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实验中学开展学习黄大年及八中队先进事迹活动汇报
实验中学开展学习
黄大年及八中队先进事迹活动汇报
11月10日,实验中学召开了全体教职工专题学习会。会上,校长同志传达了中共区教育体育局委员会转发《中共区委组织部关于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开展向黄大年同志及省武警总队咸阳市支队四大队八中队学习的通知》的通知。现将学习黄大年同志及八中队的先进事迹情况汇报如下:
会上由党员代表对黄大年同志的生平做了介绍。1977年,黄大年考入长春地质学院应用地球物理系,硕士毕业后留校任教。在当年的毕业纪念册上,黄大年的留言写到:‚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心怀报国之志,1992年,黄大年被公派到英国攻读博士,并从事地球物理研究工作,成为这个领域研究高科技敏感技术的少数华人之一。
2009年4月,当得知国家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时,黄大年第一时间给母校打电话,明确表示要回国。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刘财教授回忆说:‚黄老师就没有提一个钱字,但是就强调他在国外的做的这种高精尖的这种科研工作,以及这种工作回到国内来怎么开展。‛
‚我觉得对我来说很简单,因为简单的根源就是情结问题,惦记着养育我成长的这片土地。我们国家从一个大国向一个强国迈进过程中,它需要很多很多像我这样的回来参与建设。‛黄大年教教生前采访。
回国后的第6天,黄大年就与吉林大学签下全职教授合同,成为第一批回到东北发展的国家‚千人计划‛专家。他带着先进技术,重点攻关国家急需的‚地球深部探测仪器‛。这种设备就像一只‚透视眼‛,能‚看清‛深层地下的矿产、海底的隐伏目标,对国土安全具有重大价值。而这样的高端装备,国外长期对华垄断或封锁。
从零开始的黄大年,带着研究团队日夜奋战。他出差始终赶最晚的那一程,这样就不耽误白天工作;同事经常两三点钟接到他的信息,得知新的任务。
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 吉林大学汽车工程学院教授马芳武回忆:‚黄老师他说非常急迫,我们现在要创建双一流大学,一定要跟上时代快速地发展步伐。‛
和家人聚少离多,让黄大年心怀愧疚,他在朋友圈感叹:‚可怜老妻孤守在家,在挂念中麻木,在空守中老去‛。
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吉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王献昌说道:‚黄教授有一句话很典范的,他说我们等于说为国家损失了20年的工作时间,我们要把它补回来,那真的就是一种家国情怀,回来以后是只争朝夕。‛
黄大年带领400多名科技人员,成功研制我国第一台万米科学钻——‚地壳一号‛,自主研制综合地球物理数据分析一体化的软件系统,提高国家深部探测关键仪器的制造能力。
2016年12月8日,黄大年因胆管癌住进医院。即便在病床上,打着吊瓶的黄大年还在改方案,给学生答疑解难。
黄教授的学生周文月告诉我们:老师刚打完点滴,这手还没有缓过劲来呢,然后就开始给他讲,所以我就拍下来这个照片。他跟我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一定要出去,出去一定要出息,出息了一定要报国。
2017年1月8日,黄大年因病逝世。众多师生带着伤痛和怀念,默默垂泪,悼念送别。
斯人已去,未尽的事业却仍在继续。黄大年生前规划的‚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航空重力梯度仪研制,已通过阶段论证即将启动。昔日与黄老师并肩奋战的同事,正在让‚地球深部探测仪器‛从理论走向应用。
在吉林大学档案馆,黄大年写的入党申请书,读起来仍让人感慨:‚人的生命相对历史的长河不过是短暂的一现,随波逐流只能是枉自一生,若能做一朵小小的浪花奔腾,呼啸加入献身者的滚滚洪流中,推动人类历史向前发展,我觉得这才是一生中最值得骄傲和自豪的事情。‛
黄大年同志是新时期归国留学人员爱国报国的先进楷模,是高校教育工作者教书育人的杰出榜样。黄大年同志秉持科技报国理想,把为祖国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作为毕生追求,为我国教育科研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他的先进事迹感人肺腑。黄大年曾说,自己最看重的身份是教师。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他始终用自己的默默付出立德树人、化育英才。心有大我、至诚报国,教书育人、敢为人先,淡泊名利、甘于奉献,这24个字即是对黄大年一生事迹的高度概括。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祖国改革发展的伟大事业之中、融入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奋斗之中,从自己做起,从本职岗位做起,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
党员代表介绍了武警陕西省总队咸阳市支队八中队的先进事迹。
郑明岗,武警陕西省总队咸阳市支队八中队班长。一场大病,6次截肢手术,让他失去了左小腿。但肢体的残缺没有折损他奔跑的动力,更没能扯下他心爱的军装。
少了半条腿,他前进的脚步却无半点拖沓。他先后荣获第20届‚中国武警十大忠诚卫士‛提名奖、武警部队‚十大标兵士官‛、陕西省‚自强好青年‛‚岗位学雷锋标兵‛、咸阳市‚十大杰出青年‛‚青年突击手标兵‛等多项荣誉,当选陕西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代表,荣立个人二等功1次。
