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成都市教育局关于认真学习叶志平伍刚何志强同志先进事迹的通知
成都市教育局文件
成教人〔2011〕24号
成都市教育局关于认真学习
叶志平伍刚何志强同志先进事迹的通知
各区(市)县教育局、高新区社会事业局,各市属高校、直属(直管)学校(单位):
现将《四川省教育厅关于学习叶志平同志先进事迹的通知》(川教〔2011〕92号)转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学习刘奇葆书记的文章精神和叶志平校长先进事迹。
我市中和职业中学伍刚老师与何志强老师爱岗敬业,关爱学生,今年4月在寻找学生时不幸遭遇车祸殉职。勇林副市长在《成都市教育局关于四川省成都中和职业中学伍刚、何志强老师因公殉职的情况报告》上做出批示,要求全市教师认真学习伍刚、何志强老师先进事迹。现将两名同志的先进事迹材料印发给你们。
请在暑假集中学习《成都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职业道德 — 1 — 行为准则(试行)》时,组织教职工认真学习叶志平同志和伍刚、何志强老师先进事迹,切实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特此通知。
附件:知》
— 2 — 《四川省教育厅关于学习叶志平同志先进事迹的通2.伍刚、何志强老师先进事迹材料
二〇一一年七月七日 1.附件1 四川省教育厅关于学习叶志平同志先进事迹的通知
川教〔2011〕92号
各市(州)教育局、各高等学校:
2011年6月27日,被群众誉为“史上最牛校长”的全国抗震救灾优秀党员――绵阳安县桑枣中学校长叶志平同志,因积劳成疾突发脑溢血治疗无效逝世。近日,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奇葆同志撰写文章《深切怀念“最牛校长”叶志平同志》,新华网、人民网、四川日报等国内各大媒体全文转载报道,引起社会各界强烈反响。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组织学习刘奇葆书记的文章,大力学习宣传叶志平同志先进事迹。
一是学习叶志平同志坚持以人为本,把学生安全放在第一位的认真负责精神。叶志平同志始终把学生安全摆在首位,多年来定期组织学生进行防灾逃生演练学习,在“5•12”汶川特大地震来临时,桑枣中学2000多名师生仅用1分36秒就全部安全逃生,无一伤亡。
二是学习叶志平同志坚守岗位,扎实工作的敬业精神。叶志平同志在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中,不怕吃苦受累,不怕困难麻烦,以对教育事业无限的热爱之情,全身心投入到抗震救灾和学校灾后重建的各项工作。
三是学习叶志平同志严谨治校,加强管理的务实作风。叶志平同志狠抓领导班子建设,带领学校“一班人”团结协作,埋头苦干,加强学校管理,其崇高精神和办学理念已经深深融入学校师生当中。
— 3 — 四是学习叶志平同志坚定信念,朴实无华的优秀品质。叶志平同志践行入党誓词,忠诚党的事业,矢志不移地坚守精神信仰,作为我们党的普通一员,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
叶志平同志是我省教育系统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和优秀代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认真学习叶志平同志先进事迹。要将学习叶志平同志先进事迹活动与贯彻落实全国、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紧密结合,与“创先争优”活动紧密结合,与弘扬抗震救灾精神紧密结合,与本地本校教师队伍建设实际紧密结合,扎实有效地加强教育教学管理,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各级各类学校要充分利用校报校刊、校园广播、校园网络等媒体大力宣传叶志平同志先进事迹,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为推进四川教育事业改革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附件:刘奇葆同志文章――《深切怀念“最牛校长”叶志平同志》
二○一一年七月一日
— 4 — 附件
深切怀念“最牛校长”叶志平同志
(刘 奇 葆)
叶志平同志不幸病逝,我深感悲痛。叶志平同志是绵阳安县一所普通乡镇中学的校长,在抗震救灾中被群众誉为“史上最牛校长”。
我与叶校长有过一面之缘。2010年5月,我去震后重建的桑枣中学,见到的叶校长面色黝黑、身材粗壮,与一般印象中校长的斯文形象相去甚远,更像是一位在工地上劳作的普通劳动者。但就是这位貌不惊人的汉子创造了奇迹:他始终把学生安全摆在首位,多年来定期组织学生进行防灾逃生演练。在“5•12”汶川特大地震来临时,桑枣中学2000多名师生仅用1分36秒就全部安全逃生,无一伤亡。我与叶校长交谈,他的话语朴实无华,一如他的外表,言语间充满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从桑枣中学师生脸上写满的尊敬与自豪,我知道这是一位优秀的好校长!
