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传承好家风好家训、弘扬传统文化、孝道。中西交流[大全]
一生家国梦、几代赤子心
——向梁启超先生学习如何传承好家风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大家下午好!
我是来自渝能建安公司的土建工程师杜斌,很荣幸能代表我们公司参加本次的“传承好家风”宣讲会活动。我这次演讲的题目是《一生家国梦、几代赤子心——向梁启超学先生习如何传承好家风》。
近年来,中央一直在大力宣传家庭建设,不仅央视专门推出了系列片《中华好家风》,中宣部组织开展了《最美家庭讲好家训》万场巡讲活动,地方各级政府和企业也积极组织相关活动,在整个社会掀起了一股传承好家训,树立好家风的热潮。
要把切实弘扬优良家风,就离不开总书记提出的“三个注重”重要指示精神,在2015年的春节团拜会上,习近平深刻指出,“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紧密结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促进家庭和睦,促进亲人相亲相爱,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促进老年人老有所养,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把“三个注重”放在了建设家庭文明的重要位置,上升到了“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都要注重的高度。
当今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人民生活水平急速提升的同时,生活习惯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如何与时俱进的传承好家风家训,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要在“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的情况下搞好家庭建设,就不能死板地生搬硬套某一种具体做法,比如古有孟母三迁传为佳话,但今天你要是讲话的模仿就会适得其反,因为就算你搬到清华大学旁边,没有北京户口你一样上不了清华呀!可见随着时代的变化,教育的具体方式方法也要变化。我是80后,从小生长在厂区大院里,童年都是和小伙伴们一起爬树掏鸟中度过的,那时候老爸叮咛我时常说,“你玩的时候要注意安全,我总不能给你栓根绳子吧!”老爸这话现在看就有点落伍了,不是说不要注意安全,而是现在真的很多妈妈给孩子栓着绳子上街,生怕离自己远了出什么危险,那还能像过去那么放养啊。养育孩子的方式有了重大的变化,建设家庭的具体方法当然也要跟着变化,我们不能机械的套用孟母的具体做法,而是要学习孟母三迁那种全心全意为孩子创造良好环境的精神。
下面,我就以“三个注重”为主干,“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都有益于家庭建设为标准,结合近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梁启超先生的事例,来阐述我对目前要如何传承好家风的一点理解。
一:注重家庭
梁启超是一个非常注重家庭的人,对每个儿女,都倾注了“发自肺腑的,自然纯真的”的爱,类似:“你们须知你爹爹是最富于情感 的人,对于你们的爱情,十二分热烈。”这样的表白在他写给孩子们的信中随处可见。这是一种博大的爱、包容的爱。这种爱不仅惠及九个子女,也无私地给予女婿和儿媳。梁思成与林徽因成婚后,他在写给二人的信中按捺不住他的喜悦之情:“我以素来偏爱女孩之人,今又添了一位法律上的女儿,其可爱与我原有的女儿们相等,真是我全生涯中极愉快的一件事。”他一生写家信超过百万字。梁启超事情很多,著作、讲学、办杂志、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很多信都是午夜之后写的,字里行间流露出一个慈父爱子的拳拳之心。百忙之中,给孩子们写信,读孩子们的来信,成了他闲时的快乐和享受。
梁启超对于子女的关心并不仅仅体现在书信上,子女们生活中的各项事务,他也尽量亲力亲为,竭力为孩子考虑周到。因梁思成和林徽因赴欧洲旅行结婚,梁启超不仅给予了5000元的资助,还在充分考虑他们各自事业的情况下,十分细致地安排了路线,“你们由欧归国行程,我也盘算到了。头一件我反对由西伯利亚回来,你们最主要目的是游南欧,从南欧折回俄京搭火车太不经济,想省钱也许要多花钱。我替你们打算,到英国后折往瑞典、挪威一行,因北欧极有特色,市政亦极严整有新意,必须一往。由是入德国,除几个古都市外,莱茵河畔著名堡垒最好能参观一二,回头折入瑞士看些天然之美,再入意大利,多耽搁些日子,把文艺复兴时代的美彻底研究了解。最后便回到法国,在马赛上船。中间最好能腾出点时间和金钱到土耳其一行,看看回教的建筑和美术,附带着替我看土耳其革命后政治。”如此精细而周密的安排,作为一个繁忙的社会活动家和大学问家是很少见 的。梁启超的对家庭的珍视于此可见一斑。
二:注重家教
在教育子女的方面,梁启超把子女视为独立的个体,个性、才情自有其特色,而不只是父母的再现,采取引导子女而不是改造子女的教育方式,一直潜心为子女提供发挥自我、展示才华的必要的客观条件,尤其是受良好教育的条件。
