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素材:2013感动中原十大人物(精选5篇)

时间:2019-05-13 12:24: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作文素材:2013感动中原十大人物》,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作文素材:2013感动中原十大人物》。

第一篇:作文素材:2013感动中原十大人物

2013感动中原十大人物

邢二朋

2013年5月18日下午,开封黄河滩区柳园口,4名大学生和1个小男孩在黄河边玩耍。小男孩不慎跌入水中,河水很快没过头顶。两名不会游泳的女大学生本能地跳入水中救人,但很快也被河水吞噬。骑车经过的邢二朋听到呼救,跳入河中。他先游到小男孩身边,夹住小男孩的腰部,奋力挣脱漩涡的吸引,将其推了上去。随后,邢二朋再次跳入水中,向一名已经失去挣扎意识的落水女大学生游去,奋力托着这名女学生的腰部将她推出水面向岸边游去,第一名女学生顺利获救。已经精疲力竭的邢二朋第三次跳入水中,用尽最后力气将第三名落水者成功救出。

6月5日,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召开见义勇为表彰大会,授予邢二朋“见义勇为道德模范”称号,并奖励他1万元钱。邢二朋小时候父亲因车祸去世,从16岁开始,每逢假期,他都要去建筑工地上打小工补贴家用,将1万元见义勇为奖金捐赠给了母校浚县一中的两名品学兼优学生。

邢二朋先后被开封市、河南省授予“见义勇为好青年”称号;今年9月,他以见义勇为的先进事迹,入选“中国好人榜”。

任庆河

2004年,任庆河来到郑州,在丰产路、政七街交叉口附近租房开店。2012年9月28日,店铺拆迁,他担心拿着店里鸡蛋票的顾客着急,因此坚守6个月,宁赔钱不赔信,为老客户兑付鸡蛋。这个看似平常的等待,引起了众人的关注和赞誉,他也因而在网络上被网民称为“诚信鸡蛋哥”。

今年1月16日,央视多个频道以《任庆河:诚信在蹲守三月还鸡蛋》为题,对此事进行了报道,把任庆河比作“当代尾生”,并配发评论,不管时代如何变迁,诚实守信、一诺千金,这是大家永远应该歌颂的美德。2013年的央视3·15晚会上,“鸡蛋哥”任庆河获得央视3·15贡献奖,之后又当选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8月7日,央视新闻联播对任庆河的事迹再次进行报道。

如今,在任庆河新开的“诚信鸡蛋哥商店”里,还一直在为没有兑付鸡蛋票的顾客进行着兑换。任庆河说,“人活一辈子,有两样东西任何时候都不能丢,一是信誉,二是良心。新店开业了,我会继续为顾客服务,只要是我的票,不管什么时候的,我都给他们兑,我要把诚信的传统发扬下去,对得起大家给予的荣誉。”

任忠信

任忠信是中国第一支民间水上公益救援组织——洛阳市红十字会水上义务搜救队发起人之一,是洛阳市神龙搜救队年龄最大、技术最全面、水性最好、威信最高的老教练,被伙伴们称为“全能教练”。

退休以后,任忠信离职不离岗,退休不褪色,继续参加离退休党支部的各项工作。从2005年开始,他在工作之余,参与组建红十字会水上义务搜救队。9年来,他舍生忘死,无私奉献,带领队员们无私搜救417余起,成功营救67个 鲜活的生命,打捞遇难者遗骸227具、凶器3次、沉船2艘、装载机2台、挖掘机2台,得到了全社会高度赞扬和极高评价,被誉为新时期传播爱心的“文明使者”,被百姓称为“当代英雄”。同时,任忠信还根据多年来的水上搜救经历,自编教材,制作展板,对洛阳市中、小学生、外来务工人员、临河社区进行了50余场、6万人次的义务水上安全教育,有效降低了在校学生的溺水事故发生率。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在一辈子做好事。他用纯朴、善良的行动,诠释了“大爱”的含义。

任中信荣获洛阳市2012年“十佳优秀志愿者”等荣誉称号。

张旭

2013年7月16日,这是张旭探亲在家第9天。清早,照顾好生病的母亲,他想去家里的庄稼地里看看,谁曾料想,这一去,竟成永别„„“救命!救命!”8点30分,一阵紧似一阵的呼救声突然从南河沟传来。有人落水!顾不上多想,张旭冲了过去,沟边,村民苏运学命悬一线,顾不上脱掉衣服,张旭几个箭步冲到沟边,将手伸向落水者„„抓住、滑落、再抓住、再滑落。就在苏运学绝望之时,张旭从身后将他揽住,一把推向岸上„„他得救了,张旭却被巨大的反作用力弹入更深的水中,消失在泥流里。8点40分,他的遗体被闻讯赶来的村民找到,脸和嘴巴糊满了黄泥和杂草,他的生命永远停留在28岁。

在父母眼里,他是懂事孝顺的好儿子。在乡邻眼中,他是乐于助人的好孩子。在战友眼中,他是乐于助人、勇于担当、无私奉献的好榜样。张旭牺牲后,新华社、中央电视台、法制日报等中央主流媒体以及河南、广东两省媒体对其先进事迹进行了广泛报道。

公安部边防局追授他为烈士并追记一等功;广东省边防总队党委追授他为“优秀共产党员”;共青团河南省委追授他为“见义勇为青年英雄”;张旭以见义勇为的英勇事迹入选“中国好人榜”。

陈骋

2004年,陈骋从武汉大学毕业后,放弃留在大城市工作的优越条件,从家乡湖北来到河南基层社区工作。他主动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社会实践,2005年7月创办全国第二家、河南省首家专业社工机构——绿城社工服务站,被誉为“中原社工实务第一人”。

创站以来,陈骋发挥专业特长,实施“社工+志愿者”联动模式,组织志愿者8年如一日义务为社区空巢老人、残疾人、农民工子女等困难人群提供服务,直接受益对象1万余人,帮助社会弱势群体募集爱心善款20万余元。2010年,他率先提出“311”类家庭关爱空巢老人的帮扶模式,即3名志愿者(其中1名未成年人)与1户空巢老人组建1个类家庭。截至目前,他已参建80多个“311”类家庭,项目荣获国家民政部全国优秀志愿服务项目一等奖。

陈骋扎根基层,无私奉献,受得了社会各界的好评。中央电视台、中国青年报、河南电视台等媒体对他及其绿城社工团队进行了报道。陈骋曾荣获河南“五四青年奖章”、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奖等荣誉称号。

陈建国

陈建国所在的标段全长7.55公里,工程建设面临三大难题:一是由于设计批复晚,开工最晚,工期十分紧张;二是地质条件十分复杂,施工难度极大;三是工 程设计变更多,相应增加了很大的工程量。面对如此巨大的困难,陈建国团结带领项目班子,迎难而上,日夜奋战,最终比计划时间提前28天完成施工任务。

然而,陈建国在全身心投入施工的同时,也遭受着来自家庭亲情的无情折磨:2011年3月刚开工,不到1年时间里,大哥和母亲相继离世,他却因忙于组织破解施工难题而未能见亲人最后一面;多病的75岁老父亲无人照料,他作出令人动容的决定:左肩扛着工程,右肩扛着亲情,带着老父修干渠,在接下来的时间,陈建国一边照顾有病的父亲,一边组织施工,把工地当成自己的家,把这个临时的家安在了南水北调的建设工地。目前,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南段正在全力冲刺完成阶段建设目标,为明年通水奠定良好的基础。

陈建国的先进事迹在南水北调建设中被广为传诵,他本人被称为“大禹式的南水北调建设者”。新华社、人民网、光明日报、河南日报、河南电视台等多家媒体相继报道其感人事迹。

施一公

2008年,已是世界著名的结构生物学家的施一公辞去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终身教职,回到祖国,担任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很多朋友和同事对施一公全职回国不理解。他通过自己的博客中公开表露:“其实,我回国的动机再简单不过了,游子归乡、报效生我养我的祖国,报答血脉相连的父老乡亲。我希望能在自己年富力强的时候回来至少为祖国健康工作30年。”

