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毒人员个案分析7

时间:2019-05-13 11:47: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戒毒人员个案分析7》,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戒毒人员个案分析7》。

第一篇:戒毒人员个案分析7

个案分析

毒品——这一令人心惊胆颤的词汇,在人类交流语言中出现的那一刻起,就给整个世界和人类带来了无尽的灾难和伤害。无数个家庭,乃至每一个吸毒者都经受着它所带来的种种不幸,心理和生理上受到了巨大摧残。

“一朝吸毒,终生戒毒”,这是吸毒人员的共识。屡戒屡吸,周而复始,使戒毒人员痛苦、悲观、迷茫……。因为吸毒,很多吸毒人员可谓是众叛亲离,失去了亲人,失去了朋友,因而戒毒人员往往把戒毒所当作是自已的新家,把管教民警当作是老师,是朋友。因而我们民警不能抛弃,不能放弃她们,我们要用真情去感化,用真意去复苏,用真爱去关怀……。

XXX,汉族,41岁,文盲,家住XXX县XXX乡XX村XXX组X号。因吸毒被XX县公安局决定强制隔离戒毒2年。她是一个典型的农村妇女,不爱言谈,勤劳,文化素质较低且法律观念淡薄;家庭不幸福,丈夫曾劳教过三次,多年没回过家如今已了无音讯,有一子一女,女儿在外打工至今仍没取得联系。她所处的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给该员造成了吸毒的客观因素。

从入所以来该员的表现一直比较不错,积极参加习艺劳动,安心戒毒。大队民警按照矫治目标和不同阶段要求,采取因人而异的思想道德教化和心理疏导。承认并尊重强制隔离戒毒人员个体差异,在教育内容和方式方法上突出针对性和灵活性,做到因 人施教。根据她的思想意识、法律基础、道德素质、文化素养和心理健康状况,在不同阶段,因势利导,加之她生活的热情和积极性很高,因而戒毒效果显著。

然而家庭的又一次变故使她戒毒矫治生活得到巨大冲击。该员打电话回家,得知其儿子和女朋友谈恋爱因感情纠纷闹分手,而其儿子觉得女方谈恋爱期间花了自己不少钱于是要求退还,女方不依,双方达不到共识遂男方将女方告上法庭。打官司结果法官判决男方败诉,其认为法院判决不公,于是一气之下杀死了法官并被判处死刑。

得知这一情况后该员心灵受到重大创伤,对于她来说儿子就是她的希望她的未来是她心灵的寄托和安慰,而如今儿子已经在死亡边缘徘徊。这导致她情绪异常激动,思想包袱很重,整日忧心忡忡,寝食难安,担心其儿子目前的状况希望见到儿子最后一面,这种状态极其影响改造生活,如果不得到及时的解决以前的矫治成果也将化为泡影。面对这种状况,大队民警多次和她进行谈话,对她进行关心和鼓励希望她坚强,勇敢面对生活但是效果都不是很明显。

针对出现的此种情况,大队召开了队务会议,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关注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价值和需求,尊重其人格和尊严,维护其合法权益,希望能够集思广益找到一个有效的解决办法。运用心理学的专业方法和技巧,了解该员真实的思想状态,及时发掘可能存在的思想危机以及可能带来的现实危机,联系当 地公安和法院得到其儿子案件的最新进展并寻找各种有效的途径及时帮助该员。最终得知其儿子死刑缓期执行,该员情绪得到些许稳定。

大队针对该员的情况制定如下矫治措施:

1、加强心理疏导,勉励该员只有认真改造早日戒掉毒瘾,才能争取早日与自己的儿子相见。

2、进行法律法规教育,通过其儿子的事情,一方面要敢于承担自己的责任,另一方面也要引以为戒,不能做法律禁止的事情。

3、在生活上予以关心,该员的丈夫已经很多年没有回家,自己的生活较为困难,因此在这个时候更应该关心该员,使她体会到家庭的温暖和干部的关怀,从而认真改造。

4、与其亲戚取得联系,通过共同帮教,稳定该员的情绪,尽量环节该员的思想负担。

5、加强夜间巡查力度,该员由于家庭变故,常常夜间难以入睡,为了防止该员突发事件,应加强巡查力度,观察该员的入睡情况,遇到该员有思想情绪时,及时予以开导。

通过以上的种种矫治措施,目前该员情绪基本得到稳定,改造生活也步入正轨,但是我们还应该加强对她的观察,注意其心理变化,挖掘其内心深处潜在的危机,加强心理疏导工作和思想道德教化。

