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当前我国社会中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当前我国社会中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社科文献出版社近日在京发布《2010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社会蓝皮书(以下简称《预测》),《预测》涉及社会发展、社会保障、收入分配、医疗卫生、社会治安、反腐倡廉等民生和社会问题,其中分析提出的社会发展和建设中存在的亟待解决的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
就业形势趋于严峻 社会稳定存在风险
《预测》指出,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社会就业领域长期积累的各种矛盾集中显现,对社会稳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和冲击。
一是受经济增长就业弹性下降和短时间失业人口大幅上升的影响,就业困境将成为当前影响社会稳定最为突出的社会问题。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统计,中国出现了近年来从未有过的企业用工需求下滑的情况,一半企业存在岗位流失,新增就业岗位与流失岗位相抵出现负增长。此外,受金融危机影响最大的制造业同时是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重点行业,影响最大的“长三角”、“珠三角”同时又是农村剩余劳动转移就业的重要区域。这两方面因素的叠加,将使中小企业的“倒闭潮”引发更大范围的“失业潮”。在上述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将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从经济领域延伸到社会层面,并与中国经济转轨、社会转型过程中积累的各种矛盾、冲突产生一定程度的“共振”,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社会稳定造成严重影响。
二是失业导致中低收入群体数量增多、规模扩大,将在一定程度上加剧贫富分化、激化阶层对立。按照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的统计推算,处于社会底层的产业工人、农业劳动者,以及无业、失业、半失业人员,约占人口总数的60%。目前这一群体还有进一步发展、扩大的趋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在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群体中,这种状态将强化他们的“相对剥夺感”和不公正感,并给各种消极、极端思想和社会冲突意识提供滋长蔓延的空间。
三是大学生就业更加困难,可能成为新的社会边缘群体,并对社会稳定产生不利影响。目前我国主要吸纳社会就业的制造业处于世界产业链的末端,技术含量相对较低,吸纳就业的岗位所需受教育程度不高,对大学生群体的就业带来不利影响。同时受欧美经济下滑、国外就业市场萎缩的影响,大量高端人才回国寻找工作,使得大学生群体本来就十分狭窄的就业空间受到严重挤压,就业竞争更加激烈。大学生群体对分配不公、贪污腐败、贫富差距等社会问题具有较高的社会关注度,容易形成统一的群体意识和价值判断,且心理承受能力普遍脆弱,一旦遭遇就业困境,期望与现实之间出现巨大反差,就会感到心理受挫,且容易使他们向其他社会对象转嫁、宣泄不满情绪,对社会稳定构成潜在威胁。
收入分配问题多 困局亟待破解
《预测》认为,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民生问题,特别是对收入分配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完善收入分配秩序的新措施。尽管如此,收入分配领域依然存在许多问题,它们是导致我国收入差距过大的主要原因。
首先,在要素分配过程中,劳动收入比例过低。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健全、分配秩序不规范,导致改革开放以来劳动收入比例不断下降。劳动收入比例过低是导致我国收入差距过大的一个重要原因,因为劳动收入比例过低就会导致劳动力获得的收入过低,这样就会拉大收入差距。与此同时,劳动者获得的收入较少,导致劳动者的消费不足,进而影响到经济增长,引发连锁反应。
