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大讲堂建设典型经验材料(共5篇)

时间:2019-05-13 12:23: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基层大讲堂建设典型经验材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基层大讲堂建设典型经验材料》。

第一篇:基层大讲堂建设典型经验材料

额济纳旗农牧业局基层大讲堂建设情况基层大讲堂是推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重心下移与变革创新,更好地将党的创新理论、方针政策和地方党委、政府的决策落实到基层、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基础平台;是整合各方面宣传教育资源,合力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和学习型社会建设,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领群众的有效途径;是组织群众、联系群众、了解民情、化解社会矛盾、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夯实党的执政基础的有力手段。2011年以来,我局结合工作实际,研究制定了基层“大讲堂”建设工作安排。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开展基层“大讲堂”建设工作,按照“有稳定场所、有规范名称、有组织机构、有宣讲队伍、有工作计划”的“五有”要求,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以农牧民培训学校为主要载体,开展了“讲理论强素质、讲科技长技能、讲法律明是非”等一系列宣讲活动。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设基层大讲堂是一项点多面广、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加强领导、健全机制,才能取得实效。按照要求,为加强我局基层大讲堂建设工作的指导与协调,成立了农牧业局基层大讲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局长任组长,纪检组长任副组长,各股室、各二级单位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不定期召开专题会议,总结通报讲堂建设运行情况,部署讲堂建设的任务,分析讲堂建设存在问题。

第二篇:关于加强基层大讲堂建设的意见建议

关于加强基层大讲堂建设的意见建议

(一)进一步加强阵地建设,扩大讲堂覆盖面

落实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大讲堂建设的意见》(内党宣发[2011]17号)文件要求,进一步加强阵地建设,扩大讲堂覆盖面。所有有条件的嘎查村、社区、机关、学校和国有企业、事业单位都要建立起讲堂,家庭讲堂进一步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也建起一大批讲堂。所有讲堂达到“九有”标准。微信大讲堂实现全覆盖,各地区全力打造具有影响力的品牌讲堂。

(二)进一步队伍建设,提供人才保障

盟旗两级建立起重点宣讲员队伍、后备宣讲员队伍。开展政治学习和业务培训,以集体备课会、观摩会、外出考察或举办培训班等形式,分期分批对盟旗两级重点宣讲员进行培训,通过学习和实践,进一步选拔、建立起一支相对固定的高素质的理论宣讲队伍。多渠道大力发展宣讲志愿者队伍。一是将理论宣讲志愿者队伍建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志愿者队伍建设结合起来,与主流宣讲队伍相辅相成。二是把党政机关、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企事业单位长期从事某一职业的专家,经验丰富的离退休“五老”人员(老干部、老教师、老战士、老党员、老模范)以及各行各业的成功人士、道德模范、民间艺人、土专家和大学生村官等热心社会公益事业、有宣讲能力的优秀人才吸收到宣讲队伍中来,充实和完善宣讲人才库。

(三)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提高管理水平

首先,按照自治区内党宣发【2011】17号文件精神要求,旗县市(区)要加强党委讲师团自身建设。各地区要积极落实机构和人员编制,保证经费。二是按照自治区要求,盟旗两级要成立有主要领导亲自挂帅负责的讲堂建设领导小组,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宣传部门牵头组织、各相关部门分工负责,社会力量参与、基层单位具体落实的组织领导体系和合作联动机制。三是加强制度建设,健全管理机制,包括讲师团管理制度,讲堂建设管理制度,宣讲员聘任、培训、管理制度,基层调研、集中备课、交流研讨、信息沟通、督察考核、评比奖励等宣讲制度。

(四)加大经费支持

近年来,基层大讲堂建设投入少,基础建设薄弱,如理论政策书籍资料匮乏、没有现代化的电教设备、宣讲员没有劳务费从而积极性不高等。建议盟旗两级党委政府加大经费投入,确保宣讲员培训、配备理论书籍资料、电教设备以及评优奖励等工作得以落实。

