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第八届孝星拟推荐表彰人选主要事迹

时间:2019-05-13 11:42: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全第八届孝星拟推荐表彰人选主要事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全第八届孝星拟推荐表彰人选主要事迹》。

第一篇:全第八届孝星拟推荐表彰人选主要事迹

全省第八届孝星拟推荐表彰人选主要事迹

(排名不分先后)

1.李雅婷主要事迹

李雅婷,女,56岁,蚌埠市禹会区金域社区居民。长期以来,李雅婷照顾三位八、九十岁的患病老人,邻居们常赞不绝口。2017年李雅婷因孝老助老被评为“蚌埠好人”,市文明家庭成员,省书香之家成员,连续三年获得“优秀公务员”称号。

一、漫漫送饭路。随着时间的推移,家里三位老人已经衰老,多种疾病缠身,生活不能自理。夫妻又各自有自己的工作,只能一边工作一边照顾三位老人的生活起居。以前由于分居两处,一日三餐,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雷打不动地送饭,而且要趁热送。不管刮风下雨,寒冷下雪,天热酷暑,从不间断。离老人住处相隔十几里路,骑电动车单程就要三、四十分钟。天天往返几十公里,特别是冬天,天不亮就要顶着严寒送饭。晚上送完饭到家已经六、七点钟了。吃尽了辛苦,受尽了磨难。电动车都换了两个,有时车在半路出故障,就硬推着车送饭。一次下大雪送饭,电动车滑倒了,人摔在雪地上,两颗门牙磕在路牙石上,摔掉了,满口是血,十分疼痛。仍坚持把饭送到。有时,老人住院,医院饭菜不合口味,李雅婷又多送一处饭,又增加了负担。但李雅婷坚定信念,不能让老人挨饿。这是做儿女最基本要做到的。几年来李雅婷为老人送饭骑车骑了六、七万里路。邻居们都说:“小妹(李雅婷小名)做得真好啊,真是个大孝女”。

二、殷殷孝女情。李雅婷父亲患有多种疾病,最厉害的是老年痴呆症。经常有摔打东西、打人、乱跑、臆想等症状。李雅婷的两个哥哥不幸先后去世,李雅婷实际上成了独生子女,一有状况就是她上去处理。不知挨了多少误打,经常是鼻青脸肿。有时半夜从床上滚落到地上,不能动,又打电话来。经常是半夜骑车赶去。其父身体又重,又不配合。李雅婷费尽力气,连拖带拉弄上床,腰都累坏了。忍痛坚持,现不能走长路。大小便弄得全身都是,身上,屋里异味难忍,李雅婷为他洗身,洗衣。李雅婷母亲患眩晕病,一犯病就瘫倒在地,不省人事。李雅婷经常求医问药,买来许多药品和营养品,蛋白质,微量元素滋补身体,买来三万多元的按摩仪器为其按摩,买了净水器,空气净化器。还常带母亲去张公山公园十指相扣地散步,排遣她心中的紧张情绪。这样做,的确起到了效果,病情稳定了。为了就近照顾三位老人的生活起居,我们在老人住的地方租了一套60平方米的老旧小屋(老人在二楼,我们在三楼)。在心理上和生活上,老人们十分放心,病情又好转了很多。

三、拳拳儿媳心。婆婆九十六岁了,因各种原因,跟她们共同生活。李雅婷待婆婆如同亲生母亲,尽心尽意,十分孝顺。婆婆是南方人,喜欢吃南方菜。就从网上学习各种南方菜品,饭尽量做得软一些。哪怕自己不喜欢吃软的饭菜。老太太爱干净,经常要洗澡。李雅婷就带着婆婆和母亲两位老人到外面澡堂洗澡。穿、脱、洗、擦、搓一样都不少。两位老人洗过了,自己已经累得直不起腰(在伺候父亲时,腰就累坏了)。其中的辛苦自不必多说。就连澡堂的服务人员都说:“我们只见过两个年轻人带一个老人洗澡的,没见过一个人带两个这么大的老人洗澡的”。婆婆爱整洁,经常要理发,洗衣。到外面理发又不方便,就买来理发工具,向理发师学习,自己在家给婆婆理发。婆婆每次理后都十分高兴,经常向别人称赞儿媳。婆婆年龄毕竟大了,患有轻微痴呆症,经常幻觉。李雅婷就十分耐心地听她絮叨,与她交流,不厌其烦地听她讲那过去的事情。婆婆有时身体不好,特别是冬天。李雅婷就带婆婆到医院看病,吊水,送饭,陪守。别的病人、医护人员都以为是女儿呢。得知是儿媳,大家都十分赞扬,说真是好儿媳。李雅婷的事情蚌埠报社,蚌埠电视台,文明网先后报道,并被先后评为“禹会好人”和“蚌埠好人”。

四、常办助老事。去年,李雅婷和丈夫都先后退休了,时间也相对多了一些。她们深知,家里老人生活不容易,社区的孤寡老人生活也会遇到各种困难。想到这儿,她们决定一家三口共同来做助老公益活动,各自发挥自己的所能,为社区老人

做力所能及的公益服务。于是在社区信息平台上发布,并制作一些宣传牌张贴在社区里,写明帮助项目和公益电话。孤寡老人一有状况就可以拨打电话,她们第一时间赶到。一家三口进行了分工,李雅婷负责生活类,丈夫负责文化类,儿子负责法律咨询类,受到社区居民的称赞。

同时,她们还抽出更多时间,帮助十三处敬老院建立了长期的公益助老联系,免费理发、寻医问药等。还帮助敬老院建立“晚霞书屋”,免费提供图书、棋类、书法等服务,免费教学。

2.韦正仙主要事迹

韦正仙,女,46岁,蚌埠经开区长淮卫镇汪庙村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丈夫去世后,她本可改嫁,但为了体弱多病的公公、婆婆,她关闭了个人情感的大门,留在夫家继续当媳妇尽孝。在公公、婆婆眼中,她既是媳妇,又是女儿。蚌埠《淮河晨刊》曾以“强忍丧夫之痛,好儿媳韦正仙——照顾重病公婆六年从不言弃”为题报道韦正仙事迹。