其次,城乡收入差距依然过大。如果考虑到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在社会保障方面所存在的巨大差距,那么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比目前的状况还要严重。城乡之间过大的收入差距一方面会进一步加剧本已存在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造成城乡之间的割裂,不利于城乡之间的统筹发展;另一方面,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同时,也阻碍了农业发展,严重威胁国家的粮食安全。
再其次,农村区域间收入差距过大,而城镇区域间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没有根本改变。区域间收入差距问题所反映的是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巨大差异,后者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广大中西部地区占我国领土面积的大多数,他们容纳了我国很多人口。如果广大中西部地区远远落后于东部地区,那么人们的收入增长就会受到极大限制,生活水平也就不能得到有效改善。再者,如果广大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落后,那么其消费水平也就相对较低,这就限制了内需的扩大,不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最后,行业收入差距过大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改善。我国行业收入差距中有一部分是由于行业差别所造成的合理收入差距。然而,我国行业收入差距中很大一部分是由垄断所造成,这一部分就属于不合理的行业间收入差距。行业间过大的收入差距造成了巨大的负面效应,它将过多的人力资源集中到垄断行业,窒息了经济发展活力。
群体事件影响广 环保引发事件多
《预测》分析表明,2009年上访和群体性事件仍然呈现数量增多的态势,特别是一些重大事件,如2009年6月17日发生的湖北石首群体性事件、7月24日发生的吉林通钢群体性事件、10月12日发生的山西吕梁煤矿群体性事件,都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这些事件有的属于侵害职工和群众利益造成的“直接利益群体性事件”,有的属于社会不满情绪的宣泄造成的“无直接利益群体性事件”。多数群体性事件的诉求以民生和经济利益居多,如提升劳动福利待遇、提高移民补偿标准、抗议企业污染环境、追究医疗责任并追索补偿等。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环境污染引发的群体性事件以年均29%的速度递增,对抗程度总体上明显高于其他群体性事件。2009年前三季度,全国爆发了几起引起广泛关注的环保事件。据环保部门的分析,在21世纪以来发生的全国十大环保事件中,发生在2009年的竟有6起之多。此外,2009年发生的群体性事件还呈现另外一个重要特征,即越来越多地以“集体散步”、“集体购物”、“集体喝茶”、“集体休息”等形式来表示抗议和反映诉求。
监督制约机制不力 腐败案件易发多发
《预测》认为,目前公权划分及职权配置远未科学合理地到位,加上监督制约机制不完善,从而导致某些机关、部门、行业和系统腐败案件易发多发,大案要案居高不下。
一是某些“清水衙门”水不清。如教育、卫生、殡葬等部门曾一向被公认为“清水衙门”,而这些部门获得经济创收权能之后,广大群众一度深感“上不起学、看不起病、死不起人”。高校原本是一块净土,但在监督体制依旧的状况下,他们获得诸如自主招生、办班办学等实权,因此在创办二级学院、集中采购教材、自主招生和录取新生、后勤服务、财务及科研费管理、校企监管、基建工程(改、扩、重建和新建等)建设的招标等诸多环节,无不存在权力监督缺失和灰色空间。近年来,高校成为腐败犯罪新的高发区,一些大学屡屡曝出腐败案件。二是有的部门和行业监管乏力。例如,为了强化中央对经济运行的宏观调控能力,在改革中对一些部门实行垂直管理(即人、财、物、业务垂直到上级主管部门而非本级政府管理)。垂直管理摆脱地方政府的干预,强化了在执法监管中的权威性和统一性。但随着垂直管理部门比例的上升,在资源配置尚未形成有效市场竞争机制的条件下,掌握着公共资源的垂直管理部门及垄断性的行业和系统的权力不断强化而监督日益弱化。近年来不断曝出行业腐败、福利腐败和集体腐败的现象,窝案串案群体性案件频发。
三是少数机构和利益集团与民争利。改革的深化必然导致权力重组和利益多元化,有些强势机关、部门与改革开放中壮大的一批强势利益集团之间也容易形成互惠性极强的权钱交易关系,严重扭曲公共政策,损害国家和社会公众利益。强势权力机关、部门和单位还可以利用权力进行名目繁多的收费和办实体创收(上缴收益、管理费等)。这种“权力变现”的灰色收入加上“权钱交易”的非法收入,使少数强势权力机构拥有源源不断的预算外资金进入“小金库”,直接产生腐败。
一、当前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