通过这个个案我们明白帮助学员戒毒不光是要生理戒毒更重 要的是心理毒瘾的戒除,当她们遇到生活上的挫折时转而向毒品来需求解脱以前所取得的成效可能会前功尽弃。从这个案子得到以前几点启示

1、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管遇到任何事情都应该冷静的思考,避免因冲动引起的灾难,因为冲动是魔鬼。

2、亲情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极其重要的,因此教育上也要充分利用亲情教育手段。

3、如何让学员信任你,就是切实的为他们考虑。面对全世界禁毒、戒毒工作的严峻形势,我们还要加强完善戒毒矫治工作。人的思想就是一个人的灵魂,思想指导人的行为,所以对吸毒人员的心理矫治永远是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科学矫治”理念,有效地运用心理矫治实践所取得的经验,把一个个扭曲的灵魂扶回正途,重新塑造一个个拥有崭新思想的合格的中国公民,让所有吸毒人员从心理上彻底地、真正的珍爱生命,拒绝毒品!

第二篇:戒毒人员李某的矫治个案

戒毒人员李某的矫治个案

一、基本情况:

潘春谷,性别男,出生日期1982年6月7日,汉族,小学文化程度,广西省贵港市桂平市社坡镇人。家庭成员有父亲潘兴田,母亲于龙玉,未婚。该员7-12岁在广西省贵港市桂平市社坡镇小学读,小学毕业后无业至今。

该员于2010年2月份开始吸食毒品,平均每隔二到四天吸毒一次,每次为人民币30元的毒品海洛因,现已吸毒成瘾。其最后一次是于2014年10月23日19时许在东莞石龙镇一出租房内以“追龙”的方式吸食了毒品海洛因。

2014年10月30日,因该名人员吸毒成瘾,东莞市公安局决定对其强制隔离戒毒两年(自2014年10月30日至2016年10月29日止)。2014年12月2日从三水强制隔离戒毒所分流到增城戒毒所,于2014年12月22日分到二大队接受教育,在接受教育期间,改造表现较差。

二、现实表现:

该学员自2014年12月22日分至二大队以来,改造态度不端正,不服从管理,思想情绪不稳定,纪律涣散,个人卫生情况差,不注意保持公共卫生。习艺劳动方面,消极对待生产任务,经常以“身体不适、胃部不舒服”以及“自己笨”、“干不了”为借口,消极怠工或者只出工不出力。该学员的消极表现给大中队的整体改造环境带来了较大的负面影响,不仅给其他学员留下了不良印象,导致其他学员不愿意与其正常交往,同时,又无形中将自己与其他学员孤立开来,无法合群,渐渐形成了较为内向孤僻的性格,思想上悲观消极。

三、教育矫治过程:包括戒毒人员心理行为特点分析、主要的做法和步骤

大队分包警察在该学员分下大队的当天通过对其档案资料了解以及与其进行个别谈话教育,对其基本情况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和掌握,并在大队碰头会上进行了汇报,对该学员的教育矫治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首先从其思想上着手,促其打开心结。

该学员性格上的内向和懦弱导致该学员心中有事喜欢自己埋在心里,不与他人进行交流,长期比较压抑,心中压力比较大,经常坐立不安,无心生产,无心改造。

通过谈话了解到上述情况,分包警察分析该学员的思想症结在于三个方面:

一、家庭不幸,父母和弟弟一起离世无论怎样看待都是一次悲剧。

二、妻子和他离婚,缺少了亲情又缺少了爱情,打击接踵而至。撇下的幼子虽有其叔叔照料,终究还是个牵挂。

三、家庭的贫困,再加上没怎么上过学,生活技能缺乏滋生了该的犯罪思想。

针对这三个方面的思想症结,分包警察在大队思想动态会上提出,将其列为队内内控学员,安排干警、值班员多加留意。同时大队成立由教育副大队长、教育干事为组长的矫治小组对该学员开展个别矫治教育。大队干警经常找该学员谈心,对其进行开导,帮助其正确认识现实。教育该学员懂得“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已经发生的现实是我们无法改变的,我们只能勇敢的坚强的面对的道理。通过举世界上很多成功人士曾经的不幸,来使其明白要勇敢的挺起胸膛做一个努力的人,做一个堂堂正正的男子汉的道理。

