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观电《邹碧华》心得
观电影《邹碧华》心得
陈
丽
今天在学校党支部的组织下观看了《邹碧华》电影,感触很深,邹碧华这个名字在2014年就知晓,但直至今日才进一步了解了一个鲜活的人物,影片让我再一次感受了敬业的力量,是一部使我又一次懂得了尊重的魅力,是一部更令我明白了大局的含意。
2014年12月10日,在一个下雨的天空,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邹碧华法官离世了,震动整个法律界。通过影片回顾他的事迹,他把“做一个有良心的法官”当做信仰,让每一个当事人“感受到法律对每一个人生命、人格、尊严、情感的尊重和保护”,他在审判管理、信息化建设等多方面做出常人难以企及的成就,为追求改革理想,殚精竭虑,不计毁誉,最后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这就告诉我们“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人的一生,都要有一个需要坚守的价值,邹碧华正是用生命迸射的一线微芒,推进司法改革,筑起捍卫人权,捍卫公平正义的堡垒。
影片真实生动地描述了被誉为“时代楷模”的人民法官邹碧华的感人事迹,从多个方面对邹碧华的理想追求、奉献精神和改革实践作了生动的艺术诠释,精心塑造了一位为司法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法制建设“燃灯者”的银幕形象,影片情节朴实,真实而感人。
影片让我看到邹碧华不仅是一个好儿子、好丈夫、好兄长、好父亲、好法官、好院长......最核心的他是一个光明磊落、坦坦荡荡的好人。做为法官践行了一个优秀中共党员的本色,践行了一个朴实无华、默默奉献干部的风骨,践行了一个真抓实干、惩凶扬善法官的气度,在26年的法院工作中,虽经历多次职务和角色转换我,他始终甘于奉献,充满激情,他勇于承担重任,工精益求精,办事雷厉风行。
影片通过记康达的回忆,将邹碧华认真为人民办实事、关心帮助同事、醉心于工作的人物形象完整而全面地展现出,表现出其对工作的纯粹和内心的坚持,尽管这种纯粹中带有“自私”的小瑕疵,但正是这个瑕疵才让这个人物更真、更活,更有灵魂。让人信仰的力量,坚持初心,始终坚定地朝着理想迈进,任它惊涛拍岸,杂念不是杂念,犹豫就不再是犹豫。
影片中看到他对司法改革的推动,对法律工作者的平等和尊重,对学术的专注专研,对年轻同事的热情引导,对生的耐心教导,都令人感动,正因为他的不忘初心,坚守正义,才成为了中国司法改革道路上的“燃灯者”和前行者。
作为一名教师,要像邹碧华一样,自觉践行“三严三实”,察实情、出实招、求实效。“干一行,爱一行”,我也是幸运的,选择了自己喜欢的教师职业,做着自己喜欢做的事业,作为一名党员,无论身处何种岗位、从事什么工作,都要像邹碧华一样,不忘初心,肯钻研,善创新,在创新中做一个合格的党员,做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
第二篇:观《邹碧华》有感
观《邹碧华》有感
上海市高院司改办副主任顾全曾经评价邹碧华,“这是一个真正把法律当做一项事业来做的人”。电影《邹碧华》给我们呈现了一个知识、语言和行动的巨人邹碧华,把他光荣而充实的一生展现在了荧屏上,让我们每一个人熟知他。在看电影之前,我对他并不了解,可是看了电影之后,我查了他的相关资料,试着进入他的世界,用心倾听这位学者的心声和心路历程,让我为中国有这样一味法官而感到自豪和骄傲。这种浓烈的情感,就像在看了《战狼2》后的那种激动,不论是视觉还是心灵的冲击,都让我位置臣服。他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党员,也秉承母亲的期望,做了一个有良心的法官。他和蔼可亲,善良,对知识如饥似渴的这种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用我们所有的余生去细细品味和学习。
他是法制的燃灯者,走在时代的最前沿,站成了巨人的姿态,俯瞰着整个大地。即使他的生命只有47年,但是他把生命的宽度却延长到了无数个47年。我从未见到一个如此敬业,把事业当做生命来做的学者,他家里的图书馆给了我最大的震撼。还有他对法学夜以继日的钻研学习以及把中文法律翻译成英文,然后不满现状,为了读懂日本法律,坐地铁学习日语。他看到过上海凌晨四点的月光,把最大的精力,全部奉献给了他所珍爱的事业。2014年12月10日下午,在前往徐汇区法院参加司法改革会议的途中突发心脏病抢救无效而亡,一颗司法界的巨星从此陨落,他可以长眠地下,永久的休息了。即使他走了,他的生命依旧被延续,被我们每一个人延续。
