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从周中国园林第一人阅读答案

时间:2019-05-13 11:55: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陈从周中国园林第一人阅读答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陈从周中国园林第一人阅读答案》。

第一篇:陈从周中国园林第一人阅读答案

篇一:陈从周中国园林第一人阅读答案 阅读材料网整理了关于陈从周:中国园林第一人 阅读答案,希望对同学们的阅读练习和文言文练习有所帮助,让大家在语文考试中更多的拿分,下面是整理的陈从周:中国园林第一人 阅读答案,供大家参考,希望同学们多多练习多多练手!陈从周:中国园林第一人

梦也苏州,醒也苏州,陈从周热爱苏州园林,把她视为生命的一部分。他在《苏州园林》中写道: 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足见其江南园林情结。因此对园林、古建筑的保护,他据理力争,寸步不让。1958年,他向苏州市政府呼吁抢救网师园;坚决反对拆苏州城墙用墙砖砌小高炉,疾呼城墙上的每一块砖都是文物。于是,他被作为当时在北京正受批判的梁思成的中国营造社的外围分子加以批判。自此,他成了历次政治运动的 老运动员。在困境中,他仍专注于古园林事业的研究,穷十年之功,完成皇皇八十万言的《梓室余墨》。这是他园林小品之集大成者。阅读材料

作为教师,他认为,学问之道在于德;想做事业,惟勤是途。他对报考的研究生,都要加试 百科知识 一门课。学生们对听他的课,又爱又怕。怕他会提出许多 刁钻 的要求。如记笔记要用毛笔,写字要用繁体,而且还要竖写等。尽管如此严苛,学生们仍爱听他的课。上大课,阶梯教室总是 爆棚。他授课从不照本宣科,而是在谈天说地道古论今中深入浅出地 传道,让学生们在轻松的谈笑中获得知识,在浓郁的文化氛围中升华艺术境界。他倡导文理互通,提倡多读书,读与专业相关、甚而是专业以外的书。他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是相通的。为让学生融通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他出奇招,把昆曲引进课堂,还自掏腰包请学生去听昆曲,体味古园林建筑与昆曲在艺术趣味上的亲缘关系。学生们在缅怀先生时都说: 十几年过去了,我还清楚地记得当年上课的生动情景。中国大学网,阅读@材料

阅读 材料(1)(5分)d e(答d给3分,答e给2分,答c给1分;答a、b不给分。解析:a这是自谦之词,先生应该是 家,且是 大家 ;b叶老之语是评述《说园》的;c还有让学生 在浓郁的文化氛围中升华艺术境界。)中国大学网(2)(6分)①研究著述:对于古建筑、古园林理论有着深入的研究、独到的见解,著述《苏州园林》《苏州旧宅参考图录》《漏窗》《说园》等,做了许多开创性工作,具有划时代的意义。②实践创造:探访、考察园林和文物,足迹踏遍大江南北;参与了大量实际工程的设计建造,如设计修复豫园东部、龙华塔、宁波天一阁等,设计建造云南楠园等大量园林建筑。③抢救保护:自觉担当中国古建筑园林的保护与发展重任,积极考察发现古园林开放中出现的商业化功利化的问题,及时向各级政府和领导建言建议,促使苏州园林面貌改观。④推广世界:主持了中国第一个整体园林出口项目,将 苏州园林 搬到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让世界了解中国文化风采,成为将中国园林艺术推向世界之现代第一人。中国大学网

篇二:陈从周中国园林第一人阅读答案

核心提示:陈从周:中国园林第一人阅读答案陈从周先生被称为“中国园林第一人”,他对中国园林事业做出了哪些突出的贡献?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业内有人非议陈从周先生非科班出身,学问不正宗,而他却开辟了建筑和园林事业的新境...陈从周:中国园林第一人

陈从周以古园林专家名世。赵朴初先生为其书斋起名梓室,因为先生工木土,而先生便以梓翁自喻。

他在中国传统文化方面造诣颇深,其散文有晚明风格、诗词清丽可诵、书画秀润清逸,还擅昆剧。正是凭借深厚的传统文化功力,他把中国古园林艺术的诗情画意诠释得淋漓尽致。“梦也苏州,醒也苏州”,陈从周热爱苏州园林,把她视为生命的一部分。他在《苏州园林》中写道:“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足见其江南园林情结。因此对园林、古建筑的保护,他据理力争,寸步不让。1958年,他向苏州市政府呼吁抢救网师园;坚决反对拆苏州城墙用墙砖砌小高炉,疾呼城墙上的每一块砖都是文物。于是,他被作为当时在北京正受批判的梁思成的中国营造社的外围分子加以批判。自此,他成了历次运动的“老运动员”。在困境中,他仍专注于古园林事业的研究,穷十年之功,完成皇皇八十万言的《梓室余墨》。这是他园林小品之集大成者。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陈从周联络叶圣陶等八位社会名流提议修复晚清学者俞樾的故居曲园。其后应苏州政府之请审核行将开放的“苏州古典园林艺术陈列室”,他顺便考察了艺圃、拙政园等景点,发表《苏州园林今何在?》一文,批评苏州园林商业化的世俗之风破坏了园林之美,促使有关方面及时进行了全面整顿和清理,使苏州园林大有改观,1999年苏州古园林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1978年,应世界著名华裔建筑大师贝聿铭邀请,主持了中国第一个整体园林出口项目,以苏州网师园的园中园——殿春为蓝本,建立一个独立的庭院——“明轩”,移于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他成为将中国园林艺术推向世界之现代第一人。

作为教师,他认为,学问之道在于德;想做事业,惟勤是途。他对报考的研究生,都要加试“百科知识”一门课。学生们对听他的课,又爱又怕。怕他会提出许多“刁钻”的要求。如记笔记要用毛笔,写字要用繁体,而且还要竖写等。尽管如此严苛,学生们仍爱听他的课。上大课,阶梯教室总是“爆棚”。他授课从不照本宣科,而是在谈天说地道古论今中深入浅出地“传道”,让学生们在轻松的谈笑中获得知识,在浓郁的文化氛围中升华艺术境界。他倡导文理互通,提倡多读书,读与专业相关、甚而是专业以外的书。他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是相通的。为让学生融通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他出奇招,把昆曲引进课堂,还自掏腰包请学生去听昆曲,体味古园林建筑与昆曲在艺术趣味上的亲缘关系。学生们在缅怀先生时都说:“十几年过去了,我还清楚地记得当年上课的生动情景。”

陈从周提倡做学问要讲究世系和传承。有人认为这样会导致门户之见。他却认为,讲世系则有凝聚力和鞭策力,可以逼学生用功,掌握自己派系的精髓,不使失传。他不是学建筑的科班出身,本学文学,后因兴趣而改行,故业内有人非议他的学问不正宗。但实践证明,陈从周独辟蹊径,把诗词、美术、音乐、戏剧和建筑园林糅在一起,以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品质,开辟了建筑和园林研究的新境界;他也由梓室走向了全国,走向了世界,被称为“中国园林第一人”、“中国园林之父”。