十几天前,我又到了桑枣中学,这次没有见到叶校长。学校师生告诉我,他们的校长因学校灾后重建,长期高负荷工作,终因积劳成疾突发脑溢血,正在医院抢救。学校临时负责人给我们介绍工作时,嘴里不时蹦出“叶校长说”这样的字眼。我强烈感受到,在这所朴实的校园里,叶校长的崇高精神和办学理念已经深深融入其中。震后重建的桑枣中学简约朴实、牢固安全,老师们精神饱满,同学们朝气蓬勃,这正是穿越灾难、崛起危难的四川人民乐观豁达、昂扬向上精神风貌的生动写照。
得知叶校长病危入院,我当即嘱咐相关同志把他转到全省医疗条件最好的华西医院,组织最好的专家抢救,尽最大努力挽救 — 5 — 生命。但终因病情过重,叶校长永远离开了我们,离开了他的学校和始终牵挂在心的师生。叶志平同志是我们党的普通一员,他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在我们党90年华诞前夕,叶志平同志不幸辞世,这是一大遗憾。但我想,叶校长走的时候,他内心不会遗憾,他尽到了一个校长的责任,对得起他的自我评价“认真负责”这四个字,他的精神将永远守护着桑枣中学,守护着一代又一代的桑枣学子。
一个人,不管他处在什么岗位,不管他的职务高低,只要他为人民办了好事,作了贡献,我们就应该永远记住他,永远怀念他!
祝愿叶校长一路走好!
— 6 — 附件2 《伍刚、何志强老师的先进事迹》的相关材料
(一)伍刚、何志强老师殉职情况
伍刚,男,汉族,29岁,四川达州人,毕业于成都体育学院。2004年8月到成都市中和职业中学参加工作,2006年9月至11年4月任电子专业班主任,2009年4月任学校德育干事,参与学校“9+3”学生管理工作,担任学校旅游专业、幼教专业的形体教学工作,先后评为校优秀班主任和县优秀班主任称号,2009年聘为中学一级教师,2010年评为校优秀德育工作者。伍刚老师家庭经济困难,父母均无固定收入来源,父亲是下岗工人,母亲患有间隙性精神病,妻子是棠湖中学教师,儿子不满周岁。
何志强,男,汉族,30岁,四川德阳人,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2004年8月参加工作,2005年至2011年担任学校汽修专业班主任, 2008年10月任汽修专业部主任,先后被评为校优秀班主任、县优秀班主任,2010年聘为中学一级教师,2010年作为全市专业骨干教师选派到德国培训。何志强老师幼年丧父,母亲患有心脏病,无劳动能力,妻子无固定工作,儿子不满周岁,家庭经济非常困难。
2011年4月23日(周六),伍刚老师按照学校安排担任学校周末值班任务,何志强老师带领“9+3”学生参加全市职业学校学生技能大赛。当日下午,按照学校“9+3”外出学生必须下午4:00前返校的规定,伍刚老师对所有“9+3”学生整队点名并发现有两名“9+3”同学没有按时回校。伍刚老师立即与班主任联系并寻找学生,下午6点过其中一名同学返校,但另外一名同学(方雪,— 7 — 13届幼教专业学生)一直未返校。在晚上安排其他学生就寝之后,伍刚老师与何志强、张华老师一同到中和场镇寻找学生,在返校途中不幸遭遇车祸,伍刚和何志强两位老师当场殉职。
得知两位老师不幸遇难,学校领导和老师扼腕叹息。在外地实习的“9+3”同学们纷纷回到学校,含着眼泪一遍一遍地擦着老师的办公桌和摩托车,一遍一遍地深情呼唤老师们回到他们身边,决心用自己的行动回报老师们殷切的希望和浓厚的恩情。
— 8 —(二)
人生三十春秋,难得半日清闲
——中和职中伍刚老师因公殉职事迹材料
伍刚老师为人正直,忠于职守,工作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从事“9+3”管理工作以来,尽职尽责,废寝忘食,经常工作到深夜凌晨,有时通宵值班。每个周末都要牺牲休息时间和回家与家人团聚的机会,参与“9+3”学生的教学管理,与学生们同吃同住,深受学生爱戴。
学生百分之百满意的科任教师
2004年,伍刚进入中和职业中学任教。一个年轻的小伙子进入学校上课,最难的是让学生信服和尊重。他深知“亲其师,信其教”道理,发挥体育专业优势,想方设法让体育课生动有趣,让学生尝到了体育课的乐趣,学会了在游戏中既锻炼了身体又学到了体育知识。同时用自己最擅长的篮球技艺和学生拉近距离。篮球场上可以看到他和学生们一起在切磋球技,传球、上篮、转身、投篮,每一个动作都娴熟帅气,每一个动作都透出自信和专业,学生对他是既崇拜又佩服。
慢慢地伍老师在学生的心中有了很高的位置,对他“言听计从”,于是他顺势把这种优势从球场转向课堂,他的课便成为了学生最喜欢最愿意上的课。
一直以来,伍刚老师都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地追求进步和成熟,他用自身的努力向学生展现了一个年轻体育教师的实力和魅力,在每年教师满意度测评中被学生评为百分之百满意的老师。
良师益友型班主任
从2006年9月开始,伍刚老师先后担任三届班主任。他对 — 9 — 每一届的学生都尽心尽力,付出了全部的时间和精力。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自己吃过的亏、做过的错事讲给孩子们听,让孩子们明白做人的道理,明白做事的原则。
