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09双拥经验材料
卢沟桥街道2009年双拥工作总结
卢沟桥街道地处丰台西北部,共辖30个社区居委会,是典型的城乡结合部地区。街道辖区常住人口20万,流动人口8万,管理各类优抚对象、无军籍退休职工累计达千余人。现所辖驻军单位19个,其中,师级驻军单位5个,团级驻军单位11个,是丰台区街道驻军及管理各类优抚对象较多的单位之一。2009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区民政局以及区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具体指导下,卢沟桥街道双拥共建工作,经过几代人的探索积淀形成了浓厚的基础和良好的传统,军民共建的优势力量业已形成地区建设发展的宝贵资源和重要保证,已从单一走向复合、从共驻共建发展为整体推进,在探索中始终保持着蓬勃的生机和活力。卢沟桥街道始终坚持“动真情、下真功、办实事、务实效、求发展”的工作标准,以多种形式的双拥共建活动为突破口,不断拓展双拥军民共建活动的领域和外延,使双拥工作与时代合拍,军地同频共振,互动发展,实现了军地双赢共益、兼收并蓄,有力促进了军政军民团结,推动了军地建设双发展。今年又在学校与部队共建、社区与部队共建、街道与部队共建三个层面结队共建活动中分别取得了市、区级军警民共建先进单位。
一、抓住一个“新”字,探索创新、双赢双益
一是四高四化,长效机制促发展。街道紧紧围绕新形势、新要求,拓展双拥共建活动的领域和外延,确定了“高角度认识、工作制度化;高起点迈步、联系经常化;高效能运转、形式多样化;高标准推进、活动社会化”的“四高四化”共建工作思路,叠加军地资源优势,在共驻共建中实现“共赢发展”。通过建立街道领导干部 联系驻军部队制度,在服务中共谋发展;开好三个会、搞好四个活动的新举措,推进地区军民共建活动的纵深发展。开好三个会,即军地联席会、双拥领导小组会、驻军立功官兵表彰会;搞好四个活动,即开展走访、慰问、帮扶、联谊四种形式的军地互办实事活动,使双拥之手越拉越紧,共建之花越开越盛。
二是表彰军功,智力拥军筑品牌。街道通过开展传播知识到军营、法律宣传进军营、计算机培训进军营、连续十七年表彰驻军立功官兵等卓有成效的科技拥军活动,积极支持部队的各项建设。街道自1993年始,在全市率先建立了表彰立功官兵奖励基金。十七年来,坚持在每年的“八一”前夕召开辖区表彰立功官兵大会,表彰为军队建设做出突出贡献的驻地立功官兵,街道先后投入资金55余万元,共表彰奖励立功官兵3615人次。
2009年恰逢金融危机,双拥工作面临新的挑战,街道紧扣“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主题,开拓创新,科学发展,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双拥工作的新途径。街道党政领导班子一致认为:要处理好继承传统和发展创新的关系,就要从部队建设出发,探索卢沟桥街道行之有效,具有特色的新途径,即在拥军优属的举措上做实,务求实效。八一前街道在立功官兵表彰奖励基金的基础上,再次率先设立“特困官兵应急救助基金”,为驻辖区部队和武警官兵遇到突发性事件提供应急救助。在7月28日召开的表彰立功官兵大会上,街道表彰2008年至2009年度为军队建设做出突出贡献的349名驻地立功官兵,同时向驻军部队13名特困官兵家庭发放应急救助金2.6万元。卢沟桥街道建立表彰立功官兵奖励基金、特困官兵应急救助基金,作为第二故乡的地方政府在功有所奖、困有所助两个层 面积极支持部队的各项建设的又这一重大举措,得到驻辖区广大官兵指战员的极大拥护。
三是点面结合,拥军服务“五上门”。街道坚持把军民共建工作作为推进社区建设的重要突破口,推进部队与社区之间“点对面”的双拥共建活动,街道29个社区与21个部队签订共建协议,因地制宜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军民共建文明社区活动。街道在各社区成立了拥军优属小分队,对优抚对象实行喜事上门祝贺、困难上门解决、病号上门看望、纠纷上门调解、军人回家探亲上门慰问的“五上门”服务。在学雷锋便民服务一条街活动、“全国助残日”等主题活动中,“最可爱的人”帮助“最困难的人”,爱民进社区,拥军进军营,军民难有所帮、需有所助,求有所应。
二、注重一个“实”字,整体共建、促进发展
街道不断地丰富和拓展共建内容和领域,以发展为纽带,以互助为基础,军地互办实事,有力地促进了军地双方的各项建设。
丰台体育中心奥运垒球馆地处卢沟桥街道辖区,地区城市环境建设管理全面提速,以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的办实事工程,逐年推进、深得民心,部队驻地周边环境质量也全面提升。青塔地区、小屯路、张仪村路、八一厂路的修建;程庄路“军地双拥共建路”的建成,集道路硬化、绿化、美化、亮化于一体;大成路精品街军地共同签订协议共建“双拥示范街”,9月份又在“双拥示范街”建成了街道双拥电子宣传栏,建设中的西四环南路功能服务区,将打造成卢沟桥街道餐饮、商务、娱乐、服务区特色区域发展品牌,优化发展环境,提升区域整体形象。辖区五里店消防中队官兵洗澡难的问题突出,街道党政领导及时将6000元送至部队,为部队排忧解 难;街道党政领导前往共建部队,为即将赴利比里亚执行维和任务的176名官兵举行欢送仪式,送去慰问品,向即将远行的人民子弟兵送去地方政府的殷切期望。
