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基础教育先进个人汇报材料
基础教育先进个人汇报材料
我是黎民居中学的一名教师,专科学历,小学高级教师,1991年参加工作,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现任黎民居中学教务主任,但仍坚持在教学工作第一线。二十年如一日,无私奉献,锐意进取,为农材教育的发展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先后被评为“河间市教学标兵”、“河间市先进个人”、“沧州市级骨干教师”等。
一.无私奉献,润物无声
好行为决定好习惯,好习贯决定好命运,好命运决定好的人生。中学生正处于青春不稳定期,如何培养学生好的行为习惯,加强学生的养成教育,关键是抓好学生的业余行为习惯,我每天早晨,总要在校园里巡视几圈,到各班上看一看,督促孩子们及时进行早读,发现一些不良现象及时解决,如果有生病的同学,就及时把学生领到医室去看医生。中午和傍晚放学后,也要在学校巡视几圈,哪个班上的门窗关不好了,主动帮学生关上,学生的自行车出问题,及时帮学生修理好。
一天早上,我正在巡视,几个男生向我反应,在上学的途中有一个蒙面的社会青年拦截上学的一个女生,并把女生推到了路旁的沟里,女生大声呼救,这几个男生听到呼救后,马上跑了过去,吓得那个男青年跑掉了。我听了后,马上找到那个女同学,安慰了那个女同学后,马上让一个男同学领我到出事地点看了看,然后通知了女生的家长,和孩子的家长一起到派出所报了案。
二.认真履行教务主任的职责,当好校手的助手
每学年开学前,我都要按照河北省九年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标准编排好课表,划分好班级,开学后及时下发到每个老师手中,让每个老师都能上好开学后的第一课。及时制定学期教学工作计划和教研计划,并准时按计划开展各项工作。
每学期里,不定期的检查老师们的备课、上课、作业批改、听评课记录、教研记录情况,并作有详细的记录,发现问题及时和老师沟通,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宗旨,及时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有的老师思想上有疙瘩,及时和老师谈心,老师遇到困难,主动去帮助。遇到老师有病假、事假,及时把课调好,一旦调不开,我就自己替老师去上课。我就是这样,急教师之所急,帮老师解决后顾之忧,和老师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同创设一支和谐、团结、奋进的团队。
为了更好更快的提高学生的成绩,我们提出了“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的口号,鼓励老师们及时组织好周考和月考,及时找出教学中的差距和失误,不断的完善自己。认真组织好每一次的期中、期末考试,每考完一次,都要做一次成绩分析,及时发现工作中的不足,及时加以改进。及时督促老师们写好试卷分析,把握试题的方向,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为更好的服务学生做准备。
三.加强校本教研,和老师们一起成长
教学工作只有在教研中不断的创新,才会有更多精彩的课堂。如何提高教学与研究的实效性,使之成为我们教师学习、探讨、互动交流的理想阵地?我校在进行了大量听评课的基础上,让老师们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情况,找出自己在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困惑和疑难问题,然后让教研组根据老师们提出来的这些困惑和疑难问题,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研计划,各教研组定时间、定地点、定中心发言人对这些困惑和疑难问题进行研讨,每个老师各抒己见,然后统一意见,找出较好的解决问题的办法,最后再由老师们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进行实验。每次教研活动我都和老师们一起交流,一起讨论。另外,为了更好的激发老师们的教研热情,使教研活动更加深入,我校在原教研活动的基础上,在网络博客上推出了“每周一话题”网络特色教研活动,这样,教研活动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了,每个老师可以随时随地登录到博客上进行研讨,可以不定时的发表自己的言论,这样不但拓宽了教研的渠道,而且能更好的保存资料,积累老师们的经验和教训,达到了资源共享的目的。
在不断的学习和探索下,我校教师的业务水平有的显著的提高,老师们的课堂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有的因激情而生动;有的因生动而精彩;有的因细腻而感人;有的因宁静而致远;近几年来,先后有多名教师参加河间市或沧州市级的汇课比赛,其中李亚楠、张书芹、李同新、郑艳茹等老师都在沧州市级汇课中获得一、二等奖。
四.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创造学生成长的良好环境 我们在思考怎样教会学生知识的同时,更应该思考我们要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所以我们要努力创设适合学生学习成长的环境,打造书香教室。每学期初都要引导并督促各班主任搞好班级文化建设,每个班都制定了班训、班级口号、班级奋斗目标、班级誓言、班歌等,开设了小小展台、大手拉小手、一帮一,队队红等活动板块。给孩子们创设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起到了以情育人,以文化人的目的。
五.加强家校联系,定期召开家长座谈会
学校教育只有和家庭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形成教育的合力,才能更好的促进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为此,每学期初,我校都要组织一次家长座谈会,让每位家长不但了解每个孩子在校的表现,更让每位家长懂得一些关于教育孩子方面的知识和理念,也让每位老师了解每个学生在家里的表现,以便更多的发展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用赏识的眼光去看每一个学生,赏识的目光像阳光,照到哪里哪里亮,让学生赏识中快乐的成长。
在全校老师的共同努力下,我校正朝着积极健康的一面不断的发展,但不管是做为一名老师还是做为一名教导处主任,我做得还远远不够,以后我会更加努力,为了自己所从事的和所追求的事业,再苦再累,我也将无怨无悔!
