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聚焦)2015高考政治 时事新闻 中国大运河和丝绸之路申遗成功同步测试[五篇]

时间:2019-05-13 11:37: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热点聚焦)2015高考政治 时事新闻 中国大运河和丝绸之路申遗成功同步测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热点聚焦)2015高考政治 时事新闻 中国大运河和丝绸之路申遗成功同步测试》。

第一篇:(热点聚焦)2015高考政治 时事新闻 中国大运河和丝绸之路申遗成功同步测试

中国大运河和丝绸之路申遗成功

【背景材料】

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大运河、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相继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一条是现存世界最长的人工运河,一条是世界最长的文化遗产线路,至此,我国已经申报成功的世界遗产总数达47处。世界遗产委员会认为,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最古老的人工水道,也是工业革命前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土木工程项目,它促进了中国南北物资的交流和领土的统一管辖,反映出中国人民高超的智慧、决心和勇气,以及东方文明在水利技术和管理能力方面的杰出成就。现场代表一致赞同列入名单。中国代表团团长、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童明康在世界遗产大会中表示,大运河申遗成功以后,中国政府将恪守《世界遗产公约》及其操作指南的有关要求,继续为大运河珍贵文化遗产提供最好的保护。【理论分析】

一、从文化生活角度分析

1.文化对人的影响。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大运河数字博物馆的开馆和纪录片《大运河》的拍摄,能使人深受震撼和力量倍增,为人们健康成长提供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

2.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中国大运河和丝绸之路申遗成功,有利于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3.加强中外文化交流与合作。我国和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联合申报的跨国项目丝绸之路通过审议,正式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首例跨国合作、成功申遗的项目。这有利于中国同周边国家合作,共享机遇、共迎挑战,实现共同发展。

4.文化创新。首个以“大运河”为主题的数字博物馆运用3D影像科技、多媒体互动等数字科技手段展现了大运河千年发展中“桨声、灯影、古桥、民居”相融之景,向世人展现了一幅栩栩如生的古运河,显示了与传统博物馆静态展示文物的不同方式。5.加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文化遗产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的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中国大运河和丝绸之路申遗成功,对我国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6.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大运河促进了中国南北物资的交流和领土的统一管辖,反映出中国人民高超的智慧、决心和勇气,以及东方文明在水利技术和管理能力方面的杰出成就。这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二、从生活与哲学角度分析

1.意识的作用。人的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能动作用。文化部出台了《大运河遗产保护管理办法》,并通过落实该管理办法加强对大运河的保护和管理,有利于保护运河带的生态环境,促进该地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这是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体现。2.正确处理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要求我们把革命的热情和科学的态度结合起来。大运河的管理要处理好保护与开发之间的关系。保护要尊重客规律,开发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做到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

3.实践是认识的目的,人们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尽管水利史按照不同流域、不同河段来分解研究大运河,但是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如果不将责任落实到地方政府身上,任何规划都是空谈。对大运河只有正确规划并加以落实才能达到保护的目的。4.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社会变革的主体,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大运河遗产保护规划和申遗工作中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是公众参与的问题,它不仅是国际宪章的要求和作为世界遗产需要考核的内容之一,也是运河遗产带内公民权利的表征。【跟踪试题】

世界遗产委员会认为,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最古老的人工水道,也是工业革命前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土木工程项目,它促进了中国南北物资的交流和领土的统一管辖,反映出中国人民高超的智慧、决心和勇气,以及东方文明在水利技术和管理能力方面的杰出成就。据此回答1—3题:

1.大运河和丝绸之路申遗成功,有利于

①全面展示民族文化 ②促进人类文明的趋同 ③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④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2.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大运河的历史贡献表明 A.文化能够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B.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 C.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无形的、强制的 D.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的、持久的 3.反映出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是

A.源远流长 B.惟我独尊 C.博大精深 D.独树一帜

中国代表团团长、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童明康在世界遗产大会中表示,大运河申遗成功以后,中国政府将恪守《世界遗产公约》及其操作指南的有关要求,继续为大运河珍贵文化遗产提供最好的保护。据此回答4—5题: 4.材料说明

A.经济决定文化 B.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 C.文化由一定的政治所决定 D.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5.我们之所以要加强文化遗产的申报与保护工作,是因为

①文化遗产最能体现一个民族的精神面貌,是一国文化的集中体现 ②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③它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 ④文化遗产反映了人类共同的发展历程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继大运河项目申遗成功之后,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又宣布,我国和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联合申报的跨国项目丝绸之路也通过审议,正式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首例跨国合作、成功申遗的项目。据此回答6—7题: 6.上述材料启示我们

A.文化交流的目的在于消除差异,实现大同 B.文化交流应该相互借鉴,求同存异

C.只有排斥外来文化的影响,才能保证民族文化的个性 D.跨国合作已成为保护文化遗产的主要方式 7.我国和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跨国申遗