当前,我县总的形势很好,政治稳定,社会安全,经济持续发展,人民群众安居乐业。但是,受国内外大环境的影响,影响我县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各类因素和问题仍大量存在。一是当前仍处于对敌斗争的复杂期。“法轮功”等邪教组织仍在进行密谋串联,他们的违法犯罪活动仍以宣传煽动为主,且手段更加隐蔽、狡猾,利用高科技手段作案的增多。二是人民内部矛盾凸显,不安定因素大量存在,处置难度加大。我县虽然没有发生严重事件,但不安定因素仍然不少:军队退役人员问题,毕业生安置,企业破产,土地承包等问题,都可能引发上访闹事事件。三是在严打、严防、严控措施不断强化的情况下,刑事案件虽有所下降,但重大案件仍时有发生,严重影响社会稳定。以“两抢一盗”为主的侵财案件持续高发,成为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社会问题。四是社会治安管理面临诸多新课题。治安管理隐患较多,预防事故的任务繁重。随着经济的繁荣和发展,生产安全,交通安全,消防安全,居民生活安全问题越来越重要。但仍存在管理不到位的问题。、当前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
近年来,随着探索新形势下维护稳定工作的特点和规律的不断深入,切实解决了一批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平安建设工作得到强力推进,经济社会得到协调快速发展。但是由于目前正处于改革的攻坚阶段和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和社会生活中新情况、新问题也不断出现,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和潜在矛盾仍然存在,有的甚至还比较尖锐。归纳起来,当前不稳定问题呈现出面广量大、触发点多、突发性强、升级快、主体多元化、内容复杂化、形式多样化的态势。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违法犯罪活动继续呈高发态势。一是刑事犯罪总量仍在高位运行。二是杀人、绑架、抢劫等严重暴力犯罪增多。三是侵财犯罪和经济犯罪大幅增长。四是青少年犯罪、流动人口犯罪占相当大比重。
(二)信访形势不容乐观,信访总量仍在高位徘徊。一是数量上升,规模扩大。二是涉及行业多,主体成分多元化。三是集体上访、越级上访呈高发态势。四是城区上访问题突出。
(三)影响社会稳定的结构性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突出。一是企业改制进入攻坚阶段,难度进一步加大。二是城镇建设全面铺开,触动不同群体之间利益关系。三是经济发展与土地供求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四是特殊群体情绪不稳,活动频繁。五是涉法涉诉反映的问题强烈。
(四)对敌斗争形势仍然错综复杂,对社会稳定的影响不可低估。“法轮功”等地下组织违法犯罪活动时有发生,互联网上影响社会稳定问题也十分突出。敌对分子围绕热点敏感问题大肆造谣煽动,企图将个别问题普遍化、经济问题政治化、局部问题全局化。操纵网上舆论,制造思想混乱。
(五)社会经济生活中不确定因素也对社会稳定造成潜在危害。
第二篇:试述当前我国社会中的越轨行为以及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
试述当前我国社会中的越轨行为以及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所谓越轨行为指那些由于违背了重要的社会规范的期待,结果被许多人给予否定的评价的行为或特征。
越轨行为是一种社会行为,首先效应染当然是负面的和破坏性的;然而,社会学家已经认识到越轨也有积极的社会功能。
(一)越轨的反功能
1)越轨行为会弱化人们遵从社会规范的动机。
2)越轨行为会使生活变的不可预知并导致遵从者与越轨者之间的紧张和冲突,从而扰乱 社会秩序。
3)越轨行为破坏了信任。
4)越轨行为还浪费了大量的社会资源。
(二)越轨的正功能
1)越轨行为的存在有助于明确社会规范,指出社会容忍的限度。2)越轨能增进社会团结。
3)越轨行为能带来社会系统所需要的变迁。那些不合理的规则就有可能被改变。
4)越轨促使人们更愿意遵守规范。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在这一过程中,原来的许多制度规范变得不再适用。这一方面是因为体制改革使原来的规范,人们活动的制度规则不同程度的失效;另一方面,对外开放使一些新观念进入我国的社会生活,在这些指导下的行为和原有规范的不协调十分明显。在社会生活领域,一些习俗、道德的约束下降,社会主导价值变得模糊,这使得越轨行为大量出现,其中既有正向越轨也有负向越轨。越轨行为的一些突出问题:一是群体性越轨行为。包括群体的、有组织的行为,也包括集体行为。许多群体性越轨行为的产生与当事人的相对剥夺感有关。集体行为有可能发展成为有组织的群体性行动,它对现存社会秩序构成强有力的挑战。二是有权者越轨。在社会控制领域,行政执法人员越轨成为普遍关注的问题,如某些官员以权谋私、贪赃枉法、贪污腐败、通过权力垄断而不公正的坑害守法公民。另外、默写执法人员的粗暴以致伤及无辜的现象也时有发生。这些与行政司法体制和政治文明建设相关的问题已经引起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关注。
