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西藏登山队登山纪事
西藏登山队登山纪事
编/桑珠 卢颖
在西藏体育运动中,登山运动无疑是最强项。登山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运动,攀登8000米以上的高峰的确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体育运动,是人类对生命极限的挑战。在世界登山史上,保持登山人数最多、高度最高纪录的是成立于1960年的西藏登山队。作为一支登山界的劲旅,47年来登山队员们在无法预料的灾难、险象环生的地形、瞬息万变的气候面前,迎狂风,冒雪崩,忍缺氧,艰难地向高峰攀登,先后有45人次登上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228人次登上8000米以上高度。他们的名字镌刻在积雪皑皑的世界之巅,代表了世界登山运动的最高水平。
1992年底,西藏提出了10年攀登世界14座8000米以上高峰的宏伟计划,从1993年至今,西藏登山队员组成登山探险队先后共15次攀登国内外8000米以上高峰。至今,这支英雄的登山探险队已先后登上希夏邦玛峰、卓奥友峰、珠穆朗玛峰等13座高峰。一支登山队集体登上这么多座高峰,这在世界登山史上极为罕见,是人类攀登运动的一个奇迹。
2008年这支队伍将要再次登临世界最高峰,并要在那地球之巅接力传递代表人类体育精神的奥运火炬,西藏登山运动的历史,将翻开新的一页,珠穆朗玛在静静的等待。
1960年5月25日4时20分
藏族登山队员贡布与国家队员王富洲、屈银华等3人一起从北坡首次成功登上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从北坡登顶的藏族登山英雄。
西藏登山队成立于1960年,当年就有队员参加了中国的第一次攀登珠峰行动,并成功登顶。
1964年5月2日
西藏登山队与北京登山营联合组成的中国登山队,首次成功登上世界唯一一座未被人类征服的8000米以上的处女峰世界第十四高峰――希夏邦玛峰。在登顶的10人中,有6名藏族登山队员。
1975年5月27日下午2时30分
藏族女登山队员潘多、索南罗布、洛则、侯生福、桑珠、大平措、贡嗄巴桑、次仁多吉、阿布钦等9人从北坡登上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潘多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从北坡登顶的女性运动员。
1985年5月1日17时50分
1985年4月西藏登山队向海拔8201米的世界第六高峰――卓奥友峰挑战。经过整整一个月的顽强拼搏,5月1日9名运动员沿着西北坡的冰雪地带和西山脊,在没有使用氧气的情况下于5月1日下午5时50分登上世界第六高峰――卓奥友峰。这是西藏登山队首次单独攀登海拔8000米以上的高峰,也是我国首次征服卓奥友峰。
1988年5月5日12时42分
次仁多吉在中日尼联合登山队从南北两侧攀登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行动中,率先从北侧登上顶峰,再从南坡下山,实现了人类双跨世界第一高峰的梦想。同时,还创下了在珠峰上停留99分钟的世界纪录。3名西藏运动员跨越后,得到尼泊尔国王和王后授予的尼泊尔王国一级勋章。
1990年5月7日-10日
中国、美国、前苏联联合组成和平登山队,从中国北坡攀登世界第一高峰――穆朗玛峰。中美苏三国先后有20人登上顶峰,其中中国的仁那等6人登上峰顶。桂桑作为中国队的唯一女队员,凭着顽强的毅力,一步一步向前迈出坚定的步伐。5月9日,她和男队员闯过重重险关,胜利地登上珠峰之巅。
1993年春
海峡两岸登山运动员携手攀登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6名中华儿女登顶成功,其中有4名是西藏登山运动员。登山运动为海峡两岸人民友好交往搭起了桥梁。
1993年4月26日18时45分
次仁多吉、仁那、边巴扎西、阿克布登上海拔8091米的世界第十高峰――安纳普尔那峰。
