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痴情苦干铸党魂 何家强先进事迹材料
痴情苦干铸党魂
--记巴州区玉井乡牛颈村支部书记何家强
走进巴州区玉井乡牛颈村,令人耳目一新:电网如织,道路平整,果林滴翠,新居林立,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似点缀在高山上的一颗明星。
可是谁又知道这只是一个坐落在巴(州)南(江)苍(溪)三县交界处的边远贫困小山村的景象呢?
在这个仅有1560人的小山村,现有7个农副产品加工大户,20户养猪大户,3户种植大户,农业科普及面达到100%,人均纯收入超过3500元,村民和衷共济、和睦相处。看到这个村的发展变化,村民们无不对“共产党员”这个光荣称号肃然起敬,无不深情地提起支部书记何家强。
爱心践行先进性
“干工作,干的就是一份感情,只要用心去做事,就一定能成功”他这样诠释党员先进性,用一颗视群众为父母的仁慈大爱践行党员先进性,履行支部书记职责。人如其名,平日里的他急切忧虑,满腹柔肠,被誉为现实生活中的“活观音”。在开展创先争优创建活动中,他提议把发展产业、科技普及、法律传授、纠纷调解、扶危济困等农村具体事项分解到全村每个党员干部头上,让党员干部人人领岗定责,个个承诺工作目标,自己主动承担了困难重重的“扶危济困” 岗。领岗以来,他认真分析贫困群众的贫困原因,建立扶贫济困工作台账,自己省吃俭用、节衣缩食,常年为特困户 提供钱、粮、衣、物等服务,主动承担交费、购物、办证等日常事务,积极为贫困户脱贫致富献策、真帮实扶。三组何家明是全村村民众所周知的“药罐罐”,中风瘫痪长达10余年,子女外出多年未归,年近80岁得何家明无依无靠,病痛折磨将他逼上绝路。面对陷入绝望的何家明,何家强毫不犹豫地承担了他的新型合作医疗费,垫资将病人送到医院详细检查治疗,亲自参与挂号、检查、治疗、报费等每一个环节,使何家明减轻了病痛的折磨,看到了幸福的曙光,“何书记比他的亲儿子还要靠得住些呀!”村民们无不感慨。
痴心铺筑致富路
“不把路修好,谈发展就是白扯!”他经常在党员和群众代表会中说。过去的村道路只能摩托车通行,而且晴通雨阻,群众赶场买卖全靠肩挑背磨,解决“行路难”成了他任期的头等大事。在他任牛颈村支部书记期间里,硬化了村道路和4社的社道路,另外修建了8条泥结石路面的社道路,里程达到5.8公里,真正解决了群众“行路难”问题。除部分国家补助资金外,余下资金还得靠群众筹集,虽然可以通过“一事一议”由群众筹集,但为了不加重群众负担,他组织村“两委”反复酝酿,决定采取“两手”办法解决,即:一手由群众上路投劳,一手向交通部门、在外工作或务工人员求援。在群众投劳中,他既当实施者,又当监督者,白天上路投工,晚上和党员干部一起总结研究工作,修路期间几乎天天早出晚归。看到他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匆忙身影,村民们打心眼里尊重他。为了解决下欠的资金,他带领由党员、群众代表推荐的3名群众先后两次到上海、成都等地化缘,虽化得6万元现金,但他却因此欠下了不少人情债,他说:“这几乎都是凭个人感情要的钱,钱都用在了公益事业上,我个人这辈子也还不了这个情啦!”在他痴情苦干和带动下,过去难走的村道路如今只需5分钟可驱车跑完全程,为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决心描绘发展图
他认为谋发展是党员干部首要任务。为做强畜牧经济,他把畜牧科技人员请到家,把养猪大户请进门,把培训班办在自己家里。传统的养殖设施跟不上规模发展的需要,为改变传统养殖方法,他从自身做起,从自己亲朋好友做起,带动全村80%以上农户进行了生猪圈舍改造,并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为了抓好创先争优创建活动,同时该村又是区档案局和区科协挂包的区级创先争优示范点,他多次组织党员干部和群众代表以“创先争优”为主要内容开会学习,做到了制度上墙、创建达标,营造了人人创先进,人人争优秀的浓厚氛围。为了实现村容整洁,他主动协调相关部门,按照公路沿线优先、产业大户优先、人口集聚点优先和条件具备者优 先的“四优先”原则,率先实施“五改三建”。在他的带动下,目前全村64户已经实现通石板路、97户通自来水、390户通电话、320户通光纤加密电视,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同时,在他的积极争取下,先后完成了全村的自来水改造工程,解决了村小、一社和五社近200户的人畜饮水问题。看着白花花的自来水如此方便的从自家水笼头流出来,村民们无不感到高兴。在兼任1社社长期间,他又发动全社群众集资投劳维修加固1社的方堰塘,解决了近100亩农田灌溉用水。
真诚奉献,实至名归。牛颈村党支部连续5年受到乡党委表彰,他个人不仅自任村党支部书记以来连续10年受乡党委表彰,而且1991年荣获“巴中县星火科技带头标兵”称号;1994年荣获“巴中地区优秀共产党员”、“巴中地区劳动模范”称号;1995年荣获“巴中地区劳动模范”殊荣。面对近年来的发展变化,乡亲们无不深情地说:“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在我们最需要的时候,愿何家强这样的党员干部多些、再多些〃〃〃〃〃〃”
