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物通讯写作方法
如何才能写好先进人物通讯
新 闻 文 体 通
讯
一、通讯的特点和种类
(一)通讯的特点
通讯,有时也称为通讯报道,是一种以写人事为主的新闻文体。通讯采用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等手法,报道现实生活中有价值的人和事,通常比消息更详尽和形象,是报纸、广播新闻节目的重要报道形式。通讯的特点主要有以下三点。
1.新闻性
通讯是报道新闻事实的,一方面它所报道的内容受到客观事实的制约,另一方面,它所报道的人和事要具有典型性和指导性,不是所有的真人真事都值得报道,只有那些对当前社会人们工作、生活有指导意义,有参考价值的真人真事,才可能成为通讯报道的对象。
具体而言,通讯的新闻性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针对性,通讯所报道的人物必须是新闻人物,所报道的事件必须是新闻事件,必须具有比较大的新闻价值,二是真实性,通讯所报道的内容必须是真人真事,不允许有半点的夸大和虚构;
三是及时性,通讯必须迅速、及时、敏锐地反映现实,具有时代气息。
2.形象性
通讯不仅要以事实说话,而且要以形象说话。通讯虽然不是文学作品,但可以也应该运用多种多样的形象化表述手法,以增强作品的感染力。出色的通讯之所以感人,主要不是靠作者的议论和说教,而是要靠作品的细节、情节描绘。通讯的形象性主要表现在通讯作者在叙述真人真事的过程中,要善于形象地刻画人物的思想活动,行为特征,要描写生动的生活场景,渲染独特的环境气氛。在严格遵守客观事实的前提下,通讯对所描写的事件可以作精心的安排和裁剪,对所报道的人物作合理的提炼和刻画,像文学作品那样,用生动曲折的情节,独特感人的细节,充满生活气息的场景等方式,来强化作品的感染力。
和一般的新闻报道不同,通讯通过对新闻人物和新闻事件的形象刻画,具有很强的立体感。因此,通讯在表达方法上应充分利用典型情节和细节来展示人物和事件的内在风貌。可以这样说,真实性是通讯的生命,评论性是通讯的精神,形象性是通讯的风采。优秀的通讯,应该力求把这三者高度、和谐地统一起来,使作品既能贴近生活,又能对生活起指导、警策作用,作品的内容既不失实,作品的形式又充满艺术魅力,引人人胜。
3.论理性
为突出人和事的典型性和指导性,通讯常常要适当引入些说理和议论;表明作者的见解和态度,这就是通讯的论理性。通讯的’论理性既是与报道相关的党和政府当前政策方针的集中体现,又是作者主观认识和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通讯中的说理和议论是在叙述和描写的基础上进行的,是穿插在叙述和描写之中进行的。深刻、精彩、实在的说理和议论可以使通讯报道的事实得以升华。通讯的论理性越强,感染力也就越强。
(二)通讯的种类
1.人物通讯
人物通讯以记人为主,通常以报道先进人物、新闻人物为主要内容,是最摹本的一种新闻通讯。人物通讯的特点是能集中反映先进人物的先进事迹和崇高思想,把具有新闻意义的典型人物的言行、事迹、精神及时传递给社会,为社会树立榜样,成为推动时代前进的一种精神力量。人物通讯的主人公往往带有鲜明的时代特点,一般为近期涌现出来的开拓者、改革家、先进人物、英雄模范、爱国人土、知名学者等。
2.事件通讯。
事件通讯以记叙事件为主,集中反映现实生活中具有典型意义的新闻事件。这类通讯主要围绕着有新闻价值、有推
广意义的事件进行叙述,通过对事件的发生、发展、结果的描述,介绍具体情况,揭示典型意义,反映时代的精神风貌。
2.概貌通讯
概貌通讯是一种以报道某一个地区,某一个系统发生的新气象,新面貌,或以介绍祖国风光、地方物产、人情风俗、境外奇闻等:为主的一种通讯,因此也被称为风貌通讯、旅途通讯。这类通讯取材广泛,形式灵活,常见的形式有“见闻”、“巡礼”、“侧记”、“访问记”、“速写”、“书简”等等。
4.工作通讯
工作通讯是一种报道先进经验、工作成就的通讯。它通过对典型事例的记叙,或概括出一些成熟的经验,或反映需要解决而尚未解决的各种问题,或对一些新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工作通讯不同于总结,它要写得具体生动,有血有肉,文理并茂。
二、通讯的结构与表达方式
(一)通讯的结构
1.纵式结构
纵式结构的特点是按事物发展的进程或作者对事楞变化认识的顺序采安排材料。时间发展的顺序、情节展开的顺序和作者对事物认识发展的顺序是这类通讯贯穿全文的线索;采用这种结构形式,能使全文条理清晰,一目了然,便
于读者了解事物发展的来龙去脉。但同时要注意,由于这种结构相对比较固定,如果写作时再机械行文,很容易将通讯写成流水帐,一览无余,索然寡味。
2. 横式结构:
横式结构是按事物的性质或空间变换来安排材料。横式结构的优点是概括面广,取材灵活,不受时间的限制,层次分明,中心突出。但同时也要注意,由于这种结构相对比较灵活,如果写作时没有一个中心统帅全文,整篇通讯就可能支离破碎,让读者茫无头绪,不知所云。
3. 纵横式结构:
所谓纵横式结构就是把纵式结构和横式结构两者结合起来使用,以时间顺序为经,以空间变换为纬。这种结构的特点是,以时间先后为序,将不同地点发生的人和事统一在一个主题中,这样既体现了事物发展的过程双,又反映了事物发展中的不同侧面,给人以立体感和纵深感,有助于突出通讯的主题。相对面言,这种结构优点突出,一旦掌握其特点,比较容易把一篇通讯写得跌荡起伏,有声有色。
(二)通讯的表达方式
1.叙述和描写
一般说来,叙述与描写是一篇通讯不可缺少的表达方式。叙述与描写两者紧密结合,能使作品的结构详略得当,波澜起伏。通常,通讯的情节线索,人物的概括性介绍,都
用叙述方式,而对一些重要和具体的情景、人物的特征,则多用描写方式。如果一篇通讯只有概述,缺乏具体的事例,则往往流于空泛、枯燥乏味。反之,只有一些具体的事例,缺乏概述,则会使文章显得松松垮垮,难以表达二个完整的主题思想。因此,具体的描写要紧紧地溶人情节线索中,综合的叙述要以具体的事例为基础,做到“点面结合”,把两种表达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
2.抒情和议论