1993年5月30―31日17点35分
次仁多吉、边巴扎西、达琼、阿克布、旺加、加布、大齐米、仁那、洛则先后登上海拔8172米的世界第七高峰――道拉吉里峰。
1994年4月29日13时
桂桑等3名年轻女队员参加中国、奥地利、美国等8国组成的国际女子登山队,登上世界第十四高峰――希夏邦玛峰。
1994年5月7日12时55分
旺加、次仁多吉、加布、大齐米、仁那、达琼、洛则、边巴扎西、阿克布等9人登上海拔8012米的世界第十四高峰――希夏邦玛峰。
1994年9月30日11时20分
旺加、次仁多吉、加布、大齐米、仁那、达琼、边巴扎西、阿克布待等9人登上海拔8201米的世界第六高峰――卓奥友峰。
1995年7月10―11日13时40分
次仁多吉、边巴扎西、洛则、阿克布、旺加、加布、仁那、达琼等8人从巴基斯坦一侧登上海拔8035米的世界第十三高峰――嘎舒布鲁姆Ⅱ峰。
1996年5月4日12时20分
次仁多吉、仁那、边巴扎西、阿克布、旺加、达琼、洛则、加布等8人登上海拔8156米的世界第八高峰――马纳斯卢峰。
1997年6月15日14时15分
次仁多吉、仁那、阿克布、加布、边巴扎西、洛则等6人登上巴基斯坦所辖克什米尔地区海拔8125米的世界第九高峰――南迦帕巴特峰。
1998年5月4日13时34分
次仁多吉、边巴扎西、仁那、洛则、达琼、加布、阿克布等7人成功登上海拔高度为8586米的世界第三高峰――干城章嘉峰。
1998年10月13日10时45分
次仁多吉、边巴扎西、仁那、洛则、达琼等5人登上海拔8516米的世界第四高峰――洛子峰。
1999年5月27日
次仁多吉、边巴扎西、洛则、仁那、加布、阿克布、拉巴、扎西次仁和桂桑、吉吉等10名队员再次登上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并从顶峰上采集到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圣火火种。此次登峰创造了多项攀登珠峰的纪录:采自世界上离太阳最近的运动会圣火火种;10名队员在先后相差1小时内全员登顶成功;桂桑成为第一位两次登上珠峰的女性;仁那、吉吉成为第一对同时登上珠峰的夫妻;边巴扎西在边走边等的情况下仅用4小时47分就从8300米突击登顶成功,是至今有记录的最快者;边巴扎西在没有帐篷等避寒设施的情况下在顶峰上停留了138分钟,打破了次仁多吉从1988年以来保持的99分的记录。
2001年6月30日15时00分
中巴联合攀登队分A、B两组突击海拔8047米的世界第十二高峰――布洛阿特峰。A组中方队员仁那、边巴扎西、次仁多吉、巴方的热玛多拉等4位队员于6月30日北京时间15时15分登上顶峰,此次攀登布洛阿特峰,A组登顶共用13个小时。
2003年5月14日
在中国登山队登上珠峰并重新测量出珠峰高度为8844.43米的同时,西藏登山队的次仁多吉、仁那、边巴扎西、洛则、加布等5人成功登上海拔8463米的世界第五高峰――马卡鲁峰。为纪念人类首次登上珠穆朗玛峰50周年献上了一份厚礼。
2004年7月7日9时30分
次仁多吉、仁那、边巴扎西、洛则等4人和3名登山培训中心的学员成功登上了海拔8611米的世界第二高峰乔戈里峰。这是中国人首次登上这座世界8000米以上高峰中攀登难度最大的山峰。
2006年6月4日13时20分
洛则登上了海拔8091米的世界第十高峰――安纳布尔纳峰。
2007年,西藏登山队将完成世界14座8000米以上高峰的最后一座迦舒布鲁姆峰的攀登,同时为2008年北京奥运火炬接力珠峰传递做好准备,在这里,我们预祝西藏登山英雄们成功,扎西德勒。
第二篇:参加户外登山队有感
参加户外登山队有感
早就听说我市有个户外活动群,经常组织群友们去户外参加各种旅游、徒步、登山等有氧运动。那天好友娟姐把这一消息告诉我之后,我便产生了参加的想法。
6月29日,我和娟姐、好友颖、秋四人准备好自己的行囊便来到了出发地,原来群友里还有我很多我熟悉的面孔。途中群主自我介绍,在没见到她本人之前,我的脑海里勾画出了群主的形象,但真正见到本人时和想像中的并不一样。她给人一种和蔼可亲的感觉,没想到就是这样一位其貌不扬的姐姐,居然把大家组织起来,在活动中即锻炼了身体,又增进了友谊,我心里暗自佩服!
