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街道劳动保障所典型经验材料(精)
街道劳动保障所典型经验材料
围绕重点任务 努力开创社会保障工作新局面
※※街道劳动保障所成立于2003年6月,其前身系※※街道劳动人事管理站,现有工作人员5人。近年来,在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具体指导下,我们紧紧围绕社会保险扩面、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和就业再就业三大重点任务,加强自身建设,理清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机制,使※※街道社会保障工作呈现出重点突出、全面推进的良好局面,为全街道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加强自身建设,为做好劳动保障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对劳动保障所的建设高度重视,分管领导靠上抓,在区局的支持和指导下,选拔了5名工作人员,配备了通讯、交通工具,建立健全了各项工作制度,逐步实现了机构、人员、编制、场所、经费、工作“六到位”。针对劳动保障工作的新形势,加强了对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学习劳动法律法规,学习十项职责、办事程序、工作纪律等业务知识,坚持结合实际,边干边学,边提高,边完善,较快的提高了工作人员劳动法律法规政策水平和业务知识。同时加强效率意识教育和廉政教育,树立劳保工作人员良好形象,全所人员几乎每天都在企业、农村跑,以过硬的素质、扎实的作风、严明的纪律,赢得了基层的普遍赞誉。
二、创新参保扩面机制,努力完善社会保险体系近年来,※※街道民营企业发展迅猛,截止目前,全街道民营企业已发展到278家,规模企业达到50家,从业人员3万多人。企业多,职工多,社会保险扩面的任务艰巨而繁重,由于都是民营企业,个别企业主片面追求利润最大化,对社会保险的认识不足,认为缴纳社会保险是企业多余的开支,参保积极性不高,无形中又给社会保险扩面工作增加了相当大的难度。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首先从加大宣传力度入手,采取印发明白纸、登门宣讲、举办学习班等各种形式,向企业主宣传劳动保障法律法规,讲解参加社会保险的好处,使他们逐步认识到参加社会保险是国家法律赋予企业的义务,有利于吸引更多、更好的人才,有利于激发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其次,坚持“抓大户、攻难户、开新户”的思路,以规模企业为重点,从骨干企业入手,以点带面。新光实业集团是棉纱、毛毯、针织、服装、生物制药于一体的大型企业集团,资产总额3.5亿元,职工2000多人,是※※街道的骨干企业,在全区乃至全市也较有名气和影响。工作中,我们选定新光集团为突破口,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一次为该企业办理社会保险365人,对全街道社会保险扩面工作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第三,与劳动执法相结合。积极配合区劳动监察大队对全街道企业进行劳动执法检查,进一步规范了企业用工行为,目前,绝大部分企业都能够自觉做到用工必办招工手续、必签劳动合同、必购社会保险,使全街道社会保险扩面工作纳入正常化、法制化的轨道。第四,量化任务,严格考核。将企业参保工作列入党工委、办事处对企业年终综合考核的重要内容,年初根据各企业实际情况,将社会保险扩面任务分解量化,下达到各企业,明确落实责任制,年终根据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兑现奖惩,调动了企业参保积极性。通过采取以上措施,使全街道企业社会保险扩面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社会保险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目前,全街道共完成企业社会保险扩面任务1890人,其中养老保险1270人,医疗保险500人,失业保险120人,征缴保险费额800万元。
三、创新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机制,完善失地农民生活保障和再就业体系 ※※街道工业起步早,发展迅速,因企业占地引起的人地矛盾比较突出。目前,全街道共有农业人口4.6万人,耕地只有不到10000亩,部分村已没有耕地,农村富余劳动力比较多,如何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落实好失地农民的基本生活保障,是当前※※街道社会保障工作的重中之重。工作中,我们把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与就业再就业有机结合起来,根据※※街道企业多、技术人才需求量大的实际,坚持以劳动技能培训为基础、先培训再推荐就业的思路,大力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力争每一个失地农民都能够掌握1-2项职业技能,提高素质,增强再就业能力。2003年,组织545人次参加了区劳动和社
会保障局举办的失地农民劳动技能培训班,培训出微机、电焊工、电工、养殖等九个专业的技术人才400多人。在搞好培训的基础上,我们劳动保障所积极向街道辖区内的企业推荐就业,鼓励企业优先吸纳当地劳动力,全年为企业输送各类优秀人才360人,受到企业的欢迎。同时,我们还鼓励失地农民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自主创业,据统计,2003年,※※街道共发展个体工商户300户,其中30%以上是由失地农民利用在培训班学到的一技之长创办。目前,全街道失地农民基本上能够达到个个有活干,人人生活有保障。二○○四年五月