‚可以有残缺之躯,但不能有残缺之志‛
2014年5月,年仅22岁的郑明岗迎来噩耗,他被查出患了动脉血栓脉管炎。那时,这个血气方刚的年轻人对这种疾病还很陌生。恰逢中队正在搬迁,他带领战士夜以继日地守在工地上忙乎,顾不上病痛,也耽误了最佳治疗期。
随着病情恶化,他痛得彻夜失眠。等他再到医院时,已经没有了与病魔讨价还价的余地,必须截肢。
更不幸的是,由于体质特殊,他对很多药物过敏。双手攥着的床单被撕裂,嘴唇被自己咬破,身体剧烈颤抖……‚我能明显感受到手术刀在我身体里割来割去。‛ 郑明岗在手术台经历了常人无法想象的剧痛。
这样的剧痛,郑明岗接连‚品味‛了6次,从左脚拇指一直截到了膝关节。他抓烂了20多条床单,体重从120多斤降到不足80斤。
病魔还随时准备剥夺他的生命。第3次手术后,他的身体极度虚弱,肌体出现了对任何药物都过敏的变态反应。一天,他突然抽搐、呕吐不止,心率几乎降到了零,陷入重度昏迷,经过30多个小时的抢救,才总算闯过了‚鬼门关‛。这样的抢救手术,他先后经历了4次。
主治医师计科说:‚我从医20多年,没见过这么意志坚强的病人。‛
‚第六次手术那天下午,我没敢去手术室门口,因为我怕,怕医生拿出他的半条腿,怕我看到他的那刻控制不住我自己……‛ 王洁是郑明岗的未婚妻,说起在医院的那段日子,这个美丽、坚强的姑娘泪流满面。第一次看到自己残缺的左腿时,年轻的郑明岗内心濒临崩溃。
咸阳支队政委王小平到医院看望他,给他讲起独臂将军丁晓兵身残志坚的故事,鼓励他坚持梦想、战胜病魔。
‚明岗,要挺住!人生没有过不去的坎!‛‚班长,我们等你回马栏。‛听着战友们的鼓励,想到年迈的父母,看到不离不弃的未婚妻,郑明岗冷静下来,主动接受现实,开始对自己人生的思考。
好男儿志在军旅。当兵,是郑明岗认为自己做出的最正确的决定。在军营里,他告别了昔日叛逆、好斗的自己,成长为一名武警战士。新训期间,他取得了军政综合第一的好成绩,受到大队嘉奖。后来又主动报名来到支队最艰苦的单位——驻守在马栏山区的八中队。
马栏山区环境恶劣,山深路远,牛虻、毒蛇肆虐,一天之内天气变化如四季。这里有着深厚的红色基因,是刘志丹、习仲勋等老一辈革命家战斗过的地方,有红二十六军的军部旧址等革命遗迹。驻守这里的咸阳支队八中队是一支有着光荣传统的部队,前身是1932年刘志丹、习仲勋创建的南梁游击队。
郑明岗和战友们从到马栏起,就接受了红色传统文化的熏陶,立下了‚当好兵,打胜仗‛的志向。
‚可以有残缺之躯,但不能有残缺之志。‛在医院里,他迫不及待地想要尽快回到军营,再上战位,继续自己的‚好兵梦‛。
装上假肢的那一刻,他激动地哭了,迫不及待地下地行走。第一次用假肢练习走路时,他感觉‚就像踩在一块海绵上‛,刚站起来就又重重地摔倒在地,每往前面挪动一步,都要忍受锥心刺骨的痛。
‚厄运无法让我跪地求饶。‛在医院的病房和院子里,尽管衣服被汗水浸湿,假肢上满是鲜血,他仍不停地一步一步往前挪。
30天之后,郑明岗竟然已经适应假肢,能正常走路了。‚太厉害了!一般情况下病人装上假肢3个月后才能正常走路。他是一个真正的军人。‛护士杨艳说,医护人员都称赞他是‚刀锋战士‛。
出院当天,他就向支队递交了归队申请:我是一名战士,请求组织让我回归战位。
‚做一名战士是最大的幸福‛
‚好!好!‛在训练场上,郑明岗娴熟地在单杠上完成一套高难度动作,最后稳稳地跳落地面。‚这哪像只有半条左腿的人能做到的事儿!‛记者们惊叹连连。
入伍7年多来,郑明岗经历过很多岗位。无论是当普通战士、给养员,还是担任班长,他从未停止逐梦的脚步。
那年考核时,他用步枪打出50环‚满堂彩‛的好成绩。他本来有机会当选特战队员,过把‚兵王瘾‛,却意外迎来当给养员的‚苦差‛。这差使每周要雇车沿着蜿蜒曲折的山路折腾七八个小时采购物资,遇到恶劣天气,困在山中吃生食、啃冰块是家常便饭。中队党支部选他当给养员,看重的是他素质全面、责任心强。
2012年2月,马栏山区突降大雪,13公里外的关门执勤点道路中断物资车辆无法通行,30余名官兵面临断粮。他与9名战友冒着零下27摄氏度的严寒、踩着齐膝深的积雪前往执勤点补给物资。期间,一名战友不慎摔伤了无法再负重前行。郑明岗背着自己的物资向前走上100多米,再返回战友身边背起战友的物资向前走。历经10个多小时艰难跋涉,450多公斤物资终于被顺利送到执勤点。执勤点的官兵们激动地把他抛举到半空。
‚追求梦想永不止步,追求卓越永不言弃!‛郑明岗的日记中写着这样一句话。
截肢后刚刚归队时,中队干部怕他累着,特意安排战友照顾他的日常生活。他婉拒了战友的好意,不想成为大家的‚包袱‛。他暗暗发誓:要像正常人一样当好‚普通士兵‛。
那是浴火重生的艰苦过程。为了恢复到尖兵状态,他拼着命训练。
第一次器械训练时,他不慎从单杠上摔了下来,‚左小腿‛甩出很远,他单腿蹦跳到假肢前,安好后继续训练…… 他主动请缨参加5公里长跑训练,不料成绩不合格,这激起了他的斗志。为了达标,别人跑3公里,他就练习5公里;别人练习5公里,他就穿防弹衣、绑沙袋跑。长跑时,他的左膝关节常会被磨烂,血水沿着假肢淌下来。别人问他痛不痛,他以‚那条痛的腿已经不在了‛作答。
半年以后,他的军事科目成绩全部达到优秀。如今,他单双杠能完成五练习、俯卧撑一口气能做200多个、25分钟能跑完5公里武装越野,还担任了擒敌、战术、器械等5个科目教员。
去年,武警陕西省总队给他记个人二等功,并向全体官兵发出‚向郑明岗同志学习争当训练尖兵‛的号召。
2015年12月,他向中队党支部郑重递交了申请,请求再次担任班长。为避免繁重任务影响他身体康复,中队党支部婉拒了他的请求。第二天早操,他自告奋勇为中队官兵表演了精湛的擒敌技术,再次向组织递交了申请。在他的坚持下,2016年年初,他如愿重回班长岗位。
2016年9月,他参与某执勤点检查勤务。一天中午,他发现一辆汽车临近检查点时突然加速企图冲卡,当即鸣枪警告。疑犯随后弃车逃窜,他快速冲上去,一记侧踹把疑犯重重击倒在地,随即用娴熟的锁喉擒拿死死控制住疑犯,当场缴获匕首等违禁物品。
今年5月,中队担负了某安保任务,他再次主动申请参加任务。5月13日18时许,他发现一辆汽车在距离检查点200米的地方停车后,车内人员把一个箱子从后座转移到了后备箱。在检查汽车后备箱时,当场缴获大量违禁物品。
中队长李辉说,郑明岗邪恶当前敢亮剑、紧要关头敢冲锋,真像一颗出膛的子弹。
郑明岗自己则说:对于我而言,作为一名战士是最幸福的事情。我要用一生的时间,去践行对军装的承诺。