(摘编自张昌华《陈从周:中国园林第一人》)相关链接

①冯其庸评价陈从周:“兄治园林,皆能融会贯通,化而为一,所谓文武昆乱不挡,是为大家,是为人师。”陈从周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造园重视借景,造园与为学又何独不然。”(摘自《光明日报》2014-09-01《满眼溪山独去时》)

②陈从周擅丹青,在松、梅、菊、竹中,尤喜绘竹。他的画竹小品或孤枝独干,或竹叶一蓬,题字则为“清风之竹”、“清风过后一帘青”等等。下钤的闲章是“有竹为家”。典出郑板桥的“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摘自张昌华《曾经风雅》)(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梓人是工匠之意,赵朴初先生以梓室名陈从周先生的书斋,先生也喜以梓翁自喻,可见他并不以“家”自命,而对于匠人、土木匠、教书匠的身份却欣然认同。

b.著名文学家叶圣陶先生盛赞钦敬陈从周先生的园林著作由于“熔哲、文、美术于一炉,以论造园”而臻于高境,《说园》也被人誉为“诗词界的《人间词话》”。c.学生们爱听陈从周先生的课,阶梯教室总是“爆棚”,是因为他能深入浅出传道、生动形象授课,教学思想和方法既有创见又灵活,让学生们在轻松中获得知识。

d.陈从周先生“有竹为家”的钤章,正是一个有良知的知识分子操守的写照。他对于古园林艺术的热爱和为保护救护园林而做出的努力都是这种精神品藻的体现。

e.本文通过记叙陈从周先生的在园林、和治学等方面的事迹,表现了一个中国知识分子独立坚守的文化品格,文中的相关引用增强了传记的真实性和说服力。(2)陈从周先生被称为“中国园林第一人”,他对中国园林事业做出了哪些突出的贡献?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3)《拾贝岛民的日记》说“少有人像他这样挚爱自己的故园”,陈从周“挚爱自己的故园”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4)业内有人非议陈从周先生非科班出身,学问不正宗,而他却开辟了建筑和园林事业的新境界,对此你怎么看?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8分)[1] 篇三:陈从周中国园林第一人阅读答案 篇四:陈从周中国园林第一人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说 园陈从周我国造园具有悠久的历史,在世界园林中树立着独特风格,自来学者从各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各抒高见,如今就我在接触园林中所见闻掇拾到的,提出来谈谈,姑名“说园”。园有静观、动观之分,这一点我们在造园之先,首要考虑。何谓静观,就是园中予游者多驻足的观赏点;动观就是要有较长的游览线。二者说来,小园应以静观为主,动观为辅。大园则以动观为主,静观为辅。前者如苏州“网师园”,后者则苏州“拙政园”差可似之。人们进入网师园宜坐宜留之建筑多,绕池一周,有槛前细数游鱼,有亭中待月迎风,而轩外花影移墙,峰峦当窗,宛然如画,静中生趣。至于拙政园径缘池转,廊引人随,与“日午画船桥下过,衣香人影太匆匆”的瘦西湖相仿佛,妙在移步换影,这是动观。中国园林是由建筑、山水、花木等组合而成的一个综合艺术品,富有诗情画意。叠山理水要造成“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境界。山与水的关系究竟如何呢?简言之,模山范水,用局部之景而非缩小,处理原则悉符画本。山贵有脉,水贵有源,脉源贯通,全园生动。我曾经用“水随山转,山因水活”与“溪水因山成曲折,山蹊随地作低平”来说明山水之间的关系,也就是从真山真水中所得到的启示。明末清初叠山家张南垣主张用平冈小陂、陵阜陂阪,也就是要使园林山水接近自然。如果我们能初步理解这个道理,就不至于离自然太远,多少能呈现水石交融的美妙境界。中国园林的树木栽植,不仅为了绿化,要具有画意。窗外花树一角,即折枝尺幅;山间古树三五,幽篁一丛,乃模拟枯木竹石图。重姿态,不讲品种,和盆栽一样,能“入画”。拙政园的枫杨、网师园的古柏,都是一园之胜,左右大局,如果这些饶有画意的古木去了,一园景色顿减。树木品种又多有特色,如苏州留园原多白皮松,怡园多松、梅,沧浪亭满种箬竹,各具风貌。一个地方的园林应该有那个地方的植物特色,并且土生土长的树木存活率大,成长得快,几年可茂然成林。它与植物园有别,是以观赏为主,而非以种多斗奇。要能做到“园以景胜,景因园异”,那真是不容易。同中求不同,不同中求同,我国园林是各具风格的。古代园林在这方面下过功夫,虽亭台楼阁,山石水池,而能做到风花雪月,光景常新。我们民族在欣赏艺术上存乎一种特性,花木重姿态,音乐重旋律,书画重笔意等,都表现了要用水磨功夫,才能达到耐看耐听,经得起细细的推敲,蕴藉有余味。在民族形式的探讨上,这些似乎对我们有所启发。(节选自《陈从周园林随笔》)【小题1】下面的内容,不能直接体现“静中生趣”的一项是()(3分)a.绕池一周,有时走走,有时可驻足。b.止步槛前,细数清水中游动的鱼儿。c.坐在亭中,迎着清风等待欣赏月色。d.透过轩窗,注视墙上花影随风摇曳。【小题2】下面对文段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从我国造园历史发展过程的角度,介绍中国园林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b.用拙政园和瘦西湖的例子作对比,说明中国园林移步换影和动中生趣之妙。c.用平冈小陂、陵阜陂阪的例子,说明中国园林的建造要与大自然完全一致。d.中国园林的亭台楼阁和山水花木余味悠长,符合传统的民族欣赏艺术特性。【小题3】文中说“中国园林是一个综合艺术品”,其艺术性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4分)【小题6】a【小题7】d【小题8】①亭阁建筑富有诗意;②山水交融显美妙;③花木布局有画意。解析【小题6】试题分析:文章中对“静中生趣”是这样表述的“人们进入网师园宜坐宜留之建筑多,绕池一周,有槛前细数游鱼,有亭中待月迎风,而轩外花影移墙,峰峦当窗,宛然如画,静中生趣”,而a中“有时走走,有时可驻足”,不能体现出景色如画,静中生趣。此题可以与原文内容对比来分析。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小题7】试题分析:a项中“作者从我国造园历史发展过程的角度”,可原文不是这样表述的,开始段落“如今就我在接触园林中所见闻掇拾到的,提出来谈谈”,根本没有“从造园历史发展过程的角度”谈我国园林的艺术风格。b项内容不正确,从文章的第二自然段可看出,第二自然段是用拙政园和瘦西湖为例子,说明中国园林移步换影和动中生趣之妙,没有做对比。c项内容也不正确,从文章第三自然段“明末清初叠山家张南垣主张用平冈小陂、陵阜陂阪,也就是要使园林山水接近自然”可知,中国园林的建造要接近大自然。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小题8】试题分析:从文中的第二自然段开始介绍中国园林的艺术性。从第二自然段中我们可以看出介绍的是亭阁的布置,第三、四自然段有中心句,分别为“中国园林是由建筑、山水、花木等组合而成的一个综合艺术品,富有诗情画意”“中国园林的树木栽植,不仅为了绿化,要具有画意”,从中可以总结出,所以通过总结归纳,就得到了本题的答案:①亭阁建筑富有诗意;②山水交融显美妙;③花木布局有画意。做此题要注意说明文的中心句,还要界定答题的区域和分析、总结归纳。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篇五:陈从周中国园林第一人阅读答案