第二篇:街道劳动保障所典型经验材料
文章标题:街道劳动保障所典型经验材料
围绕重点任务努力开创社会保障工作新局面
※※街道劳动保障所成立于2003年6月,其前身系※※街道劳动人事管理站,现有工作人员5人。近年来,在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具体指导下,我们紧紧围绕社会保险扩面、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和就业再就业三大
重点任务,加强自身建设,理清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机制,使※※街道社会保障工作呈现出重点突出、全面推进的良好局面,为全街道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加强自身建设,为做好劳动保障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对劳动保障所的建设高度重视,分管领导靠上抓,在区局的支持和指导下,选拔了5名工作人员,配备了通讯、交通工具,建立健全了各项工作制度,逐步实现了机构、人员、编制、场所、经费、工作“六到位”。针对劳动保障工作的新形势,加强了对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学习劳动法律法规,学习十项职责、办事程序、工作纪律等业务知识,坚持结合实际,边干边学,边提高,边完善,较快的提高了工作人员劳动法律法规政策水平和业务知识。同时加强效率意识教育和廉政教育,树立劳保工作人员良好形象,全所人员几乎每天都在企业、农村跑,以过硬的素质、扎实的作风、严明的纪律,赢得了基层的普遍赞誉。
二、创新参保扩面机制,努力完善社会保险体系
近年来,※※街道民营企业发展迅猛,截止目前,全街道民营企业已发展到278家,规模企业达到50家,从业人员3万多人。企业多,职工多,社会保险扩面的任务艰巨而繁重,由于都是民营企业,个别企业主片面追求利润最大化,对社会保险的认识不足,认为缴纳社会保险是企业多余的开支,参保积极性不高,无形中又给社会保险扩面工作增加了相当大的难度。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首先从加大宣传力度入手,采取印发明白纸、登门宣讲、举办学习班等各种形式,向企业主宣传劳动保障法律法规,讲解参加社会保险的好处,使他们逐步认识到参加社会保险是国家法律赋予企业的义务,有利于吸引更多、更好的人才,有利于激发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其次,坚持“抓大户、攻难户、开新户”的思路,以规模企业为重点,从骨干企业入手,以点带面。新光实业集团是棉纱、毛毯、针织、服装、生物制药于一体的大型企业集团,资产总额3.5亿元,职工2000多人,是※※街道的骨干企业,在全区乃至全市也较有名气和影响。工作中,我们选定新光集团为突破口,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一次为该企业办理社会保险365人,对全街道社会保险扩面工作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第三,与劳动执法相结合。积极配合区劳动监察大队对全街道企业进行劳动执法检查,进一步规范了企业用工行为,目前,绝大部分企业都能够自觉做到用工必办招工手续、必签劳动合同、必购社会保险,使全街道社会保险扩面工作纳入正常化、法制化的轨道。第四,量化任务,严格考核。将企业参保工作列入党工委、办事处对企业年终综合考核的重要内容,年初根据各企业实际情况,将社会保险扩面任务分解量化,下达到各企业,明确落实责任制,年终根据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兑现奖惩,调动了企业参保积极性。通过采取以上措施,使全街道企业社会保险扩面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社会保险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目前,全街道共完成企业社会保险扩面任务1890人,其中养老保险1270人,医疗保险500人,失业保险120人,征缴保险费额800万元。
三、创新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机制,完善失地农民生活保障和再就业体系
※※街道工业起步早,发展迅速,因企业占地引起的人地矛盾比较突出。目前,全街道共有农业人口4.6万人,耕地只有不到10000亩,部分村已没有耕地,农村富余劳动力比较多,如何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落实好失地农民的基本生活保障,是当前※※街道社会保障工作的重中之重。工作中,我们把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与就业再就业有机结合起来,根据※※街道企业多、技术人才需求量大的实际,坚持以劳动技能培训为基础、先培训再推荐就业的思路,大力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力争每一个失地农民都能够掌握1-2项职业技能,提高素质,增强再就业能力。2003年,组织545人次参加了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举办的失地农民劳动技能培训班,培训出微机、电焊工、电工、养殖等九个专业的技术人才400多人。在搞好培训的基础上,我们劳动保障所积极向街道辖区内的企业推荐就业,鼓励企业优先吸纳当地劳动力,全年为企业输送各类优秀人才360人,受到企业的欢迎。同时,我们还鼓励失地农民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自主创业,据统计,2003年,※※街道共发展个体工商户300户,其中30以上是由失地农民利用在培训班学到的一技之长创办。目前,全街道失地农民基本上能够达到个个有活干,人人生活有保障。