伍老师给学生定的班训是“自信认真,坚强宽容”。他经常教导学生要自信,认真做好每件事情。每一届的学生都给予他高度评价,他不仅是良师更是益友,是学生嘴里的“刚哥”,心里的严师。学生有心事,第一个想到的是找刚哥,谈谈心聊聊天。学生生病了,打的第一个电话也是给刚哥,刚哥会带他们去看病买药,没有钱,会给他们垫付。学生之间有矛盾了,第一个告诉的也是刚哥,他会帮他们处理矛盾,解决问题。
有一次,半夜有位女生胃病犯了,疼痛难忍,便打电话给伍老师。接到电话,他没有半点犹豫立即穿好衣服,跑向宿舍,将学生背到医院。还有一次得知几个男生之间有矛盾,可能引发斗殴,伍老师立即找当事学生了解情况,谈心,化解矛盾。他没有做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他只是重复着每天琐碎的工作,晨训、朝会、课间操、查夜……时时处处都有他的身影。
伍老师用他的言行举止告诉学生,什么是“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他的关心,他的耐心,教育了一届又一届的学生,学生都说:“伍老师,既是良师更是益友。”
全心全意的9+3管理者
从2009年学校开始接收9+3学生,于是身兼数职的伍老师又多了一项最为繁重而艰巨的任务。从此他的大部分时间都给了9+3学生,经常晚上陪着9+3的学生在学生寝室就寝,周末全天候在学校组织9+3学生学习和活动。
自从到了德育处,伍老师连最喜欢的篮球运动都几乎没有时间去碰触。有时间都要找9+3谈心,都要到学校的每个角落巡视。— 10 — 4月23日,他生命的最后一天也献给了9+3学生。那天上午上完专业课,伍刚老师听闻几个9+3的学生有可能中午外出打架,便把这些同学叫到身边,亲自带他们出去吃饭,陪着他们买东西,之后再安全地带回学校。晚上得知有个学生没有按时返校,他便与何志强老师满大街寻找,不幸在寻找学生的路途中遭遇车祸。
在生命的最后一天,他没有陪年迈的父母,没有陪年轻的娇妻,没有陪年幼的儿子,而是陪着9+3学生。繁忙的工作让他顾不上自己的生活,年迈的父母没有时间关心,年轻的妻子没有时间陪伴,年幼的儿子没有时间照顾,他所有的时间都献给了学校、献给了学生。
偶尔回家,母亲会念叨注意身体,妻子会责怪太不顾家了,孩子会不认识这个老爸了。他觉得愧疚,觉得难受,觉得亏欠,可是如今连弥补的机会都已经没有了。
他说要给儿子一个快乐的童年,但是却没有机会给予;他说要给妻子一个幸福的生活,但是却没有兑现承诺;他说要给父母一个安享的晚年,但是却白发人送黑发人。
他出事那天,年迈的奶奶刚好90岁;父亲伍家木还在田间劳作;患有精神病史的母亲何光平还需要人照顾;妻子蔡洁正在学校上课;年幼的儿子伍奕周才9个月。
(三)青春无悔
——成都市中和职中何志强老师因公殉职事迹材料
何志强为爱岗敬业,勤奋踏实,专研技能,通过自己的努力,从一名普通的体育老师成功转型为汽修专业教师,并指导9+3学生在市级技能大赛中获得优异成绩。何志强老师对事业的执着追求和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爱,受到广大教师的尊敬和全体学生的爱戴。
单一技能转向复合型技能的模范教师
2004年,何志强老师到学校担任体育教育工作。积极上进的他不安于现有的才能,依然决定苦练技能,力争成为一名优秀的专业技能教师。在体育课任务繁重,一周有近20节正课的情况下,他开始自修汽修专业知识,向学校的专业老师同行、向自己的学生讨教、学习,同时利用课余和周末时间,到双流、华阳等地的汽车行进行实践学习,积累经验。
有了理论知识,也有了实践经验,他可以给予学生以应有的指导了,但是,他认为还这还不够。虽然一开始学校没有给他安排专业技能课,但是,上完体育课,一有空,就参与到自己班级的专业课教学中,从不计任何报酬。在不断的摸索和实践中,他总结出了项目教学法。深受学生欢迎。虽然只经过短短的一年多时间,但何志强老师就凭借自己良好的专业素养和精湛的技艺成为学校汽修专业的班主任,成为学校由单一技能转向复合型技能的典范,并于2010年作为全市专业骨干教师选派到德国威斯巴登手工业协会培训学习。
— 12 — 身正为范的班主任
何志强老师从参加工作的第二年以来连续担任3届班主任。为提高学生工作水平,何老师坚持从细节入手,并把寝室管理作为工作突破口。每天夜晚10点到11点,是他固定查夜的时间,风雨无阻。2006年,所带班级开始为期两周的校外实习,一个特别调皮的男孩子外出玩耍与人发生争执。虽然已是凌晨3点,一直坚守在实习前沿的他,第一时间报了案,第一时间通报了家长,并协同处理善后事宜,让学生家长备受感动。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调皮的学生在与老师共同成长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感染和熏陶,一个个心服口服,一个个自信活泼。当初实习还要打架的学生最后也成长为西南片区最大的云飞汽车货箱厂厂长。
