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村卫生工作调研汇报材料
农村卫生工作调研汇报材料
根据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报送自治州农业农村工作调研材料的通知》文件精神,现将我市农村卫生工作开展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农村卫生院、卫生室建设情况
自2008年以来,昌吉市卫生事业在市委、市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视下,以完善功能、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为核心,结合国家基本公共卫生建设项目,分批、有计划地每年把我市城乡基础医疗设施建设纳入政府工作计划及政府年度“十项惠民工程”。2008年、2009年,按照“统一设计、统一规模、统一风格、标志明显”的规划设计方案,投资2208.2万元,新建了总建筑面积1.62万平方米的10所乡镇卫生院;并为10所乡镇卫生院新增医疗设备250万元,更新了B超、X光机、生化仪、血球分析仪等先进医疗设备。
2008年-2010年,我市先后投资847万元,新建了总建筑面积6710平方米的75个村卫生室,其中:2008年,新建了面积均为85.52平方米、建筑造价10万元/所的18所村卫生室每所村卫生室;2009年,新建了建筑面积均为92.1平方米、工程造价11.5万元/所的42所村卫生室;2010年,新建了建筑面积均为92平方米、建筑造价13万元/所的15所村卫生室;按照每所村卫生室5000元的标准,为75所村卫生室配置了基本医疗设备;实现了我市村卫生室全覆盖。
二、农村改厕工作开展情况
在对全市农村改厕反复调查摸底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制定了《昌吉市农村改厕项目实施方案》,确保村镇环境整治示范村的无害化卫生厕所覆盖率达80%。及时召开昌吉市农村改厕项目启动会议,安排部署全市改厕项目工作,市分管 领导分别与各项目乡镇主要领导签订了农村项目改厕责任书,将改厕完成情况纳入当年爱国卫生目标管理考核,实行一票否决。为确保卫生厕所建设及使用管理达到技术标准要求,通过举办农村改厕项目培训班、现场指导等形式对北疆地区的改厕类型特别是修建过程中的具体技术要求进行讲解,使项目乡镇分管领导、卫生专干及施工人员牢牢掌握卫生厕所的修建技术,同时,各项目乡镇还积极组织村干部开展互观互学活动,交流农村改厕工作中的先进经验和具体做法,进一步激发了广大农户改厕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使改厕项目工作得到有力推进。制定印发了《昌吉市农村改厕项目档案管理办法》,从项目申报、培训、采购及项目施工、经费管理等逐一进行规范。项目乡镇采取自主招标的办法,严格按照程序,及时规范地完成招标采购工作。部分乡镇积极协调资金,通过各种形式对实施改厕工作进行补贴,极大地调动了农户改厕的积极性。2010年8月全国西部片区农村改厕技术与管理培训班在我市顺利举行,全国爱卫会领导及改厕专家对我市农村改厕取得的成绩表示了充分的肯定。2005年以来,全市及项目乡镇先后举办改厕培训班36期,组织农村改厕现场观摩会12次、印发农村户厕建造标准、双瓮漏斗式卫生厕所使用须知、画册2万余份,新增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4000户。截止目前,全市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88.15%,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42.17%。
三、新农合工作及生育妇女住院分娩情况
(一)新农合工作开展情况
昌吉市现有农牧民人口10.3万人。多年来,农牧民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始终困扰着昌吉市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也成为全市各级领导班子高度关注的问题。全国新型农 村合作医疗制度推行之后,昌吉市委、市人民政府紧紧抓住这一契机,把它作为解决全市民生问题的重要突破口,下大力气,从人员配备、资金投入以及机制建立等多方面予以支持,高标准、高起点开展了这项工作。自2007年在全市建立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制度以来,全市参合农牧民逐年递增,参合农牧民94323人,参合率达到99%。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人均筹资水平由102元提高到260元,补偿封顶线由8000元提高到5万元。2011年1-5月份,新农合门诊就诊38676人次,补偿金额25.21万元;住院就诊6627人次,补偿金额835.78万元;市、乡综合补偿率达54.8%,有效缓解了农牧民群众看病贵问题。根据自治区、自治州要求,今年我市被列为新农合“一卡通”试点县市,目前正在进行前期新农合参合人员信息核对工作,实施方案正准备报市政府常委会审批。
(二)生育妇女住院分娩情况
2005年,我市农牧区生育妇女住院分娩785人,农村住院分娩率86.17%; 2006年,我市农牧区生育妇女住院分娩822人,农村住院分娩率89%;2007年,我市农牧区生育妇女住院分娩942人,农村住院分娩率95.5%;2008年,我市农牧区生育妇女住院分娩1073人,农村住院分娩率95.6%;2009年,我市农牧区生育妇女住院分娩1041人,农村住院分娩率97.1%;2010年,我市农牧区生育妇女住院分娩1107人,农村住院分娩率99.4%;2011年1-5月份,我市农牧区生育妇女住院分娩588人,农村住院分娩率99.3%。
按照国家、自治区统一部署,我市自2009年10月在全市10个乡镇和3个涉农办事处执行农牧区孕产妇住院分娩 补助项目,截止2011年3月底,我市累计补助孕产妇4182人,使用补助项目资金172.56万元,本级配套资金9.75万元。
四、公共卫生服务开展情况
(一)食品卫生工作开展情况
我市农村食品卫生工作在市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大力关心和支持下,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为工作方针,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以全面提高食品质量、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安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为目标,大力实施“食品放心工程”,着力构建长效管理机制,严厉打击食品违法行为,切实保障人民群众饮食安全,有效促进了我市食品产业的健康发展。一是市委、市政府始终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将食品安全工作纳入全市重要议事日程,并纳入综合目标考核范围,与各乡镇、街道签订目标责任书,各乡镇、街道与各村、居委会层层签订责任书。二是市政府召开专题会议、协调会议及动员会,拨付了专项经费,抽调人员到位,成立了昌吉市食品药品安全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各乡镇、街道也成立食品药品安全领导小组及办公室,乡镇办事处设食品药品协管员,村社区设食品药品信息员(现全市共有食品药品协管员、信息员175人)。及时制定了季度例会制度,每季度召集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讨论全市食品安全形势,统筹各部门开展食品安全生产工作的情况,确保全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正常有序开展。三是建立了农村食品现代流通网。在现有食品经营网点的基础上,积极在农村引导建立物流配送等流通网络并进行整顿规范。组织开展了“食品放心示范店”活动,并与“百城万店无假货”和“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相对接,初步形成食品消费的经营网 络。四是对农村婚丧嫁娶家庭宴席聚餐人数在50人以上的,要求必须填报《大中型聚餐席前报告卡》,并上报市卫生监督所备案。根据上报情况,监督所及时进行现场监督指导,有效地预防了食物中毒事故的发生。五是食品安全专项整治以“农村食品市场整顿”活动为重点,加大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力度。认真开展“三节”、“五·一”、“六·一”、中秋、“十一”以及不合格粮油、过期食品、水产品、不合格奶粉等食品安全专项检查。
(二)环境卫生工作开展情况
1、加大宣传,营造氛围,群众健康水平不断提高。
按照《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实施方案》,各乡镇充分发挥健康教育协会作用,利用“科技之冬”集中举办健康知识讲座,利用乡村调频广播定期开办自办栏目《农民与健康》,把健康知识传送到千家万户。同时,通过“三下乡”、“六进村”等活动、乡镇干部进村入户等形式大力开展健康教育相关宣传,不断提高广大群众的做健康教育水平,村民健康教育培训率达70%,健康知识知晓率达70%,健康行为形成率达60%。
2、完善机制,强化管理,农村环境面貌明显改善。
各乡镇以村镇环境综合整治和新农村建设为契机,以312国道沿线、高速公路下行线沿线及乡镇主干道和示范村的卫生整治为重点,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居民点规划、巷道硬化、节能路灯、农村改厕、小游园、居民点及配套环卫设施建设,下大力气治理“六乱”(柴草乱垛、粪土乱堆、垃圾乱倒、禽畜乱放、乱搭乱建、乱贴乱挂),各乡镇确定的示范村已基本建成道路畅通、村容整洁、环境优美的新农村示范点。为认真落实镇村两级卫生整治长效机制,确保整治成 果长期保持不滑坡。佃坝乡建立了奖罚机制实行责任追究,加强村庄综合整治力度,确保实现清洁环境经常化、村镇规划科学化、居民点建设规模化、环境绿化园林化。二六工镇以“一强三化治六乱”长效运行机制为抓手,严格实行一把手责任制、告诫谈话制、物质奖励制、一票否决制、末位追究制,彻底整除“六乱”现象。目前全市共创建自治区级卫生示范乡镇2个、自治区级卫生示范村3个;创建自治州级卫生示范乡镇4个、自治州级卫生示范村19个;创建市级卫生示范乡镇1个、市级卫生示范村31个,60%的村(组)长期保持了干净、整洁的卫生面貌。
3、强化督查,狠抓落实,确保环境卫生工作取得实效。
一是将环境卫生整治和农村改厕作为重点督查内容,在全面督查的基础上,实行动态督查、专项督查,把阶段性督查与经常性督查结合起来,注重整改提高。针对突出存在的卫生死角,责令相关责任单位加大整治力度,对涉及多家单位的问题协调有关方面现场办公共同解决。二是不定期邀请行风评议员对农村环境卫生特别是一些长期卫生脏乱差的部位进行监督检查,并将环境卫生纳入对乡镇的评议内容。针对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关于环境卫生方面的提案及市长专线转办单、群众投诉,督促相关部门现场查看,整改落实,认真处理并及时进行答复。三是联合州、市新闻媒体对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进行跟踪采访,对好的典型进行媒体宣传,对卫生脏乱差及群众意见大的部位进行电视曝光,充分发挥舆论监督、群众监督的作用,促使农村环境卫生面貌进一步改观。
