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观音信仰深入人心的缘由(精选)
观音信仰深入人心的缘由
观音菩萨是佛教中与文殊、普贤、大势至菩萨并称的四大菩萨之一。与大势至菩萨一起并称为西方极乐世界教主阿弥陀佛的随侍。在四大菩萨中,观音菩萨以“慈航普渡”、“有求必应”的慈悲弘愿,受到民众的广泛欢迎与信仰。历朝历代,各个阶层的人士几乎都将观音信仰作为自己主要信仰。近年来,随着佛教的发展兴盛,观音信仰更加深入人心。不论是否是佛教信徒,都对观音菩萨怀着无比崇敬之情。在民间,有很多人每逢子女升学考试、婚丧嫁娶、开张营业前,都会虔诚礼拜观音菩萨,乞求观音菩萨保佑升学顺利、婚嫁吉祥、生意兴隆。“家家弥陀佛,户户观世音”的俗谚充分说明了观音信仰在民间被重视的程度。那么,观音信仰为什么会如此深入人心,我想,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
一、观音在中国的神异传说
观音菩萨全称为观世音菩萨,因唐代避唐太宗李世民之讳,省去“世”字,简称观音菩萨。观音菩萨在中国的应化道场是浙江普陀山。关于观音菩萨的应化事迹,有一个神异的传说:据《历代山志》记载,后梁贞明二年(916),日本僧人慧锷慕名来中国学法。他来到当时著名佛教胜地五台山法华寺朝拜,受到方丈和尚的热情接待。
当慧锷进人大雄宝殿礼拜时,一眼看见一尊观音菩萨的观音圣像,一下子惊呆了。这尊观音圣像光芒四射,系用白玉精工雕成,长有三尺左右;菩萨手持净瓶,瓶中插着一朵莲花,坐在莲台宝座之上。菩萨的容貌清秀华贵,眉如弯月,眼似双星,玉面天生喜,朱唇一点红,璎珞横披,环结宝明,乌云巧叠盘龙髻,绣带轻飘彩凤翎,端庄妩媚,慈祥可亲。慧锷在观音法像前足足礼拜瞻仰了一个多时辰,依依不舍离去。当天晚上,慧锷十分激动,他想,我到中土来,就是想要朝拜观音,今天真是有缘,来到五台山就见到了观音菩萨。这尊菩萨宝像庄严慈祥,要是能请到日本去供奉,让东瀛人民也礼拜观音菩萨,那该有多好啊!第二天,慧锷便叩见了方丈,径直向方丈说明心意: “弟子慧锷来自日本,专来朝拜菩萨灵地,瞻仰菩萨法像。昨日有幸,得见贵寺观音大士法像,不胜欣喜之至!弟子至心崇敬观音菩萨,思量再三,有心请观音东临日本,以教化那里百姓,救度彼地一切苦厄,恳请禅师恩准?”
方丈和尚说: “此是大事,容老衲考虑考虑。”
慧锷见方丈犹豫不决,便再三叩请,表示诚意。方丈看慧锷至诚恳切地请求,便答应了。
方丈和尚举行过迎请仪式后,亲手将观音圣像交给慧锷。临行前,方丈语重心长地叮嘱慧锷:“此尊观音法像为文殊菩萨所造。文殊菩萨来五台开辟道场以后,常常思念观音大土,于是塑造了这尊观音法像,可谓稀世珍宝。如今请去日本,此去万水千山,路程遥远,一路可要多加小心。如遇到困难,可礼拜菩萨法像,诵念菩萨圣号,菩萨自会指点迷津。”慧锷又连连称谢。
第二天一大早,慧锷便拜别方丈,捧着观音圣像南行,经过二十多天到达了长江。他又转乘一艘帆船,日夜兼程,顺江而下,七天后进人东海。不久帆船驰到一处群岛附近。想到不久观音菩萨就可在日本供奉,慧锷心中十分高兴。没想到,海上狂风大作,海浪翻滚,掀起冲天波涛,把船打得东倒西歪,差点就要翻船。慧锷想起方丈的话,急忙向观音大土叩拜求救。说来也巧,虽然风暴仍未停,但帆船却不再颠簸,安然无恙,海水把船托到了普陀岛的一个山岙之中,这里风平浪静。慧锷抛锚落帆,把船停下来,决定等待大风平息后再走。
第二天,风平浪静,慧锷扬帆起航。可是船刚出山岙,海面上突然升起了一团灰白色烟雾,越升越高,像顶帘子,正好挂在船头前面,挡住了去路。任船如何行驶,烟雾丝毫不退。慧锷无奈,只好仍然把船驶进岙口,抛锚落帆,等烟雾消散了再走。
