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十大杰出创新人物事迹介绍
杨春泽是南京电信工程建设中心一名工程师,工作10年以来坚持在工作中做各种革新和小发明。目前他已经有6项国家专利,所有专利都看得见摸得着,全部转发为产品并推广使用,转化率100%。今年他还被市总工会评为南京市职工十大杰出创新人物。去掉电话机后面的小辫子!杨春泽在南京邮电大学毕业后来到南京电信分公司,成为中国电信一名基层技术人员。我们家电话为什么老是不通啊?几年前一次客户陈先生的一声抱怨吸引了杨春泽的注意,一检查才发现,原来分离ADSL宽带信号和电话信号的分离器被陈先生的孩子扯松了。发现了原因解决了暂时的问题,可是杨春泽却觉得这是个大事。分离器一个成本就要十几块钱,而且每个电话都要装,像条尾巴拖着,不好看不说,一不小心就容易踩烂。为什么不能剪掉电话机这条小辫子,把分离器的功能打包放进电话机里呢?这个计划说起来容易,但实际操作起来却很困难。首先就要研究电话机的基本结构,由于对于各种型号的电话机的电路并不了解,杨春泽干脆到珠江路把各种各样的电话机、分离器全部买来。
第二篇:十大感动人物事迹介绍
【事迹介绍】
格桑德吉,女,西藏自治区墨脱县帮辛乡小学的一名教师。2000年,格桑德吉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毕业之后她并没有像其他同学一样选择留在大城市工作,而是毅然回到西藏。为了让雅鲁藏布江边、喜马拉雅山脚下的门巴族孩子有学上,格桑德吉放弃拉萨的工作,主动申请到山乡小学教学。这些年来,为了教好孩子们,格桑德吉将自己的女儿央珍从两岁时一直寄养在拉萨的爷爷家,当一年之后格桑德吉再到拉萨的时候,女儿已经不认识她了。十三年来,在格桑德吉的努力下,门巴族孩子从最初失学率30%,变成到今天入学率95%.她教的孩子有6名考上大学、20多名考上大专、中专,而她自己的女儿却留在了拉萨,一年才能见一次。村民们亲切地称她为门巴族的“护梦人”
感受:感动中国给她的颁奖词是不想让乡亲的梦,跌落于悬崖。门巴的女儿执意要回到家乡,坚守在雪山、河流之间。她用一颗心,脉动一群人的心,用一点光,点亮山间更多的灯火。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在她的身上得到最真实的写照。为了让大山里的孩子上学,她一心扑在了家乡的教育上,亲自登门去说服孩子的父亲,只为了让孩子上学。也因为她的努力,才让大山里的孩子能走出山外,看到更广泛的世界。
【事迹介绍】
龚全珍,这是一位守护开国将军梦想,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的革命老人。1957年8月,开国将军甘祖昌主动向组织上辞去新疆军区后勤部长职务,回家乡江西省莲花县坊楼乡沿背村务农,龚全珍完全理解和支持丈夫的决定:“老甘不是一个普通的农民,正像他说的那样,'活着就要为国家做事情,做不了大事就做小事,干不了复杂重要的工作就做简单的工作,决不能无功受禄,决不能不劳而获'。”离休后,龚全珍积极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倾力捐资助学、扶贫济困,开办“龚全珍工作室”,服务社区、服务群众,从青春岁月到耄耋之年,为广大群众做了大量的实事好事,受到当地干部群众的尊敬和爱戴。感受:
用“松筠之节”来形容这位老人再贴切不过了。推选委员如是评价她:童年:只有心中盛满人间的真情,头脑装满天下的道理,才能通达真理的意义。一位忠于爱情,深明大义的老人,让我们读懂了什么才是伟大的人生。的确,在暮年时,老人依然坚持着年轻时的梦想,依然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心中没有官太太的架子和观念,这,在当今社会有着多大的教育意义啊。
第三篇:十大杰出创新人物事迹材料(医生)
教授1965年毕业于南京医科大学,毕业后一直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工作。曾赴美国匹兹堡大学研修肝脏外科和肝脏移植,主要致力于活体肝移植、肝脏外科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克服了重重困难和阻力,20世纪90年代与国际上同步开展活体肝移植研究,创造我国活体肝移植领域10项全国第一,1项世界第一,1项世界第二的优异成绩。活体肝移植系列研究和亲体肝移植治疗Wilson’s病基础和临床研究两个项目经专家鉴定,为创新性、开拓性研究,达国际领先。共完成活体肝移植106例,该成果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中华医学科技二等奖各一项。完成肝豆状核变性病亲体肝移植46例,占全球1/4,在国际上首次通过大宗病例确证了LRLT治疗伴有严重神经症状Wilson’s病的良好疗效。该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中华医学科技二等奖各一项。主持完成肝移植586余例,其中良性肝病378例,1997年采用全肝移植治疗乙肝肝硬化,联合高效价免疫球蛋白、拉咪呋啶抗病毒治疗,乙肝转阴率81%,与国际同类研究水平相近。