一、敬老孝老 用孝心温暖家庭。六年来,韦正仙雷打不动的执行着一份时间表: 6点起床给公婆和孩子做早饭,为公公换洗衣服、喂药,晚上再给公公洗漱、剪指甲、按摩。老人的每顿饭,她都一勺一勺地喂,一顿饭下来,往往需要半个小时。这些年来,主要是韦正仙负责照顾公公,婆婆则“打打下手”。

时钟拨回到2012年。那一天早晨,韦正仙刚将两个孩子送上学,突然接到了一个陌生电话,告诉她其丈夫在南方跑车时“出了点事”,让她带着结婚证、户口簿尽快赶往广东。听到这里,韦正仙瘫坐在地上。“如果只是伤了、残了,怎么都不会让带结婚证、户口本,我当时就意识到,肯定是人不在了。”韦正仙抹着眼泪,后来发生的事情自己记不清、也不愿意提起,只知道“家里顶梁柱塌了”。丈夫活着的时候,韦正仙的日子过得很滋润。两口子一个主外、一个主内,韦正仙负责伺候老人、孩子,丈夫外出跑车负担全家的生活开支。丈夫勤劳,妻子勤俭,日子红红火火。家里先后盖了两栋两层小楼,在村里算是富裕户。

“人一走,我的好日子就到了头,既要挣钱又要照顾家。那个时候两个孩子还小,我每天忙里忙外,多少次都想跟他一起去了算了!”喂完了粥,公公逐渐安静下来,韦正仙将碗洗干净放在床头,握住他的右手,将婆婆换下来歇一歇,她叹了口气对记者说:“但我公婆就这一个儿子,我是唯一的儿媳妇,没办法,这个家只能我挑起来。”

“公公婆婆失去唯一的儿子,白发人送黑发人,那种痛苦无法想象。”韦正仙说,为了不让公公婆婆难过,她强忍着失去丈夫的痛苦,一边照顾孩子,一边安慰公公婆婆,希望两位老人尽快从悲伤中解脱出来,“我只能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一个人在房间偷偷哭。”

尽管韦正仙做了最大努力,公公还是支撑不住,先垮了。从年轻的时候起,公公的身体就一直不好。儿子的意外去世,更是摧毁了老人的健康。此前,他还能在村里遛弯,儿子走后,老人再也离不开轮椅。几年前的一次意外摔伤,又让老人患上脑出血,从此这个病便一直折磨着他,经常神志不清,大小便失禁。2016年,公公又被诊断出患上阿尔兹海默症,生活彻底无法自理。

长期受病痛折磨,公公脾气也变得暴躁起来,稍不合心意就摔东西。有时,韦正仙刚将碗端到公公的手边,老人试了一下温度,抬手就把碗摔了出去,但韦正仙总是宽容以对。她说,自己也有儿女,能够理解老人的痛苦,“觉得他特别可怜,我怎么会跟他计较?”

屋漏偏逢连夜雨。2015年,公公摔伤了腰椎,一动就疼得叫个不停,可总是躺着,不仅越躺越乏力,也很无聊。韦正仙得空就陪老人说话,帮老人换药、翻身,就这样无微不至地照顾了小半年,直到老人能重新坐上轮椅。六年来她用孝心温暖了两位老人的心,让这个寒风中摇曳的家庭迎来了希望与温暖。

二、勤劳坚强 用双手撑起希望。丈夫走的时候,韦正仙刚满40岁。这些年来,劝她“再走一步”的人不少,都被她拒绝了。忙得撑不住的时候,自己也想找个依靠,但是最终还是放不下这个家。

韦正仙家中的地不多,种庄稼每年只能带来二三千元收入。为了增加经济来源,韦正仙尝试着养鸡,从开始的十几只发展到如今的一百多只,经验技术愈发成熟。鸡蛋市场波动,有高峰,也有低谷,由于是散户,韦正仙对于市场的判断往往不够精准,生意差的时候,一个月收入只有七八百元。但她从来不在公婆面前抱怨,一向“报喜不报忧”。她说,老人帮不上忙,不能白白让他们担心,公婆身体健康就是对自己最有力的支持。

婆婆徐正兰眼眶泛红地说:“我们失去了儿子,但是还能有这样一个比亲女儿还亲的好儿媳,对我们来说也是一种安慰。”韦正仙则一再表示:“如果没有婆婆的帮助,我未必撑得到现在。”

徐正兰常年受心脏病、高血压等慢性病所困扰,稍重一点的家务活都干不了。韦正仙承包了家里家外一应大小事务,尽量不让婆婆操心。每当她挽着婆婆出门,不知道内情的人总以为是女儿挽着妈妈。知情的邻里街坊无不羡慕说:“老李家娶了个好媳妇!”婆婆更是自豪地说:“我家儿媳妇待我们比亲闺女还好!”这些年,韦正仙早起赶到菜市场卖鸡蛋,卖完赶回去照顾公婆,打扫鸡舍,在她的努力下,生活渐渐有了希望。

人说家和万事兴,如果家庭和睦了,社会才能和谐稳定。韦正仙始终认为尊老孝老是子女应尽的责任,“我嫁到这个家里,就要尽到一个做媳妇的责任和义务,既然是一家人,就应该好好服侍老人,陪他们走完生命的路程。这样,我也没有遗憾。”韦正仙很认真地说。每个人都有老了的时候,韦正仙用她勤劳的双手,坚强和善良的心温暖支撑着这个寒风中的家。只要爱心无涯,孝心永驻,就能使每个家庭和社会充满正能量。

