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明创业事迹材料
高明创业事迹材料
我叫高明,女36岁,1995年毕业与西北财经大学金融专业,分配于西安科元光电仪器厂从事财务工作。2001年由于孩子患有白血病,来到了宁夏,再加上原来工作单位效益不佳,最终成为了一名下岗人员。
由于2003年陶乐撤县,工作就业更加难上加难,为了给孩子治病,我在铁合金干过苦力,在修造厂、甘草厂、编织厂当过工人,从此我们全家也入到了低保户的行列,借此机会,我们全家感谢党和政府,帮我们全家度过那段最艰苦的日子。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被甘草厂选中学习栽培食用菌的技术,食用菌成为中国农业中的一个产业,是种植业仅次于粮、棉、油、菜、果的第六大类产品。多年来,食用菌产业为当地农业增收,财政增收,企业增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及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应用问题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有些专家把食用菌产业比喻成农业的“垃圾处理厂”意思是说食用菌生产是科学有效地利用农业,林业、畜牧业的秸秆、枝条、木屑、畜禽类粪便等“垃圾”,按科学地配方结合起来,生产出集“美味、营养、保健、绿色”于一体的食用菌产品,是高蛋白有机物进入新的食物链分解后,废料施于大田后,可大大提高地、提高肥力,改善土壤结构,同时将废料处理后可做为畜禽的饲料添加剂,有了食用菌这一环,形成了一个多层次搭配,多环节相扣,多梯级循环,多层次增值,多效益统一的体系,无一不体现了“循环经济”体系,更加符合前几年陶乐——经济循环区这一特点。
甘草厂每年加工甘草近1200吨,生产甘草渣900多吨,平均每天有4吨的废渣像垃圾一样倒掉,及影响环境有增加了企业费用,经勘测,甘草渣内仍有许多药性成分来能提出,无疑是完全背弃了“循环经济”是对资源的极大浪费。
创业往往想起来简单,干起来会涌现许许多多的难题,甘草厂、修造厂前前后后放弃了栽培,我认为这是一个很适合在陶乐搞的项目,其原因有:
第一经我调查,目前陶乐没有人搞食用菌,平罗也没有种植大户,除为平菇外,香菇、双孢菇、金针菇等几种市场常见的品种,也是从银川引货入市。在银川各大市场中,更加寻觅不见杏鲍菇、猴头菇、鸡腿菇的踪影,发展食用菌乃至平罗,甚至全区都有一个很好前景。
第二陶乐地大物博,农业下脚料资源丰富,比如甘草渣、玉米芯、稻草都是,生产食用菌的好材料料这样就大大地降低了生产成本。
第三今年的金融危机,使陶乐的失业人员增加特别是妇女,大都闲置在家,生产食用菌投资大,但收益快,从种到收益仅需40天,唯一的缺陷就是费工费时,发展它也为家庭妇女们创造了就业机会。
第四经过前几年的栽培经验,我已经成功总结出了利用玉米芯栽培平菇的技术,利用甘草渣生产鸡腿菇、猴头菇、灵芝等食药兼用的食用菌栽培技术,目前我已经栽培了一万袋平菇,已经大量上市。猴头菇、杏鲍菇填补了宁夏食用菌这一块的空白,利用甘草渣种植灵芝可谓是全国首创。
作为一个企业创业难,作为一个女人创业更难,作为一个下岗职工,一个低保户妇女创业难上加难,多年的人生坎坷磨练了我一副坚强的性格,做到不骄不躁,脚踏实步的迈向的目标。我最大的理想不仅要为自己创造最大财富,也要为像我一样的低保户妇女创造财富,引领她们和我一起早日抛开“贫困”的帽子。
第二篇:高明事迹
有道是百善孝为先,中国历史上二十四孝的故事,时至今日,仍被传送,今天我就来为大家讲讲横林镇大孝子高明的故事。他是横林镇牛塘社区人,今年已经64岁了。
高明的母亲,名叫冯珍,今年94岁。冯老太的丈夫早年过世,从56岁开始,就大病不断,可以说是儿女的孝心在延续着她的生命。冯老太56岁时,查出患有肺癌。从小受父母疼爱的小儿子高明忧心如焚。他下定决心,一定要在母亲危难的时刻最大限度地尽到儿子的责任。冯老太的其他子女也像高明一样,团结一心,要把母亲从死神手中夺回来。也许子女们的孝心真的感动了上苍,由于发现早,救治及时,住了三个月院的冯老太就出院了,儿女们心中的石头也终于落了地。这个大家庭又回复了往日的平静。