第四篇:十大杰出创新人物事迹材料(电信)
十大杰出创新人物事迹材料:杨春泽是南京电信工程建设中心一名工程师,工作10年以来坚持在工作中做各种革新和小发明。目前他已经有6项国家专利,所有专利都看得见摸得着,全部转发为产品并推广使用,转化率100%。今年他还被市总工会评为南京市职工十大杰出创新人物。去掉电话机后面的小辫子!杨春泽在南京邮电大学毕业后来到南京电信分公司,成为中国电信一名基层技术人员。我们家电话为什么老是不通啊?几年前一次客户陈先生的一声抱怨吸引了杨春泽的注意,一检查才发现,原来分离ADSL宽带信号和电话信号的分离器被陈先生的孩子扯松了。发现了原因解决了暂时的问题,可是杨春泽却觉得这是个大事。分离器一个成本就要十几块钱,而且每个电话都要装,像条尾巴拖着,不好看不说,一不小心就容易踩烂。为什么不能剪掉电话机这条小辫子,把分离器的功能打包放进电话机里呢?这个计划说起来容易,但实际操作起来却很困难。首先就要研究电话机的基本结构,由于对于各种型号的电话机的电路并不了解,杨春泽干脆到珠江路把各种各样的电话机、分离器全部买来。
第五篇:感动校园十大人物事迹介绍
感动校园十大人物事迹介绍
自强不息的阳光少年
——记八(7)班库小涛同学的事迹
库小涛,八(7)班一名普通学生,家境贫寒的他孝顺父母,尊敬老师,团结同学,学习刻苦,成绩优异,用顽强的精神谱写了一曲自强不息的奋进之歌。
贫寒的家境
库小涛同学来自农村,家境十分贫寒。他很小的时候,父亲为了维持家中生活,操劳过度,一病不起,至今仍是药不离口。为了给父亲看病,家里借了不少债,到现在还没有还清。一家人生活简朴,从小到大,库小涛吃的穿的都比别的同学差。他很少买新衣服、买零食,有些文具,甚至从小学到现在他还在用。年幼的库小涛经受了太多生活的磨难,可懂事的他却从不抱怨命运的不公,而是坦然接受一切。
顽强的身影
苦难使库小涛过早的成熟,他用稚嫩的肩膀承担起本不该他承担的重担,表现出了即使成人也罕见的坚强和懂事。为了减少家里的负担,在生活中,他孝顺懂事,经常在家帮助父母做家务,洗碗,做饭,照顾父亲,他都抢着做。
在学习上,库小涛勤奋刻苦。他家住在郊区,离学校好几里路,每天早晨天不亮,就起床骑自行车到学校上学,下晚自习后,又一个人骑车赶回家。就这样风雨无阻,他从未迟过到、旷过课。遇上寒风凛冽的冬天,深知家里境况的小涛不忍心向母亲开口买一双手套,因此双手冻得通红,有的地方还裂了口。
由于家里学校太远,每天中晚餐库小涛只好在学校食堂买饭吃。为了给家里节省钱,他总是买最便宜的快餐。有一次,他不小心将十元饭钱丢了,为此自责了好几天,硬是两个中午没吃午餐。
每一个夜晚,库小涛都要在昏暗的灯光下做作业,温习功课,直到深夜。即使如此,但他在孤苦的父母面前,总是做出很高兴的样子;他以惊人的意志,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经过不懈的努力,在考试中他获得优异的好成绩。
春天的阳光透过玻璃照在库小涛的身上,他神情专注,精神奋发。同学和老师在他倔强而顽强的身影里,看到了——不屈的脊梁!
真 情 的回 馈 在学校,库小涛享受到了从未有过的温暖。从班主任到任课老师、同学,都特别关心照顾他。在感受温暖的同时,他也积极主动回馈班级,回馈学校。
劳动时,库小涛总是挑最重的活干,把轻松的活留给别人;班上的卫生他总是抢着做;默默地帮生病的同学;辅助老师和班干管理班级;鼓励学困生,激发他们求学的斗志。虽然他很节俭,从不乱花一分钱,从不买新衣服,在食堂吃饭每次都只买最便宜的菜,两年来她没喝过一瓶饮料,但每次捐款,他却一次不落。他用自己的爱心温暖人心。
库小涛的优秀和顽强让所有的老师惊叹不已,他的故事感动了周围的同学,他的学习热情也带动了周围的同学,他给同龄人带来了宝贵而无穷的精神力量。
身处逆境,不懈抗争,库小涛是勇敢顽强的挑战者;出身寒微,发奋苦读,他是披荆斩棘的小勇士;心存感恩,真情回馈,他是自强不息的阳光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