五公里越野中,带领全班奋力冲向终点。党忠斌 摄影 ‚如果再当一次兵,我还要当你的兵‛
无论是什么样的战士,只要在郑明岗手下,准能变成一个好兵。
战士董浩浩怕苦怕累,训练时常‚泡病号‛。郑明岗专门给他制定训练计划并陪他训练。听说董浩浩的父亲患了重病,他悄悄给寄去了5000元钱。一次,董浩浩看到班长左裤腿上居然满是血水与浮土混成的‚泥血‛,深受触动。此后,他像变了个人,主动狠拼猛练,不仅甩掉了一身肥肉,还在在支队比武中获得第二名,荣立了三等功。
‚郑班长教给了我做人的道理,让我一辈子受益。‛2015年9月,战士牛童退役的时候抱着郑明岗久久不愿松手。他说:‚如果再当一次兵,我还要当你的兵。‛
‚你们做到的,我一定要做到;我做到的,你们也一定能做到。‛重回军营后,郑明岗用一条半腿在战友中活生生地诠释了军人的血性。在他的无声影响下,中队里偷奸耍滑逃避训练的人没有了,刻苦训练争先创优的氛围浓厚了。
近2年来,郑明岗所带的班荣立集体三等功1次,1名战士考取军校,6名战士入党立功,4名战士成长为骨干。
‚他就是红军的传人‛
‚是郑叔叔让我重新回到了校园,重新回到我热爱的课堂。‛说起郑叔叔,马栏镇齐心学校八年级的学生王雪特别激动和骄傲。
王雪的父母离婚了,父亲常年在外地打工。她平时主要和爷爷奶奶在一起生活,家里靠低保过日子。学习优秀的王雪一度面临辍学。郑明岗听说后,来到王雪家,给了王雪爷爷1000元钱,并承担了王雪在校的每月300元伙食费。
‚从2015年开始到现在,学校里很多贫困生都受到过郑明岗的帮助。他有空时还会到学校讲国防教育课,带孩子们一起玩耍。在我的心中,郑明岗就是红军的传人,在他的身上,红军的光荣传统一直在传承和发扬。‛ 齐心学校校长第五广平说。
转角村72岁老人周显举体弱多病,没有子嗣,孤苦伶仃。2015年4月,郑明岗主动挑起照料老人生活的重担。去年冬天,老人突患重病卧床不起,大小便失禁。他打起背包住在老人家里,每隔两个小时就为老人清理粪便、换洗床单。老人多次劝他离开,但他一待就是十多天,直到老人病愈康复。
老人感慨地说:‚我一辈子没有子女,老了却有了‘亲儿子’‛。
驻地青年周天宝家庭贫困只读过两年书。2016年1月,郑明岗与他结成帮扶对子教他读书认字,半年时间就教会了他2000多个汉字。还引荐他去同学的汽修店免费学习了汽修技术。
党的十八大以来,八中队坚持用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官兵、建队育人,推动强军目标在基层落地生根,实现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先后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4次,连续12年被总队表彰为基层建设标兵(先进)中队,党支部8次被武警部队党委和总队党委表彰为先进基层党组织,涌现出陕西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代表、‚自强好青年‛、‚岗位学雷锋标兵‛的‚钢铁战士‛郑明岗等一批先进典型,被武警部队授予‚用创新理论建队育人模范中队‛荣誉称号。号召同志们向省武警总队咸阳市支队四大队八中队学习,学习八中队涌现出的‚自强好青年‛钢铁战士郑明岗等一批先进典型经验,学习八中队在革命根据地马栏苦中作为、苦中发展,把昔日荒凉的山沟变成了美丽、温馨的战士家园的艰苦奋斗精神,学习八中队始终自觉忠诚党的核心,始终坚持看齐追随,维护中央权威,坚定不移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会上,大家认真听读了两位同志关于黄大年同志及八中队的先进事迹介绍,并结合自己的工作认识和体会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最后,校长要求全体教职工在本次专题学习的基础上,利用集中学习、自行学习等方式进行再学习,把学习黄大年同志及八中队先进事迹与贯彻学习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相相结合,与推进我校‚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紧密结合,与我校当前工作相结合,坚定信念,敬业奉献,履职尽责。
通过专题学习先进典型,大家深受教育和启发,表示将以先进个人黄大年和先进集体八中队为榜样,激发工作热情,立足本职,爱岗敬业,积极投身于教育教学中,将黄大年及八中队精神内化为动力,立足岗位,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为我实验中学做出贡献。
学院实验中学
2017年11月10日
第二篇:黄大年先进事迹学习
黄大年先进事迹
黄大年(1958年8月28日——2017年1月8日),男,广西南宁市人,汉族。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第二批)教育部国家重点学科口引进。
曾任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全职教授,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
2017年1月8日13时38分,国家“千人计划”专家联谊会第三届执委会委员、副会长黄大年教授,因病医治无效在长春逝世,享年58岁。
2017年4月28日,教育部追授吉林大学黄大年教授“全国优秀教师”荣誉称号。人物生平
1981年12月,毕业于长春地质学院。
后赴英国留学。
2010年归国,任教于吉林大学。
黄大年事迹介绍
25年前,他带着科技强国的心愿,出国留学、工作,成为国际著名的航空地球物理学家。当得知祖国的召唤,他放弃国外的优厚条件,义无反顾回国填补我国在深部探测关键领域的技术空白,他惜时如金,夜以继日,用无私奉献,勇于担当的实际行动,把对祖国最深沉的爱融入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就是国际知名战略科学家、吉林大学新兴交叉学科学部首任部长黄大年。
