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医考试
08年中医执业助理医师模拟试题及答案二
作者: 发布时间:2008-01-26 来源:
A1型题
1.疾病的发生主要关系到
A.居处环境
B.饮食情志
C.正气与邪气
D.体质强弱
E.六淫性质
2.属“金元四大家”中“攻下派”医家是
A.李杲
B.张锡纯
C.张从正
D.张景岳
E.李中梓
3.三焦的主要功能是
A.通行元气
B.调畅气机
C.化生精气
D.传化水谷
E.以上都不是
4.具有“调节血量”作用的脏是
A.肾
B.肺
C.脾
D.心
E.肝
5.心为“君主之官”的主要机理是
A.心开窍于舌
B.心主神明
C.心主五脏
D.心主血脉
E.心在五行属火
6.关于形成血虚的原因,下列哪一种是不确切的 A.久病慢性耗损
B.思虚无穷而暗耗
C.失血过多
D.劳倦内伤
E.脾虚胃弱
7.主要灌注于骨节、脏腑、脑髓的物质是
A.津
B.血
C.气
D.精
E.液
8.六腑的生理特点是
A.调节精神活动
B.受盛和传化水谷
C.化生和贮藏精气
D.满而不实
E.藏而不泻
9.“飞门”指的部位是
A.齿
B.唇
C.胃上口
D.口
E.会厌
10.在躯干部,手三阳经的分布是
A.肩胛部
B.腹部
C.胸部
D.侧面
E.背部
11.易发寒病的季节是
A.秋
B.冬
C.长夏
D.夏
E.春
12.称“封藏之本”的脏是
A.脾
B.肺
C.心
D.肝
E.肾
13.人体骨髓发育正常与否,主要决定于
A.肺能形成宗气,贯心脉行气血以养周身
B.心主血脉,推动气血输送周身
C.肾能藏精,精能生髓
D.脾主运化水谷精微,以养周身
E.肝藏血,血能充养周身 14.属于“阴中之阳”的时间是
A.下午
B.前半夜
C.上午
D.中午
E.后半夜
15.标志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的医著是
A.《外经》
B.《脉经》
C.《难经》
D.《类经》
E.以上都不是
16.中医认识和治疗疾病的主要依据是
A.体征
B.症状
C.病名
D.病种
E.证候
17.肺病及肾的五行传变是
A.母病及子
B.子盗母气
C.传其所不胜
D.传其所胜
E.以上均非
18.五行中,“金”的“所不胜”是
A.火
B.木
C.金
D.水
E.土
19.五行中“土”的特性是
A.曲直
B.稼穑
C.润下
D.从革
E.炎上
20.适有于“土壅木郁”证的治则是
A.抑强为主
B.泻子为主
C.补母为主
D.扶弱为主
E.以上都不是 21.肝在窍为
A.鼻
B.目
C.耳
D.舌
E.口
22.“中精之府”是指
A.胆
B.大肠
C.膀胱
D.胃
E.小肠
23.与髓的关系密切的脏腑是
A.肺
B.脾
C.心
D.肝
E.肾
24.与生殖功能关系密切的是
A.心肾
B.肝脾
C.肺肾
D.脾肾
E.肝肾
25.脉内之气是
A.谷气
B.营气
C.宗气
D.卫气
E.元气
26.下肢外侧中线分布的经脉是
A.足厥阴肝经
B.足太阳膀胱经
C.足少阳胆经
D.足阳明胃经
E.足太阴脾经
27.暑邪伤人见气短、乏力的表现,是由于
A.暑易夹湿,气机不畅
B.暑邪伤人,损伤津液
C.暑为阳邪,其性炎热
D.暑邪伤人,损伤脾胃
E.暑性升散,最易耗气
28.饮在肠间,沥沥有声者称为
A.痰饮
B.溢饮
C.积饮
D.悬饮
E.支饮
29.致病后引起人体分泌物、排泄物秽浊不清的邪气是
A.暑
B.火
C.风
D.湿
E.寒
30.扶正的治则,适用于下列哪一种病症
A.邪盛正虚,但正气尚耐攻伐
B.正气虚,邪气也不盛
C.邪气盛,正气已虚
D.邪气盛,正气未衰
E.以上都不适宜
31.《本草纲目拾遗》重点补充了下列哪部本草著作的不足
A.《蜀本草》
B.《药性论》
C.《证类本草》
D.《新修本草》
E.《本草纲目》
32.下列除哪项外,均为升浮类药物的作用
A.散寒
B.催吐
C.升阳
D.发表
E.清热
33.既治湿痰,又善除风痰的药是
A.莱菔子
B.皂荚
C.白芥子
D.半夏
E.天南星
34.延胡索活血行气,为止痛良药,该药来源于
A.伞形科植物
B.罂粟科植物
C.姜科植物
D.黑三棱科植物
E.苋科植物
35.下列哪项不属苦味的作用
A.清泄
B.收涩
C.燥湿
D.坚阴
E.降泄
36.既能行气止痛,又能温肾纳气的药是
A.磁石
B.沉香
C.蛤壳
D.乌药
E.胡桃肉
37.性味咸寒,功能消痰软坚,利水消肿,煅用制酸止痛的药是
A.石决明
B.海蛤壳
C.牡蛎
D.瓦楞子
E.浮海石
38.下列何药主散肌表游风及寒湿,善治上半身风湿痹痛
A.羌活
B.麻黄
C.威灵仙
D.独活
E.藁本
39.主治膏林的药是
A.蒲黄
B.小蓟
C.木通
D.金钱草
E.萆艹解
40.下列各药均可补肝肾、强筋骨,其中善治肾虚腰痛脊强的药是
A.狗脊
B.骨碎补
C.淫羊藿
D.杜仲
E.续断
41.玄参配贝母、牡蛎主治下列何证
A.津枯便秘
B.热毒痈肿
C.咽喉肿痛
D.温毒发斑
E.瘰疬痰核
42.下列何药治风湿痹痛,无问寒热新久皆宜
A.ND768莶草
B.防已
C.秦艽
D.威灵仙
E.独活
43.能止血又能活血,治瘀血证新瘀旧结皆宜的树脂类药是
A.琥珀
B.血竭
C.松香
D.五灵脂
E.三七
44.功能清热除湿,可引肌肤湿热自小便而出,善治皮肤病的药是
A.泽泻
B.栀子
C.白鲜皮
D.茯苓皮
E.白蔹
45.青蒿的功效为
A.清退虚热,凉血解暑,益阴
B.清退虚热,祛暑利湿,截疟
C.清退虚热,凉血解暑,发表
D.清退虚热,凉血解暑,益阴
E.清退虚热,凉血解暑,截疟
46.内服利水通便,外用攻毒杀虫,服后需要及时漱口,否则可致口腔糜烂的药是
A.铅丹
B.蟾酥
C.雄黄
D.砒石
E.轻粉
47.下列何药善治血热胎动不安
A.桑寄生
B.紫苏
C.牡丹皮
D.紫草
E.苎麻根
48.牡丹皮与赤芍共有功效为
A.清热凉血、活血祛瘀、利尿通淋
B.清热凉血,活血祛瘀,清泻心火
C.清热凉血,活血祛瘀,消痈肿
D.清热凉血,活血祛瘀,透疹消斑
E.清热凉血,活血祛瘀,退骨蒸
49.旋复花配代赭石、人参主治
A.胃热呕吐
B.伤食呕吐
C.气虚呕吐
D.痰阻
E.气虚痰阻呕吐
50.川芎茶调散遣药组方的主要理论根据是
A.“火郁发之”
B.“伤于风者,上先受之”
C.“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
D.“巅顶之上,惟风药可到”
E.“外风宜散”
51.具有益气补血、健脾养心作用的方剂是
A.生脉散
B.归脾汤
C.四物汤
D.灸甘草汤
E.八珍汤
52.乌梅丸的功用是
A.燥湿健脾,消食驱蛔
B.杀虫消积,健脾清热
C.温脏补虚,安蛔止痛
D.温中祛寒,安蛔止痛
E.清热燥湿,安蛔止痛
53.大黄牡丹皮汤的功用是
A.泻热散结,逐瘀排脓
B.清热解毒,消肿溃坚
C.清热解毒,活血止痛
D.泻热破瘀,散结消肿
E.解毒消痈,活血祛瘀
54.下列除何方外,均属治疗外风证的方剂
A.天麻钩藤饮
B.小活络丹
C.川芎茶调散
D.玉真散
E.牵正散
55.温阳利水的代表方剂是
A.苓桂术甘汤
B.《济生》肾气丸
C.《金匮》肾气丸
D.五苓散
E.真武汤
56.保和丸中配伍连翘的用意是
A.透邪泄热
B.疏风散热
C.清热散结
D.清热解毒
E.以上都不是
57.李东垣用治劳倦伤脾所致之发热,后世称为“甘温除热法”的方剂是
A.青蒿鳖甲汤
B.竹叶石膏汤
C.白虎加人参汤
D.白虎汤
E.补中益气汤
58.下列药物,除哪项以外都是九味羌活汤的组成部分
A.黄苓、甘草
B.当归、陈皮
C.白芷、生地
D.苍术、细辛
E.防风、川芎
59.芍药汤的功用是
A.清热解毒,调和气血
B.清热解毒,和血止痛
C.清热解毒,养血滋阴
D.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E.以上都不是
60.苏子降气汤的功用是
A.清热解毒,祛痰平喘
B.降气平喘,祛痰止咳
C.温化寒痰,下气消食
D.降气快膈,化痰消食
E.行气散结,宽胸散结 61.麻杏甘石汤的功用是
A.解表散寒,兼清里热
B.疏风解表,清肺泄热
C.辛凉宣泄,清肺平喘
D.辛凉透表,疏风泄热
E.清热解毒,宣肺止咳
62.小建中汤的主治为
A.中焦虚寒,自利不渴,腹痛呕吐,不欲饮食
B.虚劳里急,腹中时痛,喜得温按,舌淡苔白,脉弦细而缓
C.阳弱血虚,外感风邪,手足厥寒,舌淡苔白,脉细欲绝
D.胃中虚冷,阴寒内盛,心胸中大寒痛,呕而不能食
E.中阳虚衰,食谷欲呕,胸膈满闷,或脘腹疼痛
63.归脾汤中的君药是
A.附子
B.山栀
C.黄芪
D.芍药.苍术
64.方中君药与佐药配伍剂量比为6
A.桂枝汤
B.理中汤
C.左金丸
D.越鞠丸
E.清营汤
1的方剂是
65.柴胡在复元活血汤中的配伍意义不涉及
A.散邪透热
B.补血活血
C.养血润燥
D.少阳、厥阴引经药
E.散结除痞
66.阳和汤中配伍麻黄的意义在于
A.止汗
B.宣通阳气
C.利水
D.宣肺平喘
E.止汗
67.具有“健脾益气,祛风利水”功用的药对是
A.黄芪与肉桂
B.白术与陈皮
C.茯苓与杏仁
D.阿胶与防己
E.防己与黄芪
68.组成中含有滋养、镇摄、潜阳、酸敛等多类药的方剂是
A.三仁汤
B.麻杏石甘汤
C.大定风珠
D.麻黄丸
E.玉液汤
69.制方不涉及“金水相生”原理的方剂是
A.麦味地黄丸
B.百合固金汤
C.清阴清肺汤
D.炙甘草汤
E.一贯煎
70.“方从法出”的含义是
A.方剂体现治法
B.根据所立治法选方或组方
C.先有法而后有方
D.有法必有方
E.方剂从属治法 71.不含甘草的方剂是
A.四逆散
B.小建中汤
C.当归四逆汤
D.黄芪桂枝五物汤
E.桂枝汤
72.清胃散中具有“升阳散火”作用的药味是
A.当归
B.升麻
C.生地
D.黄连
E.丹皮
*73.关于咽的叙述,哪项是正确的 A.是消化和呼吸的共同通道
B.位于上6个颈椎的后方
C.于第6颈椎下缘续于喉
D.咽腔口部有咽鼓管咽口
E.咽肌是平滑肌
74.肱骨小头与何骨形成关节
A.肩胛骨关节盂
B.尺骨上端
C.手舟骨
D.桡骨头上面的关节凹
E.钩骨
*75.使足外翻的肌是
A.胫骨前肌
B.胫骨后肌
C.腓骨长肌
D.腓肠肌
E.比目鱼肌
76.属于腹膜内位器官的是
A.胃
B.肝
C.胰
D.子宫
E.膀胱
77.关于小肠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是消化吸收的重要部位
B.具有肠脂垂
C.长度较大肠短
D.粘膜上均有集合淋巴滤泡
E.包括阑尾