第二篇:陈法庆中国公益广告第一人

陈法庆中国公益广告第一人

他不是什么大老板,却在一年中拿出43万投入环保公益广告,落款一律5个字――“农民陈法庆”。这个奇人面对坎坷和非议,环保之路上倾尽家资志犹酣。

管闲事,被人接二连三报复

1967年3月17日,陈法庆出生在浙江省浦江县杭坪镇程家村。他出生8个月时,父亲和姐姐都因没钱看病相继去世。家里还有两个哥哥一个姐姐,母亲实在养活不起,正好邻乡有对夫妻不能生育,便把他给了那户人家。

可命运多舛的陈法庆5岁时,养父又不幸病逝,6岁那年家里遭大火,导致患双耳中耳炎无钱医治,造成耳膜大穿孔,现听力二级残疾。8岁时,他随养母改嫁来到现住地杭州市余杭区仁和镇奉口村。陈法庆家门口不远处就是东苕溪河,那时的他万万没有想到,日后他会为这条河打官司。

家境贫寒,14岁的陈法庆上初二时便辍学了,但他一直喜欢看报,一有空就到生产队长家看报纸。后来他有了收入自己订报,最高时一年订了1800元的报纸。当从《浙江科技报》上获知肉鸡饲养市场潜力大的信息时,他便辞了小工租房养鸡,凭着过硬的养殖技术使家境逐渐好转。同时,陈法庆从报纸上了解到,全世界污染排名前10位的城市中,中国竟占了8个。从此他开始关注中国环境问题,并通过自费调查发现,不少企业污染相当严重,经过深思熟虑后,一个念头从他心底油然升起:我虽是个农民,也得为乡亲们做点什么。

1992年,陈法庆与人合伙买了3条水泥船运石料。在业务交往中陈法庆发现有人开假发票逃税,赚了钱还坑国家,陈法庆决定举报他们。1998年,他向当地政府举报一个石矿偷税,结果遭到报复被殴打,右眼伤势严重,一个月内动了两次手术。按说这个“教训”应让他变得谨慎起来,可陈法庆却壮了胆:“我举报别人,心虚的是别人,我不应该像做贼一样。”后来,每次实名举报人家之前,都会先登门正告人家“我要举报你”。如果对方闻过即改,他则不予追究,否则就付诸行动。为此,陈法庆得罪了不少人,一连串的报复接踵而来。

2004年6月22日晚,睡梦中的陈法庆养母被一阵“劈里啪啦”声惊醒,睁眼一看,不好,家中冒出火光了!她连忙疾声呼救。短短几分钟,大火便笼罩了陈家宅院。陈法庆那天恰好外出办事,等他闻讯心急如焚连夜驱车回来时,面对他的是面目全非的家,养母正伏地号啕大哭。他一把拥住养母说:“妈,您平安无事是苍天有眼庇佑好人,您辛苦一辈子,70多岁的人,还要受这种惊吓,是我害了您„„”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火灾发生后的第6天,在距余杭区仁和镇政府、仁和派出所仅10米的唯一交通要道上贴出了一张醒目海报:陈法庆今天到你家,你不在只有你老母一人,不然早就炸掉你家了。从1992年开始,他家的电话常常深更半夜急促响起,威胁、恐吓成了家常便饭。面对每天可能随时降临的风险,他对村里人坦然微笑说,有惊无险,我已经习惯了。

请民愿,他敢状告省政府

上世纪80年代以来,在仁和镇2.5平方公里范围内,大小有11家石矿,矿点密集度和年开采量居浙江省第一。但生产方式很原始,生产车间露天或半敞开,噪声震耳欲聋,粉尘遮天蔽日,碰上吹北风,粉尘还会南下吹到杭州城区,方圆几个村近2万人就在这种恶劣环境中生活了20多年。

从1999年开始,陈法庆多次给镇、区政府和环保部门打十余次电话投诉但效果甚微。忍无可忍的陈法庆于2002年6月以“不履行法定职责”为由将余杭区环保局告上法庭,因为《环保法》第16条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辖区的环境质量负责,采取措施改善环境质量。陈法庆怕家人反对,打官司的事一直瞒着家人。他多次请律师,但均遭婉拒,无奈他只好花钱买书自学环保法律法规。为搜集证据,又花8000元钱买部DV摄像机,在石矿企业周围连续拍了5天,在他拍下的镜头画面中,漫天飞扬的石矿粉尘污染触目惊心!法院经审理认定,粉尘噪声污染严重存在是事实,但环保局已履行法定职责多次下达整改通知书,造成污染现状依旧是因石矿业主未按环保局要求去整改,结果陈法庆在这桩轰动一时的公益官司中输了。但令他意想不到的是,这个官司经媒体广泛报道后,引起时任国家环保总局局长解振华的高度关注。他在有关报道上批示:请法规司阅,这是一件好事,望认真研究,将此事变成促进严格执法、环保局与群众共同执法的动力。再后来,余杭区环保局和仁和镇政府联合成立粉尘、噪声综合整治工作组,一举减少了80%的粉尘和噪声,使矿群附近近2万人呼吸上了清洁空气。

此举使陈法庆成为名噪一时的环保名人。他自此一发而不可收,拉开了终身致力于环保公益事业的帷幕。

之后不久,陈法庆又发现流经村边的东苕溪,因船舶运输建筑石料而造成溪水严重污染,浑浊的河面上漂着五彩的油污、粪便和形形色色的塑料垃圾杂物,有时候水体颜色还会变红。东苕溪是杭州市区和余杭区主要生活水源地,承担着130万居民生活饮用水。陈法庆对此忧心忡忡,他将所见所闻记录下来,于2003年8月12日向有关部门递交了《一级水源如此保护》的建议书并请求整治,但迟迟没有下文。陈法庆决定再次提起诉讼。这次,陈法庆状告的是浙江省政府和浙江省环保局。他不在乎输赢,只为达到引起各方重视改善环境的目的。但让他始料不及的是,这次诉讼请求法院4天后就予驳回了。很快,陈法庆根据自己的经历,写了份《环境污染法律无奈――关于请求对公益诉讼等立法立案审理的建议》的报告,寄给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委员会及国家级相关部门,建议修改《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对公益诉讼进行立案审理,他还建议修改环保法规,加大对污染者法律、经济惩罚力度。在去年3月北京的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梁从诫受陈法庆启发,提交了《尽快建立健全环保公益诉讼制度》的提案,引起政府机构、民众的广泛关注。经过陈法庆的一番奔走呼号,当地环保部门对东苕溪污染的整治成效显著,两岸居民大幅度提高了保护水资源意识。

寻合力,43万家资做广告

在与环境污染的较量博弈中,陈法庆渐渐意识到,环保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急需唤醒公众的环保意识。怎样才能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2004年5月6日,他在家里看电视时,一个有趣的动画片广告激起了他的灵感:何不做环保公益广告呢?次日,他打电话到杭州电视台,对方一听大加赞赏,他忙带上2万元心急火燎地跑去。电视台表示可免费播公益广告,但他坚持认为如果免费有人会认为他在出风头,对社会反响不大,一定要掏钱!耗资1万元的保护环境公益广告播出后,在杭州引起强烈反响,许多市民表示支持他的义举。为扩大广告受众范围与影响,陈法庆决意把广告做到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2004年5月23日,他带上5万元坐火车来到北京,下午四点多钟,他找到了中央电视台广告部。央视的一个编导给予他这种创意一番肯定后,最终善意地拒绝了他。回到旅馆,陈法庆失落至极彻夜难眠。他狠下决心,既然到了北京,做不成广告誓不回杭州!