第二篇:基础教育科研工作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陕西省基础教育科研工作先进个人推荐表
主要事迹
1.主持建成具有全省中小学唯一一座植物标本馆,基础教育科研工作先进个人事迹材料。建成了具有陕北地区植物标本数量最多的标本室,为中小学植物实验教学、研究性学习提供了实验基地。
2.在生物科技教育、实验教学、校本教材开发方面成绩显著,为全市中小学多所学校担任校外科技辅导员。举办了面向全市中小学校长、科技辅导员的四次标本展览,一次高中生物教师实验技能培训,多次做如何开展科技活动、创新大赛的专场报告,为全市科技教育起到典型示范作用。
3.教学科研课题方面,担任了五个课题的负责人,参与了九个课题的研究工作。均获结题,并被评为先进实验个人。发表获奖论文多篇。
五年来教科研工作方面获得的重大奖项
A.2006年被省教育厅、省科协评为全省中小学优秀科技辅导员。
B.2010年获省基础教育成果二等奖一项,(高中生物校本教材),三等奖一项(指导学生贺苗露、刘爽的研究性学习报告“神木县城一次性塑料制品使用调查”)。
C.2009年1月.7月获教育部国家教师科研基金规划管理办公室课题研究先进个人奖,D.2010年10月获的中国教育学会优秀论文一等奖二篇(我市常见的四种蕨类植物,科技教育谱新篇),并被评为课题研究先进个人。
E.2010.11月课题结题报告《发明创新教育对学生综合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获中国教育科学研究中心十一五课题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
F.2006年以来,指导学生参加科技创新大赛,每年都获省教育厅和科协的奖励,其中《与线粒体功能相关的基因模块关系研究——分析基因芯片数据》,《夕阳西下》2个项目获全国三等奖、《神木县神湖及其周边地区植物资源初步调查》,《横山县响水湿地及其周边地区植物资源初步调查》等4个项目获省一等奖。
签字:盖章
年月日
陕西省基础教育科研工作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姜林,男,陕西横山县人,1957年4月生,陕西师范大学生物系毕业,现为神木中学生物学高级教师。榆林市政协委员,榆林市中学生物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市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理事,陕西省生物学会、植物学会、遗传学会会员。榆林市中学高级教师评委会委员。榆林市科协一大代表。2009年8月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市优秀科技工作者。其的先进事迹已先后被《中国专家人名辞典》《中国劳模风采》等书籍收录,事迹材料《基础教育科研工作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姜林同志工作踏实,认真,任劳任怨,成绩显著。曾为14届高中毕业生,6届初中毕业生带生物课,因在教学中认真钻研教材,备课充分,讲课通俗易懂,注重对特长生的培养,生物高考成绩在全市名列前茅。
1993年以来,姜林同志指导学生开展以生物标本采集与制作,农业科学实验,环保实验和调查为主的科技实践活动,在活动中不断总结经验,指导学生撰写小论文,积极参加由科协、教育、环保等部门组织的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由他指导的《植物标本采集与制作》项目获得了全国优秀活动奖,《叶绿宝在花卉和蔬菜上的增产实验》与《与线粒体功能相关的基因模块关系研究》获得全国三等奖,《神湖鸟类初步调查》,《神湖植物资源初步调查》和《横山县响水湿地植物资源初步调查》三项目获得省级一等奖,神府煤田怪树释疑》《窟野河水质污染调查》等20多项获省级二、三等奖,获市级奖50多项。1998年被中国科协,教育部等七部委评为全国青少年优秀科技辅导员。2004和2006年两次被省科协和教育厅评为陕西省青少年优秀科技辅导员。
从1983年以来,姜林老师组织学生到我市八个县区采集植物标本5500多份,隶属于160多科,800多种。于2004年主持建成了神木中学植物标本馆,展览面积达400平方米,展出植物标本400多份,向市内外青少年学生以及生物、自然教师开放,并于1994,1995,1998,2004年举办了4次大型标本展览。接待了市仪器管理会议代表、市生物教学研究会二届年会代表、全市中小学校长们的参观,得到一致好评。姜林同志2005年3月被国家环保总局和教育部联合评为全国绿色学校优秀教师。在2005年6月指导学生参加了由国家环保总局宣教中心组织的“全国中学生水科技发明比赛”决赛并获优秀奖(陕西仅此一项获奖)。他负责的以科技活动为特色的绿色学校创建方法得到国家教育部和环保总局的肯定。并在全市推广,多次给市内中小学做过如何组织学生开展科技活动和课题研究的报告,取的良好效果,在2009年暑假,为全市高中生物教师举办了新课程生物实验,为推动全市生物实验教学做出了贡谢。