第三天早上,开始旭日高照,晴空万里。慧锷心中大喜,马上扬帆启航。可是,船刚行不远,天色大变,顷刻间,乌云遮日,巨浪滔天,狂风大作,船突然停在海面上,好像生了根一样,再也前进不得。这时海上漂起来一朵朵铁莲,转眼之间,整个普陀山海面全是铁莲花,把帆船团团围在中间。慧锷大惊,静心细想,莫非观音大士不愿去日本么?他回到船舱里,跪在观音佛像面前祈告说:“如若日本众生无缘见佛,我一定跟从观音菩萨所指方向,另建寺院,供奉我佛。” 刚说完,忽然听到“轰隆”一声,从海底钻出一头铁牛,张开嘴巴,大口大口地吞嚼铁莲,一会工夫,就吞食了一大片。于是海面上现出一条航道,正好能够通过一条帆船。铁牛在前面游,帆船在后面驶,行了不久,突然又“轰隆”一声,铁牛沉人海底,满海的铁莲也无影无踪了。船径直驶向普陀山。慧锷便与附近村民一起为观音菩萨建造殿堂供奉,称为“不肯去观音院”。
自此,普陀山便成为观音菩萨的应化道场。每天都有数以万计的善男信女,不远千里朝拜普陀山,并屡有信徒感得观音菩萨示现的瑞相发生。
二、观音经典的影响
观音信仰之所以能够深人人心,一个重要缘由是观音经典的影响。在许多佛教经典中,都有关于观音事迹的记载。其中最为集中描述观音菩萨“救苦救难”事迹的是《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在《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中,佛陀向无尽意菩萨详细讲述了当苦海众生遭遇劫难、受诸苦恼之时,若能至诚恳切地称颂观世音菩萨的名号,观音菩萨就会观其音声,及时救脱众生出离苦海。
对于观音菩萨“大慈大悲”,“寻声救苦”的悲愿,《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中有云:
“若有持是观世音菩萨名者,设入大火,火不能烧,由是菩萨威神力故。若为大水所漂,称其名号,即得浅处。若有百千万亿众生,为求金、银、琉璃、砗磲、玛瑙、珊瑚、琥珀、真珠等宝,入于大海,假使黑风吹其船舫,飘堕罗刹鬼国,其中若有乃至一人,称观世音菩萨名者,是诸人等,皆得解脱罗刹之难。”
从这段经文论述可以看出,一个人若能够持诵观音菩萨名号,即使遇到水火等灾难,也能够逢凶化吉,遇难呈祥。在《观世音菩萨普门品》颂文中,对众生念诵观音菩萨的灵异事迹有更详尽地描述:
假使兴害意,推落大火坑;念彼观音力,火坑变成池。或漂流巨海,龙鱼诸鬼难;念彼观音力,波浪不能没。或在须弥峰,为人所推堕;念彼观音力,如日虚空住。或被恶人逐,堕落金刚山;念彼观音力,不能损一毛。或值怨贼绕,各执刀加害;念彼观音力,咸即起慈心。蜕蛇及蝮蝎,气毒烟火燃;念彼观音力,寻声自回去。云雷鼓掣电,降雹澍大雨;念彼观音力,应时得消散。
我们每个人都有各种各样的愿望,都希望能够通过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更希望能够得到诸佛菩萨的加被,这就是为何有那么多人都会烧香拜佛的缘由。而观音菩萨正是符合了众生的这些愿望,不仅能够寻声救苦,而且还能够使众生所求如愿。如《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云: “若有女人,设欲求男,礼拜供养观世音菩萨,便生福德智慧之男,设欲求女,便生端正有相之女,宿植德本,众人爱敬。”
可见,若人能够虔诚礼拜观音菩萨,他所需求的各种愿望都能得到满足。观音菩萨度化众生还有善巧方便的一面,众生应该以什么身得度时,观音菩萨就会示现什么形象为其说法。观音菩萨之所以随缘示现不同的形象,就是为了给众生一种亲近的感觉,以便更加方便地度化众生。对此,经中有如是沦述:
“善男子!若有国土众生,应以佛身得度者,观世音菩萨即现佛身而为说法。应以辟支佛身得度者,即现辟支佛身而为说法。……应以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身得度者,即现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身而为说法。应以长者、居士、宰官、婆罗门、妇女身得度者,即现妇女身而为说法。应以童男、童女身得度者,即现童男、童女身而为说法。应以天、龙、夜叉、干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喉罗伽、人非人等身得度者,即皆现之而为说法。应以执金刚神得度者,即现执金刚神而为说法。”
从以上经文的论述可知,观音菩萨不仅具有“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情怀,而且还能以善巧的方法度化众生,满足众生的各种愿望。在《观音赞偈》中全面总结了观音菩萨的这种精神: 观音菩萨妙难酬,清净庄严累劫修。三十二应周尘刹,百千万劫化阎浮。瓶中甘露常遍洒,手内杨柳不计秋。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作度人舟。
由于观音经典对观音悲心和法力的描述,大大增加了民众对观音信仰的信心。久而久之,观音信仰便在民间传播开来,成为民众的普遍信仰。
三、古典小说戏剧的宣扬
观音信仰之所以受到民众的普遍信仰,与古典小说戏剧的宣扬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早在两晋之际,观音信仰就已经开始在社会上流行。到了南北朝,由于频繁的战乱、社会动荡等原因,观音信仰更加受到人们的欢迎。此时还先后出现了一些专门宣扬观音菩萨灵验感应故事的神魔小说,如南朝宋刘义庆编著的《宣验记》、傅亮编的《光世音应验记》、齐代王谈编的《冥样记》等等。在小说戏剧等作品中,观音菩萨已经超出了单纯的宗教意义,成为“慈悲为怀,救苦救难”的化身。在宣扬观音信仰的众多文艺作品中,以小说《西游记》为其中的典型代表。《西游记》叙述了唐三藏与徒弟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白龙马,经过八十一次磨难,一路降伏妖魔鬼怪,到西天取经,最终修成正果的过程,赞颂了唐僧师徒不畏艰险、顽强向上的求法精神。
在小说《西游记》中,观音是一个大慈大悲、救苦救难、降妖伏怪、具有无上法力的战斗神。在一百回的故事里,仅观音菩萨直接出场的章回就达二十回之多,还不算未直接出场露面而被其他人物提到的章回。二十余个妖魔鬼怪里,最终为观音菩萨所降伏的占了一小半。每当唐僧师徒在西天取经过程中遇到妖魔阻路、师父被捉、甚或受了天大的委屈之时,唐僧的大弟子孙悟空就会向观音菩萨求救。此时,观音菩萨就会寻声救苦,降伏妖魔,为唐僧师徒铲除取经途中的障碍。就具体的情节来说,回目中出现观音的就有:《观音赴会问原因,小圣施威降大圣》、《我佛造经传极乐,观音奉旨上长安》、《唐王秉诚修大会,观音显圣化金蝉》、《孙行者大闹黑风山,观世音收服熊罴怪》、《孙悟空三岛求方,观世音甘泉活树》、《大圣殷勤拜南海,观音慈善缚红孩》、《三藏有灾沉水宅,观音救难现鱼篮》、《行者假名降怪猴,观音现像伏妖王》等等。另外像《三藏不忘本,四圣试禅心》这种回目中不曾标出观音而内容出现了观音的也很多。可以说,观音的活动贯穿于整个取经过程中。小说以观音为唐僧师徒排忧解难的故事为依托,艺术性地再现了具有“称名救苦,随类应现”、“具一切功德,慈眼视众生”、“三十二应身,十四种无畏”等品格的观音菩萨的形象。