在凉水河治理工程、抗击非典、防控禽流感、辖区环境整治战役、争创国家卫生城区工作、奥运安保、抢险救灾、60周年国庆安保等紧急关头,是部队官兵及时赶到,保证了各项重大工作的顺利完成。特别是在承担各项急难险重任务中,驻辖区部队官兵一致,冲锋在前,奋力争先,不怕疲劳、连续作战,为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维护区域社会和谐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如解放军302医院在全区健康教育宣传工作中提供医疗器械积极支持区街工作。武警三师官兵发挥人民子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革命传统,积极参加城市清洁日活动,全力支持地方建设。军以爱民为本,驻辖区部队在支持灾区、慈善募捐、扶贫助困等活动中累计捐款达百万余元,为第二故乡的建设、稳定、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三、突出一个“真”字,凝心聚力、共筑和谐
街道不断拓展军民共建精神文明活动的领域和外延,在社区常建联抓、思想政治工作联做、社区环境联建、文体活动联谊、社区服务联管、公益事业联办等方面不断取得新的突破。
(一)军地文化交融共进。“八一”等重要节日在举行报告会、军民座谈会、联欢会等传统共建项目的同时,开展文化拥军、社区拥军、科技拥军,抓好社区文化与军队文化的交融共进,军地发挥艺术人才专长,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文化进军营、军民联谊联欢活动,以文化为媒、共叙和谐的系列军民鱼水情深联欢活动,处处洋溢着军民鱼水深情,为新形势下的军民共建工作不断赋予新的内涵和生 机。
如京铁家园社区是北京市首批命名的“数字家园”、北京市首届十大魅力社区之
一、首都文明社区,在军民共建文明社区活动中,突出科技共建的特色,部队支持社区的数字化建设,联手开展“京铁杯”社区文化节、“体验奥林匹克”社区运动会、奥运礼仪知识图书“漂流”会、楼门文化、“网上祝福”、居民共植邻里和睦树、邻里一家亲等七大“迎讲树”主题活动,以网络为中心、以文化融情,共建设和谐的数字乐园;社区建设全市首家社区铁路文化博物馆,部队发挥科技优势,建设社区铁路文化数字博物馆,逐步搭建网上互动空间;与共建部队建立“一帮一”医疗救助小组,坚持常年为社区群众义诊咨询、对困难户免费治疗、对空巢老人、残疾人帮扶;在社区网站开设的医疗保健专题讲座、专家在线答疑,为社区居民提供了全天候的医疗服务。
(二)“军民共建促奥运”联片共建活动。
一是奥运之年军地共建活动在高起点上迈步,军地联手开展了“和谐卢沟与奥动同行”八大系列活动:即“携手共铸、平安卢沟”、“誓师奥动、活动卢沟”、“唱响奥动、欢歌卢沟”、“优美环境、靓丽卢沟”、“党旗增辉、魅力卢沟”、“人文奥运、风采卢沟”、“爱心共铸、和谐卢沟”、“奥运硕果、金秋卢沟”。
二是与青塔地区9个社区联片开展了以思想共建、教育共抓、卫生共管、服务共办为内容的共建文明社区活动。军地互聘党建辅导员,同上党课、过党日,互相交流党建经验;部队战士与孤寡老伤残病人结对子、双向认亲人;部队送文化到社区,派官兵任青少年校外辅导员,社区送图书进军营,定期到军营过“军事日”共叙 情谊。近年来,多次为驻地单位组织的各项会议、文艺演出、体育活动提供场地、社堂及活动用车。
在青塔地区联片推进文明社区创建活动中,部队先后派出100余人次,清扫街道,美化社区环境;军地配合开展“办绿色奥动,建生态城市”绿化造林活动,部队先后投入200多人次,植树2000余株;针对卢沟桥街道地处城乡结合部,外来人口多,突发案件多,社情复杂的特点,严格落实军警民联防制度,在社区层面组建社区综治委,军民治安联防小组开展“安全社区”创建活动,开创了“军民巡逻群防群治、社区安全层层把关”的鲜活经验。
(三)加大结对共建力度,保证双拥工作落到实处。
一方面是社区充分利用军民共建有效形式,通过与部队层层结对共建,建立多种多样的军地互帮互助双向服务,使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工作渗透到社会各个层面,形成了浓郁的社区双拥气氛。在共建活动中想官兵所想,急官兵所急,为官兵做实事、办大事,在子女入学、入托,家属就业问题上,为官兵解除了后顾之忧;着力做好就业拥军工作,多措并举、广开门路,利用多种途径安排军转干部和随军家属就业;着力做好教育拥军工作,依托辖区优质教育资源,为驻区部队军人子女入托入学提供便捷良好的服务;严格落实优抚政策,连续实现各类政策资金发放“一分不少、一天不拖、一个不漏”;另一方面是部队发挥特长,积极开展拥政爱民活动,部队按照就近方便原则,积极帮助共建社区做好软硬件设施建设,为社区建设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总政莲花池、总后郑常庄、六里桥北空干休所的老艺术家、老干部们发挥专长,积极参与和谐社区建设,八一厂离休老军人朱子峥连续四年每年捐款六千元资助贫困大学 生,在他弥留之际嘱托老伴继续捐款之事,我们每每收到朱家老人捐款无不为之感动。通过共建结对,使部队更加走进社区、服务群众,共同帮扶一批优抚对象,特困居民,齐心关爱弱势群体。
(四)、提升双拥工作质效,高起点打造统筹平台
街道充分发挥国防教育的载体作用,摒弃“就双拥抓双拥”的狭隘观念,开阔思路、开阔眼界、开阔胸襟、从全局的高度谋划双拥工作,从稳定的大背景思考双拥工作,从日常的各项工作中推进双拥工作,从四方面抓好国防教育。一是坚持组织预备役人员“军事日”活动制度,定期开展军事训练活动;二是抓好民兵的国防教育。街道定期组织民兵学习《国防法》和《国防教育法》,并依据总政颁布的《民兵誓词》和《中国民兵之歌》组织民兵进行宣誓和学唱。三是建立街道双拥宣传阵地,组织国防教育进社区公益广告宣传活动,利用社区网络平台,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和《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办法》;四是抓好社区国防教育及青少年国防教育。在辖区中小学校设立少年军校,举办《兵役法》和《国防法》知识竞赛;暑期组织青少年参加军营体验部队生活,与社区优抚对象结对帮抚参加义务劳动;学校与部队结对定期进行国防教育知识讲座。强化全民国防观念,增强全社会关心支持国防建设的责任感;
