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通讯的格式

时间:2019-05-13 12:14: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写通讯的格式》,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写通讯的格式》。

第一篇:写通讯的格式

一,通讯的含义

通讯是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详细深入而又生动形象地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一种新闻体裁.据考证,“通讯”一词是由“通信”演变过来的.最早的新闻,传递手段主要靠电报和信函两种方式.用电报传递的稿件叫“电讯”,由于电报费十分昂贵,一般都写得极其简略,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消息.而采用信函的方式传递的稿件,就写得比较详尽了,里面有较多的议论和描写,比电讯要充实,生动得多,被叫做“通信”.随着新闻事业和电讯业的发展,本来运用信函传递的稿件,也改用电报传递了,于是人们又把“通信”改称“通讯”.这就是“通讯”名称的由来.1848年,马克思主编《新莱茵报》,恩格斯为该报撰写的《6月23日事件的详情》《六月革命》《从巴黎到伯尔尼》等著名通讯.这些可以算是世界上最早的通讯名作.在中国,辛亥革命时期,上海的《申报》《时报》为了从北京获得新闻,聘请身居北京的名记者黄远生为特约撰稿人,《申报》还专门开辟了《北京通讯》专栏,刊登黄远生从北京发来的稿件,受到读者的欢迎.这可以算是中国最早的通讯作品.通讯是一种在题材范畴方面不断发展的的新闻体裁.从延安时期侧重党的重大的新闻,注重其社会效应和积极作用,拓展到记人,述事,写地方风貌以及褒扬兼顾.二,通讯的特点

通讯是仅次于消息的一种新闻报道体裁,它的特点也主要表现在与消息的区别上.(一)内容上,消息简略单纯,通讯详细丰富

从内容方面看,消息大多是一事一报,而且只报道新闻事件的大致情况,如果有细节也是非常少的.而通讯报道可以是一人一事,也可以涉及众多的人物和事件.同时,通讯十分重视细节的刻画,在一篇通讯中往往有大量的细节.例如,2000年3月8日《大河报》在第一版刊登消息《俯下身做农民的牛站起来当农民的伞中共河南省委授予郝桃枝“勤政廉政的好干部”荣誉称号》,关于郝桃枝事迹的表述只有这样一段: 今年47岁的郝桃枝现任扶沟县崔桥镇党委书记.1987年由县直到乡镇工作,13年来,特别是任崔桥镇党政主要领导以来,她牢记党的宗旨,扎根基层,心系群众,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带领全镇干部群众艰苦创业,脱贫致富,被农民群众誉为“贴心书记”.而在当日报纸的第5版,还发表有一篇通讯《桃花一枝送春风——记农民的“贴心书记”郝桃枝》,其中关于郝桃枝的事迹计有引水治旱,修路通车,关心贫户,抗洪抢险,清正廉洁等多个材料,具体地展示了郝桃枝的模范形象.(二)形式上,消息程式性强,通讯创造性强 形式,一般是指文章的结构,语言,表达方式.从结构上看,消息是一种程式化的文体,它的外部结构由标题,导语,主体,结尾组成,标题,导语又都有一些常用的模式.消息的写作,在很大程度上是按着固定的模式进行操作,创造性只体现在一些局部性的地方.而通讯则不然,它的写作跟一般的记叙文相似,没有固定格式,每一篇都有自己独特的结构形式.另外,消息的表达方式和语言也都有一定的程式性.在表达方面,消息主要用叙述,别的表达方式用得很少.在语言上,消息运用词语的直接含义,显得简洁朴素,循规蹈矩.而通讯表达方式丰富多样,语言常有新颖独特的创造性运用,显得溢光流彩摇曳多姿.这在关于孔繁森事迹报道的消息和通讯的比较中能够明显见出.(三)在写作技巧上,消息手法简单,通讯手法多样

这里所说的写作技巧,含义较广,包括虚实相衬,对比烘托,铺垫弄引,设置悬念,欲擒故纵,欲露先藏,欲扬先抑,曲径通幽,断续反跌等多种表现手法,也包括比喻,对偶,排比,夸张,比拟,起兴,象征等多种修辞手法.这些手法,消息也是要运用的.但是,由于消息简洁朴实的文体本性所限制,消息对这些手法是在合适的地方偶尔一用.通讯则不然,为了能够加强作品的感染力和生动性,它常常综合使用以上多种写作技巧.例如通讯《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一文中有这样的片断: ……孔繁森离开拉萨两天后,进入阿里地区措勤县境.藏北大草原那雄浑,壮美的景色展现在他的面前.远方,绵延起伏的雪山在蓝天的映衬下格外壮丽,广袤无垠的草原一直伸展到遥远的天际.近旁,一座座用石头垒成的玛尼堆披挂着祈祷吉祥的五彩经幡,一堆堆高寒地带特有的红柳丛在阳光下像火一样耀眼.天空,时而白云朵朵,时而乌云密布;原野,时而大雪纷飞,时而风沙弥漫…… 这段文字中有虚实,有对比,有比喻,有对偶,有夸张……作者就是运用这些手法,使新闻也具有了艺术的品性.(四)风格上,消息朴实无华,通讯富有文采

手法的不同自然会造成风格的不同.消息一般没有文学性,朴素实用.通讯则有较强的文学性,生动活泼而富于文采.在一期报纸上,只有消息的凝重则不够活泼多样,只有通讯的文采则不够朴素踏实.这两种不同的风格是各有所长的,二者之间的相互映衬和相互补充,使新闻媒体的面貌臻于完美.(五)时效上,通讯不如消息更迅速及时

虽然有消息,通讯同时发表的情况,但一般来说,通讯的时效性是赶不上消息的.这倒不是说通讯就不追求时效,通讯的写作和发表也是讲究越快越好.可是事实上它不可能像消息那样快.其中的道理很简单:消息内容简略,篇幅短小,采访快,写稿也快.通讯有大量的细节,篇幅一般比消息长,采访快不起来,写稿时间自然也比消息长一些.三,通讯的作用

(一),为读者提供更多的新闻细节

按说,有了消息,新闻受众就可以即使不出门,也全知天下事了.消息把国内国外,各行各业的有价值的新闻都作了报道,保证了新闻的全面性.可是,读者不会因此而满足,对于他们特别关心或感兴趣的新闻,他们总是想知道得更详细一些.举例说,中国女排首次夺得世界冠军之后,中国出现了“女排热”,女排的国际比赛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如果报道一场女排的重要国际比赛,只用消息的形式,说什么时间在什么地方,中国女排战胜了××国家女排,比分是多少,这对于一篇消息而言大概是只能如此了.可是有些读者关心的东西却没有报道出来:双方派出了什么样的主力阵容 比赛过程是一边倒还是有起伏波澜 教练在关键的时候采取了哪些措施 ××球星的表现如何 比赛中有哪些扣人心弦的场面发生 观众有哪些反映 等等.对这些方面,消息即使有所涉及也多是语焉不详的.为此,当时我国各个媒体在报道关键性比赛的时候,在刊发消息的同时还有刊发相应的通讯的,以满足读者了解详情的要求.(二),使新闻具有感染心灵的艺术品格

新闻固然主要靠新闻事实本身的魅力征服读者,作者采取的形式是第二位的.但是我们不能忽视形式的重要作用,有的时候,形式甚至就是内容.一个新闻事实,采用消息的形式给读者这样一种印象,采用通讯的形式就可能给读者那样一种印象了.通讯和消息的本质区别在于消息是概括的实用性的反映,而通讯是详细的在实用的基础上还有些审美化的反映.通讯是有文学性的,文学性一方面表现在形象性上,一方面表现在情感性上.有了一定的文学性,形象感强了,感染力强了,阅读的效果就大不一样.虽然就这两种文体而言无所谓孰优孰劣——它们都有着各自的长处,适应着不同的需要.但是,就某些题材而言,具有艺术品格的通讯要比消息更感人.例如,穆青等人的著名人物通讯《为了周总理的嘱托》,所报道的吴吉昌的事迹如果用消息的形式加以报道,肯定没有这篇通讯的魅力大.(三),在消息不能有所作为的地方发挥作用

有一些有价值的新闻题材,不适合写成消息.因为消息是以新闻事件为基本内容的,而有些新闻是非事件性新闻.例如,一个平平常常的劳动者,在平平常常的一天之中度过,这其中有没有新闻呢 按过去的眼光来看,没有新闻,可是在现代记者的眼中,它很可能是有价值的新闻.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栏目中的“生活空间”,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受到观众的一致好评.那些出现在其中的普通百姓的普通生活,如果用消息的形式去报道,很可能无话可说——除了琐琐碎碎的细节之外,并没有什么能够惊动世人的“新闻事件”.可是用通讯的形式写出来,就可以是十分动人的.有一些当代的记者,把眼光盯向普通人的生活,有的还整天整天地跟随卖豆腐的小贩,擦皮鞋的小姑娘,公共汽车的售票员,传呼台的传呼小姐等,跟他们一起劳动一起生活,感受他们的生活艰辛和喜怒哀乐,然后写成通讯发表.这样的新闻有时更为感人.四,通讯的结构(一),通讯结构的原则: 1,结构要服从主题的需要

刘勰说的“驱万途于一归,贞百虑于一致”,其“一归”,“一致”之处,就是文章的主题所在.人们爱用人体来比喻文章的各个要素:主题是灵魂,材料是血肉,结构是骨骼,语言是细胞.在这些要素中,灵魂无疑是最重要的.没有灵魂的人是行尸走肉,血肉,骨骼的存在就毫无意义.结构就是在主题的统帅之下.其实,结构换个说法就是主题的展示的步骤与形态.2,首尾圆合,文情畅达

所谓首尾圆合,文情畅达,是说文章首尾要呼应,中间的主体部分不得无故残缺,线索脉络的设置精当,主次详略的搭配完美,文气畅通,浑然一体.3,新颖活泼,不拘一格

通讯的结构要巧妙,要新鲜,要波澜起伏,引人入胜.(二),通讯结构的常见形态 1,纵式结构

凡全篇的层次与层次之间呈现纵深发展态势的,都是纵式结构.具体来说,又有两种基本形态.(1),时序性结构

这种结构形态可以被简称为时间结构.其基本特点就是以时间为脉络,沿着时间的长链,把事件的发生发展区分为若干个不同的步骤,每个步骤形成一个大的层次,几个层次构成全篇.1996年,我国的几大媒体同时推出了服务业的模范人物李素丽和徐虎的先进事迹.其中《工人日报》记者郭萍,吴晓向采写的通讯《北京有个李素丽——21路公共汽车1333号车跟车记》获得了第七届中国新闻奖,这篇通讯就采用了以时间为脉络的纵式结构,这从它的副标题中就可以看出来.这篇通讯共有4800字,共分为17个层次.我们大致看一下各层的内容: 1 雨点如断线的珠子砸在雨伞上,她的脸上,胳膊上都溅上了雨水.她招呼乘客们上车.……她就是李素丽.中等身材,30多岁.海蓝色的套装整洁可体,淡妆轻抹的脸上,闪动着一双笑眼.2 汽车启动了.李素丽折起雨伞,擦去脸上的雨水,理理自己的头发.随即,车厢里响起了甜润的声音:……

一位乘客动情地说:“售票员给上车的人打伞,不多见了.”…… 3 车厢外,雨还在下.车厢里,显得十分拥挤.李素丽:“乘客同志们,下面,请您准备好零钱,我将到您的身边售票……” 4 三里河站.……李素丽走下车搀扶老人上车.5 车厢里挤满了人.……她挤到两位年轻人面前,细语轻声地说:“请给老人让个座好吗 ” 年轻人应声站起.两个老人也坐下了.李素丽露出欣慰的笑容.6 ……“我闹牙呢,专门来坐她的车.”女士指指自己的右腮,同时又向李素丽亲昵地瞥了一眼.“坐她的车还能治牙痛 ”我们颇为不解.“可不.……听她说话,看她做事,心里特快活,一舒畅,就把痛给忘了.……” 7 ……李素丽扶着那位中年妇女来到空位前,让她坐下.原来,这是一个残废人……