第三篇:当前农村最需要关注的七大问题[范文]
当前农村最需要关注的七大问题
农村家庭教育负担沉重。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对全国2000个农户的访谈,每个家庭的教育开支平均值为5975元,占到总收入的30%,成为农村家庭的最大支出。在目前义务教育投入体制下,县级财政勉强能负担起教师工资,中央和省财政能补贴部分教师工资和学校建设资金,但留下的缺口全部都交给学校自己解决。一些农村中小学校长反映:义务教育现在已经成了“学校的义务”。
农民看病难、医疗保障程度低。据调查,农民因病致贫、返贫现象仍大量存在。农民一次大病平均花费7000多元,差不多是一个家庭一年的全部收入。自2003年下半年起,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开始试点,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大病户的医疗负担。但大多数大病医疗费的补偿比例在20%到60%之间,病人自付费比例依然很高。目前新型合作医疗的保障水平还很低。中央已经提出,到2008年,要在全国农村基本建立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新型农村医疗制度。实现这一目标,中央和地方政府都要进一步增加对农村卫生的投入。
财政支农资金难以统筹使用。财政支农资金对农民急需的水利和道路等小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远远不够。“十五”时期以来,政府新增财力的使用在逐步向“三农”倾斜,财政对农业投入的绝对量在大幅度增加,但支农资金的使用管理存在诸多问题:投入渠道多,资金分散,难以形成合力;支农资金挤占挪用现象普遍;政府投入重农业“大动脉”,轻“毛细血管”。在取消农业税以后,多数地区还难以将农村小型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各级政府基本建设投资的范畴。农村中小型基础设施建设是目前我国农业投入方面的一个薄弱环节。
城市对农民工“经济接纳,社会排斥”。目前,我国加工制造业、建筑业和服务业的从业人员中,农民工已分别占68%、80%和50%。总的来看,当前关于农民工的注册和管理制度还没有真正摆脱城乡分割体制的影响。农民工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问题比较突出,特别是拖欠和克扣民工工资的现象比较普遍.农民工进得了城,但留不下来的问题仍很突出。
低价征地是当前损害农民利益的最突出问题。低价征地已成为新时期“以农养工,以乡养城”一种新形式。来自江苏的调查表明,在全省农地转用增值的土地收益分配中,政府大约得60%~70%,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得25%~30%,而农民值得5%~10%。我国正处在快速的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大量农业土地转化为城市用地。据估计,目前失去土地或部分失去土地的农民高达4000万~5000万人,引发的社会矛盾不断加剧。从制度和法律上保证农民的土地权益是当前工作重点。
农村金融机构难以满足农民的信贷需求。当前,亲戚朋友之间的私人借贷仍是农村资金融通的主要渠道,大约只有1/5的农户能够从正规农村金融机构获得贷款支持。目前调查结果表明,农户从农村信用社获5000元以上的借款困难较大。应进一步完善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政策。进一步完善邮政储蓄政策,使邮政储蓄在农村地区吸收的资金留在农村。
市场谈判地位低,自我服务组织的发育缓慢。目前,农民在生产前签订购销合同(订单)的不多,多是先生产农产品,再寻找收购者。销售行为分散,有组织的农民很少。据调查,目前各类农民合作组织普遍存在规模不大、发展速度不快、管理制度不健全、改组、解体过于频繁、稳定性较差等问题,在为农民提供技术、信息、资金、产品加工和销售等服务方面发挥的作用还很有限。
第四篇:当前经济运行中需要关注的问题及建议
当前经济运行中需要关注的问题及建议
内容提要:近期随着国内宏观经济形势的微妙变化,我省经济运行中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经济运行下行压力进一步增大。针对当前的变化,国家也正在采取措施,调控政策取向由年初的“稳物价”微调为“稳定物价,同时防止经济发生大的波动”。明年国内宏观经济仍有可能减速运行,同时物价涨幅也不低,宏观层面、政策层面、市场层面和微观层面各种问题相互交织、互为影响的现象还会存在,经济运行环境复杂多变。国家政策取向仍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但会局部微调。我省应抓住偏紧宏观政策微调蕴含的有利机遇,采取措施,力保全省经济保持平稳相对较快的增长。
