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宝豫灵社会管理创新五篇

时间:2019-05-13 11:57: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灵宝豫灵社会管理创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灵宝豫灵社会管理创新》。

第一篇:灵宝豫灵社会管理创新

2011年3月24日《河南日报》第九版全版刊登河南省社科院对我镇社会文明建

设调研文章

我镇自2008年起,连续三年在全镇开展“社会贤达、和谐家庭、孝子贤妻、少生快富示范户、诚信商户”评选表彰活动,社会影响广泛,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先进典型的模范带动作用日益凸显,有效推动了全镇社会文明建设。2011年3月24日《河南日报》第九版全版刊登河南省社科院调研文章“创新社会管理 助推和谐发展——灵宝市豫灵镇加强社会文明建设的有益探索”,全文如下:

编者按: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党和政府积极应对我国进入社会矛盾多发期、社会风险活跃期的社会现实而做出的管理理念与管理模式的重大战略部署。今年2月19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强调,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维护人民群众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持社会良好秩序。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将社会管理列为今年的重要工作之一。近年来,灵宝市豫灵镇在基层社会文明建设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走出了一条以优化社会风气创新社会管理、促进基层社会文明建设的新路子。本报发表豫灵镇的做法和经验,进行理论分析与探讨,以期对我省的基层社会管理创新有所启示与借鉴。

今年2月14日,省委书记卢展工在《人民日报》发表署名文章,强调要“把风气搞正、把工作做实”。近年来,灵宝市豫灵镇紧紧围绕打造豫秦晋黄河“金三角”经济协作区重要战略支撑点的定位,积极发挥中原经济区建设河南最西端“前哨”和“排头兵”的作用,长期扎实开展“热爱豫灵、创业豫灵、建设豫灵”主题教育,在加强社会文明建设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连续三年开展“社会贤达”、“和谐家庭”、“孝子贤媳”、“诚信商户”、“少生快富示范户”评选活动,走出了一条以优化社会风气创新社会管理、促进基层社会文明建设的新路子。豫灵镇的实践证明,社会文明建设是社会管理的价值诉求和目标导向,社会管理是社会文明建设的政治保障和核心内容,而优化社会风气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助推社会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有效载体。

一、背景和动因

社会风气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社会价值导向的集中体现。豫灵镇之所以能够着力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以扎实的工作将社会文明建设落到实处,树立起良好的社会风气,既同当地党委政府的扎实工作密不可分,又有下述客观背景和动因。

(一)独特、相对边缘的地理位置

豫灵镇地处黄河进入河南“几”字形大拐弯处,是豫秦晋三省交界金三角地带的边沿重镇,坐拥三省之交、承东启西之地利,有“鸡鸣听三省”之说。310国道、连霍高速公路、陇海铁路、郑西高铁穿境而过,是西北地区进入中原的交通咽喉。独特、边缘性的地理位置,既促进了豫灵人民同省内外方方面面的交流和融通,也使豫灵镇面临着流动人口多、社会关系复杂、管理难度大、社会文明建设任务繁重等诸多难题。

(二)资源性、粗放的经济发展方式

豫灵镇是豫西地区较早从事黄金开采的传统矿业大镇。矿产企业的遍地开花,黄金矿产的开采、加工在给豫灵当地经济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高成本、高污染、高能耗。这种发展方式使豫灵镇很快陷入“资源难以为继、环境难以为继、民生难以为继、文明难以为继”的困局。在新的形势下,当地党委政府开始认识到,这种模式下创造的GDP不过是一种“无声(不能反映民意)的增长、无情(不考虑群众承受力)的增长、野蛮的(不考虑生态文明)的增长、无未来(不能持续发展)的增长”,并着手把改善民生作为政府职能转变、促进科学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而加大了创新社会管理、推动社会文明建设的力度。

(三)多元、交融的思想文化

豫灵镇为黄河金三角风景名胜、历史文化圣地之一,加之有3万余人的外来常住人口,致使思想文化相对多元。在思想文化的碰撞和交融过程中,美与丑、善与恶、诚信与虚假等认识领域产生了各种各样的矛盾和冲突。如何用新时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构建新豫灵人的精神家园、增强新豫灵人的自豪感和幸福感、强化新豫灵人的家园认同感和责任感,就成为豫灵镇党委政府在社会文明建设方面首先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四)悬殊、扩大的贫富差距

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在黄金矿业发展的过程中,豫灵镇域内有钱人变得越来越多,资产在200万元以上的居民就占20%左右,社会财富总量快速增加。镇域内建行、工行、中行、农行等6家金融机构,储蓄存款余额近30亿元。尽管经济十分繁荣,但由于贫富差距较大,当地也面临着一些亟须解决的民生问题。如,农民人均年纯收入才达到6846元。企业家和工人之间、企业家和农民之间,收入悬殊,社会成员贫富差距逐步拉大。这种难以回避的现实,使豫灵镇党委政府认识到:区域经济的竞争不仅是经济、科技等硬实力的竞争,而且越来越表现在民生问题解决和老百姓对党委政府认同等社会文明建设软实力的竞争上;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需要提升,而纯正的道德、古朴的民风更需要弘扬、每个家庭需要和谐、每个企业家的贡献需要业内和社会认可、每个社会人更需要有尊严的活着。这些都迫切需要豫灵镇党委政府创新社会管理模式,积极推动社会主义社会文明建设。

(五)传统、滞后的社会管理模式

经济发展了,社会进步了,人富了,有钱了,但社会发展中的“二个不协调、三个不适应”问题和现象越来越突出,即农业与工业发展不协调、社会事业与经济发展不协调,少数落后工艺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要求不相适应、部分群众收入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相适应、党员队伍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不相适应。如何使“近者悦、远者来”,切实引导广大干群革除陋习,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敬业奉献、勤俭自强、团结友善、尊老爱幼的道德风尚,凝聚全镇干部群众力量参与到社会文明建设中来,如何真正“把风气搞正、把工作做实”,就成为豫灵镇党委政府亟待破解的重要课题。

二、做法和成效

2008年以来,豫灵镇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结合本地实际,以构建“富裕文明和谐新豫灵”为主题,以“富民强镇、工农业富镇、商贸旅游立镇”为发展战略,积极开展“热爱豫灵、创业豫灵、建设豫灵”主题教育,并通过创设“社会贤达”、“和谐家庭”、“孝子贤媳”、“少生快富示范户”、“诚信商户”等先进评选表彰平台,累计评选出“社会贤达”20名、“和谐家庭”23个、“孝子”24名、“贤媳”24名、“诚信商户”24户、“少生快富示范户”14户,初步解决了豫灵经济社会发展的依靠力量、检验和评价经济社会发展的标准、发展成果应由谁共享等一系列认识问题,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淳化了社会风气,创新了社会管理,助推了豫灵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科学设置评选标准

