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感染H7N9禽流感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英山县人民医院人感染H7N9禽流感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1、指导医疗机构做好人感染H7N9禽流感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降低发生人感染H7N9禽流感医院感染的风险,规范医务人员行为。
2、根据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流行病学特点,针对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开展临床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人感染H7N9禽流感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意识、报告与处置能力,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报告。
3、加强医院感染监测工作,发现疑似或确诊人感染H7N9禽流感感染患者时,应当按照有关要求,及时报告,做好相应处置工作。
4、规范消毒、隔离和防护工作,为医务人员提供充足、必要、符合要求的消毒和防护用品,确保消毒、隔离和个人防护等措施落实到位。
5、严格按照《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的规定,做好医疗器械、污染物品、物体表面、地面等清洁与消毒;按照《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的规定,加强诊疗环境的通风,必要时进行空气消毒。
6、在人感染H7N9禽流感感染患者诊治过程中产生的医疗废物,应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进行管理和处置。
7、发热门诊出入口应设有手卫生设施。医务人员在诊疗工作中应当遵循标准预防原则,接触所有患者时均应当戴外科口罩,严格执行手卫生等措施。接触疑似患者或确诊患者时应当戴医用防护口罩。正确穿脱防护用品。
8、备有应急隔离室,用于疑似或确诊患者的隔离与救治,备有充足的应对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消毒和防护用品。发现疑似或确诊患者,启动相关应急预案和工作流程,对患者实施及时有效隔离和救治。采取飞沫隔离和接触隔离等措施。具体措施包括:
(1)医务人员进入或离开隔离病房时,应当遵循《医院隔离技术规范》的有关要求,并正确穿脱防护用品。
(2)原则上患者的活动限制在隔离病房内,若确需离开隔离病房或隔离区域时,应当采取相应措施如佩戴外科口罩,防止造成交叉感染。
(3)用于疑似或确诊患者的听诊器、体温计、血压计等医疗器具应专人专用。非专人专用的医疗器具使用后,应当进行彻底清洁和消毒。
(4)严格探视制度,原则上不设陪护。
8、医务人员的防护。
1.医务人员应当按照标准预防的原则,根据其传播途径采取飞沫隔离和接触隔离的防护措施。
2.医务人员使用的防护用品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标准。
3.每次接触患者前后应当严格遵循《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要求,及时正确进行手卫生。
4.医务人员应当根据导致感染的风险程度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1)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及污染物品时应戴清洁手套,脱手套后洗手。
(2)可能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物质喷溅时,应戴外科口罩或者医用防护口罩、护目镜、穿隔离衣。
(3)对疑似或确诊患者进行气管插管操作时,应戴医用防护口罩、护目镜、穿隔离衣。
(4)外科口罩、医用防护口罩、护目镜、隔离衣等防护用品被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污染时应当及时更换。
(5)正确穿戴和脱摘防护用品,脱去手套或隔离服后立即洗手或手消毒。
(6)处理所有的锐器时应当防止被刺伤。
(7)每个患者用后的医疗器械、器具应当按照《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清洁与消毒。
9、加强对患者的管理。
1.应当对疑似或确诊患者及时进行隔离,并按照指定路线由专人引导进入病区。
2.病情允许时,患者应当戴外科口罩;指导患者咳嗽或者打喷嚏时用卫生纸遮掩口鼻,在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应当使用清洁剂洗手或者使用手消毒剂消毒双手。
3.患者出院、转院后按《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进行终末消毒。
