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核安全文化论文
核安全文化论文 作者:姚钲平
南华大学 环境保护与安全工程学院 核安091班
摘要:核安全事故的主因不是技术而是人因,人既是安全的维护者也是安全事故的制造者,因而人因控制问题是安全文化的中心问题,而影响人之行为的核心因素是安全价值观念,特别是安全伦理观念,且安全问题与利益关系密切相关,因此安全问题不是个简单的技术问题,本质上是个伦理问题,所以安全伦理是安全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安全文化应倡导有利于培养安全素质和安全责任的伦理观念。
关键词:核安全文化;人因;安全事故;利益;安全伦理
核实践是指人类通过技术手段对放射性物质的特性和规律进行探索和开发利用的实践活动。它在为人类掘出幸福之源的同时,也划破了人类的心田,威胁着人类安全,引起人类对生存发展前途的担忧和不安。一方面,核实践活动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巨大,已经形成了三大产业—— 核动力(含核电)产业、核辐射和同位素产业,据统计1995年美国同位素和辐射产业对经济的贡献已经达到3 310亿美元,为核电(902亿美元)的3.67倍,占美国GDP的4.7,并提供了395万个就业岗位[1],而且核实践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在高科技、自动化和测量技术方面的应用已经不可替代[2],核能不仅可以较好地解决人类能源需求,对环境保护也十分有利,随着能源危机、环境破坏、污染严重等诸多问题的出现,核电出现了蓬勃发展的势头;另一方面,核实践总要涉及放射性物质,安全风险极大,不当应用或出现安全事故,将造成巨大灾难。因此,核安全问题倍受世人关注,特别是在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等数十起影响巨大的安全事故发生后,核安全问题受到国际社会的强烈关注,甚至引起“核恐慌”,成为一些民众或组织反对核实践的利器。然而,以人类目前的技术看,取消核实践活动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而加强核实践的安全控制是现实可行的。因此,研究
核安全问题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特别是在恐怖主义盛行的当今世界,核安全研究更加重要。正是在这种背景之下,国际原子能机构从哲学高度提出了“安全文化”的概念,随后安全文化受到了广泛重视,应用范围不断拓展,已经渗透到人类生产生活的诸多安全领域,安全文化这一术语也随之滥觞于各种安全管理实践和学术研究以及安全事故调查之中,并产生了广泛影响,吸引了国内外大批研究者,他们基于各国文化特色,从不同的视角对安全文化进行了研究和阐释,涌现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学者、机构和理论成果。这些研究成果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从哲学、文化学甚至是心理学等视角出发宏观地研究和阐释安全文化的定义、理念、构成、意义和价值以及影响因素等内容,例如,国内的徐德蜀、吴甲春、曹琦、从慧玲、罗云、于广涛、李志宪等诸多研究者,美国的Douglas.A.Wiegmann以及英国健康安全委员会等等;二是从管理学和管理实践视角出发微观而实用地研究企业(或单位)安全文化的管理操作模式,这类研究者重视安全文化的表征、监测、评估等量化体系构成和操作方式方法等内容的研究,例如,国内的张力、蔡少铿、刘德辉、张仙保、付建辉、张翠荣、马有才、黄吉欣、张建新等等,加拿大的Dedobbeleer和Beland,法国的Niskanen,美国的Hofmann,Stetzer,英国的Donald,Canter和Cheyne,澳大利亚的Williamson,等等。当然有的研究者和研究机构的研究涉及以上两个方面,如IAEA等,另外还有一些是针对具体行业或具体单位的安全文化建设实践的研究总结性成果。这些研究者及其研究成果有力地推动了安全文化的传播,促进了安全管理及安全文化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为人类生产生活等诸多方面的安全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但当前对安全文化的认识和研究仍存在诸多不足,从宏观层面展开研究的难免对安全文化各构成内容失之深入,显得泛泛而谈,未能抓住和突出安全文化的内核和作用重点;而从管理操作模式的微观层面展开的研究则只突出了安全文化的技术理性而遮蔽了其价值理性,甚至过分强调数字化的技术操作,而遮蔽了安全文化超越于“技术决定论”的安全管理理念以及作为“软对策”的“文化”理念本质和作用的依赖路径。因此对安全文化的研究仍有待拓宽视角并深化,基于此,本文从安全伦理这一崭新的视角,以核安全文化为例对安全文化的由来、中心作用以及核心内容进行梳理研究,以期对安全文化的研究、实践以及对核实践的安全发展有所裨益。
一、人因控制是安全文化的中心传统的观念一般认为,事故与灾害应靠技术对策加以控制,但国内外减灾实践证明,软对策往往比硬技术更为有效。这不是说完全抛弃硬技术,而是靠软对策借以重新组织及梳理,从而使之更有效,更可靠地成为控制安全事故的有效“技术”。安全文化正是对这种实践经验的哲学总结,也是所有软对策中的“种”。安全文化自20世纪80年代提出至今愈来愈受到重视。然而,在组织的行为、决策和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组织信念和态度影响组织的安全行为的理论,却早已有之,本世纪30年代Heinrich提出的多米诺骨牌理论就是基于这一前提,即影响事故发生的社会环境被排在导致安全事故序列的五个骨牌中的第一位,然后是人的失误、不安全行为等,自此以后,人们在该领域进行了深入的探索研究,最终发展成了“安全文化”。
核安全文化的概念是在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灾难之后被明确提出来的。美国三里岛、日本东海村、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等核安全事故的惨痛教训促使国际原子能机构高度重视核安全问题。该机构对核安全事故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在1986年出版的安全丛书《切尔诺贝利事故后审评会的总结报告》中,首次提出了“安全文化(Safety Culture)”一词,并在1988年出版的安全丛书《核电厂基本安全原则》中对安全文化做了更进一步的阐述,并于1994年在维也纳举行的国际外交会议上通过了《核安全公约》,这是最重要和最基本的核安全公约。该公约于1996年10月24日签字生效,现有59个缔约国和70余个签字国,我国于1996年3月1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批准签署《核安全公约》。国际核原子能机构于1997年再次提出了较为全面的安全文化概念—— “全球核安全文化”的概念,这一概念更重视核实践的安全性及其可持续发展,它建议国际安全联盟(并同时要求各核实践国家)要建立核安全及防辐护体制,并一定要在国家层次上致力于“核安全文化建设”。同时,国际原子能机构在其系列安全文化丛书INSAG一4中更加系统而深入地论述了安全文化的定义、特征,并对安全文化的三大层次,即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提出了各不相同的具体而详细的要求。综合来看,“核安全文化”这一术语的基本含义是要建立一种安全超出一切之上的观念,即核系统的安全问题由于它的极端重要性而必须要保证得到应有的重视。深入分析来看,安全文化既是体制、技术、管理问题,更是人的问题;安全文化既和单位有关,又和个人有关,同时还涉及到在对待和处理所有安全问题时所应具有的正确理念和态度、正确理解能力和应该采取的正确行动。因此,安全文化不是安全行为的简单综合,而是存在于单位和个人中的有关安全的种种特性和态度、精神的总和,是更侧重于构造、理解、规范安全行为的知识、技术、价值观念体系等诸种文化要素的综合。其中心思想或目的在于控制和避免人因错误,即通过综合运用各种有利于培养和提高人的安全素质、安全责任的文化要素以避免人因错误或失误而导致安全事故的问题。按照“人~ 机~ 环境”系统工程学理论,任何使用核装置的单位均为“人一机一环境”系统,对该系统的安全性研究,应分别研究系统中的人的安全可靠性,机械设备的安全性,作业环境对安全的影响等因素。但从现实实践和研究结论来看,人因是影响核安全的核心因素,是核安全文化关注和着力的核心。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后,国际原子能机构经过调查分析总结认为:事故的核心要素是人为失误及整个管理体系所致,根本原因不在于硬件系统上,而在于以人为中心的操作体系上。调查研究也同时说明,20世纪核安全事故的突出特征是人因事故率日趋上升。核实践中的工作系统是一个大规模、复杂的人一机系统,其安全性依赖于系统设备(硬件和软件)、环境和人员三方可靠性及其协同的可靠性。随着科技的进步,设备可靠性不断提高,运行环境也得到了大大改善,而对于人,由于其生理、心理、价值观、精神状态等特性,则表现出极大的可塑性和难以预测性以及难以控制性,因而由人因错误或失误直接或间接导致的事故发生率相对于设备事故率的下降而日趋上升。有专家统计,2O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世界上所有工业事故中包含人因失误的事故从2O 扩大到8O,核电站的平均人因事故率为70,最高的国家达85 l3]。
核电史上两个影响较大的事故亦主要是人因事故:1979年3月28日凌晨,美国三里岛核电厂二号机组发生事故,根据事后美国三里岛事故调查委员会关于事故的调查报告认定,该事故是由于设备故障加上电厂运行人员不了解反应堆的运行情况所致,是一系列的人员、制度和机械设备等方面的缺陷而产生的综合性失误所造成的结果;设备故障引发了事件,但运行人员(包括操纵员、工程师和主管)没有及时诊断出系统的真实情况,采取了错误的操作,使一个小小的事件扩大为严重事故,事故的根本原因在于核电厂的人员培训、信息交流、运行管理等方面的缺陷以及美国核安全管理委员会的安全管理政策、技术路线和工作作风的失误。1986年4月26日凌晨1点,在具有世界优秀运行记录并一直被称为前苏联红旗电站的切尔诺贝利核电厂,其4号机组发生了当今世界核电史上最严重的事故。事故主要由两个因素共同造成:一是其反应堆设计不完善,更为重要的是严重的人因错误和管理缺陷,即运行人员多次严重而粗暴地违反安全条例和操作规程并进行一系列错误的操作和处理。一系列的研究结果表明:核电站人因事件的根本原因一般可分为基本操作能力较差、理论知识欠缺、处境意识低下、判断和决策失误、注意力品质不良、缺乏交流、交流不当、错觉、情绪紧张、班组配合不良、职权梯度不合理、缺乏交互检查、盲目蛮干、班组运行准备不良、粗心大意、主控室混乱、遗忘、遗漏、疲劳、违章、信号识别问题、组织管理缺陷及其他原因等,其他行业安全事故的原因也大致如此。由此可见,人因失误或错误事件是导致现代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因此保证核安全的实现除了必要的技术手段以外,我们还必须充分地特别地关注并认识人的因素。人既是安全的关键保障因素,也是导致安全事故的主要因素,它影响着安全的各个方面,正如国际原子能机构在“安全文化”(75一INSAG-4)中所指出的那样:除了人们往往称之为上帝的旨意以外,核事故发生的任何问题在某种程度上都来源于人因失误_5]。作为核实践单位“人一机”系统中极其重要的人,一方面,由于其生理、心理、价值观念等特性,既存在一些内在弱点,使其行为具有多样性和可塑性以及难以预测性和难以控制性,另一方面,尽管系统的自动化程度提高了,但归根结底还要由人来控制、操作,要由人来设计、制造、组织、管理、使用、维修、训练、决策,因而人在系统中的作用不是削弱了,而是更加重要和突出了,人因贯穿于核生产、管理运作的安全系统之中,它影响着核安全的各个方面。因此,核安全文化概念的提出其主旨就是要强调人的因素在保证核安全上的主导和核心作用,亦即人因是核安全文化关注的核心,人因控制是核安全文化的作用中心,避免人因错误或失误是安全文化的目的。
二、安全伦理:安全文化之灵魂。虽然当今安全文化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广大安全管理的工作者和研究人员对其进行研究,积累了大量的成果。但是,安全文化理论及实践在认识上还存在着深层次的欠缺。因人因控制是安全文化的作用中心,传统观念一般认为安全文化的核心是人的安全知识、安全技能和安全意识。但对人的安全伦理观念— — 关于安全的道德观念、态度、品德、修养及其深层次的价值理念等精神因素和道德素质认识不够,而这些因素和素质正是人们对安全文化的认识的反映I6]。正是在此意义上,有学者认为安全文化应是指实践全体人员的献身精神与责任感,重在对安全事务的个人责任心和整体的自我完善 ]。这种看法一语中的,安全伦理观念及其素养是人的精神和灵魂性的东西,左右着人的行为,“一切行为只不过是观念的外化”,人因控制既然是安全文化的作用中心,那么左右人的行为的安全伦理观念就必然是安全文化的灵魂。因为,作为人因导致的安全事故无非出于两种情况:一种是非故意的,由于责任心不强而疏忽大意所致;另一种是故意所为而致—— 故意破坏和故意不作为或为了某种利益考虑而故意忽视。但无论那一种都是可以归结为伦理道德观念问题的。也就是说,安全伦理观念是安全文化的灵魂。