(2)生活上对其关心照顾,使其体会到集体的温暖。针对该学员家庭条件非常贫困,中队为其发放了杯子、牙刷、洗衣粉、纸球等日常生活用品。平时大子 干警要求班组长、值班员对其给与适当照顾……等等。这一系列的关心照

顾使该学员明白到集体的温暖,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心,使其彻底的转变了“破罐子破摔”的改造思想,从思想上积极主动起来。

(3)生产上对其进行指导帮助,克服畏难情绪。

针对该学员因患有胃病的事实导致身体不适应较重的体力劳动,中队安排该学员为其他学员生产的产品打包。该学员在生产上非常积极,有活抢着干。同时值班干警对其积极生产的态度及时给于肯定和表扬,这给该学员的内心带来非常积极的影响。针对该学员生活生产技能上的缺乏,队长经常给于其生产上的指导,一定程度上增强了该学员解教后的生存技能。

渐渐的,该学员变得开朗起来,自信心也树立了起来,能较为融洽的融入集体当中,其在纪律、内务卫生等方面也取得了进步,形成了良性循环,由一名默默无闻,表现很一般的学员成功转化为积极向上的好学员。

四、总结(对案例的讨论、思考或体会,突出体现案例的启示意义。)对于像潘春谷这样的学员,首先要摸透其基本情况,针对掌握的资料对症下药,逐条解决问题。他的主要症结在于自身性格上的内向自卑,针对这方面大队领导和全体大队干警,应及时、准确的给与心理咨询矫治,缓解其思想上紧张、压抑的情绪,同时在生产生活方面给于其适当的照顾,使其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的关心和集体的温暖,帮助其放弃自我封闭的为人处世理念,积极主动的融入到集体生活中去。并在合适的时间、事件上对其进行表扬,肯定其改造成绩,同时,善于发现学员身上的“闪光点”,使其在改造过程中逐渐培养自信心和与人交流沟通的能力。

第三篇: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循征个案

无毒青春健康生活

—人在情境中,吸毒青少年个案研究

高玉方

四川省资阳强制隔离戒毒所六大队

摘要:国家禁毒委发布的《2015年中国毒品形势报告》指出,我国的毒情表现出青少年滥用合成毒品及吸毒人员低龄化两大特点。目前,我国青少年吸毒形势不容乐观。据有关数据显示,截止今年06月,我国共有吸毒人员234.5万人,其中,35岁以下青少年吸毒人员有146.3万人,占吸毒人员总数的62.4%;18岁以下青少年吸毒人员达到了4.2万人,占吸毒人员总数的1.8%。根据国际通过的显性吸毒人员和隐性吸毒人员1:5的比例,实际吸毒青少年人数远不止这些。长此以往青少年吸毒的泛滥对青少年自身的成长、社会的安全稳定及国家的长治久安都将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为此,如何纠正吸毒青少年的认知偏差,树立正确的认知观念,使吸毒青少年在行为和心理上接受强制隔离戒毒是我们以后戒毒工作的首要目标。

一、基本资料

顾某,男,22岁,四川省内江市人,未婚,大学文化。2015年07月18日因吸食冰毒被当地公安机关决定强制隔离戒毒两年,该戒毒人员于2015年07月24日被送入四川省资阳强制隔离戒毒所,戒治期限为:2015年07月18日至2017年07月17日。顾某曾于2010年因抢劫罪被判处1年有期徒刑。据顾某自述其从2010年开始吸毒至今已有六年。

二、背景资料

顾某为家中独子,在其幼儿时期父母就已离异,也许是顾某从小就失去母亲的缘故,顾某的父亲及其亲人对他都格外的溺爱,顾某从小就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这也使其逐渐养成了任性、叛逆、偏执、自卑、自尊心强的性格。顾某从小学到高中学习成绩都非常优异,但家人的溺爱而非关心却使他走上“毒途”。高中时期的顾某结交了一些社会上的闲杂人员,从此便开始了从好学生向坏学生的转变,翘课、打架在顾某看来也已变得习以为常,在一次偶然的机会涉世未深的他在所谓朋友的教唆以及自己好奇心的驱使下开始接触冰毒并从此一发不可收拾,这也直接导致了他在2010年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这时候的顾某还是一名高中生。经过一年的牢狱生活顾某并未从中吸取教训,反而再一次让家人失望,2012年经过顾某家人的努力,顾某顺利进入内蒙古大学成人教育学习,但顾某在校期间受毒品蛊惑早已无心学习,并在同年辍学在家,直到于2015年07月18日被送到四川省资阳强制隔离戒毒所进行强制隔离戒毒。