4.患者死亡后,应当及时对尸体进行处理。处理方法为:用双层布单包裹尸体,装入双层尸体袋中,由专用车辆直接送至指定地点火化;因民族习惯和宗教信仰不能进行火化的,应当经上述处理后,按照规定深埋。
,
第二篇:人感染H7N9禽流感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永兴县第二人民医院
人感染H7N9禽流感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一、基本要求
(一)对全体医务人员进行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治知识的培训,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二)按要求设立发热门诊和隔离留观室。
(三)加强消毒隔离和防护工作,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确保消毒隔离和个人防护等措施落实到位。
二、隔离技术
(一)隔离的原则。
1.对人感染H7N9禽流感疑似患者应当及时采取隔离措施,人感染H7N9禽流感疑似患者进行单间隔离,不设陪护。患者的活动应当限制在隔离观察室内进行。
2.根据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传播途径,在实施标准预防的基础上,采取飞沫隔离与接触隔离措施。具体措施包括:
(1)疑似患者应安置在隔离观察室内,并有明确的标识。
(2)隔离观察室的门必须随时保持关闭,门口应放置速干手消毒剂、有盖容器(收集脱下的防护用品),室内放置脚踏式医疗废物容桶及利器盒。(3)尽量减少进入隔离观察室的医务人员数量。(4)隔离观察室应设有专用的卫生间、洗手池。
(5)用于疑似患者的听诊器、温度计、血压计等医疗器具实行专人专用。非专人专用的医疗器具在用于其他患者前,应当进行彻底清洁与消毒。
3.对患者应当进行培训和指导。具体内容包括:
(1)病情允许时,患者应当佩戴外科口罩。
(2)在咳嗽或者打喷嚏时用卫生纸遮掩口鼻,然后将卫生纸丢入医疗废物桶。(3)在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应当及时洗手,再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
(二)不同部门的隔离措施。
1.发热门(急)诊 设立发热门(急)诊,建立预检分诊制度,及时引导相关患者到发热门(急)诊就诊。发热门(急)诊应采取如下措施:
(1)远离其他门诊、急诊,独立设区,出入口与普通门急诊分开,标识明显。(2)候诊区应当通风,其空间应能够满足患者候诊需要。(3)有独立诊室。(4)设隔离卫生间。
(5)挂号、就诊、取药等能全部在该区域内完成
(6)发热和急性呼吸道症状患者应当戴外科口罩,在咳嗽或打喷嚏时用卫生纸遮掩口鼻,然后将卫生纸丢入医疗废物容器。
(7)近距离接触(距离<1米)急性发热性呼吸道症状患者,医务人员应采用“标准预防+飞沫传播预防”的措施;患者应当戴外科口罩。
2.隔离留观室
(1)独立设区,标识明显。(2)疑似患者单间隔离。
(3)患者病情允许时,应当戴外科口罩,并限制在留观室内活动。
三、防护技术: 医务人员防护遵循标准预防原则,并根据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传播途径采取飞沫隔离和接触隔离措施。医务人员在工作时按照导致感染的危险性程度采取合适的防护。
1、医务人员应当按照标准预防的原则,根据其传播途径采取飞沫隔离和接触隔离的防护措施。
2、医务人员使用的防护用品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标准。
3、每次接触患者前后及时正确进行手卫生。
4、医务人员应当根据导致感染的风险程度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1)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及污染物品时应戴清洁手套,脱手套后洗手。
(2)可能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物质喷溅时,应戴外科口罩或者医用防护口罩、护目镜、穿隔离衣。
(3)对疑似或确诊患者进行气管插管操作时,应戴医用防护口罩、护目镜、穿隔离衣。
(4)外科口罩、医用防护口罩、护目镜、隔离衣等防护用品被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污染时应当及时更换。
(5)正确穿戴和脱摘防护用品,脱去手套或隔离服后立即洗手或手消毒。
(6)处理所有的锐器时应当防止被刺伤。
(7)对患者用后的医疗器械、器具应当采取正确的消毒灭菌措施。
四、消毒技术
(一)空气消毒
1.保证空气的流通是控制和预防人感染H7N9禽流感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可以采取的方法包括:
(1)在有人的情况下:1)开窗通风,加强空气流通。2)安装通风设备,加强通风3)循环风式空气消毒机进行空气消毒
(2)在无人的情况下可用紫外线照射消毒。