纵观当前诸多频发的各类安全问题,除了那些由于自然因素或“上帝的意旨”因不可抗拒力而导致的以外,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即“人为性”和“缺德性”,因此安全不仅仅只是个技术问题,而且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由于技术问题而导致一系列安全防御措施失效的可能性已经非常低,而安全问题更多地表现为安全责任问题和如何对待自我与他人利益关系的问题,因而本质上是个伦理道德问题。从价值层面上看,安全就是指主体免于伤害的客观状态得以实现的利益或价值。当安全成为人们普遍追求的利益和价值进入社会生活,与人的目的和需要联系在一起,成为人们相互竞争的一种特殊利益时,安全便成为人与人之间的一种特殊利益关系。那么,人们对待安全的态度和行为就体现着他们的道德意识和伦理追求,因而就具有了道德意义与伦理价值。因此安全行为因其具有道德含义而成了道德行为,成为了道德评判的对象。很显然,有利于增进和维护安全的行为就是维护和增进他人利益的行为,就是合乎道德的行为,就是善的行为;反之,不利于安全的,甚至是破坏安全的,使他人陷于不安全境遇之中的行为便是不道德的,就是恶的。于是,安全自然成为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善,同时也成为了人们在处理涉及相互之间安全利益关系时应该遵守的伦理原则和道德规范,也是人们可以用来评价和判断安全行为是否道德的标准。因此,安全自然成为一个合乎于善的道德范畴和行为主体应当遵守的伦理原则。所以,安全不仅是个技术问题,而且更是一个伦理道德问题,于是安全问题的解决或安全保障离不开伦理道德的参与,也就是说安全不仅仅需要技术保障,更需要伦理道德保障。充分发挥伦理道德在核实践中的约束和导向作用,确保核实践安全无害地为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服务,是安全伦理的实践价值。安全伦理是保障核实践的安全性的必要价值基础,“做好事的权利永远与做相反的事相伴”,核实践既可以有益于人类,也可以毁灭人类,因而它不是一个简单的技术问题,还是涉及一系列价值判断的问题,不单要受到科技规律的制约还必须受到伦理道德的约束和控制。一方面,伦理道德肯定核实践对人类有益的方面,为其提供价值支撑;另一方面,伦理道德否定其对人类发展不利的方面,预防核安全事故和核伤害的发生。道德规范是借助社会舆论和内心自律实施的,除一些纯属技术、程序性质的行为外,人们的行为一般均受其评判和调整。同时安全伦理在保证核安全、防止核事故、核伤害方面比其他规范具有优越性,法律等其他规范不能惩罚思想方面的“罪过”,但道德可在“灵魂深处闹革命”,法律制裁有时效和责任年龄等限制,而道德法庭的审判是任何人也逃避不了的。安全伦理是核安全文化的人性基础,只有具有高尚道德情操和良好道德素质的人才可能具有强烈的道德责任感,才可能自觉地承当起核安全责任,才可能保持高度警惕的安全意识,只有具有深切的道德责任感,才能自觉地发自内心深处地把安全责任落实到位。一个连起码的道德观念都没有的人决不可能具有的强烈责任感和人道观念,一个走上祸害他人道路的人,一定是从践踏道德开始的。一个从事核实践工作的人没有道德是非常危险而可怕的事。道德建设可以预防和减少核安全事故和核犯罪的发生,同时道德也是改造不良核企图的精神“良药”l8]。
安全伦理观念作为核安全文化的灵魂,还表现在核安全文化的中心得以贯彻落实的关键问题上。核安全文化的中心是要核实践工作人员具有强烈的责任感,自觉自愿地执行安全责任的道德自觉性,以避免人因错误或失误导致安全事故,它要求人们从被迫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转变为自觉执行,并且将之看成是维护自身发展和利益实现的需要以及维护他人利益的需要。要把安全生产提到更高、更新的水平,只靠安全工程技术、卫生工程技术和安全管理技术等技术性手段是不够的,也就是说,有良好的设施和安全设备,有必要的体制和管理方法,有制度和法律、法规和标准等技术性硬件仍然是不够的,还要充分认识人这一核心因素,要从人的生理、心理、价值观念等方面认识安全的本质,遵循其运动规律,而且最根本的就是要不断提高核实践工作人员的以安全伦理素质为灵魂的核安全文化素养,以安全责任伦理为灵魂构造现代核安全文化管理模式,真正把核安全管理的中心由事故处理转移到事故预防上,由主要硬件转移到硬件软件并举上,由个体的人转移到整体的人,由人的技术知识以及生理心理转移到人的价值观念、道德意识等文化上,使企业和个人从风尚、品质、道德、习俗、思维、信仰、价值观、行为准则、行为方式等方面均折射出“安全第一”的特性。
三、安全文化应倡导的安全伦理观念
核实践是一种技术性极强又是充满价值矛盾的活动,伦理道德不应是凌驾其上或游离于之外的抽象东西,在核安全文化上不能犯“技术决定论”的错误,更不能犯“道德决定论”的错误而将一切非道德的维护安全的其他要素否弃,而必须将有利于避免人因错误而导致核安全事故的一切有用文化要素纳入其中,当前最重要的是应将游离于安全防范措施之外的伦理道德建设纳入其中,必须将伦理道德渗入安全实践的各个环节,并将安全实践纳入伦理的视阈l_8]。安全文化必须首先思考安全的价值问题,寻找价值依归,倡导安全伦理,使之成为照亮安全实践的指路明灯,规约核实践安全发展之轨。安全文化应该倡导以下主要伦理道德观念。
首先,应倡导安全原则为首要美德的观念。如果说确保核实践造福人类而为善,避免危害人类而为恶是核实践共同体的责任,那么维护和增进核实践的安全就是核实践共同体的首要责任;如果说维护和增进他人和人类的利益是一种美德,那么维护和增进核实践的安全,便是核实践共同体的第一美德。因为安全是核实践的首要价值基础,是人们普遍追求的首要利益。如果现代风险社会所倡导的伦理美德不仅仅在于倡导和实践一种更高的善,而更在于防止和避免更大的恶,那么安全便是核实践的首要原则和第一美德。特别是在人类所拥有的核实践能力足以毁灭整个人类,断绝子孙后代可持续发展之路的今天,倡导将安全作为核实践的首要价值和第一美德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因为安全作为核伦理第一原则的价值和意义正是为了通过避免和防止核实践为恶,而实现保护人类可持续发展这一最高的善。用罗尔斯的表述方式来说,安全作为核实践的第一美德和最高的善是不能用其他价值来替换的,所有核实践,无论其宣称为了如何高尚的目的,只要不安全就应该予以修正或否弃,如果有一种价值非要放弃安全去追求,那么只能为了实现更大的安全这一惟一的目的,即当且仅当我们需要避免一种更大的不安全时,一种不安全才是可以被容忍的。
其次,应倡导安全发展理念。安全发展意味着要正确处理好安全和发展的关系,当安全和发展产生矛盾时,安全应该优先于发展,绝不能以发展牺牲安全。早在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通过的“十一五规划建议”中,党中央明确提出了安全发展的理念,但在许多地方的决策者意识里,安全最多和发展同等重要,甚至认为安全固然重要但大不过发展,反映这种思想和认识的典型口号或潜台词是“安全大如天,发展要优先”,在“安全要靠发展来解决,所以发展要优先”思想的指导下,原有的安全问题没解决,新的安全问题又被“发展”出来了,这就是当前我国许多地方安全问题层出不穷的根本原因和现状。因此,我们认为要维护和实现好人民群众的安全利益和价值,关键是要始终秉持和遵循安全伦理原则的优先性,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安全与发展的关系。安全作为核实践的首要的善和美德必须具有优先性,必须得到普遍的遵守,正如阿玛蒂亚•森在《超越危机:亚洲发展战略》中所强调的:安全与发展不是并列的关系,而是安全重于发展,安全内在于发展,“安全是发展的核心部分”。因此,正确认识和处理安全与发展的关系,一定要把握好安全的优先性,必须清醒认识到没有安全保障的发展是危险的,罔顾安全的利益获得更是不公正和不道德的,它常常以造成他人或社会的痛苦及利益损失为代价,特别是在核实践产生的力量已经大到足以毁灭人类及其赖以生存环境的今天,强调安全优于发展以及安全作为首要美德和利益的不可妥协性就更加具有不同寻常的现实意义,因为罔顾安全所造成的灾难带来的损失和伤害不仅巨大并祸及子孙后代,而且可能是不可逆转和修复的。
再次,应提倡“知识即美德”的伦理观念。核实践是科学性、技术性非常强的实践活动,无知是造成核安全灾难的重要原因,也是造成其他诸多领域的安全事故的重要原因,学习核科学与技术知识和工作规程是保证核安全的前提;对于由于安全文化特别与个人的行为有关,更因为许多个人承担着安全责任,所以,安全文化除了要求工作人员具有高度自觉的安全警惕性和强烈的责任感来严格地执行良好的工作方法之外,还应该要求工作人员具有科学的见解、丰富的知识、准确无误的判断能力来正确地履行所有安全职责。同时,安全伦理的教育和学习也是非常必要的,通过对安全伦理的学习,深刻认知安全的价值和意义并将之转化为自觉的价值理念,是安全伦理发挥作用的关键,安全伦理价值实现只靠外部的他律是不够的,它必须使安全价值理念扎根于每个核实践工作者的思想和行为之中,成为自觉的观念和行动,从思想观念上维持一种高度的自觉自律,使人们的观念发生根本性转变,变“生产安全”为“安全生产”,变“强制法规”为“自觉法规”,变“被动”为“主动”。
另外,应该倡导生态伦理观念。核安全文化中的生态伦理观念以尊重和保持生态环境为宗旨,以现代及未来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为着眼点。核辐射对生态环境的天然的伤害性及核灾难的巨大毁灭性决定了核安全生态伦理观念理应是核安全文化的核心理念之一。核生态环境伦理强调人在核实践中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自觉和自律,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存共融,强调核实践在改造自然,发展社会生产的巨大价值,不断提高人类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同时,更应该突出强调尊重和保护环境,不能急功近利,造成生态环境灾难,断绝人类可持续生存发展的道路,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取得经济、社会、政治、军事的暂时发展或国家民族的尊严,核实践应有更加强烈的道德责任去关心他人和其他生命,必须努力使一种道德标准一种安全、无害和可持续生活的道德标准得到广泛的传播和深刻的支持,并将其原则转化为核实践的伦理行动指南。
最后,核安全文化还应要求核实践工作者具有奉献精神和诚实、忠诚等等优良品格和道德信念,使核安全超越一切私利和厉害计算之上;同时,核安全无论大小事故都应及时处理,及时通报,以保证信息畅通和透明,拖延、隐瞒可能酿成更大的灾难。总之,核安全文化必须倡导安全伦理并使之始终作为照亮核安全实践的灯塔,成为核安全的防火墙。
核安全的定义
科技名词定义中文名称:
核安全
英文名称:
nuclear safety
定义:
在核设施和核活动中,保持正常的运行工况,采取各种防护措施,保护工作人员、公众和环境免受不适当的辐射危害。
所属学科:
电力(一级学科);核电(二级学科)
安全文化
安全文化指的是存在于单位和个人中的种种特性和态度的总和,这种概念超出一切之上,那就是核电厂的安全问题由于它的重要性必须保证得到应有的重视。这种实现意味着“内在的探索态度、谦虚谨慎、精益求精,以及鼓励核安全事务方面的个人责任心和自我完善。”它强调的既是态度问题,同时又是体制问题,既和单位有关,又和个人有关,同时还牵涉到处理所有核安全问题时所应该具有的正确理解能力和应该采取的正确行动。
就安全文化表现而言,它是由以下两个主要方面组成的,第一是体制,由单位的政策和管理者的活动所确定;第二是每个人的响应,这些人在上述体制中工作,并从中受益。但是,事情的成功取决于两方面的因素,即政策和管理方面以及每个人本身的承诺和能力。
核安全
广义的核安全是指涉及核材料及放射性核素相关的安全问题,目前包括放射性物质管理、前端核资源开采利用设施安全、核电站安全运行、乏燃料后处理设施安全及全过程的防核扩散等议题。
狭义的核安全是指在核设施的设计、建造、运行和退役期间,为保护人员、社会和环境免受可能的放射性危害的所采取的技术和组织上的措施的综合。该措施包括:确保核设施的正常运行,预防事故的发生,限制可能的事故后果。社会议题的核安全主要是指防核扩散及核裁军等。2010年4月12日至13日有美国总统奥巴马召集举行了核安全峰会,提出目前的核安全问题主要是针对恐怖主义的防核扩散
安全文化指的是存在于单位和个人中的种种特性和态度的总和,这种概念超出一切之上,那就是核电厂的安全问题由于它的重要性必须保证得到应有的重视。这种实现意味着“内在的探索态度、谦虚谨慎、精益求精,以及鼓励核安全事务方面的个人责任心和自我完善。”它强调的既是态度问题,同时又是体制问题,既和单位有关,又和个人有关,同时还牵涉到处理所有核安全问题时所应该具有的正确理解能力和应该采取的正确行动。
就安全文化表现而言,它是由以下两个主要方面组成的,第一是体制,由单位的政策和管理者的活动所确定;第二是每个人的响应,这些人在上述体制中工作,并从中受益。但是,事情的成功取决于两方面的因素,即政策和管理方面以及每个人本身的承诺和能力。
第二篇:核农学论文
核农学——核辐射诱变育种技术及其应用
学院:农学院
专业班级:种子科学与工程111班
姓名:何坤辉
学号:2011010203