梁启超一生育有九个子女,其中的三位院士:建筑学家梁思成;考古学家梁思永;导弹和火箭控制系统专家梁思礼,其余六位有经济学家、社会活动家、图书馆学家以及爱国军人,都在不同领域有相应的贡献,所跨领域之广实在罕见,也说明了梁启超家教的成功。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给孩子提供良好的学校教育条件,鼓励他们实现心中所想的同时,梁启超并没有把教育的重担完全甩给学校的教师。
首先,他以身作则,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为子女做出表率,时刻把曾国藩的名言“莫问收获,但问耕耘”谨记在心,并把他归纳为“无所为”来告诫子女们切莫事事都“有所为”,从内心杜绝那种“上大学就为了拿文凭,拿文凭就为了找个好工作,好工作就为了挣大钱,有了钱就为买房买车享受生活”的庸俗功利主义。他不希望孩子把求学当作一块敲门砖,因为一旦门敲开了,砖也就成了无用的东西。
同时,当梁启超发现子女的国学根底不够时,一方面亲自指导他们加强中国文化的学习,一方面又在家中开设了国学训练班。据其外孙女吴荔明回忆:“为了提高、充实孩子们的国学、史学基本知识,请了他在清华国学研究院的学生谢国桢先生来做家庭教师,在家里办起了补课学习组……课室就设在老房子——原来梁启超所用的楼下的饮冰室书斋里。”
梁启超的对子女的教育,不仅包含了优秀传统文化和先进现代知识,而且由家庭教育为根基,学校教育为枝干,可谓是全方面、无死角,为子女们将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注重家风
家风,简单的讲,就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其中,人生理念是家风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传输科学的人生理念也是教育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如果说,充足的条件是物质的,那么,人生理念则属精神的,二者缺一不可。虽然父母不能强迫子女接受甚至必须按照他们的人生哲学和处世态度去生活,但毕竟父母有多年的生活积累,不乏经验乃至教训,将这些人生的感悟去告诉子女,影响子女,自然是子女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因为,从一定意义上讲,生活理念决定人生的态度。
作为思想理论家的梁启超,总是从哲理的高度把人生的一些基本理念,抓住有利时机,用通俗直白的语言告诉孩子们,希望他们少走弯路。梁启超所谈的人生理念涉及做人、心性修养、如何面对社会和面对自己等许多方面,而且感悟深刻,不仅对其子女有用,也是值得后人学习和研究的精神财富。将这些论述大体概括起来,精华的东西是:做人应该尽兴、理智、随缘。
所谓尽兴,就是将兴趣和能力发挥到极致。梁启超视兴趣为幸福 的源泉,成功的基石。他时常教诲儿女们对生活、对事业要有广泛而浓厚的兴趣。并且要对感兴趣的事尽自己所能去钻研。用现在的标准来说,梁启超希望自己的子女都能成为做自己喜欢的事的T字形人才。
所谓理智,就是用理性约束感性。他认为生活固然需要理性,但太理性了,生活就枯燥无味了。所以,在梁启超的家书中处处洋溢着炽热的情感,也同时渗透着理智。他教育其子女任何时候都要头脑清醒,用自己的智慧去理性地处理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即使是感情的事,也还是要有理性。
所谓随缘,就是对得失顺其自然。人生总是要经历不可回避的挫折和失败,能从容面对,那才是最重要的。经过无数次失败的梁启超深知这方面的重要性,他一再用自己的感受和体认去谆谆教导儿女们。梁启超的基本思路是:遇到失败或挫折首先要平静地接受,任其自然;其次要看作是磨炼自己的好机会,妥善寻求解决的办法,在克服困难中更上一层楼。
这样苦口婆心、情理相融的劝慰,活现出梁启超慈祥而负责任的家长的可人风貌。客观来说,梁启超归纳的这些人生理念,确实是非常实际而精深的至理名言。但是,对于思想家来说,常常是知易行难。客观地讲,就是梁启超本人,都未必能做得到,但这些精深的人生理念,却一直埋藏在子女们的心中,成为他们的指路明灯。
在梁启超先生循循善诱的教导下,九个子女,都是各自领域里十分杰出的人才,他们不仅沿袭了父亲的爱国思想和治学态度,而且保
持了“爱国、务实、上进、勤俭”的家风,其中在国外留学的,学成之后纷纷回国,将满腔热忱投入到新中国的建设中,四女儿梁思宁更是加入了新四军,真可谓“一生家国梦 几代赤子心”。
综上所述,梁启超先生对家庭、家教、家风的注重,有很多我们值得学习的地方。在当时中国积贫积弱的历史时期内,梁启超先生仍旧坚持中西合璧,对传统文化和西方先进技术包容并蓄,其家风的开明,超过了很多现代家庭,在强调传承家风要“紧密结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的当今社会,有很强的的借鉴性,梁启超以自身为榜样,以身作则的同时,没有因为公务而怠惰于家教,反而身体力行的教育子女,而不是把责任都推给学校的做法,也很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
以上,我从“三个注重”的角度阐释了我在学习梁启超的家庭建设中的一些小感悟,我的人生阅历尚浅,对“三个注重”精神和梁启超先生的治家经验学习的还很不到位,在此抛砖引玉,如果有说的不妥之处,还希望在场的各位领导和同事能在之后指出了,大家一起探讨研究。
我的演讲到此为此,谢谢各位领导和同事的耐心倾听!