(二)物体表面、地面的清洁和消毒 发热门(急)诊的物体表面、地面都应当进行清洁消毒,受到明显污染时,随时去污与消毒。
1.清洁消毒的一般要求包括:(1)进行湿式清洁,动作轻柔。(2)所有清洁消毒后的物体表面、地面应当保持干燥。(3)清洁消毒工作应当区分清洁区、潜在污染区、污染区,逐区进行。抹布、拖把要标识清楚,分区使用,及时更换。(4)工作完毕后,应当及时清洁和消毒工作用具。
2.物品表面和地面的消毒按照常规的消毒方法,消毒剂可选用有效氯为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溶液。
(三)防护用品的清洗与消毒
1.可以重复使用的布制防护用品:应当将使用后的防护用品先用500mg /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后密闭运送洗衣房,专机清洗消毒。
2.防护眼镜、防护面罩:可以使用500 mg /L的含氯消毒剂或75%的乙醇浸泡30 分钟后,清洗干燥后备用。
(四)人感染H7N9禽流感疑似患者使用物品的消毒
1.患者使用的床单、被罩: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污染后及时更换。用后的上述物品用用500 /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后密闭运送洗衣房,专机清洗消毒。患者使用物品与医务人员使用物品应当分开清洗、消毒。
2.呼吸治疗装置:在使用前应达到高水平消毒,螺纹管尽可能使用一次性使用物品;若重复使用,用后应当立即用500mg /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30 分钟后,再清洗消毒;也可以使用专用清洗机清洗,水温80℃-93℃清洗10 分钟,烘干备用。氧气湿化瓶应当每24小时进行更换,使用后的湿化瓶浸泡于500 mg /L含氯消毒剂中 30 分钟,无菌水冲洗后干燥备用。呼吸机主机表面清洁后,用500 mg /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
3.接触患者的精密仪器设备,设备表面使用75%乙醇擦拭消毒2遍4.使用后的体温表先浸泡在20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5分钟,流动水冲洗擦干再在另一个容器中浸泡在20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流动水冲洗,消毒纱布擦干备用。听诊器等每次使用前、后用75%的乙醇擦拭消毒。压舌板一人一用一灭菌,或者使用一次性压舌板。5.氧气瓶在移出隔离观察室前,用500 mg /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外表面。7.患者使用后的痰盂:浸泡于1000mg/L含氯消毒剂中,作用30 分钟,清水冲洗,干燥备用,使用的一次性痰杯,用后按医疗废物处理。
(五)患者的排泄物、分泌物、呕吐物:患者的排泄物、分泌物、呕吐物等经过预处理后排入下水道,适当增加污水处理消毒剂的投药量,保证污水处理的余氯含量大于6.5mg/L。
(六)终末消毒:接诊人感染H7N9禽流感疑似患者的诊室或观察室,当该病人离开后,应当对其房间的环境和使用的物品进行终末消毒。
五、医务人员的健康管理
1.医务人员在接诊、救治和护理人感染H7N9禽流感疑似病例时,应做好个人防护。2.在发热门诊工作的医务人员要每日接受体温监测和流感样症状排查。
3.医务人员出现发热或流感样症状时,要及时报告并接受排查,被诊断为人感染H7N9禽流感疑似病例的医务人员,应立即接受隔离治疗。
4.合理安排医务人员的工作,避免过度劳累,并及时对其健康情况进行监测,注意监测医务人员的体温和呼吸系统的症状。
六、医疗废物的管理 发热门诊产生的所有废物均按医疗废物进行处置,置于双层黄色垃圾袋中,封口严密并贴上标签,医疗废物管理中心指定专人定时收集,交接手续齐全,最终医疗废物处置中心处置。
医院感染管理科
2015-2-3
第三篇:人感染H7N9禽流感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人感染H7N9禽流感医院感染防控制度
全院各科室:
为进一步完善人感染禽流感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降低发生医院感染的风险,确保消毒隔离和医务人员防护措施落实到位,根据卫生部《人感染H7N9禽流感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2013年版)》,特制定《人感染H7N9禽流感医院感染防控制度》,请相关科室遵照执行。
一、基本要求
1、对全体医务人员进行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治知识的培训,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2、按要求在门、急诊设置预检分诊点,做好疑似病人的就诊工作,设立发热门诊和隔离留观室。
3、加强消毒隔离和防护工作,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确保消毒隔离和个人防护等措施落实到位。
二、隔离措施