(三)传染病防治工作开展情况
1、加强领导,健全制度,强化监管,落实传染病防治 工作各项措施。
我市传染病防治工作紧紧围绕《传染病防治法》和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一是及时更新调整传染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责任,落实任务,将传染病防治工作列入政府考核内容,每年由分管卫生工作的副市长与各乡镇、街道办事处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进一步强化了各级政府传染病防治工作的职责;二是按照《传染病防治法》的要求,在全市建立健全了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落实疫情报告管理、首诊报告、漏查自查、网络直报、预检分诊、肠道门诊等各项工作制度,进一步规范了各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疫情处理等工作。在全市设有传染病网络直报点27个,使各医疗机构能及时上报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三是新建了市人民医院综合病房楼、10所乡镇卫生院、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5所村卫生室,进一步健全了我市传染病防治工作三级网络;四是五年来共增加卫生人员编制508人,并通过公开招录、择优录取的原则,充实了医疗卫生队伍,完善了卫生人员队伍建设,为全面落实传染病防治工作任务打下了坚实基础。五是将传染病防治工作纳入财政预算,加大财政投入。近年来,用于传染病防治工作经费120万元,有效促进了传染病防治工作的开展。
2、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依法加强免疫规划工作。
为有效预防和控制疫苗针对传染病防治工作,自2008年起逐步在全市范围实施国家扩大免疫规划工作。一是制定了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实施方案,全市范围适龄儿童预防接种实行免费。二是根据全市总人口数,合理设置143个固定预防接种点,方便适龄儿童接种疫苗。全市“五苗”接种率98%。三是全市共有107个预防接种单位达到规范化接种门诊的要 求,确保安全注射率100%。四是及时修订流动人口儿童免疫规划管理办法,确保在我市居住3个月以上的流动人口儿童能及时接种免疫规划疫苗。五是按照《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的要求,制定了昌吉市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方案,联合教育部门每学期在全市托幼机构、学校中开展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积极开展疫苗补种工作。
3、加强重点传染病防治,完成国家规划要求。
我市以艾滋病、结核病、鼠疫等传染病为重点,依法加强传染病管理和防治工作。一是落实艾滋病防治“四免一关怀”政策,加强HIV初筛实验室建设。全市共有HIV初筛实验室6家,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中心(VCT)2家,自愿咨询服务网点近26个;二是加强结核病防治工作,加大行政干预力度,市人民政府将结核控制专项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每年落实4万元结核病防治经费;三是大力开展鼠疫防治知识的培训和宣传,制定了突发鼠疫事件应急预案,开展动物间鼠疫监测,严防人间鼠疫的发生;四是全市各综合医院、乡镇卫生院等医疗机构,在5-10月开展以霍乱为重点肠道传染病防治工作。
4、五年来全市传染病发病率情况
2006年我市传染病总体发病率为846.64/10万,2007年传染病总体发病率为1418.36/10万,2008年传染病总体发病率为1785.14/10万,2009年传染病总体发病率为1537.62/10万,2010年传染病总体发病率为1218.74/10万,2006年至2010年传染病总体发病趋势:2010年传染病总体发病率为1218.74/10万,连续5年传染病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2010年传染病发病率比2007年、2008年、2009年下降14.07%、31.73%、20.74;无传染病类突发公 共卫生事件,其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呈平稳趋势。
通过对全市各医疗机构2008-2010年传染病报告质量调查显示,医疗机构传染病漏报率分别为1.87%、1.83%、1.66%,我市传染病漏报已控制在国家规定的指标2﹪以下。
(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情况。
全市各医疗卫生机构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要求,在本单位建立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储备库。市疾控中心作为全市突发疫情应急处理中心,建有齐全的疫情应急处理储备物资库,各项应急物资储备充分,保证全市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需求。
五、农村卫生建设中应着重解决的问题、采取政策措施、发展的方向。
1、加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政投入力度,改革并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政补偿机制;为乡镇卫生院增加编制,逐步将乡村医生纳入财政供养。
2、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均筹资水平,以建立健康档案为基础,全面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
3、保质保量,扎实做好农村卫生人员岗位培训工作。
4、规范管理,转变机制,提高乡村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
5、完善制度,加强绩效考核工作。
6、加大扶持力度,充分发挥乡村医生作用。
7、抓好爱国卫生长效管理机制的落实,加大综合整治工作力度,确保农村环境面貌进一步改观。大力开展健康教育,努力提高农村各族群众健康水平。
第二篇:农村卫生工作调研报告
农村卫生工作调研报告
为了全面掌握我县农村卫生事业发展情况,不断促进我县农村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全县农村卫生事业发展。按照县人大常委会工作安排,5月下旬至6月中旬,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周学彪带领县人大教工委、常委会部分委员和卫生局相关同志深入许家坝、大坝尝兴垄合朋溪、邵家桥、杨家坳、三道水、宽坪、亭子坝9个乡镇卫生院,12个村卫生室和1家民营医院,采取听汇报、实地查看、走访群众、翻阅资料、召开座谈会等方式,了解我县农村卫生工作情况,并征求乡村医生、村干部、人大代表等对我县农村卫生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同时,还组织乡镇人大开展调研,广泛收集情况。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对我县农村卫生工作的基本估价
近年来,我县农村卫生事业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的工作方针,以建立覆盖全县人民医疗卫生基本制度为目标,以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为着力点,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政府责任,坚持城乡统筹,不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推进我县农村卫生事业协调发展。
(一)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得到加强,服务条件有了较大改善。近年来,县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紧紧抓住国家实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有利时机,积极争取国家专项资金,不断加强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建设,着力改善医疗卫生条件,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就医需求。一是服务网络基本实现了全覆盖。我县有县级医院2家,乡镇卫生院27家,民营医院3家,村(社区)卫生室531个(已建成规范化卫生室255所),个体诊所12家,药品零售企业270多家,县乡公立医院有病床718张。县乡两级医疗机构有在编人员896人(其中乡镇卫生院405人),有卫生技术人员768人(其中乡镇387人)。医务人员中大学本科137人,专科419人,中专220人;获高级职称的21人,中级职称180人,初级职称428人。基本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乡镇卫生院为主体,村级卫生室为基础,民营诊所为补充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极大地方便和满足了广大群众的就医需求,基本解决了农村群众看病难的问题。二是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初步统计,近年来各级争取中央、盛地专项资金8000多万元,用于改善业务用房、新增设备、建设标准化村卫生室、农村改厕、配置急救车等。县乡村医疗卫生条件得到了不断改善。
(二)不断强化内部管理,医技水平和服务质量有了较大提高。一是全面加强医疗卫生人员业务技能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通过采取开展“医院管理年”等活动,采用在岗培训、选送进修和开展乡村医生培训等措施,结合“创先争优”活动对职工进行了业务水平提升和医德医风教育。二是全面加强了医疗质量管理。全县医疗机构不断完善了各项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落实了各项质控措施,制定了医疗服务考评标准,并将服务质量与个人工资挂钩,严格实行考核奖惩,确保了医疗安全,促进了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的进一步提高。三是实施了乡镇卫生院医疗制度改革,全面推行了聘用制和岗位管理制。xx年,制定下发了(XX县医疗机构绩效工资考核办法),乡镇卫生院院长实行聘任制和任期目标责任制,职工实行全员聘用制,人员工资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由于强化内部管理,提高医技水平和服务质量,就诊人员不断增加,业务收入不断提升。据初步统计,全县27个乡镇医院中,中心集镇卫生院年营业额超100万元的,约占乡镇总数的二分之一。