摘要:核辐射诱变育种技术是多样的,在农业中的应用也是多方面的。所以,在这里我只列出一项核辐射诱变育种技术:“定向诱导基因组局部突变技术”进行分析说明。定向诱导基因组局部突变技术是一种全新的、高通量和低成本反向遗传学研究方法。近年来,随着突变筛选技术的革新,该技术平台日趋多元化,使得该技术的操作更为简单、快速,并广泛应用于作物育种研究领域。本文章主要对该技术平台的最新发展动态进行简要介绍,对辐射诱变处理与该技术高通量筛选相结合在诱变育种中的应用前景加以分析。
关键词: 定向诱导基因组局部突变技术;高分辨率溶解曲线;辐射诱变育种
引言:随着多种模式生物基因组DNA 测序的完成,基因组学进入了以研究基因功能为目标的后基因组时代,而功能基因组学已经成为植物科学研究的主流。反向遗传学是功能基因组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反义RNA 技术、RNAi 和DNA 插入突变是反向遗传学常用技术。但这些技术都存在不可预知性和危险性等不利因素,同时,因为这些技术均需耗时的转基因和组织培养,从而使这些技术在反向遗传学的应用中受到极大限制。定向诱导基因组局部突变技术是由美国Fred Hutchinson 癌症研究中心StevenHenikof 领导的研究小组发展起来的,一种全新的、高通量和低成本的反向遗传学研究方法。自2000 在模式生物拟南芥中应用以来,已经成功地应用于多种生物中。随着研究的深入,该技术平台也在多样化。本文归纳了近年来该技术平台的发展以及最新动态的资料,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估测。
定向诱导基因组局部突变技术的基本路线
当前最为成熟和应用最为广泛的该技术平台是基于酶切以及双色红外荧光检测系统的技术平台,下面以此平台为例对该技术的原理和基本路线进行介绍:
①用适当浓度的化学诱变剂甲基磺酸乙酯处理种子,产生一系列的点突变位点;
②种植诱变后的种子培养M1代植株,M1植株自交产生M2代种子;③培养M2 代植株并提取其总DNA, 存放于96 孔板,形成DNA 库,并收取种子形成种子库;
④将若干个96 孔板DNA 合并到一个96 孔板,形成DNA 池; ⑤根据感兴趣的基因序列信息,设计带有红外荧光标记的特异引物进行多聚酶链式反应扩增;
⑥PCR 产物经多次变性、复性,在含有突变位点处形成异源杂合双链;⑦酶切,用特异性核酸内切酶酶切异源双链; ⑧酶切产物电泳分析;
⑨利用相同方法从突变池中筛选突变个体; ⑩突变个体PCR 片段测序;⑪调出位点变异对应的突变单株的种子,种植M3代,从表型上验证变异,最终揭示该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定向诱导基因组局部突变技术平台的发展
随着各种筛选技术的不断革新,该技术平台日趋多元化,各种技术平台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异源杂合双链的检测手段方面。虽然,目前以基于酶切和双色红外检测系统的技术最为成熟和应用最为广泛,但是由于CEL I 酶的分离步骤繁多和耗时长,商品价格昂贵,使得大规模应用的成本难以承受。于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筛选技术逐渐引入该技术平台中,如焦磷酸测序技术、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构象敏感毛细凝胶电泳技术,以及高分辨率溶解曲线技术。
常用的几种筛选突变的方法都需要经过PCR这一过程。HRM技术在PCR扩增后即可直接用来分析样品,不需要样品的分离纯化,因而可以降低分离纯化过程中所带来的样品污染的可能性,同时也能大大减少工作量。而在众多的新型检测手段中,以HRM 技术发展潜力最大。
HRM原理及特点
HRM 技术是2002 年由美国犹他大学和爱德华科技公司合作开发而成,是应用于突变扫描和基因分型的最新遗传学分析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利用饱和荧光染料LC Green标记DNA 双链,由于突变位点碱基的不匹配会导致双链DNA在升温过程中会先解开,荧光染料会从局部解链的DNA分子上释放,因而从荧光强度与DNA溶解曲线就可以判断突变位点是否存在。
HRM 技术不受突变碱基位点与类型的局限,无需序列特异性探针,在PCR 结束后直接运行高分辨熔解,即可完成对样品基因型的分析。该技术的优点主要有:
①快速、高通量;
②准确性好、灵敏度高、特异性好; ③重复性接近100%;
④费用低;
⑤染料探针在PCR 前加入,不需要后续的分离纯化,而且染料的加入不影响后续的测序工作,实现了真正的闭管操作;
⑥只需将PCR 产物放入仪器内检测即可。
个体化定向诱导基因组局部突变技术
2010 年Bush和Krysan在HRM技术平台的基础上对传统定向诱导基因组局部突变技术进行了改进,建立起了一个名为个体化定向诱导基因组局部突变技术的技术以减少突变筛选的成本。个体化定向诱导基因组局部突变技术与传统的定向诱导基因组局部突变技术相比,其最突出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①M1代种子自交后得到M2代种子,M2代种子可以整体收获,而不是像传统的定向诱导基因组局部突变技术需要分株收获M2代种子。
②M2代种子播种在含有琼脂的96 孔板上,根逐渐生长,部分根组织穿过琼脂进入水相中,下层板经干冰乙醇浴后冻结成冰,移开下层板便可分别得到根组织和幼苗。再结合HRM 技术定向诱导基因组局部突变进行筛选,筛选到的突变植株可以从上层96孔板中移栽至土壤中,进行下一步分析,从而大大缩短了筛选周期。定向诱导基因组局部突变技术在辐射诱变育种中的应用展望 ㈠定向诱导基因组局部突变技术应用于辐射诱变育种的技术路线
参考EMS定向诱导基因组局部突变技术流程、γ射线诱变的定向诱导基因组局部突变技术流程以及定向诱导基因组局部突变技术平台的最新发展趋势,有人提出如下技术路线:
①辐射诱变获得M1 种子;
②按单株播种M1种子M1植株自交获得M2种子;
③培养M2代植株并提取其总DNA,存放于96 孔板,形成DNA 库,并收取种子形成种子库;④将若干个96 孔板DNA 合并到一个96 孔板,形成DNA 池;⑤根据感兴趣的基因序列信息,设计引物,在PCR 反应前加入LC Green 饱和荧光染料,然后将PCR 产物直接放入LightScanner 中进行溶解,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将PCR 扩增产物进行变性,使DNA 双链逐渐解链,应用相应软件进行突变分析就可以获得突变池;
⑥利用相同方法从突变池中筛选突变个体;⑦突变个体PCR 片段测序,通过全片段测序,确认核酸多态的类型、位置和数量;⑧调出位点变异对应的突变单株的种子,种植M3代,从表型上验证变异。㈡应用意义及前景
辐射育种以其简便、安全以及突变率高、变异谱扩大、能打破旧的性状连锁、实现基因重组且变异性状稳定、短时间内可育出新品种等特点而成为作物品种改良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众多的辐射诱变源中,重离子束具有能量和质量沉积效应,同时还具有传能线密度大、相对生物效应高和损伤后修复效应小等其他常规辐射源所没有的优势,在植物诱变育种研究中具有突变率高、突变谱广和突变体稳定周期短等特点。近年来,重离子束辐照诱变育种工作在国内外蓬勃发展,取得了丰富的成果。2009 年,Niw a 等首次利用12C6+ 离子束辐照野生型条斑紫菜,成功筛选到色素变异细胞。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与甘肃省张掖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合作, 利用兰州重离子研究装置提供的重离子束选育出矮秆、抗逆、高产、优质的春小麦M-920 和丰产、高蛋白含量、抗黑穗病的陇辐2 号,并取得了巨大经济效益。定向诱导基因组局部突变技术实质上是一种高通量点突变筛选方法和快速精确鉴定技术,该技术借助高通量的检测手段,能够快速有效地从诱变过的突变群体中鉴定出突变体。如果将该技术与辐射诱变技术, 尤其是与重离子束诱变结合起来,不但可发挥重离子束辐射诱变频率高和优异变异多等优点,还可以融合定向诱导基因组局部突变技术的高效筛选性和结果可预见性等优点,能有效剔除非遗传变异,显著提高选择效率,从而加快植物辐射诱变育种的进程,为今后开展植物重离子诱变高通量筛选工作奠定基础。参考文献:
⒈(汪得凯, 孙宗修, 陶跃之.遗传学报, 2006, 33(11): 957.)⒉(任卫波, 郭慧琴, 徐柱, 等.安徽农业科学, 2009, 37(21):9827.)⒊(吴海滨, 朱汝财, 赵德刚.分子植物育种, 2004, 2(4):574.)⒋(李旦, 王加启, 卜登攀, 等.生物技术通报, 2009, 7 : 48.)⒌(王少平.种子, 2008, 27(12): 63.)⒍(周利斌, 李文建, 曲颖, 等.原子核物理评论, 2008, 25(2):165.)⒎(曲颖, 李文建, 周利斌, 等.原子核物理评论, 2007, 24(4):294.)⒏Uauy C , Paraiso F, Colasuonno P, etal.BMC Plan t Biology,2009, 9 : 115.⒐Chaw ade A, Sik ora P, Br u tigam M, e t al.BMC Plant Biology,2010, 10(1): 86.⒑Ishikaw a T, Kamei Y, Otozai S, etal.BMC Molecular Biology,2010, 11 : 70.⒒Parry M A J, Madgwick P J, Bay on C, etal.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 any, 2009, 60(10): 2817.
第三篇:安化黑茶市场营销论文
安化黑茶的市场研究和销售策略
学
院:
专
业:
班
级:
组
员:
指导老师:
提交日期:
0
摘 要
黑茶是中国的六大茶类之一,有着几百年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2007年以前,“滇字号”的普洱茶曾占据了80%的黑茶市场。而且黑茶具有降脂减肥的保健作用,再加上成功的市场运作,云南的普洱茶在短短10年内成为了黑茶的巨头产业。同属黑茶,同样具有数百年历史,普洱茶声名远播,而安化黑茶却由于缺乏资源整合和市场运作,一直默默无闻。在2007年举行的第九届湖南农博会上,以湖南省茶业有限公司和怡清源茶业为代表的安化黑茶首次出现在农博会上,省茶业公司在农博会上推出的两款安化黑茶产品“湘益茯砖”和“白沙溪千两茶”,立即引起客商和市民的关注。其实,安化黑茶中的茯茶与普洱茶并列为黑茶上品,自明朝嘉靖年间以来,安化黑茶就是茶马交易的主流茶,至今已有近500年的历史。2008年,安化黑茶已超越云南普洱茶,占有全国黑茶市场份额的50%,安化黑茶成为了茶叶市场的一匹“黑马”[1]。
关键词:
安化黑茶,市场现状,营销策略
目录
一、安化黑茶的概况...............................................3 1茶的分类................................................3 2黑茶的种类和比较................................................3 3安化黑茶简介................................................4 3.1安化黑茶的兴起...............................................4 3.2安化黑茶的功效...............................................4
二、安化黑茶的市场现状分析..........................................5 1安化黑茶的市场现状............................................5 1.1 安化黑茶的生产............................................5 1.2安化黑茶的销售.............................................5 1.3进出口贸易情况............................................5 2安化黑茶的SWOT分析............................................5 2.1安化黑茶的优势分析..........................................5 2.2安化黑茶的劣势分析..........................................7 2.3安化黑茶的外部机会..........................................7 2.4安化黑茶的外部威胁....................................7 3安化黑茶营销过程中存在的问题...................................7 3.1营销模式问题................................................7 3.2品牌经营问题................................................8 3.3市场细分问题................................................8 3.4产品质量问题................................................8 3.5产品创新问题................................................8
