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杨利伟中队事迹
学习时代英雄 争做时代先锋
——杨利伟英雄中队活动事迹材料
杨利伟,作为中国太空飞行第一人。他乘坐“神州”五号载人航天飞船成功地完成了航天飞行的任务。他的首飞壮举是中华民族一次划时代的伟大飞行。杨利伟叔叔的这一壮举深深感染了东文化小学的全体少先队员们,在2004年10月,由辽阳市白塔区教委授旗,正式命名我中队为“杨利伟英雄中队”。作为我校第一个以活着的英雄命名的英雄中队,我中队的少先队员都倍受鼓舞,队员们努力学习英雄的先进事迹,努力挖掘英雄身上的优秀品质。杨利伟叔叔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始终把祖国的利益放在至高无上的优秀品质,知难而进,迎难而上,战胜艰难险阻,夺取最后胜利的坚韧顽强意志,一丝不苟.刻苦钻研.精益求精的科学态度,以及无私无畏.坚毅果敢.勇往直前的拼搏进取精神都深深地影响着少先队员们。
在杨利伟叔叔的精神的鼓舞下,我们本着“学习航天事迹,发扬航天精神”的宗旨,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有教育意义的活动:
一、学习时代英雄,争做时代先锋。
1、近距离接触英雄,感受英雄精神。
2004年12月.我中队全体成员参观了航天展,在这一活动中,我中队的队员们深受教育,立志长大后也要像杨利伟叔叔那样,做个对祖国有贡献的人。这一活动给队员们带来了很深的触动,回来后,每人都写了自己的观后感,在“和英雄近距离接触”的主题中队会上,队员们倾听着杨利伟叔叔童年的故事,深受感动,并积极地交流着自己的感受。通过这次活动,使同学们更加全面地了解了杨利伟叔叔。
2、以英雄为榜样,继承优良传统。
2005年1月.我中队的队员们为跃进社区的爷爷奶奶们制作贺卡,和辅导员老师共同慰问爷爷奶奶,为他们表演了歌曲和舞蹈等精心准备的节目,给他们带来了无限的欢乐。
2005年3月.邀请科技馆叔叔的来到我中队,召开了以“航天知识早知道”为主题的队会。在会中,科技馆的叔叔给队员们介绍了很多航天知识,使孩子们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会后,队员们积极行动起来,画科技画,办科技小报„„学习英雄的热情高涨。
2004年6月.我中队的代表崔箫笛同学和贾双维同学参加了科技知识的演讲比赛,在这一活动中,他们那丰富的语言、流利的演讲,分别获一、二等奖,并受到了评委老师的一致赞誉。
除此之外,我中队的少先队员们还积极主动地投身到社会实践中,为广佑寺的游客们义务导游。受到游客们的好评。在此活动中既培养了他们的社会实践活动能力,又为今后孩子们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学习航天精神,勇攀科学高峰。
我们以杨利伟叔叔的刻苦钻研科学,立志报效祖国的精神在中队开展了“学无止境”的读书活动,介绍孩子们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每周统计读书情况,在班队会中,队员们交流自己的读书心得,使队员们从小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体会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深刻含义。一年来,中队的少先队员们共读书2000多册,在小学生报举行的读书征文活动中共有6名同学获奖,在盛达图书城举办的“盛达杯读书活动”中,李欣蔚、赵月铭、陈柯邑、祁思博等几名同学获“优秀小读者”的称号。我中队的读书活动也深深得到了家长们的认可,同时,还带动了全校同学们的读书热情,各中队纷纷设立了中队读书角,掀起了“读好书,爱读书”的高潮。学校因此被评为辽宁省图书示范校。
此外.我中队还经常开展“航天知识竞赛”等学习竞赛活动。以神州五号飞船成功驶入太空为背景,以竞赛的形式开展了航天知识的问答,这一活动开展的生动活泼有趣,使孩子们了解了更多的航天知识。
三、学习时代英雄,做新时代好少年。
孩子们在一年来的成长中,深深为英雄的事迹所感动,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英雄的精神已深入孩子们的心中,已经并在东文化小学的少先队员的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2004年我中队被评学校优秀中队,两名少先队员被分别市、区优秀少先队员。我中队在参加的在全国创新杯发明创造竞赛中,李广文同学发明的遥控水陆两用船获优秀奖,刘琨同学发明的简易电扇获鼓励奖。2005年6月.在给灾区奉献爱心捐款活动中,每名队员都倾注了自己的一份爱心,共捐款239元,是全校捐款数额最多的中队.