3.万小苗主要事迹

万小苗,女,34岁,固镇县石湖乡康湖村村民。

一、12岁,勇敢面对生活磨难。34年前,刚刚出生的万小苗被万长团收养。万长团因小儿麻痹症落下右腿残疾,失去了劳动能力。他一生未婚,将这名抱养来的女婴视如已出,并将女婴取名“小苗”,希望她如禾苗般茁壮成长。

这是一个贫寒的低保家庭。幸运的是,养父和爷爷奶奶待万小苗如掌上明珠,平日里省吃俭用,再苦再累,孩子想要什么,都会尽可能去满足。亲戚送来好吃的饭菜,他们也会给孩子留着,自己就着咸菜简单对付。

万长团十分重视闺女的学习,尽管腿脚不便,仍然每天拄着拐杖送她上学,接她回家,无论严冬酷各,风雨无阻。亲戚朋友劝他,于脆让孩子辍学回家,还能帮着分担点家务,但这个提议每次都被万长团否定。他说,家里经济条件不好,上学是孩子最好的出路,再苦不能苦孩子。

“家里虽然穷,但我过得无忧无虑,他们很疼我,什么事情都不用我操心。”直到现在,万小苗回忆起童年,依然认为那是自己最幸福的一段时光。然而好景不长,在她12岁那年,奶奶患上了老年痴呆症,别说家务和农活,基本生活都无法自理。看着年过七旬的爷爷每天一个人拾掇十几亩农田,腿脚不便的父亲既要做家务还要照顾奶奶,还在上小学六年级的万小苗做了一个艰难的决定——辍学。

“他们为我付出了太多,是他给了我第二次生命,给了我一个家…… ”谈起家人,万小苗哽咽了,她告诉记者:“当时我的学习成绩也不好,想着既然将来读不出来,还不如早点回家帮着照顾我奶,他们更需要我。”

二、20年,柔弱肩膀扛起家庭重担。万小苗辍学后,很长一段时间里,万长团陷人深深自责。他本就不是一个健谈的人,现在更加寡言抑郁,一天说不到两句话。他认为是自己拖累了孩子,“我要是能干些,她也不用受这个罪。”

“那个时候我爸不死心,总想‘逼’我回学校。但我走了,这个家丢给谁?”万小苗告诉记者,小时候,自已比同龄人瘦小得多。第一次拿起锅铲时,她跟灶台差不多高,踮着脚才能做饭、炒菜。做的第一顿饭,万小苗清楚地记得味道不怎么好,“最简单的菜饭,烧成了一锅子糊糊,只能说是烧熟了。”

做饭、洗衣服、收拾房间、照顾痴呆的奶奶……当同龄人还坐在教室里学习时,万小苗已经完全能够独立做家务,成为家里的主要劳动力。为了照顾奶奶,她每天早上6点起床,先帮奶奶换尿布、倒便盆,再打来水为老人洗脸、刷牙,给大家做早饭,全部弄好了才回屋洗漱,收拾一下自己。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又过了两年,万小苗开始帮谷爷做农活。每天天不亮起床,做完家务,胡乱扒几口饭,就要拖着比自己还高的农具到地里除草。由于年纪小,别人一个小时就能干完的活,她需花费两三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为了多做点活,她清晨就把中午的饭菜一并做好,留在锅里。自己则拎着一瓶热水、一个馒头下地干活,偶尔带点亲戚朋友送的咸菜都觉得美味。

每次,她一直劳作到天黑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连口水也来不及喝就围着灶台又忙活起来。等所有人都睡下,她还要为大家洗衣服。数九寒冬的天气里,因为舍不得用热水,万小苗的双手长满冻疮,但她从来不在长辈面前叫苦,默默承担起了与自已年龄不相符的生活重担。

奶奶的病情时好时坏,这让万小苗最为揪心。有时,她干脆睡在奶奶床头,方便夜里为老人翻身、起夜、擦洗,很少睡个囫囵觉。偶尔奶奶清醒的时候,抱着孙女直抹眼泪:“苦了你,是奶奶拖累了你。你晚上就别起来了,好好睡一觉吧。”万小苗则摇摇头说:“放心,我没事,我能坚持。”

三、感恩,将大伯接回家照顾。2011年4月,奶奶握着孙女的手离开了人世。91岁高龄的爷爷大受打击,缠绵病榻,精神头一日不如一月。

此时,万小苗已经有了一儿一女。丈夫万春光感佩妻子的孝心,不仅没有嫌弃老人,还和她起承担了照顾老人的重任。为了给爷爷增加营养,万小苗和丈夫省吃俭用,给爷爷买保健品,为老人和孩子们“开小灶”,两口子则用剩菜剩饭简单对付一下。

只要得空,万小苗就到爷爷的屋里坐坐,陪老人说话,将村子里发生的趣事说给老人听,为老人解闷。万小苗说:“他未必听得明白,就图个高兴,这就够了。”功夫不负有心人,爷爷的病情得到了控制,精神也好了很多。

经历了种种不幸和痛苦,万小苗十分懂得感恩。两年前,爷谷去世。就在周围人以为万小苗终于能够喘口气时,她又做出个让所有人意外的决定——将年过七旬的大伯万长伟带回家照顾。“这几年,大伯家里总出意外,儿子、儿媳都不在了,只有一个出嫁的闺女。他一个人在家里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看着让人心疼。”万小苗说:“小时候,大伯对我们很好,经常过来帮着做活。现在他出了事,身体又不好,我哪能不管?不过是多副碗筷,多洗一身衣服而已。只要大家都还在,我就应该知足。”

如今,万小苗既要照顾一双儿女,又要照顾养父和大伯,既要下地干活,又要抽空到厂子里做工,整日里忙得团团转。去年年初,家里新盖了两层小楼,但因为资金不到位,盖盖停停,一直拖到了现在,全家人至今还住在老屋。但在万小苗看来,这些都不是问题,日子正在一天天变好。儿女懂事孝顺,学习成绩优秀,她和丈夫互敬互爱,生活虽不富裕但和谐美满。