78.有关胸膜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A.为一层浆膜
B.脏、壁胸膜围成胸腔
C.胸膜腔为负压
D.胸膜顶由脏胸膜构成 E.脏、壁两层在肺根相互移行
*79.肾与第十二肋的关系,正确的是
A.右十二肋斜过右肾前方
B.右十二肋斜过右肾下部后面
C.右十二肋斜过右肾后面上部
D.左十二肋斜过左肾下部的后方
E.左十二肋斜过左肾前方
80.关于输精管的叙述,哪项是正确的 A.直接开口于尿道
B.全部位于阴囊内
C.有输送男性激素的功能
D.起始端接续睾丸输出管
E.与精囊腺排泄管口合成射精管 81.关于胸腺的论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位于上纵隔内
B.分为大、小不等的两叶
C.无明显的年龄变化
D.还是个淋巴器官
E.能分泌激素
82.新纹状体包括
A.豆状核和尾状核
B.丘脑和尾状核
C.壳和尾状核
D.丘脑和苍白球
E.尾状核和苍白球
83.中脑水管直接通向
A.侧脑室
B.第三脑室
C.蛛网膜下腔
D.小脑脊髓池
E.脊髓中央管
84.下列哪种结构无屈光作用
A.角膜
B.虹膜
C.房水
D.晶状体
E.玻璃体
85.关于鼓室的说法,哪一种是错误的 A.借鼓膜与外耳道分隔
B.位于颞骨岩部内
C.有卵圆窗和蜗窗
D.内有锤骨、砧骨和镫骨
E.经咽鼓管通口咽部
86.按照执业医师法规定,应当进行重新注册的情形是中止医师执业活动一定期限以 及本法第十五条规定的情形消失,申请重新执业的。“一定期限”是指
A.一年以上
B.二年以上
C.三年以上
D.四年以上
E.五年以上
87.医师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当给予表彰或奖励,除了
A.医术高尚,事迹突出的
B.医学专业技术有重大突破,作出显著贡献的
C.遇有自然灾害等情况时,救死扶伤,抢救诊疗表现突出的 D.从未出现医疗事故差错的
E.长期在少数民族地区条件艰苦的基层单位努力工作的 88.医师在执业活动中发生医疗事故不按规定报告的,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是
A.行政罚款处罚
B.暂停一个月以上、六个月以下的执业活动
C.暂停六个月以上一年以下执业活动
D.注销执业证书
E.对个体行医者予以取缔
89.必须由病人及其家属或者关系人签字同意的诊疗行为包括
A.手术、特殊检查、特殊治疗
B.除门诊手术以外的手术、特殊检查、特殊治疗
C.除表皮手术以外的手术、特殊检查、特殊治疗
D.手术、非常规性的检查、特殊治疗
E.手术、创伤性检查、实验性治疗
90.传染病防治法规定,有关人员不得隐瞒、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谎报疫情。没有这项法定义务的是
A.从事传染病医疗保险的 B.从事传染病科研的 C.从事传染病监督管理的 D.从事卫生防疫的 E.各级政府有关主管人员
91.考核不合格的医师暂停执业活动期满,再次考核仍不合格的 A.重新进行专科以上医学专业学习
B.再次接受培训
C.在执业医师指导下从事执业活动
D.暂停执业活动三年
E.注销注册,收回医师执业证书
92.医疗事故的违法性主要是指行为人在诊疗护理中
A.违反法律
B.违反行政法规
C.违反技术操作规程
D.违反和院方的约定
E.违反和患者的约定
93.下列哪项不是昏迷的主要病因
A.尿毒症
B.中毒
C.中暑
D.安眠药过量
E.消化性溃疡
94.对蜘蛛痣描述不准确的是
A.为中央静脉扩张而成
B.皮肤小动脉分支扩张形成 C.为雌激素灭活能力下降所致
D.多出现在面、前胸等处
E.健康妇女也可出现
95.一急诊病人,神志昏迷,可闻及口鼻发散出的大蒜味,可能属于
A.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B.肝昏迷
C.大量饮酒
D.尿毒症
E.敌敌畏中毒
96.双侧瞳孔散大见于下列哪种疾病
A.氯丙嗪中毒
B.阿托品中毒
C.脑疝
D.脑外伤
E.脑肿瘤
97.下列哪项对肌力的论述不正确
A.0度:完全瘫痪
B.4度:正常肌力
C.1度:可见肌肉收缩而无肢体活动
D.2度:肢体可在床面上水平移动
E.3度:肢体能抬离床面
98.一侧瞳孔直接对光反射消失,间接对光反射存在,病变在A.同侧动眼神经
B.对侧动眼神经
C.同侧视神经
D.对侧视神经
E.视交叉
99.剑突下出现心尖搏动,吸气时加强,提示
A.左心房扩大
B.右心房扩大
C.左心室扩大
D.右心室扩大
E.血压升高
100.糖尿病患者尿中出现下列哪种情况
A.尿量多、比重低
B.尿量少、比重高
C.尿量少、比重低
D.尿量多、比重高
E.以上都不是
101.下述各项哪项不属于肾功能试验
A.蛋白质稳定性试验
B.肾小球滤过功能试验
C.肾血流量测定
D.肾小管功能试验
E.酸碱平衡功能试验
102.检查共济运动不包括
A.拉赛格征
B.指指试验
C.指鼻试验
D.罗姆伯格征
E.轮替动作
103.一侧角膜直接反射消失,间接反射存在,病变在A.同侧三叉神经
B.对侧三叉神经
C.同侧动眼神经
D.同侧面神经
E.对侧面神经
☆104.下列哪项不属于反射弧的环节
A.突触
B.中枢
C.效应器
D.感受器
E.传入神经
105.人体心理学的任务是阐明人体
A.细胞的生命现象
B.器官的功能活动
C.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D.体内的物理化学变化
E.正常的生命活动及其规律
106.下列有关同一细胞兴奋传导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动作电位可沿细胞膜传导到整个细胞
B.传导方式是通过产生局部电流刺激未兴奋部位,使之也出现动作电位
C.有髓纤维是跳跃式传导
D.有髓纤维传导速度较无髓纤维为快
E.动作电位的幅度随传导距离增加而减小
107.输血时主要考虑
A.受血者的红细胞不与供血者的血浆发生凝集反应
B.供血者的红细胞不与受血者的血浆发生凝集反应
C.供血者的血浆不使受血者的血浆发生凝固
D.必须少量
E.必须同型间输血 ☆108.心肌组织中,兴奋传导速度最快的部位是
A.结间束
B.房室交界
C.房室束
D.浦肯野纤维
E.心室肌 ☆109.潮气量为500ml,呼吸频率为12次/分,则肺泡通气量约为
A.3升
B.4升
C.5升
D.6升
E.7升 ☆110.CO2分压最高的是在 A.细胞内液
B.组织液
C.毛细血管血液
D.动脉血
E.静脉血
111.引起胃的容受性舒张是通过
A.交感神经
B.迷走神经
C.壁内神经丛
D.抑胃肽
E.促胰液素 ☆112.血液中哪种激素出现高峰可以作为排卵的标志
A.雌激素
B.孕激素
C.黄体生成素
D.卵泡刺激素
E.卵泡刺激素释放激素
113.机体发生应激反应时,血中增加的主要激素是
A.甲状腺素和生长素
B.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
C.糖皮质激素
D.ACTH和糖皮质激素
E.糖皮质激素和醛固酮
114.建立条件反射的基础是
A.新陈代谢
B.兴奋性
C.非条件反射
D.中枢神经系统
E.反射孤
B1型题
115~119题
A.清气
B.诸气
C.营气
D.宗气
E.脏腑经络之气
115.肾所摄纳之气是指
116.三焦的功能是主持
117.肺所宣发之气
118.肺主一身之气是指
119.脾肺共同化生之气是指 120~124题
A.筋挛肉目闰,手足蠕动
B.肢体麻木不仁,筋肉跳动,甚则的手足拘挛不伸
C.筋惕肉目闰,肢麻震颤,眩晕欲仆等
D.痉厥,抽搐,鼻翼煽动,目睛上吊等
E.皮肤干燥或肌肤甲错,或皮肤瘙痒或落皮屑
120.热极生风的病理表现,主要是
121.血燥生风的病理表现,主要是
122.血虚生风的病理表现,主要是
123.肝阳化风的病理表现,主要是
124.阴虚风动的病理表现,主要是
125~126题
A.易于伤肺
B.为病缠绵难愈
C.其性升散,易耗气伤津
D.易于动血
E.易伤阳气
125.燥邪的性质与致病特点是
126.寒邪的致病特点是
127~128题
A.阳虚则寒
B.阴虚是热
C.阴胜则寒
D.阳胜则热
E.阳损及阴
127.阳邪致病,导致阳偏盛而伤阴,出现热证,此为
128.阴液不足,不能制阳,出现热症,此为
*129~132题
A.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B.破气消积,化痰除痞
C.活血止痛,消肿生肌
D.疏肝理气,宽中和胃
E.疏肝理气,和中化痰
129.乳香的功效
130.没药的功效
131.香椽的功效
132.佛手的功效 133~136题
A.理气调经要药
B.养血活血调经要药
C.温经调经要药
D.养血调经要药
E.活血调经要药
第二篇:中医内科学考试
1、如何根据痰的色、质、量、味辨别咳嗽的病性?
6、如何根据痰的色、质、量、味辨别咳嗽的病性?
11、如何根据痰的色、质、量、味辨别咳嗽的病性?
16、如何根据痰的色、质、量、味辨别咳嗽的病性?咳而少痰多属燥热、气火、阴虚;痰多者多属湿痰、痰热、虚寒;痰白而稀薄者属风寒;痰黄而稠者属热;痰白质黏者属阴虚、燥热;痰白清稀,透明呈泡沫样属虚寒;咯吐血痰,多为肺热或阴虚;如脓血相兼,为痰热瘀结成痈;咳嗽‘咯吐粉红色泡沫痰,咳而气喘,呼吸困难者,多属心肺阳虚,气不主血;咳痰者有热腥味或腥臭气的为痰热,味甜者属痰湿,味咸者属肾虚。
2、诊断:胸痹(心血瘀阻证)
症候分析:该患者年过半百,肾气自半,精血渐衰,不能鼓舞五脏之阳,可致心阳不振,阳气不宣,血行无力,久而成瘀,痹阻心脉,发为胸痹。心脉痹阻,不通则痛,故心胸刺痛,痛引肩背,每于夜间发作,乃为瘀血致痛的特点;瘀血阻滞则胸阳不展而见胸闷;瘀血阻滞,心失所养则心悸;舌质紫暗,有瘀斑,脉弦涩皆为瘀血之证。证机概要:血行瘀滞,胸阳痹阻,心脉不畅。治法:活血化瘀,通脉止痛。代表方:血府逐瘀汤加减,川芎 桃仁 红花 赤芍 柴胡 桔梗 枳壳 牛膝 当归 生地 降香 郁金 甘草
3、水肿(肾阳衰微证)
证机概要:脾肾阳虚,水寒内聚、治法:温肾助阳,化气行水。代表方:济生肾气丸合真武汤加减
常用药:附子 肉桂 巴戟天 仙灵脾 白术 茯苓 泽泻 车前子 牛膝
4、水肿(脾阳虚衰证)
证机概要:脾阳不振,运化无权,土不制水。治法:健脾温阳利水
代表方:实脾饮加减(厚朴 白术 木瓜 木香 草果仁 大腹皮 附子 白茯苓 干姜 甘草)
5、消渴的治疗原则?
