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21航天英雄杨利伟优秀个人事迹
2003年10月15日北京时间9时,杨利伟乘由长征二号F火箭运载的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象征着中国太空事业向前迈进一大步,起到了里程碑的作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1航天英雄杨利伟优秀个人事迹,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航天英雄杨利伟优秀个人事迹
1983年,杨利伟考进了空军第八飞行学院。
1987年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大学,获得学士学位。分配至空军歼击航空兵部队做飞行员。1988年被授予空军中尉军衔,198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95年9月,载人航天工程指挥部获中央军委批复,从空军现役飞行员中选拔预备航天员。1997年4月中旬,他在临床医学、航天生理功能指标、心理素质的测试中都达到了优秀,成为其中的一员。
1998年1月,他和其它13位空军优秀飞行员一起,成为中国第一代航天员。由于航天员大队隶属总装备部,在当时改为陆军,由空军少校军衔改为陆军少校。2000年晋升中校军衔,认真努力,孜孜不倦。
2003年07月,经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选评委员会评定,具备了独立执行航天飞行的能力,被授予三级航天员资格。时为中校军衔。10月15日北京时间9时,杨利伟乘由长征二号F火箭运载的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他和技术专家的创举使得中国成为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2004年春节前后,晋升大校军衔。12月09日,杨利伟获香港中文大学颁发荣誉理学博士学位。
2005年,杨利伟出任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副主任,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副总指挥。
2007年10月,在中共十七大上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
2008年07月22日,晋升少将军衔。11月17日在海南省文昌中学的百年庆典上担任文昌中学荣誉校长。
2009年1月,航天英雄杨利伟被清华大学授予管理学博士学位。
2011年当选为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
2011年11月3日,中国邮政太空邮局正式开通,杨利伟被聘请为太空邮局首任局长。
2013年03月24日,杨利伟获澳门科技大学颁发荣誉理学博士学位。
2018年04月23日,杨利伟出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
2018年07月12日,杨利伟卸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
2019年10月,获聘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设计师。
杨利伟所获荣誉
杨利伟是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中国公民(2003年10月15日),在他之前,美国有四位华裔航天员曾进入太空。
2003年11月07日,杨利伟从时任中央军委主席手中接受了“航天英雄”的称号,在人民大会堂获得了奖章和证书。
2004年02月12日,荣获2003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2005年03月16日,小行星21064以杨利伟命名。
2008年07月22日,被授予少将军衔。
2008年08月06日,奥运火炬开始北京市传递航天英雄杨利伟跑首棒。
2008年11月第四届中国航空航天月桂奖获得月桂奖特别奖。
2009年9月14日,他作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2010年10月31日,入选《2010首届王顺利百年中国人物榜》。
2014年9月15日,太空探索者协会第27届年会在北京闭幕,中国首位飞向太空的航天员杨利伟被授予列昂诺夫奖。
2017年10月27日,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空间科学奖章”。
2018年1月25日,同聂海胜、费俊龙、景海鹏、翟志刚、刘伯明、陈冬、邓清明、张晓光、刘旺、刘洋、王亚平等11名航天员被中央宣传部授予航天员群体“时代楷模”荣誉称号。
2019年4月,受聘为首届航天公益形象大使。
外界评价
2003年香港《大公报》发表社评《杨利伟旋风热动全城》,社评:杨利伟是这次“神舟”5号飞船成功载人航天的标志和代表。从杨利伟的表现,人们可以看到今天中国精英一代的崛起,看到他们的质素、智慧和表现,看到深化改革开放的成果,看到国家未来光辉远大的前景和希望。
战友对他的评价是:身体好、爱钻研、肯奉献、协同意识强。
2021航天英雄杨利伟优秀个人事迹
第二篇:航天英雄杨利伟四年级四班
航天英雄杨利伟
——《历史的选择》读后感
学校:长清区石麟小学
班级:四年级四班
姓名: 齐涵
指导教师:宋传广
航天英雄杨利伟
——《历史的选择》读后感
学校:长清区石麟小学
班级:四年级四班
姓名: 齐涵
指导教师:宋传广
我非常热爱读书,最近学校发了一本书----《历史的选择》,给我的触动很大。特别是其中的航天英雄杨利伟叔叔的事迹最令我感动。
杨利伟叔叔是我国第一个飞上太空的宇航员,是全中国的骄傲。第一本《载人航天》递到杨利伟手上时,他真正体会到当第一名航天员的艰难。
为了中国人航天的梦想,他付出了太多的艰辛。太空的环境很恶劣,在飞行中受到巨大的速度、噪音、振动、失重、宇宙射线的影响。在这样的环境中,宇航员还要完成很复杂的驾驶、槽中、实验和观测任务。但杨利伟叔叔很快的完成了适应性训练。
在遨游太空时,宇航员要在密闭狭小的空间里经历超重、失重交替的过程。当飞船返回地面时,宇航员还要承受自身重量十几倍的压力,很容易呼吸困难或停止呼吸,意志丧失,黑视,甚至造成生命危险。为了能够完成任务,杨利伟必须在离心机上进行超强的抗负荷训练。
在高负荷的旋转中,杨利伟的面部肌肉下垂,前额高高的突出来,头盆方向超重时,血液压向四肢,脑部因缺血而眩晕。做胸背向
超重时,身体好像压了几百斤中重的石头,心跳加快,呼吸困难。但杨利伟克服了种种困难飞向了太空,浩瀚的太空从此写下了中国人的名字。
看着杨利伟叔叔的感人事迹,我不禁想到了自己,心里特别惭愧。在一次体育课上,老师要求我们绕场跑三圈,可我刚跑了一圈,就已经气喘吁吁了,到最后终于经不住诱惑,走了起来。现在想想,跟杨利伟叔叔比起来,我真是太渺小了。