在清华,施一公开始了事业的新征程,每天工作16个小时以上。在他的带领下,实验室迅速发展壮大,逐渐成为一支具有相当国际影响力的研究团队,培养出一批杰出的青年创新人才。2007年,施一公开始全面负责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发展的规划设计及人才招聘,引进近60名人才到清华大学全职工作,独立实验室数目从2007年的43个增长到2012年的105个。“施一公效应”吸引越来越多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归国工作。

面对国外提供的优厚待遇,功成名就的施一公毅然选择回国。他将昔日个人奋斗的“美国梦”转变为与祖国命运关联的“中国梦”。5年来,施一公以民族复兴为己任,敢担当、有作为,成为我国科研领域的一面精神旗帜。

胡佩兰

每周1到周6的上午8点,98岁的胡佩兰都会准时来到郑州市建中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坐诊。她70岁从原郑州铁路中心医院退下来后,坚持出诊,风雨无阻。

98岁的她,满头白发,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腰部带着钢板,听力也下降了。跟她说话,要趴在耳朵上大声“喊”。尽管已近百岁高龄,她照旧从坐椅上站起来,走到检查室,再到诊室重新落座,每次站起和落座时,胡佩兰都要用双手撑着桌子的边沿,大家都很担心她。可是胡佩兰说,“我今年没有问题,干一天算一天,活一天就赚一天,要活到老学到老,多给大家做些事。”坐诊时,不管多晚,她都要看完最后一位病人后才回家吃饭。大家都亲切的称她为“医生奶奶”。而“医生奶奶”开的药很少超过百元。

2000年,胡佩兰加入了共青团郑州市委志愿者队伍,成为郑州年龄最大的志愿者。从2005年开始,胡佩兰先后捐出7万多元退休金和坐诊收入,建起“希望书屋”50多个。老人现在最大的愿望是,等两年,自己百岁生日的时候,再多建几个“希望书屋”。老人常讲,“只要我能动,就要为大家服务!”

娜佳 1998年,23岁的娜佳从遥远的乌克兰黑海岸边,随丈夫来到了美丽的新乡。就在新乡县小冀镇一座简约的农舍前,一对新人一拜天地、二拜高堂,举行了简朴而又庄重的中华婚礼。新乡善良淳朴的民风,让外国的“洋媳妇”深深地爱上了这片土地和这个家庭,她已经成为了一个名符其实的新乡人。

2007年,不幸降临了这个家庭。丈夫因病去世,32岁的娜佳面对年迈的公婆和3个幼子,做出了艰难的抉择:毅然选择留在中国,在丈夫的创业地宁波打工,近育幼子,遥伴公婆。她对故乡的父母说,等到3个孩子都长到18岁,再考虑回乌克兰。

她一个人在宁波打工,同时照看3个年幼的孩子。每年春节,像普通的打工者一样,一家4口随春运大潮回新乡拜公婆、聚亲朋、祭祖坟,娜佳已经成了一个标准的中国式贤惠媳妇,尽到了一位母亲和媳妇的责任。娜佳的公婆也逐渐从丧子之痛中走出。娜佳以她的善良和坚韧,使本来几近崩溃的家庭又重新充满笑声,回到了和煦的阳光下。“从某种程度上说,我们家的洋媳妇,是我们一家的恩人。”娜佳的公公说。在娜佳的身上,彰显了孝老爱亲的道德光芒。

魏华伟

1998年,魏华伟以河南省高考文科状元身份考入武汉大学,成为众多学子的学习楷模;10年之后,他再次成为社会瞩目的焦点——放弃留在北京的机会,具有清华大学法学硕士研究生学历的他,主动选择到农村当了一名当村官。

上蔡县文楼村辖6个自然村、17个村民组,怎样让这里的群众摆脱贫困,是摆在魏华伟面前的一个大难题。魏华伟不断带村民出去学习,组织种植户考察外地蔬菜产业,还请来专家现场讲解。半年里,魏华伟开了29次村民会,文楼村成立了历史上第一个蔬菜种植合作社。18户村民中,7户建起了温棚,每个温棚经济效益5万多元。就这样,全村蔬菜种植发展到500多亩。现在,文楼年年有新的致富项目落地,村民观念也在悄然转变。2010年,魏华伟在外学习时,发现种白金瓜周期短、见效快,就与武汉一家公司合作,签订了一个最低保护价,鼓励村民试种30余亩,实现每亩增收1500元。接下来,他建菌种厂,解决了50余名村民的就业问题;引进饲料厂,30多名群众就近打工。在他的带领下,穷村庄逐渐恢复生机。

在农村广阔天地挥洒青春的过程中,这个心怀梦想的年轻人已经彻底赢得了大家的信任。“曾经怀疑是来镀金的,现在发现是自己人”,村民们这样评价魏华伟。

第二篇:感动中原十大人物事迹

吕胜战

吕胜战,男,38岁,河南省滑县八里营乡北苑村人,咨询师,现任安阳市政协委员、滑县政协常委、滑县发明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中国发明协会会员。

2001年7月,吕胜战牵头成立了全国首家县级发明协会——“滑县发明协会”,宣传普及发明知识,引导开展群众性创新活动。他本人发明有10多项,都已经申请了国家专利。他还积极组织参展,推动发明创造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并着眼于开发学生智力、培养科技人才。1991年至2003年在滑县三职高先后成立科技小组35个,参加学生4000多人次,在他的辅导下,学校共获国际奖2项,国家奖20项,省级奖186项,市级奖681项。2004年9月他编制了《发明就在你身边》科普读物,图文并茂,学生一看就懂,受到了社会的好评。

吕胜战发明的《铝塑分离器》获得第五届国际发明展览会铜奖,数十项发明获得国家级和省级奖项。他本人曾当选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先进工作者”等。

许 群

许群,女,39岁,郑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

许群2001年在德国Karlsruhe核研究中心环境技术化学所完成了博士后工作。此时,许群面临下一步的方向选择,是去工作和生活条件更为优越的欧美发达国家,还是回国开创自己的科研事业,许群选择了后者,回到了母校郑州大学。许群回来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瞄准国际前沿建立起了超临界流体实验室,填补了河南省空白。

回国近10年,许群已在国内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研究论文近100篇,被SCI收录论文60余篇;先后承担了一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基金、教育部归国留学人员基金、河南省杰出青年基金、河南省创新人才基金等研究任务;此外,还申请了先进材料方面的国家发明专利7项。

2007年,许群荣获河南省优秀教师荣誉称号,同年获河南省青年科技专家荣誉称号;2008年获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提名奖;2009年获政府特殊津贴,2009年获日本化学会亚洲青年学者奖,2009年获河南省“五四青年奖章”。

赵仁伟

赵仁伟,男,28岁,渑池县果园乡杜寺村农民。

赵仁伟2002年以优异成绩考入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但随着2003年夏天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原本健康的他成了一个只有头会动的高位截瘫患者。面对失去行动自由的灾难,他并没有沉沦下去,而是在同学和朋友的鼓励和帮助下,用嘴咬住筷子在键盘上练习打字、写作,在键盘上继续“弹奏”自己的人生华章。

几年间,他先后在《知音》、《喜剧世界》、《山东青年》、《百姓生活》、《中国电视报》、《北京晚报》、《广州日报》、《武汉晚报》、《郑州晚报》、《大河报》、《三门峡日报》等上百家报刊,发表纪实、散文随笔、时事评论、小说等文章400多篇,100余万字。

与此同时,他还通过网络,帮助家乡群众联系全国客商,到村里收购辣椒,帮助村民及时把当地特产——辣椒卖出。躺在病榻上的赵仁伟从而也成为十里八乡闻名的“大能人”。

赵仁伟近年来先后被评为“渑池县十大道德模范人物”、“十位感动三门峡人物候选人”、“渑池县优秀共青团员”、“三门峡市优秀共青团员”、“河南省优秀共青团员”和“中国文明网身边好人——敬业奉献人物”。近日,赵仁伟又被评为“全国优秀共青团员”。