三、安化黑茶的营销策略探讨.......................................9 1 以品牌建设带动行业发展.......................................9 2 以新型的营销模式扩大营销网络.................................9 3 以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保证产品质量.............................9 4 以科学技术研究突破产品创新...................................10 5 以强宣传力度扩大市场影响力...................................10
一、安化黑茶的概况 1 茶的分类
根据制造方法不同和品质上的差异,中国的茶叶分为绿茶、红茶、乌龙茶(即青茶)、白茶、黄茶和黑茶六大类。详见表1 表1 中国六大类茶的比较[2] 黑茶的种类和比较
黑茶属后发酵茶,是我国特有的茶类,生产历史悠久,花色品种丰富。早在11世纪前后,即北宋熙宁年间(公元1074年)就有用绿毛茶做色变黑的记载[3]。以湖南、湖北、四川、云南、广西等省区为主要产区。安化黑茶简介
3.1 安化黑茶的兴起
安化黑茶是湖南的特产茶,迄今已有近500年的历史了,约兴起于十六世纪末期明万历初年。因最早期集中在安化县附近生产,故统称为“安化黑茶”。安化黑茶是中国黑茶的始祖,在唐代(公元856年)的史料中记载为“渠江薄片”,曾列为朝廷贡品,明嘉靖三年就正式创制出了现在的安化黑茶,至16世纪末期,安化黑茶已位居全国领先地位,万历年间被定为官茶,大量远销西北。
在2007年以前,安化黑茶是不为人们所知道的,对于黑茶,大部分人首先想到的就是云南的普洱茶,甚至至今也有很多人对安化黑茶感到陌生。这是由于安化黑茶,原本只是作为边销茶和官茶统一销售的。西北边疆地区的人民常年食用比较油腻的牛羊肉,而又缺少水果和新鲜蔬菜,因此很难补充到身体所需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且牛羊肉脂肪大量堆积,极易引发各种疾病。而安化黑茶等发酵类茶中含有的普诺尔成份能够快速的,有效的清除人体内的多余脂肪,减少油腻,同时茶叶中还能补充一些人体所需的维生素等物质,因此深受西北人民的喜爱[5]。但是,安化黑茶一直以来多以手工作坊加工为主,产量受到了很大的限制,为了稳定边疆地区和满足西北人民的生存需要,政府就把安化黑茶列为了官茶,统一销往边疆地区供少数民族生活所需,内地就很难再见到安化黑茶的身影。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食用过多油腻食物后造成了身体的负担,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高血压、高血脂、肥胖等病症,而安化黑茶就开始越来越多的受到关注,又由于其效果显著,更是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因此,安化黑茶也才得以在内地兴起并发展起来。
3.2安化黑茶的功效
黑茶在渥堆过程中的湿热作用和微生物作用共同使茶叶产生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变化,其中产生的普诺尔成份,使黑茶起到了防止脂肪堆积的作用。日、韩等国把黑茶当作减肥的首选饮品。在近年对黑茶功能的研究中,还证明了其在降血压、降血脂、降血糖[6]等方面也很有效果,因此黑茶受到更多消费者的广泛关注与推崇。
安化黑茶是中国黑茶中最特有的茶品,其不仅含有普通茶叶的功效和黑茶惯有的功效之外,还有其更独特之处:
(1)原料品质独特。安化黑茶采用云台山大叶种黑毛茶为原料,该种黑毛茶的原产地--安化,覆盖有地球80%的冰绩岩,地质环境独特,造就了安化黑茶与众不同的优良品质。(2)保健效果更独特。安化黑茶特殊的制作工艺过程中会自然发酵生成“冠突散囊菌”(俗
称金花)[7],这是一种地球上最近三十年才被发现的微生物,以前只偶尔在千年灵芝上有发现。中、日科学家研究发现,该菌对人体有着极佳的保健功效和病理预防作用。2安化黑茶的市场现状分析
二、安化黑茶的市场现状分析 1 安化黑茶的市场现状 1.1安化黑茶的生产
安化黑茶是指采用湖南雪峰山脉茶区的大叶种群体品种为原料,经杀青、揉捻、渥堆、松柴明火干燥等四大工艺加工而成的具有干茶色泽黑褐油润、滋味醇和或微涩、汤色橙黄、略带独特松香的品质特征的黑毛茶和以其为原料精制加工而成的产品总称。因产自中国湖南安化县而得名。
1.2安化黑茶的销售
安化黑茶具有悠久的历史,在历史上,它主要是作为官茶边销西北边疆地区,如新疆,内蒙,陕西,青海等地;其次就是作为贡品进贡朝廷。内地市场上并没有安化黑茶销售,存在的也只是极少部分由茶农自己留下来品饮的粗等级茶。现在的市场上,安化黑茶虽然已经开始占领中国黑茶市场,但其分布也不是非常广阔。最主要还是集中在湖南本地销售,作为湖南的特产茶,安化黑茶首要目的也是站稳本土市场,再扩大到全国乃至国际市场。不过,到2009年中,安化黑茶的市场分布已经扩大到了全国各地,详见表4.1.3进出口贸易情况
安化黑茶因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功效,经由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两大国际性舞台后成为近年来促进我国茶叶出口产业的一大重要组成部分,并迅速占领了全国黑茶市场。2010年安化黑茶总产量在2005年580吨的基础上增加到了23000吨,生产、加工、营销综合产值在2005年0.5亿元的基础上增加到了15.8亿元。出口方面,2010年湖南省茶叶出口3.8万吨,出口创汇达7500万美元,其中黑茶出口额达800万美元,安化黑茶的出口已经成为其产业发展壮大的必然趋势。
2安化黑茶的SWOT分析 2.1 安化黑茶的优势分析 ①宏观优势-政府支持
近年来,安化黑茶在市场上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湖南政府将其列为湖南特产茶,对其发展作出了巨大努力,对安化黑茶作出了许多重要的政策支持,现如今,安化黑茶由政府牵头指引,正强力进军中国黑茶市场。
湖南省益阳市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李稳石强调,“为了科学理性、扎实有效地推进茶产业的发展,当地制订了《益阳市2007-2016年茶叶产业发展“十年”规划》[9],提出了“文化引路、科技领先、政府引导、政策扶持、市场运作、龙头带动、精品拓市”的发展思路,明确了工作重点。今后一个时期,益阳将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着力推进茶产业从以产定销向以销定产转变;从数量产值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从低质大路茶向优质名优茶转变;从手工作坊式制茶向机械化规模制茶转变;从单一茶类向多种茶类转变;从边销内销向外销侨销转变。”
益阳政府在坚持市场导向的同时,充分发挥了政府规划引导、统筹服务的作用,加大了对安化黑茶的政策扶持力度。
②发展优势-内在竞争力
有雄厚的技术基础
安化种茶已有千余年历史。早在唐朝时,安化“渠江薄片”就列为宫廷贡品,在全国享有“唯茶甲于诸州(县)”的美誉。明清时期,资江两岸有茶行数百家,吸聚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茶商茶客,茶行林立,盛况空前。一千多年来,安化人民世世代代以茶为生,创造了一套独特的黑茶加工技术,至今仍是受国家保护的二级机密。安化黑茶畅销我国东北、西北、蒙古和俄罗斯已达600多年历史,至今保存完好的安化茶马古道曾是“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加入WTO以后,茶业也进入了现代化的发展阶段,现在的茶叶加工也大部分从过去的手工作坊转变为工业化现代化加工,加工技术也得到了更全面的提升。
有独特的品质优势
益阳地处北纬25—30度,境内雪峰山脉和资水沿岸的地形地貌和土壤气候十分适宜茶树生长,是我国独特的宜茶区域,茶叶品质优良。安化群体品种是唯一以产地命名的品种,安化云台山茶叶为全国优良茶种之一。据检测,适时采摘的茶叶,其水浸出物达到50%以上。计划经济时期,茶叶是益阳市农村的一大传统优势产业,安化、桃江曾是全国有名的产茶大县。长期以来,安化黑茶受到少数民族地区和东南亚国家的追捧,在边疆地区拥有“无安化字号不买”的声誉。特别是千两茶、茯砖茶,成为国内外收藏的珍品。
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益阳黑茶制作工艺特殊,能够产生一种俗称“金花”的冠突伞囊菌,具有降三高(既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降脂减肥、暖胃养胃、促进消化、清理肠道等多种保健功能。因此,安化黑茶早已成为一些以牛羊肉为主食的国家和地区的居民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生活必须品,素有 “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一日无茶则滞,三日无茶则病”之说。目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食物结构的变化,对黑茶的需求更是不断扩大。黑茶已由过去单纯的边销变为内销、侨销和外销,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消费群体,显示出强大的市场活力。据国内外专家分析,黑茶未来必将走俏保健饮品市场[10]。
③市场优势-文化铺垫
文化传承
90年代以来,以云南普洱茶为代表的“黑茶”进入市场,并迅速的占领了中国的黑茶市场,同时价格也变成了千万天价,使以前默默无为普洱茶,变成了当时“最贵”的茶叶,无数人为之着迷、疯狂。有人说是炒作[11],有人说是运作,有人怀疑,也有人轻信,甚至有人卖了宝马买普洱。而普洱茶就在大家关注中价格飙升,名声鹊起,有的人还认为普洱茶会超越“西湖龙井”成为“国茶”。从市场的反响来看,普洱茶的营销是成功的。但是从长远的发展来看,普洱茶走上的是一条“不归路”。在疯狂的炒作过后,普洱茶的价格质量等
都陷入了一片混乱之中,喝普洱茶的人买不到好普洱茶,送普洱茶的人买不起普洱茶,一时间,普洱的天价身家反而使普洱茶陷入了危机,人们纷纷弃普洱茶而去,只有少部分仍相信普洱茶,坚持品饮普洱茶。虽然普洱茶的市场陷入了低迷状态,但是黑茶的茶文化已经深入人心,人们开始在市场上寻找普洱茶的代替者。
健康理念
正是由于普洱茶的炒作,才使人们认识了黑茶,并不断的关注黑茶。黑茶的文化也才被人们所知晓和了解。因此,在普洱陷入尴尬局面的时候,湖南的安化黑茶作为中国黑茶的始祖,抓住市场机遇,犹如一匹黑马出现在人们面前,弥补了黑茶市场的空缺的同时迅速的占领市场。如今,安化黑茶的市场占有率已经超过了中国黑茶市场的50%,牢牢占据了主要位置,不得不说,普洱茶的混乱给湖南的安化黑茶提供了一个非常有利的时机,也将安化黑茶扶上了宝座。因此,安化黑茶具有了非常有利的市场发展前景。同时,由于安化黑茶的口感介于普洱茶生普和熟普的中间,更容易被人们所接受,且安化黑茶具有降三高(即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降脂减肥、养胃健胃等保健功效,且比普洱茶和其他黑茶的保健效果都更为明显,加之越来越多的人们为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带来的富贵病烦恼不已,因此,安化黑茶很快就取代了普洱茶的地位,成为了中国黑茶市场上最受欢迎的21世纪健康饮品,且是市场占有率最高的茶叶,人们健康理念的提高也为安化黑茶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2安化黑茶的劣势:
简要概括为:
1、黑茶的历史虽然悠久,但在其几百年的发展过程中,由于黑茶具有极强的解油腻、消食等功能,非常适合以肉食为主的边疆少数民族,因此大部分时间是作为边销茶专供给新疆、青海,甚至更远的边疆地区。
2、长期喝惯了鲜爽、清香的绿茶和乌龙茶的茶客们,一般也很难在短时间内接受黑茶浓重的口感。因此在绿茶和乌龙茶占据主导地位,普洱茶、红茶紧随其后的中国茶市,属于黑茶的市场份额自然少之又少。
3、湖南黑茶茶叶企业更多的还处于原始手工制茶阶段的作坊式操作,与普洱茶、绿茶和乌龙茶已经逐渐形成的产业化模式相比,湖南黑茶无论在生产模式、销售渠道还是在产业化经营方面都还是一块远未开发的地。
2.3安化黑茶的外部的机会
安化黑茶面临的外部机会主要有:
1、政府大力支持黑茶产业。黑茶已列入益阳市和安化县的支柱产业,得到省市县三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扶持。
2、茶叶的天然保健功能逐渐受到消费者的认可和重视,以茶叶为原料的美容、养生、日用品等衍生品也逐渐被市场接受。
3、黑茶荣登2010年世博会中国十大名茶之列,也是向全世界营销安化黑茶的极佳契机。
4、高端茶叶作为健康礼品送人越来越受欢迎,并成为代表社会阶层的符号标签。
5、欧美等发达国家的黑茶市场前景广阔。
6、人口老龄化使得保健养生需求越来越大。
2.4安化黑茶外部的威胁
安化黑茶面临的外部威胁主要有:
1、假冒伪劣和冒牌黑茶对“安化黑茶”原产地品牌的破坏性很大。
2、云南普洱茶产业在泡沫破灭后的供大于求现状,使得黑茶品类的竞争加剧。
