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城乡集贸市场工商税收的通告
【发布单位】82502 【发布文号】
【发布日期】1987-07-01 【生效日期】1987-07-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城乡集贸市场工商税收的通告
(1987年7月1日)
为了严肃国家税收法纪,认真贯彻税收政策规定,促进城乡集贸市场的健康发展,更好地发挥税收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经济杠杆作用,根据《国务院关于严肃税收法纪,加强税收工作的决定》和现行税法规定,对集贸市场工商税收问题通告如下:
一、一、依照国家税法规定纳税,是纳税人应尽的光荣义务。凡在城乡集贸市场上出售国家政策允许销售、属于税法规定范围应该纳税的产(商)品和经营饮食、服务等业务活动的,必须积极履行纳税义务。
二、二、凡进入集贸市场应纳税的产(商)品和经营饮食、服务等业务活动的纳税人,均应在进入集贸市场时,向税务机关办理税务登记,并报验产(商)品。凡不按照规定办理税务登记或报验产(商)品的,税务机关除责令限期纠正外,要按照规定处以罚款。
三、三、纳税人必须按照国家税法规定及时足额地缴纳税款。对偷税、漏税、欠税的,税务机关要依法处理。对触犯刑律的偷税、抗税案件,由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四、四、各地税务机关对属于临时经营的纳税人,不能及时按照税法规定纳税的,可根据实际情况,按照规定收取纳税保证金或由纳税人提供信用保证。五、五、一切企业、事业、机关、团体、学校、部队及其所属单位和城乡个体工商业户,到集贸市场采购国家政策允许范围内的产(商)品时,必须向出售者索取当地县(市、区)税务机关统一监制的发票,否则一律按“白条”处理;如因无统一规定的发票而发生偷税、漏税的,采购者要负责补缴所偷漏的税款。
六、六、税务干部依法征税,是国家赋予的职责,应受法律保护。对围攻税务机关、殴打税务干部的不法分子,必须坚决揭露,依法进行处理,决不姑息纵容。
七、七、工商企业在集贸市场设置的产(商)品收购点、贸易货栈、各类交易所及旅店,对有扣缴税款条件的,可由当地税务机关委托,负责办理代扣、代缴税款。
八、八、对偷税、漏税、抗税、行贿等违反税法规定的行为,对税务、工商行政部门的管理人员执法违法、徇私舞弊、克扣群众等问题,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检举揭发。税务机关对检举揭发者给予表扬或奖励。
九、九、各地税务机关要结合普法教育,向广大人民群众和纳税人广泛深入地宣传国家税收政策规定,树立依法纳税光荣、偷税、漏税、抗税可耻的社会风尚。所有税收干部都要忠于职守,廉洁奉公,对集贸市场工商税收严格按照国家现行税法规定办理。切实做到“依法办事,依率计征,依法减免”。
十、十、各地要在当地政府领导下,税务、工商、公安、商业、供销等有关部门紧密合作,互相支持,共同搞好集贸市场税收征收管理工作,向一切违反税收法纪的行为作斗争。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城乡零散税收征管工作的通知
【发布单位】82502 【发布文号】
【发布日期】1987-07-28 【生效日期】1987-07-28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城乡零散税收征管工作的通知
(1987年7月28日)
随着城乡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各项经济政策的贯彻落实,我省城乡集贸市场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对满足人民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为国家建设积累资金起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城乡零散税收方面,仍然存在着不少薄弱环节,主要是税收征管工作偏松,偷漏税严重,税务干部素质不高,力量摆布不尽合理,宣传工作不够广泛,有关部门配合不够紧密,使一些商贩钻了管理上的空子。为了尽快改变这种状况,现根据《国务院 关于严肃税收法纪加强税收工作的决定》精神,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对进一步加强城乡零散税征管问题作如下通知:
一、一、结合普法教育,广泛宣传税收政策。各地税务机关要在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把税收宣传作为普法教育一个内容,广泛深入地宣传国家税收政策和税法具体规定。通过宣传,使广大群众进一步懂得纳税的重要意义,自觉地履行纳税义务,树立依法纳税光荣,偷税漏税可耻的社会风尚。
二、二、严肃税收法纪、认真查处违法案件,纳税单位和个人应当严格按照国家税法规定纳税。各地税务机关对违反税法规定的偷税、抗税、漏税案件要认真查处,该补税的补税,该罚款的罚款。对情节严重触犯刑律的,税务机关要及时提请司法机关严肃查处。税务干部在征管工作中要坚持“依法办事,依率计征,依法减免”的原则。秉公执法,廉洁奉公,礼貌待人,文明收税。对以税谋私,接受贿赂,执法违法以及故意刁难纳税人的,都要追究责任,严肃处理。
三、三、建立健全市场管理组织,加强管理工作。城乡零散税收政策性强,点多面广,情况复杂,特别是集贸市场税收征收管理工作更为艰巨,各地人民政府要加强对这项工作的具体领导。要由有关部门组成市场管理委员会,由区、乡政府负责人任主任,工商、税务、公安部门的同志任副主任。委员会的任务是:
(一)协调、组织有关部门管理好市场;
(二)监督检查政策执行情况;
(三)协调、处理涉及几个部门的案件;
(四)对围攻税务机关和市场管理部门,殴打税务干部和市场管理干部的案件进行处理。税务、工商、公安部门要密切配合,互相支持,共同搞好市场管理和税收征管工作。原则上三个部门要实行联合办公,目前有困难的也要积极创造条件,并建立固定联系制度。对于税务机关在集贸市场上没有固定办公地点的,当地人民政府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尽快帮助解决;今后新建市场时,要把联合办公的地方规划在一起,以便处理有关市场问题和方便群众纳税。