施丹丽

施丹丽,女,16岁,河南省田径运动管理中心运动员,在河南省运会田径赛场上赤脚夺得万米冠军。

今年9月25日上午9时35分,省运会田径赛场女子少年乙组10000米决赛开赛。当比赛进行到第6圈时,代表洛阳参赛的施丹丽右脚的跑鞋被身后一名选手踩掉。但她并没有因此停下来,而是继续向前奔跑。此时,距赛程的终点还有19圈、7000多米。又跑过两圈之后,施丹丽干脆甩掉了另外一只跑鞋,赤着双脚冲到了队伍的最前列。伴随着观众“加油!加油!”的呐喊声和掌声,施丹丽以超人的毅力完成了比赛,并第一个冲过了终点。

队友和裁判冲上前抱住了她,当裁判员把施丹丽的脚托起来时,大家才看清楚,她的两脚都是血泡,仅左脚就有六个,脚后跟最大的一个血泡如红枣般大小,脚趾上已经破了的血泡,正在流着血水。

当她一瘸一拐地走上最高领奖台时,全场观众起立为她鼓掌。第二天,施丹丽再次出现在了5000米决赛的起点,并取得了第5名的成绩。

“在如今这个孩子像掌上明珠般被家长宠爱的年代里,还有多少孩子有施丹丽这样的品质呢?祖国未来的花朵身上需要这种精神,中原崛起需要这种精神。”网友们在网上留下这样的评价。

河南煤化集团

焦煤赵固矿区抗洪抢险集体

2010年8月的暴雨,给辉县带来了50年一遇的灾难。8月18日县防汛指挥部作出决定——石门水库泄洪放水。即将收获的万亩庄稼、七八个村庄一万多农民的生命财产危在旦夕。

2010年8月18日23时40分,赵固一矿接到辉县市防汛指挥部紧急电话。10名保卫人员立即驻勤堤防,昼夜观测水位。40名保卫人员带着大轿车到东北流、西北流村劝说村民紧急撤离。洪峰到来前,2200多名村民全部转移到了安全地带。赵固一矿260多名员工经过10小时奋战,将石门河堤坝重新加固。巡逻队5分钟报告一次水位变化。

2010年8月19日凌晨1时20分,赵固二矿附近的武庄村北面的黄水河大堤出现6处决口。其中一处8米多长,100多斤的沙袋扔进去便无影无踪。综掘三队17名抢险队员用菜刀把编织袋割成条状,扎在腰上,在水中组成人墙。决口在5时40分堵住。

19日2时08分,赵固二矿外西南泄洪围渠被冲开缺口,小罗召村1000多名村民危在旦夕。综掘一队52名抢险队员紧急驰援。3时55分,两道1米多宽、2米多高、10余米长,2000多袋沙石包筑成的堤坝合龙,险情排除。

沈战东

沈战东,男,生前系郑州市公安局特巡警支队特警四大队民警,三级警司警衔,于2010年1月30日零时30分光荣牺牲,年仅28岁。

沈战东从警4年来,参加了四川汶川抗震救灾、北京奥运安保、新疆维稳和上百起各类突发事件处置任务。在随郑州特警支队赴新疆维稳工作中,沈战东在乌鲁木齐一待就是将近4个月。当郑州特警支队领导无意中得知他因执行任务而推迟婚期时,便督促他回家完婚。去年11月20日沈战东匆匆返郑结婚后,又找到支队领导再次请战。换防归队后的沈战东担任班长,除了尽职尽责完成自己的任务外,还替战友站岗执勤。

1月29日,他结束巡逻勤务返回驻地后,又坚持坐岗值班。1月30日零时许,沈战东突然昏倒,30分钟后,经抢救无效,光荣牺牲。医生的诊断证明显示:劳累过度,猝死。当天是沈战东的生日,而刚步入28岁仅半个小时的他,便魂逝天山脚下。

2010年2月25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安部追授沈战东为“全国公安系统一级英雄模范”。

陈小莉

陈小莉,女,28岁,河南电视台民生频道记者。

今年3月29日,河南电视台民生频道接到焦作市一名消防队员的热线,一名欲跳楼的轻生男子欲见陈小莉,向其诉说自己的不幸。

陈小莉与两名记者赶到事发地。该男子手持尖刀,已与救援人员在楼顶对峙两个多小时。面对一个精神狂躁、手持尖刀并喝了酒的人,陈小莉毫无畏惧地把手伸向对方,说,“来,拉着姐姐的手。”经过40多分钟的劝解,陈小莉取得了该男子的信任,成功将其救下。

事后经常有人问陈小莉,你当时真的不害怕吗?陈小莉说,我唯一害怕的就是救不了他。陈小莉以自己的勇敢、机智和冷静挽救了一个生命,为记者树立了责任、爱心和敢于担当的榜样。国内多家媒体纷纷报道了陈小莉英勇救人的事迹。广大网友送给陈小莉“最勇敢女记者”的称号。

陈小莉先后于2005年、2006年、2009年荣获民生频道先进工作者称号,2006年荣获河南电视台先进工作者称号,2010年分别荣获河南省广电局三八红旗手和青年岗位能手称号,2010年荣获河南省三八红旗手称号。

刘桂芳

刘桂芳,女,43岁,许昌县五女店镇人。

1992年,刘桂芳的丈夫在一场车祸中丧生,2008年10月6日,儿子阳阳发生车祸,脑干出血,经过抢救,阳阳的命算是保住了,但却成了一个植物人。刘桂芳坚定“儿子能好起来”的信念,用自己伟大而无私的母爱,成功帮助儿子重新站立了起来。为了防止阳阳生褥疮,她每天都要给阳阳擦洗身体,换洗垫在身下的浴巾,光擦洗用的毛巾就买了100多条。阳阳一天需要输液8到10瓶,时间长达8个多小时。为防止跑水,她就用双手抱住儿子的一只胳膊或者一只脚,一动不动,往往一抱就是几个小时。由于极度劳累,刘桂芳在20多天里多次晕倒。每天,刘桂芳都要趴在儿子的病床前,不停地呼唤着,并拿出儿子使用的小灵通,一遍又一遍地读着里面储存的同学的名字。

两个月零27天,阳阳终于苏醒了。由于无法吃饭,阳阳严重营养不良。刘桂芳买来核桃粉、香肠、虾、羊肉、香蕉、苹果等,打成糊状,用针管给儿子喂这些流质食物,每天为儿子做康复按摩。这时的阳阳就像一个刚刚出生的孩子,失去了语言功能。刘桂芳利用口型,从最简单的字词开始,一字一字地教儿子发音。等阳阳能站立时,刘桂芳又开始教阳阳学走路。现在,阳阳不但能说话、行走,还能发手机短信了。

李志平

李志平,女,50岁,国家心理咨询师、奥运火炬手,现担任郑州管城区文明市民爱心热线主任。

从事慈善公益事业20多年来,她用奉献谱写生命乐章,在平凡中创造着许多感动。2004年她创办了全国首家文明市民爱心热线,走进4万多个家庭进行心理辅导,帮助困难家庭走出困境,为3000多名下岗职工找工作,开展近百次大型爱心救助活动,成为社会上300多名孤残孩子的爱心妈妈。

在她的爱心感召下,已有近万名志愿者加入她的爱心团队,奉献社会。

李志平走到哪里,就把爱播洒到哪里,曾入选“全国慈善爱心大使”、“全国杰出十佳母亲”、中国优秀志愿者、河南省“双60”人物、“河南十大爱心人物”,荣获“河南省优秀共产党员”、“河南省三八红旗手”、“河南省巾帼拥军模范”、“河南省助残模范”、“郑州市文明市民标兵”等称号。

孙建洲

孙建洲,男,37岁,新乡市高村五金电料批发市场保安。

从1996年第一次无偿献血到2004年的转献成份血,如今孙建洲先后无偿献血111800多毫升,其总量相当于正常人血量的22倍之多,是新乡无偿献血最多的市民。2003年,他志愿加入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队伍,愿意为白血病人捐献自己的造血干细胞。十余年的献血历程,让孙建洲结识了许多参与无偿献血的朋友,他们彼此熟悉,志同道合,相互支持相互勉励。他将“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质朴理念和“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上升为无言的行动——2008年12月成立了新乡市无偿献血志愿服务队,16名全国无偿献血金奖获得者自发组织在一起,开始了志愿宣传无偿献血和造血干细胞捐献知识之路。他们每逢周六、周日都要结队到献血车上为广大无偿献血者义务宣传和服务。在坚持自我献血的同时,已经影响和带动更多的人参与无偿献血。