二0一一年四月二十五日
第二篇:强基固本铸党魂抓实党建促发展
强基固本铸党魂抓实党建促发展
各位领导、各位同志:
2011年,我们八滩镇的组织工作将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创先争优”活动为抓手,围绕“强基固本铸党魂,抓实党建促发展”的思路,积极探索创新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新方法、新途径,按照县委提出的“三年全面达小康,五年挺进百强县”的总体要求,紧贴实际,争创特色,党群联动,齐抓共管,扎实推进,确保组织工作再登新台阶。
一、以加快发展为总线,把组织工作向中心推进。
一是奋力推进党员干部招商活动。把组织工作与招商引资紧密结合在一起,注重调动全镇干部职工参与招商引资的主动性、积极性,强化招商引资督查,做好流动党员收集信息工作,力争全年收集招商信息100条以上,其中有价值信息不少于10条,引进项目不少于5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个。二是持续推进党员亲情致富活动。以“亲民、为民、富民”为核心,以帮困济贫、带民共富为途径,在全镇党员干部中开展“亲情联动、结对帮扶”活动,积极构建“为基层群众服务,为经济发展服务”的长效机制,营造和谐的党群干群关系。确保全年开展活动不少于15次,结对帮扶不少于1000户。三是强势推行党群共同致富活动。按照“党员示范带动、低收入农户共同参与”的思路,力争今年再新建30个“党群致富共同体”,推动农业产业化生产格局的形成。确保在绿色大米、小龙虾、火鸡、生态白鹅、大棚蔬菜、柴帘编织、粉丝加工等各类专业大户中新发展大户1500户,启动120个致富项目,带动500户贫困户脱贫致富。
二、以基层组织建设为总纲,把组织工作向重心推进。
一是着力开展新一轮强基工程。按照村干部“一定三有”的要求,不断完善工作目标承诺制、工作责任公示制、工作实绩考核制,大力实施共建工程、标兵工程,力争全年发展结对联建、牵手共建、结对帮建等共建工程10个以上;通过开展“十佳回乡创业人才”、“十 1
佳流动党员”、“党员示范户”等评比活动,加大各类典型培植力度,带动全镇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二是重点推动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强化镇村党员干部教育管理,不断深化“双强”、“双带”内涵,着力培养既能管理公共事务,又能带头富、带民富的“双强”型村干部,引领全镇广大群众创业致富,力争全年培养“两双”党员干部不少于100人;扎实做好党员纳新工作,在双强、双带中发展党员,切实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感召力,力争全年发展新党员58人。三是扎实开展建党九十华诞庆祝活动。通过组织演讲比赛、党的知识竞赛、重温入党誓词、参观王桥烈士陵园等活动,进一步提升党员干部党性修养,增强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号召力。
三、以执政能力建设为总揽,把组织工作向核心推进
一是纵深推进“创先争优”。把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与八滩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在“创先争优”中认真履职,在带头富、带民富中勇做表率,在促进经济快速发展上争当先锋。以“十佳经纪人”、“十佳贤内助”、“十佳文明户”等评比活动为平台,使“创先争优”活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二是着力做好干部培训。通过开展机关部门负责人讲座、村支部书记(主任)论坛等形式,在进行政策宣传、工作交流的同时,提高机关部门负责人、村支部书记(主任)的业务水平和综合能力;加强伟新服装、美逸家纺等“两新”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强化教育培训,通过建立健全例会制度、定期组织参观交流等形式,提升“两新”党组织书记的工作能力,确保全年举办各类活动不少于10次,外出参观不少于3次。三是全面强化作风建设。把镇村干部作风建设作为促进各项工作争一流、创第一,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举措来抓,进一步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强化各级干部执行制度的自觉性;扎实推进党员干部访贫问苦机制,帮助困难群众解决一些实际困难;深入推进党员干部联系普通党员制度,做到联系全覆盖,增强普通党员对组织的认可度。
第三篇:何家集镇何家坪村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事迹
何家集镇何家坪村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事迹
何家坪村距子洲县城55公里,与子长县南沟岔镇接壤。全村辖四个自然村,5个村民小组,有205户1020人,党员27人,完全小学一所,交通便利,条件优越。