四、四、完善征管办法,堵塞“跑、冒、滴、漏”。对城乡个体工商业户要按照规定建帐、记帐和使用税务机关统一印制的发票。各地工商企业要认真执行由批发部门代扣零售环节营业税和加工环节产品税、增值税的规定。对税收负担偏低的个体工商业户,要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调整。对于生产经营大户要指定业务熟悉的税务干部重点管理。各地税务机关可在火车站、汽车站、航运码头、民航站建立税务检查站或由当地税务机关派人参加联合检查站。对需在交通要道建立税务检查站的,须经省公安厅批准(建站前须层报省税务局与省公安厅商定)。各县(市、区)经省税务局批准可以扩大试点税务稽查队,加强零散税收中重点偷漏税案件的查缉工作。同时实行由税务机关或委托邮局对商品包裹查验盖章登记的征税办法。对个体建筑安装户承包工程的,可由税务机关委托银行或建设单位代扣代缴税款。边远山区集贸市场税收征管力量不足的,经县(市、区)税务局同意,可以委托当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或区(乡)财政组代征税款。企业、事业、机关、团体、学校、部队和个人购买商品或物品时必须向出售者索取当地县(市、区)税务局统一印制的发票。
五、五、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搞好税收工作。各地公安机关在对外地个体工商业户来本地经营生产业务的办理临时户口后,应即通知当地税务机关办理临时税务登记。商业、供销、公安等部门和旅社、客店要密切配合当地税务机关做好对住居在旅社、客店的工商业户进行监督检查。各地要在城镇以居民委员会,农村以村民委员会为基础建立护税协税组织。鼓励检举揭发偷漏税案件。经过查处的案件要按照规定给予奖励。
六、六、提高税务干部素质,妥善部署征管力量。各级税务机关要把提高税务干部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快培训步伐,尽快使税务干部适应工作的需要。对规模大,税源多的城乡集贸市场除经税务局批准成立集贸市场税务所的以外,一般都应设立税务稽征组,专门管理城乡集贸市场的税收征管工作。对征管力量不足的,各地要进一步做好调整充实加强工作。
各地接到本通知后,应结合当地情况对加强城乡零散税收的管理工作作出具体安排。并将情况于八月底前向省人民政府写出专题报告,同时报送省财政厅、税务局。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三篇:集贸市场税收分类管理办法
集贸市场税收分类管理办法
(国税发[2004]15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扬州税务进修学院,局内各单位:
为进一步规范集贸市场税收征收管理,提高税收征管质量与效率,国家税务总局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集贸市场税收分类管理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执行。执行中有何问题和建议,请及时反馈总局。
国家税务总局
二○○四年十一月二十四日
集贸市场税收分类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进一步规范集贸市场税收征收管理,提高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以及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在相对封闭的固定经营区域内,经营主体多元化且各经营主体相互独立、经营相对稳定的各类集贸市场。
第三条 税务机关应当根据集贸市场年纳税额的大小,将集贸市场划分为大型市场、中型市场和小型市场三类,实行分类管理。
前款所称年纳税额,是指每一纳税集贸市场内的经营者缴纳的各税种税款的总和。大、中、小市场划分的年纳税额标准,由省级税务机关根据本地区市场发展情况确定。
第四条 对大型集贸市场,应当按属地管理原则由所在地税务机关实行专业化管理,并由市(地)级税务机关负责重点监控;对中型集贸市场,由所在地税务机关负责管理;对税源零星的小型集贸市场,可以由当地税务机关管理,也可按照有关规定委托有关单位代征税款。
第五条 税务机关应当按照税收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税务总局的有关规定,负责市场内纳税人的税务登记、纳税服务、建账辅导、定额核定、税款征收、发票管理、日常检查和一般性税务违规违章行为的处罚等工作。
对实行委托代征税款的,主管税务机关应当与代征单位签订委托代征协议,明确代征范围、计税依据、代征期限、代征税款的缴库期限以及税收票证的领取、保管、使用、报缴等事项,界定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并发给委托代征证书。主管税务机关应当按照规定支付代征单位的代征手续费,并加强对代征单位及其代征人员的业务辅导和日常管理,适时开展检查,促使其依法做好代征工作。
第六条 主管税务机关应对集贸市场内经营的商品分类进行市场调查,掌握其市场行情、进销价格和平均利润率情况。同时,通过对市场经营额和每个业户经营情况的了解,为审核纳税人申报准确性和核定定额提供依据。
第七条 主管税务机关应加强与工商、劳动、民政、金融、公安等部门的协作配合,相互沟通信息,强化对纳税人户籍管理,掌握纳税人经营资金流量及变化情况,维护正常的税收秩序和市场经营秩序。
第八条 主管税务机关应要求集贸市场的投资方或投资方委托的管理单位及时提供市场内纳税人的户籍变化、物业费用、房屋租金、水电费用等与纳税人纳税有关的信息。
主管税务机关应要求集贸市场内出租摊位、房屋等经营场所的出租人依法按期报告承租人的有关情况。出租人不报告的,按照《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第四十九条的规定处理。
第九条 负责集贸市场税收征管的国家税务局和地方税务局应加强合作,做好纳税人税务登记信息交换、业户停、复业手续办理以及漏征漏管户清理等工作。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按照《税务登记管理办法》所确定的原则,统一办理税务登记,统一开展税务登记管理工作。