这本纪念册上“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的留言,是黄大年大学本科毕业时写下的。心怀报国之志的黄大年于1992年被公派到英国攻读博士,成为地球物理领域研究高科技敏感技术的少数华人之一。2009年,当得知国家启动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千人计划”时,黄大年第一时间向母校表示要回国。带着先进技术,黄大年重点攻关国家急需的“地球深部探测仪器”,这种设备就像一只“透视眼”,它能探清深层地下的矿产、海底的隐伏目标,对国土安全具有重大价值。而这样的高端装备,国外长期对华垄断、封锁。
这张贴在办公室里的日程表,见证了黄大年的日夜奋战。他出差始终赶当天最晚的午夜航班,这样就不耽误白天工作;同事经常两三点钟接到他的信息,得知新的任务。为了实现祖国在科学技术上的多处弯道超车,回国7年间,黄大年带领由院士、大学校长、研究所所长等400多名高级别研究人员组成的团队协同攻关,创造了多项“中国第一”,为我国“巡天探地潜海”填补了多项技术空白,以他的团队研制出的我国第一台万米科学钻——“地壳一号”为标志,配备自主研制综合地球物理数据分析一体化的软件系统,我国的深部探测能力已经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局部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国际学界惊叹中国正式进入“深地时代”。
2016年12月8日,积劳成疾的黄大年因胆管癌住进医院,打着吊瓶还在给学生答疑解难。2017年1月8日,年仅58岁的黄大年因病逝世。
在回国整6年的那一天,黄大年写下的“朋友圈”读起来仍让人感慨:“从海漂到海归一晃18年,得益于国家强大后盾,在各国才子强强碰撞的群雄逐鹿中从未言败,也几乎从未败过!拼搏中聊以自慰的追求其实也简单:青春无悔、中年无怨、到老无憾。”
黄大年先进事迹材料
“我是国家培养出来的,从来没觉得我和祖国分开过,我的归宿在中国” ——黄大年
他是一个至诚无私的爱国者,时刻惦记着养育他成长的这片土地,他的脉搏时刻和祖国
一起跳动,祖国是他最大的眷恋!2009年12月24日,黄大年教授走下飞机,迈出了回归祖国的第一步。虽然以前他也多次回国,但这一次,意义不同。他辞去了在英国公司的重要职务,挥别了共事多年的科研伙伴,说服妻子卖掉了经营多年的两个诊所,留下了还在读书的女儿……回到母校——出任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全职教授,开始为我国的航空地球物理事业
耕耘、播种。
“为什么回国?”经常有人问他这个问题。
是啊,他为什么回国?在英国奋斗了18年,他已拥有了优越的科研条件和高效率的研究团队。他在英国剑桥ARKeX航空地球物理公司任高级研究员12年,担任过研发部主任、博士生导师、培训官。他带领由牛津和剑桥优秀毕业生组成的团队长期从事海洋和航空快速移动平台高精度地球重力和磁力场探测技术工作,致力将该项高效率探测技术应用于海陆大面积油气和矿产资源勘探民用领域。由他主持研发的许多成果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多数产品已应用于中西方多家石油公司,他也成了航空地球物理研究领域享誉世界的科学家,成为该领域研究的被追赶者。
他的家庭也早已超出了衣食无忧的水平线。位于剑桥大学旁边的花园别墅,宽阔的草坪,豪华的汽车,学医的妻子还开了两家诊所,他已成为少数跻身英国精英阶层的华人之一。这是多少人羡慕的生活,也是多少人奋斗的目标。舍弃这些回国,到底是为什么呢? “我爱你,中国;我爱你,中国……”这句歌词或许是最好的答案!无论身在何处,《我爱你,中国》都是他最喜爱的歌,歌里有他对祖国的深深眷恋:“回国的根源就是情结问题,我惦记着养育我成长的这片土地。”这是一个朴实而简洁的答
案。
追溯他的成长历程,会发现对祖国的爱一直都是他最深的情结。
“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1982年1月,他在大学同学毕业纪念册上的留言就已表明
了爱国报国的心志。
黄大年1958年8月出生在广西省南宁市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从小就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读小学时随父母下放到桂东南六万大山里的一个小山村,高中毕业后,17岁的黄大年考到地质队工作,作为物探操作员,他首次接触到了航空地球物理,并深深地爱上了这个职业。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黄大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长春地质学院(现吉林大学朝阳校区),从此与地球物理结下了一生的缘分。他先后完成了本科与硕士研究生的学业,并留校任教,破格晋升为副教授。1992年,黄大年得到了全国仅有的30个公派出国名额中的一个,在“中英友好奖学金项目”全额资助下,被选送至英国攻读博士学位。1996年,他以排名第一的成绩获得英国利兹大学地球物理学博士学位。黄大年回国报到后不久,又被派往英国继续从事针对水下隐伏目标和深水油气的高精度探测技术研究工作,成为当时从事该行业高科技敏感技术研究的少数华人之一。
一些老教师还记得当年送别黄大年时,他曾经深情地说:“我一定会回来的。”黄大年没
有对师长食言,他更没有辜负父母的教诲。
2004年3月20日晚,他正在大西洋深水处与美国某公司开展技术攻关研究,却接到辗转而来的父亲离世前最后一通电话:“儿子,估计我们见不到最后一面了,我能理解你的处境。你要记住,你可以不孝,但不可不忠,你是有祖国的人!”两年后,母亲离世前给他留下的依然是这句话。父母的教诲给出了黄大年一生中几乎所有抉择的答案——
祖国高于一切!海漂的18年,黄大年的心和祖国一直连在一起,他关注关心祖国科技事业的发展,惦念着母校,无论是参加学术会议还是讲学,他招之即来。“对我而言,我从未和祖国分
开过,只要祖国需要,我必全力以赴!”