近年来,何家坪村关工委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努力践行科学发展观,按照上级关工委的要求,紧密结合本村实际,充分发挥“五老”的优势,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通过完善机制,开展有效活动,真正把对广大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落到实处,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健全机制是全村搞好关教工作的根本前提
根据镇党委和镇关工委的安排和要求,2008年,何家坪村成立了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由村支部书记葛中山担任主任,村委会主任何金成担任副主任,由何凤伟、贺文尚、何革成、何福延和葛润洲为成员。2009年、2010年和2011年,对关工委人员做了一定的调整,增加了贺文军、葛晓明两个成员,使村关工委组织机构得到了充实,增强了工作活力。在镇关工委的指导下,2008年,制定了《何家坪村关心下一代三年规划》,2009年又制定了《何家坪村关心下一代工作五年规划》,这样做到了村关工委工作年年有目标,月月有任务,同时还建立了《何家坪村关工委工作职责》及各种工作制度,做到了关工委工作人员职责明确,责任到人,有力的保障了全村关工委工作的顺利开展,使“六有”(有班子、有阵地、有老同志队伍、有专职人员、有活动经费、有工作制度)真正得到了落实。
二、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把对青少年教育作为工作重中之重
近几年,何家坪村关工委以开展科学发展学习和实践活动为契机,始终坚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基点,重视思想道德教育,增强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情感。镇宣讲队队长拓明明每年都在村委会会议室讲“八荣八耻”内涵,讲红军万里长征的伟大创举,讲抗日战争的辉煌业绩,讲延安艰苦奋斗的精神,讲建国六十年光辉成就,讲何家集镇改革开放的巨大变化和地方杰出人物的创业精神等,对青少年进行了有效的思想教育,引导青少年从小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了他们与时俱进,与时代同步,与改革开放同行的信心,全面提升了青少年整体素质。二是坚持每年都请老君殿派出所干警为本村青少年做法制教育。村关工委坚持开展经常性的法律知识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宣讲《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和《义务教育法》等,引导青少年不继提高法律意识,自我约束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几年来全村青少年犯罪为零。三是村关工委紧密配合有关部门,对村上整日无所事事,三五成群闲逛的青少年进行苦口婆心的说服教育,使他们不被社会上坏人勾引而失足走向岐途。
三、为青少年办实事、做好事为突破口,不断提升村关工委工作的实效性
一是关注贫困弱势农户,何家坪村关工委对因困难上不了学的青少年及时给予资助,同时对留守少年儿童给予极大关爱,对“问题少年”给予极大帮助,他们通过说服教育使2名品德有缺陷的学生得到了转化,使18名留守少年儿童不因父母不在身边而失学及走岐途,现在全村无一人失学。二是村关工委积极主动为本村学生牵线搭桥解决实际问题。2009年,通过各种途径,请来了西部阳光工程行动的志愿者来何家坪村支农支教。来自北京五所高校的研究生、大学生志愿者为孩子们开设了丰富多彩的课程,有英语、音乐、舞蹈、理想教育和孩子们学习的相关课程辅导。根据村上的需要,志愿者小分队在村委会会议室专门举办了农业科学技术讲堂、法律讲座、文艺晚会,并且还发放80套学习用品和100册课外读物。通过这次活动,何家坪村村民思想观念有了明显的转变,供孩子上学的积极性也提高了许多,村内孩子也有了更高的理想和学习目标,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第四篇:学习黄大年先进事迹心得体会:学习黄大年家国情怀,要“养神”更要“铸魂”
学习黄大年先进事迹心得体会:学习黄大年家国情怀,要“养神”更要“铸魂”
“我们要以黄大年同志为榜样,学习他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爱国情怀,学习他教书育人、敢为人先的敬业精神,学习他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操,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祖国改革发展的伟大事业之中、融入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奋斗之中,从自己做起,从本职岗位做起,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这是总书记近日对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作出的重要指示。