姜林同志先后辅导学生参加生物竞赛,获全国二等奖2个,省级奖12个,市级优胜奖15个。2001年评为全国生物竞赛优秀辅导员,两次被评为省级优秀辅导员。
姜林同志主持完成的省级以上研究课题如《生物标本素材库建立与应用研究》、《中学生物课外活动与素质培养的研究》、《学科课件库建设与应用研究》、《校本教研促进学校和谐发展的研究》(教育部国家教师科研基金规划管理办公室课题)、《发明创新教育对学生综合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中国教育学会课题),2005年立项,2010年申报结题的省规划办课题《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研究》。均通过鉴定验收,并获的创新奖和先进实验个人奖。
先后在《生物报》、《中学生物报》、《中学生物教学》、《榆林教育》等报纸杂志发表了教学科普文章30多篇,与省内生物专家党磊,王云武,梁秋英等合编出版生物类书籍六册,有20多篇论文如《生物标本电教化研究》、《初一生物教学体会点滴》、《开展生物课外活动的几点经验》、《我校开展生物标本采集与制作的情况简介》获得全国、省、市级奖励。具体发表文章如:在陕师大《中学生物教学》上发表了《植物标本采集制作与保存》(1994.5期),《小议生物教师的去向》(1993.6期),《陕西省榆林市中学生物实验技能培训暨中学教研理事会在神木中学举行》,(2009年10期)
B.在榆林教育上发表《我国的一级保护植物》(1989),黑龙滩山地树木园简介(我区生物教学的良好实习基地)(1992),《神木中学生物课外活动实施计划》(1994)
C.《来自黄土高原生态村的调查》《校本教研促进学校和谐发展的研究课题工作报告》发表于《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陕西卷)》 2010年。《神木中学创建绿色文明学校的初步做法》2007年在国家环保执法年鉴上发表。《以校为本教研制度研究实施方案》2005年在《中国当代理论文献》一书中登载,由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编,《农村素质教育怎么搞》2005年登载在《现代教育管理理论与实践指导全书》中,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
D.《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研究 》在教育视野2010.12期发表,《建设植物标本馆提高学生科学素质》,《七年级生物(上)教学体会点滴》,《科技教育谱新篇》在课程教材教法2011.1-2期和2010.10期杂志发表,《我市常见的四种蕨类植物》在新课程杂志2011.1期发表,《同伴互助合作的几条有效途经》在《人民教师》杂志2010.12期发表。
陕西省神木中学
2011.4
第三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争做村小课改工作的“领头羊”
———邳州市邢楼镇优秀青年教师朱新炜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邳州市邢楼镇中心校 朱新炜
2000年7月,我从江苏省运河师范学校毕业,同年8月入党并参加工作,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进个人事迹材料。8年以来,我一直持守在村小教师这个的平凡岗位上。我始终坚持以“勤学、善思、求实”为指针,认真、务实地走过每一天。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我国教育战线上的一次突破性的改革措施。本人有幸投身于这场涉及课堂教学方式、学生学习状态以及日常教育教学管理等一系列领域革命的重大改革中。作为学校课改领导小组主要成员,我负责指挥、调控和监督学校课改工作的整体运作;曾承担过除毕业班以外的年级数学学科的实验任务。在课程开发、实验与管理中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绩,为思田小学、邢楼镇乃至整个邳州市的课改实验工作发挥了较好的示范作用。
一、加强学习培训,不断提升综合素养
从我市全面铺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后,我便主动要求参加各种市内外课程改革培训。如2004年7月参加邳州市首届青年骨干教师培训班,进行课程改革通识培训和学科教材教法培训,从05年起阶段性地参加教育学会系统的省市级科研课题主持人培训和各级的课改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学习他们的课改经验。