三、问题诊断

基于对顾某基本情况的了解,民警分析导致其吸毒的原因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个人原因

由于家庭原因,戒毒人员顾某小时候便没有从父母那里得到应有的良好照顾和身心呵护,与父亲的沟通机会很少,难免造成顾某心理上的各种压力情感无处发泄,顾某长期与外界缺乏有效的沟通,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顾某内心的无助感和孤独感,而毒品在顾某看来给予了他巨大心理安慰的同时也为其情感的宣泄提供了一条良好的渠道,所以顾某一旦沾染毒品便对其产生了强大的心理依赖。

(二)家庭原因

戒毒人员顾某由于与父亲从小便缺乏有效的沟通与交流,造成了亲自关系的淡漠;另外顾某的父亲对自己的教育方式存在严重的认知偏差,即过于关心孩子的物质生活而忽略了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情感需求,使顾某在成长过程中情感无所寄托并最终走上歧途。

(三)自我认同问题

由于顾某的父亲常年在外忙工作,顾某从下便总是一人独处。顾某在高中以前学习成绩一直都是名列前茅,但很少得到父亲的鼓励和夸奖,而且与其父亲的交流也很少,不能有效的抒发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导致自我的认同感较为低下,缺乏对自我的信心,从而使顾某产生了逃避现实的自卑心理。

(四)认知偏差

顾某父亲错误的教育方式直接导致了顾某认知行为的偏差。过分的注重顾某在成长过程中的物质生活条件而忽视了精神的慰藉,从而使顾某的内心中逐渐产生了父亲对其冷漠的错误认知,随着顾某的成长其与父亲的隔阂逐渐被扩大,并在顾某的青春期阶段达到了顶峰。

四、理论基础

基于民警在日常戒治生活中对于顾某的观察以及与顾某、顾父谈话所获得的信息,民警决定采用“人在情境中”的理论对顾某实行心理干预。

据“人在情境中”理论看来,个案工作是关于人的工作,应注重于研究戒毒人员的环境及社会环境间各要素的关系,即人在情境。其中,戒毒人员顾某所受的困扰主要来自以下三方面:①儿童期未能满足的欲望与需求一直带进了青少年时期,从而导致在情境中的不合理的要求;②来自环境的压力;③自我和超我受到损害。这其中的任何一方面困扰都会使顾某面临压力,如果压力达不到及时的释放和缓解,那么个体人格的发展就会随之受损。在该案例中,戒毒人员顾某所处的家庭环境:父、母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已离婚,从小就没有母爱的顾某在其未成年最需要关爱的时候,父亲忙于工作而忽视了他的各种心理需求,特别是亲子情感的交流,这造成了顾某养成了孤僻的性格。

五、矫正目标

(一)总目标:实现顾某从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到合格社会人的转变。

(二)具体目标:

(1)修正戒毒人员顾某的认知偏差,树立正确的自我认同感,增强顾某自我实现和满足感。

(2)促进与戒毒人员与父亲进行沟通交流,加强顾某与其父亲的亲子关系,增进彼此的了解,逐步转变父亲在教育方式上的“刻板印象”,尽量为顾某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生活环境。

(3)提高顾某的人际交往能力以及辨析力,使其有能力建立起有利于自身发展的良好社会关系网络。

六、矫治计划与措施

矫治计划贯穿于个案矫治工作的全过程,它是否科学合理、有针对性决定了询证个案矫治的成败。

(一)矫治目标要避免出现理想化的问题,切合实际从戒毒人员的在戒治期间的情绪、礼节礼貌、法律知识以及行为养成等作出明确的要求,使戒毒人员在走出戒毒所后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

(二)矫治措施的制定要建立在民警与戒毒人员顾某长期平等交流的基础之上。通过对戒毒人员顾某的身心特点及现实需求的充分了解,使其对民警从思想上产生认同感,并在顾某的帮助下使顾某能够正视现实、立足现实。