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杨利伟英雄中队的队员们时刻体现着发扬航天精神,为社会奉献出了自己的一份力量。活动至今,我们学英雄,见行动的活动依然进行着。我们深知:学英雄,就要有一种昂扬向上,攻坚克难,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要树立敢想大事,敢成大事的奋发进取精神,树立迎难而上,负重前进的精神;见行动,就要有一种精益求精,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我们相信,在航天精神的鼓舞下,我们杨利伟英雄中队会贡献自己更多的力量,并且感染其它中队,为社会、为人民带去自己的一份温暖一份爱心。
辽阳市白塔区东文化小学
四(4)中队
2005年10月10日
学习时代英雄 争做时代先锋
——杨利伟英雄中队活动事迹材料
辽阳市白塔区东文化小学
四(4)中队 2005年10月10日
第二篇:杨利伟事迹
杨利伟事迹
随着“神舟”五号的飞天,全世界都记住了一个中国人的名字——杨利伟。
这位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的首飞航天员,以自己的壮举和英姿,赢得了每一位中国人的尊敬,同时也让全世界为之瞩目。
2003年11月7日,在庄严的人民大会堂,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杨利伟“航天英雄”荣誉称号。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号召全国人民向航天英雄杨利伟学习。
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为杨利伟颁发“航天功勋奖章”和“航天英雄”证书。
这是英雄对祖国的忠诚奉献。这是祖国对英雄的最高褒奖。
英雄出征:圆中华飞天梦
2003年10月15日5时28分。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航天员公寓问天阁广场。
身着乳白色航天服的杨利伟迈着从容而稳健的步伐,向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李继耐走去。
“总指挥同志,我奉命执行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准备完毕,待命出征,请指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航天员杨利伟。”
“出发!”随着总指挥庄重下达的命令,杨利伟大声答:“是!”一个标准的军礼,定格在共和国的航天史册上。
这是一次英雄出征。这是一次伟大出征。这是杨利伟历经磨练征服太空之旅。
38岁的杨利伟出生在辽宁省绥中县。绥中靠近渤海湾。大海养育了杨利伟,同时也塑造了他刚毅质朴、沉静温雅的性格。儿时,面对蓝色的大海,他有一
个梦想,希望有一天,能像海鸥那样,向着蓝天飞去。
1983年,杨利伟考进了空军第八飞行学院。四年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终于成了空军一名优秀的歼击机飞行员。儿时的梦想成为了现实。
从此,他尽情地飞翔在蓝天。从华北飞到西北,从西北飞到西南,在祖国的万里蓝天上,处处留下了他矫健的身影……
1996年的初夏,杨利伟接到通知,参加航天员初选体检。
杨利伟没有想到,儿时的飞翔蓝天梦想,会飞得那样遥远,飞向了遥远的太空。
杨利伟为这个梦想而激动。他说:“航天员是个非常神圣的职业,自己特别希望能走进这支队伍。”
初检通过了,杨利伟又被安排到北京空军总医院参加临床体检。“我当时心里特别高兴,提前三天就去了。护士还和我开玩笑说:„你也太积极了吧!‟”杨利
伟回忆说,“我当时太想加入这个队伍了!”
然而,加入这个队伍并不是容易的。航天员的选拔近乎“苛刻”,要“过五关斩六将”。医学临床检查,要对人体的几十个大大小小的器官逐一检查。航天生理功能检查,被人们形象地称为“特检”:在离心机上飞速旋转,测试受试者胸背向、头盆向的各种超重耐力;在低压试验舱测试受试者上升到5000米、1万米高空时的耐低氧能力;在旋转座椅和秋千上检查受试者前庭功能;进行下体负压等各种耐力测试。几个月下来,886名初选入围者已所剩无几。
杨利伟的临床医学和航天生理功能各项检查的指标都达到优秀。1998年1月,他和其他13位空军优秀飞行员一起,成为中国第一代航天员。
在北京航天员训练中心,杨利伟开始了航天员的训练生涯。也就是在这里,他真正体会到了,在“航天员”耀眼光环的背后,是汗水和艰辛,奉献和牺牲。
首先面临的是航天员基础理论学习。这是实现从飞行员到航天员转变的第一道难关。
杨利伟至今仍记得所在飞行部队师长为他送行时说的话,“利伟,到那儿好好干。别的我都不担心,你飞了10年,操作没问题,你遇到的最大挑战可能是