为了洞察最新的教改动态,关注教学改革实践和研究成果,我坚持阅读了大量的教学刊物,如《新课程》、《人民教育》、《中国教育报》、《江苏教育》等,在这些杂志报纸中吸取营养。我还借助网络这一快捷的信息资源,从专家和同行的优秀经验中去深深体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使我快速转变观念、转换角色、转变教学方式,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
与此同时,我积极引领全体教师深入学习并透彻领悟《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各学科课程标准,学习课改的前沿理念和可资借鉴的教学策略。坚持定期开展专题讲座、课改沙龙等学术活动,为教师们切实开展好课改实验工作搭建平台。
二、立足课堂教学,有效推进实验工作
在教学观念上,我提倡“基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展开新知的教学”;在课程设计上,从传统的“我教你学”转变为学生的“我要学”;在学习内容上,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内容和信息,通过生动的教学活动,使学习内容变得鲜活充实,易于学生掌握:在教学方式上,由偏重教师为主导的知识技能的传授和训练,转向强调教学中“双主体”互动关系以及学生体验性、探究性、生成性和反思性的学习过程。
在课堂教学中,我秉承素质教育、课程改革的前沿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大胆尝试新的教学模式,努力营造“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动手实践”的学习氛围。学生们都爱上我的课,教学效果自然是不言而喻,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激活学生经验、贴近现实生活、追求真实有效”独特的教学风格,事迹材料《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进个人事迹材料》。工作以来,我先后12次在市、镇两级各类优质课评选中获奖,承担镇级以上示范课、引路课10余节。“更加真实、更具特色,更富灵性”的教学风格是我课堂教学的不懈追求。
我积极探索符合课改理念和教育教学实际的评价方式,在课程的评价上,由过去强调考试甄别、比赛获奖选拔的评价方式,转向着眼于提高每个学生的能力、尊重学生个性差异与程度差异的评价方式,注重学生的纵向比较,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功感。随着课改的深入,学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全面发展,在获得知识、增加技能的同时,思维活跃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相应的发展。
三、勤于质疑反思,潜心提炼实验成果
要想做一名优秀的教师,必须透彻了解他的学生,不断反思教学常态下的师生活动,课改实验工作尤为如此。几年来,课程改革使我真切的感受到了教育科研意识对新课程的作用。实践中我能在有意识的繁衍教学经验的同时进行理性思考,在总结中有所发现。教学之余,我坚持质疑反思,尤其善于走进学生的现实生活和内心世界,去关注学生,研究学生。我还不时地把自己在教育教学、课改实践中的点滴感悟流淌于笔尖,通过网络资源、报刊杂志等多种渠道与专家对话,与大师交流,在反思中行动,在行动中反思,不断促进自身的专业化成长,已有近20篇教育论文、教学案例发表在市级以上刊物,或在省市级各类论文评选中获一、二等奖。
我所撰写的《儿童经验——不容忽视的课程资源》荣获徐州市第七届“科研杯”优秀论文二等奖;《儿童经验——教师教育科研的新视点》荣获徐州市教育学会2007年优秀论文一等奖,《理性处理教学中的“失误”》荣获徐州市首届中小学教学案例一等奖;《数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探索》、《步骤偏多就意味着超纲吗?》等文章发表于《邳州教育》、《实验通讯》、《徐州教育科研》等刊物。