1、在门诊、急诊设立预检分诊处,将人感染H7N9禽流感疑似患者引导至发热门诊就诊,疑似患者及陪同者应佩戴外科口罩。
2、对人感染H7N9禽流感疑似患者应当及时采取隔离措施,人感染H7N9禽流感疑似患者进行单间隔离,不设陪护。患者的活动应当限制在隔离留观室内进行。
3、根据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传播途径,在实施标准预防的基础上,采取飞沫隔离与接触隔离措施。具体措施包括:
(1)疑似患者应安置在隔离观察室内,并有明确的标识。
(2)隔离观察室的门必须随时保持关闭,门口应放置速干手消毒剂、有盖容器(收集脱下的防护用品),室内放置脚踏式医疗废物容桶及利器盒。
(3)尽量减少进入隔离观察室的医务人员数量。
(4)用于疑似患者的听诊器、温度计、血压计等医疗器具实行专人专用。非专人专用的医疗器具在用于其他患者前,应当进行彻底清洁与消毒。
4、对患者应当进行培训和指导。具体内容包括:(1)病情允许时,患者应当佩戴外科口罩。
(2)在咳嗽或者打喷嚏时用卫生纸遮掩口鼻,然后将卫生纸丢入医疗废物桶。(3)在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应当及时洗手,再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
三、防护措施
医务人员防护遵循标准预防原则,并根据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传播途径采取飞沫隔离和接触隔离措施。医务人员在工作时按照导致感染的危险性程度采取合适的防护。
1、医务人员应当按照标准预防的原则,根据其传播途径采取飞沫隔离和接触隔离的防护措施。
2、每次接触患者前后及时正确进行手卫生。
3、发热门诊、预检分诊处、隔离病区的医务人员应按要求着装,正确使用防护用品。
4、医务人员应当根据导致感染的风险程度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1)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及污染物品时应戴清洁手套,脱手套后洗手。(2)可能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物质喷溅时,应戴外科口罩或者医用防护口罩、护目镜、穿隔离衣。
(3)对疑似或确诊患者进行气管插管操作时,应戴医用防护口罩、护目镜、穿隔离衣。
(4)外科口罩、医用防护口罩、护目镜、隔离衣等防护用品被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污染时应当及时更换。
(5)正确穿戴和脱摘防护用品,脱去手套或隔离服后立即洗手或手消毒。(6)处理所有的锐器时应当防止被刺伤。
四、消毒措施
(一)空气消毒
1、在有人的情况下,每日定时开窗通风,每次不少于30分钟,加强空气流通。
2、在无人情况下每日采用紫外线照射消毒,每次照射不少于1小时。
(二)物体表面、地面的清洁和消毒
应当每日2次进行清洁消毒,受到明显污染时,随时去污与消毒。
1、清洁消毒的应达到以下要求:
(1)进行湿式清洁,动作轻柔。
(2)所有清洁消毒后的物体表面、地面应当保持干燥。
(3)清洁消毒工作应当区分清洁区、潜在污染区、污染区,逐区进行。抹布、拖把要标识清楚,分区使用,及时更换。
(4)工作完毕后,应当及时清洁和消毒工作用具。
2、物品表面和地面的消毒按照常规的消毒方法,消毒剂可选用400mg/L~700mg/L的含氯消毒液擦拭,作用30min。
3、拖把、抹布、地巾每次使用后清洗干净,在500mg/L有效氯消毒剂中浸泡30min,冲净消毒液,干燥备用。
(三)防护用品的清洗与消毒
1、可以重复使用隔离衣每次用后密闭运送洗衣房,专机清洗消毒。
2、防护眼镜、防护面罩:每次使用后用500 mg /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30 分钟后,清洗干燥后备用。
(四)人感染H7N9禽流感疑似患者使用物品的消毒
1、患者使用的床单、被罩: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污染后及时更换,密闭运送洗衣房,专机清洗消毒。患者使用物品与医务人员使用物品应当分开清洗、消毒。
2、呼吸治疗装置:在使用前应达到高水平消毒,非一次性使用螺纹管、氧气湿化瓶用后应当立即用500mg /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30 分钟后,由供应室统一回收处置。呼吸机主机表面清洁后,用500 mg /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
3、接触患者的精密仪器设备,设备表面使用75%乙醇擦拭消毒2遍.4、患者使用后的体温计,浸泡于500 mg /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冲净消毒液,干燥保存。血压计、听诊器等,每次使用前、后用75%的乙醇擦拭消毒。压舌板使用一次性压舌板。
5、氧气瓶在移出隔离观察室前,用500 mg /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外表面。
