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工商部门如何规范和促进经营者诚信体系建设

时间:2019-05-13 12:11: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工商部门如何规范和促进经营者诚信体系建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工商部门如何规范和促进经营者诚信体系建设》。

第一篇:浅谈工商部门如何规范和促进经营者诚信体系建设

浅谈工商部门如何规范和促进经营者诚信体系建设

诚信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基石,市场经济的发展是以信用关系的日益透明和不断扩大为基础的,诚信对一个地区、一个行业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力,一个地区的信用等级高,其招商引资吸引力、社会凝聚力、社会和谐度就高,反之则低。对于一个行业、一家企业、一户个体户而言也是如此。比如“三鹿事件”,不仅对其自身,甚至对全国的乳制品行业的信用度都是不小的冲击,直到现在,有关监管部门和乳制品行业仍然要为消除这次事件造成的影响耗费大量的精力和财力。工商部门作为主管市场监管的行政执法部门,负有维护市场经济秩序、营造诚信公平有序的市场经营环境的职责,如何有效履行职责、规范经营者经营行为、促进经营者诚信体系建设对于有效规避履职风险、促进地方经济发展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经营者诚信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从提出建立社会信用体系以来,全社会都在为构建诚信体系而努力,经营者诚信体系建设有了明显的进展,但经营者诚信建设现状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笔者从切身体会出发分析问题及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全社会诚信体系尚未建立,诚信度低

诚信缺失是我们社会现阶段最严重的弊端之一。人人都在讲诚信缺失,但很多人又由于缺乏道德良知、社会责任感和是非观念,奸诈不仁,惟利是图,见利忘义,不择手段,溜须拍马,曲意逢迎。由此而来,为官则贪,为商则奸,为学则抄,为工造假,为农产劣,致使社会上不正之风盛行。很多人都在不同的岗位上丧其徳,行其骗。大家虽然都在想办法扭转这种社会风气,从中央到地方都在从加强德育入手设法改善这种社会现象,努力构建全社会诚信体系,但社会诚信度低仍是不争的事实。

(二)经营者诚信意识低,信用缺失违法经营现象十分突出

笔者参加工作时间不长,但已经参与办理了数起商标侵权、虚假宣传、销售假冒伪劣、商业贿赂等经营者失信违法案件,其中有些案件案值很大,在所处行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有些案件性质恶劣,在当地引起人们的热议。例如笔者所在工商所查处的一起欺诈消费者的案件,消费者多次在经营者处购买水泥用于装修,经营者每次开具一式两份的销货凭证,第二联给消费者,第一联自己保管,双方约定装修结束后一次结算。当经营者到消费者处结算时,消费者按照经营者拿出的销货凭证付款,没有与自己的那一联进行核对。几日后消费者核对票据时发现有一张销货凭证的两联上数据有出入,第一联上是“白水泥14包”,第二联上写的是“白水泥4包”,经工商部门调查,多出的“1”是经营者后加上去的,工商部门对经营者的欺诈行为进行了处罚,案件案值不大,但性质很恶劣,经营者的行为说明他毫无诚信可言,完全无视消费者的权益。在经营者中,这种信用缺失现象十分突出,而且很多经营者在被工商部门查处时都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违法的。

(三)制度不健全,政府部门职责不明确,未对经营者进行有效监管

首先,法律制度不健全、法制保障不得力是造成失信行为存在最基本、最重要的原因,我国尚缺少诚信分类管理、数据征集及处理等相关法律法规;其次,目前经营者和个人的信用身份代码不统一,信用记录分散在工商、海关、质监、税务、银行等不同部门,没有形成权威、统一的检索平台,也没有形成完整的信用记录,因此也就无法进行有效的监管;再次,社会中存在大量信息不完全、不对称、不透明的现象,而一些经营者和个人则充分利用信息的不对称特点进行种种欺诈活动,进一步助长了种种失信行为的发生;最后,社会信用管理体制混乱,管理部门职责不清,行政执法力度不够,工作效率不高等等,监管部门对不守信者的不作为就是对守信者的打击。

(四)经营者自身诚信管理尚处于初级阶段。以笔者所在工商所辖区为例,只有少数规模较大企业经营者建立了较完善的信用管理制度,制作了诚信档案。据笔者走访了解,虽然一些企业已经把诚信上升到战略的角度,但从总体来看,企业诚信管理才刚刚起步,主要原因是:第一,企业诚信管理的人员和资源十分缺乏;第二,企业诚信管理的组织结构不健全,职责、程序不明确,信用管理制度不完善;第三,企业对信用知识教育培训投入不够,信用文化建设薄弱;第四,信用服务市场发育不够、需求不足,供给和需求存在结构性矛盾等影响。绝大部分企业信用管理水平尚且很低,对于个体户而言,能有诚信管理和经营意识的更是凤毛麟角。

二、对于工商部门规范和促进经营者诚信体系建设的建议 诚信在中国是一个古老的话题,而在目前市场经济环境下,建立经营者诚信制度、完善诚信体系是规范市场秩序和促进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治本之策。经营者诚信体系是社会诚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整个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基础。因此,经营者诚信体系建设刻不容缓。下面,笔者就工商部门如何规范并促进经营者诚信体系建设提出几点建议。

(一)用科学理论指导经营者诚信体系的发展方向。要坚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十七大的目标任务、把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贯穿到诚信体系建设的各个环节和部分,通过科学引导、大力服务和有效监管,使诚信体系建设真正成为经营者强化信用意识、进行诚信经营的出发点和归宿。尤其要借鉴西方国家在信用体系建设方面的先进经验和前沿理论,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健康向上的经营者信用文化,逐步完善信用制度。