2015年1月6日,总书记作出重要批示,高度评价邹碧华同志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号召全体党员干部特别是政法干部向邹碧华同志学习。作为党员,党组织的一份子,应该全面贯彻党员精神,谨遵总书记做出的重要批示,把邹碧华先生当成从业模范和榜样。在电影中,我看到了一位把司法活化,人化的学者,他的凡事亲力亲为的严谨态度和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让人为之动容。“我们要有一颗同理心,做法官也好,做调解员也好,一定要有这种情怀。”这是他给法官上课时常说的一句话,把真诚和换位思考的态度交给了他的学生们,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把智慧普及的邹碧华。
看电影不仅仅是为了视觉享受而看电影,在看完这部电影之后,我也做出了一定的思考。随着网络时代的不断发展壮大,银行面临创新转型的局面,创新是二十一世纪一个永不褪色的话题。为了银行的未来,我需要不断地去学习和寻求银行更好发展的路径,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有所输出,才能为事业做出贡献。
邹碧华先生是我们永远的学习榜样,希望未来,以他的思想为灯,照亮我前行的路。
第三篇:观《邹碧华》后感
观《邹碧华》后感
影片《邹碧华》讲述了上海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邹碧华自从事法官工作到牺牲在工作岗位上短暂而丰富的一生。
他是一名法官,他的一生都奉献给了法官这个神圣而庄严的职业,正如影片中他说的一句刻骨铭心的话:对于一个法院,一年要处理成千上万个官司,而对于一个普通老百姓,一辈子可能也就打那么一个官司,如果判错了,对他们是莫大的绝望。邹碧华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一上任就亲子接待前来上访的群众,走访有困难的原告,聆听他们的心声,用法律捍卫他们的权利。正如习近平同志所说:邹碧华同志是新时期公正为民的好法官、敢于担当的好干部。他崇法尚德,践行党的宗旨、捍卫公平正义。
他是一名院长,关键时刻能够给遇到委屈的法官予以教诲,危机时刻能够给以帮助和支持,动摇时刻能够给以信念和动力,他的一点一滴,情系群众,关心下属,无微不至。
他能紧随时代潮流,走在行业前沿,为了能够提高法官队伍的整体水平,他勇于进行改革,听取多方意见,不断加工整理,冲破重重险阻,开发出了一套法官信息考评系统,一切用数据说话,提高了法官考评的公正性和效率,更重要的是,为今后法官队伍的良性建设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推动了全面依法治国的新征程,他的这项举措,甚至受到了大洋彼岸美国法官的赞许和佩服。
他是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在十八大提出全面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司法工作首当其冲,在危难时刻,他能不辱党员的使命,带领法官们重温党史,晓之以情,动之以理,为法官们坚定了理想信念。他更是一名儿子,一名丈夫,一名父亲,他也有对家的依恋,他也深深的爱着他的家人,可是他的这种爱,还没来得及释放,还没来得及表达,就突然走了,他的亲人哭的那一刻,我的眼睛也湿润了。
邹碧华走得太突然了,47岁,一个人生事业的黄金发展阶段,一个上有老人要照顾下有小孩要关怀的阶段,正因为这样,我们心中充满了同情和惋惜,正因为这样,更显邹碧华的无私与奉献,鞠躬与尽瘁。
全面依法治国的征程中他为中国的司法注入了毕生心血,他为人民交上了一份又一份公正严明的审判,这就是一个人生命的意义所在,这就是一个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写照,回顾党发展的光辉历史,在党的队伍里,衡量生命的尺度永远都不是时间,而是奉献。邹碧华的生命是短暂的,可他的奉献是永恒的。我相信,一定会有许多法官沿着邹碧华未走完的路奋勇前进,为中国的全面依法治国奋勇前进,一定会有许多各行各业的人在邹碧华榜样的带动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前进。
2018年2月5日
第四篇:观电影邹碧华有感
信仰坚定,碧血热洒浇灌国家事业
工作务实,华章高奏唱响无悔人生
——观看电影《邹碧华》有感
今年暑假,我有幸参加了遵化市教育局和遵化市工会共同举办的观看电影《邹碧华》的活动,认识了一位“甘当燃灯者”“庭前独角兽”优秀的共产党员——邹碧华!