抒情和议论也是通讯写作中重要的表达方式。一篇通讯一般总是以叙述、描写为主,以抒情、议论为辅,因为通讯的抒情和议论离不开叙述和描写,通讯中的抒情不同于诗歌,抒情散文中的抒情,后者是以抒发作者的情怀为主,而通讯中的抒情只能依据事实,根据需要,在恰当的时候而发,不能脱离作品内容,为抒情而抒情。
通讯中的议论是指作者站在一定的立场上,对所报道的人和事,提出自己的看法和主张,精彩的议论能起到揭示作品主题的作用,使文章更具有说服力。和抒情一样,通讯的议论切忌离开事实和主题空发议论。通讯中的议论不同于议论文、论说文中的议论,不需要进行反复论证,只是在事实的基础上,恰到好处地加以评议,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即可。
三、通讯的写作要求
(一)选好典型、确立主题
1.体现时代精神
确立主题,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是通讯的主题是否体现了时代精神。一篇出色的通讯之所以能产生感人肺腑、动人心魄的力量,其原因在于作者能深入开掘生活,于平凡中见伟大,在细微中见精神。如老作家穆青20世纪60年代写的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颂扬了焦裕禄和人民同甘苦、共患难的优秀品质,歌颂了一个普通共产党员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尚情操乙;这种精神正是社会主义时代的标志,也是当时社会的需要。时至今日,焦裕禄的精神和形象仍然在神州大地奕奕闪光,因为其深刻、鲜明、富有时代精神的主题,仍能使今天舶读者受到强烈的感染;
2.反映人民愿望
确定通讯主题时,要考虑反映人民的愿望和要求,提炼主题时,要注意每个特定的时期人民的愿望和要求。通讯的作者应当急人民之所急、想人民之所想,不能首先考虑媒体的倾向,或迎合有关权力部门的意见。人民的愿望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时代精神在本质上应该是一致的。所以,反映人民的要求,维护人民的利益,与体现时代本质精神不会发生根本的矛盾冲突。只有反映人民愿望,关心民众痛痒的作品,才会对社会实际工作和生活具有指导意义。例如,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问题、廉政和法制建设问题、社会治安问题、养老保险和医疗改革等等问题,都是人民群众迫切关心的问题,也是当前社会发展面临的对全局或整体有影响的中心问题。正视、反映这些问题,既能切入社会生活的热点,又能对实际工作和生活发挥指导作用。
3.符合生活实际
通讯是新闻作品,新闻的特点就是用事实说话。通讯的主题是由作品所写事件的本质所决定的,受客观存在的制约。因此,提炼主题时,一定要从所报道对象的客观事实出发,绝对不能离开所报道的客观事实,随心所欲地“提炼”、“升华”主题,违背所报道的对象的真实情况,勉强地、生硬地去迎合所谓的“当前形势”或其他要求。
(二)描绘细节、铺陈情节
1.细致入微,以小见大
和艺术作品中的细节不同,通讯报道的细节,必须符合生活真实,绝对不容许虚构。失真的细节,无论怎样独特生动,都会损伤新闻人物、事件的可倌性,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其次,细节描写要精。通讯的细节贵在传神,求精不求多,衡量细节运用精与不精的尺度,就看它能不能揭示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能不能揭示通讯的主题。
2.围绕主题,展开情节
通讯情节的展开应该为主题服,务。在收集材料时,作
者掌握了大量的充满生活气息的素材。但在写作时,却不能把所有的素材都用上,如果这样,势必喧宾夺主,并使作品显得累赘滞重。因此,必须反复深入地调查了解,认真细致地分析比较,选出那些典型、生
动、富有说服力,足以表现主题的材料来铺陈情节。
(三)刻画人物、塑造形象
1.展示人物精神风貌,刻画人物性格特点
刻画人物形象,必须注意展示人物的精神风貌。人物的精神风貌揭示得越是清晰、深刻,人物就越会显得亲切自然。实际写作时,要通过人物行动的具体描写,显示人物的精神面貌。因为,靠作者的旁白,或人物的自白“说出”人物的精神风貌,总是显得苍白和枯燥。相反,把人物放到一个动态的环境中,在异常的斗争考验之中,人物的闪光思想、高尚品格才能得以体现,犹如燧石遭到敲打才会发光一样。当然,在展示人物风貌时,一定要注意避免为刻画人物一味追求“特殊环境”、“特殊行为”的写作倾向。因为通讯中的新闻人物大多是先进人物,但不是超人。他们之所以难能可贵,往往是因为他们既是广大公众的杰出代表,又是社会的普通一员。他们既有受人称颂的闪光思想,也有与常人相同的喜怒哀乐。对于他们的刻画,既要不向凡响,又要合情合理,体现平凡与不平凡的辩证统一。
2.抓住矛盾冲突,塑造人物形象
在现实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矛盾错综复杂地交叉在一起,任何人都无法生活在没有矛盾的真空世界里。大体土上,通讯中的矛盾有三种:一是人与自然界的矛盾,二是人与人、人与社会的矛盾,三是人物内心的矛盾。有经验的作者总是把人物放在矛盾冲突中刻画,因为人物的思想品质和性格特点在矛盾冲突中更熊清晰地表露出来。如在《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中,焦裕禄的光辉品质,就是通过他同严重的天灾人祸,同兰考县一些干部的畏难情绪,同自己的疾病所作的矛盾斗争体现出来的。
[例文]
尽早打通“最后一公里” 本报记者·郑蔚
报刊登的《包起帆的“金牌”究竟属于谁》引发的讨论,已经持续了半个多月。观点越辩越明,认识也越来越深,怎样把党的十六大已经确立的“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落到实处,怎样运用激励机制充分体现人才的创新价值,推进“科教兴市”的战略的实施,是这次讨论的根本问题。为此,记者再次走访了有关
部门负责人和专家,听到的共同呼声是:要抓紧突破落实“科教兴市”主战略的“最后一公里”!