尽心竭力办好与官兵利益相关的每件事,使双拥工作真正“暖人心、顺民意”。近年来,总参61所转业干部就业率达100%,充分调动了官兵的积极性,促进了部队的各项建设,确保了部队科研工作的顺利展开,科研工作在近几年内取得了丰硕成果。总参61所先后被评为首都文明居民区,丰台区绿化文明达标单位、丰台区社区 服务定点优秀文明达标单位,全军“园林式营院”、全军甲级卫生军营、全军绿化美化先进单位、全军文明卫生军营,总参综合治理先进单位、总参从严治军先进单位等荣誉,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等十余家新闻单位做过多次报道。
“路漫漫兮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卢沟桥街道双拥工作立功官兵表彰十五年发展历史证明不断从形式和内容上发展创新,是双拥共建工作保持生机和活力的重要前提,是体现生产力和战斗力提高的内在要求,我们要努力探索和创新活动方式与载体,不断增强双拥共建工作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在双拥共建的大道上,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再创新的辉煌业绩。
卢沟桥街道办事处 2009年11月10日
第二篇:创双拥模范城经验材料
今年,我局在区委、区政府及市财政局的直接领导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特别是反复学习胡锦涛同志视察贵州时的,深刻理解。认真贯彻执行中央、省、市、区的双拥方针和政策,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充分发挥财政的职能作用,为更好的继承和发扬革命先辈的优良传统,努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紧紧围绕构建和谐社会的宗旨,我局从实际出发,结合自身工作,积极做好双拥工作,使双拥工作上新台阶。
一、领导重视,强化共识,树立双拥工作新思路
双拥工作做得怎样,关键在领导。为更好抓好此项工作,我局成立了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徐德江副局长任领导小组组长,各股室负责人为成员,把双拥工作作为一项长期工作量来抓,逐步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对上级有关双拥规定,领导亲自督办,对大小军民共建活动,局领导亲自参加。
“八 ? 一”建军节,我局作为牵头单位,组织七家单位慰问部队干休所的老革命、老领导,听老同志讲党的光辉历史,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同时局领导也向老前辈们的汇报我们的工作,让老首长们了解全区的财政经济运行情况,从而加深了军地情感,并明确军地双方走访成为制度。通过互访交流,及时了解部队困难,积极协调解决,呈现出新型的军民关系。
二、立足本职,狠抓落实,共建双拥工作新机制
一是搞好预算,确保各项经费到位,仅 ~ 年兵役征集费安排 33 万元,退伍军人安置费 27 万元,烈军属、复员退伍军人生活补贴 292 万元,伤残抚恤 98 万元,牺牲病故抚恤 43 万元,军队移交地方安置离退休人员经费 52 万元,从而解决部队后顾之忧,让部队有更好的精力参加社会各项事业建设。
二是加强监督检查,使各项经费专款专用,我局每年都要对各项资金使用进行监督检查,如烈军属、复员军人的生活补助是否落实到人,伤残抚恤是否按标准给予,让政策落实到实处。
三是加强联系,帮助部队解决实际困难。每年局领导都要请部队首长进行座谈,并且已形成制度。了解部队在发展中存在的困难,积极协调解决,尽其所能为部队做好事、办实事,同时向部队首长介绍我们情况,从而相互增进了解和沟通,融洽了军民关系。
三、服务大局,注重实效,共建和谐军民关系
一是根据新形势需要,为确保军队人才需要,我局除搞好资金保障外,还积极配合做好部队每年新兵征兵工作,向军队选拔优秀青年,完成每年的征兵任务。
二是积极配合各部门做好复员军人的安置工作,确保复员军人安置率力达 98%,解决部队后顾之忧,让复员军人到地方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干,体现军人人才互培的和谐局面。
三是积极做好“军(警)民”共建工作。今年 8 月,我局作为双拥工作牵头单位,组织区卫生局、区水电局、新场乡人民政府、鸡场乡人民政府、区农机服务中心、区一中以及安顺市军分区干休所,与新场乡敬老院结成军民共建敬老院,体察敬老院老人们的生活状况,了解疾苦,给予帮助,并形成走访制度。
第三篇:乡镇党委军地双拥共建经验材料
凝聚军地合力 共建全面小康社会
近年来,**镇党委以军地双拥共建为依托,立足政治高度,从巩固发展着眼,从求实创新入手,找准双拥工作和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结合点,以改进创新军地共建工作为突破点,以军地共建促双赢为重点,以军政军民团结促和谐为平台,以军地快速发展促“三力”为目标,按照乡镇党委建设“五个好”要求,开展了军地共建先
进党委、军地共同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军地共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军地共同学习“十七”大精神等活动,创出了党建工作和双拥工作的新特色,共建双方“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走出了一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军地人才、科技、信息共享的军民共建“三挂钩”的新路子,进一步增强了地方、军队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活力,形成军地合力推进军民共建活动,促进了地方两个文明建设和部队战斗力的提高。2002年以来,镇党委多次被省委、市委、市政府评为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全省农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教活动先进集体、宁德市第三届军地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工作先进单位及宁德市第八届文明乡镇,共建单位海军通信站及其下属连队也多次荣获军、师先进称号。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领导重视,夯实基础,完善军地共建工作机制