“我从小就知道自己的身世,他们从不瞒着我。但在我眼里,他们就是我的亲人,唯一的亲人。”万小苗说:“我刚生下来,三位老人就收养了我。没有他们,我早就不在这个世上了。他们的恩情,我一辈子也还不完,为这个家做任何事我都不后悔。”

第二篇:全第八届福星拟推荐表彰人选主要事迹

全省第八届福星拟推荐表彰人选主要事迹

(排名不分先后)

1.郁蓬山主要事迹

郁蓬山,女,1919年5月出生,淮上区吴小街镇八大集农场居民。虚岁百岁的郁蓬山老人四世同堂,如今已有23名子孙后代的她是邻里亲朋人人称羡的福星老人。老人现在与小儿子葛国和生活在一起,老人头发花白,却整理得十分干净利落,安详地坐在轮椅上,只要见到来人老人总是露出慈祥的笑容,伸出手打着招呼。“坚持早起早睡、合理的饮食习惯、经常锻炼身体、积极乐观的心态,再加上小儿子的无微不至的照顾。”这是老人总结出的她的长寿秘诀。

一、土坯制成课桌,烽火中坚持上课。在郁蓬山老人的家中,有一个破旧的纸盒子,装满了几百张小纸片,上面工工整整写满汉字。据女儿葛国侠介绍,郁蓬山1919年出生,一辈子爱学习,并且懂音乐,擅长吹笛子和箫。解放前,郁蓬山曾是一名老师,抗日战争时期带着学生一边躲避日寇一边学习。

郁蓬山老人回忆,上世纪30年代末,她在老家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泰山小学任教。当时的条件十分艰苦,为了让学生有课桌使用,郁蓬山用土坯堆成课桌,将上面打磨平整,让学生趴在上面写字。由于师资匮乏,郁蓬山教授语文、算术、音乐、体育等很多学科。为了躲避日寇的突袭,上课期间,专门有人在外面放哨,一旦发现可疑情况,他们便带着学生从教室逃离。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郁蓬山从教十余年,桃李满天下。

1958年,郁蓬山进入安徽省蚌埠市原第三玻璃厂,当了一名配料工人。“人家都说粉尘有毒,时间长了对身体不好,别人不干,我不怕。”郁蓬山说,她在工厂一直干了15年,然后下放两年后,又回到工厂,一直工作到1979年60岁退休。

二、乐善好施,收养孤儿,为残疾人送终。离休后,郁蓬山老人来到安徽省蚌埠市淮上区八大集农场,和小儿子葛国和生活在一起。她乐于助人、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影响着身边每一个人。平时,郁蓬山老人总是乐呵呵的,碰到有人遇到困难,乐于伸出援手。

小儿子葛国和介绍,郁蓬山老人一辈子不管碰到啥困难,不管遭受多大委屈,都能积极面对,从不抱怨,而且喜欢帮助他人。上世纪90年代,农场小朱的残疾哥哥朱宜宣从农村老家过来投奔他。当时60多岁的朱宜宣无儿无女,是个聋人,而且眼睛几乎看不见。到农场不到半年时间,弟弟小朱突然去世,一时间朱宜宣生活没了门路,吃饭都成了问题。郁蓬山老人知道后,便将他喊到家中,说多口人就多一双筷子。从此,朱宜宣就成了郁蓬山家中一员,这一待就是近20年,直到朱宜宣去世。郁蓬山老人将朱宜宣和弟弟埋在一起。郁蓬山老人说,弟兄俩又在一起了,这事圆满了!

此外,让郁蓬山更牵挂的人,便是小秀了。小秀是上世纪90年代郁蓬山回蒙城老家时收养的弃儿。当时才4岁,郁蓬山老人将她抚养大,并手写识字卡片,教她认字。2003年,小秀小学毕业,因为户口问题,她到了蚌埠市福利院,并在那里考上了大学。

为了帮助小秀找到亲生父母,2010年,郁蓬山和家人带着小秀多次回到蒙城老家,经过多方打听,终于帮助小秀找到了亲生父母。如今,小秀已经大学毕业,走上工作岗位。虽然小秀回蚌埠的机会不多,但郁蓬山时刻惦记着她,希望小秀回来再喊自己一声“太太”。

三、捐献遗体,40年夙愿如今终于实现。上世纪80年代,郁蓬山老人的小儿子葛国和为了照顾老母亲,放弃去城里生活的机会,靠制作、销售小板凳,养活并陪伴着老母亲,是农场人尽皆知的大孝子。母亲已百岁,还有一个夙愿——捐赠遗体未实现,这让葛国和很着急。于是,他再一次和蚌埠日报联系,希望帮助母亲完成最后的愿望。

“您好,俞站长!淮上区八大集农场有一名百岁老太太希望捐献遗体,您能过来帮助办理手续吗?”

2018年4月4日上午,蚌埠日报社记者陈昂打电话与蚌埠医学院遗体捐献接收站俞鹏站长取得联系。俞站长正在外面办事,得知这个消息后,没有犹豫便答应了。“好的,我赶快回到站里拿登记表,估计要一个小时才能到。”

上午11时许,俞站长来到淮上区八大集农场。他走进门,看到坐在轮椅上的郁蓬山老人正笑呵呵地望着大家。得知老太太不平凡的一生后,俞站长表示无比崇敬。“老太太,您成为我市第649位遗体捐赠志愿者,感谢您为祖国医学事业做出的贡献,祝您身体健康,安享晚年。”临行前,俞站长向郁蓬山表示感谢和祝福。

“死后烧了可惜,捐了还或许有用。”郁蓬山老人说,40年前,自己曾到蚌埠市红十字会填写过一份捐赠器官的登记表,但工作人员说必须要子女签字同意才可以。后来一忙,这事就给耽误了。随着年龄越来越大,这个多年的心愿如影随形。如今终于实现了这个夙愿。