俗话说,马老易失蹄,人老易得病。在冯老太68岁那年,突然出现吐血症状,一吐就是半痰盂。儿女们四处为其寻医问药,终于打听到云南大学有一医生有医治母亲支气管扩张的偏方,高明立马寄去药费,并将母亲的病状详细告诉了医生。这个医生也回了信,并寄回一包中药,冯老太的咳血现象奇迹般的被控制住了。
在冯老太81岁那年又突发脑梗塞,尽管用尽各种办法,也只能卧床不起了。那时,高明的两姐妹一个在外地,一个身体不好,高明就和哥哥高朋担当起照顾母亲的重任了,两人白天黑夜地轮流在医院守护。高明的哥哥高朋家住奔牛镇,每次回来看母亲要穿一个城,但是每隔3天,他都会从奔牛自己家赶到横林的弟弟家住3天,和弟弟一起照料母亲。哥哥高朋总是戏称,照料母亲自己只是个游击队员,弟弟高明才是主力队员。
这时的高明,他已意识到母亲随时随地有可能离他而去。几经周折的他,少了几分惊慌,多了几分沉着。他的爱母之心也越发地深沉。为此高明作了一个重大的抉择:毅然决然地办理了内退手续,回家照顾母亲。那时高明才48岁。
48岁,虽已不是青春年华,却也是人生奋斗的黄金时段。如今,有多少人能为自己的父母作这样的牺牲呢?又有多少人能弃小家而顾奄奄一息的老人呢?高明,就是这样一个普通的人,却有着超乎常人的胸怀。从此,他把自己的 时间全部奉献给了病床上的母亲,不再外出娱乐,更不出远门。目前,高明和母亲住的房子还是高明还在厂里的时候分配到的。几十年了,还是当初的样子。高明说,他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来对房子进行装修,他的所有心思都在怎么伺候好母亲上。他妻子因为受不了这种枯燥、辛苦而清贫的生活,带着女儿离他而去。但高明对自己的选择没有后悔:“照顾妈妈我是放在第一位的。”高明仍然一如既往的守候在母亲身边。
八年前,老太的意识开始变得模糊,高明守在母亲身边的时间就更多了。每到哥哥高朋来,高明就可以出去买点东西,哥哥一走,他就不出门了,一天二十四小时陪护母亲身边。
为了更好地照顾母亲,高明还总结了几个照顾意识模糊、瘫痪在床老人的好办法。比如在冯老太床前,常年放着这些东西:一个闹钟、一部小灵通、一支笔、一本记录本。“叮铃铃——”,闹钟铃一响就是提醒他,母亲喝牛奶的时间到了。在冲牛奶的时候,高明还要加一些冻干粉、蜂乳以及黄金搭档。他说,冻干粉是帮助母亲提高抵抗力的,而蜂乳是帮助润肠通便的,黄金搭档是补充维生素的。由于冯老太意识不清,东西很难放进她的嘴里,高明只得用针筒来帮助母亲吃东西。喝完牛奶,高明立即把时间记录在本子上。高明说,因为母亲有时候不能按时吃,有了记录心里就有数了,保证一天吃四到五顿。每个小时高明要为老太太翻一次身,也用闹铃提醒,因为怕搞混淆,就用小灵通的闹铃声。每次喂完饭,高明都会用自己制作的牙签帮母亲把牙齿剔干净,因为老太不能刷牙,他还要用药水帮母亲进行口腔消毒。
高明还有一个自己的小发明,就是布条,或许大家会觉得奇怪,这布条是用来干什么的呢?高明说,吃馄饨或者米饭的时候,母亲一直磨牙,牙齿都磨掉了。为此,高明想了很多方法,包括买来婴儿用的奶嘴放在母亲嘴里防止她磨牙,但都不管用。用布条,是高明挖空心思想出来的,把布条卡在冯老太上下牙齿之间就能很好地防止老太磨坏牙齿。而这些布条以及针筒,每次用过以后,高明都会用沸水蒸煮消毒。高明的第三个妙招就是消毒方法。由于母亲体弱,抵抗病菌的能力差,为了防止母亲因为常年待在空调下得空调病,高明每隔三天都会用紫外灯对空调进行消毒。又怕祡外光伤着母亲的皮肤,高明还做了一块板,把紫外光给挡掉了。老太卧床这些年来,从来没有得过感冒等疾病。
高明的第四个心得就是照顾老母亲这样的失能老人,不能用尿不湿,要用尿布,这样既透气又舒服,不过要每隔一小时就换一次尿布,这样才能保证干净卫生,每次为母亲换尿布,高明总是要费力地抱起母亲,换洗擦拭,往往弄得满头大汗、疲惫不堪。