①有利于加强中哈吉文化交流,增进对中华文化的了解 ②体现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为中国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③能够促进中哈吉文化的融合,消除中哈吉文化之间的差异 ④表明中华文化成了世界文化的一部分,体现了文化的多样性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2014年6月20日晚,大运河数字博物馆在无锡南长区开馆,这是国内首个以“大运河”为主题的数字博物馆。与传统博物馆静态展示文物的方式不一样的是,这个古运河畔的“高科技”博物馆运用3D影像科技、多媒体互动等数字科技手段展现了大运河千年发展中“桨声、灯影、古桥、民居”相融之景,向世人展现了一幅栩栩如生的古运河“民俗风情水上图”。据此回答8—10题:

8.国内首个以“大运河”为主题的数字博物馆的开馆,将激励我们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道路上奋勇前进。这说明

A.各种文化都能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 B.文化是社会全面发展的决定因素 C.文化活动是由人类创造和享用的 D.文化作为精神力量能转化为物质力量 9.材料启示我们

①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②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③参观该数字博物馆可以帮助人们认识中华文化 ④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①④ 10.首个以“大运河”为主题的数字博物馆与传统博物馆静态展示文物的方式不一样,说明 A.文化创新必须迎合年轻人的要求 B.文化创新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

C.文化创新必须摆脱传统文化的束缚 D.以现代手段改造传统文化,就能实现文化创新 11.关于大运河遗产的保护问题,有人认为,水利史按照不同流域、不同河段来分解研究大运河,但是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如果不将责任落实到地方政府身上,任何规划都是空谈,因而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就成了规划中的症结。这主要说明

A.实践是认识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动力

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12.大运河遗产保护规划和申遗工作中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是公众参与的问题,它不仅是国际宪章的要求和作为世界遗产需要考核的内容之一,也是运河遗产带内公民权利的表征。大运河遗产保护重视公众参与的历史唯物主义依据是

①人民群众的主体是劳动群众 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社会变革的主体 ③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④人们在历史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3.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4年 4月13日,由中央电视台、中央新影集团等单位联合投拍的大型人文纪录片《大运河》举行开机仪式,大运河沿岸各省市代表和40多名大运河文化历史专家到场见证。《大运河》将从运河沿岸的文化和乡情入手,以千年水道、华夏粮仓、码头风云等8个篇章,展现大运河在增进中华民族凝聚力、促进不同地区文化融合中所起的巨大作用,用鲜活的镜头向世界传播中国的传统文化。纪录片预计8月底完成拍摄,年内播出。

材料二 为解决水利、交通、文物等多头管理存在矛盾的问题,文化部出台了《大运河遗产保护管理办法》并在2012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中国35个运河城市还签署了《大运河遗产联合保护协定》,承诺将共同协作联合保护运河遗产。

(1)运用所学文化知识,分析拍摄纪录片《大运河》的理由。(2)结合材料二说明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参考答案】

1.D 2.D 3.A 4.D 5.B 6.B 7.A 8.D 9.D 10.B 11.C 12.B 13.(1)《大运河》的拍摄,旨在深入挖掘古今大运河灿烂文化,保护我国的文化遗产事业,让运河流域人民更多参与大运河保护,用浓浓的运河民俗风情向世界传播中国的传统文化。因此,拍摄纪录片《大运河》有利于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提高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同时有利于中华文化的传承,维护文化的多样性。

(2)①人的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能动作用。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大运河在开凿过程中充分利用了天然河道和湖泊,运河通航后两岸又进行了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文化部从大运河的实际出发,出台了《大运河遗产保护管理办法》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有利于保护了运河带的生态环境。②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把革命的热情和科学的态度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大运河的管理要处理好保护与开发之间的关系。保护是为了开发,开发中要注重科学保护,避免无序开发导致根本性的破坏。

第二篇:2015年高考热点分析:大运河和丝绸之路申遗成功

2015年高考热点分析:大运河和丝绸之路申遗成功

一、【背景材料】

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大运河、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相继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一条是现存世界最长的人工运河,一条是世界最长的文化遗产线路,至此,我国已经申报成功的世界遗产总数达47处。世界遗产委员会认为,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最古老的人工水道,也是工业革命前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土木工程项目,它促进了中国南北物资的交流和领土的统一管辖,反映出中国人民高超的智慧、决心和勇气,以及东方文明在水利技术和管理能力方面的杰出成就。现场代表一致赞同列入名单。中国代表团团长、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童明康在世界遗产大会中表示,大运河申遗成功以后,中国政府将恪守《世界遗产公约》及其操作指南的有关要求,继续为大运河珍贵文化遗产提供最好的保护。

二、【理论分析】

1、从文化生活角度分析

(1)文化对人的影响。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大运河数字博物馆的开馆和纪录片《大运河》的拍摄,能使人深受震撼和力量倍增,为人们健康成长提供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

(2)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中国大运河和丝绸之路申遗成功,有利于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

(3)加强中外文化交流与合作。我国和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联合申报的跨国项目丝绸之路通过审议,正式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首例跨国合作、成功申遗的项目。这有利于中国同周边国家合作,共享机遇、共迎挑战,实现共同发展。