二
○○四年五月
《街道劳动保障所典型经验材料》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街道劳动保障所典型经验材料。
第三篇:劳动保障典型经验
近年来,我市利用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城市的优势,将社区信息网络平台建设作为重中之重,在“六统一”的基础上,构建街道社区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信息网络工作平台,通过现代化手段,使下岗失业人员、离退休人员及特困群体得到及时便捷的服务。截止到目前,全市182个社区全部实现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信息、数据的交流互动,每天通过社区网络终端进入劳动力市场网站进行求职登记、岗位查询、政策咨询的达到1200余人次。2003年1-10月份,全市共开发社区就业岗位10500个,5800名下岗失业人员在社区实现了再就业,比去年同期增长26.5%,社区推荐和组织培训下岗失业人员5100人,8000多名失业人员、7.5万名低保人员和5.1万名离退休人员全部纳入社区管理。
一、“三个到位”打基础,为网络平台建设提供扎实的硬件保证
一是建设资金到位。市委、市政府对社区平台建设从资金上予以保障。去年以来,我市先后拿出2850万元改造新建社区工作场地,专门拨付150万元专项经费加强社区劳动就业信息网络建设。市政府按每个服务所(站)每年1万元的标准,市、区两级财政按比例安排工作经费,并纳入预算,市政府每年还拿出部分资金,视各街道社区平台工作的实效给予奖励及经费补贴。
二是网络设备到位。首先为5个街道(乡镇)、15个社区配置了电脑、电视、触摸屏等信息网络设备,采用宽带方式与市劳动力市场联网,实现劳动力市场就业信息在社区同步发布。经过两个月的运行,在社区设立的劳动保障信息服务网络平台得到了群众的热烈欢迎。为此,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又出资100万元,为100家社区配置了电脑、彩电等信息设备,社区配备了信息查询触摸屏,使我市基本搭建起了社区劳动保障信息网络化平台。
三是操作人员到位。我市面向全市下岗失业人员、退伍战士、待分配大中专毕业生公开选拔社区专职劳动保障工作人员,特别是将微机操作能力作为重点内容进行考察。全市1588人报名竞争,经过业务笔试、微机操作考试,择优选拔录用129人,其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占98%,并全部熟悉微机应用操作。工作人员上岗后,劳动保障部门还专门组织了三期微机操作知识、社区就业信息网使用等内容的培训班,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
二、开发应用软件,为四级网络运行提供技术支持
(一)形成四级网络组织体系。市劳动保障网络体系的组织形式分为四级,即以市中心劳动力市场为主,四城区劳动力市场为辅、182个乡镇、街道、社区劳动保障机构服务所(站)为延伸,形成了覆盖全市的劳动保障城域网。
(二)通过城域网实现互联。由我市中心劳动力市场提供一台数据库服务器和一台VpN(虚拟专网)服务器,数据库作为全市的数据中心 存储全市的社区就业信息,VpN服务器通过光纤连接到互联网,乡镇、街道、社区的劳动保障服务机构通过ADSL宽带或拨号上网的方式连接到互联网,然后通过市中心的VpN服务器认证后进入劳动力市场内部网。
(三)开发社区信息平台专用软件。我市开发了社区平台专用信息管理软件。各级劳动部门可以通过劳动力市场网进入社区数据库,查询了解所属社区每一个人的相关信息。各社区可通过市劳动力市场的VpN服务器进入劳动力市场内部网,运行软件,将相关信息录入存储到市劳动力市场的数据库中。同时可以从劳动力市场网站下载最新的就业信息和政策法规,通过彩电或触摸屏向社区居民公布,或者由社区信息员将劳动保障信息送到居民家中,以实现全市信息的共享。同时,社区劳动保障信息网络的应用整合了分散的信息资源,促进了社区综合管理信息平台的加强。
三、“五项服务”进社区,使信息网络充分发挥劳动保障功能
(一)建立下岗失业人员基础信息动态管理数据库。从去年开始,我市对社区下岗失业人员就业情况进行了普查、登记。各社区劳动保障服务站逐门逐户将18.5万份调查表分送到辖区每户居民手中,一户一表一卡,对社区居民的就业状况、培训就业愿望、经济状况以及享受城市低保情况等进行了登记,并建档建卡,纳入市劳动力市场信息数据库统一储存,全市共享。
(二)实现对失业人员社区网上服务。去年,我市将花园西路和青山湖两个社区确定为失业人员社区管理服务试点,将失业人员的管理、享受失业保险的按月审核、党团关系、计生服务等职能交给社区劳动保障服务站,经过试点很受失业人员的欢迎。今年,利用社区就业服务网络将市直失业人员的管理服务开始全部移交到各社区,这样做既方便了失业人员,又强化了社区的服务功能。
(三)及时传送相关信息,促进岗位信息与求职者实时对接。一是及时传递最新劳动就业政策信息。今年以来,市网络向社区居民发布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政策法规101个,每天滚动播放10次,社区居民有5万人次收看了政策。二是充分发挥社区资源共享作用,及时提供市内外就业信息。截止到10月底,全市社区劳动保障服务站共开展各类“社区就业招聘会”活动281次,3.3万人次参加,推荐安置下岗失业人员5786人,登记免费培训2142人。各社区组织下岗失业人员集体参加今年9月28日全市劳务集市,就帮助2000余名下岗失业人员与用人单位签订了用工协议。三是开发社区就业岗位。今年以来,全市共开办社区就业实体112个,家政服务队16个,治安联防队32个,社区卫生保健站12个,各社区还通过承包辖区内机关、企事业单位保安、保洁、家庭护理、搬运、装修、清运垃圾等服务性岗位,使5000多人实现了就业。
