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邹碧华观后感
观《邹碧华》电影有感
为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对邹碧华同志先进事迹重要批示精神,6月8日午,丰台供暖所组织观看了电影《邹碧华》,以实际行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一部《邹碧华》让我再次感受了敬业的力量,一部《邹碧华》使我又一次懂得了尊重的魅力,一部《邹碧华》更令我明白了大局的含意。
晚上10点40之后不顾妻子提醒依旧加班至深夜的工作热情,司法改革方案修改30多稿依旧信心十足的锲而不舍,深研本专业以为世人答疑解惑而著书立说的专业精神,这些我辈难以企及之事将“敬业”一词诠释的淋漓尽致。敬业是什么?邹碧华用行动给我们阐述了答案。首先,是一种态度,一种热忱。“干一行,爱一行”是难得的,“爱一行,干一行”是幸运的。邹碧华是幸运的,做着自己喜欢的事业,同时,他又是难得的,如此深切地爱着法官这一职业。难得与幸运并存,是所有敬业者的共性。其次,是一种信念,一种坚守。工作中顺境时一帆风顺,人人皆可敬业;然,逆境时举步维艰,少有坚持到底。“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善始善终者,坚持不懈,直至最后攀登顶峰,才是敬业者应有的模样。最后,是一种成就,一种专业。敬业必求做好,做好必求深研,深研必达专业。无论你是学院学生,还是技术工人,只要敬业,秉承“工匠精神”,便可成为专家学者,便可成为大国工匠。敬业者何其多,如何不能加上我们的名字?
一句“贺老师”,阐明了平等的尊重;一瓶矿泉水,解释了关爱的尊重;一句对不起,诠释了理解的尊重。人无贵贱之分,但在这个已成为口号的社会,“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高傲随处可见,钱与权将人分成了三六九等,尊重也成了奢侈品。然而,“你以为我贫穷、低微、不美、渺小,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你想错了,我和你有一样多的灵魂,一样充实的心”,人人生而平等,尊重是对别人生命意义的肯定,更是对自我灵魂的升华。学会尊重,平等对待那些地位比你低的灵魂;学会尊重,关爱那些身边需要帮助的生命;学会尊重,理解那些有苦难言的行为。做一个尊重他人的人,做一个因尊重他人而自尊的人。
辞职,是对生活的追求;留下,是对大局的成全。“四个意识”的教育一直在路上,“大局意识”如何贯彻落实,康达用行动为我们进行了阐释。在孩子上学、偿还房贷、赡养老人、法官员额难进的强大压力下,他曾经为了100多万的年薪而后退,然而,面对邹碧华离世的事实,他撕掉了已签字的辞职信,坚持了自己的事业与梦想,顾全了司法改革的大局。人终究是要有信仰的,为了信仰,我们可以牺牲小我,成全大局,获得心灵上的慰藉。康达的处境与我们现在很大一批年轻人极为相似,租房子挤公交、养孩子孝父母、物价高收入低,一切看起来都那么的不如意,但我们终究要对得起自己的信仰,终究要秉承大局意识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相信,未来我们都会为自己这样选择过这样努力过而无愧于心。
一部《邹碧华》教会我敬业、尊重与顾全大局,何其幸运欣赏这样一部电影,感恩!