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学习。”
“我当时对师长这句话的认识还不深,因为根据这么多年的飞行经历,我以为只是训练会比飞行员更多一些。到了航天员训练中心后才发现,在基础理论上
需要下很大的工夫。”杨利伟说。
要学的课程非常多,天文学、天体力学、空气动力学、航天医学、外语、以及载人航天七大系统的有关知识等都要学,涉及30多个学科、10几个门类。比在飞行学院学习要难上几倍、几十倍。杨利伟说:“好多知识是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的,掌握这些知识对我来说非常困难。”
“杨利伟的文化基础在这批航天员中并不是最好的,但是他肯于吃苦,善于钻研。”杨利伟的战友这样评价他。功夫不负有心人,第一次考试杨利伟得了9
3分,除了两位曾经在俄罗斯培训过的航天员外,杨利伟的成绩在新入选的航天员中名列第一。
杨利伟的英语基础比较薄弱,为攻克英语关,他经常从航天员公寓往家里打电话,让妻子张玉梅当英语陪练。一遍一遍,反反复复。后来考试时,他居然
得了100分。
基础理论学习结束时,杨利伟的成绩是全优。
然而,要成为一名合格的航天员,除了需要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外,还必须具备特殊的身体素质,接受严格的特殊训练。
在普通人看来,太空是神奇而美妙的,但是对于要进入太空的航天员来说,太空不仅神奇美妙,而且又是残酷的。这里没有重力,没有氧气,没有水,没有人类赖以生存的一切要素。而为了进入太空,航天员要在密闭狭小的飞船里经历超重、失重相互交替的过程。
要克服这些障碍,除飞船必须具备适合人生存的条件外,航天员必须进行航天环境适应、任务模拟、救生与生存等专门训练。
“我的爆发力不错,短跑还可以,但是耐力较差,长跑不行。记得原来在飞行学校的时候,所有的体育项目考试都是优秀,惟独长跑需要„攻关‟。”杨利伟回忆说,“而在航天员训练中,耐力训练是最基本的训练。为了把这一关攻下来,我就抓住各种机会练习长跑,结果导致骨膜炎,上厕所都不敢蹲下来。”就是这样,杨利伟依然坚持不懈,最后,他的长跑成绩也是“优”。
航天环境适应性训练,是航天员训练中最为艰苦的,是向人的极限能力挑战。仅以其中的“超重耐力”训练为例,在飞船处于弹道式轨道返回地球时,超重值将达到8.5个G,即人要承受相当于自身重量近10倍的压力。通常情况下,这很容易造成人呼吸极度困难或停止,意志丧失、“黑视”甚至直接影响生命。要“飞
天”,就必须通过训练来增强人的超重耐力。
超重耐力训练在离心机里进行。在圆圆的大厅里,杨利伟坐进一只8米多长铁臂夹着的圆筒里。在时速100公里高速旋转中,他不仅要练习紧张腹肌和鼓
腹呼吸等抗负荷动作,而且还要随时回答提问,判读信号,保持敏捷的判断反应能力。
离心机在加速旋转,人受到的负荷从1个G逐渐加大到8个G。杨利伟的面部肌肉开始变形下垂、肌肉下拉,整个脸只见高高突起的前额。做头盆方向超重时,他的血液被压向下肢,头脑缺血眩晕;做胸背方向超重时,他前胸后背像压了块几百斤重的巨石,造成心跳加快,呼吸困难。
这是对人意志的考验。在他的左手旁,有一个红色的按钮,是用来报警的。如果航天员在训练时,感到不行了,就可以按按钮叫停。但是,在每次离心机
训练时,他以坚强的意志,忍受着平常人难以想象的煎熬,从未碰过这个按钮。
杨利伟在训练中并不蛮干。“他是个爱动脑筋的人,”杨利伟的教练这样评价杨利伟。每次训练他都有意识地按照个人体验的方法去练习,及时与教员沟通,总结经验,慢慢地琢磨出规律和方法,使一些极具挑战、严格的训练逐渐变得轻松起来。一位对航天员训练要求非常严格的老专家自豪地说:“杨利伟是我最得
意的学生。”
2003年7月,杨利伟经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选评委员会评定,具备了独立执行航天飞行的能力,被授予三级航天员资格。
征服太空:铸华夏中国魂
从来没有一次飞行,像杨利伟那样,牵动着亿万人的心。
从来没有一次飞行,像杨利伟那样,振奋着亿万人的心。
2003年10月15日晨,杨利伟进入飞船,按照规定程序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发射前的各项检查。
8时59分,0号指挥员下达了“1分钟准备!”的口令。火箭即将点火。指挥大厅里充满紧张气氛,许多观看飞船发射的人,紧张得连大气都不敢出。一切在瞬间仿佛凝固了。
杨利伟在飞船内安稳地目视着前方,静静地等待着那辉煌一刻的到来。医学监视仪器显示,杨利伟的心率:76次/分。据国外有关资料显示,发射前航天员
因为激动或紧张,心跳一般都要加快,有的达到140次/分。
指挥大厅里传出了清晰的口令:10、9、8、7、6……这时,屏幕上出现杨利伟向大家敬了一个标准军礼的画面。全场顿时掌声雷动。一位老专家激动得满
眼泪花,不住地说:“杨利伟,好样的!”