3、恶意炒作和投机风险。黑茶的收藏价值有被过分夸大的迹象,町能偏离最终消费而步普洱茶的后尘。安化黑茶营销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1 营销模式问题
企业一般的营销模式为:全国总代理商—大区代理商—省经销商—地区销售商—零售商
等[12]。而大部分的安化黑茶生产厂商为了能更多的扩大销售,基本上都没有采用这一规范的营销模式,而是多方面的寻找代理商和经销商,其一般会有一家代理商兼做厂家的营销中心,还有其他大小不一的代理商和各种各样的合作商、经销商、批发商、零售商等。可以说,安化黑茶整个行业的营销模式是相当混乱的,虽然也有把市场进行了细分的,比如白沙溪茶厂,但也仅仅只局限在了两个方面的市场上,既传统批发市场和现代零售市场。在长沙高桥批发大市场内,白沙溪的一个代理商设有一批发门市店,主要侧重于传统产品的批发零售;而由长沙福润茶业公司代理的商务市场则在长沙王府井商场、八一路、及一些五星级酒店设立专卖店和销售点。由于销售渠道有限,产品的销售和市场占有率也都受到了很大的局限。
3.2 品牌经营问题
作为有着悠久文化历史的安化黑茶,其存在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了,那么现在市场上又有哪些安化黑茶的品牌呢,“湘益”、“白沙溪”、“中茶”等品牌是目前湖南黑茶的主要生产品牌,其所依托的企业为湖南省益阳茶厂、白沙溪茶厂、湖南省安化茶厂等,这些企业生产历史悠久,但因为资金、体制等原因,品牌优势和文化内涵得不到整合和发挥,品牌经营也是相对独立的,分散的,不团结的,这也成为安化黑茶品牌做大做强的障碍。甚至其他一些安化黑茶的生产企业和品牌由于急于抢占国内黑茶市场,采取了多种竞争手段,如尽可能多的建立品牌,想以多品牌的策略来扩大产品的种类,其实基本上就是把传统的产品改个包装改个名称再套上品牌就大肆宣传出售,扰乱了整个黑茶市场的发展秩序,品牌经营分散,造成了品牌恶意竞争趋势[13]。
3.3 市场细分问题
现在的市场上,安化黑茶的市场细分是比较简单的,一般分为传统市场和商务市场,但这两个市场也没有进行更全面的细分,产品重复度较高,两个市场混乱无序。像白沙溪茶厂就把市场分为传统批发市场和商务零售市场,针对这两个市场企业应当先对产品进行细分,传统市场就只出售比较传统的、粗糙的、简单的、大众化的产品,价格也要比较适合;而商务零售市场就专门出售比较高档次的、个性化的、新型的、独特的产品,价格可以更上一个或几个档次,以使传统市场和商务市场能够区分开来。同时,根据安化黑茶的功效再来细分市场[14],开发新的消费群体和市场,如降脂解肥,美容养颜对应女性消费群;降三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促消化对应中老年消费群;解油腻,清毒解渴对应青年消费群等。这样就能更多的更好的占领各个消费市场,形成固定的消费群体。
3.4 产品质量问题
安化黑茶与其他茶类相比,其原料要求相对较低,加工技术现代化水平不高,安化黑茶生产加工点众多,个别小企业生产条件较简陋,产品质量不稳定。同时,安化黑茶质量控制标准及生产加工技术规程等配套程序相对滞后,安化黑茶的产品价格也不够规范,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安化黑茶的声誉。安化黑茶的国家标准是由湖南省白沙溪茶厂创建的,但是相关规定也已经是二十多年前建立的了,这二十多年来,安化黑茶的质量管理体系一直没有太多的更改和完善,已经完全不能适应现在21世纪的市场经济现状,这也导致了安化黑茶的质量等级混乱,现有的安化黑茶的产品包装一般采用简单大方,传统古老的方式较多,如白沙溪的千两茶就保持了最古老的麻布袋包装,天尖茶也沿用了旧时的竹篓陈装,且其他产品采用的黑白色调也与产品特性吻合。
3.5 产品创新问题
对于一般没有喝过黑茶的人来说,黑茶的口感是他们接受的最大难关。由于黑茶是全发酵茶,其口感一般比较浓重且带苦涩味。有些人形容得如饮中药。虽然安化黑茶已经考虑到了大众口感的接受度,已在其口感上做了很大改进,使其口感介于普洱茶的生普洱茶和熟普洱茶之间,使更多的消费者能接受。但是确实其口感还是比较重的,一般第一次接触者都不大能接受,因此就很难靠第一印象留住客人。因此,厂家不仅仅要在产品的种类上创新,也
应在产品的口感上进行创新,尤其是针对女性消费者和喝惯了绿茶的中老年消费者,比如怡清源为了更好的吸引女性消费者(因为安化黑茶具有降脂减肥,美容养颜的功效),在产品中加如了蜂蜜,香精,花瓣等,使得茶味甘甜润口,也就更能更快更好的被消费者所接受,虽然这改变了黑茶的传统,但在一定程度上的创新改变也是非常必要和有用的,这样就能更好的满足消费者和扩大消费市场。但是也不能为了想吸引特定的消费者而过分改变所有安化黑茶产品的原有口感,毕竟,原滋原味的口感更能持久有效的留住消费者,少部分产品则可以适当改变创新[15]。
三、安化黑茶的营销策略探讨 1 以品牌建设带动行业发展
分散性的品牌经营不利于黑茶的品牌发展,安化黑茶属于地域品牌[16],作为一种区域拥有的无形资产,而没有意识到品牌价值的保护和创新,也必然导致传统区域中品牌使用者鱼龙混杂,产品质量下降,最终出现“坏茶驱逐好茶”的逆向淘汰现象。另外,就目前状况而言,安化黑茶茶农茶商品牌意识不高,缺乏长远考虑,作坊加工模式仍普遍存在,再有就容易导致凭经验盲目生产经营。再则,很多安化黑茶的小企业仍然还保持着手工作坊式加工,其卫生、加工工艺等均达不到食品加工的要求,这些小企业的产品进入市场就不利于安化黑茶整体产品质量的稳定性,也会影响其他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不利于大品牌的形成与发展。
整合安化黑茶生产企业,树立核心品牌,形成规模化生产经营有利于树立安化黑茶的良好形象、质价比、价格优势及诚实度。在国家级大型企业或龙头企业的统领下整合安化黑茶的集体力量,集中打造“湖南安化黑茶”,才更有利于把这个地域品牌做成世界茶叶领域知名品牌[17]。同时,在“安化黑茶”母品牌的庇护、支撑下,各个企业集团再实施差异化战略,打造突出自己的个性子品牌,诸如“湘益茯砖”、“白沙溪千两茶”、“中茶牌茯砖”等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所以,在现有的众多安化黑茶品牌中选择有特色、有规模、有效益、有竞争优势和发展前景的品牌,进行重点培育,在政策上、资金扶持上予以倾斜,才能带动整个安化黑茶产业的发展,也才有利于实现安化黑茶品牌建设中“质”的飞跃。以新型的营销模式扩大营销网络
传统的茶业营销模式一般为茶楼、酒楼泡饮,超市、门市店零售,批发市场大量批发等。而安化黑茶作为新一代的茶产品,也作为21世纪的健康饮品,其在营销模式上不仅要吸收传统茶业营销模式的优点,同时还应考虑到当代市场经济和自身的特殊情况。现代的人生活水平提高了,身体状况却出现了很多问题,茶类饮品由于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复杂的茶道茶艺束缚了人们喝茶的兴趣,很多人喜欢喝茶但没有充足的时间慢慢冲泡和品茶。因此,安化黑茶应该根据现在的市场情况具体分析,改变传统的营销模式,不止在茶楼、酒楼可以品茶,也可以开发酒店饮茶市场,将茶的冲泡简化,让住酒店的旅客能够方便快捷的自己冲泡,品到地道的功夫茶。现代的营销就是创新的营销,只有创新的营销模式才能在复杂的市场中获得成功[18]。以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保证产品质量
维护市场经营秩序就必须有高品质的安化黑茶产品作为基础,否则,任何的市场拓展活动都是空中楼阁。在安化黑茶企业创立区域性品牌阶段,提高茶叶的内在品质才是核心和基础,有机化种植、全程清洁化生产、优化制作工艺等都是安化黑茶企业必须坚持不懈的工作。因此,建立湖南黑茶质量检测检验中心,加强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是深化湖南安化黑茶标准化步伐,提高茶叶质量档次和市场竞争力,提升茶叶整体质量水平,迎接质量安全市场准人制度的有效举措。湖南安化黑茶“三砖”(茯砖、花砖、黑砖)的国家标准是我国第一批公布的产品质量标准,对我国茶叶国家标准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建立标准的二十余年来没有健全的监督管理制度。因此,各部要明确职责,各司其职,加强对基地、企业、农户的技
术培训、宣传和指导服务,整体推进茶叶标准化生产,提高茶叶标准的普及率,加强标准化生产的监督检查和生产、加工、贮运、销售全过程质量控制,严格按标准组织生产和销售才能有效的控制安化黑茶的发展[19]。以科学技术研究突破产品创新
茶叶作为商品特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生产的地域性和季节性、品质的级别化、传统的消费习惯。创立安化黑茶品牌只有在认真研究安化黑茶的质量特征的基础上才能有效地制定企业的营销战略[20]。通过积极加强横向科技合作,利用湖南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的研发实力,通过开展安化黑茶品质形成的物质基础、安化黑茶清洁化生产、安化黑茶保健和药理效用等基础研究为安化黑茶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通过“学、研、产”的互动和交流,实现安化黑茶突破性的发展。
5以强宣传力度扩大市场影响力
茶叶消费不仅要实现作为饮料的商品价值,而且更要体现茶叶特有的文化艺术价值。因此,发掘、整理和传播安化黑茶的文化内涵[21],将物质消费与文化享受相融合,有益于消费者加深对安化黑茶品牌的识别与认同。在宣传安化黑茶的过程中,必须保持产品的真实性,在不肆意夸大安化黑茶的功效的前提下,好好发掘和宣扬安化黑茶的历史文化价值,带领安化黑茶产业健康发展。
开展安化黑茶各类营销宣传活动可以充分利用广告、媒体、会展等形式,和大力宣传安化黑茶品牌,挖掘文化内涵,拓展经济市场,不断增强整体优势;重视现代物流配送体系建设,加强信息沟通,提升综合价值;政府部门要敢于为安化黑茶品牌代言,可以通过办“节”办“展”等活动,使茶叶品牌的营销活动不断深化,鼓励企业到境外参加展会、博览会,扩大品牌影响力。大力开拓国内外市场,建立和完善营销体系。借助目前已形成的茶叶批发市场渠道,创新交易市场,加大国际市场开拓力度,加强国际市场贸易研究探索和建立市场开拓的有效模式。逐步实现安化黑茶交易方式、交易手续的现代化;创新营销可开拓国内、国际市场,提升安化黑茶文化,也是扩大安化黑茶社会影响、提高产销效益的有效措施。
安化黑茶是具有强大的发展潜力和市场前景的,有人说“未来的安化黑茶就是今天的普洱茶”,人们对安化黑茶的发展还是存在很多忧虑和怀疑的。但是,只要从一开始就清楚的看到自身的不足与存在的问题,并时刻提醒自己警惕普洱茶的覆辙[22],多吸收中国其他茶叶的成功经验,善于总结,善于创新,最终安化黑茶一定能顶住压力,取得突破,不断的发展壮大起来,成为真正的中国黑茶的领导者!
参 考 文 献 [1].湘黑茶借“茶博会”打品牌[N]..湖南日报, 2007,(2007-05-20).[2] 彬彬.茶叶市场走势[J]..中国食品工业, 1994,(08).[3] 施兆鹏.湖南黑茶 [J].人民出版社, 2007,(03).[4] 卢福娣,童梅英.试验黑茶品质评分的相关分析[J].中国茶叶加工, 2005,(04).[5] 纪晓明,王双如.50年代湖南黑茶显露的市场信息[J].中国茶叶, 2006,(05).[6] 翟所强 刘彤.黑茶对老年人血脂和听力影响的临床观察[J].听力学及言语 疾病杂志,1994(1).[7] 傅冬和 刘仲华等.茯砖茶中几种单体成分功效的高通量筛选研究[J].茶叶 科学,2008,(1):39-42.[8] 萧力争,彭雄根.湖南黑茶产销历史与现状[J].中国茶叶, 2007,(03).[9] 安明霞.湖南益阳倾力打造黑茶品牌[N]..中华合作时报, 2008,(2008/01/22).[10] 刘勤晋, 司辉清, 钟颜麟.黑茶营养保健作用的研究[J]..中国茶叶, 1994,(06).[11] 卢晓苏.热炒普洱茶 崩盘难料[J]..福建质量管理, 2007,(01).[12] 邓德胜,李本辉,甘瑁琴.新市场营销学[M],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9): 152-229.[13] 胡国强.茶叶营销理念之我见[J].中国茶叶加工, 2003,(04).[14] 邓德胜,祝海波,聂绍芳,李雪岩.市场营销战略与管理[M].中国经济出 版社,2006:69-75.[15] 杨开黎.民族地区茶产业的文化创意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 2006.[16] 丁勇,周坚.茶业品牌的构成、建设及推广[J].茶业通报, 2007,(01).[17] 高红岩.战略管理学[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3,81-101,142-144.[18] 王芳,卢泰宏.创新带来的营销奇迹[J].财会月刊, 2000,(01).[19] 陶新安, 贺刚林, 谌芳, 李运华, 刘庆元, 王晋勇.安化黑茶产业发展措 施浅析[J].中国茶叶, 2008,(04).[20] 菲利普·科特勒, 凯文·莱恩·凯勒.营销管理[M].格致出版社,2006: 504-506.[21] 潘志生.茶品牌战略建设中的文化营销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06,(09).[22] 邹家驹.黑茶与普洱茶.云南茶叶.2005,(1):25~29.