2009年4月,当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刘财把国家“千人计划”(即“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有关材料试探性地发送给黄大年时,让他没想到的是,黄大年第一时间就把电话打了回来,并明确表示要认真考虑回国。
听到祖国的召唤,黄大年心潮澎湃。那朝思暮想的祖国啊,那片魂牵梦绕的土地啊,那些血脉相连的亲人啊,一瞬间占据了他的脑海。回家!一定要回家!但当这一刻真的来临时,对谁都会是一种煎熬。团队里伙伴不舍地抱着他恳切地挽留,而最触动他的一幕是,妻子在卖掉自己苦心经营的两个诊所那天失声痛哭,“她是学医的,那是她一辈子的梦想”。面对黄大年的祖国梦,妻子放下了个人的梦想。黄大年后来回忆说,离开英国更像是一场落荒而逃,“诊所里的药堆满了车库,车都扔在了停车场,什么都不管了”“必须立刻走,我怕再多待一天都有可能改变主意”。“回想当初的选择,我没有后悔过。”这是黄大年常说的话,“为国担当,是父母从小的教诲。我是国家培养出来的,我的归宿在中国。”2009年12月30日,回国后的第6天,黄大年就与吉林大学正式签下全职教授合同,成为第一批回到东北发展的国家“千人计
划”专家。
从英国回来,他失去了太多太多,但回到祖**亲身边,他就像希腊神话中的安泰站在大地上一般,拥有无穷的力量和豪情。“从海漂到海归一晃18年,得益于国家的强大,在各国才子强强碰撞的群雄逐鹿中,几乎从未败过!有理由相信,回归到具备雄厚实力的母校,一定能实现壮校情、强国梦。”这是黄大年在微信朋友圈有感而发的一段话。“作为中国人,无论你在国外取得多大成绩,而你所研究的领域在自己的祖国却有很大的差距甚至刚刚起步,那你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成功” ——黄大年 他是一个目光高远的科学家,在科研上他始终是一个被追赶者,他的梦想是把地球变成透明的。
作为享誉海内外的卓越科学家,黄大年关注的不仅仅是当下的科研,而是祖国未来30年、50年在航空地球物理领域要达到的目标——巡天探地潜海,向深地深海深空进军。地球深部隐藏着多少秘密,是人类一直以来不断探索研究的重大课题,这不仅是科研人员的梦想,也是一个国家的战略需求,而地球深部探测计划就是找到开启“地球之门”的钥匙。国家实施这一计划,给黄大年提供了无限宽广的舞台。
作为计划的重要部分,探测技术装备从军事工程、国防安全到能源资源探测开发,都是必需的利器。曾在国外生活多年的黄大年深知这一装备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也深知国
外是如何严控这一装备对华出口的。
“这是国家发展无法回避与绕开的话题,必须突破发达国家的装备与技术封锁。”一回国,黄大年就被国家选为“深部探测关键仪器装备研制与实验项目”的负责人,该项目是国家“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专项”下设的第9项目。黄大年一方面协助国土资源部完善战略部署,另一方面又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担任项目直接负责人,从一名尖端科技
研发科学家变身为一个大国的战略科学家。
5年间,国家财政投入该项目约4.4亿元人民币,被认为是当时国家“千人计划”专家科研项目中获得国家财政支持力度最大的一个。
这个项目以吉林大学为中心,汇集了400多名来自高校和中科院的优秀科技人员。经过5年的时间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地面电磁探测系统工程样机研制取得了显著成果,为产业化和参与国际竞争奠定了基础;固定翼无人机航磁探测系统工程样机研制成功,填补了国内无人机大面积探测的技术空白;无缆自定位地震勘探系统工程样机研制突破关键技术,为开展大面积地震勘探提供了技术支持和坚实基础;成功研制出万米大陆科学钻探工程样机“地壳一号”,为实施我国超深井大陆科学钻探工程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装备支持;自主研制出了综合地球物理数据处理与集成软件系统,为深探计划实施提供强有力技术支持;建成首个国家“深部探测关键仪器装备野外实验与示范基地”,为规范管理仪器装备研发和引进程序提供了验证基地……这些成果,为实施国家地球探测计划奠定了技术经验和人才储备,全面提高了我国在地球深部探测重型装备方面的自主研发
能力,加速了我国地球深部探测进程。
在2011中国科技十大进展的盘点中,评选专家认为“深部探测专项开启了地学新时代”;2014年,该专项被25位院士推选为“中国地质学会2013十大地质科技进展”;2013年,黄大年教授的团队入选第一批“国土资源科技创新团队培育计划”;2014年,团队获得第五届中国侨届创新团队奖。2016年6月28日,“深部探测关键仪器装备研制与实验项目”通过评审验收,专家组最终结论是:项目成果处于国际领先水平。这是国内大型项目评审中的最高评价。2011年,作为国家“863计划”资源环境技术领域主题专家,他负责策划、协调和组织中科院、高校等高科技资源形成高科技联合攻关团队,承接科技部“863计划”航空探测装备主题项目,开展军民两用技术研究。“他与探测仪器专家合作研发深地探测仪器装备,与机械领域专家合作研发重载荷物探专用无人机,与计算机专家合作研发地球物理大数据处理与解释,涉猎地学、信息、军民融合等多个领域。”黄大年的大学同学、吉林大学仪电学院教授林君对他的研究了解
得更深一些。