高明对老母亲的照顾可谓是尽心尽力,对自己,却总是马马虎虎地凑合着。内退回家后,高明每个月的工资只有500多元,他想方设法地为母亲买这买那改善伙食,增加营养;而自己却节衣缩食,速冻食品成了他的家常便饭。他把母亲的床弄得宽敞暖和,自己就睡在一张用六张凳子拼出的一块宽度不超过0.5米的小床。高明每天就睡在这里,用自己的身体作为护栏,防止神智不清的母亲摔下床来。每天晚上,高明照样是每隔1小时就会起来为母亲翻一次身,换一次尿布。因为及时翻身,冯老太太十多年来从来没有生过褥疮。
为了延续母亲的生命,高明费尽心思。周边的邻居都知道冯老太有四个孝顺的儿女,对小儿子高明更是称赞不已。邻居们感慨地说,“一个男人,服侍母亲到这样,很不容易,像我们女人要服侍母亲,都没有这样的耐心。”有人问:“高明,为了照顾你的老母亲,老婆和孩子都跑了,你后悔吗?”他说:“有遗憾,但是绝对不后悔!母亲只有一个,照顾母亲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又有人劝:“高明,你的老母亲都没有什么意识了,你的照顾不用这么细心,差不多就行了,你也六十多岁了,要对自己好点了!”高明认真地回答说:“那怎么行呢,我们小时候什么都不懂,家里孩子又多,父母工作再苦再累,回到家照样全心全意地照顾我们,从来不叫苦叫累,宁可自己少吃一口,也要让我们吃饱吃好。现在妈妈老了,做子女的理所当然要照顾好她,尽管母亲已经不能动弹,但她毕竟还活在我的身旁,这已经是老天的最大恩赐了。母亲多活一天,我就多一天的幸福。现在她是我生活的支柱,你们觉得我苦,我却觉得很开心!” 高明照顾母亲的事在社区传为美谈,感动了不少人。有句老话叫“久病床前无孝子”,但高明却用行动告诉我们:久病床前也有孝子!在2010年,高明被评为了武进区十大孝星、“江苏省十大孝子”,他的事迹被更多的人知晓,他的事迹也时刻感动着我们,启迪着我们,提醒我们,要去关爱我们的亲人,照顾好我们的家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只有家庭和谐,才能社会和谐!
第三篇:创业事迹
——山东蓝翔高级技工学校毕业生冯仁彬创业事迹 学员档案:冯仁彬,男,山东省滕州市木石镇独后村人,初中文化,2005 年进入山东蓝翔高级技工学校厨师专业学习,现任滕州市木石镇独后村农家小院炒鸡店老板,年收入50 多万元。没有实现自己从小树立的大学梦,初中毕业以后他觉得自己梦想破碎,每天情绪低落,也不知道未来该何去何从。“条条大路通罗马”,他在家人的引导下进入厨师行业,开启了自己人生的另一扇门。回首冯仁彬的人生经历,他曾经在饭店后厨给人打杂;曾经进入正规院校接受培训;曾经回家创业,却又屡屡受挫……在这期间他愈挫愈勇,创立了自己的品牌“特色地锅鸡”。蓝翔技校教会他技术 初中毕业后,冯仁彬没有考上高中,他觉得自己的人生似乎跌入了低谷,没有了方向可寻。他眼含泪水,问自己的父母他到底应该怎么办。父母看到孩子的现状,也是有些苦恼,他们四处打听,终于给他寻得在饭店跟着师傅打杂的工作。迷茫中,他似乎有了新的方向。然而,“工资太低,学不到系统的技术,哪能够养家糊口呀”,于是,冯仁彬有了学习技术的想法。“我可要好好选一所学校学技术”,他在心里告诉自己。“我第一次觉得自己的选择是非常正确的,我认识了好多同学,有了自己佩服的老师”,决定在蓝翔技校学习,仿佛给冯仁彬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在冯仁彬的印象里,自己的厨师老师技术精湛,厨师车间总能见到他身穿厨师服,头戴厨师帽,拿着重重的锅,在灶台上蹿起几尺高的火苗,掂来掂去。同学们初见这个场景就会不由自主地喊“哇,厉害”,心里想着自己也要学会。蓝翔技校实行出了名的军事化管理模式,冯仁彬起初不习惯,想以自己的方式生活。“我不得不佩服我的老师,他天天找我谈话,给我鼓励,再淘气的心都会被他软化。” 老师严格要求,他不止讲解菜的做法、成本预算、切配、营养搭配等,还训练刀工,从切土豆丝、萝卜丝开始。晚上,冯仁彬经常在车间练习。