今天的我们必将成为明天的生力军,我们要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时刻准备着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智慧和力量。我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一定会把我们的祖国建设的更加美丽、繁荣。
评语:通过仔细阅读《历史的选择》一书不仅让孩子们了解了中国的英雄人物,还让她们学到了很多精神。作文内容要具体真实,观点要正确、中心要突出。语言表达通顺流畅、层次清楚、标点正确、书写工整。文章的结构简洁合理,作者对原文的理解也十分深刻透彻。全文语言铿锵有力,掷地有声,读来令人热血沸腾,心潮澎湃。
第三篇:航天英雄杨利伟的成长故事
杨利伟是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男,汉族,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人,大学文化程度,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特级航天员。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航天英雄杨利伟的成长故事,欢迎阅读。
杨利伟的家乡是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这是山海关外一个依山傍海的美丽县城,今年38岁的杨利伟曾经在绥中生活了长达18年的时间,可以说,杨利伟的童年、少年以及一部分青年时代就是在这样一个宁静而平和的小镇度过的。
1965年6月21日,杨利伟出生在辽宁省绥中县绥中镇。爸爸杨德元、妈妈魏桂兰同在镇里一家中学当教师(爸爸后调到县土产公司)。小利伟自幼比较文弱、性格内向、缺少胆量。8岁那年的一天,母亲让他到房后头拿木棚上的地瓜,他试了再试,半天的时间过去了,额头和小鼻尖上都浸出了汗水,却始终不敢登上离地面不到15米高的木梯。面对小利伟的胆怯,在镇学校做教师的父母担心地说:“这孩子的性格不改变,怕是长大后不能成事。”为了改变小利伟的性格,每年寒署假日,爸爸有意识地带他去爬山、到县东六股河去游泳。秋天,带他去大山里爬树采摘果实。9岁这年秋天,在绥中镇北巍巍的燕山山脚下,经父亲鼓励,小利伟平生第一次爬上了一棵30多米高的古老的塔松上,当从大树上下到地面的时候,浑身被汗水浸透的小利伟张开双臂紧紧地抱住爸爸的脖子高声喊道:“爸爸,我成功了!”孩子少有这激动的高喊声,似乎击落并摔碎了他性格上的怯懦,高喊声,震憾并回荡在幽暗的山谷。看见孩子第一次勇敢地战胜自己,父子俩人竟喜极而泣。从此,小利伟竟对探险及运动有了兴趣。常常同伙伴跋山涉水野游,登狐仙洞山探访狐洞、寻访古寺遗址,寻觅传说中的“链锁地井”。看完《闪闪的红星》、《小兵张嗄》、《鸡毛信》等战争故事片后,他央求爸爸帮助同班的小伙伴赶制了红缨枪,毛遂自荐当上了儿童团长,带领“红军”攻克“白军”山头阵地,活捉了“胡汉山”、日本皇军头子“龟田”。他还常率领伙伴在学校的操场上“飞碍阻”、练习投掷铁饼、跑百米。在亲人的眼里,小利伟真像变成了另外一个人。
辽西的许多乡镇素有故事之乡之称。绥中县绥中镇更有“讲古王”、“故事王”摇篮的美誉。绥中清朝时就是辽西及关外各路商贾贩客通往辽南、辽北、辽东的交通要道。称它是东北黑土地上的“丝稠之路”集散地一点也不过份。各大酒家、车店云集镇中。夜晚食宿的客人为了打发寂寞,就集在一起讲出各自从不同地区带来的传说和故事。渐渐地,说书讲古的人在这里便成为了“职业”。讲的、听的、传的多了,这里不仅是商贸的集散地,更是民间传说故事的集散地。这里的家家户户旮旮旯旯都盛满着古老的传说故事。杨利伟的外公、外婆便是当地有名的民间故事家。小利伟从小就常住在听各种民间故事长大的且为讲古说书高手的外公、外婆家中,使他自幼便薰染在外公、外婆及妈妈讲的传说故事里。在大人们讲的各种传说故事中,最令小利伟着迷的是七月七《牛郎会织女》的传说和《嫦娥奔月》、《七仙女下凡》这类飞天 神话故事。听多了,具有思索与探密精神的他,便常常在夜晚站在院子里望着浩渺夜空,想像着宇宙里的神奇。他常常对妈妈说:“等我长大后,我一定飞上天空去见牛郎、织女和嫦娥、玉兔。” 读小学三年级时的一次春游,学校组织小同学到一家飞机场去参观,摸抚一架架银鹰并观看飞行员驾机为同学们做飞行表演,小利伟激动不已。回校后,他在机场观后感的命题作文中写道:“我长大一定要当一位飞行员,飞上天空对宇宙进行探密。”
部队的培养
在度过了小学、初中时代之后,绥中二高中成了杨利伟走上航天之路的第一个台阶——1983年6月,在他高中三年级的时候,空军招飞人员来到这里,要在应届毕业生中选拔飞行员,而从小就有从军梦的杨利伟第一个到选飞报名处报上了自己的名字,经过严格的选拔、考察、体检、面测等程序,18岁的杨利伟正式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八飞行学院的一名空军学员。在4年的学院生活中,他的学习训练成绩一直很优秀。
1987年,杨利伟从飞行学院毕业,成为空军某师一名强击机飞行员。天生聪慧加上勤奋努力,他不久便成了师里的飞行尖子,后来他又成为一名优秀的歼击机飞行员。10年间,他从华北飞到西北,从西北飞到西南,祖国的万里蓝天留下了他矫健的身影。
1992年夏,杨利伟所在部队来到新疆某机场执行训练任务。那天,他驾驶着战鹰在吐鲁番艾丁湖上空作超低空飞行。突然,飞机发出一声巨响,霎时间仪表显示汽缸温度骤然升高,发动机转速急剧下降!杨利伟明白,自己碰上了严重的“空中停车”故障,飞机的一个发动机不工作了!紧急关头,杨利伟异常冷静:一定要把飞机开回去!
他稳稳地握住操纵杆,慢慢地收油门,驾驶着只剩一个发动机的战机一点点往上爬升、爬升。500米、1000米、1500米,飞机越过天山山脉,向着机场飞去。快接近跑道时,剩下的一个发动机也不工作了。他果断采取应急放起落架的措施,顺利地将完全失去动力的战机紧急降落在跑道上。
当他从机舱出来时,飞行服已经全部被汗水湿透。战友们纷纷围上来同他拥抱。团长激动地当场宣布,给杨利伟记三等功一次。
对这次“空中特情”的正确处置,显示了杨利伟优秀的心理素质。
历史的选择
1996年初夏,身高1.68米、体重65公斤的杨利伟接到通知,赴青岛疗养院参加航天员初选体检。初检合格,他又接通知到北京空军总医院参加临床体检。杨利伟心里高兴,提前3天就来了。护士和他开玩笑:“你也太积极了吧?”
再接下来,他来到北京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参加“特检”,也就是航天生理功能检查。
人类第一个飞上太空的前苏联航天员加加林,曾这样描述他当时参加航天员选拔体检时的情景:除检查健康状况外,医生们在每一个人身上寻找是否有潜伏的缺陷。他们借助于一切可能的生化的、生理的、脑电的和心理的方法和特别的功能试验进行检查。在各种非常稀薄的空气压力舱内检查我们,在离心机上旋转我们。所有这一切用了几周时间,淘汰了不少同伴。
中国航天员的选拔也要“过五关斩六将”。医学临床检查,要对人体的几十个大大小小的器官逐一检查。随后的航天生理功能检查更是苛刻,要在离心机上飞速旋转,测试受试者胸背向、头盆向的各种超重耐力;要在低压试验舱使受试者上升到5000米、10000米高空测试耐低氧能力;要在旋转座椅和秋千上检查受试者前庭功能。几个月下来,800多名初选入围者已所剩无几。
杨利伟顺利地过了一关又一关。他做的最后一项检查是“万米缺氧低压检查”。这要先在舱外吸氧排氮,然后坐进模仿万米低压的舱里。当从模拟的万米高度下降时,他心想:“总算都通过了”,心里不由一阵轻松,下意识地摸了摸头。结果把医生给弄紧张了,下来后忙问他:“你是不是在上面很难受啊?”