说到残废人,记者当晚采访了李素丽另一个故事.8 ……我觉得她是我的亲姐姐,是她鼓起了我生活下去的勇气…… 9 一位戴墨镜的乘客摸着朝售票台走去.她从挎包里掏出一个纸包,放在售票台上.“同志,你……”李素丽莫明其妙.“姑娘,我就爱听你话.这几天,我觉得你的嗓音有点哑,这点胖大海是我专门给你买的,泡着喝罢.” ……原来她是盲人.10 车厢里.一位中年妇女走到李素丽身边:“姑娘,你太累了.我看你的脸色不太好.”……“这是新鲜荔枝,听说吃了补身子.” ……李素丽被逼无奈,吃了一颗.大嫂爽朗地笑了,笑得那么开心.11 ……“乘客同志们,你们看这个售票员的服务多好,咱们为她鼓鼓掌吧!” 话音刚落,车厢里掌声一片.李素丽哭了.司机也哭了.12 ……小伙子不好意思了,掏出一块五毛钱递给李素丽.李素丽脸上仍带着微笑:“下车买票就不是五毛钱了,按规定要加倍的.” 小伙子又递给李素丽一块五毛钱.同时还留给她一句话:“冲你,以后这样的事不会发生了.” 13 ……没等李素丽把话说完,小伙子冷冷地瞪了她一眼,示威似的又在洁净的地板上吐了一口痰.……李素丽心里咯噔一下子,有股怒火直冲脑门,满脸憋得通红,她理了理头发,微笑又出现在她的脸上,她转身回到售票台,从自己的挎包里取出一团卫生纸,走到小伙子跟前,俯下身子,默默地擦去地板上的两块痰迹.……谴责的眼光一起射向小伙子.小伙子低下了“高贵”的头,再也没有抬起来.到站下车了,小伙子拿着月票特意走近售票台,低声对李素丽说:“大姐,对不起.” 14 ……意见本上有这样一段文字:“从此窗口体现了北京人民的文明礼貌,希望其它车也能如此.”…… 15 ……最后下车的是位精神矍铄的老人.他走到李素丽跟前,激动地位住李素丽的手:“听说过你的名字,我是特意来看看的,不虚此行啊,不虚此行.”…… 16 西客站.21路车队队部.车队党支部书记梁良热情地接待了记者.他抱来一摞意见本,还有许多表扬信:“李素丽是年初从60路调到我们车队的,8个月里我们共收到了277封表扬意见和表扬信.”…… 17 下午4时许,空车驶离西客站.李素丽下班了.太阳西斜,她骑上自行车,踏上了回家的路.笔直的大路向远处延伸,沿着这条路,她消失在人群中…… ——1996年10月4日《工人日报》

从首趟车发车开始写起,写到下班为止,其中发生的事情,按时间顺序一一排列出来.这是完全按时间顺序安排的纵式结构.(2),“递进式”结构 特点是从浅层到深层,从现象到本质,或从感性到理性.层次与层次之间,呈现逐层深入的态势.例如,1997年9月22日《大河报》刊登了一篇通讯,标题是《碑上,刻着百名学子的姓名》,全文分为四大层次: 第一个层次的小标题是:“村中央,有一块奇特的碑.”说在南阳市宛城区瓦店镇焦营村,有一块一人高的石碑,上面刻着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本村考上大中专院校的106人的名单.第二个层次的小标题是:“一家几个大学生不是稀罕事.”说的是该村一家有两个以上大学生的至少有8家.第三个层次的小标题是:“树高千丈忘不了根.”说的是该村的大学毕业生为本村的各项事业的发展献计献策.第四个层次的小标题是:“对教育,村领导班子认识与众不同.”揭示的是村领导班子重视教育,高瞻远瞩的思想境界.从以上所列可见出,这篇通讯的层次与层次之间是逐层深入的关系,最终到达全篇思想的落脚点.也有人把这种结构形象地称为“层层剥笋”.2,横式结构

层次与层次之呈现相互并列关系的,就叫横式结构.它又可分为若干类型.(1)空间并列式

空间并列式的特点是把发生在不同地区或不同单位的具有相同性质的新闻事实组织在一起,形成一篇完整的通讯.每一次空间的变换,就形成一个新的层次.新华社记者一篇报道除夕之夜在一些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劳动者仍在兢兢业业工作的通讯,写了五个部分,分别是: 中央电视台:不笑的人们

在长途电话大楼:传递信息和问候 在红十字急救站:救护车紧急出动

在北线阁清洁管理站:“城市美容师”的话 在妇产医院:新的生命诞生了

五个不同空间,五种不同行业,共同构画出了普通劳动者忘我劳动,无私奉献的高尚境界.运用这种结构方式写作的通讯,常被人称为“集纳通讯”.(2)人物并列式

人物并列式是在集中报道几个同类型的人物时采用的结构方式.每个人物的事迹相对独立,形成一个层次.若干个人物的事迹共同合成一篇,揭示一个深刻的主题思想.例如《手执金钥匙的人们——记北京景山学校的几位小学教师》就采用了这种结构.全篇分为四部分: 优秀的小学识字专家马淑珍 引导学生攀登“作文山”的周淑溪

在数学教学改革中勇于创新的郑俊选 善于调动儿童学习外语积极性的方碧辉(3)侧面并列式

事物总是由不同的侧面组成的,通讯安排结构也可以按照不同的侧面相互并列地组织在一起.这样的结构在人物通讯和工作通讯中占有较大的比例,因为人物的思想境界是可以区分为不同侧面的,工作中的成就或问题通常也会被条分缕析地区分为几个不同的方面.同为报道李素丽的获奖好新闻,1996年10月4日《北京日报》发表的《岗位作奉献真情为他人——记北京市21路公共汽车售票员李素丽》,就采用了跟《北京有个李素丽》大不相同的结构.作者精心选取了李素丽的几段话,分别围绕这几段话来安排层次.所引的几段话分别是: “我为我的职业,我的岗位自豪,是它给了我每天都能向他人奉献真情的机会,让我每一天都感到充实.” “用力去做只能达到称职,用心去做才能达到优秀.普通平凡的事情要往好里去做,是没有止境的.” “车厢是一个流动的社会,售票员要在乘客之间穿针引线,调节情绪,营造一个美好的空间.” “每一条公共汽车的线路都有终点站,但为人民服务没有终点站.我永远属于我的乘客,属于我的岗位.”

全文5960字,分成四个部分安排在这四段话之后,使这四段话成为全文内容的点睛之笔.这四个部分,属于李素丽精神境界的几个侧面.3,纵横结合式结构

在一篇通讯中既采用纵式结构,又采用横式结构,就形成了这种纵横结合式结构.在这种两相结合的结构之中,总会有一种占主要地位,另一种占次要地位.或者整体上采用纵式结构,局部有地方是横式结构;或者总体上是横式结构,某些局部是纵式结构.采用这种结构的作品以1961年2月28日《中国青年报》刊登的长篇事件通讯《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最为典型.这篇通讯从总体上看是纵式结构:写的是抢救61个食物中毒民工的过程,从2月2日民工中毒开始,直写到2月5日民工被抢救脱险为止.而在同一时间内,北京,山西,河南的多个不同单位和无数工作人员,都在为抢救民工而奔忙.作者多次用“在同一时间内”作小标题,分别表现不同地方人们的行动.于是文章的局部出现了空间并列的结构形态.五,通讯的标题

通讯的标题不同于消息的标题.消息的标题要直接揭示新闻事实,写法比较固定,形式有单标题,引题式双标题,正副式双标题,引题正题副题俱全的三标题等模式,只需套用其中一个模式即可.通讯的标题跟一般记叙文的标题比较接近,它可以直接揭示新闻事实,也可以曲笔达意.在写法上,通讯的标题可实可虚,可直可曲,可长可短,可庄可谐,没有定规,作者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在形式上,通讯一般只有一个标题,也可以用破折号引出一个副标题来,副标题大多是实述的写法,主要是交代报道的对象和新闻的来源.(一)直述新闻事实

这样的写法不事雕琢,符合“最高的技巧是无技巧”的说法,写好了有“大巧若拙”的大家风度.例如: 莫斯科地铁——豪华,方便,整洁 哀乐低回送巨星

前者是一篇风貌通讯,写的是俄罗斯首都莫斯科的公共交通.后者是写著名数学家陈景润逝世.两个标题都采用了直述其事的写法,简洁明白而又不失文采.(二)提出问题,引人思考

用一个问题作标题,这个问题也是时常让读者感到困惑的社会现象,这就很容易引起人们的关注和思索.例如: 急诊,你为什么急不起来 新华书店,你的位置在哪里

医院的急诊形同虚设,真正来了危急病人,不是找不到医生就是没有器材,一些病人就这样被耽误了.这现象我们时时听说.问题出在那里 还有新华书店,大城市的新华书店都被更能赚钱的商场挤到城市的角落里去了,难道中国真的不再看重精神文明 这样的问题一经提出,引起的关注是可想而知的.(三)设置悬念

在标题中制造悬念,更能引起读者的强烈关注.例如: 钱被风刮跑以后 他,她,她

——一个买书,让书的故事

钱被风刮跑以后,结局到底怎么样 在他,她,她之间,发生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读者读过标题后,会被悬念的力量所牵引,直到知道谜底为止.(四)比喻双关

在标题中适当运用比喻双关等修辞手法,可以使文字更生动优美,形象更鲜活动人.例如: 手执金钥匙的人们

——记北京景山学校几位小学教师 解开疙瘩绳自直 ——赵县农村解决矛盾靠民主

以“手执金钥匙”比喻为学生打开知识宝库的教师,形象而又贴切.用“解开疙瘩绳自直”比喻矛盾的解决,是从口语中提炼出来的精华,很有生活气息,而且特别准确生动.后一个标题中的春天,既指自然现象,也指政治形势,是双关的手法.(五)引用口语

直接引用新闻当事人的口语做标题,也是一种活泼新颖的写法.例如: “会计嫌我的油壶小”

“人到难处,要帮一把” 口语是最能直接显示人物个性,最富生活气息的语言.这两个标题,都是借农村劳动妇女的语言来做标题的.六,通讯的开头

通讯的开头也是多姿多彩,不拘一格的.记叙文的开头有直起式和侧起式两大类型.直起式包括开门见山直述其事其人,直接抒发感情或者直接发表见解等等.侧起式是利用铺垫弄引的方法,远远说起,娓娓道来,到适当的时候才进入正题,如先讲故事,传说,先引诗词,谚语,名人名言等等.(一)开端进入情节

在一些事件通讯和人物通讯中,常常有开端就叙述事件的写法.处于开端位置的可以是整个事件的开端,也可以是事件的结局或某一个精彩段落.这样写可以强化通讯的情节性,用生动的故事吸引读者.例如: 1999年9月15日上午10时,福建省厦门高市闹市区——连板步行街.一名男子走下汽车,他环顾四周后,快步向街口站着的一名女子走去.正当他张口问话时,路边上站着的三名男子快步冲上前去,猛力将其摔倒在地,“咔嚓”一声,将其双手铐住后,转身拦下两辆出租车,将这名男子塞进车里.很快,1993年“1·7”旅客列车特大团伙持刀抢劫案主犯,公安部重点督捕的负案逃犯查海清,在潜逃近七年后落网的消息,迅速通过电波向上海铁路公安局和南京铁路公安处通报 ——《千里追踪擒“飞龙”》,1999年10月29日《中国青年报》

作者采用了倒叙的方法,将主犯被抓的情节放在最前面,然后再回到事件的开端进行叙述,这样的处理使文章极富故事性.(二)起笔刻画人物

一开始就展开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在人物通讯中很常见.先让笔下的人物给读者一个清晰的印象,有利于下文的展开.例如: 一块破布,两只鞋刷,几盒颜色不一样的鞋油,再加上个供客人坐的小板凳,就是她的全部挣钱工具.自从3年前从家乡兰考来到郑州以后,她就天天在火车站给人擦皮鞋,虽说只有12岁,却已经是个有3年工龄的“老”擦鞋匠了.——《小小擦鞋匠》,1996年3月1日《大河文化报》

擦皮鞋的小姑娘似乎就在我们面前摆开了地摊,她的生活和命运不由我们不关心.(三)场景描写在先

人物,情节,环境,是记叙文的基本内容.通讯当然也可以从环境着手切入,然后铺展开事件和人物.在风貌通讯和工作通讯中,在开头之处先作一番场面描写或风光描写的,不在少数.例如: 莲花镇盛产柿子.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所产“恭城月柿”,一半出自莲花镇.不久前,记者来到距莲花镇两公里的南山村.南山是瑶族乡镇中的壮族村寨,远看绿树掩映几间屋宇,近看房屋与月柿等树木错杂相间,黄橙橙,光鲜鲜的柿果挂满枝头,垂向屋檐,垂在路边.…… ——《柿乡访柿》,1999年12月29日《人民日报》

一番风光描写,使人不由得对那个盛产月柿的地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愿意跟着记者的笔去游览一番.(四)先作抒情议论

入篇先作一番抒情或议论,给读者以情绪的感染或理性的启迪,为下文叙述的新闻事实定好一个基调.例如:平凡,与大多数人终身相伴.然而有的人,却能于平凡之中感悟到生活的真谛,在生命的履历上,描画大写的人生.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勐混乡的司法助理员李书奎,就是这样一个人.…… ——《平凡岗位大写人生》,1996年2月12日新华社发(五)落笔先用比兴

比是比喻,兴是由一物引出另一物.比兴是《诗经》的基本表现手法,对后世的文学技巧影响很大.在通讯的开头使用比兴,可以大大强化作品的文学性.

