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平凡的岗位 停不下奋斗的脚步
平凡的岗位
停不下奋斗的脚步
——记青河公路管理分局殷兴义先进工作者事迹
作者:吕风霞 青河县公路分局
殷兴义同志,今年45岁,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历任过技术员、副段长、项目经理兼技术总监、公路建设项目执行办工程管理工程师、段长,2011年4月任局长至今。二十几年来,政治上他严格要求自己,认真积极参加政治理论学习和各项政治活动,不断加强自身世界观的改造,遵纪守法,牢固树立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信念和主动服务意识,工作上兢兢业业、刻苦钻研、锐意进取,出色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为阿勒泰公路管理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他2006年-2009年荣获阿勒泰公路管理局先进工作者;2006年-2007年荣获交通局党委优秀党员;2008年荣获阿勒泰公路管理局创新先进工作者;2008年荣获总段党委优秀共产党员;2010年荣获阿勒泰公路管理局支持工会工作党政好领导、荣获县交通局抗灾救灾先进个人等荣誉。
一、爱岗敬业甘于奉献
殷兴义于2006年3月调入青河公路管理分局,“冬天积雪路难走,夏天黄沙万里长”是对青河气候形象的比喻,这个常常被大雪封堵的县城,很多人一提到就直摇头,都会打退堂鼓,可他一呆就是6年,他说自从他到了这里就做好了“耐得住清贫,守得住寂寞,甘做铺路石”的心理准备,正是因为下了这样的决心他才克服重重困难,一次又一次地完成了上级交给他的任务,有这样一位带头人青河公路管理分局的各项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然而面对家人他常常感到内疚、自责和悲伤,与妻子结婚17年两地分居长达15年,每次离开家,照顾儿子和双方父母的重担就落在妻子一个人身上,在岳父生病期间他也没能在床前照顾几日,如今岳父与世长辞了,在他心里也永远留下一个没有尽好孝的结。但自古忠孝不能两全,他知道自己是一名党员领导干部,不能因为亲情忘了责任,不能因为家事而耽误了工作,离去的亲人能够理解自己的。
二、善于学习,科技创新硕果累累
殷兴义同志参加工作以来一个很大的优点就是善于学习各种知识、技能,并把学习与工作紧密结合,在实践中不断认识和把握各类科技成果,完善自身知识结构,敢想敢为,把创新的思路带到工作中来。为了加强公路养护科技创新,2008年他带领技术力量研发了公路技术状况评定系统软件、2009年又带领职工自行研发了移动式桥梁维修架和示警桩快速粉刷器两项技术创新项目、2010年创新项目为标线补刷辅助器和离心式强风清扫机、2011年投入5000元研发了路肩上土装置,于五月起就投入生产,此项目的投入使用大大加快了国检工作的进度,并已获得国家专利受理书。另一创新项目,一种公路防撞护栏涂刷模板,也于8月30日获得国家专利受理书。多项技术创新项目成效显著,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节约了养护资金,提高公路养护质量,为公众出行提供方便、快捷、舒适、安全的通行条件。
三、不畏艰难勇挑重担
2011年是五年一次的全国干线公路养护管理大检查,按照2011年新调整的国检方案,受检路线采取按比例随机抽取,也就是说全局上下形成“处处迎检,人人迎检”的局面,青河公路管理分局管养的道路经过一个冬春的雪雨中冲泡,加上车流量越来越大,重型车辆越来越多,造成路面上出现的大量坑槽、沉陷和路肩边坡上严重的缺土等病害,短短两个月的工期就要迎检,这让局长殷兴义着实感到压力不小,他紧急召开完“迎国检”动员大会后,就带头冲到了养护第一线,处处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用他自己的话说,为了全力以赴“迎国检”加班加点是“家常便饭”,带病坚持工作是“小事一桩”,那里有困难那里最繁忙“我不上谁上!”那段时间在他心里早已下了不成功绝不鸣金收兵的决心。在他的模范带领下分局的全体干部职工节假日里没有一个人离开工作岗位,没有一个人因事请假,没有一个人埋怨。紧张而有序的工作使得各项内业和外业资料全部按国检要求整理的有条不紊,从细节上做到了整洁完善。
繁忙的工作没有人注意到,殷兴义局长由于每天体力透支他的面容显得有些憔悴,他脖子上因心急冒出的一个个毒疮也没有时间及时去处理,这段分秒必争的日子,除了专心筹备迎国检事宜,还有分局大大小小的日常工作等待处理,他几乎没有睡过一个好觉,本来就严重的“三高”也加重了,但他疲惫的身心深处仍然流露着难以掩饰自豪和欣慰。经过60天的大干苦干,把青河公路管理分局的干线公路打造成了畅、洁、舒、美、安的标准化道路,他这才深深地舒了一口气。是啊,还有什么比工作初现成效更重要呢?正应了“衣带渐宽终不悔”这句古话。
