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办2018年工作总结及2019年工作思路
农办2018年工作总结及2019年工作思路
今年,我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XX〕1号文件精神,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落实惠农举措促进农民增收,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调整农业结构,扩大农民就业,深化农村改革。全区农业农村工作取得较好成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迈上新台阶,现将农办全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1、扎实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1)龙头企业实力进一步增强。今年以来,在巩固做大现有10家省、市级龙头企业基础上,积极扶持恒祥农牧等一批具有竞争优势和带动能力的龙头企业。十月开始,我办着重抓好引导辖区内农业产业化企业参加新一轮的省、市农业产业化申报工作,指导各企业的相关申报材料及申报程序,现已根据市产业化工作的新要求开展申报工作。同时,加强统计管理。每季度开展一次辖区内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运行情况的调查统计工作,做好龙头企业的运行检测管理。全年10家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实现产值3.5亿元,销售收入3.5亿元,带动农户9900户,农户从产业化组织得到收入6200万元,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产业化基地规模进一步扩大。立足城**区位优势,统筹规划,重点抓好六个产业化示范工程,即:300万袋珍稀食用菌、5千亩优质水稻、3 万头良种生猪、万亩笋竹高效两用示范林、6 千亩无公害蔬菜和万亩优质果园建设项目,在抓好基地建设的基础上,我区还在提高科技含量上做文章,重点抓好岩前官坑等17个科技示范点片的建设。目前,全区发展毛竹30万亩,其中毛竹丰产林达
10万亩。全区水果基地6.25万亩,总产量达9000万斤。蔬菜基地1.5万亩,总产量8000多万斤,日上市蔬菜20 万斤,占市区市场供应的三分之二。建成6个万头以上生猪饲养基地,2个万只禽类养殖基地,年出栏生猪6.75万头,家禽178万只、七彩山鸡等珍禽5万多只,水产养殖面积3012亩,产量1919吨。
(3)订单农业也有较大发展。市恒祥农牧订购腐竹 3.8万多公斤。岩前忠山村蔬菜协会与**、**等地客商签订XX亩苦瓜订单,吉口、**、炉阳等村也分别同各地客商签订了蔬菜、瓜果等订单。此外,农旺食品、佳源米业、麦尔食品等企业也分别跟农户签订农产品购销订单,拓宽了农产品的销售渠道;
(4)品牌效益逐步提高。我区已培育形成“金**”、“佳宁”、“竹洲”、“农旺”等省级名牌产品、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23个,农产品品牌数量呈现出逐年递增的发展态势。同时,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农村合作组织的引领,全区初步培育形成了忠山苦瓜、乌龙无籽西瓜、西际优质蜜桔、炉洋脐橙、沙阳无公害蔬菜、普禅山有机茶、**杂柑、**莴苣、南坑“明艳”油桃,乌龙“新银辉”甜瓜,荆西**花菜,增坊大球盖菇等“一村一品”特色农产品产业。今年以来“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带动农户8500多户,占全区农村总户数的65%,带动农民人均增收350元。
(5)“百龙联百村”成效明显。联系市真菌研究所、市食品集团、恒祥农牧、**珍禽、华分健生物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积极为星桥、黄砂村、楼源村、吉口村等联系村以公司加农户形式带动广大村民,增加农民收入。
2、稳步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科学规划新农村。按照新农村建设《XX-XX年五年纲要》要求,对未完成新村规划的13个行政村,督促做好新村规划;对已完成新村规划的38个行
政村,引导严格按照规划要求,科学合理建设新村。
(2)加大扶贫工作力度。一是我办积极做好向上申报造福工程工作,今年省、市下达造福工程指标130个,补助资金52.5万元,至目前,30户130人的搬迁任务数中24户115人已完成一层封顶,基本实现预期目标,预计年底可全面完成省、市下达的造福工程任务。二是根据省、市有关文件精神,做好 划设计方案并征求村民意见,施工图纸正在加紧制作。另外曹源新村建设已完成规划设计、选址;楼源新村安置点已完成土地“三通一平”、自来水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城**的荆东村新村后期土地平整已完成,挡墙已完成80%。
(5)落实惠农补贴政策。全区落实粮农直补1500吨30万元、综合直补248万元,农机具补贴124.58万元、沼气池补贴24万元。珍贵树种5万元、造福工程补助资金52.5万元(含计生户补助8户2万元,市下达造福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市级财政配套补助资金18万元),相关资金将在年底汇同各相关部门验收后发放至农户个人手中。此外,移民、烟田、基础设施等补助也落实到位。
3、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
**区地处**市区,全区辖二乡二镇,农业总人口4.98万人,其中,农业总劳动力29647人,至目前,已转移农村劳动力11176人,转移率达37.7%。同时,我区已全面开展远程实用人才技术培训10期,参训人数达1652人次,有效提高了广大农户在种植水稻等作物方面的实用性技术知识面。今年以来,针对灾后重建开展了4期569人次的专业性指导培训,为我区的灾后生产自救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为确保我区今年的灾后农民增收工作做了大量前期工作。
4、继续开展粮钱丰收竞赛活动
今年以来,我区按照《**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市XX年开展粮钱丰收竞赛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明政办[XX]48号)要求,继续开展粮钱丰收竞赛活动,目前该项工作已进入尾声,我区莘沙片示范区任务完成情况为:烟叶种植600亩,产量87吨,产值156.5万元,蔬菜种植6300亩,产量12600吨,产值3790万元,食用菌种植50亩,产量200吨,产值160万元,西瓜种植1000亩,产值210万元,实现总产值4336.5万元, 即示范片区平均亩收入8673元。通过示范片的带动作用,带动全区农业增效、粮食增产、农民增收。
5、以招商活动为平台,扩大招商成果
今年以来,我区积极组织参加市里组织的农业专场招商、11.6林博会、泛珠三角会议、**—**山海协作会、海峡两岸乡镇对口交流会等招商活动,取得了较好成效。
一是积极参加农业专场招商工作,今年我区共签约合同项目10个,签约合同资金1.57亿元,占市下达任务数的129%。同时,做好项目进展跟踪,至目前,10个项目已全部动工,7个项目已投产,已到资11800万元,到资率达74.3%。
二是积极参加海峡两岸乡镇对口交流会
今年以来海峡两岸乡镇对口交流会坚持“以林为桥,沟通两岸,加强合作,共同发展”的办**念,围绕“发展绿色产业,建设绿色家园”主题,突出两岸乡镇交流的广泛性、基层性和民间性,加快产业融合升级,促进经济共同发展。我办在市农办的指导下,组织岩前镇参会,会上该镇法人代表和**客商卢月香女士签订了“越光米”种植项目,项目总投资2200万元,目前该项目已前期种植133亩。
6、以项目竞赛为动力,做好内联引资
为确保超额完成今年市下达1.85亿元的内联任务数,年初,区委、区政府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内联项目工作,及时将市下达任务目标分解到各乡镇、街道和区直有关单位,并制定了年度考核方案,将内联引资任务作为责任部门考核的一项硬指标,确保工作的落实。同时,调整充实外引内联工作领导小组,完善经济协作联席会议制度,每月召开一次联席会议,沟通了解各成员单位招商引资进展情况,研究解决存在问题。此外,我区严格按照市内联与山海协作统计制度要求,加强对内联与山海协作招商引资和专场招商情况的统计工作,完善阶段性通报引资进展情况制度,确保统计数字的准确性和及时性。至目前,我区共引进
各类内资协作项目75个,总投资16.8亿元,实际到资8.66亿元。
7、深入基层,抓好各项调研工作
按照省、市的要求我办认真深入基层,围绕农民增收、农村稳定新农村建设等各项专题开展调研工作,按时完成了上级交办的各项调研任务。
8、小城镇建设情况
根据区小城镇建设工作要求,区小城镇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本办。工作开展以来,小城镇改革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一是岩前镇、莘口镇各项项目规划、城镇建设有序开展和有效推进;二是岩前村耕地整理工程完成前期规划设计、岩前镇土地挂钩增减项目215.25亩已上报、莘口镇高山、莘口村方案通过村民代表大会,入户丈量并签订协议95%,正在加快实施方案等规划设计材料包装整理和报送。城**完成32.82亩土地协议签订,上报区政府批复等农村土地整治项目建设顺利开展;三是造福工程项目逐项各有进展,如,岩前镇的星桥“依云山庄”小区建设已进入土地平整阶段,已完成土石方工程量25%;忠山村“明月苑”小区建设已完成外墙装修二期工程、小区电网建设,正在进行商业街设计阶段;莘口镇的黄砂村5幢已封顶,5幢建至三层,2幢建至二层,4幢建至一层;高山新村34幢102户已建成并陆续交付使用,人饮供水管网工程已完成施工并通过验收,电力照明低压接线工程正准备动工;**溪口新村安置点已报名73户,完成初步规划设计方案并征求村民意见,施工图纸正在加紧制作。另外曹源新村建设已完成规划设计、选址;楼源新村安置点已完成土地“三通一平”、自来水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城**的荆东村新村后期土地平整已完成,挡墙已完成80%,现进行新村打桩及放样,通过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首批已有48户村民选到新村的房号,预计下个月底可开工建房。四是其它项目也进展顺利,如岩前镇烟基建设项目已完工, 星桥、欧坑机耕路面硬化已完工.欧坑防洪堤建设正在进行;岩
前镇电影院改造项目启动实施;**红酒文化园红酒小镇及荆**镇改造综合项目前期启动,截止本月18日,投资160万元,已完成荆**业园区主路填方14万立方米。
二、存在的问题
我办在各项工作的具体落实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阳光工程”培训等工作省、市均未下达全年工作的任务,因些,许多工作客观性和预测性较强,工作的开展存在不稳定因素;二是由于农办自身人员缺少的问题,具体工作做得细化不够,如上下级的沟通不足,造成信息传递较慢;三是由于上半年雨量较大,影响了造福工程施工进度。
