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安图三小综合校本地方课程实施情况总结
安图三小综合校本地方课程实施情况总结
我校是县直重点小学,学校十分重视综合学科的教学工作,把综合、校本、地方课作为实施新课程的重头戏来抓。经过几年的探索、研究,我校在三门课程教学工作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在曲折的道路上有成功的喜悦,有失败的教训,但只有认真经历了才有深刻的感受,下面就对近几年来三门课程教学工作实施情况作以简单的总结:
一、健全组织机构,确保工作实施。为了确保综合、校本、地方课程顺利的开展与实施,学校成立了综合、校本、地方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建立起副校长统筹(主要负责制定综合、校本、地方课程规划,课程开发、教材管理以及培训教师),主任指导(具体负责综合、校本、地方课程的实施和管理,包括查阅备课、上课、评价和日常管理),课题组组长负责,教师落实的管理网络,加强课程的教学研究。
二、提高教师认识,进行教师培训,为课程实施提供了可靠的队伍。我校非常注重教师的培训工作。通过普遍提高和重点培养相结合,集中培训和个别学习相结合,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等方式,组织教师学习了相关的课改文件和课程理论、校本课程与校本教材的开发理论等,通过几年的感悟与领会,开发小组的成员和专职教师基本掌握了三门课程实施的要领,并理解了课程实施理念。
三、加强过程性管理,对教师制订的《教学工作计划》进行严格审查,学校要求教师认真研究教材,制定切实可行的课程教学计划。指导教师根据学生需要上好每一节课,开展好每一次活动,体现三门课程应有的价值。要求教师教后及时进行教学反思,进一步完善教学行为。教导处定期或不定期地对教师的备课与上课进行检查,采用座谈、调查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以保障教学的效果。
四、重视每次集体备课和听、评课活动,逐步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一)集体备课
1、健全学科备课组,完善集体备课制度。
①根据学校实际,我校建立了综合备课组(综合、校本、地方),确定备课组组长—侯金梅②制订每学期集体备课计划,做到定人,定时,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
2、每周三下午3:30-4:30开展一次集体备课活动。每次集体备课,做好集体备课记录。中心发言人要有发言稿,其他发言人的发言记录要整理好附在集体备课记录本上。每月末,教导处检查,检查结果同教师量化挂钩。
3、集体备课强调合作交流,致力于促进教师行为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二)听课、评课。
教导处每学期对所有任课教师至少进行一次随堂听课,课后进行评课,授课教师要及时整理评课记录书写教学反思并夹在活页教案中,待期末结束时由学校组织人员统一汇总评比并归类存档,作为学校评价教师的一个重要依据。
五、以课题为载体,整合课程研究。学校与2010年8月,成功申请立项了首个国家级综合实践课题《综合实践课程与校本课程整合实验研究》,接到立项批复后立刻召开了课题组会议。宣读了立项批复,课题实施方案。明确了课题组成员分工。在课题组长的带领下,课题组教师每月按时上传各种课题材料(案例、反思、心得、随笔、学生活动剪影、理论指导„„),按时参加综合实践网站的专题讨论,经过一年的科研活动,让我们尝到了甜头,正是基于课题研究这一载体,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体系不断发展,不断创新。
六、狠抓特色项目管理,凸显课程张力。长期以来,我校坚持特色建设与内涵发展。众多的特色建设项目以其凸显的凝聚力、饱满的张力,支撑起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构架。
1、《经典古诗文诵读》
古典诗词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祖国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它句式工整,富有韵律,易读易记,琅琅上口,特别适合小学生背诵。小学生从小诵读古诗词,可增强记忆力,增加语言积累,提高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有助于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提高学生文化品位、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对学生一生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为此,我校还自编了一套《经典诵读》,规定了1——6年级不同的阅读内容。如:
一、二年级背诵必背古诗、《三字经》、《百家姓》;
三、四年级背诵《弟子规 》、《笠翁对韵》;
五、六年级背诵《论语二十则》、《朱子治家格言》等。学校利用早自习和大课间活动时间安排各班级根据规定内容进行背诵。在实施过程中学校坚持以下原则:
1、重在记忆,不求甚解。古诗文句式工整,易读易记,适合小学生背诵;小学生又处于机械记忆的最佳时期,所以重点是让学生多记多背。至于理解,随着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和人生阅历的丰富,会逐步实现。