本病的基本病机是阴虚为本,燥热为标,故清热润燥,养阴生津为本病的治疗大法。《医学心悟-三消》说:“治上消者,宜润其肺,兼清其胃”;“治中消者,宜清其胃,兼滋其肾”;“治下消者,宜滋其肾,兼补其肺”,可谓深得治疗消渴之要旨。
由于本病常发生血脉瘀滞及阴损及阳的病变,以及易并发痈疽、眼疾、劳嗽等症,故还应针对具体病情,及时合理地选用活血化瘀,清热解毒,健脾益气,滋补肾阴,温补肾阳等治法。
6、湿邪于黄疸形成的关键是湿邪为患。湿邪即可以从外感受,亦可以自内而生。如外感湿邪疫毒,为湿从外受;饮食劳倦或 病后郁阻湿滞,属湿从内生。由于湿邪壅阻中焦,脾胃失健,肝气郁滞,疏泄不利,致胆汁输泄失常,胆液不循常道,外溢肌肤,下注膀胱,而发为目黄、肤黄、小便黄之病证。由于致病因素不同及个体素质的差异,湿从热化则为阳黄,湿从寒化则为阴黄,因此《金匮要略》说:“黄家所得,从湿得之”。
7、积聚癥就是积,癥积指腹内结块有形可征,固定不移,痛有定处,病属血分,多为脏病,形成的时间较长,病情一般较重;瘕就是聚,瘕聚是指腹内结块聚散无常,痛无定处,病在气分,多为腑病,病史较短,病情一般较轻。
8、头痛外感头痛:掣痛、跳痛、灼痛、胀痛、重痛、痛无休止,多属实证内伤头痛:隐痛、空痛、昏痛,痛势悠悠,遇劳加重,时作时之,多属虚证
归经病位1.太阳头痛在头后部下连于项2.阳明头痛在前额部及眉棱骨等处3.少阳头痛在头之两侧连及于耳4.厥阴头痛则在巅顶部位或连目系
引经药:太阳头痛选羌活、蔓荆子、川芎;阳明头痛选葛根、白芷、知母;少阳头痛选柴胡、黄芩、川芎;厥阴头痛选吴茱萸、藁本等。
9、泄泻与痢疾泄泻与痢疾:两者均多发于夏秋季节,病变部位在胃肠,病因亦有相同之处,症状都有腹痛、大便次数增多。但痢疾大便次数虽多而量少,排赤白便脓血,腹痛伴里急后重感明显。而泄泻大便溏薄,粪便清稀,或如水,或完谷不化,而无赤白便脓血,腹痛多伴肠鸣,少有里急后重感。
10、内伤发热与外感发热的区别
内伤发热起病缓慢,病程较长,多为低热,或自觉发热,而体温并不升高,表现为高热者较少。不恶寒,或虽有怯冷,但得衣被则温。常兼见头晕、神疲、自汗、盗汗、脉弱等症。内伤发热一般有气、血、阴、阳亏虚或气郁、血郁、湿阻的病史,或有反复发热史。无感染外邪所致的头身疼痛、鼻塞、流涕、脉浮等症。外感发热是因感受外邪而起,起病较急,病程较短,发热初期大多伴有恶寒,其恶寒得衣被不减。发热程度大多较高,发热的类型随病种的不同而有差异。初起常兼有头身疼痛、鼻塞、流涕、咳嗽、脉浮等表症。外感发热由感受外邪,正邪相争所致,属实者居多。
11、中脏腑闭症与脱证
闭症属实,因邪气内闭清窍所致,症见神志昏迷、牙关紧闭、口禁不开、俩手握固、肢体强痉。脱证属虚,乃为五脏真阳散脱,阴阳即将离觉之侯,临床可见神志昏愦无知、目合口开、四肢松懈瘫软、手撒肢冷汗多、二便自遗、鼻息低微。此外,还有阴竭阳亡之分,并可相互关联。闭症常见于骤起,脱证则由闭症恶变转化而成。并可见闭外脱之侯。
12、试述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在水肿发病中的意义。水肿发病的基本病理变化为肺失通调,脾失转输,肾失开阖,三焦气化不利。其病位在肺、脾、肾,而关键在肾。病理因素为风邪、水湿、疮毒、瘀血。肺主一身之气,有主治节、通调水道、下输膀胱的作用。风邪犯肺,肺气失于宣畅,不能通调水道,风水相搏,发为水肿。脾主运化,有布散水精的功能。外感水湿,脾阳被困或饮食劳倦等损及脾气,造成脾失转输,水湿内停,乃成水肿。肾主水,水液的输化有赖于肾阳的蒸化、开阖作用。久病劳欲,损及肾脏,则肾失蒸化,开阖不利,水液泛滥肌肤,则为水肿。
13、水肿与鼓胀的鉴别。二病均可见肢体水肿,腹部膨隆。鼓胀的主症是单腹胀大,面色苍黄,腹部青筋暴露,四肢多不肿,反见瘦削,后期或可伴见轻度肢体浮肿。而水肿则头面或下肢先肿,继及全身,面色晄白,腹壁亦无青筋暴露。鼓胀是由于肝、脾、肾功能失调,导致气滞、血瘀、水湿聚于腹中。水肿乃肺、脾、肾三脏气化失调,而导致水液泛滥肌肤。名词解释:
1:郁证:郁证是由于情志不舒,气机郁滞所致,以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胁肋胀痛,或易怒喜哭,或咽中如有异物梗塞等症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2:哮病:是一种发作的痰鸣气喘疾患,发时喉中有哮鸣声,呼吸困难,甚则喘息不能平卧。
3:胸痹:胸痹是以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喘息不得卧为主症的一种疾病,轻者仅感胸闷如窒,呼吸欠畅,重者则有胸痛,严重者心痛彻背,背痛彻心。
4:厥证:是以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四肢厥冷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病轻者在短时间内苏醒,但病情重者,则昏厥时间较长,严重者一厥不复而导致死亡。
5:呕吐:是指胃失和降,气逆于上,迫使胃中之物从口中吐出的一种病证。一般以有物有声谓之呕,有物无声谓之吐,无物有声谓之干呕,临床呕、吐常同时发生,故合成呕吐。
6:眩晕:眩指眼花或眼前发黑,晕指头晕甚或感觉自身或外界景物旋转。二者同时并见而称眩晕。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车船,旋转不定,不能站立,或伴恶心呕吐,汗出,甚则昏倒等症状。
7:水肿:是体内水液潴留,泛滥肌肤,表现以头面,眼睑,四肢,腹背甚至全身浮肿为特征的一类病证。
8:痹症:是由于风寒湿热等邪气闭阻经络,影响气血运行,导致肢体筋骨关节,肌肉等处发生疼痛重着,酸楚,麻木,或关节屈伸不利,僵硬,肿大,变形等症状的一种疾病。轻者病在四肢关节肌肉,重者可内舍于脏。
9:血证:凡血液不循常道,或上溢口鼻诸窍,或下泄于前后二阴,或渗出于肌肤,所形成的一类出血性疾患,统称为血证,亦称血病,失血。
10:消渴:是以多饮,多食,多尿,乏力,消瘦,或尿有甜味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咳而少痰多属燥热、气火、阴虚;痰多者多属湿痰、痰热、虚寒;痰白而稀薄者属风寒;痰黄而稠者属热;痰白质黏者属阴虚、燥热;痰白清稀,透明呈泡沫样属虚寒;咯吐血痰,多为肺热或阴虚;如脓血相兼,为痰热瘀结成痈;咳嗽‘咯吐粉红色泡沫痰,咳而气喘,呼吸困难者,多属心肺阳虚,气不主血;咳痰者有热腥味或腥臭气的为痰热,味甜者属痰湿,味咸者属肾虚。
7、诊断:胸痹(心血瘀阻证)
症候分析:该患者年过半百,肾气自半,精血渐衰,不能鼓舞五脏之阳,可致心阳不振,阳气不宣,血行无力,久而成瘀,痹阻心脉,发为胸痹。心脉痹阻,不通则痛,故心胸刺痛,痛引肩背,每于夜间发作,乃为瘀血致痛的特点;瘀血阻滞则胸阳不展而见胸闷;瘀血阻滞,心失所养则心悸;舌质紫暗,有瘀斑,脉弦涩皆为瘀血之证。证机概要:血行瘀滞,胸阳痹阻,心脉不畅。治法:活血化瘀,通脉止痛。代表方:血府逐瘀汤加减,川芎 桃仁 红花 赤芍 柴胡 桔梗 枳壳 牛膝 当归 生地 降香 郁金 甘草
8、水肿(肾阳衰微证)
证机概要:脾肾阳虚,水寒内聚、治法:温肾助阳,化气行水。代表方:济生肾气丸合真武汤加减
常用药:附子 肉桂 巴戟天 仙灵脾 白术 茯苓 泽泻 车前子 牛膝
9、水肿(脾阳虚衰证)
证机概要:脾阳不振,运化无权,土不制水。治法:健脾温阳利水
代表方:实脾饮加减(厚朴 白术 木瓜 木香 草果仁 大腹皮 附子 白茯苓 干姜 甘草)
10、消渴的治疗原则?
本病的基本病机是阴虚为本,燥热为标,故清热润燥,养阴生津为本病的治疗大法。《医学心悟-三消》说:“治上消者,宜润其肺,兼清其胃”;“治中消者,宜清其胃,兼滋其肾”;“治下消者,宜滋其肾,兼补其肺”,可谓深得治疗消渴之要旨。
由于本病常发生血脉瘀滞及阴损及阳的病变,以及易并发痈疽、眼疾、劳嗽等症,故还应针对具体病情,及时合理地选用活血化瘀,清热解毒,健脾益气,滋补肾阴,温补肾阳等治法。
6、湿邪于黄疸形成的关键是湿邪为患。湿邪即可以从外感受,亦可以自内而生。如外感湿邪疫毒,为湿从外受;饮食劳倦或 病后郁阻湿滞,属湿从内生。由于湿邪壅阻中焦,脾胃失健,肝气郁滞,疏泄不利,致胆汁输泄失常,胆液不循常道,外溢肌肤,下注膀胱,而发为目黄、肤黄、小便黄之病证。由于致病因素不同及个体素质的差异,湿从热化则为阳黄,湿从寒化则为阴黄,因此《金匮要略》说:“黄家所得,从湿得之”。
7、积聚癥就是积,癥积指腹内结块有形可征,固定不移,痛有定处,病属血分,多为脏病,形成的时间较长,病情一般较重;瘕就是聚,瘕聚是指腹内结块聚散无常,痛无定处,病在气分,多为腑病,病史较短,病情一般较轻。
8、头痛外感头痛:掣痛、跳痛、灼痛、胀痛、重痛、痛无休止,多属实证内伤头痛:隐痛、空痛、昏痛,痛势悠悠,遇劳加重,时作时之,多属虚证
归经病位1.太阳头痛在头后部下连于项2.阳明头痛在前额部及眉棱骨等处3.少阳头痛在头之两侧连及于耳4.厥阴头痛则在巅顶部位或连目系
引经药:太阳头痛选羌活、蔓荆子、川芎;阳明头痛选葛根、白芷、知母;少阳头痛选柴胡、黄芩、川芎;厥阴头痛选吴茱萸、藁本等。
9、泄泻与痢疾泄泻与痢疾:两者均多发于夏秋季节,病变部位在胃肠,病因亦有相同之处,症状都有腹痛、大便次数增多。但痢疾大便次数虽多而量少,排赤白便脓血,腹痛伴里急后重感明显。而泄泻大便溏薄,粪便清稀,或如水,或完谷不化,而无赤白便脓血,腹痛多伴肠鸣,少有里急后重感。
10、内伤发热与外感发热的区别
内伤发热起病缓慢,病程较长,多为低热,或自觉发热,而体温并不升高,表现为高热者较少。不恶寒,或虽有怯冷,但得衣被则温。常兼见头晕、神疲、自汗、盗汗、脉弱等症。内伤发热一般有气、血、阴、阳亏虚或气郁、血郁、湿阻的病史,或有反复发热史。无感染外邪所致的头身疼痛、鼻塞、流涕、脉浮等症。外感发热是因感受外邪而起,起病较急,病程较短,发热初期大多伴有恶寒,其恶寒得衣被不减。发热程度大多较高,发热的类型随病种的不同而有差异。初起常兼有头身疼痛、鼻塞、流涕、咳嗽、脉浮等表症。外感发热由感受外邪,正邪相争所致,属实者居多。
11、中脏腑闭症与脱证
闭症属实,因邪气内闭清窍所致,症见神志昏迷、牙关紧闭、口禁不开、俩手握固、肢体强痉。脱证属虚,乃为五脏真阳散脱,阴阳即将离觉之侯,临床可见神志昏愦无知、目合口开、四肢松懈瘫软、手撒肢冷汗多、二便自遗、鼻息低微。此外,还有阴竭阳亡之分,并可相互关联。闭症常见于骤起,脱证则由闭症恶变转化而成。并可见闭外脱之侯。
12、试述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在水肿发病中的意义。水肿发病的基本病理变化为肺失通调,脾失转输,肾失开阖,三焦气化不利。其病位在肺、脾、肾,而关键在肾。病理因素为风邪、水湿、疮毒、瘀血。肺主一身之气,有主治节、通调水道、下输膀胱的作用。风邪犯肺,肺气失于宣畅,不能通调水道,风水相搏,发为水肿。脾主运化,有布散水精的功能。外感水湿,脾阳被困或饮食劳倦等损及脾气,造成脾失转输,水湿内停,乃成水肿。肾主水,水液的输化有赖于肾阳的蒸化、开阖作用。久病劳欲,损及肾脏,则肾失蒸化,开阖不利,水液泛滥肌肤,则为水肿。
13、水肿与鼓胀的鉴别。二病均可见肢体水肿,腹部膨隆。鼓胀的主症是单腹胀大,面色苍黄,腹部青筋暴露,四肢多不肿,反见瘦削,后期或可伴见轻度肢体浮肿。而水肿则头面或下肢先肿,继及全身,面色晄白,腹壁亦无青筋暴露。鼓胀是由于肝、脾、肾功能失调,导致气滞、血瘀、水湿聚于腹中。水肿乃肺、脾、肾三脏气化失调,而导致水液泛滥肌肤。名词解释:
1:郁证:郁证是由于情志不舒,气机郁滞所致,以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胁肋胀痛,或易怒喜哭,或咽中如有异物梗塞等症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2:哮病:是一种发作的痰鸣气喘疾患,发时喉中有哮鸣声,呼吸困难,甚则喘息不能平卧。
3:胸痹:胸痹是以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喘息不得卧为主症的一种疾病,轻者仅感胸闷如窒,呼吸欠畅,重者则有胸痛,严重者心痛彻背,背痛彻心。
4:厥证:是以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四肢厥冷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病轻者在短时间内苏醒,但病情重者,则昏厥时间较长,严重者一厥不复而导致死亡。
5:呕吐:是指胃失和降,气逆于上,迫使胃中之物从口中吐出的一种病证。一般以有物有声谓之呕,有物无声谓之吐,无物有声谓之干呕,临床呕、吐常同时发生,故合成呕吐。
6:眩晕:眩指眼花或眼前发黑,晕指头晕甚或感觉自身或外界景物旋转。二者同时并见而称眩晕。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车船,旋转不定,不能站立,或伴恶心呕吐,汗出,甚则昏倒等症状。
7:水肿:是体内水液潴留,泛滥肌肤,表现以头面,眼睑,四肢,腹背甚至全身浮肿为特征的一类病证。
8:痹症:是由于风寒湿热等邪气闭阻经络,影响气血运行,导致肢体筋骨关节,肌肉等处发生疼痛重着,酸楚,麻木,或关节屈伸不利,僵硬,肿大,变形等症状的一种疾病。轻者病在四肢关节肌肉,重者可内舍于脏。
9:血证:凡血液不循常道,或上溢口鼻诸窍,或下泄于前后二阴,或渗出于肌肤,所形成的一类出血性疾患,统称为血证,亦称血病,失血。
10:消渴:是以多饮,多食,多尿,乏力,消瘦,或尿有甜味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咳而少痰多属燥热、气火、阴虚;痰多者多属湿痰、痰热、虚寒;痰白而稀薄者属风寒;痰黄而稠者属热;痰白质黏者属阴虚、燥热;痰白清稀,透明呈泡沫样属虚寒;咯吐血痰,多为肺热或阴虚;如脓血相兼,为痰热瘀结成痈;咳嗽‘咯吐粉红色泡沫痰,咳而气喘,呼吸困难者,多属心肺阳虚,气不主血;咳痰者有热腥味或腥臭气的为痰热,味甜者属痰湿,味咸者属肾虚。
12、诊断:胸痹(心血瘀阻证)
症候分析:该患者年过半百,肾气自半,精血渐衰,不能鼓舞五脏之阳,可致心阳不振,阳气不宣,血行无力,久而成瘀,痹阻心脉,发为胸痹。心脉痹阻,不通则痛,故心胸刺痛,痛引肩背,每于夜间发作,乃为瘀血致痛的特点;瘀血阻滞则胸阳不展而见胸闷;瘀血阻滞,心失所养则心悸;舌质紫暗,有瘀斑,脉弦涩皆为瘀血之证。证机概要:血行瘀滞,胸阳痹阻,心脉不畅。治法:活血化瘀,通脉止痛。代表方:血府逐瘀汤加减,川芎 桃仁 红花 赤芍 柴胡 桔梗 枳壳 牛膝 当归 生地 降香 郁金 甘草
13、水肿(肾阳衰微证)
证机概要:脾肾阳虚,水寒内聚、治法:温肾助阳,化气行水。代表方:济生肾气丸合真武汤加减
常用药:附子 肉桂 巴戟天 仙灵脾 白术 茯苓 泽泻 车前子 牛膝
14、水肿(脾阳虚衰证)
证机概要:脾阳不振,运化无权,土不制水。治法:健脾温阳利水
代表方:实脾饮加减(厚朴 白术 木瓜 木香 草果仁 大腹皮 附子 白茯苓 干姜 甘草)
15、消渴的治疗原则?