(4)文化创新。首个以“大运河”为主题的数字博物馆运用3D影像科技、多媒体互动等数字科技手段展现了大运河千年发展中“桨声、灯影、古桥、民居”相融之景,向世人展现了一幅栩栩如生的古运河,显示了与传统博物馆静态展示文物的不同方式。

(5)加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文化遗产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的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中国大运河和丝绸之路申遗成功,对我国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6)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大运河促进了中国南北物资的交流和领土的统一管辖,反映出中国人民高超的智慧、决心和勇气,以及东方文明在水利技术和管理能力方面的杰出成就。这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2、从生活与哲学角度分析

(1)意识的作用。人的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能动作用。文化部出台了《大运河遗产保护管理办法》,并通过落实该管理办法加强对大运河的保护和管理,有利于保护运河带的生态环境,促进该地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这是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体现。

(2)正确处理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要求我们把革命的热情和科学的态度结合起来。大运河的管理要处理好保护与开发之间的关系。保护要尊重客规律,开发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做到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

(3)实践是认识的目的,人们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尽管水利史按照不同流域、不同河段来分解研究大运河,但是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如果不将责任落实到地方政府身上,任何规划都是空谈。对大运河只有正确规划并加以落实才能达到保护的目的。(4)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社会变革的主体,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大运河遗产保护规划和申遗工作中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是公众参与的问题,它不仅是国际宪章的要求和作为世界遗产需要考核的内容之一,也是运河遗产带内公民权利的表征。

三、【跟踪试题】

世界遗产委员会认为,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最古老的人工水道,也是工业革命前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土木工程项目,它促进了中国南北物资的交流和领土的统一管辖,反映出中国人民高超的智慧、决心和勇气,以及东方文明在水利技术和管理能力方面的杰出成就。据此回答1~3题。

1.大运河和丝绸之路申遗成功,有利于:

①全面展示民族文化 ②促进人类文明的趋同

③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④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2.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大运河的历史贡献表明:

A.文化能够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B.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C.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无形的、强制的D.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的、持久的 3.反映出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是:

A.源远流长 B.惟我独尊 C.博大精深 D.独树一帜 中国代表团团长、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童明康在世界遗产大会中表示,大运河申遗成功以后,中国政府将恪守《世界遗产公约》及其操作指南的有关要求,继续为大运河珍贵文化遗产提供最好的保护。据此回答4~5题。4.材料说明:

A.经济决定文化 B.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 C.文化由一定的政治所决定 D.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5.我们之所以要加强文化遗产的申报与保护工作,是因为:

①文化遗产最能体现一个民族的精神面貌,是一国文化的集中体现

②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③它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

④文化遗产反映了人类共同的发展历程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继大运河项目申遗成功之后,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又宣布,我国和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联合申报的跨国项目丝绸之路也通过审议,正式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首例跨国合作、成功申遗的项目。据此回答6~7题。6.上述材料启示我们:

A.文化交流的目的在于消除差异,实现大同

B.文化交流应该相互借鉴,求同存异

C.只有排斥外来文化的影响,才能保证民族文化的个性 D.跨国合作已成为保护文化遗产的主要方式 7.我国和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跨国申遗:

①有利于加强中哈吉文化交流,增进对中华文化的了解

②体现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为中国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③能够促进中哈吉文化的融合,消除中哈吉文化之间的差异

④表明中华文化成了世界文化的一部分,体现了文化的多样性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2014年6月20日晚,大运河数字博物馆在无锡南长区开馆,这是国内首个以“大运河”为主题的数字博物馆。与传统博物馆静态展示文物的方式不一样的是,这个古运河畔的“高科技”博物馆运用3D影像科技、多媒体互动等数字科技手段展现了大运河千年发展中“桨声、灯影、古桥、民居”相融之景,向世人展现了一幅栩栩如生的古运河“民俗风情水上图”。据此回答8~10题。

8.国内首个以“大运河”为主题的数字博物馆的开馆,将激励我们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道路上奋勇前进。这说明:

A.各种文化都能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 B.文化是社会全面发展的决定因素 C.文化活动是由人类创造和享用的 D.文化作为精神力量能转化为物质力量 9.材料启示我们:

①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②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③参观该数字博物馆可以帮助人们认识中华文化 ④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①④ 10.首个以“大运河”为主题的数字博物馆与传统博物馆静态展示文物的方式不一样,说明: A.文化创新必须迎合年轻人的要求 B.文化创新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 C.文化创新必须摆脱传统文化的束缚 D.以现代手段改造传统文化,就能实现文化创新 11.关于大运河遗产的保护问题,有人认为,水利史按照不同流域、不同河段来分解研究大运河,但是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如果不将责任落实到地方政府身上,任何规划都是空谈,因而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就成了规划中的症结。这主要说明:

A.实践是认识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动力 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12.大运河遗产保护规划和申遗工作中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是公众参与的问题,它不仅是国际宪章的要求和作为世界遗产需要考核的内容之一,也是运河遗产带内公民权利的表征。大运河遗产保护重视公众参与的历史唯物主义依据是:

①人民群众的主体是劳动群众 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社会变革的主体 ③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④人们在历史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3.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4年 4月13日,由中央电视台、中央新影集团等单位联合投拍的大型人文纪录片《大运河》举行开机仪式,大运河沿岸各省市代表和40多名大运河文化历史专家到场见证。《大运河》将从运河沿岸的文化和乡情入手,以千年水道、华夏粮仓、码头风云等8个篇章,展现大运河在增进中华民族凝聚力、促进不同地区文化融合中所起的巨大作用,用鲜活的镜头向世界传播中国的传统文化。纪录片预计8月底完成拍摄,年内播出。

材料二 为解决水利、交通、文物等多头管理存在矛盾的问题,文化部出台了《大运河遗产保护管理办法》并在2012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中国35个运河城市还签署了《大运河遗产联合保护协定》,承诺将共同协作联合保护运河遗产。

(1)运用所学文化知识,分析拍摄纪录片《大运河》的理由。(2)结合材料二说明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参考答案:

1.D 2.D 3.A 4.D 5.B 6.B 7.A 8.D 9.D 10.B 11.C 12.B

13.(1)《大运河》的拍摄,旨在深入挖掘古今大运河灿烂文化,保护我国的文化遗产事业,让运河流域人民更多参与大运河保护,用浓浓的运河民俗风情向世界传播中国的传统文化。因此,拍摄纪录片《大运河》有利于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提高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同时有利于中华文化的传承,维护文化的多样性。(2)①人的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能动作用。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大运河在开凿过程中充分利用了天然河道和湖泊,运河通航后两岸又进行了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文化部从大运河的实际出发,出台了《大运河遗产保护管理办法》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有利于保护了运河带的生态环境。②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把革命的热情和科学的态度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大运河的管理要处理好保护与开发之间的关系。保护是为了开发,开发中要注重科学保护,避免无序开发导致根本性的破坏。

第三篇:(热点聚焦)2015高考政治 时事新闻 第13届香格里拉对话会召开同步测试

第13届香格里拉对话会召开

【背景材料】

2014年5月30日,为期三天的第十三届香格里拉对话会在新加坡香格里拉饭店开幕。来自27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府、军方和学界代表围绕与亚太安全相关的十个议题展开讨论,其中包括美国对地区稳定的作用、中国在确保亚太和平与安全中的角色、推进军方合作、管理战略冲突、维护和管理公海的挑战、亚太新军力的影响、东盟与新兴地区的安全秩序、朝鲜的未来等。针对这些议题的讨论以全体大会和平行特别会议的形式展开。中国此次派出以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王冠中中将为团长的代表团参会。王冠中就美国防长哈格尔所谓“中国破坏南海地区稳定”的讲话作出针锋相对的回应,称哈格尔的指责毫无根据道理,充满着霸权主义、威胁和恐吓。除军方代表外,中国外交部前副部长、现任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主任委员傅莹也参会并在大会期间发表演讲。傅莹表示,近年发生的海上问题都是一些国家挑衅引发的。中国不会放弃长期坚持的和平解决争议的立场,但面临挑衅,也必须作出强有力的回应,这不仅是为了维护自身的主权权益,也是为了维护整个地区和平稳定的秩序。

【理论分析】

一、从政治生活角度分析

1.维护世界和平要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和美国国防部长哈格尔在对话会上一唱一和,向中国发起挑衅和挑战。美日的一唱一和,实质上是搞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因此,要维护世界和平,必须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2.国家利益决定国际关系,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王冠中就美国防长哈格尔所谓“中国破坏南海地区稳定”的讲话作出针锋相对的回应,这有利于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

3.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我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走和平发展道路。我国积极参与香格里拉对话会,并发表建设性的意见,是我国外交政策的体现,也表明我国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坚定力量。

4.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中国倡导树立亚洲安全观,也忠实地践行亚洲安全观,与各国走共建、共享、共赢的亚洲安全之路。中国是亚洲和平与安全的建设力量、积极力量、正能量,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5.共同利益是国家间合作的基础,利益对立则是国家间冲突的根源。当前,亚洲各国面临着许多共同问题,国家间也存在着许多共同利益。这些共同利益是各国进行国际合作的基础,亚洲各国之间只有合作共赢才能促进共同发展。

二、从生活与哲学角度分析

1.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注意把握事物之间联系的多样性。今天的亚洲正处在发展的关键时期,亚洲日益成为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责任共同体。亚洲稳定,是世界和平之幸;亚洲振兴,是世界发展之福。

2.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要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放眼世界,时代在不断发展进步,和平以已经成为当代世界主流,中国将同世界各国一道致力于维护二战胜利成果和战后国际秩序,决不允许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野蛮侵略的悲剧重演。

3.矛盾是普遍存在的,要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一分为二的认识方法。中美两国需要正视争端与分歧,不断扩大彼此的共同利益,努力缩小矛盾和分歧,以积极心态消除误解和误判。要正确对待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解决矛盾。

4.事物发展都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当代世界形势总的发展趋势是前进的,具体道路则是曲折的。“和平来之不易,安全弥足珍贵。在维护亚洲的和平与安全问题上,我们既要坚定信心,又要准备走曲折的路。