(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顺利推进,医疗保障能力不断提高。新农合工作自xx年开始在我县推行以来,县人民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坚持以解决农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为着力点,制定了(XX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细则),相继成立了县合医局和乡镇合医站。工作中强化宣传动员,创新工作机制,完善监督体系,促进了我县新农合工作扎实稳步推进。全县新农合参合率逐年稳步提高,补偿方案不断优化,补偿标准稳步提升,农民群众受益面持续扩大,保障能力显著增强。5年来,农村参合率由77%逐年提高到95%,累计筹资33988余万元(其中个人筹资4989余万元)。累计就诊134.43万人次,其中住院统筹14万人次,医疗费用31874.23万元(截止xx年5月),总报补金额达17919.15万元,报补率达56%以上。大病住院补偿封顶线由原来的4万元调整为6万元,实行了个人账户过渡到门诊报补,建立了新农合与民政医疗救助制度的无缝衔接机制,完善了农民大病医疗救助制度,使参合农民重大疾病补助总额得到不断提高,极大地解决了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使民生工程得到进一步落实,合作医疗的优越性得到了进一步体现,社会和谐得到进一步促进。
(四)公共卫生工作扎实推进,基本卫生服务均等化成效显著。县政府及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坚持预防为主、防
为了全面掌握我县农村卫生事业发展情况,不断促进我县农村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全县农村卫生事业发展。按照县人大常委会工作安排,5月下旬至6月中旬,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周学彪带领县人大教工委、常委会部分委员和卫生局相关同志深入许家坝、大坝尝兴垄合朋溪、邵家桥、杨家坳、三道水、宽坪、亭子坝9个乡镇卫生院,12个村卫生室和1家民营医院,采取听汇报、实地查看、走访群众、翻阅资料、召开座谈会等方式,了解我县农村卫生工作情况,并征求乡村医生、村干部、人大代表等对我县农村卫生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同时,还组织乡镇人大开展调研,广泛收集情况。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对我县农村卫生工作的基本估价
近年来,我县农村卫生事业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的工作方针,以建立覆盖全县人民医疗卫生基本制度为目标,以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为着力点,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政府责任,坚持城乡统筹,不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推进我县农村卫生事业协调发展。(一)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得到加强,服务条件有了较大改善。近年来,县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紧紧抓住国家实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有利时机,积极争取国家专项资金,不断加强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建设,着力改善医疗卫生条件,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就医需求。一是服务网络基本实现了全覆盖。我县有县级医院2家,乡镇卫生院27家,民营医院3家,村(社区)卫生室531个(已建成规范化卫生室255所),个体诊所12家,药品零售企业270多家,县乡公立医院有病床718张。县乡两级医疗机构有在编人员896人(其中乡镇卫生院405人),有卫生技术人员768人(其中乡镇387人)。医务人员中大学本科137人,专科419人,中专220人;获高级职称的21人,中级职称180人,初级职称428人。基本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乡镇卫生院为主体,村级卫生室为基础,民营诊所为补充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极大地方便和满足了广大群众的就医需求,基本解决了农村群众看病难的问题。二是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初步统计,近年来各级争取中央、盛地专项资金8000多万元,用于改善业务用房、新增设备、建设标准化村卫生室、农村改厕、配置急救车等。县乡村医疗卫生条件得到了不断改善。
(二)不断强化内部管理,医技水平和服务质量有了较大提高。一是全面加强医疗卫生人员业务技能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通过采取开展“医院管理年”等活动,采用在岗培训、选送进修和开展乡村医生培训等措施,结合“创先争优”活动对职工进行了业务水平提升和医德医风教育。二是全面加强了医疗质量管理。全县医疗机构不断完善了各项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落实了各项质控措施,制定了医疗服务考评标准,并将服务质量与个人工资挂钩,严格实行考核奖惩,确保了医疗安全,促进了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的进一步提高。三是实施了乡镇卫生院医疗制度改革,全面推行了聘用制和岗位管理制。xx年,制定下发了(XX县医疗机构绩效工资考核办法),乡镇卫生院院长实行聘任制和任期目标责任制,职工实行全员聘用制,人员工资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由于强化内部管理,提高医技水平和服务质量,就诊人员不断增加,业务收入不断提升。据初步统计,全县27个乡镇医院中,中心集镇卫生院年营业额超100万元的,约占乡镇总数的二分之一。
(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顺利推进,医疗保障能力不断提高。新农合工作自xx年开始在我县推行以来,县人民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坚持以解决农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为着力点,制定了(XX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细则),相继成立了县合医局和乡镇合医站。工作中强化宣传动员,创新工作机制,完善监督体系,促进了我县新农合工作扎实稳步推进。全县新农合参合率逐年稳步提高,补偿方案不断优化,补偿标准稳步提升,农民群众受益面持续扩大,保障能力显著增强。5年来,农村参合率由77%逐年提高到95%,累计筹资33988余万元(其中个人筹资4989余万元)。累计就诊134.43万人次,其中住院统筹14万人次,医疗费用31874.23万元(截止xx年5月),总报补金额达17919.15万元,报补率达56%以上。大病住院补偿封顶线由原来的4万元调整为6万元,实行了个人账户过渡到门诊报补,建立了新农合与民政医疗救助制度的无缝衔接机制,完善了农民大病医疗救助制度,使参合农民重大疾病补助总额得到不断提高,极大地解决了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使民生工程得到进一步落实,合作医疗的优越性得到了进一步体现,社会和谐得到进一步促进。
(四)公共卫生工作扎实推进,基本卫生服务均等化成效显著。县政府及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坚持预防为主、防
治结合的工作方针,认真履行公共卫生职责,加强卫生健康宣传教育,构建了县、乡、村三级防疫网络。一是建立了疫情报告制度。各医疗机构对发现的法定乙类传染病病例(如对麻诊、病毒性肝炎、肺结核等)及时报告。二是传染病的防治工作力度不断加大。县乡(镇)医院分别开设了肠道专科门诊,加强对外环境的监测,对报告的麻疹病人进行了个案调查。认真开展以“甲流”为重点的传染病防控工作,各乡镇卫生院按照“甲流”防控预案的整体要求设立了隔热门诊室,购置了相应的仪器设备及医疗消毒药液,有效地防止了传染病的传播。三是计划免疫工作得到强化。县人民政府认真部署,强化责任,规范接种门诊建设,免疫工作有序推进。四是妇幼保健工作稳步推进。结合农村“降消”项目的实施,县乡卫生院把孕产妇和儿童保健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不放松,切实开展产前健康检查和妇科病普查普治工作,建立了妇幼保健和孕产妇管理系统,为妇幼保健工作科学、规范、有序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矗五是强化职业病防治工作。加强对职业病防治知识的宣传,重点对水泥、砖瓦、化工等重点企业负责人进行职业卫生知识和法律、法规的培训,督促用人单位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责任制,制定和落实职业病防治管理措施。开展对企业职业卫生的专项监督检查和整治。如今年已经开展了全县洁具行业生产企业职业卫生专项整治,加大对造成职业中毒的有关责任单位和个人的处罚。六是开展农村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加强对精神病及慢性病人的救治和管理。各乡镇卫生院对辖区内65岁以上老年人进行健康体检服务,并对精神病及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筛查,建立了“一病一卡一上报”制度,适时开展家庭随访。
(五)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农村食药市场得到有效净化。在食品卫生安全方面,一是加强对从事食品行业从业人员的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和业务素质。二是加强对食品市场的检查,开展食品卫生专项整治。近3年来,开展食品卫生专项整治7000户次,罚款1万余元。此外,通过聘请药品协管员、信息员和加大对遍布全县农村的药店、村卫生室规范化药房的建设,并依法打击游医、药贩。近3年来立案查处各类非法行医案件4起,取缔非法行医场所2个、人员4人,没收医疗器械120件、药品780盒,罚款1.5万元。通过一系列的监督检查,有效地净化了农村的食品、药品市场,促进了农村食品、药品的安全。