第二篇:《邹碧华》观后感
忠诚干净,勇于担当
——观看《邹碧华》有感于兴媛
为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对邹碧华同志先进事迹重要批示精神,2018年5月24日,我参加了院党委组织的的集中观看电影《邹碧华》,以实际行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影片真实生动地描述了被誉为“时代楷模”的人民法官邹碧华的感人事迹,从多方面对邹碧华的理想追求、奉献精神和改革实践作了生动的艺术诠释,精心塑造了一位为司法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法制建设“燃灯者”的银幕形象,邹碧华法官践行了一个优秀中共党员的本色,践行了一个朴实无华、默默奉献干部的风骨,践行了一个真抓实干、惩凶扬善法官的气度。在26年的法院工作中,虽经历多次职务和角色转换,他始终甘于奉献、充满激情,他勇于承担重任,工作精益求精,办事雷厉风行作风细致入微,从不抱怨、计较个人得失。他鞠躬尽瘁,最终累倒在他热爱的司法事业上,用生命诠释了“燃灯者”。
作为一个党员,一个电力工作者,我需要从邹碧华同志身上学习的东西很多,不仅要学习他爱岗敬业,勇于担当的精神,还要学习他为了理想勇于奋斗、勇于创新的精神。有人说,如果你是为了钱而工作,那你只有在发工资的那一天才开心;而如果你是为了理想而工作,那你每一天都会很开心。
邹碧华无疑是一位值得我们崇敬和学习的共产党员,他以高标准、严要求作为自己的行为规范,影响他人、鼓励他人,同时也影响了作为党员的我,更应该做好事情,勇为模范,敢为人先。
虽然行业不同,但是邹碧华的精神与“责任蒙电”的精神是相同的,都是为了理想勇于承担、勇于创新的精神。这种精神坚定了我们为了电力事业更好的发展这个初心,我们需要秉承这种精神,撸起袖子加油干,为建设“全新责任蒙电”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久在平凡的岗位,即为不平凡;做好简单的事情,即为不简单;接受日常的挑战,即为不服输。邹碧华身上体现出来的甘于奉献、勇于担当的时代精神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也应该是我们行动上的指南针,同时,更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深化向邹碧华同志学习活动与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结合起来,做好本职工作。我要认真学习公司及我院两会精神,将两会精神落实到自已的本职工作中,为院领导和各部门做好服务工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指导思想,传承“创业、奉献、创新、卓越”的经研精神,以实际行动彰显共产党员的忠诚担当,以实际行动证明自已无愧于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
第三篇:邹碧华观后感
电影《邹碧华》观后感
今日,2018年5月19日,一部电影《邹碧华》让我了解了一个鲜活的人物——邹碧华。邹碧华,上海高院的副院长,北大别业的博士生,人民的好法官,全国优秀党员、敢于 担当的好干部,一位把改革当做猪拱地一样一步一步往前拱的共产党人。
2018年5月19日上午,在教育局党组的领导下,我们在星空影院观看了电影《邹碧华》,这是一次特殊的党课。观影之前,心里也特犯嘀咕,邹碧华到底有什么过人之处,值得我们兴师动众的组织这么多的人来学习。观影后,感触颇多,情动之处更是泪流不止。
电影刚开始讲的是受访群众围堵大门的故事,那是他刚到高院上班遇到的第一件大事情,未到之前就被提前告知回避。但一心为人民服务的邹碧华并没有逃避,选择了对话,直面解决,还批评教育了一直在身边抱怨的康达,让其谨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学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且要给不了解法律的百姓普及法律知识。