事后,这位老专家向记者说,在这样的特殊时刻,杨利伟敬礼向大家致意告别,心里想的是大家,惟独没有他自己。这不仅体现了杨利伟坚强的意志,良
好的心理素质,更展现了杨利伟的人格魅力。
那还是1992年的夏天。杨利伟所在部队来到新疆某机场执行训练任务。那天,他驾驶着战鹰在吐鲁番艾丁湖上空作超低空飞行。突然,飞机发出一声巨响,霎时间仪表显示汽缸温度骤然升高,发动机转速急剧下降!
杨利伟明白,自己碰上了严重的“空中停车”故障,飞机的一个发动机不工作了!紧急关头,杨利伟异常冷静。他一边向地面报告,一边按平时训练的要领作
出一系列动作,进行妥善处置。他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一定要把飞机开回去!
他稳稳地握住操纵杆,慢慢地收油门,驾驶着只剩一个发动机的战机一点点往上爬升、爬升。500米、1000米、1500米,飞机越过天山山脉,向着机场飞
去,稳稳降落在跑道上。
飞船起飞了。飞向了太空。从飞船的舷窗往外望去,杨利伟看到了深邃而美丽的太空。他激动地告诉大家:“我看到美丽的太空了。”
这时,大家想起一个故事。发射前,杨利伟参加飞船模拟发射演练。按照飞行程序,飞船起飞后3分20秒左右,罩在座舱外的“整流罩”将被抛除,航天员在此时可以看见舷窗外的天空。但在演练时,这只能是一种想象中的景况,不会实际发生。因此,指挥大厅里的老总们谁也没料到航天员在此时会有什么反应。
演练在进行,飞船座舱内的杨利伟在一丝不苟、忙而不乱地做着各种规定动作。程序刚刚走到3分20秒,指挥中心大厅里传来杨利伟响亮的报告声:“整
流罩抛除,我看到窗外的天空了!”
专家们惊讶地问航天员系统总指挥兼总设计师宿双宁:“你们的航天员训练得这么好,连这都知道?”宿双宁自豪之情油然而生:“开玩笑,你都知道,他还
能不知道?!”
为了这个“都知道”,杨利伟付出了太多的艰辛和巨大的努力。
“神舟”五号飞船发射准备阶段,经专家组无记名投票,杨利伟以其优秀的训练成绩和综合素质,被选入“3人首飞梯队”,并被确定为首席人选。
杨利伟全身心地投入了“强化训练”。“飞船模拟器”成了杨利伟的“家”。飞船模拟器是在地面等比例真实模拟飞船内环境、对航天员进行航天飞行程序及操作训练的专业技术训练场所。飞船从发射升空到进入轨道,再调姿返回地球,持续时间几十个小时甚至上百个小时,飞行程序指令上千条,操作动作有100多个。舱内的仪表盘红蓝指示灯密密麻麻,各种线路纵横交错,各种设施星罗棋布。要熟悉和掌握它们,并能进行各种操作和故障排除,只有靠反复演练。
于是,杨利伟把能找到的舱内设备图和电门图都找来,贴在宿舍墙上,随时默记。他还用小型摄像机把座舱内部设备和结构拍录下来,输入电脑,刻制了
一个光盘,业余时间有空就放来看。
他自信地告诉记者:“现在我一闭上眼睛,座舱里所有仪表、电门的位置都能想得清清楚楚;随便说出舱里的一个设备名称,我马上可以想到它的颜色、位置、作用;操作时要求看的操作手册,我都能背诵下来,如果遇到特殊情况,我不看手册,也完全能处理好。”
后来,在5次正常飞行程序考试中,他取得了2个99分、3个100分的好成绩,专业技术综合考评排名第一。
正因为杨利伟对飞船飞行程序和操作程序烂熟于心,在21小时23分钟的飞天之旅中,他的全部操作没有出现一次失误。
飞船进入了太空轨道。这时,杨利伟突然感觉到身体似乎要飘了起来,他清醒地意识到,飞船已经脱离地球引力,来到了太空。在他还来不及体验失重的奇妙感受时,就觉得好像头朝下脚朝上,十分难受。他意识到这是在太空失重状态下出现的一种错觉,如果不及时克服,就很可能诱发“空间运动病”,影响任务的完成。他用平时训练的方法,凭着顽强的意志,强迫自己在意识上去对抗和战胜这种错觉,很快就调整过来,恢复了正常。
飞船在飞行。舷窗外,阳光把飞船太阳能帆板照得格外明亮,那下边就是人类的美丽家园。蔚蓝色的地球披着淡淡的云层,长长的海岸线在大陆和海洋间
清晰可辨。
飞船绕着地球90分钟一圈高速飞行。一会儿白天,一会儿黑夜。黑白交替之间,地球边缘仿佛镶了一道漂亮的金边,景色十分迷人。杨利伟拿起摄像机,赶紧把这壮观的景色拍摄下来。他不由得从心里腾升起从未有过的强烈自豪感,为中国人飞上太空感到骄傲。他郑重地在飞行手册上写下了“为了人类的和平与
进步,中国人来到太空了!”