第四篇:核安全 论文 最终版
核能发展历史及中国核电发展历程
1、第一代核能发电机组
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利用已有的军用核电技术建造以发电为目的的反应堆,由建造试验堆转入示范阶段
例如,美国西屋电气公司开发的民用压水堆核电厂,希平港(shippingport)核电厂在美国建成;以及通用电气公司(GE)开发的民用沸水堆核电厂,第一个建在美国加利福尼亚湾洪保德湾,以及随后1960年7月建成德累斯顿(Dresden-I)。前苏联1954年在莫斯科附近奥布宁斯克建成第一座ASP-1压力管式石墨水冷核电厂,英国1956年建成第一座产钚、发电两用的石墨气冷核电厂——卡德霍尔核电厂。
这一时期核电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得到了验证,相对于常规发电系统的优越性明显的显现出来。此时,又是世界各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电力需求也以十年翻一翻的速度增长,给核电发展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市场。核电迅速实现了标准化、批量化的建设和发展。
2、第二代核能发电机组
(1)概况
第二代核能发电是商用核电厂大发展的时期,从上世纪60年代中期到90年代末,即使目前在兴建的核电厂,还大多属于第二代的核能发电机组。前后形成两次核电厂建设高潮,一次是在美国轻水堆核电厂的经济性得到验证之后,另一次是在1973年世界第一次石油危机后,使得各国将核电作为解决能源问题的有力措施。第二代核电厂的建设形成了几个主要的核电厂类型,他们是压水堆核电厂,沸水堆核电厂,重水堆(CANDU)核电厂,气冷堆核电厂,以及压力管式石墨水冷堆核电厂。建成441座核电厂,最大的单机组功率做到150万千瓦,总的运行业绩达到上万个堆年。期间仅出现过两次较大的事故,即三里岛核电厂事故和切尔诺贝利核电厂事故。
气冷堆核电厂由于其建造费用和发电成本竞争不过轻水堆核电厂,上世纪70年代末已停止兴建。石墨水冷堆核电厂由于其安全性能存在较大缺陷,切尔诺贝利核电厂事故以后,不再兴建。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世界核电进入一个缓慢的发展时期。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主要有:①1979年世界发生了第二次石油危机,各国经济发展的速度迅速减缓;同时大规模的节能措施和产业结构调整,使得电力需求的增长率大幅度降低,1980年仅增长1.7%,1982年为负增长-2.3%,1983年以前美国共取消了108台核电机组及几十台火电机组的合同。②两次核电厂事故对世界核电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公众接受问题成为核电发展的主要关注点,一些欧洲国家如瑞士、意大利、奥地利、瑞典、德国等相继暂停发展核电;同时严格的审批程序,以及为预防事故所采取的提高安全的措施,使核电厂的建设工期拖长,投资增加,导致核电的经济竞争力下降,特别是投资风险的不确定性,阻碍了核电的进一步发展。
3、第三代核能发电机组
(1)背景
从九十年代开始人们逐渐加大了对化学燃料发电引起的环境污染,特别是对温室效应引起的全球变暖的关注,使得核能发电重新提上仪事日程。同时,各核工业发达国家从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陆续开始积极为核电的复苏而努力,着手制订以更安全、更经济为目标的设计标准规范,理顺核电厂的安全审批程序。其中,美国率先制订了先进轻水堆核电厂的电力公司要求文件(URD),西欧国家相继制订了欧洲电力公司要求文件(EUR)。
为了进一步提高核电厂的安全性,严重事故的预防和缓解,就成为新一代核电技术开发的核心。如果计算到1986年切尔诺贝利事故时为止,世界商用核电厂累计约4000堆·年的运行历史,其间发生过两次严重事故,发生概率达到5×10-4/堆·年。这说明,严重事故发生概率虽然低,但并不是不可能发生的;同时亦说明,单纯考虑设计基准事故,不考虑严重事故的预防和缓解,不足以确保工作人员、公众和环境的安全。
美国最早开展严重事故的研究,1975年WASH-1400报告首次将概率安全分析技术应用到核电厂,提出了以事件发生频率为依据的事故分类方法。WASH-1400报告首次指出,核电厂风险主要并非来自设计基准事故,而是导致堆芯熔化的严重事故。WASH-1400还首次建立了安全壳失效模式和放射性物质释放模式。
在这种背景下,一些发达国家的核电设备供应商利用自己的技术储备和经验积累,开始开发符合《电力公司要求文件》要求的,具备严重事故预防和缓解措施的先进轻水堆核电厂。同时在提高核电厂的经济性方面亦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主要有提高单堆容量,降低单位造价;加深燃耗,延长换料周期,缩短停堆换料时间,提高核电厂的可利用率;延长核电厂的寿命至60年;以及采用模块化设计,缩短建造周期等。
(2)第三代核电机组的设计原则和特点
第三代核电机组的设计原则,是在采用第二代核电机组已积累的技术储备和运行经验的基础上,针对其不足之处,进一步采用经过开发验证是可行的新技术,以显著改善其安全性和经济性,满足URD文件或EUR文件和IAEA新建议法规的要求;同时,应能在2010年前进行商用核电站的建造。
统观各国已提出的设计方案,有下列特点: ① 在安全性上,满足URD文件的要求,主要是: 堆芯熔化事故概率≤1.0 X 10-5堆·年;
大量放射性释放到环境的事故概率≤1.0 X 10-6堆·年; 应有预防和缓解严重事故的设施。核燃料热工安全余量≥15%。
② 在经济性上,要求能与联合循环的天然气电厂相竞争; 机组可利用率≥87%; 设计寿命为60年; 建设周期不大于54个月。③ 采用非能动安全系统
即利用物质的重力,流体的对流,扩散等天然原理,设计不需要专设动力源驱动的安全系统,以适应在应急情况下冷却和带走堆芯余热的需要。这样,既使系统简化,设备减少,又提高了安全度和经济性。这是革新型的重大改进,是代表核安全发展方向的。
④ 单机容量进一步大型化
研究和工程建造经验表明,轻水堆核电站的单位千瓦比投资是随单机容量(千瓦数)的加大而减少的(在单机容量为150万-170万千瓦前均如此)。因此,欧洲法马通、德国电站联盟联合设计的EPR机组的电功率为160万-170万千瓦,日本三菱提出的NP-21型压水堆核电机组的电功率为170万千瓦,俄罗斯也正在设计单机电功率为150万千瓦的VVER型第三代核电机组,美国西屋公司和燃烧公司也在原单机容量为65万千瓦的AP-600型的基础上改进,设计出单机电功率为110-120万千瓦的AP-1000型机组。
⑤ 采用整体数字化控制系统
国外近年来新建成投产的核电机组,如法国的N4、英国的Sizewell、捷克的Temelin、日本的ABWR均采用了数字化仪控系统。经验证明,采用数字化仪表控制系统可显著提高可靠性,改善人因工程,避免误操作。世界各国核电设计和机组供应商提出的第三代核电机组无一例外地均采用整体数字化仪表控制系统。
⑥ 施工建设模块化以缩短工期
核电建设工期的长短对其经济性有显著影响。因此,新的核电机组从设计开始就考虑如何缩短工期。有效办法之一就是改变传统的把单项设备逐一运往工地安装方式,向模块化方向发展:以设计标准化和设备制造模块化的方式尽可能在制造厂内(条件较工地好)组装好,减少现场施工量以缩短工期。美国和日本联合建设的ABWR机组已成功地采用了这种技术。美国AP-1000也将采用模块化设计、建造技术,据称其工期可缩短为48个月。(3)第三代核电厂的主要类型 ① 先进压水堆核电厂
在国际上,目前已比较成熟的第三代核电压水堆有AP-1000、ERP和ESB-WR、ABWR、AP600与AP1000先进的非能动的压水堆电厂。
紧凑布置的反应堆冷却剂系统。反应堆冷却剂系统采用二环路,各有一台蒸汽发生器、两台屏蔽式电动泵、一条热管段和两条冷管段组成,泵的吸入管直接连在蒸汽发生器下端,省去泵的单独支撑。
非能动的安全系统。由重力、自然循环和储能等按自然规律来驱动的安全系统。包括非能动余热派出系统、非能动安全注射系统,以及非能动的安全壳冷却系统。
非能动余热排出热交换器的进口与反应堆冷却剂系统热管段相连,出口与蒸汽发生器出口腔相连。在冷却剂泵失效时,水流自然循环到该热交换器,将反应堆余热带到安全壳内换料水箱。
非能动安全注射系统有两台堆芯补水箱、两台安注箱和位于安全壳的换料水箱组成。与反应堆冷却剂环路连接并充满硼水,靠重力注射。当正常上充水系统故障时,可应付小泄漏;由于失水事故而引起大泄漏时,提供堆芯应急冷却,最终将反应堆冷却剂系统全部淹没。非能动安全壳冷却剂系统以钢安全壳作为传热界面,首先利用位于安全壳屏蔽厂房顶部的水箱,喷淋钢安全壳外表面;随后将空气从安全壳屏蔽构筑物顶部引入,沿导流板,经安全壳底部,再沿钢安全壳外表面向上流动,导出钢安全壳内部的热量,作为最终热阱。
熔融物堆内滞留。在严重事故下将堆芯熔融物保持在堆内,通过压力容器外表进行冷却是AP1000缓解严重事故的重要策略。反应堆的堆腔设计成能在事故工况下将堆腔淹没到冷却剂环路高度以上,同时在反应堆保温层与压力容器之间设计有通路,水进入通路,带走热量,加热后的水或蒸汽从堆腔上部流出。
在安全壳内设置氢气点火器和氢复合器来防止氢气爆燃。EPR欧洲压水堆核电厂是通过对现有技术较为成熟的压水堆加以改进。基本上仍然沿用能动的安全系统,增加其冗余度;降低燃料棒的线功率密度,提高安全余量;加大单机组容量,电功率达到1500-1600MWe,以降低单位功率造价;并采取相应的严重事故预防和缓解措施,其特点如下:
简化冗余的安全系统结构。安全系统采用n+2的概念,4系列的安注系统,安全壳内设置硼化水储存水箱,余热派出系统与低压安注系统组合在一起。
双层安全壳。内层为金属衬里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安全壳,外层为钢筋混凝土安全壳,两层之间设有过泸排放系统,以防止安全壳超压,并保护环境。
限制严重事故后果的设计。在稳压器顶部设有专门的卸压阀,其卸压能力可保证一次侧快速减压至5bar,以防止严重事故情况下高压熔堆。堆芯熔融物扩散及捕集,用以在堆芯熔融物在压力容器外扩展时,收集熔融物,并转运至熔融物冷却区(堆芯捕集器),其下部有循环冷却水通道,用以保护核岛基础底板;换料水箱中的水靠重力注入熔融物,使其冷却固定。安全壳内装有氢复合器,以便在任何时候使氢的平均浓度保持在10%以下,从而避免发生氢爆的危险。
APWR和APWR+(USAPWR)是日本三菱公司与美国西屋公司合作开发的新一代压水堆核电厂。APWR同样是通过对现有四环路压水堆核电厂进行优化改进,采用257个17×17的燃料组件,电功率为1530MWe,其主要特点如下:
四个系列专设安全系统。APWR将应急堆芯冷却系统和安全壳喷淋系统均设计成4×50%的机械系列,并将出水管线直接注入压力容器。换料水池设置在安全壳内;安注箱经优化设计,将加大注水范围,以满足早期迅速大量注入冷却水,尽早再淹没堆芯;及至堆芯再淹没后,以较小流量长期注水使堆芯冷却下来。
APWR+是在APWR基础上进行改进,将燃料组件有效长度从3.7米增加到4.3米,核电厂的电功率增加到1750MWe,换料周期为24个月,可利用率的目标为95%。与APWR相比,APWR+有下列特点:
将堆芯核仪表改成从反应堆上部插入方式,取消下部仪表管座。安全系统的特点是利用蒸汽发生器二次侧卸压,以导出衰变热;同时使得系统压力可以快速下降,减少一次侧的失水。由于一次侧压力在堆芯有水覆盖的情况下,降到低压安注泵接入压力,因此可以取消高压安注泵。此外,在大破口失水事故时,一回路系统被低压安注泵注入的大量水淹没,破口出来的蒸汽被回路淹没水凝结,其结果有可能导致取消安全壳喷淋系统。鉴于换料水池位于安全壳运转层上,即使低压安注泵实效,换料水池的水亦能依靠重力非能动地流入堆芯。安全壳通风系统的冷却水源采用多样化设计,以提高其可靠性。在主蒸汽管道破裂时,为了保证堆芯硼酸的注入,硼酸注入箱利用减压沸腾原理维持硼注入箱压力,非能动地注入堆芯.安全注入系统采用4系列反应堆直接注入方式;并通过安装在安注箱内的流量调节设备,在发生失水事故时,调节安注流量,有效地利用冷却水。采用安全壳内设置换料水池,将稳压器排放管路连接到换料水池,以及非能动氢复合器,熔融物堆内滞留及堆外冷却等缓解严重事故措施。
IRIS堆型
即“国际创新保安反应堆”(International Reactor Innovative and secure),是由美国、英国、日本、意大利等的工业界,研究院所和高等院校共同推出的一种模块式一体化压水反应堆,其特点是将反应堆堆芯和蒸汽发生器、主泵等一并放置于一个压力容器内,这些设备之间没有管道联接,从而消灭了传统压水堆由于主管道破裂而发生“失水事故”的可能,再加上它设有高度非能动热输出能力的安全系统,又有能耐严重事故下压力值的压力容器和球形安全壳,因而使大量放射性释放环境几乎不可能,可能不需厂外应急。堆芯核燃料一次装料可连续运行4年乃至8年而不需换料,这就有利于防止核扩散,且高放射性废物量也大大减少。这些实际上已在相当程度上符合第四代核电机组的要求,故有的专家认为,IRIS堆可以说是属于第四代的,或是介于第三代与第四代之间的。
由于一体化,整个核蒸汽供应系统均在一个压力容器内,故可以在设备制造厂内把它作为一个模块制造完成后运往工地安装,以缩短工期。但由于压力容器不能过大,每个模块的功率也受限不能大,一般电功率只300MW左右,故其经济性如何,还是问题。
这种创新型的反应堆必有一系列的技术难点需要解决,故有必要建原型堆考验后,才能商用建造。
②先进沸水堆核电厂)ABWR是改进型(先进)沸水堆,由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和日本东芝公司和日立联合开发。已有两个机组在日本柏崎·刈羽核电厂建成,称柏崎·刈羽6号和7号机组,电功率1315MWe,分别在1996年12月和1997年7月投产运行。下图示出ABWR核电厂的模型图。ABWR的主要特点如下:
采用先进的燃料和堆芯设计。采用最新的锆衬垫燃料设计,燃料棒沿轴向采用分区富集度布置,使轴向功率分布趋于均匀。
采用内置式再循环泵。取消堆外再循环系统,简化了结构。采用湿式电机结构,电机的线圈浸在水中,不需要轴密封。
采用电力-水力组合的控制棒驱动机构。正常运行时用电力驱动控制棒,而紧急停堆时利用液压驱动使控制棒迅速插入,从而实现快速停堆和精细调节的功能。
采用三个独立的应急堆芯冷却和余热排出系统,每个系统负责堆芯一个区。每个区都有二个高压堆芯充水系统、一个堆芯隔离冷却系统、三个余热排出/低压堆芯充水系统。
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安全壳,具有必要的强度,以承受压力,内部衬有钢衬里,保证安全壳的气密性。
ESBWR经济简化型沸水堆。1992年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开始设计自然循环的沸水堆,其特点系统采用非能动的安全系统,电功率670MWe,称简化型沸水堆(SBWR)。这一开发计划后来改变了,转向设计一个大功率、经济规模的,采用成熟技术和ABWR设备的ESBWR。