接着他又找到读者层次高、影响面广的《人民日报》广告部主任办公室,敲开门只见里面有几个人正在开会。他一番自我介绍表明目的后,那几个人呆呆地盯着他,好半天未缓过神来。陈法庆以为对方没听懂他的话,又重复一遍还把身份证掏出来给他们看。农民做环保公益广告?那几人面面相觑后几乎异口同声:好事,大好事呀!单子接了,广告部负责设计的美编问他有什么具体要求,陈法庆说只有一个,广告画面体现环保意识,旨在督促政府部门重视环保。原来开价7万元的广告最后打了六折成交。负责人说,《人民日报》创刊50多年来,公民个人去做环保公益广告的,你陈法庆是第一个。很快,“善待环境就是善待自己”的公益广告在《人民日报》第11版刊出了,震惊海内外。在《人民日报》的记者建议下,陈法庆回来后,花了1.6万元把“农民陈法庆”注册了。陈法庆连续出击,先后出资13万元,分别于2005年1月11日、2005年6月5日在《人民日报》刊登“善待环境就是善待自己”和“积极为印度洋地震和海啸灾区提供援助,伸援助之手,献关爱之心”的公益广告,并向海啸灾区捐献5000元。此时,陈法庆成了热点新闻人物,海内外众多媒体向他发出采访请求。

2005年10月1日,陈法庆再次出资4万元在《人民日报》买下1/4版面,刊登主题为“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6周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善待环境、倡导节约――农民陈法庆”的公益广告。与此同时,陈法庆委托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从当年6月起,在全国31个省会城市设置内容同样为“善待环境就是善待自己――农民陈法庆”环保公益灯箱广告。目前,成都、重庆、天津、昆明已率先亮起,所有环保灯箱广告将于2006年底全部制作完毕与市民见面。陈法庆的公益之举得到媒体的广泛关注,一些媒体还为他的壮举感染而“加盟”。《东方今报》、《乡镇论坛》杂志、《贵州都市报》等新闻媒体均腾出版面,免费刊登署名为“农民陈法庆”的环保公益广告。陈法庆倾尽家资多次发出“朴实的号召”在社会上激起热议,肯定赞扬者虽占主流,但也有学者认为,这类公益广告应由慈善组织或媒体来做,还有不少人质疑:“农民陈法庆将他用来做广告的钱,直接捐给当地红十字会或灾区,岂不更好?”陈法庆回答:“一个人的捐款数有限,登广告看重的是精神上的感召。另外,在全世界人眼中,中国是个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农民很穷很落后,我这样做,是展现有公德、有爱心的中国新农民形象。”

做这些广告,到目前为止陈法庆已花了43万。陈法庆哪儿来那么多钱?他向世人交底:我不是什么大老板,一直做点小生意,做广告的钱都是20多年打拼积攒的血汗钱。他坦言自己全部资产加起来有60万,在杭州连一套房子都买不了,现在只剩20万了,目前他还住在17年前盖的农村老房子里。为了筹钱继续做公益广告,最近陈法庆正打算把奥迪车出手。陈法庆也承认,“亲朋对我不大支持,因为这种费神费力费钱又得罪人、得罪企业、得罪政府的事情,在外人看来是只有脑子有问题的人才会去做。”随着家庭经济的拮据,妻子胡法琴连连反对,他就安慰妻子:“好人会有好报,不用太担心。”其实陈法庆家中需要花钱的地方太多:爱人几年前查出患Ⅰ型糖尿病后,身上一直带着胰岛素泵,每天要注射药物方能维持生命,一年药费需3万;家里还有上了年纪的养母、读初中的女儿。陈法庆说自己最对不住的是妻子,认识她至今总共陪她看过两部电影。

2005年6月5日,陈法庆又拿出5万多元,开通“农民陈法庆环保网”,网站不仅宣传环保知识法规,还实行有奖接受生态破坏、环境污染投诉,陈法庆调查后在网上公布并转给有关部门查处。陈法庆独特的环保之路与不懈追求,逐渐得到社会的认可。去年4月,陈法庆喜获国内首个民间环保奖――“阿拉善SEE生态奖特别奖。由于他那“残疾农民环保者”的特殊身份,今年1月16日,第一次出国的陈法庆应邀成为中国区火炬手的荣誉一员,代表中国参加第20届2006意大利都灵冬奥会火炬传递。这是欧洲历史上第一次真正的“绿色”体育盛会,陈法庆高擎火炬,在警车开道下,稳健地奔跑在威尼斯城宽阔马路上。短短400米,面对道路两旁观光喝彩的各国人民,他深切感受到了为祖国争得荣誉的自豪与激壮!至此,陈法庆已创造了三个中国第一:他不仅是中国第一位做环保公益广告的农民,还是中国首届民间环保奖的特别得主;最近又因环保先进事迹所展现出的强烈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被作为新时期九亿农民杰出代表,首次编入《中国环境年签》。

2006年5月22日,陈法庆在接受央视“面对面”采访时给自己做了一番总结:环保路上,也曾灰心迷茫过,但各种污染现状又令他触目惊心无法停止。个人力量有限,相信在各方努力下,我们一定会喝上洁净水呼吸到清新空气,建设出一个全新的环境友好型和谐社会!

第三篇:陈从周《说园》教案

《说园》教案

一、教学要求

1.了解中国园林的传统、分类和丰富多彩的艺术审美风格。

2.体会文章知识性与艺术性完美的结合,学习文章优美的文辞。

二、学习要点

1.解题关键词

陈从周,当代著名建筑学家、园林艺术家、散文家;《说园》5篇;园林;动观;静观;含蓄、“还我自然”的园林艺术。2.内容提示

《说园》是我国著名古建筑学家、园林艺术家陈从周先生的著作。文章围绕中国园林的“独特风格”展开,按照造园所要考虑的问题,从动、静基本风格入手,再重点介绍园林的布局、景物安排,以及地址之选择,因地制宜造出不同风格之园林。文章在比较中介绍了不同园林风格的艺术特点,将知识性和艺术性融为一体,被叶圣陶先生誉为“熔哲、文、美术于一炉,以论造园,臻此高境,钦悦无量”。

三、作者生平

陈从周(1916~2000),浙江杭州人,祖籍浙江绍兴,原名郁文,晚年自称梓翁,室名梓室。当代著名建筑学家、园林艺术家、散文家,且工诗词书画。1942年毕业于之江大学,历任圣约翰高级中学、圣约翰大学、苏州美专、之江大学教职,同济大学教授,曾任中国园林学会顾问、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委员、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史委员会副主任、美国贝聿铭建筑事务所顾问等。出版著作有:《徐志摩年谱》、《陈从周画集》、《说园》、《园林谈丛》、《苏州园林》、《扬州园林》、《中国名园》、《绍兴石桥》、《梓室余墨》、《书带集》、《春苔集》、《帘青集》、《随宜集》、《世缘集》、《山湖处处》等二十余种。