为方便纳税人和节约税收成本,有条件的地区,国家税务局与地方税务局可以互相委托代征集贸市场税收。
第十条 主管税务机关应当根据市场内纳税人的经营规模、财务核算水平和税收优惠等方面的差异,对市场内的纳税人合理分类,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一般可将纳税人分为四类:
(一)查账征收户:指在集贸市场内从事经营且实行查账征收的各类企业和个体工商户。
(二)定期定额征收户:指在集贸市场内从事经营,达到增值税、营业税起征点且实行定期定额征收的个体工商户。
(三)未达起征点户和免税户:指在集贸市场内从事经营但未达增值税、营业税起征点的个体工商户和按照有关税收优惠政策规定免予缴纳相关税收的个体工商户。
(四)临时经营户:指在集贸市场内从事临时经营的纳税户。
第十一条 对于查账征收户,主管税务机关应依照相关法律、行政法规和有关规定,引导、督促其如实建帐,准确进行核算。
查账征收户应纳的各项税款由纳税人按照有关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按期自行申报缴纳。
主管税务机关应根据日常管理掌握的信息,有计划地对查账征收户申报纳税的准确性进行纳税评估。
查账征收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征管法》第三十五条所规定情形的,主管税务机关有权核定其应纳税额。
第十二条 对于实行定期定额征收的个体工商户,主管税务机关应当严格按照定额核定程序,科学核定定额。为确保定额的公正和公平,各地应积极推行计算机核定定额工作,要区分不同行业,科学选取定额核定参数,合理确定定额调整系数,运用统一软件进行核定。同时,各地要普遍实行定额公示制度。
在定额核定工作中,国家税务局和地方税务局应加强协作,确保对共管户定额核定的统一。
定期定额征收户应纳的各项税款由纳税人按期申报缴纳。
对定期定额征收户,主管税务机关应本着方便纳税人的原则,积极推行简易申报,实行报缴合一,即纳税人凡在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期限或者在税务机关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确定的期限内缴纳税款的,税务机关可以视同申报,纳税人不再单独填报纳税申报表。
第十三条 主管税务机关应根据本地区增值税、营业税起征点标准和对个体工商户核定的定额及有关税收优惠政策规定,准确认定未达起征点户和免税户。
主管税务机关应加强对市场的日常巡查,及时掌握和了解未达起征点户的经营变化情况。对因经营情况改变而达到增值税或营业税起征点的,要及时恢复征税,并按规定程序重新核定定额。
主管税务机关应加强对免税户经营主体和免税期限的管理,对经营主体发生变化后不符合免税条件的和免税期满的纳税人,要及时恢复征税。
未达起征点户和免税户应定期向主管税务机关报送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资料。具体报送内容和期限由省级税务机关确定。
第十四条 主管税务机关应依法、及时征收临时经营户应纳的税款。
临时经营户需要使用发票的,可以按规定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办理。
第十五条 对在集贸市场内经营的非独立核算的企业经销网点,主管税务机关应加强与企业所在地税务机关的征管信息交流,共同做好对经销网点和场外企业生产经营情况的监控,以防止税收流失。
第十六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和地方税务局可以根据本办法确定的原则制定具体实施办法。
第十七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第四篇:辽宁省城乡集贸市场管理条例
辽宁省城乡集贸市场管理条例
辽宁省城乡集贸市场管理条例
1993年11月26日辽宁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
根据1997年11月29日辽宁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关于修改〈辽宁省城乡集贸市场管理条例〉的决定》第一次修正
根据2004年6月30日辽宁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关于修改〈辽宁省城乡集贸市场管理条例〉的决定》第二次修正
根据2006年1月13日辽宁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关于修改<辽宁省城乡集贸市场管理条例>的决定》第三次修正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培育和活跃商品市场,规范市场行为,维护正常交易秩序,保护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根据国家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城乡集贸市场(以下简称集贸市场),是指经营农副产品、日用工业品以及其他民用物品的各种专业性、综合性的批发、零售市场。
第三条 凡在我省境内集贸市场从事经营活动的单位和个人,都必须遵守本条例。
第四条 省、市、县(含县级市、区,下同)人民政府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是本行政区域内集贸市场行政管理的主管机关。
政府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工,依法对集贸市场的有关活动进行监督管理。
县、乡人民政府在集贸市场组织以工商管理部门为主,各有关部门参加的管理委员会,协调解决市场管理和建设中的问题。
第五条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和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不得在市场参与以营利为目的的经营活动。
第二章 集贸市场建设