2、下要保底,上不封顶,鼓励多背,不作统一要求。对全体学生只做“保底”的统一要求:三、四、五年级每周最少2篇,一学期按15周计算,每学期最少30篇;
一、二年级每学期最少20篇。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多背,超出部分不作统一要求。我校自实施古诗文诵读活动3年多来,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全校师生踊跃参与,形成了人人争先背诵古诗文的良好氛围。每学期人均背诵量40首,最多的每学期达到100首以上。
2、快乐大课间活动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活跃校园体育文化,丰富学
生学习生活,增长学生体育才干,促进学生体质提高,使学生能有更健康的身体、更和谐的心理,进一步落实“健康第一”的思想,积极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确保学生每天在校的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我校有组织的开展了快乐的大课间活动,从而引导学生开展健康的、安全的课间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让学生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习惯。
快乐课间活动实行分年级、分场地、分项目以轮换的形式进行活动,并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实施。
每到课间,看到的是孩子们一张张溢满欢笑、幸福、快乐、健康的面庞。老师和同学们在校园里,一起进行着跳绳、踢毽子、打乒乓球等各种健康向上的活动。校园里充满着生机、充满着欢笑,师生都展现出了健康、向上的活力。
自开展快乐课间活动以来,我校积极在全校范围内开展 “热爱运动、拥有健康、无限快乐”的教育思想,让全体师生走出教室、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全校掀起了健身运动的高潮,整个校园呈现出了一派生机勃勃、健康向上、你追我赶,千人竞技的喜人场面。
3、书法
为传承和发扬中国书法的历史文化,激发学生对祖国灿烂文化和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进一步引起学生对书写的高度重视,培养他们正确的书写习惯,引导学生把汉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美观,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书写质量,让学生从小就练就一手好字,我校将书法纳入校本课程,在一至三学年开展,每学年每班一周一节课,由书法教师刘源伟和崔海燕任教。为增强此项活动的时效性,我校利用周一、周三、周五午自习进行书法训练课,值周领导和书法教师进行检查。学校还规定每班要经常开展书法竞赛活动。每周每位学生要完成一件书法作品,周一上交,班主任点评。每月学年组织一次书法现场竞赛,竞赛内容学年统一,全校老师参观浏览。参评的作品在学年展出,学校对参选上来的作品进行表彰。经过几年的训练,学生养成了良好的书写习惯,几乎每位学生都能把汉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美观,从整体上提高了学生的书写质量,为学生从小就练就一手好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多年来,学校始终以“实践性学习”这一核心理念来统领,让每一个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提升综合素质。我们相信,只要坚持在学习中丰富,在实践中锻炼,在反思中发展,在创新中提升,我们一定能在这块沃土上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
第二篇: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实施情况报告
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实施情况报告
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独立生存能力,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能,为其健康成长提供更广阔的空间。新课程的教学要求要完善新课程体系,而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是新教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开好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
一、课程开设内容
我校目前开设的地方课程有:安全教育、传统文化教育、人生观教育、法制教育等。我校自主开发的校本教材有:学校编印的《站人文化》《标识》《文明礼仪》等。
二、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实施办法
1.加强领导、健全制度。