三、XX年工作思路
1、加强新农村建设指导。加强对各村特别是22个市级示范村、推进村在新农村建设工作上的政策指导、项目服务和对口支持,稳步推进全区XX年新农村建设各项重点工作的落实。
2、继续抓招商引资工作。认真筹备参加市农业专场招商会,力争推出一批大项目、好项目。继续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紧紧抓住三泉高速公路开通的有利契机,组织小分队外出招商,采取多种形式,宣传**、推介**,引进农业项目。
3、继续开展农村劳动力及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积极开展农民就业技能、实用技术培训工作,努力提高我区农民的总体素质和增收技能。
4、继续抓好“造福工程”项目。继续选择条件具备、对象符合、积极性高的村实施“造福工程”,确保按时、全面完成省、市下达的“造福工程”任务。
5抓好农村中介组织培育。进一步发挥农村经济组织作用,大力培育农村经纪人和专业化协会组织,通过各种扶持措施,壮大经纪人队伍和专业化协会组织。
6、认真抓好党建、党风精神文明、计生等工作,积极完成上级交办的其它
各项任务和中心工作
农办主任述廉述学述职报告
文章标题:农办主任述廉述学述职报告
根据县委领导班子统一分工,本人分管全县农口、城建、环保工作。现我就任职以来自己思想、学习、生活、工作等方面进行述职,请予评议。
一、努力加强自身党性修养。一年来,我坚持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江泽民文选》和胡锦涛总书记视察新疆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刻苦钻研业务理论知识,不断加强自身的党性修养,不断提高自己的政策理论和业务水平。
二、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自身建设。一是认真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二是加强自身作风建设。自觉做到了“八个坚持,八个反对”。严格执行《领导干部管好配偶、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的规定》、《收入申报规定》、《收受礼品实行登记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廉洁从政。
三、围绕县委中心工作,认真做好分管的各项工作
(一)农口工作。年初,根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与农口各单位签订了责任书。加大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粮、经、草比列达到52:18:30。加强农村沼气项目建设,完成513户的沼气建设。林业绿化完成7000余亩,继续做大做强特色林果业。同时,做好吉林台电站库区植被恢复工程建设。抓好农机管理工作,农机事故三项指标为零。科技培训和科技推广体系工作得到加强,完成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资4123.14万元。积极做好对农牧业生产的服务和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四级网络建设及预警预报工作。做好土地保护和登记工作,保护率达到88,共发放土地使用证373本,集体土地使用权297宗。
(二)城建工作。城市建设以“长远规划,区域布局,整体推进,重点建设”的原则,改善了县域投资环境。一是做好城乡规划,完成___县及周边乡镇中心
村的编制工作。二是抓好市政建设,完成县城道路硬化、黑化和铺设31公里。同时认真抓好县城供排水改扩建、水源地蓄池、污水厂等项目建设。三是园林绿化工作,县城绿化面积完成207.52公顷。四是进行县城亮化工程,新安装灯具362杆,为城镇居民提供良好的居住环境。
(三)环保工作。抓好环境污染整治工作,限定污染物的排放总量,做好城镇环境脏、乱、差的整治工作,对六家排污不合格的企业下达了整改通知书,努力改善我县的生态环境。
(四)劳动力转移工作。今年以来,加大对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力度,建立健全领导机构,制定优惠政策,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引导农民转变观念,提高务工创收思想意识,劳务输出23680人,创收2872.1万元,农牧民技能培训13679人。
《农办主任述廉述学述职报告》来源于范文搜网农办主任述廉述学述职报告。
党委常委、县委书记王奕文同志的近期的讲话精神,明确在今后的工作中要着力掌握其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按照“要干、要亲自干、要率先干、要早干、要精益求精的干、要齐心协力的干”的要求,围绕自治县“一年一个样、三年上台阶、五年大变样”的目标,努力做好本职工作。
二、积极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努力完成分管工作任务
(一)宣传思想工作
1、理论教育工作。一是认真做好县委中心组学习的资料准备和服务工作,完成了全年9个专题的学习。同时,严格按照有制度、有阵地、有组织、有专干、有计划、有内容、有记录的要求,加强对乡镇场(局)党委(组)中心组理论学习的督查,保证了学习时间和参学率,使科级领导干部及一般干部的政治理论素质得到进一步提升。二是以民族团结教育年活动和“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主题教育为契机,结合自治区 1/6 Page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第二篇:县农办年终工作总结和工作思路
县农办工作总结和2014年工作思路
**年,**县农办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和省、市农办的精心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城市拉开框架,承担发展责任;乡村增收为本,坚定生态之路”的工作思路,围绕“生态引领、政策支撑、项目带动、典型示范、实际实干”的要求,抓典型带动,以示范引领,新农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一、**年工作基本情况
(一)深入推进扶贫开发,农民收入稳步增长
今年是全省“低收入农户收入倍增计划”的启动之年,也是我市扶贫改革之年。我们积极行动,认真调查研究,多管齐下推动扶贫开发,县扶贫办获得全省“低收入群众增收行动计划”先进集体称号。
1.以产业帮扶为重点狠抓主导产业培育。今年共投入798多万元专项资金用于产业帮扶,推动低收入农户集中村发展产业基地,培育名茶名果、高山蔬菜、竹材竹笋等特色产业,推进了农家乐、来料加工业等特色产业的发展。新建和修缮基地机耕路、基地作业道、水渠等农业基础设施。
2.以金融扶贫为抓手破解资金瓶颈制约。坚持把破解资金要素制约作为低收入农户发展的主要突破口,加快村级资金互助会组建和小额信贷的发展,今年新建资金互助会8个,截至目前全县已成立31个村级资金互助组织,其中国家级资金互助组织6个、省级资金互助组织13个、特扶资金互助组织12个。拥有互助资金801.7万元,累计借贷资金1011.7万元。此外,积极实施小额信贷,累计向3054户低收入农户发放小额信贷7956万元。
3.以扶贫改革为契机着力强化调查研究。扎实开展扶贫对象调查认定工作,确认新一轮低收入农户23220户56718人,占全县农村人口30%;扶贫重点村135个,占全县总村数的66.5%。通过分析总结,全面了解掌握我县低收入农户和扶贫重点村现状、致贫原因、帮扶需求等,为科学制定扶贫规划、切实将新一轮扶贫政策落到实处提供依据。此外,稳步推进国家扶贫改革试验,深入各乡镇调研,赴云和等地考察学习,拟定了《关于全面推进扶贫改革试验的实施意见》,建立扶贫改革考核机制,促进工作的开展。目前,我县承担的创新社区管理和完善山海协作机制两项任务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4.以农民培训为载体提升增收内生动力。有针对性地开展农家乐、厨师、电焊工等培训。出台《**县“**技工(技师)”管理办法》,对**技工的选拔、待遇和管理等问题作了明确规定,进一步打响“**技工”品牌。截至目前,完成农村劳动力培训10125人次,其中农村实用人才培训1031人,农民转移就业2682人。
(二)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农村面貌持续改善
以发展农村生产力和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为核心,突出整乡整片抓村庄整治,突出集聚理念抓中心村培育,突出利用抓历史文化村落保护,通过抓点铺面,全方位推进新农村建设。
1.“六边三化三美”行动有新亮点。编制了《**县“四边三化”行动方案》以及五个子方案,通过“一抓二清三治四改”全方位推进,今年已累计投入资金1.16亿元。第一,突出“建”。进行全面“升级”洁净乡村活动,按照县领导要求,会同有关部门一道在督查方式和资金管理上下功夫,从原来的暗访与明查相结合改成全面暗访,把日常督查结果作为乡镇(街道)工作考核的重要依据。第二,突出“清”。一是结合“三改一拆”活动,对“六边”区域违法违章建筑、废弃场所进行清理、整治,拆除“六边”区域各类违法违障建筑、破旧厕所等1.5万多平方米。二是全面清理广告牌、路牌,拆除、改造广告牌175处16322平方米。第三,突出“治”。一是整治河道24公里,保洁325.8公里,绿化56公里。二是整治污水,全面清除露天粪坑127个,新建无害化卫生公厕62座。三是整治坟墓,通村公路的村庄,全面纳入殡葬改革范围进行整治改造。第四,突出“改”。一是公路沿线改造。完成龙丽高速**段、省道遂龙线三墩桥至安口段等公路沿线环境改造。二是改造村容村貌。加强对“六边”区域农户建房的规划引导和控制,对房屋外墙立面进行统一改造。三是改造农村危旧房。连片拆除危旧房,建设布局合理、设施配套、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的新村庄。四是改造林相。对荒芜低效经济林、裸露山体以及公路绿化景观带等进行改造和提升,形成多林种、多树种、多色彩、多层次的林相结构,建设森林村庄8个,新建景观点4个。
2.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取得新突破。围绕“修复优雅传统建筑、弘扬悠久传统文化、打造优美人居环境、营造悠闲生活方式”的目标要求,全面启动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工作,制定出台了《**县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实施意见》,编制《长濂村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规划》并通过省市评审。完成蔡和、桥西、淡竹、叶村四个省级历史文化村落保护一般村申报和规划文本设计工作,并启动建设。省级重点保护利用村落长濂存现已完成便民中心、花
坛石亭建设;新建公厕、赤山殿生态堰坝;修复郑家大屋,郑氏宗祠两座古建筑,完成了县城16座古建筑整体搬迁至长濂村西园进行“异地保护”,建成明清文化街区,吸引根雕、奇石、书法、瓷器、剪纸等民间艺人入户。同时,村两委以无偿租用古建筑的形式,吸引中国美院洛齐大师入驻长濂村,开办“洛齐国际艺术馆”。