杨利伟是最幸运的,也是最优秀的。他的临床医学和航天生理功能各项检查的指标都达到优秀,征服了评选委员会全体专家。1998年1月,作为中国首批航天员中的一分子,杨利伟带着他的梦想与追求,来到了北京航天员训练中心。
刻苦的训练
隆冬时节,北京的气候特别寒冷,而他心里热乎乎的。他和其他十几位航天员来到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火箭系统、飞行系统、测控系统实地参观,聆听专家的授课。他对航天员职业的理解,由最初的神秘感变得深刻起来。
他了解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几十年的攻关奋战中,中国有了自己的导弹、原子弹、人造地球卫星,如今又开始了向载人航天的冲刺;在他和其他中国航天员的身后,有许许多多的无名英雄在默默地奉献,千军万马托举着中国的“神舟”。
他联想到,中国古代便有了嫦娥奔月的飞天梦想。几千年来,多少文人墨客为此写下动人诗篇,更有万户等人做出了极其悲壮的尝试。如今,中华民族的飞天梦想将要在他的参与和努力下变成现实!
杨利伟能不为之激动和自豪!
当年同加加林一道入选的前苏联航天员阿列克谢?列奥诺夫,曾把航天员的训练阶段称之为“上天阶梯”。他的同伴瓦列里?贝可夫斯基则补充说:“这不是一个短的阶梯。”他们没说 杨利伟要攀越的第一道阶梯是基础理论训练。当了10多年飞行员,现在重新坐进课堂里,《载人航天工程基础》、《航天医学基础》、《解剖生理学》、《星空识别》……十几门课程要从头学起。
离开空军部队时,为他送行的师长曾对他说:“你的身体和训练,我没什么可担心的。但你可能要面临学习许多新东西的挑战。”当时,杨利伟对这话并没太在意。
这会儿感触深了。他给老师长打电话:“让您说中了呀!现在我就像准备高考的学生一样天天在背功课。”
杨利伟天生就是个不甘落后的人,想起肩负的神圣使命,他更是废寝忘食。他回忆说:“初来时的两年,晚上12点前没睡过觉。”
他过去的英语基础比较薄弱,为记住单词和语句,就每晚从航天员公寓往家里打电话,让妻子张玉梅在电话里提问。一遍一遍,反反复复。后来考试时,他居然考了100分。
第二道阶梯是航天环境适应性训练。这是一项非常艰苦的训练。仅以其中的“超重耐力”训练为例,在飞船处于弹道式轨道返回地球时,超重值将达到十几个“G”,即人要承受相当于自身重量十几倍的压力。通常情况下,这很容易造成人呼吸极度困难或停止,意志丧失、黑视甚至直接影响生命安全。杨利伟必须通过训练来增强自己的超重耐力。
“离心机”训练是航天员提高超重耐力最有效的形式。在圆圆的大厅里,杨利伟坐进一只8米多长铁臂夹着的圆筒里。在时速100公里高速旋转中,他不仅要练习紧张腹肌和鼓腹呼吸等抗负荷动作,而且还要随时回答提问,判读信号,保持敏捷的判断反应能力。
离心机在旋转,负荷从1个G逐渐加大到8个G。杨利伟的面部肌肉开始变形下垂、肌肉下拉,前额高高突起。做头盆方向超重时,他的血液被压向下肢,头脑缺血旋晕;做胸背方向超重时,他的前胸后背像压了块几百斤重的巨石,造成心跳加快,呼吸困难。每做一次训练,他都要付出巨大的体力消耗。
杨利伟是个爱动脑筋的人,他懂得,教员所讲授的抗负荷方法要靠个人在实践中体验和摸索。所以,每次训练他都有意识地按照个人体验的方法去练习,及时与教员沟通,总结经验,掌握好抗负荷用力和频率的度,慢慢地琢磨出规律和方法,使这项极具挑战、严酷苛刻的训练逐渐变得轻松起来。
“转椅”和“头低位”训练,也是常人难以承受的,可杨利伟同样做得十分出色。
一个休息日,妻子回家时发现他一个人在客厅里不停地转圆圈,非常惊讶地问:“你这是在干什么?”他说:“过两天我们就要做转椅训练考核了,我先刺激刺激自己。”
一位对航天员训练要求非常苛刻的老专家十分自豪地说:“杨利伟在转椅训练上成绩是最出色的,他是我最得意的学生。”
同样,做“头低位”训练前好几天,杨利伟晚上睡觉就不枕枕头了。据他说也是为了“先刺激刺激自己”。
其他的“阶梯”还有体质训练、心理训练、专业技术训练、飞行程序与任务模拟训练、救生与生存训练等等。杨利伟以他对航天事业的无比热爱和执着追求,严格要求自己,把一切做得精益求精,各项训练成绩都成为同伴中的佼佼者。
好中选优,强中挑强。“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准备阶段,经专家组无记名投票,杨利伟以其优秀的训练成绩和综合素质,被选入“3人首飞梯队”,并被光荣地确定为首席人选。
杨利伟全身心地投入了“强化训练”。
大部分的时间,他都呆在“飞船模拟器”中。飞船模拟器是在地面等比例真实模拟飞船内环境、对航天员进行航天飞行程序及操作训练的专业技术训练场所。人们常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飞船从发射升空进入轨道,再调姿返回地球,持续时间几十个小时甚至上百个小时,飞行程序指令上千条,操作动作有一百多次。舱内的仪表盘红蓝指示灯密密麻麻,各种线路纵横交错,各种设施产品星罗棋布。要熟悉和掌握它们,并能进行各种操作和故障排除,只有靠反复演练。
杨利伟把能找到的舱内设备图和电门图都找来,贴在宿舍墙上,随时默记。他还用小摄像机把座舱内部设备和结构拍录下来,输入电脑,自己刻制了一个光盘,业余时间有空就看。
每次训练,杨利伟的眼睛总是那么亮,各项检查总是那么细,每个动作总是那么到位。他以自己严肃认真的精神和熟练的技术赢得了教员的称赞。在最后阶段的专业技术考核中,教员为他设置了许许多多的故障陷阱,他都能很快地发现,迅速排除。每次考核结束后,教员都要问他:“操作有没有失误?”他都自信地回答:“没有什么失误!”
在5次正常飞行程序考试中,他获得了2个99分、3个100分的好成绩,专业技术综合考评排名第一。
发射前夕,杨利伟来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参加“人、船、箭、地”联合测试演练。
此刻,身经百炼的杨利伟对飞船飞行程序和操作程序已是滚瓜烂熟,倒背如流。他自信地告诉记者:“现在我一闭上眼睛,座舱里所有仪表、电门的位置都能想得清清楚楚;随便说出舱里的一个设备名称,我马上可以想到它的颜色、位置、作用;操作时要求看的操作手册,我都能背诵下来,如果遇到特殊情况,我不看手册,也完全能处理好。”
飞船在实际发射时,起飞后3分20秒左右,罩在座舱外的“整流罩”将按程序被抛除,航天员在此时可以开始见到舷窗外的天空。然而在演练时,这只能是一种想象中的景况,不会实际发生。因此,指挥大厅里的老总们谁也没料到航天员在此时会有什么反应。
演练在进行,飞船座舱内的杨利伟在一丝不苟、忙而不乱地做着各种规定动作。程序刚刚走到3分20秒,指挥中心大厅里传来杨利伟响亮的报告声:“整流罩抛除,我看到窗外的天空了!”