第二篇:人物通讯怎么写

通讯有许许多多名目,如:特写、专访、侧记、札记、巡礼、速写、集纳、散记、记者来信、新闻小故事等等。人物通讯作为其中最主要的一种新闻体载尤其引人注目。

人物通讯是以人物为报道对象,反映一个人或几个人的思想、言行、事迹,在一个主题贯穿下容纳着相当丰富的材料,着重以人物的精神面貌来感染、教育读者的一种通讯

人物通讯是报刊、广播、电视上最为常见的通讯形式之一,是一种重要的应用文体,也是实用文写作学科研究的重要文体之一。它以人物的新近行动为新闻,重在表现人物的品质、性格和精神面貌,通过个别显示一般,通过平凡突出伟大,达到揭示时代特征、感染并且教育读者的目的。写人之所以重要,就因为人是有思想的。采写人物通讯就是为了通过人的思想、人的精神面貌去教育人、感染人。光写事迹,不写思想,人物是平面的;写了思想,人才有了灵魂、生命,才能有感染他人的力量。人物通讯有两个方面,可以称为“两条线”,一条是“过程线”,一条是“思想线”。“过程线”是人物生活的经历或事件发展的过程,它是事物的表面现象; “思想线”则是作者根据人物事迹所提炼出的主题—中心思想,它贯穿于人物的典型事迹中,反映着事物的本质意义。有的记者在采写人物的先进事迹时,常常被事情的过程牵着鼻子走,摆脱不了“过程线”的圈绕,多半是将好思想、好品德、好人好事平铺直叙地照实写出来,没有把这些材料提高一步来认识,只是罗列现象、堆砌材料、就事 论事,这就很难表现出人物的 精神世界来。著名记者郭梅尼说得好:“中国有句古话: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报道先进人物,借用这句话来说:事例不在多,有‘神’则灵。这里说的‘神’是指先进人物的精神面貌、先进思想和人物行为。” 编辑本段类型

人物通讯中的人物当然要具有新闻性。从实际报道的情况看,这些能够进入通讯中充当主角的人,大致上有这样几种类型:

第一种,各行各业的英雄模范人物。如雷锋、焦裕禄、王进喜、张海迪、孔繁森、徐虎、李素丽等,都是由人物通讯向全社会推出的楷模。这样的人物通讯,社会影响最为广泛、深远。

第二种,人们普遍关心的社会名流。如著名科学家、社会活动家、爱国人士、运动员、演员等。这样的通讯在报刊上常占有相当多的数量,有些报刊甚至可以通过报道这样的人物来吸引读者,提高报刊的发行量。

第三种,在平凡的生活和工作中体现了某种人生价值,或者为人民做出贡献的普通人。这是近年人物通讯题材发展的一个新趋向。

第四种,某些对社会有警示作用的反面人物,提示人们某种道理。

根据基本结构形态的不同,人物通讯有这样三种类型:

1.传记式

其特征是较完整地写出人物一生的主要事迹,篇幅较长,内容丰富。

2.特写式

侧重于写人物的一时一事,或某一侧面。虽然比一般的特写涉及范围大得多,但属于集中于一事、一个侧面的写法。真正写一时一事的人物通讯,现在也很常见。

3.群像式 特点是报道对象不止一个,而是一个集体中的若干人,或是同一时空范围内的几个同类人。编辑本段写作

(一)请谁来当“新闻人物”

选择人物,要注意如下标准:

能体现时代精神,反映社会面貌;

有能构成新闻的较充分的事迹;

生命形态和生活轨迹有一定的独特之处;

人物有鲜明的个性,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可以反映某道理,事实的人物。

(二)现人物的常用手法

1.注意表现人物性格的特异点

2.在矛盾冲突中写人

3.借他人之口刻划人

4.借景写人

5.通过事实塑造人物。编辑本段写人物的常用手法

1.注意表现人物性格的特异点

2.在矛盾冲突中写人

3.借他人之口刻划人

4.借景写人

5.通过事实塑造人物。

具体要求:

1.要抓吸引人的故事——抓住故事使人物丰满

人物通讯如何做到故事化呢?首先,要正确选取能够表现人物特点的故事情节;其次,要注重细节的描写叙述;最后,要设法增强故事或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悬念、吸引力。当然,人物通讯故事化有一条底线,就是人物故事必须是真实的,不能艺术化,否则就失去了新闻的真实性,人物通讯就变成小说了。

2.打动人的细节——细节使人物更鲜活

3.个性化的语言——语言使人物更生动

在具体写作中,人物语言要合乎所写人物的年龄、身份、职业等,要逼真,要口语化; 还要合乎人物特定的环境、特定的时期、特定的心情和特定的说话对象,做到恰如其分,恰到好处,贴切自然,生动传神。?

最后,注意采写人物的忌讳。

1.忌主题分散,面面俱到。

2.忌记者跳出采访发表评说。

3.忌虚构故事,滥用形容词,影响人物表述的客观性。

今天讲“写好人物的十四点提示”,但大部分都没有案例。

一是写人物就是写个性。

这还是针对典型人物而言。怎么让人物回到人物本身,不再承载人物本身以外的东西。

为什么要写这个人?我认为之所以写这个人,往往是因为这个人身上的某种个性吸引我们,成功也罢,失败也罢,或者这个人做出某种非同寻常的事也罢,都和这个人的个性有关。一个人一生做很多事情,而决定一个人的人生走向的事并不是很多,记者在采访中并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很多事情我们采访到了,哪些事情能进入我们文中,大有讲究。我认为一个人在重大关口所做出的选择最能体现这个人的个性。就拿一些创业英雄来说,之所以做成功,恰恰是这个人的个性决定的,是他和别人不一样的个性在起作用。

我们现在写作中最大的问题就是只把他的业绩写出来,采访到很多故事,但找不到这些故事和这个人的个性有何关联。我们不是在表现个性,而是罗列事迹。

二是写人物要突出人物的某个侧面。

这和第一个问题还是有关联的。每人的性格都很复杂,有矛盾。每 个人都有一个很朴素的底色。在有限的篇幅里,要能抓住这个人的底色展开。

比如冰点周刊,有三千五到四千字的人物,但大部分是一千五到两千字的篇幅。我们能否设想一下,在这样的篇幅里概括一个人的个性。在这方面我们有很多尝试。

像张建伟写的,一个四十六岁的团干部不转业,却干得津津有味,他做了很多事。具体到写这篇报道,怎么组织材料?怎么让主题不散?作者就围绕着一个“痴”字,所有的材料主体性非常强,就围绕这个字,他写出来就不会散。

冰点周刊还有丛玉华写的“抠门谢老太”。这个人省吃俭用,抠到一个常人无法想像的地步。报道写她一生的“抠”和死之前的“不抠”。我在组织材料时始终围绕着谢老太怎么抠,怎么省这一个点上。所以一千五百字的篇幅,最好能用两个字或一个字来概括,你写的东西才不会散乱。

我曾经写过的一个公务员,就写他两个字——本份。他身上可能还有其他个性,但我就围绕着他的本份写。

像刘元写的“傻得出奇的红娘”,一辈子无偿给人当红娘,不收费。

上述几个人物我认为可以概括的几个字都是这个时代稀少的品质。他们身上的这种品质非常稀少。写人物就是要突出人物的某个侧面。

三是人物报道切忌写成人物小传。

这方面的问题我觉得最多。我们冰点也有这种问题。人物报道人 人能写,写好最不易。其中一个最易犯的毛病就是把人物报道写成人物小传。大家生怕漏掉这个人的某一时期或某一段。他少年时怎样,童年时怎样,就写成了小传。这是我们最常犯的错误。我把这种人物概括为履历式人物。凡是这样写人物报道的,都是采访时自己脑子里的主题意识非常弱,自己没有很成型的想法,让被采访对象牵着鼻子走了,只是有文照录。

当然,并不是早年的事情不可以写,关键是怎么找到早年发生的事情和今天报道之间的关联,找到与主题的关联。我特别怕改稿时看到一写上了点年纪的人,就是初中时怎样,青年时怎样,文革时受了什么委屈等等,这是人物报道最常见的毛病。

四是学会用故事和细节刻画。

一个人的行为和语言构成他的性格。我们写一个人不能让记者自己出来,这是常见的毛病。比如这人怎么勇敢、坚强或懦弱,都是记者给贴的标签,其实即便是写,也应该用他自己的行为来写,记者不要自己站出来说这个人怎样,跳出来给人物贴标签,像“这个勇敢的汉子”,“这个柔弱的妇女”等等。你要使用他自己表现出来的行为和他的语言。

记者采访时不要老注重他怎么说,要注重他的行为,研究行为,因为行为才能表现出他的个性。

五是人物报道切忌仰视被采访对象。

比如采访有权有势或一些大老板,最忌讳的是仰视,当然也不能俯视。最好的是平视。只有平视才能和他平等对话平等交流,这样写 出来的东西心态才健康。仰视不可能做到客观。特别是采访有名望的人,甚至要有意识的解构或打破他在公众前的神秘形象。要把他拉到普通人的行列。

冰点传奇栏目是写普通人物不普通的一面。写有名望的人的时候就要展示一些他的弱点,这种东西往往最代表一个人的本质。

六是我们不要做被采访对象的传声筒。

他说什么我们也说什么,我认为这是最偷懒的人物报道模式。我最厌恶的是“他说”,“他说”,“他又说”,一篇文章大段地引用被采访对象的话,甚至连这人说早年是从哪哪毕业的都引进来。并不是说访谈这种体裁不可用。访谈体一定要非常慎重地用。像法拉奇都是用的访谈体,用的是够份儿的,只有在恰当的时候找到恰当的人说恰当的话,这时才可以用访谈体。像徐百柯写过“何谓大国,如何崛起”,都是用的访谈体。恰当的时候恰当的话题出来了。

七是一个好的人物报道通常用三种方式交叉写作来完成。

一种是陈述,一种是描写,一种是和被采访对象之间的言语。我最怕的是记者在写作时一陈到底,这样的报道容易特别沉闷。如果你能用描写、陈述和引语三种方式交叉出现,文章就不容易沉闷。

谈到描写,一种是记者直接采访时目睹的,另一种是找到目击者请他描述当时的情景,然后再还原场景,还原场景然后陈述。一般新闻主要是叙述为主,但一定要交叉使用描写和引语。特别是你的报道很长时,更要交叉用。一陈到底就简直使人无法读下去。

八是把人物置放到特殊场景中去表现。特殊场景构成特殊的人,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场景。江菲写过一个修钢笔的人,一个老的手艺人的职业伦理。记者写他时就把他放在他的钢笔铺里。