接下来就是自我介绍,大家在介绍的时候说的都是网名,网络时代真的很好,大家不需要知道你的真实名字,也不需要知道你是做什么的,一个网名就把一个个真实的“你,我,他”联系在一起,在临时组建的“大家庭”里温暖着一路前行……
介绍之后便是登台献艺的时候了,也别管“艺”高“艺”低,贵在参与,车箱里不时传来阵阵笑声。看这架式好象没人能逃得过了,当我还在思索“献上哪般才艺时”,没想到好友秋一把夺过麦克风,告诉大家:我成了她的外挂,直接把我推上了“前线”。没办法,我只好以一首《女驸马》选段为大家献丑了,我只唱了一段(四句话),以为参与一下就行了,没想到听完了这四句赢得了大家的热烈掌声,非得逼着我再唱一首,真是“赶鸭子上架”难为我了,关键是一点心理准备也没有啊,没办法只好硬着头皮又唱了一首《东方商人》选段,总算过关了。
大约两个小时的行程,终于到达了目的地——磐石红石砬子山,面对眼前这高大的山峰(其实海拔也就800多米),和我想像的完全不一样,我以为是游山玩水呢,原来是爬山,我有点畏惧它了,这么高怎么爬啊,身上还背着那么多好吃的呢,想想我都觉得后悔来了。而且由于装备不足(即没有登山鞋套,也没戴帽子,更没有登山杖),有些措手不及的感觉。但是既然来了,就没有退路可走,正如人生一样,只能前行……
先是群友“宁静港湾”把他的帽子借给了我,“等待”姐姐又为我们没有鞋套的新人准备了登山鞋套,至于登山杖嘛,群友“山猫”用刀给俺削了一个,哈哈,相当不错嘛。由于下过了雨,山路很滑,我和好友娟姐、颖、秋相互搀扶着,向着目的地——山顶进军。走了大约一个小时,我就感觉体力不支了,气喘吁吁的,这时“等待”姐姐又出现在了我的面前,送来了温暖,送来了鼓励,更送来了帮助,最初她帮我背包,论年龄她比我大啊,我实在不好意思,说啥也不让,后来我的背包成了大家的“轮流包”,“山猫”“宁静”还有磐石的一位不知道姓名的朋友,他们轮流帮我背包,心里充满歉意的同时却是暖暖的。
让我对这个群有了新的认识应该从环保意识开始,刚上车时,群主“等待”姐姐就告之大家,自己“创造”的垃圾一定不能随手扔掉,听到这句话时,我投去了赞许的目光,接下来的行程中,大家真的没有乱扔的现象,而最让我感动的是这支团队走到半山腰时居然发现了一大堆垃圾,大家就动手挖起坑来,把这一大堆垃圾埋了。这件事让我感触很大,作为一个有素质的人就应该这样。爬山的过程中,小的扶着老的,男的扶着女的,身体强壮的扶着身体瘦弱的,大家彼此搀扶着,“不让一个同伴掉队”是这支团队的口号。
无限风光在险峰,经历了三个多小时的攀登,我们终于来到了山顶,大家欢呼着,跳跃着,摆出了各种pose,留下了精美永恒的瞬间。即使是午餐也体现出了合作的精神,“你带一点儿面食,我带一点儿水果,他带一点儿饮品”,此时此刻,三人一群,五人一伙,彼此奉献出来,做到了“资源共享”,大家吃着,喝着,说着,笑着,开心极了,仿佛把所有的疲惫都抛在了脑后、踩在了脚下,剩下的只有快乐与幸福!让一张“全家福”把我们所有的记忆封存。
上山容易下山难,没想到下山我却摔了五个跟头,好在没大碍,看看自己的浑身上下,哈哈,几乎成了小泥人。这次活动得到了磐石登山队的大力支持,在与他们道别后我们就踏上了返程的汽车,汽车承载着我们的欢乐、我们对家人的向往平安返程,车箱内依然是一路欢歌,期待着再次与你们相逢!