“社会贤达”标准。为官有名、为民有德、为富有仁、为商有诚,积极参与公益活动,为公益事业提供多种形式的智力、财力、物力支持等,事迹突出、具有较大社会影响。

“和谐家庭”标准。男女平等、共同发展,遵纪守法、廉洁奉公,爱岗敬业、勤劳致富,为国教子、以德育人,崇尚科学、倡导文明。

“孝子贤媳”标准。思想道德高尚、个人品质优秀,知荣辱、明是非,遵纪守法、尊老爱幼,团结友善、宽容谦让,真诚守信、互助互爱,教子有方、家庭和睦。“少生快富示范户”标准。夫妇双方均为农业人口,领取了《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做出终生自愿生育一个子女的承诺,采取了长效节育措施,年人均收入连续三年高于全镇人均收入一倍以上,有一定社会影响,能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行计划生育少生快富方面发挥先锋模范带头辐射作用。

“诚信商户”标准。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没有制售假冒伪劣商品、销售走私贩私物品、不正当竞争、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等违法违规行为;遵守市场规章制度,维护市场秩序,不占道堆货,不超范围经营等;遵守商业道德,诚信为本,没有缺斤少两、以次充好、强买强卖、囤货居奇或无故拖欠、拒付货款及无理压价克扣价款等不良行为。

(二)严格规范评选程序

采取群众自报,支部推荐,镇评选领导小组评定候选人,支部书记、老党员、老干部代表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广大群众投票等程序来确定当选人。

第一步:报名评选。在充分宣传发动的基础上,农户、商户根据评选条件自荐报名,或组织推荐报名。豫灵镇工商所负责“诚信商户”候选人的推荐上报工作,其余候选人推荐上报由各村、各单位负责。各行政村要严格按照评选标准,广泛征询各组意见,坚持优中选优原则,每个类型推荐1名候选人(3000人以上的村推荐2名)。豫灵镇工商所负责推荐“诚信商户”候选人15名。

第二步:公示上报。各村、各单位将拟推荐人选在本村、本单位进行公示(公示期不少于5天)。如无异议,认真填写相关候选人推荐表,经村委会或单位审核,并附候选人典型事迹材料等报镇评选领导小组。

第三步:小组初评。镇评选领导小组针对推荐上报的候选人,走村入户,调查走访,认真听取群众意见,准确判断材料真伪,分析所报先进事迹的典型性和代表性,然后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无记名投票确定正式候选人。

第四步:公开投票。组织支部书记、老党员、老干部代表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广大群众公开投票。

第五步:确定表彰。评选领导小组根据群众投票评选情况,提请镇三套班子会议研究,最终确定当选人,张榜公示。并在每年的元宵节前后召开群众大会,对“社会贤达”、“和谐家庭”、“孝子贤媳”、“诚信商户”、“少生快富示范户”当选人进行披红挂彩、隆重表彰。

通过制度化的道德风尚评比建设和连续多年的评选表彰活动,豫灵镇切实深化了“热爱豫灵、创业豫灵、建设豫灵”主题教育,达到了宣传典型、弘扬美德、淳化乡风、促进和谐的目的,取得了显著成效。

1.弘扬了核心价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具有凝聚力量、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润化心灵的重大作用。豫灵镇紧紧抓住人们“要尊严、求文明、思致富”这一朴素心理,强化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提高意识,通过“发掘身边普通人的亮点并进行评比表彰”等喜闻乐见的形式,树立了全社会尊重美德、崇尚美德的良好导向,弘扬了当地人“明辨是非、见贤思齐,醇厚中和、刚健自强”的传统美德和“开放包容、务实重干,勇于创新、敢为人先”的时代精神,从而在全镇形成了统一的指导思想、共同的理想信念、强大的精神支柱和基本的道德规范,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这种精神动力促使全镇树立起正气、凝聚起人气、鼓舞起士气、激励起志气、焕发起朝气,形成了人人支持、人人参与、共建共享的社会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深入人心。目前,尊贤、尚礼、和谐、自强的社会文明风尚在豫灵已蔚然形成。

2.净化了群众心灵。社会是由无数个体存在构成的整体架构,其稳定和谐源于个体心灵的宁静与超越。豫灵镇探索的基层社会文明建设模式,全面贯彻落实了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发挥道德模范榜样作用,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的要求,取得了净化群众心灵的良好效果。通过表彰活动,该镇涌现出一批子孝媳贤、尊老爱幼的和谐家庭和严守孝道、感人至深的孝子贤媳。比如,该镇北寨村的芦花兰,从结婚以来,几十年如一日孝敬公婆。如今她也成为六十多岁的老人,丈夫已经过世,她仍然担起照顾九十多岁的婆婆的重担,对老人关怀备至,受到乡邻称赞。该镇麻庄村的王景育,父母常年患病,他带着父母四处寻医求药,悉心照顾、不厌其烦。特别是他大伯,天生哑巴,无儿无女,王景育将他接到家中同住,像对自己亲生父亲一样看待,衣食住行全都管。这些典型以朴实无华的形式诠释了真善美的深刻内涵,与一些看似光鲜的假恶丑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进一步净化了群众心灵,树立起鲜明的价值导向,有力促进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营造了知荣辱、树正气、促和谐的社会风尚。

3.强化了社会责任。良好的社会责任意识不仅有利于社会的健康发展,而且还可以促进企业做大做强。豫灵镇通过对“诚信商户”和“社会贤达”等的评选表彰,鼓励企业和商家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考虑社会效益以及自身行为对社会风气和民众生活的影响,注重回报社会,在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前提下,感恩社会,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在这种导向的引领下,该镇涌现出一批关心公益事业、乐于奉献、社会责任意识强的优秀楷模。比如,在该镇二中、阌锦园建设过程中,一些企业和个人慷慨解囊,踊跃捐资,为豫灵教育事业发展和社会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积极贡献力量。此外,该镇志成金铅股份有限公司先后为麻庄村村通工程、姚子头饮水工程、道路硬化工程、豫灵教育基金、阌锦园建设等公益事业捐资200万元。该镇三星水暖经营人郭项星将社会责任意识渗透到日常经营和平凡的行为中,农忙时节为农民朋友免费送货上门,寒冷冬季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上门修理水管暖气。