为了切实把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的教学工作落到实处,促进我校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学校专门成立了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教育教学领导小组,由校长亲自挂帅担任组长,建立了一把手主抓的运行机制。组织在教学中具有一定课程开发能力和丰富教学经验的优秀教师对校本课程进行开发和实施,并定期对课程实施情况进行调研,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2.抓好教师培训、提高业务素质。
由于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涵盖的知识面比较广、内容也比较繁杂。我们缺少该方面的专业教师,于是我们以教师培训作为工作的切入点。组织教师加强学习,大力开展“校本培训”,为将学习落到实处,我校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为教师学习、教学创造条件,不断开阔教师视野。我们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各级教研部门组织的学科培训活动,积极培养骨干教师,发挥辐射作用。我们通过集体备课、相互听课、参与式评课、促进了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3.加强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的教学与研究。
(1)成立教研组织。明确责任,各负专责。严格教学常规管理、形成良好的校本教研氛围。我校按照新课程要求,进一步规范了备、讲、评三位一体的教研模式。在备课上,要求教师必须做到:钻研教材时联系新课标;研究教材时琢磨新课标;编写教案时体现新课标;每节教案要达到环节全、层次清。突出实践性、实用性、实效性。在讲课方面,要求教师围绕新课标,体现新课标,渗透新课标。遵循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以思维为核心;以能力为目标;力争实现由重教向重学的转变;由重知识向重能力的转变。在评课方面力争做领导评、教师评、自我评、学生评,相结合的方式。让教师在评课中取长补短、认识自己、发展自己。初步形成人人参与教研的良好格局。
(2)教师小课题研究。根据地方教材与校本教材的地域性窄、实用性强、知识性广等特性。要求每一位教师在自己所担任的学科中有针对性的进行课题研究,不断积累研究成果,形成良好的以教研带科研,以科研促教研,向教研要质量,向科研要改革,求得教研与科研的共同发展。
三、我校在开设相关课程中遇到的问题
1、长期以来,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讲授别人编写的甚至连教学参考书也齐备的教科书,教师的专业能力发挥受到很大的限制,学校课程的开发要求教师不仅会 “教”书,还要会“编”书。因此,学校和教师课程意识与开发能力的欠缺,是校本课程开发的最大困难。
富裕县第一中学
2、地方课程只有教科书,没有教师教学指导用书,老师们在备课上课时有点困难,不好把握教材。
3、课程的评价没有硬性的指标,学生无法引起足够的重视,实际效果有待提高;家长更多关心的是文化课的学习,由于其它文化课存在课时不足的实际情况,课程的设置面临一定的社会压力。
四、建议
1、建立有效评价制度
对学生的评价主要看学生参与活动的态度,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情况。对学生学习方法和研究方法的掌握情况,还需要制定具体的评价工具.落实对学生具体能力发展的评价。如在调查访问中问卷设计能力、交往表达能力,在撰写报告、资料整理中数据分析、统计的能力。其次,在综合素质测评中,实验区已经探索了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办法。但如何真正发挥它的作用,发挥评价的正确导向。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也需要作进一步摸索。学校还要对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建立正常的评价制度.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
2、加强师资培训,建立由不同学科教师参与的指导小组
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是全新的课程,新颖的课程理念落实到教师的具体教学行为上有一定的难度,有些教师往往将这类课程定格在课堂中“教学”,但这类课程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宗旨的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需要学生走出课堂、走出学校,需要教师有广泛的知识和综合的能力。一方面学校要为教师提供学习培训的机会开展校本培训、校本教研,探讨和解决实践中的问题;另一方面,要成立由不同学科教师参与的指导小组,共同对学生研究的课题进行指导,为学生小组提供不同方面的帮助。弥补专任教师单一的学科背景,发挥了各学科教师的专业特长,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形成。
虽然在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中,我校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遇到不少困难,在今后的课程实施中,我们将通过不断建设、不断发展、不断丰富的过程,使校本课程和地方课程从不太成熟,走向多样化,走向高质量。