飞船飞行到第7圈时,他又在太空展示了中国国旗和联合国旗,表达了中国人民和平利用太空,造福全人类的美好愿望。
飞船总设计师高度评价杨利伟的太空飞行:“不是一般的成功,而是非常成功;不是一般的完美,而是特别完美。”
国外媒体和航天员同行也一致认为:这是一次完美的飞行。
杨利伟在太空飞行中的杰出表现,让世界再次对中国及中国的航天英雄刮目相看。
祖国至上:情切切天地间
“我为伟大祖国感到骄傲!”这是杨利伟返回地面后向欢迎的人们说出的肺腑之言。
从飞行员到航天员,从普通军人到航天英雄,在杨利伟的人生坐标上,始终是祖国至上。为了祖国利益,杨利伟付出的很多,舍弃的也很多。
飞船绕地球飞行第14圈进入返回阶段,这是整个飞行最关键阶段,也是最危险的阶段。在这个阶段,飞船要以每秒8公里速度穿越“黑障区”,船体要经受
2000多摄氏度高温的考验,航天员要承受比发射升空时更为难受的载荷冲击力。
杨利伟返回地面后,有人曾问他:“在进入„黑障区‟这个最危险的阶段时,你心里想过什么?”杨利伟答:“亲人和战友。”
杨利伟的妻子张玉梅原来是位中学教员,娴静文弱。为支持丈夫的事业,张玉梅承担了所有家务,即便是儿子出生,也没耽误过丈夫的工作。
2001年7月,张玉梅因病住进医院,做“肾活检”手术。张玉梅说:“当我被推进手术室的一刹那,看到杨利伟对我那种从未有过的万般牵挂和怜爱歉疚的眼
神时,我心如刀绞啊!”
手术后,张玉梅身体十分虚弱,24小时平躺在床上一点儿都不敢动。可是,手术后第三天,杨利伟就面临一项新任务:到吉林某空军基地进行航天员高空
飞行训练。
大队领导很担心:“你妻子病得很重,是不是推迟几天出发?”
杨利伟说:“请首长放心,我已请老母亲过来帮我照顾。任何事情也不会影响我的训练。”
临行前一天,杨利伟在妻子病床边陪了整整一夜。望着身体极度虚弱的妻子,他小声地问:“你真的挺得住吗?”妻子含着眼泪回答:“利伟,这么多年我都
挺过来了,你就放心地去„飞‟吧。到了那儿,一定要注意安全啊!”
杨利伟在接受采访时告诉记者:“那一个晚上,我体重下降了1.5公斤。”第二天一早,杨利伟告别病床上的妻子回到了航天员大队。那次高空飞行训练,杨
利伟完成得干净利落,又一次取得优秀成绩。
大队领导告诉记者:“在一年多时间里,一边是病重的妻子,一边是紧张的训练,杨利伟承受的压力可想而知。但是,他的训练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从没有
耽误过一次训练。”
杨利伟内疚地对记者说:“这些年,我欠家人的实在太多太多了。由于职业的特殊要求,节假日我不能陪伴他们,连上街给孩子买件衣服的机会都没有。”
航天员大队是个团结和睦的集体。在这个集体里,杨利伟享受着温暖,同时也把温暖给予大家。他始终把自己看成是航天员大队中的普通一员。在被选为
首飞航天员后,他说,我是代表13位航天员出征太空。
因此,在太空飞行中,他的心和战友一直紧紧相连。按照预定的太空飞行计划,杨利伟在太空有5小时的休息时间。但他只睡了半小时。他说,首次太空
飞行,机会太难得了,我要尽可能地体验太空飞行,为战友们将来上太空作准备。
回来后,杨利伟成为了公众人物,有许多活动需要他参加,但只要一有空,他就和战友们在一起,交流太空飞行心得。回来后不久,他就主动要求参加航
天员例行的体能训练。
10月16日,杨利伟成为了全国人民心目中的民族英雄。那天,他回到北京航天城时已是晚上。21小时太空之旅的极度疲劳尚未消除,他就给训练航天员的教员们一个个打电话,向教员们汇报自己在太空的情况。而此时电视里已全是他的新闻和形象,他却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
一位老教员感叹地说:“难得啊,难得。能在巨大荣耀面前,保持如此平常心态,正是优秀航天员应该具备的素质。”
是的,面对巨大的荣誉,杨利伟没有居功自傲,也没有忘记航天员的神圣使命,犹如平时,淡然置之。
他的亲人成为了新闻人物,甚至儿子小宁康也被众多媒体包围,他要求媒体不要宣传,一再希望以平常人对待。
他曾在空军时的战友还记得,1997年,当杨利伟通过体检,回到部队等待通知的那一年里,他仍然专心致志地投入到飞行训练中。那年他飞了150多小时,大大超过当时部队规定的飞行时间。尽管体检耽误了许多时间,但在这一年的考评中,杨利伟的飞行成绩依然名列前茅。
这就是航天英雄杨利伟。记者曾问杨利伟,你对航天员的职业怎么看?他说,在飞天的征程上,不仅充满了艰辛,风险也时刻存在,许多勇士还为此付出
了生命,但征服太空,是航天员的神圣使命,作为一名军人,就是要时刻准备奉献和牺牲。