2004年7月25日,我申报的课题《儿童经验对探究性教学的制约和影响》被江苏省教育学会评审立项为省级“十五”教育科研课题,从而弥补了邢楼镇课题研究“0”的空白。在研究周期内我带领课题组成员以课堂教学为依托,深入学生群体,创造性地开展研究工作。因为学校资金短缺,我累计提前垫付三四千元。没有经验,我不厌其烦地外出学习邀请专家指导,同知名学校交流。课题组在研究中学会研究,逐步形成了“师本化”的研究特色。在结题时,受到了省市专家的高度评价,该课题为实施新课程、体现新的教学方式提供了可供借鉴的个案。其研究成果荣获省市教育学会系统“十五”优秀成果一等奖,并排名第一。在徐州市教育科研专项课题研究成果发布会上,邳州市教研室伏荣超同志,以该课题研究为实例,做了《如何进行小课题研究》的专题讲座;在邳州市“十一五”课题研究分片观摩活动上,我应邀做了专题发言。教研室魏星老师,对课题组“课堂即研究,课题研究完全可以和教师的日常工作巧妙完美的相融和”的研究特色,给予了充分肯定。作为一所村级小学,在自选课题方面取得如此收效,而且能牢牢把握住“研究学生”这一教科研的永恒主题,这在全市乃至全省并不多见。
作为“十五”课题的延伸和拓展,2007年12月30日,我申报的课题《生活经验对学生学习活动的影响研究》被徐州市教育学会立项为 “十一五”重点课题,并推荐申报省级科研课题。2008年5月顺利经过省教育学会专家评审,获得立项。目前,“十一五”课题已进入中期研究阶段。我和我的同行们将研究视角定位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和所学知识的相互关联,在课程资源开发、校本教研等领域,逐渐形成一定的特色,成为苏北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的一大亮点。
我曾先后6次被市镇两级政府和教育部门授予“优秀教师”、“教学工作先进个人”“教科研工作先进个人”,“优秀青年教师”等荣誉称号,考核连续五年均为优秀。
在课程改革实验工作中,我深深地体会到,新课程已不仅仅是新课标、新理念,它已经与协作、创新、探究、激情、希望、未来这些滚烫的字眼紧紧联系在一起,让我们与新课程一起成长,为孩子们每一天的成长而快乐着,愿我们的课堂呈现思想生命火花的碰撞与展现,成为情不自禁的从心灵深处,淌出不断滋润精神之园的丝丝甘泉。
第四篇:基础教育信息化先进个人自荐表
基础教育信息化先进个人自荐表
自荐材料
当岁月的车轮轻轻碾过我37岁的年轮,我已经从教十十六个年头了。这是一段忙碌而又充实的日子,既有观念上的洗礼,也有理论上的提高,既有知识上的积淀,也有教学技艺的增长,带给我的不仅仅是荣誉更多的是责任和义务。
伴随着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当我校有了第一台电脑,信息技术渐渐走进了我们的校园,成为了我们校园中一道亮丽的风景。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我积极投身到信息化教育的大潮中,学习着、实践着、快乐着。
一、自我学习,潜心钻研现代教育技术理论。
无庸质疑,多媒体技术是一种新兴的资源平台和教学手段,当把它应用到我们的日常教学中时,会让我们的教与学如虎添翼,教学相长,相得益彰。
教学中,如果我们运用电教手段,则能展示思维过程,化繁为简,起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我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坚持学习怎样制作并使用课件,积极参加信息技术方面的培训,虚心向有经验的电教老师请教,我经过努力实践,不断思考,让信息技术这种先进的手段走进我的教育教学,走进学生多元化的学。
我积极参与教育资源的开发建设,利用课余时间认真搜集各类素材,制作课件,课件获县级奖4次,市级奖2次,国家级奖1次。多篇有关信息技术应用论文获市县级奖。
二、应用实践,提高工作效率。
在工作实践中,我把信息资源、信息方法和工作融为一体,达成了更好地教育目标。
在教务管理中,我充分利用电子表格建立成绩数据档案,对学生的信息分类处理,统计学生的成绩、成绩报告单打印等班务工作,极大减轻了我校班主任工作负担。
在阅卷工作中,我努力钻研技术,使我校电子阅卷普及很快,不仅大型考试,平时测验老师们也可以用计算机阅卷了,提高了教学效率,减轻了教师阅卷负担。
我还把信息技术引入到总务工作中,运用信息技术,加强了帐务管理,提前实现电子计帐。
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我还把多媒体应用于我的课堂教学之中。例如: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情境创设,可以在短时间内高度吸引学生的注意,引导出学生的多角度思维,对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运用flash课件,指导学生理解一些抽象的知识,能更好地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利用音频、视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信息技术的应用,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营造了热烈而融洽的教学氛围,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
