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学设计
七年级音乐下学期音乐教学设计
课程名称:七年级音乐课 课程类型:必修课程
教学材料:人民音乐出版社2012年第一版义务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授课时间:14课时 授课教师:郭鹿霞 授课对象:七年级学生 课程目标:
学生生理、心理日趋成熟,参与的意识和交往的愿望增强,获得知识和信息的途径增多,在学习上形成自己的初步经验,表达情感的方式较之1~6年级学生有明显变化。应通过多种形式的艺术实践活动,巩固和提高表现音乐的基本技能。扩大音乐欣赏的范围,更有意识地将音乐的人文内涵融入教学中。七年级学生正值变声期,要适当减少唱歌的数量要求,注意嗓音保护。增进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使学生关注并乐于参与音乐活动。提高音乐感受与评价鉴赏的能力,初步养成良好的音乐欣赏习惯。发展表现音乐的能力。丰富和提高艺术想像和创造力。培养丰富的生活情趣和乐观的态度,增进群体意识,锻炼合作与协调能力。课程内容 :
根据《普通初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的要求,采用人民音乐出版社的《七年级音乐学科》的课程内容 进行教学。其课程内容包括: 第一单元 行进之歌(共2课时)
唱歌:一二三四歌
欣赏: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 拉德茨基进行曲 婚礼进行曲 葬礼进行曲 实践与创造
第二单元 影视金曲(共2课时)
唱歌:长江之歌
欣赏:辛德勒的名单 盼望你的路途 眺望你的路途 伴随着你 穿越竹林
实践与创造
第三单元 天山之音(共2课时)
唱歌:青春舞曲
欣赏:我金色的阿拉泰 赛乃姆 在那银色的月光下 歌唱吧,我的库姆孜 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 实践与创造
第四单元 美洲乐声(共2课时)
唱歌:红河谷
欣赏:拉库卡拉查 凯皮拉的小火车 化妆舞会 实践与创造
第五单元 小调集萃(共2课时)
唱歌:无锡景 沂蒙山小调 小放牛 欣赏:无锡景 沂蒙山小调 一根竹竿容易弯 桃花红 杏花白 龙船调 小放牛 实践与创造
第六单元 戏曲新韵(共2课时)
唱歌:没有强调的祖国哪有幸福的家 欣赏:沁园春、雪 海风阵阵仇杀人 实践与创造 课程实施建议:
(一)教学方式:综合实践课 教唱 实践
(二)学习方式:集体学习,小组合作,自我展示
(三)课时安排:每周一节课
(四)课外拓展性练习:组织学生成立课外的合唱队 课程评价:
(一)评价指标:根据学生的平时表现和期末的自我展示给他们划定ABCD四个等级。
(二)评价方式及处理结果:学生自评,互评作为参考,每个等级的学生不得超过一定的比例。
第一单元:行进之歌 第一课时《一二三四歌》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能用饱满、有力、较有弹性的声音演唱《一二三四歌》,知道这首歌的音乐体裁。
2、情感目标:喜欢演唱这首歌曲,乐于了解音乐与人的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愿意参加班级音乐会的活动。
3、能力发展目标:对这首歌进行编创活动,培养创新能力。教学重点
能用饱满、有力、较有弹性的声音演唱《一二三四歌》。教学难点
对这首歌进行编创活动。教学准备
钢琴、多媒体、本课曲目的音响资料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这首歌曲是一首反映部队生活的群众歌曲,表现了解放军战士热爱祖国,热爱军营生活的高贵品质,旋律朗朗上口。在教学设计中偏重对歌曲情绪的理解,用不同的表演形式来体会歌曲情绪。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新课教学
导语: 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广为流传的歌曲《一二三四歌》
1、介绍作者:
臧云飞,作曲家。北京军区战友歌舞团作曲。创作歌曲有《珠穆朗玛》、《当兵的人》、《一二三四歌》、《女兵》、《三百六十五个祝福》等军队歌曲。
2、听范唱,边听边想:
你能听着歌曲,想想部队里的生活是怎样的吗?歌曲的情绪怎样?
3、学生听,然后举手发言
4、学习歌曲,再听歌曲,边听边在心里跟着歌曲哼一哼旋律
5、很多同学都会唱这首歌曲,请大家跟着录音机轻声地演唱,老师纠正不对的地方
6、指导:唱到高音的时候,请同学们用假声来演唱
7、请大家跟着歌曲的伴奏,大声地用圆润地声音来演唱歌曲。
8、分小组,最多不超过八个人排练歌曲,要求:声音圆润,有不同的演唱形式,唱出歌曲的情绪,要求加上动作。
9、学生排练
10、表演
11、评价
三、教学小结: 师生再见
教后记:歌曲典型的军营生活让学生很感兴趣,由于对军人的崇敬,在学习时也能感觉到作为军人的那种自豪之情,因为有了这种积极的情绪状态,所以学习的效率很高,在表演时学生也是兴趣盎然,效果很好。
四、反思:
第二课时《拉德斯基进行曲》
教学目标:1.通过各个不同版本的欣赏和拍手伴奏、哼唱、视唱等音乐实践,加深对此曲的印象,并理解曲式结构。
2.通过民乐版的欣赏,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民族音乐,进一步加深对民族音乐文化的情感。
3.了解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相关文化。
教学重点:有层次地聆听交响乐版的《拉德斯基进行曲》,深入体验其情绪、旋律及曲式结构。
教学难点:1.拍手的力度控制、节奏的整齐及与乐曲的配合
2.乐曲A段第一主题的视唱与声乐版的演唱 教学过程:
一、师生谈话讨论——引出欣赏曲目
1.师弹奏《拉德斯基进行曲》片段;学生边聆听边思考曲名及作者。2.介绍乐曲作者:奥地利的老约翰·施特劳斯(解释“老”),被称为“圆舞曲”之父,因为他奠定了维也纳圆舞曲的风格基础。他一生共创作了251首作品,数这首《拉德斯基进行曲》最为有名。
3.介绍乐曲的创作背景
“拉德茨基”是人名。他是奥地利的军事将领,曾率领军队侵略意大利北部地区,并在那里担任总督好多年。所以他在意大利被视为侵略者,而在奥地利却被认为是民族英雄。他死后由当时的皇帝亲自主持葬礼,并下令在全国范围内哀悼14天,由此可见他在奥地利人们心中的地位非同一般。施特劳斯为了歌颂他战争的胜利,专门谱写了这首《拉德斯基进行曲》。
二、交响乐版欣赏——初步感受旋律
1.聆听乐曲 提问:(1)曲子的演奏形式是什么?
(2)曲子让你有怎样的情绪体验和场景联想?你又会想到什么颜色呢? 2.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小结
三、音乐会版欣赏——深入体验探究
1.生欣赏音乐会版片段。提问:它和我们前面所听到的音乐最大不同在哪里?(多了听众的拍手伴奏)
2.师示范A段a主题的拍手伴奏。问:老师的伴奏前后最大的变化在哪里?(力度的变化)
3.生拍手伴奏,强调边聆听音乐边拍手 4.视唱A段a主题 5.伴奏B
四、民乐版欣赏 ——提升民族自豪感
1.学生欣赏民乐版A段,并注意听辨与前面版本的不同点。2.学生自由回答,教师小结。3.完整欣赏乐曲。
4.师生讨论:曲子听完后你有什么感觉?民乐版本和前面的交响乐版本,你更喜欢哪一个?
五、声乐版欣赏——领略多样表现形式
六、课堂小结
长江之歌(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的:
1、通过对《长江之歌》的学习,从音乐的角度联系地理上祖国的山川地貌;历史上的荣辱兴衰;文学史诗人咏长江的名言佳句,结合先进的现代教育媒体,把视与听、音乐的与非音乐的,直接的与间接的知识点融汇贯通,激发同学们的爱国之情。
2、《长江之歌》采用了什么样的典型的创作方法。(重复与对比)它们的运用在音乐作品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
学唱《长江之歌》
三、导入新课
1、导入 :长江与黄河是炎黄子孙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她们哺育了江河沿岸的亿万华夏人民。以前我们接触过描绘黄河的作品。
(提问:请学生抢答是哪一部作品,作者是谁?[《黄河大合唱》光未然词冼星海曲])今天让我们来看另一条母亲河、她就是我国第一大河——长江。
2、提问:哪些同学去过长江边? 结合学生对亲历长江边的感受,穿插两首唐代诗人漫步长江边时吟诵的诗句。
其一:“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唐·杜甫《登高》 其二:“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唐·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其中穿插放映两张摄影作品(幻灯片)
3、点题并板书:长江之歌
4、集体朗读歌词
5、在歌词的第一句中唱到:“你从雪山走来”是哪一座山?你向东海奔去,那入海口又在什么地方?(学生回答。教师给予评价并加以必要的补充)。(打开班班通,打出“万里长江图”片)。备知识点:
源头:青海省 青藏高原 唐古拉山脉的格拉丹东雪山 河流全长6340Km是世界第三大河,我国第一大河 附:世界河流的排名 第一,尼罗河(非洲埃及); 第二,亚马逊河(南美洲巴西);
第三,长江(亚洲,中国)流域面积达180万平方公里,居全国之首。流经九省二市 分别是:(指着地图)青海→四川→西藏→云南→重庆→湖北→湖南→安徽→江西→江苏→上海入海口,经上海吴淞口入东海
南宋时,长江以北被金人占领,当时政治改革家、文学家王安石在忧愤、抑
郁之情下写下诗一首“京口瓜洲一水间,中间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注解:京口:镇江。一水:长江。数重山:金山,樵山等。
6、完整的欣赏《长江之歌》 听完之后,凭记忆唱一唱,哪一句印象最深刻 看谱视唱,在书上标记出有几处出现这一句(4处)
四、教学反思:
辛德勒的名单欣赏(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影视乐曲的听赏并说出各自在影片中的作用,且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分析音乐表现要素,深层理解作品。
2、通过对以上乐曲的感受及相关知识的了解,激发学生乐观向上,憎爱分明,热爱和平,热爱生命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3、通过本课教学为学生提供独立欣赏影视音乐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理解影视音乐分类的特点和要求。
2、音乐与画面的表现形式即处理方式。
三、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新课(略)
2、影片简介:(略,投影电影海报招贴画,主题音乐为背景音 乐)
3、知识拓展:简叙中国的辛德勒-----何风山博士的事迹。(略)
1)、知识拓展:简介《黑色星期日》音乐的来历以及所带来的后果。2)、学生分组讨论影片引用这首音乐隐含着什么作用?音乐属于电影音乐分类的那一种类型?(重点与难点)3)、老师作小结。(略)
6、鉴赏场景音乐之二:《童声合唱》(录音)1)、知识拓展:学生分组为插曲配画面。2)、老师点评(略)
3)、鉴赏影片中的《童声合唱》,老师讲解(略)并提出问题:影片中这段插曲与画面采用了那种表现形式。
4)、老师作小结:这是影片中运用音画对位手法的典型范例。
7、鉴赏场景音乐之三:
1)、雪花似的东西纷纷从天空飘落,在街道、汽车、行人身上布满厚厚的一层,那是什么„„其实,那悲伤的辛德勒主题变奏音乐就告诉了我们一切。2)、提出问题:采用了那种表现形式。(音画同步)
3)、唱诗班的《安魂曲》:运送尸体的犹太人、变态的党卫军军官、被震惊了的辛德勒,这一组组画面跟音乐形成了一种综合而复杂的表现形式。(这里的重点与难点可由老师讲解,也可由学生分组讨论回答。)
8、场景音乐之四:辛德勒主题音乐
1)、知识拓展:介绍小提琴演奏家--伊扎克·帕尔曼。(略)
2)、这是主题音乐第一次非常突出而完整地出现,主题音乐吸取了犹太民族音乐的旋律特点,采用了小提琴独奏的方式突出主题。主题音乐在这里的地位非常重要,它标志着善终于战胜了恶,证实了辛德勒的善良,也体现着上
千名犹太人终于得到生存权利,人性终于获得了尊严的一种充满酸楚的欣慰。人们目送辛德勒的汽车开走了,但主题音乐中蕴涵着种种无法诠释的深重的情愫却久久难以让人忘怀。(音画同步)
9、场景音乐之五:
阳光之下,成群结队的犹太人带着他们的后代,来祭扫辛德勒。富足的犹太人献给辛德勒的礼物,简单而朴实的一块石头。他们绕墓一圈,留下他们自己的名字,留下犹太人自己的心情:“凡救人一命,即救了全世界。”这时,主题音乐再次完整出现。音乐温和细腻,哀而不伤,这不是对人间悲剧的控诉,而是对历史错误的沉思。音乐充满了省思和缅怀的温淳气质。这时的音乐成为最具说服力和感染力的历史独白。(音画同步)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
今天,我们鉴赏了电影《辛德勒的名单》里的音乐,希望这节课能给大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同时也希望同学们在课余时间多欣赏一些经典的影视作品,以提高自已的审美能力。
五、课后任务:
课后对今天所鉴赏的场景音乐在记录卡上作一个归纳整理。
六、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青春舞曲》(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会歌曲《青春舞曲》
2、了解维吾尔族音乐特点。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习歌曲感知音乐并结合维吾尔族服装、乐器、舞蹈动作,体会音乐与舞蹈的结合。提高自己的音乐表现能力。过程与方法:
1、正确把握歌曲的情绪,体会歌曲的旋律特点。
2、通过音乐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培养节奏感和创造力,训练协调性,加深对歌曲风格的理解。教学重点:
通过不同教学活动,使学生认识和了解围绕“青春”主题的不同音乐作品的内容和音乐风格特点,并激发学生对“青春”的更深层次的理解。用自然的声音准确地演唱《青春舞曲》。教学难点:
学习的歌曲属小型作品,在教学中,要通过各种活动让学生掌握应学的知识,要利用课堂气氛的活跃,让学生充满“青春气息”,以发掘“青春”的思想含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欢快的音乐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让学生运用拍手的方式,活跃学习气氛。
教师语:同学们喜欢节奏的欢快还是舒缓?迎合学生的回答导入歌曲的学习;请同学们聆听歌曲《青春舞曲》。
二、教学过程:
1、教师播放音乐《青春舞曲》;学生聆听歌曲。教师提问:
(1)这是哪个民族的歌曲?引导学生回答说出这首歌曲音乐特点,包括曲调、节奏、速度、情绪。
(2)说出这首歌曲音乐特点,包括曲调、节奏、速度、情绪。(由小组讨论完成)
(3)教师出示多媒体展示音乐的特点.并再次播放音乐学生加深认识。
2、教师指出歌曲的节奏型。学生依据教师的提示分别拍击节奏。播放音乐学生再听两遍 《青春舞曲》。教师播放多媒体。展示几幅欢快的新疆舞蹈的画面。提高学生的兴趣。
3、教师伴奏请学生打开音乐课本演唱,边听边跟随音演唱乐谱以及歌词1—3遍,到能正确演唱歌曲。
4、教师播放音乐学生跟着歌曲的拍子自由的拍手,体会音乐的节拍感。主动表现音乐的主要节奏型,尝试有表情地背唱这首歌曲。
5、引入音乐活动
(一)——编配打击乐伴奏。首先介绍新疆维吾尔族的特色乐器:手鼓、萨巴依等,并介绍乐器的演奏方法。教师运用多媒体出示新疆维吾尔族的特色乐器。(带有一段简短的演奏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6、将全班分成几个小组,各组选用不同的打击乐器(除新疆打击乐器以外的其它打击乐器或自制打击乐器),自编与歌曲相配合的节奏,教师对每一组分别加以辅导,启发学生编配多声部节奏,并使之配合默契。
7、教师让每一组学生展示自编的节奏,让全班的同学进行评价,哪一组的节奏与歌曲配合起来音响效果最好。教师提出表扬并作出简单的点评。
8、这首歌曲是载歌载舞的,同学们了解新疆维吾尔族舞蹈的基本动作吗?教师让学生对新疆维吾尔族的舞蹈动作进行创编。再介绍新疆维吾尔族舞蹈的基本动作(此步骤根据每班的实际情况而定)。
9、音乐活动
(二)——创编舞蹈动作。可以是新疆的,也可以是其他的,如现代的,最主要的是与歌曲的节奏相适应。
10、全班学生分成几组,由学生推荐或教师指定几个有舞蹈基础的同学作为骨干,每人带领一组,编创舞蹈动作,经过几分钟的练习后,每一组向全班展示。
11、在两项音乐活动完成后,全班共同表演《青春舞曲》,分成唱歌组、打击乐伴奏组、舞蹈组、乐器伴奏组(以打击乐为主)载歌载舞,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充满“青春”的活力,在热烈的气氛中,由教师或学生以一句话结束这节音乐课。
三、小结反思:
教师评价;充分肯定学生的参与过程和各种演唱形式。让学生自我评价。
第三单元天山之音:欣赏《我的金色阿勒泰》、《赛乃姆》(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新疆民族音乐的情感,感受歌曲的艺术美。了解并尊重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维护祖国统一。
2、感受、体验、探究、表现作品情绪、情感。
3、了解维吾尔族的传统大曲木卡姆,愿意探索与其有关的音乐文化。教学重点:
1、了解新疆的民间歌舞曲,培养学生对新疆音乐文化的兴趣。
2、感受冬不拉乐器的魅力,了解新疆维吾尔族传统大曲木卡姆艺术。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对新疆民间歌舞的兴趣。
2、学会聆听、欣赏、分析音乐,感受民间艺术之美。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导入:
播放歌曲《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音乐在我们祖国的大家庭里,有五十六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各自特色的歌舞,今天请随着老师的导领,我们作一次民族音乐风情游。
(通过从学生感受极深的歌曲导入欣赏,使学生对少数民族歌舞产生浓厚兴趣。)
二、欣赏冬不拉弹唱《我的金色阿勒泰》
1、欣赏《我的金色阿勒泰》 了解阿泰勒:
阿勒泰,因山得名,蒙古语为“金山”之意。
这是一片古老的土地。贯穿阿尔泰山的“千里岩画长廊”至今仍释放着远古文明的信息;“草原丝绸之路”给这里留下一部文明交汇、碰撞的传奇史和众多的文化遗产,“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曾驻足于此,踏上西征的行程。
这里有丰富的矿产资源。阿尔泰山“七十二道沟,沟沟有黄金”,清朝就开始了黄金的规模开采;我国制造原子弹、氢弹、卫星所用的锂、铍、钽、铌、铯等稀有金属主要来自阿勒泰,被誉为“地质圣坑”的可可托海3号矿,诉说着阿勒泰矿业的辉煌历史;全国第二大铜矿--阿舍勒铜矿等一批矿山企业的崛起,昭示着阿勒泰矿业发展的灿烂前景。
这里有古朴的草原风情。哈萨克族是当地主体民族,至今仍保存着世人已不多见的季节性游牧方式。每年春天,皑皑白雪尚未化尽,勤劳淳朴的哈萨克人便离开居住了半年的“冬窝子”,奔向大山深处的夏牧场,与曰月相伴,逐水草而居,尽得天地之精华。
2、再次欣赏乐曲:
(1)让学生画出这首歌曲的旋律线,看看是否呈延绵起伏的山峦形状。(2)提问并讨论:观看冬不拉乐器,哈萨克族少年边弹冬不拉边赞美家乡的歌,对你们有什么触动? 了解弹拨乐器——冬不拉
冬不拉是一种哈萨克族民间流行的弹拨乐器。音箱是用松木或桦木制成,或扁平或瓢形,琴杆细长,上面有8—10个品位,两根丝弦或钢丝弦,可奏出三至八度的和音。演奏的基本方法是弹与挑,一般弹用于重拍,挑用于轻拍。这是哈萨克族人民喜爱的一种艺术表演形式,他们用冬不拉伴奏,自弹自唱。在音乐上可分为歌唱性和说唱性两种,伴奏、合奏、独奏都能应用自如,是冬不拉弹唱艺术在音乐上的主要特征。
三、欣赏歌舞曲《赛乃姆》
1、乐曲分析:
《赛乃姆》是维吾尔族最普遍的一种民间舞蹈,它广泛流传于天山南北的城镇乡村。赛乃姆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主要发源于从事农业生产、民族聚居、文化极为发达的南疆各绿洲。在维吾尔族古典音乐十二木卡姆形成过程中,就吸收了早已在民间流传的赛乃姆,成为每个木卡姆中大乃格曼的组成部分,而赛乃姆仍以其独立的形式广泛流传。它歌舞皆并形式自由,乐器有弹布尔、热瓦甫、独它尔与手鼓。
2、再次欣赏歌舞曲《赛乃姆》 了解传统大曲《赛乃姆》
《赛乃姆》是我国传统大曲《十二木卡姆》选段,木卡姆是我国维吾尔族的一种传统大曲,由民歌、歌舞和器乐组成。由于它有12套之多,因而又有“十二木卡姆”之称。十二木卡姆属于维吾尔族古典音乐,即大型音乐套曲的称谓。它是维吾尔人民创作出来的一部巨大的音乐财富,素有“东方音乐明珠”之誉称。具有抒情性和叙事性相结合的特点。这种音乐形式在世界各民族的艺术史上独树一帜,堪称一绝。2005年,“中国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6年5月20日,十二木卡姆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成功发射升空的“嫦娥一号”搭载了31首歌曲,《十二木卡姆》选曲名列其中。
四、小结反思:
中华民族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们是祖国的一员,无论身在何处,我们都将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团结互助为荣。
《在那银色的月光下》教案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情感,感受歌曲的艺术美。体验、表现作品中渴望找回心上人的急切心情,树立正确的恋爱观、人生观;了解并尊重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维护祖国统一。
2、感受、体验、探究、表现作品情绪、情感。
3、初步了解塔塔尔民族的风俗习惯,能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在银色的月光下》。重 点感受、表现歌曲
难 点体验作品的艺术美,树立正确的恋爱观、人生观、培养对民族音乐的情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电子琴、教学课件 教学方法听唱结合法、对比法、讨论探究法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
一、组织教学、导入:
1、组织教学:出示课题。同学们好!这节课我们将一起去新疆塔塔尔族体验他们的风土人情,感受塔塔尔青年在恋爱中的酸甜苦辣。感受我国民歌的艺术魅力。
2、不论同学们现在是否有自己特别喜欢的异性朋友,但长大以后都将会去面对恋爱和婚姻?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能为同学们以后的恋爱和婚姻生活带来一些帮助和启发。
3、导入新课:我们首先来听教师弹唱(播放录音)《在银色的月光下》,请同学们思考:
我遇到了什么事情?我的心情如何?你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吗?初步感受分析作品音乐要素,感受歌曲情绪情感。
二、进行新课:(一)了解作品相关文化
1、出示曲谱,播放音乐《在那银色月光下》,初步了解塔塔尔族的生活环境、风俗习惯。
A、地理位置、人口、民族迁徙历史。B、婚嫁习俗。C、教育、人口素养。
2、请同学们看曲谱,教师视唱曲谱并简要分析曲式机构A+B+ A 分析歌曲的拍号、速度、节奏、表情术语?
(二)歌曲学唱
1、播放音乐《在银色月光下》,学生用哼唱(哼鸣、UOA也可)
2、强调歌唱姿势引导学生从从刚才的分析中确定恰当的情绪情感,在教师的钢琴伴奏下试视唱曲谱A和A 段。(强调歌唱姿势)
3、再次播放歌曲、指导学生模唱歌词。
4、学习B段曲谱和歌词,齐唱全曲。
5、学生探究、讨论、创作活动。
三、拓展练习:
(一)欣赏通俗歌曲《秋天不回来》
播放FLASH音乐,引导学生听赏音乐,探究草原与城市的音乐在表现失恋方面各有何特色。
(二)欣赏歌曲《嘎哦丽泰》
一首哈萨克民歌,它优雅、内在,很有层次地表达一个恋人在爱情还是未知数的情况下,那种痴心相盼的微妙心情。
(三)讨论探究
前些日子,重庆连续报道两起恋爱失败而杀人和劫持人质的事件,一个杀掉女朋友后被抓捕枪毙,一个当场被警察击毙,请同学们发表当你遭遇这种情况将如何处理。
四、总结: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和欣赏了3首表现恋爱酸甜苦辣的歌曲。在下课之前祝愿同学们现在学习进步,将来生活幸福!
2、正是有了多民族的文化交流,中华民族的文化才如此灿烂。当发现优秀的塔塔尔民歌的时候,请你把它介绍给大家,好吗?
3、齐唱或播放合唱版本《在银色月光下》。
第三单元欣赏《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 教学内容:
《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在银色的月光下》《歌唱吧,我的库木孜》 教学目标:
1、欣赏《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在银色的月光下》《歌唱吧,我的库木孜》体验新疆少数民族乐曲、民歌的主要特点。
2、感受、体验、探究作品情绪、情感,感受其独特的民族风格和地域风格。
3、通过学习,增进对我国新疆地区少数民族音乐的喜爱之情及对我国多元音乐文化的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了解、体验新疆少数民族乐曲、民歌的主要特点,感受乐曲的情绪。
教学难点:通过音乐不同的表现手段感受、体验、探究作品情绪、情感。教学准备:
歌曲谱例、教学光盘等 教学方法:听赏法、讨论探究法等 课 型:欣赏课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随着音乐表演新疆舞。
2、介绍新疆,了解新疆民俗。
二、教学新课
1、简介新疆民族风情。
新疆地域辽阔,民族众多,民歌的种类也较多,以维吾尔族、哈萨克族、乌孜别克族民歌为主。新疆各民族都能歌善舞,热情爽朗,素有“歌舞民族”的称号。
2、欣赏乐曲《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 1)介绍弦乐器的种类等(小提琴、大提琴等)2)初次聆听
①讲解乐曲是作曲家陈纲创作的一首具有新疆风格的小提琴曲,描绘了塔吉克族人民载歌载舞的欢腾场面和热爱生活的真挚情感。
②提出问题:
乐曲的主奏乐器和伴奏乐器分别是什么?
乐曲的音乐结构可分为几部分,每部分的旋律怎样,有什么独特的地方? 3)熟悉乐曲的音乐主题,试着模唱音乐主题。4)再次聆听,学生完整听赏。5)谈谈你听后的感受。
3、欣赏 《在那银色月光下》
1)出示曲谱,播放音乐《在那银色月光下》,初步了解塔塔尔族的生活环境、风俗习惯。
2)请同学们看曲谱,教师简要分析曲式机构A+B+ A 三段体。3)歌曲表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4、欣赏《歌唱吧,我的库木孜》
1)聆听,认识库木孜这种民族乐器的音色。2)介绍库木孜弹唱及叙事歌曲的内涵。
三、课堂小结
新疆的少数民族音乐丰富多样,这节课我们所欣赏的只是冰山一角,希望同学们多了解和关注我国灿烂的民族音乐文化。
第四单元:《红河谷》(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红河谷》,启发学生用舒展自然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
2、乐于以积极的态度体验美洲、拉丁美洲音乐的民族风格,喜爱美洲、拉丁美洲民族音乐。教学重点、难点:
(1)唱好《红河谷》弱起小节。(2)启发学生理解欧洲音乐风格特点。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这节课老师要带领大家去游览一处自然景观,首先请同学们来看一下,老师画的是什么?(国旗)是哪个国家的? 生:加拿大 师:为什么? 生:枫叶国旗(枫叶国旗,枫树是这个国家的国树,这个国家有枫叶之国得美誉。多媒体多媒体展示加拿大风景,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说出正确答案——加拿大)
师:同学们对加拿大还有哪些了解和认识? 生:移民国家,英法后裔;森林资源、水资源、矿产、渔业、新闻纸等。师总结:加拿大位于北美洲,是一个地广人稀的国家,它的面积居世界第二,而人口只有3000多万。加拿大风景非常优美。加拿大不仅有着秀丽 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资源,而且还有很多脍炙人口的歌曲。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并学唱一首优美动听的加拿大民歌《红河谷》。
二、新课教学
1、欣赏歌曲《红河谷》,让学生想一想歌曲的旋律进行是平稳的还是跳跃的?(平稳)表现的情绪是欢快活泼的还是优美抒情的?(优美抒情)
2、让学生闭上眼睛,跟着音乐的情感,展开想象的翅膀,听一听《红河谷》这首歌曲之中都唱了什么?(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总结)。
师:简介歌曲:《红河谷》是流传在北方红河一带的民歌,它主要表现了移民北方红河一带的居民在这里垦荒种地、建设家园、发展城市,最终将野牛出没的荒原变成了人们生活的家园。它回顾了人们艰苦创业的历史,同时也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师:现在我们看这首歌曲是什么拍子? 生:4/4拍
师:4/4拍的强弱规律是什么? 生:强、弱、次强、弱
师:最后一拍是弱拍,这首歌曲第一小节只有一拍,在小节线的左侧也就是最后一拍,而最后一小节有三拍,首尾相加是一个完全小节,这叫弱起小节。师:让我们用弱起的感觉“啦”来模唱这首曲子。
师:大家模唱的不错,下面我们把歌词加入到旋律中,跟着音乐来演唱这首歌曲。
4、同学们想一想,我们用怎样的速度来演唱这首歌曲? 生:稍快或稍慢
师:两种速度我们都来体验一下。首先用稍慢的速度来演唱。
师总结:怀念、深情,讲述了劳动人民艰苦创业的经历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表现了劳动人民那种朴实无华、感情真挚而深沉的性格特点。所以,我们用稍慢的速度演唱这首歌曲时,建议用一个乐节一吸气的方法和圆润、连贯的声音演唱。
师:下面用稍快的速度来演唱。同学们体会一下,歌曲的情绪表达又有什么变化?生:活泼欢快
师总结:活泼欢快、健康向上,表现了劳动人民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自豪的思想感情。所以我们用稍快的速度演唱这首歌曲时,建议用富有弹性的声
音演唱。(设计意图:通过这两次对比,总结出:同一首歌曲,用不同的速度来演唱,它所表达的音乐情绪也是有差异的。)
5、师:《红河谷》既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表现了劳动人民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思想感情,现在我们一起带着这首歌曲所表达的情感,用中速、抒情地跟着伴奏完整的演唱一遍,三、创造表现
1、师:通过学习《红河谷》这首歌,我们知道,加拿大是一个美丽富饶、欣欣向荣的地方。那里的人们勤劳勇敢、热情好客,期待着世界各国朋友的光临。那么我们就用当地语言英语来演唱一下歌曲。
2、拓展延伸
师:我们这节课学习的是加拿大民歌,欣赏的墨西哥的民歌,那请同学们也来说一说我们自己国家的民歌,好吗? 生:江苏民歌《茉莉花》、四川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蒙古族民歌)等。
四、课堂小结
师:希望同学们通过这首歌曲的学习,更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建设家园,报效祖国!今后加深对民族音乐的了解和认识,把我们的民族音乐发扬光大!
第四单元:《拉库卡拉查》(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唱歌曲《拉库卡拉查》,了解拉丁美洲音乐风格。
2、能力目标: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引导他们通过歌曲《拉库卡拉查》积极参与音乐审美和体验活动(唱、跳),培养其音乐表现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感受墨西哥音乐的风格特点,培养学生以积极的态度体验并喜爱拉丁美洲民族音乐,增强学生对世界多元文化的接纳和包容。教学重点:学习演唱歌曲,体会感受墨西哥音乐的风格特点。教学难点:
1、理解表现歌曲的情绪。
2、歌曲演唱顺序、弱起节奏的掌握。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首先老师想先请同学们听一首外国歌曲《美丽的塞林托》 欣赏《美丽的塞林托》
师:老师想请同学们来说一说乐曲的感受(明朗,愉快,老师可以哼唱一两句),那这美丽的塞林托可能是哪个国家的呢?
二、介绍墨西哥,播放视频。
师:他是美洲著名的文明古国,位于北美东南部,地域辽阔,地形多样。大部分地区都属于热带雨林气候,有人说他就是仙人掌的故乡。多样的地形,造就了多样的音乐艺术形式和饮食文化。当地的服饰既具有强烈的现代气息,有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当音乐想起,身穿民族服饰的人们就会翩翩起舞。师:墨西哥有着灿烂的音乐文化,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墨西哥,去了解墨西哥人的音乐生活。
三、初次聆听歌曲
师:老师想让同学们听一首墨西哥民间歌曲,听一听歌曲为我们描绘什么样的场景?
播放《拉库卡拉查》视频
师:图片当中墨西哥人都在干嘛啊? 生:狂欢、跳舞
师:那此时此刻人们的心情又是怎么的呢? 生:高兴,欢快。
师:那在歌曲中有没有听到什么有趣的歌词呢? 生:拉库卡拉查
出示课件。师:那我们同学能读一读吗?能流畅一点读吗?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拉库卡拉查”的意思吗?(生发言,各抒己见)老师讲解“拉库卡拉查”
师:“拉库卡拉查”在墨西哥语里的意思指的是“蟑螂”,那你们看到蟑螂会怎么样啊?
生:躲开,尖叫,拍死,踩死„„
师:那我们这种踩、踏、拍的动作又像是在干什么呀? 生:跳舞
师:很好,有这么一种说法位于热带雨林气候的墨西哥到处遍地是蟑螂,但是由于当时条件的限制,人们只能用踩,踏的方式来消除蟑螂,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种舞蹈形式叫“蟑螂舞”也就是我们前面说的“拉库卡拉查” 师:好,下面,老师想请同学们在欣赏一下这首欢快的乐曲,想一想蟑螂舞的动作会是什么样的?