(六)医药购销体系和乡村医疗机构管理不断创新,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得以体现。为了切实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县人民政府及其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积极落实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有关政策,严格按照(贵州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本药物目录(xx年版)),将国家规定的307种和省里增加的110种药品品种作为我县卫生机构使用的基本药品。从今年3月10起,县乡镇卫生院药品统一实行网上采购和零差率销售,构建了有效的农村医疗基本药物供应保障体系,降低了患者的医疗成本。药品供应制度的改革,保证了药品质量,最大限度地减少了药品采供中间环节,降低了药品价格。据测算,药品实行网上采购和零差率销售后,使药品价格较以前下降了15%左右。为了进一步彰显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建立和完善了政府补偿机制,保证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后乡镇卫生院的正常运转,各级财政对乡镇卫生院按照药品价额的15%予以补助。
(七)强化环境治理,农村爱卫工作蓬勃开展。一是加强健康知识的宣传教育。重点以学校、托幼机构、村寨为重点,采取上卫生知识课、专题会议、发放宣传资料、广播电视、黑板橱窗等形式对传染病的预防进行广泛宣传,提高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意识和疾病防控能力。二是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取得阶段性成果。各乡镇结合新农村建设,把改厕和环境卫生整治作为重点来抓。自xx年以来,共改厕6000余户,各乡镇集镇所在地XX县乡新农村示范点都聘请了清洁员,建立了卫生保洁制度,实行了垃圾集中处理,有效地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农村卫生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目前我县农村卫生队伍,呈现出青黄不接的现象。一是学历、职称偏低,年龄老化。目前我县405名乡镇医务人员中,还有中专及以下学历132人,中级职称只有49人,初级还占199人,489名村医中50岁以上的有178人,县妇幼中心44人中48岁以上就有28人。二是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有待提高。调研中我们了解到,绝大部分乡镇都因为人手紧缺,经费紧张,无力安排医务人员外出培训学习,造成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难以提高。个别医务人员,特别是村医职业道德不高,乱开药方、使用过期药品、套取合作医疗资金的现象时有发生。三是缺编严重。按xx年全县编制总数1069人,都还差173人,永远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目前有杨家坳乡、长坝乡、香坝乡、板桥乡、兴隆
乡、亭子坝乡、思林乡、东华乡、枫芸乡等乡镇医务人员现有人员不足10人。县卫生监督所缺编缺员10余个。正常工作难以开展。据统计,县两家医院自聘人员225人,目前乡镇自聘人员有154人,如果按照现在的标准1.4‰的比例计算,乡镇卫生院目前缺编缺员在400人左右。由于人手不够,一些医务人员一兼多岗,部分医院的有关科室无法运行,设备闲置。群众“看病难”的问题还客观存在。
(二)宣传工作还有待进一步加强。随着农村医疗体制的改革,政府出台了很多惠民政策,如不加大宣传力度,群众难以知晓,结果“惠民”就“会不到民”。调研中了解到,部分边远山区群众对新农合政策还不够了解,只知道乡村干部在收钱,医院药品实行零差额、妇女住院分娩实行全免费、医院药物实行基本药物制度、网上采购,群众知晓率就更低了,这些都影响着民心工程的落实,更影响了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三)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经费筹集难。一是相当部分农民认为自己身体很健康,没有生病,缴了也是打水漂,有的认为自己已参加企业的保险或学生保险或其他商业保险,所以不愿参加合作医疗。二是有的干部工作方法简单,工作不扎实,缺乏与农户沟通。有的没有主动上门,而是等待群众上门缴纳,不注意协调合作医疗服务、管理与农民的利益关系。三是由于宣传不到位,大部分群众对从个人账户过渡到门诊统筹理解不够,加之每年的缴费都有所增加,有种不信任感。(四)财政投入还相对不足。我县对卫生事业的投入虽然逐年增加,但与周边县市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特别是公共卫生、医疗机构及其他方面的事业经费基数偏低,增加缓慢。一是乡镇医务人员同时承担着农村预防和保健等日常公共卫生管理职能,工作任务繁重,由于乡镇卫生院空编缺员现象严重,大部分乡镇卫生院不得不自己出资临聘人员,负荷较重。二是县合医报补监督面大,全县有540个医疗报补单位(其中村卫生室489个),还加对外地住院报补的核查,行政成本的增加,导致经费紧张。县卫生监督所负责全县5000余个食品生产经营单位、1000余个公共经营场所和50多所寄宿制学校的监管任务,经费尤显不足。三是部分医疗单位因基础设施建设经费欠账大,如文家店、三道水、县人民医院等。
(五)村级卫生室的监管工作需进一步加强。由于村医素质的参差不齐,乡镇合管站管理能力跟不上(大部分属“门外汉”,非专业人士),加上“天高皇帝远”,他们在从事医疗卫生工作中难免出现这样那样问题。调研中发现,存在过期药品、合医报补缺乏真实性、缺乏基本医疗急救措施等。
三、建议意见
(一)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一是加大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相关政策和制度的宣传,进一步加强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宣传,加强实施基本药物制度、药物网上采购和零差率政策的宣传,加强大病救助政策的宣传。加强“降消”项目政策的宣传。二是加大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切实加强(食品安全法)、(传染病防治法)等的宣传。三是加强健康教育的宣传。不断增强广大人民群众对政策法律的知晓度,不断增强广大经营者遵章守法的自觉性,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意识。
(二)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针对全县医疗机构严重缺编缺员实际,特别是边远乡镇卫生院,一是重新核定编制,要按照现在的标准,以1.4‰的比例把编制核定到各乡镇卫生院XX县城医院。二是引进人才,到大专院校招录大中专毕业生到我县各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三是深化医疗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绩效工资制,制定优惠政策,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使人才引进留得祝四是加大技术培训,提升医务人员业务能力。(三)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一是加大食品药品安全检查力度,确保食品药品安全。二是加大新农合资金报补监管力度,避免新农合资金的流失。三是加大基本药物制度和零差率销售的监管工作。
(四)重视和加强中医药事业和民营医院的发展。中医药是中华民族在与疾病长期斗争过程中积累的宝贵财富,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人类健康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长期以来,我县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得到上级主管部门肯定和认可,xx年被评为全国中医工作示XX县。我们要举全县之力,给予重视和扶持。民营医院是公立医院的补充,是医疗体制改革的内容之一,是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必然,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从政策和资金上给予大力扶持,让民营医院健康发展。
(五)继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近年来,随着医疗体制的改革,国家对民生工程的重视,不断加大医疗卫生的投入,县人民政府及主管部门,要加大向上项目争取力度,不断改善我县医疗卫生条件,化解已建项目债务。同时,县财政也要加大公共卫生经费投入,不断推进我县医疗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真正满足人民群众的就医需求,提高广 大人民的健康水平。
第三篇:农村卫生工作调研报告
农村工作调研报告
近年来,随着我区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村卫生事业得到了较大改善,为了全面掌握我区农村卫生事业发展情况,不断促进我区农村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全区农村卫生事业发展。按照区卫生局工作安排,我深入留客、东户、西户、洛北、洛东、洛西6个村卫生室和李村镇卫生院,采取实地查看、走访群众、翻阅资料等方式,了解我区农村卫生工作情况,并征求了乡村医生、普通村民对我区农村卫生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对我区农村卫生工作的基本估价
近年来,我区农村卫生事业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的工作方针,以建立覆盖全区人民医疗卫生基本制度为目标,以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为着力点,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政府责任,坚持城乡统筹,不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推进我区农村卫生事业协调发展。
(一)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得到加强,服务条件有了较大改善。近年来,区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紧紧抓住国家实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有利时机,积极争取国家专项资金,不断加强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建设,着力改善医疗卫生条件,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就医需求。