后来,邹碧华只身前往事故现场,做起走访调研,当他用手语和同样也是受害人老伯交流的时候,那种亲切感让屏幕之外的人深深感动,尤其是那句:“你有母亲,我也有母亲……”此时,要多读书,却又找这找那的理由没有时间去看,想想邹碧华,想想老师以前常常挂在嘴边的那句名言——“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意挤,还是有的”,心里羞无比愧,我们也该随时给自己充充电了。
感谢《邹碧华》。一部《邹碧华》让我再次感受了敬业的力量,一部《邹碧华》使我又一次懂得了尊重的魅力,一部《邹碧华》更令我明白了大局的含意。邹碧华用47年的一生诠释了一个共产党员对党和人民的事业的忠诚,使我感受到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有最起码的信仰。
习总书记号召我们广大党员干部要以邹碧华为榜样,在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的征程中,坚定信念,坚守法制精神,忠诚敬业、锐意进取、勇于创新、乐于奉献,努力作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业绩。
观影结束后,从影院回家,心里一直是沉甸甸的,多好的一个人呐!怎么说没有就没了呢?年仅47岁,如果多活十岁,不知还要为国家做多大的贡献呢,真是国家的一大损失呀!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邹碧华同志忠于党、忠于人民甘当“燃灯者”的崇高精神,作为一名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人,我们也要铭记,我们的身体是自己的,也是国家的,只要我们心中有党、心中有人民,我们在干好工作的同时也要保护好身体,这样,我们才能为党、为国家和为人民继续工作。
第四篇:邹碧华观后感
向法治“燃灯者”致敬 —————观《邹碧华》有感
邹碧华同志是新时期公正为民的好法官、敢于担当的好干部,作为一名司法改革和法制建设的“燃灯者”,敢啃硬骨头,生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对党和人民事业的忠诚。我是含着热泪看完了这部电影的,有对邹碧华这么一个年轻的好干部就这样离开了人民的惋惜,有对他积劳成疾的心疼,心中更升腾起对这位好党员的敬畏之情。这部电影也让我学到了很多邹碧华身上的可贵精神。
有知识,才更有力量。电影中印象最深刻的镜头,就是邹碧华的书房和办公室,书架上码的整整齐齐的全是书,桌上堆着厚厚的卷宗,可见这位法学博士平时就埋在书堆里读书看报,研究案卷。渊博的知识使他在各大高校的演讲深受欢迎;在与聋哑上访群众交流时,邹院长用手语跟其交流,瞬间拉近了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距离,当他用手语和老人家说:你有母亲,我理解,我也有母亲,你相信我。。使得当事人当即潸然;在为康达过生日时,同事们要求邹院长表演节目,他为大家朗诵特蕾莎修女所作的《无论如何》,用这种特殊的方式,为在司法改革战场上疲倦了的战士们加油打气,效果显著。邹院长能够将自己的工作做的如此出色,能够在司法改革的道路上勇啃硬骨头,与他丰富的知识积累分不开。由于他的博学,他平时多读书爱学习爱钻研的好习惯,使他来到新单位,很快得到同事们的拥戴与敬仰,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这让我更加相信了那句话:知识就是力量,有知识,才更有力量!看完电影,又一次燃起了我读书看报学习的热情,用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使自己变得更有力量。无论是生活中还是工作中,我们都需要不断的为自己充电,汲取知识,补充能量。生活中多读书,可以陶冶我们的情操,拓宽我们的视野,从书本中获取更多精神食粮。工作中多读书多学习,能够丰富自身业务知识,提升业务能力,在遇到困难棘手的问题时,才能够更从容的去面对。