镇党委和驻军91792部队通信站把共建先进党委活动作为丰富双拥共建内涵和新时期增强地方、军队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活力,密切军政军民关系,开创双拥工作新局面的新尝试,形成军地合力推进党的建设的新举措,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军地两个文明建设的总体规划和领导任期目标责任制。
1、制定“共建”方案。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认真分析军地双方党建工作特点,按照“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共建共育”的原则,提出详细的工作方案,明确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共建”的主要内容及形式,同时,根据“共建”活动的发展需要,及时增加和更新共建内容。
2、加强“共建”领导。专门成立了军地共建领导小组,军地双方党委主要领导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并抽调专人设立办公室,做到工作有人管,事情有人干,办公有场所,经费有着落。
3、强化制度创新,完善“共建”制度。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结合双拥模范镇工作制度,军地双方不断用创新的精神,健全和完善军地共建工作制度,先后建立健全了议军制度、军地联席会议制度、定期互访制度、征求意见制度及军地互帮互助制度等,促进了**镇军地共建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经常化。
二、选准载体,增强活力,提高军地“共建”整体水平
在“共建”活动中,我们始终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把选准用活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载体,作为“共建”活动的重要内容和增强党建工作活力的重点来抓,使军地共建工作不断凸现具有**特色的新亮点。
1、开展党组织“八个一”活动,丰富军地共建内容。以新的思路谋求军地共建活动的新发展,新的举措开创军地共建工作的新局面。每年的“八一”建军节前后,军地双方共同组织开展八项活动。即,举办一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举办一次军地党员入党宣誓仪式;联办一场军地联欢活动;组织军地党员参加一次“党员奉献日”活动;举办一次党建知识竞赛;地方党员干部到部队过一天军事日;召开一次支部建设经验交流会;开设一堂军事、国防教育课,丰富党内生活,加强党性锻炼。
2、建立健全农村党建工作指导员制度。针对农村党建存在的薄弱环节,为农村党支部配备了党建工作指导员。这支队伍中,既有党建业务精的乡镇干部,又有从事部队组织政治工作的连队主官,同时,建立相应制度,明确工作职责,并每月给各支支部下达党建工作计划,做到了“指导督查经常化,工作任务具体化,支部动作规范化,工作落实责任化”,有效地提高了村级党建水平,培养了一批善于抓农村党建工作的干部人才,成为宁德市农村党建工作机制创新的典型。同时,在每年“七·一”建党节前夕,镇党委与共建部队党委共同表彰一批对军地党建工作作出突出贡献的党建工作指导员。
3、军地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等活动。以军地共建先进党委和军地共同学习实践“三个代表”活动为基础,发挥部队党员政治素质强和镇机关党员文化素质高的优势,开展了军地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军地共同学习“十七大”精神等活动,通过军地党员结对子、军镇党员与村(居)党员结对子,开展以“五比五看”为基本内容的创先争优活动,共学互助、共帮互带,永葆党员先进性,使党员在农村两个文明建设和各项发展发展中如终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学习过程中,镇党委充分发挥驻军优势,与共建部队某部通信站党委积极探索军地共学活动的新路子,找准切入点和结合点,以提高学教对象思想政治素质为核心,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积极开展共学活动。镇党委与通信站党委共同举办闽东革命史图片展及军地先进性教育文艺晚会,丰富教育活动形式,受到到军地双方广大党员的热烈欢迎。
三、围绕中心,服务农村,增强“共建”活动的感召力