第三篇:班组建设典型经验

凝练“三种精神” 建设一流班组

********调度控制中心配网抢修指挥班

********调度控制中心配网抢修指挥班是一个由10名青年员工组成,充满活力的年轻班组。主要负责全***市1.58万平方公里、410万电力客户的配电网抢修指挥工作。自2013年1月成立以来,我们班以凝练“三种精神”为载体,以“青年创新工作室”为牵引,通过班组管理创新、技术创新、质量创新活动的深入开展,有效激活了班组这个企业的“细胞”,提高了班组生产和管理水平,成为一支勇于创新、善打硬仗的一流班组。先后获得“******省公司优秀创新工作室”、“***省优秀质量管理小组”、“全国优秀质量管理小组”等荣誉。

一、努力超越,勇攀高峰的学习精神

我们班的努力方向是把班组打造成一个学习型组织。班组提出愿景:“打造一流的高素质团队,让人人成为创新能手”。我们成立了******省公司第一个以“青”字号命名的“万强青年创新工作室”,在班长带领下,班里开展“三个三”人才培养模式,即:三个贴近、三个适应、三个延伸。三个贴近即:贴近本职、贴近专业、贴近工作。三个适应即:与配电网的发展相适应、与专业理论相适应、与承担的任务相适应。三个延伸即:向完成抢修任务延伸、向相关知识延伸、向未来配电网发展方向延伸。具体实施“一人一课题、一师带一徒、一岗一轮换、一周一主题”的四个“一对一”学习法,极大地激发了全班学技术、练技能、搞创新的积极性。我们班成员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全面掌握了《配网异常及事故处理管理执行文件》、《配网检修工作票管理规定》等相关配网专业技术知识,为各项工作开展打下良好基础。

同时,我们班始终坚持有目的培养青年职工,让他们在实践中得到锻炼。每逢公司开展技术攻关,班里都选派青年职工参与。攻关课题结束时,参加人员必须撰写论文或技术报告,参加论文评比。自觉、自发、自主学习已成为我们班集体和个人生活中的重要部分。仅2013年就有17人次完成QC成果12项,11篇技术论文参加公司的论文交流。班长万强不仅自己具有高超的配电网抢修指挥控制技能,对自己的“绝活”也毫不保留,主动向年轻职工传授技艺。他编写的《缩短配网故障停电时间》、《缩短配网临时操作票出票时间》两本QC成果册,成为配网抢修过程中解决难题的“金钥匙”。

二、追求卓越,打造精品的创新精神

“追求卓越,勇攀技术高峰,打造精品”是我们班的重要特征。我们结合班组实际,鼓励班组成员立足岗位,持续创新,大力开展“集体研讨、相互学习、举一反三”活动,形成了追求卓越,努力打造精品的浓厚氛围。

我们班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在配网发生故障时,对故障点柱上的开关快速进行定位分析。公司为我们定下了每次故障定位时间≤60分钟的质量目标。但通过对2013年1月至6月的故障点柱上开关定位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我们发现定位的平均耗时达到了79分钟/次,没有达到标准,班组的生产质量存在着隐患。面对 2

困难,我们班深入分析查找原因,并籍由我们班倡导的“经验交流传帮带、一专多能促成才”活动,深入公司相关部门、班组进行调研,获取了交叉配合专业的实际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与标准对照,最终确认了产生问题的3个主要原因。

为解决这一难题,我们班多次召开“你说我听大家谈”主题班会,集思广益,制定措施。综合运用“TPM”法,“统筹”法,自动化等手段,及时掌握线路联接关系,缩短审核故障点柱上开关线路图时间。同时,引入“5S”质量管理办法,优化抢修指挥流程,缩短确认非低压用户故障时间。通过对2013年7至12月的213次故障点柱上开关定位时间进行效果检查,定位时间达到了平均52分钟/次。2014年,经过公司制度性的推广和成果转化,故障点柱上开关定位时间进一步稳定在50分钟/次,有力地提升了配网故障处理的效率,减少了每次事故的停电时间,年均创造经济效益100余万元。这一成果也获得了2013年“中电联(第五届)全国电力行业职工创新成果二等奖”,并在全国进行推广。

三、凝聚人心,和谐奋进的团队精神

我们班是一个和谐奋进的团队,大家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共同发展。我们深入推行内部事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充分尊重员工、关爱员工、凝聚人心,促进了班组与企业、班组与员工的和谐。我们班充分认识到班会的作用,通过班会进行有效沟通,促进班组工作顺利开展。我们班明文规定班长必须每日召开班前班后会,每月月初召开工作布臵会,月中召开检查工作会,月末 3