第三篇:感动中原十大人物之一Word 文档

第三位感动中原人物:李玉萍

1988年3月,李玉萍从教师的工作岗位上退休,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在电视上看到了青少年犯罪不断年轻化、成人化发展的报道,决心发挥自己的特长,教育、帮助、拯救失足青少年,再为社会做一点力所能及的工作。从此,她把自己后半生的坐标定在了帮教工作上,不管三九寒冬、三伏骄阳,长年累月到监狱、劳教所、刑满解教人员家里做工作,用真诚的爱心、永不放弃的决心拯救了一个个步入歧途的罪犯,一干就是20多年。23年来,李玉萍先后对700多名青少年犯罪人员进行了帮教,有400多人回归到社会;她努力化解帮教人员中出现的夫妻矛盾,有7个家庭破镜重圆;她坚持不懈地维护妇女及青少年的合法权益,协助**机关解救4个被拐卖的少女。李玉萍的帮教工作受到了中央和我省新闻媒体的关注,各媒体先后多次报道她的感人事迹。

第四篇:2015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作文素材整理

作文素材:2015感动中国专题

感动中国2015 十大人物事迹及颁奖词:

一、于敏

适用范围:

为科学献身

拼搏

爱国敬业

刻苦

艰辛

艰苦条件

取得成就 他自己说的:

1、发达国家能做出来的 我们也能做出来 并且更快。

2、我已经老了,希望年轻人得到这个奖项去激励更多人。个人简介:

在氢弹原理突破中解决了热核武器物理中一系列基础问题,提出了从原理到构形基本完整的设想,起了关键作用。后长期领导并参加核武器的理论研究、设计解决了大量关键性的理论问题。从20世纪70年代起,在倡导、推动若干高科技项目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于敏把原子核理论分为三个层次,即实验现象和规律、唯象理论和理论基础。在平均场独立粒子方面做出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名人评价:

于敏填补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空白。(科学家 钱三强)原子核理论是于敏自己在国内搞的,他是开创性的,是出类拔萃的人,是国际一流的科学家。(科学家彭桓武)

于敏在氢弹研制中发挥了关键作用。(科学家 朱光亚)

于敏是“一个出类拔萃的人”,是“中国的氢弹之父”。(诺贝尔奖得主、核物理学家玻尔)节目摘录:

核武器的建设为中国的发展做出了宝贵的经验 在中国的氢弹研究中于敏发出了宝贵的作用 宁静以致远 鞠躬而尽瘁 最喜欢的人物是诸葛亮 觉得很平凡就好 颁奖词:

离乱中寻觅一张安静的书桌,未曾向洋已经砺就了锋锷,受命之日,寝不安席,当年吴钩,申城淬火,十月出塞,大气初成。一句嘱托,许下了一生;一声巨响,惊诧了世界;一个名字,荡涤了人心。五字概括: 报国心皎洁 相似人物:

钱学森(民族脊梁)

二、朱敏才孙丽娜

适用范围:

奉献 转变(外交官→乡村教师)平凡中的伟大 艰苦条件取得成就 他自己说的:

1. 山寨里的孩子们不仅学到了只是并且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 2. 夫:只要还能动就要干下去 3. 妻:它是以一种非常坚定的信念坚持下来 人物简介:

朱敏才,1942年出生于贵州黄平县,毕业于贵州大学外语系,在商务部工作了近40年,曾任中国驻尼泊尔大使馆经济商参赞;孙丽娜女士拥有近40年教育工作经验,是我国第一批小学英语教师。2005年,夫妇俩在北京退休后相继到黔西南州望谟县第二小学、兴义市马岭镇尖山小学、贵阳市孟关乡世华小学、遵义县龙坪镇裕民小学和中心村小学支教。节目摘录:

有这样一对夫妻,他们面对夕阳却选择了朝阳 曾经是外交官 中国驻尼泊尔大使馆参赞

夫妇俩爱上了黔西南的孩子 他们离不开这里的徒弟 募集善款350多万元改变了无数山里人的命运 从05年支教一直没回过家 颁奖词:

他们走过半个地球,最后在小山村驻足,他们要开一扇窗,让孩子发现新的世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夕阳最美,晚照情浓。信念比生命还重要的一代,请接受我们的敬礼。相似人物:

张丽莉(为救学生失去双腿的最美女教师)

三、赵久富

适用范围 :

牺牲小家为大家

爱国

孝顺

基层

平凡

取舍 他自己说的:

1、希望全国的人民不要忘记我们库区人民做出的奉献和牺牲。

2、“可以说几代人,也可以说几十年”为别人作出了贡献。

3、我们四十多万移民付出的太多太多那不是什么物质可以弥补的。

4、吃水不忘打井人,我们吃水不能忘记乡亲们的付出(面对北方人)。个人简介:

2010年,南水北调移民工作正式开始,湖北十堰市郧县余嘴村成为被定为当地首批搬迁的移民试点村,村支书赵久富以大局为重,主动放弃留下来的名额,告别80岁高堂,认真细致作好移民工作,带领61户村民搬迁到团风镇移民新村。

2014年,跨世纪工程南水北调正式通水。此时,南水北调移民第一村十堰郧县余嘴村支书赵久富带领着移民新村的村民早已安定下来,大家也都找到比过去更多的致富出路。[1] 50年前,南水北调一期移民开始时,七岁的赵久富跟随父母搬迁到了余嘴村,2010年,他成了村里移民的第一责任人。这里有61户要外迁到千里之外的黄冈。家园难舍,故土难离,移民工作最难张嘴。按照住房在海拔172米以下需要外迁的标准,赵久富可以选择留下,但他还是主动选择了外迁黄冈。赵久富80多岁的父母亲决定不跟儿子外迁到黄冈,但他们支持儿子带头外迁。

村支书带头外迁,61户村民陆续签了搬迁协议,2010年的4月30日,移民搬迁对队伍就要出发了,家家户户开始收拾家当装车。赵久富党旗挂在了自家外墙上,这是他在余嘴村当村支书的第26个年头,也是他在余嘴村当村支书的最后一天。赵久富的母亲拄着拐杖步行了5公里,来到了移民现场。母子遥望,赵久富不敢流泪,怕耽误了移民的行程。

2013年,余嘴村变成蓄满清水的库区。而移民们在赵久富的带领下,在新的家园也走上了致富路。节目摘录: 30年党龄的老赵 放弃内安选择外迁到黄冈。

老人不外迁,儿子不能尽孝,母亲赶了五公里山路送儿子 逢年过节父母亲生日忌日都是想老家的时候。颁奖词:

清水即将漫过家园,最后一次,把红旗在墙上摩平。你带领乡亲们启程,车轮移动的瞬间,心尖隐痛。不敢回望,怕牵动一路哭声。五十年间,两度背井离乡。我们的老支书,一生放不下的,不只是白发高堂。五字概括: 量与江海宽 相似人物:

乔宗旺(2014最美村官获奖人物)

四、张纪清(炎黄)

适用范围:

平凡 爱

榜样 舍己为人

奉献 他自己说的:

1、不是我在做,人人都在做,只不过我坚持的时间长一些罢了。

2、“长大后好好做人,好好做事”

3、从小被祖母教育中华民族优良传统,一直在教导只有两句话: “千万不要忘掉我们是中华民族后代。优良传统绝对不能丢” 个人简介

张纪清,74岁,江苏江阴市市民)2014年11月,在邮局突然晕倒的老人张纪清被送到医院。散落的汇款单暴露了他的秘密。人们发现,他就是江阴人寻找了27年的好心人炎黄。

1987年,祝塘镇政府收到一笔1000元的捐款用于敬老院的建设,捐款人署名是“炎黄”。当时这笔捐款相当于一个人一年的工资。从此以后的27年间,无论是希望小学还是敬老院,或是地震灾区都曾收到过署名“炎黄”的捐款。27年间,江阴人一直在寻找“炎黄”这位好心人,当地甚至还建设了一个“炎黄陈列馆”。