在黄大年及其团队的努力下,超高精密机械和电子技术、纳米和微电机技术、高温和低温超导原理技术、冷原子干涉原理技术、光纤技术和惯性技术等多项关键技术进步显著,快速移动平台探测技术装备研发也首次攻克瓶颈,突破国外封锁。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刘财告诉记者,在黄大年回国前,我国对于航空重力测量的研究,尤其是重力梯度仪的研制,仅停留在理论和实验室样机研究阶段,在他的带领下,团队已经进入了工程样机研究阶段。在数据获取的能力和精度上,我国与国际的研发速度相比至少缩短了10年,而在算法上,则达到了与国际持平的水平。“航空移动平台探测技术装备项目作为精确探测的高端技术装备,我们用5年时间完成了西方发达国家20多年走过的艰难路程,取得的进展和成果填补了我国空白,将意味着中国又成功抢占了一个国际前沿科技制高点,对推动国防安全建设和深地资源勘探具有支撑作用和重要意义。”这是战略科学家黄大年对这一项目进展的定位与评价。在英国学习和工作期间,黄大年致力于开展高精度重磁场探测装备及数据处理解释方法技术研究工作。回国后,他首推我国的实物车载、舰载、机载和星载“快速移动平台探测技术”研发工作,这是世界科技强国竭力追求的核心技术,也是国家科技实力的重要
标志。
2010年10月,吉林大学成立了“吉林大学移动平台探测技术研发中心”,黄大年为带头人。团队集中研究了能够在空中、水面和深水环境下,高效率获取空间分布的重力场、磁场、电磁场、放射性能谱和光电等数据的地球物理探测方法和技术,构建服务于陆地、海域、复杂地理环境和地质条件下的精确移动测量技术体系。
在带领团队冲上一个又一个国际前沿科技制高点的过程中,黄大年一直在推动科研团队与国际的融合。他利用自己在国外多年积攒下的人脉和声望,多次带团出国考察,并促
成合作事宜。
一次,黄大年带队考察,国外的研究机构为了专门接待中国考察团停止工作半个月,不惜成本将处于零下200摄氏度的产品进行解冻,并拆开让中国考察团仔细观察。此情此景,让随团考察的中国科学院院士罗俊大为感慨:“我从事这项工作这么多年,这是
第一次受到西方发达国家如此隆重的接待。”
爱迪生曾说过,有所成就是人生唯一的、真正的乐趣。在这个层面上,黄大年始终都在用自我成就与国家需求的紧密结合,塑造着一种超越个人快乐的伟大志趣。
第三篇:学习黄大年和武警陕西咸阳八中队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学习黄大年和武警陕西总队咸阳支队四大队八中队
心 得 体 会
这几天,我校组织全体教师学习黄大年同志和武警陕西总队咸阳支队四大队八中队先进事迹,争当“黄大年”式好教师,现将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一、总书记近日对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重要指示,“要以黄大年同志为榜样”学习他教书育人、敢为人先的敬业精神。“只要祖国需要,我必全力以赴。”黄大年同志说到了,也做到了。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的统一,充分展现了个人梦想与中国梦的统一,彰显了一名新时期归国留学人员、高校教育工作者的奉献精神和崇高品格,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和标杆。二、八中队是用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建队育人的时代标杆,是基层部队真学真信真用的一面精神旗帜,是三秦大地武警官兵践行强军目标的先进典型。向八中队学习,就要始终坚定看齐追随,自觉忠诚党的核心、维护中央权威,坚定不移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就要忠实履行职责使命,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努力做好教育教学各项工作;就要自觉践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时刻把以人为本、以生为本放在心上、抓在手上;就要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精神,创一流业绩、作更大贡献,深入践行“两学一做”精神,大力营造良好的班级风貌,不断激发追赶超越的信心和勇气。
三、争当“黄大年”式好教师,就要学习他精忠报国,甘于奉献的炽热情怀。“国家在召唤,我应该回去!”在祖国最需要的时候,黄大年毅然放弃了国外优越的科研条件和安逸生活,成为东北地区第一批“千人计划”归国者,投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代洪流,黄大年用无私奉献、勇于担当的实际行动,把对祖国最深沉的爱融入了科研事业。
争当“黄大年”式好教师,就要学习他恪敬职守,爱岗敬业的高尚师德。黄大年曾说,自己最看重的身份是教师。他以“为祖国培养人才”为己任,在职业道德上,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他始终用自己的默默付出立德树人、化育英才。在教育学生上,他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帮助每一名学生设计成长路径,为他们修改每一篇论文;在与学生相处生活中,他爱生如子、倾注关爱,热心资助家庭困难的学生,关心学生们的思想和生活;他慧眼识才、甘为人梯,为国家培养和凝聚了一大批创新人„„ 他用行动阐释了师者之行、之德,是我们在本职岗位上奋发进取的一面镜子。
争当“黄大年”式好教师,就要学习他拼搏进取,迎难而上的崇高精神。黄大年在自己研究领域中的奋斗、钻研、敬业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他经常工作到凌晨两三点,除了加班平均每年还要出差130多天,通常乘坐午夜航班只为节省更多工作时间。这就是一位当代科技工作者、一位在航空地球物理研究领域享誉世界的科学家的敬业精神,在这个略显浮躁的社会中,黄大年的敬业精神,以及对科研的执着精神是我们所有基层党员教师学习的榜样。
总之,教师要爱岗敬业,关心学生们的思想和生活,为国家培养一大批创新人才。黄大年激励学生,要树立远大理想和家国抱负,不要只以做国内的佼佼者为目标,真正的对手在发达国家的一流大学;他告诫学生多读国际专业文章,安排学生参加国际会议,鼓励学生出国开阔视野,做“出得去,回得来”的科学家。