1、请学生上台表演
师:同学们表现的真形象,可见这蟑螂有多么的令人深恶痛绝。
2、师:老师也想来跳一下,看看老师是怎么跳的? 老师边踩边跳边说“拉库卡拉查” 出示节奏 0X XX ︱ X XX XX ︱ X X-︱ 师:老师是一边跳一边怎么样啊? 师:谁愿意上来模仿一下? 学生上台表演
4、师: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大屏幕,这就是刚才老师说的跳的节奏 出示课件,一起读一遍。师:这个节奏上那个字要拖长点?强一点?
5、全体学生起立脚步动作表现踩蟑螂。
四、学唱歌曲
师:刚才我们已经感受到了墨西哥音乐节奏的跳跃和快乐,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歌曲来学唱这首《拉库卡拉查》
1、轻声哼唱歌曲(注意歌曲的演唱顺序)
2、按节奏朗读歌词。老师读前句,学生读后句
3、演唱歌曲,(前半部分的结束句演唱处理,师:后面还有哪一句也是和这句一样的?)老师演唱前句,学生演唱后句。
3、细致处理歌曲(跳跃、换气、演唱顺序、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演唱时的衔接。)
4、加入动作演唱歌曲(在歌曲前半部分加上拍手)
5、师:同学们真棒,让我们一起随着音乐配上动作,跳起我们自己的“蟑螂舞”
6、听一听墨西哥人是如何演唱这首歌曲的
播放《拉库卡拉查》,师:墨西哥人这种原汁原味的《拉库卡拉查》给你什么样的感受如何?和我们刚才听音乐里多了一些什么的声音啊?
生:欢呼声,口哨声(欢呼雀跃)
师:在墨西哥无论是歌者还是民间的艺人,都会加入这些随性的口哨声,和欢呼声
5、再次演唱歌曲(加入欢呼声)。播放伴奏。
五、欣赏墨西哥民间舞蹈
师:刚才的舞蹈和我们的“蟑螂舞”有什么相似之处吗? 请学生上来表演自己的“蟑螂舞”。请学生一起来演唱歌曲。
六、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真棒,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了墨西哥,感受了墨西哥音乐文化的独特魅力,下节课呢,我们将继续深入的了解拉丁美洲,学习其他国家的音乐文化,最后让我们在《拉库卡拉查》的音乐声中结束本节课的学习。
第四单元第三课时教案
教学内容:欣赏 《凯皮拉的小火车》 和 《化装舞会》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创造性地表现对火车这种交通工具的印象。
2.感受乐曲中的速度、力度、节奏的变化在音乐上的表现作用,并能以语言、动作或打击乐器等形式对音乐做出反应。
3.初步了解巴西的风土人情和音乐文化,激发学生探究多元文化的兴趣。
4.聆听《化装舞会》,感受拉丁美洲音乐的鲜明民族风格和探戈舞曲的节奏特点。
教学重点:感受舞曲的节奏特点;
感受乐曲中速度、力度、节奏变化在音乐上的表现作用,并能以语言、动作或打击乐器等形式对音乐做出反应。
教学难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创作音响表现※印象,表达快乐的情绪; 听辨《化装舞会》的主题A和主题B,学会分析乐曲结构。教学过程:
一. 导入:1.播放巴西民歌《采果人之歌》
2.用火车的图片导入学习内容:英国工程师斯蒂文森发明了第一列火车,到今天的动车组,火车的出现给人类的交通和发展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二.聆听管弦乐《凯皮拉的小火车》
1.完整聆听,体验作品意境:
问题:乐曲是描绘火车的吗?描绘的是怎样的火车?结束时又怎样?
火车从启动 —— 行驶 —— 到终点
聆听并描述听到的声音,音乐中的哪些地方使你感觉到是火车?你对音乐最初的印象是什么?(车轮的咔嚓声、汽笛的鸣叫声等)
2.了解作曲家及作品
《凯皮拉的小火车》是巴西著名的作曲家罗波斯于1930年创作的。在巴西,农场工人被称作“凯皮拉”。表现了农场工人乘坐小火车上班,一路上观赏者美丽景色的快乐情绪。据说,一次,作曲家乘火车行驶在巴西美丽的国土上,体验着火车车轮在铁道上快乐飞奔和汽笛有力的长鸣,看着窗外绿色的森林与田园,作曲家产生了创作激情,因而写下了这首作品。在在作品中,作曲家使用了具有典型巴西音乐风格的民歌作为音乐主题,就是刚才大家听到的旋律。
3.再次欣赏乐曲,简介乐器
作者吸收了巴西民族音乐要素,如悠长的民歌旋律,大小调式交替特点,切分音及巴西的民族乐器:巴西铃鼓、响葫芦、卡巴萨等,运用 多种表现手段,借鉴巴赫风格,以管弦乐的这种形式,创作了这首乐曲。介绍巴西的民族乐器:竹刮板、响葫芦、卡巴萨、巴西铃鼓等。看扫描图片简介。
三、聆听管弦乐《化装舞会》(一、)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参加过化妆舞会吗?说说你心目当中的化装舞会是什么样子的? 《化装舞会》是一首著名的探戈舞曲。是阿根廷家喻户晓的乐曲,被人们称作是阿根廷的第二国歌。《化装舞会》也是最早传到我国的探戈舞曲之一。同时化妆舞会也是欧美上流社会经常聚会的一种模式,化妆舞会高雅,乐趣无穷。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阿根廷的化妆舞会。
(二)、聆听乐曲,感受乐曲
1、聆听全曲,说说你感受到的乐曲情绪是怎样的? 生:欢快、愉快„„
2、乐曲分析: 作者为作曲家马托斯〃罗德里格斯,他生于乌拉圭,后到阿根廷定居。
这首舞曲描写一家医院的大夫和病人,为庆祝狂欢节而举行化装舞会的情景。在流行中有两种不同的唱词,现在流行的多是器乐曲。《化装舞会》为g小调,4/4拍子,乐曲结构为复三部曲式。
3、聆听乐曲第一段 A段主题,用一小节带顿音的八分音符和一小节用连音组成的、带跳跃、起伏性的曲调作对比来进行发展,因而它一出现,就显出它独特的个性。A段主题反复一遍: B段主题,从坚定、短促的乐句开始,用模进的手法来发展旋律,也很有特色。B段主题也反复一遍: 然后A段再现,以上构成一个三部曲式。
4、聆听乐曲第二段 A段主题,是从前面主题引申发展而成。它也以连音和切分音相间为其特色。B段主题,性格比较活泼。它也是采用下行模进手法来发展旋律的,性格十分果断。然后从头反复,在第一部分的A段主题上结束全曲。
1)聆听主题B,和第一部分比较一下,情绪上有什么区别?给你什么感觉?(2)主题B也有两个乐句,你能分辨吗? 主题B1好像是有2个对话,让你感受到了什么情景? 主题B2有个背景音乐不停在重复,你听到了吗?
5、聆听第三段 然后从头反复,在第一部分的A段主题上结束全曲。
(三)、聆听全曲,分析乐曲结构:
1、说说乐曲可以分成几部分?(三个部分)
2、每部分由哪些主题构成?(A+B+A,)(四)、节奏练习: 用捻指和跺脚的方式练习A段前四小节的节奏
四、小结: 管弦乐:
西洋管弦乐队由不同西洋乐器演奏者混合编成,专门演奏交响乐曲与其它管弦乐曲的组织称为西洋管弦乐队。管弦乐队组成的规模韧性很强,变化
较大,小到有20人左右组成的小管弦乐队,大到120多人组成的交响乐队,概括起来可分为小型室内乐队,中、大型的协奏曲乐队,歌剧舞剧乐队,交响乐团等。西洋管弦乐队就是现在常说的交响乐团。西洋管弦乐队是从建国初期传入我国的。西洋管弦乐队的特点是壮观,有穿透力西洋管弦乐队以演奏外国作品为主。民族管弦乐队以演奏传统民乐合奏为主。
第五单元:《无锡景》(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学习歌曲《无锡景》,能用亲切、柔和的语调把江南民歌旋律优美、娇甜软腻的特点唱出来。
2、能力目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合作能力以及对歌曲的二度创作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对江南美景的体验,对现代幸福生活的讴歌,感悟社会主义国家丰富的人文内涵,激发学生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
教学重点:
让学生在愉快的音乐氛围中用甜美、自豪的声音熟练的演唱歌曲,获得音乐审美体验和审美情趣。
教学难点:
准确把握歌曲中出现的“呀”、“末”等衬词,表现出江苏民歌特有的风格。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我们先来看一段视频,你觉得看到的的画面你是否似曾相识,听到的的音乐你是否有些耳熟?这些你看到的或是听到的能给你带来什么样的一种感受?(视频导入)
生:会跟音乐轻声哼唱
师:提问:1.你能听出画面中的音乐是哪首歌曲的旋律?(课件出示)
生:《茉莉花》
风格特点呢?
生:江苏民歌
师:《茉莉花》是一首流传于全国各地的民间小调。它有许多变体,流行于江苏的这首《茉莉花》是人们最熟悉、旋律最优美的诸多变体中的一首。它曲调婉转曲折、节奏均匀平稳,旋律以级进为主。我们哼唱一两句行吗?:好一朵茉莉花啊,好一朵茉莉花,满园花开香也香不过它啊,我有心采一朵戴又怕看花的人儿骂啊
师:刚才我们大家在唱的过程中有没有体会到我们江南民歌的风格特点应该是怎样的?
生:委婉、柔和(秀美、细腻)
师补充:今天老师带来的是一首就在我们身边广泛传唱了一百多年的民间小调.二:引出课题——《无锡景》(课件出示)
(一)欣赏《无锡景》全曲。MTV(课件出示)
请同学们带着几个问题来欣赏
1.歌曲中介绍了无锡的哪些美景和特产?
2.歌曲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呢?(身为无锡人的自豪和欣赏无锡美景时那种喜悦、愉快的心情。)
三:新歌教唱
(一)歌曲的旋律有什么特点?(出示第一段歌谱)
1.师:范唱第一段歌谱,请学生回答歌谱有那几个音组成?
生:12356五个音。没有4、7
师:观察得真仔细。这是我国特有的五声调式也称民族调式,民族调式也是中国人的智慧结晶,只用五个音就可以完成一首乐曲,每个音给它一个名称分别叫宫商角徵羽,我们这首歌曲的主音是1,所以称作五声宫调式
2.跟着钢琴学生唱一遍歌谱,发现问题
3.分析歌谱中出现的音乐记号,首先看到有很多的连音记号,说明旋律要唱得连贯流畅,如果我们在无线谱上把旋律线画出来的话就会发现旋律线就如一条江南的小河,婉婉延延连绵不断,特别符合江南的地域特点
尽管要求唱得连贯流畅但歌谱中却出现了很多附点节奏,附点节奏一般是体现欢快跳跃的特点,那么在这里表现为柔和中带着俏皮,犹如轻打的鼓点,更体现江南民歌的细腻秀美,我们来试唱一下看呢
5还有两个切分节奏也来强调一下ⅩⅩⅩ,前后唱得短而轻,中间唱得强一些
6师:第二行第二小节该怎么唱啊?这是民歌中非常常见的装饰音,叫前倚音也要唱得短而轻,这里的装饰音最大的作用也是更体现了江南民歌的娇柔甜美的韵味,老师可比较示范一遍,学生学唱。
7分析歌谱后再次演唱,学生有了很大进步
(二)这首歌的歌词又有什么特点呢?
1,先听范唱第一段,再请同学朗读这一段歌词体会一下歌词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生:有呀、末等衬词
师:对了,这首歌在每句的停顿处,常用了一些衬词:“呀、末”,你们知道这样做的用意是什么吗?
生:这样做表现了亲切、柔和的语调。
2你还能找出有特别的地方吗?
生:勿、里格等等
师:歌词中采用了很多无锡的方言,完整听整首歌曲,学生可试着跟唱,留意到有写意、靠勒笃,脚半边都是无锡的方言,因为这是我们无锡的老百姓自己传唱出来的歌曲所以采用口语化的歌词唱起来更加亲切
3.跟着钢琴完整得演唱歌曲,特别注意一字多音的地方,唱出江南民歌细腻委婉的韵味
四:对比演唱
1.同学们唱得可真好,下面老师也来唱一段,大家来听听
2.方言演唱另一版本的《无锡景》
3,老师刚才唱的跟我们学的这首《无锡景》有什么不同吗?
生:旋律相同但歌词不同,而且还是用方言来唱的4.师:这是民国初年的传唱的《无锡景》,那时的无锡城啊只是一座古朴的小城,我们刚刚学唱的是解放后传唱的《无锡景》了,我们现在的无锡发展到现在有了怎样的变化呢?
六:小结反思;
《沂蒙山小调》教学设
导入
我最近很喜欢听的一种歌曲,就是把新时代元素的融入到经典民歌中,体现了时代特征和人们的怀旧情结,也展示了新时代的歌曲特性。如欣赏《浏阳河2008》,也算是老歌新唱。你们还知道那些“老歌新唱”的歌曲?
二、新课:
1、听新歌:〈沂蒙山小调〉
今天我给你们介绍一首经典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听说过沂蒙山吗?。。。
直接播放并介绍文字,歌曲循环播放,并在介绍完后直接聆听,让同学归纳 旋律、歌词及歌曲风格的特点。
民歌特点:口语化,方言化,简小易懂,结构简单。
2、听伴奏曲子:介绍“鱼咬尾”的创作手法,听伴奏并找出相应的“鱼咬尾”:2¬2,1¬1„
3、跟琴唱旋律:(采用趣味接唱法)
①一遍:教师唱“啦”,学生接唱“鱼头”“鱼尾”部分的音符;
②二遍:接长衬词“哎”;
③三遍:口语化的“那个”“草地儿”“谷子儿”;(看同学们能不能接准衬词,调动兴趣)
④试唱“共产党”这一段,如何合理安排歌词。
4、听完整范唱,并有感情的跟唱。
5、教师提议,引导变化各段演唱方式,为后面的创编做个铺垫。改唱〈沂蒙山小调〉:一段,正常;二段,跳跃式;三段,快速;
四段,由慢渐快。
三、创编空间:1、2、3、要求:同学可自选一段进行编创:①可改变个别音符;②速度,节奏可选出有代表性的创编进行试唱。
前两名创编成功者有机会上来选择视频之一。(《本草纲目》周杰伦,《浏适当的改变;③歌词,可歌唱家乡。
阳河2008》周笔畅,《又唱艳阳天》李晓杰《不变的情歌》黑龙,《新康定情歌》凤凰传奇)
4、总结:复习完整,优美的演唱。
师:民歌是我国的音乐艺术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形式,所以我们要重视并发扬,要让民歌在我们这一代重放光彩!
小放牛(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小放牛》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歌曲,了解这首民歌所表现的生活气息,能唱出歌曲幽默风趣以及对歌对舞的特点。
2.培养学生能模仿《小放牛》的歌词,创编地方版的《小放牛》。
3.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对唱歌曲表演形式,了解我国民歌的丰富多彩,热爱祖国的民族音乐。
重 点: 指导学生用轻快有弹性的歌声来演唱《小放牛》,激发孩子对民歌的喜爱之情以及对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
难 点:唱准切分节奏的以及一字多音,感受民间小戏的优美动人 教 具: 钢琴、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视唱法、模仿法、讲授法、欣赏法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学生在音乐声中有节奏的进入音乐教室
2、举行上课仪式: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
1、教师随意提问,让学生回答,让学生身体感受到一问一答。
2、通过教师的提问学生回答,教师引入可否用歌唱的形式来进行日常的问答,从而引入对唱歌曲。
3、教师举例说明我国有很多问题式的歌曲,如《河边对口曲》等。三,学唱歌曲《小放牛》
1、通过欣赏歌曲导入学唱歌曲:“同学们想学习一首关于对唱形式的歌曲吗?下面我们就一起学习一首发生在赵州桥边的对唱歌曲《小放牛》。”通过赵州桥引出关于赵州桥的传说,通过故事的形式为同学们讲解歌曲中的歌词意思。
2、作品介绍:《小放牛》是一首民间传统歌舞剧中的一段载歌载舞的男女对唱。以牧童和乡村小姑娘相互对答的方式,逗趣玩乐。歌中小姑娘向小牧童问路,可俏皮的牧童故意为难,并要小姑娘回答他所提出的问题,才告诉她。于是俩人就一问一答,边歌边舞的演唱起民间流行的对歌来。这是一首四句体乐段构成的河北民歌,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其音调明快流畅,富于表情,歌舞的形式生动、活泼风趣,充分表现出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开朗乐观的性格。歌曲中八分休止的切分节奏非常突出,使歌曲显得诙谐、活泼。旋律的发展始终围绕着主题素材展开,流畅、一气呵成,很容易记忆,成为流传很广的一首民歌。
3、欣赏歌曲《小放牛》
4、出示歌谱,学生看谱教师给学生范唱。同时让学生发现歌曲中比较特别的节奏类型。
5、学习歌曲中音乐常识:切分音× × ×│ A、讲解切分音的定义、强弱特点
B、律动训练:举例子表现出切分音的强弱特点
苹果大 大 的 蚂蚁 小 小 的
C、节奏训练:2/4 xx x ︱0 x x ︱ x.x xx︱ xx x ‖ 2/4 x x x ︱ x x x ︱ x x x ︱ x –︱ xx x︱ xx x ︱ x x x ︱ x –‖
6、歌曲难点旋律学习:一字多音部分
7、歌词学习: A、全班同学齐读歌词
B、教师纠正发音,注重字正腔圆
C、全班同学根据节奏特点拍手、拍腿读歌词
8、歌曲旋律学习
A、教师领唱学生跟唱(三次)B、教师唱“啦”替代歌词,让学生填词 C、模唱:教师大声唱,学生小声进行模唱 D、全班同学跟钢琴伴奏齐唱歌曲《小放牛》
9、歌曲艺术处理: A、歌曲节奏处理 B、歌曲速度处理 C、歌曲发声、感情处理 D、加入律动
10、展现对唱的各种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师生对唱、男女对唱、分组对唱
四、知识拓展
欣赏另一版本的《小放牛》,鼓励学生课后创编一首地方版的《小放牛》。
五、总结
这节课我们欣赏课歌曲《对花》,学唱了歌曲《小放牛》,以及歌曲中出现的音乐知识:切分音。要求同学们创编一首地方版的《小放牛》。
六、全班跟伴奏齐唱歌曲《小放牛》,有秩序退场,结束上课。
第二课时:欣赏《龙船调》
教学目标:
一、完整地聆听《龙船调》全曲,能够对歌曲的基本情绪能够有所体验。
二、能够感受《龙船调》、的内容及地方风格,体验歌曲的山歌风味。认识这首歌的演唱形式。
三、尝试用哑剧的形式表演《龙船调》。教学重点:
1、体验《龙船调》的基本情绪。
2、感受《龙船调》、的内容及地方风格,体验歌曲的山歌风味。教学难点:
1、认识这首歌的演唱形式,感受《龙船调》、的内容及地方风格,体验歌曲的山歌风味。
2、感受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及民族性的形象美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观赏:宋祖英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唱《龙船调》实况。
2、导语:同学们,老外都能够把“妹娃”宋祖英推过河,我们能不能呢? 好,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感受和体验《龙船调》。
二、新课:
1、聆听歌曲
2、交流感受:
设问:这首歌曲给你什么样的听觉感受?当你在聆听歌曲的时候,脑海里产生了什么样的想象和联想?
3、学生交流。
4、归纳明确:
《龙船调》原是湖北利川花灯中的一首花灯调,是在湖北广为传唱的一首民歌。《龙船调》的开头带有明显的山歌风味。它明亮而高亢、自由而直畅。这种山歌风的曲调,造成一种远距离打招呼的感觉。整首歌曲既有划船时的节奏感,也有演唱时的舞蹈动作感,令人感到清新活泼、诙谐幽默、生活气息很浓。再加上后面半说半唱的对白,就更加强化了这种风趣诙谐的生活情调。歌曲最后的一段音乐,既有划船时唱劳动号子的形象,又有重新唱起山歌的形象。总之,这首短短的民歌蕴涵着丰富的生活内容,给人以戏剧性的美感享受。
5、演唱体验: 第一遍:随录音演唱。第二遍:随琴演唱旋律。
(由于这是一首家喻户晓的歌曲,因此不需要逐句教唱或学唱)
6、难点解决:(密集型乐句)
三、欣赏演唱体验:(1)随琴哼唱旋律:(2)填词歌唱:(3)分析理解:
(4)尝试用哑剧的形式表演《龙船调》:
2、教师点评。
四、总结
《龙船调》原是湖北利川花灯中的一首花灯调,是在湖北广为传唱的一首民歌。
《龙船调》的开头带有明显的山歌风味。它明亮而高亢、自由而直畅(见课本谱例第1—7小节)。这种山歌风的曲调,造成一种远距离打招呼的感觉。随后的短句:
既有划船时的节奏感,也有演唱时的舞蹈动作感,令人感到清新活泼、诙谐幽默、生活气息很浓。再加上后面半说半唱的对白,就更加强化了这种风趣诙谐的生活情调。歌曲最后的一段音乐,既有划船时唱劳动号子的形象,又有重新唱起山歌的形象。总之,这首短短的民歌蕴涵着丰富的生活内容,给人以戏剧性的美感享受。
五、反思
《一根竹竿容易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学会唱湖南民歌《一根竹竿容易弯》,从中感受湖南民歌的风格特点。
2、初步了解和感受湖南民歌的风格特点,有感情地演唱湖南民歌《一根竹竿容易弯》,能唱出湖南民歌的韵味。
3、能主动参与课堂音乐活动通过同学间的互相配合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深刻体会“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通过教学,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深刻体会“众人合伙力量强”的道理。
2、了解地方民歌的特点,教学准备:课件、手风琴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用歌曲《团结就是力量》导入本节课。这首歌曲表达了众人合伙力量强的道理,像这样的歌曲还有很多,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新歌《一根竹竿容易弯》。
二、欣赏歌曲:
1、欣赏何纪光演唱的《一根竹竿容易弯》。
我国著名湖南籍歌唱家何纪光就曾经演唱过这首歌,他的演唱风格独特、韵味十足,并且运用了湖南方言。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下吧!问题:学生思考这首歌曲有什么特别之处:
(用了地方方言,衬词衬句很多,如:扯脱难、竹竿等)
2、再次欣赏,了解方言特点:
除了歌词这首歌曲的旋律也很有特点深入了许多花鼓戏音调的元素下面我们再来欣赏一遍再来感受一下
三、分析歌曲:
《一根竹竿容易弯》是一首湖南地方风格浓厚的歌曲。歌曲为四四拍子带引子和尾声的二段体结构。歌曲配上湖南方言的衬词“梭郎”、“梭那一子郎当那个依梭呀一梭”、充分体现了湖南民歌的地方特色,表现了“众人合伙力量强”的歌曲内涵。
完整聆听歌曲,让学生从听辨中了解湖南民歌的骨干音是“6、1、3、5”几个音这样学生既了解了湖南民歌的特点又同时熟悉了歌曲的主旋律。让学生在主动的、有兴趣的过程中自主学习欣赏歌曲的演唱,让音乐学习始终保持在愉悦、民主、亲切的氛围中。
四、教师小结
通过这首歌曲我们学到了什么?(告诉了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团结一心
就能取得胜利。)
七年级音乐第五单元欣赏歌曲《桃花红杏花白》教案
教学目标1、2、1、2、一、教学导入: 了解山西及其民歌:
山西的民歌不仅多,而且地方色彩十分鲜明。山西各地的民歌,在艺术风格上是很不相同的。这是由于各自所依附的地理条件和生活习俗以及历史条件的不同所造成的。山西各地民歌品种繁多,大致可归纳为五大类:
1、山歌;
2、号子;
3、小调;
4、秧歌;
5、套曲。
山西民歌代表曲目有:《绣荷包》《闹元宵》《走西口》等。
左权民歌:《杨柳青》、《桃花红 杏花白》、《亲圪蛋下河洗衣裳》等。
二、欣赏歌曲《桃花红 杏花白》
《桃花红 杏花白》是一首地道的山西民歌。这是一首左权民歌,由张文秀编曲。今天我们欣赏著名高音歌唱家殷秀梅和戴玉强重新演唱的二人对唱《桃花红 杏花白》。
他们的演唱对于歌曲赋予了他们自己的理解和诠释。词还是那些词,曲调也还是那些曲调,但演唱得大气、高亢、深沉,似乎又带着些悲凉。这是一首典型的情歌,主旋律当然是就是这两句:“桃花来你就红哎,杏花你就白,爬山越岭我寻你来呀,啊各呀呀呆---”这句在歌曲中反复咏唱。当然,接下来的歌词对这种情感又作了进一步的铺陈:“榆树树你就开花啊圪针针你就多,你的心眼比俺多呀,啊各呀呀呆;锅儿你就开花下不上你喜欢山西民歌,认识、了解小调的音乐特点
体验歌曲中独特的韵味与魅力,并在欣赏中获得审美体验。了解山西民歌及其特点,会哼唱歌曲旋律。
学会欣赏歌曲,能够通过欣赏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教学重难点:
教学过程:
就米,不想旁人光想你呀,啊各呀呀呆,„„”这些歌词都取材于最平常的生活,但是反映的情感却是那样的浓烈、质朴。反复咏叹之间,男女主人公的心走的更近了:“金针针你就开花六瓣瓣你就黄,盼望和哥哥(妹妹)结成双呀,啊各呀呀呆„„”
三、简介歌曲:
作为当今民族声乐演唱与教学领域女高音声部代表性曲目之一的《桃花红?杏花白》,由刘麟、王志信编创词曲。曲作者曾亲自为这首歌曲撰写演唱提示,并强调该曲“是根据两首山西民歌组装及发展而成的”,表演时“首先要把握好山西民歌的风格、味道”。因此,对作品予以相应的音乐分析,以了解这首歌曲与原始民歌之间的渊源关系,了解词曲作家在编创过程中所使用的基本技法与艺术追求,并围绕着演唱处理开展二度创作,成为了用恰当的歌唱技术与方法展示地方风格、塑造声音形象,更好地学习、表演王志信创编版《桃花红?杏花白》的重要途径与基本要求。《桃花红?杏花白》取材于山西左权地区民歌《开花调——桃花红杏花白》与《开花调——会哥哥》。两首“开花调”均为结构短小、主题明确的分节歌,其内容反映了青年男女之间纯朴的爱情。
四、再次欣赏
全曲的曲调由这两位高音歌唱家演绎的荡气回肠,酣畅淋漓。以前听过的女声独唱,总觉得曲调过于秀气、细腻,可能和每个人的声音有关系。但自从听了他们二位的演唱,我才发现这首歌可以直入人心里,让听众能全部融入这首歌曲中,随着曲调的高低舒缓,完全沉浸在这种艺术的享受之中,久久不愿走出来。
“桃花来你就红哎,杏花你就白,爬山越岭我寻你来呀,啊各呀呀呆---”这时我们已经不独是局限于对爱情的理解了。这是一种对情感的执着的追求,不独对男女的情爱,还表现在对某一事、某一物、对某一种具象或意象的东西痴迷、执着,不离不弃,永远坚守的情怀。这是一种千百年来生生不息的东西,它必将始终根植在民族的艺术的土壤里,长开长鲜,永开不败。
五、小结:
民歌就象人们心中的河流一样,源远流长,我国幅员辽阔,拥有960平方公
里的土地,而且民族众多,各民族各地区的音乐更上是浩如烟海,各具特色。民歌在各民族各地区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让我们通过对中国民歌的欣赏,弘扬中华民族音乐文化,也让我们更加热爱我们的民族音乐。
七年级音乐欣赏《龙船调》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使学生体验湖北民间歌曲的艺术魅力,从而产生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并对中华民族歌曲产生兴趣。
2、感受湖北对白方言,了解山歌特点,体验地方民歌带来的审美情趣。
3、通过欣赏,演唱,创造与表演,了解湖北民间风情,感受当地民歌风味;通过对音乐的再创造,增加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从而产生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并对中华民族歌曲产生兴趣。
教学重难点:
1、感受、体验土家族民歌特点,拓宽音乐文化视野。
2、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对创作歌曲。
3、对歌曲进行创造与表演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在湖北众多优秀民歌中,《龙船调》很荣幸地入选为世界25首优秀民歌之列,它不仅唱遍了大江南北,还飞出了国门,飞进了世界“音乐之都”----奥地利维也纳的金色大厅。今天让我们欣赏宋祖英维也纳独唱音乐会的表演盛况。
二、欣赏歌曲《龙船调》
聆听宋祖英演唱《龙船调》回答问题:
1、歌曲表现了什么样的情绪?(清新活泼、诙谐幽默)
2、这首歌哪些地方给你留的印象比较深?为什么?(歌曲的半说半唱对白,具有湖北地方风味)
三、歌曲简介:
《龙船调》原是湖北利川花灯中的一首花灯调,是在湖北广为传唱的一首民歌。歌曲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活内容,给人以戏剧性的美感享受。开头带有明显的远距离打招呼似的山歌风味,它明亮而高亢、自由而直畅。随后的短句既有划船时的节奏感,也有演唱时的舞蹈动作感,令人感到清新活泼、诙谐幽默,有着很浓厚的生活气息。半说半唱的对白强化了风趣诙谐的生活情调。最后一段音乐既有划船时唱劳动号子的形象,又有重新唱起山歌的形象。
四、再次聆听: 思考:
1、这首歌曲属于民歌中的山歌还是号子?(山歌)
2、你能找出歌曲中的衬词吗?
3、歌曲采用了哪一种演唱形式?(对唱)
4、歌曲是哪个民族的?(土家族)
五、学唱歌曲:
在聆听的过程中跟着歌曲旋律哼唱,学会用诙谐幽默的情绪演唱歌曲,注意对白部分。
六、小结:
民歌——是劳动人民集体创作的一种艺术形式,它在人们一代代的口头相传中不断地得到加工完善。
民歌的分类:山歌、小调、劳动号子
通过《龙船调》歌曲的学习,让我们了解了不同地区的民歌有不同的特点,从而产生了了解我国民歌的浓厚兴趣。
第二篇:新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学设计
七年级音乐下学期音乐教学设计
宁城四中
课程名称:七年级音乐课 课程类型:必修课程
教学材料:人民音乐出版社2012年第一版义务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授课时间:14课时 授课教师:段丽莉 授课对象:七年级学生 课程目标:
学生生理、心理日趋成熟,参与的意识和交往的愿望增强,获得知识和信息的途径增多,在学习上形成自己的初步经验,表达情感的方式较之1~6年级学生有明显变化。应通过多种形式的艺术实践活动,巩固和提高表现音乐的基本技能。扩大音乐欣赏的范围,更有意识地将音乐的人文内涵融入教学中。七年级学生正值变声期,要适当减少唱歌的数量要求,注意嗓音保护。增进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使学生关注并乐于参与音乐活动。提高音乐感受与评价鉴赏的能力,初步养成良好的音乐欣赏习惯。发展表现音乐的能力。丰富和提高艺术想像和创造力。培养丰富的生活情趣和乐观的态度,增进群体意识,锻炼合作与协调能力。课程内容 :
根据《普通初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的要求,采用人民音乐出版社的《七年级音乐学科》的课程内容 进行教学。其课程内容包括: 第一单元 行进之歌(共2课时)
唱歌:一二三四歌
欣赏: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 拉德茨基进行曲 婚礼进行曲 葬礼进行曲 实践与创造
第二单元 影视金曲(共2课时)
唱歌:长江之歌
欣赏:辛德勒的名单 盼望你的路途 眺望你的路途 伴随着你 穿越竹林
实践与创造
第三单元 天山之音(共2课时)
唱歌:青春舞曲
欣赏:我金色的阿拉泰 赛乃姆 在那银色的月光下 歌唱吧,我的库姆孜 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 实践与创造
第四单元 美洲乐声(共2课时)
唱歌:红河谷
欣赏:拉库卡拉查 凯皮拉的小火车 化妆舞会 实践与创造
第五单元 小调集萃(共2课时)
唱歌:无锡景 沂蒙山小调 小放牛 欣赏:无锡景 沂蒙山小调 一根竹竿容易弯 桃花红 杏花白 龙船调 小放牛 实践与创造
第六单元 戏曲新韵(共2课时)
唱歌:没有强调的祖国哪有幸福的家 欣赏:沁园春、雪 海风阵阵仇杀人 实践与创造 课程实施建议:
(一)教学方式:综合实践课 教唱 实践
(二)学习方式:集体学习,小组合作,自我展示
(三)课时安排:每周一节课
(四)课外拓展性练习:组织学生成立课外的合唱队 课程评价:
(一)评价指标:根据学生的平时表现和期末的自我展示给他们划定ABCD四个等级。
(二)评价方式及处理结果:学生自评,互评作为参考,每个等级的学生不得超过一定的比例。
第一单元:行进之歌 第一课时《一二三四歌》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能用饱满、有力、较有弹性的声音演唱《一二三四歌》,知道这首歌的音乐体裁。
2、情感目标:喜欢演唱这首歌曲,乐于了解音乐与人的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愿意参加班级音乐会的活动。
3、能力发展目标:对这首歌进行编创活动,培养创新能力。教学重点
能用饱满、有力、较有弹性的声音演唱《一二三四歌》。教学难点
对这首歌进行编创活动。教学准备
钢琴、多媒体、本课曲目的音响资料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这首歌曲是一首反映部队生活的群众歌曲,表现了解放军战士热爱祖国,热爱军营生活的高贵品质,旋律朗朗上口。在教学设计中偏重对歌曲情绪的理解,用不同的表演形式来体会歌曲情绪。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新课教学
导语: 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广为流传的歌曲《一二三四歌》
1、介绍作者:
臧云飞,作曲家。北京军区战友歌舞团作曲。创作歌曲有《珠穆朗玛》、《当兵的人》、《一二三四歌》、《女兵》、《三百六十五个祝福》等军队歌曲。
2、听范唱,边听边想:
你能听着歌曲,想想部队里的生活是怎样的吗?歌曲的情绪怎样?