5.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要求我们要统筹全局搞好局部,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亚洲稳定,是世界和平之幸;亚洲振兴,是世界发展之福。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中国愿与亚太各国携手合作,互利共赢,共创亚太地区的美好未来。

【跟踪试题】

在刚刚闭幕的第13届香格里拉对话会上,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和美国国防部长哈格尔在对话会上一唱一和,向中国发起挑衅和挑战,尤其哈格尔,言辞激烈被认为是历年之最。对此,中方在会上、会下多个场合对有关行径进行了批驳。据此回答1—3日:

1.美日的“一唱一和”,实质上是

A.推进世界经济的全球化B.搞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C.促进国际关系的民主化D.为了加强全球“反恐”合作

2.中方的反驳,有利于

①维护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②抑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③促进世界共同发展④发展中国家之间加强合作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3.上述材料说明

A.国际关系复杂多变,竞争激烈、残酷

B.国际关系有政治关系、经济关系、文化关系、军事关系等

C.合作、竞争、冲突是国际关系的基本形式

D.国际关系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4.一直以来,人们心知肚明,香格里拉对话是西方设立的局,但是,这些年来,中国没有缺席。从政治生活角度看,这是因为

①中国履行国际责任的能力不断提高 ②中国在世界经济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③中国以自身的影响力促进世界经济、社会的发展 ④中国特别重视发展与亚洲各国之间的关系。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

中国代表团团长王冠中在香格里拉对话会上指出:“中国的安全与亚洲的安全息息相关。中国倡导树立亚洲安全观,也忠实地践行亚洲安全观,与各国走共建、共享、共赢的亚洲安全之路。中国是亚洲和平与安全的建设力量、积极力量、正能量。”据此回答5—6题:

5.中国忠实地践行亚洲安全观,说明

①我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②中国对国际事务发挥着重要的建设性作用③维护世界和平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④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积极因素和坚定力量

A.①③B.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④

6.中国与各国走共建、共享、共赢的亚洲安全之路,是基于

①亚洲各国是睦邻友好关系 ②亚洲各国人们有着共同的国家利益 ③合作共赢才能促进亚洲各国的发展 ④世界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

中国代表团团长王冠中在香格里拉对话会上指出:“在中国看来,发展是安全的基础,安全是发展的条件,发展是最大安全,也是解决亚洲安全问题的“总钥匙”。中国实行睦邻、安邻、富邻的周边外交政策,践行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积极推进区域经济合作和安全合作良性互动,统筹维护传统和非传统领域安全。”据此回答7—8题:

7.当前,亚洲各国面临着许多共同问题,国家间也存在着许多共同利益。这些共同利益是各国

A.进行国际合作的基础B.处理国家关系的基本准则

C.制定外交政策的出发点D.处理国际事务的依据

8.从政治生活角度看,解决亚洲安全问题需要我国

①既维护自身利益,又尊重其他国家合理的国家利益②把维护各国共同利益作为对外活动的目的③尊重别国人民选择的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和生活方式④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

2013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接近30%,对亚洲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同已超过50%。中国将以可持续发展促进可持续安全,与各国共同创造地区持久繁荣和安宁的局面。据此回答9—10题:

9.中国对世界的贡献和影响说明

①中国积极承担国际责任 ②我国致力于促进世界共同发展 ③国际竞争的实质是综合国力的竞争 ④新的国际秩序已经建立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10.中国以可持续发展促进可持续安全的政治生活依据是

①世界还很不安宁②冷战还没有结束 ③恐怖主义是维护世界和平的主要障碍④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A.①②B.①④C.①③D.③④

11.今天的亚洲正处在发展的关键时期,亚洲日益成为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责任共同体。亚洲稳定,是世界和平之幸;亚洲振兴,是世界发展之福。上述对亚洲的认识

①坚持了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②体现了事物之间联系的多样性 ③体现了新事物的发展过程是曲折的④是对客观事物的最终认识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2.中美两国需要正视争端与分歧,不断扩大彼此的共同利益,努力缩小矛盾和分歧,以积极心态消除误解和误判,而不是正好相反。上述观点的哲学依据是

①矛盾具有普遍性,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矛盾 ②矛盾具有客观性,要勇于揭露矛盾、积极解决矛盾 ③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规定的 ④要坚持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法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13.中国代表团团长王冠中在香格里拉对话会上指出:“和平来之不易,安全弥足珍贵。明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中国将同世界各国一道致力于维护二战胜利成果和战后国际秩序,决不允许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野蛮侵略的悲剧重演。维护亚太安全与稳定,大国负有重要责任,中小国家也能发挥建设性作用。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中国愿与亚太各国携手合作,互利共赢,共创亚太地区的美好未来。”

分析上述材料体现了哪些唯物辩证法道理?