7、患者使用后的痰盂:浸泡于1000mg/L含氯消毒剂中,作用30 分钟,清水冲洗,干燥备用,使用的一次性痰杯,用后按医疗废物处理。
(五)终末消毒:接诊人感染H7N9禽流感疑似患者的诊室或观察室,当该病人离开后,应当对其房间的环境和使用的物品进行终末消毒。消毒方法是:
1、空气消毒:紫外线灯照射1小时,消毒完毕充分通风后方可使用。
2、物体表面和地面:清洁后,使用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物体表面和拖地,作用30分钟。
五、医疗废物的管理
发热门诊产生的所有废物均按医疗废物进行处置,置于双层黄色垃圾袋中,封口严密并贴上标签,专人定时收集,交接记录齐全。
附件:
1、医务人员穿脱防护用品流程
2、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转运流程: 附件
1、医务人员穿脱防护用品流程 1)穿戴防护用品程序
a)清洁区进入潜在污染区:洗手→戴帽子→戴医用防护口罩→穿工作衣裤→换工作鞋后→进入潜在污染区。手部皮肤破损的戴乳胶手套。
b)潜在污染区进入污染区:穿隔离衣或防护服→戴护目镜/防护面罩→戴手套→穿鞋套→进入污染区。
c)为患者进行吸痰、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等操作,可能被患者的分泌物及体内物质喷溅的诊疗护理工作前,应戴防护面罩或全面型呼吸防护器。
2)脱防护用品程序
a)医务人员离开污染区进入浴在污染区前:摘手套、消毒双手→摘护目镜/防护面屏→脱隔离衣或防护服→脱鞋套→洗手和/或手消毒→进入潜在污染区,洗手或手消毒。
b)从潜在污染区进入清洁区前:洗手和/或手消毒→脱工作服→摘医用防护口罩→摘帽子→洗手和/或手消毒后,进入清洁区。
c)离开清洁区·沐浴、更衣→离开清洁区。附件
2、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转运流程: 1)转运流程 穿、戴防护物品→出车至医疗机构接患者→患者戴外科口罩 →将患者安置在负压救护车→将患者转运至隔离病房 →车辆及设备消毒→开窗通风→脱去手套进行手卫生→依次脱去防护物品→洗手→淋浴更衣。
2)转运人员穿戴及脱摘防护物品流程
穿戴防护物品流程:洗手或手消毒→戴帽子→戴医用防护口罩→穿工作服→穿隔离衣→戴手套。
脱摘防护物品流程:摘手套→洗手或手消毒→脱隔离衣→洗手或手消毒→摘口罩帽子→洗手或手消毒。
第四篇:人感染H7N9禽流感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制度
人感染H7N9禽流感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制度
一、基本要求
(一)对全体医务人员进行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治知识的培训,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二)按要求设立发热门诊和隔离留观室。
(三)加强消毒隔离和防护工作,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确保消毒隔离和个人防护等措施落实到位。
二、隔离技术
(一)隔离的原则。
1.对人感染H7N9禽流感疑似患者应当及时采取隔离措施,单间隔离,不设陪护。患者的活动应当限制在隔离观察室内进行。
2.在实施标准预防的基础上,采取飞沫隔离与接触隔离措施。具体措施包括:
(1)疑似患者应安置在隔离观察室内,并有明确的标识。
(2)隔离观察室的门必须随时保持关闭,门口应放置速干手消毒剂、有盖容器(收集脱下的防护用品),室内放置脚踏式医疗废物容桶及利器盒。
(3)尽量减少进入隔离观察室的医务人员数量。
(4)隔离观察室应设有专用的收集大小便的容器、洗手池。
(5)用于疑似患者的听诊器、温度计、血压计等医疗器具实行专人专用。非专人专用的医疗器具在用于其他患者前,应当进行彻底清洁与消毒。
3.对患者应当进行培训和指导。具体内容包括:
(1)病情允许时,患者应当佩戴外科口罩。
(2)在咳嗽或者打喷嚏时用卫生纸遮掩口鼻,然后将卫生纸丢入医疗废物桶。
(3)在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应当及时洗手,再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
(二)不同部门的隔离措施。
设立发热门诊,建立预检分诊制度,及时引导相关患者到发热门诊就诊。发热门诊应采取如下措施:
(1)远离其他门诊、急诊,独立设区,出入口与普通门急诊分开,标识明显。
(2)候诊区应当通风,其空间应能够满足患者候诊需要。
(3)有独立诊室。
(4)挂号、就诊等全部在该区域内完成。
(5)发热和急性呼吸道症状患者应当戴外科口罩,在咳嗽或打喷嚏时用卫生纸遮掩口鼻,然后将卫生纸丢入医疗废物容器。
(6)近距离接触(距离<1米)急性发热性呼吸道症状患者,医务人员应采用“标准预防+飞沫传播预防”的措施;患者应当戴外科口罩。
(1)独立设区,标识明显。
(2)疑似患者单间隔离。
(3)患者病情允许时,应当戴外科口罩,并限制在留观室内活动。
三、防护技术
遵循标准预防原则,按照导致感染的危险性程度采取合适的防护。
(一)按照标准预防的原则,根据其传播途径采取飞沫隔离和接触隔离的防护措施。