11月7日,当祖国和人民给予航天英雄杨利伟以最高荣誉时,杨利伟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感谢祖国和人民对我的培养,光荣属于祖国,光荣属于人民,光荣属于千万个航天人。我为祖国感到骄傲。我将继续努力工作,时刻准备接受祖国和人民交给我的任何任务!”
第三篇:杨利伟中队活动总结
杨嘉墀中队活动总结
长安小学一(3)中队,是一个团结向上、凝聚力强、队风队貌良好的少先队优秀中队。为了更好地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在孩子稚嫩的心灵中树立英雄的丰碑,让孩子们在英雄的旗帜下茁壮成长。我们中队的全体队员用实际行动争创“杨嘉墀中队”,同学们做了许多实实在在的事情。
一、了解伟人事迹,激发责任感。
在不断开展的学习英雄活动中,同学们了解了英雄的事迹,激发了学生对中华民族的热爱之情。中队中有一个队员,以前对家庭父母和班级同学漠不关心,自从建立英雄中队以来,她有了很大改变,每天早早到校,为班级擦黑板、抹桌子,班级没有拖布了,她主动买拖布,主动帮值日生扫地„„班级同学都说她也是英雄,都向她投来敬佩的目光。她自己常说:“我的头脑里时常浮现英雄的形象,是英雄的形象时刻在鼓舞着我要处处关心集体。”
二、观看影片,感受民族精神的伟大力量。
利用红领巾有线电视组织队员观看优秀儿童影片,如:《小兵张嘎》、《海娃》等,让队员用小眼睛从英雄身上去寻找和发现其中蕴含的民族精神,感受民族精神的伟大力量。好多小队在家长的指导下,组织队员一起观看优秀儿童影片,如:《江姐》、《地道战》、《惊涛骇浪》等。
三、歌颂英雄精神,以丰富多采的少先队活动塑造二十一世纪新型人才。
在提炼英模精神的基础上,中队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英模的活动,同学们从讲故事、唱童谣、演小品等形式的表演中分辨是非和善恶,做当荣之事,拒为耻之行,树立文明之风,做英雄传人。中队举行“灿烂群星、竞放光彩”的活动,把英模光辉形象比作一颗大星星,孩子们比作一颗闪光的小星星,使学生们感到自己的点滴进步都是英雄精神在闪光,因而严格要求自己,争取天天有进步,每一颗小星星都纪录着学生某一方面的成长,使学生时时感受到英雄的鞭策和激励,“读书星”、“书法、绘画星”、“口算星”、“爱校星”、等在班级不断涌现。我们中队召开了“学英雄,找差距”主题队会,队员们说:“我们和杨嘉墀相比,真是太渺小了.在我们身上全是一些独生子女的坏毛病:胆小,软弱,怕苦,怕累.在生活中常遇到一些小的挫折,通长就选择了两个字“退缩.”我们应该向杨嘉墀一样,勇于面对困难和克服困难.而我们自己现在在这么优越的环境中学习,还出现作业拖拉,真是不应该。”有的队员说:“我们的口号是学习杨嘉墀,勤学有理想。及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有的队员说:“我们是英雄中队的一员,在学习上也要像英雄那样,否则有愧于我们中队的称号。”作业拖拉的队员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觉得自己这样做是一个不合格的英雄中队的队员。现在班级里学习风气浓,中队干部以“一帮一”的形式,帮助那些学习上有困难的同学。“热爱科学,勇于探索”这八个大字时时激励着队员,上课听讲认真,作业完成出色,得到所有任课教师的赞许,学习成绩名列前茅。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杨嘉墀中队”会用收获的果实、取得的进步告诉大家,昨天的偶像仍是少年儿童今天的榜样,并未因时间的流逝而被淡忘。“杨嘉墀中队”会跑得更快,呐喊助威者会更多…
第四篇:中队事迹
少先队先进中队事迹材料
循化县清水中心小学三(3)中队
辅导员:马引娣
只要您了解三(3)中队,你定会认同:这是一个团结友爱的集体,这是一个奋发向上、朝气蓬勃的集体,这是一个有着强大凝聚力、生命力、创造力的集体。三(3)中队拥有45名成员。在这个温馨的班级大家庭里,每个人都在不断发掘自己的潜能,提高自身素质,为这个集体增光添彩。虽然年小,但充满自信;虽然稚嫩,但敢于拼搏。短短的一年多来,我们相亲相爱,携手共进,以坚实的步履留下了让我们引以自豪的足迹,展示了我们独特的风采。
一、树立良好的班风、学风