第六条 集贸市场建设应当纳入城乡建设总体规划,统筹安排,合理布局,多方兴办,注重实效,以场养场,加快发展,不断提高档次和水平。
第七条 政府鼓励企业事业单位、其他组织、公民个人以土地、房屋、资金等形式投资兴建、扩建的各类集贸市场,实行“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市场建设投资者享有收益分配的权利和依法纳税的义务。
第八条 兴建集贸市场应当经县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到当地城市规划行政部门和土地部门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并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登记手续。
第九条 集贸市场应当建立健全与市场规模相适应的防火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
集贸市场应当设立公平秤、公平尺,实行信誉卡销售制度。
第十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拆迁、占有集贸市场场地、建筑物和其他财产。
第三章 集贸市场管理与监督
第十一条 从事经营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必须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营业执照,按照集贸市场划定的地点亮照经营。
从事专营、专卖品和特业经营的商品,以及其他实行国家许可证的商品交易,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执行。
从事自产自销活动的农民和出售自用旧物的居民,可以凭居民身份证进行销售活动。
第十二条 单位和个人可以从事代购、代销、代储、代运和信息、咨询以及中介服务,但必须办理营业执照。
第十三条 集贸市场的商品价格和经营性服务收费,除国家另有规定外,由交易双方议定,随行就市。
第十四条 公安机关可以根据治安管理的需要,在大型集贸市场设立市场公安派出所或公安执勤室。
其他市场的治安管理由市场所在地的公安派出所负责。
第十五条 集贸市场应当保持环境卫生。集贸市场产生的废弃物应当由市场主办单位或者委托环卫部门及时运除,不得积存。
第十六条 集贸市场禁止出售下列物品:
(一)危害人身健康的变质商品;
(二)未经检疫或者检疫不合格的畜、禽及其产品;
(三)法律、法规规定不准出售的野生动物、植物及其产品;
(四)国家规定不准出售的文物和古生物化石;
(五)反动、淫秽出版物及其他非法出版物;
(六)国家规定必须进入特定场所进行交易的物品;
(七)法律、法规禁止出售的其他物品。
集贸市场可以出售中药材,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集贸市场不得出售中药材以外的药品,持有《药品经营企业许可证》的除外。
第十七条 集贸市场禁止下列行为:
(一)欺行霸市,强买强卖,骗买骗卖;
(二)掺杂、掺假,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
(三)倒卖各种票据;
(四)使用未经检定合格的计量器具,销售商品短尺少秤;
(五)伤风败俗、野蛮恐怖、摧残演员身心健康的卖艺活动;
(六)法律、法规、规章禁止的其他行为。
第十八条 出售旧机动车船应当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指定的场所进行,并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验证盖章。
第十九条 从事经营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必须依法纳税,并接受税务部门的监督检查。
第二十条 从事经营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交纳市场管理费。
市场管理费收费标准按照成交额计算:
(一)日用工业品和大牲畜不得超过1%,其他商品和经营性服务收费不得超过2%;
(二)个体工商户在乡镇及乡镇以下集贸市场经营农副产品的,不得超过1%。
农民经营自产自销农副产品和居民出售自用旧物的,免交市场管理费。
第二十一条 租用集贸市场摊床或者其他设施,应当交纳设施租赁费。租赁费由当事人双方商定。
政府投资新建集贸市场的摊床,应当采取招标方式出租。
第二十二条 公民、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投资兴建的集贸市场转让他人时,应当按照房地产管理和市场登记管理的有关规定办理转让手续。
第二十三条 集贸市场实行下列公开办事制度:
(一)市场管理人员姓名、职务、职责公开;
(二)市场管理制度公开;
(三)摊位及其他设施的安排、租赁费收费标准公开;
(四)市场管理费收费标准公开;
(五)举报电话号码公开;
(六)违法案件处理结果公开。
第二十四条 在集贸市场依法执行职务的工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着国家制式服装或者佩带统一标志。
第二十五条 依法实施行政、事业性收费或者对违法者进行处罚,应当出具财政部门统一监制的收费和罚没票据。收费票据和罚没票据不得互相代替,不准使用非法票据。
第二十六条 除法律、法规和省人民政府规定的收费项目和标准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自行设立收费项目或者提高收费标准。
第四章 奖励与处罚
第二十七条 对促进集贸市场发展、维护市场秩序以及模范执行本条例做出突出贡献的,由政府或者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十八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一条第一款、第十二条规定,无照经营的,责令停止经营活动,没收非法所得,并可对个人处以1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对单位处以2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九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六条、第十七条规定的,按照《食品卫生法》、《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防疫法》、《文物保护法》、《城乡集贸市场管理办法》、《出版管理条例》和《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罚:
(一)出售危害人身健康变质商品的;
(二)出售未经检疫或经检疫不合格的畜、禽及其产品的;
(三)出售法律、法规规定不准出售的野生动物、植物及其产品的;
(四)出售国家规定不准出售的文物和古生物化石的;
(五)出售反动、淫秽出版物和其他非法出版物的;
(六)出售国家规定在特定场所进行交易的商品的;
(七)欺行霸市、强买强卖、骗买骗卖的;
(八)违反本条例第十六条第二款的;
(九)掺杂、掺假,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的;
(十)倒卖票据的;
(十一)使用不合格计量器具或者销售商品短尺少秤的;
(十二)从事伤风败俗、野蛮恐怖、摧残演员身心健康的卖艺活动的;
(十三)出售法律、法规禁止出售的其他物品和实施法律、法规禁止的其他行为的。
第三十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九条规定,未依法纳税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给予处罚。
第三十一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五条、第二十六条规定,使用非法票据、擅自设立收费项目、提高收费标准的,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罚。
第三十二条 违反本条例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三条 妨碍执法人员依法执行职务以及其他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有关规定给予处罚。
第三十四条 罚没收入必须上缴同级财政。罚没的物品应当按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处理。
第三十五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收到处罚决定之日起15日内,依法向作出处罚决定机关的上一级机关申请复议;当事人也可以在接到处罚决定之日起15日内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逾期不申请复议,也不起诉,又不执行处罚决定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部门提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三十六条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及其他部门的执法人员,应当依法履行职责,秉公办事。对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其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触犯刑律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和其他部门及其执行人员,因违法行为给当事人造成人身、财产损害或者损失的,应当依照国家法律、法规承担补尝、赔偿责任。
第五章 附 则
第三十七条 城市街面交易活动,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政府有关部门、街道办事处协助下,参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本条例实施管理。
第三十八条 本条例应用中的具体问题,由省工商行政管理局负责解释。
第三十九条 本条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第五篇:湖南省城乡集贸市场管理条例
湖南省城乡集贸市场管理条例
【颁布单位】:湖南省人大常委会
【颁布日期】:1994-12-29
【正文】:
目 录
第一章 总 则
第二章 集贸市场建设
第三章 集贸市场交易
第四章 集贸市场监督检查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六章 附 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城乡集贸市场的管理,维护正常的交易秩序,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集贸市场,是指为经营者提供的集中公开经营农副产品、日用工业品以及其他民用物品的相对固定的公共交易场所。
凡在本省境内集贸市场从事商品经营及其管理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均须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集贸市场管理工作的领导,鼓励、支持和发展集市贸易。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是本级人民政府主管本行政区域内集贸市场监督管理和行政执法的职能部门,其他有关行政管理部门与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互相配合,依法对集贸市场进行监督管理。
第四条 进行集市贸易,应当遵守法律、法规与商业道德,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
第五条 一切单位和个人都应当自觉维护集贸市场秩序;对集贸市场中的违法行为,有权向有关部门检举、揭发。