当前经济运行中需要关注的问题及建议
安徽省经济信息中心预测处
一、当前经济运行中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1、工业经济放缓出现加速势头。1-7月份全省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0.2%,虽继续保持在20%以上,但从月度增速并剔除基数因素来看,前7个月的工业增速逐月放缓(图1),其中7月份当月增速在剔除基数影响以后,仅为20.5%,比6月份当月增速下降2.4个百分点,为下降最快的月份(2月份因春节因素不可比)。从工业经济走势来看,不排除增速继续放慢的可能。一方面,企业生产经营面临的成本上升、资金环境偏紧等情况并没有好转,今年以来我省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呈逐月回落之势,其中7月末增速为19.5%,是自去年8月份以来首次跌入20%以内区间。另一方面,从37个行业来看,增长较快的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家具制造业、金属制品业既是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也是耗能和污染比较大的行业,下半年国家加大节能减排力度,这些行业增速有可能会出现下降。对今年规模工业增长拉动作用最为显著的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受家电下乡等刺激政策效应衰减影响,累计增速自3月份以来逐月放缓。此外,受煤炭价格上涨和电力行业生产持续亏损影响,下半年电力供应仍然紧张,对工业生产的影响不容忽视。
2、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快速回落。受信贷从紧、土地政策调整和铁路、电力等基建投资下滑等多种因素影响,全省资产投资月度环比增速出现快速回落,4-7月份,月度环比增速分别为4%、24.6%、-6.7%和-14.2%,波动幅度也明显大于往年。未来一段时期,我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出现快速回升的可能性不大。从先行指标来看,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施工项目个数和新开工项目个数从4月份以来一直负增长,并且降幅逐月扩大,与全国的走势恰好相反。投资资金来源与完成投资的比值由1-3月份的1.5逐月下降到1-7月份的1.2,其中,自筹资金的增速和民间投资增速整体上呈下降走势,这些反映出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部分企业的投资意愿出现下降。从现实情况来看,下半年信贷政策取向整体上还是保持从紧从严,土地调控有可能还要加码,将会造成一些重大项目开工延期。还要注意到,国家对地方融资平台清理,城投公司发债基本上是要求用于保障房建设,地方融资平台已基本不可能通过发新债为新项目融资,同时2012-2013年又是地方债务还本付息的高峰期,使得地方政府基建大量投入难以为继。从趋势上看,我省固定资产投资再保持前几年30%以上的高增长,难度越来越大。
3、影响外贸出口的不确定因素增加。1-7月份,我省外贸出口同比增长41.5%,增幅比去年同期和全国平均分别高3.5和29.7个百分点。月度出口规模也呈稳步增加的态势,显示当前我省出口形势好于全国和预期。但下半年影响出口的不利因素明显增加,外贸后续走势存在不确定性。一是美、欧、日是我省商品主要出口地,今年以来主要发达经济体增长放缓,居民消费需求出现萎缩,同时主权债务
危机出现恶化,风险尚未充分暴露,世界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增大,外部需求不稳成为影响出口的最大变数。二是中东地区在我省出口中占据重要地位,但中东、北非地缘政治问题多发,可能将加速出口增速回落。其对出口的影响已经有所显现,上半年我省对非洲出口同比下降5.6%,江汽、扬子汽车等企业来自埃及、利比亚的订单出现不同程度下降。三是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美债上限上调已使得美元流动性过剩问题再次放大,如果美国推出QE3计划,美元流动性泛滥进一步加剧,人民币被迫进一步升值。8月份以来,人民币升值步伐明显加快。四是生产成本上升和出口利润下降的“一正一反”作用,出口企业面临困难增多,生产和出口的积极性受挫。我省出口以机电产品为主,规模不大,结构单一,同时产品在国内市场又面临激烈竞争,市场占有率也不高,要紧密关注外贸形势,采取多种措施,鼓励企业出口,谨防出口下滑进一步加剧汽车、家电等工业支柱产业生产经营困难。