(二)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建设以诚实守信为主流的经营者文化。诚信是一切道德的基础,也是一个经营者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培养经营者的诚信品德是事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否顺利推进的重大问题。工商部门在经营者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中,要切实加强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教育,做好“守重”企业、“守重”农户、“诚信企业”、“诚信个体户”等评选工作,确保诚信经营的经营者获得荣誉和奖励,并进行大力宣传,在全社会营造重信誉、守信用、讲信义的社会风尚,使诚信文明成为经营者的精神财富和价值源泉,成为整个社会精神生活的主导。

(三)督促政府强化各职能部门履职,工商部门应严查职责范围内失信违法行为

一是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当前社会信用亟待加强,信用法律法规却明显滞后,有关部门应加快经营者信用监管法律法规的建立,通过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经营者营造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也使监管部门做到有法可依、监管到位;二是努力推进经营者信用体系建设,工商部门应努力构建经营者信用体系,建立起以经济户口为基础,以诚信守法为宗旨,以工商部门监管为约束的经营者信用监管体系;三是整合各职能部门信息资源,目前经营者信息比较分散,应督促政府设立以工商部门为主,有关部门参与的经营者综合信用信息库,对各部门掌握的有关信用信息的采集、整理、使用、共享等作出明确界定,据笔者了解,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已积极推进工商、国税、地税、质监等部门的企业基础信息共享,经杭州、济南等城市试点后,正在全国推广;四是向社会提供信用信息查询,并公示信用良好经营者综合信用信息,以提高信用良好经营者的社会知名度,推动诚信经营者发展;五是加大执法力度,工商部门应对职责范围内发现的失信违法违规经营行为进行严厉查处,促进经营者诚信守法。

(四)发挥中介组织作用,推进诚信建设

经营者诚信体系建设是行业诚信体系建设的组成部分,行业诚信体系建设又是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组成部分,工商部门应加强与商会、个私协会、工商联及行业协会的联系,充分发挥这些中介组织的作用,促进行业诚信体系建设和行业守信自律,进而约束和引导经营者诚信经营。另外,中介组织作为联系政府和企业的服务组织,在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作用非常重要,开展行业诚信体系建设也是这些中介组织履行自身职责的内在要求,有利于加强行业管理和自律,维护行业利益,规范行业竞争秩序,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经营者诚信体系建设是一项利用市场主体内在自律性、借助社会公众管理资源、辅助政府行政管理部门监管市场经济的系统工程。工商部门作为主管市场监管的行政执法部门,应力促政府各部门从相互独立、各自为战、运动式的监督检查,向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合力共管方向转变;本部门应从单纯依靠行政手段为主,向道德规范、正面引导、社会约束等综合手段转变;同时充分发挥中介组织、社会公众(包括新闻媒体)监督的作用;对失信违法经营行为严惩不贷,决不姑息。市场经济是诚信经济,经营者诚信体系建设是一项事关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的全局性问题。为此,我们工商部门要不断强化信用意识,为实施经营者信用工程、构建经营者诚信体系而付出努力。

第二篇:构建税收诚信体系 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构建税由于道德缺失、制度不完善、违信成本低,我国出现了诸多诚信缺失问题。税收领域也是如此,纳税人偷逃税现象严重,税务部门执法不严、违法乱纪、谋取私利时有发生,导致税收流失,破坏了税收的公平、公正和效率原则。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消除税收诚信缺失,构建税收诚信体系,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一、税收诚信的内涵及其存在的客观必然性

1.税收诚信是诚信征税、诚信纳税和诚信用税的统一。

诚信征税要求税务机关在税收征管工作中恪守依法治税原则,做到立法、执法、司法公正,不徇私情,公正、公平地对待纳税人,诚心诚意为纳税人提供周到完善的服务,诚恳地接受纳税人及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维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诚信纳税要求纳税人按照税法规定及时、足额缴纳税款,不弄虚作假,不偷逃税款;诚信用税就是财税部门要将公民缴纳的税款高效、准确、透明地用于社会公共事业,为纳税人提供公共产品、保护纳税人的生命财产安全,为纳税人提供基本的社会保障等。

诚信征税、诚信纳税、诚信用税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基本道德规范,是国家、政府和公民都应该遵守的行为规则。诚信征税、诚信纳税、诚信用税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互相促进,共同构成税收诚信有机统一体。

2.税收诚信是税收本质要求,也是税收存在的客观要求。

从税收本质理论看,目前在西方国家占主导地位的税收交换说和公共需要说是基于社会契约论而形成,把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征税权力与纳税权利有机统一起来,有效地平衡纳税人、征税机关的关系,要求各利益主体严格遵守共同的契约规定,做到诚信征税、诚信纳税、诚信用税。我国税收本质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理所当然在税收工作中要坚持诚信原则。

二、构建我国税收诚信体系,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一)建立有利于诚信的税收立法体系,体现社会公平、公正和透明。

一是税收法律中的实体内容要充分体现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精神,贯彻好税收公平、公正原则,兼顾社会公共需要和公民税收支付能力。二是程序内容要公开、透明、简洁和明了,明确税务机关和纳税人各自的权利和义务。三是税收立法过程要有广泛的群众参与。