(三)矫治措施

(1)运用“人在情境”理论改善顾某父子关系。“人在情境”中理论认为,人不是完全独立存在的个体,研究一个人必须将其放到他所属的环境中,因此家庭环境的和谐是实现矫治成功的关键。民警通过与顾某父亲的多次面谈,一方面共同探讨顾某现在的状况、另一方面纠正顾某父亲错误的教育方式。使顾某的父亲认识到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物质生活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精神的慰藉。

(2)运用“人在情境”理论提高顾某的自信心。“人在情境”中理论认为将人作为一个整体去认识,既要了解人的内心世界,又要认识人所生活于其中的社会环境。通过与顾某的交流,民警了解到顾某性格孤僻、寡言少语其实是内心自卑的表现。为此,民警通过鼓励顾某参加一系列教育矫治活动(羽毛球、乒乓球、篮球等康复活动),一方面增进顾某与其他戒毒人员的交流,改变顾某孤僻的性格;另一方面通过在活动中不断取得的成功,使顾某逐渐建立起自信心。

(3)纠正顾某的认知偏差。顾某与父亲长期情感交流的缺失,使父子之间的隔阂逐渐扩大,这也直接导致了顾某在成长过程中认知行为出现了偏差,认为自己在父亲的心目中可有可无。为此,民警鼓励顾某在强制隔离戒毒期间主动给其父亲打电话承认自己的错误,并在探访日期间在民警的积极地引导下父子之间经过了几次长时间的情感交流,目的在于一方面转变顾某的错误认知,让他知道他在父亲的心目中是不可缺少的;另一方面也使顾某的父亲认识到自己错误的教育行为,并作出改变。

七、效果评估

采用纵向对比,通过对比戒毒人员顾某刚下队的表现,现在的顾某从情绪、认知及行为上都有了很大的改变,现在顾某很好的融入了六大队的戒治环境,实现了被动戒毒向主动戒毒的转变,他的性格也变得开朗了起来,与民警及其他戒毒人员经常是有说有笑。另外通过顾某及其父亲的努力,两父子之间的隔阂也逐渐消失,现在顾某的父亲在每周的探访日都会来看望他,两人彼此诉说自己内心的想法。民警也通过与顾某谈心了解到顾某对以前自己的行为充满了悔意,他说:“眼看着父亲的白头发越来越多、脸上的皱纹越来越深,我终于知道了自己的责任所在,以后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父亲真正的接班人,从此不再让他为我操劳。”

八、个案反思与总结

在循证个案工作过程中,为保证矫治工作的顺利开展,民警注重以人为本与戒毒人员始终保持在平等的关系基础上,特别是要注意适当的运用“同感”的方法去体会和理解戒毒人员的感受,对戒毒人员的内心问题作出合理的价值判断。与此同时,民警要时时关注戒毒人员的心理变化,尽快获得戒毒人员的信任,巩固彼此之间的关系。民警通过使戒毒人员学会剖析自己,培养其面对现实的能力,在遇到苦难的时候学会思考问题,并勇敢的去面对,学会正确、客观而理性的分析问题的实质,从而提高自己的适应能力,而不是一味地用毒品麻醉自己。最后,民警在以后的工作过程中要学会灵活的运用各种沟通技巧,在与戒毒人员谈话过程中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而不是漫无目的的谈话,这就需要我们民警在会谈开始前要做好充足的准备确定谈话主题及相关内容,我认为这是对民警开展循证个案最基本的要求。

第四篇:戒毒人员李某的矫治个案(写写帮整理)

戒毒人员李某的矫治个案

一、基本情况:

李某,性别男,出生日期1984年7月16日,汉族,小学文化程度,湖南省江华县人。家庭成员有父亲李兴田,母亲于龙玉,妻子刘静,未有子女。该员7-12岁在湖南省江华县涛圩镇涛圩小学读,小学毕业后无业至今。

该员于2010年2月份开始吸食毒品,平均每隔二到四天吸毒一次,每次为人民币30元的毒品海洛因,现已吸毒成瘾。其最后一次是于2010年5月3日19时许在新会区崖门镇崖西中心市场附近以“追龙”的方式吸食了价值30元人民币的毒品海洛因。