“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厨师技术在毕业时已获得老师的赞扬,成为优秀毕业生。“短短三个月,我学会了很多,在老师的严格要求下,我的基本功练得很扎实,刀工更是不在话下”,冯仁彬道出了自己的喜悦。创新做法得到了老板肯定 冯仁彬毕业后,来到青岛胶州市的一家星级酒店上班。没有社会经验的他,认为只有积累大量的经验才能为以后铺好道路。“每月工资600 元,干的是后厨工作”,短短十几个字,道出了他刚毕业的现状。他每天勤勤恳恳,仔细研究菜品的做法,不时融入自己的想法,对菜品进行创新。他的这一做法得到了老板的肯定,顾客的认可度一步步提高。“其实能够得到肯定,是我最高兴的事情”,说这句话时他的脸上露出自豪的笑容。一年之后,他跳槽去了另一家酒店,负责酒店的凉菜。他的思路越来越开阔,想法也越来越多。“厨艺逐渐成熟,经验逐渐积累,人脉逐渐拓宽”,这时他决定自己创业当老板。经常以顾客身份到一些饭店学习2008 年,冯仁彬回到自己的老家木石镇独后村,想着创立属于自己的店面。他翻阅资料,考察地形,确定经营范围,他不想做一些普通的菜品,去复制别人的套路。冯仁彬最拿手的菜肴就是做各种鸡,他想着要做出自己的特色。恰巧当地有现成的笨鸡,他就急中生智抓住这个点做起了自己的“特色地锅鸡”。创业初期是最不容易的,店面装修、水电、房租、人员、菜品等所有的一切都要自己亲力亲为,而且还需要资金。他东借西凑加上自己积累的钱,好不容易凑足了四、五万元。他本以为自己的事业会一帆风顺,顾客会大量地上门光顾,结果每天店里都是空荡荡的。冯仁彬每到晚上都会躺在床上辗转反侧,他琢磨着这到底是怎么回事?眼看着这四、五万元就要化为泡影,他一下子瘦了很多,每天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当时连房租都挣不出来。他便以顾客的身份去一些饭店学习,品尝他们菜品的味道,观察他们经营的方式。很快他有了自己的想法,通过改进,菜品的味道更加适合大众,价格也有所降低,还经常搞优惠活动。这样顾客渐渐多了起来。“他家的地锅鸡是最好的” 2014 年春节后,他把饭店搬迁到了交通便利的工厂附近。这家饭店面积300平方米,叫做“农家小院炒鸡店”,主营家常菜和特色炒鸡,客源主要是私企老板、工人。他认为现在这家店生意好的优势是地理位置优越,菜肴独特,服务到位,价格优惠。“他家的特色地锅鸡很入味,是我吃过最好的地锅鸡,每次聚会都到他的店里来”,一名顾客告诉采访人员。听到这些,冯仁彬遮不住脸上的笑容,笑着回应:“谢谢您对我厨艺的肯定。” 冯仁彬用“特色”创立了自己的事业,是“特色”助他登上事业的高峰。这么多年来他已经有了自己固定的顾客群。对于未来,他想继续扩大店面规模,让自己的特色地锅鸡更加有“特色”,赢得更多顾客的光临。还没有踏入而立之年的冯仁彬,生活得很滋润,年收入五十多万元,已经拥有了属于自己的财富。相信未来,他的生意会越做越大。
第四篇:创业事迹
文 化 经 营 奉 献 社 会
——青年创业致富事迹材料 蓟县盛世米兰婚纱影楼 李林东
2011-2-25
李林东,39岁,现为天津蓟县盛世米兰婚纱影楼总经理,1993年涉足摄影行业,1994年在蓟县上仓河西镇开办了自己摄影店,2000年3月有了自己的婚纱影楼——水晶之恋婚纱摄影,2004年开始,创办了以盛世米兰婚纱影楼为主体的涉及婚纱摄影、婚庆服务、儿童摄影、照片和视频制作、影楼与庆典管理与服务培训等的综合性企业。几年来,影楼秉承“客户是企业永续经营的保障”之理念,依靠“文化经营”的企业特色,不断发展壮大,业已成为同行业的领跑者。
一、千辛万苦创业。
1993年春天,一个刚刚走出校门并不强壮的身影,脚蹬一辆说不出牌子的破旧自行车,身挎一架国产华夏牌旧相机每日活跃在蓟县南部平原地区的大小村庄、大街小巷,开始了一个农村家庭贫困孩子寻求生计的艰苦历程。他就是现蓟县盛世米兰婚纱影楼总经理李林东。历经一年半走村入户、起早贪晚的艰辛,1994年夏天,在上仓河西镇终于有了自己的店面——正大照相馆,当时启动资金不足5000元,营业面积50多平米。就是这50多平米,成为他经商创业画卷的第一页。