【参考答案】

1.B2.A3.A4.C5.D6.B7.A8.B9.A10.B11.A12.D

13.(1)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事物发展的道路则是迂回曲折的,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当代世界形势总的发展趋势是前进的,具体道路则是曲折的。“和平来之不易,安全弥足珍贵。我们既要坚定信心,又要准备走曲折的路。(2)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要求我们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放眼世界,时代在不断发展,和平以已经成为当代世界主流,中国将同世界各国一道致力于维护二战胜利成果和战后国际秩序,决不允许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野蛮侵略的悲剧重演。(3)矛盾是普遍存在的,要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一分为二的认识方法。各国要正视争端与分歧,不断扩大彼此的共同利益,在维护亚太安全与稳定的问题上,既要让大国负起重要的责任,又要使中小国家也能发挥出应有的建设性作用。(4)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要求我们要统筹全局

搞好局部,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亚洲稳定,是世界和平之幸;亚洲振兴,是世界发展之福。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中国愿与亚太各国携手合作,互利共赢,共创亚太地区的美好未来。

第四篇:(热点聚焦)2015高考政治 时事新闻 中国人权研究会发布《中国人权事业发展报告(2014)》同步测试

中国人权研究会发布《中国人权事业发展报告(2014)》

【背景材料】

2014年8月6日,由中国人权研究会编写的《中国人权事业发展报告(2014)》(人权蓝皮书)正式发布。蓝皮书重点分析研究了2013年中国人权事业的最新进展。蓝皮书包括总报告、专题报告、调研报告和案例研究以及附录部分。全书系统分析了中国梦的人权内涵,重点阐释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推进中国人权事业发展的重大意义,总结了2013年中国人权事业进展的总体特征。在专题报告部分,蓝皮书就反腐败、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劳动教养制度改革、社区矫正、公益诉讼、农村留守儿童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人权保障进展进行了讨论。蓝皮书还结合人权入宪十周年,对2003-2013年中国大陆出版的人权著作进行了梳理,撰写了研究报告。中国人权研究会成立于1993年,是人权领域最大的全国性学术团体之一,在联合国经社理事会享有特别咨商地位。

【理论分析】

一、从政治生活角度分析

1.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人权研究会编写《中国人权事业发展报告(2014)》(人权蓝皮书)并正式发布,分析研究中国人权事业的最新进展。这充分说明了我国是人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2.社会主义民主具有广泛性。蓝皮书就反腐败、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劳动教养制度改革、社区矫正、公益诉讼、农村留守儿童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人权保障进展进行了讨论。说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具有广泛性的特点。

3.社会主义民主具有真实性。我国除了在宪法中规定了公民基本权利,还制定实施妇女权益保护法、未成年人保护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和残疾人保障法等法律,以保护特定人群的合法权益。这说明,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具有真实性的特点。

4.我国政府的宗旨和原则。促进人权事业发展需要尊重和发挥群众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创新社会管理机制、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这就要求政府必须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努力推动我国人权事业的发展。

5.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人管事,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是把权力关进笼子里的根本之策。分析和研究我国人权进展,推进中国人权事业发展,有利于公民行使监督权,对权力运行进行监督。

6.中国在国际人权事业中发挥着建设性作用。2013年中国第三次高票当选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成员国。中国政府第二次参加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的国别人权审议工作,大多数国家充分肯定中国人权事业成就,支持中国根据本国国情进一步促进和保护人权。

二、从生活与哲学角度分析

1.坚持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推动人权事业的发展要从我国国情出发,而不能脱离国情;同时,中国人口多、区域差异性大、发展不平衡,推进人权事业的发展要考虑不同地方的实际,而不能千篇一律。

2.认识和处理问题必须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实施人权法律保障,政法机关、司法人员不应该是唯一力量,需要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并将人权建设纳入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全过程当中。

3.要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我国政府将人权保障纳入到国家和社会发展的主流,倡导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将人权建设贯穿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全过程当中,积极促进人权事业的进步和发展。

4.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要准备走曲折的路。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人权事业的发展受到多方面条件制约,实现充分享有人权的崇高目标任重道远。为此,我们在改

善民生和人权状况过程中,要积极应对面临诸多挑战。

5.要树立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中国梦与中国人权同根同源,中国梦的提出,极大地丰富了中国人权的内涵,为构建中国人权话语体系提供了新的价值标准和思想营养。这说明,推动我国人权事业的发展,需要转变观念,树立创新意识。

6.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实践的主体,要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实现中国梦其实质是为了更好地保障人民的各项基本权利,促进中国人权事业的全面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人民愿望和要求放在心上,切实推进人权事业的发展。

【跟踪试题】

《中国人权事业发展报告(2014)》就反腐败、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劳动教养制度改革、社区矫正、公益诉讼、农村留守儿童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人权保障进展进行了讨论。据此回答1—3题:

1.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人权事业的发展受到多方面条件制约,面临诸多挑战,实现充分享有人权的崇高目标任重道远。这说明,人权事业的发展是

A.只要努力就能实现的过程B.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

C.不断强化人权意识的过程D.不断创造条件的过程

2.从反腐到协商民主,从公益诉讼到生态文明,都涉及到人权保障问题,对这些领域人权保障进展进行讨论,说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具有()性的特征