(二)不断强化内部管理,医技水平和服务质量有了较大提高。一是全面加强医疗卫生人员业务技能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结合“创先争优”活动对职工进行了业务水平提升和医德医风教育。二是全面加强了医疗质量管理。全县医疗机构不断完善了各项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落实了各项质控措施,制定了医疗服务考评标准,并将服务质量与个人工资挂钩,严格实行考核奖惩,确保了医疗安全,促进了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的进一步提高。三是实施了乡镇卫生院医疗制度改革,全面推行了聘用制和岗位管理制。乡镇卫生院院长实行聘任制和任期目标责任制,职工实行全员聘用制,人员工资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由于强化内部管理,提高医技水平和服务质量,就诊人员不断增加,业务收入不断提升。
(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顺利推进,医疗保障能力不断提高。新农合工作在我区推行以来,区政府及区卫生局坚持以解决农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为着力点,相继成立了区合管中心。工作中强化宣传动员,创新工作机制,完善监督体系,促进了我区新农合工作扎实稳步推进。全区新农合参合率逐年稳步提高,补偿方案不断优化,补偿标准稳步提升,农民群众受益面持续扩大,保障能力显著增强。完善了农民大病医疗
救助制度,使参合农民重大疾病补助总额得到不断提高,极大地解决了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使民生工程得到进一步落实,合作医疗的优越性得到了进一步体现,社会和谐得到进一步促进。
(四)公共卫生工作扎实推进,基本卫生服务均等化成效显著。区政府及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工作方针,认真履行公共卫生职责,加强卫生健康宣传教育,构建了区、镇、村三级防疫网络。开展农村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加强对精神病及慢性病人的救治和管理。镇卫生院对辖区内65岁以上老年人进行健康体检服务,并对精神病及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筛查,适时开展家庭随访。
(五)医药购销体系和乡村医疗机构管理不断创新,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得以体现。为了切实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镇卫生院药品实行统一采购和零差率销售,构建了有效的农村医疗基本药物供应保障体系,降低了患者的医疗成本。药品供应制度的改革,保证了药品质量,最大限度地减少了药品采供中间环节,降低了药品价格。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农村卫生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目前农村卫生队伍,一是学历、职称偏低,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有待提高。
调研中我了解到,卫生院因为人手紧缺,经费紧张,无力安排医务人员外出培训学习,造成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难以提高。二是个别医务人员,特别是村医职业道德不高,乱开药方、使用过期药品、套取合作医疗资金的现象时有发生。三是缺编严重。由于人手不够,一些医务人员一兼多岗,群众“看病难”的问题还客观存在。
(二)宣传工作还有待进一步加强。随着农村医疗体制的改革,政府出台了很多惠民政策,如不加大宣传力度,群众难以知晓,结果“惠民”就“会不到民”。调研中了解到,部分群众对新农合政策还不够了解,只知道村干部在收钱,这些都影响着民心工程的落实,更影响了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
(三)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经费筹集难。一是相当部分农民认为自己身体很健康,没有生病,缴了也是打水漂,有的认为自己已参加企业的保险或学生保险或其他商业保险,所以不愿参加合作医疗。二是有的干部工作方法简单,工作不扎实,缺乏与农户沟通。有的没有主动上门,而是等待群众上门缴纳,不注意协调合作医疗服务、管理与农民的利益关系。三是由于宣传不到位,加之每年的缴费会有所增加,有种不信任感。
(四)村级卫生室的监管工作需进一步加强。由于村医素质的参差不齐,加上“天高皇帝远”,他们在从事医疗卫生工
作中难免出现这样那样问题。
三、建议意见
(一)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一是加大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相关政策和制度的宣传,进一步加强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宣传,加强实施基本药物制度、药物统一采购和零差率政策的宣传,加强大病救助政策的宣传。加强“降消”项目政策的宣传。二是加大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切实加强《执业医师法》、《传染病防治法》等的宣传。三是加强健康教育的宣传。不断增强广大人民群众对政策法律的知晓度,不断增强广大经营者遵章守法的自觉性,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意识。
(二)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针对全区医疗机构实际,深化医疗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绩效工资制,制定优惠政策,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使人才引进留得住。四是加大技术培训,提升医务人员业务能力。
(三)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一是加大食品药品安全检查力度,确保食品药品安全。二是加大新农合资金报补监管力度,避免新农合资金的流失。三是加大基本药物制度和零差率销售的监管工作。
(四)继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近年来,随着医疗体制的改革,国家对民生工程的重视,不断加大医疗卫生的投入,区政府及主管部门,要加大向上项目争取力度,不断改善我区医疗卫生条件。同时,区财政也要加大公共卫生经费投入,不断推进我区医疗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真正满足人民群众的就医需求,提高广大人民的健康水平。
第四篇:农村卫生工作调研报告
这是一篇关于调研报告的范文,可以提供大家借鉴!
为了全面掌握我县农村卫生事业发展情况,不断促进我县农村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全县农村卫生事业发展。按照县人大常委会工作安排,5月下旬至6月中旬,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周学彪带领县人大教工委、常委会部分委员和卫生局相关同志深入许家坝、大坝场、兴隆、合朋溪、邵家桥、杨家坳、三道水、宽坪、亭子-坝9个乡镇卫生院,12个村卫生室和1家民营医院,采取听汇报、实地查看、走访群众、翻阅资料、召开座谈会等方式,了解我县农村卫生工作情况,并征求乡村医生、村干部、人大代表等对我县农村卫生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同时,还组织乡镇人大开展调研,广泛收集情况。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对我县农村卫生工作的基本估价
近年来,我县农村卫生事业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的工作方针,以建立覆盖全县人民医疗卫生基本制度为目标,以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为着力点,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政府责任,坚持城乡统筹,不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推进我县农村卫生事业协调发展。
(一)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得到加强,服务条件有了较大改善。近年来,县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紧紧抓住国家实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有利时机,积极争取国家专项资金,不断加强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建设,着力改善医疗卫生条件,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就医需求。一是服务网络基本实现了全覆盖。我县有县级医院2家,乡镇卫生院27家,民营医院3家,村(社区)卫生室531个(已建成规范化卫生室255所),个体诊所12家,药品零售企业270多家,县乡公立医院有病床718张。县乡两级医疗机构有在编人员896人(其中乡镇卫生院405人),有卫生技术人员768人(其中乡镇387人)。医务人员中大学本科137人,专科419人,中专220人;获高级职称的21人,中级职称180人,初级职称428人。基本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乡镇卫生院为主体,村级卫生室为基础,民营诊所为补充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极大地方便和满足了广大群众的就医需求,基本解决了农村群众看病难的问题。二是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初步统计,近年来各级争取中央、省、地专项资金8000多万元,用于改善业务用房、新增设备、建设标准化村卫生室、农村改厕、配置急救车等。县乡村医疗卫生条件得到了不断改善。