(二)医务人员使用的防护用品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标准。
(三)每次接触患者前后及时正确进行手卫生。
医务人员应当根据导致感染的风险程度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1.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及污染物品时应戴清洁手
套,脱手套后洗手。
2.可能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物质喷溅时,应戴外科口罩或者医用防护
口罩、护目镜、穿隔离衣。
3.对疑似或确诊患者进行气管插管操作时,应戴医用防护口罩、护目镜、穿隔离
衣。
4.外科口罩、医用防护口罩、护目镜、隔离衣等防护用品被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污染时应当及时更换。
5.正确穿戴和脱摘防护用品,脱去手套或隔离服后立即洗手或手消毒。
6.处理所有的锐器时应当防止被刺伤。
7.对患者用后的医疗器械、器具应当采取正确的消毒灭菌措施。
四、消毒技术
(一)空气消毒
1.开窗通风,加强空气流通。
2.循环风紫外线空气消毒器进行空气消毒,消毒时注意关闭门窗。
3.在无人的情况下可用紫外线照射消毒。
(二)物体表面、地面的清洁和消毒
各物体表面、地面应保持清洁,定时消毒,有污染时随时去污与消毒。
1.进行湿式清洁,动作轻柔,消毒剂可选用有效氯为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溶
液。
2.所有清洁消毒后的物体表面、地面应当保持干燥。
3.清洁消毒工作应当区分清洁区、潜在污染区、污染区,逐区进行。抹布、拖
把要标识清楚,分区使用,及时更换。
4.工作完毕后,应当及时清洁和消毒工作用具,悬挂晾干。
(三)防护用品的清洗与消毒
1.可以重复使用的布制防护用品:使用后用双层黄袋包装,注明感染性疾病名称,密闭交洗衣房,先用500mg /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再专机清洗。
2.防护眼镜、防护面罩:可以使用500 mg /L的含氯消毒剂或75%的乙醇浸泡30 分钟后,清洗干燥后备用。
(四)疑似患者使用物品的消毒
1.患者使用的床单、被罩: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污染后及时更换。使用后用双层黄袋包装,注明感染性疾病名称,密闭交洗衣房,先用500mg /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再专机清洗。患者使用物品与医务人员使用物品应当分开清洗、消毒。
2.呼吸治疗装置:在使用前应达到高水平消毒,螺纹管尽可能使用一次性使用物品,重复使用的呼吸管路和湿化瓶,使用后用双层黄袋包装,注明感染性疾病名称,密闭交供应室处理,呼吸机主机表面清洁后,用500 mg /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按钮等用75%的乙醇擦拭。
3.接触患者的精密仪器设备,设备表面使用75%乙醇擦拭消毒2遍.4.患者使用后的体温计,浸泡于75%乙醇浸泡30分钟,干燥保存。血压计、听诊器等,每次使用前、后用75%的乙醇擦拭消毒。压舌板一人一用一灭菌,或者使用一次性压舌板。
5.氧气瓶在移出隔离观察室前,用500 mg /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外表面。
7.患者使用后的痰盂:浸泡于1000mg/L含氯消毒剂中,作用30 分钟,清水冲洗,干燥备用,使用的一次性痰杯,用后按医疗废物处理。
(五)患者的排泄物、分泌物、呕吐物:用20000mg/L含氯消毒剂搅拌后作用>2h后排入污水系统,也可以使用1:5的漂白粉覆盖,作用60分后处理。传染病流行期间,适当增加污水处理消毒剂的投药量,保证污水处理的余氯含量达到
6.5ml/L。
(六)终末消毒:疑似患者的诊室或观察室病人离开后,应当对其房间的环境和使用的物品进行终末消毒。消毒方法是:
1.空气消毒:紫外线灯照射1小时,消毒完毕充分通风后方可使用。
2.物体表面和地面:清洁后,使用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物体表面和拖地,作用30分钟。
3.疑似患者使用物品的消毒,按照
(四)的要求进行。
五、医务人员的健康管理
1.医务人员在接诊、救治和护理人疑似病例时,应做好个人防护。
2.在发热门诊工作的医务人员要每日接受体温监测和流感样症状排查。医务人员出现发热或流感样症状时,要及时报告并接受排查,被诊断为人感染H7N9禽流感疑似病例的医务人员,应立即接受隔离治疗。
4.合理安排医务人员的工作,避免过度劳累,并及时对其健康情况进行监测,注意监测医务人员的体温和呼吸系统的症状。
六、医疗废物的管理
发热门诊产生的所有废物均按医疗废物进行处置,置于双层黄色医疗废物袋中,封口严密并贴上标签,医疗废物专职人员定时收集,交接记录完整。
医院感染管理科
2013-4-4
第五篇: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一、呼吸系统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制度