“如今,中国正努力从科技大国向科技强国迈进,而这段并不平坦的进程需要几代人去完成。如何培养更优秀的人才,让文化与智慧长久地传承下去,值得每个人思考。”这句话不仅反映出黄大年诲人不倦的“师道精神”,更体现了他致力于培养国家需要的高精尖人才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他用身体力行的引领、春风化雨的关爱、心系祖国的情怀,殚精竭虑地履行着为师之责。
黄大年教授和武警咸阳四大队八中队是我们全体党员的楷模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榜样。我们要充分汲取黄大年教授和四大队的精神养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自己的事业和人生道路上,发扬黄大年教授和武警咸阳四大队的崇高精神,为我们国家的教育事业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第四篇:学习黄大年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学习黄大年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内蒙古少年儿童出版社
程姝
近期一个响亮的名字再次响彻在我们内心,他朴素,辛勤刻苦,衣着简便,一生剩余积蓄;他富有,两袖清风,表里如一,是无私的爱国者;他固执,执着科研,心无旁骛,一心只在实验室;他豁达,淡泊名利,安贫乐道,一生的平凡铸中国科研的伟大;对于家人的不理解,他说‚忠孝难两全,家国难兼顾‛;谈起老一辈科学家,他说‚看到他,你会明白怎样才能一生无悔,什么才能称之为中国脊梁。当你面临同样选取时,你是否会像他那样义无反顾?‛是的,他义无反顾了,他就是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国家深探专项装备研发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863航空探测装备主题项目首席科学家,他就是黄大年同志。
很多人评价他是‚纯粹的知识分子‛,因为他‚什么职务也不要,就想为祖国做些事‛,很多人评价他是‚另类的科学家‛,因为他对待科研只一句‚我没有敌人、也没有朋友,只有国家利益‛。
‚不专则不能‛‚科研需要疯子,需要拼命‛‚唯痴迷者成大业‛――战略科学家黄大年用58年的人生证明了这些成功经验。这两天媒体的追忆中,他的一句话尤为令人动容:‚中国要由大国变成强国,需要有一批‘科研疯子’,这其中能有我,余愿足矣‛。坚守岗位,追求梦想、不知疲倦,争分夺秒、唯恐落后,这是黄大年给人的印象。‚把科研当作‘情人’‛‚每年出差130多天‛‚经常吃了速效救心丸搞工作‛……这就是黄大年的真实生活写照,黄大年成就了祖国在科学技术上的多处‚弯道超车‛。7年间,黄大年和众多科学家一齐创造了多项‚中国第一‛,为我国‚巡天探地潜海‛填补多项技术空白。
以前,钱学森回国时,一位美国海军将领说,‚一个钱学森抵得上海军陆战队5个师的兵力‛。7年前,黄大年归国时,有外国媒体评价,‚他的回国,让某国当年的航母演习整个舰队后退100海里‛。但当我们惊叹那些科技英才的过人之处,羡慕他们成功的荣誉,感慨他们的神奇时,却可能忽视他们身上的执著精神,无穷毅力。
如今世界多极化发展,发展迅速,科技竞争乃是一个国家、一支军队核心潜力的竞争,一旦落后,可就是国家潜力、军队实力的落后。这就要求科技人才务必有一股‚拼命劲‛,勇于争第一。正所谓,‚性痴,则其志凝,故书痴则文必正,艺痴则技必良‛。钱学森钟情于导弹研究,终成为一代巨匠;宋文骢醉心于国防重器,终成为‚歼-10之父‛;黄大年痴迷于前沿攻关,终成为科技巨星。无数科技英才的事迹证明,钟情专
一、埋头苦干的人,才有期望登上科技的峰巅。
中国要建设科技强国,不是一句口号,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它离不开一大批像黄大年那样的‚科研疯子‛,离不开他们身上的‚拼命劲‛。
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祖国。‛新中国成立初期,一大批海外英 才群众回国,他们认为,‚回国不需要理由,不回国才需要理由‛。凭着这样的家国情怀,很多人甘心做‚沉默的砥柱‛,为中国创造了‚两弹一星‛。这天,我们正走向民族复兴,而民族复兴的支撑在于科技振兴,在于众多科技人才凝心聚力科技兴国。在黄大年心中,‚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作为一个中国人,国外的事业再成功,也代表不了祖国的强大。只有在祖国把同样的事做成了,才是最大的满足‛。只有中国强大了,他们的内心才更为强大。正是拥有一颗‚祖国高于一切‛的初心,让黄大年这样的科学家隐忍克己、朴实包容,只讲奉献、不图回报,不求名利。
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不进则退。在科技兴国的战场上务必有‚一招鲜‛。这个‚一招鲜‛就是颠覆性技术,有它我们才有发言权。然而,‚在科学的竞跑中,任何取得的成绩都将立刻成为过去,一个真正的科学家总会有极其强大的不安全感,生怕自己稍微慢一步就落下了‛。就是这种‚不安全感‛、这种‚本领恐慌‛,让黄大年这样的科学家,玩命工作,为国家和军队发明了核心技术,创造了科技战场上的‚一招鲜‛,成为中国有利的武器。
‚以出世的态度做人,以入世的态度做事‛。这是完美的人生。很多科学家之所以成果丰厚,就在于以出世的态度做学问、搞研究,超然物外;以入世的态度爱国家、爱科学,殚精竭虑。黄大年就是这样的人,‚参加学术会议或讲座,他能一口气准备十几页的材料,但要让他填报个评奖材料,半页纸都写不满‛。反之,名利心盛,耐不住寂寞,只看重科研资金,不聚焦科研攻关,就很难有大的成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做一朵朵小小的浪花奔腾,呼啸加入献身者的滚滚洪流中推动历史向前发展。在历史的长河中,无数个黄大年一样的人燃烧自己、照亮未来,铸就起了民族脊梁,中国的脊梁,每名科技工作者都应以‚黄大年们‛为榜样,大力弘扬‚冷板凳‛精神,始终持续一股不回头,拼命劲,在科技兴国的伟大征程中书写华美篇章,树立高大形象。