问题的提出:“与时俱进”的时代特征
在讨论中,市科委副主任,俞国生指出:首先,“包起帆妁‘金牌’究竟属于谁”这个问题的提出,就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在计划经济时代,这根本不是个问题。别说包起帆的“金牌”,就连包起帆本人也只是“企业人”,“金牌”当然是企业钩。而今天中国已经告别了计划经济时代,“企业人’也实现了向“社会人”的转变,因此我们的视角不能不随之发生转变,必须按照党的十六大提出的“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按照“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进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人民”的精神,来重新思考这个问题。答案当然是肯定的:不仅包起帆的“金牌”应当属于自己,而且像包起帆一样的有着特殊贡献的科技人员,哪怕他们还在国有企业,他们的科技发明成果也应当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
市建设党委书记甘忠泽认为,这场争论实际反映的是社会经济体制转换时期,人们观念发生的碰撞和冲突、现行规章制度与先进生产力之间的冲突。在包起帆刚刚开始搞发
明创造的年代,国有企业内员工所有的技术发明都是“职务发明”,技术、效益都属于单位,个人最多有一点荣誉,即使有什么奖励,先进人物也必须都捐献出来,好像只有这样才符合“劳模”的标准,谁对此都没有异议,好像只有这样才够“劳模”。但今天时代不同了,对象也不同了i社会不仅仍然需要奉献精神,而且需要千千万万个劳动者都成文为发明家,加入到“科教兴市”的行列中来。党的十六大提出“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进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人民”,这两个“一切”值得我们深思,这两个“一切”里面一定包含像包起帆一样的先进模范人物,也一定不仅仅是包起帆这样的先进模范人物,这个队伍必须非常壮大,因此,通过让技术发明作为要素参与分配,有利于肯定科技人员的价值,有利于推进“科教兴市”主战略的实施。如果照搬过去的框框,就难以迈开“科教兴市”的大步。
问题的深入:从“金牌”看机制
随着这场讨论的深入,社会各界人士对讨论的意义逐步有了更深的认识:这不是一场简单的关于包起帆个人“金牌”归属问题的讨论,而是涉及到如何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落到实处,如何将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到实处,如
何突破实施“科教兴市”主战略在鼓励机制上的“瓶颈”的问题。
记者日前还就这场讨论采访了多位大型国有企业科技创新部门的负责人,他们大多注意到了本报发起的这场讨论,有的还精心收集,每期必看,但他们大多不清楚新实施的《专利法》细则中有“被授予专利权的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在专利权有效期限内,实施发明创造专利后,每年应当从实施该项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专利所得利润纳税后提取不低于2%,或者从实施该项外观设计专利所得利润纳税后提取不低于0.2%,作为报酬支付发明人或者设计人,或者参照上述比例,发给发明人或者设计人一次性报酬”的规定。这些企业对科技发明的激励基本仍停留在“一次性奖励”的层面,因为是“奖励”而不是法定的报酬,其数额也没有与税后利润挂钩。
这场“金牌”的争论,还让上海市总工会副主席张兴淮想起了一件往事,2000年,一位上海劳模以技术入股一家公司,消息见报后,有一位全国劳模给全总的领导写信,说:以技术入股亵渎了劳模精神。全总领导批示进行调研。调查组到了上海,我对调查组的同志说:法律没有明文禁止的,就应当允许他们尝试,让实践来证明。其实我心里是支持他们的,现在,这个是非已经很明白了。我认为包起帆的“金牌”当然应当属于他,不仅如此,以包起帆的技术或者其他无形资
产入股的,还应当理直气壮地参与分缸。我认为,这场讨论的目的就是为了引导人们从“金牌”看机制,推动机制改革。在包起帆成长历程中,曾经和正在给予包起帆很大支持和帮助的领导和同事们,也以多种方式参与了这场讨论。他们说,这个问题的提出非常及时,如果能够通过这场讨论,帮助突破技术、管理作为生产要素进入分配的“瓶颈”,让激励机制得以逐步建立,一定会涌现出更多的包起帆。
问题的关键:突破“最后一公里”
在上海市档案局,档案局法规处处长孙兆伟告诉记者,尽管国家《档案法》对什么是“国家档案”、什么是“个人档案”作出了明文规定,但对从国际上获得的“金牌”,并没有作出明确细致的规定。比如说,运动员从奥运会上获得的金牌,肯定不能说是“非职务”行为所得,但实际上已经属于运动员个人。市档案局还有的专家认为,可以把国际机构授予的“金牌”视为对发明创造人的奖励,而不是对发明项目的奖励。比如,诺贝尔发明奖就是授给发明人个人的,不论他的发明是否“职务发明”。所以,“金牌”当然属于包起帆。
为什么国有企业中的发明人很少得到过《专利法》实施细
则中规定的“不低于2%”的报酬?记者就此请教了市财政局会计处副处长杨光平和高级会计师乔元芳。乔元芳认真查证了多部法律法规,告诉记者,按照《公司法》的规定,“公司弥补亏损和提取公积金、法定公益金后所余利润,有限,责任公司按照股东的出资比例分配,股份有限公司按照股东持有的股份比例分配”。这表明,在上市公司或有限责任公司。内技术如果要参与分配,必须先成为“股份”,然后再按股份分配。
而《专利法》实施细则适用对象是“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我们打开1988年4月制定的《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该法没有涉及企业分配问题,却读到了“企业必须完成指令性计划”的条款.。而.1992年7月发布的《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也只规定“企业享有留用资金支配权、仍未涉及奖励个人问题。不仅如此,由国家财政部门统千发布的《企业会计制度》也没有对此作出明确规定。因此,“不低于2%”的规定,在国有企业的财务会计制度上仍不具有可操作性。要将《专利法》有关报酬的规定兑现,中央企业必须由财政部统一发文规定,地方企业必须由地方人大立法或者由地方财政部门作出规定。
不仅如此,社会还需要一大批权威的中介机构来参与这项工作,比如,对新技术实施后究竟能创造多少财富进行评估,对管理者的无形资产进行评估等等。只有法规、企业会计制
度以及中介机构相互衔接“配套”,技术、管理作为生产要素进入分配才“有章可循”。
这让我们想起“最后一公里”。这个概念来自当代通信业,指的是从通信干线网络到终端用户’之间的最后距离。这个“最后一公里”看来不长,却是关键。没有它,主光缆即使修建得再好,用户也打不了电话、上不了网。今天,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已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迫切需要解决的就是把党的三中全会精神落到实处的具体的政策、规定和办法,需要的是突破“科教兴市”的“瓶颈”,因此——必须尽早打通这“最后一公里”!