三、发挥辐射作用,带动青年教师成长。
在工作中,由于自己不断学习、潜心研究,使我成长为一名信息技术带头人。在工作中我注意同事积极协作,共同进步,我获得指导教师奖。
四、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点滴的荣誉使我的羽翼不断丰满,激励我不断前进,工作以来,先后多次参加各级各类培训,被聘为“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高级水平培训主讲教师”。
我积极参与教育资源的开发建设,利用课余时间认真搜集各类素材,制作课件,课件获县级奖4次,市级奖2次,获国家级奖。论文多篇论文获市级奖,还有多篇获县级奖。在工作中我注意同事积极协作,共同进步,我获得指导教师奖。
在现代教育“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下,多媒体技术日益频繁地运用到我的日常工作活动中,本人将本着虚心学习、扎实工作、热心服务的工作原则,为推进我校的现代教育技术工作而继续努力。没有比足音更遥远的路程,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第五篇:基础教育科研工作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基础教育科研工作先进个人事迹材料]陕西省基础教育科研工作先进个人推荐表
主要事迹
1.主持建成具有全省中小学唯一一座植物标本馆,基础教育科研工作先进个人事迹材料。建成了具有陕北地区植物标本数量最多的标本室,为中小学植物实验教学、研究性学习提供了实验基地。
2.在生物科技教育、实验教学、校本教材开发方面成绩显著,为全市中小学多所学校担任校外科技辅导员。举办了面向全市中小学校长、科技辅导员的四次标本展览,一次高中生物教师实验技能培训,多次做如何开展科技活动、创新大赛的专场报告,为全市科技教育起到典型示范作用。
3.教学科研课题方面,担任了五个课题的负责人,参与了九个课题的研究工作。均获结题,并被评为先进实验个人。发表获奖论文多篇。
五年来教科研工作方面获得的重大奖项
a.2006年被省教育厅、省科协评为全省中小学优秀科技辅导员。
b.2010年获省基础教育成果二等奖一项,(高中生物校本教材),三等奖一项(指导学生贺苗露、刘爽的研究性学习报告“神木县城一次性塑料制品使用调查”)。
c.2009年1月.7月获教育部国家教师科研基金规划管理办公室课题研究先进个人奖,d.2010年10月获的中国教育学会优秀论文一等奖二篇(我市常见的四种蕨类植物,科技教育谱新篇),并被评为课题研究先进个人。
e.2010.11月课题结题报告《发明创新教育对学生综合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获中国教育科学研究中心十一五课题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
f.2006年以来,指导学生参加科技创新大赛,每年都获省教育厅和科协的奖励,其中《与线粒体功能相关的基因模块关系研究——分析基因芯片数据》,《夕阳西下》2个项目获全国三等奖、《神木县神湖及其周边地区植物资源初步调查》,《横山县响水湿地及其周边地区植物资源初步调查》等4个项目获省一等奖。
签字:盖章
年月日
陕西省基础教育科研工作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姜林,男,陕西横山县人,1957年4月生,陕西师范大学生物系毕业,现为神木中学生物学高级教师。榆林市政协委员,榆林市中学生物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市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理事,陕西省生物学会、植物学会、遗传学会会员。榆林市中学高级教师评委会委员。榆林市科协一大代表。2009年8月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市优秀科技工作者。其的先进事迹已先后被《中国专家人名辞典》《中国劳模风采》等书籍收录,事迹材料《基础教育科研工作先进个人事迹材料》。姜林同志工作踏实,认真,任劳任怨,成绩显著。曾为14届高中毕业生,6届初中毕业生带生物课,因在教学中认真钻研教材,备课充分,讲课通俗易懂,注重对特长生的培养,生物高考成绩在全市名列前茅。