本病的基本病机是阴虚为本,燥热为标,故清热润燥,养阴生津为本病的治疗大法。《医学心悟-三消》说:“治上消者,宜润其肺,兼清其胃”;“治中消者,宜清其胃,兼滋其肾”;“治下消者,宜滋其肾,兼补其肺”,可谓深得治疗消渴之要旨。
由于本病常发生血脉瘀滞及阴损及阳的病变,以及易并发痈疽、眼疾、劳嗽等症,故还应针对具体病情,及时合理地选用活血化瘀,清热解毒,健脾益气,滋补肾阴,温补肾阳等治法。
6、湿邪于黄疸形成的关键是湿邪为患。湿邪即可以从外感受,亦可以自内而生。如外感湿邪疫毒,为湿从外受;饮食劳倦或 病后郁阻湿滞,属湿从内生。由于湿邪壅阻中焦,脾胃失健,肝气郁滞,疏泄不利,致胆汁输泄失常,胆液不循常道,外溢肌肤,下注膀胱,而发为目黄、肤黄、小便黄之病证。由于致病因素不同及个体素质的差异,湿从热化则为阳黄,湿从寒化则为阴黄,因此《金匮要略》说:“黄家所得,从湿得之”。
7、积聚癥就是积,癥积指腹内结块有形可征,固定不移,痛有定处,病属血分,多为脏病,形成的时间较长,病情一般较重;瘕就是聚,瘕聚是指腹内结块聚散无常,痛无定处,病在气分,多为腑病,病史较短,病情一般较轻。
8、头痛外感头痛:掣痛、跳痛、灼痛、胀痛、重痛、痛无休止,多属实证内伤头痛:隐痛、空痛、昏痛,痛势悠悠,遇劳加重,时作时之,多属虚证
归经病位1.太阳头痛在头后部下连于项2.阳明头痛在前额部及眉棱骨等处3.少阳头痛在头之两侧连及于耳4.厥阴头痛则在巅顶部位或连目系
引经药:太阳头痛选羌活、蔓荆子、川芎;阳明头痛选葛根、白芷、知母;少阳头痛选柴胡、黄芩、川芎;厥阴头痛选吴茱萸、藁本等。
9、泄泻与痢疾泄泻与痢疾:两者均多发于夏秋季节,病变部位在胃肠,病因亦有相同之处,症状都有腹痛、大便次数增多。但痢疾大便次数虽多而量少,排赤白便脓血,腹痛伴里急后重感明显。而泄泻大便溏薄,粪便清稀,或如水,或完谷不化,而无赤白便脓血,腹痛多伴肠鸣,少有里急后重感。
10、内伤发热与外感发热的区别
内伤发热起病缓慢,病程较长,多为低热,或自觉发热,而体温并不升高,表现为高热者较少。不恶寒,或虽有怯冷,但得衣被则温。常兼见头晕、神疲、自汗、盗汗、脉弱等症。内伤发热一般有气、血、阴、阳亏虚或气郁、血郁、湿阻的病史,或有反复发热史。无感染外邪所致的头身疼痛、鼻塞、流涕、脉浮等症。外感发热是因感受外邪而起,起病较急,病程较短,发热初期大多伴有恶寒,其恶寒得衣被不减。发热程度大多较高,发热的类型随病种的不同而有差异。初起常兼有头身疼痛、鼻塞、流涕、咳嗽、脉浮等表症。外感发热由感受外邪,正邪相争所致,属实者居多。
11、中脏腑闭症与脱证
闭症属实,因邪气内闭清窍所致,症见神志昏迷、牙关紧闭、口禁不开、俩手握固、肢体强痉。脱证属虚,乃为五脏真阳散脱,阴阳即将离觉之侯,临床可见神志昏愦无知、目合口开、四肢松懈瘫软、手撒肢冷汗多、二便自遗、鼻息低微。此外,还有阴竭阳亡之分,并可相互关联。闭症常见于骤起,脱证则由闭症恶变转化而成。并可见闭外脱之侯。
12、试述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在水肿发病中的意义。水肿发病的基本病理变化为肺失通调,脾失转输,肾失开阖,三焦气化不利。其病位在肺、脾、肾,而关键在肾。病理因素为风邪、水湿、疮毒、瘀血。肺主一身之气,有主治节、通调水道、下输膀胱的作用。风邪犯肺,肺气失于宣畅,不能通调水道,风水相搏,发为水肿。脾主运化,有布散水精的功能。外感水湿,脾阳被困或饮食劳倦等损及脾气,造成脾失转输,水湿内停,乃成水肿。肾主水,水液的输化有赖于肾阳的蒸化、开阖作用。久病劳欲,损及肾脏,则肾失蒸化,开阖不利,水液泛滥肌肤,则为水肿。
13、水肿与鼓胀的鉴别。二病均可见肢体水肿,腹部膨隆。鼓胀的主症是单腹胀大,面色苍黄,腹部青筋暴露,四肢多不肿,反见瘦削,后期或可伴见轻度肢体浮肿。而水肿则头面或下肢先肿,继及全身,面色晄白,腹壁亦无青筋暴露。鼓胀是由于肝、脾、肾功能失调,导致气滞、血瘀、水湿聚于腹中。水肿乃肺、脾、肾三脏气化失调,而导致水液泛滥肌肤。名词解释:
1:郁证:郁证是由于情志不舒,气机郁滞所致,以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胁肋胀痛,或易怒喜哭,或咽中如有异物梗塞等症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2:哮病:是一种发作的痰鸣气喘疾患,发时喉中有哮鸣声,呼吸困难,甚则喘息不能平卧。
3:胸痹:胸痹是以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喘息不得卧为主症的一种疾病,轻者仅感胸闷如窒,呼吸欠畅,重者则有胸痛,严重者心痛彻背,背痛彻心。
4:厥证:是以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四肢厥冷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病轻者在短时间内苏醒,但病情重者,则昏厥时间较长,严重者一厥不复而导致死亡。
5:呕吐:是指胃失和降,气逆于上,迫使胃中之物从口中吐出的一种病证。一般以有物有声谓之呕,有物无声谓之吐,无物有声谓之干呕,临床呕、吐常同时发生,故合成呕吐。
6:眩晕:眩指眼花或眼前发黑,晕指头晕甚或感觉自身或外界景物旋转。二者同时并见而称眩晕。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车船,旋转不定,不能站立,或伴恶心呕吐,汗出,甚则昏倒等症状。
7:水肿:是体内水液潴留,泛滥肌肤,表现以头面,眼睑,四肢,腹背甚至全身浮肿为特征的一类病证。
8:痹症:是由于风寒湿热等邪气闭阻经络,影响气血运行,导致肢体筋骨关节,肌肉等处发生疼痛重着,酸楚,麻木,或关节屈伸不利,僵硬,肿大,变形等症状的一种疾病。轻者病在四肢关节肌肉,重者可内舍于脏。
9:血证:凡血液不循常道,或上溢口鼻诸窍,或下泄于前后二阴,或渗出于肌肤,所形成的一类出血性疾患,统称为血证,亦称血病,失血。
10:消渴:是以多饮,多食,多尿,乏力,消瘦,或尿有甜味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咳而少痰多属燥热、气火、阴虚;痰多者多属湿痰、痰热、虚寒;痰白而稀薄者属风寒;痰黄而稠者属热;痰白质黏者属阴虚、燥热;痰白清稀,透明呈泡沫样属虚寒;咯吐血痰,多为肺热或阴虚;如脓血相兼,为痰热瘀结成痈;咳嗽‘咯吐粉红色泡沫痰,咳而气喘,呼吸困难者,多属心肺阳虚,气不主血;咳痰者有热腥味或腥臭气的为痰热,味甜者属痰湿,味咸者属肾虚。
17、诊断:胸痹(心血瘀阻证)
症候分析:该患者年过半百,肾气自半,精血渐衰,不能鼓舞五脏之阳,可致心阳不振,阳气不宣,血行无力,久而成瘀,痹阻心脉,发为胸痹。心脉痹阻,不通则痛,故心胸刺痛,痛引肩背,每于夜间发作,乃为瘀血致痛的特点;瘀血阻滞则胸阳不展而见胸闷;瘀血阻滞,心失所养则心悸;舌质紫暗,有瘀斑,脉弦涩皆为瘀血之证。证机概要:血行瘀滞,胸阳痹阻,心脉不畅。治法:活血化瘀,通脉止痛。代表方:血府逐瘀汤加减,川芎 桃仁 红花 赤芍 柴胡 桔梗 枳壳 牛膝 当归 生地 降香 郁金 甘草
18、水肿(肾阳衰微证)
证机概要:脾肾阳虚,水寒内聚、治法:温肾助阳,化气行水。代表方:济生肾气丸合真武汤加减
常用药:附子 肉桂 巴戟天 仙灵脾 白术 茯苓 泽泻 车前子 牛膝
19、水肿(脾阳虚衰证)
证机概要:脾阳不振,运化无权,土不制水。治法:健脾温阳利水
代表方:实脾饮加减(厚朴 白术 木瓜 木香 草果仁 大腹皮 附子 白茯苓 干姜 甘草)20、消渴的治疗原则?