4.淳化了社会风气。社会风气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社会价值导向的集中体现。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也是经济社会顺利发展的必然要求。豫灵镇通过对道德风尚模范的评选表彰,弘扬了“真善美”,倡导了社会主义荣辱观,淳化了乡风民风,促进了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和发展。目前,豫灵镇已经形成了“明是非、知荣辱、辨善恶,尚和崇德、互助团结”的社会风气。社会风气的淳化造就了一批乐于奉献的个人与温馨和美的家庭。比如,该镇古董村支部书记贠许民,年已57岁,仍多方筹集资金200余万元硬化村组道路、解决群众饮水安全、修建文化大院,提高村民生活质量。更让人感动的是,在2010年“7·23”抗洪抢险中,他不顾生命危险,安全转移群众1000余名,使经济损失降到最低程度。该镇上屯村的薛德印,三代同堂,家庭成员平等友爱,互相尊重,热爱学习,勤劳善良,团结邻里,尊老爱幼,多年来从未闹过别扭、吵过架。豫灵的社会风气渐渐实现了转变,涌现出了更多的新人、新事、新气象。具体表现为“五多五少”:孝敬双亲、关爱子女的人多了,贪图自身享受的人少了;学习知识、崇尚科学的人多了,搞封建迷信的人少了;追求文明、讲究健康的人多了,有赌博陋习的人少了;维护团结、讲求和睦的人多了,闹矛盾的人少了;互帮互助、共谋致富的人多了,讲求私利的人少了。

5.优化了发展环境。良好的社会风尚、诚信的经营模式是良好发展环境的重要指标。豫灵镇通过对各种道德模范的评选表彰,形成了“孝亲爱老、邻里和睦,敬业奉献、自强不息,团结合作、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围,不仅使本镇的人民群众安居乐业,而且还吸引了外地人来创业生活,达到了“近者悦,远者来”的美好境界。2010年,该镇共启动重点工业项目9个,建成投产项目7个。已投产项目包括投产的投资3500万元的盛泰万套家具项目、投资3800万元的京都矿业多金属综合回收项目、投资3500万元的灵广矿业多金属综合回收项目、投资2.8亿元的志成金铅10万吨富氧底吹铅冶炼项目、投资6000万元的志成金铅12万吨硫酸项目、投资4000万元的汇鑫矿业年产万吨硫酸锌项目、投资3000万元的飞越纸业扩建项目。这些项目的启动有力地推动豫灵经济的快速发展,2010年,作为河南省首批设立的产业集聚区之一的豫灵产业集聚区实现产值108亿元,销售收入97.2亿元,上缴税金7600万元。现在发展环境优化了,致使人人学先进、人人思进取、人人比贡献,共谋新跨越的景象映满眼帘。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豫灵人心更齐了,心气更顺了,心情更好了,心劲更足了,心里更亮堂了”;用机关干部的话说,就是“豫灵邻里更加团结和睦了,群众的思想觉悟和政治素质更高了,社会更加团结向上、安定祥和了,整体形象、外部评价更好了,实现跨越发展的后劲更足了”。

6.助推了和谐发展。近年来,先后受表彰的模范典型在全镇各村、各自岗位上发挥了示范带头作用,相互之间传授技术、交流信息,解决生产、生活困难,奉献他人、奉献社会成为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自觉参与创建文明城镇活动、社会志愿者活动的积极性明显提高,自觉奉献社会、服务社会,投入该镇经济社会建设的热情得到了更大的激发,全镇呈现出了人人参与、家家行动共建“富裕文明和谐新豫灵”良好局面。2010年,该镇生产总值为40.09亿元,增长12%;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3.4亿元,增长44.4%;地方财政收入9749万元,增长16.8%;农民人均纯收入7702元,增长18.3%;各项指标均保持较快增长速度。和谐发展的结果是近年来该镇先后被命名为国家级小城镇建设重点镇、河南省改革发展综合试点镇、河南省小城镇建设重点镇、中州名镇。此外,该镇还是享誉盛名的“中国金镇”,豫灵产业集聚区还是河南省确定的重点有色金属冶炼和加工基地、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三、思考和启示

创立“社会贤达”、“和谐家庭”、“孝子贤媳”、“诚信商户”、“少生快富示范户”等道德风尚模范的评选平台,既是豫灵镇在强化基层社会文明建设进程中的有益探索,更是一种社会管理模式的创新,其成功经验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思考和启示。

(一)创新基层社会文明建设理念是做好基层社会管理工作的基本前提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对于社会的长治久安具有重大战略意义。随着社会转型的持续推进,当前社会管理工作面临着一些新挑战、新情况、新问题。豫灵镇针对这种情况,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及时创新工作理念,以新的理念指导新的实践,取得了优化社会风气、推动经济发展的良好效果。豫灵的经验使我们认识到,在当前这个发展的黄金机遇期和社会矛盾的集中凸显期,只有创新基层社会文明建设理念,切实增强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才能实现社会管理工作观念的转变。观念的转变必然体现在行动上。只有与现实要求相适应的、恰到好处的行动,才能达到预期管理目的,才能事半功倍,才能让群众满意,才能不断促进社会和谐。豫灵镇开展的“道德模范”评选正是新时期基层社会文明建设理念创新的结果。理念的创新是适应新形势、解决新问题的基本前提。各地要做好基层社会管理工作,必须借鉴豫灵经验,结合本地实际,大胆进行理念创新。

(二)完善基层社会文明建设模式是做好基层社会管理工作的重要支撑

社会管理是人类社会必不可少的一项管理活动,要做好这项工作必须要有恰当的模式做支撑。传统的社会管理模式主要侧重于“管理”,即以行政手段管人;缺少“引导”和“服务”,即以高尚道德引导人和以实际行动服务人。胡锦涛指出,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涉及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切实贯彻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豫灵镇积极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讲话精神,始终坚持从群众的视角分析问题,着力强化服务意识,注重搭建服务平台,探索出了以“道德模范”评选引领道德风尚的新模式。豫灵镇这种“倡导新人新风,助推和谐发展”的大胆探索与创新,反映了群众的愿望、体现了群众的要求、维护了群众的尊严、满足了群众的利益诉求,对于实现科学管理、助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得到了群众的衷心拥护。各地要想顺利解决社会管理领域存在的诸多问题,不但需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更需要学习豫灵经验,把握规律,完善管理模式,全面提高基层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

(三)发挥基层社会文明建设主体的积极性是做好基层社会管理工作的动力源泉 人民群众既是基层社会文明建设的主体,也是做好基层社会管理工作的动力源泉。反过来,基层社会管理工作的目的又是推动社会稳定和谐,促进经济健康发展,最终使人民群众过上富裕安乐、宁静和美的生活。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在思想上尊重群众,在感情上贴近群众,在工作上依靠群众,是基层社会文明建设的规律和根本要求。豫灵镇在进行“道德模范”评选时,采取群众自报,支部推荐,公开公示,各职能部门把关,最后再由各界代表确定的办法。这种“规范的程序”、“透明的操作”、“全民的参与”不仅说明了豫灵镇使群众真正树立了一种“自我意识”和“主体意识”,一种“开放胸襟”和“包容情怀”,创造出了一个有利于群众独立地思考、理性地表达、人格不断趋于健康和完满的环境;也真正起到了净化社会风气、推动各项工作全面展开、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作用。豫灵镇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要做好基层社会管理工作,必须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使广大群众踊跃参与,积极献力献策。