第三篇:审核——如何成为登山队队长
纲要
第一阶段:成长环境与经历使我具备成为队长的素质与能力;
喜好登山,具有专业登山知识。
第二阶段:结识队友。
第三阶段:组成登山队,由于我具备领导能力和专业登山知识,大家确定我为登山队长。
附:以此纲要为准的案例三份
案例一
范亚辰
五月的清晨,一座不高但有些陡峭的山沐浴在残月的最后的光芒里,半山腰处,一个矫健的身影正顺着小路迅速地向上攀爬。“看看今天能不能突破到五分钟内!”念及此处,腿上仿佛又平添了几分力气,速度也加快了几分。不多时,随着他熟练地攀上一块三米多高地岩石,初升得阳光照在他有些涨红的脸上。“4分56,我做到了!”他长吁一口气,惬意的躺在了地上。
“今天是个好天气啊,不知道梅里雪山上得天空是不是也是这么晴朗、、”
这个呈大字型躺在地上的男人叫范闲,28岁,Q大地质学的博士,生性好动,酷爱旅游,再加上专业需要,几年来足迹遍布大江南北,生活状态与其父母期望的清闲截然相反。不过长期的四处奔波倒是练就了他沉着、冷静的性格。
待到心跳逐渐的平复下来,范闲又活动了加下发胀的四肢,便开始下山。半小时后,范闲领着早点回到了寝室。等补充完能量,又清洁了自身,他打开电脑开始逛吧。“梅里雪山,我的梅里雪山啊~这么多想去的咋就没有一个有实际行动的呢?不就是国家下禁令了吗?啧啧„„”
逛了一会儿论坛,跟人瞎扯了几句,愈发觉着无聊的范闲心想:“估计这几年国家是不可能解禁了,如果不趁着现在年轻有时间,以后大概就没机会再上山了,管它违法不违法的,上了再说!”心一横,不由分说,一阵噼里啪啦的键盘上响起,一篇名为《敢玩命儿跟我上梅里的人进!》的帖子诞生。随着一阵的忙碌,范闲敢在管理员删帖前与几位有意向的驴友取得了联系,并最终筛选出四个。“狼烟”,男,自称退伍军人,在部队中是通讯兵,精通各种通讯设备。“指间的舞蹈”,女,外科医生,有着丰富的户外急救经验。“轻舞飞扬”,“指间的舞蹈”的妹妹,气象学硕士。“地精工程师”,自营着一家汽车修理站,号称没有他没用过的工具。曾合作的驴友评价他有一双“化腐朽为神奇”的双手。
经过初步的了解,范闲与他们交换了联系方式。由于这事违反国家规定,范闲要来了他们的部分详细资料,并小心谨慎的核实了每个人的身份。身份核实后,范闲建了一个QQ群,开始商讨计划。经过几小时的交谈,他们定于6月2号在云南丽江集合见面,然后正式制定登山计划以及采购必须装备。范闲因为是活动的发起人,并且拥有丰厚的登山经验和地质专业知识,被选为了登山队的队长。并由他负责联住宿。
不知不觉已艳阳高照,范闲关上了电脑,走到窗前,望向了南方:“梅里雪山,我来了!