3、学生听,然后举手发言
4、学习歌曲,再听歌曲,边听边在心里跟着歌曲哼一哼旋律
5、很多同学都会唱这首歌曲,请大家跟着录音机轻声地演唱,老师纠正不对的地方
6、指导:唱到高音的时候,请同学们用假声来演唱
7、请大家跟着歌曲的伴奏,大声地用圆润地声音来演唱歌曲。
8、分小组,最多不超过八个人排练歌曲,要求:声音圆润,有不同的演唱形式,唱出歌曲的情绪,要求加上动作。
9、学生排练
10、表演
11、评价
三、教学小结: 师生再见
教后记:歌曲典型的军营生活让学生很感兴趣,由于对军人的崇敬,在学习时也能感觉到作为军人的那种自豪之情,因为有了这种积极的情绪状态,所以学习的效率很高,在表演时学生也是兴趣盎然,效果很好。
四、反思:
第二课时《拉德斯基进行曲》
教学目标:1.通过各个不同版本的欣赏和拍手伴奏、哼唱、视唱等音乐实践,加深对此曲的印象,并理解曲式结构。
2.通过民乐版的欣赏,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民族音乐,进一步加深对民族音乐文化的情感。
3.了解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相关文化。
教学重点:有层次地聆听交响乐版的《拉德斯基进行曲》,深入体验其情绪、旋律及曲式结构。
教学难点:1.拍手的力度控制、节奏的整齐及与乐曲的配合
2.乐曲A段第一主题的视唱与声乐版的演唱 教学过程:
一、师生谈话讨论——引出欣赏曲目
1.师弹奏《拉德斯基进行曲》片段;学生边聆听边思考曲名及作者。2.介绍乐曲作者:奥地利的老约翰·施特劳斯(解释“老”),被称为“圆舞曲”之父,因为他奠定了维也纳圆舞曲的风格基础。他一生共创作了251首作品,数这首《拉德斯基进行曲》最为有名。
3.介绍乐曲的创作背景
“拉德茨基”是人名。他是奥地利的军事将领,曾率领军队侵略意大利北部地区,并在那里担任总督好多年。所以他在意大利被视为侵略者,而在奥地利却被认为是民族英雄。他死后由当时的皇帝亲自主持葬礼,并下令在全国范围内哀悼14天,由此可见他在奥地利人们心中的地位非同一般。施特劳斯为了歌颂他战争的胜利,专门谱写了这首《拉德斯基进行曲》。
二、交响乐版欣赏——初步感受旋律
1.聆听乐曲 提问:(1)曲子的演奏形式是什么?
(2)曲子让你有怎样的情绪体验和场景联想?你又会想到什么颜色呢? 2.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小结
三、音乐会版欣赏——深入体验探究
1.生欣赏音乐会版片段。提问:它和我们前面所听到的音乐最大不同在哪里?(多了听众的拍手伴奏)
2.师示范A段a主题的拍手伴奏。问:老师的伴奏前后最大的变化在哪里?(力度的变化)
3.生拍手伴奏,强调边聆听音乐边拍手 4.视唱A段a主题 5.伴奏B
四、民乐版欣赏 ——提升民族自豪感
1.学生欣赏民乐版A段,并注意听辨与前面版本的不同点。2.学生自由回答,教师小结。3.完整欣赏乐曲。
4.师生讨论:曲子听完后你有什么感觉?民乐版本和前面的交响乐版本,你更喜欢哪一个?
五、声乐版欣赏——领略多样表现形式
六、课堂小结
长江之歌(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的:
1、通过对《长江之歌》的学习,从音乐的角度联系地理上祖国的山川地貌;历史上的荣辱兴衰;文学史诗人咏长江的名言佳句,结合先进的现代教育媒体,把视与听、音乐的与非音乐的,直接的与间接的知识点融汇贯通,激发同学们的爱国之情。
2、《长江之歌》采用了什么样的典型的创作方法。(重复与对比)它们的运用在音乐作品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
学唱《长江之歌》
三、导入新课
1、导入 :长江与黄河是炎黄子孙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她们哺育了江河沿岸的亿万华夏人民。以前我们接触过描绘黄河的作品。
(提问:请学生抢答是哪一部作品,作者是谁?[《黄河大合唱》光未然词冼星海曲])今天让我们来看另一条母亲河、她就是我国第一大河——长江。
2、提问:哪些同学去过长江边? 结合学生对亲历长江边的感受,穿插两首唐代诗人漫步长江边时吟诵的诗句。
其一:“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唐·杜甫《登高》 其二:“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唐·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其中穿插放映两张摄影作品(幻灯片)
3、点题并板书:长江之歌
4、集体朗读歌词
5、在歌词的第一句中唱到:“你从雪山走来”是哪一座山?你向东海奔去,那入海口又在什么地方?(学生回答。教师给予评价并加以必要的补充)。(打开班班通,打出“万里长江图”片)。备知识点:
源头:青海省 青藏高原 唐古拉山脉的格拉丹东雪山 河流全长6340Km是世界第三大河,我国第一大河 附:世界河流的排名 第一,尼罗河(非洲埃及); 第二,亚马逊河(南美洲巴西);
第三,长江(亚洲,中国)流域面积达180万平方公里,居全国之首。流经九省二市 分别是:(指着地图)青海→四川→西藏→云南→重庆→湖北→湖南→安徽→江西→江苏→上海入海口,经上海吴淞口入东海
南宋时,长江以北被金人占领,当时政治改革家、文学家王安石在忧愤、抑
郁之情下写下诗一首“京口瓜洲一水间,中间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注解:京口:镇江。一水:长江。数重山:金山,樵山等。
6、完整的欣赏《长江之歌》 听完之后,凭记忆唱一唱,哪一句印象最深刻 看谱视唱,在书上标记出有几处出现这一句(4处)
四、教学反思:
辛德勒的名单欣赏(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影视乐曲的听赏并说出各自在影片中的作用,且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分析音乐表现要素,深层理解作品。
2、通过对以上乐曲的感受及相关知识的了解,激发学生乐观向上,憎爱分明,热爱和平,热爱生命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3、通过本课教学为学生提供独立欣赏影视音乐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理解影视音乐分类的特点和要求。
2、音乐与画面的表现形式即处理方式。
三、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新课(略)
2、影片简介:(略,投影电影海报招贴画,主题音乐为背景音 乐)
3、知识拓展:简叙中国的辛德勒-----何风山博士的事迹。(略)
1)、知识拓展:简介《黑色星期日》音乐的来历以及所带来的后果。2)、学生分组讨论影片引用这首音乐隐含着什么作用?音乐属于电影音乐分类的那一种类型?(重点与难点)3)、老师作小结。(略)
6、鉴赏场景音乐之二:《童声合唱》(录音)1)、知识拓展:学生分组为插曲配画面。2)、老师点评(略)
3)、鉴赏影片中的《童声合唱》,老师讲解(略)并提出问题:影片中这段插曲与画面采用了那种表现形式。
4)、老师作小结:这是影片中运用音画对位手法的典型范例。
7、鉴赏场景音乐之三:
1)、雪花似的东西纷纷从天空飘落,在街道、汽车、行人身上布满厚厚的一层,那是什么„„其实,那悲伤的辛德勒主题变奏音乐就告诉了我们一切。2)、提出问题:采用了那种表现形式。(音画同步)
3)、唱诗班的《安魂曲》:运送尸体的犹太人、变态的党卫军军官、被震惊了的辛德勒,这一组组画面跟音乐形成了一种综合而复杂的表现形式。(这里的重点与难点可由老师讲解,也可由学生分组讨论回答。)
8、场景音乐之四:辛德勒主题音乐
1)、知识拓展:介绍小提琴演奏家--伊扎克·帕尔曼。(略)
2)、这是主题音乐第一次非常突出而完整地出现,主题音乐吸取了犹太民族音乐的旋律特点,采用了小提琴独奏的方式突出主题。主题音乐在这里的地位非常重要,它标志着善终于战胜了恶,证实了辛德勒的善良,也体现着上
千名犹太人终于得到生存权利,人性终于获得了尊严的一种充满酸楚的欣慰。人们目送辛德勒的汽车开走了,但主题音乐中蕴涵着种种无法诠释的深重的情愫却久久难以让人忘怀。(音画同步)
9、场景音乐之五:
阳光之下,成群结队的犹太人带着他们的后代,来祭扫辛德勒。富足的犹太人献给辛德勒的礼物,简单而朴实的一块石头。他们绕墓一圈,留下他们自己的名字,留下犹太人自己的心情:“凡救人一命,即救了全世界。”这时,主题音乐再次完整出现。音乐温和细腻,哀而不伤,这不是对人间悲剧的控诉,而是对历史错误的沉思。音乐充满了省思和缅怀的温淳气质。这时的音乐成为最具说服力和感染力的历史独白。(音画同步)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
今天,我们鉴赏了电影《辛德勒的名单》里的音乐,希望这节课能给大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同时也希望同学们在课余时间多欣赏一些经典的影视作品,以提高自已的审美能力。
五、课后任务:
课后对今天所鉴赏的场景音乐在记录卡上作一个归纳整理。
六、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青春舞曲》(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会歌曲《青春舞曲》
2、了解维吾尔族音乐特点。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习歌曲感知音乐并结合维吾尔族服装、乐器、舞蹈动作,体会音乐与舞蹈的结合。提高自己的音乐表现能力。过程与方法:
1、正确把握歌曲的情绪,体会歌曲的旋律特点。
2、通过音乐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培养节奏感和创造力,训练协调性,加深对歌曲风格的理解。教学重点:
通过不同教学活动,使学生认识和了解围绕“青春”主题的不同音乐作品的内容和音乐风格特点,并激发学生对“青春”的更深层次的理解。用自然的声音准确地演唱《青春舞曲》。教学难点:
学习的歌曲属小型作品,在教学中,要通过各种活动让学生掌握应学的知识,要利用课堂气氛的活跃,让学生充满“青春气息”,以发掘“青春”的思想含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欢快的音乐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让学生运用拍手的方式,活跃学习气氛。
教师语:同学们喜欢节奏的欢快还是舒缓?迎合学生的回答导入歌曲的学习;请同学们聆听歌曲《青春舞曲》。
二、教学过程:
1、教师播放音乐《青春舞曲》;学生聆听歌曲。教师提问:
(1)这是哪个民族的歌曲?引导学生回答说出这首歌曲音乐特点,包括曲调、节奏、速度、情绪。
(2)说出这首歌曲音乐特点,包括曲调、节奏、速度、情绪。(由小组讨论完成)
(3)教师出示多媒体展示音乐的特点.并再次播放音乐学生加深认识。
2、教师指出歌曲的节奏型。学生依据教师的提示分别拍击节奏。播放音乐学生再听两遍 《青春舞曲》。教师播放多媒体。展示几幅欢快的新疆舞蹈的画面。提高学生的兴趣。
3、教师伴奏请学生打开音乐课本演唱,边听边跟随音演唱乐谱以及歌词1—3遍,到能正确演唱歌曲。
4、教师播放音乐学生跟着歌曲的拍子自由的拍手,体会音乐的节拍感。主动表现音乐的主要节奏型,尝试有表情地背唱这首歌曲。
5、引入音乐活动
(一)——编配打击乐伴奏。首先介绍新疆维吾尔族的特色乐器:手鼓、萨巴依等,并介绍乐器的演奏方法。教师运用多媒体出示新疆维吾尔族的特色乐器。(带有一段简短的演奏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6、将全班分成几个小组,各组选用不同的打击乐器(除新疆打击乐器以外的其它打击乐器或自制打击乐器),自编与歌曲相配合的节奏,教师对每一组分别加以辅导,启发学生编配多声部节奏,并使之配合默契。
7、教师让每一组学生展示自编的节奏,让全班的同学进行评价,哪一组的节奏与歌曲配合起来音响效果最好。教师提出表扬并作出简单的点评。
8、这首歌曲是载歌载舞的,同学们了解新疆维吾尔族舞蹈的基本动作吗?教师让学生对新疆维吾尔族的舞蹈动作进行创编。再介绍新疆维吾尔族舞蹈的基本动作(此步骤根据每班的实际情况而定)。
9、音乐活动
(二)——创编舞蹈动作。可以是新疆的,也可以是其他的,如现代的,最主要的是与歌曲的节奏相适应。
10、全班学生分成几组,由学生推荐或教师指定几个有舞蹈基础的同学作为骨干,每人带领一组,编创舞蹈动作,经过几分钟的练习后,每一组向全班展示。
11、在两项音乐活动完成后,全班共同表演《青春舞曲》,分成唱歌组、打击乐伴奏组、舞蹈组、乐器伴奏组(以打击乐为主)载歌载舞,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充满“青春”的活力,在热烈的气氛中,由教师或学生以一句话结束这节音乐课。
三、小结反思:
教师评价;充分肯定学生的参与过程和各种演唱形式。让学生自我评价。
第三单元天山之音:欣赏《我的金色阿勒泰》、《赛乃姆》(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新疆民族音乐的情感,感受歌曲的艺术美。了解并尊重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维护祖国统一。
2、感受、体验、探究、表现作品情绪、情感。
3、了解维吾尔族的传统大曲木卡姆,愿意探索与其有关的音乐文化。教学重点:
1、了解新疆的民间歌舞曲,培养学生对新疆音乐文化的兴趣。
2、感受冬不拉乐器的魅力,了解新疆维吾尔族传统大曲木卡姆艺术。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对新疆民间歌舞的兴趣。
2、学会聆听、欣赏、分析音乐,感受民间艺术之美。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导入:
播放歌曲《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音乐在我们祖国的大家庭里,有五十六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各自特色的歌舞,今天请随着老师的导领,我们作一次民族音乐风情游。
(通过从学生感受极深的歌曲导入欣赏,使学生对少数民族歌舞产生浓厚兴趣。)
二、欣赏冬不拉弹唱《我的金色阿勒泰》
1、欣赏《我的金色阿勒泰》 了解阿泰勒:
阿勒泰,因山得名,蒙古语为“金山”之意。
这是一片古老的土地。贯穿阿尔泰山的“千里岩画长廊”至今仍释放着远古文明的信息;“草原丝绸之路”给这里留下一部文明交汇、碰撞的传奇史和众多的文化遗产,“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曾驻足于此,踏上西征的行程。
这里有丰富的矿产资源。阿尔泰山“七十二道沟,沟沟有黄金”,清朝就开始了黄金的规模开采;我国制造原子弹、氢弹、卫星所用的锂、铍、钽、铌、铯等稀有金属主要来自阿勒泰,被誉为“地质圣坑”的可可托海3号矿,诉说着阿勒泰矿业的辉煌历史;全国第二大铜矿--阿舍勒铜矿等一批矿山企业的崛起,昭示着阿勒泰矿业发展的灿烂前景。
这里有古朴的草原风情。哈萨克族是当地主体民族,至今仍保存着世人已不多见的季节性游牧方式。每年春天,皑皑白雪尚未化尽,勤劳淳朴的哈萨克人便离开居住了半年的“冬窝子”,奔向大山深处的夏牧场,与曰月相伴,逐水草而居,尽得天地之精华。
2、再次欣赏乐曲:
(1)让学生画出这首歌曲的旋律线,看看是否呈延绵起伏的山峦形状。(2)提问并讨论:观看冬不拉乐器,哈萨克族少年边弹冬不拉边赞美家乡的歌,对你们有什么触动? 了解弹拨乐器——冬不拉
冬不拉是一种哈萨克族民间流行的弹拨乐器。音箱是用松木或桦木制成,或扁平或瓢形,琴杆细长,上面有8—10个品位,两根丝弦或钢丝弦,可奏出三至八度的和音。演奏的基本方法是弹与挑,一般弹用于重拍,挑用于轻拍。这是哈萨克族人民喜爱的一种艺术表演形式,他们用冬不拉伴奏,自弹自唱。在音乐上可分为歌唱性和说唱性两种,伴奏、合奏、独奏都能应用自如,是冬不拉弹唱艺术在音乐上的主要特征。
三、欣赏歌舞曲《赛乃姆》
1、乐曲分析:
《赛乃姆》是维吾尔族最普遍的一种民间舞蹈,它广泛流传于天山南北的城镇乡村。赛乃姆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主要发源于从事农业生产、民族聚居、文化极为发达的南疆各绿洲。在维吾尔族古典音乐十二木卡姆形成过程中,就吸收了早已在民间流传的赛乃姆,成为每个木卡姆中大乃格曼的组成部分,而赛乃姆仍以其独立的形式广泛流传。它歌舞皆并形式自由,乐器有弹布尔、热瓦甫、独它尔与手鼓。
2、再次欣赏歌舞曲《赛乃姆》 了解传统大曲《赛乃姆》
《赛乃姆》是我国传统大曲《十二木卡姆》选段,木卡姆是我国维吾尔族的一种传统大曲,由民歌、歌舞和器乐组成。由于它有12套之多,因而又有“十二木卡姆”之称。十二木卡姆属于维吾尔族古典音乐,即大型音乐套曲的称谓。它是维吾尔人民创作出来的一部巨大的音乐财富,素有“东方音乐明珠”之誉称。具有抒情性和叙事性相结合的特点。这种音乐形式在世界各民族的艺术史上独树一帜,堪称一绝。2005年,“中国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6年5月20日,十二木卡姆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成功发射升空的“嫦娥一号”搭载了31首歌曲,《十二木卡姆》选曲名列其中。
四、小结反思:
中华民族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们是祖国的一员,无论身在何处,我们都将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团结互助为荣。
《在那银色的月光下》教案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情感,感受歌曲的艺术美。体验、表现作品中渴望找回心上人的急切心情,树立正确的恋爱观、人生观;了解并尊重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维护祖国统一。
2、感受、体验、探究、表现作品情绪、情感。
3、初步了解塔塔尔民族的风俗习惯,能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在银色的月光下》。重 点感受、表现歌曲
难 点体验作品的艺术美,树立正确的恋爱观、人生观、培养对民族音乐的情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电子琴、教学课件 教学方法听唱结合法、对比法、讨论探究法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
一、组织教学、导入:
1、组织教学:出示课题。同学们好!这节课我们将一起去新疆塔塔尔族体验他们的风土人情,感受塔塔尔青年在恋爱中的酸甜苦辣。感受我国民歌的艺术魅力。
2、不论同学们现在是否有自己特别喜欢的异性朋友,但长大以后都将会去面对恋爱和婚姻?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能为同学们以后的恋爱和婚姻生活带来一些帮助和启发。
3、导入新课:我们首先来听教师弹唱(播放录音)《在银色的月光下》,请同学们思考:
我遇到了什么事情?我的心情如何?你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吗?初步感受分析作品音乐要素,感受歌曲情绪情感。
二、进行新课:(一)了解作品相关文化
1、出示曲谱,播放音乐《在那银色月光下》,初步了解塔塔尔族的生活环境、风俗习惯。
A、地理位置、人口、民族迁徙历史。B、婚嫁习俗。C、教育、人口素养。
2、请同学们看曲谱,教师视唱曲谱并简要分析曲式机构A+B+ A 分析歌曲的拍号、速度、节奏、表情术语?
(二)歌曲学唱
1、播放音乐《在银色月光下》,学生用哼唱(哼鸣、UOA也可)
2、强调歌唱姿势引导学生从从刚才的分析中确定恰当的情绪情感,在教师的钢琴伴奏下试视唱曲谱A和A 段。(强调歌唱姿势)
3、再次播放歌曲、指导学生模唱歌词。
4、学习B段曲谱和歌词,齐唱全曲。
5、学生探究、讨论、创作活动。
三、拓展练习:
(一)欣赏通俗歌曲《秋天不回来》
播放FLASH音乐,引导学生听赏音乐,探究草原与城市的音乐在表现失恋方面各有何特色。
(二)欣赏歌曲《嘎哦丽泰》
一首哈萨克民歌,它优雅、内在,很有层次地表达一个恋人在爱情还是未知数的情况下,那种痴心相盼的微妙心情。
(三)讨论探究
前些日子,重庆连续报道两起恋爱失败而杀人和劫持人质的事件,一个杀掉女朋友后被抓捕枪毙,一个当场被警察击毙,请同学们发表当你遭遇这种情况将如何处理。
四、总结: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和欣赏了3首表现恋爱酸甜苦辣的歌曲。在下课之前祝愿同学们现在学习进步,将来生活幸福!
2、正是有了多民族的文化交流,中华民族的文化才如此灿烂。当发现优秀的塔塔尔民歌的时候,请你把它介绍给大家,好吗?
3、齐唱或播放合唱版本《在银色月光下》。
第三单元欣赏《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 教学内容:
《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在银色的月光下》《歌唱吧,我的库木孜》 教学目标:
1、欣赏《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在银色的月光下》《歌唱吧,我的库木孜》体验新疆少数民族乐曲、民歌的主要特点。
2、感受、体验、探究作品情绪、情感,感受其独特的民族风格和地域风格。
3、通过学习,增进对我国新疆地区少数民族音乐的喜爱之情及对我国多元音乐文化的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了解、体验新疆少数民族乐曲、民歌的主要特点,感受乐曲的情绪。
教学难点:通过音乐不同的表现手段感受、体验、探究作品情绪、情感。教学准备:
歌曲谱例、教学光盘等 教学方法:听赏法、讨论探究法等 课 型:欣赏课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随着音乐表演新疆舞。
2、介绍新疆,了解新疆民俗。
二、教学新课
1、简介新疆民族风情。
新疆地域辽阔,民族众多,民歌的种类也较多,以维吾尔族、哈萨克族、乌孜别克族民歌为主。新疆各民族都能歌善舞,热情爽朗,素有“歌舞民族”的称号。
2、欣赏乐曲《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 1)介绍弦乐器的种类等(小提琴、大提琴等)2)初次聆听
①讲解乐曲是作曲家陈纲创作的一首具有新疆风格的小提琴曲,描绘了塔吉克族人民载歌载舞的欢腾场面和热爱生活的真挚情感。
②提出问题:
乐曲的主奏乐器和伴奏乐器分别是什么?
乐曲的音乐结构可分为几部分,每部分的旋律怎样,有什么独特的地方? 3)熟悉乐曲的音乐主题,试着模唱音乐主题。4)再次聆听,学生完整听赏。5)谈谈你听后的感受。
3、欣赏 《在那银色月光下》
1)出示曲谱,播放音乐《在那银色月光下》,初步了解塔塔尔族的生活环境、风俗习惯。
2)请同学们看曲谱,教师简要分析曲式机构A+B+ A 三段体。3)歌曲表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4、欣赏《歌唱吧,我的库木孜》
1)聆听,认识库木孜这种民族乐器的音色。2)介绍库木孜弹唱及叙事歌曲的内涵。
三、课堂小结
新疆的少数民族音乐丰富多样,这节课我们所欣赏的只是冰山一角,希望同学们多了解和关注我国灿烂的民族音乐文化。
第四单元:《红河谷》(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红河谷》,启发学生用舒展自然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
2、乐于以积极的态度体验美洲、拉丁美洲音乐的民族风格,喜爱美洲、拉丁美洲民族音乐。教学重点、难点:
(1)唱好《红河谷》弱起小节。(2)启发学生理解欧洲音乐风格特点。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这节课老师要带领大家去游览一处自然景观,首先请同学们来看一下,老师画的是什么?(国旗)是哪个国家的? 生:加拿大 师:为什么? 生:枫叶国旗(枫叶国旗,枫树是这个国家的国树,这个国家有枫叶之国得美誉。多媒体多媒体展示加拿大风景,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说出正确答案——加拿大)
师:同学们对加拿大还有哪些了解和认识? 生:移民国家,英法后裔;森林资源、水资源、矿产、渔业、新闻纸等。师总结:加拿大位于北美洲,是一个地广人稀的国家,它的面积居世界第二,而人口只有3000多万。加拿大风景非常优美。加拿大不仅有着秀丽 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资源,而且还有很多脍炙人口的歌曲。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并学唱一首优美动听的加拿大民歌《红河谷》。
二、新课教学
1、欣赏歌曲《红河谷》,让学生想一想歌曲的旋律进行是平稳的还是跳跃的?(平稳)表现的情绪是欢快活泼的还是优美抒情的?(优美抒情)
2、让学生闭上眼睛,跟着音乐的情感,展开想象的翅膀,听一听《红河谷》这首歌曲之中都唱了什么?(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总结)。
师:简介歌曲:《红河谷》是流传在北方红河一带的民歌,它主要表现了移民北方红河一带的居民在这里垦荒种地、建设家园、发展城市,最终将野牛出没的荒原变成了人们生活的家园。它回顾了人们艰苦创业的历史,同时也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师:现在我们看这首歌曲是什么拍子? 生:4/4拍
师:4/4拍的强弱规律是什么? 生:强、弱、次强、弱
师:最后一拍是弱拍,这首歌曲第一小节只有一拍,在小节线的左侧也就是最后一拍,而最后一小节有三拍,首尾相加是一个完全小节,这叫弱起小节。师:让我们用弱起的感觉“啦”来模唱这首曲子。
师:大家模唱的不错,下面我们把歌词加入到旋律中,跟着音乐来演唱这首歌曲。
4、同学们想一想,我们用怎样的速度来演唱这首歌曲? 生:稍快或稍慢
师:两种速度我们都来体验一下。首先用稍慢的速度来演唱。
师总结:怀念、深情,讲述了劳动人民艰苦创业的经历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表现了劳动人民那种朴实无华、感情真挚而深沉的性格特点。所以,我们用稍慢的速度演唱这首歌曲时,建议用一个乐节一吸气的方法和圆润、连贯的声音演唱。
师:下面用稍快的速度来演唱。同学们体会一下,歌曲的情绪表达又有什么变化?生:活泼欢快
师总结:活泼欢快、健康向上,表现了劳动人民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自豪的思想感情。所以我们用稍快的速度演唱这首歌曲时,建议用富有弹性的声
音演唱。(设计意图:通过这两次对比,总结出:同一首歌曲,用不同的速度来演唱,它所表达的音乐情绪也是有差异的。)
5、师:《红河谷》既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表现了劳动人民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思想感情,现在我们一起带着这首歌曲所表达的情感,用中速、抒情地跟着伴奏完整的演唱一遍,三、创造表现
1、师:通过学习《红河谷》这首歌,我们知道,加拿大是一个美丽富饶、欣欣向荣的地方。那里的人们勤劳勇敢、热情好客,期待着世界各国朋友的光临。那么我们就用当地语言英语来演唱一下歌曲。
2、拓展延伸
师:我们这节课学习的是加拿大民歌,欣赏的墨西哥的民歌,那请同学们也来说一说我们自己国家的民歌,好吗? 生:江苏民歌《茉莉花》、四川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蒙古族民歌)等。
四、课堂小结
师:希望同学们通过这首歌曲的学习,更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建设家园,报效祖国!今后加深对民族音乐的了解和认识,把我们的民族音乐发扬光大!
第四单元:《拉库卡拉查》(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唱歌曲《拉库卡拉查》,了解拉丁美洲音乐风格。
2、能力目标: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引导他们通过歌曲《拉库卡拉查》积极参与音乐审美和体验活动(唱、跳),培养其音乐表现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感受墨西哥音乐的风格特点,培养学生以积极的态度体验并喜爱拉丁美洲民族音乐,增强学生对世界多元文化的接纳和包容。教学重点:学习演唱歌曲,体会感受墨西哥音乐的风格特点。教学难点:
1、理解表现歌曲的情绪。
2、歌曲演唱顺序、弱起节奏的掌握。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首先老师想先请同学们听一首外国歌曲《美丽的塞林托》 欣赏《美丽的塞林托》
师:老师想请同学们来说一说乐曲的感受(明朗,愉快,老师可以哼唱一两句),那这美丽的塞林托可能是哪个国家的呢?
二、介绍墨西哥,播放视频。
师:他是美洲著名的文明古国,位于北美东南部,地域辽阔,地形多样。大部分地区都属于热带雨林气候,有人说他就是仙人掌的故乡。多样的地形,造就了多样的音乐艺术形式和饮食文化。当地的服饰既具有强烈的现代气息,有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当音乐想起,身穿民族服饰的人们就会翩翩起舞。师:墨西哥有着灿烂的音乐文化,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墨西哥,去了解墨西哥人的音乐生活。
三、初次聆听歌曲
师:老师想让同学们听一首墨西哥民间歌曲,听一听歌曲为我们描绘什么样的场景?
播放《拉库卡拉查》视频
师:图片当中墨西哥人都在干嘛啊? 生:狂欢、跳舞
师:那此时此刻人们的心情又是怎么的呢? 生:高兴,欢快。
师:那在歌曲中有没有听到什么有趣的歌词呢? 生:拉库卡拉查
出示课件。师:那我们同学能读一读吗?能流畅一点读吗?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拉库卡拉查”的意思吗?(生发言,各抒己见)老师讲解“拉库卡拉查”
师:“拉库卡拉查”在墨西哥语里的意思指的是“蟑螂”,那你们看到蟑螂会怎么样啊?
生:躲开,尖叫,拍死,踩死„„
师:那我们这种踩、踏、拍的动作又像是在干什么呀? 生:跳舞
师:很好,有这么一种说法位于热带雨林气候的墨西哥到处遍地是蟑螂,但是由于当时条件的限制,人们只能用踩,踏的方式来消除蟑螂,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种舞蹈形式叫“蟑螂舞”也就是我们前面说的“拉库卡拉查” 师:好,下面,老师想请同学们在欣赏一下这首欢快的乐曲,想一想蟑螂舞的动作会是什么样的?
1、请学生上台表演
师:同学们表现的真形象,可见这蟑螂有多么的令人深恶痛绝。
2、师:老师也想来跳一下,看看老师是怎么跳的? 老师边踩边跳边说“拉库卡拉查” 出示节奏 0X XX ︱ X XX XX ︱ X X-︱ 师:老师是一边跳一边怎么样啊? 师:谁愿意上来模仿一下? 学生上台表演
4、师: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大屏幕,这就是刚才老师说的跳的节奏 出示课件,一起读一遍。师:这个节奏上那个字要拖长点?强一点?
5、全体学生起立脚步动作表现踩蟑螂。
四、学唱歌曲
师:刚才我们已经感受到了墨西哥音乐节奏的跳跃和快乐,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歌曲来学唱这首《拉库卡拉查》
1、轻声哼唱歌曲(注意歌曲的演唱顺序)
2、按节奏朗读歌词。老师读前句,学生读后句
3、演唱歌曲,(前半部分的结束句演唱处理,师:后面还有哪一句也是和这句一样的?)老师演唱前句,学生演唱后句。
3、细致处理歌曲(跳跃、换气、演唱顺序、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演唱时的衔接。)
4、加入动作演唱歌曲(在歌曲前半部分加上拍手)
5、师:同学们真棒,让我们一起随着音乐配上动作,跳起我们自己的“蟑螂舞”
6、听一听墨西哥人是如何演唱这首歌曲的
播放《拉库卡拉查》,师:墨西哥人这种原汁原味的《拉库卡拉查》给你什么样的感受如何?和我们刚才听音乐里多了一些什么的声音啊?