一位老总惊讶地问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所长宿双宁:“你们的航天员训练得这么好,连这都知道?”
身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总指挥兼总设计师的宿双宁,自豪之情油然而生:“开玩笑,你都知道的事,他还能不知道?!”
首飞之前,杨利伟的心理教员曾问过他:“你想没想过真正坐上飞船去飞行,会是什么心情?”
他面带微笑回答:“我想,我会比平时训练更放松。就让我平静地去飞吧!”
亲人为你壮行
清晨,零星的秋雨中,站在北京航天城,西山上第一场瑞雪清晰可见。
今天,是中国首飞航天员杨利伟告别北京航天城,奔赴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日子。7点半,杨利伟的妻儿早早地站在欢送的队伍中,等待出征的亲人。
7点45分,一身戎装的杨利伟走来了。没想到,他和亲人的告别竟出人意料的平静,平静得就像他平时去上班。
杨利伟来到父母身边,对老人说:“天冷了,多穿些衣服,别惦记我。”说完,他回头对妻子笑了笑,既没有泪水,也没有拥抱。周围人多,妻子一时不知该说点啥,突兀地问了一句:“带便服没有?”他笑着反问:“带便服干啥?”说得大家都笑了。杨利伟俯身亲了一下儿子,儿子调皮地说:“爸爸你早点回来,教我打游戏。”
记者见过种种军人的告别———上战场,上抗洪大堤,上风雪边关……然而却不曾见过如此重大的、划时代的告别,竟然这般轻松。
“你真的不紧张?”记者问。“有啥紧张的?”杨利伟笑着答道。“党和国家这么重视载人航天工程,现在的科技这么发达,咱们国家技术力量这么雄厚,我相信党和国家,相信科学技术,也相信我的爱人!”妻子张玉梅接茬说。
记者深深感到,杨利伟的家是一个温暖幸福的家。69岁的父亲杨德元是辽宁省绥中县一家农副产品公司的退休干部;与父亲同岁的母亲魏桂兰,是一位退休的中学老师,专门从老家赶来为儿子壮行,两位老人还带来了5斤儿子最爱吃的螃蟹。在某部任档案资料员的妻子张玉梅是杨利伟的同乡,当年是从县志上看到了杨利伟的“大名”,于是有了这段浪漫的爱情。学习出色的儿子杨宁康是三年级小学生,给爸爸的礼物早就准备好了,那是一篇发表在《作文导报》上的作文《爸爸的雄姿》:“我为自己有一位好爸爸而感到自豪……”
丈夫就要出征了,妻子凑在耳边说了句悄悄话:“别忘了打电话……”杨利伟使劲点了点头。
9点20分,杨利伟带着亲人的嘱托,带着全国人民的希望,带着中华民族的梦想,乘机飞向远方……
心儿与你一起飞
10月15日上午8时许,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中国第一个走向太空的航天员杨利伟在飞船舱内待命起飞。舱内的摄像机镜头,把他的画面传向千里之外的首都北京。
此时此刻,北京航天指挥控制中心载人航天指挥大厅里,4名特殊的“观众”面对大屏幕情不自禁地轻声叫出声来:“孩子!”“利伟!”“爸爸!”……
他们,是杨利伟的父亲杨德元、母亲魏桂兰、妻子张玉梅和8岁的儿子杨宁康。他们作为特邀嘉宾,将在指挥大厅的大屏幕前为亲人杨利伟送行。
魏桂兰大妈今天刻意“打扮”了一番,外套里面穿了一件红色的毛衣,嘴唇上还涂了一层淡淡的口红。老人说:“今天是喜庆的日子,咱们都得精神一点儿!”
张玉梅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上的丈夫,把儿子杨宁康的手紧紧攥在手里,仿佛生怕调皮的儿子干扰了利伟。小宁康瞪着两只圆溜溜的大眼睛,看着穿着乳白色航天服的爸爸,高兴地叫起来:“爸爸今天最精神!”
“30分钟准备!”发射场上,指挥员的口令传来。魏桂兰大妈好似有点紧张,不由自主地抓住了杨大伯的手。杨德元大伯拍拍老伴的手背,安慰她说:“放心,放心!”
“20分钟准备!”这时,魏桂兰大妈好像一下子坚强起来。她挺直腰板告诉记者:“利伟这孩子,从小就胆子大,大人们问他长大了想干啥,他总是把脑袋瓜一歪说‘开飞机!’后来他真的开上了飞机,今天又要去开飞船,他心里不定怎么高兴呢,咱们都得为他高兴不是?”
“15分钟准备!”这时,前方首长与杨利伟对话的声音传来,杨利伟大声说:“我在舱内感觉非常好,保证坚决完成任务!”说完,利伟面对摄像机镜头说了一句:“明天见!”
指控大厅里,顿时响起一阵暴风雨般的掌声,大家都被航天员充满信心的告白感动了。
“5分钟准备!”“1分钟准备!”大厅里,空气好像骤然凝固了,两位老人眉头紧锁,张玉梅一手捂住了嘴巴,一手把小宁康的手攥得更紧了。
飞船发射进入最后10秒钟倒计时,飞船舱内的杨利伟突然抬起手,对着镜头敬了一个军礼!
万众瞩目的时刻
“5、4、3、2、1,点火!”
随着震耳欲聋的一声巨响,神箭托举“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直刺苍穹,中国航天员杨利伟开始了中华民族的“飞天”之旅。
现场观看发射的人群欢呼着、跳跃着,用特有的方式庆祝这个历史性的时刻。中国航天员大队大队长申行运抑制不住喜悦的泪水。
“船箭分离!”“飞船入轨!”随着一声声报捷的口令,杨利伟同志已经挣脱了地球的怀抱,正在太空书写着“中国”这个神圣的名字!
天上一艘船,地上万颗心。此时此刻,全国人民的心儿飞向天空,伴着“神舟”飞翔、飞翔……
胜利返回家园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太空飞行21小时23分后于10月16日早晨6时23分在内蒙古主着陆场成功着陆,返回舱完好无损。宇航员杨利伟自主出舱并接受身体检查。杨利伟在走出返回舱后向人们招手致意,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
第四篇:给航天英雄杨利伟的一封信
2003年10月15日北京时间9时,杨利伟乘由长征二号F火箭运载的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象征着中国太空事业向前迈进一大步,起到了里程碑的作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给航天英雄杨利伟的一封信,喜欢可以分享一下哟!
给航天英雄杨利伟的一封信1
您好!
我是您踏入太空征途的三百年之后,一名和您有着同样信仰的小学生。杨利伟叔叔,知道我为什么叫你叔叔吗?因为您是我们的骄傲,在我们心中,您永远年轻!