包丽敏写的“通往功名之路”,一个研究法律的人,北大的,他常年在下面普及公民意识和法律知识,他利用假期七天去贵州山区普及法律常识,他的举动很有象征意义。他平常做了大量的这方面的事情。这稿子我细讲一下,对大家以后会有启发。

我们把他贵州之行做为整篇文章的重轴。他平常做的大量的事情作为背景,在叙述贵州之行时不时插入他平常做的事情,作为背景,而新发生的有象征意义的乡村之旅作为重轴。既有新闻意义又不是很孤立的行为。冰点大量尝试了这样一种报道手法。

九是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的使用。

这看起来是非常小的方面,但确是在人物或其他报道中用得最烂而且是最不恰当的。什么东西能成为引语?不是这个人说了什么话都能成为引语。

首先能作为引语的必须是这个人说的具有个性化的话,只有他才会说这话,带着他身上明显的个人烙印。而且一定要短小精悍,千万不能一引几百字。甚至几十字都长。

第二,引语当然不排除陈述和表达他的观点,必须是非常鲜明地表达被采访人的观点。

第三可能大家意识不到,引语还有非常重要的功能,在文章的上下衔接时可起到一种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避免让文章一陈到底。陈述时让被采访人自己出来说,使整个文章发生了节奏上的变化,衔接起上下两段。

十和十一更小,我觉得在写人物方面要追求细节。

这里想说一下人物称谓的变化。写一个人物不要用同一称谓,要不断地变。比方用她,或用她的名字,或用能够代表她职业特点的称谓,总之要不断的变化称谓,让你的叙述不沉闷。不要通篇都是“她”,称谓要灵活转换。

第十一就是引语后面一般会有“他说”或前面有“他说”。

“他说”这个讲究很多,这都是细节,但对提升一篇文章非常有用。有时会“津津乐道的说”,有时会“突然跳起来说”。这里有的会把称谓放在前面,有的放在后面。这个变化要在采访过程中观察被采访对象,要细致观察。我认为这对提升你的写作很有用处。

十二是尽量少用小标题。

冰点写人物五六百字时,我不用小标题,小标题是一种偷懒的表现。当无法驾驭琐碎的材料把它变成整体时才会用。一个好记者会根据性格逻辑或其他因素组织材料,不是没办法把这几段融和起来时就用小标题。好的记者应该是一个缝制高手。

十三我认为很重要。采访一个人物要采访二十个人,最少应该采访十个人。

我们不可能设想写一个人,不采访他周围的人。被采访人经常意识不到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印象,所以周围人提供的关于被采访者的印象才可能更接近真实的人物。当然冰点也很难做到这点。只能做到 采访两三个人。

美联社记者为了写纽约市长,他首先把市长传记看了,所有报道这个市长的看了,然后根据材料采访市长底下的市政厅的人和他的竞争对手以及他的家人,他采访了六十多个人,然后他要求跟着市长走一个星期,一直把这个星期走完,他才坐下来跟市长谈。谈完后材料无限庞大,他自己觉得挺满足,开始整理材料,写出一个六千多字的报道,题目叫“抓住大树”。

冰点好多人物也做不到这点,但最少应该采访四五个人,不能采访一个人就开始写。很多东西写不到位,除了技巧大多都是采访不到位,问题就出在采访上。

最后一个问题,也是最难的问题,但还是要说。好的记者要培养自己独特的风格,找到适合自己的文体。

这只能悟,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冰点给记者提供一个范围,提供十个不同类型的人物报道,让他们根据这个东西来悟,究竟为什么好,讲不出来,只能揣摩它,这当中有叙事的节奏、语言等等,这种说不出来的东西只能靠悟。

当然,你把前面讲到的都做到了,好记者写完东西不署名大家都知道是你写的。新闻这种东西就是手工作坊,不是流水线,一对一。好,我就说这么多。采访二十个人,最少应该采访十个人。

我们不可能设想写一个人,不采访他周围的人。被采访人经常意识不到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印象,所以周围人提供的关于被采访者的印象才可能更接近真实的人物。当然冰点也很难做到这点。只能做到采访 两三个人。

美联社记者为了写纽约市长,他首先把市长传记看了,所有报道这个市长的看了,然后根据材料采访市长底下的市政厅的人和他的竞争对手以及他的家人,他采访了六十多个人,然后他要求跟着市长走一个星期,一直把这个星期走完,他才坐下来跟市长谈。谈完后材料无限庞大,他自己觉得挺满足,开始整理材料,写出一个六千多字的报道,题目叫“抓住大树”。

冰点好多人物也做不到这点,但最少应该采访四五个人,不能采访一个人就开始写。很多东西写不到位,除了技巧大多都是采访不到位,问题就出在采访上。

最后一个问题,也是最难的问题,但还是要说。好的记者要培养自己独特的风格,找到适合自己的文体。

这只能悟,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冰点给记者提供一个范围,提供十个不同类型的人物报道,让他们根据这个东西来悟,究竟为什么好,讲不出来,只能揣摩它,这当中有叙事的节奏、语言等等,这种说不出来的东西只能靠悟。

当然,你把前面讲到的都做到了,好记者写完东西不署名大家都知道是你写的。新闻这种东西就是手工作坊,不是流水线,一对一。

第三篇:写一篇小通讯

写一篇小通讯(韩叶)

作文参考题目:

就本学期你参加的某项社会实践活动,以“ 事件记实”为题,或就你了解的某一位人物的事迹,以“我身边的模范人物”为话题,写一篇小通讯。

提示:写作本文,首先要求你向家人、老师、邻居(乃至三五人一组向社区有关人员)了解我们身边的模范人物、共产党员的事迹,写成人物通讯报道,或就你参加的社会实践活动,写成事件通讯报道。写作中,可以先把素材写成消息,然后再将消息写成通讯。要求内容要真实,让事实说话,不要虚构;材料取舍要紧扣主题,所用材料要认真核实;要有较强的针对性,主题要有现实意义;叙述中可以穿插议论和抒情,议论要有自己的见解。

起步准备:

通讯,是现代报纸、广播等传播媒介中一种主要的报道形式,是新闻报道的主要体裁之一。通讯这种形式,常常是抓住新近发生的典型事物、重要事件,从一个侧面或一个角度,写出一种思想、一个人物、一种经验、一个问题,具体深刻,生动感人。每一个学生都应该学习和掌握这种报道形式。

一、通讯的特点

1、新闻性。

通讯是新闻报道的一种形式,它必须迅速、及时地反映现实生活中值得报道的人物与事件。通讯的内容必须具有新闻性,即要具有新闻价值。

2、完整性。

通讯是消息的深入和补充,或者说是消息的延伸和扩展。消息常常简要地报道一个事实的片断,通讯则要求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选材、安排场面和刻画人物,常常要详细地展示所报道人物和事件的具体情况,有时要反映事件的“全过程”,因而具有完整性。《别了,“不列颠尼亚”》这篇通讯按照时间顺序,选择了五个具有象征意义的场景,客观而全面报道了英军撤离香港这一重大的历史事件。有人称通讯为“详细的消息”、“展开了的消息”,不无道理。

3、形象性。

通讯必须要用具体、生动、典型的事例来揭示事件的本质,感染人、启迪人。消息概括性强,通讯具体性、形象性强。有人物的外形,有人物活动的环境,有事件过程及细节,有景物描写、心理描写。因而,通讯在表达方法上更加自由灵活、变化多端;比消息有更多的描写、议论、抒情;通讯的语言更加生动活泼,具有生活气息和文学色彩。《两弹元勋邓稼先》这则通讯就非常注重人物的语言、动作的描写及环境描写。比如地下核试验一事。这是一个有情节、有具体情景的故事,“戈壁滩上风沙呼啸,寒风刺骨,气温已经是零下三十多摄氏度了!”环境描写突出了工作环境的恶劣,从侧面烘托人物坚强的意志。“不,这里就是战场,我不能走。”„„苏醒后,他问的第一件事是:“„„各种数据拿到没有?”“随后,又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通过细腻的描写,非常传神地表现了邓稼先的精神境界。

二、通讯的种类

首先,按内容划分:

1、人物通讯。以报道各领域先进人物为主的通讯。这类通讯着重写人的精神面貌,通过写人物的事迹写出人物的先进思想,使之成为全社会共同的精神财富,起警示和启迪的作用。人物通讯表现先进人物外,也可以表现一般人的喜怒哀乐、成败得失,只要内容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并为大家所关心。《寻找时传祥》这篇通讯正是通过时传祥这个人物的先进事迹,揭示了时代变化是应该的,但为社会勤奋劳动和真诚做人的道理不该变;现今社会,仍然需要像时传祥们那样正直、敬业,实实在在干活,本本分分做人。

2、事件通讯。

报道突发的、为群众所关心的事件,报道典型的、有普遍教育作用的新闻事件。可以具体而形象地写出一件事的来龙去脉,也可以压缩成概括性的叙述,又可以把新闻事件中的某个片断加以放大作突出的描绘。事件通讯所写的事件,要具有新闻性和典型性;要善于用大中取小、以小见大的方法来选择和反映事件;要善于把事件和读者的利益、要求和共同兴趣联系起来,使事件通讯为大众所喜闻乐见。

此外,还有工作通讯和风貌通讯。其次,按表现形式划分:

1、一般记事通讯。

报纸上多数通讯属于一般的记事通讯,有故事情节,有比较完整的过程,材料比较具体、形象,能体现出通讯的新闻性、完整性、形象性。

2、访问记。

由记者出面登场,以采访活动的过程为主要线索,结构和组织材料。写作时有问有答,现场感较强,而且可以穿插各种背景材料,使通讯有一定的深度。

3、专访。

访问记的一种,是就特定的问题、特定的对象进行的专门的访问,内容集中。专访以人物、现场和记者为三要素,突出“专”、“访”二字。专访的谈话面不宜太宽。

4、特写。

注重再现生活中的某个特定的画面,用放大的手法,集中突出地描绘事件和人物的某些片断和部分,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和强烈的感染。

5、小故事。

其特点一是“小”,二是有点“故事”。一般是反映现实生活中的一个片断,通常表现一人一事,线索简单,但情节比较吸引人。小故事短小精悍,生动活泼,切近大众。不能写得人物繁多、枝节横生。

6、记者来信、采访札记或手记。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一个具体明确而又亟待解决的问题,一事一议,针砭时弊,议论风生,启发思考。可以大声疾呼,可以娓娓而谈,可以是个人见解,也可以代表群众发言。关键是记者对所提问题有一点真知灼见。

三、通讯的几种基本表达方式

通讯反映的事实比较完整、详细、曲折、复杂,写作上具体、形象、自由、灵活,所以表达的方法也多种多样。常见的基本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议论、抒情四种,而且常常把几种方法糅合在一起,一般是以叙述和描写为主。

1、通讯的叙述

通讯中一般都用叙述的方法报道事实(人物、事件等),叙述的方法比较符合人们的思维规律,容易为人们所理解和接受。在交代事情的来龙去脉,反映人物的行动、思想以及反映事物和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方面,叙述的方法比较能够做到简要明确。

2、通讯的描写

通讯中的描写,是重要的表达方法之一。抓住事物的特征,进行具体的、形象的描绘,可使人感到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增加通讯的感染力。根据描写的对象和范围,可分为人物描写、场景描写和细节描写三种。

3、通讯的议论和抒情

通讯写作在原则上要用事实说话,因为通讯属于新闻报道的范畴,必须按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办事。但在通讯中适当地运用议论和抒情,不仅不违背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而且还能使通讯主题深刻、人物鲜明、文笔多采;不仅能服之以理,而且能动之以情,唤起读者思想感情上的共鸣。

《谁是最可爱的人》的最后一段,作者写道: “亲爱的朋友,当你坐上早晨第一列电车走向工厂的时候,当你扛上犁耙走向田野的时候,当你喝完一杯豆浆、提着书包走向学校的时候,当你坐在办公桌前开始这一天工作的时候,„„朋友,你是否意识到你在幸福之中呢?”——这一段抒发,是作者点题之笔:志愿军战士是我们最可爱的人,正是因为他们在朝鲜战场上奋不顾身地保卫着祖国,保卫着我们的和平建设和幸福生活。

当然,同学们平时只有多观察生活、收集素材,了解通讯写作的几个特点,才能写出具有时代特色的好通讯。

精品材料

失望之余,吴登云把目光投向了幼儿的父亲。当买买提听懂了医生的意思后,惊恐万状。大山里的牧民对现代医学一无所知,以为割麦皮就是割肉,吓得连连后退。

这时,吴登云又想起了曾经看到的一篇报道,汉族医生李贡为抢救一位藏族姑娘,用自己的皮肤为姑娘植皮,并获得成功。为了幼儿的生命,只有割自己的皮肤了。

“什么?割你的皮肤?你疯了?不行不行!”几名护士坚决反对吴登云的“荒唐”想法,他们谁也不愿配合。怎么办?自己动手。

吴登云在酒精里泡好一只刮胡刀片,坐下来,挽起裤腿,注射麻药。他先从两条大腿上取皮,由于皮肤无法绷紧,几块皮都不理想。随后,他又在小腿上注射了麻药,果断下刀,效果不错„„10分钟后,他一共从腿上4处割下13块大小的皮肤。接着,他又拖看麻醉的双腿走上手术台,把自己的皮肤移植到幼儿身上。

献血,植皮,这些听起来似乎悲壮之极的事情,在吴登云的记忆里,却早已淡如云烟。他甚至连病人的名字都想不起来了。他总是说:“我是不得已。一个生命垂危的人躺在你面前,你能忍心不管吗?”