生:欢呼声,口哨声(欢呼雀跃)
师:在墨西哥无论是歌者还是民间的艺人,都会加入这些随性的口哨声,和欢呼声
5、再次演唱歌曲(加入欢呼声)。播放伴奏。
五、欣赏墨西哥民间舞蹈
师:刚才的舞蹈和我们的“蟑螂舞”有什么相似之处吗? 请学生上来表演自己的“蟑螂舞”。请学生一起来演唱歌曲。
六、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真棒,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了墨西哥,感受了墨西哥音乐文化的独特魅力,下节课呢,我们将继续深入的了解拉丁美洲,学习其他国家的音乐文化,最后让我们在《拉库卡拉查》的音乐声中结束本节课的学习。
第四单元第三课时教案
教学内容:欣赏 《凯皮拉的小火车》 和 《化装舞会》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创造性地表现对火车这种交通工具的印象。
2.感受乐曲中的速度、力度、节奏的变化在音乐上的表现作用,并能以语言、动作或打击乐器等形式对音乐做出反应。
3.初步了解巴西的风土人情和音乐文化,激发学生探究多元文化的兴趣。
4.聆听《化装舞会》,感受拉丁美洲音乐的鲜明民族风格和探戈舞曲的节奏特点。
教学重点:感受舞曲的节奏特点;
感受乐曲中速度、力度、节奏变化在音乐上的表现作用,并能以语言、动作或打击乐器等形式对音乐做出反应。
教学难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创作音响表现※印象,表达快乐的情绪; 听辨《化装舞会》的主题A和主题B,学会分析乐曲结构。教学过程:
一. 导入:1.播放巴西民歌《采果人之歌》
2.用火车的图片导入学习内容:英国工程师斯蒂文森发明了第一列火车,到今天的动车组,火车的出现给人类的交通和发展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二.聆听管弦乐《凯皮拉的小火车》
1.完整聆听,体验作品意境:
问题:乐曲是描绘火车的吗?描绘的是怎样的火车?结束时又怎样?
火车从启动 —— 行驶 —— 到终点
聆听并描述听到的声音,音乐中的哪些地方使你感觉到是火车?你对音乐最初的印象是什么?(车轮的咔嚓声、汽笛的鸣叫声等)
2.了解作曲家及作品
《凯皮拉的小火车》是巴西著名的作曲家罗波斯于1930年创作的。在巴西,农场工人被称作“凯皮拉”。表现了农场工人乘坐小火车上班,一路上观赏者美丽景色的快乐情绪。据说,一次,作曲家乘火车行驶在巴西美丽的国土上,体验着火车车轮在铁道上快乐飞奔和汽笛有力的长鸣,看着窗外绿色的森林与田园,作曲家产生了创作激情,因而写下了这首作品。在在作品中,作曲家使用了具有典型巴西音乐风格的民歌作为音乐主题,就是刚才大家听到的旋律。
3.再次欣赏乐曲,简介乐器
作者吸收了巴西民族音乐要素,如悠长的民歌旋律,大小调式交替特点,切分音及巴西的民族乐器:巴西铃鼓、响葫芦、卡巴萨等,运用 多种表现手段,借鉴巴赫风格,以管弦乐的这种形式,创作了这首乐曲。介绍巴西的民族乐器:竹刮板、响葫芦、卡巴萨、巴西铃鼓等。看扫描图片简介。
三、聆听管弦乐《化装舞会》
(一、)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参加过化妆舞会吗?说说你心目当中的化装舞会是什么样子的? 《化装舞会》是一首著名的探戈舞曲。是阿根廷家喻户晓的乐曲,被人们称作是阿根廷的第二国歌。《化装舞会》也是最早传到我国的探戈舞曲之一。同时化妆舞会也是欧美上流社会经常聚会的一种模式,化妆舞会高雅,乐趣无穷。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阿根廷的化妆舞会。
(二)、聆听乐曲,感受乐曲
1、聆听全曲,说说你感受到的乐曲情绪是怎样的? 生:欢快、愉快„„
2、乐曲分析: 作者为作曲家马托斯〃罗德里格斯,他生于乌拉圭,后到阿根廷定居。
这首舞曲描写一家医院的大夫和病人,为庆祝狂欢节而举行化装舞会的情景。在流行中有两种不同的唱词,现在流行的多是器乐曲。《化装舞会》为g小调,4/4拍子,乐曲结构为复三部曲式。
3、聆听乐曲第一段 A段主题,用一小节带顿音的八分音符和一小节用连音组成的、带跳跃、起伏性的曲调作对比来进行发展,因而它一出现,就显出它独特的个性。A段主题反复一遍: B段主题,从坚定、短促的乐句开始,用模进的手法来发展旋律,也很有特色。B段主题也反复一遍: 然后A段再现,以上构成一个三部曲式。
4、聆听乐曲第二段 A段主题,是从前面主题引申发展而成。它也以连音和切分音相间为其特色。B段主题,性格比较活泼。它也是采用下行模进手法来发展旋律的,性格十分果断。然后从头反复,在第一部分的A段主题上结束全曲。
1)聆听主题B,和第一部分比较一下,情绪上有什么区别?给你什么感觉?(2)主题B也有两个乐句,你能分辨吗? 主题B1好像是有2个对话,让你感受到了什么情景? 主题B2有个背景音乐不停在重复,你听到了吗?
5、聆听第三段 然后从头反复,在第一部分的A段主题上结束全曲。
(三)、聆听全曲,分析乐曲结构:
1、说说乐曲可以分成几部分?(三个部分)
2、每部分由哪些主题构成?(A+B+A,)(四)、节奏练习: 用捻指和跺脚的方式练习A段前四小节的节奏
四、小结: 管弦乐:
西洋管弦乐队由不同西洋乐器演奏者混合编成,专门演奏交响乐曲与其它管弦乐曲的组织称为西洋管弦乐队。管弦乐队组成的规模韧性很强,变化
较大,小到有20人左右组成的小管弦乐队,大到120多人组成的交响乐队,概括起来可分为小型室内乐队,中、大型的协奏曲乐队,歌剧舞剧乐队,交响乐团等。西洋管弦乐队就是现在常说的交响乐团。西洋管弦乐队是从建国初期传入我国的。西洋管弦乐队的特点是壮观,有穿透力西洋管弦乐队以演奏外国作品为主。民族管弦乐队以演奏传统民乐合奏为主。
第五单元:《无锡景》(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学习歌曲《无锡景》,能用亲切、柔和的语调把江南民歌旋律优美、娇甜软腻的特点唱出来。
2、能力目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合作能力以及对歌曲的二度创作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对江南美景的体验,对现代幸福生活的讴歌,感悟社会主义国家丰富的人文内涵,激发学生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
教学重点:
让学生在愉快的音乐氛围中用甜美、自豪的声音熟练的演唱歌曲,获得音乐审美体验和审美情趣。
教学难点:
准确把握歌曲中出现的“呀”、“末”等衬词,表现出江苏民歌特有的风格。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我们先来看一段视频,你觉得看到的的画面你是否似曾相识,听到的的音乐你是否有些耳熟?这些你看到的或是听到的能给你带来什么样的一种感受?(视频导入)
生:会跟音乐轻声哼唱
师:提问:1.你能听出画面中的音乐是哪首歌曲的旋律?(课件出示)
生:《茉莉花》
师:回答得真好,那么这首《茉莉花》是哪个地方的民歌?表现了怎样的风格特点呢?
生:江苏民歌
师:《茉莉花》是一首流传于全国各地的民间小调。它有许多变体,流行于江苏的这首《茉莉花》是人们最熟悉、旋律最优美的诸多变体中的一首。它曲调婉转曲折、节奏均匀平稳,旋律以级进为主。我们哼唱一两句行吗?:好一朵茉莉花啊,好一朵茉莉花,满园花开香也香不过它啊,我有心采一朵戴又怕看花的人儿骂啊
师:刚才我们大家在唱的过程中有没有体会到我们江南民歌的风格特点应该是怎样的?
生:委婉、柔和(秀美、细腻)
师补充:今天老师带来的是一首就在我们身边广泛传唱了一百多年的民间小调.二:引出课题——《无锡景》(课件出示)
(一)欣赏《无锡景》全曲。MTV(课件出示)
请同学们带着几个问题来欣赏
1.歌曲中介绍了无锡的哪些美景和特产?
2.歌曲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呢?(身为无锡人的自豪和欣赏无锡美景时那种喜悦、愉快的心情。)
三:新歌教唱
(一)歌曲的旋律有什么特点?(出示第一段歌谱)
1.师:范唱第一段歌谱,请学生回答歌谱有那几个音组成?
生:12356五个音。没有4、7
师:观察得真仔细。这是我国特有的五声调式也称民族调式,民族调式也是中国人的智慧结晶,只用五个音就可以完成一首乐曲,每个音给它一个名称分别叫宫商角徵羽,我们这首歌曲的主音是1,所以称作五声宫调式
2.跟着钢琴学生唱一遍歌谱,发现问题
3.分析歌谱中出现的音乐记号,首先看到有很多的连音记号,说明旋律要唱得连贯流畅,如果我们在无线谱上把旋律线画出来的话就会发现旋律线就如一条江南的小河,婉婉延延连绵不断,特别符合江南的地域特点
4.尽管要求唱得连贯流畅但歌谱中却出现了很多附点节奏,附点节奏一般是体现欢快跳跃的特点,那么在这里表现为柔和中带着俏皮,犹如轻打的鼓点,更体现江南民歌的细腻秀美,我们来试唱一下看呢
5还有两个切分节奏也来强调一下ⅩⅩⅩ,前后唱得短而轻,中间唱得强一些
6师:第二行第二小节该怎么唱啊?这是民歌中非常常见的装饰音,叫前倚音也要唱得短而轻,这里的装饰音最大的作用也是更体现了江南民歌的娇柔甜美的韵味,老师可比较示范一遍,学生学唱。
7分析歌谱后再次演唱,学生有了很大进步
(二)这首歌的歌词又有什么特点呢?
1,先听范唱第一段,再请同学朗读这一段歌词体会一下歌词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生:有呀、末等衬词
师:对了,这首歌在每句的停顿处,常用了一些衬词:“呀、末”,你们知道这样做的用意是什么吗?
生:这样做表现了亲切、柔和的语调。
2你还能找出有特别的地方吗?
生:勿、里格等等
师:歌词中采用了很多无锡的方言,完整听整首歌曲,学生可试着跟唱,留意到有写意、靠勒笃,脚半边都是无锡的方言,因为这是我们无锡的老百姓自己传唱出来的歌曲所以采用口语化的歌词唱起来更加亲切
3.跟着钢琴完整得演唱歌曲,特别注意一字多音的地方,唱出江南民歌细腻委婉的韵味
四:对比演唱
1.同学们唱得可真好,下面老师也来唱一段,大家来听听
2.方言演唱另一版本的《无锡景》
3,老师刚才唱的跟我们学的这首《无锡景》有什么不同吗?
生:旋律相同但歌词不同,而且还是用方言来唱的4.师:这是民国初年的传唱的《无锡景》,那时的无锡城啊只是一座古朴的小城,我们刚刚学唱的是解放后传唱的《无锡景》了,我们现在的无锡发展到现在有了怎样的变化呢?
六:小结反思;
《沂蒙山小调》教学设
导入
我最近很喜欢听的一种歌曲,就是把新时代元素的融入到经典民歌中,体现了时代特征和人们的怀旧情结,也展示了新时代的歌曲特性。如欣赏《浏阳河2008》,也算是老歌新唱。你们还知道那些“老歌新唱”的歌曲?
二、新课:
1、听新歌:〈沂蒙山小调〉
今天我给你们介绍一首经典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听说过沂蒙山吗?。。。
直接播放并介绍文字,歌曲循环播放,并在介绍完后直接聆听,让同学归纳 旋律、歌词及歌曲风格的特点。
民歌特点:口语化,方言化,简小易懂,结构简单。
2、听伴奏曲子:介绍“鱼咬尾”的创作手法,听伴奏并找出相应的“鱼咬尾”:2¬2,1¬1„
3、跟琴唱旋律:(采用趣味接唱法)
①一遍:教师唱“啦”,学生接唱“鱼头”“鱼尾”部分的音符;
②二遍:接长衬词“哎”;
③三遍:口语化的“那个”“草地儿”“谷子儿”;(看同学们能不能接准衬词,调动兴趣)
④试唱“共产党”这一段,如何合理安排歌词。
4、听完整范唱,并有感情的跟唱。
5、教师提议,引导变化各段演唱方式,为后面的创编做个铺垫。改唱〈沂蒙山小调〉:一段,正常;二段,跳跃式;三段,快速;
四段,由慢渐快。
三、创编空间:1、2、3、要求:同学可自选一段进行编创:①可改变个别音符;②速度,节奏可选出有代表性的创编进行试唱。
前两名创编成功者有机会上来选择视频之一。(《本草纲目》周杰伦,《浏适当的改变;③歌词,可歌唱家乡。
阳河2008》周笔畅,《又唱艳阳天》李晓杰《不变的情歌》黑龙,《新康定情歌》凤凰传奇)
4、总结:复习完整,优美的演唱。
师:民歌是我国的音乐艺术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形式,所以我们要重视并发扬,要让民歌在我们这一代重放光彩!
小放牛(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小放牛》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歌曲,了解这首民歌所表现的生活气息,能唱出歌曲幽默风趣以及对歌对舞的特点。
2.培养学生能模仿《小放牛》的歌词,创编地方版的《小放牛》。
3.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对唱歌曲表演形式,了解我国民歌的丰富多彩,热爱祖国的民族音乐。
重 点: 指导学生用轻快有弹性的歌声来演唱《小放牛》,激发孩子对民歌的喜爱之情以及对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
难 点:唱准切分节奏的以及一字多音,感受民间小戏的优美动人 教 具: 钢琴、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视唱法、模仿法、讲授法、欣赏法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学生在音乐声中有节奏的进入音乐教室
2、举行上课仪式: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
1、教师随意提问,让学生回答,让学生身体感受到一问一答。
2、通过教师的提问学生回答,教师引入可否用歌唱的形式来进行日常的问答,从而引入对唱歌曲。
3、教师举例说明我国有很多问题式的歌曲,如《河边对口曲》等。三,学唱歌曲《小放牛》
1、通过欣赏歌曲导入学唱歌曲:“同学们想学习一首关于对唱形式的歌曲吗?下面我们就一起学习一首发生在赵州桥边的对唱歌曲《小放牛》。”通过赵州桥引出关于赵州桥的传说,通过故事的形式为同学们讲解歌曲中的歌词意思。
2、作品介绍:《小放牛》是一首民间传统歌舞剧中的一段载歌载舞的男女对唱。以牧童和乡村小姑娘相互对答的方式,逗趣玩乐。歌中小姑娘向小牧童问路,可俏皮的牧童故意为难,并要小姑娘回答他所提出的问题,才告诉她。于是俩人就一问一答,边歌边舞的演唱起民间流行的对歌来。这是一首四句体乐段构成的河北民歌,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其音调明快流畅,富于表情,歌舞的形式生动、活泼风趣,充分表现出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开朗乐观的性格。歌曲中八分休止的切分节奏非常突出,使歌曲显得诙谐、活泼。旋律的发展始终围绕着主题素材展开,流畅、一气呵成,很容易记忆,成为流传很广的一首民歌。
3、欣赏歌曲《小放牛》
4、出示歌谱,学生看谱教师给学生范唱。同时让学生发现歌曲中比较特别的节奏类型。
5、学习歌曲中音乐常识:切分音× × ×│ A、讲解切分音的定义、强弱特点
B、律动训练:举例子表现出切分音的强弱特点
苹果大 大 的 蚂蚁 小 小 的
C、节奏训练:2/4 xx x ︱0 x x ︱ x.x xx︱ xx x ‖ 2/4 x x x ︱ x x x ︱ x x x ︱ x –︱ xx x︱ xx x ︱ x x x ︱ x –‖
6、歌曲难点旋律学习:一字多音部分
7、歌词学习: A、全班同学齐读歌词
B、教师纠正发音,注重字正腔圆
C、全班同学根据节奏特点拍手、拍腿读歌词
8、歌曲旋律学习
A、教师领唱学生跟唱(三次)B、教师唱“啦”替代歌词,让学生填词 C、模唱:教师大声唱,学生小声进行模唱 D、全班同学跟钢琴伴奏齐唱歌曲《小放牛》
9、歌曲艺术处理: A、歌曲节奏处理 B、歌曲速度处理 C、歌曲发声、感情处理 D、加入律动
10、展现对唱的各种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师生对唱、男女对唱、分组对唱
四、知识拓展
欣赏另一版本的《小放牛》,鼓励学生课后创编一首地方版的《小放牛》。
五、总结
这节课我们欣赏课歌曲《对花》,学唱了歌曲《小放牛》,以及歌曲中出现的音乐知识:切分音。要求同学们创编一首地方版的《小放牛》。
六、全班跟伴奏齐唱歌曲《小放牛》,有秩序退场,结束上课。
第二课时:欣赏《龙船调》
教学目标:
一、完整地聆听《龙船调》全曲,能够对歌曲的基本情绪能够有所体验。
二、能够感受《龙船调》、的内容及地方风格,体验歌曲的山歌风味。认识这首歌的演唱形式。
三、尝试用哑剧的形式表演《龙船调》。教学重点:
1、体验《龙船调》的基本情绪。
2、感受《龙船调》、的内容及地方风格,体验歌曲的山歌风味。教学难点:
1、认识这首歌的演唱形式,感受《龙船调》、的内容及地方风格,体验歌曲的山歌风味。
2、感受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及民族性的形象美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观赏:宋祖英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唱《龙船调》实况。
2、导语:同学们,老外都能够把“妹娃”宋祖英推过河,我们能不能呢? 好,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感受和体验《龙船调》。
二、新课:
1、聆听歌曲
2、交流感受:
设问:这首歌曲给你什么样的听觉感受?当你在聆听歌曲的时候,脑海里产生了什么样的想象和联想?
3、学生交流。
4、归纳明确:
《龙船调》原是湖北利川花灯中的一首花灯调,是在湖北广为传唱的一首民歌。《龙船调》的开头带有明显的山歌风味。它明亮而高亢、自由而直畅。这种山歌风的曲调,造成一种远距离打招呼的感觉。整首歌曲既有划船时的节奏感,也有演唱时的舞蹈动作感,令人感到清新活泼、诙谐幽默、生活气息很浓。再加上后面半说半唱的对白,就更加强化了这种风趣诙谐的生活情调。歌曲最后的一段音乐,既有划船时唱劳动号子的形象,又有重新唱起山歌的形象。总之,这首短短的民歌蕴涵着丰富的生活内容,给人以戏剧性的美感享受。
5、演唱体验: 第一遍:随录音演唱。第二遍:随琴演唱旋律。
(由于这是一首家喻户晓的歌曲,因此不需要逐句教唱或学唱)
6、难点解决:(密集型乐句)
三、欣赏演唱体验:(1)随琴哼唱旋律:(2)填词歌唱:(3)分析理解:
(4)尝试用哑剧的形式表演《龙船调》:
2、教师点评。
四、总结
《龙船调》原是湖北利川花灯中的一首花灯调,是在湖北广为传唱的一首民歌。
《龙船调》的开头带有明显的山歌风味。它明亮而高亢、自由而直畅(见课本谱例第1—7小节)。这种山歌风的曲调,造成一种远距离打招呼的感觉。随后的短句:
既有划船时的节奏感,也有演唱时的舞蹈动作感,令人感到清新活泼、诙谐幽默、生活气息很浓。再加上后面半说半唱的对白,就更加强化了这种风趣诙谐的生活情调。歌曲最后的一段音乐,既有划船时唱劳动号子的形象,又有重新唱起山歌的形象。总之,这首短短的民歌蕴涵着丰富的生活内容,给人以戏剧性的美感享受。
五、反思
《一根竹竿容易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学会唱湖南民歌《一根竹竿容易弯》,从中感受湖南民歌的风格特点。
2、初步了解和感受湖南民歌的风格特点,有感情地演唱湖南民歌《一根竹竿容易弯》,能唱出湖南民歌的韵味。
3、能主动参与课堂音乐活动通过同学间的互相配合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深刻体会“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通过教学,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深刻体会“众人合伙力量强”的道理。
2、了解地方民歌的特点,教学准备:课件、手风琴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用歌曲《团结就是力量》导入本节课。这首歌曲表达了众人合伙力量强的道理,像这样的歌曲还有很多,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新歌《一根竹竿容易弯》。
二、欣赏歌曲:
1、欣赏何纪光演唱的《一根竹竿容易弯》。
我国著名湖南籍歌唱家何纪光就曾经演唱过这首歌,他的演唱风格独特、韵味十足,并且运用了湖南方言。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下吧!问题:学生思考这首歌曲有什么特别之处:
(用了地方方言,衬词衬句很多,如:扯脱难、竹竿等)
2、再次欣赏,了解方言特点:
除了歌词这首歌曲的旋律也很有特点深入了许多花鼓戏音调的元素下面我们再来欣赏一遍再来感受一下
三、分析歌曲:
《一根竹竿容易弯》是一首湖南地方风格浓厚的歌曲。歌曲为四四拍子带引子和尾声的二段体结构。歌曲配上湖南方言的衬词“梭郎”、“梭那一子郎当那个依梭呀一梭”、充分体现了湖南民歌的地方特色,表现了“众人合伙力量强”的歌曲内涵。
完整聆听歌曲,让学生从听辨中了解湖南民歌的骨干音是“6、1、3、5”几个音这样学生既了解了湖南民歌的特点又同时熟悉了歌曲的主旋律。让学生在主动的、有兴趣的过程中自主学习欣赏歌曲的演唱,让音乐学习始终保持在愉悦、民主、亲切的氛围中。
四、教师小结
通过这首歌曲我们学到了什么?(告诉了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团结一心
就能取得胜利。)
七年级音乐第五单元欣赏歌曲《桃花红杏花白》教案
教学目标1、2、1、2、一、教学导入: 了解山西及其民歌:
山西的民歌不仅多,而且地方色彩十分鲜明。山西各地的民歌,在艺术风格上是很不相同的。这是由于各自所依附的地理条件和生活习俗以及历史条件的不同所造成的。山西各地民歌品种繁多,大致可归纳为五大类:
1、山歌;
2、号子;
3、小调;
4、秧歌;
5、套曲。
山西民歌代表曲目有:《绣荷包》《闹元宵》《走西口》等。
左权民歌:《杨柳青》、《桃花红 杏花白》、《亲圪蛋下河洗衣裳》等。
二、欣赏歌曲《桃花红 杏花白》
《桃花红 杏花白》是一首地道的山西民歌。这是一首左权民歌,由张文秀编曲。今天我们欣赏著名高音歌唱家殷秀梅和戴玉强重新演唱的二人对唱《桃花红 杏花白》。
他们的演唱对于歌曲赋予了他们自己的理解和诠释。词还是那些词,曲调也还是那些曲调,但演唱得大气、高亢、深沉,似乎又带着些悲凉。这是一首典型的情歌,主旋律当然是就是这两句:“桃花来你就红哎,杏花你就白,爬山越岭我寻你来呀,啊各呀呀呆---”这句在歌曲中反复咏唱。当然,接下来的歌词对这种情感又作了进一步的铺陈:“榆树树你就开花啊圪针针你就多,你的心眼比俺多呀,啊各呀呀呆;锅儿你就开花下不上你就米,喜欢山西民歌,认识、了解小调的音乐特点
体验歌曲中独特的韵味与魅力,并在欣赏中获得审美体验。了解山西民歌及其特点,会哼唱歌曲旋律。
学会欣赏歌曲,能够通过欣赏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教学重难点:
教学过程:
不想旁人光想你呀,啊各呀呀呆,„„”这些歌词都取材于最平常的生活,但是反映的情感却是那样的浓烈、质朴。反复咏叹之间,男女主人公的心走的更近了:“金针针你就开花六瓣瓣你就黄,盼望和哥哥(妹妹)结成双呀,啊各呀呀呆„„”
三、简介歌曲:
作为当今民族声乐演唱与教学领域女高音声部代表性曲目之一的《桃花红?杏花白》,由刘麟、王志信编创词曲。曲作者曾亲自为这首歌曲撰写演唱提示,并强调该曲“是根据两首山西民歌组装及发展而成的”,表演时“首先要把握好山西民歌的风格、味道”。因此,对作品予以相应的音乐分析,以了解这首歌曲与原始民歌之间的渊源关系,了解词曲作家在编创过程中所使用的基本技法与艺术追求,并围绕着演唱处理开展二度创作,成为了用恰当的歌唱技术与方法展示地方风格、塑造声音形象,更好地学习、表演王志信创编版《桃花红?杏花白》的重要途径与基本要求。《桃花红?杏花白》取材于山西左权地区民歌《开花调——桃花红杏花白》与《开花调——会哥哥》。两首“开花调”均为结构短小、主题明确的分节歌,其内容反映了青年男女之间纯朴的爱情。
四、再次欣赏
全曲的曲调由这两位高音歌唱家演绎的荡气回肠,酣畅淋漓。以前听过的女声独唱,总觉得曲调过于秀气、细腻,可能和每个人的声音有关系。但自从听了他们二位的演唱,我才发现这首歌可以直入人心里,让听众能全部融入这首歌曲中,随着曲调的高低舒缓,完全沉浸在这种艺术的享受之中,久久不愿走出来。
“桃花来你就红哎,杏花你就白,爬山越岭我寻你来呀,啊各呀呀呆---”这时我们已经不独是局限于对爱情的理解了。这是一种对情感的执着的追求,不独对男女的情爱,还表现在对某一事、某一物、对某一种具象或意象的东西痴迷、执着,不离不弃,永远坚守的情怀。这是一种千百年来生生不息的东西,它必将始终根植在民族的艺术的土壤里,长开长鲜,永开不败。
五、小结:
民歌就象人们心中的河流一样,源远流长,我国幅员辽阔,拥有960平方公
里的土地,而且民族众多,各民族各地区的音乐更上是浩如烟海,各具特色。民歌在各民族各地区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让我们通过对中国民歌的欣赏,弘扬中华民族音乐文化,也让我们更加热爱我们的民族音乐。
七年级音乐欣赏《龙船调》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使学生体验湖北民间歌曲的艺术魅力,从而产生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并对中华民族歌曲产生兴趣。
2、感受湖北对白方言,了解山歌特点,体验地方民歌带来的审美情趣。
3、通过欣赏,演唱,创造与表演,了解湖北民间风情,感受当地民歌风味;通过对音乐的再创造,增加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从而产生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并对中华民族歌曲产生兴趣。
教学重难点:
1、感受、体验土家族民歌特点,拓宽音乐文化视野。
2、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对创作歌曲。
3、对歌曲进行创造与表演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在湖北众多优秀民歌中,《龙船调》很荣幸地入选为世界25首优秀民歌之列,它不仅唱遍了大江南北,还飞出了国门,飞进了世界“音乐之都”----奥地利维也纳的金色大厅。今天让我们欣赏宋祖英维也纳独唱音乐会的表演盛况。
二、欣赏歌曲《龙船调》
聆听宋祖英演唱《龙船调》回答问题:
1、歌曲表现了什么样的情绪?(清新活泼、诙谐幽默)
2、这首歌哪些地方给你留的印象比较深?为什么?(歌曲的半说半唱对白,具有湖北地方风味)
三、歌曲简介:
《龙船调》原是湖北利川花灯中的一首花灯调,是在湖北广为传唱的一首民歌。歌曲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活内容,给人以戏剧性的美感享受。开头带有明显的远距离打招呼似的山歌风味,它明亮而高亢、自由而直畅。随后的短句既有划船时的节奏感,也有演唱时的舞蹈动作感,令人感到清新活泼、诙谐幽默,有着很浓厚的生活气息。半说半唱的对白强化了风趣诙谐的生活情调。最后一段音乐既有划船时唱劳动号子的形象,又有重新唱起山歌的形象。
四、再次聆听: 思考:
1、这首歌曲属于民歌中的山歌还是号子?(山歌)
2、你能找出歌曲中的衬词吗?
3、歌曲采用了哪一种演唱形式?(对唱)
4、歌曲是哪个民族的?(土家族)
五、学唱歌曲:
在聆听的过程中跟着歌曲旋律哼唱,学会用诙谐幽默的情绪演唱歌曲,注意对白部分。
六、小结:
民歌——是劳动人民集体创作的一种艺术形式,它在人们一代代的口头相传中不断地得到加工完善。
民歌的分类:山歌、小调、劳动号子
通过《龙船调》歌曲的学习,让我们了解了不同地区的民歌有不同的特点,从而产生了了解我国民歌的浓厚兴趣。
第三篇:新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七年级音乐下学期音乐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 行进之歌(共2课时)
唱歌:一二三四歌
欣赏: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 拉德茨基进行曲 婚礼进行曲 葬礼进行曲 实践与创造
第二单元 影视金曲(共2课时)
唱歌:长江之歌
欣赏:辛德勒的名单 盼望你的路途 眺望你的路途 伴随着你 穿越竹林 实践与创造
第三单元 天山之音(共2课时)
唱歌:青春舞曲
欣赏:我金色的阿拉泰 赛乃姆 在那银色的月光下 歌唱吧,我的库姆孜 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 实践与创造
第四单元 美洲乐声(共2课时)
唱歌:红河谷
欣赏:拉库卡拉查 凯皮拉的小火车 化妆舞会 实践与创造
第五单元 小调集萃(共2课时)
唱歌:无锡景 沂蒙山小调 小放牛
欣赏:无锡景 沂蒙山小调 一根竹竿容易弯 桃花红 杏花白 龙船调 小放牛 实践与创造
第六单元 戏曲新韵(共2课时)
唱歌:没有强调的祖国哪有幸福的家 欣赏:沁园春、雪 海风阵阵仇杀人 实践与创造 课程实施建议:
(一)教学方式:综合实践课 教唱 实践
(二)学习方式:集体学习,小组合作,自我展示
(三)课时安排:每周一节课
(四)课外拓展性练习:组织学生成立课外的合唱队 课程评价:
(一)评价指标:根据学生的平时表现和期末的自我展示给他们划定ABCD四个等级。
(二)评价方式及处理结果:学生自评,互评作为参考,每个等级的学生不得超过一定的比例。
第一单元:行进之歌 第一课时《一二三四歌》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能用饱满、有力、较有弹性的声音演唱《一二三四歌》,知道这首歌的音乐体裁。
2、情感目标:喜欢演唱这首歌曲,乐于了解音乐与人的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愿意参加班级音乐会的活动。
3、能力发展目标:对这首歌进行编创活动,培养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
能用饱满、有力、较有弹性的声音演唱《一二三四歌》。教学难点
对这首歌进行编创活动。教学准备
钢琴、多媒体、本课曲目的音响资料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这首歌曲是一首反映部队生活的群众歌曲,表现了解放军战士热爱祖国,热爱军营生活的高贵品质,旋律朗朗上口。在教学设计中偏重对歌曲情绪的理解,用不同的表演形式来体会歌曲情绪。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新课教学
导语: 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广为流传的歌曲《一二三四歌》
1、介绍作者:
臧云飞,作曲家。北京军区战友歌舞团作曲。创作歌曲有《珠穆朗玛》、《当兵的人》、《一二三四歌》、《女兵》、《三百六十五个祝福》等军队歌曲。
2、听范唱,边听边想:
你能听着歌曲,想想部队里的生活是怎样的吗?歌曲的情绪怎样?
3、学生听,然后举手发言
4、学习歌曲,再听歌曲,边听边在心里跟着歌曲哼一哼旋律
5、很多同学都会唱这首歌曲,请大家跟着录音机轻声地演唱,老师纠正不对的地方
6、指导:唱到高音的时候,请同学们用假声来演唱
7、请大家跟着歌曲的伴奏,大声地用圆润地声音来演唱歌曲。
8、分小组,最多不超过八个人排练歌曲,要求:声音圆润,有不同的演唱形式,唱出歌曲的情绪,要求加上动作。
9、学生排练
10、表演
11、评价
三、教学小结: 师生再见 教后记:歌曲典型的军营生活让学生很感兴趣,由于对军人的崇敬,在学习时也能感觉到作为军人的那种自豪之情,因为有了这种积极的情绪状态,所以学习的效率很高,在表演时学生也是兴趣盎然,效果很好。
四、反思:
第二课时《拉德斯基进行曲》 教学目标:1.通过各个不同版本的欣赏和拍手伴奏、哼唱、视唱等音乐实践,加深对此曲的印象,并理解曲式结构。
2.通过民乐版的欣赏,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民族音乐,进一步加深对民族音乐文化的情感。3.了解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相关文化。
教学重点:有层次地聆听交响乐版的《拉德斯基进行曲》,深入体验其情绪、旋律及曲式结构。
教学难点:1.拍手的力度控制、节奏的整齐及与乐曲的配合
2.乐曲A段第一主题的视唱与声乐版的演唱
教学过程:
一、师生谈话讨论——引出欣赏曲目
1.师弹奏《拉德斯基进行曲》片段;学生边聆听边思考曲名及作者。
2.介绍乐曲作者:奥地利的老约翰·施特劳斯(解释“老”),被称为“圆舞曲”之父,因为他奠定了维也纳圆舞曲的风格基础。他一生共创作了251首作品,数这首《拉德斯基进行曲》最为有名。
3.介绍乐曲的创作背景
“拉德茨基”是人名。他是奥地利的军事将领,曾率领军队侵略意大利北部地区,并在那里担任总督好多年。所以他在意大利被视为侵略者,而在奥地利却被认为是民族英雄。他死后由当时的皇帝亲自主持葬礼,并下令在全国范围内哀悼14天,由此可见他在奥地利人们心中的地位非同一般。施特劳斯为了歌颂他战争的胜利,专门谱写了这首《拉德斯基进行曲》。
二、交响乐版欣赏——初步感受旋律
1.聆听乐曲 提问:(1)曲子的演奏形式是什么?