2010年5月16日,因该名人员吸毒成瘾,江门市公安局新会分局决定对其强制隔离戒毒两年(自2010年5月16日至2012年5月15日止)。之后由江门市公安局新会分局强制隔离戒毒所对其进行收治,期间行为表现较差,考察期考核积分只有14.6分。2010年7月29日转送至江门市强制隔离戒毒所继续执行。8月16日分入二大队三中队接受教育,在三中队接受教育期间,改造表现较差。

2012年5月,该戒毒人员按期参与解戒前诊断评估,考核总分为707.5分,根据《广东省强制隔离戒毒人员诊断评估实施细则》相关规定,受延长强制隔离戒毒期限三个月。

二、现实表现:

该学员自2010年8月16日分至三中队以来,改造态度不端正,不服从管理,思想情绪不稳定,纪律涣散,个人卫生情况差,不注意保持公共卫生。习艺劳动方面,消极对待生产任务,经常以“身体不适、胃部不舒服”以及“自己笨”、“干不了”为借口,消极怠工或者只出工不出力。该学员的消极表现给大中队的整体改造环境带来了较大的负面影响,不仅给其他学员留下了不良印象,导致其他学员不愿意与其正常交往,同时,又无形中将自己与其他学员孤立开来,无法合群,渐渐形成了较为内向孤僻的性格,思想上悲观消极。

三、教育矫治过程:包括戒毒人员心理行为特点分析、主要的做法和步骤。

中队分包警察在该学员分下中队的当天通过对其档案资料了解以及与其进行个别谈话教育,对其基本情况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和掌握,并在中队碰头会上进行了汇报,对该学员的教育矫治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首先从其思想上着手,促其打开心结。

该学员性格上的内向和懦弱导致该学员心中有事喜欢自己埋在心里,不与他人进行交流,长期比较压抑,心中压力比较大,经常坐立不安,无心生产,无心改造。

通过谈话了解到上述情况,分包警察分析该学员的思想症结在于三个方面:

一、家庭不幸,父母和弟弟一起离世无论怎样看待都是一次悲剧。

二、妻子和他离婚,缺少了亲情又缺少了爱情,打击接踵而至。撇下的幼子虽有其叔叔照料,终究还是个牵挂。

三、家庭的贫困,再加上没怎么上过学,生活技能缺乏滋生了该的犯罪思想。

针对这三个方面的思想症结,分包警察在中队思想动态会上提出,将其列为队内内控学员,安排民管、值班员多加留意。同时中队成立由中队长、指导员为组长的矫治小组对该学员开展个别矫治教育。中队警察经常找该学员谈心,对其进行开导,帮助其正确认识现实。教育该学员懂得“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已经发生的现实是我们无法改变的,我们只能勇敢的坚强的面对的道理。通过举世界上很多成功人士曾经的不幸,来使其明白要勇敢的挺起胸膛做一个努力的人,做一个堂堂正正的男子汉的道理。

(2)生活上对其关心照顾,使其体会到集体的温暖。针对该学员家庭条件非常贫困,中队为其发放了杯子、牙刷、洗衣粉、纸球等日常生活用品。平时中队警察要求民管、班组长、值班员对其给与适当照顾……等等。这一系列的关心照顾使该学员明白到集体的温暖,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心,使其彻底的转变了“破罐子破摔”的改造思想,从思想上积极主动起来。

(3)生产上对其进行指导帮助,克服畏难情绪。

针对该学员因患有胃病的事实导致身体不适应较重的体力劳动,中队安排该学员为其他学员生产的产品打包。该学员在生产上非常积极,有活抢着干。同时值班干警对其积极生产的态度及时给于肯定和表扬,这给该学员的内心带来非常积极的影响。针对该学员生活生产技能上的缺乏,队长经常给于其生产上的指导,一定程度上增强了该学员解教后的生存技能。

渐渐的,该学员变得开朗起来,自信心也树立了起来,能较为融

洽的融入集体当中,其在纪律、内务卫生等方面也取得了进步,形成了良性循环,由一名默默无闻,表现很一般的学员成功转化为积极向上的好学员。

四、总结(对案例的讨论、思考或体会,突出体现案例的启示意义。)