服务农业农村,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始终是党建工作的中心,军地双方紧紧抓住这一中心,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民拥军,支持部队国防建设。把智力拥军和扶贫帮困作为实践“三个代表”的具体体现。在为部队培养军地两用人才方面,镇党委坚持为兵服务,尽地方之所能,帮部队之所需,积极为部队培养军地两用人才,为转业退伍军人就业安置创造有利条件,并在随军家属、子女的就业、就学及粮油、副食品供应方面提供“三优”服务。镇党委在共建活动中,发挥地方优势,大力支持共建单位培养军地两用人才,出面协调有关部门,为共建部队举办水产养殖、陶瓷生产等技术培训班30多批、1700多人次;选派教师给参加函授、自学考试和报告军校的官兵作辅导,并组织官兵到相关企业学习,赠送生产实用技术书籍、书柜、乒乓球台、各类棋类、球类及电脑、打印机等用品,价值达4万多元。在为部队服务方面,镇党委充分利用辖区机关单位、企事业的优势,发挥各自的特长,辖区内的各储蓄网点、商铺、饭店、医院等场所均设了现役军人优先、军烈属优先的服务窗口,形成群体共建的好局面、军民团结的好氛围;镇党委结合新时期部队的政治教育内容和战士的思想实际,定期到部队为战士做专题报告,通过开展各种类型的事迹报告会,提高了战士们的思想认识,使他们更加热爱祖国,安心部队服役,学好本领,争做一名新时代有用的人才;为了进一步加强驻地部队的战备后勤保障,针对部队营区现况,我镇投资20万元征地新建了一座日处理7吨的垃圾焚烧炉,并铺设驻地部队至焚烧炉1公里道路,帮助解决了部队日常垃圾处理问题; 2007年12月,**镇党委、政府联合土地、村建、民政、梅田、**村等部门干部和海军工建处共同制止了群众在工建处基地后门山乱建坟墓事件;为解决驻地部队官兵饮用水源污染问题,我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主要领导新临现场,召开群众代表大会,协调解决污水处理方案,投入资金征用部分土地作为甘薯淀粉加工点,并在周边设置警示牌,同时,每年我镇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对驻地部队上游连顺等村甘薯加工污水进行处理,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用茶叶新品种替代现有的甘薯种植,确保了驻地部队官兵饮用水安全,下一步拟将该村种植甘薯地块改种反季节蔬菜,彻底解决长久以来部队饮用水源污染问题。在支持部队搞好基础建设方面,全力支持国防建设和部队重点工程建设,如在部队1207工程建设中,镇党委以国防建设为重,积极主动地做好工程征地拆迁的组织实施工作,确保重点工程的顺利进行;为解决驻地部队饮水问题,利用镇区自来水管网改造契机,帮助海军四四二医院铺设自来水管网,同时,铺设自来水管网至向阳里村部队营区门口,解决部队临时用水需要;2007年10月,为支持驻地部队营区道路拓宽改造工程,我镇积极理顺相关村及群众,做细做深群众思想动员工作,确保了驻地部队工程的如期完工。
2、军爱民,帮助地方发展经济。**人民浓浓的拥军情怀,换来了驻地部队深深的爱民情意,驻地部队围绕镇党委提出的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山海经济的目标,在人力、物力、科技等方面支持、帮助农民发展水产养殖、食用菌、林茶果生产及企业发展。无偿出借闲置的仓库,作为地方食用菌新品种繁育基地,使该基地研究的白色金针菇新技术栽培获得成功,年产值达30多万元,并带动邻近蒲岭、向阳里等村群众大规模种植,示范带动综合社会效益上百万元。支持地方发展水产加工,为岳海水产有限公司提供厂房、生产水源和部分生产设备,使该公司的“大黄鱼保活运输和微冻保鲜研究”被列为省科技重大项目,为促进当地水产养殖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同时,将部队旧营房及其办公楼、仓库低价租让给百炼锻压有限公司,填补了我镇重工业企业的空白点。充分发挥通信站专业技术骨干多的优势,为地方培训无线通讯、家电维修等人才;派出文化程度高的官兵到农村科技夜校当教员,协助地方开展科技普及工作,提高村民的科技文化素质,为农村学科技、用科技、依靠科技致富创造人才条件,提供智力支持。在扶贫帮困中,驻军积极开展扶贫帮困活动,逢年过节,各部队首长亲自带队走访看望慰问挂包的贫困户,仅2007年春节前夕,海军21支队首长分别给向阳里、连顺村送去慰问金各2万元,同时看望慰问一些困难五保户。通信站党委指导下属二个连队分别与三个贫困村挂钩发展经济,帮助村民脱贫致富,站里干部党员与20多个贫困户“结穷亲”,一对一扶贫帮困,帮助16名贫困儿童重返校园,助其完成学业。
3、开展军警民共创文明集镇活动。军地双方共同制订了集镇交通、环卫、军警民治安联防、市场商店规范文明经营等方面一系列管理措施和办法,完善卫生公厕、路灯、垃圾箱、路面拓宽硬化、绿化、停车场、给排水等集镇配套设施建设,创建“三优”示范街,提高了集镇建设和管理水平,重塑了闽东南大门的形象。
4、共同维护社会稳定。**镇流动人口多,驻军兵种多,社情复杂,维护社会安定是军地的一项共同任务,也是当地工作的一个“热点”问题,为了做好安定稳定工作,军地领导与官兵和群众广泛座谈,摸实情、求良策,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完善军民联防体系建设,设立军警民联合治安岗,由部队官兵、公安干警和当地治安积极分子组成军警民联合治安巡逻队,昼夜巡逻在集镇的大街小巷,现场调解纠纷,为群众做好事,改善治安状况,受到了社会的广泛赞誉,共同维护军政军民团结已成为官兵、干群的自觉行动,为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营造了安定稳定的社会环境。该巡逻队组建以来,共规劝士兵违章67件,现场调解纠纷95件,抓获违法犯罪人员14名,为群众做好事52件,使当地治安状况大为改观,群众的安全感明显增强,受到社会广泛赞誉。
**镇党委在共学共建活动中,发挥地方优势,把为驻军排忧解难办实事、支持部队和国防建设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急部队所急,想部队所想,千方百计做好拥军支前工作。军地双方互帮互助的成效,实实在在地体现到推动地方两个文明建设和提高部队战斗力上来,使地方群众、部队指战员真正从中得到实惠,增强了军地共建活动的感召力。
第四篇:双拥材料