A.权利真实B.权利阶段C.内容广泛D.主体平等

3.《中国人权事业发展报告(2014)》(人权蓝皮书)发布的根本原因是

A.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B.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真实的政治权利

C.公民是国家的主人D.我国人权组织是由人民选出的4.《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第46条规定:“涉及公共利益的重大行政许可事项,行政机关应当向社会公告,并举行听证。”由此可见

A.国家注重保障公民的基本民主权利B.我国人民直接管理国家事务

C.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具有真实性D.社会主义民主是全民的民主

5.近年来,全国不少地方在法规起草过程中,通过各种途径吸纳广大公众的意见,被称为“开门立法”。“开门立法”有利于

①提高立法质量 ②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③了解民意,反映民情,集中民智 ④提高公民的民主意识

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

6.我国除了在宪法中规定了公民基本权利,还制定实施妇女权益保护法、未成年人保护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和残疾人保障法等法律,以保护特定人群的合法权益。这说明,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具有

A.制度保障B.物质保障C.政策保障D.法律保障

7.促进人权事业发展需要尊重和发挥群众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创新社会管理机制、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这就要求政府必须坚持

①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②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③依法执政,自觉接受监督 ④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8、有人认为,网民热衷“人肉搜索”是侵害人权。但从搜集腐败分子违纪违法线索角度看,“人肉搜索”

①有利于公民行使监督权②有利于公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 ③是公民积极履行维护国家利益义务的体现④意味着腐败分子逃脱不了法律责任

A.①④B.①③C.②③D.②④

9.2013年中国第三次高票当选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成员国。中国政府第二次参加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的国别人权审议工作,大多数国家充分肯定中国人权事业成就,支持中国根据本国国情进一步促进和保护人权。这说明

A.中国在国际人权事业中发挥着建设性作用 B.主权国家的内部事务接受联合国管理

C..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主导性作用D.国际组织在国际事务中起积极作用我国政府倡导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将人权建设纳入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全过程当中,积极促进人权事业的进步和发展。一方面,我国一如既往,将实现生存权和发展权放在人权工作的首位,另一方面,我们着眼人权的全面推进,将人权保障纳入到国家和社会发展的主流,纳入到发展过程的方方面面。据此回答10—11题:

10.将人权建设纳入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全过程当中,从哲学角度说明

A.事物的联系是多样的,要具体把握多样性联系

B.处理问题必须重视局部,没有局部就没有整体

C.认识和处理问题必须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

D.重视整体可以忽略局部,但关键的局部不可忽视

11.我国政府将人权保障纳入到国家和社会发展的主流,纳入到发展过程的方方面面。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①要注意量的积累 ②要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③要坚持按客观规律办事 ④要树立科学的价值观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2.实施有关人权保障的法律过程中,需要转变观念。其哲学依据是

A.要密切注意变化发展的世界B.只要实事求是就能解放思想

C.要树立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D.要成功就要敢于破除过去的一切

13.总书记强调,中国人口多、区域差异性大、发展不平衡,在进一步改善民生和人权状况方面还面临不少挑战。中国政府将继续从本国国情出发,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人民愿望和要求放在心上,采取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大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与和谐,推动中国人权事业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分析上述材料所蕴涵的哲学道理

【参考答案】

1.B2.C3.A4.C5.B6.D7.D8.B9.A10.C11.D12.C

13.(1)物质决定意识,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从实际出发。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推动人权事业的发展要从我国国情出发,而不能脱离国情;(2)矛盾具有特殊性,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中国人口多、区域差异性大、发展不平衡,推进人权事业的发展要考虑不同地方的实际,而不能千篇一律;(3)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要准备走曲折的路。中国人口多、区域差异性大、发展不平衡,在进一步改善民生和人权状况方面还面临不少挑战,需要我们积极应对;(4)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实践的主体,要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要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人民愿望和要求放在心上,采取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推进人权事业的发展。

第五篇:山西分校+面试+热点预测+中国大运河、中哈吉丝绸之路申遗成功+游济刚

以教育推动社会进步

中国大运河、中哈吉丝绸之路申遗成功

 热点概述

2013年9月,在河南省洛阳市首阳山镇洛河滩里,暴雨冲出的水沟内发现一艘深埋地面4米以下的木质古船。沉船所处的位置距离现在的洛河河道不足50米,船身最宽处3.2米,总长度大约17米。根据史料记载,这艘沉船所处的位置,正是隋唐大运河漕渠的故道。新华社发

中国大运河,贯穿中国南北的华夏民族的血脉;丝绸之路,东西方贸易大通道,乃至东西方文明沟通和交流的象征。昨天,这两大项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32项和第33项世界文化遗产。至此,中国世界遗产的总数已达到47项,继续稳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意大利。