百岁人生,百年传奇。郁蓬山老人希望将来辞世后也要为医学事业奉献自己最后的价值。她用自己的一生阐述奉献精神。雷锋曾经说过: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

在这一点上,郁蓬山老人是我们身边的“雷锋”。

2.王秀英主要事迹

王秀英,女,家住蚌山区喻义巷,虽年逾84岁,依然红光满面,耳聪目明思维敏捷。家庭十分和睦,子女事业有成,老少关系十分融洽。

王秀英老人拥有健康的心态,保持规律生活,老人自退休后,不论严冬还是酷暑,每天坚持5:30起床,一日三餐定时定量、粗细搭配、饮食清谈。每天坚持看健康节目。老人一直都说“身体的健康与心理的健康同样重要”。老人与儿媳相处融洽,儿媳也很孝顺,像对待自己的母亲一样,每逢节假日都买上老人爱吃的东西陪老人享受儿女之欢天伦之乐,邻居们见面都说老人真有福气,老人总是乐呵呵的说我的儿媳妇们都跟闺女一样亲。

老人平时为人热情大方,与邻里和睦相处,乐于助人,看到谁家有困难总是主动去询问有什么可以帮忙的地方。谁家有什么红白喜事,她总是积极地帮忙。群众威望高,邻居谁家有家庭纠纷,她都主动帮助调解,街坊邻居谁提起他无不竖起大拇指称赞。有次两家邻里因为楼上漏水的问题争吵了起来,原来楼上的水管破裂漏楼下厨房里都是水,楼下住户说话不好听导致两家争吵,王秀英老人知道后,分别和两家人谈谈了解情况,对楼上说你家漏水给人家照成麻烦,人家说两句你应该理解,说些好话也就没事了,都是邻居低头不见抬头见的,都退一步还是好邻居,远亲不如近邻啊。最后楼上觉得自己做的确实不对,于是主动向楼下道歉,两家又成了好邻居。

老人年轻时生活水平不高,肩负着日益繁重的家庭生活,为赡养父母、抚养子女倾注了毕生的心血和汗水。但从不叫苦喊累,每天都是踏踏实实的劳作,用自己辛勤的劳动换来幸福的生活。家里有什么好吃的,都先想着留给老人和孩子,自己苦点累点没关系,但不能亏待老人孩子。但对孩子的培养,老人非常注重爱心,让孩子爱家人、爱社会、爱每个人。老人在今年蚌埠市创建文明城市时不但主动把自家门口打扫干净还带领邻居都把自家门口打扫干净,有了他的引导,邻居们也都自觉遵守。也都为他竖起了大拇指。

王秀英,她善良朴实,吃苦耐劳,几十年来她对媳妇的爱超过对亲生女儿的爱。与千千万万个天下母亲一样,她是一位勤劳、善良的普通妇女,她虽没有较高的文化水平,但识大体、顾大局,有着中国妇女的传统美德。与丈夫生活几十年来,要工作又要操持家务,任劳任怨,她的家庭和睦、邻里和谐,勤劳善良、纯朴是她们一家做人的标准,是邻里们羡慕的家庭。人们常说,世上的关系最难相处的就是婆媳关系,但在她看来却不然,因为她与媳妇之间的关系是很和谐融洽的。王秀英老人是左邻右舍出了名的好婆婆。

多年来,她通情达理,持家有方,爱护晚辈,团结邻里,家庭和睦的事迹广为邻里所称道。她用家庭妇女特有的勤劳、善良、纯朴,用她全身心的爱让她的家庭始终保持着一种祥和欢乐的幸福。她为了使我们安心工作,她默默奉献家中四个孩子,不辞辛苦,任劳任怨,把他们拉扯大,现在孩子们都长大了,懂事了,平时经常回来看望自己的奶奶。

三年前王秀英不幸腿折断住院,孙子孙媳他们日夜守护在奶奶身旁,王秀英不想耽误孩子们的学习工作,也不想让孩子们破费,多次劝孩子们把她带回家休息,可以节省孩子们的时间和金钱,可是孩子们还是坚持在医院照顾老人直到老人康复回家,可见老人的健康身体跟家人的爱护也是息息相关的。因为她的善良朴实她才有福气活得那么健康,被媳妇和孙女照顾得那么好。

如今老人已84周岁,依然身体健康,精神十足,虽然年纪大了,但还是喜欢关心国家大事务。经常通过电视节目了解当前社会百态,思想上始终保持先进性。心态乐观健康,谁家有什么解决不了的难题还是想到去找老人商量商量。老人言传身教,教育子孙们要做诚信守法的好公民,以身作则,树立了良好的模范榜样。老人经历了一个世纪的风风雨雨,现在,老人以乐观的态度、豁达的思想胸襟、奉献社会的道德情操,为邻里做出榜样来,为晚辈们做出表率,成为大家敬重的楷模和值得效仿的长者,是我们社区公认的福星代表。

3.张怀宾主要事迹

张怀宾,男,93岁,蚌埠市高新区山南新村居民。90多年人生的他,经历了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新中国的建立与发展,见证了在“三座大山”蹂躏下的国家积贫积弱、民不聊生,也见证了改革开放以来祖国日益强盛,人民富足安康,构建和谐社会的发展历程。他为人豁达,不为名,不为利,他一生勤俭,对生活乐观向上,四世同堂营造和睦大家庭;他与老伴尚玉珍相濡以沫,造就了70年的钻石婚姻传奇,令世人感慨。夫妻恩爱,家庭和睦,教子有方,邻里相处非常友善。他热爱学习,从不争强好胜,他始终把孩子的教育放在第一位.作为一名退休教师,为了使孩