永昌二小2013年学校双拥工作总结
2013年,我校把双拥工作当作一件大事来抓,取得了明显成绩,受到了区教育局及有关部门的好评,为创建双拥模范区作出了我们应有的贡献。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一、深入开展师生员工的国防教育。双拥工作事关大局,我们在工作中做到了思想上有认识,工作上有安排,经费上有保障。我校结合一年一度的初一军训,在师生中广泛开展“视军队如长城,把军人当亲人”的拥军教育。为把国防教育落到实处,我校利用校园广播开展国防双拥教育,不断发布和更新国防教育的有关内容。广泛普及国防知识,增强学生的国防观念,激发学生的拥军热情。学校还利用有关节日,经常宣传《国防法》、《兵役法》、《防空法》等法律法规,大大提高了全校师生对国防重要性的知识和对亲人解放军的热爱。
二、建立军民共建友好单位。我校学生不断到部队参观学习,军地经常开展文娱体育比赛和联欢活动。邀请部队官兵到学校,向他们传授计算机的有关知识,进行科技拥军。
三、深入开展拥军优属活动。每年春节期间又政教处、校委会都组织师生拥军和慰问军、烈属。鼓励军人家属支持亲人在部队安心服役,勉励复退军人“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为学校建设贡献力量。
四、组织学生干部到消防中队参观学习。近年来,学校先后派出400多名学生前往消防中队参观学习,他们在消防中队领导的带领下,饶有兴趣地参观了中队的营房设施、内务设置、学习室、荣誉室和消防器材库等地。中队官兵分组将中队的消防车辆和装备器材为学生们作了一一讲解,让他们了解各种消防车辆以及所配备的各种消防装备器材的名称和用途,如什么样水枪用来扑救什么样的火灾,泡沫、干粉的不同用途和作用等。消防中队官兵为师生们表演着装操、灭火器灭火、消防百米障碍等项目,官兵们的精彩表演获得了师生们的阵阵掌声和一致好评。通过开展现场参观、知识问答、项目表演等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师生的消防安全意识和技能,培育了他们认真学习消防知识、关心支持消防事业的责任性和积极性,并表示做一个合格的义务消防宣传员。
五、抓好新生军训,搞好国防教育
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因此,对小学生进行国防教育不仅是一项必要的工作,也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为做好这项工作,学校充分利用板报、广播、班会课及开展讲座,对学生进行国防知识宣传教育,对提高小学生综合素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013年10月
第五篇:-双拥专题
莱山区民政局2011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打算
烟台莱山区政府网 2011-7-13 信息来源:民政局
今年以来,全区民政工作按照年初部署,以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民政为主线,深入开展“提升自身素质,提升服务质量”活动,不断加强干部职工的能力建设、素质建设,紧紧围绕“保障基本民生、创新社会管理、提供公共服务”的部门职能,严格履行“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服务宗旨,推动各项工作实现新的发展和提高。
一、全面推进社会福利中心工程,夯实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基础
(一)以加大协调力度为基础,快速推进工程建设。民政局充分发挥牵头部门的综合协调作用,凝心聚力,超前谋划,推动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全力推进土地拆迁工作,在两个月的时间内就协调完成了140亩土地的征迁,保证了工程建设按时推进;严密跟踪工程进度,严格把握关键环节,确保了工程进度和质量;对各分项的招投标工作严格把关,及时协调经费和工程资金拨付,保证各项资金足额及时到位;指挥部各单位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取得了开工早、进展快、效果好的优异成绩。
(二)以现场集中办公为纽带,全面提高工作效率。4月底,为进一步理顺工作程序、加快工程进度,指挥部部分工作人员搬到工地现场集中办公,实现了工作的制度化。全体工作人员充分发扬吃苦耐劳的优良作风,克服施工现场的种种困难,现场办公逐渐走上正轨。民政局作为牵头部门,坚持以制度建设作为推进现场办公规范化,建立了每周和每月例会制度、指挥部联席会议制度等工作制度,定期调度工程进度,确保各项任务按时推进。
(三)以互相参观学习为抓手,继续完善各项方案。在工程施工推进过程中,坚持施工与修改相结合、学习与完善相结合,以设计和施工方案的进一步完善推进工程质量的更加优质化。民政局组织相关单位,就装饰装修、景观设计、设备安装等问题赴省内一流的社会福利机构参观学习,总结建设经验,提出修改意见,进一步完善施工方案。在出外学习的同时,坚持精心布置、积极准备观摩现场。自开工后,先后迎接了20多次中央、省、市、区各级领导的视察和现场观摩,上级领导对福利中心的定位、构想和工程建设质量和进度给予了高度评价。
(四)以保证工程质量为根本,切实推进工程进度。工程自开工以来,民政局协调各相关部门积极推进,工程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截止6月底,财政供养公寓主体工程已经顺利封顶,8月底前展开装修施工,年底前具备入住条件。介护式老年公寓、养生餐厅、医疗保健中心现已建设到3-5层,7月中旬可以实现主体封顶。居家养老公寓、服务中心已建设到2-3层,8月底前可以实现主体封顶。老年大学、介助老年公寓因曹家庄征地未完成,尚未开工,预计7月底前展开施工,年底前实现主体封顶。