2014年11月,这位好心人“炎黄”终于现身了,他就是张纪清。张纪清出生贫苦,改革开放后成了镇上首个万元户。手里有了些钱他就开始捐款。之后,他又干回了老本行会计,拿的是死工资,可是捐款却没有中断。张纪清在家里明确表态,钱会用到别人最需要的地方,子女的钱自己去挣。现在张纪清每月只有500多元的收入,当教师的老伴还有些退休金,两口子一直生活俭朴,现在还住着过去的老房子,但是依旧捐款。

张纪清坦言署名“炎黄”是不想让被帮助的人有负担,他说“我们做一点点小事情,就不能以恩人自居”。张纪清就是“炎黄”,这个秘密只有他的妻子知道,并一直支持着他。这份坚持27年的凡人善举成就了大爱,在这个冬天带给很多人温暖。节目摘录:

白岩松评论”这个名字我们谁都知道但是我们不知道他是谁”——汇款人炎黄。在张继清看来,做一个好人,做一些好事是再简单不过的选择。通过养殖技术致富,手上有了几万多块钱的存款。但是在这时候,他致富的脚步却停了下来。

他卖掉厂房的设备,辞退厂房的职工,资助孩子资助残疾人,资助敬老院←首次使用”炎黄”的花名汇款。

把镇政府给他看病的5000元慰问金捐给了当地的敬老院。人的一生,你的成长,是离不开别人帮助的。所以不要把帮助别人当成一个崇高的事业,这只是别人帮助你的回报。

一个人带动了一座城建立爱心团队。五字概括 涓滴见沧海 颁奖词

一个善良的背影,汇入茫茫人海。你用中国人熟悉的两个字,掩盖半生的秘密。你是红尘中的隐者,平凡的老人,朴素的心愿。清贫的生活,高贵的心灵。炎黄不是一个名字,是一脉香火,你为我们点燃。相似人物

张平宜:跨越海峡的希望之翼

五、陶艳波

适用范围: 母爱 信念 幸福 个人简介:

8岁的陶艳波,每天从早到晚,几乎都要陪伴在儿子杨乃彬身边,和儿子一起学习,做儿子的老师、陪读。

在杨乃彬一岁的时候,因为一次发烧导致耳膜出血,最终导致他失去了听说功能。这给了陶艳波和一家人很大的打击。

为了给孩子治病,他们走过了很多地方,但医生的结论始终让他们失望。很多人劝陶艳波把孩子送到聋哑学校,但是陶艳波没有放弃。为了儿子,她专门从老家黑龙江到北京去学习唇语,然后一点点地教儿子说话、识字。陶艳波坚持让儿子上正常学校,为此她做出了一个难以让人理解的决定:辞职陪着孩子一起上学。就这样,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三,母子二人一起学习。陶艳波就是儿子的耳朵,就是儿子的向导。杨乃彬的老师、同学也都为这对母子提供了最好的条件。经过不断练习,杨乃彬也能比较正常地和人交流。

如今,杨乃彬已经考上了大学,成为了河北工业大学机电专业的学生。他希望用自己的努力回报父母,回报老师,回报所有帮助他们的人。他自己说的:

是一种信念也是一种幸福 节目摘录:

尽量上课跟着老师走,不懂下课不让老师走。为了儿子不停的掉头发。

人们说陶艳波创造了一个奇迹,但陶艳波说他获得了幸福。颁奖词:

他的四周寂静下来,你的心完全沉没。除了母爱你一无所有,但也要横下心和命运抗争。十六年陪读,你是他的同桌。你作他的耳朵,让他听见这世界的轻盈,也听见无声的爱。五字概括 爱子心无尽 相似人物

陈玉蓉(为救孩子而暴走的妈妈)

六、和田民警:木拉提

适用范围: 爱国

艰辛

敬业

牺牲自己为他人

付出 他自己说的:

1今天,我再在这里。明天,我不知道在哪。

2我有可能牺牲,但我这个工作挽回的是十几条人命。

3我们的这个工作背后,是美好的一个未来。因为我们就爱我们的祖国,爱我们的新疆。个人简介:

木拉提·西日甫江,是新疆和田地区的一名公安民警,曾荣立个人二等功两次,个人三等功四次。早在中国人民公安大学读书期间,木拉提就多次参与警方的反恐行动,担当卧底和翻译。从警14年来,木拉提·西日甫江始终坚持战斗在打击暴恐犯罪活动第一线,用热血和行动保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与社会和谐稳定,被当地群众誉为大漠“猎鹰”(维吾尔语的尊称,传说中老百姓的守护者)。

2014年4月,木拉提获得重要情报,一伙隐藏在和田农村的暴恐分子,正在秘密制造大批炸弹,准备实施多点连环袭击。秘密侦查发现,暴恐分子有很强的反侦查意识,布置了大量机关,还在制爆窝点的内部和周边预埋了遥控启爆的炸药,事情一旦败露,就打算和警察同归于尽。情况紧急,木拉提和战友们没有犹豫,在摸清位置、确定时机后,果断行动,击毙了歹徒。当场搜出了200多枚的自制炸弹的成品和半成品,其中包括杀伤力巨大的汽油炸弹和人体炸弹。

和田是暴力恐怖斗争的前沿阵地,面对艰巨繁重和复杂危险的维稳任务,木拉提?西日甫江与犯罪分子机智周旋、斗智斗勇,先后数十次将暴恐犯罪活动打击在预谋之中。战友的牺牲、亲人的牵挂让木拉提更加坚定。五字概括: 忠诚印寸心 颁奖词:

钢的意志,铁的臂膀,每天都在与死亡的狂沙较量。危险无处不在,你用胸膛作牌。为了同胞的安宁,你选择了翱翔。高飞的猎鹰,你绝不孤独,因为你的身后是人民。相似人物:

2011年感动中国 海地中国维和英烈(李钦、钟荐勤、和志虹)

七、肖卿福

适用范围:

医德

敬业奉献 他自己说的:

1、当好麻风病医生,比当好其他医生确实更难。麻风病人也都是人,既然我选择了当医生,不管怎么样就是要为病人服务。节目摘录:

时间的刻度是坚守的长度,也是医者仁心的温度。2010年,获得了麻风病领域的最高奖项马海德奖。

退休五年,他至少到镇上出诊一次,到麻风病村看望一次。

这个世界上大概在安背村之外,没有人记得他的名字。但他觉得,这辈子值了!个人简介:

肖卿福自1974年从卫校毕业后,走上麻风病防治的岗位。他独立确诊、治疗麻风病新发、复发患者300多人,矫正康复手术100多例,从未出现过医疗事故。他在尽心尽力做好麻风病防治工作的同时,还利用各种机会宣传麻防科普知识,到全县各医疗单位进行皮防知识讲座近百次。说到麻风病,许多人都会望而生畏,肖卿福却和麻风病打了40年的交道。于都县黄麟乡安背康复村正是一个麻风村,医疗条件相对落后。在村里,肖卿福既要当医生又要当护理员,不管是看病还是病人的日常料理都是他一个人在做。他为病人打针、敷药、清洗溃烂的伤口,护理眼、手脚畸残的病人,给他们喂饭、喂水、抹身子,将救治麻风病人之责时时记在心上,从没有过任何埋怨。

“当好麻风病医生,比当好其他医生确实更难。麻风病人也都是人,既然我选择了当医生,不管怎么样就是要为病人服务。”肖卿福这样说过。现如今66岁的肖卿福,仍然还在麻风病防治一线奋斗着。2010,肖卿福是全省麻防专业技术学科的带头人,先后荣获全国麻风战线突出贡献奖——“马海德奖”“全省麻风病防治先进个人”。颁奖词:

十三年相,有多少日子,就有多少沟坎。命运百般挤兑,你总咬紧牙关。寒风带着雪花,围攻最北方的一角。这小小的车库,是冬天里最温暖的宫殿。你病中的老父亲,是那最幸福的王。五字概括 忘己爱苍生 相似人物 胡佩兰

八、朱晓晖

适用范围: 孝敬 美德 她自己说的:

一路支持我的人太多了,需要感恩的太多太多了!节目摘录:

事迹:孝敬 热爱父亲

一切为了父亲,去菜市场捡菜维持生活,学会了担当。爱好:写诗。现在在当地孔子学堂做义务教师 颁奖词:

十三年相守,有多少日子,就有多少道沟坎。命运百般挤兑,她总咬紧牙关。寒风带着雪花,围攻最北方的一角。这小小的车库,是冬天里最温暖的宫殿。她病中的老父亲,是那幸福的王。她是朱晓晖,为给父亲治病,她辞掉报社的工作,欠下一身债务,周末还给“债主”的孩子补习。五字概括: 仁孝行于家 相似人物:

2012感动中国 何玥

九、师昌绪

适用范围:

爱国 科学奉献 敬业 他自己说的: 作为一个中国人,就要对中国做出贡献,这是人生的第一要义。”他最常说的这句话,虽然朴实无华,却凝聚着一位饱经沧桑的老知识分子大半个世纪以来投身科学事业,矢志报国的赤子情怀。

他妻子对他的评价:

很低调,很一般,是一个不太起眼的人。节目摘录:

苟利国家生死以,其因祸福避趋之。→他的人生写照 他的付出,他的创造,依然在释放这能量。个人简介:

师昌绪:光耀人间(师昌绪,金属学及材料科学家,“两院”院士,曾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1948年,师昌绪赴美留学。50年代开始,师昌绪为争取回国,进行了长期斗争。1955年6月,师昌绪回国,被分配到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从1957年起便负责“合金钢与高温合金研究与开发”成为中国高温合金开拓者之一,领导开发中国第一代空心气冷铸造镍基高温合金涡轮叶片,使我国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自主开发这一关键材料技术的国家。师昌绪对国家科技政策的制订及科技机构的设置和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他倡导并参与主持了中国工程院的建立;多次主持全国材料领域发展规划。师昌绪在国际材料科学领域享有很高声誉,多次担任国际材料领域学术会议主席或顾问。

他时常说,他已经90多岁了,还有两件事需要尽快完成,一件事是在有生之年为科普事业多做事。中国的科普工作还没有完善,大众需要更多的科学知识。二是希望在大飞机工程材料科学方面做点事。只要材料不过关,他决不罢休。

2014年11月10日晨7时7分,师昌绪因病在京逝世,享年96岁,李克强总理闻讯委托工作人员打电话表示沉痛哀悼,并向家人及亲属表示慰问。颁奖词

八载隔洋同对月,一心挫霸誓归国。归来是他的梦,盈满对祖国的情。有胆识,敢担当,空心涡轮叶片,是他送给祖国的翅膀。两院元勋,三世书香。一介书生,国之栋梁。他是金属学及材料科学家、“两院”院士,曾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他是师昌绪。五字概括 忧国不谋身 相似人物

2013感动中国 黄旭华:誓言无声

十、集体奖:

1、河南陇海大院

适用范围:

友情 爱 集体 团结 他们自己说的:

1、事虽小,但一做好多年。

2、让他们放心、安心,因为陇海大院有真情。3、39年不离不弃,我一定会坚强地活下去。人物简介:

陇海大院:爱意满园(郑州市二七社区有个和谐的老院落,陇海大院)二七区陇海大院居民高新海,1976年在农场插队时,突患急性横贯性脊髓炎致高位截瘫,胸部以下完全失去知觉。随后,命运的打击接踵而来:1983年,家里的顶梁柱二哥因病去世;1987年,母亲患结肠癌;1997年,大哥患肺病;2005年,父亲患上老年痴呆;2008年,高新海的父母相继去世,留下高新海孤零零一人。

当不幸开始笼罩这个家庭的时候,大院里的邻居们就纷纷伸出援助之手,一个自发形成的爱心群体自觉承担起照顾他的义务——洗澡、理发、上车下床„„生病时,大家不分昼夜轮流在床前守候,至今38年从没间断。

年夜饭到高新海家吃,这个传统有好多年了。高新海说:“不光是年夜饭,遇到世界杯、欧洲杯等大赛时,我家也是邻居们聚在一起看球的地方,其实,我知道,邻居们就是为了陪陪我,怕我寂寞,跟我说说话。”如今,高新海学会了骑电动三轮车,他用这辆三轮车免费接送社区赶着去办急事的人,谁着急上班,谁赶着去火车站,谁要去医院看病,高新海闻讯会立马赶到。

陇海大院的故事在当地群众中反响强烈,2010年荣登中国文明网“中国好人榜”,荣获2008年河南“十大爱心集体”、2011郑州市“首届慈孝集体”、2012年“感动郑州”爱心集体,2013年该事迹被翻拍成电影《好好的活着》。节目摘录

照顾高新海,这就是一个普通大院发生的爱的故事。邻居们包揽生活的所有琐事。

邻居们每天送他去医院,为他的褥疮换药,为的就是他好好的活下去。这个大院700多人,除了不能活动的老人,几乎人人都来看他,照顾他。这是一个爱心接力,他们七天一小聚,十天一大聚,很快乐。大院有句歌“相信爱心会创造奇迹” 高新海没自暴自弃,学会了开三轮车。他最喜欢的事就是带着儿时的伙伴上街兜风。三十九年,不离不弃。就这样相伴到老,只为了彼此相伴温暖。颁奖词

一场爱的马拉松,长跑三十九年,没有终点。一座爱的大院,满是善良的人,温暖的手,真诚的心。春去春回的接力,不离不弃的深情。鸽子飞走了还会回来,人们聚在一起,就不再离开。陇海大院里的邻居,给了父母不在人世、高位截瘫的高新海一个家。五字概括 和风春满园

第五篇:2013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作文素材

2013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林俊德:纵死终令汗竹香 陈斌强:孝更绝伦足可矜 何 玥:何处春江无月明 陈家顺:动人以行不以言 高淑珍:爝火燃回春浩浩 张丽莉:冰雪为容玉作胎 李文波:能受天磨为铁汉 高秉涵:悲莫悲兮生别离 周月华:清香传得天心在 罗 阳:长使英雄泪满襟 集体奖:湄公河“105案”专案组

1、林俊德:工作到最后一刻

【颁奖词】大漠,烽烟,马兰。平沙莽莽黄入天,英雄埋名五十年。剑河风急云片阔,将军金甲夜不脱。战士自有战士的告别,你永远不会倒下!

胡占凡:把能够拥有的时光都献给了岗位,最后还在向目标冲锋。这是一位真正用信念撑起生命尊严的军人。

张瑞敏:以智殉国,铸就成中华民族的铜墙铁壁;致死攻坚,绽放成死亡之海的倔强马兰。

【事迹】林俊德,中国工程院院士、总装备部某基地研究员林俊德,2012年病逝。

林俊德入伍52年,参加了我国全部核试验任务,为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倾尽心血,在癌症晚期,仍以超常的意志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林俊德的中学和大学都是靠政府助学金完成的。大学毕业后,他被分配从事核试验研究。由于核爆炸具有极大的破坏性,测量仪器研制一直存在很大难度。林俊德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独立创新制作了钟表式压力自记仪,为测量核爆炸冲击波参数提供了完整可靠的数据。在之后40多年的科研旅途中,他先后获得30多项科技成果。

2012年5月4日,他被确诊为“胆管癌晚期”。为了不影响工作,他拒绝手术和化疗。5月26日,因病情突然恶化,他被送进重症监护室。醒来后,他强烈要求转回普通病房,他说:“我是搞核试验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现在最需要的是时间。”

林俊德住院期间,整理移交了一生积累的全部科研试验技术资料;多次打电话到实验室指导科研工作。5月31日上午,已极度虚弱的林俊德,先后9次向家人和医护人员提出要下床工作。于是,病房中便出现了震撼人心的一幕:病危的林俊德,在众人的搀抬下,向数步之外的办公桌,开始了一生最艰难也是最后的冲锋„„