三百年后的今天,您已长眠地下,但是我还是要告诉您,人类在太空立住脚跟已经不是梦,而是现实,您一定感到欣慰吧!让我来跟您谈谈,我们这一代人的生活吧!
我们的学校在月球,从月球到地球,乘坐超速快车也不过三分钟就到,而且在快车轨道上,可以观光其他星球的风。而月球也不再没有空气,没有水,没有植物。被我们建设的月球,没有沙漠,只有绿洲;没有污染,只有清新的空气;没有肮脏的河流,只有清澈的溪水……
每个星期,我们都会举行一次实践课。穿上太空服,进入您那艘饱经沧桑而又有纪念价值的“神舟五号”,圆我们一回太空梦。要是在您那个时代,我们准是个合格的宇航员!
这个世界,不,这个太空不太平。在这三百年之内,总共来临了三次太空大战,最轰轰烈烈的要数第三次太空大战。因为这第三次太空大战的特种兵,不是别人,正是我们这群童心未泯的小学生!大战打响了。敌方火星人已布下天罗地网,等待我们送上门。一些誓死保卫国家的人,拼了性命,可惜都死在那张火网之下。还好,由于时代境迁,发明家发明了回生器,连我也被这台机器从鬼门关里拉了出来。火星人面对一批又一批的地球人死而复生,它们葬送了一大批优质武器,但仍无乏天之术了。我们地球人爱好和平,最终以和解告终。可惜,我们的和平使者在和火星人握手中,手烧成了猪蹄……祝您在天上能露出灿烂的笑脸!
此致
敬礼!
学生:xuexila
__年__月__日
给航天英雄杨利伟的一封信2
敬爱的杨利伟叔叔:
您好!
_的10月16日,是一个令中华民族扬眉吐气的日子,是一个让中国人永远骄傲的日子,因为这一天您乘坐的“神舟五号”飞船,顺利地进入了太空,并且成功的返回地球,为我们中华民族圆了一个千年飞天梦。
就在那一天,我和全国的青少年一样,从电视上认识了您,也记住了您健壮的身材,记住了您炯炯有神的目光。我们感谢您,是您的刻苦锻炼,是您的勤奋好学,是您的从容冷静,才使我们圆了千年飞天梦。我们崇拜您,您是时代的骄傲,您是我们青少年的偶像,您是全国人民都喜欢的明星。
我现在还是一个四年级的小学生,我有一个梦想,希望自己将来成为一名女宇航员。为了实现这个梦想,我首先得让自己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因此,每天早上6点钟准时起床开始早跑。有时很想再多睡会儿,可我内心深处有一种声音在呼唤着我;快起来,未来的定航员。这时,我使劲地揉揉眼睛,从床上坐起来。每当我跑累了,跌倒了,灰心了,此时此刻,您的那种坚韧不拔的意志,那种刻苦训练的精神激励着我,我又站起来继续往前跑,往前跑……
其次,我要勤奋学习掌握更多的科学知识,努力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自从我听到您的事迹后,我就喜欢看有关航天方面的书籍,上网查找了有关这方面的资料,更加喜欢您在电视上做节目。杨叔叔您知道吗?现在我比以前更加认真学习了,发言更加积极了,作业做得更加认真了。我还改掉了粗心的毛病,因为我知道宇航员是来不得半点差错的。我最近的表现老师都觉得很奇怪,说我好像是变个人似的。我只是神秘的一笑,不让这个秘密泄漏出去。更使人惊奇的是,我最近还有几篇文章发表在温州晚报上呢,您为我的进步高兴吗?不瞒您说,有一次,我做了一个神奇的梦,梦见自己长出一对翅膀,遨游在太空里,看到那皎洁的月亮,看到新星爆炸的情景,是多么的壮观。我还参观了红巨星,游览白矮星,那里的一切多美多棒啊!那时我是多么幸福和自豪。我多想把这个梦变成现实。
不久的将来,我相信自己一定能成为一名出色的宇航员,带着全国人民的心愿飞向更加遥远的太空,我要为祖国争得更大的荣誉。让全世界的人都伸出大拇指说:“中国人,了不起!”杨叔叔,你相信我吗?
此致
敬礼!
学生:xuexila
__年__月__日
给航天英雄杨利伟的一封信3
亲爱的杨利伟叔叔:
您好!我是南京市游府西街小学五(一)班的一名学生,我很佩服您。因为您是一位勇士、英雄,是中国飞天第一人,是国家的功臣。是您使中国跻身航天大国的行列,是您使中国人民扬眉吐气。
您是一位勇士,因为您所从事的职业是十分危险的。谁能断定“神五”不会像“联盟一号”一样失事;谁又能有百分之百的把握您不会像科马洛夫那样殉难呢?在登上飞船之前,您就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在茫茫的太空中,面对着一个寂寞、恐怖,与世隔绝的世界,您丝毫没有畏惧,从容,镇静,令人折服。您已经将您的生命献给了科学,您时刻准备为科学而献身。
您是一位英雄,是您完成了一项亘古未有的伟业,为祖国争了一口气。您在人们的期盼中,不负众望,不畏千辛万苦,终于登上了茫茫太空,感动了亿万颗中华儿女的心。在一片欢呼与喝彩声中,您凯旋而来,终于回到了我们的身边。我知道,在这成功的背后,是数不清的酸甜苦辣。人们在休闲娱乐时,您在训练;人们在与家人团聚时,您还在训练。今天的成功,是以无数的时间和汗水为代价的!我佩服您,佩服您的勇敢,您的坚强,您的伟大!我长大了,也要像您一样,当一位为国争光的宇航员!
此致
敬礼!
学生:xuexila
__年__月__日
给航天英雄杨利伟的一封信4
杨利伟叔叔:
您好!您最近身体好吗?您一定很忙吧?
我是一个四年级的小学生。我非常爱看课外书,也很喜欢看电视。那时候,我常常在电视上看到您,看到您和“神舟五号”冲出了地球,看到了您在太空的一些情景,看到了您安全降落在草原上。还看到您到香港访问……我想告诉您,我最佩服的就是您了!我常常做梦都梦见您和我坐上“神舟五号”上太空去。我在上图画课时,画的还是您坐着“神舟五号”飞上天的情景呢!我多么希望能和您一起照相呀!
我看电视的时候看到了一点您在飞船里在太空中生活的情景,可是我很想多知道一些,想知道您在太空中的感觉是怎么样的。所以我想问您一些问题:你上飞船时做了什么准备工作和心理准备?您在太空时吃东西和睡觉觉得有趣吗?您在太空是怎样工作的呢?……还有很多问题呢,您能抽时间回答我吗?
祝您
身体健康 万事顺利
此致
敬礼!
学生:xuexila
__年__月__日
给航天英雄杨利伟的一封信5
杨利伟叔叔:
您好!