陈从周先生不仅对于古建筑、古园林理论有着深入的研究、独到的见解,还参与了大量实际工程的设计建造,如设计修复了豫园东部、龙华塔、宁波天一阁、如皋水绘园,设计建造了云南楠园等大量园林建筑,并把苏州网师园以“明轩”的形式移建到了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成为将中国园林艺术推向世界之现代第一人。

陈从周先生还是一位知名的散文作家和画家,是张大千先生的入室弟子。1948年,他30岁时,在上海开办个人画展,以“一丝柳,一寸柔情”,蜚声海上画坛。随后出版《陈从周画集》,张大千慨然为之题签。中年以后,所绘兰、竹,评家称为“意多于笔,趣多于法,自出机杼,脱尽前人窠臼”。1978年冬,他应邀为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设计“明轩”,贝聿铭雅嘱他写就长卷水墨丹青《名园青霄图卷》,复请国内文化耆宿、书法名家题咏,现存纽约贝氏园,成为一件极为珍贵的书画名品。

四、作者作品

1.作品概述

学术著作:著有《说园》、《苏州园林》、《扬州园林》、《中国民居》、《绍兴石桥》、《岱庙建筑》、《园林谈丛》、《装修图集》、《上海近代建筑史稿》等学术专著,其中《说园》最为精辟,“谈景言情、论虚说实、文笔清丽”,影响力之大,其远及日、俄、英、美、法、意、西班牙等地。

散文作品:出版过《书带集》、《春苔集》、《帘青集》、《随宜集》、《世缘集》,以及40余万字的《梓室余墨》等散文作品。2.重点作品

陈从周先生著作颇丰,其中最为知名的作品似乎均与园林相关。2.1《惟有园林》

中国园林如诗如画,集建筑、书画、文学、园艺等艺术之精华,是很巧妙的艺术。在有关谈园林艺术和园林美的著作里,以陈从周先生的《说园》最为有名。这本由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惟有园林》内容以《说园》为主,同时曾加作者有关谈园林文化、园林艺术的文章十余篇,这些文章都保留了《说园》的风格与特点,文字精美,蕴涵作者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功底,娓娓而谈,耐人寻味。

2.2《说园》

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收入《说园》《续说园》《说园三》《说园四》《说园五》等五篇清丽可诵,引人入胜的美文,谈景言情,论虚说实,对造园理论、立意、组景、动观、静观、叠山理水、建筑栽植等诸方面皆有独到精辟之见解。136幅苏州园林照片,相得益彰。

五、创作背景

陈从周先生本在上海同济大学教书。全国解放之初,他应苏州美专之聘,在该校讲授《中国美术史》和《中国建筑史》。教学之余,他探访、考察苏州的园林和文物,同时足迹遍留江苏、浙江和山东。后来有人戏称他是“两江总督”。1956年,他出版《苏州园林》一书,该书是中国当代第一部园林专著,“具有划时代开创意义”,引起全国建筑界的关注。继之又出版了《苏州旧宅参考图录》《漏窗》。后来《说园》出版,已是热到洛阳纸贵了。

六、课文讲解

1.课文朗读

文章文辞优美,极富艺术韵味,可挑选几段由学生朗读。2.课文分析

本文围绕中国园林的“独特风格”展开,将观景法、布景、选址、风格搭配等多个方面用优美的语言娓娓道来,字字珠玑,让人读完有唇齿留香之感。文章大体可以分为四个层次。首先突出中国园林的“独特风格”,再遵照造园的次序,谈园林艺术的动、静风格,再介绍园林的布局、景物安排,以及地址之选择,并对不同风格之园林艺术进行美学上的分析和概括。

第1部分:第1段

我国园林具有悠久的历史,有在世界园林中树立着独特风格。什么独特风格呢?后文慢慢道来。陈从周有次在日本做演讲时曾被问到日本园林和中国园林的不同,他不假思索地回答:“中国园林从人工中见自然,日本园林从自然中见人工”。可见,中国园林的独特风格就在于自然、和谐、含蓄,这一点在后文中会有所阐述。

第2部分:第2段

说园,要先说如何观园赏园。园有静观、动观之分,动静之分,有关园林性质与园林面积大小。

静观――小园――苏州网师园――槛前细数游鱼,亭中待月迎风 动观――大园――苏州拙政园――径缘池转,廊引人随 第3部分:第3-14段

分别从山水、花木、层次、文化、风格、曲直、因地制宜、借景、法式、空间运用、画理、等方面来谈造园的艺术。

山水(第3段)――“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范山模水,用局部之景而非缩小,处理原则悉符画本,使园林山水接近自然,呈现水石交融的美妙境界。

花木(第4段)――不仅是为了绿化,且要由画意。拙政园的枫杨、网师园的古柏,都是一园之胜。园林里的树木要各具风貌,体现地方特色。

层次(第5段)――山际安亭,水边留矶,引人仰观、俯观

文化(第6段)――风景洵美固然是园林令人百看不厌的原因,但还有个重要因素,即其中有文化、有历史。因此,文物应与风景区园林相结合,文物赖以保存,园林借以丰富多彩。

风格(第7段)――中国园林妙在含蓄,一山一石耐人寻味。鱼要隐现方妙,熊猫馆以竹林引胜,渐入佳境。拙政园的荷风四面亭,人临其境即无荷风,亦觉风在其中,发人遐思。皆是含蓄风格之体现。

曲直(第8段)――园林中曲与直是相对的,要曲中寓直,灵活应用,曲直自如。两侧都有风景,随直曲折一下,使行者左右顾盼有景,信步其间使距程延长,趣味加深。

因地制宜(第9段)――造园在选地后,就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作为此园之特征。举例说明。

借景(第10段)—— “园之佳者如诗之绝句,词之小令,皆以少胜多,有不尽之意,寥寥几句,弦外之音犹绕梁间”。这就为园林美景奠定了基调,所谓“园外有景妙在‘借’,景外有景在于‘时’”,造园最重要的是要借景。

法式(第11段)——造园有法而无式,在于人们的巧妙运用其规律。能做到园有大小之分,有静观动观之别,有郊园市园之异等等,各臻其妙,方称“得体”。并用网师园和狮子林的优劣举例,证明此理。空间运用(第12、13段)——以有限面积,造无限空间,大园包小园,几成为造园的重要处理方法。拙政园、颐和园、西湖、瘦西湖,信手拈来,优劣利弊,皆为例证。

画理(第14段)——远山无脚,远树无根,远舟无身,这是画理,亦造园之理。园林的每个观赏点,看来皆一幅幅不同的画,要深远而有层次。

第4部分:第15-16段

在谈了造园需要注意的几点内容之外,文章又接着对不同风格之园林艺术进行美学上的分析和概括,并对园中的装饰品布置进行了分析。

装修(第15段)——从郊园和宅园入手,郊园多野趣,宅园贵清新。并举蠡园和网师园为例,说明郊园要接近自然,宅园要不落常套的道理。园林装修同样要强调因地制宜,根据不同时节、不同建筑物而选择不同的家具陈设,以使游者更全面地领会我国园林艺术。