5小时后,心电仪上波动的生命曲线,从屏幕上永远地消失了。这位军人,完成了生命中最后的冲锋。

临终前,林俊德交待:把我埋在马兰。马兰,一种在“死亡之海”罗布泊大漠中仍能扎根绽放的野花。坐落在那里的中国核试验基地,就是以这种野花来命名的。

2、陈斌强:“绑着”母亲上班的孝子

【颁奖词】小时候,这根布带就是母爱,妈妈用它背着你。长大了,这布带是儿子的深情,你用它背着妈妈。有一天,妈妈的记忆走远了,但爱不会,它在儿女的臂膀上一代代传承。

吴孟超:陈斌强付出的孝心,不仅抚慰母亲,也抚慰每一位中国人的心,这种中华民族朴素而真挚的人性之美,可以作为社会的良药。

【事迹】陈斌强,38岁,浙江磐安县冷水镇中心学校初中语文教师。

陈斌强9岁时父亲车祸去世,妈妈独自抚养三个孩子长大。2007年,妈妈得了老年痴呆症,丧失了日常生活能力。

一天,陈斌强的姐姐在无意中提到,妈妈最大的愿望就是和儿子住在一起。陈斌强回忆起多年来妈妈对自己的付出,他决定再困难也不会丢下妈妈。

高二年级使用

现年45岁的陈家顺,是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记者在演播室内见到他,腰板挺直,但身材明显单薄,脸上多少看得出知识分子气息。虽然在舞台上尽力放慢步伐,但他仍没法儿掩饰平日走路频率很快的习惯。

几年前,陈家顺被派往浙江义乌,担任义乌劳务工作站站长。麻烦事接踵而来:此前劳务输出由乡镇、村负责宣传动员,但是乡亲出去后常说外面的情况和听到的宣传不一样。陈家顺成了乡亲们的“出气筒”,有打工者甚至想揍他一顿。

陈家顺辗转反侧,问题出哪儿了?为把真实的用工信息传达给乡亲,也为了更好地给乡亲们维权,他下了决心:以一个普通农民工的身份去求职,实地体验农民工的生活工作。

不曾想,一“卧底”就是好几年。他几次进出工厂和农民工子弟学校,当过组装工、装卸工,看过仓库,当过“猪倌”。“你是农民工吗?”他说刚开始“卧底”时,别人常直截了当地问他,因为他的书生气与干活手势,看着十有八九是个“假民工”。去一家养殖场面试时,陈家顺特意摘掉了400多度的近视眼镜,厂方说他不像养猪人,他立马回应“别看我像不像,要看我是不是能干得下来!”

“最受不了难闻的气味,开始两天连饭都吃不下去,直到一周后才基本适应。每天早上起来最辛苦的就是清洗猪舍,刚开始时要花3小时才清洗完,后来熟能生巧,只花1小时就能干完了。”一个月后,陈家顺在重点收集了工作环境、生活条件、工资待遇、子女上学等“情报”后辞职,推荐了几位乡亲来这里务工。

为了尽可能多地了解各行业信息,陈家顺逼着自己快速学习、上手。比如,刚学会养猪,又得适应工厂流水线上的作业。“卧底”打工时,但凡找到用工条件相对优越的,总会眼前一亮。他曾应聘到一家中等规模的饰品厂,待遇和条件很不错:保底工资不低,因工作需要加班,厂里会补发加班费,还有免费的工作餐。一个月后,他介绍了20多名老乡过来,事先郑重其事和老板谈好条件:报销工人过来的车费,每月的工资按时发,尽量给工人安排技术性岗位„„

有人说他这样做太辛苦了,他却认个死理:“别总觉得老百姓抱怨多,其实他们讲究的就是实在和信任。你提供的用工信息与实际情况相差十万八千里,怎么指望大伙儿相信你?我们当官的,如果今天的事情都做不好,又怎么指望让老百姓相信你描绘的蓝图?”

陈家顺爱给自己找麻烦,很多农民工朋友都有他的手机号,他早已把自己当成了他们中的一分子。“我们再辛苦,终究背后是有组织依靠的,而农民工呢?他们漂泊异乡,无依无靠,那是真的辛苦!”随着在媒体上的曝光率不断增多,现在陈家顺“卧底”越来越难了,但他说,只要心里装着农民工朋友,即便换个方式,也可以为他们做事。

5、高淑珍:守护“炕头课堂”14载

【颁奖词】粗糙的手支起课桌,宽厚的背挡住风雨。有了爱,小院里的孩子一天天茁壮起来。你的心和泥土一样质朴,你洒下辛苦的种子,善良会生长成参天大树。

陈彤:14年的奉献让爱变成了接力赛。志愿者让爱心小院更幸福。这一切都缘于这个普通的农村妇女。王振耀:十几年如一日为一群不幸的孩子挡风遮雨,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心怀使她成为最伟大的母亲。

【事迹】高淑珍,56岁,河北滦南县司各庄镇洼里村普通农村妇女。她的儿子王利国4岁得了类风湿,落下残疾,到上学年龄不能上学。高淑珍心疼儿子,想在家办个小课堂。由于附近村庄也有些因肢残不能上学的孩子,1998年4月她的“炕头课堂”开讲。老师是女儿王国光,5个孩子、4张课桌、2块小黑板和借来的旧课本„„高淑珍家里响起读书声。

“炕头课堂”一开就是14年。14年间,她接收了近百名残疾孩子,却从未收过一分钱。母女二人每天用自行车接送孩子,中午就在她家一起吃大锅饭。渐渐地,自行车接不过来,她一咬牙买了旧面包车。有两个肢残严重的孩子,她怕路上颠坏了,就一直抱怀里。再后来,为让孩子少受罪,她索性让孩子住在家里,免费吃住读书。

慕名而来的孩子越来越多,高淑珍为多挣几个钱,每天天不亮就骑着自行车,驮着批发来的日用品赶集,一骑就是100多里地。有时下大雪没有集市,高淑珍就走街串户地卖。她说,“我一天出去挣十块、二十块,给孩子买点好吃的,我心里头欢喜,骑着车子都有劲。”

高二年级使用

张会军:75岁的老兵老人,用微薄的力量牵动所有游子的梦回家乡的愿望。我们敬佩他的无私和亲情。

【事迹】人物介绍:台湾律师,老兵。1936年出生于山东菏泽。高秉涵的一生,凝聚了所有台湾老兵经历的坎坷和艰辛,同时也见证了海峡两岸从隔绝到沟通的一段特殊历史。

初登央视演播厅,74岁的高秉涵颤颤巍巍。他说,腿脚还挺利落,只是实在难以抑制激动的心情。从后台走到舞台中央,是一段起伏弯曲的布景桥,高秉涵却把这看作黄河、长江,是任何一切能勾连起他对故乡强烈思念的图景。

家是什么?高秉涵说:“家就是这个曾经再怎么努力都回不来的地方,但我从没有放弃过努力!”60多年生活在台湾,镌刻在高秉涵脑海中的却是另一个地名:山东菏泽。他出生在菏泽,在那儿度过了年少时光,菏泽才是他的家乡。高秉涵想家,但也深知,对他这样一个大半生住在海岛上的“外省人”来说,通往家乡的路意味着什么。

高秉涵不愿去回忆离开母亲、离开老家村庄的清晨,可那个清晨总会从记忆中清晰地跳出来。1948年,山东菏泽处于国共两党“拉锯区”,高秉涵的父亲高金锡被枪毙,母亲宋书玉告诉他,“因为你父亲是国民党”。

当国民政府所属军队及地方各级政府开始陆续向长江以南撤退时,宋书玉将曾经参加过“三青团”的儿子送到国民政府在南京设立的“流亡学校”。在儿子高秉涵的印象里,一辈子都在小学教书的母亲几乎没经历过团圆:两个女儿在抗战初期外出求学没了音信,而后丈夫死了,又决定让儿子离开。少年高秉涵用了6个月,穿越6个省份,足足走了2000多里地,挤上了由厦门开往金门的班船。数十年后,他在图书馆翻查史料,发现自己乘坐的,是那年由厦门驶往台湾的最后一班船,日期是1949年10月16日。而半个月前,在遥远的北京,新中国宣布成立。

对所有从各个港口逃至台湾的人来说,回家是最迫切的梦想,可他们中大部分人都未能踏上故土与亲人团聚。其中一人,甚至被高秉涵宣判了死刑——1963年,高秉涵从台湾国防管理学院法律系毕业后,被派往金门任审判员,“金门逃兵”是他审理的第一个案子。