(原载:2004年1月20日《文汇报》)
第二篇:通讯的写作方法
一、通讯的概念
1、通讯,是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它是记叙文的一种,是报纸、广播电台、通讯社常用的文体。
2、通讯的特点
一般来说,通讯有四大特点: 1.严格的真实性 2.报道的客观性。3.较强的时间性。4.描写的形象性
二、通讯的种类
(1)按内容分,通讯一般分为人物通讯、事件通讯、概貌通讯、工作通讯。1.人物通讯。所谓人物通讯,就是以报道各条战线上的先进人物为主的通讯。它着重揭示先进人物的精神境界,通过写人物的先进事迹,反映出人物的先进思想,使之成为社会的共同财富。同时,也报道转变中的人物和某些有争议的人物。“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写作时切不可把先进人物写成从来没有过的大智大勇,十全十美,写人叙事力求言真意切,恰如其分。2.事件通讯
所谓事件通讯,就是报道典型的、有普遍教育作用的新闻事件。写事当然离不开事件有关的人,但它不像人物通讯那样着力刻划人,而是以事件为中心,在事件的总画面中,为了好事来写人。它既可以反映现实生活中发生的重大的、振奋人心的典型事件和突出事件;也可以从某一新闻事件截取一个或若干个片断,进行细致详尽的描述,揭示事件的深刻含义;还可以是若干事件的综述。3.工作通讯
所谓工作通讯,就是反映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中的成绩,总结实际工作中的经和教训,或者探讨有争议的亟待解决的问题的报道。它是报纸上经常运用指导工作的重要报形式。它的主要特点有四条:一是把介绍工作经验和分析问题作为主旨;二是凭借事实,深入分析;三是生动活泼,讲究文采;四是不拘一格,形式多样。随笔、散记、侧记、札记、记事均可。4.概貌通讯
主要是反映一个单位、地区的某种气象、面貌。概貌通讯又称风貌通讯,以反映社会生活、风土人情、自然风光和日新月异的建设成就为主的报道。
(2)按形式分,通讯分为一般记事通讯、访问记(专访、人物专访)、小故事、集纳、巡礼、纪实、见闻、特写、速写、侧记、散记、采访札记。
三、通讯与消息的区别:
1.选材不同,通讯要选择含量较大的真实典型材料。而消息选材不受此限制。
2.详细不同,通讯内容表述比较复杂详尽,讲究场面和细节描写,而消息内容要求简 单概括。
3.表达方式不同,通讯除叙述外,还要运用描写、议论、抒情手段;而消息多用叙述。4.结构不同,通讯无固定格式,而消息却有严格要求。
四、通讯的写作技巧
第一,主题要明确,有明确的主题,取舍材料才有标准,起笔、过渡、高潮、结尾才有依据。第二,材料要精当。按照主题思想的要求,去掂量材料、选取材料;把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具有典型意义的和最有吸引力的材料写进去。第三,写人离不开事,写事为了写人。写人物通讯固然要写人,就是写事件通讯、概貌通讯、工作通讯,也不能忘记写人。当然,写人离不开写事。离开事例、细节、情节去写人,势必写得空空洞洞。
第四,角度要新颖。写作方法要灵活多样,除叙述外,可以描写、议论,也可以穿插人物对话、自叙和作者的体会、感受,既可以用第三人称的报道形式,也可以写成第一人称的访问记、印象记或书信体、日记体等。通讯所报道的新闻事实,可以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去反映,诸如正面、反面、侧面、鸟瞰、平视、仰望、远眺、近看、俯首、细察??角度不同,印象各异。若能精心选取最佳角度去写,往往能使稿件陡然增添新意,写得别具一格,引人入胜。
五、通讯稿的标题
(1)消息的标题,分眉题(又称引题、肩题)、正题(又称主题、母题)和副题(又称辅题、子题)。从结构来说,主题是标题中最主要的部分,是标题的枢纽,引题和副题都是直接与主题发生关系的。
正标题:﹡对于一般的小活动,可以使用对偶句形式,以增强文采;
﹡对于一些比较大的活动,可以用相对正式的标题,如“##学院成功举办某某活动”。副标题:是对标题的补充。“——记##学院举办某某活动/比赛”的形式。例如:“写一手好字,抒万句真诚——记##学院举办第三届“三字一话”比赛(2)拟对偶标题的小方法:
1.利用活动中数字的巧合:四人四载四枝花,一室一生一颗心” 2.化用诗句:“电影共欣赏,党史相与析”
3.使用叠词增加韵律感:“党史口口相传,党魂代代益彰” 4.将活动名称巧妙加进标题:“为青春写诗,替岁月喝彩”(3)必须有谓语。如:**学校举办校园开放日。
六、通讯稿的结构(正文“三段论”)
(1)开头:交代开展这次活动的目的,意义及简要信息(包括:时间、地点、主办方、参加者等)。字数:控制在100字左右。关键词:为了。
(2)中间:交代活动具体过程,简要陈述活动内容及步骤、观众反应、现场气氛、比赛结 果等。切忌过于冗杂,要详略得当字数:在200字左右。关键词:伊始、接着、然后、最后等过渡词
(3)结尾:主题升华
(由个人上升到学校或者社会,国家,民族精神等高度)(包括和谐校园、和谐社会、民族交流,促进就业、传统文化继承等。)字数:控制在100字左右。
关键字:不仅、而且、更。
七、通讯稿范文 会议通讯稿范文:
教育系教学座谈会圆满成功
10月12日下午,教育系在瑞园4105教室召开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教学座谈会。教育系
副主任吕纪增、心理学教研室主任李迎春、教学秘书马壮、教学信息员牛金芳、团总支副书记杨晶晶、各班辅导员以及各班级学生代表参加此次会议。系党政领导对开展教学座谈会很重视,吕主任强调了开展此次座谈会的重要意义,希望大家畅所欲言,针对教学情况提出意见。座谈会上,各班级代表依次根据各班学习和生活方面的情况,从实际出发,提出自己的建议,特别是10级新生表示虽然对大学学习和生活还有些不适应,但是经过为期三周的学习,同学们被任课老师们的学博才实、激情幽默所深深折服,纷纷表示一定会更加努力 学习。出席会议的各位老师也对同学们的提问分别作出答复,师生之间进行了切实有效的沟通与交流,使老师们针对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予以及时的修正,为广大同学更好的学习和生活创造了条件。
通过此次座谈会增进了老师与学生的交流,解决了同学们学习和生活各方面的问题。教学座谈会也渐已成为我系连接学生和老师之间的重要桥梁,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系师生能够和谐发展,共同进步。
河南大学汪基德教授应邀为我系师生做学术报告