——白剑峰 胡晓梦《雪山的呼唤——记为民爱民的好医生吴登云》

张蓉芳挥臂一击,急如流星的排球生生地砸在美国姑娘手臂上,像鸟儿一样斜翅飞出了界外。

3:0,中国女排赢了!我们赢了!奥运会冠军的大门,终于被她们敲开!

梦寐以求的“三连冠”(连获世界杯、世界锦标赛、奥运会的世界冠军),终于如愿以偿!

长滩体育馆沸腾了!这个历史的镜头,使多少守候在电视旁的炎黄子孙热泪盈眶,欢呼雀跃!掌声、笑声、鞭炮声汇成欢乐的声浪,振荡在8月的晴空里,带着祖国亿万亲人的祝贺、慰问和感谢,飞过波涛滚滚的太平洋,飞向洛杉矶!

不平静的1984年8月8日中午(北京时间),已经成为一座永久的纪念碑,载入中国女排的奋斗史。在祝捷的欢乐时刻,让我们沿着袁伟民和中国女排姑娘走向胜利的足迹,去寻找她们洒落在“三连冠”之路上的汗水和泪珠,苦恼和喜悦,曲折和奋进„„

——何慧娴 李仁臣《“三连冠”》

佳作引路

校运会开幕式记实

把所有的矜持都抛掉,让心灵纵情欢呼,让个性尽情张扬。在这清风送爽的金秋时节,某中学田径运动会正式拉开帷幕。

金秋的阳光温馨恬静,金秋的风和煦轻柔,金秋的白云飘逸悠扬。在宁静的天景下,却是一派热闹非凡的场面。操场上,人群涌动,欢声笑语不绝于耳,音乐喧天此起彼伏,各色彩旗五光十色,迎风招展。运动会——这一中学生的盛大节日——到来了!

八点整,开幕式正式开始。首先是期待已久的入场仪式。你瞧,各个班级的运动健儿雄赳赳,气昂昂,迈着矫健的步伐,在各班旗手的带领下,排着一个个整齐的方阵,踏着《运动员进行曲》的节拍走了过来。“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友谊第一,比赛第二!”„„运动员们身着整齐的运动服,口号嘹亮,个个如同出征的战士,显得分外精神。绕场一周后,在指定的地点停了下来。场外的观众不断地爆发出响亮的掌声和喝彩声,人们脸上都流露出兴奋和羡慕的神情。

紧跟在运动员后面的,是各个年段的文艺方阵。这些姑娘们身穿节

日的盛装,挥舞着五彩的鲜花和缤纷的气球,左右穿插,不断地变换着造型。有的摇动着铃铛,发出清脆而有节奏的声响,悦耳动听。鲜花轻盈美妙,彩球飘舞纷扬,在铃声中,涌入了场地中央,犹如众星拱月,各外醒目。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泪筑成我们新的长城„„”国歌奏响了。

此时,整个操场呈现出一派庄严肃穆的气氛,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微笑。全校师生面向国旗,伫立在旗杆前,千百双眼睛凝视着飘动的国旗,千百个心灵在默默地祝福。此时此刻,远山俯首,白云驻足,会场屏息,与人们一起肃立注目。

“某城中学第十届运动会胜利召开!”随着组委会一声令下,五颜六色的气球随之悠悠冉冉地飞上了蓝天。此时,会场的气氛达到了高潮,笑声、掌声、欢呼声汇成一片,经久不息。人们仰起了笑脸,注视着天空。

开幕式在热烈的气氛中结束了。运动员们排成纵队,在旗手的引导下,像一股股洪流朝四周涌去。

龙腾虎跃

运动场上人声鼎沸,运动员们正在紧张地比赛着。看,操场的西北角,十几个运动员正在进行篮球比赛。裁判将篮球抛向空中,两队的高大中锋一跃而起,球被3号方伟抢住,他紧跑了几步,随即将球传给前锋高华健,高华健如游龙般穿梭于队员之间,可由于对方盯得太紧,后防线如一堵死墙,无法攻破。他做一个带球上篮的假动作,将球巧妙地传给了陆鸣,陆鸣执球三大步上篮。“嘿!进了!加油!加油!”啦啦队员们高呼着。

跳高训练场上,一个个子不高的运动员刚刚跳过了1.65米的横杆,正要冲刺1.70米。助跑之后,用力向上跃起,1.66米,1.68米,1.69米,成绩迅速上升,可到了1.70米的高度,却怎么也跳不过去,一次,两次,三次„„唉!横杆又掉下来了,但他毫不气馁,一个“鲤鱼跳龙门”,终于跳过了1.70米,围观的人们高兴得拍起巴掌来。

谁说女子不如男?瞧!乒乓球男女双打对抗赛正紧张地进行着。小个子李利发球,只见她反拍将球旋出,对方男生高强接球,横拍直挡,球高高地落在球台上,机会来了!“假小子”明华使出了绝招——“闪电球”,对方男生李刚还没来得及反应,球已落地。“嘿,赢了!”姑娘们高兴地把她俩围在中间,欢呼起来。

正是:龙腾虎跃争夺战,运动场上显神威。

小记第二届校运会

2003年12月7日上午8:30,我校二届校运会开幕了。天公作美,微风轻拂,欢快的进行曲回响校园运动场的上空。

首先出场的是鲜红的五星红旗,接着的是飘扬的团旗,向着太阳,比喻形象生动。

准确地写出了

退场速度之快。

选择三个场景 展示比赛的紧 张激烈。

场景一:篮球比赛现场。场景二:跳高比赛现场。场景三:乒乓球 比赛现场。三个现场动作

描写准确。语言洗练,概括性强。

向着希望,带领我们走向辉煌。再接着是教职工队、各班方块队。他们踏着整齐的步伐,高呼着口号,向主席台走来。嘹亮的口号此起彼伏:“齐心齐力,共创佳绩”、“努力拼搏,再创辉煌”„„

吴校长作了讲话。他指出:当今世界是综合国力之间的竞争,人民需要有充沛的体力、拼搏的精神、顽强的意志力;而开展体育活动有利于进一步巩固已取得的成绩,增强集体荣誉感,使全民素质得以全面发展。希望本届校运会继续发扬“更高、更快、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

比赛正式开始了。赛跑永远是令人注目的一项比赛。这要求运动员不仅要有充沛的体力,还要有坚强的意志力。火红的跑道上,枪声响起,运动员便不顾一切地往前冲。一场激烈而很快就可知晓的比赛。赛场上不时响起啦啦队“加油”的呐喊声,犹如战场上的鼓声,在催促着运动员拿出所有的斗志,以更快速度跑向目标,到达胜利的彼岸。到达终点时,有人笑了,伴随着欢呼声;有人落后了,与胜利失之交臂。竞赛就是这样,成功与失败共存,欢笑与泪水同在。胜利了固然值得庆贺,失败又何尝不是一道感人的风景线。笔者在医务处帮过忙,见到了很多动人的场面。有几个同学,跑到中途便摔倒了,他们立即挣扎着,爬了起来。有一位运动员在摔倒后,爬起来又向前跑去。无奈已摔伤了,跑了几步再次摔倒。在同学的搀扶下,他脸色发白,大汗淋漓抚着伤口,却连说:可惜,无法跑完全程!我被深深的感动了。摔倒下去,首先想到的不是伤痛,不是失之交臂的胜利,而是没有能够坚持跑完全程。一份可贵的坚持!生活当中,我们总是会给自己很多的借口去放弃,殊不知,能够坚持下去便是一种成功!这也是一个自我突破。人生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而是我们自己。只有战胜了自己,你才会是真正的胜利者。

在男子1500米第一组比赛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一位初三年的同学,跑到一半,已经脸色苍白,气喘吁吁了。他矮小的身体在跑道上缓缓地移动。被其他队员落下很长的距离仍是没有停下,仍是追逐着前方。运动场上多次响起热烈的掌声。到达终点了,他几乎晕倒,含着泪,用感动的眼神看着搀扶他,送水给他的同学。不用任何语言表达,一个眼神就够了。他无疑是一位高大的胜利者——战胜了自己的强者!

最后一个比赛项目是女子400米。气氛极为激烈。天公特别体恤人心,突然降下大雨。雨中,比赛仍在继续!整个运动场更加热闹了。匆忙避雨的脚步声,呐喊声,欢笑声,交织成一片„„

下午4:20,校运会胜利闭幕了。初三(3)班以总分142分获得第一名,初三(4)班以2分之差排在第二,第三名是初三(6)班,其它年段也依次排出了名次。

与上一届校运会相比,这届运动场上增加了几个新的亮点。其一是教工积极参加了表演和比赛。开幕式上,教职工队穿着整齐的服装,进行广播体操表演。规范而娴熟的动作,井然有序,博得阵阵热烈的掌声。在讲台上,老师们教书育人,淳淳教导,诲人不倦;在运动场上,他们以治学般的严谨参与其中,这种投入的精神启迪着我们,鼓舞着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我们都应该全心全意投入到生活中去!第二亮点是颁 侧面描写比赛的激烈程度。

议论,抒情揭示比赛更深层的意义。

议论、抒情深化中心。突出其精神的可贵。

外貌、神态、动作描写。略写。

揭示本次运动会的特别之处,深化主题。

奖时,几个获胜的运动员举着彩旗,在大雨中沿着跑道得意地奔跑,引得欢呼声不断。他们就这样在雨中追逐着。“明年应该增加这样一个比赛项目,让各班派代表举着彩旗赛跑!”政治处的郭老师笑着建议。

期待着明年的校运会涌现出更多的亮点!

来自中国的小巨人 ——姚明:永不言弃

2004雅典奥运的圣火落幕了,但相信所有关心中国体育,关心中国篮球的朋友都不会忘记那一天,那一天中国男篮与塞黑的生死决战!!

“中国队要回家了!”“中国男篮完蛋了!”这是那场比赛前几乎所有媒体对这场比赛的看法。是啊!再输球,就意味着将结束雅典之行。在面对着世锦赛的亚军;在面对着国人们几近绝望的时候,一场决战开始了:

第一节,中国队落后3分:

第二节,中国队仍紧咬住了比分。第四节„„

比赛还剩下了几十秒

姚明,罚球进了!杜风,罚球进了!67比66!!!!