案例二:登山队长之路
范勤富
我的家乡在甘肃的祁连山脚下,自幼喜爱攀爬,可能是由于家乡就在山脚下的缘故吧,父亲是当地一家小企业的普通工人,母亲是我们当地林业局的一名职工,主要工作就是负责山林的开发和保护,这,就是我们温暖的一家。
在此我还要说下我的父亲,父亲的爱好就是登山,父亲的目标是登上珠穆朗玛峰。母亲又是研究山林这方面知识的,所以父亲从母亲那也得来了很多关于登山方面的知识,父亲曾经就和母亲一块攀登过很多名山,一次次登山的经历也是父亲经常回忆的美好时光,这,就是父亲最大的爱好。
我的家乡算是一个并不富足的地方,正因为这个缘故小时候上学也很晚,自己小时候最爱做的就是跟着父亲去爬山,在父亲的影响下喜欢上了爬山,爬山也成为了我的最大爱好,一家三口节假日去登山是小时候我最期待的事情,这,就是小时候最幸福的记忆。
我长大了,努力的我考上了大学,自己学的是地质学,当然,这也是和自己的兴趣爱好有关吧,自己喜欢学习这发面的专业以提升自己的登山能力,在大学期间,我在生活、学习及工作方面都表现很好,生活方面不断增添自己的人生阅历,学习方面不断提升自己的科学文化水平,工作方面锻炼了自己为人处世的能力,同时也结识了很多好朋友、好兄弟。当然,大学生活哪能少的了登山这一乐趣,自己和结识的几个志同道合的伙伴一块去过好多地方,登过很多山,我们好多人都是为了这个爱好而相聚在一起,其中的他们有学气象学的,有学医疗方面的,有研究登山器材的,还有钻研登山知识的,我们在一起翻山越岭。这,就是我的大学。
后来,自己毕业了,工作了。大学时,珠峰对自己是一个可望而不可即的梦想,由于父亲曾经的目标也是珠峰,自己心里更加坚定了完成这个重大目标的信念,自己开始在工作之余筹划完成这个目标的方案。父亲年轻时曾接触过那个看似遥不可及的目标,由于当时器材、医疗等方面条件的落后,未能完成攀登之旅,而现在父亲由于身体原因也不能再去战胜这个伟大的目标,我从父亲那里取得了很多经验,攀珠峰是要坚实的“软件”和“硬件”条件的,“软件”是说攀登者要精通登山各方面知识,包括地质、医疗和气象等方面,“硬件”是说登山者的器材要先进,这样才能做好充分准备以完成目标。我,一个不达目标永不言弃的人,开始规划战胜珠峰之路。要做好各方面的充分准备,我认为需要组成一个5人的登山队来共同完成这个目标,这五个人需分别精通登山、地质、气象、医疗和器材方面的专业知识,由于自己是出身地质学,这方面肯定没问题,我有联系了一些我大学时期结识的好朋友,当然也都是登山悍将,从他们中找到登山、医疗和气象方面的专家,又联系了工作中结识的一个经营登山器材的朋友,他是器材知识方面的佼佼者,也是个登山高手。至此时,我们组成了五人专业登山队,由于我从小的个人经历以及自己在登山过程中的历练,大家一致推选我为登山队队长,当然,这也意味着肩负的担子更重了。从此,我们开始进一步筹划我们的战胜珠峰之路。
这,就是我走的登山队长之路„„
案例三 我是如何成为登山队队长的
刘帅印
我的名字是Spider,42岁,一家大型外贸公司的董事长,同时也是一位专业的登山者。
我在农村长大,家庭境况一般,很小就要跟随父母去田间劳动,吃了不少苦头。但我一直对幼年的经历和父母的教育心怀感激,因为这段时期的经历锻炼了我的身体,磨练了我的意志,让我养成了吃苦耐劳的品质和坚毅不拔的精神。这在我以后的人生中对我的帮助是巨大的,可以说,我能拥有现在的事业,以及能成为我们登山队队长,都受益于这段经历。
虽然家庭经济情况一般,但父母从未放弃我的教育,他们深知农民的辛劳,因此不允许我继续他们的人生,而对于一个没有任何背景的农村孩子来说,读书时唯一的出路。我也没有让父母失望,18岁时,我考取了中国最高学府之一的北京大学,学习国际商务专业。大学这段时期我的各方面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这也我成为登山队队长奠定了基础。我曾获得了全国英语竞赛的冠军,并组织了一个旅游社团,经常带领兄弟姐妹们去免费旅游。