没跟学生讲一个“情”字,但时时处处皆有情。这是骄人的战绩。这是学生的骄傲。
尽职尽责的专业部主任
2008年10月,何志强老师担任学校汽修专业部主任。他认为专业部主任就是要为专业部老师服务,就是要为专业部学生服务。他说到了,更做到了。
在人力紧张的情况下,何老师自己兼任实作管理员,将实作室上千种材料和设备分门别类摆放整齐,并将其具体位置熟记于心,做到随要随取。同时积极、主动带领老师搞教学改革,大力推广深受学生欢迎的项目教学法。除此之外,老师的需要、老师的问题就是他的任务,甚至细微到关心本专业部老师的个人问题。
对学生,他提出了“先做人,后修车”的理念,并在每周亲自主持的晨训和课堂上给学生灌输。何老师始终心系学生的发展,— 13 — 经常主动联系企业,让学生有更多可以走进企业磨练的机会,成功搭建校企合作平台。他积极组织学生、老师进行知识竞赛,通过竞赛查验学和教的情况。他成功指导9+3学生参加市级汽修专业技能大赛,并取得全市第三名。在何老师的带领下,汽修专业由原来的一个班逐渐发展壮大到现在的6个班,由原来大家各吹一把号,到现在共吹一个调:学生爱学,老师爱教。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9+3”教育工作者
目前,学校汽修专业“9+3”学生共有32人。何志强老师为了“9+3”学生的成长,为了“9+3”学生学到过硬的本领,每个周末都牺牲休息时间为“9+3”学生补习专业技能,与“9+3”学生交流谈心,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何老师经常利用专业技能培养孩子的自信心,率先训练“9+3”学生参加市级技能大赛,每天指导他们到晚上10点过。在他的努力下,“9+3”学生学到了扎实的专业技能,并全部推荐到企业顶岗实习。
对调皮的学生,何志强老师不是一味的责怪,而是分析原因,给学生讲道理,并找寻孩子身上的优点和特长,引导他们培养兴趣爱,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积极参与学校社团活动。对自己“一帮二”孩子,何老师更是关怀备至,在2010年德国培训回来时,还给他们带了礼物。
为了让“9+3”的孩子开阔视野,他顶着安全责任和心理压力,组织“9+3”学生同内地学生一起从学校徙步到新会展中心看车展。
2011年的4月23 日,他带队参加全市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技能大赛回来后,便与伍刚老师一同寻找“9+3”学生,不幸遭遇了惨烈的车祸。
何志强老师工作就是这样的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他把全部 — 14 — 精力投入到了教育教学工作中,每天至少工作到晚上10:00,有时通宵值班,每周周末都要参加“9+3”学生值班管理,他把无私的爱奉献给了学生,很少与家人团聚。
从小就失去父亲,靠母亲一个人拉扯大的何志强老师走了,含辛茹苦的母亲没有工作、没有收入,辛苦治家的妻子没有固定工作,可爱的宝贝儿子才9个月……
主题词:教育
教师
先进事迹
通知
信息公开类别:主动公开
成都市教育局办公室
2011年7月8日印发
(共印8份)
第二篇:叶志平同志先进事迹
叶志平同志,男,汉族,1953年9月出生,1985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5年7月参加工作,分配到安县沸水小学任教,1978年调至安县桑枣中学工作,1995年起担任桑枣中学校长兼党支部书记。在“5•12”汶川特大地震中,桑枣中学2200多名师生在1分36秒内安全转移,创造了“零伤亡”奇迹,校长叶志平被誉为“史上最牛校长”。XX年6月27日,叶志平同志因长年忘我工作,积劳成疾,突发脑溢血医治无效逝世,终年57岁。
叶志平同志参加工作以来,扎根基层36年,始终坚守“责任高于一切,成就源于付出”的信念,默默耕耘在农村教育事业第一线,多次谢绝组织的提拔调动,回绝民办学校的高薪聘请,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他爱生如子,始终把学生安全放在首位,坚持把安全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基础办学理念,致力建设安全、牢固、实用的校舍,多年来定期组织学生进行防灾逃生演练。他不甘平庸,始终把“办一所好学校”作为一生的追求,用最好的教学成果回报父老乡亲,所教学科和所带班级在全县一直名列前茅,任校长16年间学校中考成绩均为全县第一名。他淡泊名利,始终坚持“我不‘牛’,但我想做‘牛’,做鲁迅笔下的孺子牛”的人生信仰,勤政廉洁,谦虚谨慎,以高尚的品德聚人心正校风,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崇高师德,用满腔热血谱写了“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华丽乐章。