昨天,在卡塔尔多哈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审议通过中国大运河项目和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跨国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项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国家文物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大运河、丝绸之路是在世界范围内具有广泛影响力和号召力的超大型线性文化遗产。此次申报成功,表明大运河、丝绸之路的突出普遍价值、真实性、完整性以及中国政府为保护这些珍贵遗产付出的艰苦努力,得到了世界遗产委员会和国际专业咨询机构的一致认可。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童明康在多哈会议发言中表示,大运河、丝绸之路申遗是史无前例的遗产保护过程。大运河的申遗使世界遗产的保护理念在中国大运河沿线8个省(市)、1.7亿民众中得到广泛传播并深入人心。而作为世界上最伟大的贸易之路、对话之路、和平之路和发展之路,丝绸之路跨国联合申遗进一步增进了中国和哈、吉等中亚国家的传统友谊,成为新时期中国与中亚地区各国和平对话、共同发展的新纽带。

他表示,大运河、丝绸之路申遗成功以后,中国政府将恪守《世界遗产公约》及其操作指南的有关要求,继续为大运河、丝绸之路珍贵文化遗产提供最好的保护,并将继续团结各利益相关方,进一步巩固跨地区跨行业对话和协调机制,深入探讨巨型线性文化遗产,尤其是活态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和利用模式,“让蕴含丰富精神内涵的大运河流淌向可持续发展的未来,让古老的丝绸之路再次绽放灿烂的光彩。”童明康说。

/ 3

华图山西分校

游济刚

以教育推动社会进步

 相关评论

@单霁翔 故宫博物院院长论评:大运河和丝绸之路项目至少从六个方面彻底改变了以往人们对文化遗产的认知:过去是保护文化要素的东西,今天是保护人和自然共同创造的遗产;过去只保护那些静态的遗产比如长城等等,大运河是流淌的,还在使用的,让人们认识到活态的遗产也要保护;过去保护的是一个点、一个面,比如一个桥、一个塔、一个古建筑群、一个历史村镇„„这次是一条线,并且是上千公里的线;过去保护的是古代的、近代的,如今要保护当代的,今天中国的水利、交通部门为了改造大运河,对大运河新做的那些加强功能的贡献,仍然是未来的遗产,人们认识到要为未来保护今天;过去保护宫殿、古建筑群、寺庙等纪念性建筑,今天大运河、丝绸之路沿途的那些民间民俗的工业遗产、老字号、乡土建筑等都将得到保护;过去保护的是物质要素,今天大运河、丝绸之路带来的是非物质要素保护的观念--这两项成功申遗的文化遗产将带来世界文化遗产领域人们认知的革新。

 模拟题

卡塔尔多哈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审议通过中国大运河项目和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跨国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项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请谈谈你的看法。

 参考解析

大运河和丝绸之路是我国重要的历史印记,它记录了我国时代发展的变迁,在历史上也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大运河的开通加快了我国南北货物间的自由流转,丝绸之路则让我国的丝绸等物品可以传播到西方,加强了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贸易联系。历时8年,克服重重困难,申遗成功具有重大的意义:

第一,反映了党和政府对于文化遗产的尊重和重视,通过加快申遗的步伐能够保护这样一些历史印记,让其得到很好的传承。

第二,大运河和丝绸之路的申遗成功,也反映出我国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一个重大变化。以往只是重点单个地点的保护,比如一个桥、一个塔、一个古建筑群,这都是一些静态的文化传承,而大运城是我国唯一一个仍然在使用的文化遗产,这反映出在文化遗产保护上由静态到动态,由单点保护到点、线、面综合保护的一个发展思路。

第三,大运河和丝绸之路申遗成功之后,在这一大背景的感召下,能够加强社会各界对于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掀起认识、研究、保护、传承文化的热潮,能够在短时间内使大运河和丝绸之路得到修缮。

/ 3

以教育推动社会进步

第四,申遗成功必将引导并推动沿岸城市文化品位提升,改善沿岸民众的生活环境和品质。环境改善之后可以衍生出与之相配套的旅游项目,对于增加当地居民收入,促进沿途城市旅游等第三产业的发展,意义重大。

当然,我们同时也应该注意的是,在当前我国经济迅猛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道路交通状况已然今非昔比,高速路网建设,铁路线路覆盖,使我国物品的运输速度直线提升,然而大运河是典型的内陆水运,运力和速度严重受限,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我国货物运输能力,但是显得杯水车薪。

针对大运河和丝绸之路的申遗成功,我国更应该加强相关的保护工作,我认为必须做到如下几点:

第一,对于沿线的情况进行详细的摸排、调研制定出科学的保护计划,将文化遗产保护和城市发展紧密结合。既改善了当地环境,又能够为城市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第二,要加强专项资金的审计,尽快保障专项资金发放到位,尽快启动保护工作。在政府专项资金不足的情况下,可以鼓励民间资本投入到相关领域,政府可以给与一些政策上的引导和扶持。

第三,要加强宣传,要让人民群众认识到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提高大家传承文化的意识。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山西华图公考研究中心 游济刚 2014年6月22日

/ 3

下载(热点聚焦)2015高考政治 时事新闻 中国大运河和丝绸之路申遗成功同步测试[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热点聚焦)2015高考政治 时事新闻 中国大运河和丝绸之路申遗成功同步测试[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