召开总结工作会及每月一次的全体员工会议,凡是班内建设、技术改造或涉及员工切身利益的问题,都提前向每个员工征求意见,并在全体员工会上通过员工讨论形成一致的意见,并严格按照计划、开始、扩展、回收、结论、追踪七步执行程序进行落实,确保会议收到良好的效果。班长在适当时候对工作进行总结,表扬先进,鼓励后进。这一套有效的沟通机制,如同班组工作的粘合剂、润滑剂,激发了全体成员做好本职工作的积极性。

我们班有不少参加工作一、二年的青年员工,有人认为他们的专业技术素质和职业心理素质都不成熟,对于工作还难以胜任,一些年轻的员工为此背负了沉重的心理压力。我们在提升青年职工专业素质的同时,创建了“阳光访谈室”(心理舒缓中心),了解青年员工思想工作生活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解决实际困难,使青年职工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大家的心贴得更紧了,心更齐了,都能自觉地服从班组的整体利益,主动加班开展技术攻关成为了大家的经常行为。

创新无止境。我们将继续加强班组建设,提高班组管理水平,进一步凝聚“三种精神”,发挥“青年创新工作室”的模范带头作用,用一流业绩为电网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四篇:新农村建设典型经验材料

新农村建设典型经验材料

建设新农村应从当地实际出发,因地制宜;要以加速农村经济发展为重心;抓住产能过剩转移机遇振兴农村产业,要注意建立科学的目标管理体系。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本质要求就是实现农村全面小康社会的六大指标体系。

其中第一位的、权重最大的是经济发展,核心指标是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人均

纯收入数值基本相同)。新农村是一个全面的、综合的概念,不是简单重复历史上拆旧房并村盖新房,其建设既要争朝夕,但又是一个较长过程。我国土地辽阔,自然资源、经济发展的地域差别很大,基础高低不均,因此只有从当地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制定建设新农村的规划,才能做到低投入、高产出。东部地区有许多新农村的样板,可以参观学习,但不能简单复制,搞形象工程。这些新农村的典型的出现,有许多外部内部各异的条件和历史背景。只有挖掘他们本质的深层次的经验为我所用,才能使自己的工作落到实处。

以加速农村经济发展为重心

安徽是处于中部地区欠发达的省份,农民人均纯收入低于全国水平,低于大部分邻省。基于这一现实,建设新农村的重心应当是加速农村经济发展。请支持原创网站wenmi114.com

着重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2005年我省农村人均纯收入2640.96元,比上年增加141.63元,增幅5.67%。其中工资性收入增幅最大,在当年农村人均纯收入中,工资性收入达1010.05元,占总收入37.9%。比上年增加125.43元,增幅为14.18%。在工资性收入中,外出从业得到收入635.4元,占工资性收入的62.9%,比上年增加43.67元,增幅为7.38%。外出从业得到的收入中,在省外国内从业得到的收入最多,为524.4元,占82.5%,比上年增加29.8元,增幅为6.03%。在乡外县内从业得到的收入57元,占8.97%,比上年增加8.79元,增幅为18.24%。在县外省内从业得到的收入54.03元,占外出从业收入的8.5%,比上年增加5.07元,增幅为10.36%。从上述分析看,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也是积累农村财富的重要来源。