(四)“典型示范”、“以点带面”是做好基层社会管理工作的重要抓手

典型就是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豫灵镇以“群众推、选举定、典型引”为抓手,实施社会管理的“典型示范”、“以点带面”工程,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引领社会风尚向好发展。在深入开展基层社会文明创建活动中,豫灵镇通过“道德模范”评选活动,树立了典型,营造了全社会尊重美德、崇尚美德的好氛围。“道德模范”在各村及各自岗位上发挥了示范带头作用,加强学习、提高素质,传授技术、交流信息,解决生产、生活困难,奉献他人、奉献社会成了他们自觉行动。在“道德模范”的带领下,全镇群众以他们为榜样,把“是否有利于巩固发展豫灵和谐稳定大局、是否有利于推动豫灵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是否有利于维护豫灵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价值取向,自觉参与创建文明城镇活动,自觉奉献社会、服务社会,出现了人人学先进、人人思进取、人人比贡献,共建美好豫灵的大好局面。豫灵镇的这一好做法好经验值得各地认真学习,并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和推广价值。

(五)加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是做好基层社会管理工作的坚强保障

要做好基层社会文明建设工作,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社会管理格局,必须切实加强党的领导,强化政府社会管理职能,强化各类企事业单位社会管理和服务职责。豫灵镇党委政府在基层社会文明建设进程中,坚持正确的领导方向,充分发挥领导、引导、支持、推进和服务作用,创造性地打造了“道德模范”评选载体平台,扩大了基层社会文明建设中的群众参与度,通过建立和完善选举决策机制、社会监督机制、民意调研机制等,在基层社会文明建设的决策和执行中广泛地吸收民意、汇集民智、凝聚民力,建立起行之有效的基层社会文明建设的群众参与机制和公共服务需求的民意表达机制,并接受群众对基层社会文明建设的评议与监督,保证了活动健康有序开展,为基层社会文明建设工作创新发挥了重要的保障作用。各地在创新基层社会管理、推动当地社会文明建设的进程中,要注重学习豫灵经验,充分发挥党委政府的坚强保障作用,不断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

第二篇:宿豫区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情况汇报

坚持“四化”追求实效

全力打造社会管理创新示范区

——在全市社会管理创新动员大会上的发言

中共宿豫区委宿豫区人民政府

(2011年7月23日)

各位领导,同志们:

我发言的题目是:《坚持“四化”,追求实效,全力打造社会管理创新示范区》。2010年底,宿豫被确定为全省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区,半年来,我区严格按照中央和省市社会管理创新工作部署,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相关工作要求,科学谋划,先行先试,致力探索用统筹的方法提升社会管理水平,以综合的手段保障民生民安。我们的主要做法是:坚持在“四化”上狠下功夫,争创特色,追求实效。

一、坚持科学化引领,绘就社会管理创新“路线图” 坚持实行“五个纳入”,即,纳入全区“十二五”规划、纳入政府为民办实事工程、纳入各级干部政绩考核体系、纳入全区综合目标考核、所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在此基础上,坚持做到“五个到位”:一是创新目标明确到位。以保障民生、促进和谐、解决突出问题为立足点,从体制、机制、方法、模式上抓创新,着力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

1的工作格局,努力织就社会保障网、社会平安网和群众问政网“三个网络”,全面提升全区社会的安全指数、幸福指数和满意指数。二是创新体系项目筛选到位。研究出台了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实施意见和重点项目分解方案,将社会管理服务工作主体内容归纳为“十大体系”、42个具体创新项目,内容及涉及体制的改革,也涉及机制的突破;既包含硬件建设,也包含软件提升;既有规定动作,也有自选动作。三是创新机构组建到位。成立了区社会管理创新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我本人担任组长,其他常委、副区长任副组长,区委政法委书记兼任办公室主任。创新办作为常设机构,全面负责组织协调工作。各创新项目成员单位、全区16个乡镇及宿豫经济开发区均建立了相应的工作机构。四是社会化动员到位。召开专题会议进行工作动员,在各类重要会议上,根据实际情况安排部署;专门邀请社会管理创新问题研究专家、北大教授岳庆平对全区干部进行专题培训。各乡镇、各部门也都能够积极通过各种宣传媒体,引导群众关注、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五是创新典型培育到位。针对当前影响全区社会安定和谐和民生保障的热点、难点、重点问题,我们分别在有关部门、宿豫经济开发区、部分乡镇及村居,选择不同类型的典型先行试点,通过典型示范推动面上工作的开展。

二、坚持系统化创新,构建社会管理创新“坐标系”

我区以着力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和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为主攻点,确定六大首批试点项目,先行试点,强力突破。一是创新发展社会矛盾大调解体系。整合力量,汇集大调解

工作合力,努力提高社会矛盾化解质效。上半年,全区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达99%。二是构建新型社区管理服务体系。全面推行“一委一居一站一办”管理服务模式,着力提升居民小区社会管理服务质量。三是构建农村社会管理服务新模式。通过建立乡镇社会管理综合服务中心、村居社会管理服务站、“双联四会”和“一家两议”工作机制,深化“平安家庭”创建活动等,最大限度地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四是构建基层警务工作新体系。在基层公安所、队建立了党政推动、警民互动、公众参与、警务协同、社会联动、科技应用、双向管理、工程推进“八项机制”,今年以来,社会治安可控性案件发案率与往年同期相比下降了30%。五是构建人口管理服务新体系。试点“以证管人、以房管人、以业管人”的工作模式,保证流动人口管理全覆盖;搭建社区矫正管理服务中心、技术培训基地等平台,对重点群体进行管控帮教。六是构建民生和谐的保障体系。在宿豫经济开发区先行试点,创新民生保障体系建设,通过“落实新安置、建设新社区、推行新就业、提供新保障、拓展新服务、弘扬新文化”的“六新”工作平台,有效破解城市发展中民生保障与社会管理的难题。

三、坚持项目化管理,建立社会管理创新“保障线”

以项目化管理手段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做到“工作体系项目化、项目内容具体化、项目推进责任化”。一是当前与长远相结合,精选实施项目。在42个创新项目中,精选出近期实施和长远完成的项目,列入为民办实事工程,明确序时进度,认真组织

