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邹碧华》电影观后感
《邹碧华》电影观后感
看完一部作品后,大家一定收获不少吧,不能光会看哦,写一篇观后感吧。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观后感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邹碧华》电影观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刚到元蔓项目,接元阳县委组织部、宣传部、政法委员会、人民法院和元阳县教育局联合下发的观影通知,元蔓项目部于8月15日组织项目部全体员工一起观看《邹碧华》这部电影时,我们都在想:他是个什么样的人,为什么要为他拍摄一部电影。
看完影片后,我才知道,他是北大博士生,上海高院院长。他是一位公正为民的好法官、敢于担当的好干部。也正是在这样的岗位上,邹碧华用一生诠释了一个共产党人最崇高的精神品貌。
电影刚开始时候便有冲突,当邹碧华的车还没到法院门口,受访的群众已经围堵大门,于是便被提前被告知,最好回避这里。一心为人民服务的邹碧华没有弃之不顾,当身边的同事康达抱怨上访人的无理取闹时,他第一时间便对其进行教育,让其谨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学会从自身身上找原因,且要给不了解法律的人民群众积极普法。
后来,邹碧华只身前往事故现场,做起走访调研,当他用手语和同样也是受害人老伯交流的时候,那种亲切感让屏幕之外的人深深感动,尤其是那句:你有母亲,我也有母亲……此时,邹碧华哽咽了,老伯泪流满面,我眼里的泪水也不自觉的涌了出来——他让我明白了其实工作开展起来也没有那么难,处理问题上要学会换位思考。
印象颇深的还有传达室的“老贺”,平时大家只觉得他一个管收发报纸的,跟个看门的老大爷一样,所以大家都不知道他的全名叫什么,都称之为“老贺”。可就是这样一个平凡的.人对事却十分“较真”,投递邮件时候字体不清楚的一律退回,什么人物在他那里一律平等,本着这样的执着认真,他一年能为院里节省700多块钱的邮差费,而且,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他一干就是二十五年。
当邹碧华别有深意地让“老贺”讲述日常工作的时候,他非常清晰自豪地告诉了现场的人,一年接收邮件多少封、发送邮件多少封、发送文件是多少件。也就在此时邹碧华告诉了在座的人,贺青山从部队转业的时候已经是营级,而到法院只是一名科员。“他二十五年如一日,兢兢业业、不计名利地做好本职工作。”贺青山的例子,生动地教育了在座者:不管再平凡的工作岗位,只要尽职尽责,做好这个工作,那就是不平凡的人。
当司法改革来临时,由于每一项改革都涉及司法领域深层次问题,前进一小步都特别困难。邹碧华却仍是要啃这块“硬骨头”,在一大批反对、抱怨声中,他逆流而行,从未放弃——一幕幕矛盾与冲突,真实再现了邹碧华短暂而又光辉的一生,展现了一名好党员、好干部、好法官的高尚品德和甘当“燃灯者”的崇高精神。
当影片最后的特写镜头落在邹碧华那满屋子的书的时候,我们感动之余心生敬畏:他在不停的为自己充电的同时,还不断总结好的工作方法,以便指导后来者,这种把工作的热爱深深的融入血液里的人,太值得人尊重!
一部《邹碧华》,让在云南建投路面公司工作的我们,让还未感受到什么是为热爱而活的我们来讲,一名基层的年轻员工,一名奋战在技术一线的公路建设者,我想我和所有公路建设者一样心怀信仰,热忱并忠诚于自己热爱的事业,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为云南公路事业发展而拼搏并不断努力着。最后,想和大家分享一句邹碧华对贺老师及全院同志说的那句话:“把简单的事情做好,非常不简单”!
第二篇:电影邹碧华观后感
电影《邹碧华》观后感
陈镜宇
近日观看了影片《邹碧华》,感触颇多。邹碧华同志是新时期公正为民的好法官、敢于担当的好干部,作为一名司法改革和法制建设的“燃灯者”,邹碧华的理想追求、奉献精神和司改实践在影片中得到了生动诠释。通过观看电影,我对邹碧华同志有了更加全面、更加深刻的认识。他不仅是一个好法官,好院长,好党员,也是一个好儿子,好丈夫,好父亲,虽然他更多的时间献给了法制事业,但他爱妻子、爱儿子,爱摄影、爱读书、爱生活,有信仰、有坚持,是我学习的榜样。
我要学习他不忘初心,使命牢记在心。面对集中到法院来上访的群众,邹碧华“不听劝”,没有回避躲避,而是“开门迎客”,直面群众去解决问题。他说“人民法院为人民”,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能沉下身子,走到火灾赔偿案上访群众的家中现场了解实情,最终通过召集相关部门一道协调解决群众问题。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如果不能将人民群众的冷暖安危放在心上,何谈为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努力奋斗?