你的名字早已是家喻户晓了,无论谁提起您,总要竖起大拇指称赞到:“好样的,航天事业的英雄,中国人民的骄傲。”
二零零三年十月十六日,这天让所有中国人骄傲的日子,让外国人震撼的日子,相信这天对您来说一定有一层特别的意义。对于您,我就像阅读一本《百科全书》,有一千零一个疑问,您在飞机上做了什么?看见了什么?太空是什么样的……
_年十月十六日早晨,您披着巡天60余万公里的征尘,自天外归来,您首次在太空中度过了二十一个小时,成功返回。是您这位英雄,让中国的航天技术得到了世界的肯定。当您走出舱门时轻轻的微笑和“神州五号”发射时的冲天巨响一样,震撼了中国和世界,当您在太空上飞行的二十一小时里,亿亿万万颗炎黄子孙的拳拳之心和那颗在太空中遨游的中国心一起跳动。我们屏息,我们期待,我们欢呼,我们流泪,之后,您带回了中国的愿望,世界的赞叹,您——回来了,中国——成功了!
灿烂的阳关洒满了中国的航天事业,您正从航天城的大门走出,刹那间,震天的锣鼓敲起来了,航天城霎时变成了“狂欢城”,一张张脸上都写满了笑意。这笑,是您,这位伟大的航天英雄带来的。
杨利伟叔叔,您的成功给中国铺上了一层前进的阶梯。当“神州五号”发射成功的消息传遍世界之时,身在外国的中华儿女异口同声地说到:“别人再不敢小瞧咱们了”。在日本,华夏儿女抓起电话喊到:“我要为‘神州’干杯”!在新加坡,龙的传人从心底呼唤:“飞翔吧,伟大的中华民族”!
杨利伟叔叔,要对您说的话很多很多……千言万语成一句——谢谢您,给中国与成功之间铺上了一座坚固的桥梁。
祝您
给中国带来更多的惊喜!
此致
敬礼!
学生:xuexila
__年__月__日
给航天英雄杨利伟的一封信【5篇】
第五篇:杨利伟事迹
杨利伟事迹
随着“神舟”五号的飞天,全世界都记住了一个中国人的名字——杨利伟。
这位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的首飞航天员,以自己的壮举和英姿,赢得了每一位中国人的尊敬,同时也让全世界为之瞩目。
2003年11月7日,在庄严的人民大会堂,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杨利伟“航天英雄”荣誉称号。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号召全国人民向航天英雄杨利伟学习。
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为杨利伟颁发“航天功勋奖章”和“航天英雄”证书。
这是英雄对祖国的忠诚奉献。这是祖国对英雄的最高褒奖。
英雄出征:圆中华飞天梦
2003年10月15日5时28分。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航天员公寓问天阁广场。
身着乳白色航天服的杨利伟迈着从容而稳健的步伐,向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李继耐走去。
“总指挥同志,我奉命执行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准备完毕,待命出征,请指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航天员杨利伟。”
“出发!”随着总指挥庄重下达的命令,杨利伟大声答:“是!”一个标准的军礼,定格在共和国的航天史册上。
这是一次英雄出征。这是一次伟大出征。这是杨利伟历经磨练征服太空之旅。
38岁的杨利伟出生在辽宁省绥中县。绥中靠近渤海湾。大海养育了杨利伟,同时也塑造了他刚毅质朴、沉静温雅的性格。儿时,面对蓝色的大海,他有一
个梦想,希望有一天,能像海鸥那样,向着蓝天飞去。
1983年,杨利伟考进了空军第八飞行学院。四年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终于成了空军一名优秀的歼击机飞行员。儿时的梦想成为了现实。
从此,他尽情地飞翔在蓝天。从华北飞到西北,从西北飞到西南,在祖国的万里蓝天上,处处留下了他矫健的身影……
1996年的初夏,杨利伟接到通知,参加航天员初选体检。
杨利伟没有想到,儿时的飞翔蓝天梦想,会飞得那样遥远,飞向了遥远的太空。
杨利伟为这个梦想而激动。他说:“航天员是个非常神圣的职业,自己特别希望能走进这支队伍。”
初检通过了,杨利伟又被安排到北京空军总医院参加临床体检。“我当时心里特别高兴,提前三天就去了。护士还和我开玩笑说:„你也太积极了吧!‟”杨利
伟回忆说,“我当时太想加入这个队伍了!”
然而,加入这个队伍并不是容易的。航天员的选拔近乎“苛刻”,要“过五关斩六将”。医学临床检查,要对人体的几十个大大小小的器官逐一检查。航天生理功能检查,被人们形象地称为“特检”:在离心机上飞速旋转,测试受试者胸背向、头盆向的各种超重耐力;在低压试验舱测试受试者上升到5000米、1万米高空时的耐低氧能力;在旋转座椅和秋千上检查受试者前庭功能;进行下体负压等各种耐力测试。几个月下来,886名初选入围者已所剩无几。
杨利伟的临床医学和航天生理功能各项检查的指标都达到优秀。1998年1月,他和其他13位空军优秀飞行员一起,成为中国第一代航天员。
在北京航天员训练中心,杨利伟开始了航天员的训练生涯。也就是在这里,他真正体会到了,在“航天员”耀眼光环的背后,是汗水和艰辛,奉献和牺牲。
首先面临的是航天员基础理论学习。这是实现从飞行员到航天员转变的第一道难关。
杨利伟至今仍记得所在飞行部队师长为他送行时说的话,“利伟,到那儿好好干。别的我都不担心,你飞了10年,操作没问题,你遇到的最大挑战可能是
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学习。”
“我当时对师长这句话的认识还不深,因为根据这么多年的飞行经历,我以为只是训练会比飞行员更多一些。到了航天员训练中心后才发现,在基础理论上
需要下很大的工夫。”杨利伟说。
要学的课程非常多,天文学、天体力学、空气动力学、航天医学、外语、以及载人航天七大系统的有关知识等都要学,涉及30多个学科、10几个门类。比在飞行学院学习要难上几倍、几十倍。杨利伟说:“好多知识是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的,掌握这些知识对我来说非常困难。”