四是尽快制定税收基本法。要把诚实信用原则写入基本法。

(二)建立确保诚信的税收执法体系,推进税收环境的协调、和谐。

1.进一步完善税收征管方式,推进征税的公正、透明,纳税的方便快捷。

在落实好“以申报纳税和优化服务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集中征收,重点稽查,强化管理”的税收征管模式基础上,进一步创新征管方式和优化业务流程。一是在制度设计中,在明确征收、管理、稽查等环节的职责分工同时,加强三者之间的制衡。二是在流程设计中要完善岗责体系,监督制衡。

2.增大执法透明度,强化执法监督。

一是增强重点权力、环节的监督。二是完善税收信息化建设。三是加大税收执法检查和执法监察透明度。四是完善税务信息公开披露机制。五是完善外部监督。

3.建立良好的税收服务体系,促进诚信纳税水平的提高。

除了建立统一、规范的12366纳税服务热线,办好税务网站,提供法规咨询、税收公告、检举申诉等综合服务外,还要不断创新和完善服务机制,营造良好的税收诚信氛围和环境。

4.强化税收信用体系建设,增强税收诚信意识。

一是完善纳税人信用信息记录系统,便于对纳税人管理和提供服务。把分散在税务、银行、工商、海关、审计、公安、土管、建设等部门的企业、个人信息收集起来,建立实时的信用数据库记录,及时为纳税人提供税收服务。二是完善信用评价制度。在落实好《纳税信用等级评定管理试行办法》同时,要创新工作方式,使纳税信用等级评定真正成为促进纳税人依法诚信纳税的有效措施。三是完善信用公示制度。依托税收信息网和社会新闻媒体,公布企业信用情况,表彰纳税信誉好的企业,提高企业商誉;同时对纳税失信企业和个案进行曝光,促进其增强诚信意识。

(三)建立奖惩分明的激励和惩处机制。

一是在税制设计方面要考虑激励相容约束,鼓励纳税人主动向税务机关提供真实的纳税信息并诚信纳税。二是在税收征管方面要更多地考虑参与约束,迫使纳税人选择诚信纳税。三是加大违法处罚力度,强化处罚的确定性,真正起到震慑的效果。四是提高违信成本。

(四)广泛开展税收诚信教育和宣传,促进社会诚信。

(五)建立廉洁、高效服务于纳税人需要的税款使用体系。

一是合理用税。最大限度满足广大公民对公共产品的需求;重点用于确保国家对基本公共品的提供。二是高效用税。三是透明用税。四是规范用税。要按照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审查批准的预算使用税款,严格控制无效投资、铺张浪费、行政机构过度膨胀等行为。

(六)保护纳税人权利,提高纳税人诚信水平。

一是通过法律明确纳税人的权利主体地位。二是完善纳税人权利救济系统,主要是完善行政复议制度。三是监督税款使用的权利。四是拥有充分信息的权利。五是拥有设立纳税人维权组织的权利。六是有进行税收筹划的权利。

收诚信体系 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第三篇:诚信体系建设

2011年息烽县餐饮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为贯彻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2011年工作部署,组织实施《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工作实施方案(2010-2012年)》(工信部消费[2010]549号),加快推进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提高企业诚信保障能力和食品质量安全管理水平,促进食品行业健康发展,特制订2011年息烽县餐饮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2011年推进餐饮企业诚信体系建设的总体目标是:按照“全面铺开、选择重点、稳步推进”的原则,在全县餐饮行业加快推进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在乳制品、肉类食品行业开展诚信试点基础上,扩大试点到调味品、葡萄酒、罐头和饮料行业企业,加强诚信标准宣传和贯彻指导,加快诚信信息平台建设,制定诚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措施,营造食品行业诚信氛围。

具体工作目标是:组织指导县城内246家餐饮企业按行业标准建立企业诚信管理体系,其中示范街餐饮企业100%建立并实施诚信管理体系。

二、主要任务

(一)完善诚信体系建设协调工作机制。一是完善部门协调机制。在上级的领导下积极开展与公安、教育及其他相关部门的联动。二是成立诚信体系建设工作办公室(简称“诚信办”)。诚信办设在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司,具体负责制定工作实施计划、组织专家指导地方和企业开展诚信体系建设、审核并管理企业诚信信息和评价机构备案信息、建立并维护国家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信息管理平台、组织开展标准制(修)订和升级等工作。三是组建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专家队伍。充分发挥专家在指导企业建立诚信管理体系、开展诚信管理培训、参与企业诚信评价等方面的作用,形成诚信咨询和管理服务机制。四是建立部与省、行业组织间的联系机制。明确各省、行业组织在食品企业诚信体系建设中的任务,落实地方政府负总责,行业组织加强自律的责任。五是建立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工作督查及信息报送制度。检查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开展情况,对地方工作进行指导和督促检查。建立简报和半年、工作报告制度。

(二)完善诚信制度和标准体系。一是编制扩大试点行业实施指南和评价细则。按照《食品工业企业诚信管理体系(CMS)建立及实施通用要求》和《食品工业企业诚信评价准则》,编写调味品、葡萄酒、罐头、饮料等行业诚信管理体系建立及实施指南,制定乳制品、肉类食品、调味品、葡萄酒、罐头、饮料等行业诚信评价实施细则。二是完善诚信信息管理规定。研究制定诚信信息征集与使用管理办法,明确信息征集项目、渠道、方式,规范信息的使用和披露。三是研究制定诚信服务机构管理办法。完善诚信评价申报、审核、评定、申投诉等流程和评价证书(或报告)的发放、暂停、撤销等管理环节和程序;规范诚信服务机构和服务行为,培育诚信服务市场。

(三)加快建立企业诚信管理体系。一是开展培训。开展诚信建设标准宣贯工作覆盖31个省份;培训地方诚信建设和食品安全管理师资。二是加强指导。平均每省选择指导10-20