我要学习他甘于奉献,不断砥砺前行。邹碧华的一生是短暂的,但是他的一生却也是充实和丰满的。他说“你就是你的时间,不是时间在流逝而是你自己在流逝”。他这一生都在为“法治中国”的理想在和时间赛跑。他的办公室和家中的书房可谓“汗牛充栋”,他在不断学习,他坚信“怀才就像怀孕一样,时间久了就一定看得出来”。我们从康达同志能有一份年薪百万的跳槽机会,以及邹碧华说服康达同志放弃下海的言辞中可以看出,邹碧华坚决摒弃贪图安逸和个人享乐,他热爱自己的事业,他专挑硬骨头啃,从不轻言放弃。
我要学习他理想坚定,怀揣崇高信仰。在重重阻力和压力之下,邹碧华始终坚持司法改革,他创新工作方法,提出了“要件审判九步法”,又提出法官员额制改革的重大举措,为了找到行之有效的考核方案,他到同济大学找统计学教授,到计算机数据中心找专家,坚持不断学习和研究,最终找到灵感,获得成功。在身边的同志要打退堂鼓的时候,邹碧华讲改革“就要像小猪一样用鼻子一点一点往前拱”。邹碧华信奉,拿破仑的伟大之处不是他打过多少胜仗,而是经他修订九十七次而成的《民法典》。邹碧华“将改革进行到底”的精神以及他坚定崇高的信仰,值得每一名共产党员发扬和学习。影片中,看护法院大门的贺老师说了一句话:干好本职工作就是我的信仰。作为一名普通党员,我们不一定都要当大官做大事,但是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从自我做起,忠诚干净担当,干好本职工作,我们的事业就一定会兴旺发达起来。
邹碧华同志是一个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好党员。面对“无理取闹”的上访群众,他没有回避,而是打开大门,让他们进法院坐下来面对面的谈。他能够站在人民的立场想问题,他说“要让人民吃法条像吃面条一样顺畅”。他还亲自去实地了解上访群众的情况。影片中他全心全意为聋哑老伯解决案件的事情着实让人感动。邹碧华同志还是一位好导师,好院长。下属工作遇到困难,他会细心的开导,对待别人都称为“老贺”的收发室老同志,他会叫一声贺老师。
作为一个党员,我需要从邹碧华同志身上学习的东西还很多,不仅仅要学习他爱岗敬业,勇于担当的精神,学习他为了理想勇于奋斗、勇于创新的精神,还有他为人处事的方式,尊重别人的品质。我更要学习“邹碧华精神”,始终忠诚党和人民,敢于担当,勇于创新,为社会扛起担子,传递温暖,“努力作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业绩”。
第三篇:电影《邹碧华》观后感
电影《邹碧华》观后感
电影《邹碧华》以前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邹碧华生前事迹为蓝本,通过邹碧华的同事、家人的回忆,从多个侧面重现了邹碧华在工作中不懈努力的优秀事迹。影片中,办公室的书架、会议桌上的文案、父子之间的交流、夫妻之间的交谈…无论从小的细节还是大的故事情节,都为我们塑造一个认真、有信仰的主人公。观看了电影,我感触颇多,邹碧华同志是新时期公正为民的好法官,敢于担当的干部,是我们党员干部学习的榜样。
学习他不忘初心、使命牢记在心。面对集中到法院来上访的群众,他没有回避躲避,而是“开门迎客”,直接面对群众去解决问题。他说:“人民法院为人民”,他能沉下身子,走到火灾赔偿案上访群众的家中现场了解实情,最终通过召集相关部门一道协调解决群众问题。立党为公,执政为民,邹碧华同志用他的行动做出了最好的诠释。
学习他理想坚定,怀揣崇高信仰。在重重阻力和压力下,邹碧华同志始终坚持司法改革,他创新工作方法,提出了“要件审判九步法”,又提出法官员额改革的重大举措,自创一套“案件权重系数”,在身边同事要打退堂鼓的时候,他讲改革就要像小猪一样用鼻子一点一点往前拱。他用一个个实际行动践行自己“有数据、重事实才能更好推进改革”的工作理念,他讲改革进行到底的精神以及他坚定崇高的信仰,值得我们发扬和学习。学习他敢于奉献,不断砥砺前行。邹碧华的一生是短暂的,但他的一生却也是充实和丰满的。他说“你就是你的时间,不是时间在流逝而是你自己在流逝”。他这一生都在为“法治中国”的理想和时间赛跑。他的办公室和家中的书房都堆满了书,他在不断学习,他坚信“怀才就会怀孕一样,时间久了就一定看得出来”。他坚决摒弃贪图享乐和个人享受,作为一名司法工作者,他深知自己肩上的责任与义务,始终战斗在司法工作的最前线。
鲁迅先生说: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俯首甘为孺子牛就是邹碧华同志最好的诠释。作为一名普通党员,我们要从自我做起,忠诚干净担当,脚踏实地干好本职工作,无论前方有多少艰难险阻,始终保持初心,砥砺前行。最后,我用影片中邹碧华最喜欢的特蕾莎修女的诗作为结尾:《无论如何》——即使你是友善的,人们可能还是会说你自私和动机不良,无论如何,你还是要友善;即使你是诚实的和率直的,人们可能还是会欺骗你,无论如何,你还是要诚实和率直;你今天做的善事,人们往往明天就会忘记,无论如何,你还是要做善事;人都会同情弱者,却只是追随赢家,无论如何,还是要为弱者奋斗。
第四篇:电影《邹碧华》观后感
电影《邹碧华》观后感
