸,常有人员伤亡。1967年5月10日凌晨,美机突袭我c46号工地。当时,二排的同志刚下班休息,疯狂的敌机扔下了20多枚重500磅的炸弹,驻地炸出了一个个直径20多米的弹坑,6班的住房不见了,班长劳春毛(浙江桐乡人)、张均佐(安徽无为人),战士周志金(浙江衢州人)、陈承云(浙江缙云人)、汪绍雄(浙江武义人)五位同志当场牺牲,多人负伤。这些65年入伍的战士,一个个鲜活的脸孔经常浮现在我们的眼前,我们永远不会忘记这些为国际主义捐躯、为军旗增辉的烈士们。
三、达崩山打坑道
达崩山,青山绿水、美景如画。我们去达崩山不是旅游,而是用两年时间完成其炮兵地下防御工程,使达崩山成为美军从地面侵犯河内的天然屏障。工程总长875米、宽4米、高3.5米,4条C型坑道中间打一条横向坑道将4条坑道连接。C型坑道用于车辆和大炮通行,横向通道内设指挥所、储备库休息厅等设施。8个通道口建有8个炮头,用于防、阻敌人从地面入进攻。该工程越方原请苏联援建,苏方表态工期需三年,我方表态二年。因此,工程时间紧、标准高、任务重、条件差。团首长决定由四连、五连为主去啃这块硬骨头,不久六连也参与进来。我们以“革命加拼命”的精神投入施工,作业班段面进度保持7至8米,被复、浇筑钢筋混泥土有时三天三夜不能停。那时没有传送带,全靠料桶人工传送,矾布手套正反面都磨破了,手指直流血,许多战士施工中负伤,有的可能终身残疾。有一次,在浇筑一个炮头时受到空袭,有数枚空对地导弹在近工地百余米处爆炸。还有一次夜间施工时,被十多架敌机发现,在洞口边仍下很多很多枚炸弹、坑道内都感到剧烈振动。由于我们防空措施得当,再加上达崩山地势险要等因素,虽经数次轰炸,但未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该工程比原定计划提前六个月,于1968年8月竣工。交付越方后屡遭美机轰炸,他们动用了千磅以上的重型炸弹,有当时最先进的气浪弹、燃烧弹、磁性弹,虽然造成了些破坏,但工程主体完好。
在施工中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有的受到总参的通令嘉奖,有的被广州军区授于“泰山压顶不弯腰”的先进单位和个人,有两个排荣立集体三等功、18人荣立个人三等功,大批战友受到表彰。为了我们安全施工,上级给我们大队配置高炮营和高机连,在1967年6月19日、7月19日二次对空作战中击落、击伤敌机14架,还抓获两名美国飞行员,取得了辉煌战果。我大队的一营二连和三营九连的两个重机枪班,分别在同山寨和广纳先后击落美机各一架,撰写了援越部队用步兵武器击美机新记录。
四、内排机场飞机洞库
经过一年零两个月的艰苦努力,七支队在红河三角洲四个工区的任务全部胜利完成。正当我们准备班师时,越方又要求我方在内排机场建飞机洞库,经支队研究决定,由221大队留下来执行此项任务。内排机场位于河内西北约二十公里处,现在是河内国际机场。
洞库就建在内排机场西北的鱼山内,设计方案与安沛洞库相似,洞库长360米,是个大跨度、大断面的工程。石方工程按“品”字形,从左、上、右三道口掘进,然后将“品”上弧形挖通、留中间平台用以支撑,再以1.2至1.5米的钢筋混泥土被复,掘进一段被复一段,回填一段,最后掏空中间平台再打地坪。一营从山北向山南打、一个连挖一个品字中的口,二营从山南向山北打、也是一个连挖一个品字的口,三营负责备料。鱼山的地质条件极差,工地在一个三面环山凹地里,没有高大的树木,只有小树林子,满山光秃的,几根毛草被风一吹摇摇晃晃„„山上较厚的表层为泥夹石,内部的岩石裂缝多,渗水严重,塌方多。我们的好战友——1961年入伍的上海南汇县三灶人——五连一排长徐金龙就是因此而牺牲的。记得那是1968年12月底的一个凌晨,一排作业班在左口坑道放完第一排炮后,排长率安全员等即进洞排险,为第二排炮作准备,在进到40多米处,一大石块从坑顶突然塌落,在这危急的瞬间,他果断地把身边的测量班长徐宣义使劲地推开,自己却因来不及避让而被石头击中头部,经抢救无效,光荣牺牲。他把‘生的希望让给战友,把死的威胁留给自己’的行为震撼着全连指战员的心灵,同志们为失去这样一位好排长感到无限的悲痛。
徐金龙同志牺牲后就地安葬在离驻地不远的一个小山上,后来为了方便对烈士墓的管理,中国驻越大使馆将我们团14位烈士迁至南河省金榜县三星乡附近的23号公路左侧的烈士陵园,并派有专人守墓,这使我们这些当年的当事人感到了一丝幸慰。
内排机场洞库于1969年11月5日全部竣工。
D班师回国
内排机场飞机洞库竣工后,我们即奉命班师回国。6537部队从1965年11月首批出国至1969年12月最后一批回国、历时四年有余,这四年是越南战场战斗最激烈的四年,在美机的狂轰滥炸下,在条件特别艰苦的处境中,在一千四百五十多个日日夜夜里,在异国他乡的土地上,我团官兵同仇敌慨,备料施工,修建机场、挖飞机洞库,构筑战地各种工事,对空作战„„,完成了一个又一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为“五个伟大”争了光、添了彩,获得了越南党和政府颁发的“团结抗美战斗勋章”和“援越抗美荣誉证书”。6537部队于1969年底回国后,即在江苏宿迁营房进行整编,其一梯队(原3支队11大队),改编为空军工程兵第14团,隶属于空九军,调防新疆;其二梯队(原7支队221大队),改编为空军工程兵第15团,隶属于空八军,调防四川;15团到四川西昌后,于1970年底又抽调部分官兵编入高炮15师,参与援老抗美的战斗。
在班师的日子里,我们最难分难舍的是那些牺牲的战友,我们一起出国却无法一起回,他们只能长眠在越南。临行前各单位都组织了代表到墓地祭奠扫墓告别。
6537部队援越抗美退伍老兵老顽童石瑞喜
2013年1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