说起旅游,这是我最大的爱好,因为可以贴近自然,我们中国的群经之首《易经》就教育我们要跟随自然。旅游之中,我最喜欢登山,毛泽东说:“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说得真好,人生想要精彩,就要勇于去征服困难,我喜欢历尽艰险后站在群山之巅的感觉。高中开始,我一直坚持学习专业的体育锻炼,大三时,我成为了中国职业登山协会的会员,专业登山知识更加充足。
27岁时,我创立了自己的外贸公司,并且不断发展壮大。40岁时,公司运营步入正轨,我聘请了一位才华横溢的CEO为我管理公司,而我则是常与我的朋友们一起享受登山的乐趣。我的朋友里有四位是不得不提一下的:Phoenix,42岁,医院院长;Tiger,37岁,经营一家运动器材公司;Pigeon,39岁,通讯器材公司老总;Swallow,40岁,气象站站长。他们四人是各自领域内的专家,就像我在登山界一样。你们也许该猜到了,我们五人就是后来的登珠峰五人组。我们是通过生意认识,通过登山成为好朋友的,我们经常一起去登山,回来一起喝点酒,天南地北的聊聊天。大家也有闹矛盾的时候,往往是年龄较长的我和Phoenix做出让步,调节矛盾,大家遇到难题时也爱听去我俩的意见。Phoenix和我相似,大学时是学校里的风云人物,组织、沟通能力强,乐于奉献。
有一天大家登山回来一起喝酒,Tiger说:“附近的山都爬得差不多了,我觉得我们要有新的目标。”
Pigeon: “什么目标?” Tiger :“嘿嘿„„珠峰!”
Swallow: “好提议,不过珠峰不比一般的小山,我们得好好准备一下。” 我听后也很兴奋:“咱们就成立个登山小队,队长就让Phoenix来当。” “同意。” “赞成。”
Phoenix提议由我来当:“我觉得队长还是由Spider来当,他登山知识比我丰富,还懂得英语,更加适合,你们认为如何?” “嗯,我们赞成。”大家也同意。“Spider你的意思呢?”
“好,我没问题,那么咱们就开始准备吧,先来讨论一下具体事项„„” 就这样,我当上了我们登山队的队长。
第四篇:雀儿山登山队答辩圆满成功
雀儿山登山队答辩圆满成功
6月7日下午,凌峰社2015暑期登山队在北航学院路校区知行南楼成功举办了自09年后的首次登山答辩会。中国登山运动管理中心高山探险部主任次落、校团委学生团体部刘洋老师、校体育部群体办公室主任孙晓川老师、凌峰社指导老师尹天安老师,出席了本次答辩会。同时,到场的还有凌峰社社长张悦和理事会理事陈洪顺。
本次答辩会的目的在于向校团委、登协的各位老师汇报今年登山队登山训练活动的计划以及筹备情况,请专家就可能存在的问题给队伍提供意见和建议,以帮助我们把计划修缮得更合理,保证登山活动的顺利进行,也为了让以后每年登山活动的流程更加正规。
答辩会在谭禹和李曦的主持下开始。首先由中登协次落主任、凌峰社指导老师尹天安老师为答辩致辞,接着齐乐队长、王兆丰队长、宣传负责人肖俊超和赞助负责人何川,分别为大家介绍了2015山队的整体安排、攀登计划以及宣传赞助的具体情况。在具体情况介绍完毕之后,进入老师提问环节。每位老师对今年登山队的情况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提出了一些关键性的问题。次落老师更是从专业的角度为登山队提供了重要的建议:尽量架设路线绳;最好选择一组攻顶,其余人在营地周边训练;必须听从教练和队长的安排,教练具有一票否决权;注意沿途和营地安全,保证交通通讯畅通;等等。此外,老师们还建议应该针对高原反应多进行适应性训练,可以与清华大学去年雀儿山的登山队进行经验交流,并且着重强调了安全问题。