(2)曲子让你有怎样的情绪体验和场景联想?你又会想到什么颜色呢? 2.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小结
三、音乐会版欣赏——深入体验探究
1.生欣赏音乐会版片段。提问:它和我们前面所听到的音乐最大不同在哪里?(多了听众的拍手伴奏)
2.师示范A段a主题的拍手伴奏。问:老师的伴奏前后最大的变化在哪里?(力度的变化)3.生拍手伴奏,强调边聆听音乐边拍手 4.视唱A段a主题 5.伴奏B
四、民乐版欣赏 ——提升民族自豪感
1.学生欣赏民乐版A段,并注意听辨与前面版本的不同点。2.学生自由回答,教师小结。3.完整欣赏乐曲。
4.师生讨论:曲子听完后你有什么感觉?民乐版本和前面的交响乐版本,你更喜欢哪一个?
五、声乐版欣赏——领略多样表现形式
六、课堂小结
长江之歌(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的:
1、通过对《长江之歌》的学习,从音乐的角度联系地理上祖国的山川地貌;历史上的荣辱兴衰;文学史诗人咏长江的名言佳句,结合先进的现代教育媒体,把视与听、音乐的与非音乐的,直接的与间接的知识点融汇贯通,激发同学们的爱国之情。
2、《长江之歌》采用了什么样的典型的创作方法。(重复与对比)它们的运用在音乐作品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
学唱《长江之歌》
三、导入新课
1、导入 :长江与黄河是炎黄子孙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她们哺育了江河沿岸的亿万华夏人民。以前我们接触过描绘黄河的作品。
(提问:请学生抢答是哪一部作品,作者是谁?[《黄河大合唱》光未然词冼星海曲])今天让我们来看另一条母亲河、她就是我国第一大河——长江。
2、提问:哪些同学去过长江边? 结合学生对亲历长江边的感受,穿插两首唐代诗人漫步长江边时吟诵的诗句。其一:“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唐·杜甫《登高》
其二:“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唐·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其中穿插放映两张摄影作品(幻灯片)
3、点题并板书:长江之歌
4、集体朗读歌词
5、在歌词的第一句中唱到:“你从雪山走来”是哪一座山?你向东海奔去,那入海口又在什么地方?(学生回答。教师给予评价并加以必要的补充)。(打开班班通,打出“万里长江图”片)。备知识点:
源头:青海省 青藏高原 唐古拉山脉的格拉丹东雪山 河流全长6340Km是世界第三大河,我国第一大河 附:世界河流的排名 第一,尼罗河(非洲埃及); 第二,亚马逊河(南美洲巴西);
第三,长江(亚洲,中国)流域面积达180万平方公里,居全国之首。
流经九省二市 分别是:(指着地图)青海→四川→西藏→云南→重庆→湖北→湖南→安徽→江西→江苏→上海入海口,经上海吴淞口入东海
南宋时,长江以北被金人占领,当时政治改革家、文学家王安石在忧愤、抑郁之情下写下诗一首“京口瓜洲一水间,中间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注解:京口:镇江。一水:长江。数重山:金山,樵山等。
6、完整的欣赏《长江之歌》 听完之后,凭记忆唱一唱,哪一句印象最深刻 看谱视唱,在书上标记出有几处出现
这一句(4处)
四、教学反思:
辛德勒的名单欣赏(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影视乐曲的听赏并说出各自在影片中的作用,且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分析音乐表现要素,深层理解作品。
2、通过对以上乐曲的感受及相关知识的了解,激发学生乐观向上,憎爱分明,热爱和平,热爱生命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3、通过本课教学为学生提供独立欣赏影视音乐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理解影视音乐分类的特点和要求。
2、音乐与画面的表现形式即处理方式。
三、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新课(略)
2、影片简介:(略,投影电影海报招贴画,主题音乐为背景音 乐)
3、知识拓展:简叙中国的辛德勒-----何风山博士的事迹。(略)1)、知识拓展:简介《黑色星期日》音乐的来历以及所带来的后果。
2)、学生分组讨论影片引用这首音乐隐含着什么作用?音乐属于电影音乐分类的那一种类型?(重点与难点)3)、老师作小结。(略)
6、鉴赏场景音乐之二:《童声合唱》(录音)1)、知识拓展:学生分组为插曲配画面。2)、老师点评(略)
3)、鉴赏影片中的《童声合唱》,老师讲解(略)并提出问题:影片中这段插曲与画面采用了那种表现形式。4)、老师作小结:这是影片中运用音画对位手法的典型范例。
7、鉴赏场景音乐之三:
1)、雪花似的东西纷纷从天空飘落,在街道、汽车、行人身上布满厚厚的一层,那是什么„„其实,那悲伤的辛德勒主题变奏音乐就告诉了我们一切。
2)、提出问题:采用了那种表现形式。(音画同步)
3)、唱诗班的《安魂曲》:运送尸体的犹太人、变态的党卫军军官、被震惊了的辛德勒,这一组组画面跟音乐形成了一种综合而复杂的表现形式。(这里的重点与难点可由老师讲解,也可由学生分组讨论回答。)
8、场景音乐之四:辛德勒主题音乐
1)、知识拓展:介绍小提琴演奏家--伊扎克·帕尔曼。(略)
2)、这是主题音乐第一次非常突出而完整地出现,主题音乐吸取了犹太民族音乐的旋律特点,采用了小提琴独奏的方式突出主题。主题音乐在这里的地位非常重要,它标志着善终于战胜了恶,证实了辛德勒的善良,也体现着上千名犹太人终于得到生存权利,人性终于获得了尊严的一种充满酸楚的欣慰。人们目送辛德勒的汽车开走了,但主题音乐中蕴涵着种种无法诠释的深重的情愫却久久难以让人忘怀。(音画同步)
9、场景音乐之五:
阳光之下,成群结队的犹太人带着他们的后代,来祭扫辛德勒。富足的犹太人献给辛德勒的礼物,简单而朴实的一块石头。他们绕墓一圈,留下他们自己的名字,留下犹太人自己的心情:“凡救人一命,即救了全世界。”这时,主题音乐再次完整出现。音乐温和细腻,哀而不伤,这不是对人间悲剧的控诉,而是对历史错误的沉思。音乐充满了省思和缅怀的温淳气质。这时的音乐成为最具说服力和感染力的历史独白。(音画同步)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
今天,我们鉴赏了电影《辛德勒的名单》里的音乐,希望这节课能给大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同时也希望同学们在课余时间多欣赏一些经典的影视作品,以提高自已的审美能力。
五、课后任务:
课后对今天所鉴赏的场景音乐在记录卡上作一个归纳整理。
六、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青春舞曲》(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会歌曲《青春舞曲》
2、了解维吾尔族音乐特点。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习歌曲感知音乐并结合维吾尔族服装、乐器、舞蹈动作,体会音乐与舞蹈的结合。提高自己的音乐表现能力。过程与方法:
1、正确把握歌曲的情绪,体会歌曲的旋律特点。
2、通过音乐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培养节奏感和创造力,训练协调性,加深对歌曲风格的理解。教学重点:
通过不同教学活动,使学生认识和了解围绕“青春”主题的不同音乐作品的内容和音乐风格特点,并激发学生对“青春”的更深层次的理解。用自然的声音准确地演唱《青春舞曲》。教学难点:
学习的歌曲属小型作品,在教学中,要通过各种活动让学生掌握应学的知识,要利用课堂气氛的活跃,让学生充满“青春气息”,以发掘“青春”的思想含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欢快的音乐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让学生运用拍手的方式,活跃学习气氛。
教师语:同学们喜欢节奏的欢快还是舒缓?迎合学生的回答导入歌曲的学习;请同学们聆听歌曲《青春舞曲》。
二、教学过程:
1、教师播放音乐《青春舞曲》;学生聆听歌曲。教师提问:
(1)这是哪个民族的歌曲?引导学生回答说出这首歌曲音乐特点,包括曲调、节奏、速度、情绪。(2)说出这首歌曲音乐特点,包括曲调、节奏、速度、情绪。(由小组讨论完成)(3)教师出示多媒体展示音乐的特点.并再次播放音乐学生加深认识。
2、教师指出歌曲的节奏型。学生依据教师的提示分别拍击节奏。播放音乐学生再听两遍 《青春舞曲》。教师播放多媒体。展示几幅欢快的新疆舞蹈的画面。提高学生的兴趣。
3、教师伴奏请学生打开音乐课本演唱,边听边跟随音演唱乐谱以及歌词1—3遍,到能正确演唱歌曲。
4、教师播放音乐学生跟着歌曲的拍子自由的拍手,体会音乐的节拍感。主动表现音乐的主要节奏型,尝试有表情地背唱这首歌曲。
5、引入音乐活动
(一)——编配打击乐伴奏。首先介绍新疆维吾尔族的特色乐器:手鼓、萨巴依等,并介绍乐器的演奏方法。教师运用多媒体出示新疆维吾尔族的特色乐器。(带有一段简短的演奏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6、将全班分成几个小组,各组选用不同的打击乐器(除新疆打击乐器以外的其它打击乐器或自制打击乐器),自编与歌曲相配合的节奏,教师对每一组分别加以辅导,启发学生编配多声部节奏,并使之配合默契。
7、教师让每一组学生展示自编的节奏,让全班的同学进行评价,哪一组的节奏与歌曲配合起来音响效果最好。教师提出表扬并作出简单的点评。
8、这首歌曲是载歌载舞的,同学们了解新疆维吾尔族舞蹈的基本动作吗?教师让学生对新疆维吾尔族的舞蹈动作进行创编。再介绍新疆维吾尔族舞蹈的基本动作(此步骤根据每班的实际情况而定)。
9、音乐活动
(二)——创编舞蹈动作。可以是新疆的,也可以是其他的,如现代的,最主要的是与歌曲的节奏相适应。
10、全班学生分成几组,由学生推荐或教师指定几个有舞蹈基础的同学作为骨干,每人带领一组,编创舞蹈动作,经过几分钟的练习后,每一组向全班展示。
11、在两项音乐活动完成后,全班共同表演《青春舞曲》,分成唱歌组、打击乐伴奏组、舞蹈组、乐器伴奏组(以打击乐为主)载歌载舞,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充满“青春”的活力,在热烈的气氛中,由教师或学生以一句话结束这节音乐课。
三、小结反思:
教师评价;充分肯定学生的参与过程和各种演唱形式。让学生自我评价。
第三单元天山之音:欣赏《我的金色阿勒泰》、《赛乃姆》(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新疆民族音乐的情感,感受歌曲的艺术美。了解并尊重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维护祖国统一。
2、感受、体验、探究、表现作品情绪、情感。
3、了解维吾尔族的传统大曲木卡姆,愿意探索与其有关的音乐文化。教学重点:
1、了解新疆的民间歌舞曲,培养学生对新疆音乐文化的兴趣。
2、感受冬不拉乐器的魅力,了解新疆维吾尔族传统大曲木卡姆艺术。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对新疆民间歌舞的兴趣。
2、学会聆听、欣赏、分析音乐,感受民间艺术之美。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导入:
播放歌曲《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音乐在我们祖国的大家庭里,有五十六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各自特色的歌舞,今天请随着老师的导领,我们作一次民族音乐风情游。
(通过从学生感受极深的歌曲导入欣赏,使学生对少数民族歌舞产生浓厚兴趣。)
二、欣赏冬不拉弹唱《我的金色阿勒泰》
1、欣赏《我的金色阿勒泰》 了解阿泰勒:
阿勒泰,因山得名,蒙古语为“金山”之意。
这是一片古老的土地。贯穿阿尔泰山的“千里岩画长廊”至今仍释放着远古文明的信息;“草原丝绸之路”给这里留下一部文明交汇、碰撞的传奇史和众多的文化遗产,“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曾驻足于此,踏上西征的行程。
这里有丰富的矿产资源。阿尔泰山“七十二道沟,沟沟有黄金”,清朝就开始了黄金的规模开采;我国制造原子弹、氢弹、卫星所用的锂、铍、钽、铌、铯等稀有金属主要来自阿勒泰,被誉为“地质圣坑”的可可托海3号矿,诉说着阿勒泰矿业的辉煌历史;全国第二大铜矿--阿舍勒铜矿等一批矿山企业的崛起,昭示着阿勒泰矿业发展的灿烂前景。
这里有古朴的草原风情。哈萨克族是当地主体民族,至今仍保存着世人已不多见的季节性游牧方式。每年春天,皑皑白雪尚未化尽,勤劳淳朴的哈萨克人便离开居住了半年的“冬窝子”,奔向大山深处的夏牧场,与曰月相伴,逐水草而居,尽得天地之精华。
2、再次欣赏乐曲:
(1)让学生画出这首歌曲的旋律线,看看是否呈延绵起伏的山峦形状。
(2)提问并讨论:观看冬不拉乐器,哈萨克族少年边弹冬不拉边赞美家乡的歌,对你们有什么触动? 了解弹拨乐器——冬不拉
冬不拉是一种哈萨克族民间流行的弹拨乐器。音箱是用松木或桦木制成,或扁平或瓢形,琴杆细长,上面有8—10个品位,两根丝弦或钢丝弦,可奏出三至八度的和音。演奏的基本方法是弹与挑,一般弹用于重拍,挑用于轻拍。这是哈萨克族人民喜爱的一种艺术表演形式,他们用冬不拉伴奏,自弹自唱。在音乐上可分为歌唱性和说唱性两种,伴奏、合奏、独奏都能应用自如,是冬不拉弹唱艺术在音乐上的主要特征。
三、欣赏歌舞曲《赛乃姆》
1、乐曲分析:
《赛乃姆》是维吾尔族最普遍的一种民间舞蹈,它广泛流传于天山南北的城镇乡村。赛乃姆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主要发源于从事农业生产、民族聚居、文化极为发达的南疆各绿洲。在维吾尔族古典音乐十二木卡姆形成过程中,就吸收了早已在民间流传的赛乃姆,成为每个木卡姆中大乃格曼的组成部分,而赛乃姆仍以其独立的形式广泛流传。它歌舞皆并形式自由,乐器有弹布尔、热瓦甫、独它尔与手鼓。
2、再次欣赏歌舞曲《赛乃姆》 了解传统大曲《赛乃姆》
《赛乃姆》是我国传统大曲《十二木卡姆》选段,木卡姆是我国维吾尔族的一种传统大曲,由民歌、歌舞和器乐组成。由于它有12套之多,因而又有“十二木卡姆”之称。十二木卡姆属于维吾尔族古典音乐,即大型音乐套曲的
称谓。它是维吾尔人民创作出来的一部巨大的音乐财富,素有“东方音乐明珠”之誉称。具有抒情性和叙事性相结合的特点。这种音乐形式在世界各民族的艺术史上独树一帜,堪称一绝。2005年,“中国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6年5月20日,十二木卡姆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成功发射升空的“嫦娥一号”搭载了31首歌曲,《十二木卡姆》选曲名列其中。
四、小结反思:
中华民族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们是祖国的一员,无论身在何处,我们都将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团结互助为荣。
《在那银色的月光下》教案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情感,感受歌曲的艺术美。体验、表现作品中渴望找回心上人的急切心情,树立正确的恋爱观、人生观;了解并尊重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维护祖国统一。
2、感受、体验、探究、表现作品情绪、情感。
3、初步了解塔塔尔民族的风俗习惯,能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在银色的月光下》。重 点感受、表现歌曲
难 点体验作品的艺术美,树立正确的恋爱观、人生观、培养对民族音乐的情感。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电子琴、教学课件 教学方法听唱结合法、对比法、讨论探究法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
一、组织教学、导入:
1、组织教学:出示课题。同学们好!这节课我们将一起去新疆塔塔尔族体验他们的风土人情,感受塔塔尔青年在恋爱中的酸甜苦辣。感受我国民歌的艺术魅力。
2、不论同学们现在是否有自己特别喜欢的异性朋友,但长大以后都将会去面对恋爱和婚姻?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能为同学们以后的恋爱和婚姻生活带来一些帮助和启发。3、导入新课:我们首先来听教师弹唱(播放录音)《在银色的月光下》,请同学们思考:
我遇到了什么事情?我的心情如何?你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吗?初步感受分析作品音乐要素,感受歌曲情绪情感。
二、进行新课:
(一)了解作品相关文化
1、出示曲谱,播放音乐《在那银色月光下》,初步了解塔塔尔族的生活环境、风俗习惯。A、地理位置、人口、民族迁徙历史。B、婚嫁习俗。
C、教育、人口素养。
2、请同学们看曲谱,教师视唱曲谱并简要分析曲式机构A+B+ A 分析歌曲的拍号、速度、节奏、表情术语?
(二)歌曲学唱
1、播放音乐《在银色月光下》,学生用哼唱(哼鸣、UOA也可)
2、强调歌唱姿势引导学生从从刚才的分析中确定恰当的情绪情感,在教师的钢琴伴奏下试视唱曲谱A和A 段。(强调歌唱姿势)
3、再次播放歌曲、指导学生模唱歌词。
4、学习B段曲谱和歌词,齐唱全曲。
5、学生探究、讨论、创作活动。
三、拓展练习:
(一)欣赏通俗歌曲《秋天不回来》
播放FLASH音乐,引导学生听赏音乐,探究草原与城市的音乐在表现失恋方面各有何特色。
(二)欣赏歌曲《嘎哦丽泰》
一首哈萨克民歌,它优雅、内在,很有层次地表达一个恋人在爱情还是未知数的情况下,那种痴心相盼的微妙心情。
(三)讨论探究
前些日子,重庆连续报道两起恋爱失败而杀人和劫持人质的事件,一个杀掉女朋友后被抓捕枪毙,一个当场被警察击毙,请同学们发表当你遭遇这种情况将如何处理。
四、总结: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和欣赏了3首表现恋爱酸甜苦辣的歌曲。在下课之前祝愿同学们现在学习进步,将来生活幸福!
2、正是有了多民族的文化交流,中华民族的文化才如此灿烂。当发现优秀的塔塔尔民歌的时候,请你把它介绍给大家,好吗?
3、齐唱或播放合唱版本《在银色月光下》。
第三单元欣赏《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 教学内容:
《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在银色的月光下》《歌唱吧,我的库木孜》 教学目标:
1、欣赏《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在银色的月光下》《歌唱吧,我的库木孜》体验新疆少数民族乐曲、民歌的主要特点。
2、感受、体验、探究作品情绪、情感,感受其独特的民族风格和地域风格。
3、通过学习,增进对我国新疆地区少数民族音乐的喜爱之情及对我国多元音乐文化的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了解、体验新疆少数民族乐曲、民歌的主要特点,感受乐曲的情绪。教学难点:通过音乐不同的表现手段感受、体验、探究作品情绪、情感。教学准备:
歌曲谱例、教学光盘等
教学方法:听赏法、讨论探究法等 课 型:欣赏课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随着音乐表演新疆舞。
2、介绍新疆,了解新疆民俗。
二、教学新课
1、简介新疆民族风情。
新疆地域辽阔,民族众多,民歌的种类也较多,以维吾尔族、哈萨克族、乌孜别克族民歌为主。新疆各民族都能歌善舞,热情爽朗,素有“歌舞民族”的称号。
2、欣赏乐曲《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
1)介绍弦乐器的种类等(小提琴、大提琴等)2)初次聆听
①讲解乐曲是作曲家陈纲创作的一首具有新疆风格的小提琴曲,描绘了塔吉克族人民载歌载舞的欢腾场面和热爱生活的真挚情感。
②提出问题:
乐曲的主奏乐器和伴奏乐器分别是什么?
乐曲的音乐结构可分为几部分,每部分的旋律怎样,有什么独特的地方?
3)熟悉乐曲的音乐主题,试着模唱音乐主题。4)再次聆听,学生完整听赏。5)谈谈你听后的感受。
3、欣赏 《在那银色月光下》
1)出示曲谱,播放音乐《在那银色月光下》,初步了解塔塔尔族的生活环境、风俗习惯。2)请同学们看曲谱,教师简要分析曲式机构A+B+ A 三段体。3)歌曲表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4、欣赏《歌唱吧,我的库木孜》
1)聆听,认识库木孜这种民族乐器的音色。2)介绍库木孜弹唱及叙事歌曲的内涵。
三、课堂小结
新疆的少数民族音乐丰富多样,这节课我们所欣赏的只是冰山一角,希望同学们多了解和关注我国灿烂的民族音乐文化。
第四单元:《红河谷》(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红河谷》,启发学生用舒展自然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
2、乐于以积极的态度体验美洲、拉丁美洲音乐的民族风格,喜爱美洲、拉丁美洲民族音乐。教学重点、难点:
(1)唱好《红河谷》弱起小节。
(2)启发学生理解欧洲音乐风格特点。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这节课老师要带领大家去游览一处自然景观,首先请同学们来看一下,老师画的是什么?(国旗)是哪个国家的? 生:加拿大 师:为什么? 生:枫叶国旗(枫叶国旗,枫树是这个国家的国树,这个国家有枫叶之国得美誉。多媒体多媒体展示加拿大风景,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说出正确答案——加拿大)师:同学们对加拿大还有哪些了解和认识? 生:移民国家,英法后裔;森林资源、水资源、矿产、渔业、新闻纸等。
师总结:加拿大位于北美洲,是一个地广人稀的国家,它的面积居世界第二,而人口只有3000多万。加拿大风景非常优美。加拿大不仅有着秀丽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资源,而且还有很多脍炙人口的歌曲。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并学唱一首优美动听的加拿大民歌《红河谷》。
二、新课教学
1、欣赏歌曲《红河谷》,让学生想一想歌曲的旋律进行是平稳的还是跳跃的?(平稳)表现的情绪是欢快活泼的还是优美抒情的?(优美抒情)
2、让学生闭上眼睛,跟着音乐的情感,展开想象的翅膀,听一听《红河谷》这首歌曲之中都唱了什么?(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总结)。师:简介歌曲:《红河谷》是流传在北方红河一带的民歌,它主要表现了移民北方红河一带的居民在这里垦荒种地、建设家园、发展城市,最终将野牛出没的荒原变成了人们生活的家园。它回顾了人们艰苦创业的历史,同时也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师:现在我们看这首歌曲是什么拍子? 生:4/4拍
师:4/4拍的强弱规律是什么? 生:强、弱、次强、弱
师:最后一拍是弱拍,这首歌曲第一小节只有一拍,在小节线的左侧也就是最后一拍,而最后一小节有三拍,首尾相加是一个完全小节,这叫弱起小节。
师:让我们用弱起的感觉“啦”来模唱这首曲子。
师:大家模唱的不错,下面我们把歌词加入到旋律中,跟着音乐来演唱这首歌曲。
4、同学们想一想,我们用怎样的速度来演唱这首歌曲? 生:稍快或稍慢
师:两种速度我们都来体验一下。首先用稍慢的速度来演唱。
师总结:怀念、深情,讲述了劳动人民艰苦创业的经历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表现了劳动人民那种朴实无华、感情真挚而深沉的性格特点。所以,我们用稍慢的速度演唱这首歌曲时,建议用一个乐节一吸气的方法和圆润、连贯的声音演唱。
师:下面用稍快的速度来演唱。同学们体会一下,歌曲的情绪表达又有什么变化?生:活泼欢快
师总结:活泼欢快、健康向上,表现了劳动人民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自豪的思想感情。所以我们用稍快的速度演唱这首歌曲时,建议用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设计意图:通过这两次对比,总结出:同一首歌曲,用不同的速度来演唱,它所表达的音乐情绪也是有差异的。)
5、师:《红河谷》既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表现了劳动人民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思想感情,现在我们一起带着这首歌曲所表达的情感,用中速、抒情地跟着伴奏完整的演唱一遍,三、创造表现
1、师:通过学习《红河谷》这首歌,我们知道,加拿大是一个美丽富饶、欣欣向荣的地方。那里的人们勤劳勇敢、热情好客,期待着世界各国朋友的光临。那么我们就用当地语言英语来演唱一下歌曲。
2、拓展延伸
师:我们这节课学习的是加拿大民歌,欣赏的墨西哥的民歌,那请同学们也来说一说我们自己国家的民歌,好吗? 生:江苏民歌《茉莉花》、四川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蒙古族民歌)等。
四、课堂小结
师:希望同学们通过这首歌曲的学习,更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建设家园,报效祖国!今后加深对民族音乐的了解和认识,把我们的民族音乐发扬光大!
第四单元:《拉库卡拉查》(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唱歌曲《拉库卡拉查》,了解拉丁美洲音乐风格。
2、能力目标: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引导他们通过歌曲《拉库卡拉查》积极参与音乐审美和体验活动(唱、跳),培养其音乐表现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感受墨西哥音乐的风格特点,培养学生以积极的态度体验并喜爱拉丁美洲民族音乐,增强学生对世界多元文化的接纳和包容。
教学重点:学习演唱歌曲,体会感受墨西哥音乐的风格特点。教学难点:
1、理解表现歌曲的情绪。
2、歌曲演唱顺序、弱起节奏的掌握。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首先老师想先请同学们听一首外国歌曲《美丽的塞林托》 欣赏《美丽的塞林托》
师:老师想请同学们来说一说乐曲的感受(明朗,愉快,老师可以哼唱一两句),那这美丽的塞林托可能是哪个国家的呢?
二、介绍墨西哥,播放视频。
师:他是美洲著名的文明古国,位于北美东南部,地域辽阔,地形多样。大部分地区都属于热带雨林气候,有人说他就是仙人掌的故乡。多样的地形,造就了多样的音乐艺术形式和饮食文化。当地的服饰既具有强烈的现代气息,有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当音乐想起,身穿民族服饰的人们就会翩翩起舞。
师:墨西哥有着灿烂的音乐文化,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墨西哥,去了解墨西哥人的音乐生活。
三、初次聆听歌曲
师:老师想让同学们听一首墨西哥民间歌曲,听一听歌曲为我们描绘什么样的场景? 播放《拉库卡拉查》视频
师:图片当中墨西哥人都在干嘛啊? 生:狂欢、跳舞
师:那此时此刻人们的心情又是怎么的呢? 生:高兴,欢快。
师:那在歌曲中有没有听到什么有趣的歌词呢? 生:拉库卡拉查
出示课件。师:那我们同学能读一读吗?能流畅一点读吗?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拉库卡拉查”的意思吗?(生发言,各抒己见)老师讲解“拉库卡拉查” 师:“拉库卡拉查”在墨西哥语里的意思指的是“蟑螂”,那你们看到蟑螂会怎么样啊? 生:躲开,尖叫,拍死,踩死„„
师:那我们这种踩、踏、拍的动作又像是在干什么呀? 生:跳舞
师:很好,有这么一种说法位于热带雨林气候的墨西哥到处遍地是蟑螂,但是由于当时条件的限制,人们只能用踩,踏的方式来消除蟑螂,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种舞蹈形式叫“蟑螂舞”也就是我们前面说的“拉库卡拉查” 师:好,下面,老师想请同学们在欣赏一下这首欢快的乐曲,想一想蟑螂舞的动作会是什么样的?
1、请学生上台表演
师:同学们表现的真形象,可见这蟑螂有多么的令人深恶痛绝。
2、师:老师也想来跳一下,看看老师是怎么跳的? 老师边踩边跳边说“拉库卡拉查”
出示节奏 0X XX ︱ X XX XX ︱ X X-︱ 师:老师是一边跳一边怎么样啊? 师:谁愿意上来模仿一下? 学生上台表演
4、师: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大屏幕,这就是刚才老师说的跳的节奏 出示课件,一起读一遍。师:这个节奏上那个字要拖长点?强一点?
5、全体学生起立脚步动作表现踩蟑螂。
四、学唱歌曲
师:刚才我们已经感受到了墨西哥音乐节奏的跳跃和快乐,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歌曲来学唱这首《拉库卡拉查》
1、轻声哼唱歌曲(注意歌曲的演唱顺序)
2、按节奏朗读歌词。老师读前句,学生读后句
3、演唱歌曲,(前半部分的结束句演唱处理,师:后面还有哪一句也是和这句一样的?)老师演唱前句,学生演唱后句。
3、细致处理歌曲(跳跃、换气、演唱顺序、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演唱时的衔接。)
4、加入动作演唱歌曲(在歌曲前半部分加上拍手)
5、师:同学们真棒,让我们一起随着音乐配上动作,跳起我们自己的“蟑螂舞”
6、听一听墨西哥人是如何演唱这首歌曲的
播放《拉库卡拉查》,师:墨西哥人这种原汁原味的《拉库卡拉查》给你什么样的感受如何?和我们刚才听音乐里多了一些什么的声音啊?
生:欢呼声,口哨声(欢呼雀跃)
师:在墨西哥无论是歌者还是民间的艺人,都会加入这些随性的口哨声,和欢呼声
5、再次演唱歌曲(加入欢呼声)。播放伴奏。
五、欣赏墨西哥民间舞蹈
师:刚才的舞蹈和我们的“蟑螂舞”有什么相似之处吗? 请学生上来表演自己的“蟑螂舞”。请学生一起来演唱歌曲。
六、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真棒,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了墨西哥,感受了墨西哥音乐文化的独特魅力,下节课呢,我们将继续深入的了解拉丁美洲,学习其他国家的音乐文化,最后让我们在《拉库卡拉查》的音乐声中结束本节课的学习。
第四单元第三课时教案
教学内容:欣赏 《凯皮拉的小火车》 和 《化装舞会》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创造性地表现对火车这种交通工具的印象。
2.感受乐曲中的速度、力度、节奏的变化在音乐上的表现作用,并能以语言、动作或打击乐器等形式对音乐做出反应。
3.初步了解巴西的风土人情和音乐文化,激发学生探究多元文化的兴趣。4.聆听《化装舞会》,感受拉丁美洲音乐的鲜明民族风格和探戈舞曲的节奏特点。
教学重点:感受舞曲的节奏特点;
感受乐曲中速度、力度、节奏变化在音乐上的表现作用,并能以语言、动作或打击乐器等形式对音乐做出反应。
教学难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创作音响表现※印象,表达快乐的情绪; 听辨《化装舞会》的主题A和主题B,学会分析乐曲结构。教学过程:
一.导入:1.播放巴西民歌《采果人之歌》
2.用火车的图片导入学习内容:英国工程师斯蒂文森发明了第一列火车,到今天的动车组,火车的出现给人类的交通和发展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二.聆听管弦乐《凯皮拉的小火车》
1.完整聆听,体验作品意境:
问题:乐曲是描绘火车的吗?描绘的是怎样的火车?结束时又怎样?
火车从启动 —— 行驶 —— 到终点 聆听并描述听到的声音,音乐中的哪些地方使你感觉到是火车?你对音乐最初的印象是什么?(车轮的咔嚓声、汽笛的鸣叫声等)
2.了解作曲家及作品
《凯皮拉的小火车》是巴西著名的作曲家罗波斯于1930年创作的。在巴西,农场工人被称作“凯皮拉”。表现了农场工人乘坐小火车上班,一路上观赏者美丽景色的快乐情绪。据说,一次,作曲家乘火车行驶在巴西美丽的国土上,体验着火车车轮在铁道上快乐飞奔和汽笛有力的长鸣,看着窗外绿色的森林与田园,作曲家产生了创作激情,因而写下了这首作品。在在作品中,作曲家使用了具有典型巴西音乐风格的民歌作为音乐主题,就是刚才大家听到的旋律。
3.再次欣赏乐曲,简介乐器
作者吸收了巴西民族音乐要素,如悠长的民歌旋律,大小调式交替特点,切分音及巴西的民族乐器:巴西铃鼓、响葫芦、卡巴萨等,运用 多种表现手段,借鉴巴赫风格,以管弦乐的这种形式,创作了这首乐曲。介绍巴西的民族乐器:竹刮板、响葫芦、卡巴萨、巴西铃鼓等。看扫描图片简介。
三、聆听管弦乐《化装舞会》(一、)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参加过化妆舞会吗?说说你心目当中的化装舞会是什么样子的? 《化装舞会》是一首著名的探戈舞曲。是阿根廷家喻户晓的乐曲,被人们称作是阿根廷的第二国歌。《化装舞会》也是最早传到我国的探戈舞曲之一。同时化妆舞会也是欧美上流社会经常聚会的一种模式,化妆舞会高雅,乐趣无穷。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
进阿根廷的化妆舞会。
(二)、聆听乐曲,感受乐曲
1、聆听全曲,说说你感受到的乐曲情绪是怎样的? 生:欢快、愉快„„
2、乐曲分析: 作者为作曲家马托斯〃罗德里格斯,他生于乌拉圭,后到阿根廷定居。
这首舞曲描写一家医院的大夫和病人,为庆祝狂欢节而举行化装舞会的情景。在流行中有两种不同的唱词,现在流行的多是器乐曲。《化装舞会》为g小调,4/4拍子,乐曲结构为复三部曲式。
3、聆听乐曲第一段 A段主题,用一小节带顿音的八分音符和一小节用连音组成的、带跳跃、起伏性的曲调作对比来进行发展,因而它一出现,就显出它独特的个性。A段主题反复一遍: B段主题,从坚定、短促的乐句开始,用模进的手法来发展旋律,也很有特色。B段主题也反复一遍: 然后A段再现,以上构成一个三部曲式。
4、聆听乐曲第二段 A段主题,是从前面主题引申发展而成。它也以连音和切分音相间为其特色。B段主题,性格比较活泼。它也是采用下行模进手法来发展旋律的,性格十分果断。然后从头反复,在第一部分的A段主题上结束全曲。
1)聆听主题B,和第一部分比较一下,情绪上有什么区别?给你什么感觉?(2)主题B也有两个乐句,你能分辨吗? 主题B1好像是有2个对话,让你感受到了什么情景? 主题B2有个背景音乐不停在重复,你听到了吗?