“杨利伟的文化基础在这批航天员中并不是最好的,但是他肯于吃苦,善于钻研。”杨利伟的战友这样评价他。功夫不负有心人,第一次考试杨利伟得了9
3分,除了两位曾经在俄罗斯培训过的航天员外,杨利伟的成绩在新入选的航天员中名列第一。
杨利伟的英语基础比较薄弱,为攻克英语关,他经常从航天员公寓往家里打电话,让妻子张玉梅当英语陪练。一遍一遍,反反复复。后来考试时,他居然
得了100分。
基础理论学习结束时,杨利伟的成绩是全优。
然而,要成为一名合格的航天员,除了需要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外,还必须具备特殊的身体素质,接受严格的特殊训练。
在普通人看来,太空是神奇而美妙的,但是对于要进入太空的航天员来说,太空不仅神奇美妙,而且又是残酷的。这里没有重力,没有氧气,没有水,没有人类赖以生存的一切要素。而为了进入太空,航天员要在密闭狭小的飞船里经历超重、失重相互交替的过程。
要克服这些障碍,除飞船必须具备适合人生存的条件外,航天员必须进行航天环境适应、任务模拟、救生与生存等专门训练。
“我的爆发力不错,短跑还可以,但是耐力较差,长跑不行。记得原来在飞行学校的时候,所有的体育项目考试都是优秀,惟独长跑需要„攻关‟。”杨利伟回忆说,“而在航天员训练中,耐力训练是最基本的训练。为了把这一关攻下来,我就抓住各种机会练习长跑,结果导致骨膜炎,上厕所都不敢蹲下来。”就是这样,杨利伟依然坚持不懈,最后,他的长跑成绩也是“优”。
航天环境适应性训练,是航天员训练中最为艰苦的,是向人的极限能力挑战。仅以其中的“超重耐力”训练为例,在飞船处于弹道式轨道返回地球时,超重值将达到8.5个G,即人要承受相当于自身重量近10倍的压力。通常情况下,这很容易造成人呼吸极度困难或停止,意志丧失、“黑视”甚至直接影响生命。要“飞
天”,就必须通过训练来增强人的超重耐力。
超重耐力训练在离心机里进行。在圆圆的大厅里,杨利伟坐进一只8米多长铁臂夹着的圆筒里。在时速100公里高速旋转中,他不仅要练习紧张腹肌和鼓
腹呼吸等抗负荷动作,而且还要随时回答提问,判读信号,保持敏捷的判断反应能力。
离心机在加速旋转,人受到的负荷从1个G逐渐加大到8个G。杨利伟的面部肌肉开始变形下垂、肌肉下拉,整个脸只见高高突起的前额。做头盆方向超重时,他的血液被压向下肢,头脑缺血眩晕;做胸背方向超重时,他前胸后背像压了块几百斤重的巨石,造成心跳加快,呼吸困难。
这是对人意志的考验。在他的左手旁,有一个红色的按钮,是用来报警的。如果航天员在训练时,感到不行了,就可以按按钮叫停。但是,在每次离心机
训练时,他以坚强的意志,忍受着平常人难以想象的煎熬,从未碰过这个按钮。
杨利伟在训练中并不蛮干。“他是个爱动脑筋的人,”杨利伟的教练这样评价杨利伟。每次训练他都有意识地按照个人体验的方法去练习,及时与教员沟通,总结经验,慢慢地琢磨出规律和方法,使一些极具挑战、严格的训练逐渐变得轻松起来。一位对航天员训练要求非常严格的老专家自豪地说:“杨利伟是我最得
意的学生。”
2003年7月,杨利伟经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选评委员会评定,具备了独立执行航天飞行的能力,被授予三级航天员资格。
征服太空:铸华夏中国魂
从来没有一次飞行,像杨利伟那样,牵动着亿万人的心。
从来没有一次飞行,像杨利伟那样,振奋着亿万人的心。
2003年10月15日晨,杨利伟进入飞船,按照规定程序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发射前的各项检查。
8时59分,0号指挥员下达了“1分钟准备!”的口令。火箭即将点火。指挥大厅里充满紧张气氛,许多观看飞船发射的人,紧张得连大气都不敢出。一切在瞬间仿佛凝固了。
杨利伟在飞船内安稳地目视着前方,静静地等待着那辉煌一刻的到来。医学监视仪器显示,杨利伟的心率:76次/分。据国外有关资料显示,发射前航天员
因为激动或紧张,心跳一般都要加快,有的达到140次/分。
指挥大厅里传出了清晰的口令:10、9、8、7、6……这时,屏幕上出现杨利伟向大家敬了一个标准军礼的画面。全场顿时掌声雷动。一位老专家激动得满
眼泪花,不住地说:“杨利伟,好样的!”
事后,这位老专家向记者说,在这样的特殊时刻,杨利伟敬礼向大家致意告别,心里想的是大家,惟独没有他自己。这不仅体现了杨利伟坚强的意志,良
好的心理素质,更展现了杨利伟的人格魅力。
那还是1992年的夏天。杨利伟所在部队来到新疆某机场执行训练任务。那天,他驾驶着战鹰在吐鲁番艾丁湖上空作超低空飞行。突然,飞机发出一声巨响,霎时间仪表显示汽缸温度骤然升高,发动机转速急剧下降!
杨利伟明白,自己碰上了严重的“空中停车”故障,飞机的一个发动机不工作了!紧急关头,杨利伟异常冷静。他一边向地面报告,一边按平时训练的要领作
出一系列动作,进行妥善处置。他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一定要把飞机开回去!
他稳稳地握住操纵杆,慢慢地收油门,驾驶着只剩一个发动机的战机一点点往上爬升、爬升。500米、1000米、1500米,飞机越过天山山脉,向着机场飞
去,稳稳降落在跑道上。
飞船起飞了。飞向了太空。从飞船的舷窗往外望去,杨利伟看到了深邃而美丽的太空。他激动地告诉大家:“我看到美丽的太空了。”
这时,大家想起一个故事。发射前,杨利伟参加飞船模拟发射演练。按照飞行程序,飞船起飞后3分20秒左右,罩在座舱外的“整流罩”将被抛除,航天员在此时可以看见舷窗外的天空。但在演练时,这只能是一种想象中的景况,不会实际发生。因此,指挥大厅里的老总们谁也没料到航天员在此时会有什么反应。
演练在进行,飞船座舱内的杨利伟在一丝不苟、忙而不乱地做着各种规定动作。程序刚刚走到3分20秒,指挥中心大厅里传来杨利伟响亮的报告声:“整
流罩抛除,我看到窗外的天空了!”
专家们惊讶地问航天员系统总指挥兼总设计师宿双宁:“你们的航天员训练得这么好,连这都知道?”宿双宁自豪之情油然而生:“开玩笑,你都知道,他还
能不知道?!”