为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对邹碧华同志先进事迹重要批示精神,市执法局组织观看了电影《邹碧华》,以实际行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电影讲述了邹碧华法官的妻子、儿子对他去世的痛苦以及难以割舍的怀念。影片一开场就是邹碧华在前往徐汇法院参加司法改革座谈会途中突发心脏病经抢救无效的场景,此后采用回忆的手法,讲述了邹碧华的几个重要标志性事迹。其中有几个值得注意的场景。第一个场景是邹碧华不管什么时候,在自己的家里,他的办公室或者书房都有一大堆法律相关书籍,或许因此他本身实际业务能力高,而且理论功底也非常扎实。第二个场景是在康达过生日的时候,他诵读了特蕾莎修女的名句《无论如何》的一部分片段:即使你是友善的,人们可能还是会说你自私和动机不良,不管怎样,你还是要友善;即使你是诚实的和率直的,人们可能还是会欺骗你,不管怎样,你还是要诚实和率直;你今天做的善事,人们往往明天就会忘记,不管怎样,你还是要做善事 ;人都会同情弱者,却只追随赢家,不管怎样,还是要为一些弱者奋斗;是啊,友善,诚实和率真,做善事,为弱者而奋斗,这些不正是作为一名人民法官所应当具备的个人素质。
他是如此热爱他的事业,这种高级的幸福感让他全身每个细胞都不由自主地感到愉悦,而这种愉悦是很多人终其一生也无幸浅尝的。这是他的伟大不可复制的根源:世间又有几人干的是所钟爱的事业呢?又有多少人能对自己原本不爱的事业日久生情、情深至爱、爱而入狂呢?
为了钱而工作,愉快的就是发工资那一天;为了信仰工作,愉快的是信仰存在的每一天每一刻每一秒。人们常说,一个人不可能真正崇高。但是,总有那么一些人,为了自己心中的信念,甘愿以命相搏,甘做“燃灯者”,邹碧华就是这样的一种人。
邹碧华身上体现出来的甘于奉献、勇于担当的时代精神是自己学习的榜样,也应该是自己行动上的指南针,同时,更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深化向邹碧华同志学习活动与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结合起来,做好本职工作。
第五篇:电影《邹碧华》观后感
做简单的事,即为不简单
——观电影《邹碧华》
2018年4月27日,我校党支部组织我校所有党员在六盘水市横店影城大润发店观看了电影《邹碧华》。这部电影通过邹碧华的同事康达及妻子唐海琳和儿子大风的回忆讲述了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的先进事迹,邹碧华,他毕生致力于中国法制建设,推动司法改革,因劳累过度,在华政演讲结束后去下一个基层法院的路上因突发疾病而永久地离开了这个他热爱的土地。
看了这部电影,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他书房里满屋的书。当时在观影现场的我不由自主地惊叹了一句“这么多书!”而他的母亲在他离世后抚摸着儿子的书,说到:“儿啊,你买了这么多书,好歹看完了再走啊。”此时此刻,令人泪奔。
邹碧华在办公室里留给儿子还没有录完的视频里说:我不是一个称职的爸爸。爸爸在北京大学读博士,没能亲自迎接你的降生;因为工作忙,不能陪儿子过生日,只能在匆匆离去的车里探出头,为儿子说声:“大风,生日快乐!”,看似简简单单的话语,却让人有一种说不出的心酸。
他是一位优秀的共产党员,同时更是一位优秀的领导。他富有智慧,观察入微,平等待人。他对收发室贺老师的工作十分赞赏,他对贺老师说:“把一件简单的事做好,非常的不简单。”对于每一位员工的努力,他都看在眼里,对每一位员工的关心都在行动里。作为领导,他无时无刻不在想着怎么鼓励团队,在同事生日宴会上他朗诵《无论如何》:“如果你把事情做好,人们说你自私自利,别有用心,无论如何,总是要把事情做好……”
同时,他也比较幽默,他对同事们说:“不要怕你的才华被埋没,因为你要知道怀才就像怀孕一样,时间久了,就会显现出来。”
我想,他的骨子里应该还有些许的浪漫。他在党校著了一本《要案审判九步法》,回家和妻子谈论时选择了既通俗易懂又增进感情的“九步舞法”——华尔兹进行交流。
邹碧华,上海高院院长,他无疑是一位值得我们崇敬和学习的新时期优秀共产党员,他以高标准严要求作为自己的行为规范,影响他人、鼓励他人。他勇为模范,敢为人先,是时代先锋,我辈楷模。
久在平凡的岗位,即为不平凡;做好简单的事情,即为不简单。
随着电影慢慢退去帷幕,邹碧华的形象在心中却更加的清晰。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作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无论身处何种岗位、从事什么工作,都要像邹碧华一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肯钻研、善创新,在创新中做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