总书记在XX年“七一”重要讲话时说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黄大年同志坚定初心,淡泊名利,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祖国改革发展的伟大事业之中、融入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奋斗之中,为我们竖起了标杆。他的形象,如太阳炽烈,也如蔷薇芬芳。黄大年精神,是我们在各个工作岗位上施展拳脚时汲取精神的力量,迈向更好的未来和远方。如何将这份精神融进我们的血脉,笔者认为,要“养神”和“铸魂”。
学习黄大年家国情怀,要“养神”。“修之以心,其德乃真”,养神的根本在于内心的修炼。所谓神,意象颇多,这里所言“养神”之“神”是指一个人的意识、观念、心力、风骨。心是内在的,神是外在的,要养神须修心,修心之目的在养神,即“内敛于心,外化于气。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在工作中,我们基层干部必然会遇到挫折和失败,这时养神修心尤其重要。具体来说,就是要修好忠诚心,养信仰坚定之神;修好进取心,养奋发有为之神;修好责任心,养恪尽职守之神;修好求实心,养诚实守信之神;修好友善心,养宽厚谦让之神;修好敬畏心,养慎独自律之神。神畅则头脑清醒心平气和,或许会灵机一现,豁然开朗,问题和困难也会随着迎刃而解。心怀大我,不困惑于“井底”和“瓶颈”,以充实平和之“神”去行万里。
学习黄大年家国情怀,更要“铸魂”。“铸魂”最根本的是要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打牢信仰之基。信仰一旦形成,就会成为支配和左右我们行为的持久精神动力。一个人有了坚定的信仰,就会百邪不侵、执著奋斗、自强不息。无论是处于顺境还是逆境,绝不动摇信仰。信仰是精神支撑,是奋斗目标,就像是大海中的灯塔,在黑暗中为我们指明方向,在迷途中为我们指明目标,保证我们前进的正确道路,支撑我们战胜困难。要铸魂励志,就要做到理论入心、信念入脑,澄清各种模糊认识,坚定政治信仰,自觉融入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奋斗的历史洪流中去,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五篇:大爱无声铸师魂------学习山东省师德标兵吕文强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大爱无声铸师魂------学习山东省师德标兵吕文强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新学期伊始,学校掀起了学习山东省师德标兵吕文强先进事迹的热潮。吕文强,在当今校园中这是一个已不多见的助学“样本”——30年来,他从自己的工资里拿出7万元资助困难学生,受资助学生人数上千人。他就是山东省优秀教师、全省师德标兵、平度市朝阳中学教师。
同事“没收”他的工资卡
“吕老师说他资助学生累计达7万多元,但我们估计绝对不止这个数,”长期共事的同事说,为了救助特困生,他基本是倾尽所有,多年来家里没有多余的存款,每月的工资所剩无几。
于是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同事们“没收”了他的工资卡,限制他的支出。但面对依然时时出现的辍学贫困生,吕文强心如刀绞,“怎么也得让孩子上学啊”,没有了工资卡,他又借钱资助学生,同事们又不得不把工资卡还给了他。
“他在俺儿身上花的钱有四五万元。俺对孩子说,孩儿,你就是吕老师的半个儿啊!”赵平的母亲含着泪说。已经在枣庄二中当教师的赵平,从初二到大学毕业一直接受吕老师资助。
吕文良的助学情结缘于从教生涯刚起步时,“目睹了太多穷孩子求学的艰难,连5分钱的纸都买不起,太可怜了!”同样出身贫寒的他,一种责任心和使命感油然而生。“如果向这些身处困境的孩子伸出援助之手,他们就会迈过人生中的第一个坎!”吕文强动情地说。
送走了一届又一届学生,没有停止的是吕文强对学生的爱心,他的助学路一直延续到今天„„
“在我的‘词典’里没有‘差等生’!”
有两种学生“一生感念”吕文强,一种是贫困生,一种是所谓“差等生”——这些年来不知有多少学生到他手里如同换了一个人„„
不断地付出爱,他也在用爱铸就着为师之道。“在我的‘词典’里没有‘差等生’!”吕文强有感而发,“一视同仁比什么都重要!”哪个学生有问题,他就会走近这个学生,这是吕文强从来不变的施教风格。
由于朝阳中学是寄宿制,刚入学的孙杰一直适应不了。吕文强得知后,和体重近200斤的孙杰同桌吃、同床睡三个多月,直到给他改掉了搂着别人睡觉的习惯„„对吕文强来说,这类事儿早已是家常便饭了。
如果说,穷学生让他感到了“悯”,那么“差等生”则让他体会到了“悲”。“这些孩子不是没有优点,也不是不想进步,只是没有机会,”他认为,只要去感化,去走近他们的心灵,这些孩子一样能转化、能成才!“但如果持放弃的态度,这些孩子就没翻身的机会了!”