家企业作为示范,指导其建立诚信管理体系,积极推行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并对每家企业按实际需求,培训食品安全和诚信管理人员,充实企业管理队伍。三是开展交流。组织罐头、调味品、饮料和葡萄酒等行业企业开展诚信体系建设学习交流活动,推动企业加强原料管理,建立健全诚信经营档案,同时,督促食品企业完善检验检测手段和健全良好生产规范(GMP)、危害分析与控制点(HACCP)等质量自控体系,提升质量安全保障能力。

(四)建立诚信信息征集和披露体系。一是逐步建立全国统一的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信息管理平台和查询披露系统。促进部门间诚信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及时向社会公布企业诚信体系建设信息。二是加快地方、行业、企业诚信信息平台建设,促进两化融合。作为平台建设试点,拟在黑龙江、上海等省市指导建立地方食品企业诚信信息管理平台。三是严格执行管理制度,做到依法采集和披露企业诚信信息。

(五)建立并完善企业诚信评价体系。一是组织先期试点的乳制品、肉类食品等行业企业开展对标达标自查自评活动。二是开展企业诚信管理体系试评价。由企业自愿申请,地方工业和信息化、质监等部门推荐,由行业协会或第三方诚信服务机构,在乳制品、肉类食品、调味品、葡萄酒、罐头和饮料等行业选择400家(包括所有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基础较好的企业,开展诚信管理体系试评价。三是开展诚信等级试评价。对已通过诚信管理体系评价试点的企业,开展诚信等级试评价。

(六)加强行业自律机制建设。行业协会要制定和完善行规行约,在行业内开展诚信宣言、公约、自查或互查等自律活动;食品工业行业协会要促进行业信用评价结果在部门间、上下游行业间的有效应用,要加强对会员企业信用风险知识的培训,协助会员建立信用风险防范机制;企业要重合同、守信誉、依法生产经营,倡导文明诚信经商,提高企业和员工的诚信意识和诚信水平,形成有效的企业自律机制。同时,建立诚信管理体系的乳制品、肉类食品、调味品、葡萄酒、罐头和饮料等行业企业要建立内部失信举报制度,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

(七)加强诚信宣传与诚信文化建设。一是宣传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进程。指导北京、河北、福建、广东分别在调味品、葡萄酒、罐头和饮料等重点行业开展诚信体系建设现场交流会;组织消费者进诚信试点企业开展参观活动,宣传试点地区、行业及企业好的做法和取得的成效。二是开展专题宣传活动及企业“诚信经营”示范创建活动。3月份组织3.15诚信宣传、6月份举办第三届食品安全高层论坛和9月份举办诚信兴商宣传月等活动。三是组织开展诚信和食品安全知识培训、企业诚信文化交流等活动,探索交流国际诚信管理经验。

(八)加快诚信奖惩机制建设。研究诚信激励惩戒措施。利用现有政策及资金渠道,包括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国家级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信息管理平台建设、企业诚信管理体系建设和宣传、培训等工作,提高食品企业诚信保障能力;在国家食品储备、政府采购、招投标管理、公共服务、项目核准、技术改造、融资授信、有关资金政策、信用担保、社会宣传等方面参考使用企业诚信信息及评价结果,对诚信企业给予重点支持和优先安排。同时,以法律法规为依据,通过失信曝光、分类监管和市场退出机制等手段加大对失信企业惩戒力度,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三、工作要求

(一)增强责任意识。各地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有关行业协会和食品企业,要高度重视食品质量安全,把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作为食品安全长效机制建设的重要内容,切实提高对诚信建设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增强责任意识,认真履行职责。

(二)加强组织领导。各地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要切实加强对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工作的领导,要结合行业企业实际,制定地方工作计划,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员,落实各项工作任务;要研究建立地方诚信管理配套制度,加大标准宣贯力度,全面推进食品工业诚信体系建设工作。

(三)加强工作协调。各地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要加强与地方相关部门的协同配合,健全地方部门协调工作机制,促进信息和管理资源共享。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行业规范与自律作用,形成全方位、多层面合力推动、协同推进的格局。

(四)加强诚信宣传。继续大力营造诚信建设的舆论氛围,加强地区间、企业间交流,宣传好的做法和经验;组织开展“以讲诚信为荣,不讲诚信为耻”为主题的系列宣传活动及企业诚信专题宣传活动,巩固社会舆论监督成果。

第四篇:诚信体系建设

诚信体系建设机制

诚信是人们的基本道德观念。“诚者,天之道也《孟子·离娄》”,“言必行,行必果《论语·学而》”,表明诚信是自然规律,追求诚信是做人的基本规律;“政令信者强,政令不信者弱《荀子·议兵》”、“信,国之宝也《左传·僖公二十五年》,”则强调了诚信之于政治生活的重要性。2001年,中央颁布《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把“诚信”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一项基础工程,提出在全社会建立诚信体系的目标。检察诚信是指检察机关及检察工作人员在行使法律监督职权时,忠于宪法和法律中规定的检察权行为准则,依据职权设立的宗旨、目的、范围、程序,诚信履行。检察机关作为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不但有认真履行法律监督职责维护法律信用的任务,也有通过自身公正执法行为树立司法诚信形象的责任。因此,检察诚信应当是具有基础性和保障意义的诚信,是社会诚信的范本,直接影响着国家机关和诉讼当事人的诚信建设。