1999—2001兼营蓟县—天津、蓟县—塘沽客运。
2001年4月在蓟县商贸街西口开办水晶之恋婚纱摄影店。
2006年增开盛世米兰婚纱摄影楼。2007年增开盛世米兰婚庆店。
2009年4月盛世米兰婚纱影楼整体重装——盛世米兰结婚广场,盛装亮相。
2010年增开薇薇花开婚纱摄影城。
十几年来,真可谓“说遍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吃尽千辛万苦”。从“先睡地板,后当老板”做起,白手起家、从小事业做起、滚动发展壮大,今天,他的企业现有营业面积3000多平米,固定资产300多万员,员工93名,成为蓟县城内颇有名气的店面。
二、用爱心和责任打造优秀的企业团队
常言道,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成功的企业靠的是一个优秀团队的支撑,优秀的团队靠优秀的首领缔造。正是靠现代企业管理新理念——人本理念,李林东承担起缔造者的责任。他视员工为企业发展的生命之源,以人立业,他常跟大家讲的一句话是,如果一个老板在自己员工中的口碑很烂,那他的企业也不会很好;假若员工自己对企业没有信心,那么这个企业就不要谈什么发展。为此,他以德树威,以仁治业,打造优秀的企业团队。
首先从关心员工生活入手,他出资为员工租宿舍、请人手办食堂,解决了农村路远员工的吃住困难;在员工管理方面,除了严格的工作奖惩制度外,他还制定了盛世米兰婚纱影楼《困难员工预支工资制度》、《员工家庭用车制度》、《员工家属探望和节日慰问制度》等涉及员工切身利益的各项制度。几年来,企业为员工预支工资30多次,出车几万里,探望员工家属近百次,“外出有困难找警察,家里有困难找李总” 在员工中广为流传,以人立业、以德树威、以仁治业的创业理念为企业赢得了“企业如家”良好声誉,树立了现代企业的良好形象。
其次,在员工业务素质提高上做文章,使企业有了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制订了盛世米兰婚纱影楼《员工免费旅游》和《员工培训制度》,每年出资组织员工外出进行影楼岗位新技术与影楼管理新策略等的业务培训,不但增强员工的可持续发展力,提升了业务水平,更使企业发展能够与时俱进。先后组织员工到北京、大连、杭州、上海、西安等影楼业先进地区进行业务进修与学访活动,使企业在规范化管理的轨道上奋步前行。
第三,发挥团组织优势,助推员工和企业共同发展。作为一个在经济上取得成功的人,李林东始终没有放弃过政治上的进步追求,2003年7月,他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作为入党申请人,面对影楼业的员工和顾客绝大多数为青年人的实际情况,他很自觉地意识到发挥好共青团的组织优势,既能为有为青年员工 的发展提供大好空间,又能增强企业发展的生机和活力。基于此认识,2004年影楼创办之初就主动向团县委提出建立企业团支部的申请。支部成立后,他积极筹建团建活动室,每月拿出固定资金用于团组织建设,为团建活动提供各种有力保障,对团支部的组织生活、业务培训、节日迎庆、文体娱乐、岗位比武等活动给予时间、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大力支持,培育了浓厚的拼搏、进取、向上的企业文化, 使团组织的教育、管理和服务等功能得到了充分发挥。盛世米兰婚纱摄影楼团支部现有团员39人,组织健全,活动规范,成效显著,今年3月,他被团市委授予“团建之友”的光荣称号。
三、反哺桑梓,回报社会,树立现代企业的良好形象。
1.富了不忘同乡。村里修路、建文体活动场所,他出资出物近万元;村里乡亲嫁娶有难,他出手相助;小青年进城打工,他多方寻路;老人们求医问药购物,他送到家里;重病乡亲住进医院,他前去探望。家乡人进城办事,他亲自驾车送上一程„„所有这些,他没有达官要人们的红包和厚礼,有的只是村里村外人对他那句朴实的称道:林东这孩子不赖!