中央政治局常委xx同志强调,要大力宣传叶志平同志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在全社会形成爱岗敬业、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引导全国广大教育工作者以叶志平同志为榜样,切实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教书育人神圣职责,当好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深入开展向叶志平同志学习活动,引导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学习他忠诚于党、献身使命的崇高品质,学习他潜心育人、甘为人梯的敬业精神,学习他严谨务实、勇于创新的人生追求,学习他扎根基层、无私奉献的思想境界,以渊博的学识魅力和高尚的人格魅力教书育人,培育更多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把学习叶志平同志活动与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结合起来,与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结合起来,与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结合起来,与教育战线开展的师德建设结合起来,与创先争优活动结合起来,在全社会大力倡导和形成爱岗敬业、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推动教育事业优先发展、科学发展,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人力资源强国、人才强国和创新型国家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最牛叶志平校长的先进事迹
爱心一片,为教职工建起了临时的温馨家园
“5.12”强大地震严重地破坏了桑枣中学教职工居住的房屋,看到无房可住,露宿在学校操场上的两百多个教职工及其亲属,叶志平校长无比悲痛。大震刚过,他强行忍住痛苦的泪水,迅速组织大家亲自动手搭起了简陋的帐篷,让大家能暂时遮风避雨。大地震不仅毁坏了房屋,还破坏了水电气等生活设备设施。叶志平校长为了不让教职工和他们的亲属遭受饥饿干渴,他带领大家搭建起了简易的厨房,用红砖支起了一口大锅,找柴找水,为教职工和他们的亲属烧水煮饭,让他们能喝上井水,吃上热饭。接着,他又利用国家科技部和四川省科技厅捐赠的帐篷和纯净水设备,为教职工建起了临时生活区,全校教职工和他们的亲属都住进了安全舒适的帐篷,喝上了甘甜的纯净水,过上了较为正常的生活。
沧海横流,危难时方显英雄本色。叶志平校长在强烈的地震灾难面前,没有动人的豪言壮语,只有顽强的性格和扎实的行动。在他的带领下,学校的抗震自救工作已初见成效,干群和谐,人心稳定,震后的废墟正在被清除,新的过渡临时校区正在搭建,未来重建的学校蓝图正在描绘,两千多名学生复课即将实现,桑枣中学教职工即将开始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我们坚信,有叶志平同志这位深受师生爱戴,群众夸赞的好校长带领全校师生艰苦奋斗,灾后重建的美丽的桑枣中学校园必将拔地而起,桑枣中学的教育质量必将不断书写新的辉煌,桑枣中学这面示范初中的旗帜必定高高飘扬。
第三篇:叶志平同志先进事迹学习心得
学习叶志平心得体会
汶川地震,是我们中华民族历史上痛苦的一笔,这一天,许多家庭被突发的灾难撕碎,许多人失去自己的生命。至今我还深深记得2008年的初夏,电视上出现的一幕幕惊心动魄的画面,那些惨烈的事件,没有一个国人会忘记。在那样危险的时刻,我曾记得有一个最牛校长,他的学校在这么大的地震中没有一位师生伤亡,对于这位校长,当时我就曾在心中深深表达自己的敬意,是这位校长的带领,挽救了两千多人的生命,挽救了两千多个家庭免于破碎的命运。然而2011年,这位最牛校长因为要组织学生参加中考,担心学生的考试而没有好好休息,过度疲劳倒下了,离开了我们。我进一步仔细学习了这位校长叶志平同志的先进事迹,他用党的先进思想指导自己的行为,时刻谨记居安思危,把师生的安全教育作为日常工作来抓,正是因为他的这种踏实的工作作风,平时的安全教育和疏散训练在紧要关头发挥了巨大作用,在与死神赛跑的时间里,用平时的积累训练和速度取得胜利。平时多流汗,灾时就少流血,这是在他的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带领下,全校师生共同取得的胜利。震后,叶志平校长不悲观,不失望,不等不靠,以一个共产党员的神圣使命,带领全校教职工迅速开展紧张的抗灾自救。用自己一名共产党员的高尚人格和情操感染身边的教职工和家属,在 达秀芳