ESBWR的设计基于自然循环和非能动安全特性,以提高核电厂的性能和简化设计。下图给出ESBWR的系统示意图,由于容器外区的水与围板以内的水汽混合物的密谋差,加上烟囱效应,构成主冷冷却剂的自然循环。
经济简化型沸水堆核电厂系统图
ESBWR的安全系统是非能动的。它包括:①自动卸压系统,由安装在主蒸汽管道上的10个安全释放阀和8个卸压阀组成,分别将蒸汽排放到抑压池和干井。②重力驱动的冷却系统,在自动卸压系统将反应堆容器卸压后,补给水靠重力流入容器。③分离的冷凝系统,它由4个独立的高压环路组成,每个环路有一台热交换器,在反应堆停闭和全厂失电后,蒸汽将在管侧冷凝,热交换器管束放在安全壳外的大水池中,通过自然循环导出余热。④非能动安全壳冷却系统,由4条安全相关的独立的高压环路组成,每个环路有一台热交换器与安全壳相通,凝结水及释放阀管线淹没在抑压池内,热交换器设置在安全壳外的大水池内,通过自然循环导出失水事故后安全壳内的热量。③先进坎度(CANDU)型重水堆(ACR)核电厂。
ACR除继续保持CANDU型重水堆的水平压力管,不停堆装卸料,独立的低温、低压重水慢化回路等特点外,在设计上作了如下改进:i)采用低富集度(1.65%)的二氧化铀燃料组件,使燃耗增加三倍,乏燃料减少2/3;ii)采用轻水冷却剂回路,提高蒸汽的压力和温度,提高核电厂的热效率;iii)除了控制棒停堆系统外,还采用了在慢化剂中注入液态硝酸钆的第二停堆系统;iv)将轻水屏蔽水箱作为严重事故时的后备热阱;v)全堆芯具有负的冷却剂空穴系数;vi)安全壳采用钢衬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
4.第四代核能系统
经济竞争力、核电厂安全性、核废物处理和核武器扩散,是未来核能发展面临的四个主要挑战,经继续受到政府和工业决策者的重视,并成为公众关注的重要部分。考虑到新一代核能系统的发展需要相当长的周期,也由于对新的核能系统的要求已逐渐明确,国际核能界认为有必要启动下一代核能系统—第四代核能系统的研究工作。
第四代核能系统应具有一下特点: 1.具有竞争力的总发电成本。总发电成本是第四代核能系统的主要经济要求,因为它是未来电力供应中一个最重要的竞争手段。第四代核能系统的总发电量成本必须比电厂所在地区或国家的其它发电方式更具有竞争力。此外,第四代核能系统还应考虑开发除电力以外的广泛的能源产品。2.可接受的投资风险水平。相对于其它主要的资本投资项目来说,第四代核能系统必须在投资规模和投资风险两个方面对投资者都具有足够的吸引力。3.较短的项目交付与建造时间。第四代核电厂的醒目交付期必须少于四年,项目建造期必须少于三年。也就是说,必须及大地缩短核电厂的项目交付和建造周期,才能使核能重新成为世界电力一个优先选择。4.5.6.非常低的堆芯损坏频率。堆芯融化频率应低于10-6(堆年)不会出现严重堆芯损坏。
不需要场外应急。在任何可信的事故序列下,不会出现由于反射性的释放、为保护公众安全而采取的场外应急。这是核能安全的一个改革性改进。7.尽可能小的辐射照射。咋电厂的整个寿期内,第四代反应堆的设计必须能保证尽可能小的辐射照射。8.人因错误性能。第四代反应堆对于人因失效必须兼备高度的容错性能。在目前的核电厂运行中发生的大量事故征兆和报告的谁家都涉及人因失误,核电厂概率风险也表明 人因失误是核电厂风险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第四代反应堆必须高度包容人因失误。9.核废物的完整解决方案。第四代反应堆对于所有的核废物都必须具有完整的解决方案。10.核废物的完整解决方案的公众接收性。对所有的核废物(包括采矿和浓缩厂的废料,来自加工、运行、去污、退役的放射性废物和非放射性有害废物)都必须有完整的政治上和公众可接受的解决方案,这些解决方案必须对现有的和以前的电站都是可行的。11.废物的最小化。第四代反应堆必须在可信的程度上将废物的产生量降低到最少的程度。12.13.对武器扩散的最少吸引力。
内在的和外在的防止核扩散能力。第四代核能系统应当在设计上最大限度地依赖内在的或固有的机理防止核扩散。14.评估防止核扩散的能力。必须按照建立的导则对反应堆防止核扩散的能力进行评估。
2002年,又召开了第二次第四代核能系统国际论坛,提出了应重点关注和发展的第四代的第四代反应堆堆型,共六种,即气冷快堆、钠冷快堆、铅冷快堆、超高温反应堆、融盐堆和超临界水堆。
4.中国第二代压水堆改进型机组特点
我国核电技术的引进是从引进法国机组开始的。法国百万千瓦级核电技术的原型是美国西屋公司标准312堆型,通过改进批量化建设发展成为标准化的CPY技术。为了提高法国核电的出口竞争力,法玛通公司在CPY的基础上形成了安全性和经济性较好的M310堆型。大亚湾核电站引进的就是这种新型的M310堆型,同时我国开展了百万千瓦级大型商用核电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创新工作。
岭澳一期核电站以大亚湾核电站为参考电站,维持热功率和其它主要运行参数不变,结合经验反馈和核安全技术发展要求,通过37项技术改进,进一步提高了电站安全水平和技术经济性能,总体性能达到了国际同类型在役核电站的先进水平。
在建的岭澳二期核电站在大亚湾和岭澳一期核电站的技术基础上,根据运行经验反馈和参考法国同类机组批量改造计划,进行了多项技术改进,其中重大改进有15项。岭澳二期工程按“自主设计、部件采购”模式实施。
CRP-1000方案是最近由中广核集团推出的,它以岭澳一期和岭澳二期为参考基础,为进一步满足新版安全法规的要求,相应采纳了一些新技术。在后续项目中,CRP-1000方案仍将结合经验反馈,陆续采用新技术,使其安全性和经济性进一步提高。应该说,CRP-1000是目前国内安全可靠性、成熟性、经济性等各方面有一定竞争力的核电技术方案。是我国可以在“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进行建设的百万千瓦级“二代加”改进核电技术方案。辽宁红沿河核电站项目将采用CPR-1000技术方案。
CRP-1000拟采用的主要新技术有:
①为了满足新安全法规、导则的要求,进一步应用的新技术。②在岭澳二期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数字化仪控技术。③事故处理规程由事故定向转为状态定向。
④采用半速汽轮发电机组。原大亚湾与岭澳一期均采用全速汽轮机组,现采用半速汽轮发电机组可具有以下优点:
提高机组效率,继而提升电价竞争力;
半速机组的供货商选择范围较大,可以形成多家厂商竞争的局面。⑤首炉堆芯即采用18个月换料方案。原来大亚湾与岭澳一期的堆芯换料为12个月,换料时间改为18个月后,可减少换料大修次数,降低大修成本,并可提高电站可利用率,增加发电量。
⑥反应堆压力容器设计寿命为60年。原来法国(包括美国)的反应堆压力容器设计寿命均为40年,提高到60年后对核电站总的经济效益有很大提高。
⑦堆坑注水技术:有利于防止或延迟RPV熔穿;防止堆芯熔融物与混凝土反应,防止安全壳底板熔穿等。
⑧主回路应用LBB设计理念。⑨工程建设采用可视化进度控制。⑩采用三维辅助设计。
第五篇:安化概述
安化概述
(2007-03-15 15:31:31)转载
安化县位于湘中偏北、雪峰山脉北段、资水中游,北纬27°58′54″~28°38′37″、东经110°43′07″~110°58′51″〖JP〗之间。东接桃江、宁乡,西靠溆浦、沅陵,南临涟源、新化,北毗桃源、鼎城。东西长123.76公里,南北宽73.46公里,总面积4950.25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2.3%,县域面积列湖南第三。2000年,安化县辖东坪、清塘铺、梅城、仙溪、大福、长塘、羊角塘、冷市、小淹、江南、柘溪、马路、奎溪、烟溪、渠江、平口等16镇,高明、乐安、栗林、东山、滔溪、龙塘、洞市、杨林、田庄、木子、苍场、古楼、南金等13乡和新桥建镇试验区,共有村(居委)1180个,总人口95.1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2.8万人。居民主要系汉族,少数民族有25个864人,大都为杂散居。
远在太古时,安化境域是一片海洋。距今约8亿年左右,江南古陆隆起,原始的雪峰山脉形成。距今6000万年兴起的、至今仍在活动的喜马拉雅运动,控制了湖南山脉的走向和水系的分布,县境的山脉和水系因此而形成。后经长期的风化、水蚀、冲刷、切割作用,才呈现出今日县境千姿百态的自然景观。全县山地占82%,丘陵占11%,冈地占2.5%,平谷地占2.8%,水域占1.7%。地势从西向东倾斜,西部九龙池,海拔1622米,东部善溪口,海拔57米,相对高差1565米。境内崇山峻岭,重峦叠嶂,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63座。资水横贯县境中部,境内干流5公里以上的溪河170条。1961年柘溪电站关闸蓄水,形成柘溪水库安化境内水面85平方公里。据90年代初土地详查,全县有耕地406万公顷,其中稻田3.02万公顷,常年作土104万公顷。
安化地处东亚季风区,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具有气候温和,四季分明,热量充足,雨水集中,春温多变,夏秋多旱,严寒期短,暑热期长的特点。历年(1955~2000年)年平均气温为16.2℃,与1955~1985年平均数吻合。一年之中,1月份最冷,极端最低气温-11.3℃,7月份最热,极端最高气温41.8℃。年平均无霜期275天、日照1335.8小时。年平均降水量1706.1毫米,较1955~1985年平均数多33.2毫米。雨水60%集中在4-7月。不同地域雨量相差很大:洞市—竹溪坡—熊家山一带多至1817~1851毫米,而清塘—黄柏界一带少至1414~1428毫米。
全县盛产松、杉、竹、果、茶叶、油茶、油桐、棕片、药材等,有木本植物103科1022种;钨、金、锑、钒等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的矿藏有39种,是湖南省重点林区县和有色金属之乡。水能资源丰富,理论蕴藏量150万千瓦,除已建成的湘中明珠——柘溪水电站外,还建有小水电站142处,总装机容量2万多千瓦。
安化地灵人杰。据史料统计,自宋至清,安化考中进士以上14人、举人117人。在中国历史上有一定影响的人物有清代两江总督陶澍、云贵总督罗绕典、著名书法家黄自元。20世纪初,李燮和、李唐等最早参加华兴会、同盟会,投身辛亥革命,成为当时叱咤风云的人物。从土地革命到解放战争的几十年革命斗争中,姚炳南、卢天放、刘肇经等大批革命志士前赴后继,共有389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新中国成立后,安化更是英才辈出。在政界、军界和科技、教育、医学、文史、体育界出现了相当一批出类拔萃的人物。如国家工商总局局长王众孚(2002年当选为中共中央委员)、中纪委副书记夏赞忠、工程院院士龙驭球、原福州军区副司令员邓克明、广州军区副参谋长李作成等。世界羽坛冠军唐九红、龚智超、龚睿娜、黄穗,都是从这里走向世界的。安化历史悠久。小淹镇青桑村旧石器遗址的考古发现,证明距今1.5万年前,就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安化为古梅山之域,汉属益阳县地。唐僖宗光启二年(886),梅山峒蛮断邵州道,不与朝廷通。直至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朝廷遣章开发梅山,置安化县。据历史资料记载,宋置县后,放开对县境瑶人的禁锢,居民生产生活较为安定。宋末至明代中叶,战乱频仍,疾疫灾荒不断,人口锐减,田土荒芜。明万历年间,县内采矿炼铁、采制黑茶兴起,工商业已有萌芽。清代初、中期,社会安定,朝廷奖励耕作,促进了农业发展,工商企业也随之兴起。咸丰年间创制的红茶“湖红”,远销欧美。清末至民国初年,南北军阀混战,县境屡遭兵燹,人民生活困苦。抗日战争时期,安化成为抗战后方,长沙、益阳等地不少机关、学校及厂店纷纷迁入县境,安化工商业、教育事业一度繁荣。抗战结束后,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社会动荡,生产萎缩,物资紧缺,通货膨胀,到40年代末,全县经济已濒于崩溃。
1949年6月28日,安化宣布和平解放。1949~1985年36年中,安化同全国其他地区一样,经历了国民经济恢复时期、1~6个5年计划建设时期。其间,尽管自然灾害频繁袭击,西方国家对中国一度进行经济封锁,反右派斗争、文化大革命等运动严重干扰,同时也出现过“大跃进”等经济建设上的指挥错误,但是,中国共产党能及时总结经验,纠正错误,使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持续向前发展。从70年代末开始,中共安化县委、县政府认真总结经验教训,着力加强县境通路、通电、通水、通广播电话等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多种经营基地,发展各种农副产品;相应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企业;综合利用和加速开发储量丰富的地下矿藏。这些都为以后全县经济实现新的飞跃奠定了坚实基础。
1986~2000年,是改革开放的15年。15年来,全县人民在中共安化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紧跟党中央部署,坚定不移地推进各方面的改革。全县农村在稳定并不断完善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建立健全服务体系,发展规模经营,调整产业结构,不断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在经济领域,全县朝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成功地实现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已在全县基本形成。个体、私营、外资等非公有制经济蓬勃发展,成为推动全县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其他各项改革全面推进。计划工作实现由计划经济向宏观调控、积极引导、放开搞活,扶持各项事业发展的市场经济转变。价格体制由大部分实行国家定价向国家指导价、市场调节价方向发展。财税体制实行县对乡镇财政体制包干,并推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人事制度方面,实施人员分流,推行公务员制度,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招录干部。教育方面,调整教育布局,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县、乡(镇)两级政府部门,按照精简、统一、效率的原则和决策、执行、监督相协调的要求,推进机构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大大提高政府的决策能力和服务功能。此外,金融、外贸、投资、流通、住房、社会保障、科技、医疗卫生等方面的改革,也取得令人满意的成效。各项改革已成为推进全县经济建设和各项工作的根本动力。