子能健康的成长,他一方面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品味,另一方面率先垂范,在生活方面,他勤勉刻苦、教育孩子们要做对社会有用的人。一、四世同堂营造和睦家庭。张怀宾、尚玉珍夫妇一生共生育了3个子女,2个儿子1个女儿。从出生到上学、工作,直至成家立业,几乎都是在计划经济时期,物资供应极度匮乏的年代完成的,夫妻二人省吃俭用,一个个把他们拉扯大,教育成人。在张怀宾眼里,尚玉珍勤劳持家、疼爱子女、关心丈夫,与邻里和睦相处,是个难得的好妻子;在尚玉珍眼里,张怀宾是个乐观向上,诚实守信,善解人意,体贴入微的好丈夫;在子女们的眼里,张老宽厚仁德,是责任心极强的好父亲。平时,子女都能常回家看看料理家务,一来陪二老聊聊天,使他们的精神得到慰籍,情感有了依托;二来了解老人身体情况,如有不适,能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三来照料生活,买些时令蔬菜及鱼肉孝敬,帮助拖地、洗衣被,检查用电、用水、用气安全隐患。每年中秋节、春节之际,儿孙乃至曾孙们都会来孝敬二老,两位老人有时还和孙子、曾孙子们做游戏,逗得大家哈哈大笑,四世同堂让老俩口好生幸福、快乐、自豪。如今,这个家庭其乐融融,这样的家庭团聚也让邻里们羡慕不已。

二、邻里相处友善,从不争强好胜。张怀宾与人相处,从不说东家道西家,从中拨弄是非,心底无私天地宽。有一句俗话说:“金邻居、银亲戚”,这句话说明了邻里团结和睦的重要性。“主动处理好邻里关系,营造良好睦邻气氛。”他常用这句话来勉励自己和家人。哪家邻居有困难,他都会主动帮助,周围的邻居都说他们是热心肠的人。他每遇烦心的事总能做到坦然处之,及时化解。

三、乐于助人,传颂美德。张怀宾一直热心社区公益活动,做些力所能及事。人在有限的生命中就应该为社会做点贡献、奉献自己的爱心,让社会更加和谐,这是张怀宾老的口头禅。送人玫瑰手有余香,多年来他默默为社区、为他人奉献爱心。乐于助人,是他的美德。坐公共汽车,张怀宾常给体弱病残的妇女,小孩让座。有的乘客说:“你这么年纪大还给人让座啊?”说:“人老心不老,我就是要给当今的年轻人做个榜样。

四、作息规律,生活丰富精彩。张怀宾现在已经93岁了,每天什么时间干什么事,生活起居特别有规律。他早上6时30分会准时起床,中午休息1小时,晚上10时以前上床睡觉。早晨起床后先把全身按摩一遍,接着在家门口锻炼身体,还能在卧室里做了几个蹲立动作。问及张怀宾老人的长寿秘诀,老人开心地笑着说:老年人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并持之以恒,每天早晚运动2~3次,“好习惯+好心态+多运动”。正是由于他经常运动,93岁的张怀宾老人看上去只有75岁。

控制饮食,吃家常便饭。他从不挑食、不贪食、不偏食,平时多素少荤七成饱,也不抽烟,高兴的时候会喝点酒,但不会贪杯。哪怕再爱吃的东西,也不能吃得过饱。张怀宾老人说,他最喜欢吃水果和糕点,最不喜欢吃辣椒。“知足常乐”心态好。尽量不要生气,有什么事情或想法就说出来,过后也不要放在心上。长期保持乐观心态和精神“松弛适度”,这很重要。

爱好广泛,晚年生活丰富精彩。93岁的他,满头银发,耳不聋眼不花、口齿伶俐、思维清晰。他总是闲不住,不但爱看书、报纸,还常练练太极拳。通过学习、健身活动给自己带来健康快乐。

第三篇:孝星事迹

“孝星”事迹材料

作为儿媳,她孝顺体贴;作为妻子,她温柔贤惠。她就是伏龙路6号丙1户的王凤羽老人,今年61岁。她也是伏龙社区的老党员,发挥着积极的带头作用。三十余年来,她孝敬老人、疼爱丈夫,用生活中的平凡事、点滴情向家人倾注了无微不至的爱,赢得了街坊邻居、单位同事的一致好评。

王凤羽家中有老妈妈(实为其婆婆,凤羽一直称呼为妈妈),同凤羽及其爱人同住在一起。结婚至今,已有34年,凤羽夫妇始终与妈妈住在一起。一家人度过了幸福、和谐、快乐的美好时光。在这个家里,歌声、笑声总是伴随着他们。

凤羽的妈妈(婆婆),是一名退休教师,今年97岁高龄,是位长寿老人,也是一位慈祥可敬可亲的老人。她有着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据凤羽讲述,“老妈妈为人正直,与邻里友好和睦,能吃苦耐劳,喜欢助人为乐,热爱生活。老妈妈生活非常有质量,也很精彩。她是我们夫妻二人的骄傲,是我们做儿女的永远的榜样。”

凤羽自述,在1999年,老妈妈冠心病复发住进了医院,她以顽强的毅力与病魔抗争。在凤羽和爱人的精心努力照顾陪伴以及呵护下,老人战胜了疾病,至今仍然是康健乐观,幸福的享受晚年的快乐生活。

平时,凤羽总是把妈妈的冷暖放在心上,一旦妈妈得了病或出了什么事,她总是不辞辛劳地贴在身边照顾,等到病情稳定或好转时,她才肯离开做自己的事。凤羽的妈妈每天必做的事:读书、看报、弹钢琴。老妈妈喜欢交朋友,每天家中朋友、客人不断,很是热闹。老人还喜欢运动、注重锻炼身体,还会经常外出走动走动、散散步。在今年七月十三日,凤羽还带着婆婆和爱人一起,游览了青岛胶州湾跨海大桥和胶州湾海底隧道,并合影留念。凤羽的妈妈人虽老了,但在凤羽的细心呵护下,生活健康、起居规律,永远以一个年轻的生活着。老人的精神也那么乐观向上。她总是说:“孝敬父母是幸福的。“