3.村庄整治取得新成果。按照“多
村统一规划、联合整治,城乡联动、区域一体化建设”的原则,把村庄整治与改善环境、发展农村经济相结合,积极制定保障措施和激励机制。**年我县村庄整治分省级整治村、县级生活污水治理二类,安排省级整治村点18个村,涉及7个乡镇,生活污水治理村28个。目前已完成投资865万元,提前完成目标任务,各整治村验收已经结束。我县美丽乡村建设已通过市考核验收。
4.中心村建设取得新进展。**年,重点建设蕉川、柘溪上村、周村三个中心村,积极推进第一、二批10个中心村建设的扫尾,基本完成第一轮中心村建设任务。现已完成投资2187万元投资任务,建设生活污水处理设施600立方米,安装路灯数35盏,改造卫生厕所农户707户,消除露天粪坑8个,新建公厕4个,垃圾箱163个,村内河塘整治面积0.1万平方米,改造危旧房0.24万平方米,种植绿化苗木0.66万株。同时,全面谋划第二轮中心村建设,初步确定16个中心村建设规划。
(三)创新推进农家乐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业不断跨越提升
将农家乐提升作为解决我县农村发展的薄弱环节来抓,倾力打造高山避暑农家乐综合体,农家乐乡村休闲旅游实现跨越提升,全县累计接待游客196.4万人次,同比增长34.5% ;经营收入1.9亿元,同比增长35.5%。
1.积极调研制定政策。今年相继出台《关于提升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的实施意见》、《农家乐综合体创建工作的实施意见》和《农家乐管理办法》三个政策,有力地推动了我县农家乐各项工作健康有序快速发展。
2.积极创建农家乐综合体。一是明确目标。精心编制《**县农家乐综合体创建规划》,明确到2017年,确保建成5个、力争建成7个农家乐综合体。通过农家乐综合体的创建,推进全县农家乐实现由低级向高级、同质化向差异化、单体经营向集群布局三大转变。二是培育点位。投资7000万元重点打造高坪和长濂两个农家乐综合体。在创建过程中,坚持差异化推进,不断探索融入**特色元素,如在高坪农家乐综合体的创建中,将茶树坪、高坪新村箍桶丘集合提升打造,注重产业融合和文化引领,以浪漫花事带动避暑养生类农家乐综合体的创建。长濂农家乐综合体依托深厚的明清文化,整合省级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加强对历史文化景观的包装和文化休闲旅游项目的设计,实现文物景观的静态展示与项目体验的动态参与有效结合。三是有机结合。将农家乐综合体创建纳入美丽乡村建设、生态休闲养生(养老)经济发展、高等级景区配套服务、生态精品农业发展的整体布局中进行谋划和推动。
3.积极提升农家乐村点户。组织实施好农家乐特扶项目,进一步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景点景观丰富娱乐内涵,提升接待能力。结合“六边三化三美”行动实施美化、亮化工程,开展休憩庭院建设,提升农家乐的品味和档次。进一步规范管理,引导经营户合法规范经营,积极与消防对接,争取消防审批。统一制作具有**乡土特色的农家乐广告宣传牌,统一管理制度和农家乐协会管理制度。
4.积极新建农家乐村点。推广“高坪模式”,引导中西部地区加快农家乐发展,今年新发展王村口半岭、石练大茂坑、三仁坑口、濂竹刘坑等农家乐村(点)。着手谋划九龙山农家乐和龙洋九龙口农民异地转移小区农家乐建设。探索开展培育高坪养生(养老)产业示范乡等各项工作。
(四)农民异地转移难中求进,人口集聚效益逐步显现
农民异地转移是加快城镇化进程、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抓手。近年来,我县以乌溪江库区群众异地脱贫和整村搬迁为重点,全县近4万偏远群众通过转移实现了异地脱贫致富。第四季度开始重点开展《**县农民异地转移工程实施意见》的调研和政策制定工作,目前该政策已经正式出台,在“一户一宅”、先拆后建等方面作了具体规定,为科学、合理地推进农民异地转移工作提供了政策保障。在项目建设上,今年重点是推进爱丰小区建设,目前,该小区已完成6000万元投资计划,场平工程、施工便道建设已经结束,建房放样工作已完成,进入农户自建房阶段。通过坚持集中安置和分散安置相结合的方式,目前全县已转移2243人,完成102%,整村搬迁664人,完成100.6%。
(五)全力推进特扶项目建设,城乡统筹步伐明显加快
**年是第一轮特扶项目实施规划的最后一年,为确保三年规划圆满完成,我们在县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对全县特扶项目认真梳理,及时调整实施方案。对进度较慢、实施确实存在难度的项目提出了初步调整意见。县委县政府领导亲自抓,多次组织相关责任单位和实施单位负责人召开会议,对涉及三年规划的4个项目和分实施计划中的10个项目进行了微调及建设内容变更申报备案。如北界竹木加工集聚区项目,依据省审计厅对我县2011特扶资金审计意见,县委、县政府在积极整改的同时,认真研究分析,决定将500万元特扶资金用于石练镇绿色农产品加工区建设和**中学校舍维修。通过努力,前期停滞的项目有序推进,截至12月底,29个大项目、161个子项目,已有139个子项目完成建设,占计划数的86.3%,共拨付特扶资金1.63亿元。
二、2014年工作思路
2014年是农办新一轮政策启动年、项目落地年、作风锻造年。县农办将以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引领,以县委作风锻造年十大举措为动力,以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发展六大行动计划为主抓手,不断创新举措,做到协调指导有力有效,干部作风转变务实,实现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政策红利充分释放。重点抓好以下七方面工作:
1.认真实施低收入农户收入倍增工程。以产业、金融、结对帮扶等六大项目为抓手,多轮驱动促进农民增收。一是完善扶贫政策。深入调研与农民增收息息相关的中药材、杂交稻制种、红提、农家乐、电子商务及其他种养新兴特色产业配套政策,及时制定新一轮扶贫政策实施意见,编制扶贫工作五年规划和低收入农户倍增计划具体实施细则。二是落实结对帮扶机制,制定扶贫重点村结对帮扶方案;落实“一户一策一干部”机制,开展部门干部和重点低收入农户结对认亲活动,帮助他们发展产业,确保不脱贫不脱钩。三是拓宽扶贫领域。引导扶贫重点村盘活土地资源、加快土地流转(尤其是异地转移户的土地流转),同时盘活原有村级会堂、学校、厂房、仓库、城镇规划区外存量建设用地,兴办农贸市场、生产经营性用房、农家乐等集体物业项目,增加村集体收入。注重异地安置小区来料加工点位建设,在叶坦、湖山、金竹、应村等小区的基础上,继续扩大腾龙小区等来料加工点位建设,提升规模。四是创新金融扶贫方式。开展金融服务“爱心卡” 活动,方便低收入农户小额贴息贷款。在继续扩大村级资金互助会的同时,尝试具备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及联合社试水组建扶贫资金互助会,推动实体经济做大做强。五是加大农民培训力度。切实加强对低收入农户劳动力技能培训和后备劳动力职业培训,完成农村“两创”实用人才培训1000人,新型农民培训2500人,农民转移就业技能培训2500人。
2.全面建设美丽乡村四项工程。全方位开展中心村培育、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六边三化三美”行动等项目建设,全力实施省新一轮农村污水治理重点项目。积极引入竞争机制,同类项目实行差额补助,对实施进度快、质量好的项目进行资金奖励,反之,则采取退出项目补助机制。2014年计划完成美丽乡村建设投资1.72亿元,启动4至5个中心村培育,完成投资1500万元;续建第一批5个历史文化村落项目建设,启动第二批1个省级重点村、4个一般村保护利用工作,完成投资1380万元;积极开展“六边三化三美”行动,完成投资11600万元,建成两条美丽乡风景线和一条迎宾大道,新建美丽乡村示范村2个、美丽乡村样板户700户。
3.深入开展农民异地转移工程。计划实施异地搬迁2000人,其中整村搬迁600人。加大农民异地转移安置小区建设力度,加快推进腾龙小区、石练爱丰小区、金竹小区二期、龙洋九龙口等小区建设进度,继续抓好湖山龙珠岗新村、焦滩独山新村等乡镇安置小区建设。力争在年底前启动云峰街道、黄沙腰镇安置小区前期工作。
4.创新提升农家乐休闲旅游业。以农家乐综合体创建为重点,在“政策保障、示范引领、规范管理、创新经营、强化宣传、优化服务”等方面下功夫,全面提升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的整体水平,促进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的跨越发展。力争到2014年底,农家乐村点达82个以上。创建白马山—石姆岩农家乐精品示范区,启动创建以“茶养生、温泉养生”为主题特色的大田农家乐综合体和以“水上观光、生态养生”为主题特色的红星坪农家乐综合体。建成省级特色村、点各1个,实现游客接待数量达250万人次以上,经营收入达2.5亿元。积极开展电子商务农家乐示范乡镇、村、点建设,推动电子商务与茶、竹、高山蔬菜、农家乐等产业结合延伸发展。
5.积极谋划并实施新一轮特扶项目。加大第一轮特扶项目扫尾力度,积极总结上一轮特扶项目实施经验,为新一轮特扶政策的实施提供理论支持。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调整资金投向,进一步完善管理办法。编制2014-2016年**县群众增收致富奔小康规划。启动新一轮特扶项目建设,进一步完善项目管护督查制度,确保特扶资金管好、用好,发挥最大效益。
6.继续深化扶贫改革试验。深入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将改革创新作为推进工作的强大动力,切实加大扶贫改革试验力度,加快改革步伐。完善山海协作机制,积极拓宽合作面,从工业单项合作,逐步拓展到产业、项目、社会事业等领域的全面合作,实现“合作共赢、共同发展”。创新社区社会管理,加快出台农民异地转移工程实施意见,加速腾龙、爱丰和金竹等安置小区建设。进一步深化参照城市社区管理、委托管理、村民自治管理和安置地协助管理等模式。同时,抓好技能培训平台,搭好产业发展平台,助推产业发展,为异地转移农民就业创造更大的发展空间。
7.全力实施新山区经济项目。围绕省政府加快山区经济发展政策导向,谋划好、包装好、实施好山区经济发展专项资金扶持项目,推动生态环境建设、特色产业发展、人才培养和引进等工作的新发展、新提升。
第三篇:农办工作总结和来年主要工作思路
农办工作总结和来年主要工作思路
一、2013年工作回顾
2013年,区农办围绕区委、区政府打造“质量新鄞州”、建设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的目标,按照建设美丽镇村幸福家园的统一部署和要求,突出工作重点、加强调查研究、加大工作力度、提升服务水平,各项工作顺利平稳推进,全面完成省、市及年初提出的工作目标任务。(一)面上推广与点上突破并进,优化农村人居环境。