第二篇:传承好家训 弘扬好家风讲话稿
在“传承好家训
弘扬好家风”家庭教育公益讲座活动上的讲话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家长:
今天,我们妇联、教育科技局在红黄蓝幼儿园联合举办了家庭教育公益讲座,讲座的主题是“传承好家训
弘扬好家风”,目的是进一步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及传统家风家训,弘扬传统美德和良好家风,认真贯彻落实习总书记“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指示精神,切实发挥妇女在社会生活中和家庭生活中的独特作用,大力推进家庭教育立德树人,推动家庭风气向上向善。
“家”是人生幸福的温暖港湾,自古以来,重家教、守家训、正家风的优良传统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标志,历代先贤留下了许多关于齐家治国的名言警句。“家和万事兴”“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忠厚传家久”“诗礼传家”“精忠报国”等优秀的家风家训训代代相传,耳濡目染,润物无声。妇女承担着抚育子女、照顾家庭的重要角色,在弘扬传统美德、传续良好家风、倡导健康生活、建设幸福家庭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今天的讲座,我们要深刻认识家训家风的重要性,汲取中华优秀传统家风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自觉践行良好的社会风尚,秉承优秀传统文化积累沉淀的积善厚德家风家训,抵制歪风邪气,弘扬清风正气,以良好的家风支撑起社会正气。
一、强化家庭教育,争做家训家风的传承者。
家庭是圃,孩子是苗,家风如春雨,家训是泥土,孩子是幼苗,只有在家风家训的辅助下,孩子们才能茁壮成长,成为一个优秀的人。父母长辈对好家风、好家训的传承和践行就是为孩子上的优质品德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所在、核心所在、基础所在,家庭教育涉及方方面面,但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是如何做人的教育。古人说:“爱子,教之以义方”“子不教、父之过”。作为父母和家长,应该把美好的道德观念从小就传递给孩子,不断发扬光大中华民族的传统家庭美德,从自身做起、从家庭做起,以身作则,言传身教,营造良好家庭环境。
二、弘扬传统美德,做“家风家训”的践行者。
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潜在的无形力量,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家庭成员的心灵,尤其塑造着孩子的人格,是一种无言的教育,无字的书籍,无声的力量,是最基本、最直接、最经常的教育,它对孩子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我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性格特征、道德素养、为人处事以及生活习惯等等,都打上家风的烙印。可以说有什么样的家风,就有什么样的家庭成员。我们要大力弘扬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等传统美德,自觉弘扬好家风,传递正能量,传播真善美,努力影响亲朋好友、邻里同事和身边每一个人,以家庭文明促进社会文明,以家庭和美促进社会和谐。
三、树立文明理念,争做“家风家训”的建设者。
家训家风承载着一个家族乃至一个民族的思想延续,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文明,促进和影响着社会之风。我们要认真领会新时期家训家风的深刻涵义,树立文明理念,带头践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争当树立良好家风的典范;要通过这次讲座,提高家教水平,培育优良家风,使家训家风这一优秀传统文化得到有效的继承和发扬,使之成为人们立身处世、持家置业和道德教育的传家宝,成为每个家庭的名片。
家长朋友们,让我们齐心协力、大力推动优良家训家风文化建设,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传承良好家风家训,在全社会积极倡导、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构建美好和谐社会、推进省级文明县城创建贡献力量!