他的组织和带领下全校教职工以高涨的热情,众志成城,齐心协力,把抗震自救不断向前推进。在灾后重建过程中,叶校长时刻把初三学生的中考放在最重要的位臵上,他深深知道,让孩子们通过中考,考出实力,放飞梦想的重要性。他也为孩子们的成长给予了最大的帮助,付出了最大的努力。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深深地被叶老师这种忠诚于党、献身使命的崇高思想,潜心育人、甘为人梯的奉献精神,严谨务实、勇于创新的执着追求,扎根基层、默默奉献的思想境界折服。他的行为映射出的高尚人格,以及他用自己的行动表现出来他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具有强烈责任感、使命感,切实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职责,把共产党员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表达得淋漓尽致。
我们要向叶志平同志学习,就是要学习他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事业的崇高精神;学习他坚定信念、爱岗敬业、勇于进取的拼搏精神;学习他攻坚克难、以人为本、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
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要始终忠诚于教育,忠诚于人民,保持高度的责任心,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地对待自己的学习工作,以英雄的先进事迹、高尚思想激励自己,见贤思齐,以实际行动向他们看齐,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做一名优秀的教师。
第四篇:学习叶志平同志先进事迹
学习叶志平同志先进事迹
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会见叶志平同志家属和先进事迹报告团成员时强调,要大力宣传叶志平同志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在全社会形成爱岗敬业、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引导全国广大教育工作者以叶志平同志为榜样,切实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教书育人神圣职责,当好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还记得那年吗?那年的“5.12大地震”它给我们的四川人民给我们的中国人民带来的多么大的灾难。学校、工厂、道路等等一切的一切全部化为尘埃,死伤无数,但是我们的叶志平同志带领着他们全校师生躲过了这一重大灾难,全校师生无一伤亡。震后他坚持不懈,积极组织全校师生进行抗震自救。他始终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各项事宜都到起到带头的作用。李长春指出,叶志平同志在抗震救灾中的突出表现,是他长期以来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克己奉公优秀品德的集中反映。他的感人事迹和崇高精神,生动诠释了“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崇高师德风范,充分展示了当代人民教师良好的精神风貌,集中体现了一名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和先进性。他不愧为教育战线的杰出代表,不愧为全社会学习的优秀楷模。
今天他走了,那个被称为“史上最牛校长”的人走了。虽然他走了,但是他的精神没有走,他留下无限的精神财富。他那爱岗敬业、尊师重教的精神是后人学习的典范。“责任高于一切,成就源于付出”,这是叶志平同志一直秉承的工作原则,正是他秉承着这样的工作原则才使得他在自己那算是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一般人根本无法做到实事,他真正做到了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贡献。这是我们全社会全人类都要学习的崇高精神。
第五篇:叶志平同志先进事迹学习体会
学习左相平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憨厚淳朴的微笑,坚实有力的握手,敦实的中等个头,带着贵州味儿的普通话„„今年52岁的左相平,是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县响水镇中学校长、化学高级教师。他在云贵交界的大山深处坚守了38年,实现了自己的人生定位:当学生喜欢的老师,做群众好评的校长,办学生向往、家长放心、人民满意的学校。