殷兴义是一群平凡公路人中的佼佼者,他以苦为乐,在艰苦的环境中、平凡的岗位上做着无私奉献,用美好的青春和辛勤的汗水铸就了那条黑色纽带,用一个公路卫士的豪情与一生执著的誓言守卫着那条线路,面对率先实现新疆交通跨越发展的挑战,他将继续保持良好的工作作风,为交通事业作出新的贡献。
第二篇:高中生励志日记:停不下的脚步
高中生励志日记:停不下的脚步
口管春婷
早上五点钟,我又被准时叫醒。不是我心甘情愿,也没有人逼迫我,我却依然要起床,进行二万五千里长征似的跑步。说实话,我不喜欢跑步,第一次跑步,是被我妈逼迫的,她说我需要锻炼,我跑了;后来,中考前需要进行体育考试,为了中考,我拼上了;考上高中后要军训,为了军训中不出什么意外,我又开始跑步。直到军训后,我感觉自己解脱了,于是,那条长长的小路,就渐渐地被我遗忘了。
路不长,十分钟搞定,可是我真的不喜欢跑步,即使仅有十分钟。我讨厌在路上看到别人的目光,在他们的目光里,我什么都看不到,我不知道他们心里在想些什么,是赞扬我,还是有别的看法?我不知道,因而不喜欢,我不跑了,这次是真的不跑了。
我不喜欢跑步,我有很多次想偷懒,也有很多次真的偷懒了,只要偷懒一次我便可以多睡一次懒觉,可是,多睡懒觉的同时我发觉自己是那么自责,那么难受,仿佛有很重要的事没干一样。我想再去跑一次,可是一想起那些人的目光,我又退缩了。我干嘛要在乎别人的看法啊!我一遍一遍地对自己说着,可就是不肯下决心再去跑一次。直到昨天,当我被叫醒时,我真的又跑了一次,这一次,跑得我大汗淋漓,气喘吁吁,上气不接下气,把那些时间里没流的汗全补上了。我开心地笑了,好像任务完成了一样。
昨天被叫醒还是那么不情愿,今天却是那么兴奋,同样是干一件事,我的情绪差别怎么就这么大呢?也许,跑步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已经成为我心目中神圣而必须完成的任务!
我说不出跑步有什么好处,却忘不了那一个个明媚的早上,怀着对生命的向往,迈着矫健的步伐,迎着朝阳,前进!
山东省诸城市繁华中学高二
第三篇:激昂青春 奋斗脚步
激昂青春 奋斗脚步
人的一生能有多长,一生中一个人能走多远,看似渺小的生命又能够承载着多大的梦想?我想每个人对这都有不同的看法和理解。悠悠历史,几经沉浮。圣人志士们经历蹉跎岁月的洗礼,心有人生漫漫,前路其修远兮的抱负;也有人生苦短,当力争朝夕,秉烛夜读的感慨;更有自思量,修其身的操守悟道。而如今,小小的我,背着重重的期望,在这激昂的青春岁月里,我愿抬头仰望天空,低头脚踏实地追逐我的梦想。
每一个人都有一个梦,或平凡,或伟大,但都在为实现”它”而努力奋斗着,努力着。这个梦想,犹如一颗种子一样,被埋在土下,春天到了,它慢慢的萌芽,生长,然后破土而出,迎接那温暖的太阳。而我们就像那颗种子一样,经过残酷的高考来到了现在的大学。萌芽的种子在太阳光的照射下能快速的成长,而我们,也正需要那“太阳光”。
两年前,我怀着梦想来到了我的大学------阜阳师范学院。刚刚进入这所学校,我对这所学校充满了好奇,觉得什么都是新鲜的,好玩的,也有着小女生对大学的憧憬。可是,我也并没有忘记自己来这所学校的目的,学好专业课,锻炼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但也不得不说,大学不仅是个锻炼人的地方,也是一个考验人的地方。大学的生活和高中相比,多了许多空余的时间,没有像高中那样高强度的练习。但这些空余的时间,对我们来说却需要我们有足够的自制力和控制力,如何利用这些空余时间使其对我们的学习与成长有优势才是重要的。
我来自一个很普通很平凡的农村家庭,并不富裕,可是我却并不因为我的家庭而没有自信,变得自卑,从而去怨恨父母。相反,我很感谢我的父母,感谢他们给予我生命,给我一个温暖和睦的家庭,让我健康快乐的长大。我知道也了解父母养大我和弟弟的辛苦和不易,我也知道只有读书才能改变我们的命运。国家注重教育,注重国名的素质,也关切青少年的梦想。我很幸运能在这次“助学·筑梦·铸人”的活动中得到国家的助学金,能让我离我的梦想更近了一步。我会认真努力的学习,用自己的行动来证明自己,用自己创造的价值去回报社会,让自己成长为一个有爱心,有责任的人。
兰因春而存在,而春则因有了兰的幽美,才多了温暖和煦,少了些清寒;荷因夏而存在,而夏则因有了荷的淡雅,才多了清爽,少了些燥热;菊因秋而存在,而秋因有了菊的蓬勃,才多了丰腴,少了些贫瘠;梅因冬而存在,而冬则有了梅的芬芳,才多了些生机,少了些冷寂,也就是自然界中存在的这些基本的道,我的梦想才会因为国家政策的支持开始含苞待放,我的青春才有了奋斗的激情与意义。梦想,无法用金钱衡量;国家的政策对我们的影响也同样不能用金钱衡量,因为它是政府对大学生的关爱,也是国家对我们的希望寄托。
感恩,不曾忘却;梦想,不曾放弃。我会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用自己的努力去实践自己的梦想。我相信,只要我肯努力,肯上进,我的梦想会因此变得更加多彩与绚丽!