一、检察诚信的价值蕴含

(一)检察诚信的法理价值蕴含

古代诚信是建立在哲学道德层面或小范围的商品交易中,现代诚信则建立在法治基础上。现代诚信不只是熟人之间的“诚信”,更多的是符合法律预设的陌生人之间的诚信。无论是熟人还是陌生人,之所以诚信遵守法律,原因在于能够通过遵守法律实现自己的利益。在法理学的发展中,利益曾被视为法律生活的中心概念,边沁提出“法一般的和最终的目的,不过是整个社会的最大利益而已”,到耶林认为“权利作为法的目的和法的根本标志,而权利就是法上保护的利益”;从马克思认为“每一个社会的经济关系首先是作为利益表现出来”,到赫克构筑起利益法理学,再到庞德将法的功能限定在调节、调和、调解个人利益、公共利益和社会利益,利益被认为是法律生存的真实意义。其实法律将不同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以条文形式确立下来,就在于将当事人之间的可期待利益以国家强制力形式予以保障,要求当事人予以诚信履行。在刑事领域,法律将何种行为构成犯罪及受到何种处罚,以明文形式予以规定,要求司法机关做到依法定罪,依法处罚,诚信司法。在诉讼领域,法律将诉讼当事人的权利义务予以明晰,要求当事人在庭前准备,庭中审理,庭后执行,诚信履行,实现法的利益归属和秩序安排。从构成法律关系内容——权利义务这两条主线看来,个人权利的实现依赖于他人义务的诚信履行,自己义务的诚信履行有利于他人权利的及时实现。因此,诚信是贯穿于法律制定、运行的每个步骤,是法律利益实现的精神资源。法律作为利益的调节器,其实现过程也就是法律利益调节、调和、调解功能得以信用证明的过程。

(二)检察诚信的法治思想价值蕴含

诚信从道德术语转化为法律术语,反映的不仅是法律规范在文字上的差异,更重要的是法治思想的深刻变化。诚信执法、诚信司法、诚信守法诉说着清晰的法治思想脉络——德治、法治、德法合治。

1、提倡检察诚信建设是对传统德治思维的扬弃。传统的德治有两大根本条件,一是宗法社会结构使“尊、孝、亲”宗法伦理和“诚、义、礼、信”等处世道德能融为一体。二是道德与刑律合为一体,刑律被等同于法律,从而借助法律的强制力推行道德成为可能。在传统德治两大根本条件均已经不复存在的当下,德治精神却因认识论上“否定之否定”被普遍运用而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以德治国主要是要求领导干部加强自身道德修养,破除“官本位”意识,养成“守法公民”意识,正确运用手中的权力。诚信本质就在于要将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无任何自己的私利”、“甘做人民公仆”等话语转化为每一位权力拥有者的实际行动。检察诚信要求检察人员对待职权应当以甘做人民公仆的意识,公正无私、执法为民。

2、提倡检察诚信建设是对现代法治思维的拓展。法律是法治的前提和基础,但有了法律并不等于有了法治。法律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但在强制力被滥用或缺损时,法治便遇到了障碍。法治思维的首要命题是法律至上。法律至上要求人们以已有法律做为自身的行为准则,实现法律所规定的权利义务,换言之,就是法律规定的内容必须被实现(也称法律实现)。法律实现过程具体可分为执法、守法、监督等形态。检察诚信顺应了法律实现的要求,检察诚信要求检察人员在行使权力时,应严格依照权力设立宗旨、目的、行使范围、行使程序等规定,诚信履行。

3、检察诚信建设是德治与法治结合共治的标本。德法合治不是一种理论的杜撰,而是有其外在的历史依据和内在的规定性。首先,中国两千年礼法合一的法治发展历程和西方的自然法与实在法的思辨历史说明了德法合治具有相当的外在历史依据。其次,德法合治具有内在的规定性。法律是一种外在的他律性规范,道德是一种被内部化的、自律性规范;法律着重于抑制人的非理性,道德则更多的倾向于激发人的理性;法律依靠强制力实现自身的预期目标,而道德则依靠内心服从及社会舆论实现着自身主张。人类历史的发展经验告诉我们,纯粹的法律之治将会因强制力过于泛滥而陷入逆反困境,纯粹的道德之治将会因为道德多元和道德相对而陷入虚无和混乱困境。因此,现代社会的最佳治理途径是道德与法律的结合之治。法律与道德基于人的本性多元而存在的,各自独特的功能恰恰是相互弥补的。通过道德,能够将法律的外在、他律规范内化为行为者的自律性规范;通过道德,能将法律所抑制的非理性调适为行为人的自觉理性;通过道德,能将法律的强制后盾消解为行为人的内心服从和社会良好舆论。

检察诚信以道德表述的形式将法律关于检察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义务性规范内化为检察人员的自律规范。呼吁检察人员诚信检察,将法律实现过程的所可能出现的非理性行为,以诚信履行法律设定检察权的宗旨、目的予以消解。

二、检察诚信建设的现实依据

(一)形势发展和法治建设呼唤检察诚信——必然性

公正是法律永恒的价值追求。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不断发展进步,人民群众对社会公平正义的要求越来越高,执法不公不廉很容易引起民怨甚至激起民愤,最终导致政法机关形象乃至党的形象受到损害。在今年初的全国政法工作会议上,中政委站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从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着手,明确把公正廉洁执法作为全国政法机关今年乃至今后一个时期深入推进的三项重点工作之一。