左相平曾是盘县历史上年龄最小的教师,14岁初中毕业,当了2年义务的夜校扫盲老师,让103个学生全部脱盲;16岁当上一师一校的民办教师,在家乡鹅毛寨破庙改建的学校里实现了教书的梦想。师范毕业后,无论是在条件最艰苦的高山小学、离家40多公里的民主中学,还是在海拔2300米的大山中学、从简易的石棉瓦房开始兴建的响水中学,左相平都获得了“老黄牛”、“铁人”、“一般的校长干不赢他”的评价。响水中学更是一改中考升学率连续6年为零的局面,从2003年至今,连续9年走在六盘水乡镇中学最前列。响水中学的学生来自周边29个乡镇,他们心目中的左校长,用九(12)班学生邓金丹的话来说,是“课堂上传道授业解惑的良师,生活中和蔼可亲体贴的朋友,我们的偶像”。
热爱是最好的“催化剂”
爱学生,教书教得好,是左相平对自己的启蒙老师张奇贤的深刻印象,也是他后来遇到的很多老师给他的宝贵财富。这两点,成为他后来走上为师之路的人生坐标。
70多岁的退休教师张奇贤,上世纪70年代在鹅毛寨村小当老师,至今还记得5岁的左相平在教室外探头探脑的样子。上学后,这个复式班里最小的学生很快成为学习最好的学生。
快乐的时光只持续到三年级,家里缺劳力,左相平被父亲揪回去放牛。那几年,左相平或抱着借来的书看得起劲,或站在山坡上望着学校的方向发呆。放了3年半的牛,左相平跑到保田小学找到刘应明老师,想问问自己还能不能上学。刘应明痛快地说:“想读书是好事,今天就去读„„”左相平跳级上了五年级,半年后就因为成绩优异被保送到盘南中学。在盘南中学上学时,家里困难,有一次他饿得受不了,就逃课跑到教室后面悄悄煮粑粑吃,被英语老师易胜金发现了。后来当了六盘水市市长的易胜金没有批评他,而是找到校长邹德伟,帮左相平申请了每个月4元的助学金,加上从家里带来10公斤苞谷可以卖1.92元,左相平终于不再挨饿了。虽然只有草鞋穿,冬天冻得手脚都长满冻疮,但是有书读的日子,在左相平的记忆中,就是最快乐的。
采访中,左相平念念不忘当年这些给予了他无私关爱和帮助的老师,他说自己只是传递了这份爱。用他的学科语言来说,当一个好老师,并且从教书育人中获得成就感和幸福感,最重要的就是要爱学生,因为热爱才是最好的“催化剂”。
——因为爱,左相平在鹅毛寨上寨小学既漏雨又透风的破庙里坚持了2年多,自己动手做黑板,用木板搭在石头上当课桌凳,一个人教40多个孩子所有的课,乐此不疲。
——因为爱,左相平为了找回高山小学被家长喊回去放牛、割草的学生,翻山越岭去家访,苦口婆心地做家长工作。在他的努力下,56个农忙季节流失的学生终于回到课堂,13个长期辍学的孩子重返校园,这些孩子现在有的当了医生,有的当了老师。一想到他们的命运从此改变,左相平就深感欣慰。
——因为爱,左相平成了一个随时补位的“万金油”,除了英语课不敢上,所有的课程他都教过。当高山小学校长时,同他搭班的方老师因病请假一个多月,他把所有课程和班主任工作“一肩挑”,每周35节课一堂一堂连着上,硬是在教室里站了一个多月,毕业考试时,那个班的单科和总分成绩均居民主区前列。那以后,盘县教育界都知道高山有个左相平,是个“老黄牛”,是个“铁人”!
——因为爱,左相平调到水库附近偏僻的大山中学后,经常藏在水库边的树林里,把偷偷溜到水库游泳的学生“抓”回去,还经常组织教师在学校附近巡逻、查夜,保证住在附近街上学生的安全„„
6年前从贵州师范大学毕业的李益文,如今是盘县二中教高三毕业班的化学老师。他是左相平资助过的众多学生中的一个。“初二那年,爸爸生病需要医药费,家里穷得连盐都吃不起,我打算辍学去煤矿打工。我打起铺盖卷,出门遇到左校长,他拉着我的手说:‘你这么小,出去能干什么?我相信你能度过难关,好好学习才能让家里过上好日子,有困难我会尽力帮你的’。”一句“我相信你”,让14岁的李益文潸然泪下,也鼓起了他的信心。从那时起,月工资只有四五百元的左相平,除了供养双亲和一家四口,每学期还给李益文400元生活费,周末还让他来家里吃饭。李益文说:“因为感念左老师,我立志要读师范。现在我也像 左老师那样帮助自己班里的贫困学生,心里的那种幸福感是多少钱也换不来的。”
不让一个学生成为“惰性元素”
左相平不仅是一个吃得苦的老师,更是一个会教书、非常讲究教学艺术的老师。
他教化学课,第一课就讲“化学很好学”,发动学生去寻找生活中哪一种客观存在的物品和化学没有关系,鼓励学生自己编写顺口溜背记元素名称。他画得一手漂亮的简笔画,边讲边画,力争让孩子们当堂弄懂、当堂消化,而且课后从来不布置作业。他教的学生八成化学中考在80分以上。学生尹爽说:“上他的课就好像在玩,但是又可以学到好多知识,而且容易掌握和消化。”
教“二氧化碳的制取与收集”,他带来亲自绘制的教具,由易而难设置“圈套”,还故意“卖个破绽”,让孩子们开心地指出他的错误,全班同学人人积极参与,反复纠错,知识点在重复中得到强化,下课前每个人都能用准确的术语清晰地表述出来。
左相平是个多才多艺的人,唱歌、跳舞、打鼓、吹笛子、扭秧歌,样样都在行,说话幽默风趣,学生特别喜欢。他会用学生熟悉的流行歌曲曲调即兴填词,或者在课堂上调动情绪,或者在大会上激励学生刻苦学习。每次响水中学有大型活动,压轴的节目一定是主持人问:“大家想听谁唱歌?”全校学生大声呼喊:“左校长!”