哲人有言: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梦想而奋斗。推动祖国的教育科研事业发展,是黄大年的志向和担当。从自己做起,从本职岗位做起,交出合格答卷,是我们每个人的职责和使命。见贤思齐,贵在行动。让我们学习弘扬黄大年同志的崇高精神,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祖国改革发展的伟大事业之中、融入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奋斗之中,在决胜全面小康、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时代进程中贡献智慧和力量。
2017年8月23日星期三
第五篇:学习黄大年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学习黄大年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用使命担当办对得起的教育
陇县天成镇九年制学校 闫军焘
近年来,我校以“创强”工作为统揽,校容校貌、教师教书育人的师德风尚有了很好的变化,在发展素质教育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随着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我校教师甘于奉献、敢为人先的敬业精神需要进一步培养、弘扬,教师的课堂教学、因材施教、潜能生转化、留守儿童管护、家访等方面的工作艺术水平相对滞后,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压力不断增大。
学习黄大年先进事迹后,我很受教育。黄大年同志对国家民族有责任和担当,始终以祖国需要为最高追求,毅然放弃国外优越的科研生活条件回到祖国,承担起一名教育科研工作者为祖国富强、民族振兴贡献力量的责任和担当。黄大年同志坚守教书育人的本分,无论有多少头衔和职务,都不忘自己首先是教师,始终以“为祖国培养人才”为己任,恪尽教书育人本分。黄大年同志守住了知识分子的精神家园,把所有的热诚和才华奉献给祖国,把生命最绚丽的部分献给他钟情的教育科研事业。
黄大年同志是教育战线上的楷模,我深受鼓舞。我将和班子一道,带领全体教师努力做好以下四方面的工作。
一、坚持党建领航,强师德,抓队伍建设,打造阳光教师团队
1.坚持“两学一做”,坚持师德学习,不断提高政治素养和师德修为。
2.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领导干部的示范引领作用,让党员领导干部的先进示范作用在学校的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真正发挥出来,真正贡献出来。
3.点燃教师的教育激情,深入打造阳光教师团队。
(1)完善修改个人的教育规划、教育愿景,书写自己的教育梦。
(2)进一步科学化人文关怀管理。学校提出方案,教师讨论,形成制度,使教师在制度的管理下感受人文关怀。
(3)提升教师阳光教育大讲堂的质量。让教师相互讲自己的教育故事,讲自己对教育的认同与理解,使大家互相有收获、有进步。
(4)加强国旗下讲话管理,增加教师国旗下演讲的次数,让教师的教育思想有更多的传播舞台。
(5)加强对优秀教师先进事迹的发掘与宣传。
(6)依托青蓝工程、骨干体系建设等,建立教师个性发展目标,帮助青年教师获得阶段性成就感。
(7)科学化评价教师工作,学校、家委会、学生共同参与评价,学校正确引导,是教师有职业成就感。
二、坚持精细化、目标化管理,不断提升团队管理水平
1.认真学习“创强”标准、《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标准》、课程标准、学生六大核心素养等,明确任务,具体目标,厘清职责,条块包抓,风级实施,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理清思路,方法措施有效。
2.考核、总结、评价及时跟进日考核、周小结、月汇总不流于形式,力争做到阳光操作、求真务实,体现公平公正,以弘扬教育正气。
三、抓实教学研究工作
1.继续深入开展错时教研。管理要严格,内容要有草根性,要能解决备课、课堂、转差等工作,解决“三课”落实中存在的问题。
2.教研要紧紧围绕“双向五步探究型阳光课堂”深入开展,有效解决教学相长的问题,解决学生主动学习的问题,解决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的问题。
3.抓好4个省级课题结题工作,要认真开展已申报的中国关工委“十三五”重点规划课题的子课题研究工作。学校将抓好过程管理,注重成果总结,不断促进提升阳光少年(儿童)晋级增星活动的实效性,为学校特色创建奠定基础,并让教师不断获得学术研究的成就感。
四、加强学生的教育管理,培养阳光少年儿童
我们将继续完善阳光少年(儿童)晋级增星活动管理办法,进一步引导教师更加细致地收集过程资料,更慷慨地表扬学生,更耐心地指导学生学习、活动的方法,更准确地组织评价工作。
我们也要进一步引导家长认识到这一阳光综合评价方式对学生自身发展历程促进作用的重要性,并认真配合学校共同做好这项工作,达到不断纠正学生“三观”,力争促使学生学习习惯好,具有接受了教育之后的底蕴;会学习、会实践;使他们有担当,爱学校、爱家、爱家乡,有家国情怀。
黄大年的精神,值得我和我们的老师深入学习、领会、实践。我们力争办受人尊敬的教育,办对得起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