为了这个“都知道”,杨利伟付出了太多的艰辛和巨大的努力。
“神舟”五号飞船发射准备阶段,经专家组无记名投票,杨利伟以其优秀的训练成绩和综合素质,被选入“3人首飞梯队”,并被确定为首席人选。
杨利伟全身心地投入了“强化训练”。“飞船模拟器”成了杨利伟的“家”。飞船模拟器是在地面等比例真实模拟飞船内环境、对航天员进行航天飞行程序及操作训练的专业技术训练场所。飞船从发射升空到进入轨道,再调姿返回地球,持续时间几十个小时甚至上百个小时,飞行程序指令上千条,操作动作有100多个。舱内的仪表盘红蓝指示灯密密麻麻,各种线路纵横交错,各种设施星罗棋布。要熟悉和掌握它们,并能进行各种操作和故障排除,只有靠反复演练。
于是,杨利伟把能找到的舱内设备图和电门图都找来,贴在宿舍墙上,随时默记。他还用小型摄像机把座舱内部设备和结构拍录下来,输入电脑,刻制了
一个光盘,业余时间有空就放来看。
他自信地告诉记者:“现在我一闭上眼睛,座舱里所有仪表、电门的位置都能想得清清楚楚;随便说出舱里的一个设备名称,我马上可以想到它的颜色、位置、作用;操作时要求看的操作手册,我都能背诵下来,如果遇到特殊情况,我不看手册,也完全能处理好。”
后来,在5次正常飞行程序考试中,他取得了2个99分、3个100分的好成绩,专业技术综合考评排名第一。
正因为杨利伟对飞船飞行程序和操作程序烂熟于心,在21小时23分钟的飞天之旅中,他的全部操作没有出现一次失误。
飞船进入了太空轨道。这时,杨利伟突然感觉到身体似乎要飘了起来,他清醒地意识到,飞船已经脱离地球引力,来到了太空。在他还来不及体验失重的奇妙感受时,就觉得好像头朝下脚朝上,十分难受。他意识到这是在太空失重状态下出现的一种错觉,如果不及时克服,就很可能诱发“空间运动病”,影响任务的完成。他用平时训练的方法,凭着顽强的意志,强迫自己在意识上去对抗和战胜这种错觉,很快就调整过来,恢复了正常。
飞船在飞行。舷窗外,阳光把飞船太阳能帆板照得格外明亮,那下边就是人类的美丽家园。蔚蓝色的地球披着淡淡的云层,长长的海岸线在大陆和海洋间
清晰可辨。
飞船绕着地球90分钟一圈高速飞行。一会儿白天,一会儿黑夜。黑白交替之间,地球边缘仿佛镶了一道漂亮的金边,景色十分迷人。杨利伟拿起摄像机,赶紧把这壮观的景色拍摄下来。他不由得从心里腾升起从未有过的强烈自豪感,为中国人飞上太空感到骄傲。他郑重地在飞行手册上写下了“为了人类的和平与
进步,中国人来到太空了!”
飞船飞行到第7圈时,他又在太空展示了中国国旗和联合国旗,表达了中国人民和平利用太空,造福全人类的美好愿望。
飞船总设计师高度评价杨利伟的太空飞行:“不是一般的成功,而是非常成功;不是一般的完美,而是特别完美。”
国外媒体和航天员同行也一致认为:这是一次完美的飞行。
杨利伟在太空飞行中的杰出表现,让世界再次对中国及中国的航天英雄刮目相看。
祖国至上:情切切天地间
“我为伟大祖国感到骄傲!”这是杨利伟返回地面后向欢迎的人们说出的肺腑之言。
从飞行员到航天员,从普通军人到航天英雄,在杨利伟的人生坐标上,始终是祖国至上。为了祖国利益,杨利伟付出的很多,舍弃的也很多。
飞船绕地球飞行第14圈进入返回阶段,这是整个飞行最关键阶段,也是最危险的阶段。在这个阶段,飞船要以每秒8公里速度穿越“黑障区”,船体要经受
2000多摄氏度高温的考验,航天员要承受比发射升空时更为难受的载荷冲击力。
杨利伟返回地面后,有人曾问他:“在进入„黑障区‟这个最危险的阶段时,你心里想过什么?”杨利伟答:“亲人和战友。”
杨利伟的妻子张玉梅原来是位中学教员,娴静文弱。为支持丈夫的事业,张玉梅承担了所有家务,即便是儿子出生,也没耽误过丈夫的工作。
2001年7月,张玉梅因病住进医院,做“肾活检”手术。张玉梅说:“当我被推进手术室的一刹那,看到杨利伟对我那种从未有过的万般牵挂和怜爱歉疚的眼
神时,我心如刀绞啊!”
手术后,张玉梅身体十分虚弱,24小时平躺在床上一点儿都不敢动。可是,手术后第三天,杨利伟就面临一项新任务:到吉林某空军基地进行航天员高空
飞行训练。
大队领导很担心:“你妻子病得很重,是不是推迟几天出发?”
杨利伟说:“请首长放心,我已请老母亲过来帮我照顾。任何事情也不会影响我的训练。”
临行前一天,杨利伟在妻子病床边陪了整整一夜。望着身体极度虚弱的妻子,他小声地问:“你真的挺得住吗?”妻子含着眼泪回答:“利伟,这么多年我都
挺过来了,你就放心地去„飞‟吧。到了那儿,一定要注意安全啊!”
杨利伟在接受采访时告诉记者:“那一个晚上,我体重下降了1.5公斤。”第二天一早,杨利伟告别病床上的妻子回到了航天员大队。那次高空飞行训练,杨
利伟完成得干净利落,又一次取得优秀成绩。
大队领导告诉记者:“在一年多时间里,一边是病重的妻子,一边是紧张的训练,杨利伟承受的压力可想而知。但是,他的训练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从没有
耽误过一次训练。”
杨利伟内疚地对记者说:“这些年,我欠家人的实在太多太多了。由于职业的特殊要求,节假日我不能陪伴他们,连上街给孩子买件衣服的机会都没有。”
航天员大队是个团结和睦的集体。在这个集体里,杨利伟享受着温暖,同时也把温暖给予大家。他始终把自己看成是航天员大队中的普通一员。在被选为
首飞航天员后,他说,我是代表13位航天员出征太空。
因此,在太空飞行中,他的心和战友一直紧紧相连。按照预定的太空飞行计划,杨利伟在太空有5小时的休息时间。但他只睡了半小时。他说,首次太空
飞行,机会太难得了,我要尽可能地体验太空飞行,为战友们将来上太空作准备。
回来后,杨利伟成为了公众人物,有许多活动需要他参加,但只要一有空,他就和战友们在一起,交流太空飞行心得。回来后不久,他就主动要求参加航
天员例行的体能训练。
10月16日,杨利伟成为了全国人民心目中的民族英雄。那天,他回到北京航天城时已是晚上。21小时太空之旅的极度疲劳尚未消除,他就给训练航天员的教员们一个个打电话,向教员们汇报自己在太空的情况。而此时电视里已全是他的新闻和形象,他却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
一位老教员感叹地说:“难得啊,难得。能在巨大荣耀面前,保持如此平常心态,正是优秀航天员应该具备的素质。”
是的,面对巨大的荣誉,杨利伟没有居功自傲,也没有忘记航天员的神圣使命,犹如平时,淡然置之。
他的亲人成为了新闻人物,甚至儿子小宁康也被众多媒体包围,他要求媒体不要宣传,一再希望以平常人对待。
他曾在空军时的战友还记得,1997年,当杨利伟通过体检,回到部队等待通知的那一年里,他仍然专心致志地投入到飞行训练中。那年他飞了150多小时,大大超过当时部队规定的飞行时间。尽管体检耽误了许多时间,但在这一年的考评中,杨利伟的飞行成绩依然名列前茅。
这就是航天英雄杨利伟。记者曾问杨利伟,你对航天员的职业怎么看?他说,在飞天的征程上,不仅充满了艰辛,风险也时刻存在,许多勇士还为此付出
了生命,但征服太空,是航天员的神圣使命,作为一名军人,就是要时刻准备奉献和牺牲。
11月7日,当祖国和人民给予航天英雄杨利伟以最高荣誉时,杨利伟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感谢祖国和人民对我的培养,光荣属于祖国,光荣属于人民,光荣属于千万个航天人。我为祖国感到骄傲。我将继续努力工作,时刻准备接受祖国和人民交给我的任何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