第三篇:校本课程及地方课程总结
校本课程及地方课程总结
我校的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评价工作已结束,为了更好的促进地方课、校本课的教育教学工作,现总结如下:
我校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评价更多地依靠学校进行自觉自律的自我评价,不断反思课程开发、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自我批评、自我激励、自我改进,保证校本课程开发的健康顺利运行。建立较为规范的自觉自律的内部评价与改进机制,一、校本课程的评价内容
(一)对学生的评价
地方课程、校本课程采用考查的方式进行,但作评价记录。内容为传统文化、安全教育、环境教育、科学发展观、经典诵读。
1.传统文化:(1—5年级)一二年级的学生采取才艺展示,口头测试的方式进行。三至五年级的学生采用手抄报的形式进行考查。
2.安全教育:(3—5年级)采取知识竞赛的形式进行了考查。3.环境教育: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制作了一期手抄报,并报送区教体局参评。
4.科学发展观:以宣传科学发展观的方式制作了一期手抄报。5.经典诵读:(1—5年级)一二年级以书写+诵读的形式进行考查,三四五年级由书写+诵读+综合运用的形式进行考查。
6.教师根据学生平时参加学习的态度进行评价,可分为“A”、“B”、“C”、“D”记录,作为“优秀学生”评比条件。
7.学生成果通过实践操作、作品鉴定、竞赛、评比、汇报演出等形式展示,并记入学生档案。
(二)对教师评价
1.科任教师要有计划、有进度、有教案、有考勤记录。2.科任教师按学校整体计划的要求,达到规定的课时 与教学目标。
3.科任教师保存学生的作品、资料及在活动中取得的成绩资料。
4.教导处通过听课、调查、查阅等形式,每学期对教师进行考核,并计入业务档案。
二、地方课程校本课程评价机制
我们建立了校本课程的评价机制,正切合理的评价是我校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生命力。
(一)评价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
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尊重和体现学生个体发展。以促进实现自身价值为最终目标。我们把对学生的评价原则定为:鼓励、鼓励、再鼓励!
第四篇:校本课程与地方课程实施工作总结
校本课程与地方课程实施工作总结
富强学校2013.5
随着新一轮的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的实施,我们在认真学习《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及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贯彻落实省、市相关文件精神的基础上,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努力实践,不断总结和反思校本课程与地方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收到一定的实效。现将本校的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情况及地方课程的实施情况总结如下:
一、首先在校本课程建设,开发实施方面:
(一)工作思路
我校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过程中,坚持以转变教育观念为前提,以落实校本课程设置为基础,以加强教育科研为后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突破口,结合我校实际,确定校本课程的内容,制定计划,加强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和领导,精心组织,保证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确保校本课程的顺利开发与实施。
(二)主要工作
1.认真组织学习相关文件,提高认识
我校根据上级关于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的要求,首先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通过学习,认识校本课程开发与管理的依据;明确校本课程的涵义及其应具有的特点;知晓校本课程开发与管理的基本理念及意义。进而提高认识,转变观念,为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奠定基础。
2.精心准备,成立校本课程开发小组
在认真学习相关文件的基础上,我校认真研究,转变观念,挑选精英、骨干人员,成立了校本课程开发小组。成立了以姜校长为组长,以刘校长、冯主任为副组长的研发小组。
3.结合学校及学生的实际,确立校本课程的内容,并制定《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依据党的教育方针,国家或地方的课程计划,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充分利用当地、我校的课程资源开发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它强调以学校为基地(本位)。于是,我校适时结合实际,校本课程开发小组的人员认真研究,制定学校校本课程计划。