“赢了!赢了!赢了!„„”看台上的拉拉队员们欢声雷动。„„

就是这样,炎热的夏季里,一场中国男篮带给我们的胜利就如倾盆大雨一般出乎意料地到来了!而这场胜利,带给国人的相信不仅仅是排山倒海般的震撼,相信也使无数中国人再次感受到了一种无与伦比的民族自豪感,就在那一夜,数以万计的中国人激动地拥抱在一起,激动地流下了眼泪,这其中,也包括了姚明。所有的中国人都不会忘记这个名字,都不会忘记这个中国篮球界乃至世界篮球界都赫赫有名的名字——姚明。平均每场20.7的分数,9个的篮板都足以使他再次成为全世界注目的焦点,NBA篮坛争相购买的对象。

2002年,在亚洲篮球界赫赫有名的姚明走进了NBA,这个所有篮球人梦寐以求的殿堂。

2002年11月18日首次对阵湖人,9投9中得到20分。

2002年11月28日对阵小牛队,NBA生涯首次单场得分达到30分。

2002年12月17日对阵热队,共有5次盖帽和8个进攻篮板创个人NBA生涯两项新高。

2003年12月7日对阵活塞队,得到22分20篮板,在NBA生涯中首次拿到双20。2004年首次进入NBA季后赛。

侧面描写,点明背景,扣人心弦

气氛异常紧张。成语的连续使用,使句子表达极为精练。

背景材料的介绍,能更好地了解姚明。

具体的数字,具有令人信服的力量。

03-04赛季命中率排名第七;平均每场篮板球排名第15;平均每场盖帽排名第13。

短短的几年,姚明就用无数令人瞠目结舌的事实在NBA闯下了自己的一片天空。就在自己的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他却毅然回到了国家队,他说:“为我的祖国打球是一件很骄傲的事情!”他预言:“我会带领中国男篮进入奥运会的8强。”

第一场中国队输了,输得彻彻底底。在这样一场失败后,姚明直率的性格使他的一腔愤怒完完全全地发泄了出来,正是他的正直,使队友们在后来的比赛中勇往直前,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哈里斯教会了我们,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要放弃。”这是姚明曾在一场比赛之后说过的一句话。永不言弃,正是这句话,使姚明实现了他赛前的诺言,中国男篮在姚明的率领下历史上第2次进入了奥运会的8强。

尽管男篮没有再取得奇迹般的胜利,但有了姚明,我们足以相信,中国男篮还会有更辉煌的未来!

让我们亲切地再叫他一声——“小巨人”。

生命有限,大爱无言 ——英雄郑忠华,请走好

这些日子,八闽大地传颂着一个英雄的名字,传颂着一首由苍天谱曲、人民作词的英雄赞歌。一位在滔滔洪水中,把生的希望留给老百姓的消防战士,他的人格魅力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昭示着一个普通共产党人在危难面前“大爱无言”的高尚情操。

郑忠华,福建省长乐市人,1981年6月出生,1999年12月入伍,2001年11月入党,当年,荣立三等功一次。一级士官警衔,现任将乐县消防大队一中队一班班长,2002年被评为优秀士兵,先后3次受支队、大队嘉奖。

7月7日,三明地区普降暴雨,将乐县持续遭受暴雨袭击,山洪暴涨。万安镇王建斌等6名群众在他们固定船只时,洪水汹涌而至,6人来不及逃生,被困在洪水中央的一个小沙洲上。迅猛上涨的洪水随时可能吞噬群众生命,情况万分危急!11时55分,将乐县消防大队接到县公安局调动命令,中队副指导员曾瑞荣带领郑忠华、陈文锋等5名官兵火速赶赴25公里以外的现场救援。

由于地处偏僻,又逢暴雨,运用随车携带的器材装备救援难度大,危险性高。指挥人员立即决定调用冲锋舟渡河救人。13时30分许,冲锋舟运送到现场。郑忠华主动请缨,在做简单的个人防护准备以后,他第一个跳上冲锋舟,与县水电局职工、冲锋舟驾驶员范启金一起实施救援。当装载6名被困群众的冲锋舟返程到河中间时,发动机突然熄火,冲锋舟失去控制,急速往下漂流!船上群众惊慌失措,冲锋舟开始剧烈颠簸。郑忠华一边稳定群众情绪,一边用竹篙全力扎向河底,将舟稳住,说服力。

伤亡之大,令人心寒。具体说明战争给参战国一方带来的巨大灾难。

反问,强烈表达对和平的渴望。

以议论、抒情开头展示了人物精神风貌。

英雄生平简介。

英雄身先士卒。

情况万分危急,表现英雄临危不惧、镇定自若

并指挥船上群众一起奋力划船,减缓下流速度。但在洪水的强大冲击下,冲锋舟在短暂的稳定后,又急速往下直冲。在距离一个落差10多米的水坝约100米的弯道口,郑忠华用竹篙奋力钩住岸边小树干,6名村民在他的指挥帮助下一一跳船并顺利上岸脱险。

然而,就在此时,洪峰再次袭来,汹涌的洪峰将冲锋舟猛然推向河中间,迅速下漂,距水坝越来越近,郑忠华在范启金的指挥下跳水,并奋力向岸边游去。由于山洪湍急,两人先后被洪水卷入坝下,瞬间不见人影。在水坝下游2000米处,奄奄一息的范启金被救起,郑忠华却消失在湍急的洪水中,壮烈牺牲。4天后,他的遗体在距离事发地点约7公里的河床杂物中被发现。

7月13日,将乐县举行追悼仪式。三华北路挽幛如云,人如潮涌,气氛悲壮,哀声一片。“英雄,一路走好!”将乐万名干部群众以最为庄严、隆重的方式,送别心目中的英雄。

从一个普通农村青年成长为一名热爱消防事业、一心为民的英雄战士,郑忠华以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在第二故乡,在八闽大地,写就了生命的荣光和巨大的爱。

愿英雄今世一路走好!动作描写,现场感强。

侧面展示其精 神感人之深。

比较与赏析

《校运动会开幕式纪实》、《龙腾虎跃》、《小记第二届校运会》这三篇是事件通讯。它们的共同点在于作者都能围绕中心事件,集中突出地描绘事件的某些片段和部分,抓住特征,进行形象、具体地描写,使人感到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增加了文章的感染力,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同时,这三篇通讯又从不同的侧面报道了校运会召开的场面,各具特色。《学校运会开幕式纪实》截取了运动员入场仪式,文艺汇演及升国旗仪式三个场面具体描写,有条不紊地报道了开幕式的过程,场面描写热烈壮观,富有感染力,这是赛前的情况。

《龙腾虎跃》用三个特定镜头写出了运动场上龙腾虎跃的场面,从标题到内容都突出了对动作的描写,每个片段之后又用观众的反应从侧面进行烘托。这是赛事进行情况,文章短小精悍,值得一读。

《小记第二届校运会》则是按照时间顺序,对整个运动会的过程进行了全方位的叙述。从开幕式——校长讲话——正式比赛——闭幕式,详细报道了整个运动会的全过程,其中,对比赛过程的描写尤为具体,它同样选择了3个具体场面:赛跑运动员摔倒,男子1500米比赛中的强者以及女子400米比赛,点面结合,详略得当,展示了运动员的精神风貌。文中又多次运用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深化中心,表达自己的感受,这是本文的一大亮点。

《来自中国的小巨人》通过小巨人姚明这个体坛名将的事迹,通过赛前赛后的采访,展示了新一代体坛键儿力求上进、敢于拼搏、坚毅、执着的时代风貌。在他们的心中,祖国的荣誉高于一切,他们在赛场上的那种澎湃的爱国激情深深感染了每一位炎黄子孙。我们不能不为这样的英雄而自豪,不能不为这样的英雄而骄傲。

《生命有限,大爱无言》十分详细报道了新时期英雄郑忠华在洪水面前将生的希望留给他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的身先士卒,舍生忘死的精神和崇高的责任感,又通过侧面描写揭示了他的精神感人之深,他是当代社会的典范,具有强烈的时代意义。

同步训练

阅读下面这篇短文,回答问题。

吴吉昌像久困笼中的鸟,一旦获得解放,他就要立即展翅高飞了。为了时时提醒自己不忘总理的嘱托,为了处处能观察和研究棉株理想的株型,他特意在家里的檐下、墙头、窗前、树上,到处挂起一株株棉花。这银花满目的庭院,迎着太阳发出灿烂的光华!二月里,涑水河里的冰雪还未消融,大地寒气仍在袭人,吴吉昌棉花“早育复栽”的试验开始了。他在苗床旁边搭起一个简陋的窝棚。刚抹的稀泥还在滴水,他就往冻土上铺了一层麦秸,回家搬行李去了。

汤素莲看到老伴卷起被褥,连忙拦住说:“你„„你还要不要老命了?”吴吉昌回答说:“在家里我能合上眼睡觉吗?我宁愿死在地里,也不能呆在家里。” 还能有谁会比汤素莲更懂得、更体谅吴吉昌的心情呢!她眼圈一红,松开了手,望着老汉夹起被褥,拿着一把镰刀走了。

一个个日日夜夜过去了。白天,吴吉昌顶着太阳观察棉花拔节、开花;夜里,他蹲在地里倾听棉花落铃落蕾的声音,有时还风趣地对棉花说:“你休息,我不休息!”就这样,他终于摸清了棉苗的脾性,逐步认识了落蕾、落铃、落桃的时间跟水、肥、光、温等条件的辨证关系。

1、对吴吉昌这个人物,作者主要哪几种描写方法?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一个人?

2、选段中写吴吉昌的老伴汤素莲有什么作用?

第四篇:写一篇小通讯

写一篇小通讯

总体构思

本次写作练习,旨在让学生在真实的写作实践中掌握纪实性作品的写作要求,同时培养其合作意识和口头表达、沟通交流的能力。本设计拟安排“教师指导——小组采访——各自行文——发表交流”四个环节,应该说这是一次综合性的全程写作活动,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两节写作课。

过程设计

【教法学法】

教师充分利用已有的范本,来导学导写,学生在真实的写作实践中消化所学,内化知识。学生在多种形式、不同层面的合作交流过程中,学习沟通,学习合作,学习分享,学习写作。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老师导写

1、导入语

同学们,我们都知道,记者有“无冕之王”的美称。的确,一个称职敬业的记者在人们心中有着崇高的地位。我们每个人的生活范围极其有限,但记者却让我们有了“千里眼”“顺风耳”。他们把生活中的事和人写出来,把事情的真相呈现给我们,扬善抑恶,伸张正义,让我们对世界有更多更深的了解。从今天开始,我们大家尝试当一回记者,用三周的时间,进行采访,写出一篇通讯。

2、写作指导。

(1)占有材料,多多益善。

通迅写作要作充分地调查采访,要尽可能地占有材料,不能闭门造车。一篇成功的新闻作品是作者艰苦采访,认真思考,精心构思的结晶。

[材料一]夏衍写《包身工》。夏衍为了比较详尽地收集关于包身工日常生活的材料,他不仅听工人夜校的教员讲述包身工的事情,读很多描写女工生活的作品,而且通过一位在日本纱厂当职员的中学同学的关系,到包身工工作的车间去观察,了解他们的劳动条件。包身工们一清早就进厂做工,晚上才回工房,所以要看到她们上下班的生活,非在清早和晚间不可,这样作者从三月初到五月,每天半夜三点多钟起身,走十几里路,去观察包身工上班的情景,足足做了两个多月的“夜工”,终于比较详细地搜集到了包身工日常生活的第一手材料,写出了我国报告文学的奠基之作《包身工》。

[材料二]魏巍写《谁是最可爱的人》。作者曾于一九五〇年和一九五二年两次赴朝鲜,同中国人民志愿军生活战斗在一起。本来,作者的任务并不是上前线采访,但是,作者在前沿阵地上采访了三个月。亲眼看见了战士们杀敌的无畏,亲身感受了敌人巨炮的轰鸣,踏过被炮弹深翻过的阵地,手握过鲜血浸透的泥土,最终写出了感人至深的《谁是最可爱的人》。

(2)内容真实,不能虚构。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通讯与文学作品不一样,不可以虚构。文责自负,如果无中生有,张冠李戴;如果夸大其词,就会丢饭碗,就会有人找你打官司。

[材料一]《女记者与狼共穴61天》一文,讲述了这样一件事:“山西某党报”一位女记者吴丽,因揭露某造纸厂污染事实而遭绑架,被卖到边远地区与一农民成亲。女记者虽与这农民“斗智斗勇”,但被再次转卖,后在一位有良知的农村青年帮助下得以脱身。这一故事时间、地点、人物俱全,无论从哪方面看都是一篇难得的好稿,于是很快被知名杂志《家庭》采用,并先后有十余家报刊转载。后来,有关方面很快证明此稿“纯属捏造”。《家庭》杂志社就此公开道歉,并解聘了该文的责任编辑。