5、聆听第三段 然后从头反复,在第一部分的A段主题上结束全曲。
(三)、聆听全曲,分析乐曲结构:
1、说说乐曲可以分成几部分?(三个部分)
2、每部分由哪些主题构成?(A+B+A,)(四)、节奏练习: 用捻指和跺脚的方式练习A段前四小节的节奏
四、小结: 管弦乐:
西洋管弦乐队由不同西洋乐器演奏者混合编成,专门演奏交响乐曲与其它管弦乐曲的组织称为西洋管弦乐队。管弦乐队组成的规模韧性很强,变化较大,小到有20人左右组成的小管弦乐队,大到120多人组成的交响乐队,概括起来可分为小型室内乐队,中、大型的协奏曲乐队,歌剧舞剧乐队,交响乐团等。西洋管弦乐队就是现在常说的交响乐团。西洋管弦乐队是从建国初期传入我国的。西洋管弦乐队的特点是壮观,有穿透力西洋管弦乐队以演奏外国作品为主。民族管弦乐队以演奏传统民乐合奏为主。
第五单元:《无锡景》(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学习歌曲《无锡景》,能用亲切、柔和的语调把江南民歌旋律优美、娇甜软腻的特点唱出来。
2、能力目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合作能力以及对歌曲的二度创作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对江南美景的体验,对现代幸福生活的讴歌,感悟社会主义国家丰富的人文内涵,激发学生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
教学重点:
让学生在愉快的音乐氛围中用甜美、自豪的声音熟练的演唱歌曲,获得音乐审美体验和审美情趣。
教学难点:
准确把握歌曲中出现的“呀”、“末”等衬词,表现出江苏民歌特有的风格。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我们先来看一段视频,你觉得看到的的画面你是否似曾相识,听到的的音乐你是否有些耳熟?这些你看到的或是听到的能给你带来什么样的一种感受?(视频导入)
生:会跟音乐轻声哼唱
师:提问:1.你能听出画面中的音乐是哪首歌曲的旋律?(课件出示)
生:《茉莉花》
师:回答得真好,那么这首《茉莉花》是哪个地方的民歌?表现了怎样的风格特点呢?
生:江苏民歌
师:《茉莉花》是一首流传于全国各地的民间小调。它有许多变体,流行于江苏的这首《茉莉花》是人们最熟悉、旋律最优美的诸多变体中的一首。它曲调婉转曲折、节奏均匀平稳,旋律以级进为主。我们哼唱一两句行吗?:好一朵茉莉花啊,好一朵茉莉花,满园花开香也香不过它啊,我有心采一朵戴又怕看花的人儿骂啊
师:刚才我们大家在唱的过程中有没有体会到我们江南民歌的风格特点应该是怎样的?
生:委婉、柔和(秀美、细腻)
师补充:今天老师带来的是一首就在我们身边广泛传唱了一百多年的民间小调.二:引出课题——《无锡景》(课件出示)
(一)欣赏《无锡景》全曲。MTV(课件出示)
请同学们带着几个问题来欣赏
1.歌曲中介绍了无锡的哪些美景和特产?
2.歌曲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呢?(身为无锡人的自豪和欣赏无锡美景时那种喜悦、愉快的心情。)
三:新歌教唱
(一)歌曲的旋律有什么特点?(出示第一段歌谱)
1.师:范唱第一段歌谱,请学生回答歌谱有那几个音组成?
生:12356五个音。没有4、7
师:观察得真仔细。这是我国特有的五声调式也称民族调式,民族调式也是中国人的智慧结晶,只用五个音就可以完成一首乐曲,每个音给它一个名称分别叫宫商角徵羽,我们这首歌曲的主音是1,所以称作五声宫调式
2.跟着钢琴学生唱一遍歌谱,发现问题
3.分析歌谱中出现的音乐记号,首先看到有很多的连音记号,说明旋律要唱得连贯流畅,如果我们在无线谱上把旋律线画出来的话就会发现旋律线就如一条江南的小河,婉婉延延连绵不断,特别符合江南的地域特点
4.尽管要求唱得连贯流畅但歌谱中却出现了很多附点节奏,附点节奏一般是体现欢快跳跃的特点,那么在这里表现为柔和中带着俏皮,犹如轻打的鼓点,更体现江南民歌的细腻秀美,我们来试唱一下看呢
5还有两个切分节奏也来强调一下ⅩⅩⅩ,前后唱得短而轻,中间唱得强一些
6师:第二行第二小节该怎么唱啊?这是民歌中非常常见的装饰音,叫前倚音也要唱得短而轻,这里的装饰音最大的作用也是更体现了江南民歌的娇柔甜美的韵味,老师可比较示范一遍,学生学唱。
7分析歌谱后再次演唱,学生有了很大进步
(二)这首歌的歌词又有什么特点呢?
1,先听范唱第一段,再请同学朗读这一段歌词体会一下歌词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生:有呀、末等衬词
师:对了,这首歌在每句的停顿处,常用了一些衬词:“呀、末”,你们知道这样做的用意是什么吗?
生:这样做表现了亲切、柔和的语调。
2你还能找出有特别的地方吗?
生:勿、里格等等
师:歌词中采用了很多无锡的方言,完整听整首歌曲,学生可试着跟唱,留意到有写意、靠勒笃,脚半边都是无锡的方言,因为这是我们无锡的老百姓自己传唱出来的歌曲所以采用口语化的歌词唱起来更加亲切
3.跟着钢琴完整得演唱歌曲,特别注意一字多音的地方,唱出江南民歌细腻委婉的韵味
四:对比演唱
1.同学们唱得可真好,下面老师也来唱一段,大家来听听
2.方言演唱另一版本的《无锡景》
3,老师刚才唱的跟我们学的这首《无锡景》有什么不同吗?
生:旋律相同但歌词不同,而且还是用方言来唱的4.师:这是民国初年的传唱的《无锡景》,那时的无锡城啊只是一座古朴的小城,我们刚刚学唱的是解放后传唱的《无锡景》了,我们现在的无锡发展到现在有了怎样的变化呢?
六:小结反思;
《沂蒙山小调》教学设
导入
我最近很喜欢听的一种歌曲,就是把新时代元素的融入到经典民歌中,体现了时代特征和人们的怀旧情结,也展示了新时代的歌曲特性。如欣赏《浏阳河2008》,也算是老歌新唱。你们还知道那些“老歌新唱”的歌曲?
二、新课:
1、听新歌:〈沂蒙山小调〉
今天我给你们介绍一首经典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听说过沂蒙山吗?。。。
直接播放并介绍文字,歌曲循环播放,并在介绍完后直接聆听,让同学归纳 旋律、歌词及歌曲风格的特点。民歌特点:口语化,方言化,简小易懂,结构简单。
2、听伴奏曲子:介绍“鱼咬尾”的创作手法,听伴奏并找出相应的“鱼咬尾”:2¬2,1¬1„
3、跟琴唱旋律:(采用趣味接唱法)
①一遍:教师唱“啦”,学生接唱“鱼头”“鱼尾”部分的音符;
②二遍:接长衬词“哎”;
③三遍:口语化的“那个”“草地儿”“谷子儿”;(看同学们能不能接准衬词,调动兴趣)④试唱“共产党”这一段,如何合理安排歌词。
4、听完整范唱,并有感情的跟唱。
5、教师提议,引导变化各段演唱方式,为后面的创编做个铺垫。改唱〈沂蒙山小调〉:一段,正常;二段,跳跃式;三段,快速;
四段,由慢渐快。
三、创编空间:
1、要求:同学可自选一段进行编创:①可改变个别音符;②速度,节奏适当的改变;③歌词,可歌唱家乡。
2、可选出有代表性的创编进行试唱。
3、前两名创编成功者有机会上来选择视频之一。(《本草纲目》周杰伦,《浏阳河2008》周笔畅,《又唱艳阳天》李晓杰《不变的情歌》黑龙,《新康定情歌》凤凰传奇)
4、总结:复习完整,优美的演唱。
师:民歌是我国的音乐艺术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形式,所以我们要重视并发扬,要让民歌在我们这一代重放光彩!
小放牛(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小放牛》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歌曲,了解这首民歌所表现的生活气息,能唱出歌曲幽默风趣以及对歌对舞的特点。2.培养学生能模仿《小放牛》的歌词,创编地方版的《小放牛》。
3.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对唱歌曲表演形式,了解我国民歌的丰富多彩,热爱祖国的民族音乐。重 点: 指导学生用轻快有弹性的歌声来演唱《小放牛》,激发孩子对民歌的喜爱之情以及对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难 点:唱准切分节奏的以及一字多音,感受民间小戏的优美动人 教 具: 钢琴、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视唱法、模仿法、讲授法、欣赏法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学生在音乐声中有节奏的进入音乐教室
2、举行上课仪式: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
1、教师随意提问,让学生回答,让学生身体感受到一问一答。
2、通过教师的提问学生回答,教师引入可否用歌唱的形式来进行日常的问答,从而引入对唱歌曲。
3、教师举例说明我国有很多问题式的歌曲,如《河边对口曲》等。三,学唱歌曲《小放牛》
1、通过欣赏歌曲导入学唱歌曲:“同学们想学习一首关于对唱形式的歌曲吗?下面我们就一起学习一首发生在赵州桥边的对唱歌曲《小放牛》。”通过赵州桥引出关于赵州桥的传说,通过故事的形式为同学们讲解歌曲中的歌词意思。
2、作品介绍:《小放牛》是一首民间传统歌舞剧中的一段载歌载舞的男女对唱。以牧童和乡村小姑娘相互对答的方式,逗趣玩乐。歌中小姑娘向小牧童问路,可俏皮的牧童故意为难,并要小姑娘回答他所提出的问题,才告诉她。于是俩人就一问一答,边歌边舞的演唱起民间流行的对歌来。这是一首四句体乐段构成的河北民歌,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其音调明快流畅,富于表情,歌舞的形式生动、活泼风趣,充分表现出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开朗乐观的性格。歌曲中八分休止的切分节奏非常突出,使歌曲显得诙谐、活泼。旋律的发展始终围绕着主题素材展开,流畅、一气呵成,很容易记忆,成为流传很广的一首民歌。
3、欣赏歌曲《小放牛》
4、出示歌谱,学生看谱教师给学生范唱。同时让学生发现歌曲中比较特别的节奏类型。
5、学习歌曲中音乐常识:切分音× × ×│ A、讲解切分音的定义、强弱特点
B、律动训练:举例子表现出切分音的强弱特点
苹果大 大 的 蚂蚁 小 小 的
C、节奏训练:2/4 xx x ︱0 x x ︱ x.x xx︱ xx x ‖
2/4 x x x ︱ x x x ︱ x x x ︱ x –︱ xx x︱ xx x ︱ x x x ︱ x –‖
6、歌曲难点旋律学习:一字多音部分
7、歌词学习:
A、全班同学齐读歌词
B、教师纠正发音,注重字正腔圆
C、全班同学根据节奏特点拍手、拍腿读歌词
8、歌曲旋律学习
A、教师领唱学生跟唱(三次)
B、教师唱“啦”替代歌词,让学生填词 C、模唱:教师大声唱,学生小声进行模唱 D、全班同学跟钢琴伴奏齐唱歌曲《小放牛》
9、歌曲艺术处理: A、歌曲节奏处理 B、歌曲速度处理
C、歌曲发声、感情处理 D、加入律动
10、展现对唱的各种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师生对唱、男女对唱、分组对唱
四、知识拓展
欣赏另一版本的《小放牛》,鼓励学生课后创编一首地方版的《小放牛》。
五、总结
这节课我们欣赏课歌曲《对花》,学唱了歌曲《小放牛》,以及歌曲中出现的音乐知识:切分音。要求同学们创编一首地方版的《小放牛》。
六、全班跟伴奏齐唱歌曲《小放牛》,有秩序退场,结束上课。
第二课时:欣赏《龙船调》
教学目标:
一、完整地聆听《龙船调》全曲,能够对歌曲的基本情绪能够有所体验。
二、能够感受《龙船调》、的内容及地方风格,体验歌曲的山歌风味。认识这首歌的演唱形式。
三、尝试用哑剧的形式表演《龙船调》。教学重点:
1、体验《龙船调》的基本情绪。
2、感受《龙船调》、的内容及地方风格,体验歌曲的山歌风味。教学难点:
1、认识这首歌的演唱形式,感受《龙船调》、的内容及地方风格,体验歌曲的山歌风味。
2、感受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及民族性的形象美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观赏:宋祖英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唱《龙船调》实况。
2、导语:同学们,老外都能够把“妹娃”宋祖英推过河,我们能不能呢? 好,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感受和体验《龙船调》。
二、新课:
1、聆听歌曲
2、交流感受:
设问:这首歌曲给你什么样的听觉感受?当你在聆听歌曲的时候,脑海里产生了什么样的想象和联想?
3、学生交流。
4、归纳明确:
《龙船调》原是湖北利川花灯中的一首花灯调,是在湖北广为传唱的一首民歌。《龙船调》的开头带有明显的山歌风味。它明亮而高亢、自由而直畅。这种山歌风的曲调,造成一种远距离打招呼的感觉。整首歌曲既有划船时的节奏感,也有演唱时的舞蹈动作感,令人感到清新活泼、诙谐幽默、生活气息很浓。再加上后面半说半唱的对白,就更加强化了这种风趣诙谐的生活情调。歌曲最后的一段音乐,既有划船时唱劳动号子的形象,又有重新唱起山歌的形象。总之,这首短短的民歌蕴涵着丰富的生活内容,给人以戏剧性的美感享受。
5、演唱体验:
第一遍:随录音演唱。第二遍:随琴演唱旋律。
(由于这是一首家喻户晓的歌曲,因此不需要逐句教唱或学唱)
6、难点解决:(密集型乐句)
三、欣赏演唱体验:(1)随琴哼唱旋律:(2)填词歌唱:(3)分析理解:
(4)尝试用哑剧的形式表演《龙船调》:
2、教师点评。
四、总结
《龙船调》原是湖北利川花灯中的一首花灯调,是在湖北广为传唱的一首民歌。
《龙船调》的开头带有明显的山歌风味。它明亮而高亢、自由而直畅(见课本谱例第1—7小节)。这种山歌风的曲调,造成一种远距离打招呼的感觉。随后的短句:
既有划船时的节奏感,也有演唱时的舞蹈动作感,令人感到清新活泼、诙谐幽默、生活气息很浓。再加上后面半说
半唱的对白,就更加强化了这种风趣诙谐的生活情调。歌曲最后的一段音乐,既有划船时唱劳动号子的形象,又有重新唱起山歌的形象。总之,这首短短的民歌蕴涵着丰富的生活内容,给人以戏剧性的美感享受。
五、反思
《一根竹竿容易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学会唱湖南民歌《一根竹竿容易弯》,从中感受湖南民歌的风格特点。
2、初步了解和感受湖南民歌的风格特点,有感情地演唱湖南民歌《一根竹竿容易弯》,能唱出湖南民歌的韵味。
3、能主动参与课堂音乐活动通过同学间的互相配合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深刻体会“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通过教学,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深刻体会“众人合伙力量强”的道理。
2、了解地方民歌的特点,教学准备:课件、手风琴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用歌曲《团结就是力量》导入本节课。这首歌曲表达了众人合伙力量强的道理,像这样的歌曲还有很多,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新歌《一根竹竿容易弯》。
二、欣赏歌曲:
1、欣赏何纪光演唱的《一根竹竿容易弯》。
我国著名湖南籍歌唱家何纪光就曾经演唱过这首歌,他的演唱风格独特、韵味十足,并且运用了湖南方言。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下吧!
问题:学生思考这首歌曲有什么特别之处:
(用了地方方言,衬词衬句很多,如:扯脱难、竹竿等)
2、再次欣赏,了解方言特点:
除了歌词这首歌曲的旋律也很有特点深入了许多花鼓戏音调的元素下面我们再来欣赏一遍再来感受一下
三、分析歌曲:
《一根竹竿容易弯》是一首湖南地方风格浓厚的歌曲。歌曲为四四拍子带引子和尾声的二段体结构。歌曲配上湖南方言的衬词“梭郎”、“梭那一子郎当那个依梭呀一梭”、充分体现了湖南民歌的地方特色,表现了“众人合伙力量强”的歌曲内涵。
完整聆听歌曲,让学生从听辨中了解湖南民歌的骨干音是“6、1、3、5”几个音这样学生既了解了湖南民歌的特点又同时熟悉了歌曲的主旋律。让学生在主动的、有兴趣的过程中自主学习欣赏歌曲的演唱,让音乐学习始终保持在愉悦、民主、亲切的氛围中。
四、教师小结
通过这首歌曲我们学到了什么?(告诉了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团结一心就能取得胜利。)
七年级音乐第五单元欣赏歌曲《桃花红杏花白》教案
教学目标
1、喜欢山西民歌,认识、了解小调的音乐特点
2、体验歌曲中独特的韵味与魅力,并在欣赏中获得审美体验。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山西民歌及其特点,会哼唱歌曲旋律。
2、学会欣赏歌曲,能够通过欣赏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了解山西及其民歌:
山西的民歌不仅多,而且地方色彩十分鲜明。山西各地的民歌,在艺术风格上是很不相同的。这是由于各自所依附的地理条件和生活习俗以及历史条件的不同所造成的。山西各地民歌品种繁多,大致可归纳为五大类:
1、山歌;
2、号子;
3、小调;
4、秧歌;
5、套曲。山西民歌代表曲目有:《绣荷包》《闹元宵》《走西口》等。左权民歌:《杨柳青》、《桃花红 杏花白》、《亲圪蛋下河洗衣裳》等。
二、欣赏歌曲《桃花红 杏花白》
《桃花红 杏花白》是一首地道的山西民歌。这是一首左权民歌,由张文秀编曲。今天我们欣赏著名高音歌唱家殷秀梅和戴玉强重新演唱的二人对唱《桃花红 杏花白》。
他们的演唱对于歌曲赋予了他们自己的理解和诠释。词还是那些词,曲调也还是那些曲调,但演唱得大气、高亢、深沉,似乎又带着些悲凉。这是一首典型的情歌,主旋律当然是就是这两句:“桃花来你就红哎,杏花你就白,爬山越岭我寻你来呀,啊各呀呀呆---”这句在歌曲中反复咏唱。当然,接下来的歌词对这种情感又作了进一步的铺陈:“榆树树你就开花啊圪针针你就多,你的心眼比俺多呀,啊各呀呀呆;锅儿你就开花下不上你就米,不想旁人光想你呀,啊各呀呀呆,„„”这些歌词都取材于最平常的生活,但是反映的情感却是那样的浓烈、质朴。反复咏叹之间,男女主人公的心走的更近了:“金针针你就开花六瓣瓣你就黄,盼望和哥哥(妹妹)结成双呀,啊各呀呀呆„„”
三、简介歌曲:
作为当今民族声乐演唱与教学领域女高音声部代表性曲目之一的《桃花红?杏花白》,由刘麟、王志信编创词曲。曲作者曾亲自为这首歌曲撰写演唱提示,并强调该曲“是根据两首山西民歌组装及发展而成的”,表演时“首先要把握好山西民歌的风格、味道”。因此,对作品予以相应的音乐分析,以了解这首歌曲与原始民歌之间的渊源关系,了解词曲作家在编创过程中所使用的基本技法与艺术追求,并围绕着演唱处理开展二度创作,成为了用恰当的歌唱技术与方法展示地方风格、塑造声音形象,更好地学习、表演王志信创编版《桃花红?杏花白》的重要途径与基本要求。《桃花红?杏花白》取材于山西左权地区民歌《开花调——桃花红杏花白》与《开花调——会哥哥》。两首“开花调”均为结构短小、主题明确的分节歌,其内容反映了青年男女之间纯朴的爱情。
四、再次欣赏
全曲的曲调由这两位高音歌唱家演绎的荡气回肠,酣畅淋漓。以前听过的女声独唱,总觉得曲调过于秀气、细腻,可能和每个人的声音有关系。但自从听了他们二位的演唱,我才发现这首歌可以直入人心里,让听众能全部融入这首歌曲中,随着曲调的高低舒缓,完全沉浸在这种艺术的享受之中,久久不愿走出来。
“桃花来你就红哎,杏花你就白,爬山越岭我寻你来呀,啊各呀呀呆---”这时我们已经不独是局限于对爱情的理解了。这是一种对情感的执着的追求,不独对男女的情爱,还表现在对某一事、某一物、对某一种具象或意象的东西痴迷、执着,不离不弃,永远坚守的情怀。这是一种千百年来生生不息的东西,它必将始终根植在民族的艺术的土壤里,长开长鲜,永开不败。
五、小结:
民歌就象人们心中的河流一样,源远流长,我国幅员辽阔,拥有960平方公里的土地,而且民族众多,各民族各地区的音乐更上是浩如烟海,各具特色。民歌在各民族各地区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让我们通过对中国民歌的欣赏,弘扬中华民族音乐文化,也让我们更加热爱我们的民族音乐。
七年级音乐欣赏《龙船调》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使学生体验湖北民间歌曲的艺术魅力,从而产生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并对中华民族歌曲产生兴趣。
2、感受湖北对白方言,了解山歌特点,体验地方民歌带来的审美情趣。
3、通过欣赏,演唱,创造与表演,了解湖北民间风情,感受当地民歌风味;通过对音乐的再创造,增加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从而产生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并对中华民族歌曲产生兴趣。
教学重难点:
1、感受、体验土家族民歌特点,拓宽音乐文化视野。
2、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对创作歌曲。
3、对歌曲进行创造与表演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在湖北众多优秀民歌中,《龙船调》很荣幸地入选为世界25首优秀民歌之列,它不仅唱遍了大江南北,还飞出了国门,飞进了世界“音乐之都”----奥地利维也纳的金色大厅。今天让我们欣赏宋祖英维也纳独唱音乐会的表演盛况。
二、欣赏歌曲《龙船调》
聆听宋祖英演唱《龙船调》回答问题:
1、歌曲表现了什么样的情绪?(清新活泼、诙谐幽默)
2、这首歌哪些地方给你留的印象比较深?为什么?(歌曲的半说半唱对白,具有湖北地方风味)
三、歌曲简介:
《龙船调》原是湖北利川花灯中的一首花灯调,是在湖北广为传唱的一首民歌。歌曲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活内容,给人以戏剧性的美感享受。开头带有明显的远距离打招呼似的山歌风味,它明亮而高亢、自由而直畅。随后的短句既有划船时的节奏感,也有演唱时的舞蹈动作感,令人感到清新活泼、诙谐幽默,有着很浓厚的生活气息。半说半唱的对白强化了风趣诙谐的生活情调。最后一段音乐既有划船时唱劳动号子的形象,又有重新唱起山歌的形象。
四、再次聆听: 思考:
1、这首歌曲属于民歌中的山歌还是号子?(山歌)
2、你能找出歌曲中的衬词吗?
3、歌曲采用了哪一种演唱形式?(对唱)
4、歌曲是哪个民族的?(土家族)
五、学唱歌曲:
在聆听的过程中跟着歌曲旋律哼唱,学会用诙谐幽默的情绪演唱歌曲,注意对白部分。
六、小结:
民歌——是劳动人民集体创作的一种艺术形式,它在人们一代代的口头相传中不断地得到加工完善。
民歌的分类:山歌、小调、劳动号子
通过《龙船调》歌曲的学习,让我们了解了不同地区的民歌有不同的特点,从而产生了了解我国民歌的浓厚兴趣。
第四篇:新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行进之歌
第一课时《一二三四歌》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能用饱满、有力、较有弹性的声音演唱《一二三四歌》,知道这首歌的音乐体裁。
2、情感目标:喜欢演唱这首歌曲,乐于了解音乐与人的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愿意参加班级音乐会的活动。
3、能力发展目标:对这首歌进行编创活动,培养创新能力。教学重点
能用饱满、有力、较有弹性的声音演唱《一二三四歌》。教学难点
对这首歌进行编创活动。教学准备
钢琴、多媒体、本课曲目的音响资料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这首歌曲是一首反映部队生活的群众歌曲,表现了解放军战士热爱祖国,热爱军营生活的高贵品质,旋律朗朗上口。在教学设计中偏重对歌曲情绪的理解,用不同的表演形式来体会歌曲情绪。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新课教学
导语: 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广为流传的歌曲《一二三四歌》
1、介绍作者:
臧云飞,作曲家。北京军区战友歌舞团作曲。创作歌曲有《珠穆朗玛》、《当兵的人》、《一二三四歌》、《女兵》、《三百六十五个祝福》等军队歌曲。
2、听范唱,边听边想:
你能听着歌曲,想想部队里的生活是怎样的吗?歌曲的情绪怎样?
3、学生听,然后举手发言
4、学习歌曲,再听歌曲,边听边在心里跟着歌曲哼一哼旋律
5、很多同学都会唱这首歌曲,请大家跟着录音机轻声地演唱,老师纠正不对的地方
6、指导:唱到高音的时候,请同学们用假声来演唱
7、请大家跟着歌曲的伴奏,大声地用圆润地声音来演唱歌曲。
8、分小组,最多不超过八个人排练歌曲,要求:声音圆润,有不同的演唱形式,唱出歌曲的情绪,要求加上动作。
9、学生排练
10、表演
11、评价
三、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拉德斯基进行曲》
教学目标:
1.通过各个不同版本的欣赏和拍手伴奏、哼唱、视唱等音乐实践,加深对此曲的印象,并理解曲式结构。
2.通过民乐版的欣赏,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民族音乐,进一步加深对民族音乐文化的情感。
3.了解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相关文化。教学重点:
有层次地聆听交响乐版的《拉德斯基进行曲》,深入体验其情绪、旋律及曲式结构。教学难点:
1.拍手的力度控制、节奏的整齐及与乐曲的配合 2.乐曲A段第一主题的视唱与声乐版的演唱 教学过程:
一、师生谈话讨论——引出欣赏曲目
1.师弹奏《拉德斯基进行曲》片段;学生边聆听边思考曲名及作者。
2.介绍乐曲作者:奥地利的老约翰·施特劳斯(解释“老”),被称为“圆舞曲”之父,因为他奠定了维也纳圆舞曲的风格基础。他一生共创作了251首作品,数这首《拉德斯基进行曲》最为有名。
3.介绍乐曲的创作背景
“拉德茨基”是人名。他是奥地利的军事将领,曾率领军队侵略意大利北部地区,并
在那里担任总督好多年。所以他在意大利被视为侵略者,而在奥地利却被认为是民族英雄。他死后由当时的皇帝亲自主持葬礼,并下令在全国范围内哀悼14天,由此可见他在奥地利人们心中的地位非同一般。施特劳斯为了歌颂他战争的胜利,专门谱写了这首《拉德斯基进行曲》。
二、交响乐版欣赏——初步感受旋律
1.聆听乐曲 提问:(1)曲子的演奏形式是什么?
(2)曲子让你有怎样的情绪体验和场景联想?你又会想到什么颜色呢? 2.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小结
三、音乐会版欣赏——深入体验探究
1.生欣赏音乐会版片段。提问:它和我们前面所听到的音乐最大不同在哪里?(多了听众的拍手伴奏)
2.师示范A段a主题的拍手伴奏。问:老师的伴奏前后最大的变化在哪里?(力度的变化)
3.生拍手伴奏,强调边聆听音乐边拍手 4.视唱A段a主题 5.伴奏B
四、民乐版欣赏 ——提升民族自豪感
1.学生欣赏民乐版A段,并注意听辨与前面版本的不同点。
2.学生自由回答,教师小结。3.完整欣赏乐曲。
4.师生讨论:曲子听完后你有什么感觉?民乐版本和前面的交响乐版本,你更喜欢哪一个?