对于像李谋放这样的学员,首先要摸透其基本情况,针对掌握的资料对症下药,逐条解决问题。他的主要症结在于自身性格上的内向自卑,针对这方面中队长、指导以及心理咨询师,及时、准确的给与心理咨询矫治,缓解其思想上紧张、压抑的情绪,同时在生产生活方面给于其适当的照顾,使其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的关心和集体的温暖,帮助其放弃自我封闭的为人处世理念,积极主动的融入到集体生活中去。并在合适的时间、事件上对其进行表扬,肯定其改造成绩,同时,善于发现学员身上的“闪光点”,使其在改造过程中逐渐培养自信心和与人交流沟通的能力。

第五篇:戒毒人员思想汇报

思想汇报

尊敬的警官:

劳教人员某某某,某年因吸毒被劳动教养,现将劳改期间的思想汇报如下:

思想上,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认识到我的法制观念淡薄,从而导致自己犯罪。自劳动改造以来,本人思想上能做到认罪伏法,安心改造,积极靠拢政府,严格遵守劳教人员行为规范和各项监规队纪,增强身份意识,强化行为养成,深挖犯罪根源,矫治犯罪恶习,坚决抵制各种违规违纪行为,并对同犯的违纪行为大胆制止,及时汇报。

“三课”学习中,本人能做到上课时认真听讲,按时完成作业,并取得较为优异的成绩。并且,我一直努力学习法律知识,加强法律修养。今后我要严格遵守国家法律,不再触碰法律的底线。

劳动中,本人不怕脏、苦、累,能够保质保量的完成监狱警官下达的各项劳动任务,并能够在空闲时间帮助后进服刑人员完成任务。

最后,非常感谢警官们的悉心教导,使我真正对自己所犯错误有了深刻的认识,同时让我真正认识到懂法守法的重要性,做事需三思而行,切忌一时冲动犯下大错而悔恨终生。

今后,我要洗心命面,重新做人。这件事对我来讲是我人生中的一次重要转变,我相信自己可以有一个较好的精神状态来迎接另一段人生!

下载戒毒人员个案分析7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戒毒人员个案分析7.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戒毒人员思想汇报

    戒毒人员思想汇报 篇一:吸毒人员思想汇报2 吸毒人员思想汇报 1在社区民警的帮助教育下,使我初步地认识到自己法制观念淡薄,为此,我认真履行戒毒协议,配合家人及民警强行戒毒,严格......

    刑满释放人员杨某某个案分析

    真情帮教 重塑人生 ---刑满释放人员杨某某个案分析 一、刑满释放人员的基本情况 刑释解教人员杨某某,36岁,初中文化,2004年,因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十四年,2013年7月刑满释放。出......

    个案分析

    留守儿童教育个案分析 百里中心小学:李宏强 一、个案档案: 杨春虎,男,1999年8月6日出生甘肃省灵台县百里乡杨新庄村杨新庄社,父亲:杨小英,杨春虎现就读于百里中心小学五年级二班,由......

    个案分析

    关于 杨XX 个案分析 一、 基本资料 小杨男22岁 身体健康文化程度:大专 无特殊技能有工作经历:曾经做过二次零工,每次不超过3个月。 二、 服务对象的问题 服务对象高中毕业后进......

    个案分析

    个案分析 马 X X ,女,13,于2009.11入校,至今已有5个月,在这5个月的学习中,我们对马 X X 进行了一系列的评量,根据北京启智教培中心适应性功能教育课程评量的结果,对其进行分析:一 沟......

    关于“禁毒”,戒毒人员怎么说

    关于“禁毒”,戒毒人员有话说 本网讯吉首7月11日电(通讯员 唐子媛)7月11日上午,吉首大学法管先声暑期三下乡“禁毒防艾”服务团进入了吉首市戒毒所,以“同心抵制毒品,共建无毒家园......

    对分析胡某“多进宫”戒毒学员综合矫治个案

    对分析胡某“多进宫”戒毒学员综合矫治个案案例背景:强戒期满,出所后复吸,是当前大多数戒毒学员面对的最大问题,也是我们戒毒工作的一大难题,强戒期满后,进入社会复吸,被强戒,进入社......

    劳教人员心理咨询个案

    劳教人员心理咨询个案 一、一般资料 劳教人员李明樟,32岁,未婚,高中文化,抚州市乐安县人。 因盗窃被劳动教养一年,2进宫。 二、该学员入所后表现: 经常 主诉:情绪低落,紧张焦虑,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