灯具(第16段)——灯也是园林一部分,其品类与悬挂亦如屏联一样,皆有定格,大小形式各具特征。照明灯应隐,装饰灯宜显,形式要与建筑协调;装挂地位亦有所讲究,当然,最重要的仍是“要还我自然”。

整篇课文始终围绕“独特”二字展开,虽然谈的内容很多,但线索清晰,特点明确。本文最大艺术特点使知识性和艺术性的结合。文章的主旨在于介绍,有一定的专业性,但读来丝毫不觉枯燥,其主要原因是文章本身具有很高的艺术品位,融合了较高的审美品味和丰富的园林知识。其次,文章善于在比较中介绍不同风格的艺术特点,用大量的园林实例来说明道理,做到了要言不繁,有条不紊。

3.课文难点讨论

阅读陈从周先生的另外四篇《说园》,从中提炼造园和品园的几个主要原则,提升自己欣赏中国古典园林的能力和品味,并做小组讨论和发言。

4.相关评论

熔哲、文、美术于一炉,以论造园,臻此高境,钦悦无量

——叶圣陶

走进中国园林就如同走进了中国艺术的殿堂,而读陈从周先生的《说园》,怡神清兴,一册在手,身居斗室,亦能享受林泉花木、池馆亭台之胜。周先生将文史知识与园林建筑结合起来谈,他的著述既是园林理论,也是婉约清丽、畅快明达的文学小品文,时而娓娓道来,如话家常;时而旁征博引,解尔疑窦,清丽有深味,让人不忍草草读过。

七、练习

1.选择题

《说园一文》将知识性和艺术性融为一体,被()誉为“熔哲、文、美术于一炉,以论造园,臻此高境,钦悦无量”。

A.沈从文

B.叶圣陶

C.周作人

D.汪曾祺

答案:B 2.填空题

陈从周先生不仅对于古建筑、古园林理论有着深入的研究,还是一位知名的散文作家和画家,是的 先生入室弟子。

答案:张大千

八、研习与思考

1.简述文章对园林动、静之美的区别。

答:文章对园林的动、静之美进行了细致的比较,其中有外在的描绘,更对不同形态所寓含美学意义进行了揭示。动、静的差别,既体现在园林的造型、布局上,更是园林整体特色的写照。

2.文章谈的内容比较多,简述文章的基本层次。

答:文章大体可以分为四个层次。文章首先从中国园林的“独特风格”入手,然后,遵照造园的次序,谈园林艺术的动、静风格,再介绍园林的布局、景物安排,以及地址之选择,最后对不同风格之园林艺术进行美学上的分析和概括。

3.试与中学时期题材相似的说明文作一比较,说说本文在艺术上有何特点。答:本文艺术特点:一是知识性与艺术性的结合,知识面广,文词优美,有艺术韵味:二是运用比较手法,在比较中安排结构和内容。

九、相关艺术作品展示

1.拙政园

典雅、淡秀的拙政园位于苏州古城东北街178号,面积78亩。这是一座始建于公元十五世纪初的古典园林,具有浓郁的江南水乡特色,经过几百年的苍桑变迁,至今仍保持着平淡疏朗、旷远明瑟的明代风格,被誉为“中国私家园林之最”。

2.网师园

网师园在江苏苏州市葑门十全街。原为南宋史正志万卷堂故址,号称渔隐,后荒废,清乾隆时由宋宗元重建,借“渔隐”原意,自比渔父,故称网师园。此园建筑占地面积不大,但保持着旧时世家一组完整的住宅群。

3.留园

留园,位于苏州阊门外留园路,始建于明代万历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是清代具有代表性的园林之一。因园主姓刘故名刘园,后改称留园。留园原有东西两院,西园后来被开辟为寺院,就是现在的西园戒幢律寺。

4.瘦西湖

瘦西湖在江苏扬州市西郊,六朝以来,即为风景胜地。瘦西湖原名炮山河,一名保障河,清乾隆时,因绕长春岭(即小金山),又称长春湖。因为此湖与杭州西湖相比,有另一种清瘦秀丽的特色,故称瘦西湖。

5.颐和园 在北京的西北郊,是利用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风景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某些设计手法和意境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天然山水园,也是保存得最完整的一座行宫御苑,占地约290公顷。为我国四大名园之一。

6.圆明园

位于北京市西郊,海淀区东部。原为清代一座大型皇家御苑,占地约5200亩,平面布局呈倒置的品字形,圆明园由圆明、长春、绮春三园组成,总面积达350公顷。

第四篇:中国园林

时光如水,岁月如歌,岁月留痕,且听风吟。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主持人XXX。欢迎收看本期《岁月留痕》。今天,我们为您展播的是系列电视专题片《中国园林之岭南园林》。广东是中国南方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尽管现代化的高楼大厦仿佛早已使人们远离了田园生活。但是在嘈杂喧闹的都市尽头、在车水马龙的立交桥边,至今还保留着作为历史上精致生活象征的岭南园林。中国古人追求的那种清雅幽静的庭院生活氛围。那种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仍然透过这些雕梁画栋、楼台花窗映射出来。那么,岭南园林究竟又有着怎样的独特魅力呢?

由自然景观所形成的自然园林和适合于岭南人生活习惯的私家园林,也不同北方园林的壮丽,江南园林的纤秀,而具有轻盈,自在与敞开的岭南特色。岭南建筑及其装饰是我国建筑之林中一枝奇葩,千百年来,经过历代建筑匠师的辛勤劳动,充分利用了南国的自然资源,结合南国人民的生活特点,形成了风格独特的建筑艺术,

第五篇:中国园林

论 文

题目:学院:学生姓名:专业:班级:指导教师:起止日期:

中国园林与文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

张帆 旅游管理 A13旅游2 胡卫伟

2014.05.20.--2014.06.0

52014年06月05日

中国园林与文学

张帆

(浙江海洋学院管理学院浙江舟山316004)

[摘要] 在中国文化土壤上孕育出来的园林艺术,同中国的文学、绘画有密切的关系。中国古典园林与文学结下了不解之缘,她之所以富于诗情画意,富于典雅美丽的神韵风致,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由于文学语言的点缀、形容、渗透、生发。传统文化给园林艺术在无形中先创造了一个意境,类似于我们现在说的设计图。园林艺术再在其基础上,加以实践性的创建。我认为诗词等与园林是相互影响的,艺术是相通的,无论是文字也好花草树木也好其本质是发现美。发现美了之后才会有所共鸣有所创作,从文字中你可以有灵感从园林中也是一样的,所以我认为它们都是有影响的。

[关键词]中国古典园林;文学;园林艺术;相互影响

前言

悠久的园林历史 园林是人们为了游览娱乐的方便,用自己的双手创造风景的一种艺术。由于各民族、各地区人们对风景的不同理解和偏爱,也就出现了不同风格的园林。归结起来,世界上的园林可分为三个系统——欧洲园林、西亚园林和中国园林。我国园林,有着悠久的历史,它那“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原则,那熔传统建筑、文学、书画、雕刻和工艺等艺术于一炉的综合特性,在世界园林史上独树一帜,享有很高的地位。