本病的基本病机是阴虚为本,燥热为标,故清热润燥,养阴生津为本病的治疗大法。《医学心悟-三消》说:“治上消者,宜润其肺,兼清其胃”;“治中消者,宜清其胃,兼滋其肾”;“治下消者,宜滋其肾,兼补其肺”,可谓深得治疗消渴之要旨。
由于本病常发生血脉瘀滞及阴损及阳的病变,以及易并发痈疽、眼疾、劳嗽等症,故还应针对具体病情,及时合理地选用活血化瘀,清热解毒,健脾益气,滋补肾阴,温补肾阳等治法。
6、湿邪于黄疸形成的关键是湿邪为患。湿邪即可以从外感受,亦可以自内而生。如外感湿邪疫毒,为湿从外受;饮食劳倦或 病后郁阻湿滞,属湿从内生。由于湿邪壅阻中焦,脾胃失健,肝气郁滞,疏泄不利,致胆汁输泄失常,胆液不循常道,外溢肌肤,下注膀胱,而发为目黄、肤黄、小便黄之病证。由于致病因素不同及个体素质的差异,湿从热化则为阳黄,湿从寒化则为阴黄,因此《金匮要略》说:“黄家所得,从湿得之”。
7、积聚癥就是积,癥积指腹内结块有形可征,固定不移,痛有定处,病属血分,多为脏病,形成的时间较长,病情一般较重;瘕就是聚,瘕聚是指腹内结块聚散无常,痛无定处,病在气分,多为腑病,病史较短,病情一般较轻。
8、头痛外感头痛:掣痛、跳痛、灼痛、胀痛、重痛、痛无休止,多属实证内伤头痛:隐痛、空痛、昏痛,痛势悠悠,遇劳加重,时作时之,多属虚证
归经病位1.太阳头痛在头后部下连于项2.阳明头痛在前额部及眉棱骨等处3.少阳头痛在头之两侧连及于耳4.厥阴头痛则在巅顶部位或连目系
引经药:太阳头痛选羌活、蔓荆子、川芎;阳明头痛选葛根、白芷、知母;少阳头痛选柴胡、黄芩、川芎;厥阴头痛选吴茱萸、藁本等。
9、泄泻与痢疾泄泻与痢疾:两者均多发于夏秋季节,病变部位在胃肠,病因亦有相同之处,症状都有腹痛、大便次数增多。但痢疾大便次数虽多而量少,排赤白便脓血,腹痛伴里急后重感明显。而泄泻大便溏薄,粪便清稀,或如水,或完谷不化,而无赤白便脓血,腹痛多伴肠鸣,少有里急后重感。
10、内伤发热与外感发热的区别
内伤发热起病缓慢,病程较长,多为低热,或自觉发热,而体温并不升高,表现为高热者较少。不恶寒,或虽有怯冷,但得衣被则温。常兼见头晕、神疲、自汗、盗汗、脉弱等症。内伤发热一般有气、血、阴、阳亏虚或气郁、血郁、湿阻的病史,或有反复发热史。无感染外邪所致的头身疼痛、鼻塞、流涕、脉浮等症。外感发热是因感受外邪而起,起病较急,病程较短,发热初期大多伴有恶寒,其恶寒得衣被不减。发热程度大多较高,发热的类型随病种的不同而有差异。初起常兼有头身疼痛、鼻塞、流涕、咳嗽、脉浮等表症。外感发热由感受外邪,正邪相争所致,属实者居多。
11、中脏腑闭症与脱证
闭症属实,因邪气内闭清窍所致,症见神志昏迷、牙关紧闭、口禁不开、俩手握固、肢体强痉。脱证属虚,乃为五脏真阳散脱,阴阳即将离觉之侯,临床可见神志昏愦无知、目合口开、四肢松懈瘫软、手撒肢冷汗多、二便自遗、鼻息低微。此外,还有阴竭阳亡之分,并可相互关联。闭症常见于骤起,脱证则由闭症恶变转化而成。并可见闭外脱之侯。
12、试述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在水肿发病中的意义。水肿发病的基本病理变化为肺失通调,脾失转输,肾失开阖,三焦气化不利。其病位在肺、脾、肾,而关键在肾。病理因素为风邪、水湿、疮毒、瘀血。肺主一身之气,有主治节、通调水道、下输膀胱的作用。风邪犯肺,肺气失于宣畅,不能通调水道,风水相搏,发为水肿。脾主运化,有布散水精的功能。外感水湿,脾阳被困或饮食劳倦等损及脾气,造成脾失转输,水湿内停,乃成水肿。肾主水,水液的输化有赖于肾阳的蒸化、开阖作用。久病劳欲,损及肾脏,则肾失蒸化,开阖不利,水液泛滥肌肤,则为水肿。
13、水肿与鼓胀的鉴别。二病均可见肢体水肿,腹部膨隆。鼓胀的主症是单腹胀大,面色苍黄,腹部青筋暴露,四肢多不肿,反见瘦削,后期或可伴见轻度肢体浮肿。而水肿则头面或下肢先肿,继及全身,面色晄白,腹壁亦无青筋暴露。鼓胀是由于肝、脾、肾功能失调,导致气滞、血瘀、水湿聚于腹中。水肿乃肺、脾、肾三脏气化失调,而导致水液泛滥肌肤。名词解释:
1:郁证:郁证是由于情志不舒,气机郁滞所致,以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胁肋胀痛,或易怒喜哭,或咽中如有异物梗塞等症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2:哮病:是一种发作的痰鸣气喘疾患,发时喉中有哮鸣声,呼吸困难,甚则喘息不能平卧。
3:胸痹:胸痹是以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喘息不得卧为主症的一种疾病,轻者仅感胸闷如窒,呼吸欠畅,重者则有胸痛,严重者心痛彻背,背痛彻心。
4:厥证:是以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四肢厥冷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病轻者在短时间内苏醒,但病情重者,则昏厥时间较长,严重者一厥不复而导致死亡。
5:呕吐:是指胃失和降,气逆于上,迫使胃中之物从口中吐出的一种病证。一般以有物有声谓之呕,有物无声谓之吐,无物有声谓之干呕,临床呕、吐常同时发生,故合成呕吐。
6:眩晕:眩指眼花或眼前发黑,晕指头晕甚或感觉自身或外界景物旋转。二者同时并见而称眩晕。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车船,旋转不定,不能站立,或伴恶心呕吐,汗出,甚则昏倒等症状。
7:水肿:是体内水液潴留,泛滥肌肤,表现以头面,眼睑,四肢,腹背甚至全身浮肿为特征的一类病证。
8:痹症:是由于风寒湿热等邪气闭阻经络,影响气血运行,导致肢体筋骨关节,肌肉等处发生疼痛重着,酸楚,麻木,或关节屈伸不利,僵硬,肿大,变形等症状的一种疾病。轻者病在四肢关节肌肉,重者可内舍于脏。
9:血证:凡血液不循常道,或上溢口鼻诸窍,或下泄于前后二阴,或渗出于肌肤,所形成的一类出血性疾患,统称为血证,亦称血病,失血。
10:消渴:是以多饮,多食,多尿,乏力,消瘦,或尿有甜味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
第三篇:中医妇科总结 2013考试总结
胞官:是女性特有的内生殖器官的概称,包括解剖学所指的子宫、输卵管和卵巢。胞宫的功能涵盖内生殖器官的功能,受肾、天癸主宰,以“出纳精气”而通脑髓、联五脏、主 司子宫.使子宫正常行使其功能。身体无病而定期两个月来潮一次者,称为并月;三个月一潮者,称为“居经”或“季经”;—年一行者称为“避年”;还有终生不潮而却能受孕者,称为“暗经”;受孕初期仍能按月经周期有少量出血而无损于胎儿者,称为“激经”,又称“盛胎”或“垢胎”,均是个别的特殊生理现象,若无不适,不影响生育,可不作病论。天癸,男女皆有,是肾精肾气充盛到一定程度时体内出现的具有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和牛殖的一种精微物质。大癸来源于先天肾气,靠后天水谷精气的滋养而逐渐趋于成熟,此后又随肾气的虚衰而竭止。见红:接近分娩发动或分娩已发动时,阴道有少量血性分泌物和黏液。如果血量多则应考虑有否异常情况。分娩结束后,产妇逐渐恢复到孕前状态,约需要6—8周,此期称为“产褥期”,又称“产后”。产后一周称“新产后”,产后一月称“小满月”,产后百日称“大满月”,即所谓“弥月为期”,“百日为度”。阵痛:从有规律的宫缩开始至产门开全(子宫颈口完全扩张)的腹部阵发性疼痛,称阵痛 恶阻:妊娠早期出现恶心呕吐,头晕倦怠,甚至食入即吐者,称恶阻,或子病,阻病,病儿 妊娠腹痛:妊娠期,因胞脉阻滞或失养者,称为妊娠腹痛,亦名胞阻 异位妊娠:凡孕卵在子宫体腔以外的部位着床发育,称之,俗称宫外孕 滑胎:凡堕胎或小产连续发生3次或3次以上者.称为“滑胎”,亦称“数堕胎”、“屡孕屡堕”。本病以连续性、自然性和应期而下为特点。胎漏:妊娠期间,阴道有少量出血,时出时止,或淋沥不断,而无腰酸、腹痛、小腹下坠 者,称为“胎漏”,亦称“胞漏”或“漏胎”胎动不安:妊娠期间出现腰酸、腹痛、小腹下坠者,或伴有少量阴道出血者,称为“胎动不安”。胎元:奸娠是胚胎、胎儿在母体子宫内生长发育和成熟的过程。母胎必须相互适应,中医把母、胎之间微妙关系以“胎元”来涵盖。胎元包括胎气、胎儿、胎盘三个方面的含义。《简明中区辞典》解释胎气为“胎儿在母体内所受精气”。产后腹痛:产妇在产褥期内,发生与分娩或产褥有关的小腹疼痛,称为产后腹痛。其中因瘀血引起者,称“儿枕痛”。木病以新产后多见。不孕症:凡婚后未避孕、有正常性生活、同居2年而未受孕者,称为。避孕药副反应:类早孕反应、闭经、过敏反应、月经不调、突破性出血 月经病治疗规律:治疗月经病又要顺应和掌握规律:一是顺应月经周期中阴阳转化和气血盈亏变化规律,经期血室正开,宜和血调气,或引血归经,过寒过热、大辛大散之品均宜慎用或禁用,以免滞血或动血;经后血海空虚,宜调补,即经后勿滥攻;经前血海充盈,宜疏导,即经前勿滥补,二是顺应不问年龄阶段论治的规律,不同年龄的妇女有不同的生理病理特点,治疗的侧重点也不尽相同,青春期重治肾,生育期中年重治肝,更年期或老年重治脾:三是掌握虚实补泻规律,月经病纵然复杂。总分虚实两大类论治,治疗虚证月经病多以补肾扶脾养血为主,治疗实证月经病多以疏肝行气活血为主。崩漏急症处理:崩漏属血证、急证:根据‘总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暴崩之际,急当“寒流”止崩,以防厥脱,视病情反条件可选择下法: 1.补气摄血止崩暴崩下血补气摄血止崩最常用。独参汤或丽参注射液:高丽参10g,水煎服;或丽参注射液10ml,加入50%葡萄糖液40ml,静脉推注2.温阳止崩若出现阴损及阳,虚阳妄动,血无气护时,症见血崩如注,动则大下,卧不减势,神志昏沉,头仰则晕,四肢汛冷,脉芤或脉微欲绝,血压下降。病情已陷入阴竭阳亡危象,急需中西医结合枪救。中药宜回阳救逆,温阳止崩,急投参附汤,亦可选参附注射液或六味回阳汤。3.滋阴固气止崩使气固阴复血止。急目合口开、唇舌淡白、脉微欲绝等症状,此为阴用生脉注射液或参麦注射液20ml加人5%葡萄糖血暴亡,气随血脱之危候。当急以益气回阳固脱液250ml静脉点滴。煎剂方选生脉二至止血汤。之法,给予独参汤或参附汤,并在配合输血、补4.祛瘀止崩使瘀怯血止,用于瘀阻血海,子宫泻液、抗休克等急救措施的情况下尽快清除官腔内而不藏,下血如注,可用三七粉、云南白药等冲容物。服。5针灸止血艾灸百会穴、大敦穴(双)、隐白穴产后发热诊断
1、病史妊娠晚期不节房事,或(双)。6.西药或手术止血输液、输血补充血容量产程不顺(难产或滞产),接生不慎,产创护理不以抗休克或激素止血。洁;或产后失血过多;或产后不禁房事;或当风
感寒;或冒暑受热;或有情志不遂史。
2、临床表 崩漏补肾法调补:月经病的治疗原则重在治本以现产褥期内,尤以新产后出现以发热为主,表现调经。对生育期患者的复旧目标,主要调整肾—为持续发热,或突然寒战高热,或发热恶寒,或天癸—冲任—胞宫轴,以达到调整月经周期或同乍寒乍热,或低热缠绵等症状。若产后24小时之时建立排卵功能。常采用以补肾为主的中药周期后至10天内出现体温≥38。C,大多数情况下表疗法:分别按经后期滋肾养血,促进卵泡生长发示有产褥感染,除发热之外,常伴有恶露异常和育,经间期补肾活血促排卵,经前期补肾阴阳和小腹疼痛,尤其是恶露异常。3.检查(1)妇科检补肾疏肝以维持黄体功能,行经期活血化瘀通经,查:软产道损伤,局部见红肿化脓‘,盆腔呈炎进行序贯治疗,一般连用三个月经周期,可望恢性改变,恶露秽臭(2)辅助检查:血常规检查见复或建立正常的月经周期,有的可建立或恢复排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升高,宫腔分泌物或血卵功能,有生育要求者达到经调子嗣而病愈。培养可找到致病菌。B超检查见盆腔有液性暗区,提示有炎症或脓肿。彩色多普勒、cT、、磁共振内异症诊断:
1、盆腔疼痛包括痛经、非经期腹等能对感染形成的包块、脓肿及静脉血栓作山定痛及性交痛,80%患者合并盆腔疼痛
2、不孕 位和定性。产后发热诊断的关键是早期诊断,以40-50%患者合并不孕
3、盆腔包块约17-44%患排除感染邪毒证,因此证最急最重.危及生命。者合并有盆腔包块
4、盆腔检查双侧宫骶韧带、急症处理感染邪毒所致的产后发热,是产科危急子宫直肠窝或后穹隆触痛结节
5、血CA125升高重症,治疗不当或延误治疗可使病情进一步发展,多见于严重的内异症、盆腔有严重明显反应、盆邪毒内传,热入营血,或热陷心包,其则发展至腔深部浸润合并巧克力囊肿破裂或子宫腺肌病。