第三篇:传承好家风好家训
传承好家风、好家训,提高个人修养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文明状况不仅是社会文明的缩影,而且可以影响和改变社会风气,营造社会新风尚。所以,良好家风、家训的构建与传承不是小事私事,好的家风、家训利家利民利国,相反则害己害人害社会。
在我小时候,每年的春联都是父亲亲手写的,而大门上总是一副“勤俭持家久,耕读为业长”。“勤劳”、“节俭”、“耕读传家”也总是挂在父亲嘴边,他也是这样做的,让我深受此影响。
勤劳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优良品德,是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精神需求和实际需要。过去,我们生产落后、条件艰苦,需要勤劳节俭;今天,经济发展了,生活改善了,同样需要勤劳节俭。中华民族自古有吃苦耐劳、戒奢克俭的优良传统,任何时候都不能丢掉中华民族勤劳节俭的崇高品格。耕读传家讲的是勤勤恳恳地劳动,认认真真地读书。耕田可以事稼穑,丰五谷,养家糊口,以立性命。读书可以知诗书,达礼义,修身养性,以立高德。农忙时耕田种地,农闲时浏览书籍;种田获取生活资料,读书获取精神营养。耕读传家既学谋生,更学做人,在耕作之余,读读圣贤之书更为重要,在平平常常的生活中,潜移默化的接受着礼教的熏陶和圣哲先贤的教化。
“勤劳节俭”影响更多的是我的生活习惯,它培养了我一种良好的品质,就是能在艰苦的生活环境下依然找到生活乐趣,在富裕的条件下保持朴素的情怀。“耕读传家”的家训则更多是督促我不断提升修养,放下功利之心,从而干好自己的事业。“耕读传家”的“读”,当然是读圣贤书,为的可不一定是做官,而是学习“礼义廉耻”的做人道理。曾国藩也是秉持这样的持家之道。他自己从先辈“半读半耕”的家风中成长起来,又结合自己治学、为官的人生经验,进一步发扬了耕读传家的传统,与妻子欧阳夫人一起,勤俭持家,教子育女,在封建社会末叶的残阳夕照中,形成了一道独具特色的士大夫治家图景。
参加工作后,我时常怀念已消失在时光深处的读书声,取而代之的将“耕读传家”的家训延伸为学习。习近平同志曾在讲话中提到,“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领导干部加强学习,根本目的是增强工作本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学习和思考、学习和实践是相辅相成的。学习需要沉下心来,贵在持之以恒,重在学懂弄通,不能心浮气躁、浅尝辄止、不求甚解。”在平时的工作中,我加强业务学习,乐于向同事就教,善于吸取他人的优点,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自我修养。
良好的家风是优良品质在家庭中的积淀和传承,是家庭留给每个成员的宝贵精神财富,古有仁智礼义信,今有勤孝谦和思,良好家风因背景各异,也各有千秋:或仁爱宽厚,父慈子孝,兄弟和睦,邻里友爱;或克勤克俭,常怀一粥一饭来之不易之念。感谢我的祖辈留下这样的好家风、好家训,其精神内涵在无形中影响着家人,无论在工作还是生活中,让子女终身受益,其价值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第四篇:传承——好家风!好家训!2000字
传承——好家风!好家训!2000字
亲爱的读者: 你好!
我是一名初中生,是家里的一份子,更是在国家里的一位公民!在我的生活中,我还会扮演到许多生活里的角色,是我的生活常满了异常的刺激与惊喜。
但是,生活在这样当代的法治社会中,随处可见的是法律与规章,在人们的眼里,他们好比是件神圣而不可侵犯的事情。我曾在书中看到过这样的一句话:一个国家的诞生,莫不过于由法律与管理者的“严刑逼供”拷打下形成的社会。”现如今,我们人人推崇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简简单单的24字深深牢记在我们的心里,慢慢地,慢慢地形成了我们常说地:一个君子所拥用的“道德”!
道德是民族的复兴需要加强建设的。我们中华民族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许多优秀的品质。国力的提高需要加强道德建设。一个国家的国力是综合的,它不仅表现在经济、国防、科技这些硬实力上,还体现在国民的道德、文化这些软实力上。中央提出“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目的也在于提高国人的道德素质。而我认为:道德就像花儿的花瓣,没有了花瓣,花儿不再美丽;道德就像一支笔的笔芯,没有了笔芯,笔便没有了价值;道德就像明星的天赋,他们没有了天赋,也便一无所有。
那一个人的的道德是从何而来的呢?