需要注意的是,统计分析表明,在本县外乡从业得到的收入,绝对数虽小,但发展势头很猛,比2004年增长18.24%,比在省外从业得到的收入增加12.21个百分点。它从侧面反映了我省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态势,并且显示了我省农村经济发展的抓手是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减少农村人口,实施“一抓三促”的发展战略,即抓农村劳动力转移,促农地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我省农村劳动力转移人数2005年已超过10000多万。当今劳动力转移就业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载体,省外企业是安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载体,省内、县内企业出是我省农村劳动力转移载体,从经济效益着眼,后者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即实现就地就近转移,并向更高层次创业发展,加力发展县域经济,壮大载体空间和承重力;二是提高劳动力素质,尤其是外出务工者的素质。农村劳动力转移,本质是对农村人力资本的投入,必须付出成本。有远见的农民,为了结束贫困,倾其家产为子女上学求知识;各级政府更要想方设法教育和培训农民。中央已作出分期实现农民九年免费义务教育的计划,大力实施职业技术教育工程,关键是层层落实。城市中青年就业今后每年增加,仅大学毕业生每年有250万人,因此农民进了城,面对城市竞争,如果没有人力资本,没有岗位必须的技能,缺乏竞争力,就找不到工作,或找不到好的工作。我们调查,苏北地区比较贫穷的市县,凡是农民进城打工的月工资一般在千元左右;我省农民进城打工方向地主要在“长三角”和“珠三角”,但月工资一般只在五六百元。原因是前者在转移前大部分进行了技能的专业培训。我省各市县对劳动力转移前的技能培训也有做得很好的,但总体数量较少,需要政府在财力上的支持和各部门形成合力,动员和组织社会力量,共同把这件事做好。

重视渔业、林业的开发。在现阶段,在农民收入中,农业收入是大头。从农林、牧、渔业收入结构看,2005年我省渔业收入有跨跃式发展,虽然收入绝对数小,但透出的潜力很大。当年农民家庭第一产业人均纯收入1278.19元中,渔业人均收入33.47元,但比上年增加18.39元,增幅达121.98%。其次是林业收入人均29.17元,增加4.33元,但增幅达17.41%。历史上“珠三角”一些省市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就是把低收入的粮食作物改造精养鱼塘,实现了农民收入的突破,本省粮食自给不足,就从安徽、江西、四川等产粮省调入,造成这些产粮省机会成本的损失。当然,粮食是国家稳定的重要基石,全局高于一切,当前和今后我们不可能复制某些省市过去的结构调整做法。但在相当长时间里,农业收入不可能有大

第五篇:新农村建设典型经验材料

建设新农村应从当地实际出发,因地制宜;要以加速农村经济发展为重心;抓住产能过剩转移机遇振兴农村产业,要注意建立科学的目标管理体系。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本质要求就是实现农村全面小康社会的六大指标体系。其中第一位的、权重最大的是经济发展,核心指标是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人均纯收入数值基本相同)。新农村是一个全面的、综合的概

念,不是简单重复历史上拆旧房并村盖新房,其建设既要争朝夕,但又是一个较长过程。我国土地辽阔,自然资源、经济发展的地域差别很大,基础高低不均,因此只有从当地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制定建设新农村的规划,才能做到低投入、高产出。东部地区有许多新农村的样板,可以参观学习,但不能简单复制,搞形象工程。这些新农村的典型的出现,有许多外部内部各异的条件和历史背景。只有挖掘他们本质的深层次的经验为我所用,才能使自己的工作落到实处。

以加速农村经济发展为重心

安徽是处于中部地区欠发达的省份,农民人均纯收入低于全国水平,低于大部分邻省。基于这一现实,建设新农村的重心应当是加速农村经济发展。

着重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2005年我省农村人均纯收入2640.96元,比上年增加141.63元,增幅5.67%。其中工资性收入增幅最大,在当年农村人均纯收入中,工资性收入达1010.05元,占总收入37.9%。比上年增加125.43元,增幅为14.18%。在工资性收入中,外出从业得到收入635.4元,占工资性收入的62.9%,比上年增加43.67元,增幅为7.38%。外出从业得到的收入中,在省外国内从业得到的收入最多,为524.4元,占82.5%,比上年增加29.8元,增幅为6.03%。在乡外县内从业得到的收入57元,占8.97%,比上年增加8.79元,增幅为18.24%。在县外省内从业得到的收入54.03元,占外出从业收入的8.5%,比上年增加5.07元,增幅为10.36%。从上述分析看,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也是积累农村财富的重要来源。