2010年11月15日下午,河南大学教科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汪基德教授应我系邀请,在龙子湖校区学术报告厅为我系师生做了一场题为《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与研究特点》的学术报告。系主任王洪成教授主持了报告会。系党总支书记贾桂钊、副书记段茹宏、副主任吕纪增等出席了本次报告会。
汪教授从三个方面详细地向大家讲解了教育技术的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一是教育技术的起源与演变;二是教育技术研究重心的演变与启示;三是当前教育技术理论研究的热点问题。汪教授的报告深入浅出,风趣幽默,使广大师生对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有了更 深入的了解,并激发了大家进一步探索教育技术的兴趣和愿望。活动通讯稿范文:
教育系首届学前教育专业儿歌弹唱技能比赛成功举办
11月9日下午,教育系首届学前教育专业儿歌弹唱技能比赛在瑞园1207教室隆重举行。本次大赛得到了省军区幼儿园、院教务处、艺术系、纪委等单位和部门的大力支持与配合。军区幼儿园资深园长李萍老师、院纪委副书记邹丽娜老师、艺术系主任郭锄非教授、艺术系音乐教研室主任王旭老师、魏莱老师出席并担任评委。教务处长季荣臣教授、教育系全体党政领导等出席了本次大赛。教务处长季荣臣教授对我系的首届儿歌弹唱比赛给予了高度的肯定和表扬,他指出,教育系学前教育专业强化学生专业技能的工作已经走在了学院其他各专业的前面,儿歌弹唱活动的举行为同学们创造了展示自我、锻炼自我的机会,创造条件强化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是对教学成果的有效检验,有利于提高学前教育专业的教育教学质量。教育系主任王洪成教授对本次活动的举行表示肯定,他提出希望通过举办此次活动能够更好的提高同学们的专业技能,为将来幼儿园的实际工作做好准备。比赛采取班级推荐和随机抽取的方式进行。参赛的各位同学经过了前期的精心准备、刻苦练习,在比赛现场弹奏出悦耳动听的音乐,演奏出一曲曲活泼轻快的儿歌,博得了观
众的阵阵掌声。伴随着欢快的音乐,儿歌比赛顺利进行并获得圆成功。经过激烈的角逐个人共有19人次获奖,其中苏靖涵、刘娇娇等获个人一等奖;有三个班级获团体奖,08学前班获团体一等奖。学前教育专业2010级樊庆庆、唐哲同学为大赛助兴,演奏了《报春》、《秋天多么美》的曲目。比赛结束时,艺术系主任郭锄非教授和军区幼儿园园长李萍老师分别从专业教学、幼儿园教育实践等角度对我系学前教育专业的儿歌弹唱技能活动作了重要点评,他们对我系同学的表演给予了肯定,并提出了中肯的意见,指明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儿歌弹唱技能方面努力的方向。学前教育专业的儿歌弹唱活动本着“以比赛促练习、以比赛促提高、以比赛促技能”的原则,极大地提高了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同学们对儿歌弹唱技能的重要性提 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比赛为进一步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培养质量,增强学前教育专业同学的专业实践技能,以及提升其就业竞争力等,提供了良好的培养平台,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教育系“迎新春 展才艺”汇报演出—暨2011届毕业生就业招聘会
12月15日下午,教育系“迎新春展才艺”汇报演出,暨2011届毕业生就业招聘会在大学生活动中心隆重举行,并设启智楼301教室、文渊楼201教室为分会场进行现场直播演出盛况。院党委副书记田俊廷,组织部部长陈亚非、党委组织部部长杨少伟,团委书记王艳、团委副书记副书记葛元涛系主任王洪成、书记贾桂钊等院系领导应邀参加了晚会。此外还有来自省军区幼儿园、省实验幼儿园、管城区创新街小学、五里堡小学等29家企事业单位的领导老师等参加了晚会,并进行现场招聘会。节目开始之前田俊廷副书记发表致辞,首先对莅临晚会的单位表示热烈的欢迎,并对现场的工作人员表示亲切的问候,指出此次晚会是展示和检验我院学生精神面貌和整体素质的机会,是各位同学表现自我的机会,希望同学们在临毕业之际给母校留下美好的回忆,并对招聘阶段做了简要说明,同时预祝本次晚会圆满举行。
晚会以“放飞梦想,扬帆起航”为主题,开场以歌伴舞《欢天喜地》拉开帷幕,甜美的歌声营造出温馨喜悦现场气氛,接下来的舞蹈《小蚂蚁》以欢快的舞蹈使在场的观众感受到了纯真快乐的童年时代,童话剧《狼和小羊》充分展示了我系学子的表演天赋,惟妙惟肖的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体现了现代教育思想,《水边的姑娘》以优美轻盈的舞姿使大家领略了傣族风情,心理剧《跳出枷锁》真情演绎出了现代大学生的苦恼与奋斗历程,时装秀《纸艺服装秀》以创造性思维和完美的潮流设计使大家眼前一亮,晚会节目精彩纷呈,惊喜不断,其中《闲聊波尔卡》使大家聆听世界名曲的精彩合唱,古筝曲《洞庭新歌》组合简笔画及书法、钢琴四手联弹、单簧管等乐器演奏展示学生音乐才能和学习成果,最后演出以感情真挚诗朗诵《离别歌》的表演中圆满结束。会场一角还摆放了各班包括刺绣、绘画、剪纸、折纸等在内的34个手工作品展。汇演结束之后段如宏书记发表了讲话,对同学们的表演做出了点评,并宣布08级毕业生招聘会正式开始。现场的同学们也纷纷在场的各企事业单位进行咨询,招聘现场热闹非凡。同时分会场也进着初此次活动既是对学子们才艺的展示,也是我系教学成果的体现。等教育行专业、心理咨询专业的召开了专场招聘会。同时此次活动也加强了与相关部门的联系,为同学们创造了一次好的就业机会,充分体现了我系领导对毕业生就业的关心与重视。
第三篇:人物通讯
人物通讯
平凡的他给了我不平凡的触动
——记我平凡的哥哥罗实鹏
访谈时间:2013年6月23日 访谈方式: QQ、电话、平时交流 被访谈人:我的哥哥——罗实鹏 访谈人:罗姗艳
在这平凡的世界中,平凡人的一生,有着这平凡的感动,有着执着的追求和渴望;也许很多人会认为所谓的平凡,是不出众、不耀眼,但我们却没有意识到,那些所谓平凡的小事、小人物中都能映射出不平凡的精神:自强不息、乐于助人、关心他人……这些不平凡的精神本身才应该是我们所追求的不平凡。然而,在他的身上让我深深的体会到了平凡也是一种力量,更是一种感动!