《西游记》中那一个个具体的观音降妖伏魔的故事,如收伏熊罴怪,救活人生果树、慈缚红孩儿、救难现鱼篮、现像缚怪王等等,显示了观音菩萨无上法力,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民间的影响也非常深广。
如《西游记》第十七回《孙行者大闹黑风山,观世音收服熊罴怪》中,就讲述了观音菩萨降伏妖魔的神力:
唐僧师徒经过黑风洞时,唐僧的袈裟被黑风洞的妖怪偷走,孙悟空寻到黑风洞,见到几个妖怪在谈论袈裟之事。悟空要夺回袈裟,几经与妖魔战斗,最终无法胜过妖魔,最后妖魔闭门不出。孙悟空万般无奈,便报经唐僧,到南海请观音菩萨降伏妖魔,讨回唐僧的袈裟。
孙悟空见到观音菩萨后,说明来由,观音菩萨便跟随悟空同驾祥云,来到黑风洞。观音菩萨用计令魔王现出熊罴的原型,交付了唐僧的袈裟给悟空,然后,观音菩萨带着熊罴回到南海,唐僧师徒对观音菩萨千恩万谢,继续西天取经。在《西游汜》小说被改编成电视连续剧之后,观音形象则更为直观、形象地展现在观众面前,从而引起的大批人对观音信仰的痴迷与执着。
由于观音菩萨的神话传说符合当时民众要求摆脱苦难、向往幸福美好生活的愿望,而且以慈悲济渡为本愿的传说使大家感到有一种亲切感,所以观音信仰在民间发展迅速。
四、观音应验事迹的影响
在中国民间,有很多关于虔减念诵或礼拜观音菩萨得到应验事迹的故事。在这些活生生的故事影响下,信仰观音菩萨的人与日俱增。据张妙首《观音菩萨本迹感应颂》记载,宋朝徐熙载的母亲程氏,平素敬奉观音大士。绍兴四年,熙载在彭大任家里教私塾,带两个儿子同去。回家时,租用石镇的船。那时正遇到长江涨大水。夜半时,暴风雨骤至,波浪遮天,舵手已无计可施。熙载心想,此刻父子性命都寄托在这小船上,如果被淹死,老母亲哪个来抚养?!他情急智生,当即带领同船的人,大家齐声念观音菩萨名号。过了很久,见到有一株大桑树,大家用力划去,才把船系稳停泊下来。第二天早起看时,船搁在沙滩上,却没有看见大桑树。抵家时,他母亲迎上前来笑着说: “我昨夜梦见一位老婆婆,带引你们父子回家,今天果然回来了。”这才知道是菩萨挽救了他们。《高僧传》有则关于观音灵感的记载。三国时期,魏国的道集禅师,一次行经寿阳西山,被一群盗贼抓获。他们将道集禅师绑在树上,准备杀掉他。道集禅师一心念诵观音圣号不停,这群盗贼持刀雨点般地砍他,却丝毫没有损伤,盗贼大惊,惊慌逃走,道集禅师因此得脱逃。
清代周克复《观世音持验纪》中有则故事说,东晋时徐荣,安徽琅琊人、一次从东阳回京,驾船的是定山人,没有水路经验,将船误堕洄流中。船随波涛起伏,眼看就要沉没,徐荣无计可施,惟有急呼观世音。眨眼之间,如有数十人一齐用力将船拖出洄流,沿江而下。但天色已晚,更加阴暗,雨骤风狂,白浪掀天,向前驶去,不知何处。徐荣置生死于度外,一心诵经不绝于口。忽然,望见山头火光透亮,于是船向火光驶去,安然到岸,但却不再见有火光,同船的人都觉得奇怪。第二天早上问附近居民,昨夜山上是什么火光?众人惊讶地说:“昨夜风雨那么大,山上怎么能有火呢!”这才知道是冥冥中有观音菩萨在护佑!近代以来,有关念诵观音圣号得应验的感应事迹也屡见不鲜。台湾慧律法师曾于十年前,在新加坡的金文泰体育场,念观音菩萨发生过强烈的感应。事情是这样:主办单位筹备佛法演讲,已达半年,并已投入了很多财力。可是演讲开始前,突然乌云密布,雷鸣电闪。法师心想:露天操场上有好几万人,如果下起大雨,麻烦可大了。这时,他就念观世音菩萨,祈求菩萨的加持,同时观想菩萨撑着一把大伞,覆盖整个操场。结果很不可思议,活动当中,天空并没有掉下一滴雨水。演讲完后,游览车开出去一看,全新加坡统统下雨,还积水,唯金文泰体育场没有下雨?法师说,至减恳切,可以感动佛菩萨,但是发心不能自私。
综上所述,由于观音神异故事的传播、观音经典的流传、小说戏剧的宣扬以及观音应验事迹的多重影响,观音信仰不仅被佛教徒所重视,而且在民间也妇孺皆知,竞相奉行。观音信仰由此深人人心,成为全民的信仰!