这是一个从小学四年级开始就迷恋上了网吧的孩子,夜不归宿。王浩生活在一个单亲家庭里,为网吧的事儿,他母亲曾用棍棒往死里揍过他,也曾服毒自杀威胁过他,但都无济于事。王浩到吕文强的班里后,吕老师从功课辅导到心灵开导,无微不至„„不到一年的“感化教育”,孩子开始变得积极向上、品学兼优了。他的母亲含泪喃喃而语:“奇迹啊,是吕老师把他从歪路上拉了回来!”
这是一个上课专门和老师作对的孩子。于刚,到吕文强这里,吕老师花钱治他的病,送书给他,但顽劣的小于还是偷了家里卖玉米的钱不知去向。夜晚12时正在输液的吕文强拔了针头去找孩子,终于在黎明时分从网吧把孩子带回自己家里,张罗着给他做饭吃,孩子大滴的眼泪落下来„„从此这个学生也变了。
几十年的倾心付出中,吕文强摸索出许多“问题学生”教育的心得。为此,他采取独到的沟通交流方式,比如“悄悄话”,发短信等,但有一条:从来不在办公室训导。
对待学生,吕文强始终践行着孔子的一句话:亲其师,信其道。
爱,是人类最朴实的情感,对自己孩子的关爱,也许只是人的一种本能,但是,对与自己非亲非故的孩子们给予无私的关爱,那便是一种崇高!人世间,拥有最多热爱别人孩子机会的职业,就是教师。温家宝总理说:“没有对孩子的爱,就没有教育。可以说,老师是蜡烛,在孩子们心里点燃希望,并且照亮他们的一生”。是啊,关心、爱护每一位孩子是教师的天职,教师必须真心诚意地去关爱每一个孩子,既当慈母又当严父,在学习上严格要求孩子,在生活上更要细心、关心热爱每位孩子,做孩子的良师益友,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个受到孩子们热爱的合格的教师。
作为一名职业学校的教师,爱的奉献尤为重要,因为职业学校的学生需要更多的关爱。在职校教师的心中,都有这样一个信念,要让每一个进入职校的学生都能最大限度的激发出自己的潜力,树立他们的信心和决心,作一个真正有价值的人,为了这个信念,所有职校教师都含辛茹苦的善待每一位学生,对于调皮捣蛋的就耐心地与他谈话,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对于失去学习兴趣,自暴自弃的就利用各种机会树立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让他们重新扬起生活的风帆,对于家庭困难的就从生活上、学习上、物质上给予帮助,尽力资助每一位贫困学生,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
都说爱的教育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在职业学校,我更能体会到这句话的含义。对学生自尊的呵护,给学生于尊重,让学生真正的从心灵深处感化和触动,这才是教育对爱的诠释。设想,如果只是一味的斥责和讥讽,又怎么能换来”浪子回头”的觉醒呢?
社会需要高素质人才,需要高科技人才,但更需要千千万万普通的劳动者,更需要千千万万有健全人格和健康体魄的人,虽然没有鲜花,没有掌声,但我们爱的付出同样的无私,我们同样在为事业献身,同样对事业充满热情。
一位哲人说过“教师的爱能使犯了错误的学生重新振作起来,教师的爱是用深情溶化学生心灵上久积而成的‘坚冰’,教师的爱是打开学生心灵大门的密钥。”在我的工作生涯中,最大的事就是用爱滋润每一个孩子的心田。虽然有时也会因学生的调皮而埋怨,因他们的退步而急躁,因他们的违纪而失态,虽然有时也感到很累,很烦,但心中总会涌起一种强烈的责任感:我是老师,我要给这些迷茫的孩子引路,在他们心里写一本最美的书。这强烈的意识不断激励我以真诚去拥抱每一个学生。与孩子朝夕相处,我始终想着两句话,那就是“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这样的情感使我对孩子少了一份埋怨,多了一份宽容;少了一份苛求,多了一份理解;少了一份指责,多了一份尊重。我坚信,皮格马利翁能用真情使石头变成少女,我们
也一定能以一片至真至诚的爱心感动上帝,这个上帝不是别人,就是我面对的全体学生。
只有火才能点燃火,只有心才能塑造心。我,一位职教工作者,深爱这一行,无悔自己的选择,我探究着,孜孜地寻觅着,用我的汗水,用我的智慧,用跳动的这颗火热的心!在职业教育的天空中演绎出一片晴空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