先苦后甜
摆脱现状
“先苦后甜”,这是小时候经常在我耳际响起的一句话,哥哥时不时用这句话去勉励我、教育我;虽然他只比我大三岁,但懂得的道理却比我多很多很多,他也喜欢用自己所学来的东西再注射给我,我的一生出生到现在无不受到他的熏陶。后来,长大了,每当我遇到挫折,他总会用孟子那句励志座右铭为我打气,“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行弗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这也是他面对各种挫折与苦难的箴言。曾经的他面对一次又一次的高考落榜没有放弃自己的理想,一次次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为了考上一所好点的大学他吃尽了苦头,眉宇间多了几分愁云,甚至有很多青丝都变白发了;曾经的他为了理想从未放弃考研,哪怕现在他去工作了,他还告诉我他还想去考研。这一切只因为他想去改变自己的现状,改变我们家庭的现状,为将来更好的生活而先吃点苦头。
勤思苦学
放飞梦想
“没有什么困难能阻挡我追求梦想的脚步!”,他说他注定是为梦想而生的。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农村家庭的他,同所有贫困家庭的孩子一样纯朴、勤劳。小时候的他,学习成绩一直稳居着班上前五名,只不过那是倒数的,为此,因为读小学二年级了还不会数从一到一百的数字而被母亲拽到祖宗面前用菜刀把耳朵割得鲜血淋漓,母亲的恨铁不成钢乃至用极端体罚方式在他心里留下了无法抹掉的阴影;所以,越是母亲强迫,他就越反抗,导致他对学习也越来越倦怠,对母亲更是产生了一种无法言语的恨,在我的记忆中他从来没有当着母亲的面称呼过她“妈妈”。
后来,也大概是他读高中的时候吧,随着年龄的增长家人对他的管制反而减少了,而他也在无声无息中成长了,他开始对未来有美好的憧憬了,曾经我问他的梦想是什么,他告诉我他要成为一名科学家,虽然这个梦想在我看来离他太遥远了,也很不实际,但是他愿意为他的梦想去努力;所以,读高中时的他还在为他小学的不努力买单,努力了三年到了高考终究还是落榜了,填志愿勉强被贵州的一所专科学校录取了,可是去那学习不到一个月又独自偷偷跑回家去复读了,这件事是在他复读一个多月后才写信告诉我的,他知道家里是不会同意让他去复读的,所以他发誓要刻苦学习,努力改变现状,不能让家里人看扁他,同时,他也鼓励我要好好学习,不能重走他的道路,有什么不懂都可以问他等。那个时候的我被他字里行间的每一句话深深的打动了,从那时起他也就是成为了我的榜样,成为了我奋斗的动力。
如果说第一次高考失利是上天对他的考验,那么第二次高考的失利只能说是老天对他的沉重打击了,这次他上了三本的线,可是那不是他的目标,他想凭借努力考上二本。于是他又在网上找到了一所外县的复读学校,义无反顾承载着自己沉重的梦想、背负着父母瞧不起的眼光、忍受着巨大的压力远离了家乡。在他去之前,我觉得他压力太大了,就劝他放弃复读,可是他对我说“不先吃苦,以后怎么能甜?再说,我怎么能这样放弃我的理想?如果现在我放弃了,将来我会遗憾的,何况,我现在是为我的梦想去拼搏,你们不但不支持反而想扼杀我追求梦想的心……”。后来我上大学时问他成功是什么,他说“并不是别人眼里的荣耀,羡慕。而是坚持不懈的完成自己的目标”
朴素大方
自立自强
“少麻烦别人,多服务他人!”他说人首先要自强自立,勇敢地面对我们不熟悉的世界。不要怕苦难!如果能深刻理解苦难,苦难就会给人带来崇高感。……如果生活需要你忍受痛苦,你一定要咬紧牙关坚持下去。他还说他不喜欢什么事情都去麻烦别人,人要有自强不息的精神,能自己做好的事尽量少去麻烦他人,实在自己解决不了的请别人帮忙也要懂得“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因为这世上除了你父母没有谁会替谁无偿的做一件事。在我的记忆中,他永远是一个平头的形象出现在我面前,并且贴近左边额头上还有一个漩涡,他穿着及其朴素,但是很整洁,这在别人看来也许是典型的土鳖形象,然而他自己确是这样描述自己的“我是小小萝卜,小小萝卜有你们这些土壤的营养和阳光的温柔陪伴,现已经不在那么弱弱,叶子已经散开,可以为培养我的土壤挡阴,保留水分,根长的更长、更深了,可以为培养我的土壤保持大雨的淋浴而不致于留失。亲爱的阳光,是你给了我冲破土壤的动力,向往阳光,合成自身的物质基础,我将用这笑容灿烂的叶片给你回报!”。
他从高中时就被检查出的了慢性支支管炎,医生说这种病目前为止还不能根治,只能慢慢养,如果医学得不到发展,这病就会伴随他终生。面对病魔他没有畏惧、没有气馁,他每天去跑步锻炼身体;在学校病发的时候就一个人去看病,住院了只能自己照顾自己。那一年,是我的高考年,他在长沙读大学,病情突然加重了,他自己去湘雅医院看了病,医生要他住院半个月;哥哥在我入高中以来就有每个星期给我写一封信的习惯,目的是鼓励我好好学习,有不懂的题目在信上也可以问他;虽然那时他在住院,但是从未间断过给我写信,他甚至鼓励我要好好锻炼身体,要注意劳逸结合,要我不要为他担心,他的事都能自己搞定。我无法想象他住院期间一个人是怎么面对病魔、面对孤独的,也许这就是他自立自强的一面吧,更是令我为之感动的一面吧!
兴趣广泛
其乐无穷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他还说“只要是干自己喜欢的事,24小时都可以工作”。他的兴趣很广泛,喜欢烹饪、看书、钓鱼、绘画、跑步、骑行、爬山涉水、挑战极限。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他在我有记忆以来就会炒菜做饭了,感觉自己是吃了他做的饭而长大的;他的厨艺在我看来很精湛,不会做的菜看别人做一遍就会了,而且有的只吃过没现场见过怎么做,只有他记住那个味他都能做出来,甚至他也会琢磨出很多新的做菜方法,他就是我们家的厨师。他在学校喜欢看书,我问他最喜欢哪本书,他说他最喜欢达尔文的《相对论》,喜欢他的原因是“不管是古代,现代,还是未来,我们的生活,我们的理想都是相对的”。