第二篇:佛教观音信仰的渊源
佛教观音信仰的渊源
一、古代印度观音信仰的起源及其发展
(一)古代印度观音信仰的起源
观音是舶来品,并不产生于中国,而是起源于印度的佛教。而在古代印度中观音到底来之于何处,却是众说纷纭。有人认为观音是阿弥陀佛之子,也有人认为观音为莲花所化生,更有甚者说观音是由人转化而来的。目前,学术界比较统一的说法是观音是婆罗门教的“双马童神”的神话传说演化而来的。
古代印度信奉的婆罗门教约成教于公元前7世纪,以《吠陀》为经典,后因佛教的广泛传播逐渐衰落。《吠陀》以古梵文写成,主要是对神的赞歌、祭词、咒词等,共有四部,以《梨俱吠陀》产生最早。《梨俱吠陀》中涉及许多神,其中一位即双马童神。传说大梵天创造了世界之后,感到自己很孤独,便从他的心灵、眼睛、嘴巴、左耳、右耳、鼻孔等处生出六个儿子。这六个儿子的后代中有一位名叫苏里耶,他由于天生一副怪相而被哥哥们改造成为凡人,他由此成为人类的始祖。苏里耶的妻子萨拉尼尤不愿意同凡人过在一起,宁愿变成一头母马,消失在北方的茫茫草原上。后来,苏里耶为了寻找自己的妻子而毅然变成一匹公马。萨拉尼尤深受感动,两人便又以马的形象过在一起,开始了真正有爱的生活,生下了一对孪生兄弟,名叫阿湿波,双马童就是阿湿波(梵文Asvin)的意译。双马童其后成为婆罗门教、印度教崇拜的神明,其主要的功德就是救苦救难,尤其能治病。他俩能使瞎子复明,残废复全,能使无奶的牛产奶,阉人的妻子生子,使老女得夫,沉船获救。双马童神的神通,传说其行动比思想还快,无论哪里有灾难困苦,只要呼唤其名字,他就立即奔赴救援。显然,双马童神是古印度人民,特别是生活在水生火热中的下层百姓的一种美好寄托与慰藉。后来,大乘佛教受其影响,塑造了观世音菩萨的形象,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继承了双马童神的全部功德。
从以上论述中我们不难发现,双马童神有许多特征都和后来的观音信仰一致,如美丽、慈悲善良、助人为乐、闻声而来、神力无边和称其名号则可获得感应与救度等。密教著名的马头观音,也为观音来源于印度双马童神的说法提供了佐证。
(二)古代印度观音信仰的发展
观音信仰在其产生之后的发展盘根错节,但有一点是明确的:观音信仰是随着大乘佛教的发展而盛行的。在任继愈主编的《宗教词典》“双马童”的词条中有这样的一句话:“大乘佛教受其影响,塑造了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形象。”
观音信仰为何随大乘佛教而盛行?这就要从大乘佛教的一个重要的观念——菩萨说起。大乘佛教也叫“菩萨乘”,它是以菩萨信仰为其理论和实践体系的核心的。何谓“菩萨”,菩萨是“菩提萨唾”的简称,在大乘佛教里,是仅次于佛的第二等果位。对菩萨的含义,《翻译名义集》卷131僧肇释:“菩提,佛道名,萨唾,秦言大心众生,有大心入佛道,名菩提萨。”引法藏释:“菩提,此谓之觉,萨唾此曰众生,以智上求菩提,用悲下救众生”。所以菩萨的职责就是“上求菩提(觉悟),下化有情(众生)”。菩萨是佛教的高级职称,在大乘佛教中为第二等果位,高于罗汉,却次于佛。菩萨的职责就是帮助佛,用佛教的宗旨和教义,救度在水生火热中的芸芸众生。大乘佛教致力于普度众生,以菩萨作为理想的修行对象,认为如果一下子不能达到佛的境界,至少可以先做佛的候补者,而小乘是根本不承认菩萨的。
大乘与小乘都是佛教教派的名称。小乘佛教又称为“原始佛教”,即释迦牟尼创立佛教的直接传承。到了公元一世纪左右,一个新的佛教派别诞生了,就是大乘佛教。一般认为,大乘佛教的发展经历了以龙树、提婆所创立的中观学派为代表的初期大乘(1-5世纪)和以无著、世亲所创立的瑜伽行派为代表的中期大乘(5—6世纪)以及密教流行的后期大乘(7-12世纪)三个阶段。密教是大乘佛教后期学说,是大乘佛教吸收了婆罗门教禳灾、祈福和多神信仰观念,以及中观、唯实及瑜伽术的修行方法,于公元7世纪出现在印度的一个新教派,其基本的特征表现在高度组织化了的咒术(“语密”)、手结印契(手势和身体姿势,“身密”)、心作观想(“意密”),三密相应,可以即身成佛。7世纪《大日经》和《金刚顶经》产生以前的零散的密教形式被称为“杂密”,以后的密教有了完整的理论和实践体系,则被称为“纯密”。
伴随着密教的发展,此时的观音信仰也开始了全面密教化的进程,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各种观音咒术的出现,例如著名的观音咒——“六字大明咒”,该咒翻译成汉语发音为六个音节,即“唵嘛呢叭咪吽”,其意思是“归依莲花上之摩尼珠”。此真言为阿弥陀佛对现世观音菩萨的赞叹语,被密教认为是一切福德智慧及诸行之根本。不仅如此,各类密教观音均有其独特的神咒和印契,观音逐渐成为密教宣扬其教义理论与修道方法的重要凭借;其次是出现了大量密教型观音信仰的经典,例如《观咒》、《观世音说随愿陀罗尼》、《观世音忏悔除罪咒经》、《观世音说应现与愿陀罗尼》、《观世音除业障陀罗尼》、《观世音现身施种种愿除一切病陀罗尼》等等;最后,密教化的观音信仰受到“身密”的影响,形成了大量不同造型、不同身姿、不同手印、不同相貌的观音形象,著名的有圣观音、千手观音、十一面观音、马头观音、准提观音、如意轮观音、不空羂索观音、千手千眼观音等。