邹院长的一生短暂却充满意义,因为他始终铭记着自己的信仰,始终不忘母亲“做一个有良心的法官”的叮咛,始终以一个新时代共产党人的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影片用生活和工作中的几个片段及“妙语”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有着坚定信仰的优秀的共产党员、一个称职的法官的光辉形象!
“一个人的信仰一旦定了,就不会改变。”这是邹碧华在电影中一句台词,这短短一句话,却扣动我的心弦。邹碧华是北京大学法学院的高材生,是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曾赴美国联邦司法中心担任高级研究员。亲身化解信访矛盾、提出构建“法律职业共同体”、编著《要件审判九步法》、推进法官员额制改革和入额法官遴选制度建设等工作,他短暂的一生,却有如此令人敬佩的骄人成绩和先进事迹,我想这或许就是信仰的力量。
纵观整部电影,无不体现出邹碧华一生内心高尚的信仰。电影中,一位聋哑老人的母亲在大火中丧生,老人认为物业公司应对火灾承担责任,于是将物业公司告上了法庭。但由于缺乏证据,老人最终败诉。老人不服判决,去法院上访,邹碧华亲自接待,将心比心地说:“你有母亲,我也有,你的问题我来解决。”并到案件现场进行实地调查,耐心地与老人用手语交谈,并指导工作人员联系了街道、电力、消防等多个部门,综合分析火灾原因,真心实意地为老人解决实际问题,这样为人民服务的高尚形象,令我动容,这正是我们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真实体现。
电影中的邹碧华是热爱法制工作的“庭前独角兽”,是一名积极投身到司法改革和法制建设的“燃灯者”。不管是他堆满法律书籍的书房,还是他办公桌周围摆满的法律书籍,无不令人惊叹,可见他对工作热爱的程度;他始终不忘自己的初心,坚定理想和信仰,面对各种阻力,毅然扛起司法改革的大旗;为了工作,经常加班加点,挑灯夜战;为了传播法律的种子,经常利用周末时间,为高校的学生带去丰富而有趣的法律知识和法律思想盛宴;他为了设计出更加合理的法制工作难度系数,亲身和高校数学系的教授讨论学习,并同上海超算中心联合研究开发法官管理系统,实现了法官员额制改革和入额法官遴选制度建设等工作……
这一切的一切,都体现了他对司法事业的不懈追求,对“做一个有良心的法官”初心的坚守,他用坚定无比的信仰,支撑着自己,克服了一个又一个难题,用燃灯者的精神,坚定理想信念,勇于担当,敢啃“硬骨头”,不断开拓创新。邹碧华也是信仰的传递者。当有同事出现想要辞职和退出司法工作时,他会耐心地做其思想工作,在修订法官员额制改革方案时,方案多次修改,工作小组成员士气不足时,邹碧华采用巧妙的喝咖啡的方式,在中国共产党诞生地附近,讲述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共产党人对信仰的坚守及最后胜利,鼓励大家对依法治国理念的坚定,和对本职司法工作的坚守。
邹碧华是信仰的执行者,是照亮身边人的燃灯者。邹碧华在工作生活中,有很多至理名言。如“一个人有信念,有信仰,什么事情都会过去的。”在肯定收发室贺老师的工作时,邹碧华肯定地说:“把简单的事情做好,非常不简单”。和周边工作人员交流时说:“当你处于黑暗之中的时候,当你看见一支蜡烛点亮的时候,你会有什么感受?你会感觉到温暖,你会感觉到光明。为什么我们自己不能成为这支蜡烛?在照亮别人的同时,照亮我们自己。”
邹碧华的这些朴实话语,也将成为我的人生信条,照亮我前行的道路。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会牢记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定自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贡献力量的信仰;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会做到热爱祖国、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向其他教师学习经验,努力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奋斗终生!