6、热深厥脱危重之候。此时,应参照产褥感染”,积影像学检查超声波对巧克力囊肿的诊断有价值,极进行中西医救治。1.支持疗法加强营养,纠典型的巧克力囊肿的超声波影像为无回声区内有正水、电解质平衡紊乱,病情严重者或贫血者,密集光点。
7、腹腔镜检查是诊断的金标准,腹腔多次少量输血或输血浆。2.热入营血高热不退,镜下内异症的病灶形态多为紫蓝色结节或巧克力心烦汗出,斑疹隐隐,舌红绛,苔黄燥,脉弦细囊肿。数。治宜解毒清营,凉血养阴。清营汤加味或用经断前后诸症的诊断:
1、病史
45—55岁的妇清开关注射液,每日20-40ml加入5%葡萄糖注女,出现月经紊乱或停闭;或40岁前卵巢功能早射液或生理盐水内静脉滴注,以清热解毒、醒神衰;或有手术切除双侧卵巢及其他因素损伤双侧开窍。3.热入心包高热不退,神昏谵语,甚则卵巢功能病史。2.临床表现月经紊乱或停闭,随昏迷、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脉微而数:治宜凉之出现烘热汁出、潮热面红、心悸失眠、腰背酸血托毒,清心开窍。清营汤送服安宫牛黄丸或紫楚、面浮肢肿、皮肤蚁行样感、情志不宁等症状。雪丹:或醒脑静注射掖,肌内注射,每次2—4ml,3.检查(1)妇科检查:子宫大小尚正常或偏小。每日1—2次,或每次20ml稀释于10%葡萄糖(2)辅助检查:血查激素E2、LH、FSH等,典型200mI或生理盐水100ml内.静脉点滴 4.热深者呈现二高(高FSH、LH)一低(低E2)的内分泌改厥脱冷汗淋沥,四肢厥冷,脉微欲绝等亡阳证候,变。绝经后E2水平周期性变化消失。急当回阳救逆,方用独参汤、生脉散或参附汤。或用参附注射液肌内注射,每次2—4ml,每日经断复来诊断:
1、病史有早婚、多产或情志所1-2次,或每次10—20ml稀释于5%或10%葡萄伤史,注意询问既往月经情况,绝经年龄,绝经糖注射液20ml内,静脉推注,以回阳救逆,益后有无白带增多及有无异臭味,有无性交出血史气固脱。此时病情复杂,势急症重,必须根据病或癥瘕病史。2.临床表现自然绝经1年后发生阴情,配合西医治疗,给予足够的抗生素,或皮质道出血,出血量多少不一,持续时间长短不定,激素,纠正电解质紊乱.抗休克,及时处理伤口。部分患者白带增多,呈血性或脓血样,有臭味,若有盆腔脓肿,切开引流。当病情稳定后,应检或伴有下腹痛,下腹部包块,低热等。如出血反查原因,及时处理。复发作,或经久不止,或伴腹胀,消瘦等要注意产后病因病机:产后病的病因病机可归纳为四个恶性病变。3.检查(1)妇科检查:注意阴道出血方面:一是亡血伤津,二是元气受损,三是瘀血及分泌物情况,子宫颈、宫体、附件、包块及疼内阻,‘四是外感六淫或饮食房劳所伤。痛情况,注意腹股沟以及其他浅表淋巴结是否肿 大等(2)辅助检查:可行宫颈刮片细胞检查,结果 提示:巴氏I—Ⅱ级多为炎症。三到五级常见于 宫颈癌:若血清E2水平升高多提示卵巢有分泌 性激素肿瘤。血中红细胞沉降率明显增高,碱性 磷酸酶、乳酸脱氢酶或转氨酶、CA125检测升高
多见于恶性肿瘤。
妊娠病的诊断:首先要明确妊娠诊断。根据停经
史,早孕反应,脉滑等临床表现,结合辅助检查 如妊娠试验、基础体温、B超等判断是否妊娠。妊娠病的诊断,自始至终要注意胎元未陨与已陨 的鉴别,注意胎儿的发育情况和母体的健康状况,必要时要注意排除畸胎等。治疗原则:以胎元的 正常与否为前提。胎元正常者,宜治病与安胎并 举,安胎之法,以补肾健脾、调理气血为主。补
肾为固胎之本,健脾为益血之源,理气以通调气
机,理血以养血为主或佐以清热,使脾肾健旺,气血和调,本固血充,则胎可安。若胎元不正,胎堕难留或胎死不下,或孕妇有病不宜继续妊娠 者,则宜从速下胎以益母。用药原则:凡峻下、滑利、祛瘀、破血、耗气、散气以及一切有毒药 品,应慎用或禁用。如果病情确实需要,亦可适
当选用,如妊娠恶阻也可适当选用降气药物。
堕胎、小产不全急症处理若堕胎、小产不全者,见有阴道大量出血不止、腹痛加剧、面色苍白、呼吸短促、甚或神志昏迷、四肢厥冷、大汗淋沥、产后发热诊断:1病史妖娠晚期不节房事,或产
程不顺,接生不慎,产创护理不洁;或产后失血过多;或严后不禁房事;或当风感寒;或冒暑受热;或有情志不遂史。2临床表现产褥期内,尤以新产后出现以发热为主,表现为持续发热,或突然寒战高热,或发热恶寒,或乍寒乍热,或低热缠绵等症状。若产后24小时之后至10大内出现体温≥38℃,大多数情况下表示有产褥感染。除发热之外,常伴有恶露异常和小腹疼痛,尤其是恶露异常。3检查:(1)妇科检查:软产道损伤,局部可见红肿化脓。盆腔呈炎性改变,恶露秽臭。(2)辅助检查:血常规检查见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升高。官腔分泌物或血培养可找到致病菌。B超检查见盆腔有液性暗区,提示有炎症或脓肿。c彩色多普勒、CT、磁共振等检测,能对感染形成的包块、脓肿及静脉血栓作山定位和定性。产后发热诊断的关键是早期诊断,以排除感染邪毒证,因此证最急最重.危及生命。
产后发热急症处理:感染邪毒所致的产后发热,是产科危急重症,若治疗不当或延误治疗可使病情进一步发展,应参照“产褥感染”,积极进行中西医救治。1支持疗法加强营养,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紊乱,病情严重者或贫血者,多次少量输血或输血浆。2热入营血高热不退,心烦汗出,斑疹隐隐,舌红绛,苔黄燥,脉弦细数。治宜解毒清营,凉血养阴。清营汤(《温病条辨》)加昧。或用清开灵注射液,每口20—4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内静脉滴注,以清热解毒、醒神开窍。3热入心包高热不退,神昏谵语,甚则昏迷、面包苍白,四肢厥冷,脉微而数。治宜凉血托毒,清心开窍。清营汤送服安宫牛黄丸或紫雪丹。或醒脑静注射液,肌内注射,每次2—41mL。4热深屈脱急当回阳救逆,方用独参汤、生脉散或参附汤。或用参附注射液肌内注射,每次2—4 mL,每日1~2次,或每次10~20 mL稀释于5%或10%葡萄糖注射液20mL内,静脉椎注,以回阳救逆,益气固脱。必须根据病情,配合西医治疗,给予足够的抗生素,或皮质激素,纠正电解质紊乱,抗休克,及时处理伤口。若有盆腔脓肿,切开引流。当病情稳定后,应检查原因,及时处理。
急性盆腔炎诊断:1病史近期有经行、产后、妇产科手术、房室不洁等发病因素。2临床表现呈急性病容,辗转不安,面部潮红,高热不退,小腹部疼痛难忍,赤白带下或恶露量多,甚至如脓血,亦可伴有腹胀、腹泻、尿频、尿急等症状3检查(1)妇科检查:下腹部肌紧张、压痛、反跳痛;阴道充血,脓血性分泌物量多;宫颈充血,宫体触压痛拒按,宫体两侧压痛明显,甚至触及包块;盆腔形成脓肿,位置较低者则后穹隆饱满,有波动感。(2)辅助检查:血常规检查见白细胞升高,中性粒细胞更明显。阴道、宫腔分泌物或血培养可见致病菌。后穹隆穿刺可吸出脓液。B超检查可见盆腔内有炎性渗出液或肿块。
慢性盆腔炎诊断:1病史既往有急件盆腔炎、阴道炎、节育及妇科手术感染史,或不洁性生活史。2临床表现下腹部疼病,痛连腰骶,可伴有低热起伏,易疲劳,劳则复发,带下增多,月经不调,甚至不孕。3检查妇检子宫触压痛,活动受限,宫体一侧或两侧附件增厚,压痛,甚至触及炎性肿块。盆腔B超、子宫输卯管造影及腹腔镜检查有助于诊断。
不孕症诊断:诊断:通过男女双方全面检查找出原因,是不孕症的诊治关键。1询问病史结婚年龄、丈大健康状况、性生活情况、月经史、既往史(有无结核、阑尾炎手术、甲状腺病等)、家族史、既往生育史。对继发不孕者尤须问清有无感染病史。2体格检查注意第二性征的发育,内外生殖器的发育,有无畸形、炎症、包块及溢乳3不孕症特殊检查(1)卵巢功能检查了解卵巢有无排卵及黄体功能状态(2)输卵管通畅试验常用输卵管通液术、子宫输卵管碘液(或碘水)造影及B超下输卵管过氧化氢等显影技术(3)免疫因索检查如抗精子抗体、抗内膜抗体(4)子宫腔镜检查怀疑有宫腔或宫内膜病变时,可做宫腔镜检查或作官腔粘连分离(5)腹腔镜检查上述捡交均未见异常,或输卯管造影有粘连等,可做腹腔镜检查。可发现术前未发现的病变,如子宫内膜异位症等。
必要时剖腹探查。(6)当怀疑垂体病变时,如催
乳素反复升高,或伴有乳头溢乳,应作头颅CT、MRI检查,排除垂体病变引起的不孕。
阴道细胞学诊断标准巴氏土级分类法: I级:正常,为正常的阴道涂片。Ⅱ级:炎症,细胞核普遍增大,淡染或有双核。有时炎症改变较重,染色质较多者要复查。III级:可疑癌,主要改变在胞核,核增大,核形不规则或有双核,核深染,核与胞浆比例改变不大,称为核异质。IV级:高度可疑癌,细胞具有恶性改变,核大深染,核型不规则,胞浆少,唯在涂片中癌数量较少。V级;癌,具有典型恶性细胞的特征日量多
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1.增生期行经时功能层子甘内膜剥脱。随月经血排出仅留下基底层,在解激素影响下,内膜很快修复,逐渐生长变厚,细胞增生。增生期又分早中晚三期。(1)增生早朗:内膜的增生与修复在月经期即已开始约在月经周期的5-7天内膜较薄,约1-2mm。(2)增生中期:约在月经周期的第8-10日,此期特征是间质水肿明显增长,呈弯曲形;腺上皮皮细胞表现增生活跃,细胞柱状,有分裂相。(3)增生晚期:约在月经周期的第11-14口。此期内服增厚至3-5mm,表面高低不平,波浪形。
2、分泌期为月经周期的后半期。排卵后.卵巢内形成黄体,分泌雌激素,孕激素。能使子宫内膜继续增厚.腺体增大。分泌期也分早中晚三期。(1)分泌早期:约在月经周期的第15—19日,腺上皮细胞开始出现含糖元的核下空泡,间质水肿,螺旋小动脉继续增生,(2)分泌中期;约在月经周期的第20—23日,内膜较前更厚并呈锯齿状。腺体内的分泌上皮细胞顶端胞膜破碎.细胞内的糖元溢人腺体,称为顶浆分泌。(3)分泌晚期:约在月经周期的第24—28日。此期为月经来潮前朗。子宫内膜厚达10mm,并呈海绵状
3、月经期约在月经周期的第1—4日:体内雌孕激素水平更低,内膜功能层螺旋小动脉持续痉挛,血流减少,组织变性,细胞壁破裂形成血肿,促使组织坏死剥脱,变性、坏死脱落的内膜与血液相混而从阴道排出,形成月经血。
胎漏、胎动不安:导致胎漏、胎动不安的主要病机是冲任损伤、胎元不固。胎漏、胎动不安的辨证要点是阴道下血、腰酸、腹痛、下坠四大症状的性质、轻重程度及全身脉证,以辨其虚、热、被及转归。
1、肾虚证:补肾健脾,益气安胎。寿胎丸(菟丝子、桑寄生、续断、阿胶)加党参白术或滋肾育胎丸。
2、血热证:清热凉血,养血安胎。保阴煎或当归散(归芍芩白术川芎)
3、气血虚弱证:补气养血,固冲安胎。胎元饮(人参白术炙甘草归芍熟地杜仲陈皮)
4、血瘀证:活血化瘀,补肾安胎。桂枝茯苓丸合寿胎丸(桂枝茯苓芍药丹皮桃仁菟丝子、桑寄生、续断、阿胶)带下病:带下过多是指带下量明显增多,色、质、气味异常,或伴有局部及全身症状者。主要病机是湿邪伤及任带二脉,使任脉不闹,带脉失约,湿邪是导致本病主要原因,脾肾肝三脏是产生内湿之因,外湿多因久居湿地,或涉水淋雨,或不洁性交等,以致感受湿邪。
辨证要点主要是根据带下的量、色、质、气味的异常。一般,带下色淡、质稀者为虚寒;色黄、质稠、秽臭者为实热,临症时,结合全身症状、舌脉、病史等进行分析,本病治疗以除湿为主。1.脾虚证:健脾益气,升阳除湿。完带汤
2、肾阳虚证:温肾培元,固涩止带。内补丸(鹿茸肉苁蓉菟丝子潼蒺藜肉桂制附子黄氏桑螵蛸白蒺藜紫菀茸)
3、湿热下注证:清利湿热,佐以解毒杀虫。止带方(猪苓茯苓车前子泽泻茵陈赤芍丹皮黄柏栀子牛膝)
4、阴虚夹湿证:滋肾益阴,清热利湿。知柏地黄汤(知柏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丹皮茯苓)热毒蕴结证:清热解毒。五味消毒饮
第四篇:中医妇科考试总结
妇科
月经病:以月经的周期、经期、经量异常为主症,或伴有月经周期,或于经断前后出现明显症状为特征的疾病。
病因病机:寒热时邪侵袭、情志因素、房事所伤、饮食失宜、劳倦过度和体质因素。诊断:多以四诊收集的临床表现为依据,以主要症状而命名。
辩证:着重月经的量、色、期、质的异常及伴随月经周期或经断前后出现明显不适的症状,同时结合全身症候,运用四诊八纲辩其脏腑、气血、经络的寒热虚实。治疗原则:
1.重在治本2.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 月经先期
定义:月经周期7天以上,甚至10余日一行,连续两个周期以上者,称为“月经先期”。病因病机:1.气虚 a脾气虚b肾气虚
2.血热a 阳盛血热b阴虚血热c肝郁血热 辨证论治:1.气虚证