在他所有的兴趣爱好里面,他说最喜欢的就是爬山涉水和骑行,他有很多驴友,在大学期间他有过环游洞庭湖、环游湖南,骑行韶山等等,环游湖南的路线是骑自行车走国道,途经益阳、常德、沅陵、泸溪、吉首、凤凰、怀化、邵阳、湘潭等市县,他说那是他最黑最瘦的一段时间,一路上虽然很累很苦,但是也很刺激,他还说能在痛苦中欣赏沿途大自然的美也是非常美妙的。他喜欢登山,他去登过华中最高峰——神农架,登过湖南最高峰——雪峰山,登过我们县里镇里最高峰等,我问他每次登到山的顶峰时是什么感受,他说“我感觉我又征服了一座山,我比他更高,看得更远。”。他在学习累了的时候喜欢去寻找灵感,他说他最喜欢去寻找灵感的地方就是衡山,他大学期间去过衡山四次,他还去过张家界、江西武功山、永州韭菜岭、大围山、北京长城、广西北海……,他说他下一个目标就是骑单车去西藏,这个计划他做了很久了,只待有时机去实行了。
“只有在与思想在一起时,我才感到不孤单,才感到力量”他说他喜欢思考,喜欢去空想,也喜欢玩魔方,他说玩魔方能开发他的智力,能让他去观察一个多维的世界。他还这样描述自己“热钟于自己的学习,热钟于别人的批判。热钟于自己的执著,热钟于别人的放流。热钟于自己的空想,热钟于别人的现实。热钟于自己的思想,热钟于别人的冲动。热钟于自己的孤独,热钟于别人的悲欢离合。”
诚于做人
至善至美
“人无信,不立”,他说做人要做对社会有益的人,和别人打交道最重要的是要做到真诚,说话做事要表里如一。在我印象中他从不撒谎,他说撒谎会很累,做人诚实点活着会轻松很多。他喜欢分享属于他的东西,每次有好吃的,他总会分我一半,就算我不在家他也会给我留着。他在我们学校吃饭,在所有人把餐盘放在餐桌上时,他主动把自己的餐盘放在回收的地方,并且告诉我“这点小事不要去麻烦别人”。
在学校时,他会经常回家看看家人,并经常嘱咐我多回家。其实,他很孝顺,经常给父亲打电话问问近况,母亲去世时他哭得最伤心,每次在家吃饭会给奶奶盛饭等,他学的专业是生物技术,他告诉我毕业之后想去西部发展农业,但是现在受到现实的诸多因素的阻挠还不能实现这个想法。他还说以后等他不想拼搏了就回家乡发展,为家乡做贡献,哪怕回家种田种树也和他专业对口……
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惊险离奇的情节,没有惊天动地的场面,有的只是平凡的人,平凡的生活,平凡的感情,平凡的故事。“平凡朴实”,是我对哥哥的形容,人生的价值不一定需要轰轰烈烈的事迹来表现,在平凡的工作中依然不减其含量,平凡的我们也能折射出不平凡的光芒,所以,我们应当从身边的这些人身上得到启示,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当志存高远,敢为人先,扼住命运的咽喉,在平凡中成就非凡的自己。
第四篇:人物通讯
“京城好人”刘学军
本报记者 杨明方
《 人民日报 》(2011年12月04日02 版)
10月13日上午,北京市海淀区蓟门小区街道上,两岁多的小女孩张慧语过马路时摔倒。此时,一辆汽车正往后倒车,眼看将要轧到孩子,只见一位男子冲上前一把将小女孩抱起。周围的人们松了一口气,仔细一看,他走路还有点儿跛。施救者是刘学军,住在附近,平时每天都在帮助别人,被称为“京城好人”。
“勿以善小而不为”——
一个烧饼背后的温情默契
11月27日,记者来到北京市海淀区知春路罗庄西里社区。在进出小区的巷子边上,有一家黄桥烧饼铺。得知记者打听刘学军,店主杨师傅竖起大拇指:“是那个总穿着军裤的同志吧?真是个好人啊!”
攀谈中,记者得知,附近一位70多岁的“空巢老人”赵大爷,常来买烧饼。几个月前,烧饼价格从五毛提到七毛,老大爷嫌贵,就跑老远去买六毛一个的。“刘同志得知此事,找到我们说,以后大爷再来买烧饼,就按五毛卖,中间的差额他来补。”
刘学军又对赵大爷说:“您老以后别再跑那么老远了,这家烧饼卖给您不涨钱,还是五毛一个!”老大爷很高兴,又成了这里的常客。
“每隔一阵儿,刘同志就过来问一下大爷买了多少烧饼。”杨师傅说,刘同志每次给20元,他替大爷付的烧饼“差价”已达百元。好人刘学军和杨师傅之间的“烧饼默契”,赵大爷至今被蒙在鼓里。当记者找到刘学军求证此事,他憨厚地笑了笑,说:“老人上了岁数,拄着拐棍,为节省一毛钱,跑一站地买烧饼,万一摔着碰着,太不值!”
“勿以善小而不为。”这句话印在刘学军的名片上,很特别。刘学军一直默默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这句名言。
刘学军今年53岁,曾是一名军人,复员后在北京市运输公司第七分公司招待所当所长。30年前,他在扑救单位油库旁的大火时负伤,昏迷7天7夜,做了开颅手术。半年后,他才能拄着拐杖走路。因吸入一氧化碳过多,导致脑萎缩。出院时,他被告知“只能活两三年”。“我不能在家等死啊。”刘学军下定决心,要让每一天过得有意义,要给社会留下一个美好的记忆。后来,因身体三级残疾,他从单位领了退休证,从那时起,他开始有意识地帮助别人。
他买了辆摩托,每天骑着到公园、河边、公交车站转悠。他随身带个公文包,里面装着外伤急救包、血压计、速效救心丸、雨伞等。看见路边有老人不舒服,他马上给老人量量血压,帮忙打120;看见有人落水或轻生,他就立马跳下水救人……
用生命“演绎”奇迹——
一条新闻“曝光”人间大爱
多年来,刘学军做了好事——无论是举手之劳的小事,还是人命关天的大事,他都不愿留名。很多曾被他舍身相救的人,时隔多年终于找到他……这样的“人间奇遇”,在刘学军身上一再发生。
2008年3月8日,涂女士从一档电视栏目中看到一名奥运志愿者,正就环保话题侃侃而谈。涂女士不由自主地流下热泪,“他不正是6年前的救命恩人吗!”
原来,6年前的一个傍晚,涂女士带着刚满两岁的儿子散步。途经圆明园东路一河堤时,孩子不慎掉入河中。情急之下,她不顾一切地跳进水里。就在她大口灌水的“绝望”时刻,只听身后“扑通”一声,有人也跳入水中,向自己和孩子游来。很快,那人先把孩子托出水面,接着把她推向岸边。上岸后,只见那人浑身是血。涂女士问对方姓名,他说:“我是谁不重要,你们平安就好。”
此后6年,涂女士未放弃过寻找恩人。终于,“苍天有眼”,在记者的帮助下,涂女士领着8岁的儿子与救命恩人见了面。这时她才得知,为救她和孩子,刘学军头被石头磕破,脚被一根钢筋戳了一个洞,所以“浑身是血”。
2008年3月14日,北京晨报以通栏标题“母子6年踏遍京城找恩人”,配发大幅照片,报道了他们三人相见的感人一幕。
这篇报道引起一位老人的关注。这位老人是王芳的母亲。当她看到报纸上刘学军的照片,一眼认出,“这不正是26年前,把女儿王芳从死神手里救回来的好心人吗!”