(二)不断强化内部管理,医技水平和服务质量有了较大提高。一是全面加强医疗卫生人员业务技能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通过采取开展“医院管理年”等活动,采用在岗培训、选送进修和开展乡村医生培训等措施,结合“创先争优”活动对职工进行了业务水平提升和医德医风教育。二是全面加强了医疗质量管理。全县医疗机构不断完善了各项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落实了各项质控措施,制定了医疗服务考评标准,并将服务质量与个人工资挂钩,严格实行考核奖惩,确保了医疗安全,促进了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的进一步提高。三是实施了乡镇卫生院医疗制度改革,全面推行了聘用制和岗位管理制。2010年,制定下发了《思南县医疗机构绩效工资考核办法》,乡镇卫生院院长实行聘任制和任期目标责任制,职工实行全员聘用制,人员工资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由于强化内部管理,提高医技水平和服务质量,就诊人员不断增加,业务收入不断提升。据初步统计,全县27个乡镇医院中,中心集镇卫生院年营业额超100万元的,约占乡镇总数的二分之一。
(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顺利推进,医疗保障能力不断提高。新农合工作自2007年开始在我县推行以来,县人民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坚持以解决农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为着力点,制定了《思南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细则》,相继成立了县合医局和乡镇合医站。工作中强化宣传动员,创新工作机制,完善监督体系,促进了我县新农合工作扎实稳步推进。全县新农合参合率逐年稳步提高,补偿方案不断优化,补偿标准稳步提升,农民群众受益面持续扩大,保障能力显著增强。5年来,农村参合率由77%逐年提高到95%,累计筹资33988余万元(其中个人筹资4989余万元)。累计就诊134.43万人次,其中住院统筹14万人次,医疗费用31874.23万元(截止2011年5月),总报补金额达17919.15万元,报补率达56%以上。大病住院补偿封顶线由原来的4万元调整为6万元,实行了个人账户过渡到门诊报补,建立了新农合与民政医疗救助制度的无缝衔接机制,完善了农民大病医疗 救助制度,使参合农民重大疾病补助总额得到不断提高,极大地解决了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使民生工程得到进一步落实,合作医疗的优越性得到了进一步体现,社会和谐得到进一步促进。
(四)公共卫生工作扎实推进,基本卫生服务均等化成效显著。县政府及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坚持预防
为主、防治结合的工作方针,认真履行公共卫生职责,加强卫生健康宣传教育,构建了县、乡、村三级防疫网络。一是建立了疫情报告制度。各医疗机构对发现的法定乙类传染病病例(如对麻诊、病毒性肝炎、肺结核等)及时报告。二是传染病的防治工作力度不断加大。县乡(镇)医院分别开设了肠道专科门诊,加强对外环境的监测,对报告的麻疹病人进行了个案调查。认真开展以“甲流”为重点的传染病防控工作,各乡镇卫生院按照“甲流”防控预案的整体要求设立了隔热门诊室,购置了相应的仪器设备及医疗消毒药液,有效地防止了传染病的传播。三是计划免疫工作得到强化。县人民政府认真部署,强化责任,规范接种门诊建设,免疫工作有序推进。四是妇幼保健工作稳步推进。结合农村“降消”项目的实施,县乡卫生院把孕产妇和儿童保健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不放松,切实开展产前健康检查和妇科病普查普治工作,建立了妇幼保健和孕产妇管理系统,为妇幼保健工作科学、规范、有序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五是强化职业病防治工作。加强对职业病防治知识的宣传,重点对水泥、砖瓦、化工等重点企业负责人进行职业卫生知识和法律、法规的培训,督促用人单位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责任制,制定和落实职业病防治管理措施。开展对企业职业卫生的专项监督检查和整治。如今年已经开展了全县洁具行业生产企业职业卫生专项整治,加大对造成职业中毒的有关责任单位和个人的处罚。六是开展农村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加强对精神病及慢性病人的救治和管理。各乡镇卫生院对辖区内65岁以上老年人进行健康体检服务,并对精神病及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筛查,建立了“一病一卡一上报”制度,适时开展家庭随访。
(五)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农村食药市场得到有效净化。在食品卫生安全方面,一是加强对从事食品行业从业人员的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和业务素质。二是加强对食品市场的检查,开展食品卫生专项整治。近3年来,开展食品卫生专项整治7000户次,罚款1万余元。此外,通过聘请药品协管员、信息员和加大对遍布全县农村的药店、村卫生室规范化药房的建设,并依法打击游医、药贩。近3年来立案查处各类非法行医案件4起,取缔非法行医场所2个、人员4人,没收医疗器械120件、药品780盒,罚款1.5万元。通过一系列的监督检查,有效地净化了农村的食品、药品市场,促进了农村食品、药品的安全。
(六)医药购销体系和乡村医疗机构管理不断创新,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得以体现。为了切实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县人民政府及其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积极落实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有关政策,严格按照《贵州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本药物目录(2006年版)》,将国家规定的307种和省里增加的110种药品品种作为我县卫生机构使用的基本药品。从今年3月10起,县乡镇卫生院药品统一实行网上采购和零差率销售,构建了有效的农村医疗基本药物供应保障体系,降低了患者的医疗成本。药品供应制度的改革,保证了药品质量,最大限度地减少了药品采供中间环节,降低了药品价格。据测算,药品实行网上采购和零差率销售后,使药品价格较以前下降了15%左右。为了进一步彰显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建立和完善了政府补偿机制,保证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后乡镇卫生院的正常运转,各级财政对乡镇卫生院按照药品价额的15%予以补助。
(七)强化环境治理,农村爱卫工作蓬勃开展。一是加强健康知识的宣传教育。重点以学校、托幼机构、村寨为重点,采取上卫生知识课、专题会议、发放宣传资料、广播电视、黑板橱窗等形式对传染病的预防进行广泛宣传,提高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意识和疾病防控能力。二是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取得阶段性成果。各乡镇结合新农村建设,把改厕和环境卫生整治作为重点来抓。自2007年以来,共改厕6000余户,各乡镇集镇所在地和县乡新农村示范点都聘请了清洁员,建立了卫生保洁制度,实行了垃圾集中处理,有效地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农村卫生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目前我县农村卫生队伍,呈现出青黄不接的现象。一是学历、职称偏低,年龄老化。目前我县405名乡镇医务人员中,还有中专及以下学历132人,中级职称只有49人,初级还占199人,489名村医中50岁以上的有178人,县妇幼中心44人中48岁以上就有28人。二是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有待提高。调研中我们了解到,绝大部分乡镇都因为人手紧缺,经费紧张,无力安排医务人员外出培训学习,造成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难以提高。个别医务人员,特别是村医职业道德不高,乱开药方、使用过期药品、套取合作医疗资金的现象时有发生。三是缺编严重。按2003年全县编制总数1069人,都还差173人,永远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目前有杨家坳乡、长坝乡、香坝乡、板桥乡、兴隆乡、亭子坝乡、思林乡、东华乡、枫芸乡等乡镇医务人员现有人员不足10人。县卫生监督所缺编缺员10余个。正常工作难以开展。据统计,县两家医院自聘人员225人,目前乡镇自聘人员有154人,如果按照现在的标准1.4‰的比例计算,乡镇卫生院目前缺编缺员在400人左右。由于人手不够,一些医务人员一兼多岗,部分医院的有关科室无法运行,设备闲置。群众“看病难”的问题还客观存在。
(二)宣传工作还有待进一步加强。随着农村医疗体制的改革,政府出台了很多惠民政策,如不加大宣传力度,群众难以知晓,结果“惠民”就“会不到民”。调研中了解到,部分边远山区群众对新农合政策还不够了解,只知道乡村干部在收钱,医院药品实行零差额、妇女住院分娩实行全免费、医院药物实行基本药物制度、网上采购,群众知晓率就更低了,这些都影响着民心工程的落实,更影响了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
(三)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经费筹集难。一是相当部分农民认为自己身体很健康,没有生病,缴了也是打水漂,有的认为自己已参加企业的保险或学生保险或其他商业保险,所以不愿参加合作医疗。二是有的干部工作方法简单,工作不扎实,缺乏与农户沟通。有的没有主动上门,而是等待群众上门缴纳,不注意协调合作医疗服务、管理与农民的利益关系。三是由于宣传不到位,大部分群众对从个人账户过渡到门诊统筹理解不够,加之每年的缴费都有所增加,有种不信任感。
(四)财政投入还相对不足。我县对卫生事业的投入虽然逐年增加,但与周边县市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特别是公共卫生、医疗机构及其他方面的事业经费基数偏低,增加缓慢。一是乡镇医务人员同时承担着农村预防和保健等日常公共卫生管理职能,工作任务繁重,由于乡镇卫生院空编缺员现象严重,大部分乡镇卫生院不得不自己出资临聘人员,负荷较重。二是县合医报补监督面大,全县有540个医疗报补单位(其中村卫生室489个),还加对外地住院报补的核查,行政成本的增加,导致经费紧张。县卫生监督所负责全县5000余个食品生产经营单位、1000余个公共经营场所和50多所寄宿制学校的监管任务,经费尤显不足。三是部分医疗单位因基础设施建设经费欠账大,如文家店、三道水、县人民医院等。
(五)村级卫生室的监管工作需进一步加强。由于村医素质的参差不齐,乡镇合管站管理能力跟不上(大部分属“门外汉”,非专业人士),加上“天高皇帝远”,他们在从事医疗卫生工作中难免出现这样那样问题。调研中发现,存在过期药品、合医报补缺乏真实性、缺乏基本医疗急救措施等。