实施。二是采用“五个一”模式强化项目责任。对每一个创新项目,都明确一名区级挂帅领导、明确一个区直牵头部门、建立一个专门班子、制定一套具体的攻坚方案和提供一笔财政配套资金支持,并要求各牵头单位建立项目会办联席会议制度和联络员制度,完善工作责任体系。三是加大投入,创新基层保障机制体制。在乡镇探索建立专职党委政法委委员(副科级),并配备1名专职综治办副主任和2名综治专干;在村居,配备1名综治专干和2名综治社工。在每20户中选定1人担任调解员,实行“一人三责”,调解员同时承担信访信息搜集报送和法治宣传的责任。调解员工资纳入乡(镇)两级财政预算,按月发放,保持了大调解队伍的稳定性。四是督查奖惩相结合,动真碰硬落实项目。组织区创新办、督查办对首批实施的10个重点项目实行每两天一督查、每周一通报,确保创新项目按规划进度有序推进。

四、坚持规范化运作,开通社会管理创新民意“直通车” 在“中国宿豫”网站专门开辟了“宿豫网络问政平台”栏目,实行专人分管、专人承办,并确定“网络问政”的受理反馈流程和时限,确保群众咨询投诉落到实处。针对“网上宿迁”、网络社区、论坛出现的涉及宿豫的帖子,在处理上做到“四个明确”:即,明确责任单位,明确反馈方式,明确受理流程,明确办理质量和时限,初步建立了社情民意受理、转办、督办、反馈工作机制,“网络问政”的效率大大提升、效果十分明显,网络问政成为我区提高社会管理创新水平的重要抓手。

各位领导、同志们,宿豫作为综合试点区,在社会管理创新

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和尝试,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我们深知,我们的工作与中央和省市的要求相比,与人民群众的期望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认真贯彻此次会议精神,大胆创新,锐意改革,着重从五个方面狠下功夫:一是进一步突出工作重点。按照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六大行动计划”要求,在社会矛盾化解、人口服务管理、公共安全体系建设、社会组织培育管理和信息网络综合管理等方面加大创新力度,以点带面,全面突破。二是切实解决当前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维护群众合法利益,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三是着力加强社会管理基层基础工作。把更多的人力、财力、物力投向基层,推动社会管理重心下移,夯实社会管理基础,真正形成政府行政管理、社会自我调节和居民自治管理良性互动之势。四是全力提高新时期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在全区干部中大力开展“三解三促”活动,了解民情民意、破解发展难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干群关系融洽、促进基层发展稳定、促进机关作风转变。五是努力形成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合力。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凝聚民心,强化责任,狠抓落实,力争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创出“品牌”、创出经验、创出更多的成果,走在苏北乃至全省的前列!

第三篇:创新社会管理[范文]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时期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既是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又是推动科学发展的重要保障。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国力稳步提升的同时,我国还存在社会发展滞后的问题,比如收入低、就业难、看病贵、房价高、保障弱等,成为制约可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因此,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高群众生活满意度,实现经济与社会发展同步,既是发展的重点,也是当务之急。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高群众生活满意度,就是要切实增强群众意识、站稳群众立场、做好群众工作。群众观点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也是我们做好群众工作的思想基础。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一定要增强群众意识、站稳群众立场,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坚持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通过卓有成效的群众工作,夯实社会管理的群众基础。(思想为基础)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高群众生活满意度,就是要着力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题。增进人民福祉,始终是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和最终归宿。要坚持以人为本,加快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当前,要从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入手,尤其要着力抓好就业这个民生之本,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快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真正为群众把实事办好、把好事办实,尽快改善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努力解决困难群众的后顾之忧。(民生为抓手)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高群众生活满意度,就是要突出人文关怀、着眼化解矛盾、维护和谐稳定。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强化政府社会管理职能,完善多方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进一步整合基层社会管理资源和力量,增强社会管理和服务的合力和效率;加快建立行政决策风险评估和决策纠错机制,从源头上预防社会矛盾和风险。要突出人文关怀,做好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加强特殊人群帮教管理和服务工作。要着眼化解矛盾,拓宽社情民意表达渠道,健全社会矛盾和纠纷调处化解机制。要健全突发事件应急体系,提高全社会危机管理和抗风险能力;加强和完善公共安全体系,提高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安全保障水平;构建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制度为保障)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生活满意度,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关系到国家长治久安。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牢牢把握科学发展的要求,大力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有力保障。

第四篇:社会管理创新

社会管理创新

第一讲为何要加强和改善社会管理

一、社会转型对社会管理的挑战

1、政府社会管理的能力遭遇瓶颈,公信力下降。

财政状况;体制机制;管理手段;人员能力;事务繁杂;新事物层出不穷。

2、社会风险的不断增多。

中国社会转型的风险:制度性风险;阶层性风险;分化心理性风险,现代社会风险。

1)、制度性风险:贫富差距拉大,导致社会人民群众不满和仇富现象,阶层对立;社会保障滞后;腐败问题严重,导致人民不满和仇官现象。

2)、阶层性风险:激化社会矛盾。

一是社会主要群体弱势化,削弱党的执政基础。二是中间阶层发育缓慢,中间阶层是社会的推进器;三是精英群体的结盟,其他群体很难上升和发展,使社会不公平。

3)、文化心理性风险:

一是平均主义心态;二是社会信任危机,政府、企业、个人不诚信问题严重;社会焦虑加剧,每个人出现焦虑。

4)现代社会风险:核灾难;生物基因;生态;经济金融风

险;

5)、从人口到社会结构:老龄化,城市化,流动人口,社会分化。

二、实现社会和谐的必由之路:加强社会管理创新。只有加强社会管理创新,才能化解各种风险;才能更好的实现民主法治;才能形成社会的诚信友爱的风尚;才能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才能使社会充满活力;才能维护社会的安定 秩序;才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三、事关执政能力和地位:我们的党只有不断加强社会管理创新,才能增强党的执政能力。

第二讲社会管理的理念和经验

一、基本理念:谁管,管什么和怎么管

1、社会管理是对整个社会的管理。就是国家由权利部门和授权的部门依据一定的规则,对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进行干预、协调、调节、控制等,目的是提高对社会活动的管理来调整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维护社会秩序。

2、社会管理的主体:政府和民间组织。

3、社会管理的内容:社会关系,社会结构,社会发展。

4、社会管理方式:不局限于监督和控制,社会生活和社会服务。

综上,社会管理的定义是:政府、社会组织和公民委促进社会系统党的和谐运行和良性发展,共同对社会系统的组成部分、社会生活的不同领域以及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进行组织、协调、服务、监督和控制的过程。

5、社会管理相视的概念:社会建设、社会工作、社会控制、公共服务。

二、传统的社会管理

1、儒家的社会管理思想:孔子提出来的德治的思想,用仁爱的方式管理社会;梦之提出来的仁政,主张刚柔相济。二者的结合就是以德治国。管理者要有更高的道德水准。

2、道家的社会管理思想:提出道法自然,强调了遵循自然规律。无为而治。

3、法家的社会法律思想;反对礼制,主张法律的,刚性的管理制度,是站在统治的地

位提出的主张。重法、重势、重术。依法治国。

三、西方的社会管理:

四、我国的社会管理创新的提出:

1、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群众观,矛盾观,思想教育,全民动员,社会、经济、政治高度一致。

2、十一届三中全会到1992年:法制观;稳定观。

3、1992年到2002年: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处理好社会突出问题;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第三代领导人突出}

五、社会管理创新的提出和完善

2004年9月16日,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明确提出要推进社会管理创新,这为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我国社会建设和管理指明了方向。

2005年2月21日,胡锦涛在中央政治局第20次集体学习会议是提出深入研究社会管理规律,更新社会管理理念,推进社会建设和管理创新。

2006年10月11日,党的十六届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必须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整合社会资源,提高社会管理水平......。

2011年2月19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省部级以上领导干部研讨班上讲话时强调......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2011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上的工作报告中,社会管理创新,首次以重要篇幅写入“各级政府一定要把社会管理创新和公共服务摆上政府更加重要的置......”。

陕西12.5规划,第十篇提出:创新社会管理,建设和谐陕西。

第三讲社会管理体制如何布局

经过长期的探索,我国初步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具体来讲,就是加强党的领导,强化政府社会管理职能,强化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管理和服务职责,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加强自身建设、增强社会服务能力,支持人民团体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发挥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性作用。同时在体制机制是还处在不少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地方,需要不断探索和突破。

一、党的领导:从范围上看党的领导是全方位的,覆盖国家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层次上看党的领导主要是体现在根本性、全局性、关键性方面。从方式上看党的领导必须是坚持依法执政。从功能上看党的领导是必须协调各个方面的关系。

二、政府负责:制定政策完善法律法规;保证社会管理的财政投入;培育社会组织、引导公民参与管理。

三、社会协同:

1、党和社会力量的关系:任何政党都必须积极面对社会组织,善于和社会组织建立联系,将社会组织的力量整合到党的执政体系之中,并成为执政的资源。

2、政府和社会力量的关系: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政府离不开社会力量的参与和推动持。社会力量能够更好的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可以监督和制约政府,政府必须为社会力量提供发展的空间和法律保障,政府必须对社会力量进行协调和监督。

3、各种社会力量之间的关系:合作关系和竞争关系。

四、公众参与:

1、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意义:公众是参与社会管理的主体之一,能激发社会活力,能增加社会和谐因素减少不和谐因素。

2、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的意识:

3、培育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文化意识。

4、创新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机制。

5、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方式:

第四讲维护群众利益的社会管理机制

社会管理说到底就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涉及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落实到具体工作上,就是要加强完善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利益的机制,形成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统筹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加强社会矛盾源头治理,妥善处理群众矛盾,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切实维护群众权益。

一、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的攻坚阶段、发展的关键时刻,只有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人民内部矛盾,才能及时化解社会不和谐因素,实现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

1、人民内部矛盾的体现:

1)经济生活领域:收入分配不公问题的凸显;贫富差距悬殊;社会阶层分化明显;增长的公共产品和服务需求与有限供给之间的矛盾。2)政治生活领域:党群、干群关系紧张;群众政治权利难以实现;群体性事件频发;民族宗教问题依然存在。

3)意识形态领域:新思想、新观念与旧思想、旧观念之间的矛盾;道德水平参差不齐;东西文化的对话导致的混乱。

2、人民内部矛盾产生的根源和解决之道

1)根源:社会经济根源;体制结构根源;思想意识根源。

2)解决之道:坚持优先保障生产权利的原则,解决群众生存、吃饭问题;正确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第五讲基层社会管理创新

一、基层关乎成败:基层不牢,地动山摇。基层是社会管理的基石。

1、基层是社会矛盾的多发地,基层社会矛盾多发的根源是:追求经济利益思想的极端化;一些基层干部的工作方法简单粗暴;热点难点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基层党政机关压力大。

2、基层是加强社会管理创新的难点:社会管理对象的多元化;社会管理内容的复杂化;社会矛盾纠纷群体规模化;基层人员流动频繁化。

二、城市社区管理创新

1、社区管理创新的必要性:社会管理重心在基层、服务在基层;社会稳定的因素反映的问题在社会上,但发生在社区,社区处于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的风口浪尖,是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

2、社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权责不称有责无权、管理缺位;人少事多任务繁重;设施简陋、资源缺乏;服务缺少、参与性差。

3、社区管理的路径:转变职能理顺关系;走向自治;创新模式搭建平台;

第六讲农村社会管理

一、当前农村社会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

1、城乡差距引发农村社会不满:

2、农村土地问题引发的社会矛盾:拆村并庄运动;土地规模经营。征地拆迁。

3、农村教育、文化、信仰问题。城乡教育差距大。

二、农村社会管理体制

三、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的对策途径。

第七讲公共安全与危机管理

一、社会安全感问题凸显

公共安全是指事关社会众多人的生命、健康和公共财产的安全。安全感是人内的在街边需要。

1、民意表达的迸发:民众开始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到国家的政治生活中表达他们对于安全的需要。当前民众安全感缺乏,正好反映了人们日益增长的安全需要与国家安全保障能力不足之间的矛盾。

2、经济改革的深入: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解放了社会生产力,解决了中国几十亿人口的吃饭问题,但同时产生了一个严重的后果,就是个人私欲膨胀,同时,市场经济催生出来的私欲往往还和公共权力勾结连一起,产生出公权私用的腐败;

3、公共安全事件涌现:现在的安全事件不仅涉及传统的领域中食品安全、生产安全、能源安全、社会 安全、防灾安全经济安全等问题,同时非传统安全领域的问题也越来越多,日益引起民众的关注比如生态安全、金融安全、社会安全、信息安全、文化安全、突发事件等,公共安全问题几乎以各种形式存在于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危害的灾难性、范围的广泛性、影响的关联性演变的隐蔽性等。公共安全问题成因复杂,主要是是天灾和人祸的结合,并以人祸引发的公共安全事故为主。

二、把好食品的入口关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是民生所系是安全管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食品安全问题关系到人类的生活、生存、延续,是人类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

1、食品安全的重要性:一是食品安全是以人为本,二是确保食品安全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三是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要内容。

第八讲安全生产管理

一、安全生产的的本质全生产的目的就是使生产在保证劳动者安全健康和国家财产及人民...(00:02:44)

(二)当前我国安全生产监管体制存在的问题(00:03:44)

(1)分割的监管体制导致权力分散。(00:06:12)

(2)基层安全生产监管力量薄弱。(00:08:53)

(3)安全惩戒制度不完善。(00:11:18)

(4)安全生产监督力量不够。(00:13:46)