我们的习近平主席在讲话中强调:“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使得“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可见,一个好家,一句好家训,一种好家风,对我们当代祖国的花朵们来言是多么重要啊!俗话说的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任何事物都有条不紊地进行,中国又素有“文明礼仪之邦”的美称,这都归功于中国人民的素养,中国人民讲究体面,每个人都出生于一个有素养,有讲究的家庭,不论穷与富,每一个纯朴的家庭,都会有那么几条不变的家训,教育后人怎样做人,人生在世的责任。
每个人的家里都有几条好家训,塑造好家风,我家也不例外,爸爸也经常跟我说起爷爷的事,爸爸说,爷爷表面上很严肃,其实在姑姑和爸爸之间,爷爷最疼的便是爸爸,爷爷表面上若无其事,其实一直都很关心爸爸,爸爸小时候上学的路很远,又没有公交车,爷爷装作不在意,结果偷偷地给爸爸买了一辆自行车,虽然只是一辆普通的自行车,却包含了爷爷对爸爸无声的爱,爷爷自己勤俭节约,把好的东西都留给身边的人,就像蜡烛一样,燃烧自己,照亮别人,于是乐于助人便成了我们家的传统,好的东西也要和别人分享。
我一直都很崇拜我的爷爷,可是我却从来没有见过我的爷爷,因为在很早的时候,我爷爷就去世了,那个时候我还不存在于这个世界上,我爸妈都还没有结婚,所以从小到大,对于我的爷爷,我都只是听说,虽然对于爷爷,我仅仅只是听说,可是爷爷已经成了我心中的第一。所以爷爷那些好的品质全被保留下来,作为我们的家训。
爷爷一直都是我们家做人的警钟,我爸爸每次在我做错事的时候,都会告诉我一些关于爷爷的事情,告诉我其中的道理,教我做人,做一个像爷爷一样的人,我也从这样的家训中慢慢长大,他们都说我是我们家里最像我爷爷的人,要我长大成为一个和爷爷一样的人,向爷爷看齐。
可是我却没有,我犯了一个错,也许是在青春期里的迷茫,突然觉得很惭愧。我没有牢记爸爸告诉我的家训,没有像爷爷一样,每个人都难免会犯错,只要肯改。现在我知道自己做错了,我会改,并且不会再犯,我会把爸爸的训导和爷爷的精神牢记在心,我以后会严格要求自己,不辜负大家对我的期望。
正是因为我家有一个榜样给我们指明方向,我们家一直以来都是以和为乐,帮助左邻右舍,不卑不亢,有了好的家训,塑造好的家风家气,一家人和和乐乐,虽然平凡,但是很充实。
这样的家训便一直从爷爷身上留下来,教育爸爸,教育我,教育以后的子子孙孙,家训记我心。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国天下”的情怀深入每一个中国人的骨髓。重视家庭、强调家风,深刻地烙印在我们习近平主席治国理政思想中。2016年1月12日,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第六次全体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抓作风建设要返璞归真、固本培元,在加强党性修养的同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领导干部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廉洁修身、廉洁齐家。
家是社会最小的细胞,家风对我们的社会而言,就是一种对道德力量和规则的信仰。如果每个家庭都能传承优良的家训家风,如果每个家庭成员都能将家风意识植入内心的价值观,时代的精神就能得到非常重要的支撑力量。重视家训,重建家风,必须重建家庭观念,将家庭置于更重要的角色定位。每一个家庭的幸福,决定着中国的气场。“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风的形成,无关贫富,只关德行,家风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和影响着社会之风。从家风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个是具体行动,一个是精神升华。家风是社会的产物,与时俱进,历史的变革,或早或迟,总会赋予家风、家规、家训以新的意蕴,也给时代和人心以指引!
此致: 敬礼!
祝:身体健康,天天开心!2016年10月6日
第五篇:传承好家风好家训
举办“传承好家风好家训”演讲比赛弘扬传承中华美德
为进一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家庭美德和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好家风、好家训,以良好的家风带
风促正风带党风,11月4日下午,我单位举办了以“传承好家风、好家训”为主题的演讲比赛,教育和引导广大干部职工在良好家风的熏陶感染中,养成修身律己、崇德向善的道德风尚。
参赛选手围绕“传承好家风好家训”这一主题,结合自身家庭和工作实际,描述了地税干部身上体现出的优良家风,讲述有关传承家风家训方面的感人故事,引述展现优良家风和传统美德的历史典故,论述家风家训对世风党风的影响。声情并茂的演讲,传递着“家风”正能量、弘扬着地税“德”文化,给人以影响力和感召力。
近年来,该单位通过读书活动、征文评选、道德讲堂等多种形式持续不断地开展家风教育,积极挖掘机关干部职工工作、生活中的闪光点,用身边人教育身边人,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一是传承并分享好的家风,做一个正直的人。并指导全体干部职工的行动;二是创造并维护好的税风,做一名合格的税官。把好的家风带到工作中来,共同创造地税大家庭好的税风,爱岗敬业、恪尽职守,履行好税务部门的神圣职责;三是践行并影响好的世风,做一位高尚的好公民。家风家规渗透着社会文化,影响着社会风气,全体地税干部职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带动身边的人,影响身边的事,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