1、稳步推进旧村改造新村建设。2013年,全区投入新村建设资金33.5亿元,签订旧房拆除协议面积86.6万平方米,拆除旧房68.7万平方米,新开工新村面积222.3万平方米,主体结顶98.1万平方米,安置农户7840户。新经区镇村建设联席会议讨论通过美丽镇村幸福家园建设村40个,累计达59个。各项指标均超额完成,2013年9月14日农民日报头版头条刊发《中国特色的美丽乡村之路》,详细介绍了鄞州村庄建设经验,并在全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会议会场内作版面展示。一是破解“四难”。破解融资难。加大对村庄改建项目补助力度,尝试“五权一房”抵(质)押贷款,开展银农合作、村企结对,探索建设多元投融资模式;破解用地难。注重村庄内部挖潜,推行先拆后建、边拆边建等建设方式,规定每年新增建设用地指标总量的10%以上用于镇村建设,并允许镇乡将工业区块用地调整为镇村建设用地;破解审批难。深化镇村建设项目申报审批制度改革,设定4种旧村改造新村建设项目申报审批程序,申报审批程序大幅简化;破解拆旧难。强化“联拆联建、共享共富”新理念,把广大农民结成多元化的利益共同体,通过拆旧购新、拆旧建新等途径,提升农民拆旧积极性。强化示范引领,激发周边村庄农民旧村改造新村建设热情。二是创新机制。推进模式上,从全村拆建向整体改建、异地迁建等多种形式转变;推进方式上,村民自主的联户改建(联拆联建)逐渐推广,特色项目、特色区块正在逐渐形成;推进方法上,以横溪镇梅岭片、章水镇为主要代表的镇村联动、拆建分离式积极兴起,镇为主建设集中居住区,村为主拆旧房,促进人口集中;参与主体上,许多镇村委托社会机构、企业参与新村建设,提供科学化、专业化服务,建设质量进一步提升。三是提升服务。提升服务效率,建立专职申报员、新村建设指导员、审批一窗式办理、中介机构准入等六方面工作制度。创新工作方式,建立新村建设分片联系制度,将18个镇乡(石碶街道)分成三个片区,三个副主任为责任人,开展进度督查、指导服务、解难释惑、调查研究等工作。
2、不断深化“三村一线”创建。一是明确目标任务。结合镇村申报和创建标准,确定创建对象,成功创建2013年市级全面小康村创建村4个(古林镇礼嘉桥村、石碶街道联丰村、洞桥镇沙港村、东吴镇小白村),启动市级中心村培育村4个村(古林镇薛家村、姜山镇井亭村、姜山镇翻石渡村、东吴镇西村)、市级特色村创建村3个(龙观乡李岙村、咸祥镇里蔡村、鄞江镇金陆村),东吴镇的小白—童一—勤勇列为市级精品线创建对象,东吴镇、云龙镇创建为市级幸福美丽新家园建设先进镇创建对象。二是组织开展“回头看”活动。探索村庄整治建设长效管理机制,组织开展市级以上全面小康村“回头看”活动,全面通过市农办组织的复评。三是加强培训指导。组织创建单位参加相关培训,认真开展面上指导督促工作,帮助制定创建计划,共落实工程项目31个,完成投资1.14亿元。加强对2012申报的3个中心村(云龙镇甲村、高桥镇联升村、古林镇葑水港村)、4个特色村(洞桥镇沙港村、鄞江镇悬慈村、龙观乡山下村、章水镇李家坑村)和龙观乡的桓村—后隆—龙谷(满垄桂香)田园宜居精品线的督促检查,并已顺利通过市验收。
3、深入实施高速公路沿线村庄房屋整治。制定实施方案,狠抓督促检查,整治工作成效明显,在高速公路沿线村庄环境整治综合考评中得到充分肯定。至2013年6月底,已全面完成工作任务,共拆除乱搭滥建和残垣断壁3.22万平方米,涂刷外立面34.3万平方米,改建屋顶5281平方米,沿线村庄绿化15.84万平方米。一是明确整治标准和时限。在姜山镇上张村完成工作试点的基础上,制订下发《高速公路沿线村庄房屋整治实施标准》,并进一步明确时间节点。二是加强指导督查。定期不定期开展实地督查、电话询问督查,建立qq工作交流群,实施工作进度月报制,建立“区级督查镇级、镇级督查村级”的全方位督查网络。三是强化资金保障。安排1000万元专项整治资金,并制订出台《XX区高速公路沿线村庄房屋整治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二)加强调查研究与综合协调并重,提高服务“三农”实效。
1、加强调查研究。充分发挥作为区委、区政府农业和农村工作参谋部的作用,落实“三定”(定课题、定任务、定时间)责任,推行全员调研,将农村综合配套改革、农村融资问题、新村建设申报审批程序改革、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涉农资金绩效整合、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农村复兴实证研究等列为重点调研课题,撰写了一批有份量、有参考价值的调研报告,有15篇文章被省、市级期刊录用。同时,积极促进调研成果转化,根据调研掌握的第一手资料,高标准、高质量地起草了全区农村工作会议主报告、全国美丽镇村现场会宣传材料、全省农家乐和全市农房“两改”工作现场会交流材料。重新设定新村项目申报审批程序,提请区委区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旧村改造新村建设项目申报审批工作的试行意见》;积极尝试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水域滩涂养殖权、股份经济合作社股权、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农村住房的“五权一房”抵(质)押贷款,满足美丽镇村幸福家园建设和农民创业经营的资金需求,提请区委区政府出台了《关于开展XX区农村“五权一房”抵(质)押工作的试行意见》;明确新一轮统筹城乡发展综合配套改革的四大重点任务,通过改革创新体制机制,优化配置城乡资源,打造发展质量好、融合水平高、内生动力足的城乡统筹发展示范区,草拟了《关于加快新一轮统筹城乡发展综合配套改革的若干意见》,并已提交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审阅。
2、加强综合协调。积极履行牵头、协调工作职责,定期对新农村建设进行分析研究,扎实做好指导督查工作。同时,总结典型经验,积极收集各类参考性、实践性强的优秀调研文章及基层工作信息,及时加以刊登,为领导决策服务,共刊发《鄞州新农村建设》24期。认真完成区委、区政府有关新农村建设的督办任务,较好完成23件区人大、区政协代表的建议、提案的办理。制定出台《XX区区派农村工作指导员考核实施办法》,新选派区级农村工作指导员48名,促进所驻村加快发展。
3、加强作风建设。按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区委“三下三沉三提升”活动的要求,组织开展联镇、联村、联户,评作风、评创新、评业绩为主要内容的“三联三评”活动,建立班子成员联镇乡(街道)、全体干部联村、联农户的工作机制。组织开展团队服务活动,每季度由办主任带领科长以上干部,逐个乡镇开展科室联动下乡调研活动,通过实地查看重点项目、召开镇村干部工作座谈会等,全面掌握村庄整治建设、欠发达村扶持等实施村项目建设进展情况,共同探讨发展思路、工作建议,努力做到思路在一线优化、难题在一线破解。(三)扶贫济弱与提升内在素质并行,加强农村区域协调发展。
1、着力增强帮扶对象自我发展能力。积极开展欠发达扶持。完成2013项目论证,在10个项目中论证筛选了7个作为2013欠发达村产业扶持项目,其中标准厂房项目2个、农家乐和养老物业项目3个、商业用房项目1个,外来民工公寓项目1个,预计总投资2094万元、年收益211万元,村均30万元。目前,7个项目已进入开工建设阶段。加强对2012年已实施项目的督促检查。10个项目中已对外出租项目6个,年租金达187万元,已竣工未出租项目3个,正抓紧建设项目1个。深入推进对口帮扶。组织做好与贵州省黔西南州XX市对口帮扶对接工作,签订帮扶协议,明确2013年对口帮扶项目和2013-2015年帮扶计划,落实帮扶资金240万元;切实抓好XX县对口帮扶的落实工作,组织做好首南、石碶、中河街道和姜山镇与象山4个镇(乡)的帮扶对接,共落实帮扶资金600万元。
2、积极部署新一轮低收入农户帮扶。一是确定对象。召开动员会议,明确工作目标和具体调查内容,组织专人逐户进行调查,填写《低收入农户状况调查表》。18个镇乡(街道)共确定低收入农户17724户30623人。二是建档立卡。及时将数据录入数据库,建立新一轮低收入农户电子档案。并根据各村低收入农户状况调查情况进行汇总分析,提出帮扶建议。三是强化督查。制定出台相关政策意见,把低收入农户增收工作列入镇乡(街道)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和新农村建设绩效考核,及时将帮扶任务分解到18个镇乡(街道),建立考核奖惩和建立跟踪督查制度,年终实行情况通报。
3、大力倡导农家乐转型升级。全年实现直接营业收入1.42亿元。一是开展各类创建活动。浅水湾农庄、竹海休闲农庄列为省级示范点创建对象,天地生态农庄、鸿溪森林农庄通过市级示范点验收。龙观乡山下村列为全区农家客栈发展的工作试点,起草农家客栈发展相关实施方案,组织乡村干部到象山、宁海等地学习考察农家客栈发展工作。二是加强指导服务。组织开展文明餐桌行动,制作印发宣传画、温馨提示牌700多份;举办系列农事节庆活动、网络推介、参加省市组织的推介活动等方式多方位进行推介,还与飞跃时空合作发放了4000份农家乐画册。三是开展绩效自评。全面评估2012全区农家乐休闲旅游业项目工作成效,及时总结经验,查找不足。
4、扎实推进农民培训工作。全区培训各类农村劳动力16203人。一是制定培训计划。将农民素质培训与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起来,明确培训任务,落实培训责任,及时制定印发2013农民培训计划至有关职能部门。二是加强分类培训。将农村实用人才、青年农民创业、转移技能提升等三类培训作农民培训工作的重点,共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3090人、农村实用人才培训1581人,培育新型农民101人。三是规范培训机制。统筹整合各类群体的培训政策,推进培训机构的规范化管理,累计确定职业定点培训机构50家,淘汰不合格培训机构5家。实行培训任务公开招投标制,推出69个政府培训补贴项目。
二、2014年主要工作思路
深入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以美丽镇村幸福家园建设为抓手,以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为主线,以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优作风、抓调研、强落实,联动推进农村人居环境优化、产业转型升级、农民增收致富,主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提速提效,加快美丽镇村幸福家园建设。
主要目标:每个镇乡(街道)启动建设1个以上全村拆建或整体改建村,拆除旧房55万平方米,完成主体结顶60万平方米;创建市级全面小康村3个、中心村4个、特色村3个、精品线1条、先进镇乡2个。