想方设法让每一个学生喜欢听课,不让一个学生成为“惰性元素”,仿佛是左相平天生的本领。虽然地处深山,但左相平却不单纯追求升学率,而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活动中展示亮点、找到自信。响水中学的学生有着山里孩子的质朴,也在活动中锻炼出了落落大方的气质。
当老师,左相平在课内课外点燃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们在艰苦的环境中学出了一流的成绩;当校长,他点燃每一个教师的工作激情,给每个教师搭建成长平台。多年来,响水中学培养了很多盘县教育的“领头羊”,响水中学成了盘县教育的“黄埔军校”。有人曾问左相平,你把优秀老师推举出去,就不担心你的教学质量?左相平自信地呵呵一笑:“不怕,一所好学校不仅能培养出好学生,也能培养出好老师。优秀老师出去了,其他老师又有了机会,我们那么多老师在盘县教师技能大赛中获奖,学校中考上线人数连年递增,正说明‘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嘛。”
务实和创新反应,生成了专家型校长
曾在盘县教育局担任多年教研室副主任的叶征雄,借用化学课的表述方式,说左相平是一位由务实和创新反应而生成的专家型校长。“他知识面广,文理兼通,敢于创新。当校长以后视野更加开阔,理念更加超前,抓教研活动有一套,一般的校长干不赢他!”
盘县教育局局长黄初俊认为左相平是个特别善于学习的人,他小时候辍学也不放弃自学,放了3年半的牛还能跳级读五年级;当民办教师,拼音教不来,就天天去找村小的黄世聪老师“恶补”;1979年参加升学考试,成为周边几十里村寨唯一被盘县特区师范录取的考生;1985年考上六盘水师专,1995年通过自考获得了本科文凭、1998年被破格评为中学一级职称,曾在专业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其中19篇获得省市论文评选、比赛一等奖„„这些刻苦求学深造,为他当一名优秀教师和校长打下了扎实的知识基础,也为他打开了大山挡不住的视野。
从民办教师、全科教师、教导主任、教辅站书记、教研员到校长,从扫盲夜校、村小到镇中,左相平几乎把山区基础教育的所有程序走了一遍。他深知发展山区教育的软肋和瓶颈所在,一直重视教师的进修和培训,重视教研和管理,琢磨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
2001年,左相平刚调到响水中学任校长时,2万多人口的响水镇,连续6年没有一个初中毕业生考出去,人心涣散,生源纷纷外流。左相平到任后,首先对教师实行严格考核,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引入竞争机制,实行“鼎立式”分组教学、分组管理,实行教师跟班过关考试,狠抓教风、学风和师生的行为习惯。从2003年起,响水中学教育教学质量开始直线上升,成为六盘水市100多所乡镇中学中的佼佼者。
当校长事务繁杂,作为盘县化学学科带头人,每年还要承担大量的教研任务,左相平却一直没有离开过教学一线,他采用“鼎立式”分组管理模式,把年级组打乱为3个教研组,强弱搭配,基本均衡,就像新课改的小组学习原则——“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实行组长负责制。“组长就相当于一个小校长,所以我只管3个人,所以很轻松。” 而教师跟班过关考试,就是师生同考,逼着老师熟悉教材,逼着老师“下水”,考试成绩只在教师之间公开,但与绩效工资、奖金、评优、评模挂钩。“开始有些老师很抵触,还真有考不赢学生的,后来就慢慢地都接受了。去年开始,这种模式在盘县全县都推广开了。”
这些年,左相平被六盘水市政府授予“五好职工”称号,荣获“大山的脊梁——感动贵州的教师”特别奖、贵州省“道德模范提名奖”、“贵州省五一劳动奖章”劳动模范、盘县十佳校长等荣誉称号,但在他读师范时的数学老师张发凤眼中,“他的质朴和谦和一点没有改变,还像当初读书时一样实在。”
面对荣誉,左相平说自己最幸福的是培养了12800多名学生,他们中有很多人走出大山,成为各条战线的技术骨干、业务能手。“虽然有人说我的日子太简朴了,但我很庆幸自己赶上了改革开放、尊师重教、可以充分施展抱负的好时代,很庆幸拥用这么多学生的爱,走到哪儿都有学生,教过的学生又把孩子送来给我教。大儿子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当了一名特岗教师,小儿子读的也是师范大学,贤惠的妻子把家务全部管起来,让我一心把工作做好。坚守大山38年,我很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