时光倒流。1982年7月的一天,天降暴雨。刚做了开颅手术出院不久的刘学军,从小营附近家中去清河医院取药。他进入一户农宅避雨,只听屋里传来凄厉的哭声,一个婴儿躺在地上口吐白沫。原来,孩子误喝农药,孩子的母亲一时慌乱不知所措。刘学军没多想,抱
起中毒的婴儿就向大雨中冲去。因腿脚残疾,他没走几步就倒在了泥水中。脑萎缩影响右半身,他左膝跪地,左手撑地,右手抱着孩子,在暴雨中爬行了四里地才到清河医院。王芳说,从懂事开始,她就一直在找自己的救命恩人。
2008年5月6日上午,27岁的王芳在丈夫陪同下,抱着一岁多的孩子敲开了刘学军的家门。刘学军没认出王芳,倒是一眼“认出”她怀里抱着的孩子。“跟当年救的那孩子,简直是一个模子印出来的!”刘学军感慨地说,“真不可思议,当年的婴儿如今都当妈妈了!”“爱能放大,爱能传递”——
一张挂了46年的雷锋像
记者注意到,刘学军家里放着很多雨伞。记者随手撑开一把,只见雨伞内侧用黑色笔写着他的姓名、手机号码,上面还有一句话:“爱心伞给您温暖,用完后,请您放在一个地方,给我打电话,我会自己去取。”
去年7月,一天下着大雨。刘学军把伞递给一位孕妇,并帮她拦了一辆出租车。一周后,刘学军接到孕妇丈夫打来的电话,约他面谢。第二天,刘学军在约定地点看到100把崭新的雨伞和一封感谢信。
“爱能放大,爱能传递。”刘学军说,好几次收伞时收回10把、20把雨伞。“每当这个时候,我也十分感动。”
在刘学军家客厅左侧墙上,挂着一张泛黄的“伟大战士雷锋”像。记者仔细一看,是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65年9月第1版、同年10月第4次印刷,定价0.15元。
“雷锋的事迹影响了我一生。”刘学军说,他刚上小学时,正赶上掀起“向雷锋同志学习”。于是,他跑到书店买了5张雷锋像,“家搬到哪里,雷锋像就挂到哪里。”
前不久,北京理工大学的黄飞同学在知春路下天桥时险些晕倒,当时正在那里撕小广告的刘学军上前把她托住。那个天桥坡度很陡,摔下去后果不堪设想。黄飞特意给本报写来一封长信,希望“把像刘学军这样的先进人物和事迹宣传到整个社会”。
除了社保每月发放的一两千元退休金,刘学军几乎再无其他收入。他省吃俭用,一年四季换着穿两条褪色的军裤。但在资助困难户和贫困学生方面,他却很大方,甚至不惜变卖家里祖传的物品。他的爱人是一家医院的大夫,对刘学军很支持,有时还要把自己的工资拿出来,交给刘学军资助别人。
HTC董事长王雪红入选央视人物
12月9日上午消息,中央电视台日前公布2011年中国经济人物,一共有20人与团体入围,包含多位央企、民企与政府官员,HTC董事长王雪红也名列其中,成为该评选成立以来首位入围的台湾企业家。
市场人士指出,王雪红入选这次央视经济人物,可视为是大陆认可台商经济贡献的一种表现。而HTC不但是少数能从海外“红”回大陆的品牌,更能在海外的手机市场与苹果分庭抗礼,相当具有代表性。
王雪红是新一代创业家的代表,虽然有着雄厚的家世背景,但却能独树一格自创品牌,并在国际科技巨头的合攻之下,杀出重围,让HTC成为全球智能手机的领导品牌。而这样挑战权威的创新之路,也成为王雪红入选的主要理由。
央视中国经济人物评选从2000年首次举办以来,王雪红虽然是首位入围的台湾企业家,但却不是第一个获选的台湾人。林毅夫在2008年时,就曾以世界银行高级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的身份获选当年的经济人物。
据了解,央视中国经济人物评选普遍被视为是当中国经济表现的缩影,而在今年全球经济复苏缓慢、景气前景不明的情况下,“经济增长质量”则成为今年主题,高科技、文化创艺、网络则是入围企业最多的产业。中兴、联想、宏达电等企业更被视为是高科技企业走出海外的象征。
在历年的经济人物入围者中,除了众所周知的大企业外,也常常会有知名度较低的公司,今年内蒙古蒙草抗旱公司董事长王召明的入围,除了该公司在绿化种植技术上的创新之外,更被视为是大陆积极发展绿能环保产业的缩影。
作者:晨晖来源:新浪科技
第五篇:人物通讯
所谓人物通讯,就是以报道各条战线上的先进人物为主的通讯,人物通讯。它着重揭示先进人物的精神境界,通过写人物的先进事迹,反映出人物的先进思想,使之成为社会的共同财富。同时,也报道转变中的人物和某些有争议的人物。“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写作时切不可把先进人物写成从来没有过的大智大勇,十全十美,写人叙事力求言真意切,恰如其分。
〈实例〉
严师·慈父·名医
——记酉阳县浪坪乡评议村小民师
喻登智
吴建平
采访乡村教师——酉阳县浪坪乡评议村小民师喻登智,乡亲们异口同声地称他:是名医、似慈父、更是严师!
1975年,喻登智接过教鞭,在评议村小的三尺讲台上一站就是20年。如今,他已由血气方刚的毛头小伙变成了鬓角染霜的“小老头”,可他痴心无改,无怨无悔。
说他是名医,不是因为他有多高超的医术,而是因为他一直坚持义务为学生和乡亲们治疗疾病。评议村地处酉阳、黔江、彭水三县结合部,离乡所在地也有近20公里。这里缺医少药。刚当上民师时,学生们因营养不良,常生病。喻登智买来一些医学书籍,在认真教书的同时挑灯自学,掌握了儿科推拿术,并学会了用中草药治疗简单的疾病。一次,学生谢光玉在课堂上呕泻不止,当即休克。喻老师用学到的知识紧急施救,使谢光玉终于苏醒过来。家长闻讯赶来后,感激之泪涌出眼眶,连称喻老师“恩人”。为备足常用药品,他用自己微薄的收入在外出开会时尽可能多买些西药,利用星期天和节假日到山里采中草药。
他爱生如子,范文《人物通讯》。三年级学生胡世淑学习用功,成绩优良,可连续几天没到校上课了。喻老师在家访中得知,其父病故后家庭难以维持生计,只好不读书了。喻老师鼻头发酸,眼泪禁不住往外流。他当即决定免去胡世淑的学费,并保证供给她课本和学习用品,使即将失学的胡世淑重返校园。问及20年中喻老师究竟为多少学生资助过书费和学费,他说:这点小事不足挂齿。
他抓校风、学风十分严格。有人对坚持升国旗不理解,他认为“可激发学生爱国热情”;有人认为学生搞义务劳动是“不务正业”,他说这是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和爱劳动的习惯”。学生的红领巾没戴好,他帮助纠正,甚至脸未洗干净他也帮助洗净。
乡亲们还说喻老师是真正的“以校为家”。学校教学条件差,没有教具,所用的直尺、三角极、圆规、量角器及体育器材都是他亲手仿制的。课桌凳、门窗坏了,他亲手补修。房上的瓦片被大风揭了,他亲自上房检修。他说这样可节约点钱,多资助几个失学儿童。
自1983年以来,他所教班级的成绩,在全区的会考中总是名列前茅,其中1983年毕业的40人就有32人升入初中学习。突出的成绩使喻老师多次被乡、区、县、地评为先进教师。他于1994年9月获得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希望工程”园丁奖,去年夏天又光荣地出席了全省乡村教师“夏令营”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