正是在大乘思想的催化下,佛教把个人修行转变为具有丰富社会内容的“菩萨行”,认为没有众生的解脱也就没有个人的真正解脱,主张救苦救难,普度众生,因此观音被视为理想的菩萨形象,广为人们所接受。再加上,当时的大乘佛教积极鼓励信徒制造、供养佛像,以累积功德、福报,使得各地大量制造佛像,其中当然也包括观音像。菩萨观念再加上造像风盛行,观音信仰的传播就越来越广了。
二、古代印度观音信仰的基本特征
(一)慈悲为怀
观音是以慈悲得名的,《悲华经》中有云:宝藏如来寻为授记:“善男子!汝观人天及三恶道一切众生,法大悲心。欲断众生诸烦恼故,于令众生住安乐故,善男子!我当字汝为观世音。” 这说明菩萨因具有大悲心,普令众生离苦得乐,因此宝藏佛为其命名为观世音。所谓“慈悲”即怜爱、怜悯、同情等意思,在大乘佛教中“慈悲”有特定的内涵,指的是“大慈大悲”,“慈”是给人以快乐,“悲”是解除人们的痛苦,两者合起来意即“拔苦与乐”。《大智度论》卷27解释说:“大悲与一切众生乐,大悲拔一切众生苦,大慈以喜乐因缘与众生,大悲以离苦因缘与众生……小慈但心念与众生乐,实无乐事,小悲名观众生苦,心苦,怜悯而已,不能令脱。大慈者念乐众生得乐,亦与乐事;大悲悯愍众生苦,亦能令脱苦。” 这都说明了观音慈悲博爱的精神。
(二)救苦救难
观音的神职功能以“悲”为核心,就是要把人从现实的苦难中解救出来。悲心是希望他人解除痛苦,悲行是帮助他人解除痛苦。世间众生的磨难悲苦最能与观音的大悲心相契应。观音的大悲愿就是将世间众生从苦厄中救拔出来。观音在《悲华经》上曾说:“我行菩萨道时,若有人遭受各种苦恼恐怖、忧愁孤穷,不能救拔,用尽心力也无法脱离痛苦。心中若是称念我的名字,无论我在何处,都将用天耳倾听,用天眼观看,解脱他的苦恼。只要还有一人无法解脱烦恼,我誓不成佛。”
(三)寻声救苦
《法华经》:“若有无量百千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 这是就菩萨的利生法门而言,即通常说的寻声救苦。
(四)法力无边
在佛国世界里,每个菩萨都有自己的愿力,像地藏菩萨为人“消灾延命”,药师如来能为人“治愈疾病”,文殊菩萨为人带来“大觉智慧”等等,各有所擅。但是观音菩萨就没有这些限制,他悲智勇猛,愿力具足,能以千遍万化之身以及各种无穷的威力,满足人们的各种生命愿望。观音拥有 闻声救苦的神力,这是其他的菩萨所不能企及的。
(五)显灵应验 观音信仰得以在古代印度流行,一方面是通过大量的观音经典来实现的,另一方面则是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灵验事迹来体现的。《妙法莲花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是观音信仰依据的主要经典之一,经中对观音菩萨救难解危得应验的表现作了详尽的描述,现摘录如下:“若是持是观世音菩萨名者,设入大火,火不能烧。由是菩萨威力故若为大水所漂,称其名号,即得浅处。若有百千亿众生,为求金银琉璃砗磲玛瑙珊瑚琥珀真珠等宝,入于大海,假使黑风吹其船舫,飘堕罗刹鬼国,其中若乃至一人,称观世音菩萨名者,是诸人等,皆得解脱罗刹之难,以是因缘,名观世音。若复有人,临当被害,称观世音菩萨名者,彼所执刀杖,寻段段坏,而得解脱。若三千大千国土满中夜叉罗刹欲来恼人,闻其称观世音菩萨名者,是诸恶鬼,尚不能以恶眼视之,况诸加害设复有人,若有罪若无罪,杻械枷锁,检系其身,称观世音菩萨名者,皆悉断坏,即得解脱。若三千大千国土满中冤贼,有一商主将诸商人,齐持重宝,经过险路,其中一人作是唱言:诸男子,勿得恐怖,汝等应当一心称观世音菩萨名号,是菩萨能以无畏施于众生。汝等若称其名者,于此冤贼当得解脱。众商人闻,俱发声言:南无观世音菩萨。称其名故,即得解脱。无尽意,观世音菩萨摩诃萨威神之力,巍巍如是。若有众生多于淫欲,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欲。若多瞋志,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痴。无尽意,观世音菩萨,有如是等大威神力,多所饶益。是故从生,常应心念。若有女人,设欲求男,礼拜供养观世音菩萨,便生福德智慧之男。设欲求女,便生端正有相之女。宿植德本,众人爱敬。” 从以上表述中我们可以看到,观音应验表现在方方面面:救火难,救水难,救风难,救刀杖难,救罗刹、恶鬼难,救牢狱之难,救脱盗贼难。
除此之外,《观音慈林记》、《观音经持验记》、《关世音灵验记》中也记载着许多观音菩萨灵验的事迹,在此不一一赘述。
(六)引导开悟
有关观音的经典流传最广的当属《般若心经》,经文的最后写到:“掲谛,掲谛,婆罗掲谛,婆罗僧掲谛,菩提萨婆诃!” 大意是说:“去吧,去吧,和众生一起去到生命彼岸。完全到达彼岸的人,才是真正领悟生命智慧的人。”世人敬拜观音往往只是满足现世的利益,我们从《心经》中可以看出观音菩萨来到娑婆世界的目的是希望众生都能够真正领悟生命的智慧,获得自由解脱,这一点是世人所常常忽略的。正所谓:愿消三障诸烦恼,愿得智慧真明了。普愿罪障悉消除,世世常行菩萨道。
第三篇:一 选题缘由
一 选题缘由:
1.执行国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政策