良好的班风是班级工作顺利开展,班级健康发展的前提。因此我们提出“班级是我家,我们都爱她”的理念,靠集体里每位少先队员的悉心经营,同心同德,为班级争光,以此增加同学们的集体荣誉感,班级自豪感,形成团结协作,拼搏进取的团队精神,这是强大的班级凝聚力。“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个优秀的班集体要有一套完善的班级制度来管理。为此,我们常常组织召开班委会和班会,共同讨论班级建设计划和存在问题,发扬民主精神,调动广大队员的积极性,让大家一起参与到班级的管理和建设当中。他们人虽小,可是志气大。大家互相督促互相学习、共同做好各项常
1规工作,为班级建设顺利前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一学期来,“文明班”“优秀班级”“板报设计”第一名的称号常常光顾我们班级。连“流动红旗”也常常驻足于我们班的教室里。在学校组织“的星级班级”评比中,每学期都获得“十星级”班级。成为学校的模范班级。
一个班级的班风建设好了,才会有浓厚的学风,才能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大家在这个学习气氛浓郁的环境中共同进步。慢慢地,孩子们都相信“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的道理,每一次考试中,我们班的成绩均居年级前列。孩子们都在每一次考试中有所进步、提高,这深受老师们的好评,让老师们深感欣慰。优秀的学生更奋发,中等学生不再安居中游,后进学生也积极要求进步。
二、培养优秀的班干部
一个成功的班集体,必须有一支能干的班干队伍。班干部作为联系班主任与学生的桥梁,作为班主任的助手,他们工作能力的高低,工作方法的好坏,在同学中威信的高低,往往能够决定一个班级的精神面貌与学习风气。我们班的班干部是通过学生自荐、民主选举的方式产生,在班主任的培训指导下,现在的班干部们工作认真、责任心强,都能各司其职,互相配合共同为班集体建设做出了自己的贡献。韩玉萍、韩秀英已经成为三(3)中队两只出色的“领头雁”。
三、注重班级文化的建设,延长“爱”的主线
“爱”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新世纪、新时代的到来,更需要加强爱的教育。日常的文化建设中,注重“爱”的教育和感恩教育。我通过语文课堂教学和班会课,引导学生感受爱、表达爱。队员们团结互爱,他们爱老师、爱父母、尊敬长辈。这个温暖的大家庭里洋溢着浓浓的爱。我还充分利用教室里的墙报,展示学生的绘画、优秀的作业、作文、精美的手抄报等等,让学生置身于美的环境,不知不觉,自然而然地受到美的熏陶和启迪,这正是利用班级文化氛围去浸润学生的心灵,熏陶学生的情操,提升学生的价值观念。
四、开展多彩的班队活动
1、班级在活动中增强凝聚力。
本学期学校组织了“中华经典诗文朗诵”拔河比赛、跳绳比赛等多项比赛。大家齐心协力。当比赛结束宣布优胜班级时,学生们无不欢呼雀跃,大家的集体荣誉感和班级凝聚力更强了。
2、主题活动中学生受到了教育
为配合“学会感恩”的主题教育,三(3)中队举行了一次名为“感谢父母让我如此幸福”的主题中队会。那一天,我请来了家长,我们一同坐在观众席观看着孩子们的表演:孩子们声情并茂的朗诵;动情的演唱„„当孩子们为爸爸妈妈送上自己亲手制作的感恩卡时,孩子们都哭了„„这堂班队活课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使我们深深感受到,孩子们的心灵是稚嫩的花朵,我们要用真实的情感去激发他们对善良的事物受到的鼓舞和钦佩的情感。
3、活动中学生展示才华
平时,他们还积极参加合唱、舞蹈、书法、绘画等有益活动或比赛,阵阵的喝彩与掌声便是他们最大的鼓励。
三(3)中队,一棵正在茁壮成长的幼苗。我们用团结向上弥补我们的不成熟,我们用朝气蓬勃弥补我们的不完善,我们更会满怀希望与激情加强各方面的协作努力,改进不足。忆往昔,取得的成绩是我们明天工作上最大的动力;展望未来,我们还要不断努力,争取为祖国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人才。
优秀少先队中队先进事迹简介
循化县清水中心小学三(3)中队
辅导员:马引娣