(一)将感染与非感染病人分室安置,病房按时开窗通风;特殊呼呼道感染病人,执行标准预防;对于器官移植、粒细胞减少症等严重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应进行保护性隔离,医务人员进入病室时须戴口罩、帽子,穿无菌隔离衣等。
(二)病情许可的情况下,鼓励患者半卧位,并尽早下床活动。
(三)训练手术后患者(尤其是胸部和上腹部手术患者)正确咳嗽排痰方式,必要时予以翻身、拍背,以利于痰液引流。
(四)昏迷患者取平卧位时,头偏向一侧。
(五)绝对卧床患者每2小时翻身、拍背一次。
(六)吞咽异常的病人经口喂食宜量少、缓慢,以防误吸。
(七)严格掌握气管插管或切开适应症,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患者应优先考虑无创通气;如要插管,尽量使用经口的气管插管。
(八)对气管插管或切开病人,吸痰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九)注意患者口腔卫生,使用洗必泰漱口或口腔冲洗,每2-6小时1次。
(十)呼吸机螺纹管每周更换1次,有明显分泌物污染时及时更换;湿化器内添加灭菌水,每天更换。
(十一)冷凝器应始终保持在最低位,冷凝水及时倾倒,不可使冷凝水流向患者气道。
(十二)一次性气管插管、吸痰器、呼吸机螺纹管严禁重复使用。
(十三)呼吸机外表面清洁消毒每日一次,包括界面、键盘、万向臂架、电源线、高压气源管路等。污染严重和呼吸机用毕终末消毒时,须用75%医用酒精擦拭触摸屏式操作面板,擦拭时应避免液体进入呼吸机内部。
(十四)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每天评估是否可以撤机和拔管,尽量减少机械通气和插管天数。在拔插管或解除气囊前,需将插管气囊以上的气管分泌物清除干净。
(十五)呼吸机各部件消毒后,应干燥后保存备用,保存时间为一周,过期应重新清洗消毒。
(十六)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及时送检标本做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
(十七)严格按卫生部《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清洗、消毒支气管镜。
(十八)医务人员必须遵循手卫生规范,减少经手传播造成的交叉感染。
二、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一)严格掌握导尿指征,根据需要决定置留导尿管及留置时间。
(二)仔细检查无菌导尿包,如导尿包过期、外包装破损、潮湿,不应当使用。
(三)根据患者年龄、性别、尿道等情况选择合适大小、材质等的导尿管,最大限度降低尿道损伤和尿路感染。
(四)严格遵循无菌操作技术原则留置导尿管,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尿道粘膜。
(五)置管过程中,指导患者放松,协调配合,避免污染,如尿管被污染应当重新更换尿管。
(六)妥善固定尿管,保证集尿袋高度低于膀胱水平,防止逆行感染。保持尿液引流装置密闭、通畅和完整,活动或搬运时夹闭引流管,防止尿液逆流。
(七)留取尿标本时,以无菌方法从导尿管留取尿液,以保持集尿系统的密闭性。
(八)保持尿道口清洁,大便失禁的患者清洁后还应当进行消毒。留置导尿管期间,应当每日清洁或冲洗尿道口。
(九)患者沐浴或擦身时应当注意对导管的保护,不应当把导管浸入水中。
(十)长期留置导尿管患者,不宜频繁更换导尿管。若导尿管阻塞或不慎脱出时,以及留置导尿装置的无菌性和密闭性被破坏时,应当立即更换导尿管。
(十一)患者出现尿路感染时,应当及时更换导尿管,并留取尿液进行微生物病原学检测。
(十二)每天评估留置导尿管的必要性,尽可能缩短留置导尿管时间。
(十三)医护人员在维护导尿管时,要严格执行手卫生。
三、导管相关血液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制度
(一)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置管时应当遵守最大限度的无菌屏障要求;置管部位应当铺大无菌单(巾);置管人员应当戴帽子、口罩、无菌手套,穿无菌手术衣。置管过程中手套污染或破损应当立即更换。
(二)置管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等医疗用品和各种敷料必须达到灭菌水平。
(三)患疖肿、湿疹等皮肤病或患感冒、流感等呼吸道疾病,以及携带或感染多重耐药菌的医务人员,在未治愈前不应当进行置管操作。
(四)应当定期更换置管穿刺点覆盖的敷料。更换间隔时间为:无菌纱布为1次/2天,无菌透明敷料为1-2次/周,如果纱布或敷料出现潮湿、松动、可见污染时应当立即更换。
(五)医务人员接触置管穿刺点或更换敷料时,应当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
(六)严格保证输注液体的无菌。做好导管的护理。
(七)做好导管的护理:
1.保持导管连接端口的清洁,注射药物前,应当用75%酒精或0.5%碘伏进行消毒,待干后方可注射药物。如有血迹等污染时,应当立即更换。2.告知置管患者在沐浴或擦身时,应当注意保护导管,不要把导管淋湿或浸入水中。
3.外周静脉导管:每间隔72-96小时更换导管,并改变穿刺部位;中心静脉导管,无须常规更换导管,通常置管不超过30天为宜。
(八)紧急状态下的置管,若不能保证有效的无菌原则,应当在48小时内尽快拔除导管,更换穿刺部位后重新进行置管,并作相应处理。
(九)怀疑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感染,或者患者出现静脉炎、导管故障时,应当及时拔除导管。必要时应当进行导管尖端的微生物培养。
(十)医务人员应当每天对保留导管的必要性进行评估,不需要时应当尽早拔除导管。
四、手术部位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制度
(一)应完善患者术前各项检查,积极治疗其基础疾病,如肥胖、糖尿病、低蛋白血症等,尽量缩短等待手术时间。
(二)手术前尽可能治愈其他部位感染,并限制使用皮质类固醇。
(三)做好病人手术前皮肤准备。术前备皮应当在手术当日进行,去除手术部位毛发时,应当使用不损伤皮肤的方法。
(四)患有呼吸道、胃肠道和皮肤感染的医务人员未愈前不得进入手术室。
(五)加强手术室环境卫生学管理,保持环境表面清洁,最大限度减少人员数量和流动。
(六)手术人员要严格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进行外科手消毒。
(七)为患者更换切口敷料时,要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及换药流程。
(八)根据手术部位、手术污染程度、手术持续时间等因素采用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
(九)加强病房环境卫生学管理,减少陪住,严格探视制度。
(十)改善病人营养状态,调节水、电解质及酸碱平稳。
五、皮肤软组织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制度
(一)保持患者皮肤清洁干燥,衣服宽松,减少皮肤摩擦和刺激。
(二)对皮肤屏障功能障碍者,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检查和治疗。护理时避免推拉动作。
(三)增加病人营养,给予患者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
(四)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如糖尿病应及早控制;对反复发生皮肤葡萄球菌感染者,可酌情应用免疫增强剂。
(五)合理选用抗生素 无菌手术或皮肤功能障碍的患者,不主张常规应用抗生素预防,如手术创面大,或发生皮肤感染的机会增加时,可酌情使用,以外用药为主,减少抗生素应用,防止耐药性发生。
六、消化系统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制度
(一)注意饮食卫生,不吃生冷、不洁食物。餐具、鼻饲器具一用一消毒,一次性物品严禁重复使用。
(二)严格洗手,护理病人前后,尤其是接触食物前、处理排泄物后必须认真洗手。
(三)医院食物从采购、保存、烹调、运送、分发各个环节要符合食品卫生标准,防止细菌污染。定期对营养室工作人员、配餐员进行健康检查与食品卫生培训。
(四)发生胃肠道感染病人,根据其传染性确定是否隔离,必要时转感染性疾病科或传染病院治疗。
(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防止菌群失调和发生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
(六)对可能导致传播和污染的各种途径均应采取措施,加以防范。
(七)改善病人营养状态,调节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八)保护易感人群。婴幼儿、老年、长期卧床等病人免疫功能差,容易患胃肠道感染,应加强对这些病人的保护,积极治疗原发病,提高病人免疫机能。
七、产褥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制度
(一)加强孕期保健,积极治疗各种孕期并发症。
(二)作好对孕妇的健康教育:注意营养和维生素的摄入;临产前2个月内勿行盆浴,避免性交。
(三)严格无菌操作是控制产褥的关键:产房以及接生用具应该严格消毒灭菌;所有与产妇接触的人必须戴口罩;助产者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技术,不轻易作阴道检查,认真观察产程,避免产程延长和产后出血;仔细检查软产道和胎盘、胎膜,发现产道损伤应及时缝合,怀疑有胎盘、胎膜,发现产道损伤应及时缝合,怀疑有胎盘、胎膜残留,需在严格消毒后进行宫腔探查,剥离残留的胎盘。
(四)落实手卫生,为产妇做检查前后应严格洗手。
(五)产褥期应保持外阴清洁:每天会阴护理2次,应用消毒会阴垫,便盆及用具也应消毒。
(六)加强对感染产妇的隔离,避免交叉感染,限制探视人数,所有用具、被褥床垫均须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