在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坚持以下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尊重群众主体地位,关注人民利益诉求和价值愿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之后总书记在2014年五四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讲话指出,青年树立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在勤学、修德、明辨、笃实四点上下功夫,从青年自身角度强调了如何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由此可见国家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过程中高度重视对象的主体地位,强调主体的自觉性。2.解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现实问题
受我国传统的教育文化、教育制度以等多重影响之下,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过程中依旧存在教学内容割裂了学生们现实生活,教学过程中重预设而忽视其自然生成,教学方法重灌输、说教等方法忽视实践探索以及交往式教学方法等现象,使学生们的主体地位被压抑,主体性作用得不到有效的发挥。3.基于导师课题的影响
本选题是在导师课题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一般项目《“微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研究》影响下进行的选题所确立的论文选题。
二、选题意义: 理论意义
1.丰富大学生主体性作用的研究理论
2.深化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理论 实践意义
1.回应大学生主体性作用发展的时代需要
2.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 3.引导大学生健康成才和全面发展
三、研究现状 研究成绩:
1.在研究内容上:研究覆盖面宽,相关研究成果丰硕。通过文献资料的梳理可以发现,已有的成果均涵盖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大学生主体性相关联的多个方面,主要有对大学生主体性的内涵、大学生主体性特征、大学生主体性现状、大学生主体性困境、大学生主体性发展对策等方面的深入研究。
2.在研究方法上:研究方法多样。一些学者采用历史分析法、比较研究方法、实证研究方法对大学生主体性进行研究,能够深入了解大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历程,吸收国外优秀的教育经验,既增强了研究的科学性和针对性,也有更强的现实意义。研究不足:
1.在研究内容上,国内外对本选题的直接研究成果较少。从已有研究成果来看,目前对大学生主体性相关方面的研究较多集中于大学生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德育教育过程中、或其他教育过程中的大学生的主体性问题,而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大学生的主体性作用的研究存在严重的不足,只是在部分著作的相关章节或期刊论文中略有所涉及,没有专门的研究。
2.在研究深度上,还有待继续。目前学术界在主体作用方面更多是从宏观角度研究其作用,而且也比较零算,缺乏从微观的过程中具体阐述。
四、主要内容
五、重难点
(一)本选题研究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本选题的重点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如何有效的发挥大学生主体性作用,体现在第四章。理论研究的根本目的在于理论联系实际,以解决实际问题。虽然学术界对怎样发挥学生主体性在其他教育中有较充分的研究,但还不够系统、缺乏可在操作性,而且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如何有效的发挥大学生主体性作用的研究严重不足。因此,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遵循怎样的教学原则,实施怎样的教育方式,创造怎样的教学环境,使大学生主体性作用能够得到充分而有效的发挥,是本选题的落脚点,也将会是本选题的重点。
(二)本选题研究拟解决的难点问题