2.富了不忘社会责任。
青年是时代文化的先锋军,李林东发挥婚纱影楼业的优势,开辟经营新领域,使青年在“一生一次”的重要经历中,传扬现代婚情文化新风。2008年5月14日,承办团县委在府君山广场的“让爱飞翔”20对新人集体婚礼,并把为灾区募捐的主题融入于婚礼中,近千人的府君山广场上,在新婚夫妇和企业员工的带动下,共为灾区募捐4万多元,使婚礼成为传承中华美德、教育青年树立社会责任意识的有效载体;2009年在蓟县广播电视局大演播厅举办的30对大型电视集体婚礼、2010年举办的 “让爱荡起双桨、北戴河之旅”20对集体婚礼独树婚礼文化新旗帜, 以及至今连续举办5年的婚情文化博览会和顾客感恩见面年会成为向广大青年传播现代文明、提高人文素养、提升社会文化生活品味的重要阵地,深受青年和社会的欢迎和好评;2011年出资承办团县委在全县小学中开展的“红领巾风采”展评活动,至今县城内已经投入30万元,用摄影艺术独具匠心的形式向社会展示新一代小学生的精神风貌。多年来,李林东充分发挥影楼业自身的优势,通过“文化经营”的企业特色,为打造文化蓟县积极作贡献。
3.不遗余力,培育一群小老板。
企业在不断吸纳青年员工、为青年人提供就业岗位和发展空间的同时,还支持鼓励员工通过在企业的实践后自主创业,先后有7名青年员工经从盛世米兰婚纱影楼后开办了自己的店面,成为创办自主实体的新业主,如喜洋洋精致婚纱摄影、阳光恋人婚纱摄影等,为团县委“青年创业工程”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今后,他将一如既往的发挥好企业自身和团组织两个优势,通过“文化 经营”,打造行业新品牌,做团建工作的助手,做传承时代文化的带头人,成为服务青年、团结青年、引领青年的带头人。
(约2500字)
第五篇:创业事迹
成功,就在明天
人物简介:
纪朋,男,1988年8月26日出生于江苏省泰州市,2010年6月份毕业于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现任徐州元芳商务有限公司总经理。人生格言:人生为棋,我愿为卒,行动虽慢,可谁曾见我后退一步。
创业事迹:
追索他的创业之路,还得从大学的时候说起。让他攫取了自己创业的第一小桶金,并且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在大学期间,他就开始了创业历程,大二时成立了徐州申通校园服务中心,主要开展校园租车、旅游、品牌推广、二手产品交易,兼职中介等业务。同时也是学生会骨干成员。毕业后当同学们都在为端铁饭碗考公务员的时候,他另辟蹊径,独自一人去了俗称“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苏州,刚开始他进入一家电子厂,所从事的就是那些枯燥无味,没有任何技术含量的流水线工作。不久他就厌烦了这个工作,他就有了自己创业的项目,于是他结合上学时的创业经验(人力资源),因为电子厂是需要大量的人力支撑,所以他毫不犹豫的成立苏州慧英阁人力职介有限公司,但是因为年轻经验不足和缺乏关系人脉与资金的不足等原因,他的第一次创业就这么失败了,真算得上: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啊!