主要举措:一是抓谋划。尽早谋划,筛选排定今后3年实施村名单,确保完成区下达的每个镇乡(街道)每年启动建设1个以上村的工作任务。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在推进全村拆建、异地迁建的同时,突出整体改建这一主导模式,重点推进镇乡建成或核心区内村、高速公路沿线涉及村、大江大河及堤防工程涉及村、高山及边缘山区村和历史文化底蕴的特色村、边缘村、山区村等五类村的改造。二是抓集聚。结合“四边三化”、“三改一拆”等专项行动、农业产业调整优化和区域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提升,稳妥推进镇中村改造、小型村合并、自然村缩减、空心村拆除和高山村迁移。探索“联村连片”改造新模式,通过集聚改造,统筹安排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一批人口集中、产业集聚、功能集成、要素集约的农村新社区。加快农村住房制度改革,允许打破行政区域界限,实行宅基地置换和异地安置,跨行政区域入住。三是抓推进。对于已开工建设的项目,强化节点管理,确保按时保质完工;对于尚未实施的建设项目,抓紧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努力形成项目梯队。对列入美丽镇村幸福家园建设的59个村,组织开展“回头看”活动,对照原先确定的时间进度表,查找问题,寻求对策;对无法按期开展工作的,试行淘汰制。同时,要进一步抓好东雅、民乐等10个村的新农村建设试点用地工作,针对工作进展缓慢的状况要签订工作责任状,督促相关镇村保质保量完成新农村建设试点用地复耕工作。四是抓提升。重点完成东吴镇的小白—童一—勤勇市级精品线的创建工作,并按要求做好新一批小康村、中心村、特色村和精品村的培育工作。注重把创建工作从量的增加转向质的提高,不断扩大示范效应。五是抓服务。加强日常的协调和服务,组织开展联镇联村送服务活动,完善新村建设分片联系制度,建立新村建设全程服务机制,推进新村建设项目申报审批改革,健全专职申报员、新村建设指导员、审批一窗式办理、中介机构准入等六方面工作制度,努力做到最短时间报批、最快速度实施、最低费用收取。六是抓细节。切实加强项目实施中的资金使用、房屋分配、质量安全和后续物业管理,真正把项目办成民生实事工程;着眼整体,注重细节,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风格、套型和立面色彩,既保持建筑风格协调一致,又充分展示各自的品味。
二、深入调研,推进农村各项改革。
主要目标:进一步贯彻落实“三农”工作相关政策,并结合我区实际,制订出台《关于加快新一轮统筹城乡发展综合配套改革的若干意见》,形成加快新一轮统筹城乡发展综合配套改革的“1+x”政策和保障体系。主要举措:一是抓贯彻。要加强现有“三农”政策的贯彻落实,进一步强化宣传监管,重点加强旧村改造新村建设项目申报审批、“五权一房”抵(质)押工作、新村物业社会化管理等政策意见的贯彻落实。旧村改造新村建设项目申报审批要在杜绝相关程序反弹的同时,进一步协调供电、供水、排水、燃气、通讯、广电、邮电等公用服务单位优化申报审批程序、减免相关规费;“五权一房”抵(质)押工作要进一步完善“安居宝”,设立“创业宝”,积极尝试农房按揭贷款和农房抵押贷款;新村物业社会化管理要进一步推进城乡物业管理一体化机制的形成。二是抓改革。深入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在去年调研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关于加快新一轮统筹城乡发展综合配套改革的若干意见》(初稿),指导督促相关单位尽快研究制定相关配套政策措施和操作办法,加快形成新一轮统筹城乡发展综合配套改革的“1+x”政策和保障体系。三是抓实施。作为推进全区农村改革的牵头部门,认真履行综合协调、政策制定、督促检查等工作职责,并争取建立由区级有关部门组成的指导服务体系,每年组织召开一至两次工作会议,研究政策措施,推进改革试点和工作落实。
三、注重实效,加强欠发达村扶持。
主要目标:积极引导已完工项目做好招商引资,加强对2012-2013年未完工项目的节点管理,完成2014年项目的调查论证工作,并筛选7个左右投资规模在200万元以上、年回报在10%左右、符合相关手续的产业项目,因地制宜建设标准厂房、养老公寓、外来人口公寓和三产用房等,提升欠发达村发展实力。
主要举措:一是拓模式。抓紧做好2014年项目的论证工作,引导欠发达村根据区位条件、资源禀赋、环境承载能力、建设规划,有侧重地选择适合自身的发展重点和产业项目,支持欠发达村在本村区域内因地制宜建设经营项目,引导欠发达村所在镇乡安排集中地块,帮助欠发达村在小城镇、中心村、工业功能区、异地搬迁小区等区位条件较好的地方建设集体物业项目。二是强督查。继续把欠发达村扶持工作纳入镇乡(街道)目标管理考核和新农村建设绩效考核范畴,实施工作督查和跟踪问效,加强对项目施工质量监理,倒排时间节点,倒逼工程进度,确保按规定时间、规定要求完成任务。三是抓效益。做好项目投资回报的前景预期工作,强化产业扶持项目投资招商信息搜集和追踪,引导欠发达村主动加强与企业、商会、旅游公司等的联系,多渠道搜集项目投资招商信息,提早做好招商引资的准备工作。并按照“统一招商、统一经营、统一管理”的理念,对项目实行整体打包招商,确保稳定的投资回报率。四是重扶智。强化干部人才支撑,加大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和农村青年人才培养的扶持力度,为欠发达村注入充足的人才力量。对村级换届选举后新当选的欠发达村主要干部,要以结对帮扶为载体,坚持“洗脑”先行,摒弃“等靠要”思想,拓展发展思路,培育造血致富能力。
四、创新创优,提升农家乐发展水平。
主要目标:全区农家乐直接营业收入增长15%以上,创建省、市级农家乐示范点各1个,启动1-2个以“农家客栈”为主体的农家乐特色村建设。
主要举措:一是重特色。组织开展农家乐特色项目评选活动,引导有关乡镇、村、经营点、经营户,形成“一村一品”、“一户一特”的服务主题,精心打造出一批亲子游、农耕体验游、养生健体游、疗养度假游、修学养心游等具有丰富活动内容和文化内涵的农家乐村、点。二是重效应。切实做好资源整合文章,做大做强农业(林业、渔业)特色产业,为农家乐发展提供产业支撑,又以农家乐经营实现一产与三产的融合,延伸产业链。三是重规范。探索共建结对新模式,健全农家乐标准化的评定办法,完善农家乐各项管理制度。四是重突破。加强对小而精、小而特、小而美的扶持,特别要加强对农家客栈发展的扶持。全面启动龙观乡山下村农家客栈发展的试点工作,发挥示范效应,推动周边村庄农家客栈的发展。
五、虚实结合,注重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实效。
主要目标:坚持把抓好教育实践活动和推进农办重点工作相结合,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优化机关作风,提高干部服务“三农”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推动全区“三农”发展再上新台阶。
主要举措:一是与推进美丽镇村幸福家园建设相结合,以“实干”践行群众路线。积极发扬农办务实重干的工作作风,总结推广好的做法、好的经验,狠抓落实、善抓落实,加快美丽镇村幸福家园建设。二是与推进农村各项改革相结合,以“实招”践行群众路线。强化作为农民代言人的职责,多为农民争利,多为农民谋利,重点研究突破农村改革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难点热点问题。三是与优化工作作风相结合,以“实效”践行群众路线。继续实行团队服务和全员调研,拓展活动载体,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进一步树立群众观点,弘扬优良作风。
第四篇:区农办2006年工作总结和2007工作思路
区农办2006年工作总结和2007工作思路
及2007年—2011年工作计划
(政府工作报告素材)
一、2006年工作总结
2006年来,我们认真按照中央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中央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庄整洁、管理民主”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提出的“建设全面小康村,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战略目标,扎实推进农村各项工作的建设,全面促进农村“两个社会”构建。
(一)加强省“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建设,全面推进农村各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我们把深入实施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和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作为我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龙头工程。在开展村庄整治中,我们实施了以“五型(保护复建型、整治建设型、分步集聚型、套式社区型、高层公寓型)”为模式的村庄建设,重点突出一线两翼(一线就是104国道和路泽太沿线、两翼就是指位于中心城区的东部组团主要包括路南街道、峰江街道,西部组团主要包括桐屿街道、螺洋街道)的建设改造作为“五型”模式成片推进的重点整治区域,辐射带动了全区村庄整治工作。继续加大财政投入,实行以奖代补和单项工程补助等政策,全区的村庄整治工作取得了巨大成果。2006年新增省级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 个、市级示范村个、区级示范村 个,整治合格村 个(2006年待年底验收合格后确定)。自2003年实施村庄整治工程以来,区、镇(街道)两级投入财政专项资金1.2多亿元,累计完成村庄整治180个,建成省市区级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20个,提前一年完成省市下达的村
庄整治任务。
我们在深入实施省“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龙头带动作用的同时,整合了“村庄规划”、“农民饮用水”、“万里清水河道”、“乡村康庄”等一系列建设工程,开展了以“五化(道路硬化、村庄绿化、路灯亮化、卫生洁化、住宅美化)、四清(清理垃圾、清理河道、清理小冶炼、清理场外固废拆解)三拆(拆除违法建筑、拆除违章建筑、拆除拾荒族窝棚)两改(改水、改厕)一构建(户集、村收、镇运、区处理垃圾统一处理体系)”为主要内容的环境整治。2003年来,新增通村道路112.6公里,新增农村绿地面积59.4万平方米,新增农村公共厕所119座,新增农村垃圾箱3596只,清除露天粪坑7845只。彻底取缔农村1309家小冶炼作坊,规范场外固废拆解3800户,建成10个镇(街道)级垃圾中转站,全区有185个行政村建立专职卫生保洁队伍,垃圾处理实行“户集、村收、镇运、区处理”机制,城乡垃圾处理覆盖面达85%以上。区、镇(街道)、村道硬化率达100%,村内主干道硬化村数达90%以上,公交通村率达98%,全区形成了半小时交通圈。全区污水处理覆盖到6个街道1个镇,全区污水处理率达52.3%,城区污水处理率达90%。农村饮水工程建设,供水管网通村率达94%,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0%以上,建立了306个放心店和41家小型超市遍布全区301个行政村。全区幼儿入托率达95.5%、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达99.99%、初升高比例达96%。全区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达94%,城镇“三无”人员集中供养率达100%,实现有线电视、有线电话和移动电话覆盖率100%,宽带建设延伸到村。农村环境“脏、乱、差”的状况面貌极大改观,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农村人居环境不断改善,农民的卫生意识和文明意识不断提高,从而基本上实现了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一体化的构建。
省“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现场会参观点线创建任务圆满完成。今年8月份,在我市召开的第三次全省“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现场会,不但规模