第六条 对维护集贸市场秩序、制止非法交易、保护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做出显著成绩的,以及检举、揭发集贸市场中违法行为有功的,由人民政府或者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及其他有关行政管理部门给予表彰、奖励。
第二章 集贸市场建设
第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发展经济和方便生活的需要,从当地资源状况、经济结构和交通条件等实际情况出发,把集贸市场建设纳入城乡建设总体规划,并组织实施。
第八条 集贸市场实行谁投资建设、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优惠措施,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经济组织投资建设集贸市场。
第九条 建设集贸市场或者从事集市贸易活动,应当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管理条例》和《湖南省高等级公路管理条例》等有关规定,不得影响城乡道路交通。
对占用道路、影响交通的集贸市场,当地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限期搬迁。
第十条 集贸市场建成开业三十日前,投资建设单位应当持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由其授权的有关部门审批的文件和有关资料,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办理市场登记注册,领取《市场登记证》。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在受理之日起三十日内办理完毕。开办中药材集贸市场,须经国务院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审核批准。
迁移、合并、转让、撤销集贸市场,应当在作出变动决定之日起三十日内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变更、注销手续。
第十一条 集贸市场投资建设单位应当在集贸市场设立市场服务管理机构或者配备服务管理人员,制定治安、消防、卫生等项制度,加强服务管理,维护集贸市场秩序;创造条件开展代储、代运和信息、咨询服务业务。
第十二条 集贸市场的场地和设施,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损坏。
因国家建设需要占用、拆迁集贸市场的,应当就近重建;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确认无法重建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予以补偿。
第三章 集贸市场交易
第十三条 进入集贸市场的经营者应当持有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发的营业执照和当地税务机关核发的税务登记证以及法律、法规规定应当办理的许可证、合格证。
农民在集贸市场销售自产的农副产品,不办理前款规定的证照。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十四条 在集贸市场销售牲畜及其制品和国家规定列入检疫、检验的种子、苗木等繁殖材料,应当出示经有关部门检疫、检验合格的证明或者标志。
第十五条 经营者应当按照市场统一划定的区域进行经营,不得随意摆摊设点。
第十六条 经营者应当遵守国家价格管理规定。国家有定价或者指导价格的,应当按照国家定价或者指导价格出售;国家要求明码标价的,应当明码标价。
第十七条 经营者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或者商业惯例,向消费者出具购货凭证或者服务单据;消费者索要购货凭证或者服务单据的,经营者必须出具。
第十八条 经营者必须依照法律、法规和省人民政府的规定缴纳税、费。
第十九条 禁止在集贸市场销售国家规定不准上市或者不准在集贸市场销售的物品。
第二十条 经营者不得以串通、要挟、胁迫等手段霸占经营场地、垄断商品货源、操纵市场物价、强迫他人买卖,欺行霸市。
第二十一条 经营者不得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有害有毒、失效、变质的商品和其他假冒伪劣商品。
禁止在肉类食品和其他商品中注水、加砂,坑害消费者。
第二十二条 经营者不得以诱骗的方式销售商品,骗取他人财物。
第二十三条 经营者不得使用国家明令禁止或者不合格的计量器具;不得短尺少秤。
第二十四条 集贸市场服务管理机构及服务管理人员不得在集贸市场从事商品经营,不得以牟利为目的向经营者和消费者推荐商品。
第四章 集贸市场监督检查
第二十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宣传集贸市场管理法律、法规,核发、查验集贸市场建设单位、经营者的有关证照,监督经营者的经营行为,保护交易双方的合法权益,调处交易纠纷,依法查处和协同有关部门查处经营中的违法行为,按照国务院和省人民政府有关规定收取市场管理费。
第二十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税务、物价、卫生、技术监督等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按照各自的职责,加强对集贸市场的监督检查。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和其他行政管理部门执法人员进入集贸市场进行监督检查,应当密切配合,依法执行职务。
第二十七条 公安机关应当加强集贸市场的治安管理,在大型集贸市场设立公安派出所或者治安执勤机构。
第二十八条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在集贸市场设置符合国家标准的计量器具和接受消费者投诉的监督岗。
第二十九条 集贸市场监督检查实行公开办事制度。公开市场监督检查人员姓名、职务,公开市场管理法律、法规和市场管理费收费标准,公开举报电话和违法案件处理结果。