三、建议意见
(一)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一是加大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相关政策和制度的宣传,进一步加强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宣传,加强实施基本药物制度、药物网上采购和零差率政策的宣传,加强大病救助政策的宣传。加强“降消”项目政策的宣传。二是加大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切实加强《食品安全法》、《传染病防治法》等的宣传。三是加强健康教育的宣传。不断增强广大人民群众对政策法律的知晓度,不断增强广大经营者遵章守法的自觉性,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意识。
(二)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针对全县医疗机构严重缺编缺员实际,特别是边远乡镇卫生院,一是重新核定编制,要按照现在的标准,以1.4‰的比例把编制核定到各乡镇卫生院和县城医院。二是引进人才,到大专院校招录大中专毕业生到我县各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三是深化医疗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绩效工资制,制定优惠政策,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使人才引进留得住。四是加大技术培训,提升医务人员业务能力。
(三)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一是加大食品药品安全检查力度,确保食品药品安全。二是加大新农合资金报补监管力度,避免新农合资金的流失。三是加大基本药物制度和零差率销售的监管工作。
(四)重视和加强中医药事业和民营医院的发展。中医药是中华民族在与疾病长期斗争过程中积累的宝贵财富,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人类健康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长期以来,我县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得到上级主管部门肯定和认可,2009年被评为全国中医工作示范县。我们要举全县之力,给予重视和扶持。民营医院是公立医院的补充,是医疗体制改革的内容之一,是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必然,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从政策和资金上给予大力扶持,让民营医院健康发展。
(五)继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近年来,随着医疗体制的改革,国家对民生工程的重视,不断加大医疗卫生的投入,县人民政府及主管部门,要加大向上项目争取力度,不断改善我县医疗卫生条件,化解已建项目债务。同时,县财政也要加大公共卫生经费投入,不断推进我县医疗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真正满足人民群众的就医需求,提高广大人民的健康水平。
以下有农村相关的调研报告,资源如下:
农村经济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农业农村经济调研报告 农村农业产业化建设调研报告
第五篇:农村卫生工作调研报告
为了全面掌握我县农村卫生事业发展情况,不断促进我县农村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全县农村卫生事业发展。按照县人大常委会工作安排,5月下旬至6月中旬,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周学彪带领县人大教工委、常委会部分委员和卫生局相关同志深入许家坝、大坝场、兴隆、合朋溪、邵家桥、杨家坳、三道水、宽坪、亭子坝9个乡镇卫生院,12个村卫生室和1家民营医院,采取听汇报、实地查看、走访群众、翻阅资料、召开座谈会等方式,了解我县农村卫生工作情况,并征求乡村医生、村干部、人大代表等对我县农村卫生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同时,还组织乡镇人大开展调研,广泛收集情况。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对我县农村卫生工作的基本估价
近年来,我县农村卫生事业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的工作方针,以建立覆盖全县人民医疗卫生基本制度为目标,以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为着力点,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政府责任,坚持城乡统筹,不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推进我县农村卫生事业协调发展。
(一)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得到加强,服务条件有了较大改善。近年来,县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紧紧抓住国家实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有利时机,积极争取国家专项资金,不断加强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建设,着力改善医疗卫生条件,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就医需求。一是服务网络基本实现了全覆盖。我县有县级医院2家,乡镇卫生院27家,民营医院3家,村(社区)卫生室531个(已建成规范化卫生室255所),个体诊所12家,药品零售企业270多家,县乡公立医院有病床718张。县乡两级医疗机构有在编人员896人(其中乡镇卫生院405人),有卫生技术人员768人(其中乡镇387人)。医务人员中大学本科137人,专科419人,中专220人;获高级职称的21人,中级职称180人,初级职称428人。基本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乡镇卫生院为主体,村级卫生室为基础,民营诊所为补充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极大地方便和满足了广大群众的就医需求,基本解决了农村群众看病难的问题。二是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初步统计,近年来各级争取中央、省、地专项资金8000多万元,用于改善业务用房、新增设备、建设标准化村卫生室、农村改厕、配置急救车等。县乡村医疗卫生条件得到了不断改善。
(二)不断强化内部管理,医技水平和服务质量有了较大提高。一是全面加强医疗卫生人员业务技能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通过采取开展“医院管理年”等活动,采用在岗培训、选送进修和开展乡村医生培训等措施,结合“创先争优”活动对职工进行了业务水平提升和医德医风教育。二是全面加强了医疗质量管理。全县医疗机构不断完善了各项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落实了各项质控措施,制定了医疗服务考评标准,并将服务质量与个人工资挂钩,严格实行考核奖惩,确保了医疗安全,促进了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的进一步提高。三是实施了乡镇卫生院医疗制度改革,全面推行了聘用制和岗位管理制。XX年,制定下发了《思南县医疗机构绩效工资考核办法》,乡镇卫生院院长实行聘任制和任期目标责任制,职工实行全员聘用制,人员工资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由于强化内部管理,提高医技水平和服务质量,就诊人员不断增加,业务收入不断提升。据初步统计,全县27个乡镇医院中,中心集镇卫生院年营业额超100万元的,约占乡镇总数的二分之一。
(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顺利推进,医疗保障能力不断提高。新农合工作自XX年开始在我县推行以来,县人民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坚持以解决农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为着力点,制定了《思南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细则》,相继成立了县合医局和乡镇合医站。工作中强化宣传动员,创新工作机制,完善监督体系,促进了我县新农合工作扎实稳步推进。全县新农合参合率逐年稳步提高,补偿方案不断优化,补偿标准稳步提升,农民群众受益面持续扩大,保障能力显著增强。5年来,农村参合率由77%逐年提高到95%,累计筹资33988余万元(其中个人筹资4989余万元)。累计就诊134.43万人次,其中住院统筹14万人次,医疗费用31874.23万元(截止XX年5月),总报补金额达17919.15万元,报补率达56%以上。大病住院补偿封顶线由原来的4万元调整为6万元,实行了个人账户过渡到门诊报补,建立了新农合与民政医疗救助制度的无缝衔接机制,完善了农民大病医疗救助制度,使参合农民重大疾病补助总额得到不断提高,极大地解决了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使民生工程得到进一步落实,合作医疗的优越性得到了进一步体现,社会和谐得到进一步促进。
(四)公共卫生工作扎实推进,基本卫生服务均等化成效显著。县政府及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工作方针,认真履行公共卫生职责,加强卫生健康宣传教育,构建了县、乡、村三级防疫网络。一是建立了疫情报告制度。各医疗机构对发现的法定乙类传染病病例(如对麻诊、病毒性肝炎、肺结核等)及时报告。二是传染病的防治工作力度不断加大。县乡(镇)医院分别开设了肠道专科门诊,加强对外环境的监测,对报告的麻疹病人进行了个案调查。认真开展以“甲流”为重点的传染病防控工作,各乡镇卫生院按照“甲流”防控预案的整体要求设立了隔热门诊室,购置了相应的仪器设备及医疗消毒药液,有效地防止了传染病的传播。三是计划免疫工作得到强化。县人民政府认真部署,强化责任,规范接种门诊建设,免疫工作有序推进。四是妇幼保健工作稳步推进。结合农村“降消”项目的实施,县乡卫生院把孕产妇和儿童保健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不放松,切实开展产前健康检查和妇科病普查普治工作,建立了妇幼保健和孕产妇管理系统,为妇幼保健工作科学、规范、有序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五是强化职业病防治工作。加强对职业病防治知识的宣传,重点对水泥、砖瓦、化工等重点企业负责人进行职业卫生知识和法律、法规的培训,督促用人单位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责任制,制定和落实职业病防治管理措施。开展对企业职业卫生的专项监督检查和整治。如今年已经开展了全县洁具行业生产企业职业卫生专项整治,加大对造成职业中毒的有关责任单位和个人的处罚。六是开展农村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加强对精神病及慢性病人的救治和管理。各乡镇卫生院对辖区内65岁以上老年人进行健康体检服务,并对精神病及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筛查,建立了“一病一卡一上报”制度,适时开展家庭随访。