2012年,他的大学老校区成功申办改造,批准为淮海文化科技产业园(大学科技园)。在一次偶然的机会,遇到了他的老师,在老师的讲述下:目前国家大力倡导鼓励大学生创业,针对大学生创业给予各方面扶持政策,比如:三年免房租,资金扶持,技术指导,项目引进,税收返还等,让他的创业想当老板的劲又来了。创业,是一个多么时髦的词语,却不知有多少人在这条路上苦苦的挣扎。虽然他有过一次创业的失败经历,但是他就是一个执著的人,正是他有着一颗执著充满激情的心,不甘平庸的心态激发着他又一次走上自主创业之路。
经历了种种自己已经能理解的和自己目前还不能理解的事情,也看了些杂七杂八的书,这些“创业经历”和“阅读体验”也让自己重新审视“创业”,重新去思考“创业”这个概念,慢慢的自己也理清了自己所要创的那个“业”,勇于实践,自己的梦想的实践之路终会伴随自己一生。
在他第一次创业失败后,经朋友介绍,他就开始兼职做电子商务。从事的行业在当时当地的市场是很成熟,业务开展起来比较顺利。这个时候,他已经掌握了一定的产品专业知识和业务营销经验,加上这边的市场有待开发,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之后,应该说收获不小。
选择再次创业的浪潮里,他表示,创业一直是他的梦想,他有激情有能力,此时的自己已是信心十足,天时地利人和,这些条件都被占据了。第一次的创业失败经历,磨砺了他的性格,好好把握昨天、今天和明天,好好把握前路,给自己掌好前行的舵。他结合园区的发展业态以及国家发展的倡导趋向,在2012年年低成功注册了徐州元芳商务有限公司,并创下了骄人的业绩。凭着真诚的为人和诚信的待客之道,自己一步步度过事业的初创期,也一步步走到了今天的成绩,每一天自己都在努力,也在为每一点每一滴的进取和成功欢欣鼓舞。许多人都对他刮目相看,并对他的成功十分羡慕,其实只要你敢于尝试,不懈努力,梦想离你很近!
现公司至成立至今,团队快速发展至13人,包括设计师,策划专员,PHP,NET开发工程师8名,渠道服务专员等。公司已荣获徐州创业重点扶持单位,淮海科技园创业典型企业,多次接待省、市级领导参观,且被中国青年报,江苏卫视,当地媒体多次报到。同时,荣获省级创业荣誉3项,软件著作1项,授权项目4项。其中:2013年获得徐州市科技局扶持资金1万元;“58校园网”和“微来(微信开发)”创业项目分别获得省教育厅评选为2014年全省50家创业典型成果推荐项目;“O/O微信订餐系统”在2014年12月被省人保厅评为“2014江苏省大学生优秀创业项目”并获得10万元奖励资金。公司在不断努力成长中得到政府的鼓励,诸多电子商务从业者的响应,将成为一支服务于优秀电子商务团队。
他不但是一位事业成功的青年,更是一名公益热心青年,曾多次参加“幸福之家”下乡留守儿童送关爱公益活动。同时,积极接纳应届实习生和电子商务热爱者,让他们在这里学习到项目的实际开发经验与营销经验,为毕业后更好的找到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爱心公益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他表示以后将更加关注爱心公益,投入更多的资金和精力,关怀社会弱势留守群体和看好电子商务发展的热爱者,传递正能量,展现一个企业人的社会责任心。
遭遇挫折的时候,他有过迷茫,想过放弃,但他还是坚持下来了。他只是一个平凡的80后,庆幸在人生路上有那么一段奋斗的历程,从在企业一线打工,经过创业的失败,到现在自己以电子商务作为自己的事业,拾获了另一个梦,完成了个人的一次蝉蜕,几乎脱胎换骨,生活的多元性和丰富性给予了自己另外一种人生。
心存历史,见证辉煌。面对如此越来越好的业绩和荣誉,他看到的是有着更远更高追求的将来,创办元芳商务只是我创业起始的第一步。深傲有过昨日的辉煌,也有着今日骄人的业绩,他知道前面的道路很曲折,但仍然会百折竿头更进一步,未来竞争和机遇同在。今后,他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与干劲,朝着企业发展战略目标,再接再厉,开拓创新,续写新的辉煌!成功,就在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