公正廉洁执法就是要求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的执法不严、司法不公和司法腐败问题,切实提高执法公信力。尽管检察职权拥有国家强制力作为后盾,但并不意味当然地拥有人民群众的诚信认同,法律监督的公信力还是源自于司法公正。检察诚信正是体现和包容了公正廉洁执法的实质内涵,要求把“忠诚、公正、清廉、文明”的检察职业道德要求内化为检察人员行使职权的自觉行为。通过诚信为人,真正做到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事实和法律,忠于人民的检察事业;通过诚信执法,真正做到崇尚法治,依法独立行使检察权,维护程序公正和实体公正,捍卫宪法和法律的尊严;通过诚信守纪,始终保持清正廉洁,淡泊名利,不徇私情;通过诚信与民,自觉服务保障民生,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树立良好形象。因此,在检察工作和检察队伍建设中,打造诚信,维护诚信,实践诚信既是时代的理性呼唤,也是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检察职权行使过程中存在诚信缺失现象——必要性 在法治环境中,作为公权行使一方的检察人员对自身权力的观念应当是保守和积极两向兼备。检察人员通过保守观念实现对权力恣意行使欲望的抑制,通过积极观念实现对行政权、审判权滥用的抑制。但是出于个人价值判断、好恶或者源于对私情、私利的追求而违背职责要求的现象并不罕见,少数检察人员或凭借法律话语权的掌控优势,对诉讼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设置障碍,或任凭传统人治思维惯性,向当事人进行权力“寻租”,都无疑在破坏着检察诚信。从社会学角度看来,当事人都是在现实法治环境下形成对权力运行、权力机关的看法,并进而决定着自己的诉讼行为选择。其实,在法治环境中,诉讼当事人应该意识到自己国家主人翁的地位,意识到自己所拥有的法律权利义务,通过法律程序解决争端、维护权利。但现实中一些诉讼当事人的做法却截然不同,总是有部分当事人的诉讼行为在具体选择上体现着对检察机关或者检察人员的不信任,当事人及其亲属千方百计疏通关系、送礼行贿的事例时有发生,试图动用权力运行潜规则,通过各种非诚信手段实现着自身的非法目的。因此,检察人员的价值理念取向、当事人自身法律意识及行为方式选择共同决定了检察诚信建设的重要与艰巨。

三、检察诚信体系构建

检察诚信体系构建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程,既需要思想认识层面的不断深化和提高,也需要制度机制的不断完善提供有力保障,实现循序渐进的持续发展。

(一)建立完善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

“诚信需要一个稳定的载体,用于记录和传播诚信及违背诚信的人和事,从而给诚信者以持久的荣誉和信赖,给人们对违背诚信者以疏远和警惕”。在高检院新近出台的推进三项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把检察人员执法档案建设列为加强公正廉洁执法,提高执法公信力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这也为检察诚信提供了最好的载体。执法档案的价值与诚信建设的目标一致,诚信建设的要求也与执法档案的目的呼应。因此,将检察诚信与执法档案有机融合,把检察诚信细化为执法档案的具体内容,通过客观真实记录检察人员在检察活动中是否诚实守信、依法办案、诚信履责、规范行为,进一步强化对检察人员的考核监督和科学评价,增强干警依法办案、廉洁从检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努力打造一支诚信为人、诚信执法、诚信守纪、诚信于民的检察队伍,不断推进检察工作的发展。

1、客观真实记录。诚信需要行为作为表征,行为需要文字作为历史档案。将检察人员的诚信履职行为以文字、图像、照片等形式予以记录并形成档案,实事求是。诚信并非检察领导人员特定义务,而是每一位执掌公权的人员应尽的义务。诚信档案应当由检察人员个人申报和相关部门搜集。

2、内容全面详尽。诚信档案应当有详实内容,客观而全面的记录检察人员在诚信为人、诚信执法、诚信守纪、诚信于民等多个方面的内容。诚信执法、诚信守纪要求检察人员以办案质量和办案效率作为检察诚信的核心内容,以案件质量考评等级优劣、办案用时情况为档案资料形式。诚信于民要求检察人员除了检察工作之外,要积极参加所在社区活动、进行工作之外的守法情况在人民群众中起到示范作用,通过守法行为征表检察人员的法律信用。

3、考核评价实绩。积极探索建立、健全检察诚信的引导、激励、保障机制,使诚信者受到尊重、奖励,使不诚信行为受到监督、谴责和追究,对违法违纪的行为严肃依法处理。对每位检察人员的诚信程度评价与奖励、职级等挂钩起来,通过强化不同阶段的考核,突出诚信评价的重要地位,促进和增强检察人员的责任意识。

(二)营造诚信工作氛围,培育检察官公正廉洁的品质

检察官的工作环境是否能为其提供独立的行为空间直接决定了其公正廉洁的品行是否能够养成。除拥有自身道德判断和道德选择外,检察官的外部工作环境深刻影响着自身道德支配,尤其是检察机关行政领导的引领作用。检察机关的领导可以运用自身行为,以身作则、带头示范,以务实诚信的工作作风引导自己下属保持诚信品质;以严守纪律、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向下属公开承诺,主动接受下属评议和监督。检察机关的领导还可以通过行政管理方式与各检察人员签订岗位目标责任书和廉政建设责任书,就检察人员遵守政治纪律、办案纪律、履行工作职责、服从管理等方面做承诺,以行政管理方式激励检察人员树立诚信意识和履行诚信职责。

(三)开展检察文化活动,促进诚信检察建设

诚信建设不仅可以依靠行政管理的体制问题来予以营造,还可以通过文化活动将诚信融为检察人员的日常生活方式,让检察人员在参与文化活动的同时,接受检察职业道德和检察官形象的教育、熏陶、引导。通过文化活动中涌现的先进典型,引导激励其他检察人员爱岗敬业、诚实守信。通过一系列的学习教育活动,灌输诚信知识,掌握诚信原则,提高诚信意识,切实领悟以诚待人,以信立身,以诚立业,以信兴业的真谛,着力构建检察诚信文化,为检察队伍建设注入诚信理念、诚信内容。