五、声乐版欣赏——领略多样表现形式
六、课堂小结
长江之歌(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的:
1、通过对《长江之歌》的学习,从音乐的角度联系地理上祖国的山川地貌;历史上的荣辱兴衰;文学史诗人咏长江的名言佳句,结合先进的现代教育媒体,把视与听、音乐的与非音乐的,直接的与间接的知识点融汇贯通,激发同学们的爱国之情。
2、《长江之歌》采用了什么样的典型的创作方法。(重复与对比)它们的运用在音乐作品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
学唱《长江之歌》
三、导入新课
1、导入 :长江与黄河是炎黄子孙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她们哺育了江河沿岸的亿万华夏人民。以前我们接触过描绘黄河的作品。
(提问:请学生抢答是哪一部作品,作者是谁?[《黄河大合唱》光未然词冼星海曲])今天让我们来看另一条母亲河、她就是我国第一大河——长江。
2、提问:哪些同学去过长江边? 结合学生对亲历长江边的感受,穿插两首唐代诗人漫步长江边时吟诵的诗句。
其一:“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唐·杜甫《登高》
其二:“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唐·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其中穿插放映两张摄影作品(幻灯片)
3、点题并板书:长江之歌
4、集体朗读歌词
5、在歌词的第一句中唱到:“你从雪山走来”是哪一座山?你向东海奔去,那入海口又在什么地方?(学生回答。教师给予评价并加以必要的补充)。(打开班班通,打出“万里长江图”片)。
备知识点:
源头:青海省 青藏高原 唐古拉山脉的格拉丹东雪山 河流全长6340Km是世界第三大河,我国第一大河 附:世界河流的排名 第一,尼罗河(非洲埃及); 第二,亚马逊河(南美洲巴西);
第三,长江(亚洲,中国)流域面积达180万平方公里,居全国之首。
流经九省二市 分别是:(指着地图)青海→四川→西藏→云南→重庆→湖北→湖南→安徽→江西→江苏→上海入海口,经上海吴淞口入东海
南宋时,长江以北被金人占领,当时政治改革家、文学家王安石在忧愤、抑郁之情下写下诗一首“京口瓜洲一水间,中间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注解:京口:镇江。一水:长江。数重山:金山,樵山等。
6、完整的欣赏《长江之歌》 听完之后,凭记忆唱一唱,哪一句印象最深刻 看谱视唱,在书上标记出有几处出现这一句(4处)
四、课堂小结:
辛德勒的名单欣赏(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影视乐曲的听赏并说出各自在影片中的作用,且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分析音乐表现要素,深层理解作品。
2、通过对以上乐曲的感受及相关知识的了解,激发学生乐观向上,憎爱分明,热爱和平,热爱生命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3、通过本课教学为学生提供独立欣赏影视音乐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理解影视音乐分类的特点和要求。
2、音乐与画面的表现形式即处理方式。
三、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新课(略)
2、影片简介:(略,投影电影海报招贴画,主题音乐为背景音 乐)
3、知识拓展:简叙中国的辛德勒-----何风山博士的事迹。(略)1)、知识拓展:简介《黑色星期日》音乐的来历以及所带来的后果。
2)、学生分组讨论影片引用这首音乐隐含着什么作用?音乐属于电影音乐分类的那一种类型?(重点与难点)3)、老师作小结。
6、鉴赏场景音乐之二:《童声合唱》(录音)1)、知识拓展:学生分组为插曲配画面。2)、老师点评
3)、鉴赏影片中的《童声合唱》,老师讲解,并提出问题:影片中这段插曲与画面采用了那种表现形式。
4)、老师作小结:这是影片中运用音画对位手法的典型范例。
7、鉴赏场景音乐之三:
1)、雪花似的东西纷纷从天空飘落,在街道、汽车、行人身上布满厚厚的一层,那是什么„„其实,那悲伤的辛德勒主题变奏音乐就告诉了我们一切。2)、提出问题:采用了那种表现形式。(音画同步)
3)、唱诗班的《安魂曲》:运送尸体的犹太人、变态的党卫军军官、被震惊了的辛德勒,这一组组画面跟音乐形成了一种综合而复杂的表现形式。(这里的重点与难点可由老师讲解,也可由学生分组讨论回答。)
8、场景音乐之四:辛德勒主题音乐
1)、知识拓展:介绍小提琴演奏家--伊扎克·帕尔曼。
2)、这是主题音乐第一次非常突出而完整地出现,主题音乐吸取了犹太民族音乐的旋律特点,采用了小提琴独奏的方式突出主题。主题音乐在这里的地位非常重要,它标志着善终于战胜了恶,证实了辛德勒的善良,也体现着上千名犹太人终于得到生存权利,人性终于获得了尊严的一种充满酸楚的欣慰。人们目送辛德勒的汽车开走了,但主题音乐中蕴涵着种种无法诠释的深重的情愫却久久难以让人忘怀。(音画同步)
9、场景音乐之五:
阳光之下,成群结队的犹太人带着他们的后代,来祭扫辛德勒。富足的犹太人献给辛德勒的礼物,简单而朴实的一块石头。他们绕墓一圈,留下他们自己的名字,留下犹太人自己的心情:“凡救人一命,即救了全世界。”这时,主题音乐再次完整出现。音乐温和细腻,哀而不伤,这不是对人间悲剧的控诉,而是对历史错误的沉思。音乐充满了省思和缅怀的温淳气质。这时的音乐成为最具说服力和感染力的历史独白。(音画
同步)
四、课后任务:
课后对今天所鉴赏的场景音乐在记录卡上作一个归纳整理。
五、课堂小结:
第三单元:《青春舞曲》(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会歌曲《青春舞曲》
2、了解维吾尔族音乐特点。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习歌曲感知音乐并结合维吾尔族服装、乐器、舞蹈动作,体会音乐与舞蹈的结合。提高自己的音乐表现能力。过程与方法:
1、正确把握歌曲的情绪,体会歌曲的旋律特点。
2、通过音乐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培养节奏感和创造力,训练协调性,加深对歌曲风格的理解。教学重点:
通过不同教学活动,使学生认识和了解围绕“青春”主题的不同音乐作品的内容和音乐风格特点,并激发学生对“青春”的更深层次的理解。用自然的声音准确地演唱《青春舞曲》。教学难点:
学习的歌曲属小型作品,在教学中,要通过各种活动让学生掌握应学的知识,要利用课堂气氛的活跃,让学生充满“青春气息”,以发掘“青春”的思想含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欢快的音乐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让学生运用拍手的方式,活跃学习气氛。教师语:同学们喜欢节奏的欢快还是舒缓?迎合学生的回答导入歌曲的学习;请同学们聆听歌曲《青春舞曲》。
二、教学过程:
1、教师播放音乐《青春舞曲》;学生聆听歌曲。教师提问:
(1)这是哪个民族的歌曲?引导学生回答说出这首歌曲音乐特点,包括曲调、节奏、速度、情绪。
(2)说出这首歌曲音乐特点,包括曲调、节奏、速度、情绪。(由小组讨论完成)(3)教师出示多媒体展示音乐的特点.并再次播放音乐学生加深认识。
2、教师指出歌曲的节奏型。学生依据教师的提示分别拍击节奏。播放音乐学生再听两遍 《青春舞曲》。教师播放多媒体。展示几幅欢快的新疆舞蹈的画面。提高学生的兴趣。
3、教师伴奏请学生打开音乐课本演唱,边听边跟随音演唱乐谱以及歌词1—3遍,到能正确演唱歌曲。
4、教师播放音乐学生跟着歌曲的拍子自由的拍手,体会音乐的节拍感。主动表现音乐 的主要节奏型,尝试有表情地背唱这首歌曲。
5、引入音乐活动
(一)——编配打击乐伴奏。首先介绍新疆维吾尔族的特色乐器:手鼓、萨巴依等,并介绍乐器的演奏方法。教师运用多媒体出示新疆维吾尔族的特色乐器。(带有一段简短的演奏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6、将全班分成几个小组,各组选用不同的打击乐器(除新疆打击乐器以外的其它打击乐器或自制打击乐器),自编与歌曲相配合的节奏,教师对每一组分别加以辅导,启发学生编配多声部节奏,并使之配合默契。
7、教师让每一组学生展示自编的节奏,让全班的同学进行评价,哪一组的节奏与歌曲配合起来音响效果最好。教师提出表扬并作出简单的点评。
8、这首歌曲是载歌载舞的,同学们了解新疆维吾尔族舞蹈的基本动作吗?教师让学生对新疆维吾尔族的舞蹈动作进行创编。再介绍新疆维吾尔族舞蹈的基本动作(此步骤根据每班的实际情况而定)。
9、音乐活动
(二)——创编舞蹈动作。可以是新疆的,也可以是其他的,如现代的,最主要的是与歌曲的节奏相适应。
10、全班学生分成几组,由学生推荐或教师指定几个有舞蹈基础的同学作为骨干,每人带领一组,编创舞蹈动作,经过几分钟的练习后,每一组向全班展示。
11、在两项音乐活动完成后,全班共同表演《青春舞曲》,分成唱歌组、打击乐伴奏组、舞蹈组、乐器伴奏组(以打击乐为主)载歌载舞,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充满“青春”的活力,在热烈的气氛中,由教师或学生以一句话结束这节音乐课。
三、课堂小结:
第三单元天山之音:欣赏《我的金色阿勒泰》、《赛乃姆》(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新疆民族音乐的情感,感受歌曲的艺术美。了解并尊重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维护祖国统一。
2、感受、体验、探究、表现作品情绪、情感。
3、了解维吾尔族的传统大曲木卡姆,愿意探索与其有关的音乐文化。教学重点:
1、了解新疆的民间歌舞曲,培养学生对新疆音乐文化的兴趣。
2、感受冬不拉乐器的魅力,了解新疆维吾尔族传统大曲木卡姆艺术。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对新疆民间歌舞的兴趣。
2、学会聆听、欣赏、分析音乐,感受民间艺术之美。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导入:
播放歌曲《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音乐在我们祖国的大家庭里,有五十六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各自特色的歌舞,今天请随着老师的导领,我们作一次民族音乐风情游。
(通过从学生感受极深的歌曲导入欣赏,使学生对少数民族歌舞产生浓厚兴趣。)
二、欣赏冬不拉弹唱《我的金色阿勒泰》
1、欣赏《我的金色阿勒泰》
了解阿泰勒:
阿勒泰,因山得名,蒙古语为“金山”之意。
这是一片古老的土地。贯穿阿尔泰山的“千里岩画长廊”至今仍释放着远古文明的信息;“草原丝绸之路”给这里留下一部文明交汇、碰撞的传奇史和众多的文化遗产,“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曾驻足于此,踏上西征的行程。
这里有丰富的矿产资源。阿尔泰山“七十二道沟,沟沟有黄金”,清朝就开始了黄金的规模开采;我国制造原子弹、氢弹、卫星所用的锂、铍、钽、铌、铯等稀有金属主要来自阿勒泰,被誉为“地质圣坑”的可可托海3号矿,诉说着阿勒泰矿业的辉煌历史;全国第二大铜矿--阿舍勒铜矿等一批矿山企业的崛起,昭示着阿勒泰矿业发展的灿烂前景。
这里有古朴的草原风情。哈萨克族是当地主体民族,至今仍保存着世人已不多见的季节性游牧方式。每年春天,皑皑白雪尚未化尽,勤劳淳朴的哈萨克人便离开居住了半年的“冬窝子”,奔向大山深处的夏牧场,与曰月相伴,逐水草而居,尽得天地之精华。
2、再次欣赏乐曲:
(1)让学生画出这首歌曲的旋律线,看看是否呈延绵起伏的山峦形状。
(2)提问并讨论:观看冬不拉乐器,哈萨克族少年边弹冬不拉边赞美家乡的歌,对你们有什么触动? 了解弹拨乐器——冬不拉
冬不拉是一种哈萨克族民间流行的弹拨乐器。音箱是用松木或桦木制成,或扁平或瓢形,琴杆细长,上面有8—10个品位,两根丝弦或钢丝弦,可奏出三至八度的和音。演奏的基本方法是弹与挑,一般弹用于重拍,挑用于轻拍。这是哈萨克族人民喜爱的一种艺术表演形式,他们用冬不拉伴奏,自弹自唱。在音乐上可分为歌唱性和说唱性两种,伴奏、合奏、独奏都能应用自如,是冬不拉弹唱艺术在音乐上的主要特征。
三、欣赏歌舞曲《赛乃姆》
1、乐曲分析:
《赛乃姆》是维吾尔族最普遍的一种民间舞蹈,它广泛流传于天山南北的城镇乡村。赛乃姆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主要发源于从事农业生产、民族聚居、文化极为发达的南疆各绿洲。在维吾尔族古典音乐十二木卡姆形成过程中,就吸收了早已在民间流传的赛乃姆,成为每个木卡姆中大乃格曼的组成部分,而赛乃姆仍以其独立的形式广泛流传。它歌舞皆并形式自由,乐器有弹布尔、热瓦甫、独它尔与手鼓。
2、再次欣赏歌舞曲《赛乃姆》 了解传统大曲《赛乃姆》
《赛乃姆》是我国传统大曲《十二木卡姆》选段,木卡姆是我国维吾尔族的一种传统大曲,由民歌、歌舞和器乐组成。由于它有12套之多,因而又有“十二木卡姆”之称。十二木卡姆属于维吾尔族古典音乐,即大型音乐套曲的称谓。它是维吾尔人民创作出来的一部巨大的音乐财富,素有“东方音乐明珠”之誉称。具有抒情性和叙事性相结合的特点。这种音乐形式在世界各民族的艺术史上独树一帜,堪称一绝。2005年,“中国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6年5月20日,十二木卡姆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成功发射升空的“嫦娥一号”搭载了31首歌曲,《十二木卡姆》选曲名列其中。
四、课堂小结:
《在那银色的月光下》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情感,感受歌曲的艺术美。体验、表现作品中渴望找回心上人的急切心情,树立正确的恋爱观、人生观;了解并尊重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维护祖国统一。
2、感受、体验、探究、表现作品情绪、情感。
3、初步了解塔塔尔民族的风俗习惯,能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在银色的月光下》。重 点 感受、表现歌曲
难 点
体验作品的艺术美,树立正确的恋爱观、人生观、培养对民族音乐的情感。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设备、电子琴、教学课件 教学方法
听唱结合法、对比法、讨论探究法
一、组织教学、导入:
1、组织教学:出示课题。同学们好!这节课我们将一起去新疆塔塔尔族体验他们的风土人情,感受塔塔尔青年在恋爱中的酸甜苦辣。感受我国民歌的艺术魅力。
2、不论同学们现在是否有自己特别喜欢的异性朋友,但长大以后都将会去面对恋爱和婚姻?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能为同学们以后的恋爱和婚姻生活带来一些帮助和启发。
3、导入新课:我们首先来听教师弹唱(播放录音)《在银色的月光下》,请同学们思考:
我遇到了什么事情?我的心情如何?你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吗?初步感受分析作品音乐要素,感受歌曲情绪情感。
二、进行新课:(一)了解作品相关文化
1、出示曲谱,播放音乐《在那银色月光下》,初步了解塔塔尔族的生活环境、风俗习惯。
A、地理位置、人口、民族迁徙历史。B、婚嫁习俗。C、教育、人口素养。
2、请同学们看曲谱,教师视唱曲谱并简要分析曲式机构A+B+ A 分析歌曲的拍号、速度、节奏、表情术语?
(二)歌曲学唱
1、播放音乐《在银色月光下》,学生用哼唱(哼鸣、UOA也可)
2、强调歌唱姿势引导学生从从刚才的分析中确定恰当的情绪情感,在教师的钢琴伴奏下试视唱曲谱A和A 段。(强调歌唱姿势)
3、再次播放歌曲、指导学生模唱歌词。
4、学习B段曲谱和歌词,齐唱全曲。
5、学生探究、讨论、创作活动。
三、拓展练习:
(一)欣赏通俗歌曲《秋天不回来》
播放FLASH音乐,引导学生听赏音乐,探究草原与城市的音乐在表现失恋方面各有何特色。
(二)欣赏歌曲《嘎哦丽泰》
一首哈萨克民歌,它优雅、内在,很有层次地表达一个恋人在爱情还是未知数的情况下,那种痴心相盼的微妙心情。
(三)讨论探究
前些日子,重庆连续报道两起恋爱失败而杀人和劫持人质的事件,一个杀掉女朋友后被抓捕枪毙,一个当场被警察击毙,请同学们发表当你遭遇这种情况将如何处理。
四、课堂小结:
第三单元欣赏《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
教学内容:
《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在银色的月光下》《歌唱吧,我的库木孜》 教学目标:
1、欣赏《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在银色的月光下》《歌唱吧,我的库木孜》体验新疆少数民族乐曲、民歌的主要特点。
2、感受、体验、探究作品情绪、情感,感受其独特的民族风格和地域风格。
3、通过学习,增进对我国新疆地区少数民族音乐的喜爱之情及对我国多元音乐文化的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了解、体验新疆少数民族乐曲、民歌的主要特点,感受乐曲的情绪。
教学难点:通过音乐不同的表现手段感受、体验、探究作品情绪、情感。教学准备:
歌曲谱例、教学光盘等 教学方法:听赏法、讨论探究法等
课 型:欣赏课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随着音乐表演新疆舞。
2、介绍新疆,了解新疆民俗。
二、教学新课
1、简介新疆民族风情。
新疆地域辽阔,民族众多,民歌的种类也较多,以维吾尔族、哈萨克族、乌孜别克族民歌为主。新疆各民族都能歌善舞,热情爽朗,素有“歌舞民族”的称号。
2、欣赏乐曲《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 1)介绍弦乐器的种类等(小提琴、大提琴等)2)初次聆听
①讲解乐曲是作曲家陈纲创作的一首具有新疆风格的小提琴曲,描绘了塔吉克族人民载歌载舞的欢腾场面和热爱生活的真挚情感。
②提出问题:
乐曲的主奏乐器和伴奏乐器分别是什么?
乐曲的音乐结构可分为几部分,每部分的旋律怎样,有什么独特的地方? 3)熟悉乐曲的音乐主题,试着模唱音乐主题。4)再次聆听,学生完整听赏。5)谈谈你听后的感受。
3、欣赏 《在那银色月光下》
1)出示曲谱,播放音乐《在那银色月光下》,初步了解塔塔尔族的生活环境、风俗习惯。
2)请同学们看曲谱,教师简要分析曲式机构A+B+ A 三段体。3)歌曲表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4、欣赏《歌唱吧,我的库木孜》
1)聆听,认识库木孜这种民族乐器的音色。2)介绍库木孜弹唱及叙事歌曲的内涵。
三、课堂小结
第四单元:《红河谷》(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红河谷》,启发学生用舒展自然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
2、乐于以积极的态度体验美洲、拉丁美洲音乐的民族风格,喜爱美洲、拉丁美洲民族音乐。
教学重点、难点:
(1)唱好《红河谷》弱起小节。(2)启发学生理解欧洲音乐风格特点。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这节课老师要带领大家去游览一处自然景观,首先请同学们来看一下,老师画的是什么?(国旗)是哪个国家的? 生:加拿大 师:为什么?
生:枫叶国旗(枫叶国旗,枫树是这个国家的国树,这个国家有枫叶之国得美誉。多媒体多媒体展示加拿大风景,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说出正确答案——加拿大)师:同学们对加拿大还有哪些了解和认识? 生:移民国家,英法后裔;森林资源、水资源、矿产、渔业、新闻纸等。师总结:加拿大位于北美洲,是一个地广人稀的国家,它的面积居世界第二,而人口只有3000多万。加拿大风景非常优美。加拿大不仅有着秀丽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资源,而且还有很多脍炙人口的歌曲。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并学唱一首优美动听的加拿大民歌《红河谷》。
二、新课教学
1、欣赏歌曲《红河谷》,让学生想一想歌曲的旋律进行是平稳的还是跳跃的?(平稳)表现的情绪是欢快活泼的还是优美抒情的?(优美抒情)
2、让学生闭上眼睛,跟着音乐的情感,展开想象的翅膀,听一听《红河谷》这首歌曲之中都唱了什么?(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总结)。
师:简介歌曲:《红河谷》是流传在北方红河一带的民歌,它主要表现了移民北方红河一带的居民在这里垦荒种地、建设家园、发展城市,最终将野牛出没的荒原变成了人们生活的家园。它回顾了人们艰苦创业的历史,同时也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师:现在我们看这首歌曲是什么拍子? 生:4/4拍
师:4/4拍的强弱规律是什么? 生:强、弱、次强、弱
师:最后一拍是弱拍,这首歌曲第一小节只有一拍,在小节线的左侧也就是最后一拍,而最后一小节有三拍,首尾相加是一个完全小节,这叫弱起小节。师:让我们用弱起的感觉“啦”来模唱这首曲子。
师:大家模唱的不错,下面我们把歌词加入到旋律中,跟着音乐来演唱这首歌曲。
4、同学们想一想,我们用怎样的速度来演唱这首歌曲? 生:稍快或稍慢
师:两种速度我们都来体验一下。首先用稍慢的速度来演唱。
师总结:怀念、深情,讲述了劳动人民艰苦创业的经历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表现了劳动人民那种朴实无华、感情真挚而深沉的性格特点。所以,我们用稍慢的速度演唱这首歌曲时,建议用一个乐节一吸气的方法和圆润、连贯的声音演唱。师:下面用稍快的速度来演唱。同学们体会一下,歌曲的情绪表达又有什么变化?生:活泼欢快
师总结:活泼欢快、健康向上,表现了劳动人民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自豪的思想感情。所以我们用稍快的速度演唱这首歌曲时,建议用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设计意图:通过这两次对比,总结出:同一首歌曲,用不同的速度来演唱,它所表达的音乐情绪也是有差异的。)
5、师:《红河谷》既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表现了劳动人民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思想感情,现在我们一起带着这首歌曲所表达的情感,用中速、抒情地跟着伴奏完整的演唱一遍,三、创造表现
1、师:通过学习《红河谷》这首歌,我们知道,加拿大是一个美丽富饶、欣欣向荣的地方。那里的人们勤劳勇敢、热情好客,期待着世界各国朋友的光临。那么我们就用当地语言英语来演唱一下歌曲。
2、拓展延伸
师:我们这节课学习的是加拿大民歌,欣赏的墨西哥的民歌,那请同学们也来说一说我们自己国家的民歌,好吗? 生:江苏民歌《茉莉花》、四川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
蒙古族民歌)等。
四、课堂小结
第四单元:《拉库卡拉查》(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唱歌曲《拉库卡拉查》,了解拉丁美洲音乐风格。
2、能力目标: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引导他们通过歌曲《拉库卡拉查》积极参与音乐审美和体验活动(唱、跳),培养其音乐表现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感受墨西哥音乐的风格特点,培养学生以积极的态度体验并喜爱拉丁美洲民族音乐,增强学生对世界多元文化的接纳和包容。教学重点:
学习演唱歌曲,体会感受墨西哥音乐的风格特点。教学难点:
1、理解表现歌曲的情绪。
2、歌曲演唱顺序、弱起节奏的掌握。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首先老师想先请同学们听一首外国歌曲《美丽的塞林托》 欣赏《美丽的塞林托》
师:老师想请同学们来说一说乐曲的感受(明朗,愉快,老师可以哼唱一两句),那这美丽的塞林托可能是哪个国家的呢?
二、介绍墨西哥,播放视频。
师:他是美洲著名的文明古国,位于北美东南部,地域辽阔,地形多样。大部分地区都属于热带雨林气候,有人说他就是仙人掌的故乡。多样的地形,造就了多样的音乐艺术形式和饮食文化。当地的服饰既具有强烈的现代气息,有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当音乐想起,身穿民族服饰的人们就会翩翩起舞。
师:墨西哥有着灿烂的音乐文化,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墨西哥,去了解墨西哥人的音乐生活。
三、初次聆听歌曲
师:老师想让同学们听一首墨西哥民间歌曲,听一听歌曲为我们描绘什么样的场景? 播放《拉库卡拉查》视频
师:图片当中墨西哥人都在干嘛啊? 生:狂欢、跳舞
师:那此时此刻人们的心情又是怎么的呢? 生:高兴,欢快。
师:那在歌曲中有没有听到什么有趣的歌词呢? 生:拉库卡拉查
出示课件。师:那我们同学能读一读吗?能流畅一点读吗?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拉库卡拉查”的意思吗?(生发言,各抒己见)老师讲解“拉库卡拉查”
师:“拉库卡拉查”在墨西哥语里的意思指的是“蟑螂”,那你们看到蟑螂会怎么样啊? 生:躲开,尖叫,拍死,踩死„„
师:那我们这种踩、踏、拍的动作又像是在干什么呀? 生:跳舞
师:很好,有这么一种说法位于热带雨林气候的墨西哥到处遍地是蟑螂,但是由于当时条件的限制,人们只能用踩,踏的方式来消除蟑螂,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种舞蹈形
式叫“蟑螂舞”也就是我们前面说的“拉库卡拉查”
师:好,下面,老师想请同学们在欣赏一下这首欢快的乐曲,想一想蟑螂舞的动作会是什么样的?
1、请学生上台表演
师:同学们表现的真形象,可见这蟑螂有多么的令人深恶痛绝。
2、师:老师也想来跳一下,看看老师是怎么跳的? 老师边踩边跳边说“拉库卡拉查” 出示节奏 0X XX ︱ X XX XX ︱ X X-︱ 师:老师是一边跳一边怎么样啊? 师:谁愿意上来模仿一下? 学生上台表演
4、师: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大屏幕,这就是刚才老师说的跳的节奏 出示课件,一起读一遍。师:这个节奏上那个字要拖长点?强一点?
5、全体学生起立脚步动作表现踩蟑螂。
四、学唱歌曲
师:刚才我们已经感受到了墨西哥音乐节奏的跳跃和快乐,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歌曲来学唱这首《拉库卡拉查》
1、轻声哼唱歌曲(注意歌曲的演唱顺序)
2、按节奏朗读歌词。老师读前句,学生读后句
3、演唱歌曲,(前半部分的结束句演唱处理,师:后面还有哪一句也是和这句一样的?)老师演唱前句,学生演唱后句。
3、细致处理歌曲(跳跃、换气、演唱顺序、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演唱时的衔接。)
4、加入动作演唱歌曲(在歌曲前半部分加上拍手)
5、师:同学们真棒,让我们一起随着音乐配上动作,跳起我们自己的“蟑螂舞”
6、听一听墨西哥人是如何演唱这首歌曲的
播放《拉库卡拉查》,师:墨西哥人这种原汁原味的《拉库卡拉查》给你什么样的感受如何?和我们刚才听音乐里多了一些什么的声音啊? 生:欢呼声,口哨声(欢呼雀跃)
师:在墨西哥无论是歌者还是民间的艺人,都会加入这些随性的口哨声,和欢呼声
5、再次演唱歌曲(加入欢呼声)。播放伴奏。
五、欣赏墨西哥民间舞蹈
师:刚才的舞蹈和我们的“蟑螂舞”有什么相似之处吗? 请学生上来表演自己的“蟑螂舞”。请学生一起来演唱歌曲。
六、课堂小结
第四单元第三课时教案
教学内容:
欣赏 《凯皮拉的小火车》 和 《化装舞会》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创造性地表现对火车这种交通工具的印象。
2.感受乐曲中的速度、力度、节奏的变化在音乐上的表现作用,并能以语言、动作或打击乐器等形式对音乐做出反应。
3.初步了解巴西的风土人情和音乐文化,激发学生探究多元文化的兴趣。4.聆听《化装舞会》,感受拉丁美洲音乐的鲜明民族风格和探戈舞曲的节奏特点。
教学重点:
感受舞曲的节奏特点;
感受乐曲中速度、力度、节奏变化在音乐上的表现作用,并能以语言、动作或打击乐器等形式对音乐做出反应。教学难点: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创作音响表现※印象,表达快乐的情绪; 听辨《化装舞会》的主题A和主题B,学会分析乐曲结构。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播放巴西民歌《采果人之歌》
2.用火车的图片导入学习内容:英国工程师斯蒂文森发明了第一列火车,到今天的动车组,火车的出现给人类的交通和发展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二.聆听管弦乐《凯皮拉的小火车》
1.完整聆听,体验作品意境:
问题:乐曲是描绘火车的吗?描绘的是怎样的火车?结束时又怎样?
火车从启动 —— 行驶 —— 到终点
聆听并描述听到的声音,音乐中的哪些地方使你感觉到是火车?你对音乐最初的印象是什么?(车轮的咔嚓声、汽笛的鸣叫声等)
2.了解作曲家及作品
《凯皮拉的小火车》是巴西著名的作曲家罗波斯于1930年创作的。在巴西,农场工人被称作“凯皮拉”。表现了农场工人乘坐小火车上班,一路上观赏者美丽景色的快乐情绪。据说,一次,作曲家乘火车行驶在巴西美丽的国土上,体验着火车车轮在铁道上快乐飞奔和汽笛有力的长鸣,看着窗外绿色的森林与田园,作曲家产生了创作激情,因而写下了这首作品。在在作品中,作曲家使用了具有典型巴西音乐风格的民歌作为
音乐主题,就是刚才大家听到的旋律。
3.再次欣赏乐曲,简介乐器
作者吸收了巴西民族音乐要素,如悠长的民歌旋律,大小调式交替特点,切分音及巴西的民族乐器:巴西铃鼓、响葫芦、卡巴萨等,运用 多种表现手段,借鉴巴赫风格,以管弦乐的这种形式,创作了这首乐曲。介绍巴西的民族乐器:竹刮板、响葫芦、卡巴萨、巴西铃鼓等。看扫描图片简介。
三、聆听管弦乐《化装舞会》
(一、)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参加过化妆舞会吗?说说你心目当中的化装舞会是什么样子的? 《化装舞会》是一首著名的探戈舞曲。是阿根廷家喻户晓的乐曲,被人们称作是阿根廷的第二国歌。《化装舞会》也是最早传到我国的探戈舞曲之一。同时化妆舞会也是欧美上流社会经常聚会的一种模式,化妆舞会高雅,乐趣无穷。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阿根廷的化妆舞会。
(二)、聆听乐曲,感受乐曲
1、聆听全曲,说说你感受到的乐曲情绪是怎样的? 生:欢快、愉快„„
2、乐曲分析: 作者为作曲家马托斯〃罗德里格斯,他生于乌拉圭,后到阿根廷定居。
这首舞曲描写一家医院的大夫和病人,为庆祝狂欢节而举行化装舞会的情景。在流行中有两种不同的唱词,现在流行的多是器乐曲。《化装舞会》为g小调,4/4拍子,乐曲结构为复三部曲式。
3、聆听乐曲第一段 A段主题,用一小节带顿音的八分音符和一小节用连音组成的、带跳跃、起伏性的曲调作对比来进行发展,因而它一出现,就显出它独特的个性。A段主题反复一遍: B段主题,从坚定、短促的乐句开始,用模进的手法来发展旋律,也很有特色。B段主题也反复一遍: 然后A段再现,以上构成一个三部曲式。
4、聆听乐曲第二段 A段主题,是从前面主题引申发展而成。它也以连音和切分音相间为其特色。B段主题,性格比较活泼。它也是采用下行模进手法来发展旋律的,性格十分果断。然后从头反复,在第一部分的A段主题上结束全曲。
1)聆听主题B,和第一部分比较一下,情绪上有什么区别?给你什么感觉?(2)主题B也有两个乐句,你能分辨吗? 主题B1好像是有2个对话,让你感受到了什么情景? 主题B2有个背景音乐不停在重复,你听到了吗?
5、聆听第三段 然后从头反复,在第一部分的A段主题上结束全曲。
(三)、聆听全曲,分析乐曲结构:
1、说说乐曲可以分成几部分?(三个部分)
2、每部分由哪些主题构成?(A+B+A,)(四)、节奏练习: 用捻指和跺脚的方式练习A段前四小节的节奏
四、课堂小结:
第五单元:《无锡景》(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学习歌曲《无锡景》,能用亲切、柔和的语调把江南民歌旋律优美、娇甜软腻的特点唱出来。
2、能力目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合作能力以及对歌曲的二度创作能力。、情感目标:通过对江南美景的体验,对现代幸福生活的讴歌,感悟社会主义国家丰富的人文内涵,激发学生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
教学重点:
让学生在愉快的音乐氛围中用甜美、自豪的声音熟练的演唱歌曲,获得音乐审美体验和审美情趣。
教学难点:
准确把握歌曲中出现的“呀”、“末”等衬词,表现出江苏民歌特有的风格。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我们先来看一段视频,你觉得看到的的画面你是否似曾相识,听到的的音乐你是否有些耳熟?这些你看到的或是听到的能给你带来什么样的一种感受?(视频导入)
生:会跟音乐轻声哼唱
师:提问:1.你能听出画面中的音乐是哪首歌曲的旋律?(课件出示)
生:《茉莉花》
师:回答得真好,那么这首《茉莉花》是哪个地方的民歌?表现了怎样的风格特点呢?
生:江苏民歌
师:《茉莉花》是一首流传于全国各地的民间小调。它有许多变体,流行于江苏的这首《茉莉花》是人们最熟悉、旋律最优美的诸多变体中的一首。它曲调婉转曲折、节奏均匀平稳,旋律以级进为主。我们哼唱一两句行吗?:好一朵茉莉花啊,好一朵茉莉花,满园花开香也香不过它啊,我有心采一朵戴又怕看花的人儿骂啊
师:刚才我们大家在唱的过程中有没有体会到我们江南民歌的风格特点应该是怎样的?
生:委婉、柔和(秀美、细腻)
.二:引出课题——《无锡景》(课件出示)
(一)欣赏《无锡景》全曲。MTV(课件出示)
请同学们带着几个问题来欣赏
1.歌曲中介绍了无锡的哪些美景和特产?
2.歌曲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呢?(身为无锡人的自豪和欣赏无锡美景时那种喜悦、愉快的心情。)
三:新歌教唱
(一)歌曲的旋律有什么特点?(出示第一段歌谱)
1.师:范唱第一段歌谱,请学生回答歌谱有那几个音组成?
生:12356五个音。没有4、7
师:观察得真仔细。这是我国特有的五声调式也称民族调式,民族调式也是中国人的智慧结晶,只用五个音就可以完成一首乐曲,每个音给它一个名称分别叫宫商角徵羽,我们这首歌曲的主音是1,所以称作五声宫调式
2.跟着钢琴学生唱一遍歌谱,发现问题
3.分析歌谱中出现的音乐记号,首先看到有很多的连音记号,说明旋律要唱得连贯流畅,如果我们在无线谱上把旋律线画出来的话就会发现旋律线就如一条江南的小河,婉婉延延连绵不断,特别符合江南的地域特点
4.尽管要求唱得连贯流畅但歌谱中却出现了很多附点节奏,附点节奏一般是体现欢快跳跃的特点,那么在这里表现为柔和中带着俏皮,犹如轻打的鼓点,更体现江南民歌的细腻秀美,我们来试唱一下看呢
5还有两个切分节奏也来强调一下ⅩⅩⅩ,前后唱得短而轻,中间唱得强一些
师:第二行第二小节该怎么唱啊?这是民歌中非常常见的装饰音,叫前倚音也要唱得短而轻,这里的装饰音最大的作用也是更体现了江南民歌的娇柔甜美的韵味,老师可比较示范一遍,学生学唱。
7分析歌谱后再次演唱,学生有了很大进步
(二)这首歌的歌词又有什么特点呢?
1,先听范唱第一段,再请同学朗读这一段歌词体会一下歌词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生:有呀、末等衬词
师:对了,这首歌在每句的停顿处,常用了一些衬词:“呀、末”,你们知道这样做的用意是什么吗?
生:这样做表现了亲切、柔和的语调。
2你还能找出有特别的地方吗?
生:勿、里格等等
师:歌词中采用了很多无锡的方言,完整听整首歌曲,学生可试着跟唱,留意到有写意、靠勒笃,脚半边都是无锡的方言,因为这是我们无锡的老百姓自己传唱出来的歌曲所以采用口语化的歌词唱起来更加亲切
3.跟着钢琴完整得演唱歌曲,特别注意一字多音的地方,唱出江南民歌细腻委婉的韵味
四:对比演唱
1.同学们唱得可真好,下面老师也来唱一段,大家来听听
2.方言演唱另一版本的《无锡景》
3,老师刚才唱的跟我们学的这首《无锡景》有什么不同吗?
生:旋律相同但歌词不同,而且还是用方言来唱的4.师:这是民国初年的传唱的《无锡景》,那时的无锡城啊只是一座古朴的小城,我们刚刚学唱的是解放后传唱的《无锡景》了,我们现在的无锡发展到现在有了怎样的变化呢?
六:课堂小结;
《沂蒙山小调》教学设
导入
我最近很喜欢听的一种歌曲,就是把新时代元素的融入到经典民歌中,体现了时代特征和人们的怀旧情结,也展示了新时代的歌曲特性。如欣赏《浏阳河2008》,也算是老歌新唱。你们还知道那些“老歌新唱”的歌曲?