大、档次高,也是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后召开的一届现场会,而且省市确定把我区作为这次现场会期间的主要参观点之一,我区为做好迎检工作,同时,把这次现场会的参观作为展现我区村庄整治和城乡一体化推进成果的难得机遇。为此,我区主要在现场会参观的“路泽太、104国道、迎宾大道、财富大道”沿两侧和在“两个参观点”螺洋街道藉池村、桐屿街道小稠村,集中开展了违章建筑拆除、赤膊墙粉刷、破旧老屋改造、环境卫生整治、参观点线的绿化美化等开展专项大整治行动。自今年3月份,通过精心组织、大力宣传,先后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高质量、高标准、高要求完成了参观点线的创建任务。期间,共清理沿线垃圾6240吨,拆除两违建筑68650平方米,整治赤膊墙23.4万平方米,改造破旧房2万平方米,整治河道8.36公里,青山白化400亩,新种苗木25.5万株,新增草坪4万多平方米。参观点线整治成果成为了我区村庄整治和城乡一体化推进的一个亮丽缩影,受到了省、市领导和参观领导的高度评价。
(二)加强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加快农民就业转移
加强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是富裕农民的一条有效途径,是加快农民就业转移的关键,我区按照“订单培训、政府买单”的方式,区、镇(街道)财政每年投入资金200多万元,深入实施“百万农民素质培训”工程。要开展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过程中,不断整合培训资源,完善培训网络,设置28种技能和实用知识培训。而且,从我们路桥的产业、人员分布和经济状况实际出发,提出了适合路桥实际的以项目为依托、推进农民实用技术培训,以产业链为钮带,成片推进农民岗位技能和转移就业技能培训,以落地企业为平台,开展订单式培训,推进农民转移就业的“三推进”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模式,今年整村推进培训63个,重点加强被征地农民、转产渔民和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培训,以及加强对种养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头人、农业企业经营者的绿色证书和农业实用
技术培训,努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新型农民,以培训促转移,以培训促增收。至今年9月,完成农民素质培训13667人,转移就业4369人。自2004年开展农民素质培训以来,已累计培训了55294人,转移就业14780人,达到以培训促增收的目的。
(三)开展“百村百企”结对共建新农村活动,深入实施“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的发展格局
今年以来,我区以开展“百村百企”结对共建新农村活动为载体,积极鼓励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和先富起来的企业家与自己的家乡或经济欠发达村,深入实施以工业反哺农业,以城市带动农村,从而达到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缩小城乡差距,增加农民的收入,实行城乡和谐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推进步伐。今年9月6日,区委区政府专门召开了全区性的“百村百企”结对共建新农村活动,会上,区委书记马晓晖,区委副书记、区长郑米良都作了重要讲话,区级有关部门还专门进行了调研,制订了实施方案,出台了结对企业在用地、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这项活动,通过“政府引导、部门牵头、村企主体、社会参与”,今年以来,全区开展村企结对120个,落实合作项目84个,合作资金1790万元,到位资金560万元。
(四)完善农村工作指导员制度。今年,我区通过严格选派标准,搞好任前培训,抓新老交接,继续选派了第三批农村工作指导员下驻全区各村居开展工作,有力地推动了农村工作指导员制度的深入实施。
二、2007年工作思路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中央提出的建设和谐社会为指导,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互动的机制,深入实施“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推进城乡一体化”工程,全面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深化农村改革,努力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全面推进以镇级机构、区镇管理体制、村级运行机制为主要内容的农
村综合改革。全面开展村级集体资产经营。通过整理老宅基地和空闲废弃地、用好用活村集体留地和资产经营等途径,促进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加快实施农村社区股份制改革。加大对经济薄弱村的政策扶持力度,新农村建设相关项目资金要向经济薄弱村倾斜,加快以“三百”工程为载体的集体资产经营行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同时抓好1-2个经济强村的集体资产股改试点,为进一步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创新体制。发挥我区市场和工业优势,以“村企结对”为平台,促进农村二、三产业发展,深化村企结对帮扶制度,优先考虑照顾欠发达村庄开展“百村百企”结对共建设新农村活动。扶持和加快农家乐旅游事业的发展建设,创建农家乐特色村,促进农民转产转业,促进农民增收。2007年,全区“百村百企”结对合作项目计划达到120个,合作资金达到3600万元,其中无偿捐助资金达到1200万元,安置农村劳动力1200人,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二)深入实施村庄整治,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继续深入实施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和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作为我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龙头带动工程,继续实施以“五型(保护复建型、整治建设型、分步集聚型、套式社区型、高层公寓型)”为模式的村庄建设,不断巩固村庄整治成果。进一步整合“村庄规划”、“农民饮用水”、“万里清水河道”、“乡村康庄”等一系列建设工程,认真开展以“五化(道路硬化、村庄绿化、路灯亮化、卫生洁化、住宅美化)、四清(清理垃圾、清理河道、清理小冶炼、清理场外固废拆解)三拆(拆除违法建筑、拆除违章建筑、拆除拾荒族窝棚)两改(改水、改厕)一构建(户集、村收、镇运、区处理垃圾统一处理体系)”为主要内容的环境整治。进一步加强财政投入,加强工作力度,建设全面小康村,构建和谐新农村,加快城乡一体化推进。2007年计划新增省级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 个、市级示范村个、区级示范村 个,整治合格村 个。
(三)加快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加强农民就业转移
继续深入实施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进一步整合培训资源,健全
培训机制,加大培训投入,实施订单式培训,努力形成“以培训促转移、以转移带培训”的格局。鼓励支持企业吸纳本区劳动力,建立农民工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加强就业指导服务。深入实施“三推进”整村推进培训,第一个推进是以项目为依托,推进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在金清等沿海地区进行捕捞和水产养殖培训;在金清、蓬街等东部农业生产区域开展瓜菜培训;在横街、新桥等中部地区开展模塑、印刷等培训;在峰江、路南、路北等城郊地区开展汽模生产等培训;西部地区开展塑胶生产等工种的技术培训;环山地区可以对农民进行水果生产技术培训。通过培训以点带面,推动当地产业更快、更好地发展。第二个推进是以产业链为钮带,成片推进农民岗位技能和转移就业技能培训。根据各地产业集聚特点开展跨村、跨镇培训,在新桥、横街的模具、印刷行业比较发达且地域相邻,尝试联合办班培训;在相邻几个村产业基本相同,统一组织办班培训,不但利于人员的组织、培训,更能有效提高转移就业效果。第三个推进是以落地企业为平台,开展订单式培训,推进农民转移就业。依托龙头企业尤其是村企建立培训、实习基地,以全区“百村百企结对”活动为契机,大力开展订单培训,发挥企业现有技术骨干的力量,开展务工农民岗位技能培训,提高务工农民的技能水平。2007年,确保完成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期15000人,力争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3700人。
(四)加快农村新社区建设,建立健全农村公共服务设施
加强中心镇和中心村建设,培育发展中心镇、中心村,集聚优化村庄布局,建设一批布局合理、环境整洁、设施配套、服务健全、管理民主、生活舒适的农村新社区。规划建立区位优势明显,交通方便,联系合理,位置适中,供水、用水、环境等条件良好,村庄相对密集、有一定设施和规模、经济实力较强、发展潜力较大的村等行政村联合组成的中心村建设,具有一定人口规模和较为齐全的公共设施的新型农村社区(中心村)建设,中心村作一个服务中心,设置农业生产服务设施、基础设施、商贸设施、文教体卫设施等,从而发挥对周边村庄的辐射带动作用。
二、2007年-2011年工作思路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统领新时期“三农”工作的总目标、总任务、总思路和总抓手,今年的五年时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下坚实基础的关键时期,我们按照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和“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坚持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互动的长效机制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深入实施“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推进城乡一体化”工程,努力奋斗,真抓实干,拼搏创新,到2011年进一步加快我区城乡一体化推进步伐,实现城乡之间的差距明显缩小,高效生态农业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村公共事业发展健全,农村各项改革进一步深化,农村的整体面貌大为改观,农民素质知识化,基层管理民主化。总的目标:
---生产发展。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工业化、城市化对新农村建设的支撑力明显增强,农村经济在提高效益的基础上持续稳定增长,形成具有鲜明特点的区域经济结构和农产品优势产业带,农业的市场竞争力、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升,农村人口和生产力布局进一步优化,农村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形成。
---生活宽裕。农民收入水平稳步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提升,农民生活基本达到小康,教育、文化、医疗、保障等社会事业快速发展,公共服务网络覆盖到所有中心村,城乡、区域差距逐步缩小。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4170元,恩格尔系数下降到33%以下,人均住房面积达到60平方米,农村社会保障和救助体系基本健全,农村全面小康实现程度达到85%。
---乡风文明。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深入人心,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建设不断加强,农民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得到转变,树立起崇尚文明、崇尚科学的新风尚,社会风气健康向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成效显著,社会秩序良好,群众安居乐业,人口、资源和环境协调发展。全区建成个文
明村和个基层文化俱乐部;高标准普及15年基础教育,全面完成10万农村劳动力的素质培训。
---村容整洁。深入实施“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农村基础设施根本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人居环境和村容村貌明显改观,村镇规划科学、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环境优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全区完成所有301个行政村的村庄整治,建成50个以上省市级示范村;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率达到90%,生活污水达标处理率达到60%;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100%。
---管理民主。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明显加强,民主法制建设不断深入,党领导的村民自治运行机制充满活力,村民自治组织决策实现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全面规范村务、财务公开制度,农民群众享有充分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一)深入实施“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
根据村庄布局和建设规划,继续以深入实施“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为龙头带动,积极改善村容村貌,全面开展以“保护复建型、整治建设型、分步集聚型、套式社区型、高层公寓型”为五种模式的村庄建设,深入实施以“五化(道路硬化、村庄绿化、路灯亮化、卫生洁化、住宅美化)、四清(清理垃圾、清理河道、清理小冶炼、清理场外固废拆解)三拆(拆除违法建筑、拆除违章建筑、拆除拾荒族窝棚)两改(改水、改厕)一构建(户集、村收、镇运、区处理垃圾统一处理体系)”为主要内容的环境整治,实行点线面结合、梯度推进,促进城乡面貌改变。到2010年,全面完成全区301个行政村村庄整治建设,建成50个以上省市级示范村,使全区村庄面貌得到整体改善。加强村内主要道路两侧、河道池塘沿岸和村民住宅周围的绿化建设,加快建设“生态村镇”,切实改善城镇人居环境。
(二)全面推进农村新社区建设
加强中心镇和中心村建设,培育发展中心镇、中心村,集聚优化村庄布局,建设一批布局合理、环境整洁、设施配套、服务健全、管理民主、生活舒适的农村新社区。以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为指导,拓展城镇发展空间,加强重大基础设施的共享共建,加快形成中心(城区)——次中心(金清)——一般镇——中心村的四级梯度结构的城乡发展体系,扩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强化产业支撑,壮大经济实力,使中心镇成为联系城市与农村的纽带、农村人口的集聚点。规划建立区位优势明显,交通方便,联系合理,位置适中,供水、用水、环境等条件良好,村庄相对密集、有一定设施和规模、经济实力较强、发展潜力较大的村等行政村联合组成的中心村建设,具有一定人口规模和较为齐全的公共设施的新型农村社区(中心村)建设,中心村作一个服务中心,设置农业生产服务设施、基础设施、商贸设施、文教体卫设施等,从而发挥对周边村庄的辐射带动作用。
(三)加快村级集体经济发展
加快以“三百”工程为载体的集体资产经营行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同时抓好经济强村的集体资产股改试点,为进一步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创新体制。加快农村的二三产业发展和农民的转产转业,扶持和加快农家乐旅游事业的发展建设。大力加大对经济薄弱村的政策扶持力度,新农村建设相关项目资金要向经济薄弱村倾斜。加强经济薄弱村农民素质培训和就业转移,发挥我区市场和工业优势,以“村企结对”为平台,促进农村二、三产业发展,深化村企结对帮扶制度,优先考虑照顾欠发达村庄开展“百村百企”结对共建设新农村活动。到2011年,全区“百村百企”合作项目达到410个,合作资金达到4.2亿元,其中无偿捐助资金达到7200万元,安置农村劳动力7000人,促进全区村居协调发展。
(四)加快农村劳动力培训和转移就业
高度重视农村人力资本开发,深入实施“百万农民素质培训工程”,努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新型农民,以培训转移,以培训促增收。按照“订单培训、政府买单”的方式,大力培训市场需求量大的制造业技术人才和专业服务人才,打造特色劳务品牌。适应市场
需求,设置相应的培训课程,开展分类培训。大力开展“三推进”整村培训,重点抓好被征地农民、转产渔民和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培训。适应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的要求,加强对种养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头人、农业企业经营者的绿色证书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以企业为主体,建立健全农民工的岗位培训机制。落实培训优惠政策,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导、社会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各级财政把农村劳动力培训经费纳入预算,企业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1.5~2.5%的规定比例提取培训经费用于职工技能培训。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完善城乡平等的就业制度,健全城乡就业服务公共网络,建立动态化管理的劳动力资源和用工信息库,把就业服务延伸到农村社区。鼓励支持工商企业吸纳本地农村劳动力,探索建立企业征地规模与招用本地农民工数量挂钩制度,拓宽农民就业渠道。到2010年完成全区所有10万人农民闲置劳动力培训任务,转移农业劳动力7万人以上。
二〇〇六年十月十六日
第五篇:市委农办2017年工作总结和2018年工作思路
2017年工作总结和2018年工作安排 今年以来,市委农工部在市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自治区党委农牧办的精心指导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和十九大精神,认真贯彻中央、自治区党委一号文件和市委(扩大)会议精神,紧紧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壮大县域经济工作为重点,精准施策,持续发力,农村牧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持续改善,为农村牧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2017年工作完成情况
(一)牵头抓总抓实,美丽乡村建设扎实推进
市委(扩大)会议提出“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号召后,市委农工部于3月中旬召开了全市农工部长会议,安排部署全市美丽乡村建设推进工作,与各县区签订了《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目标管理责任状》,并结合实际制定了《全市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考核细则》,确保目标责任“有工作要求、有任务分解、有考核依据”。为使美丽乡村建设等农村牧区重点工作落实、落细、落到基层,市委农工部建立“处级领导包联县区责任制”,定期询办、调研、督导,及时协调解决工作推进中出现的各类问题。今年以来,班子成员人均下基层调研超过XX天、召开座谈会XX余场次,共争取自治区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示范点XX个,获得规划补助资金XX万元;完成了2012年至2016年自治区新农村新牧区示范点(2个苏木镇和85个嘎查村)的考评验收工作;打造了XX等XX个示范苏木镇和XX等XX个示范嘎查村。全市农村牧区呈现出以农牧业、沙产业和旅游业为主导,特色产业齐头并进,人居环境大力改善的蓬勃发展新局面。
(二)注重督促检查,重大决策部署有效落实