1993年以来,姜林同志指导学生开展以生物标本采集与制作,农业科学实验,环保实验和调查为主的科技实践活动,在活动中不断总结经验,指导学生撰写小论文,积极参加由科协、教育、环保等部门组织的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由他指导的《植物标本采集与制作》项目获得了全国优秀活动奖,《叶绿宝在花卉和蔬菜上的增产实验》与《与线粒体功能相关的基因模块关系研究》获得全国三等奖,《神湖鸟类初步调查》,《神湖植物资源初步调查》和《横山县响水湿地植物资源初步调查》三项目获得省级一等奖,神府煤田怪树释疑》《窟野河水质污染调查》等20多项获省级二、三等奖,获市级奖50多项。1998年被中国科协,教育部等七部委评为全国青少年优秀科技辅导员。2004和2006年两次被省科协和教育厅评为陕西省青少年优秀科技辅导员。
从1983年以来,姜林老师组织学生到我市八个县区采集植物标本5500多份,隶属于160多科,800多种。于2004年主持建成了神木中学植物标本馆,展览面积达400平方米,展出植物标本400多份,向市内外青少年学生以及生物、自然教师开放,并于1994,1995,1998,2004年举办了4次大型标本展览。接待了市仪器管理会议代表、市生物教学研究会二届年会代表、全市中小学校长们的参观,得到一致好评。姜林同志2005年3月被国家环保总局和教育部联合评为全国绿色学校优秀教师。在2005年6月指导学生参加了由国家环保总局宣教中心组织的“全国中学生水科技发明比赛”决赛并获优秀奖(陕西仅此一项获奖)。他负责的以科技活动为特色的绿色学校创建方法得到国家教育部和环保总局的肯定。并在全市推广,多次给市内中小学做过如何组织学生开展科技活动和课题研究的报告,取的良好效果,在2009年暑假,为全市高中生物教师举办了新课程生物实验,为推动全市生物实验教学做出了贡谢。
姜林同志先后辅导学生参加生物竞赛,获全国二等奖2个,省级奖12个,市级优胜奖15个。2001年评为全国生物竞赛优秀辅导员,两次被评为省级优秀辅导员。
姜林同志主持完成的省级以上研究课题如《生物标本素材库建立与应用研究》、《中学生物课外活动与素质培养的研究》、《学科课件库建设与应用研究》、《校本教研促进学校和谐发展的研究》(教育部国家教师科研基金规划管理办公室课题)、《发明创新教育对学生综合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中国教育学会课题),2005年立项,2010年申报结题的省规划办课题《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研究》。均通过鉴定验收,并获的创新奖和先进实验个人奖。
先后在《生物报》、《中学生物报》、《中学生物教学》、《榆林教育》等报纸杂志发表了教学科普文章30多篇,与省内生物专家党磊,王云武,梁秋英等合编出版生物类书籍六册,有20多篇论文如《生物标本电教化研究》、《初一生物教学体会点滴》、《开展生物课外活动的几点经验》、《我校开展生物标本采集与制作的情况简介》获得全国、省、市级奖励。具体发表文章如:在陕师大《中学生物教学》上发表了《植物标本采集制作与保存》(1994.5期),《小议生物教师的去向》(1993.6期),《陕西省榆林市中学生物实验技能培训暨中学教研理事会在神木中学举行》,(2009年10期)
b.在榆林教育上发表《我国的一级保护植物》(1989),黑龙滩山地树木园简介(我区生物教学的良好实习基地)(1992),《神木中学生物课外活动实施计划》(1994)
c.《来自黄土高原生态村的调查》《校本教研促进学校和谐发展的研究课题工作报告》发表于《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陕西卷)》 2010年。《神木中学创建绿色文明学校的初步做法》2007年在国家环保执法年鉴上发表。《以校为本教研制度研究实施方案》2005年在《中国当代理论文献》一书中登载,由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编,《农村素质教育怎么搞》2005年登载在《现代教育管理理论与实践指导全书》中,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d.《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研究 》在教育视野2010.12期发表,《建设植物标本馆提高学生科学素质》,《七年级生物(上)教学体会点滴》,《科技教育谱新篇》在课程教材教法2011.1-2期和2010.10期杂志发表,《我市常见的四种蕨类植物》在新课程杂志2011.1期发表,《同伴互助合作的几条有效途经》在《人民教师》杂志2010.12期发表。
陕西省神木中学
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