第四篇:平凡的岗位 奋斗的人生 先进事迹材料
平凡的岗位
奋斗的人生
——平江县华文食品陈渡根先进事迹材料
他把工作当做自己的使命和人生目标,无论多么平凡的岗位,他都不忘奋斗,凭着工人阶级的吃苦精神和奉献精神,使自己从一个最基层最普通小员工,迅速成长为部门经理、工会主席,并多次荣获公司优秀员工称号,被县委、县政府评为县级劳模。
能吃苦,小工成主管。2006年,陈渡根成为了华文食品的一名打工仔,因为只有初中文凭,又无一技之长,只能在车间搞搬运,封货箱。虽然每天累得满身汗水臭,但眼瞅着其他同龄人揣着文凭,握着一技之长,使着机械化,陈渡根在悔恨年少时淘气读书少的同时,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不甘人后。从此,他白天认真吃苦做工,晚上则秉烛夜读苦思。因为做工刻苦、好学上进,进公司不久,渡根就被调入公司半成品生产车间。在生产实践中,他成了全车间最喜欢咨询和琢磨的员工,特别是休息间隙,他总是和老员工打成一片,虚心地向他们学习请教。很快,渡根就熟练地掌握了车间的全部技术要素,并在学习请教和交流中积累了不少管理经验。尽管只是一名最普通的车间员工,但他总是勤于思考,在生产中总结了许多车间不足,并通过分析处理,提高了车间工作效益,降低了机器损耗。很快,他的勤奋好学、善思善行传遍了车间,也被公司管理层获悉。几个月后,渡根被任命为生产组长,一年后晋升为车间主任。
勇挑战,“小白”当“大使”。小鱼制品是华文公司的主打产品,2013年,公司出现了鱼胚质量差,数量不稳定,价格高等多重困境。公司作出战略调整,计划派人出使泰国,寻求稳定高质的鱼胚原材料供应渠道。此时的渡根,把半成品车间打理得井井有条,车间效益稳步提升。当公司领导找到他,希望他能临危受命时,渡根有了些许的犹豫。确实,放弃得心应手的工作,远离家人外出奔波,太不合算。周围不少同事也都劝阻他,他们一致认为渡根外语基础差,要适应不同国情、不同环境、不同风俗的挑战,工作难度太大。但他最终欣然接受任务,如期出使泰国。渡根觉得,自己既然是华文的一员,就应该急公司之所急,况且自己也不能安于现状,再大的困难也要勇敢地去挑战。
初到泰语,语言一窍不通,工作进展艰难。为使工作尽快进入状态,他白天顶着36度以上的高温,骑着摩托,带着翻译奔波于泰国各个渔场调研,每天80公里的路程,强光和紫外线灼痛了他的胳膊和脸蛋,不到一周就完全晒成一个黑黝黝的泰国人。晚上,他就着灯光,忍着蚊虫叮咬,一边通过买来的书本和光盘,狠心学起外语;一边搜集资料,认真学习泰国鱼胚制作工艺,探索解决公司原材料的办法和措施。三个星期的日夜强化,渡根终于掌握了一些入门口语,能够进行简单的泰语交流;同时,通过多次深入渔场交流,结合自己通宵达旦的学习思考,他也从源头上掌握了鱼胚质量改善的加工工艺和进口渠道,在保障公司进口鱼胚质量的同时,大大降低了公司的生产成本。出使任务圆满完成,白白净净的小伙子成了地地道道的泰国渔民,但渡根心里格外欢欣,他再一次获得了公司的高度评价和嘉奖。
敢担当,小吏干大事。2015年,华文响应平江县委、县政府回乡创业的号召,签约平江工业园,计划首次投资3亿元,征地180亩,打造一个自动化无菌生产车间,形成华文最重要的食品生产基地。项目要求100天内完成,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重任再次落到了渡根双肩,公司决定项目所有原材料采购由他牵头负责。坚决执行、坚决落实!渡根一头扎进了材料市场,了解价格行情、进行质量对比,既重视降低采购成本,又确保材料质量。三个月下来,他走南闯北、东西奔波,行程3万多公里,没有歇过星期天,也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更不知道饿了多少次肚子,终于如数如期如质地出色完成了这次大采购任务。同年年终,陈渡根荣获公司“突出贡献奖”。
用真情,小节聚大爱。不停的挑战、出色的表现、快速的成长,渡根的事迹传遍了华文的每个车间,成了华文公司所有员工的对齐标兵、励志榜样。