作为社区党员、片区党支部书记,她对家人的爱心,也体现到了对社区居民的关心爱护上。她是父母的好女儿,是支部的好领导,同样也是丈夫的好妻子,他们夫妻感情融洽、恩爱有加,是亲戚朋友羡慕的模范夫妻。

平日,凤羽每天定时买菜、做饭,耐心地喂给老人吃,坚持把孝敬老人、照顾父母的事务放在第一位,把自己的家务放在第二位。王凤羽绝对是孝敬老人的好典范。

第四篇:孝星事迹

我叫宋雨峰,是二年级三班的一名学生。在学校里我尊敬师长,团结同学、是个好学生。在家里我孝敬父母,听从父母的话,是个懂事的好孩子。这次能被评为班级小孝星,我感到非常荣幸。

我生活在一个平凡而又普通的家庭。在我很小的时候,妈妈就开始让我背诵了《三字经》,还给我读了许多孝亲孝感的故事,让我知道了“百善孝为先”,知道了孝顺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我家有五口人,有奶奶、爸爸、妈妈、姐姐和我。我们在一起过着幸福的生活。爸爸妈妈在私人企业里上班,他们没有星期天,没有节假日,就是过年时会放七天的假。爸爸妈妈他们很辛苦,每天除了上班,还得给我们做饭,还要辅导我和姐姐的学习。这些都被我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慢慢地我长大了,我就开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还帮助妈妈做我力所能及的事。不知不觉中,我就成了大家眼中的孝顺孩子。

寒假里,我主动承担了倒垃圾的责任。开始时,妈妈准备去倒垃圾,走到垃圾桶跟前,一看里面光光的,妈妈没有说话。第二次垃圾桶里又是干干净净的。谁倒的?我嘻嘻一笑:“我。”妈妈嘴里念道:“这孩子,真懂事,都知道主动帮忙做家务了!”这以后,妈妈就没为倒垃圾的事操过心,倒垃圾就成了我份内的事情了。有时,我看见邻居的奶奶去倒垃圾,我也会主动抢过垃圾桶帮忙去倒。

还有,我还跟姐姐学习了怎么做饭这一伟大工程。学会了冲鸡蛋水、煎馒头、削姜皮,切姜丝,切红萝卜丝(虽然切的像红萝卜条一样)。

另外,每天晚上,只要我一听到奶奶的车响声,我准会在第一时间跑出去给奶奶开大门,推车,接着给奶奶热饭,热菜,最后再端到奶奶面前让奶奶趁热赶紧吃。奶奶高兴地合不上嘴,见人就夸我是个懂事孝顺的孩子。

妈妈说,“孝”其实很简单。好好学习,听爸爸妈妈的话,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帮父母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像盛饭、洗碗、打扫卫生、倒垃圾、整理房间、爸爸妈妈累了给他们端一杯热茶、给他们端一盆洗脚水,这些都是孝顺的表现,做起来也很容易。

同学们,记住感恩,记住尽“孝”!我们虽做不了惊天动地的大事,但我们可以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让我们一起做个孝敬父母的好孩子吧!

第五篇:十佳孝星事迹

让“孝”长驻心间

——记东阿二中孝心少年尹倩倩 东阿二中

尹海军

孟子先生告诫我们: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东阿二中举办寻找最美孝心少年活动,在这次活动中,涌现出许多懂得孝顺的同学,他们平凡却做着不平凡的事。其中尹倩倩同学以她的事迹深深地打动了每一位老师及同学,她是坚强的,她用实际行动为同学们做了榜样。

她生活在一个普通的家庭里,过着原本幸福安逸的生活,她的童年本该是欢声笑语,无忧无虑的。可是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打破了他们以往的宁静。她的母亲患上了脑梗塞。这突如其来的噩耗,让她顿时觉得天快要塌下来了,一直对她慈爱有加、呵护备至的母亲,怎么会遭此厄运?她伤心至极,她无助的问天问地,但是无法找到答案。没有别的办法,她只能面对现实,对于这该死的病魔,她真想一棍子把它打死,但她知道着急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只能小心翼翼的对付它,如果一不小心惹怒它,就有可能让她失去可亲可敬的妈妈。到那时她的世界可能真的就暗淡无光了。

为了治疗她妈妈的病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为了给妈妈治病,她年近半百的爸爸仍然奔波于工地与家庭之间,从早到晚的干力气活挣钱养活她们一家人。她知道爸爸为了这个家付出了很多,真的很辛苦,有时她看着爸爸早出晚归的身影,暗暗的流泪,她多么的希望,爸爸能停下脚步坐下来歇歇呀。

因为家中的人手不够,所以不得不把她当成壮劳力,家里的一切家务等都由她一个人来承担。农忙的时候真的是很累,玉米该收了,麦子该种

()了,都得要赶上农时,于是她就边上学边干活,那个难熬的滋味就别提了,有时她真得累瘫在地上,但是她不能喊累,不能哭泣,她要撑住,和她爸爸一同撑起这个家。虽然她不能和她爸爸干同样的活,但是地里的一般农活、家里的家务活她都会干。有时腿累酸了,有时手掌磨出了血泡,她还是在坚持。爸爸心疼了,想让她停下来,可她就是不肯,她想,她多出一点力,爸爸不就省一点力吗?她把能挑起的担子挑起来,让爸爸能多出去一天,不就能多挣一天的钱吗?妈妈不就能多一点治病的钱吗?日子不就能好一点吗?