(四)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进社区。今年以来,全市在58个社区建立了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数据库,将离退休人员领取养老金资格认定和档案及组织关系逐步移交到社区。目前,全市有50965名离退休人员通过社区网络实现了社会化管理服务。
(五)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员的管理服务。目前,全市有2.6万低保户、7.5万名低保人员纳入社区管理。大工作中,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与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结合起来。社区劳动保障服务机构送培训、送就业岗位到每个享受保障的社区居民手中,下岗失业人员有就业能力而连续两次不接受再就业培训、三次不接受推荐就业的,取消其享受失业保险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格,调动了其就业积极性。
第四篇:劳动保障所
劳动保障所
2011目标责任完成情况汇报
按照县局工作要求,我所全体职工紧紧围绕2011工作要点和目标责任任务要求,积极组织学习了2011年的工作目标,并针对目标责任明确了工作内容和工作任务,分解细化了各岗位的工作任务,责任到人。近一年来,在局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在各村委、企业的支持和配合下,我所全体职工发扬争先、创优、求真、务实,不争一流便是落后的人社精神,努力积极工作,使全所工作得到了有序的开展,现就2011目标责任完成情况做一下汇报:
一、人力资源构成情况
辖区内的人员构成和人力资源情况正在摸底调查阶段,共发放“嘉峰中心片人员构成、人力资源情况统计表”50余份,现已收回35份,调查工作正在进行中。
二、新增就业岗位月报情况
按月报送新增就业岗位月报。1—10月份新增就业人数为841人。
三、新农保参保情况
我所积极督促和协助乡镇开展新农保的收缴工作,并开展街头宣传、走乡串户发放宣传资料等活动,以此进一步加强农民对新农保的认识,充分调动农民的参保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参保
1率。新农保的征缴工作正在进行,截止9月底,共登记办理嘉峰镇和郑村镇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13285人,征收保险费3578900元,力争在11月底全面完成新农保征缴工作,征缴结束后,将新农保信息输入微机并装订台账。
四、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征收情况
我所积极协助县医保所完成辖区内城镇居民参保工作,2012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征缴工作于2011年10月8日正式起动,目前共登记办理城镇居民医疗保险117人。
五、企、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年检情况
认真做好辖区内企、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的社会化管理工作,4月份进行了企业离退休人员认证工作,认证人员463人,其中上门11人,调查核实死亡1人。9月份进行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认证工作,认证人员154人。
六、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法律法规宣传及劳动保障监察、信访工作
积极做好辖区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险法律、法规宣传工作,积极开展宣传活动,利用街头宣传和发放资料,大力宣传有关法规政策。做好职责范围内的劳动保障监察和信访工作,开展两网活动,配合县监察大队深入基层进行信息采集,全面准确填报两网调查表,逐步建立了“两网化”信息采集长效机制,促进监察业务上下互动,并建立了47家档案资料。1—10月份共受理农民工工资拖欠投诉10起。
七、《就业失业证》发放及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情况
协助做好辖区内《就业失业证》的申请、发放工作。1—10月份已发证36人,统计辖区内农村剩余劳动力输出与就地转移4606人。
八、开展行风评议,加强效能建设
年初按照县局目标责任书要求,制定了2011年党风廉政政风行风效能建设的工作计划,按时参加县局组织的学习活动,做到了学习有学习心得体会,不脱岗不上网,坚守岗位,设置了征求意见簿,及时听取和收集基层群众反映的各类问题,未发生一起不良事件。本着“改善民生、保障民生、服务民生”的要求,提升窗口服务整体水平。积极参与沁水县清风杯“优化政风行风,助推转型跨越”征文活动,向县纪检办公室投稿一篇。
九、组织纪律方面
全所人员在所长带领下,坚持按时上下班,遵守工作制度,团结协作,以优良的工作作风取信于民,坚持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尤其在“六治六促”活动中,认真开展自我检查、剖析、查摆问题,对工作不到位,工作不认真,主动性创造性等问题,都在增强意识,修正错误,提高自身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人人都在比工作、比纪律、比思想。全所无吃、卡、拿、要、违法乱纪等现象。
劳动保障所
二0一一年十月二十日
第五篇:劳动保障所
劳动保障所
服务指南:
失业证办理需要提供如下材料
1、户口本原件及复印件一份(户口本首页及本人页)。
2、户口所在地村、居出具本人就业状况证明。
3、2寸彩色照片两张。
咨询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