[材料二]《纽约时报》“布莱尔事件”。《纽约时报》是当今世界最有影响力、最具权威性的媒体之一。杰森•布莱尔闭门造车,在家里编造虚假新闻。6个月间所写的76篇报道中有36篇错误百出。5月1日布莱尔被迫辞职,此后,该报的总裁和总编也因此辞职。百年老报受到沉重打击。

[材料三]假新闻“到三亚吃老虎”。海南某报报道,记者从三亚市政府及三亚迈迪公司获悉,未来几年内,三亚有望成为世界上惟一能够公开品尝老虎肉的城市。报道发表第三天,三亚市委、市政府及迈迪有限公司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司严正声明:公开“吃虎肉”纯属谣传,对于媒体的不实报道,将保留诉讼的权利。

(3)选题选材,针对现实。

写什么事件,采访什么人,要有一定的现实性,有一定的时代意义。要想到自己写的是不是大家关心的事件,是不是大家感兴趣的人物,写出的文章别人喜欢不喜欢看。如:《南京大屠杀》针对一些日本人无视历史,歪曲历史的情况,搜集了大量的事实来说明历史真相。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寻找时传祥》针对当今社会一些人爱岗敬业精神的缺失而专门采写了时传祥的事迹,也有很强的针对性。

(4)议论分析,要有见解。

通讯强调客观报道,以叙事记人为主,但也要有议论,有作者的见解。如:《阿炳在1950》的作者认为新中国新社会使得阿炳的艺术生命得以大放光辉。《滑铁卢》作者认为导致拿破仑失败的原因是格鲁希的死守命令,不知变通。

3、范文两篇。

考上了中专,瘫痪在床的父亲却无人照顾,无奈之下,16岁的李勇—— 背着父亲上学 1995年8月,16岁的李勇以甘肃省宁县第4名的好成绩被庆阳师范录取了。消息传出,李勇的亲朋好友为他高兴,他的语文老师望着瘦小的李勇,百感交集,只说了句:“难为你了„„”便哽咽无语。

李勇7岁那年冬天,父亲忽患中风瘫痪了,从此生活的重担压在了李勇母亲的肩上。为了减轻母亲负担,小小的李勇割草喂猪、烧炕,给父亲接屎接尿。为了凑足学费,他养了十几只兔子,利用课余和回家时间给兔子拾草。升入初中后,父亲的病一天比一天重,李勇更忙了,他给家里挑水,给牛割草,给地里送粪„„

1995年3月,母亲因积劳成疾永远地离开了李勇。望着瘫痪在床的父亲,望着零乱不堪的家,李勇一边抹着眼泪伺候着病重的父亲,一边坚持上学。两个月后,李勇参加庆阳地区化学奥林匹克竞赛取得三等奖,参加全国初中化学奥林匹克竞赛取得了甘肃赛区一等奖。6月,在全县初中毕业统考中获得第二名,参加中专招生又被庆阳师范录取。

面对录取通知书,李勇心事重重。他忧虑500多元的学费没有着落,更忧心瘫痪在床的父亲由谁来照管?

李勇央求家族中长辈从中说合,希望已分家的哥嫂能照应瘫痪的父亲,然而没有任何结果(此事应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编者注)。在母亲坟前,他跪在地上失声痛哭。李勇冒出一个大胆的设想:带着父亲上学。李勇只有一个念头,有他吃的一口饭就不会让父亲挨饿!

李勇卖了家里积存的200多公斤玉米,400多公斤糜子和一些黄豆,勉强凑够了1000元,1995年9月10日,李勇背着父亲,怀里揣着卖粮得的1000元钱,来到了西峰市,开始了漫长而艰辛的求学之路„„

李勇在学校附近租了一间房子,将父亲安置下来。新的学校生活紧张而宁静,李勇一边认真读书,一边照顾着父亲。为了父亲,他没有在学校食堂吃饭,他没有住学生宿舍。每天一下课,他就匆匆赶回“家”,生火做饭,给父亲接屎接尿。逢节假日和好天气,李勇就背着或用架子车拉着父亲上街转转,让父亲散散心。每次上课前,他都要给父亲放好接尿的罐头瓶子,支好大便时用的凳子,把收音机放在父亲能够得着的地方,安顿好一切,他才往学校赶。一天,李勇下课回来了,一进房子便闻到了股刺鼻的气味,见父亲神情紧张地望着他,李勇心里明白了,他一边帮助父亲换上干净的衣裤,一边安慰父亲。说话比较吃力的父亲,望着瘦小的儿子,一把抓住李勇的手,眼泪叭哒叭哒往下掉。

备尝了生活艰辛的李勇自尊心很强,他从未主动向学校反映过他的情况。年终,当得知这一切之后,学校给李勇补助了60元生活费。

李勇说,不管生活有多么艰难,他都要和他的父亲坚强地活下去,并以优异的成绩完成漫长的四年学业。

(作者吴锋、夏涵禄、杨永庚,选自1996年3月6日《中国青年报》)孝心一片动天下

一、1995年6月,李勇获得了全县初中毕业统考第二名。8月,他以全县中专招生考试第四名的成绩被庆阳师范学校录取,成为庆阳师范学校中一(3)班的学生。

当喜事临头的时候,李勇心里更多的却是忧虑,自己去上学,父亲怎么办? 瘫痪在床的父亲嘴里不说,心里当然知道儿子在愁什么。他让李勇找来了村干部和家族的长辈们,请他们出面说话,让已分家另过的大儿子来照顾自己,让李勇能安心去上学。

9月8日,当着村干部和家族长辈的面,李勇与哥哥说定,家产全部归开着一个小饭馆的哥哥所有,哥哥负责照顾父亲,并每年拿出1500元钱作为李勇父亲、李勇的生活费及学费。

9月9日,李勇的哥哥突然又找上门来,对父亲及李勇说:“昨晚回去想了一下,觉得不对。家产总共只值六、七千元,李勇上学4年,我得拿6000元,划不来。”李勇气极了,说:“那你看别处哪里有靠养活人得利的事你就寻去!”

哥哥走了,李勇和父亲面对面坐着,好长时间谁也没有说一句话。李勇走出门,来到了母亲的墓前,这位16岁的少年长久地跪在母亲墓前,先是无言地任泪珠一滴滴地滚落,最后,终于放声痛哭。不知过了多久,他用手抹去脸上的眼泪,给母亲磕了三个头,说:“妈,我背上我爸上学去吧!有我吃的一口饭,就不会让我爸饿着!”

卖了自母亲去世之后一直珍藏着的200公斤玉米、400公斤糜子等一些粮食,凑了1000元钱,李勇背着瘫痪的父亲来到距家25公里的西峰市求学。

交了500元学费,在一位好心人的帮助下,他以每月40元的租金租下了学校附近的一大间平房,用家里的一个破铁桶做了个火炉,搭起了锅灶。父子二人相依为命地过起了日子。17岁是人生的花季,过早倍尝生活艰辛的李勇却不能像其他同学一样在课余节假日逛街看电影。逢节假日和星期天,他总要背着或用架子车拉着父亲上街转转,让父亲散散心。有时,从拉三轮车的姐夫那里借来两轮车,走街串巷挣点儿钱补贴生活。

自尊心极强的李勇从未主动向学校反映他的情况。他默默地靠自己的努力一面照顾父亲,一面刻苦学习。第一学期下来,他被学校评为“三好学生”。

二、从小学,到初中,到师范,李勇遇到了一个又一个的好老师。这些老师不但关心着他的学习,也关心着他的生活。

他的初中老师给过他许多的帮助,并和师范学校的老师等人一起,最早把李勇背父上学的事写了出来,投给了《陇东报》和《中国青年报》。《陇东报》和《中国青年报•教育导刊》最早披露此事后,全国20多家报刊纷纷转载。

社会各界对于一个普通孩子的孝行所表现出的反应令人吃惊。《中国青年报•教育导刊》的一则报道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包括美国、香港等地在内的世界各地上千封来信飞到了报社、学校和李勇手中,5万多元的捐款寄到了学校和李勇手中。

给李勇来信、寄钱的一多半是老人、一小半是中年人和中学生。辽宁老同志黄百田信中说:“看了你的事迹,想起了我苦难的童年。也是16岁,我以优异的成绩被奉天铁路学院录取,因为那是旧社会,没钱入学,我含泪退回入学通知书。从此,我做小工维持和祖母相依为命的苦难生活。你和我命运相同,但时代不同,你选择的道路是正确的,没有失学,也没有扔掉相依为命的父亲。”北京一位退休老人来信说:“我非常愿意与你这样的青年交个忘年朋友„„你最好把你的简单情况写一下,如你爸爸的病情,你的身高、脚码,你需要什么学习用品。回信就写董奶奶收即可。”安徽淮南教育学院副教授方守金夫妻俩和儿子方晓枫全家一起给李勇写了封信,说:“今天晚上,我们一家人都在谈论你,都为有你这样的好孩子、好学生而感到自豪。”南京理工大学唐治教授在信中说:“目前你体重多少?身高多少?一个月同父亲一起的伙食多少钱?你身体好不好,一天睡几小时?第一学年几门课考多少分?孩子呀,你太不容易了!”许多信催人泪下。

三、自从知道了李勇的事之后,李勇的老师和同学们不断地去看望李勇的父亲,帮他做家务。

师范学校作出了“关于学习李勇同学,艰苦奋斗、刻苦学习、孝敬父母的决定”。庆阳地区教育处和团地委联合作出向优秀学生李勇学习的决定。甘肃省副省长陈绮玲、团省委书记邵明、地委书记黄续祖、专员等也都给李勇写信、捐款。

师范学校校长李种德几次和李勇家乡县、乡、村及乡亲们一起商量李勇父亲的赡养问题,最后,李勇的哥哥答应接老人回家赡养,学校则从代管的各界捐款中每月拿出50元作为老人的伙食补助。这样,从1996年3月开学起,李勇的父亲就留在原家中,由李勇的哥哥照料。

四、李勇父亲的赡养问题表面看来是解决了但背后的问题依然存在。5月15日,庆阳师范学校一司机对记者说:他当天上午亲眼看见,刚花了一万多元盖了新房的李勇的哥哥嫂子,给父亲的饭是:一个馍、一壶水、八九根咸菜。该司机此前曾多次送校长去过李勇家。

司机说:老汉见了我们就流眼泪,说还想跟着李勇一起过。(作者孙凯,本文选自1996年6月14日《中国青年报》)

二、小组采访(一周内完成)

1、组织采访小组。以三人为一组较为合适,学生自由组合,老师适当调配。

2、采访组制订采访计划(确定采访对象、时间、话题,拟订采访谈话提纲)。

3、采访(小组成员集体参加,共享采访材料)。

三、独立写作(一周内完成)小组成员各自写作小通讯。

四、发表交流(一周内完成)

1、小组内交流后,根据小组同学意见各自修改,定稿。

2、装订班内所有作品,在班上传阅一周,老师可写前言。传阅期间老师可跟学生面谈,就作品交换具体看法。鼓励学生相互交流意见。鼓励学生向媒体投稿。

五、交流讲评(课内一课时)

1、每小组推一人谈采访经验或者谈文字稿的撰写体会(要求发言精短)。

2、老师对学生发言作简要点评。

3、学生投票评出优秀作品五篇,由老师或同学进行点评。

4、老师总结(老师对采访、写作、交流全过程进行总结,对学生的兴趣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等方面进行评价)。

【板书设计】

指导课板书

通讯写作要诀

占有材料,多多益善。

内容真实,不能虚构。

选题选材,针对现实。

分析议论,要有主见。

交流课板书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通讯写作交流 你的经验,我的营养。

你的成功,我的快乐。

你的精彩,我的享受。【教学探讨】

通讯的写作不同于其他文体的写作,学生应该有足够的时间去占有材料,也就是说,他们必须像作家、记者一样去进行真实的采访调查。没有这个环节,这种写作就是架空的,就是虚拟的,不仅写不出好文章,而且会让学生以为新闻作品也可以像写文学作品一样面壁虚构。因此,要么不安排这种新闻类体裁的写作练习,要么就安排一次真实的写作实践。