(四)强化组织保障,建立诚信推进机制

借《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把“明礼诚信”确定为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之一的契机,检察机关将诚信引入到检察工作机制中。通过设置组织架构,建立检察机关诚信评价体系,并根据岗位、人员变动及时进行调整、充实组织架构。通过诚信领导小组对下属检察人员的申报材料进行审核,确定检察人员的诚信等级,并通过日常考核监督,引导检察人员的日常行为规范,确保诚信档案的各项考核内容落到实处。

第五篇:加强信用体系建设促进建筑市场规范发展

加强信用体系建设促进建筑市场规范发展

菏泽市工程建设招投标管理办公室赵西彦

[内容摘要]众所周知,建筑业不仅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而且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而当前,建筑施工信用缺失现象时有发生,严重侵害了群众利益,社会反响比较强烈。如何建立起统一的市场监控平台和监管标准?如何建立起有力的诚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这些都是目前需要亟待解决问题。

[关键词]市场监控平台监管标准奖惩机制

[正文]

建筑行业是一个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在国民经济生活中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如何让建筑业迈进诚信的大门,创建建筑业界的和谐,企业开发出令人放心的产品,已成为当前关注的焦点。

随着中国步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时期,以及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中国建筑市场将迎来令人乐观的发展前景。而且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投融资体制和公用事业管理体制的改革等,都将为建筑市场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同时,我们也应看到,由于我国当前正处于建设高峰时期,建筑市场的发育尚不完善,体制和机制还未完全理顺,综合执法体系有待强化,市场主体缺乏信用意识,履约意识较为薄弱,加上建筑市场供求失衡等等原因,致使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明显滞后。

一个诚信缺失的社会或国家无论如何是不能够建立起完善的市场经济 1

体制的。因此,在我国当前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大力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势在必行。推进信用体系建设工作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一是建立统一的信用信息平台。目前,政府信用信息共享不够,部门信用信息垄断严重,信息公开滞后。根据2002年建设部《关于加快建立建筑市场有关企业和专业技术人员信用档案的通知》要求,尽管一些地方建立了信用信息平台,但平台或依附在本单位的政务网上,或依附在地方政府的政务网上,而且相互独立,互不衔接,信用信息资源不能共享,造成了资源浪费。二是建立统一的信用评价结果。目前,对具体评价指标、评价标准、评价结果应用等还缺乏统一规定,各地制定的行为标准各不相同,评价方法也不一样,造成信用信息和评价结果不能互认,甚至形成新的市场壁垒。

一、建立统一的市场监控平台

应充分认识统一的市场监控信息平台的“千里眼”优势,深入细致做好信息平台建设。完善的诚信信息系统是诚信体系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建立建筑市场诚信体系的基础,能够确保诚信信息搜集整理及时准确和实现共享。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总体要求,以培育良好的企业信用和个人信用为重点,通过政府推动、市场化运作和全社会广泛参与,建立客观公正的建筑企业、监理单位及相关执(从)业人员信用档案,为各级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监督提供依据,为社会各界查询有关信用信息提供服务,为社会公众对建筑行业违法违规行为投诉提供有效途径。

全国建筑市场信用信息平台的体系架构应该按照部省市三级建设,并在区域范围内建立区域信息平台,区域平台应是建立物理性平台和虚拟性

平台的互相配合。在现有诚信档案系统的基础上,首先要推动南北两大区域诚信信息平台的建设和试点工作,构建一个区域性城市间联合诚信信息平台;然后,研究逐步将区域间的诚信信息平台实现互联,以点带面、稳步推进,逐步实现全国联网,构建全国性的建筑市场诚信信息平台,在建立和完善建筑市场监管综合信息系统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可向社会开放的建筑市场守法诚信信息平台。要求相关业务监管部门把对建筑市场主体违法违规行为的日常处罚决定和不良行为记录及时整理,并按照各自权限通过监管综合信息系统自行上网记录,形成基础性诚信信息,为诚信评价提供信息保障。

就菏泽的情况来看,在积极配合上级工作的同时,应着力加强区域信息平台建设。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调研,从本地实际出发,广泛征求相关部门的意见,制定出暂行标准,对建筑企业进行近期信息采集,通过网络或文件形式公示于社会。

二、探索统一的诚信评价标准

信用评价要统一信用衡量标准体系。制定全国建筑市场统一的信用等级评定与信用管理标准,使建筑市场信用评价在统一标准、同一框架下进行,给建筑市场各方主体参考、使用信用信息提供方便。

就标准的制定来说,应广泛参考工商、税务、信访、劳动和社会保障、城市管理、环境保护、卫生、统计、人民银行、公安、消防等部门意见,使这些部门作为建筑企业综合信用评价的参评部门,按照各自职责,配合做好建筑业企业综合信用评价工作。同时要侧重社会关注的焦点、热点问题及建筑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履行工程质量、安全生产等方面的责任,以及合同签约单位对建筑企业合同履约情况等方面诚信的评价。同时,尽快建立工程业绩制度,考评记录由职能部门、执法机构人员填写,工程竣工后由质监人员负责收回,后经建设主管部门确认。每年将业绩考评结果向社会公布,考评结果与企业和项目经理资质年检、升降级、招投标实行挂钩。每年还对建筑施工企业工程质量、安全生产、文明施工以及企业诚信等进行评价。建设主管部门及其委托执法机构不定期对企业进行抽查,随时记录相应信息,按百分制进行综合。考评结果分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等次,并作为建筑施工企业资质动态管理、诚信评价和评优评先的依据,记入企业信用档案,还以文件和上网的形式向社会公布。