第三十条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和其他行政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不得参与集贸市场经营活动;不得滥用职权,敲诈勒索经营者;不得徇私舞弊,庇护经营者的违法行为;不得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
依法实施行政性收费或者对违法者进行处罚,应当开具财政行政管理部门统一监制的收费、罚没票据。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一条 未领取《市场登记证》开业或者不按照规定办理变更、注销手续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限期补办;逾期不补办的,责令停业,可以对投资建设单位并处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对投资建设单位主管负责人处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二条 侵占、损坏集贸市场的场地和设施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恢复原状;造成经济损失的,责令赔偿。
第三十三条 经营者不按照市场统一划定的区域经营,随意摆摊设点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没收经营物品和经营工具。
第三十四条 在集贸市场销售国家规定不准上市或者不准在集贸市场销售的物品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或者其他有关行政管理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处罚。
第三十五条 经营者有欺行霸市行为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五百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的罚款;拒不改正的,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直至吊销营业执照。
第三十六条 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或者技术监督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经营物品和违法所得,可以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在肉类食品和其他商品中注水、加砂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没收经营物品和违法所得,可以并处五十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
第三十七条 经营者以诱骗方式销售商品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或者其他有关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
第三十八条 使用国家明令禁止或者不合格的计量器具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或者技术监督行政管理部门没收计量器具和违法所得,可以并处二千元以下的罚款;短尺少秤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处以相当于短尺少秤部分价值十倍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
第三十九条 经营者有本条例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三条所列欺诈行为,除按照第三十六条、第三十七条、第三十八条处理外,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或者其他有关行政
管理部门责令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的一倍。
第四十条 违反国家工商、税务、物价、技术监督、检疫、反不正当竞争等法律、法规的,由有关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处理;经营者违法经营,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一条 经营者拒绝和阻碍执法人员依法执行职务以及有其他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规定处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二条 对违反本条例的同一违法行为,有关行政管理部门不得重复处罚。
第四十三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照《行政复议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规定,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第四十四条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和其他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参与集贸市场经营活动或者滥用职权、敲诈勒索、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 则
第四十五条 生产资料集贸市场和在集贸市场从事服务性经营活动,参照本条例的有关规定实施管理。
第四十六条 本条例自1995年4月1日起施行。
(编辑:张广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