需要注意的是,统计分析表明,在本县外乡从业得到的收入,绝对数虽小,但发展势头很猛,比2004年增长18.24%,比在省外从业得到的收入增加12.21个百分点。它从侧面反映了我省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态势,并且显示了我省农村经济发展的抓手是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减少农村人口,实施“一抓三促”的发展战略,即抓农村劳动力转移,促农地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我省农村劳动力转移人数2005年已超过10000多万。当今劳动力转移就业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载体,省外企业是安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载体,省内、县内企业出是我省农村劳动力转移载体,从经济效益着眼,后者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即实现就地就近转移,并向更高层次创业发展,加力发展县域经济,壮大载体空间和承重力;二是提高劳动力素质,尤其是外出务工者的素质。农村劳动力转移,本质是对农村人力资本的投入,必须付出成本。有远见的农民,为了结束贫困,倾其家产为子女上学求知识;各级政府更要想方设法教育和培训农民。中央已作出分期实现农民九年免费义务教育的计划,大力实施职业技术教育工程,关键是层层落实。城市中青年就业今后每年增加,仅大学毕业生每年有250万人,因此农民进了城,面对城市竞争,如果没有人力资本,没有岗位必须的技能,缺乏竞争力,就找不到工作,或找不到好的工作。我们调查,苏北地区比较贫穷的市县,凡是农民进城打工的月工资一般在千元左右;我省农民进城打工方向地主要在“长三角”和“珠三角”,但月工资一般只在五六百元。原因是前者在转移前大部分进行了技能的专业培训。我省各市县对劳动力转移前的技能培训也有做得很好的,但总体数量较少,需要政府在财力上的支持和各部门形成合力,动员和组织社会力量,共同把这件事做好。

重视渔业、林业的开发。在现阶段,在农民收入中,农业收入是大头。从农林、牧、渔业收入结构看,2005年我省渔业收入有跨跃式发展,虽然收入绝对数小,但透出的潜力很大。当年农民家庭第一产业人均纯收入1278.19元中,渔业人均收入33.47元,但比上年增加18.39元,增幅达121.98%。其次是林业收入人均29.17元,增加4.33元,但增幅达17.41%。历史上“珠三角”一些省市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就是把低收入的粮食作物改造精养鱼塘,实现了农民收入的突破,本省粮食自给不足,就从安徽、江西、四川等产粮省调入,造成这些产粮省机会成本的损失。当然,粮食是国家稳定的重要基石,全局高于一切,当前和今后我们不可能复制某些省市过去的结构调整做法。但在相当长时间里,农业收入不可能有大的增长,需要别辟蹊径。2005年,我省农业收入人均1031.24元,比上年减少8.64元,减幅0.83%。粮价上

下载基层大讲堂建设典型经验材料(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基层大讲堂建设典型经验材料(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基层大讲堂20170970

    室韦农牧场举办基层大讲堂纪委书记 讲廉政教育党课 为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引导党员干部践行“四个合格”党员标准。9月6日,依托室韦农牧场举办的基层......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典型经验材料(共五则)

    2020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典型经验材料三篇 **市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城市党建工作引领基层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真正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增强社区党员群众的获得感......

    基层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典型经验材料[优秀范文5篇]

    为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牢固树立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进一步提升全市党支部规范化建设水平。xx市紧密结合实际、认真分析研判,抓住基层党支部落实党内基本制度......

    乡镇村基层组织建设典型经验材料

    近年来,xx乡xx村“两委”多次召开专题讨论研究发展该村关于壮大集体经济工作,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自2002年开始,尤其是先进性教育活动开展以来,在里龙乡党委......

    师德师风建设典型经验材料

    师德师风建设典型经验材料 长期以来,我校在坚持狠抓教书育人工作的基础上,实施了以“培养敬业精神,塑造师德风范,提高育人水平”为宗旨,以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学识广......

    班组建设典型经验编写(推荐)

    附件2 班组建设典型经验编写模板 XXXX型班组创建典型经验专业名称:日期: 填报单位: [摘要] 简要概括典型经验的主要内容、特色以及在本单位实施、推广应用等情况。[摘要控制在......

    团组织建设典型经验介绍

    近年来,在区委和上级团委的正确领导下,大力推进全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广泛开展各种主题教育,切实加强共青团员意识教育,团结带领全区广大团员青年围绕全区中心工作,开展了一......

    班组建设典型经验管理办法

    班组建设典型经验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和深化江苏省电力公司(以下简称公司)班组建设工作,及时总结、推广班组建设典型经验(以下简称典型经验),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