那个“金门逃兵”的家就在对岸厦门,他本是渔民,与偏瘫的母亲相依为命,在一次给母亲抓药的路上被强拉入伍到了台湾。碰上天气晴朗时,隔着并不宽阔的海峡,一眼就能看到家乡,他决定利用自己的渔夫本领游回家。他偷偷搞到一个汽车轮胎,趁人不注意时坐轮胎下海,游了整整一夜。天快亮时,他到岸了。海水冲涩了眼睛,他尚未看清便举手大喊:“我是从小金门逃来的,没带武器!”可没想到,他游了一整夜,最终却游回了金门海岸。一星期后,这个因“回家”获罪的“金门逃兵”被处以极刑。高秉涵哭得难以自已,他对这份即使拼掉性命也要回家的心情感同身受。

高秉涵曾想过各种办法联系母亲。1979年,大陆与台湾尚无法通信,他委托美国的同学帮忙寄出第一封家书。他也不知道自己的村子是否仍在,就写了“山东菏泽市西北35里地处高庄”,收信人是母亲“宋书玉”。不长的信中,他写道:“我之所以要艰苦奋斗地活下去,就是为有朝一日能再见到我娘一面,绝不会像两个姐姐一样,在抗日战争爆发时,就生死不明„„娘,我会活着回来!”高秉涵不知道,在海峡这头,杳无音信的两个姐姐实际上去了延安,当上了共产党干部,在他踏上逃难路那年才第一次回家。年迈的母亲找回了女儿们,却失去了儿子的音讯。等待终于耗尽了她的全部生命,就在这封信辗转寄达的一年前,宋书玉逝世于吉林辽源„„

如今,两岸已经开通直航,回家不再如先前那般艰辛。200多个从菏泽一路历经战火和逃难来到台湾的同乡,组成了“菏泽旅台同乡会”,高秉涵来台时年龄最小,在同乡会里最年轻,被推选为会长。他视每一个同乡为亲人,虽已无法再见母亲,他却尽力帮每一个同乡与亲人团聚。74岁高龄的他,仍坚持每年清明或中秋陪伴想要回家的同乡一起返乡。

“我答应过他们,只要还有一个人要回家,我就陪着他们一起回来。”对每一个希望魂归故里的乡亲,他都会亲手带上骨灰坛,站到菏泽老家的村头,完成骨灰主人生前的愿望。

9、周月华、艾起:“爬”遍青山送医上门

【颁奖词】她背起药箱,他再背起她。他心里装的全是她,而她的心里还装着整个村庄。一条路,两个人,二十年。大山巍峨,溪水蜿蜒,月华皎洁,爱正漫漫的升起。

高二年级使用

湄公河“105案”密谋策划于境外、组织实施于境外、犯罪后又逃匿藏身于境外,中国公安机关的侦查、调查、取证、抓捕等工作主要在境外开展,犯罪首领糯康与地方势力关系良好。这都给案件的侦破带来了极大难度。

糯康的大本营主要是在湄公河的缅甸一侧,他和他手下骨干分子多数时间待在缅甸。被警方追捕后,糯康逃走杳无音讯。今年2到4月间,专案组的调查进入了低潮,东南亚各国警方都认为,这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刘跃进带领干警不断搜集新线索,并据此调整策略。为了把糯康挤到老挝,刘跃进积极和缅甸的军方警方加强联系,督促他们加强对糯康的清剿。终于,经过六个月的努力,糯康在老挝被抓获。

2012年9月20日,“105案”开庭审理,11月6日首犯糯康被判处死刑。

湄公河“105”案成功侦破,告慰了逝者及家属,维护了我国法律的尊严,彰显了我国政府保护公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决心和能力,也树立了国际警务和司法合作的典范,有力打击了跨国犯罪活动,有效维护了湄公河流域安全。【相关诗词出处】

1、纵死终令汗竹香 出自 明•张家玉《军中夜感》“惨淡天昏与地荒,西风残月冷沙场。裹尸马革寻常事,纵死终令汗竹香。”汗竹,指史册。盖古代无纸,书写在竹简上面;写前须先把竹简置于火上烤,使水分蒸发掉.水分蒸发时,状如竹简出汗,所以把书写的竹简叫着“汗竹”。其诗末句是说:纵然战死,毕竟要在历史上留下好的名声。谜底据面别解,意犹:人虽然死了.其名声却永远流传。

2、孝更绝伦足可矜 出自二十四孝_笼负母归

鲍出,字文芳,是后汉时新丰人,天生魁伟,生性至孝。一天他不在家,一伙强盗把他母亲劫走。鲍出闻讯后,怒发冲冠,抄起一把刀就不顾一切地追下去。沿途杀了十几个贼人,终于追上了劫掠他母亲的强盗,远远看见母亲和邻居老妪被绑在一起。他大吼一声,奋力上前。众贼见他来势凶猛,锐不可挡,吓得四散逃命。鲍出顾不上追敌,径直跑上前来,叩头请罪。跪着给母亲和邻居老人解开绑绳,将她们解放回家。后来战乱纷起,他就侍奉母亲到南阳避难。贼乱平定,其母思归故乡。可是路上跋山涉水,抬轿难行,鲍出思虑再三,就编了一个竹笼,请母亲坐在笼中,将她背回家乡。后人有诗赞曰:救母险如履薄冰,越山肩负步兢兢;重重危难益坚忍,孝更绝伦足可矜。

3、“何处春江无月明” 出自《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解析:《春江花月夜》的章法结构,以整齐为基调,以错杂显变化。三十六行诗,共分为九组,每四句一小组,一组三韵,另一组必定转用另一韵,象九首绝句。这是它整齐的一面。它的错综复杂,则体现在九个韵脚的平仄变化。开头一、三组用平韵,二、四组用仄韵,随后五六七八组皆用平韵,最后用仄韵结束,错落穿插,声调整齐而不呆板。在句式上,大量使用排比句、对偶句和流水对,起承转合皆妙,文章气韵无穷。诗中春、江、花、月、夜、人几个主题词错落重叠,伸缩变化,把读者引进了一个目眩五彩、浑然忘我的境界。

4、动人以言者,其感不深;动人以行者,其应必速 ——出自唐李贽语 意思是用言语去打动人的,其感染力不深;用行动去打动人的,其效应一定很快

5、爝火燃回春浩浩 出自

《 咏 煤 炭》 [于谦]

凿开混沌得乌金,蓄藏阳和意最深。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

高二年级使用

下载作文素材:2013感动中原十大人物(精选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作文素材:2013感动中原十大人物(精选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5、2016感动中国十大人物_作文素材

    高考作文素材之2015、2016《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One Way 一、2016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获奖人 2月8日20时,《感动中国2016年度人物》颁奖典礼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感动中国......

    作文素材:2012年度十大感动中国人物

    2012-2013教学资料 作文素材 2012年度十大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及主要事迹 1、林俊德:纵死终令汗竹香 【颁奖词】 大漠,烽烟,马兰。平沙莽莽黄入天,英雄埋名五十年。剑河风急云片......

    2015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经典素材(精选)

    2015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经典素材 吴锦泉 【人物事迹】 2010年8月9日,吴锦泉收听广播时得知甘肃舟曲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将磨刀挣来的硬币凑上1000元钱送给红十字会捐给灾区......

    大爱希声—2006感动中原十大人物

    【大爱希声——2006感动中原十大人物Ⅰ】 2007年1月9日,河南电视台演播大厅内鲜花簇拥、掌声雷动,2006年度“感动中原”十大人物评选结果于当晚揭晓。2006年,温暖和感动中原人......

    作文素材:2016《感动中国》十大人物5则范文

    作文素材:2016《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2月8日8点,《感动中国2016年度人物》颁奖典礼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感动中国》是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最重要的人物评选活动之一,每年举办一次......

    2014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作文素材大全

    2014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作文素材大全 2014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 201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及颁奖词分别是: 2014感动中国人物第一位: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 【颁......

    高三作文素材:2012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2012年度感动中国人物获奖名单、简历、颁奖词 开场白:总有一种力量,让人泪流满面;总有一种声音,挥之不去,在天地间久久回响;总有一群背影无法忘怀,成为一个民族的记忆;总有一些瞬间......

    2012高考最新作文素材:2011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高考,什么科目最容易拉开成绩?不是数学,不是英语,而是语文。高考作文满分60分,如何在高考作文写作中拿高分,好的作文素材必不可少,下面是小编整理的2012高考最新作文素材,2011感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