本选题难点在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大学生主体性作用解析和发挥存在的困境分析,体现在第二章和第三章。首先对大学生主体性作用解析难度大。对大学生主体性作用进行具体分析,必须找准相应的维度,再根据相应的维度一一穷尽其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过程中所存在的主体性作用,而且还应避免相互之间的交叉性,这是本选题的难点所在。其次文件设置的科学性和调研的有效性析难度大。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大学生主体性作用发挥存在的困境需要做实证研究,用数据说明问题。进行问卷调查从问卷设计、实施调查到数据分析的每个环节都有一定的难度,并且环环相扣,每个环节都必须保证准确性和有效性,因此对研究者研究分析能力要求较高,是本选题的第二个难点。
六、创新点
首先,视角新颖。目前对大学生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面的研究,基本限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认同、以及从教育者、教育介体等角度来研究如何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而从大学生自身主体性作用角度出发来研究的目前尚属空白。本选题将从大学生主体性作用研究出发,研究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丰富现有研究成果,增强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
首先,部分观点创新。本选题将会在对大学生主体性结构类型划分的基础上,结合哲学、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等相关学科来具体分析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过程中每个主体性作用的应然表现。
第四篇:企业文化落地缘由
制度保障执行
但仅仅依靠一个氛围和环境是不够的,“固化于制”,赛意法用制度、机制来反映文化理念,将已取得的文化建设成果用规章制度固定下来。
赛意法一直强调人是企业的根本,而尊重员工的选择权则是以人为本的重要前提。每一个员工包括普通的一线操作员,进入公司的当天,都会收到人力资源部提供的职业生涯规划,一个大学毕业生工作2年后都有权利提出换岗。
据此,赛意法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内部招聘机制。公司内部出现任何空缺时,都会采取多种方式向内部员工公开。有意向的员工不需经所在部门主管知悉,即可与招聘经理进行沟通。人力资源部将符合条件的内部候选人简历提供给需求部门的主管,面试通过后人力资源部直接通知该位员工的直接上司具体的换岗日期。一般情况下,直接上司没有任何理由拒绝放人,必须尊重员工的自主选择。如有特殊原因,可以暂缓换岗时间,但最长也不得超过3个月。这一制度实施以来,给部门主管施加了很大的压力:培养~人。因此,赛意法规定,每一个岗位都必须要有三个相应的候选人,以此保证不致出现经常性的岗位空缺。在这种制度的推动下,公司内部轮岗一直非常活跃。
此外,赛意法也设定了对员工的职业道德底线,对员工的道德标准要求非常高。赛意法认为,诚实、正直是每一个人最基本的行为准则。如果一个人的道德品质都不能让人放心,哪敢把一个部门交给他/她来管呢?
2001年,公司一位非常优秀的部门经理提交了一份车祸的病假申请,并附有医院的证明。一个很偶然的机会,人力资源部了解到这位部门经理其实并没有发生什么车祸,仅仅是想借休假之机完成一个兼职工作。核实后,公司毫不留情地开除了这位经理。例如,赛意法曾经发现过有些员工报假发票(名为请客户或合作伙伴用餐,实际是请他人吃饭后的发票。),发现这种情况后,同样依律开除。
“制度的存在不是摆设,而是拿来执行的。职业道德底线是一条基本,如同一颗地雷,不论是谁,一经触犯,地雷就要响的。这就如同赛马,必须要有一个公平、公正、透明的‘赛道’,出轨的肯定要受到惩罚。”韩平说,“制度是观念、行为、习惯产生的土壤,从这个意义上说,制度就是文化力。”
第五篇:没有缘由心情随笔
快放寒假了,一个学期的时间就这样悄声无息的过去。呵呵,感觉这半年的体会好大。明白不公平的结果是怎样的难受,是那样想痛哭一场!为什么,没有什么为什么。这就是结果。Nowhy.就是这样直接。明明做的做了很付出了那么多,但是却收不了自己想要的结果。自己的苦果自己吃!
看着这份不公平,心真的很伤,很痛!是沉默之中的泪水!那夜我彻夜未眠,想想自己哪里做的不好,一件事情做的一模一样,却是不同的结果。因为是不同的人去做。有些人在别人脑海里已经定格,如何去改变,只能改变自己。想起了一句话,你不付出,永远得不到收获。你付出了,收获甚小,那也比一无所获强!是啊,事实就是这样!不可改变,只能检讨自己,受委屈了自己一个人可以扛!没有人为你买单,青春亦是如此!吃亏是福,你不吃亏,哪有福跟着你。我只想到我自己,为什么这样对我,我是不是做错了什么,但是我知道没为什么。就是这样,忽然觉得自己悲观了。笑一笑没什么大不了的,总会过去的!
相信自己可以做的很好,未来也会很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