另外,应重点对建设主管部门从政府行政管理的角度采用的信用评价办法进行必要的补充和完善。一方面要突出以诚信为主,通过对企业和个人的良好行为、不良行为的综合考评,按规定的标准评定相应的等级;另一方面,要实行由计算机根据信用录入信息,自动做出评价的办法提高工作效率,克服人为影响,提升信用管理的公正性。要积极引导由社会中介机构运用国际通行的信用评级方法,根据适合建筑行业特点的评价指标,全面评价企业和个人信用等级。

目前,菏泽建筑行业可从地方实际考虑,探索建立新机制:一是不断健全质量管理制度,形成较为完善的质量责任体系和质量保证体系。二是认真落实施工许可、图纸审查、建设监理、见证取样和竣工备案制度,管理工作逐步规范化和制度化。三是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把工作重点向薄弱环节和关键环节倾斜,对不同质量保证能力的企业、不同类型的工程、不同地区的工程,实施不同强度、不同深度的“差异化”监督管理和质量巡

查,从而提高质量安全管理的有效性。

三、构建统一的诚信奖惩机制

诚信奖惩机制是诚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守信者进行保护,对失信者进行惩罚,发挥社会监督和约束的制度保障。各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将诚信建设与招标投标、资质监管、市场稽查、评优评奖等相结合,逐步建立诚信奖惩机制。对于一般失信行为,要对相关单位和人员进行诚信法制教育,促使其知法、懂法、守法;对有严重失信行为的企业和人员,要会同有关部门,采取行政、经济、法律和社会舆论等综合惩治措施,对其依法公布、曝光或予以行政处罚、经济制裁;提高失信成本,使失信者得不偿失。性质特别恶劣的,要坚决追究失信者的法律责任。诚信体系建设要注意调动建筑市场各方主体参与的积极性,从招标投标、资质监管、市场稽查、评优评奖等建筑市场监管的各个环节,研究出台对诚信的企业和人员给予鼓励的政策和措施,并加大正面宣传力度,使建筑市场形成诚实光荣和守信受益的良好环境。

初步建立工程建设质量信用体系,把建筑市场各方主体的质量安全业绩状况与市场准入、资质升降、招标投标、企业评优评先、奖惩等相结合,形成了“市场”和“现场”联动的工作机制,体现激励与处罚,服务与管理并重原则,充分调动企业争先创优的积极性,有效地约束和规范企业及个人行为。

从菏泽实际来看,建立奖惩机制,一要完善行政性惩戒机制。尽快实现各地建筑市场信用信息的联网,信息资源能够通过网络异地互查,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在资质管理、项目招标投标、行政审批、执法检查等方面

依法监督提供服务,对失信者惩戒,切实扭转失信违规成本小的状况。二要逐步形成社会性惩戒机制。通过信用信息的广泛使用,把失信者对某一方的失信转化为对全社会的失信,使其一处失信用,处处受制约。三要切实形成诚信激励机制。在创先评优、资质升级等方面给予守信单位以优先考虑,甚至在招投标竞争中给予加分。

“十一五”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时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阶段,如何实现建筑行业健康发展,行业信用建设无疑将成为重要课题。积极建设和完善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必将对建筑业健康发展、社会整体和谐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建设部关于加快推进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意见》

2、《加强信用体系建设规范建筑市场秩序》(王宁)

下载浅谈工商部门如何规范和促进经营者诚信体系建设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工商部门如何规范和促进经营者诚信体系建设.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诚信体系建设汇报[推荐]

    建立及实施诚信管理体系(CMS)的情况汇报 食品工业是朝阳产业、民生产业,安徽意诚食品有限公司是从事农副产品加工的食品制造业,2005年8月成立以来认真贯彻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

    社会诚信体系建设

    “三方互动”推动全市信用体系建立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举措,“十二五”规划纲要更加鲜明的要求加快社会信用体系的构筑。众所周知,“诚......

    诚信体系建设(5篇模版)

    浅谈税务文化建设与诚信体系建设 作者:张志平姜山 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国家税务局办公室 邮编:137400 摘要: 广义的文化建设是指发展教育、科学、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电......

    诚信体系建设方案(万能)(5篇)

    诚信体系建设方案 篇一:诚信体系建设方案 为进一步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诚信体系建设,改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诚信环境,培育农产品生产经营者质量安全诚信意识,根据《食品安全法》、......

    2016农产品诚信体系建设工作方案

    2016农产品诚信体系建设工作方案 为进一步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诚信体系建设,改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诚信环境,培育农产品生产经营者质量安全诚信意识,根据《食品安全法》、《农产品......

    诚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方案

    西安市、宝鸡市,高陵县、凤县、莲湖区、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省政府办公厅、发改委、建设厅、交通厅、水利厅、国土资源厅:为贯彻落实中央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

    诚信体系建设工作总结[5篇模版]

    钟吾初中诚信体系建设工作总结 根据宿教函〔2016〕260号《宿迁市教育系统创建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宣传方案》文件精神,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社会诚信体系建......

    加强诚信建设共铸诚信体系

    加强诚信建设共铸诚信体系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人际交往的纽带、市场交易的基石,更是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条件。然而,在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各领域出现了较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