每到周末,她都会一大早起来给干活的爸爸做早饭,然后给妈妈做适合这种病情的饭菜。这个年龄的孩子,哪个会做饭炒菜呢?可是她就会。在他们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年纪,她学会了煮饭,学会了炒菜。

她的妈妈因为得这个病,脾气时好时坏,她的心情也跟着难过,毕竟她们母女连心,骨肉相连啊。她做饭时做不好,会骂她,虽然她心里很委屈,但是她知道,在母亲面前她不能哭,她要学会坚强,毕竟这不是妈妈的错,而是这种疾病带给的压力让无所释怀。即使拿她当出气筒又能怎么样呢?因为是她的妈妈呀!她愿意为妈妈做任何事。现在,她的爸爸因为有事去东北了,而她又要住校,家里只剩下妈妈自己,每天晚上她都会给妈妈打一个电话,告诉做什么饭吃,嘱咐她妈妈按时吃药。

在学校里,她无时无刻不挂念着妈妈,她听别人说,脑梗塞复发后会更加严重。她时常胡思乱想,想着想着就会自己偷偷掉眼泪。同学们都劝她别有这样的想法,她却说:“别人怎么能理解我的感受呢?那种钻心的痛或许只有我体会过,在我心底深处一直有一个愿望,就是希望爸爸妈妈能

()永远陪着我。”父母永远是女儿心灵的依靠,只要她能在回家时能看到父母的笑容,能听到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她就觉得这个家还在,温暖依旧,她也就心满意足了。再苦再累,她也能忍。她想她学会了坚强,风雨也难奈她何。只要生命延续,定能谱写彩虹般的篇章。希望就在前方,她会执着顽强。

在学校里,她的学习成绩虽然不是最优秀的,但她一直努力。课上她凝神屏气,聆听老师的教诲;课下她认真的复习练习,认真的做每一道题,认真的完成每一次作业;她认真的对待每一次考试,她希望每次都考出好的成绩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别人玩的时候她在学习,别人的学习的时候,她更加专注的学习。在宿舍里,灯熄了之后,她还要打开手电筒,继续学习,她咬着牙,和命运做抗争。她期待在明年的中考中取得令自己满意的成绩,考上实验高中,因为只有这样,她才有希望考上一个好大学,将来找一个好工作,能够让爸爸妈妈过上稳定、舒心的生活。她是整个家庭唯一的希望,她一定要让自己出色,唯有如此,才能让父母心安,才能对得起含辛茹苦的父母。

她还要感谢她的老师,因为老师们知道她的家庭情况后,在她感到最无助的时候,给予她最温暖的安慰,让她重新树立了战胜困难的信心。一次一次的虚寒温暖,一次又一次的作业辅导,让她感觉到老师们不是父母,胜似父母。他们都是辛勤的园丁,无微不至的关心照顾着所有需要得到帮助的孩子,传授给他们知识,教会他们做人,鼓励他们积极进取。她要向他们表达由衷的敬意。她也要感谢她的同学们,因为同学们在她最困难的时候,给予她最无私的帮助,是他们一直鼓励她、支持她,让她有坚持走

()下去的信心。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她会把老师们、同学们的鼓励转化为继续前进的动力,去实现理想,尽忠她的孝道,好好照顾好她的妈妈。她始终坚信“阳光总在风雨后”,她要微笑着面对生活对她的考验。

再过几年她就要成大人了,不,她现在感觉就像一个大人一样,她勇挑生活重担,直面挫折的人生,用誓言去迎接每一个黎明,用行动去诠释她的誓言。她相信今天的汗水定能换来明日的辉煌,年少的她定能用她的坚持和她的孝道为她的家撑起一片天,她要用她的行动让这个世界多一丝温暖、多一丝美好。

谁能想到一个十六七岁的孩子能承担住这么重的担子?她的事迹带给我们很大感触,难道我们就不能做到这些么?作为子女,我们应该学会感恩父母;作为一名学生,要学会感恩老师;作为同学,要和同学和谐相处;要懂得知恩图报,回报社会。(东阿二中 尹海军)

()

下载全第八届孝星拟推荐表彰人选主要事迹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全第八届孝星拟推荐表彰人选主要事迹.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孝星典型事迹

    照顾痴呆老母 不悔贫寒一生 在渠江河畔的滨河路上,在马鞍山上的林荫小道里,我们时常会看到一对中年夫妇搀扶着一位步履蹒跚的老人散步的身影,在夕阳下慢慢远去…… 看着这温馨......

    十大孝星事迹

    百 善 孝 为 先 —记安松社区居民曹艳萍 尽孝是善心的体现、爱心的写照; 尽孝是至高的道德、是做人的规范。 曹艳萍,女,现年42岁,是一名极其普通的工人,在工作时间里,她和别人一样......

    镇孝星表彰讲话

    在全镇孝星表彰会议上的讲话 各位领导、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会议,隆重表彰**镇“百名孝星”、“百名德高望重的老人”和“百户好邻居”,以此弘扬尊老敬老、友善互助的优......

    2011年北京市孝星事迹

    臻美崇真善为先丹心一片孝父亲 ―――记孝星典范郝女士事迹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有文字记载的,至少传承五千多年;孝敬父母更是每个儿女应尽的职责,可现......

    农村孝星事迹(5篇材料)

    敬老孝老亲一家 一个小村庄,在这个常驻人口只有700多人的村庄有这样一个对老人孝顺,对丈夫体贴,对女儿疼爱的典范。她叫XXX,在村委会工作,她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但有一颗炽热的心,......

    十大孝星事迹(精)

    百 善 孝 为 先 —记安松社区居民曹艳萍 尽孝是善心的体现、爱心的写照; 尽孝是至高的道德、是做人的规范。 曹艳萍,女,现年42岁,是一名极其普通的工人,在工作时间里,她和别人一样......

    2012年全省优秀共青团员拟表彰人选名单

    2012年全省优秀共青团员拟表彰人选名单 (共278名) 刁惠利(女) 中国石化武汉分公司联合一车间工人 朱 婷(女) 武汉市江夏区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办公室科员 李 显 武汉化工区八吉府街道......

    XX村XXX孝星事迹

    XX村XXX孝星事迹 泱泱中华,礼仪之邦,道德传统,源远流长。孝老爱亲是我们的传统美德,是我们做人的本分。XX同志就是这样一个我们学习的榜样。 XXX,今年X岁,家住XX镇XX村,夫妻二人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