一、中国古典园林的分期及其特点

中国园林留下了中华先人探索人与自然关系的足迹,也留下了经过几千年探索、实践的煌煌杰作,成为“地球村”人们的共同财富。

(一)生成期

即园林产生和成长的幼年期,相当于殷、周、秦、汉。贵族的宫苑是中国古典园林的滥觞,也是皇家园林的前身。皇家的宫廷园林规模宏大、气魄浑伟,成为这个时期造园的主流。如:秦有上林苑,秦始皇晚年还建造了规模宏大、富丽堂皇的阿房宫。

(二)转折期

相当于魏、晋、南北朝。

民间的私家园林异军突起。寺观园林也开始兴盛起来。形成造园活动从生成到全盛的转折,初步确立了园林美学思想,奠定了中国风景式园林大发展的基础。此时的园林从地址和内容上发生了变更,从城市转向成郊和山村,从宫苑建筑转向大自然,成为以自然山水为主

体的园林。如西晋大官僚石崇经营的金谷园。

(三)成熟后期

相当于清中叶到清末。园林的发展,一方面继承前一时期的成熟传统而更趋于精致,表现了中国古典园林的辉煌成就;另一方面则暴露出某些衰颓的倾向,已多少丧失前一时期的积极、创新精神。皇家园林如畅春园、圆明园、承德避暑山庄等,私家园林如苏州拙政园、无锡寄畅园、北京清华园等。[1]

二、中国园林建筑特点

我国地域广大,东西南北的气候地理条件及物产各不相同,因而园林也常常表现出较明显的地方特性。归总起来,我国南方江南地区、广东沿海地区和四川一带的园林较富特色,于是便有了所谓江南园林、岭南园林和蜀中园林的称谓。而北京四周及山东、山西、陕西等地的园林风格较为相像,便统称之为北方园林。[4]

(一)江南园林

江南园林常是住宅的延伸部分,基地范围较小,因而必须在有限空间内创造出较多的景色,于是“小中见大”“一以当十”“借景对景”等造园手法,得到了十分灵活的应用,因而留下了不少巧妙精致的佳作。如苏州小园网师园殿春簃北侧的小院落,十分狭窄地嵌在书斋建筑和界墙之间,而造园家别具匠意地在此栽植了青竹、芭蕉、腊梅和南天竹,还点缀了几株松皮石笋,这些植物和石峰姿态既佳,又不占地,非常耐看。

(二)岭南园林

岭南园林主要指广东珠江三角洲一带的古园。现存著名园林有顺德清辉园、东莞可园、番禺余荫山房及佛山梁园,人称“岭南四大名园”。岭南气候炎热,日照充沛,降雨丰富,植物种类繁多。岭南花园的水池一般较为规正,临池向南每每建有长楼,出宽廊;其余各面又绕有游廊,跨水建廊桥,尽量减少游赏时的日晒时间。其余部分的建筑也相对比较集中,常常是庭园套庭园,以留出足够的地方种植花树。受当地绘画及工艺美术的影响,岭南园林建筑色彩较为浓丽,建筑雕刻图案丰富多样。

(三)蜀中园林

四川虽地处西南,但历史悠久、文化发达,那里的园林亦源远流长,富有自己的特色。蜀中园林较注重文化内涵的积淀,一些名园往往与历史上的名人轶事联系在一起。如邛崃县城内的文君井,相传是在西汉司马相如与卓文君所开酒肆的遗址上修建的,井园占地10余亩,以琴台、月池、假山等为主景。再如成都杜甫草堂、武侯祠、眉州三苏祠、江油太白故里等园林,均是以纪念历史名人为主题的。其次,蜀中园林往往显现出古朴淳厚的风貌,常常将田园之景组入到园内。另外,园中的建筑也较多地吸取了四川民居的雅朴风格,山墙纹饰、屋面起翘以及井台、灯座等小品,亦是古风犹存。

(四)北方园林

北京是我国北方城市中园林最集中之处,其中很大部分是古代皇帝的花园。这些皇家花园在建造时集中了全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规模宏大,建造精良,是我国古典园林中的精华。

另外,北方还保留了一些历史较悠久的古园,如山西新绛原绛州太守衙署的花园(古称绛守居园池),建于隋开皇十六年(596年),至今还丘壑残存,是我国留存最早的园林遗址。再如河南登封的嵩阳书院、山东曲阜孔府铁山园等,亦均是北方纪念性园林中的代表作。一般说来,江南园林比较典雅秀丽,岭南园林比较绚丽纤巧,蜀中园林则比较朴素淡雅。

三、中国园林与文学

园林意境这个概念的思想渊源可以追溯到东晋到唐宋年间。当时的文艺思潮是崇尚自然,出现了山水诗、山水画和山水游记。园林创作也发生了转折,从以建筑为主体转向以自然山水为主体;以夸富尚奇转向以文化素养的自然流露为设计园林的指导思想,因而产生了园林意境问题。如东晋简文帝入华林园,对随行的人说:“会心处不必在远,翳然林水,便有濠濮间想”,可以说已领略到园林意境了。取李俊明诗“借问梅花堂上月,不知别后几回圆”,原来阁来多种梅,旧有古梅“卧龙”颇具清韵。

我国园林的文化艺术与文学绘画密不可分,园林中的点景、立意均是再现了的诗情画意。在文学作品中体现园林境界的枚不胜举。例如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所写的境界,成为造园家创造“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园林艺术空间意境的依据。象岳阳楼的“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滕王阁的“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因景成文,形成了最美的意境,因而传诵至今,亦为造园家所借鉴和追求的最高境界。

园林与诗词的关系最为密切,故把园林称作无声的诗。

苏轼写西湖的“波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朦雨亦奇。”把西湖的无论阴晴的绝妙佳景作了高度概括,显示了西湖的特色。

杜甫《绝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就是两幅最好的框景,无与伦比。王维的“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既是诗情,又是画意,更显示出幽深、静谧的意境。故东坡评王维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佳园定是如此。

而张泌《寄人》写的“别梦依稀到谢家,小廊回合曲栏斜。”也正是园林中廊和栏的特点,应是谢家庭院的景色。

辛弃疾《沁园春·带湖新居将成》“东岗更葺茅斋,好都把轩窗临水开。要小舟行钓,先应种柳;疏篱护竹,莫碍观梅。秋菊堪餐,春兰可佩,留待先生手自栽。”在词中还谈到了园林布局的艺术:茅斋建在东岗上,但轩窗要临水而开,要把建筑安排在山水之间;水边先应种柳,可以行舟垂钓,而竹与梅的配置更须恰当,不能防碍观景。除了竹和梅,还要斟酌菊和兰如何安排。词中把新居与山水花木的规划、布局,加以描绘,烘托出带湖的优美风光,也展现了无限意境,这些都值得造园家借鉴和学习的。

我国诗人善于抓住园林空间景观的特点结合历史传说等,给予高度的概括,作形象化、诗意浓、意境深的园林题咏。营造园林的“文人的情趣”是中国文人造园艺术的构造特点。这

[3]