案例 烟花爆竹安全监管联席会议制度(00:16:57)

联席会议制度的主要工作职能是,在省政府领导下,严格执行国家及...(00:18:33)联席会议制度要求,各成员单位要按照职责分工,主动研究涉及烟花...(00:19:20)

(三)理顺安全生产监管体制(00:21:12)

(2)增强企业安全生产的能力。(00:22:46)

(3)加大对安全生产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00:23:19)

(4)增强安全生产的监督力量。(00:25:44)

四、群体性事件与和谐社会建设(00:29:48)

类型和特征(00:31:25)

社会群体性事件的类型(00:31:34)

农民的“以法抗争”(00:32:53)

土地问题是目前农民以法抗争的焦点(00:34:41)

农民土地抗争的当事方发生了变化(00:35:37)

农民土地抗争的地域分布发生了变化(00:36:59)

农民土地抗争的方式发生了变化(00:37:55)

农民土地抗争的冲突程度变得相对激烈(00:38:26)

农民土地抗争的语言发生了变化(00:39:05)

农民土地抗争的外力介入情况不同(00:39:55)

环境污染引发的维权案件值得注意(00:40:58)

第九讲工人的以理维权

工人维权抗争的原因复杂

工人维权抗争的主要方式

工人维权抗争走向联合劳资冲突将是工人维权抗争的主要形式

市民的“理性维权

物业冲突特征:暴力增多

业主维权的特点(房屋折迁问题突

维权性事件的基本特征

2008年6月28日贵州瓮安事件

社会泄愤事件对社会稳定的严重影响

社会泄愤事件突发性极强

2007年较大的泄愤事件

调整利益关系

社会不满会引发国家合法性危机

提高管治能力(00:22:28)

地方政府想尽一切办法迟报、谎报、瞒报、漏报有关突发事件的信息...(00:24:42)信息公开是依法处置的前提(00:

风险社会下的危机管理(00:27:49)

风险社会的概念与特征(00:28:52)

风险社会的特征(00:29:30)

风险社会视野下的中国(00:33:04)

社会风险如果得不到较好的解决和处理,累积到一定程度,就有可能...(00:33:41)危机管理能力创新(00:34:26)

完善管理主体,营造全民积极参与管理的氛围。(00:38:01)

形成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危机管理机制?..(00:40:23)

第十讲社会管理中的社会组织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社会组织在协助政府加强社会管理方面发...(00:00:15)

一、中国社会组织的发展状况(00:01:13)

(一)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扫描(00:02:42)

(二)发展的特点与轨迹(00:07:46)

在数量方面,我国社会组织的总量呈现为在曲折中不断增长到发?..(00:08:17)在组织体系方面,我国初步建立起门类齐全、覆盖广泛的社会组?..(00:10:08)在地域分布方面,我国社会组织发展整体推进,但是仍然存在着?..(00:11:27)在社会参与方面,人们社会参与的过程呈现出一个从有限群体的?..(00:13:41)

(三)社会组织的类型(00:15:56)

准行政组织。(00:16:30)

二、社会组织的“特异功能”(00:21:21)

(一)社会整合功能(00:22:07)

(二)中介沟通功能(00:27:58)

(三)公共服务功能(00:29:54)

(四)公权力监督功能(00:32:02)

三、社会组织的培育和管理(00:36:00)

首先,加强完善相关法制建设,创造有利于社会组织发展的法律和政...(00:36:54)其次,要改革社会组织双重管理体制。我国现行社会组织管理体制主...(00:38:30)

第五篇:社会管理创新

社会管理创新

强化社会管理创新,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当前,我镇正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和矛盾凸显期,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十分繁重而艰巨。加强社会建设,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尤为重要。

一、坚持创新,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在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新时期,切实打造一支“政治上、业务上、作风上”过硬的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是新时期的现实需要。因此,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以新的思路和方法,打造一支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无疑是一项迫在眉睫的重要任务。

(一)抓思想建设,树立与时俱进、科学发展的理念。

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的根本在于加强思想政治建设。结合工作实际和干部的思想实际,深入开展思想道德教育、政治理论教育和党风廉政教育,引导队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权利观和“公仆意识”,增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大力弘扬爱岗敬业、诚实守信、依法办事、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风尚。要通过思想政治工作使干部职工树立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观念和大胆实践,勇于开拓的精神,能够适应新形势,树立新观念,开拓新思路,创造新业绩。

(二)抓素质建设,提升依法行政、服务群众的能力。

要不断提升干部在新时期、新形势下依法行政、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大力加强干部队伍的教育培训。一是要突出培训重点,针对当前工作的实际,贴近干部岗位需求,本着学以致用、急用先学的原则,在培训内容上,在培训内容上突出针对性和实用性。二是要创新教育培训的方式方法,提高培训感染力和吸引力,广泛开展各类岗位练兵、课题攻关等活动,以考促学,以老带新,以讲传技,使干部职工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自觉学习,自觉主动地研究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三是注重培训效果,强化师资力量,重点根据不同层次、不同类别、不同层次干部的工作要求和特点,进行分级分类和全员培训。要严肃培训结果考核,全面提高干部思想道德、专业技能、科学文化、文明服务和身体心理素质。

(三)抓作风建设,大兴求真务实、执政为民的风气。

要加强队伍作风建设,一是要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带着感情密切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千方百计地把工作做深做细做实。二是进一步拓宽服务领域,充实服务内涵,提高服务水平。三是要弘扬敬业、勤业、精业精神。在工作面监着历史转换的时期,要认清形势,适应变化、刷新职能、振奋精神,要深入开展推先进、树典型活动,切实在干部队伍中树立了一些树得起、叫得响、推得开的先进典型,让先进典型成为干部队伍建设中的一面旗帜。

二、打造社会管理创新新亮点

(一)建立“一站式服务”的新服务模式

为了使政府的管理纳入“服务、责任、法制”的轨道上来,必须大力改革传统的行政审批制,建立一种新管理模式。政府部门确定以提供“公共服务”作为本机构的管理宗旨,自觉地把自己从高高在上的“主宰”地位,降格到为广大群众的“服务员”身份,主动向“服务政府”模式过渡。建立“一站式”服务,不仅仅是简化办事手续,其深刻内涵在于顺应了管理的发展趋势,强调管理的互动性和参与性,管理部门并不是自己在进行“孤家寡人”式的管理,而是激发众多的群众进行自我管理。在以前的管理模式下,政府部门是通过制定繁琐的制度程序去制约群众,群众只能被动地服从管理,甚至有逆反心理。现在观念转变为:政府部门的管理不仅是“对”群众的管理也是“为”群众的管理,是为了群众更好地发展而提供的公共服务。尽管在形式上政府仍然是管理主体,但决非意味着群众仅仅是管理的客体,它也应具有管理的主体意识。这种意识其实是新管理模式的生命力所在,也是其成功的一个关