我们是一所普通的农村小学,近几年来学校的各种设施建设日渐改进,师资力量不断增强,各类教师人才俱全。从学生角度看,有特长的学生不多,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家庭经济收入普遍不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低。于是我们校本课程开发小组经过认真考察,精心研究,最后确定本校校本课程的内容为艺体类的课程有:葫芦丝、巴乌、剪纸、乒乓球、速滑,学生德育、安全方面有:学生安全常识、团结友爱教育学生对这些校本课程容易产生浓厚的兴趣,有助于学生自身的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同时学校中又有相关的教师能承担起这些课程的实施。
在确定好校本课程的内容后,我们校本课程开发小组的人员又对其具体的开发与实施的过程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制定了《校本课程计划》,并指导部署确定相关人员进行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
4.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的具体过程
(1)组织教师结合校内外课程资源、学生实际,开发适合学生特点的校本课程。在确定校本课程内容的同时,也就确定了承担该课程的教师。艺体类由我校音乐教师杨文斌老师负责。成员有:纪亚梅、郭瑞梅、王彦峰、郑蕾。每周一、三下午第六节课。一二年组主要内容是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为主,三-五年主要对学生安全教育。全部由班主任负责。周五下午第六节课进行。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选取必要的、有参考价值的知识理论,编制成对学生、教师可用的教学资料。另外,在教程开发过程中尽量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身心特点,从学生的兴趣需求出发,注重学生自身的发展和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使学生爱看、乐学。
(2)在实施过程中,加强调控指导。
校本课程作为课改的新生事物,又是学校自行选择和开发的课程,刚一实施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比如:有的学生、家长会提出一些疑议,甚至遭到反对;或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安排不合理,影响实效等等,这时学校有必要给予指导、帮助。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才会有强大的学习动力”。校本课程对学生来说,可以学到自己感兴趣的课程。我校选择校本课程无论是剪纸、葫芦丝、巴乌,还是乒乓球、速滑,都能唤起大部分学生的兴趣。
在课堂上,教师幽默的语言,精心的设计,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使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课程设置中,起到补充作用,从而增强校本课程的实效性。
(4)在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注意教法灵活多变,使学生不断创新,培养学生特长,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在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不拘泥于以往的“课堂、教师与教科书”,而是突出学生的主体,教师引导学生讲,动手练,再讲,亲身体验,注重开发学生的潜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和个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不断探索,使学生学有所长,更多的特长生不断出现。
(5)开展各种活动,促进校本课程的实施。
在校本课程实施到一阶段时,学校适时组织一些活动。比如,举办学生剪纸作品展,艺术节上展示学生的巴乌、葫芦丝演奏,多次参加市区组织的速滑比赛,极大的引起了同学们的兴趣、热情,同学们积极参加,尽显自身风采,使同学们的葫芦丝、巴乌的演奏水平显著提高,把校本课程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促进了校本课程的实施。
回顾前一阶段的工作,我们有成功的喜悦,也有不足的哀叹。
(三)我们存在的问题及打算
我们在不断实施校本课程过程中,虽然有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许多不足,具体体现在:
1.现已开设的校本课程并不能完全满足所有的学生,有的学生有更新的需求。
2.个别同学思想陈旧、保守,对开设的校本课程毫无兴趣。
3.有的同学只适应接受性学习,学习方式有待于进一步转变。
面对这些问题的存在,我们准备在下一步采取以下措施加以解决:
1.根据学生的需求、爱好,扩大校本课程的门类,以便更好的满足学生。
2.多开展一些有益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