答辩会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圆满落下帷幕,最后全员进行合影留念。不知不觉,2015登山队已经成立了11周,队员们在一次次的训练和拉练中互帮互助、共同成长。预祝北航2015登山队队员勇攀雀儿之巅,让凌峰的旗帜飘扬在雀儿顶峰。
第五篇:乡村纪事
乡村,一个熟悉却又陌生的地方。我们都来自乡村,但不约而同的,也都纷纷离开了乡村。刚到城市时,我们觉得乡村终究还是我们的归宿,但时间长了,乡村,在我们心里,竟简化成了来去匆匆的农家乐。我们曾经真的很了解乡村,我们曾经以为自己还了解乡村,而现在,我们必须承认已看不懂乡村,看不懂这里的人,看不懂这里的事,看不懂这里的原地踏步,甚至倒退。
乡村的风景依然美丽如画,只不过这画里少了些许生机与活力。——题记
初来乍到
早上六点,和蚊子作了一夜“斗争”的我终于不再坚持,愤而起床。倒不是我甘于向蚊子认输,不过是迫于窗外鸡鸣、鸭叫以及马蹄声的轮番助阵,不得已才作出的选择。我的头很昏沉,穿拖鞋时差点踩翻床边装蚊香的碗——里面的蚊香只燃烧了一小截,怪不得蚊子会如此嚣张。我叹了一口气,摇摇晃晃走到窗边,看着外面陌生但清新的世界,突然想起,我是不是该抢先一步,去上厕所。
之所以要“抢”,是因为我们五个人住的这套房仅有一个厕所,而本人,又是一个一进厕所差不多要半场篮球赛才会出来的人,所以,你能理解的。我对上厕所这事,始终背着沉重的思想包袱,恨不能给厕所门上安一把锁——好在我们五个人有着良好的默契和谦让精神,才在这狭小的空间内保持了难得的和谐与效率。
早上七点,我们出门了。走在小镇唯一的街道上,我们的身影显得有些孤独与格格不入。我们的目标是食堂,到了之后才发现,我们有点过于积极,除了食堂的厨师外,这里空无一人。但,一所食堂的灵魂不就是厨师吗?不用排队的我们,开始对早餐内容仔细审视起来,不仅有稀饭馒头,还有米粉。本来,我只打算吃碗稀饭下咸菜就了事,但让人意外的是,米粉的臊子居然是我们自己放,这就好比发工资的时候,领多少钱都自己去取一样。于是我不顾已经吃撑的胃的反对,义无反顾又煮了一碗米粉,然后屁颠屁颠跑去放臊子,结果,居然被前面几个混蛋给捞光了。
然后就是上班。我一直深深地相信,没有读者会对上班的内容抱有太大的兴趣,不管是我的工作,还是你们自己的,所以于此就不赘述。大约十一点的时候,工作忙完了,无所事事的我们在办公室里大眼瞪小眼了几分钟后,决定回宿舍。让人遗憾的是,在宿舍里,我们依然只能大眼瞪小眼。实在难以忍受的佶哥掏出手机,开始了科研攻关。几分钟后,宿舍里响起了佶哥激动人心的声音:我破解了这里的WIFI密码。于是,很壮观的场面出现了:我们五个人同时拿出手机来蹭网上。直到吃午饭。
可能是担心菜不够,食堂的厨师不辞辛劳地把菜分成了N等份,每人端一份。此举虽然避免了大伙因抢菜而引发“血案”,但却改变不了菜不够的事实。我们那桌,几乎人人都把菜吃了个精光,不够的就打米汤喝。残酷的现实提醒我们,早饭吃饱很重要。
饭后回到宿舍,大家继续蹭网上。不一会儿,所有人都精力不济,纷纷睡着。大约两点半左右,我们又先后起床,上班太早,于是大家开始纵论国际大事以及乡镇小事,直叹基层工作的不容易。快到三点时,我们再度来到办公室,继续我们未尽的工作,直到吃晚饭。
虽然我不想承认,但这一天的主题确实是吃。为了改变这一尴尬的局面,我们决定饭前举行一场激烈的篮球赛。最终我队在20分钟的比赛里,一球未进,只好放弃这个不擅长的活动,去干我们擅长的事情——吃饭。
饭后,我们走出围墙,在体力所及的范围内散了一会儿步,直到夜色彻底降临才慢慢往回走。我们凭借坚强的毅力,用冷水洗了澡洗了衣服。虽然此后五个人都各做各的事,但我们却有一个相同的想法,就是期望明天快点到来,因为明天,我们将奔赴向往已久的水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