二、城乡社会救助体系不断健全,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
一是城乡低保和农村五保保障能力不断提高。完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和规范物价上涨与发放困难群众生活补贴及保障标准调整联动机制,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不断提高,城市低保标准由每人每月360元提高到380元,月人均补差226元;农村低保标准由每人每年2000元提高到2200元,月人均补差106元;农村五保供养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年5800元和3600元,集中供养率稳定在90%以上。二是部分失地居民享受城市低保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为保障我区失地居民的基本生活,根据《烟台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意见》规定,拟订出台了《烟台市莱山区关于部分失地居民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的意见(试行)》。6月上旬,组织相关街区民政负责人集中学习实施意见,要求各街道严格按照要求组织失地居民城市低保的申报和审核,确保公平、公开、公正,彻底杜绝应保未保、关系保、人情保等问题,提高部分失地居民城市低保工作的规范化水平。目前,滨海街道、初家街道、莱山经济开发区各自确定2个村居作为试点,莱山街道确定河北村进行试点。
三是城乡医疗救助制度不断完善。建立起“以资助参保参合为基础,以直接救助服务为主体,以爱心医院和爱心药店为辅助,以优惠减免和慈善救助为补充,城乡统一,规范运作,方便快捷”的“一站式”医疗救助服务模式,将救助范围扩大到城乡低保对象、五保对象和城乡低保边缘家庭。取消救助起付线,设置全额救助线,取消病种限制,实现救助政策上的城乡统一,救助范围和救助标准的全覆盖,医前、医中、医后全程化救助。
四是继续开展爱心捐助活动。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在全区范围内组织开展了“爱心捐助”活动。截至6月底,全区共有1.2万人次、367个单位参加了捐款,共接收社会各界捐款305万元,为救助困难群众积累了资金。
三、积极指导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推动基层民主政治进程不断深入
我们坚持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山东省村民委员会选举办法》为依据,以建好班子,提高素质为重点,抓住关键环节,充分发扬民主,严格履行程序,确保了换届选举工作扎实推进。
一是严把选委会推选关,为正式选举开了好头,打下了良好基础。二是严把正式选举前的准备关,周密安排,保证了大会的顺利进行。三是严把正式选举组织关,密切配合,认真搞好指导和监督,为今后工作开展打好基础,保证了选举质量。四是严把换届选举后续工作的指导关,组织好相关培训,确保换届选举开好头、结好尾,成果圆满。
截至2011年6月底,全区114个应换届的村,已有112个顺利完成了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占应换届选举总数的98.2%。
四、加大双拥优抚安置工作力度,着力维护优抚群体的合法权益
第一,深化双拥共建活动,创建全省全国双拥模范城。开展经常性走访慰问活动,深化节日期间双拥工作,先后赠送部队慰问品、慰问金等20余万元。大力开展社会化拥军活动,组织各级各部门和学校、社区、医院、企业深入部队开展拥军活动。积极开展“全国双拥模范城”创建活动,取得阶段性成果。
第二,完善优抚对象保障服务体系。严格执行并抓好各项优抚政策落实,按时足额发放优抚对象抚恤资金。在区、街、村三级实行优抚政务公开,实现了优抚对象“办事程序、抚恤标准、发放明细”的三公开;针对部分优抚对象“住房难、医疗难、生活难”的问题,争取财政专项资金给予解决,将生活困难的优抚对象优先纳入低保和救助范围。
第三,扎实做好退役士兵接收安置工作。完成了2010112名退役士兵的接收工作,按照城乡一体、自愿参加、自选专业、免费培训的原则,加强退役士兵教育培训,落实自谋职业补助资金,不断提高自谋职业比例。对全区散葬烈士墓进行了排查统计,正在积极规划集中安葬方案、落实集中安葬资金。加强对复退伤残军人稳定工作的领导,全面落实各项政策待遇,加大帮扶解困力度,维护了社会稳定。
五、不断提高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水平,保障各类特殊群体的基本生活
一是加强对福利机构和福利企业的管理。按照区安委会要求,继续加强对福利机构安全生产的管理,确保不发生任何安全事故。进一步规范和加强了福利机构的队伍和制度建设,提高了服务的专业化和规范化程度。根据星级建设标准,上半年分3期组织11名护理员参加全市养老服务护理人员培训班,进一步提升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和岗位技能。加大社会福利企业年检力度,我区目前有4家福利企业,共有残疾职工51人,残疾职工的社会保障基本到位。
二是完善孤儿福利保障体系。上半年协助公安部门将2名被遗弃的孤儿送市儿童福利中心,使得我区集中抚养的孤儿全部集中在市儿童福利院进行养育。按照城乡一体化的原则,对集中供养孤儿按每人每月2500元、家庭供养孤儿每人每月650元落实保障资金,实现市、区两级财政供养。