脾气虚---补脾益气,摄血调经---补中益气汤 肾气虚---补益肾气,固冲调经---固阴煎
2.血热证
阳盛血热---清热凉血调经---清经散 阴虚血热---养阴清热调经---两地汤
肝郁血热---疏肝清热,凉血调经---丹栀逍遥散
预防与调摄:1.节饮食2.调情志3.适劳逸4.节房事和节制生育
月经后期:月经周期延后7天以上,甚至3-5个月一行者,称为“月经后期”。病因病机:肾虚、血虚、血寒(虚寒、实寒)、气滞 辨证论治:1.肾虚证---补肾养血调经---当归地黄饮
2.血虚证---补血益气调经---大补元煎
3.血寒证
虚寒证---扶阳祛寒调经---温经汤《金匮要略》 实寒证---温经散寒调经---温经汤《妇人大全良方》
4.气滞证---理气行滞调经---乌药汤
月经先后无定期:月经周期时或提前或延后7天以上,连续3个周期以上者,称为“月经先后无定期”。
病因病机:肝郁肾虚
辨证论治:肝郁证---疏肝理气调经---逍遥散 肾虚证---补肾调经---固阴煎
月经过多:月经量较正常明显增多,而周期基本正常者。病因病机:气虚血虚血瘀
辩证论治:气虚证---补气摄血固冲---举元煎
血热证---清热凉血,固冲止血---保阴煎加地榆、茜草、马齿苋 血瘀证---活血化瘀止血---失笑散加益母草、三
七、茜草
月经过少:月经周期正常,月经量明显减少,或行径时间不足2天,甚或点滴即净者。病因病机:肾虚、血虚、血瘀、痰湿
辩证论治:肾虚证---补肾益精,养血调经---归肾丸 血虚证---养血益气调经---滋血汤 血瘀证---活血化瘀调经---桃红四物汤 痰湿证---化痰燥湿调经---苍附导痰丸
月经延长:月经周期基本正常,行径时间超过7天以上,甚或淋漓半月方净者。病因病机:气虚血热血瘀
辨证论治:气虚证---补气摄血,固冲调经---举元煎 血热证
虚热证---养阴清热止血---两地汤合二至丸 湿热证---清热祛湿,化瘀止血---固经丸
血瘀证---活血祛瘀止血---桃红四物汤合失笑散
经间期出血:两次月经中间,即氤氲之时,出现周期性的少量阴道出血者。病因病机:肾阴虚湿热血瘀
辨证论治:肾阴虚---滋肾养阴,固冲止血---两地汤合二至丸
湿热证---清利湿热,固冲止血---清肝止淋汤去阿胶、红枣、加小蓟、茯苓 血瘀证---化瘀止血---逐淤止血汤
崩漏:月经的周期、经期、经量发生严重失常的病症,是指经血非时暴下不止或淋漓不尽,前者谓之崩中,后者谓之漏下。
治崩三法:初用止血以塞其流,中用清热凉血以澄其源,末用补血以还其旧。病因病机:脾虚肾虚血热血瘀 辩证论治:
1)出血期辩证论治
出血期以塞流、澄源为主。
脾虚证---补气摄血,固冲止崩---固本止崩 肾虚证
肾气虚证---补肾益气,固冲止血---加减苁蓉菟丝子丸加党参、黄芪、阿胶 肾阳虚证---温肾益气,固冲止血---右归丸加党参、黄芪、三七 阴虚证---滋肾益阴,固冲止血---左归丸合二至丸或滋阴固气汤 血热证
虚热证---养阴清热,固冲止血---上下相滋汤 实热证---清热凉血,固冲止血---清热固经汤
血瘀证---活血化瘀,固冲止血---逐淤止血汤或将军斩关汤 止血后治疗
止血后复旧为主,结合澄源
闭经:女子年逾16周岁,月经尚未来潮,或月经周期已建立后又中断6个月以上或月经停闭超过了3个月经周期者,称闭经。
病因病机:气血虚弱肾气亏虚阴虚血燥气滞血瘀痰湿阻滞 辩证论治:
气血虚弱---益气养血调经---人参养荣汤
肾气亏损---补肾益气,调经冲任---加减苁蓉菟丝子加淫羊藿、紫河车 阴虚血燥---养阴清热调经---加减一阴煎加丹参、黄精、女贞子、制附子 气滞血瘀---理气活血,祛瘀通经---血府逐淤汤
痰湿阻滞---健脾燥湿化痰,活血调经---四君子汤合苍附导痰丸
痛经:妇女正值经期或经行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或剧痛晕厥者,成为痛经,有称“经行腹痛”。病因病机:不通则痛,不容则痛 气滞血瘀寒凝血瘀湿热瘀阻气血虚弱肾气亏虚
辩证论治:经期重在调血止痛以治标,平时辩证求因而治本 气滞血瘀证---理气行滞,化瘀止痛---膈下逐瘀汤
寒凝血瘀证---温经散寒,化瘀止痛---少腹逐瘀汤/温经散寒汤
湿热瘀阻证---清热除湿,化瘀止痛---清热调血汤加车前子、薏苡仁、败酱草 气血虚弱证---益气养血,调经止血---圣愈汤
肾气亏损证---补肾益精,养血止痛---益肾调经汤/调肝汤
月经前后诸症:指每于行经前后或行经期间,周期性出现明显不适的全身或局部症状者,以经前2-7天和经期多见。
1)经行乳房胀痛:没于行经前后,或正值经期,出现乳房作涨,或乳头涨痒疼痛,甚至不能触衣者。
病因病机:根据部位时间与肝、脾、肾关系密切 肝气郁结肝肾亏虚
辩证论治:肝气郁结证---疏肝理气,和胃通络---逍遥散加麦芽、青皮、鸡内金 肝肾亏虚证---滋肾养肝,和胃通络---一贯煎加麦芽、鸡内金
2)经行头痛:每遇经期或行径前后,出现头痛为主要症状,经后辄止者。病因病机:肝火血瘀血虚
辩证论治:治法以调理气血,通经活络为主 肝火证---清热平肝熄风---羚角钩藤汤 血瘀证---化瘀通络---通窍活血汤
血虚证---养血益气---八珍汤加首乌、蔓荆子
3)经行感冒:每值经行前后或正值经期,出现感冒症状,经后逐渐缓解者。病因病机:风寒风热邪入少阳
辩证论治:风寒证---解表散寒,和血调经---荆穗四物汤 风热证---疏风清热,和血调经---桑菊饮加当归、川芎
邪入少阳---和解表里---小柴胡汤
4)经行发热:每值经行前后或正值经期,出现以发热为主症者。病因病机:肝肾阴虚血气虚弱瘀热壅阻 辩证论治:调气血,和营卫
肝肾阴虚---滋养肝肾,育阴清热---蒿芩地丹四物汤 血气虚弱---补益血气,甘温除热---补中益气汤 瘀热壅阻---化瘀清热---血府逐瘀汤加丹皮
经行身痛:每值经行前后或正值经期,出现以身体疼痛为主证者。病因病机:血虚血瘀
辩证论治:血虚---养血益气,柔筋止痛---当归补血汤加白芍、鸡血藤、丹参、玉竹 血瘀---活血通络,益气散寒止痛---趁痛散
6)经行口糜:每值经行前后或正值经期,口唇糜烂,如期反复发作,经后渐愈者。病因病机:阴虚火旺胃热薰蒸
辩证论治:阴虚火旺---滋阴降火、佐以活血化瘀---知柏地黄汤加蒲黄、田七 胃热薰蒸---清胃泄热---凉膈散
经行泄泻:每值经行前后或正值经期,大便溏薄,甚或水泻,日解数次,经静自止者。病因病机:脾虚肾虚
辩证论治:脾虚---健脾渗湿,理气调经---参苓白术散 肾虚---温阳补肾,健脾止泻---健固汤合四神丸
8)经行浮肿:每逢经行前后,或正值经期,头面四肢浮肿者。病因病机:脾肾气虚气滞血瘀
辩证论治:脾肾阳虚---温肾化气,健脾利水---肾气丸合苓桂术甘汤 气滞血瘀---理气行滞,养血调经---八珍汤加泽泻、益母草
经行风疹块:每值经行前后或正值经期,周身皮肤突起红疹,或起风团,瘙痒异常,经净渐退着。
病因病机:血虚风热
辩证论治:血虚---养血祛风---当归饮子 风热---疏风清热---消风散
经行吐衄:每值经行前后或正值经期,出现周期性的吐血或衄血者。病因病机:肝经郁火肺肾阴虚
辩证论治:肝经郁火---清肝调经---清肝引经汤 肺肾阴虚---滋阴养肺---顺经汤加牛膝
经行情志异常:每值经行前后或正值经期,出现烦躁易怒,悲伤啼哭,或情志抑郁,喃喃自语,或彻夜不眠,甚或狂躁不安,经后复如常人者。病因病机:肝气郁结痰火上扰
辩证论治:肝气郁结---疏肝解郁,养血调经---逍遥散
痰火上扰---清热化痰,宁心安神---生铁落饮加郁金、川连翘
绝经前后诸症:妇女在绝经前后,围绕月经紊乱或绝经出现明显不适症候如烘热汗出、烦躁易怒、潮热面红、眩晕耳鸣,心悸失眠、腰背酸痛、面浮肢肿、情志不宁等。病因病机:肾阴虚肾阳虚肾阴阳俱虚
辩证论治:肾阴虚---滋养肾阴,佐以潜阳---左归丸合二至丸加制首乌、龟甲 肾阳虚---温肾扶阳---右归丸加减
肾阴阳俱虚---阴阳双补---二仙汤合二至丸加菟丝子、何首乌、龙骨、牡蛎 经断复来:绝经期妇女月经停止1年或1年以上,又再次出现子宫出血。病因病机:脾虚肝郁肾阴虚湿热下注湿毒瘀结 脾虚肝郁---健脾调肝,安冲止血---安老汤
肾阴虚---滋阴清热,安冲止血---知柏地黄丸加阿胶、龟甲
湿热下注---清热利湿,凉血止血---易黄汤加黄芩、茯苓、泽泻、侧柏叶、大小蓟 湿毒瘀结---利湿解毒,化瘀散结---萆薢渗湿汤合桂枝茯苓丸去滑石加黄芪、三七
绝经妇女骨质疏松症:绝经后短期内妇女由于雌激素水平急剧下降,导致骨吸收亢进,全身骨量减少,骨骼脆性增加,极易发生骨折的一种与绝经有关的代谢性骨病,属原发性骨质疏松,受累者多为绝经后3-4年,可延至70岁妇女。病因病机:肾精亏虚阴虚内热阴阳两虚脾肾两虚 辩证论治;肾精亏虚---补肾填精益髓---左归丸 阴虚内热---滋阴清热,补肾强筋---知柏地黄丸
阴阳两虚---补肾壮阳,益髓健骨---二仙汤加菟丝子、五味子、肉苁蓉、杜仲、茯苓 脾肾两虚---益肾健脾---大补元煎
第五篇:中医金匮要略考试重点
金匮要略考试重点最新整理 绪言
1金匮要略的学术思想
《金匮要略》是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著作《伤寒杂病论》的杂病部分,是我国最早一部诊治杂病的专书。金匮首创以病为纲,病证结合,辩证论治的杂病诊疗体系。
其基本理论以整体观为指导思想,脏腑经络学说为核心。
脉象作用
脏腑经络先后病
治则与预防
(1)治未病
未病先防:【若人能养慎,不令邪风干忤经络】
有病早治:【适中经络,未流传脏腑,即医治之】
既病防变:【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2)虚实异治、表里分缓急
【问曰,病有急当救表救里者,何谓也?师曰:病,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体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体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也。】
(3)新久有先后
【夫病痼疾,加以卒病,当先治其卒病,后乃治其痼疾也。】
(4)攻邪当随其所得
【夫诸病在脏欲攻之,当随其所得而攻之,如渴者,与猪苓汤,余皆仿此。】第三个原则
(5)根据饮食居处和五脏喜恶护理。
【师曰:五脏病各有所得者愈,五脏病各有所恶,各随其所不喜为病。病者素不应食,而反暴思之,必发热也。】
痉湿暍病
1注意词解
2重点在湿病
3表阳虚:桂枝附子汤
风湿表虚证:防己黄芪汤
里阳虚:白术附子汤
表里阳气俱虚:甘草附子汤 百合狐惑阴阳病
1百合病病因病机
特征:口苦、小便赤、脉微数
病机:心肺阴虚内热,百脉不合2狐惑病症状主方
狐惑之为病,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不欲饮食,恶闻食臭,其面目乍赤、乍黑、乍白。
内治:甘草泻心汤【蚀于上部则声嗄,甘草泻心汤主之。】 中风历节病
1中风辨证
邪在于络,肌肤不仁;邪在于经,即重不胜;邪在于腑,即不识人;邪入于脏,舌即难
言,口吐涎。
2历节病病因病机与脏腑关系
肝肾不足,寒湿内侵(肝肾)
3两条证及方方剂组成(1风湿偏胜:桂枝芍药知母汤【诸肢节疼痛,身体尪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方药:(麻黄汤、桂枝汤、甘草附子汤加减)
麻黄桂枝、附子、白术防风、知母芍药、生姜、甘草
歌诀:脚肿身羸欲吐形,芍三姜五是前型,知防术桂须均四,附子麻甘二两停。
(2)寒湿偏胜:乌头汤【病历节,不可屈伸疼痛,乌头汤主之。】
方药:麻黄、乌头、芍药甘草、黄芪、蜜
歌诀:历节疼来不屈伸,诚加脚气痛维均,芍芪麻草皆三两,五粒乌头煮蜜匀。
4注意词解
(重不胜、如水伤心、黄汗、四属断绝、魁羸、脚肿如脱、温温)血痹虚劳(病机:因气血不足,感受风邪,血行阻滞。)
1血痹主证主方方剂组成黄芪桂枝五物汤【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耆桂枝五物汤主之】方药:(桂枝汤去甘草倍生姜加黄芪)
黄芪、桂枝、芍药、生姜大枣
歌诀:血痹如风体不仁,桂枝三两芍芪均,枣枚十二生姜六,须令阳通效自神。
2虚劳病辨证
何为阴虚(劳之为病,其脉浮大,手足烦,春夏剧,秋冬差,阴寒精自出,酸削不能行)
何为阳虚(脉沉小迟,名曰脱气,其人疾行则喘喝,手足逆寒,腹满,甚则溏泄,食不消化也)
何为阴阳两虚
3虚劳病证治
(1)①阴虚
酸枣仁汤【虚劳虚烦不得眠,酸枣汤主之】(肝阴虚虚劳不得眠)