2016年,他被全体华文员工推选为华文工会主席,如何把工会工作做好,服务于企业,服务于员工,成了新的任务和使命。为了搞好工会工作,建好职工之家,渡根上下奔波,全力争资争项。2016年,公司投资400万元,建起了设施齐全,集学习休闲娱乐于一体的职工活动中心,与此同时,他积极组织开展职工代表大会、员工座谈会、生日晚会等活动,并免费举办各类培训学习,帮助员工解决工作生活中的难题,并全力给予员工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真情的付出、真心的服务、贴心的举措,华文工会在企业与职工中迅速架起了和谐的桥梁和纽带,成了公司凝聚民心和战斗力最好的平台。在华文工会的引导和号召下,公司所有的大型活动,职工都能自主自发地协助现场工作开展,并确保活动结束后二十钟内做到现场一尘不染;只要是在公司范围内,无论谁丢了钱和物都能快速寻回;每次爱心公益活动,职工都能积极主动参加;在生产旺季,只要一声令下,员工都能积极响应,参与支援生产。2018年,华文公司自愿参加献血活动的人数,超过工业园所有企业事业单位的献血总人数。华文工会也先后被评为省市县模范职工之家,其个人当选平江县总工会兼职副主席。
正如华文董事长周劲松所言,“渡根干一行爱一行成一行,是公司难得的人才,是所有员工学习的楷模”。他在平凡的岗位,用自己奋斗的人生诠释着新时代的劳动者精神!
第五篇:---平凡岗位
平凡岗位,一样精彩
《先锋之歌》第二期观后感
2011年3月6日,按照创先争优活动部署,我园教职工收看了《先锋之歌》第二期节目,报道的是河南日报摄影记者王天定的事迹这一次收看王天定的事迹则让老师们有了一个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感触。特别是他不顾60多岁的年龄,坚持一年200多天在基层奔波,深深植根于人民群众和社会生活中报道和捕捉新闻镜头而震撼;更为他为了一个题材几次甚至几十次反复深入现场拍摄的探究精神所鼓舞。他用永不疲倦的相机,记录着一个伟大的时代,也记录着新闻记者的顽强心路。他以永不磨灭的理想,展现了一个充实的人生,也展现了新闻职业的神圣使命
教师们纷纷说:王天定的事迹虽然称不上令人感佩,使人感动不已,但是正是他那种平凡而朴素、服务群众的务实精神和对事业执着追求,使我们感受到了一个新闻摄影工作者崇高的荣誉感和责任感、服务人民的朴素情怀和求真务实、积极探索的工作作风,将共产党员的形象在他身上得到了充分的张扬,他这种精神必将激励着每一名共产党员在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道路上努力奋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国家繁荣富强、民族振兴做出积极贡献。作为教师,特别是早期教育的幼儿教师,在工作中更应该以他为榜样,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成绩,为提高我县幼儿整体素质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透过这两期的《先锋之歌》三个先进人物典型,教师们观看后纷纷表示,这种方式最直观、最具说服力、最具教育意义,通过观看优秀共产党员的感人事迹,思想上有了很大的升华,激励了奋发进取的精神,增强了爱国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为民务实,构建和谐,是当代时代的最强音,这不仅需要各级政府、各单位和组织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开拓创新,团结拼搏。同时,更需要全社会乃至每个共产党员、每个公民,为了和谐幸福美好生活做出自己的应有贡献,只有人人都奉献出一份爱,我们的生活才能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