第五篇:学习邹碧华事迹心得[推荐]
学习邹碧华事迹心得
学习邹碧华事迹心得
——档案室 范倩倩
半个月前,第一次听说邹碧华这个名字。却不曾想到,百度上搜索到的第一条信息竟是他的死讯。2014年12月10日,上海高院副院长邹碧华在工作途中突发心源性猝死。噩耗传出,司法界、律师界、>法学理论界等不同领域的法律从业者纷纷在网络社交媒体上表达着各自的哀悼。有人说,这是'邹碧华现象';更有人说,'12月10日,是法律人悲伤的日子。'痛惜邹碧华法官的早逝,懊恼自己的无知,作为一名刚刚步入法院工作的普通干警,我感到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向邹碧华同志学习。
一、努力学习,脚踏实地
1984年,农村出身的邹碧华从江西考入北京大学>经济法系就读,1988年7月,邹碧华顺利毕业,并且为了心爱的妻子选择前往上海发展,进入上海高院经济庭成为一名书记员,开始了一个法律人的职业生涯。经过5年的历练,邹碧华从一名书记员升任为助理审判员。就在这一年,他选择了继续深造,开始攻读北京大学国际经济系硕士学位,而这次的学习持续了6年。1999年,邹碧华获得博士学习。为自己这一阶段的学习划上了圆满的句号。2000年,邹碧华被安排前往美国联邦司法中心担任研究员,对美国联邦法院内部机构设置及法官助理制度进行专题研究,期间还短期前往耶鲁大学做访问学者。2001年,成为审判员,并调至上海高级人>民法院研究室工作。2003年10月,担任上海高级人民法院民一庭副庭长。2005年6月,担任上海高级人民法院民二庭庭长。2008年7月,任长宁区人民法院院长。2012年10月,任上海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
从一名书记员到审判员、庭长再到副院长,邹碧华同志投身司法事业26年,从基层做起,兢兢业业,一步一步向前迈进,并且在各个阶段不断积累着、>收获着。从书记员到审判员,邹碧华用了13年的时间。在这漫长的时间里,他不断调整心态,不断给自己充电,耐下心去等待。人们常说,'机会总是留给那些有准备的人',邹碧华通过不断地提高学历,改善自己的知识技能,最终等来了属于自己的机会。我们要以邹碧华为榜样,给青春一个使命,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奋斗。作为一名刚刚步入法院工作的普通干警,现在我要学习的还有很多。首先,要认真学习业务知识。工作中需要的知识和在学校学习的内容有很大的不同,因此要结合工作的实际,认真学习相关的业务知识。具体到我现在的工作,则是学习法院系统档案的归档、整理、利用等知识。其次,要认真学习法律知识。当前的工作环境、工作内容都与法律息息相关,因此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法律素养也成为我当前亟需面临的问题。我也会向邹碧华同事学习,>克服困难,认真学习,争取早日通过司法考试。
二、锐意进取,敢于担当
提起邹碧华,人们往往能想到司法改革。2013年,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上海开启了司法改革试点的大幕。邹碧华深深地意识到这是法律人实现法治梦想的历史机遇,他就像盗火的普罗米修斯,成为一个无畏的改革者。离世前,邹碧华在上海高院担任司法改革办公室主任,与同侪奋斗了180多个日夜,修改了34遍,写就上海司法改革方案。如何落实司法责任制,如何落实人员分类管理制度·····邹碧华和他带领的司改团队艰难地啃下一根根硬骨头。当有人善意提醒他司法改革涉及众多利益时,邹碧华直言,改革,怎么可能不触及利益,怎么可能没有争议。对上,该争取时要争取;对下,该担当时必担当。邹碧华这种敢于担当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
三、创新思维,铸就完美
在同事眼中,邹碧华堪称'完美'——他是北大的法学博士,是有口皆碑的好法官,还是田径国家一级运动员,并且从小学习美术,热爱诗歌······对于工作,他同样追求完美。而完美的实现,源于他卓越的创新意识、开阔的眼界和前瞻性的思维。为解决长宁法院信访'老大难'问题,他主持长宁区法院自主开发了信访统计软件,带头分析数据,带领大家模拟设计出针对不同的来访人接待方法的65个场景;为解决司法公开难题,他亲自指导了上海高院互联网站改版,网站版面设计前后修改12次,并在最高法院三大司法平台的基础上积极创新,构建了审判流程、裁判文书、律师服务等'十大司法公开与服务平台';为了法院一个可视化网络的设计,他让下属一连修改了17搞,直至他满意为止······邹碧华这种勇于创新,追求完美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
还未来得及向儿子细说刚到上海时的那段艰难岁月;还未来得及和最爱的妻子好好告别;还未来得及完成他热爱的司法改革事业······邹碧华同志就这样离开了自己的挚爱,离开了我们。他用短短47余载践行了一个优秀中国共产党党员的本色,践行了一个朴实无华、默默奉献干部的风骨,践行了一个真抓实干、惩凶扬善法官的气度。而他努力学习、锐意进取、敢于担当、勇于创新的精神也将不断激励正在努力前行的每个人。
2015年3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