种特点的核心是“钟爱自然的情感,提练自然、浓缩自然”,在表现手段上常为园中套园,堆山叠石,凿池造园,植木栽花,随类赋形,依形而筑,寄物以情,园内放鱼、养鸟,尽可能把自然中一切美景以写意绘画的方式引入人的生活空间,立意在先,匠心独具。

超越时空的限制,表达出自我的情感,通过某一景的“立意”展开布局,以小观大,以大见小,从片断中展现出深邃的“意境”来,我以为这就是中国园林的特点。这种联系具有广泛性,是一种“放射”状的联系,园林的诗情画意是当时文人诗、画风骨的复现,“园林的意境”是与“山水画的意境”异曲同工,诗词、绘画以园林作为描绘对象的屡见不鲜,这些足以说明诗、书、画与园林的同步兴起,绝非偶然。

四、文学会中国园林的影响

清代钱泳在《覆园丛话》中说:“造园如作诗文,必使曲折有法,前后呼应。最应堆砌、最忌错杂,方称佳构。”一言道破,造园与作诗文无疑,从诗文中可悟造园法,而园林又能兴游以成诗文。诗文与造园同样要通过构思,所以说造园一名构园。这其中还是要能表达意境。中国美学,首重意境,同一意境可以不同形式之艺术手法出之。诗有诗境、词有词境、曲有曲境、画有画境,而造园之高明者,运文学绘画音乐诸境,能以山水花木、池馆亭台组合出之。人临其境,有诗有画,各趋其妙。故“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中国园林,能在世界上独树一帜者,实以诗文造园也。

诗文兴情以造园。园成则必有书斋、吟馆,名为园林,实作读书吟赏挥毫之所,故苏州网师园有看松读画轩,留园有汲古得绠处,绍兴有青藤书屋等。

读晚明文学小说,宛如游园。在这段时间里,文人园可说是最发达,水平也高,名家辈出。计成《园冶》,总结反映了这时期的造园思想与造园法。继起者李渔《一家言·居室器·玩部》,亦典雅行文。

造园言“得体”,此二字得假节于文学。文贵有体,园亦如是。“得体”二字,行文与构园消息相通。设造园者无诗文基础,则人之灵感又自何来?

苏州园林的造园者大多“学富五车”,用亭台楼阁组成美好的景色,这些造园者们的匠心能否被观赏者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题名、匾额、楹联就是与观赏者相同的语言。用这些文字在引导观者的领悟、思考、联想。这些文字往往是经过反复推敲、低吟斟唱,务必于周围的环境相贴,而又有意境。这些提名字字珠玑、蕴意深邃。如大到取园名——拙政园,这是取自古人语“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此亦拙者之为政也”,意思是浇水种菜这样以求早晚有饭菜吃,这就是我们这些无所作为的人的工作了。其隐讳地说:从政者是拙笨的人干的事。网师园的意思是以网者为师,就是拜结网的渔夫为老师,一方面说花园所在地是一片河湖水网地带,有时说不愿与世俗众人来往。退思园则是“退而思之”。

苏州园林中的一些厅堂亭台的题名有的不是直白的,要转个弯来思考,这是所谓的曲笔。如拙政园西部有一亭上挂的匾额是“与谁同坐轩”,这是引用了苏东坡的一句诗:“与谁同坐?清风,明月,我。”隐喻了自己不愿与凡夫俗子同伍,而自有高清孤傲的气质。而此亭轩是扇形的,明喻了扇是招风的,亭前一汪水池,明月可倒映入池,亭后有松树,暗喻了是松涛之风。

此亭后有一建筑名为“留听阁”,引用了“留得残荷听雨声”之诗句,那就是欣赏求景

[2]

之处。而全园的主厅名为“远香堂”,前面是荷花池,用的典故就是《爱莲者说》里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香清益远,亭亭净植”,也是寓意做人要清白、高洁。

观赏园林就是在读诗文,园林的美景是作诗的母体,而诗文又是景色的注解,所谓的因景生情、因情造景、情景交融。[5]

结束语

中国古代传统哲学文化思想对中国古典园林的影响以及人们对自然美的认识和追求,常常与社会的剧烈变革、政治动荡以及思想活跃程度密切相关。纵观中国古典园林发展,我们可以看到,表现在古典园林中的这种具有古代中国人审美特征的园林观,绝不仅仅限于造型和色彩上的视觉感受以及一般意义上的对人类征服大自然的心理描述,而更重要的还是文化发展的必然产物,即通过园林艺术对人的生活环境的调节,来把握人本身的存在特征和意义。

[参考文献]

[1] 吴宇江.中国名园导游指南[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12.[2] 艾定增,梁敦睦.中国风景园林作品选析[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3,157.[3] 丁俊清.中国古典园林与古诗词[J].同济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1,(2):41-49.[4] 曹林娣.中国园林艺术论[M].山西:山西教育,2003 ,207.[5] 胡如城.园林文学及其在园林设计中的地位和作用[J].浙江林学院学报,1992,(2):197-200.

下载陈从周中国园林第一人阅读答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陈从周中国园林第一人阅读答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园林发展史

    中国园林发展史 中国古代园林是在统治阶级居住与游览的双重目的下发展起来的。这种园林的主要特点是因地制宜,掘池造山,布置房屋花木,并利用环境,组织借景,构成富于自然风趣的园......

    园林实习周记

    时间过得真快,我到实习单位也有一个星期了。到了这里才发现在学校里面学到的知识是少之又少,而且公司主要经营的是园林景观方面。而我在学校里面主要以土建学习为主,理论知识......

    园林实习周记大全

    园林专业毕业实习周记全套(本人在园林专业相关岗位3个月的实习,十二篇周记,总结一篇, 全部原创,共6500字,欢迎下载参考)姓 名: 杜宗飞学 号: 2011090118 专 业: 园林专业班 级: 园林......

    园林实习周记大全

    周记是用文字记载一个星期以来自己的学习、生活情况或身边发生的事。下面是小编带来的园林实习周记,希望对大家有帮助!篇一:园林实习顶岗周记时间过得真快,我到实习单位也有一个......

    园林实习周记精选汇总

    周记是用文字记载一个星期以来自己的学习、生活情况或身边发生的事。下面是小编带来的园林实习周记精选,希望对大家有帮助!范文一:园林实习周记时间过得真快,我到实习单位也有一......

    园林实习周记参考[本站推荐]

    用文字 记载一个星期以来自己的学习、生活情况或身边发生的事、令你感动的人、一件小物品、一处优美的 景色等,如同日记。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园林实习周记参考范文,欢迎阅读......

    2013年12月英语六级翻译答案及点评:中国园林

    2013年12月英语六级翻译答案及点评:中国园林 【翻译原文】 中国园林是经过三千多年演变而成的独具一格的园林景观。它既包括为皇室成员享乐而建造的大型花园,也包括学者、商人......

    园林树木学复习题及答案

    1简述园林树木学的定义及研究内容:以园林建设为宗旨,对园林树木的分类,习性,繁殖,栽培管理和应用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的学科称为园林树木学.(适合在园林中栽植应用的木本植物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