(二)加强信息平台建设

信息化是当今发展的大趋势,是推动经济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大力推进信息化,是覆盖我镇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和必然选择。

推进政务信息化,加强社会管理。整合资源,形成全面覆盖、高效灵敏的社会管理信息网络,增强社会综合治理能力。协同共建,完善社会预警和应对突发事件的网络运行机制,增强对各种突发性事件的监控、决策和应急处置能力,保障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三)建立健全社区与部门“共建”制度

组织和协调辖区内机关、企事业单位、与社区党组织开展“共建”活动,努力实现社区资源共享、精神文明共创、社区事务公管、社区治安共保。

1、建立意见征询、反馈制度。利用社区党建工作会议等机会,听取驻社区单位党组织、负责人对社区党建工作报告的意见,征求对社区“共建和谐社区”工作的意见、建议和要求,及时反馈有关单位限期办理。

2、定期通报制度。把社区建设和发展的重大事项、工作思路及时向驻社区单位通报,把在职党员参与社区活动的情况及时向驻社区单位党组织反馈,促进工作开展。

3、驻社区单位帮扶社区制度。在一社区设点单位和驻一社区单位每年要提供一定物资、资金扶持,主动帮助一社区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4、评选表彰制度。每年组织评选社区“共建和谐社区”先进党组织和优秀党员,并予以宣传表彰,激发工作热情,推进社区“共建和谐新家园”工作扎实深入进行。

三、创新群众工作新途径,探索社会管理新机制

在新形势下,乡镇党委政府和各级各部门要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积极探索社会管理新机制,科学谋划重点工作,深入群众察民情,联系群众解民难,问计群众集民智,引导群众聚民心,亲近群众促民安,服务群众保民生。

(一)“民情联系卡”架起“干群连心桥”

为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建立听取民情、了解民情的长效机制,推行“领导干部民情联系卡”制度。领导干部民情联系卡片以简洁、通俗的形式,正面详细注明了领导干部的姓名、联系方式、单位地址,反面附有单位的工作职能和业务范围,使广大群众易于接受、便于记忆。接到反映的领导要把老百姓所反映的问题和意见建议,详细登记在“听、解、帮、促”民情登记表上,单位“一把手”亲自负责,将问题进行逐条逐项的协调解决,再把结果逐一反馈给群众,直到获得群众满意为止。

(二)记“民情日记”建“民情台帐”

为了切实转变干部工作作风,加强党员与群众的密切联系,建立“零距离”党群、干群关系,开展了记“民情日记”建“民情台账”活动。记“民情日记”要求镇、社区干部走出机关,走进居民,真正帮助群众破解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建“民情台帐”要求围绕群众关心和关注的大事难事急事及意见建议进行登记造册,建立民情台账,进行双向反馈。对需要办理的事项及时反馈给镇分管领导和职能办公室,落实承办人,实行归口办理,并把结果及时告知当事人,对不能及时解决的问题向群众做好解释工作。为避免流于形式,乡党委还实行动态跟踪,不定期督查,让“民情台账”真正反映民情,彰显民意,赢得民心。

(三)“便民导引图”导引服务理念

为了更好地服务群众,精益求精,制作便民图:政务热线、医疗急救、交通旅游、名企名村、公厕指示„„把便民图打造成一张魅力剑南的名片。一张小小便民图,点点滴滴的惠民之举方便了群众,温暖了民心,拉近了群众和党委政府的距离。

四、立足源头治理,创新社会管理

社会管理宜关口前移,着眼于防止和减少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的产生,为有序有效的社会管理创造良好的环境。

(一)健全社会规范体系。要建立一整套社会规范体系,使各方面行为有所遵循。发挥传统社会规范体系的作用。中国传统上讲“仁”重“礼”,应充分重视传统社会规范的社会管理价值,有效加以利用。

(二)加强道德建设。加强家庭美德、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建设,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爱岗敬业、扶贫济困、礼让宽容的人际关系,培育健康向上、积极进取的文明风尚。树立正确的义利观,把国家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而又充分尊重公民个人合法利益。

(三)要紧紧抓住并着力解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面临的实际困难,尤其要注意在土地征用、房屋拆迁、企业重组改制过程中保护好群众的合法利益。

(四)完善社会保障体制。在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提高保障标准和保障水平的同时,注意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减少由于社会保障和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相差过大而引发社会矛盾。

(五)建立重大决策社会风险评估机制。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直接关系到社会管理状况的好坏。不少社会矛盾就是决策程序不规范、各方面意见反映不够、时机不当、负面影响考虑不周全造成的。因此,今后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政策制定、重要项目审批、重大工程立项、重大举措出台,事先都要进行社会风险评估,把可能出现的社会风险、环境影响、矛盾纠纷及各类不稳定因素予以充分考虑,权衡利弊,科学决策、谨慎决策、稳妥决策。对可能出现的不稳定因素、安全隐患和矛盾纠纷,预先制定防范化解措施,落实责任,把负面因素减到最少。

要把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推进力度,务求取得实效。要加大对社会管理的投入,确保有人干事、有钱办事。要抓住目前正在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契机,明确社会管理服务方面需要抓的重点项目,将其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早立项、早建设、早见效。要建立健全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的组织领导机制和地区、部门协作配合机制,推动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格局。要尊重基层的首创精神,鼓励、支持在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工作中大胆探索、积极创新,并善于发现、总结、推广基层创造的好经验好做法,形成深入推进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创新的长效机制,以此推动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

下载灵宝豫灵社会管理创新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灵宝豫灵社会管理创新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社会管理创新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既是当前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紧迫任务,也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战略任务。 让人民群......

    创新社会管理

    全力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努力构建平安南皮县全力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是中央决策和“十二五”规划的要求,是检察机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是检察机关深入......

    创新社会管理

    “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标本兼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一篇,从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强化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加强社会组织建设、完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社会管理是一个老课题,同时又是一张“新试卷”。今年(2011年)2月19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仪式上发表重要讲话......

    社会管理创新

    社会管理创新第一,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社会管理格局,切实加强党的领导,强化政府社会管理职能,强化各类企事业单位社会管理和服务职责,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加强自身建设、增强服务社会能......

    如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如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1.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社会管理格局,切实加强党的领导,强化政府社会管理职能,强化各类企事业单位社会管理和服务职责,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加强自身建设、增强......

    社会管理创新材料(推荐)

    下山镇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新举措近年来,镇党委提出了“以六个为民为抓手,夯实社会管理创新”的新思路,整合力量、完善机制、狠抓落实,社会管理工作上了新台阶、全镇社会更和谐。......

    创新社会管理材料

    创新社会管理 化解社会矛盾 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指出,要牢牢把握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