二、新课:
1、听新歌:〈沂蒙山小调〉
今天我给你们介绍一首经典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听说过沂蒙山吗?。。。
直接播放并介绍文字,歌曲循环播放,并在介绍完后直接聆听,让同学归纳 旋律、歌词及歌曲风格的特点。
民歌特点:口语化,方言化,简小易懂,结构简单。
2、听伴奏曲子:介绍“鱼咬尾”的创作手法,听伴奏并找出相应的“鱼咬尾”:2¬2,1¬1„
3、跟琴唱旋律:(采用趣味接唱法)
①一遍:教师唱“啦”,学生接唱“鱼头”“鱼尾”部分的音符;
②二遍:接长衬词“哎”;
③三遍:口语化的“那个”“草地儿”“谷子儿”;(看同学们能不能接准衬词,调动兴趣)
④试唱“共产党”这一段,如何合理安排歌词。
4、听完整范唱,并有感情的跟唱。
5、教师提议,引导变化各段演唱方式,为后面的创编做个铺垫。改唱〈沂蒙山小调〉:一段,正常;二段,跳跃式;三段,快速;
四段,由慢渐快。
三、创编空间:
1、要求:同学可自选一段进行编创:①可改变个别音符;②速度,节奏适当的改变;③歌词,可歌唱家乡。
2、3、可选出有代表性的创编进行试唱。
前两名创编成功者有机会上来选择视频之一。(《本草纲目》周杰伦,《浏阳河2008》周笔畅,《又唱艳阳天》李晓杰《不变的情歌》黑龙,《新康定情歌》凤凰传奇)
4、小放牛(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小放牛》 教学目标: 课堂小结:
1.通过学唱歌曲,了解这首民歌所表现的生活气息,能唱出歌曲幽默风趣以及对歌对舞的特点。
2.培养学生能模仿《小放牛》的歌词,创编地方版的《小放牛》。
3.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对唱歌曲表演形式,了解我国民歌的丰富多彩,热爱祖国的民族音乐。
重 点: 指导学生用轻快有弹性的歌声来演唱《小放牛》,激发孩子对民歌的喜爱之情以及对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
难 点:唱准切分节奏的以及一字多音,感受民间小戏的优美动人 教 具: 钢琴、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视唱法、模仿法、讲授法、欣赏法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学生在音乐声中有节奏的进入音乐教室
2、举行上课仪式: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
1、教师随意提问,让学生回答,让学生身体感受到一问一答。
2、通过教师的提问学生回答,教师引入可否用歌唱的形式来进行日常的问答,从而引入对唱歌曲。
3、教师举例说明我国有很多问题式的歌曲,如《河边对口曲》等。三,学唱歌曲《小放牛》
1、通过欣赏歌曲导入学唱歌曲:“同学们想学习一首关于对唱形式的歌曲吗?下面我们就一起学习一首发生在赵州桥边的对唱歌曲《小放牛》。”通过赵州桥引出关于赵州桥的传说,通过故事的形式为同学们讲解歌曲中的歌词意思。
2、作品介绍:《小放牛》是一首民间传统歌舞剧中的一段载歌载舞的男女对唱。以牧
童和乡村小姑娘相互对答的方式,逗趣玩乐。歌中小姑娘向小牧童问路,可俏皮的牧童故意为难,并要小姑娘回答他所提出的问题,才告诉她。于是俩人就一问一答,边歌边舞的演唱起民间流行的对歌来。这是一首四句体乐段构成的河北民歌,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其音调明快流畅,富于表情,歌舞的形式生动、活泼风趣,充分表现出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开朗乐观的性格。歌曲中八分休止的切分节奏非常突出,使歌曲显得诙谐、活泼。旋律的发展始终围绕着主题素材展开,流畅、一气呵成,很容易记忆,成为流传很广的一首民歌。
3、欣赏歌曲《小放牛》
4、出示歌谱,学生看谱教师给学生范唱。同时让学生发现歌曲中比较特别的节奏类型。
5、学习歌曲中音乐常识:切分音× × ×│ A、讲解切分音的定义、强弱特点
B、律动训练:举例子表现出切分音的强弱特点 苹果大 大 的 蚂蚁 小 小 的
C、节奏训练:2/4 xx x ︱0 x x ︱ x.x xx︱ xx x ‖
2/4 x x x ︱ x x x ︱ x x x ︱ x –︱ xx x︱ xx x ︱ x x x ︱ x –‖
6、歌曲难点旋律学习:一字多音部分
7、歌词学习: A、全班同学齐读歌词
B、教师纠正发音,注重字正腔圆
C、全班同学根据节奏特点拍手、拍腿读歌词
8、歌曲旋律学习
A、教师领唱学生跟唱(三次)B、教师唱“啦”替代歌词,让学生填词 C、模唱:教师大声唱,学生小声进行模唱
D、全班同学跟钢琴伴奏齐唱歌曲《小放牛》
9、歌曲艺术处理: A、歌曲节奏处理 B、歌曲速度处理 C、歌曲发声、感情处理 D、加入律动
10、展现对唱的各种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师生对唱、男女对唱、分组对唱
四、知识拓展
欣赏另一版本的《小放牛》,鼓励学生课后创编一首地方版的《小放牛》。
四、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欣赏《龙船调》
教学目标:
一、完整地聆听《龙船调》全曲,能够对歌曲的基本情绪能够有所体验。
二、能够感受《龙船调》、的内容及地方风格,体验歌曲的山歌风味。认识这首歌的演唱形式。
三、尝试用哑剧的形式表演《龙船调》。教学重点:
1、体验《龙船调》的基本情绪。
2、感受《龙船调》、的内容及地方风格,体验歌曲的山歌风味。教学难点:
1、认识这首歌的演唱形式,感受《龙船调》、的内容及地方风格,体验歌曲的山歌风味。
2、感受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及民族性的形象美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观赏:宋祖英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唱《龙船调》实况。
2、导语:同学们,老外都能够把“妹娃”宋祖英推过河,我们能不能呢? 好,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感受和体验《龙船调》。
二、新课:
1、聆听歌曲
2、交流感受:
设问:这首歌曲给你什么样的听觉感受?当你在聆听歌曲的时候,脑海里产生了什么样的想象和联想?
3、学生交流。
4、归纳明确:
《龙船调》原是湖北利川花灯中的一首花灯调,是在湖北广为传唱的一首民歌。《龙船调》的开头带有明显的山歌风味。它明亮而高亢、自由而直畅。这种山歌风的曲调,造成一种远距离打招呼的感觉。整首歌曲既有划船时的节奏感,也有演唱时的舞蹈动作感,令人感到清新活泼、诙谐幽默、生活气息很浓。再加上后面半说半唱的对白,就更加强化了这种风趣诙谐的生活情调。歌曲最后的一段音乐,既有划船时唱劳动号子的形象,又有重新唱起山歌的形象。总之,这首短短的民歌蕴涵着丰富的生活内容,给人以戏剧性的美感享受。
5、演唱体验: 第一遍:随录音演唱。第二遍:随琴演唱旋律。
(由于这是一首家喻户晓的歌曲,因此不需要逐句教唱或学唱)
6、难点解决:(密集型乐句)
三、欣赏演唱体验:(1)随琴哼唱旋律:(2)填词歌唱:(3)分析理解:
(4)尝试用哑剧的形式表演《龙船调》:
2、教师点评。
四、课堂小结
《一根竹竿容易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学会唱湖南民歌《一根竹竿容易弯》,从中感受湖南民歌的风格特点。
2、初步了解和感受湖南民歌的风格特点,有感情地演唱湖南民歌《一根竹竿容易
弯》,能唱出湖南民歌的韵味。
3、能主动参与课堂音乐活动通过同学间的互相配合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深刻体会“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通过教学,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深刻体会“众人合伙力量强”的道理。
2、了解地方民歌的特点,教学准备:课件、手风琴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用歌曲《团结就是力量》导入本节课。这首歌曲表达了众人合伙力量强的道理,像这样的歌曲还有很多,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新歌《一根竹竿容易弯》。
二、欣赏歌曲:
1、欣赏何纪光演唱的《一根竹竿容易弯》。
我国著名湖南籍歌唱家何纪光就曾经演唱过这首歌,他的演唱风格独特、韵味十足,并且运用了湖南方言。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下吧!问题:学生思考这首歌曲有什么特别之处:
(用了地方方言,衬词衬句很多,如:扯脱难、竹竿等)
2、再次欣赏,了解方言特点:
除了歌词这首歌曲的旋律也很有特点深入了许多花鼓戏音调的元素下面我们再来欣赏一遍再来感受一下
三、分析歌曲:
《一根竹竿容易弯》是一首湖南地方风格浓厚的歌曲。歌曲为四四拍子带引子和尾声的二段体结构。歌曲配上湖南方言的衬词“梭郎”、“梭那一子郎当那个依梭呀一梭”、充分体现了湖南民歌的地方特色,表现了“众人合伙力量强”的歌曲内涵。
完整聆听歌曲,让学生从听辨中了解湖南民歌的骨干音是“6、1、3、5”几个音这样学生既了解了湖南民歌的特点又同时熟悉了歌曲的主旋律。让学生在主动的、有兴趣的过程中自主学习欣赏歌曲的演唱,让音乐学习始终保持在愉悦、民主、亲切的氛围中。
四、课堂小结
七年级音乐第五单元欣赏歌曲《桃花红杏花白》教案
教学目标1、2、喜欢山西民歌,认识、了解小调的音乐特点
体验歌曲中独特的韵味与魅力,并在欣赏中获得审美体验。
教学重难点:
1、2、了解山西民歌及其特点,会哼唱歌曲旋律。
学会欣赏歌曲,能够通过欣赏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了解山西及其民歌:
山西的民歌不仅多,而且地方色彩十分鲜明。山西各地的民歌,在艺术风格上是很不相同的。这是由于各自所依附的地理条件和生活习俗以及历史条件的不同所造成的。山西各地民歌品种繁多,大致可归纳为五大类:
1、山歌;
2、号子;
3、小调;
4、秧歌;
5、套曲。
山西民歌代表曲目有:《绣荷包》《闹元宵》《走西口》等。
左权民歌:《杨柳青》、《桃花红 杏花白》、《亲圪蛋下河洗衣裳》等。
二、欣赏歌曲《桃花红 杏花白》
《桃花红 杏花白》是一首地道的山西民歌。这是一首左权民歌,由张文秀编曲。今天我们欣赏著名高音歌唱家殷秀梅和戴玉强重新演唱的二人对唱《桃花红 杏花白》。
他们的演唱对于歌曲赋予了他们自己的理解和诠释。词还是那些词,曲调也还是那些曲调,但演唱得大气、高亢、深沉,似乎又带着些悲凉。这是一首典型的情歌,主旋律当然是就是这两句:“桃花来你就红哎,杏花你就白,爬山越岭我寻你来呀,啊各呀呀呆---”这句在歌曲中反复咏唱。当然,接下来的歌词对这种情感又作了进一步的铺陈:“榆树树你就开花啊圪针针你就多,你的心眼比俺多呀,啊各呀呀呆;锅儿你就开花下不上你就米,不想旁人光想你呀,啊各呀呀呆,„„”这些歌词都取材于最平常的生活,但是反映的情感却是那样的浓烈、质朴。反复咏叹之间,男女主人公的心走的更近了:“金针针你就开花六瓣瓣你就黄,盼望和哥哥(妹妹)结成双呀,啊各呀呀呆„„”
三、简介歌曲:
作为当今民族声乐演唱与教学领域女高音声部代表性曲目之一的《桃花红?杏花白》,由刘麟、王志信编创词曲。曲作者曾亲自为这首歌曲撰写演唱提示,并强调该曲“是根据两首山西民歌组装及发展而成的”,表演时“首先要把握好山西民歌的风格、味道”。因此,对作品予以相应的音乐分析,以了解这首歌曲与原始民歌之间的渊源关系,了解词曲作家在编创过程中所使用的基本技法与艺术追求,并围绕着演唱处理开展二度创作,成为了用恰当的歌唱技术与方法展示地方风格、塑造声音形象,更好地学习、表演王志信创编版《桃花红?杏花白》的重要途径与基本要求。《桃花红?杏花白》取材于山西左权地区民歌《开花调——桃花红杏花白》与《开花调——会哥哥》。两首“开花调”均为结构短小、主题明确的分节歌,其内容反映了青年男女之间纯朴的爱情。
四、再次欣赏
全曲的曲调由这两位高音歌唱家演绎的荡气回肠,酣畅淋漓。以前听过的女声独唱,总觉得曲调过于秀气、细腻,可能和每个人的声音有关系。但自从听了他们二位的演唱,我才发现这首歌可以直入人心里,让听众能全部融入这首歌曲中,随着曲调的高低舒缓,完全沉浸在这种艺术的享受之中,久久不愿走出来。
“桃花来你就红哎,杏花你就白,爬山越岭我寻你来呀,啊各呀呀呆---”这时我们已经不独是局限于对爱情的理解了。这是一种对情感的执着的追求,不独对男女的情爱,还表现在对某一事、某一物、对某一种具象或意象的东西痴迷、执着,不离不弃,永远坚守的情怀。这是一种千百年来生生不息的东西,它必将始终根植在民族的艺术的土壤里,长开长鲜,永开不败。
五、课堂小结:
七年级音乐欣赏《龙船调》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使学生体验湖北民间歌曲的艺术魅力,从而产生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并对中华民族歌曲产生兴趣。
2、感受湖北对白方言,了解山歌特点,体验地方民歌带来的审美情趣。
3、通过欣赏,演唱,创造与表演,了解湖北民间风情,感受当地民歌风味;通过对音乐的再创造,增加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从而产生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并对中华民族歌曲产生兴趣。
教学重难点:
1、感受、体验土家族民歌特点,拓宽音乐文化视野。
2、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对创作歌曲。
3、对歌曲进行创造与表演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在湖北众多优秀民歌中,《龙船调》很荣幸地入选为世界25首优秀民歌之列,它不仅唱遍了大江南北,还飞出了国门,飞进了世界“音乐之都”----奥地利维也纳的金色大厅。今天让我们欣赏宋祖英维也纳独唱音乐会的表演盛况。
二、欣赏歌曲《龙船调》
聆听宋祖英演唱《龙船调》回答问题:
1、歌曲表现了什么样的情绪?(清新活泼、诙谐幽默)
2、这首歌哪些地方给你留的印象比较深?为什么?(歌曲的半说半唱对白,具有湖北地方风味)
三、歌曲简介:
《龙船调》原是湖北利川花灯中的一首花灯调,是在湖北广为传唱的一首民歌。歌曲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活内容,给人以戏剧性的美感享受。开头带有明显的远距离打招呼似的山歌风味,它明亮而高亢、自由而直畅。随后的短句既有划船时的节奏感,也有演唱时的舞蹈动作感,令人感到清新活泼、诙谐幽默,有着很浓厚的生活气息。半说半唱的对白强化了风趣诙谐的生活情调。最后一段音乐既有划船时唱劳动号子的形象,又有重新唱起山歌的形象。
四、再次聆听: 思考:
1、这首歌曲属于民歌中的山歌还是号子?(山歌)
2、你能找出歌曲中的衬词吗?
3、歌曲采用了哪一种演唱形式?(对唱)
4、歌曲是哪个民族的?(土家族)
五、学唱歌曲:
在聆听的过程中跟着歌曲旋律哼唱,学会用诙谐幽默的情绪演唱歌曲,注意对白部分。
六、课堂小结:
第五篇:新人音版六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新人音版六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第一课《古风新韵》
教学目标:
1、聆听两首古诗词歌(乐)曲,体会作品所表现的意境。知道歌曲《但愿人长久》在乐句结束音运用上的特点,以及所表现的情景和情感。
2、能饱含深情地背唱歌益《游子吟》,表达自己对母爱的感激之情。并能说出两段不同 的旋律在音区、旋律上的不同。
3、能用轻柔、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花非花》,在吟诵中感知词曲之间的紧密关系。
4、在聆听古琴曲《关山月》的过程中,认识民族乐器古琴,并记住古琴的音色。
5、学习坚笛双吐音和三吐音的吹奏方法,能与同伴合奏竖笛曲《大鹿》。教学重难点:
1、通过聆听与学唱,让学生感受中华民族文化的经典。
2、让学生感受古琴所表现的“安静悠远”的意境,体会古琴独特的“天地之音”和空灵感,并记住古琴的音色特点。教学时间:3课时。
第1课时
教学内容:聆听聆听乐曲《关山月》,认识古琴。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
1、从主题“古风新韵”直接进人。聆听古琴曲《关山月》片段,教师从演奏乐器的音色上引导学生感受乐曲的“古风”,设问:你认为乐曲中的什么因素让你有“古风”之感?听到这首音乐,你好像看到了什么情景?
2、认识古琴导入。
3、初听乐曲,感受古琴曲的意境。让学生边听边闭着眼睛,随音乐用手模拟古琴的演奏动作,如同身在其中。
4、随音乐默诵古诗《关山月》,体会古琴曲的意境。先让学生诵读古诗《关山月》,谈谈这首诗所表现的情景和情感。在默诵时,教师借助相关的图片展示,将乐、诗和画结合,引起学生的联想,帮助他们更好地体会其中的意境。
5、自选一首与古琴曲《关山月》的意境相配的古诗,进行配乐诗朗诵,体会古代文人的气质与情感。
三、全课小结。
谈谈这节课收获和感受。
第2课时
教学内容:聆听歌曲《但愿人长久》,学唱歌曲《游子吟》;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
(一)、聆听歌曲《但愿人长久》
1、用师生“对诗”的形式,从苏轼的《水调歌头》中的名句人手,如:教师出上句“人有悲欢离合”,学生对下旬“月有阴晴圆缺”;教师吟上句“但愿人长久”,学生诵“千里共婵娟”。
2、简单赏析苏轼的诗词《水调歌头》及创作背景,知道诗词所表达的情感。
3、有感情地配乐朗诵《水调歌头》。选用古琴曲《关山月》和歌曲《但愿人长久》作为背景音乐,朗诵后,请学生谈谈不同的配乐有什么不同的感受,感知“古风”与“新韵”。
4、聆听歌曲《但愿人长久》,歌曲在乐句结束音的运用上的特点。让学生边听边跟着唱,熟悉歌曲.在感受歌曲特点时,师生接唱的方式.如教师唱“明月几时”,学生唱“有”.帮助学生感知结束音基本运用长音这一特点。
5、安排对比聆听邓丽君和王菲演唱的版本,比较她们在演绎这首歌曲中的不同韵味、鼓励学生尝试打破歌词原有的节奏,根据自己对诗词的理解,用自己喜欢的节奏、语调来吟诵歌词,给诗词赋予“新韵”。
(二)、演唱歌曲《游子吟》。
1、复习学过的《咏鹅》《春晓》和《静夜思》等古诗歌曲导入。
2、初听歌曲,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感。请学生朗诵唐诗《游子吟》,体会诗中的情感。
3、再听歌曲,听出两段旋律在情绪上的变化。启发学生:这首唐诗呈现了两遍,在情绪上给你有什么不同的感觉?
4、用歌曲的伴奏音乐做背景音乐,请学生诵读唐诗《游子吟》两遍。要求学生读出不同的情感。
5、学唱歌曲,体会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1)视唱旋律。要求学生带着感情来视唱歌曲前八小节的旋律,视唱时不带装饰音。熟练后跟教师的琴声、用模唱的方法唱一唱前八小节旋律(带装饰音)。
(2)跟音乐哼唱歌曲的旋律,体会两段旋律在音区、旋律进行方面的不同。请学生用“M’’哼唱第一段旋律,用“wU”来哼唱第二段旋律,感受两段旋律的变化。引导学生从音区、旋律的走向比较它们的不同。
(3)学唱歌词,演唱歌曲。这首歌曲深受学生喜爱,且容易学唱,在演唱时,教师从旋律的走向、音区的变化上,引导学生通过力度的变化、唱法上的不同来唱好歌曲,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三、全课小结。
齐唱歌曲,谈谈感受。
第3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花非花》,学吹竖笛。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新课教学:
1、复习学过的歌曲《西风的话》。唱完后,请学生回顾歌曲的曲作者是谁,引入本课的学习。
2、用“WU”哼唱旋律,边唱边划旋律线,感受旋律的线条美。同样考虑部分学生进入变声期,请部分学生用竖笛吹奏,熟悉歌曲的旋律。教师用C调为学生伴奏,适当降低音高。指导学生学吹竖笛。
3、聆听歌曲范唱,理解歌词表达的意境。请学生用轻而高位置的声音来朗读歌词,用高位置的发声感觉帮助学生感受这首“朦胧诗”的意境。朗读后,请学生谈谈自己对这首诗的理解,教师还抓住歌词中“花非花,雾非雾”和“夜半来,天明去”,启发学生理解诗词所比喻的“短暂易逝、难持长久”的含义。
4、有情感地吟诵歌词,体会词曲音调的紧密结合。请学生根据诗中每个字的声调,适当地放慢速度、延长韵母来吟诵。然后请一组同学吟诵一句歌词,一组同学哼唱一句旋律,其他同学对照、感知词的声调和旋律的音调之间的联系。
5、学唱歌曲,表现歌曲的意境。在学唱时,引导学生用轻柔、优美的声音来演唱,每个字的字头唱得稍为“虚幻”而“柔美”些,体现“朦胧诗”的意境。唱好歌中的力度变化,注意气息的运用,尤其是最后一句“去似朝云无觅处”的渐慢与渐弱的处理,气息要控制好。
6、复习和交流学生已掌握的有关诗词歌曲,个人或设计小组演唱等多种表演形式,与同伴分享和分组展示。
三、全课总结。
谈谈这节课的收获,唱歌曲《花非花》。
第二课《月下踏歌》
教学目标
1、能感受乐曲《阿细跳月》和《火把节》片段热烈欢快的情绪,在聆听中知道云南少数民族的相关音乐文化和风俗人情。
2、能说出《阿细跳月》的主题是由4个乐句组成,听出主题重复了几次。并能用动作表现弹拨乐器演奏和速度、力度变化的段落。
3、能听出《火把节》片段中演奏的乐器音色,并能用动作、节奏拍击和打击乐器表现旋律的特点及音乐中的独特效果。
4、用圆润而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转圆圈》和《我抱着月光,月光抱着我》,表现彝族儿童嬉戏的情景和欢快的情绪。
5、背唱歌曲《转圆圈》,并能用“do、mi、sol”三个音编创短小旋律。
6、能根据乐器的形状、构造特点、演奏方式及音色特点,分辨民族乐器中“拉弦乐器组”和“弹拨乐器组”的分类。教学重难点:
1、学唱歌曲《转圆圈》和《我抱着月光,月光抱着我》,感受浓厚的儿童情趣和鲜明的彝族风格特点。
2、认识民族乐器中的拉弦乐器组和弹拨乐器组,并配合实践聆听,加强对乐器音色类别的听辨能力。教学时间:3课时。
第1课时
教学内容:聆听乐曲《阿细跳月》,认识民族乐器分类(一)。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新课教学:
1、导入:
(1)聆听《快乐的罗嗦》或演唱《赶圩归来啊哩哩》人手,请学生回顾彝族的
艮族风俗风情,然后进入乐曲主题的聆听。
2、聆听主题,熟悉主题。通过唱、奏、跳等方式,帮助学生加深对主题的记忆,然后说一说:主题是由几个乐句组成的?(4个乐句,1小节为1个乐句)
(2)跟老师学一学“跳月”的舞蹈基本舞步,边听边跳,感受乐曲的韵律。动作为:前三拍走三步,后两拍空中蹬脚两下,蹬脚时边拍手边喊“嗨嗨”。走的方向为:左右、前后。
3、多次聆听乐曲,听出主题重复的次数和变化。引导学生从音色、速度、力度和音区等要素中,听出主题重复时的变化。
4、再次聆听乐曲,用动作表现弹拨乐器演奏的乐段和情绪越来越热烈的尾声。启发学生:当听到弹拨乐器出现时,随音乐模仿弹奏的动作;当听到乐曲速度越来越快、力度越来越强时,随音乐的节拍用拍手、摇手腕等动作表现越来越热烈的情绪。
三、全课总结。
谈谈这节课的收获是什么?
第2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转圆圈》,发声练习;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新课教学:
1、导入:
(1)复习演唱歌曲导入歌曲的学习。
(2)从本课的发声练习入手,把学生带入歌曲的意境之中。
2、播放歌曲,听后谈谈歌曲的意境和前后部分不同的情绪。
3、学唱前八小节,表现与体会歌曲的意境之美。此部分在演唱时要注意音量不宜太大,唱好渐强、渐弱的力度变化以及延长音记号的地方,通过教师的指挥手势,帮助学生准确掌握和表现。
4、学唱歌谱,感受歌曲的特点。歌曲主要由“do、mi、sol”三个音组成,音型重复多,识读乐谱较为容易。因此,在识读乐谱时,教师稍加分析和引导,以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
(1)听教师唱旋律,引导学生边听边思考:歌曲主要由哪几个音组成?每一个乐句所表现 的意境是不是一样的?在分析时,结合歌曲的三个组成音“do、mi、sol”,介绍彝族歌曲的特点。
(2)分乐句视唱歌谱,边唱边请学生划出乐句的旋律线,感知旋律的走向。简谱版做复习变换拍子,请学生出现的小节左上角标出相应的拍号,帮助学生准确掌握拍子的变换。
(3)根据学生的基础情况,先把高声部掌握,并用有趣的象声词帮助读节拍的办法,先把变拍子的强弱规律掌握,注意突出强拍。把歌曲变拍子的节奏练好,再换成旋律唱一唱。由于歌曲变拍子的难度,二声部不唱,以降低难度。用分组和分声部自学的办法学唱。
5、学唱歌曲,处理歌曲。学唱歌曲应着重于歌曲的意境表现,要把撒尼儿童在银色的月光下欢快的歌舞场景表现出来,以表达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唱好这首歌曲,请注意以下几点:
(1)指导学生按歌曲提示的力度与速度记号来演唱。在演唱时与学生一起复习旋律中出现的音乐记号,如:反复跳越记号、力度记号(渐强、渐弱)等。
(2)用徐缓的速度、柔和的声音和小快板的速度、轻巧的声音来表现两个不同情绪的乐段。
(3)歌曲除变拍子外,多用听唱和模唱的方法唱好倚音。
(4)由于速度的变化与延长音记号的运用,指挥将是统一歌声的重要手段。
6、熟唱歌曲后,请学生手拉手站成排,随乐句的进行,摆动双手边唱边做律动,体验撒尼人民月下踏歌时的意境。
三、全课总结。
谈谈这节课的收获是什么?
第3课时
教学内容:聆听乐曲《火把节》,学唱歌曲《我抱着月光,月光抱着我》。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新课教学:
(一)聆听管弦乐《火把节》。
1、从民族风情导人。课前请学生查找云南地区少数民族传统节日的相关资料,如:火把节、泼水节、三月三等,课上进行交流分享。教师设问:你认为要表现“火把节’’上热闹欢腾的场景的音乐,在速度、力度、节奏等音乐要素上会怎样的表现?
2、初听乐曲,感受乐曲热烈欢腾的情绪。听后让学生谈谈所想象的热闹场面。
3、重点聆听第1段。
(1)第1遍,请学生边听边用节奏拍击,为音乐伴奏,感受与体验音乐的情绪。
(2)第2遍,听出此乐段演奏的乐器有弦乐组和木管组。引导学生听出轻快、灵巧的中间部分是由短笛主奏和铃鼓伴奏的,启发他们仔细聆听铃鼓的音色,并合着“x 0 ∣ 0 x”,节奏型拍击。
(3)第3遍,要求学生当听到重音出现时,做擂鼓的动作;当铃鼓音色出现时,和着节奏拍击。分男女生做,如:男生做擂鼓的动作,女生做拍击铃鼓的动作。
4、聆听第2段,感受乐曲抒情优美的情绪。聆听时,请学生听出此乐段由双簧管主奏,想象音乐表现的场景,然后再哼唱或吹奏主题,熟悉旋律;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打击乐
器,如三角铁,在乐段的长音处上奏一奏。
5、完整聆听乐曲,表现乐曲热烈欢腾的情绪。启发学生边听边用乐器伴奏、身体律动和哼唱主题等形式来表现。
(二)演唱
歌曲《我抱着月光,月光抱着我》
1、复习演唱《转圆圈》导入,聆听歌曲《我抱着月光,月光抱着我》的范唱,引导学生谈谈这两首歌曲所表现的意境。
2、初听歌曲范唱,说出歌曲演唱的顺序。聆听前先复习一下反复记号,然后请学生边听边在歌曲中找找反复记号。
3、多遍聆听,用听唱和视唱相结合的方法学唱歌曲。
4、这首歌曲是变换拍子,学生在演唱时不好掌握节拍的变化。在学唱时,让学生在节拍变换的小节前标注拍号,边唱边为歌曲划拍,以帮助学生准确掌握。
5、启发学生从速度、力度和演唱形式上进行歌曲的处理。
三、全课总结。
谈谈这节课的收获是什么?
第三课 银屏之声
教学目标
1、能听出歌曲《爱是一首歌》中出现的人声音色和演唱形式,说说最感动自己的是哪一段。
2、用嘹亮的歌声随音乐哼唱《两颗小星星》,唱出歌中主人公的自豪。
3、能视唱《滑雪歌》其中一句旋律,为歌曲划分乐句。并与同伴一起设计表演形式来演唱歌曲。
4、能用明亮、自信的声音背唱歌曲CDO RE MI》,并与同学分角色表演。
5、能编创旋律短句来表现不同的情绪。在学吹竖笛二声部练习曲中,复习巩固双吐、三吐的吹奏方法。教学重难点:
1、学唱歌曲《滑雪歌》和《DO RE MI》。
2、初步体会到主题歌曲在塑造电影人物性格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创造音乐和表现音乐的能力。教学时间:3课时
第1课时
教学内容:聆听歌曲《爱是一首歌》和《两颗小星星》,编创旋律活动;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新课教学:
(一)聆听歌曲《爱是一首歌》
1、展示动画片《小鹿斑比》的相关图片或视频片段,看过这部动画片的学生讲讲其
中的故事。
2、初听歌曲,听出歌曲中出现的人声音色和演唱形式。聆听前,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人声的分类和学过的演唱形式有哪些,并把这些知识写在黑板上,便于学生在聆听时对照。歌曲先是由男声领唱,接着是男女声合唱。
3、复听歌曲,听后让学生说说歌中的哪一段最能感动自己。引导学生从歌名和歌词中谈谈对歌曲的理解,结合歌曲的演唱形式“领唱与合唱”所体现的效果,体会歌曲最令人感动的部分。
4、再次聆听,感受歌曲所表达的甜美与温馨。
(二)聆听歌曲《两颗小星星》
1、从复习演唱歌曲《小小少年》人手,简单回忆德国影片《英俊少年》的故事情节,并让学生谈谈对主人公海因切的印象。
2、初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教师引导学生从歌曲的节奏型与一字一音中,感受主人公海因切的自信与自豪的性格特点。还请学生听出不同情绪的两个乐段,为后面编创活动做铺垫。
3、再听歌曲,请学生随音乐哼唱,体会主人公海因切的自豪心情。让学生边唱边用动作来表现。如:手握空拳随音乐的节奏来挥动,以更好地体会音乐所表现出来的坚定与自信。抒情段落时,把握拳的手张开,随乐句划动。
4、鼓励学生尝试编创2—4小节的旋律短句来表现不同的情绪。教师启发学生模仿歌曲的节奏型来编创旋律,用不同的节奏来表现不同的情绪。
三、全课总结。
谈谈这节课的收获是什么?
第2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滑雪歌》,学吹竖笛;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新课教学:
1、从对比聆听动画片《雪孩子》中两首歌曲入手。先复习演唱歌曲《堆雪人》,然后播放歌曲《滑雪歌》,请学生感受两首歌曲的不同情绪。
2、聆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意境。听后,请学生在歌曲的伴奏音乐下,有感情地朗读歌词,体验歌曲所表现的意境。
3、视唱歌啦旋律,为歌曲划分乐句。
(1)视唱“编创与活动”中的旋律,请学生唱后在歌曲中找出这一句旋律。(2)请学生跟着教师的琴声用慢速、轻声地试唱歌曲的旋律,并为歌曲划分乐句。抓住歌曲弱拍起唱的典型节奏、基本上是四小节为一句这些特点,启发学生说一说这首歌曲乐句划分的规律。
4、学唱歌曲,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歌曲的旋律优美舒展,所表现的银色世界让人感觉恬静甜美。在演唱时,注意气息和音量的控制,把歌曲的意境表现出来。歌词中有不少的词语重复,教师启发学生用不同的力度去演唱,给歌曲的演绎赋予更多的情感表达。引导学生感受与体会歌曲为影片渲染“雪花飞舞的银色世界”所起的作用。
5、为歌曲设计情景想象、律动与造型等表演形式,边唱边表演。
6、表演唱歌曲《滑雪歌》。
三、全课总结。
谈谈这节课的收获是什么?
第3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DO RE MI》,分组和分角色表演歌曲;复习歌曲《滑雪歌》。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新课教学:
1、导入:这是一首经典英文歌曲,很多学生对歌曲旋律并不陌生,本节课我们一起学唱歌曲《DO RE MI》。
2、鼓励学生视唱或用竖笛吹奏歌曲的旋律。采用分组、分句自学,或者师生接龙的形式来唱(奏),带有变化音的乐句教师要多做示范,让学生先聆听后模唱。
3、复习巩固“d0、re、mi、fa、sol、la、si”柯尔文手势,引导学生从音阶的排列中,感知歌曲采用旋律模进上行的创作特点。
4、用饱满、明亮的声音来演唱歌曲,并尝试用英文来演唱。
5、观看影片中的片段,鼓励他们模仿片中的演唱形式及简单的合唱效果。
6、分小组合角色进行表演唱,比一比哪个小组的表演更精彩。
7、复习聆听过的影片中的另一首插曲《孤独的牧羊人》,并请学生分享自己会唱的其他插曲。
8、全班分角色表演《DO RE MI》,复习歌曲《滑雪歌》。
三、全课总结。
谈谈这节课的收获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