3.尽量加强课程间的联系,更好的弥补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不足,增强实效,帮助学生改变思想认识。
4.采取更为灵活的教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能力。
二、地方课程的实施方面:
(一)严格按照新课程计划开设课节,不占用及挪用地方课程的时间,保证开足课时。
(二)加强对地方课程任课教师的培训工作,尽心尽力搞好地方课程的教育工作,及对任课教师的教学常规工作进行检查督促,保证地方课程的教学工作落到实处。
(三)科学地构建促进教师成长与学生发展的发展性评价体系。
(四)建立地方课程开发工作制度。使课程开发工作逐步走向正轨,做出成效。
(五)在实施地方课程活动中,及时进行总结,不断吸取经验教训,在总结中不断开拓、更新。任课教师也要及时进行反思,改进教学中的失误,充实开发地方课程的内容。
当然也存在不足之处:在地方课程的实施中,组织学生开展不同形式的实践活动较少。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继续加强这方面活动的开展。
总之,在校本课程与地方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方面,我校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展望未来,任重道远,但我们将充满信心,不断努力,让我校的校本课程与地方课程更具生机与活力,让我们的校园百花齐放。
第五篇:安图三小校内师徒结对子总结
安图三小2012校内“师徒”结对子
活动总结
不知不觉,一年的师徒结对活动已经接近尾声,本,学校能够根据学校工作计划认真制定校内师徒结对子工作计划,严格按照计划开展各项帮扶工作,及时召开了动员大会,提出了工作要求,明确了师徒职责,所有骨干教师都结成了师徒对子。现将一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组织管理,精心制定方案。
学校在厉校长的指导下,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书记、副校长、教导主任组成的“结对子”领导机构,根据学校的办学条件、师资水平等实际情况,拟定了教师结对子活动方案,主要是教学方面的帮扶。拟出的方案得到了学校教学领导的大力支持,为结对子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管理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二、师傅尽职尽责,帮扶成效显著。
1、本,“师傅”能从教育思想的确立、学科课程标准的学习、学科教材的分析、教学计划的制订、教学过程的设计、课程教学的组织、作业的设计和批改、学困生的辅导、试卷的拟订分析、班级工作计划的制定及管理、教育教学现象的分析、课外活动的开展、教育教学的专题研究、教育教学论文的撰写、评课的方法等方面加强对“徒弟”的帮助和指导。从而使“徒弟”得到全面的提高。
2、学期初,“师傅”同“徒弟”共同制定学期初教学计划,为“徒弟”有效开展学期教学奠定了基础。
3、期中检测后,“师傅”同“徒弟”共同分析学生数学、语文、英语成绩,比较分析班级优秀率、及格率、找出成绩存在问题的原因,并结合原因制定整改措施。完成一份学科教学质量分析,指导“徒弟”编制练习题和单元检测试题,并对“徒弟”的教学质量进行跟踪。
4、平常“师傅”对“徒弟”的教学设计、上课等教育教学常规给予指导,对“徒弟”教学工作耐心帮助,对缺点、失误明确指出,把自己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豪无保留地传授给了“徒弟”。
三、徒弟虚心学习,不断进步提高。
1、“徒弟”能够认真学习,虚心请教;课前课后主动咨询和交流,(教案、作业批改、学生单元检测情况、班级管理等)认真记好“一对一”活动记录,写好活动后的感受。在“师傅”帮扶与自身努力之下本学期四年四班(刘艳杰-孟祥叶),二年二班(刘凤琴-徐海燕)光荣的评为校自主管理示范班,这与“师傅”教师的认真指导和“徒弟”教师的虚心努力是分不开的。
2、“徒弟”在“师傅”的指导下,能够认真进行业务理论学习,及时做好学习笔记,写好教学随笔、教学反思,积极撰写教学案例、课例和教学论文,参加课题研究。本学期共完成10学时的教育教学理论培训和一篇质量较高的教学论文。
3、“徒弟”虚心向“师傅”学习,本“徒弟”能够积极听“师傅”的课,达到了方案中的要求,10月16日-19日,学校组织了“帮扶活动周”,15位州、县级骨干教师承担示范课,每位“徒弟”同“师傅”都一起听课,课后共同进行评课,分析教学成功之处,需改进的地方,骨干教师简明新颖的课堂教学设计,精湛的教学艺术,全新的教学理念,良好的教学效果,使所有年轻教师称赞不已,大开眼界。此次活动起到了较好的示范引领作用。4、12月31日,学校根据师徒结对工作的开展情况,对此项工作进行了阶 段考核,及时推广教师结对的成果,最后师徒组合潘广艳—赵玲玲、刘凤琴—徐海燕、沈维丽-王学平被评为优秀师徒组合,并在年末量化考核中加分以示鼓励。
总之,“师傅”在本的活动中大公无私、将自己的业务所得倾注给“徒弟”,而被指导的年轻教师们在工作中勤奋好学、努力上进、积极地汲取“师傅”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而为我所用,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进而也对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