1986~2000年,也是国家执行“七五”、“八五”、“九五”计划时期。“七五”时期(1986~1990),安化县贯彻改革、开放、搞活的方针,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第三产业,大力发展林业生产,决不放松粮食生产,积极开展多种经营,加快发展乡镇企业,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生产力水平。“七五”规划执行情况较好。“八五”时期(1991~1995),全县坚持深化改革,调整结构,面向内外市场,综合开发资源;坚持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经济效益;坚持把安化建成以发达农业为基础,以矿冶、化工、森林、食品工业为主体,以建材、饲料工业为两翼,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富饶山乡。前两年着重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后三年通过深化改革加速经济发展。“八五”规划执行顺利,全面超额完成各项任务和主要经济指标。“九五”时期(1995~2000),县委、县政府根据省委书记王茂林的指示,编制了《安化县1995~2000年脱贫奔小康计划》。其指导方针是:充分依靠全县人民,抓住国家扶贫攻坚机遇,扩大招商引资,走市场导向、科技进步和资源开发三位一体的经济发展道路,重点突破山地开发、支柱产业和交通建设三大领域,逐步形成稳定脱贫致富的内在运行机制,实现富民强县的战略目标。其间,因受诸多因素的制约和影响,经济指标完成不太理想,但基础设施建设成就辉煌。
在这15年间,安化尽管遇到连年严重的自然灾害,尽管历经了由单一的全民、集体所有制到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由封闭型计划经济到开放型市场经济的历史变革,但是,安化人民在付出沉重代价的同时,也获得了发展自己的契机:国家对柘溪库区建设的重视与投入;明确安化为全省重点林区县;1994年国务院确定安化为“八七扶贫攻坚”重点县。这三大机遇就像催化剂与助推器,为安化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注入了很强的活力,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15年来,安化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县力明显增强。2000年与1987年(1986年及以前无此项统计)比较,国内生产总值由55841万元增加到202053万元,按可比价计算,年平均发展速度10.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4645万元,第二产业增加值33527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58040万元。主要农产品产量有较大幅度增长:粮食由263775吨增加到296084吨;油料由8350吨增加到23417吨;茶叶由于市场疲软,由8000吨减少到5000吨,但其中名优茶由少到多,向国内国际打出了“安化松针”、“安化银毫”、“求喜银币茶”等名牌产品;水果由2985吨增加到9300吨,其中柑橘由1675吨增加到7150吨,“宫川蜜橘”曾定为第十一届“亚运会”指定供应产品;出栏猪由27.6万头增加到48.7万头,出栏牛由0.15万头增加到8.84万头,出栏羊由0.74万只增加到17.76万只,水产品产量由1690吨增加到9715吨。15年全县累计人工造林1031万公顷,封山育林1633万公顷,1993年实现消灭宜林荒山,1996年实现全面绿化达标,获省政府授予的“全省绿化先进集体”荣称。林业结构调整日趋合理,新植以板栗、杜仲、厚朴等为主的经济林308万公顷,全县经济林总面积达79万公顷,占有林地面积的27.8%,获国家林业局授予的“全国经济林建设先进县”和“中国厚朴之乡”称誉。2000年与1985年比较,主要产品产量不断增加:发电量由17.33亿千瓦时增加到24.79亿千瓦时;精锑由1260吨增加到2939吨;水泥由7.39万吨增加到16.69万吨;黄金由15千克增加到75千克;竹地板生产量33万平方米。渣滓溪锑品厂生产的精锑及三氧化二锑被中国社会调查事务所确认为“中国公认名牌产品”。乡镇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发展迅速。建玲竹业有限公司,90年代还是个小型竹木制品厂,通过几年发展,建成设计年产高档无尘竹地板100万平方米,年产值1亿元以上,年创税可达到1000万元的全省最大的楠竹加工企业。其生产的“建玲牌”竹地板获湖南省名优特新农副产品博览会金奖,产品走销市场。财政收入稳定增长,总收入由2947万元增加到9793万元。金融保险事业不断发展,年末各项存款余额由10170万元增加到195652万元,年末各项贷款余额由10431万元增加到100466万元;保险业务费总收入由189 万元增加到14741万元,支付赔款由105万元增加到5193万元。
15年来,安化的基础设施和产业建设成效显著。15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建设投资23亿元。其中,国家计划内投资建设项目1280个,实际完成投资11.63亿元,投资的重点是基础设施、农业基地和支柱产业;以工代赈资金项目2704个,实际完成投资2.464亿元,主要实施农业、林业、水利、交通、农电、农村电信等项目工程;争取国家扶贫贷款1.3亿元,财政扶贫资金1542万元,扶持项目987个(绝大部分属固定资产投资);国家水利部和省财政投入的建设基金及地方后期扶持移民库建资金共1.6332亿元,主要用于库区基础设施建设、生产开发及移民安置等。15年间,新建、扩建和改造的重点工业企业有湘云制药厂、湘中竹木总厂、渣滓溪锑矿、太平金矿、平口水泥厂、长塘水泥厂、仙峰水泥厂和建玲竹业有限公司等。在城镇建设上,建制镇由11个增至16个,小城镇的各项配套建设相应加快。其中,建成了梅城、平口和东坪湘资三处规模较大的农贸市场。县城东坪镇建设日新月异:广播电视、电信、电力、外贸大厦拔地而起;新建沿江大道被誉为安化的“外滩”;党政机关办公大院整体搬迁;十八拐、月形山公园打扮得
秀丽多姿;橘园新村、梅园小区建设初具规模。能源建设上,新建了马迹塘至梅城11万伏送变电线路,续修扩建了廖家坪、红岩水库和将军电站,新建了长塘11万伏变电站,改造扩建了清塘等8个变电站,新建配套小水电135处,装机2250千瓦,农村电网进一步得到改造,全县通电村达到1137个。交通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15年间,新建了大桥—通溪、东坪—小淹、柘溪—马路、洞市—新化等多处公路,境内公路里程达3183.8公里,全县通公路的村达930个;完成了东坪—柘溪、梅城—新化、长塘—大福、羊角—沧浪坪、柘溪—马路等公路砂改油工程;搬迁和改建了湘运安化、梅城两座县级车站;新建了对口溪船运码头;安化资江大桥和怀桃公路小淹—夫溪段修建等重点项目正在建设中。2000年与1985年比较,民用汽车拥有量由27辆增加到2123辆,民用机动船拥有量由168艘增加到251艘,客运量由92.05万人次增加到465.8万人次,货运量由13.4万吨增加到26.5万吨。邮电通信事业飞速发展。邮电业务总量由104万元猛增到4911万元,交换总机容量达到2.17万门,全县通电话村933个,固定电话用户发展到59376户,移动电话用户10846户,新蓉园寻呼用户13932户。
经济建设突飞猛进,各项社会事业也高速发展。科技兴县成绩显著。科普、专利工作多次获省、市先进,安化被评定或确认为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全国专利工作试点县和“首批科普示范县”创建单位;全县授权专利241件,开发实施专利166件,取得科技成果211项,获国家、省、市科学技术进步奖284项。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全县教育部门共有学校989所(小学925所、初中55所、高中5所、职业中专3所、教师进修学校1所),部门与社会办学39所。2000年与1985年比较,校园面积由26107公顷增加到28633公顷;校舍面积由51.28万平方米增加到114.74万平方米;在校学生由102
855人增加到155928人。15年间共为国家输送大专院校学生5585人,为新中国成立后36年高考录取总数2387人的2.34倍;中等职业学校为县内外输送中级专业技术人才8444人。县职业中专跻身国家重点中等职业学校,成人教育、幼儿教育、技术培训广泛开展。计划生育工作成效显著。全县实现了“九五”期间计划生育的奋斗目标,1995~2000年,连续6年评为省、市先进单位。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迅速。全县共有医疗卫生机构39个,社会医疗机构44个,村卫生室851个,个体诊所155家。医院建设、医疗技术向现代化方向发展。全县共有26家医院上等升级,其中,县人民医院、县中医医院达到二级甲等医院、县二人民医院达到二级乙等医院标准。中医药工作达到全省先进县标准。文化工作适应改革开放的形势,在繁荣文艺创作、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发展和管理文化市场方面,都取得显著成绩。创作思想和创作方法不断出新,涌现了一批新人新作,成为益阳市文艺创作的一支劲旅。文艺演出常年不断,获得多种奖项。平口文化站被列为全省10个文化示范站之一。广播电视发展迅速:先后建起县城和梅城两座广播电视大楼;建成辰山微波电视铁塔、张家山微波转播站;启动全国电视“村村通”工程,全县共建电视卫星地面站400个,消灭了电视盲村;有线电视在全省率先实现统建统管,所有乡镇实现微波联网,县城网络实现传输光缆化,有线电视用户增至68000户。1986~2000年,是安化体育事业的黄金时期:全民健身活动普遍开展;安化运动员在市、省、国家级比赛中多次摘金夺银;为省、国家输送了大批体育健将;安化被誉为世界羽坛冠军摇篮。旅游事业受到重视,县政府已将这一朝阳产业提到议事日程,成立旅游资源开发机构,进行旅游资源的全面考察和推介。先后开发的有红岩省级自然保护区、柘溪省级森林公园、六步溪省级自然保护区、马路龙泉洞和青龙洞等溶洞群。全县有东坪、马路、柘溪、思游风景区已审批确定为市级旅游风景区。
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城乡人民生活不断提高。2000年与1985年比较,职工年人均工资由998元增加到675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349元增加到1236元;城乡居民年末储蓄余额由4569万元增加到152亿元,人均储蓄由54.47元增加到1650.28元。历史以来安化人民缺衣少食的问题,在此时期得到较大程度的缓解。城镇住房条件得到很大改善。住房总面积由108.69万平方米增加到312.03万平方米,人均住房面积由7.56平方米增加到12.1平方米。农村住房新建改建速度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已具雏形。城乡消费品市场繁荣,物价稳定。15年间,全县共投资6018万元,组建农贸市场23个,此外还组建乡、镇、村墟场82个,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16666万元增加到106353万元。环保、生态建设成绩显著。全县共投入治理污染资金4169万元,主要对东坪钒冶炼厂进行整体搬迁,对廖家坪矿业污染和国营715矿的退役环境进行治理。争取国家第一批生态环境建设重点县项目,对滔溪、伊溪、沂溪及柳溪、河曲溪流域实施了有效治理。
全县物质文明建设成绩显著,精神文明建设同步发展。除科技、教育、文化、体育等长足发展外,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也年年有主题,年年有特色。1987年,县委印发《关于“七五”期间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十条措施》,重点以移风易俗为突破口,树立社会主义新风俗。1990年初,县委发出《关于在全县广泛开展学雷锋、讲贡献、尽义务、树新风活动的通知》,学习活动有声有色,涌现了一批学雷锋的先进单位和个人。1991年,县委成立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全县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以下简称双文明)建设走上规范化、制度化轨道。1994~2000年,先后在全县广泛开展“做文明公民,建文明单位,创文明建设先进县”、“改进作风年”、“三德教育年”、“创文明户、文明集镇、文明单位”为主题的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同时,不断开展普法教育,使全县人民的思想、道德、法制观念不断更新,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至2000年,全县建成县直文明单位22个、文明乡镇8个,评定不同等级的“星级户”27000多户。
综上所述,1986~2000年,是安化县经济和社会事业快速前进的15年。其间,发展是总的趋势,成绩是主流。然而,由于地域条件,经济基础及自然灾害等诸多因素影响,也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运行总体质量不高,主导产业尚未形成强劲的市场竞争能力;县乡两级财政运转艰难,财政经济没有走出困境;脱贫任务还很艰巨,致富奔小康尚需付出成倍的努力。但是,安化县委、县政府坚信,安化是一方具有悠久历史文化、光荣革命传统、资源丰富、地灵人杰的热土,安化人民一定能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指引下,凭借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谱写出更新更美的文字,迎来新世纪灿烂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