三是慈善组织救助能力不断增强。大力倡导企业广泛参与捐助活动,拓展慈善资金筹集领域和渠道,接收台海玛努尔集团2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对困难家庭进行定向救助。积极开展慈善救助活动,通过“爱心复明”、“东方健心直通车”、“慈善爱心桥”等救助项目,为30余名家庭困难的白内障、先天性心脏病等患者进行手术和治疗,并给予资金救助。结合三八妇女节“慈善情暖万家 关爱困难母亲”项目,共为我区 15个单亲母亲家庭发放救助资金15000元。加大慈善义工招募力度,健全义工组织,现有慈善义工600余人,积极组织慈善义工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在文明城市创建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六、加强专项社会事务管理,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依法加强对社会组织的监督与管理,构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运行保障、培训孵化、引领助推、作用发挥”四大平台,提升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水平,加快扶持发展社会公益类、慈善类、养老服务类、农村经济类等社会组织。加强婚姻登记机关规范化建设,婚姻登记处搬入新址,并顺利通过“全国婚姻登记规范化建设单位”验收,婚姻登记合格率稳定在100%。规范城市地名命名管理,深入开展平安边界创建活动,扎实做好全国地名普查准备工作。
尽管我区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有效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共享,但保障标准的城乡一体化步伐有待于进一步加快,基层社会救助专业力量相对不足的矛盾未得到有效解决,民政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以及创新意识有待于进一步强化。下一步,全区民政工作将围绕加快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民政,通过开展好“提升自身素质,提升服务质量”等一系列活动,不断增强民政干部履行职责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把为民解困、为民服务各项工作做好。
一是继续推进社会福利中心工程建设,加快工程进度,保证工程质量。财政供养公寓8月底前展开装修施工,介护老年公寓、养生餐厅、老年活动中心、医疗保健中心7月中旬主体实现封顶,居家养老公寓、接待服务中心8月底前实现主体封顶。老年大学、老年用品服务中心、介助老年公寓于7月底前展开施工,年底前实现主体封顶。二是根据《烟台市莱山区关于部分失地居民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的意见》的要求,全面落实失地居民享受城市低保的相关政策。我们将以强化规范运行为前提,坚持公开透明,切实维护困难和低收入群体的基本生活权益,力争7月底前完成失地居民享受城市低保的办理工作。
三是按照城乡低保和农村五保保障标准自然增长机制要求,抓好保障资金落实,提高保障标准,并按照应保尽保的原则,提高城乡低保覆盖面。同时,关注物价的变动情况,按照物价变动与提高困难群众补贴和保障标准联动机制要求,及时为困难群众发放临时生活补贴,确保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有保障。充分发挥爱心捐助资金救急救难作用,开展好对困难学生和困难群众的调查摸底工作,提高救助准确率,确保困难学生有学上、上得起学,困难群众的临时困难得到有效解决。
四是继续加大社区建设力度,为城乡居民提供优质服务。抓好第十届村委会换届选举各项后续工作的落实,深化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提升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整体水平。巩固城市社区建设成果,加快推进居家养老和社区服务信息平台建设,提高城市社区建设水平。全面推进农村社区建设,积极申报“全省农村社区建设示范区”和“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全覆盖区”。
五是深入推进双拥优抚安置工作,开展好对部队的走访慰问活动,提升双拥共建水平,同时,严格落实国家出台的各项优抚抚恤政策,加大投入解决好优抚对象生活难、医疗难以及住房难等实际困难;加大对复退伤残军人工作的组织领导,督导抓好国家和省市出台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开展好帮扶解困工作,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六是围绕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促进社会管理创新,加强对社会组织、行政区划地名以及婚丧等专项社会事务的管理。严格按照程序和规定,加大墓地整治力度,不断优化城乡环境。加快婚姻登记信息化建设,做好婚姻登记全国联网工作,巩固和发展婚姻登记规范化建设成果和管理。深入开展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活动,促进地名规范化管理。
七是进一步加强民政干部队伍建设,全面落实岗位目标责任制,加大考核力度,努力创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和廉洁型组织,为加快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民政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