4、利用省外资金出现持续放缓。1-7月份,我省1亿元以上在建省外投资项目实际到位资金同比增长58.0%,较一季度和上半年分别下降13.1和9个百分点,累计增速自4月份以来出现逐步放缓的走势(图3)。其中,7月份当月到位资金仅98.6亿元,占全部到位资金的比重仅2.9%。前7个月,皖北地区利用省外资金实现翻番,占全省比重稳步上升,而皖江示范区利用省外资金增速和占全省比重双双下滑,成为导致全省利用省外资金下滑的主因。“十一五”中后期以来,为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国家出台大量的有针对性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规划、文件或调整行政区域等措施,制度松绑和政策扶持基本已普惠到各省(市、区),通过拼政策来吸纳外来资金效果逐渐不明显。当前沿海地区力推转型升级,大量传统产业面临外迁,如何做好利用省外资金工作,需要深思。
5、影响房地产市场稳定运行风险上升。当前房地产市场运行指标呈现“两极分化”现象,反映生产情况的房地产投资、土地购臵面积、新开工面积等指标累计增速均在30%以上,而房地产销售面积累计增速只有11%上下,低位徘徊,成交量萎缩,显示房地产市场库存
积压增多。随着房地产信托产品被叫停,加上民间借贷成本趋于上升,房屋销售资金减少,开发商融资渠道越来越窄,开发商尤其是一些小开发商资金链越来越绷紧,资金运用的压力越来越大,全省个别地方已经出现开发商潜逃现象。由于房地产调控在下半年不仅不会松动,甚至还有进一步从紧的可能,房地产限购城市范围将继续扩大到二、三线城市,限购城市范围的扩大将进一步放缓商品房销售,下半年开发商面临的形势更为严峻,房地产投资增速下滑可能难以避免,房地产市场运行矛盾更加突出。
二、相关建议
1、多措并举加强对小企业发展的扶持。小企业面临的融资难、融资贵、用工难、转型难等问题明显大于大中型企业,今年形势尤为严峻,但小企业已成为拉动规模工业的主力,贡献率达到60%左右,如果小企业生产再出现下滑,那么工业经济形势更不容乐观。首先,建议2008年省政府出台的《关于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若干意见》中针对小企业的一些优惠政策酌情恢复执行,特别是在一些税费的减免和缓缴领域,出台政策。其次抓住国家加大对中小企业信贷支持力度加大的机会,推动商业银行争规模,抓投放。继续吸引省外股份制商业银行在我省设立分支机构,督促商业银行尤其是徽商银行等地方金融机构信贷政策要向中小企业倾斜。加强对信用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和一些民间借贷机构的督查和资金借贷的规范,防范其中风险。再次,深化金融、政府和企业三者之间的合作关系,加强工作创新,力促多种资源共举、金融工具并用,有效降低中小企业信贷实际门槛,扩大授信规模。鼓励支持大力发展小企业股权融资、集合债券等方式融资。最后,加强对小企业转型发展的扶持。小企业转型升级需要资金、技术和人才支撑,而小企业最缺的恰恰是这些要素,使得转型升级“说易行难”。此外,对今年以来一些小企业放弃主业,把有限资金用于PE投资、小额贷款公司等资本投资领域,造成实体经济虚拟化现象要足够关注,不可漠视。
2、逐步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我省投资连续6年保持30%以上的高增长,投资率已经超过90%,再主要依靠投资拉动的增长模式渐不可取,也渐不可能,要象抓投资一样抓消费,加强消费政策落实,首先继续挖掘农村潜在消费。我省农村消费正处在结构升级阶段,增长潜力巨大,只要有合适合理的政策,农村消费市场完全可以再次被激活。前期在家电汽车下乡、以旧换新等政策激励下,我省农村消费增速一度超过城镇增速1个百分点即为明证。其次,加强对一些新业态消费热点引导,积极培育新的消费热点,提升居民消费意愿,促进居民消费多样化发展。三是建立居民收入增长的长效机制。尽快出台《关于实施“十二五”居民收入倍增规划的指导意见》相关细则和落实措施,建立居民收入增长的长效机制,稳定居民收入增长预期。四是扩大民生工程覆盖范围和领域,进一步把政府资源向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医疗、保障性住房等公共服务领域倾斜
3、深化落实“走出去、请进来”战略。一方面,针对我省出口商品以机电产品为主的情况,要积极支持、创造便利让企业走出去,到海外办厂。近年来我省一些企业这方面的意愿也比较强烈。另一方面,要鼓励皖江示范区的一些企业走出去,到中西部地区发展,拓展发展空间。要抓住沿海大力推进转型升级的重要机遇,进一步搭建好皖江示范区的建设平台,优化发展环境,特别是软环境,创新理念,放大政策效应,扭转皖江示范区利用省外资金持续放缓的势头,带动全省利用省外资金再上新台阶。
4、稳定物价的政策不能“快出快收”。三季度物价涨幅有望见顶回落,但并不意味着物价进入持续下降通道。近12年来,全国和我省CPI运行都呈现明显的短周期波动,波期一般为4年(从低点到低点)。最近一个波期始于2009年,预计将止于2012年,明年物价仍在维持在较高水平运行。从现实情况看,稳定物价的有利条件虽然在增加,但推动价格上涨的因素没有根本消除,从趋势上看,明年物价水平有可能继续处在高位,未来防止物价过快上涨的压力并没有减轻。另一方面,相比以往,此轮物价上涨的影响在不断扩大,已由低收入群体逐渐向中等收入群体蔓延。物价稳,人心才稳、社会才稳。要吸取上轮物价调控中的经验教训,稳定物价的政策不能“快出快收”,既要保持政策的平稳过渡,也要防止矫枉过正的现象出现。