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地有声。为推动中央和自治区党委一号文件精神的贯彻落实,市委农工部分为4个督导组,深入各县区、苏木镇,通过听取总体情况汇报、查阅有关文件资料、召开座谈会和深入田间地头、农牧民家中实地查看等方式,重点督查深入推进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牧业农村牧区发展新动能情况。以群众喜闻乐见的解读形式,采取图解、漫画的展现方式,精心制作了蒙汉双语《中央一号文件解读》和《美丽乡村幸福梦》宣传资料,让强农惠牧政策家喻户晓。今年以来,全市继续实施“压粮、扩经、增草、种果、养畜”行动,预计完成农作物总播面积XX万亩,落实耕地轮作制度试点XX万亩、地块XX片;全年共流转耕地XX亩,扶持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XX家。
农牧区造林绿化督导工作圆满完成。科学指导各县区因地制宜将造林绿化工作与美丽乡村建设、集体经济发展、人居环境改善、后期管养配套、基层党组织建设等相结合,极大地改变传统农业、乡土农村的面貌,实现了美丽乡村建设的“园林化”“经济化”“惠民化”“舒适化”“制度化”“阵地化”。截止目前,全市农村牧区春季植树造林绿化成活率、保存率均达到XX以上,累计完成绿化面积XX万亩,种植果树XX万株、景观苗木XX万株、地被植物XX亩,梭梭林XX万亩,铺设给水管道XX万米。
县域经济发展监测考评作用发挥明显。紧紧围绕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生态环保、创新开放和“扩权强县”试点等重点指标,按季度监测汇总、研判分析,相继完成了《全市县域经济形势季度分析报告》和《上半年县域经济发展情况报告》。充分发挥考核工作职能作用,采取单独与联合、集中与跟踪相结合的督查方式,坚持对进展缓慢的指标和产业化项目跟踪问效,形成了《推动县域经济发展情况督查报告》督查合力。深化额济纳县“扩权强县”试点改革工作,共下放管理权限XX个方面XX项,三年滚动计划共储备项目XX项,总投资XX亿元;累计减免企业所得税地方分成部分XX万元。
(三)开展调查研究,参谋助手作用充分发挥
以文辅政能力显著增强。紧紧围绕全市农村牧区重点工作深入调查研究,先后形成了《推进农牧业区域化合作促进农牧业经济向更高层次发展》《借鉴先进经验谋划农村牧区发展蓝图》《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阿拉善农牧区从业人员构成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影响》等8篇有价值的调研材料,其中4篇得到市委政府领导批示,有的被转发相关县区和部门,为市委、政府掌握动态、指导工作、科学决策切实提供了可靠依据。
国家级固定观察点工作进一步强化。坚持实事求是、准确全面地跟踪记录调查户生产、生活收支情况,举办记账户业务培训班XX期,走访记账户XX人次。高标准完成了常规调查任务,紧紧围绕牧区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及时有效地开展了新型经营主体、农牧民工返乡创业XX项专题调查,形成一些有创见的观点、意见和建议,为各级领导研究和决策牧区问题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五)加强党的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成效显著
狠抓主体责任落实。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各项要求,明确了部主要领导的“主体责任”和分管领导的“一岗双责”要求,年内共召开部务会议XX次,研究党建工作XX次。着力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和干部理论素养,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印发了《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实施方案》和XX个子方案,年内共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XX次,中心组学习会XX次、专题理论学习XX次、专题研讨XX次、处级领导专题讲党课XX次,邀请自治区、市党校教授作专题辅导XX次,参加自治区双休日讲座、阿拉善大讲堂各XX人次。贯彻执行实新时期好干部标准,坚决杜绝“带病上岗”“带病提拔”,先后推荐处级干部XX名、动议科级干部XX名,组建了全市农牧行业专业网评队伍。严格落实一把手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工作,“三会一课”“固定党日活动”等制度进一步完善,先后补选党支部纪检委员,确定发展对象XX名,发展入党积极分子XX人。认真落实党的建设和脱贫攻坚领导小组成员责任,累计派出XX名处级领导、XX名科级干部配合完成了全市党建督查考核、脱贫攻坚督导工作。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坚持把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抓在手上、扛在肩上、落实到行动上,建立了以责任清单为工作导向、全程纪实为管理载体的党风廉政建设履责纪实制度,实现履职全程留痕。全力支持配合派驻纪检组监督执纪问责,针对日常监督反馈,我部积极正确对待,累计整改问题XX条,修订完善了《部务会议工作规则》《财务管理办法》等XX项制度。广泛廉洁教育活动,坚持开展领导班子“四必谈”、中层以上干部集中廉政谈话、节假日发送廉政短信等活动,先后组织机关干部参观廉政教育基地XX次,观看廉政教育片XX次,党员干部廉洁从政的思想根基进一步夯实。严格执行“八项规定”,切实遵守厉行节约原则,全年“三公”经费支出XX万元,较去年同期下降明显。
强化机关效能建设。不断完善考评机制,制定了《机关工作人员问责制度》和《机关工作人员考评办法》,进一步调动了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为对接全市公职人员绩效考评奠定了基础。下发了《全市农工系统信息考评办法》,信息报送的实效和质量均大幅提升,年内共报送各类信息动态XX余期、专报参阅XX期,其中自治区政府采用XX篇、自治区党委农牧办采用XX篇、市委政府采用XX余篇、《内蒙古日报》刊发XX篇。切实抓好干部教育管理,先后编印了《市委农工部学习资料辑》,录制了党建知识音像资料,组织了“庆七一”“农工系统党性锻炼培训”等活动,党员干部的宗旨意识、责任意识进一步强化。积极推进网络化建设,“阿拉善农村牧区”微信公众号订阅和发布量实现双突破,市委农工部网站已进入政府采购。综治、维稳、信访、保密、扶贫、妇女、计生等圆满完成责任目标。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农村牧区建设的支持力度还不够大。受经济下行压力及政府债务影响,各县区财政资金紧张,对美丽乡村建设和嘎查村集体经济“清零递增”工作的资金支持有限,工作整体进度缓慢。
二是对苏木镇经济发展的指导力度还不够大。苏木镇经济发展存在着结构不合理、农牧民增收缓慢、人才资金缺乏、政府调控乏力等问题。
三是新型经营主体的带动作用还未显现。部分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家庭草牧场还处于发展起步阶段,整体水平不高,规模普遍较小,示范带动作用不强。
三、2018年工作思路
2018年,市委农工部将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农牧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调整、农牧民持续稳定增收为核心,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实现农牧业农牧区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一)加大“三农三牧”重大课题调查研究
一是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主攻方向,以加快推进农牧业农牧区现代化为主线,多研究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多倾听基层的社情民意,努力形成一批高质量的调研成果。二是大力实施“引进来、走出去”战略,充分发挥各地比较优势,统筹推进对内合作与对外开放工作,以开放促合作、以合作促开发,构建内外联动、合作共赢的区域合作格局。
(二)进一步做好牵头抓总综合协调工作
一是认真开展嘎查村集体经济“清零递增”督导工作,采取检查评比验收等方式巩固提升建设成果,形成一批有科学发展规划、有集体经济组织、有经营收入来源、有完善监管机制、有特色发展经验的典型示范嘎查村。充分发挥嘎查村党组织和帮扶单位的作用,加大项目实施和建设进度,通过嘎查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真正将党组织建设成为落实党的政策、维护和谐稳定、带领发展致富、推动脱贫攻坚、密切联系群众的坚强领导核心。
二是做实县域经济发展工作。联合各相关部门就全市沙产业发展、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发挥作用及农牧民增收等课题开展调研。充分发挥好考核指挥棒的作用,依据自治区县域经济考核指标,明确责任单位,加大日常监督,对阶段目标任务落实情况进行督查考核。
(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村牧区发展
推动乡村规划再提高。编制《2018年阿拉善市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实施方案》,进一步完善县域乡村建设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提高规划科学性和前瞻性,强化规划约束力和引领作用,避免盲目建设,重复投资。推动基础建设再扩面。按照“抓点示范、统筹提升”的思路,注重将更多的资金、项目布局到发展相对滞后的边远农牧区,既要补齐乡村发展短板,又要注重乡土味道,留住乡愁记忆、农牧文明。推动乡村治理再提升。认真落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要求,充分发挥农牧户主体作用,抓好乡村环境整治,对乡村旅游景点沿线进行绿化、美化、亮化、硬化,实现“村村是美景、处处留乡愁”。
(四)进一步做好党的建设工作
做好活力党建工作,将管党治党责任细化到人、量化到岗,推动主体责任落细落实。以十九大报告的精神内涵为引领,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促进各项工作平稳健康发展。组织开展农工系统党性锻炼教育活动,牢记宗旨、不忘初心。认真开展廉政谈话、警示教育等活动,不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着力营造风清气正的干事创业环境。
(五)加强“三农三牧”工作队伍建设
一是建立绩效考核评价工作机制,加大优秀年轻干部的培养力度,不断增强机关干部队伍的生机和活力。二是组织开展农牧民信息化应用、农村电商和固定点记账户学习培训班,进一步增强基层干部群众的信息化应用水平,促进农牧区经济发展。三是进一步加大“三农三牧”工作队伍培训力度,让干部在想干、能干的基础上,实现会干、善干的目标, 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牧区、爱农牧民的“三农三牧”工作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