写作是个性化很强的创造性劳动,但是不排除一定程度上与他人的合作。本设计试图把合作行动与独立写作结合起来。让学生组成采访小组,形成团体力量,有利于学生开展采访工作,把采访工作做实,同时有利于培养合作精神。行文阶段则让学生独立写作,可以让每个学生得到锻炼。

设计亮点

本设计体现了三个结合:教材内外结合,实践与写作结合,个体的创造与团体合作结合。教材内外结合使得写作指导既有学生的已知做基础,又有更广阔的视野。实践与写作结合,符合新闻体裁的写作训练要求。个体的创造性与团体合作结合,有利于采访工作的展开,有利于团结合作,有助于同题作文的相互比较。设计了多个平台,让学生去体验去合作去交流。采访小组是一个平台,采访小组与采访对象又构成了一个平台,作品的传阅是一个平台,而最后的交流更是一个综合性的平台。不同的平台,可以让学生与不同的人进行不同层面的对话、沟通。

专家点评

本教学设计是针对通讯写作的训练特点而设计的,具有较强的仿真性和挑战性。写作指导、素材搜集、加工成文、修改交流,四个环节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写作流程。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让学生在真实的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学会交流,学会合作,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特别是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

第二课时

学生自由写作,教师点评。

第五篇:通讯写的话按这个

通迅稿格式

书写要求: 1.格式:

标题:黑体 二号字 加粗 正文部分:宋体四号 不加粗 3.活动图片附加在正文下方

3.注意把日期和作者写在正文右下角

1.通讯稿的写作

通讯稿的正文:

第一,交代事情发生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筛选两到三件最能反映事物本质、最具典型意义和最有吸引力的材料,注意详略,切忌记流水账;

第二,运用场面描写突出表现人物或事情的闪光点; 第三,综合运用记叙、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 第四,综合运用比拟、反复、排比等多种表现手法。通讯稿的结尾:

(1)深入发掘人物的精神风貌,阐明对个人或团体的影响或由此引起的反思。(2)挖掘事情的内涵,阐明事件对于个人及活动小组的指导及教育意义。

(3)客观阐明事件或人物在社会上引起的反响及产生的影响。

(4)总结由此得到的经验及教训,对未来的工作提出进一步的要求。

(5)以某位采访人物精辟或有意义的话作为结尾,引起读者的反思。

2、通讯稿的写作技巧(1)选好典型,确立主题;(2)写好人物;(3)安排好结构;

1)按时间顺序、事物发展的顺序或作者对报道事物认识发展的顺序来安排结构。采用这种结构,要详略得当,布局巧妙,富有变化,避免平铺直叙,可运用倒叙、插叙、补叙、夹叙夹议的方式;

2)按空间变换或按照事物性质来安排材料。采用空间变换方法组织结构时,要用地点的变化组织段落;按事物性质安排结构时,要围绕主题,并列地写出不同的几个侧面; 3)以时间顺序为经,以空间变化为纬,把两者结合起来运用。采用这种形式,要以时空的变化组织结构。

5、通讯稿范文:

教育系教学座谈会圆满成功

10月12日下午,教育系在瑞园4105教室召开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教学座谈会。教育系副主任吕纪增、心理学教研室主任李迎春、教学秘书马壮、教学信息员牛金芳、团总支副书记杨晶晶、各班辅导员以及各班级学生代表参加此次会议。

系党政领导对开展教学座谈会很重视,吕主任强调了开展此次座谈会的重要意义,希望大家畅所欲言,针对教学情况提出意见。

座谈会上,各班级代表依次根据各班学习和生活方面的情况,从实际出发,提出自己的建议,特别是10级新生表示虽然对大学学习和生活还有些不适应,但是经过为期三周的学习,同学们被任课老师们的学博才实、激情幽默所深深折服,纷纷表示一定会更加努力学习。出席会议的各位老师也对同学们的提问分别作出答复,师生之间进行了切实有效的沟通与交流,使老师们针对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予以及时的修正,为广大同学更好的学习和生活创造了条件。

通过此次座谈会增进了老师与学生的交流,解决了同学们学习和生活各方面的问题。教学座谈会也渐已成为我系连接学生和老师之间的重要桥梁,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系师生能够和谐发展,共同进步。

20XX级XX班级 XXX

2O11.XX.XX

河南大学汪基德教授应邀为我系师生做学术报告

2010年11月15日下午,河南大学教科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汪基德教授应我系邀请,在龙子湖校区学术报告厅为我系师生做了一场题为《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与研究特点》的学术报告。系主任王洪成教授主持了报告会。系党总支书记贾桂钊、副书记段茹宏、副主任吕纪增等出席了本次报告会。

汪教授从三个方面详细地向大家讲解了教育技术的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一是教育技术的起源与演变;二是教育技术研究重心的演变与启示;三是当前教育技术理论研究的热点问题。汪教授的报告深入浅出,风趣幽默,使广大师生对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激发了大家进一步探索教育技术的兴趣和愿望。

20XX级XX班级 XXX

2O11.XX.XX

教育系首届学前教育专业儿歌弹唱技能比赛成功举办

11月9日下午,教育系首届学前教育专业儿歌弹唱技能比赛在瑞园1207教室隆重举行。本次大赛得到了省军区幼儿园、院教务处、艺术系、纪委等单位和部门的大力支持与配合。军区幼儿园资深园长李萍老师、院纪委副书记邹丽娜老师、艺术系主任郭锄非教授、艺术系音乐教研室主任王旭老师、魏莱老师出席并担任评委。教务处长季荣臣教授、教育系全体党政领导等出席了本次大赛。

教务处长季荣臣教授对我系的首届儿歌弹唱比赛给予了高度的肯定和表扬,他指出,教育系学前教育专业强化学生专业技能的工作已经走在了学院其他各专业的前面,儿歌弹唱活动的举行为同学们创造了展示自我、锻炼自我的机会,创造条件强化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是对教学成果的有效检验,有利于提高学前教育专业的教育教学质量。

教育系主任王洪成教授对本次活动的举行表示肯定,他提出希望通过举办此次活动能够更好的提高同学们的专业技能,为将来幼儿园的实际工作做好准备。

比赛采取班级推荐和随机抽取的方式进行。参赛的各位同学经过了前期的精心准备、刻苦练习,在比赛现场弹奏出悦耳动听的音乐,演奏出一曲曲活泼轻快的儿歌,博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伴随着欢快的音乐,儿歌比赛顺利进行并获得圆成功。经过激烈的角逐个人共有19人次获奖,其中苏靖涵、刘娇娇等获个人一等奖;有三个班级获团体奖,08学前班获团体一等奖。学前教育专业2010级樊庆庆、唐哲同学为大赛助兴,演奏了《报春》、《秋天多么美》的曲目。

比赛结束时,艺术系主任郭锄非教授和军区幼儿园园长李萍老师分别从专业教学、幼儿园教育实践等角度对我系学前教育专业的儿歌弹唱技能活动作了重要点评,他们对我系同学的表演给予了肯定,并提出了中肯的意见,指明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儿歌弹唱技能方面努力的方向。

学前教育专业的儿歌弹唱活动本着“以比赛促练习、以比赛促提高、以比赛促技能”的原则,极大地提高了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同学们对儿歌弹唱技能的重要性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比赛为进一步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培养质量,增强学前教育专业同学的专业实践技能,以及提升其就业竞争力等,提供了良好的培养平台,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0XX级XX班级 XXX

2O11.XX.XX

教育系“迎新春 展才艺”汇报演出

—暨2011届毕业生就业招聘会

12月15日下午,教育系“迎新春 展才艺”汇报演出,暨2011届毕业生就业招聘会在大学生活动中心隆重举行,并设启智楼301教室、文渊楼201教室为分会场进行现场直播演出盛况。院党委副书记田俊廷,组织部部长陈亚非、党委组织部部长杨少伟,团委书记王艳、团委副书记副书记葛元涛系主任王洪成、书记贾桂钊等院系领导应邀参加了晚会。此外还有来自省军区幼儿园、省实验幼儿园、管城区创新街小学、五里堡小学等29家企事业单位的领导老师等参加了晚会,并进行现场招聘会。

节目开始之前田俊廷副书记发表致辞,首先对莅临晚会的单位表示热烈的欢迎,并对现场的工作人员表示亲切的问候,指出此次晚会是展示和检验我院学生精神面貌和整体素质的机会,是各位同学表现自我的机会,希望同学们在临毕业之际给母校留下美好的回忆,并对招聘阶段做了简要说明,同时预祝本次晚会圆满举行。

晚会以“放飞梦想 扬帆起航”为主题,开场以歌伴舞《欢天喜地》拉开帷幕,甜美的歌声营造出温馨喜悦现场气氛,接下来的舞蹈《小蚂蚁》以欢快的舞蹈使在场的观众感受到了纯真快乐的童年时代,《水边的姑娘》以优美轻盈的舞姿使大家领略了傣族风情,晚会节目精彩纷呈,惊喜不断,其中《闲聊波尔卡》使大家聆听世界名曲的精彩合唱,古筝曲《洞庭新歌》组合简笔画及书法、钢琴四手联弹、单簧管等乐器演奏展示学生音乐才能和学习成果,最后演出以感情真挚诗朗诵《离别歌》的表演中圆满结束。会场一角还摆放了各班包括刺绣、绘画、剪纸、折纸等在内的34个手工作品展。

汇演结束之后段如宏书记发表了讲话,对同学们的表演做出了点评,并宣布08级毕业生招聘会正式开始。现场的同学们也纷纷在场的各企事业单位进行咨询,招聘现场热闹非凡。同时分会场也进着初

此次活动既是对学子们才艺的展示,也是我系教学成果的体现。等教育行专业、心理咨询专业的召开了专场招聘会。同时此次活动也加强了与相关部门的联系,为同学们创造了一次好的就业机会,充分体现了我系领导对毕业生就业的关心与重视。

20XX级XX班级 XXX

XXXX.XX.XX

下载写通讯的格式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写通讯的格式.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作文(二)写人物通讯

    八年级上册语文作文训练(一) 怎样写人物通讯 课时安排:2课时备课人:尹柳青 人物通讯是以报道人物为主要内容的通讯。这类通讯可以说是最常见的。特别是一些以报道先进人物的先......

    移动通讯店宣传稿子怎么写

    参考样音录制欢迎光临移动通讯! 为庆祝移动通讯盛大开业和感谢新老客户的支持,本店联合实力厂家推出手机换代购机送费活动,进店购机均享受最低价格。特别推出100元以旧换新活动......

    通讯

    解答关于晋城环城高速公路的三个问题 (通讯员:XXX报道)日前笔者有幸采访了百忙中的晋城环城高速公路建设管 理处的张处长,对于我带来的三个问题,张处长作了热情详尽地解答。 一:为......

    通讯评析

    通讯评析范文难忘的时刻 ——小平同志会见最后一批外宾侧记 还是这间透着八闽风情的大厅,还是上午10点这一时刻,背景依然是那幅日光岩巨画.茶几上照例摆故着两盆鲜花„„ 接见......

    如何写通讯

    如何写通讯 范文:1. 通讯稿共青团无锡市第一中学委员会第34届团员代表大会如期在2003年10月26日隆重召开。无锡市教育团工委书记王仁刚应邀出席了这次大会,并致开幕词。校党总......

    通讯

    拈菊欣忆旧,敬老励承先——记院青协重阳敬老 文/赵科鹏 图/赵科鹏 10月16日,在我国传统敬老节日——九九重阳之际,院青年志愿者协会组织志愿者再次走进芙蓉里敬老院,给老人们带......

    关于通讯

    基本含义 通讯,是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 它是记叙文的一种,是报纸、广播电台、通讯社常用的......

    通讯

    校科技文化艺术节之“乐理基础知识培训及经典赏析”系列活动圆满落幕 2011-10-27 16:26文/ 吴桐 图/高洁 (点击: 155) 10月26日晚,随着“西方音乐风格总体变迁及西方器乐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