无论你何时走进清水中心小学三(3)班的教室,都会被深深震撼:地面扫的干干净净,玻璃擦得亮亮堂堂,把教室布置的家般温暖。这一切无不显示着45个队员们的认真和细心。的确,三(3)班中队就是这样一个优秀的中队。在辅导员马引娣老师的带领下,班级形成了一种“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的良好作风。课间操比赛中获得第一名;在班级文化建设中,获得一等奖,在朗读大赛中,获得一等奖,在班级小报设计大赛中,语文、数学、小报设计都获得了一等奖。全班同学以“适时做事,挑战自我”为自勉格言,在学习上形成了追、赶、超的良好氛围,学生的各科成绩都居于年级前列。被评为先进中队。在学校组织“的星级班级”评比中,每学期都获得“十星级”班级。成为学校的模范班级。因此马老师多次被评为“乡级优秀少先队辅导员”。
附件
2“海东地区优秀少先大(中、小)队”申报登记表
备注:
1、此表可复制。
2、此表一式三份。于2012年5月29日前报送团地委
第五篇:英雄中队事迹
宜兴市范道实验小学六(2)中队
争创“英雄中队”事迹材料
宜兴市范道实验小学六(2)中队是一个拥有39名成员的班集体。在这个温馨的大家庭里,每个人都在不断发掘自己的潜能,提高自身素质,为这个集体增光添彩。虽然年少,但充满自信;虽然稚嫩,但敢于拼搏。我们相亲相爱,携手共进,以坚实的步伐烙印下自豪的足迹,展示了我们独特的风采。
一、加强班风建设
良好的班风是班级顺利开展工作、健康发展的前提。建班之初我们提出“争当六(2)主人翁”的口号,增加同学们的集体荣誉感,形成团结协作,拼搏进取的团队精神。坚持“以人为本,民主公正”的原则,班级成员共同制定了《六(2)公约》、《文明监督岗制度》和《卫生监督岗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并结合学校常规量化考核管理,开展“零扣分日”活动,督促同学们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做好各项常规工作,为班级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培养优秀的班干部
一个成功的班集体,必须有一支能干的班干队伍。班干部由学生自荐、竞选演讲、民主选举的方式产生的,后又经过一次民主评议、改选,现在的班干部们工作认真、责任心强,能互相配合共同为班集体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魏书生曾说过,一个具有生命力的班级,应该“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作为班主任,我试着给每个学生平等的机会,让他们能在班级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为此,除了原有的班
干部岗位职责,我们还为一些处在班级中下游水平的同学量身订做了适合他们的岗位,如:监督眼保健操和课间操的“两操监督员”、去食堂用餐监督路队纪律的“路队长”等,让他们感受到班级的尊重,更好地自我约束并树立学习的信心。
三、注重班级文化的建设
学期初,我班开展了“爱我六(2)”班徽和班歌征集活动,请全班同学群策群力为班级设计能体现六(2)特色的班徽,将旋律优美,内容健康的歌曲改编为班歌,努力营造健康快乐班级文化,融洽了班级感情,提高了集体凝聚力。开设“班级论坛”,各小队选派发言人,听取并整理同学们对班级事务的意见和建议,在班会课上拿出来说一说,议一议,在平等、自由、民主的氛围中,同学们加深了相互理解,加强了班级团结。争创“英雄中队”,以汶川地震中的小英雄林浩为榜样,学习“林浩精神”,开展“我心中的英雄”主题班会,并邀请远东电缆职工胡晓刚同志走进班级,用他的事迹向同学们诠释身边的平凡英雄。
六(2)中队,是一个团结向上,朝气蓬勃的集体,就像刚发芽的幼苗,虽然生机勃勃,但总有不成熟和不完善的地方,我们会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更会满怀希望与激情加强各方面的协作,努力改进不足。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相信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六
(2)中队一定不辱“英雄中队”的使命,昂首阔步,勇往直前。
宜兴市范道实验小学六(2)中队
2011.4
英雄中队创建活动
邀请我镇劳动模范作事迹报告
新一代班徽佩戴
别开生面的水果会
走进远东
慰问敬老院
烈士墓前敬白花
植树护林我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