有信仰,才能攻坚克难出业绩。邹碧华想要组建一支精英的法官队伍,决心进行司法改革,但是,改革势必牵涉人,会牵涉到利益分割等很多复杂的问题,在这场改革中,涉及切身利益的人怎么办?有老法官说,我们办案几十年,如果让我们考试上岗,怎么考得过年轻人,难道办了几十年案子的人就不再是法官了?有年轻法官说,我们就是因为优秀,才从基层办案的业务岗位,被调到高院的行政岗位,这样我们就当不了法官了?这些矛盾这些复杂问题,曾使得邹碧华一度愁眉不展,夜不能寐。但是他从未放弃,一切源于他对于法律的信仰,对法官职业的深爱,对法律事业的执念,也是怀揣着让社会发展不断向前,让民众的生活不断改善的信仰,使他像小猪一样,一点一点攻克司法改革这座堡垒。已是深夜,他还要在岗位上加班,不肯回家休息,后来受跳水运动员的3.1难度系数的启发,独创了案件评估系统,可以公平评定办案量分数,取得了司法改革的阶段性胜利。信仰不是一朝形成的,也不会一夕剥夺。人类需要信仰来为自己确立价值目标:或塑造完美的英雄,或营造美好的“来世”。人终究是要有信仰的,为了信仰,我们可以牺牲小我,成全大局,获得心灵上的慰藉。以此,人类可以增强生活的信念,确立前进的方向。邹碧华坚定理想信念,坚守法治精神,忠诚敬业、锐意进取、勇于创新、乐于奉献,努力作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业绩。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的信仰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更是认认真真将工作中自己分内的每一件平凡小事都做好。有信仰使我的生活有目标,使我的生命有价值,使我生活的更幸福。这份信仰为我指明了方向,使我在遇到困难时,无所畏惧,勇往直前。这部电影教会我要永不止步地学习钻研,教会我要为信仰努力奋斗,教我要把人民的困难时刻放心上,但整部电影的泪点都在邹碧华因积劳成疾倒下的那一刻,这也引发我的思考,如果邹院长不过度透支自己身体,是不是现在还活在我们身边,还可以为我们做更多事,法治燃灯者是不是还能照亮祖国更多的地方?勤劳的中国人民,应该注意提升自己的身体素质,在燃烧自己的时候也记得给自己添点油加点蜡。邹碧华离开了,但邹碧华精神永在,他已成为法律工作者们的信仰。
第五篇:《邹碧华》观后感
《邹碧华》观后感
2014年12月10日17时20分,天空下雨,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邹碧华法官遽然离世,震动整个法律界。邹碧华法官是全国知名的审判专家和学者型官员,而且他把“做一个有良心的法官”当做信仰,让每一个当事人“感受到法律对每一个人生命、人格、尊严、情感的尊重和保护”;他在审判管理、信息化建设等诸多方面做出常人难以企及的成就,为追求改革理想,殚精竭虑,不计毁誉,最后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2016年3月31日,天空同样下着小雨,我们怀着沉重的心情与对邹碧华法官的哀思,来到了ET聚场,观看话剧《邹碧华》。话剧一开始讲述了邹碧华法官的妻子、儿子对他去世的痛苦以及难以割舍的怀念,通过妻子的回忆讲述了邹碧华大学时代的感情生活,让我感觉邹碧华也是一个很普通的人,他笨拙地向妻子表白的场景也让人觉得倍感亲切。接着话剧用倒叙的方式从邹碧华刚当上院长时讲起,他一上任就能叫出所有同事的名字,而且不顾辛苦解决了收发室的老同志的职级问题,他这种关心每一个同事、下属的行为,让人倍受感动。然后话剧围绕官民情、律师情、司改情、师生情等,真实地再现了邹碧华法官燃灯者的崇高形象。
邹碧华法官践行了一个优秀中共党员的本色,践行了一个朴实无华、默默奉献干部的风骨,践行了一个真抓实干、惩凶扬善法官的气度。在26年的法院工作中,虽经历多次职务和角色转换,他始终甘于奉献、充满激情,他勇于承担重任,工作精益求精,办事雷厉风行,作风细致入微,从不抱怨、计较个人得失。邹碧华法官曾说过“走上这个岗位,就得承担起这个岗位的使命与责任”、“不要让我们现在的改革努力,变成未来的改革对象”,在担任院长期间,他率先在全市搭建诉讼服务平台,成立全市首家“诉调对接中心”,设立便民电话,方便群众,深受当地群众欢迎;为了一位患病的儿童的医药费,他带领法官们开了两天会,研究法条,最终开创了未成人起诉亲生父母的先例,让一个无助的孩子坚强地活下去;在法官与律师的冲突中,他耐心地开导法官尊重律师,并推动出台了《法官尊重律师十条意见》,在律师界引起了轰动。他鞠躬尽瘁,最终累到在他热爱的司法事业上,累倒在他挚爱的司改工作上,累倒在他毕生追求的法治路上,用生命诠释了“燃灯者”。
邹碧华法官用自己的行动,矢志不渝地践行了自己“做一个有良心的法官”的信念,并实现了人生的价值,他是一位值得我们崇敬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