第五篇:当前我国反腐
形势与政策论文
题
目:当前我国反腐
姓 名:
班 级: 0831104 学 号: 20118学 期: 2014学年
当前我国反腐
摘要
当前我国腐败呈现以下特点:高官腐败案件增多,涉案资金愈发巨大,腐败干部的抱团性,裸官现象依然严峻,腐败手法的惯用性。反腐任重而道远,我们可以采取加强反腐机制建设的思考维度,加快建立完善科学的权力运行机制,利用网络工具铸造反腐新利器,来进行反腐。
关键词
中国反腐
特点
解决方法
反腐倡廉建设始终是社会关注的热点,我们党十分重视反腐倡廉建设,已经把它作为党建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2013年无疑是党从建国以来进行反腐工作取得成果最为丰硕的一年,反腐力度空前强大,“苍蝇”、“老虎”一起打。反腐工作必是我党今后一项长期执行的艰巨任务,反腐倡廉建设既是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中的一项基本建设,又是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一项关键工程。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
当前中国腐败的几个特点,在众多腐败案件的总结中,腐败形式五花八门。无论是怎么样的腐败花式,都有其共同的地方,以下不完全地归纳出几个特点: 高官腐败案件增多
在党中央领导下,中央纪委、监察部等部门纷纷发力,查处原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原书记陈良宇,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主任、党委副书记蒋洁敏,贵州省委原书记、省人大常委会原主任刘方仁,原铁道部部长刘志军,国土资源部原部长田凤山,国家统计局原局长邱晓华,国家能源局局长、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刘铁男,四川省委副书记李春城,安徽省政府原副省长倪发科,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四川省文联主席郭永祥等省部级高官。据不完全统计,2009年全年落马的省部级(含副部级)高官有17人;2010年落马、宣判的省部级高官15人;2011年落马、宣判7名省部级高官;2012年查处了刘志军、王立军、黄胜、田学仁等5位高官;十八大后,蒋洁敏、李春城等19名高官相继落马。
涉案资金愈发巨大
2010年,沈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对抚顺市国土资源局顺城分局正科级负责人罗亚平利用职务之便涉嫌贪污、受贿,涉案金额共计6000余万元,并在单位私设小金库,掌控赃款多达1.45亿元一案宣判;2001至2004年,前苏州市副市长姜人杰利用职务为他人谋利,涉案金额约合计人民币1,867亿元;原温州市副市长杨秀珠涉案金额高达2.5亿人民币;东莞市委原副秘书长吴湛辉被控受贿,涉案数额约1.7亿元;2012年,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最近开庭审理北京市顺义区李桥镇原党委书记李丙春,共贪污公款3887万余元,挪用公款约1.6亿元,网络媒体还有报道“涉案金额”再创新高之说,不管是位居高位的高级干部,还是基层的工作人员,涉案金额之巨令人咋舌。上面的例子只是诸多案件中的几个例子而已
腐败干部的抱团性
在一些腐败案件某个点暴漏后,常常引发所在地区官场的“大面积塌方”。一方面腐败分子相信“利益均沾,法不责众”,另一方面,由于当前制度固有存在的缺陷,给腐败分子提供了机会。因而在政治上拉帮结派,经济上相互牵连,结成了利益同盟,即“窝案”、“串案”。概括为组织性、整体性和公共性,主要表现为涉案人员众多;具有紧密人身依附性质的关系网;三是在经济上互相利用,结成了利益共同体,公然与中央精神背道而行。2000年厦门远华特大走私案,首批25起案件一审公开审判,14人被判处死刑,其中有4名是厅级干部,有12人被判处无期徒刑,其中有2人是厅级干部,其余58人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2001年,“慕马腐败大案”重要涉案人员已达一百二十二名,其中六十二人被移送司法机关;2006年湖南省郴州市腐败窝案:市委书记、市纪委书记、市委宣传部部长、市国土矿管局党组书记及20多名民营企业家相继被查,该案波及当地党政干部、商界人士158人;2006年上海市社保案:涉及上海市委书记陈良宇、社保局局长、宝山区区长、国企董事长等政界、商界几十人;2010年,以原吉林省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刘忠吉为首的吉林交建集团11人集体腐败案。集体腐败比个人腐败具有更大的破坏性,会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腐蚀更多的党政官员,更重要的是会产生更严重的政治腐蚀性。