②阴阳两虚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夫失精家,少腹弦急,阴头寒,目弦发落,脉极虚芤迟,为清榖亡血失精。脉得诸芤动微紧,男子失精,女子梦交,桂枝龙骨牡蛎汤主之】(虚劳失精)
小建中汤【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之】(阴阳两虚,寒热错杂)
黄芪建中汤【虚劳里急诸不足,黄耆建中汤主之】(偏于气虚)
肾气丸 【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八味肾气丸主之】(肾虚兼小便不利)
(2)肾气丸应用
在《金匮要略》中可治疗:(1)虚劳病的“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2)痰饮病的“短气有微饮”;(3)消渴病的“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4)妇人杂病的转胞“妇人饮食如故,烦热不得眠,反倚息”,“不得溺”等病症。虽主治病症不同,但病机皆与肾阳不足有关。故均用肾气丸治疗,体现了张仲景异病同治的学术观点。
(3)大黄蟅虫丸:缓中补虚,祛瘀生新法 肺痿肺痈咳嗽上气
(1)肺痿病用方
麦门冬汤和甘草干姜汤(虚寒肺痿,肺中冷必眩多涎唾)
(2)咳嗽上气的辨证
痰浊壅盛:射干麻黄汤(寒饮郁肺)、皂荚丸、厚朴麻黄汤(寒饮夹热)、泽漆汤
外邪内饮:越婢加半夏汤、小青龙加石膏汤
虚火上炎:麦门冬汤
(3)射干麻黄汤、越婢加半夏汤、小青龙加石膏汤(主证主方方剂)
寒饮郁肺:射干麻黄汤【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射干麻黄汤主之】
方药:射干、麻黄、生姜细辛、半夏紫菀冬花、五味子、大枣生姜
歌诀:喉中咳逆水鸡声,三两干辛款菀行;夏味半升枣七粒,姜麻四两破坚城。
寒饮夹热:厚朴麻黄汤【咳而脉浮者,厚朴麻黄汤主之】
外感风热:越婢加半夏汤【咳而上气,此为肺胀,其人喘,目如脱状,脉浮大者,越婢加半夏汤主之】
方药:麻黄石膏、半夏生姜、甘草大枣
歌诀:风水多兮气亦多,水风相搏浪滔滔,全凭越婢平风水,加夏半升奠巨波。
外寒内饮夹热:小青龙加石膏汤【肺胀,欬而上气,烦燥而喘,脉浮者,心下有水,小青龙加石膏汤主之】
方药:麻黄桂枝细辛、干姜半夏、石膏、五味子、芍药、甘草
歌诀:小龙分两照原方,二两加膏仔细详,水饮得温方可散,欲除烦躁藉辛凉 胸痹心痛短气
(1)成因:阳微阴弦
(2)栝楼薤白白酒汤方证组成栝蒌薤白白酒汤【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栝蒌薤白白酒汤主之】
方药:栝楼、薤白、白酒
(3)胸痹系列方
栝楼薤白白酒汤
栝楼薤白半夏汤
枳实薤白桂枝汤
人参汤
茯苓杏仁甘草汤(饮邪偏盛)
橘枳姜汤
薏苡附子散
(4)心痛方
桂枝生姜枳实汤【心中痞,诸逆,心悬痛,桂枝生姜枳实汤主之】
乌头赤石脂丸(心痛彻背,背痛彻心,乌头赤石脂丸主之)腹满寒疝宿食病
(1)实热腹满的辨证治疗
大承气汤:【腹满不减,减不足言,当须下之,宜大承气汤】痛胀俱重
方药:
厚朴七物汤:【病腹满发热,十日脉浮而数,饮食如故,厚朴七物汤主之】(里实表邪仍在)
方药:厚朴大黄枳实、桂枝汤
大柴胡汤:【按之心下满痛,有潮热者,此为实也,当下之,宜大柴胡汤】少阳枢阻,阳明里实
方药:小柴胡汤去参、草,增加生姜,加芍药大黄枳实
柴胡黄芩半夏生姜、大黄枳实、芍药、大枣
(2)虚寒腹满辨证论证
脾胃阳虚水停:附子粳米汤【腹中寒气,雷鸣切痛,胸胁逆满呕吐,附子粳米汤主之】
方药:炮附子、半夏、粳米甘草大枣
歌诀:腹中切痛作雷鸣,胸胁皆膨呕吐成,附子一枚枣十个,半升粳夏一甘烹
(3)寒疝主证主方
乌头桂枝汤:【寒疝,腹中痛逆冷,手足不仁,若身痛,炙刺诸药不能治,抵当乌头桂枝汤主之】
(4)宿食
在上用瓜蒂散,在下用大承气汤 五脏风寒积聚
脾约:麻子仁丸
肾着: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
【肾着之病,其人身体重,腰中冷,如坐水中,形如水状,反不渴,小便自利,饮食如故,病属下焦,身劳汗出,(一作表)里冷湿,久久得之,腰以下冷痛,腹重如带五千钱,甘姜苓术汤主之】 痰饮咳嗽
(1)注意词解
(沥沥有声、咳逆倚息、胁下支满、不得息)
(2)四饮脉证
【师曰:其人素盛今瘦,水走肠间,沥沥有声,谓之痰饮;饮后水流在胁下,咳唾引痛,谓之悬饮;饮水流行
归于四肢,当汗出而不汗出,身体疼痛,谓之溢饮;咳逆倚息,短气不得卧,其行如肿,谓之支饮】
各饮停留部位:痰饮(胃肠);悬饮(胁下);溢饮(四肢肌肤);支饮(胸膈)
(3)治疗原则: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苓桂术甘汤、肾气丸)
痰饮所成,阳气不运为其本。饮由津聚,其性属阴,遇寒则凝,得温则行。既成之后,最易伤阳。若阳能运化,饮
亦 自消。故病痰饮者,当用温药调和之。温药有振奋阳气、开发腠理、通行水道之功;“和之”表示温而不可太过,亦非专于温补,寓有温药调和之意。此乃痰饮病治本的法则。
(4)证治代表方
痰饮:素盛今瘦,肠间沥沥有声——苓桂术甘汤——温阴化饮、健脾利水。
悬饮:咳唾肋下引痛——十枣汤——攻破逐水。
溢饮:饮水流行,归于四肢。当汗出不汗出,身体疼重——大青龙汤/小青龙汤。
支饮:咳逆倚息,短气不得卧,其形如肿——木防已汤
(5)大小青龙的区别
风寒郁热:大青龙汤【病溢饮者,当发其汗,大青龙汤主之,小青龙汤亦主之】
风寒内饮:小青龙汤
(6)支饮常用方:泽泻汤、小半夏汤、小半夏加茯苓汤、厚朴大黄汤、葶苈大枣泻肺汤、木防己汤
(7)泽泻汤:【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泽泻汤主之】饮停冒眩之支饮
己椒苈黄丸 【腹满,口舌干燥,此肠间有水气,己椒苈黄丸主之】肠饮聚实痰饮
小青龙汤【病溢饮者,当发其汗,大青龙汤主之,小青龙汤亦主之】
(8)痰饮病治法:
汗(大小青龙)下(十枣汤)利(泽泻汤)温(苓桂术甘汤)消渴小便不利
(1)消渴病主证主方
肾气丸 【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肾气丸主之】下消
白虎加人参汤:肺胃热盛(上中消)
(2)小便不利
五苓散(蓄水、水利)猪苓汤(阴虚)水气
(1)水气病辨证论治
【师曰:病有风水、有皮水、有正水、有石水、有黄汗。风水其脉浮,外证骨节疼痛,恶风;皮水其脉亦浮,外证胕肿,按之没指,不恶风,其腹如鼓,不渴,当发其汗。正水其脉沉迟,外证自喘;石水其脉自沉,外证腹满不喘。黄汗其脉沉迟,身发热,胸满,四肢头面肿,久不愈,必致痈脓】
(2)水气病治疗原则
发汗,利尿,逐水
(3)风水责肺,皮水责肺、脾,(4)风水
表虚用防己黄芪汤,表实用越婢汤
风水表虚:防己黄芪汤 【风水,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耆汤主之,腹痛加芍药】
风水夹热:越婢汤【风水恶风,一身悉肿,脉浮不渴,续自汗出,无大热,越婢汤主之,恶风加附子】
方药:麻黄、石膏、生姜、大枣、甘草
(5)气分病
阳虚水停:桂枝去芍药加麻辛附子汤(气分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杯,水饮所作,桂枝去芍药加麻辛附子汤主之)
脾虚气滞:枳术汤【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盘,水饮所作,枳朮汤主之】 黄疸
分类:谷疸(茵陈蒿汤)、酒疸(栀子大黄汤)、女劳疸(硝石矾石散)
湿热并重:茵陈蒿汤【谷疸之为病,寒热不食,食即头眩,心胸不安,久久发黄,为谷疸,茵陈蒿汤主之】
组成:茵陈蒿、栀子、大黄
湿重于热:茵陈五苓散
热重于湿:栀子大黄汤、大黄硝石汤 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
(1)吐衄
柏叶汤 【吐血不止者,柏叶汤主之】用治虚寒吐血中寒不能摄血
泻心汤 【心气不定,吐血,衄血,泻心汤主之】心火亢盛
(2)下血
黄土汤【下血,先便后血,此远血也,黄土汤主之】温中健脾止血脾寒先便后血的下血
组成:灶心土、白术甘草、制附子、干地黄阿胶、黄芩
歌诀:远血先便血续来,半斤黄土莫徘徊;术胶附地芩甘草,三两同行血证该。
赤小豆当归散【下血,先血后便,此近血也,赤小豆当归散主之】肠热先血后便的下血
(3)瘀血表现
【病人胸满,唇萎舌青,口燥,但欲漱水不欲咽,无寒热,脉微大来迟,腹不满,其人言我满,为有瘀血】
【病者如热状,烦满,口干燥而渴,其脉反无热,此为阴伏,是瘀血也,当下之】 呕吐哕下利
(1)呕吐分类
寒性呕吐、热性呕吐、寒热错杂性呕吐、水饮呕吐。
(2)所有呕吐辨证论治
①虚寒呕吐:
肝胃虚寒:吴茱萸汤 【①呕而胸满者,茱萸汤主之②干呕吐涎沫,头痛者,茱萸汤主之】
脾肾阳虚,阴盛格阳:四逆汤【呕而脉弱,小便复利,身有微热,见厥者难治,四逆汤主之】
胃虚气逆,肠燥津亏:大半夏汤
②实热呕吐:
少阳郁热,肝胃不和:小柴胡汤【呕而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
胃肠热积,下闭上逆:大黄甘草汤 【食已即吐者,大黄甘草汤主之】
肠热内迫,胃气上逆:黄芩加半夏生姜汤(干呕而利者,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主之)
③寒热错杂呕吐
寒热互结中焦,脾胃升降失调:半夏泻心汤【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半夏泻心汤主之】寒热错杂呕
④饮阻气逆呕吐
寒饮内停:小半夏汤【诸呕吐,榖不得下者,小半夏汤主之】
半夏干姜散 【干呕,吐逆吐涎沫,半夏干姜散主之】中阳不足,寒饮上逆
寒饮搏结胸胃:生姜半夏汤【病人胸中似喘不喘,似呕不呕,似哕不哕,彻心中愦愦无奈者,生姜半夏汤主之】
(3)胃反主方:大半夏汤
饮阻气逆,呕渴并见:茯苓泽泻汤(胃反,吐而渴欲饮水者,茯苓泽泻汤主之)
(4)哕
胃寒气逆:橘皮汤【干呕哕,若手足厥者,橘皮汤主之】
胃虚夹热:橘皮竹茹汤【哕逆者,橘皮竹茹汤主之】
(5)痢疾
热利下重,便脓血:白头翁汤【热利下重者,白头翁汤主之】(赤石脂、干姜、粳米)
虚寒久利,便脓血:桃花汤【下利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白头翁、黄连、黄柏、秦皮)疮疡肠痈浸淫
肠痈:未成脓:大黄牡丹汤
【肠痈者,少腹肿痞,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调,时时发热自汗出,复恶寒,其脉迟紧者,脓未成,可下之,当有血;脉洪数者,脓已成,不可下也,大黄牡丹汤主之】
已成脓:薏苡附子败酱散
【肠痈之为病,其身甲错,腹皮急,按之濡如肿状,腹无积聚,身无热脉数,此为肠内有痈脓,薏苡附子败酱散主之】 趺蹶手指臂肿转筋阴狐疝蚘虫病
蛔厥:乌梅丸 妇人妊娠病
呕吐不止,脾胃虚寒兼饮:干姜人参半夏丸【妊娠呕吐不止,干姜人参半夏丸主之】
癥病瘀实:桂枝茯苓丸 【妇人宿有症病,经断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动在脐上者,为症痼害,妊娠六月动者,前三月经水利者,胎也;下血者,后断三月,衃也,所以血不足者,其症不去故也,当下其症,桂枝茯苓丸主之】 妇人产后病:
1产后三大证:痉病、郁冒、大便难(三证)
2产后中风:阳旦汤 中风阳虚:竹叶汤
产后虚热烦呕吐:竹皮大丸
产后下利虚极: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
妇人杂病
1病因:妇人之病,因虚、积冷、结气,为诸经水断绝,至有历年,血寒积结,胞门寒伤,经络凝坚
2梅核气:痰气郁结:半夏厚朴汤【妇人咽中有如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
脏燥:脏阴不足,气郁化火:甘麦大枣汤【妇人藏躁,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数欠伸,甘麦大枣汤主之】
妇人转胞:肾气丸【问曰:妇人病,饮食如故,烦热不得卧,而反倚息者,何也?师曰:此名转胞,不得溺也,以胞系乖
戾,故致此病,但利小便则愈,宜肾气丸主之】热入血室:用小柴胡加针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