(五)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农村食药市场得到有效净化。在食品卫生安全方面,一是加强对从事食品行业从业人员的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和业务素质。二是加强对食品市场的检查,开展食品卫生专项整治。近3年来,开展食品卫生专项整治7000户次,罚款1万余元。此外,通过聘请药品协管员、信息员和加大对遍布全县农村的药店、村卫生室规范化药房的建设,并依法打击游医、药贩。近3年来立案查处各类非法行医案件4起,取缔非法行医场所2个、人员4人,没收医疗器械120件、药品780盒,罚款1.5万元。通过一系列的监督检查,有效地净化了农村的食品、药品市场,促进了农村食品、药品的安全。
(六)医药购销体系和乡村医疗机构管理不断创新,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得以体现。为了切实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县人民政府及其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积极落实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有关政策,严格按照《贵州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本药物目录(XX年版)》,将国家规定的307种和省里增加的110种药品品种作为我县卫生机构使用的基本药品。从今年3月10起,县乡镇卫生院药品统一实行网上采购和零差率销售,构建了有效的农村医疗基本药物供应保障体系,降低了患者的医疗成本。药品供应制度的改革,保证了药品质量,最大限度地减少了药品采供中间环节,降低了药品价格。据测算,药品实行网上采购和零差率销售后,使药品价格较以前下降了15%左右。为了进一步彰显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建立和完善了政府补偿机制,保证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后乡镇卫生院的正常运转,各级财政对乡镇卫生院按照药品价额的15%予以补助。
(七)强化环境治理,农村爱卫工作蓬勃开展。一是加强健康知识的宣传教育。重点以学校、托幼机构、村寨为重点,采取上卫生知识课、专题会议、发放宣传资料、广播电视、黑板橱窗等形式对传染病的预防进行广泛宣传,提高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意识和疾病防控能力。二是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取得阶段性成果。各乡镇结合新农村建设,把改厕和环境卫生整治作为重点来抓。自XX年以来,共改厕6000余户,各乡镇集镇所在地和县乡新农村示范点都聘请了清洁员,建立了卫生保洁制度,实行了垃圾集中处理,有效地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农村卫生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目前我县农村卫生队伍,呈现出青黄不接的现象。一是学历、职称偏低,年龄老化。目前我县405名乡镇医务人员中,还有中专及以下学历132人,中级职称只有49人,初级还占199人,489名村医中50岁以上的有178人,县妇幼中心44人中48岁以上就有28人。二是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有待提高。调研中我们了解到,绝大部分乡镇都因为人手紧缺,经费紧张,无力安排医务人员外出培训学习,造成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难以提高。个别医务人员,特别是村医职业道德不高,乱开药方、使用过期药品、套取合作医疗资金的现象时有发生。三是缺编严重。按XX年全县编制总数1069人,都还差173人,永远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目前有杨家坳乡、长坝乡、香坝乡、板桥乡、兴隆乡、亭子坝乡、思林乡、东华乡、枫芸乡等乡镇医务人员现有人员不足10人。县卫生监督所缺编缺员10余个。正常工作难以开展。据统计,县两家医院自聘人员225人,目前乡镇自聘人员有154人,如果按照现在的标准1.4‰的比例计算,乡镇卫生院目前缺编缺员在400人左右。由于人手不够,一些医务人员一兼多岗,部分医院的有关科室无法运行,设备闲置。群众“看病难”的问题还客观存在。
(二)宣传工作还有待进一步加强。随着农村医疗体制的改革,政府出台了很多惠民政策,如不加大宣传力度,群众难以知晓,结果“惠民”就“会不到民”。调研中了解到,部分边远山区群众对新农合政策还不够了解,只知道乡村干部在收钱,医院药品实行零差额、妇女住院分娩实行全免费、医院药物实行基本药物制度、网上采购,群众知晓率就更低了,这些都影响着民心工程的落实,更影响了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
(三)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经费筹集难。一是相当部分农民认为自己身体很健康,没有生病,缴了也是打水漂,有的认为自己已参加企业的保险或学生保险或其他商业保险,所以不愿参加合作医疗。二是有的干部工作方法简单,工作不扎实,缺乏与农户沟通。有的没有主动上门,而是等待群众上门缴纳,不注意协调合作医疗服务、管理与农民的利益关系。三是由于宣传不到位,大部分群众对从个人账户过渡到门诊统筹理解不够,加之每年的缴费都有所增加,有种不信任感。
(四)财政投入还相对不足。我县对卫生事业的投入虽然逐年增加,但与周边县市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特别是公共卫生、医疗机构及其他方面的事业经费基数偏低,增加缓慢。一是乡镇医务人员同时承担着农村预防和保健等日常公共卫生管理职能,工作任务繁重,由于乡镇卫生院空编缺员现象严重,大部分乡镇卫生院不得不自己出资临聘人员,负荷较重。二是县合医报补监督面大,全县有540个医疗报补单位(其中村卫生室489个),还加对外地住院报补的核查,行政成本的增加,导致经费紧张。县卫生监督所负责全县5000余个食品生产经营单位、1000余个公共经营场所和50多所寄宿制学校的监管任务,经费尤显不足。三是部分医疗单位因基础设施建设经费欠账大,如文家店、三道水、县人民医院等。
(五)村级卫生室的监管工作需进一步加强。由于村医素质的参差不齐,乡镇合管站管理能力跟不上(大部分属“门外汉”,非专业人士),加上“天高皇帝远”,他们在从事医疗卫生工作中难免出现这样那样问题。调研中发现,存在过期药品、合医报补缺乏真实性、缺乏基本医疗急救措施等。
三、建议意见
(一)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一是加大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相关政策和制度的宣传,进一步加强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宣传,加强实施基本药物制度、药物网上采购和零差率政策的宣传,加强大病救助政策的宣传。加强“降消”项目政策的宣传。二是加大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切实加强《食品安全法》、《传染病防治法》等的宣传。三是加强健康教育的宣传。不断增强广大人民群众对政策法律的知晓度,不断增强广大经营者遵章守法的自觉性,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意识。
(二)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针对全县医疗机构严重缺编缺员实际,特别是边远乡镇卫生院,一是重新核定编制,要按照现在的标准,以1.4‰的比例把编制核定到各乡镇卫生院和县城医院。二是引进人才,到大专院校招录大中专毕业生到我县各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三是深化医疗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绩效工资制,制定优惠政策,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使人才引进留得住。四是加大技术培训,提升医务人员业务能力。
(三)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一是加大食品药品安全检查力度,确保食品药品安全。二是加大新农合资金报补监管力度,避免新农合资金的流失。三是加大基本药物制度和零差率销售的监管工作。
(四)重视和加强中医药事业和民营医院的发展。中医药是中华民族在与疾病长期斗争过程中积累的宝贵财富,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人类健康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长期以来,我县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得到上级主管部门肯定和认可,XX年被评为全国中医工作示范县。我们要举全县之力,给予重视和扶持。民营医院是公立医院的补充,是医疗体制改革的内容之一,是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必然,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从政策和资金上给予大力扶持,让民营医院健康发展。
(五)继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近年来,随着医疗体制的改革,国家对民生工程的重视,不断加大医疗卫生的投入,县人民政府及主管部门,要加大向上项目争取力度,不断改善我县医疗卫生条件,化解已建项目债务。同时,县财政也要加大公共卫生经费投入,不断推进我县医疗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真正满足人民群众的就医需求,提高广大人民的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