裸官现象依然严峻
有些腐败分子利用资本跨地域、跨行业、跨国境流动的机会,与地区外、行业外、境外的不法分子相勾结,把“交易”赃款赃物滞存境外。一旦有什么风声或是涉案人员落网即随时出逃。随着“裸体官员”问题浮出水面,贪腐行为败露后立即逃往国外的腐败谋略逐渐被人们认识与抵制,而某些干部利用出国考察机会滞留不归的情况亦更是暴露出贪官风险意识的增长,加拿大更是成为裸官前往的天堂。从1996年到2000年,大陆共有约200万公民移居欧盟15国,欧盟官员:1996年到2000年的大陆赴欧移民中,官员本人的移民比率约2%。当然,这只是在欧洲而已,那被裸官称之为天堂的加拿大会不会比这里的人数更多呢?同时,这还是十年前的数据。裸官具体数目当然不是很容易获取,但是从媒体报道度和社会舆论关注来分析,裸官现象依然是社会中存在的一个亟需解决的毒瘤,当然,目前政府也在采取一些措施来遏止这一问题的恶化。
腐败手法的惯用性
《旧制度与大革命》中提到支出式腐败、审批式腐败和卖官鬻爵式腐败是官员惯用的三个伎俩,无独有偶,法国社会出现的历史如今在中国重演。支出式腐败就是官员透过搞基础建设,包括修建道路、港口等等进行腐败,因为这是最容易腐败的方法。刘志军在任8年,总投资金额3万亿修建了7000多公里的高铁。丁书苗这个中间人穿针引线找了23大国企、大央企搞到了五十几个铁轨项目,其从中抽取回扣;审批式腐败三大业务是最容易腐败的,审批制度在中国是相当严格的,许多官员利用手中的权力进行腐败,为自己牟取利益。卖官鬻爵式腐败通过手中的权力去掌控下级官员的升迁之路,以获得利益。
加强反腐机制建设的思考维度
十八大后,我们党领导的反腐败工作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果,但反腐败任务还相当繁重。要充分认识到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与艰巨性,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要坚定反腐败斗争取得最后胜利的信心,不断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开展,为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加快建立完善科学的权力运行机制
近年来,我党极为重视权力相互制衡体系建设对维护权力科学合理运行的经济作用。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关下运行,是把权力关进笼子的根本之策。必须构建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体系,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廉政廉洁,努力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目前党政机关权力运行存在的突出问题之一,就是权力运行缺乏清晰、严密的程序性规定;有的虽然规定了权力运行程序,却不遵守程序,或者随意减免程序、改变程序,甚至权力运行不透明,制造腐败机会。要消除这种现象,就要严格规范党政机关的行政行为,使权力运行的决策、执行、监督等环节在时间和功能上相互衔接、环环相扣。建立科学的权力运行机制,是一个不断完善的、长期的、艰巨的过程。要认真总结反腐败斗争的经验,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能够真正用来为人民谋利益。
利用网络工具铸造反腐新利器
网络作为信息交流平台所具备的廉价性、公开性、快捷性、便利性、互动性、隐秘性、追踪性等优势。随着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贯彻实施,网络在实现民主法治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反腐的重要武器。网络反腐可分为官方网络反腐和民间网络反腐,这两种网络反腐只是在形式和操作程序有区别,但发挥的作用是一致的。目前,网络反腐已日益成为世界上许多国家反腐的一种重要手段,国内外网络反腐逐渐由个人行为转向集体行动,并呈现官方与民间的互动局面;掌握网络反腐特点,积极引导与加强网络反腐;加大政府网站的透明度;加快网络反腐制度化和程序化建设;完善网络反腐立法;加强对网络从业人员和网民的责任意识、自律意识和道德观教育,必须积极肯定和引导加强网络反腐。
对党内存在的问题,决不能视而不见,讳疾忌医,而应该坚决纠偏补弊,激浊扬清,认真加以解决。要坚定反腐败必胜的信心,保持旺盛的斗志,准备打好一场长期的反腐战,以扎实的反腐败工作成绩,取信于人民,助推中国梦的早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