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5年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主要亮点
目 录
2015年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主要亮点....................................................2 2015年县住建局重点建设项目工作总结................................................5 2015年安全生产工作情况总结........................................................9 2015年建筑工程质量安全暨建筑管理工作总结.........................................13 洞口县2015年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工作情况总结.......................................23 洞口县2015年农村危房改造工作总结................................................31 洞口县农村垃圾治理工作情况汇报...................................................34
-1-2015年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主要亮点
洞口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2015年12月31日)
亮点
一、重点项目建设工作成效明显。
洞口一桥廊桥项目。完成考察论证、初步设计等前期工作,已经政府常务会会议研究通过,即将招商招标。县城管道天然气工程。已完成投资985万,新增用户1035户,完成管网敷设8.32公里。‚气化湖南‛乡镇管道天然气项目。通过公开招标,确定了投资商湖南鑫荣天然气公司,已开展各项前期工作,水东镇和山门镇管道天然气项目配合道路改造完成部分管道预埋。桔城路提质改造工程。桔城路改造升级施工方案已经递交县委、政府研究,立项、设计、初步预算、图审已经完成,政府常务会已通过,常委会通过后就进行招标。县城污水管网建设工程。全年共完成污水管网建设16公里,包括新建城东污水管网、工业园区污水管网、蔡锷路污水管网工程和老城区污水管网改造,完成投资4000余万元。启动了御龙湾至自来水一厂污水管网工程前期工作。县城供水设施扩容提质工程。已完成了可行性研究、水资源论证、水土保持方案与节能评估报告的编制、立项审批、设计招投标等前期准备工作,预计2016年1月可开工建设。
亮点
二、安全生产获得省市考核表彰
-2-全年实现住房城乡建设系统安全生产零事故。在迎接省市检查组对全县安全生产年度考核时,省市检查组对住建局年度开展安全生产工作给予高度评价:有组织、有宣传、有考核、有问责、有记录,措施得力、资料完美、效果明显。
亮点
三、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全市领先
2015年我县新开工工程77项,其中市政工程21项;新增房屋受监工程56项,面积51.59万平方米;工程竣工验收备案项目99项,竣工验收面积13.99万㎡;监督覆盖率达100%。受监工程质量合格率100%,创建省市标准化施工工地4个。
亮点
四、节能减排工作全面推进
2015年,新建建筑设计阶段节能强制性标准实施率达100%,节能设计施工图审备案登记项目30个,建筑面积52.13万㎡,建筑节能面积为47.52万㎡(其中绿色建筑面积占4.35万㎡)。节能竣工验收项目11个,建筑面积为17.15万㎡,节能面积为15.34万㎡,办理建筑节能工程竣工验收备案登记项目4个,我县建筑节能各项指标都达到或超过与市签订的责任状目标。
亮点
五、农村危改赢得省市考核赞誉
今年省分配我县农村危房改造对象2200户,其中重点帮扶对象为550户,一般帮扶对象为1650户,帮扶资金2953万元。帮扶对象全部经过了县危房改造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核实。至11月底已完成农村危房改造户1760户,完成任务数的80%,12月底将全部完成。
-3-亮点
六、城乡垃圾治理全面启动。根据《湖南省生活垃圾处理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和《湖南省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方案》的要求,加大乡镇垃圾清运设备和中转设备设施建设的投入,有步骤、有重点、有规范地建设村镇垃圾、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完成村级环境整治30个。山门镇及周边桐山乡、大屋瑶族乡、石柱乡、醪田镇、水东乡等六个乡镇的组团生活垃圾组团收运系统工程正在建设中。高沙镇污水处理项目污水处理厂建设总投资5510万元,已完成投资1160万元,污水管网已铺设完成共34.4千米污水管网。
-4-2015年县住建局重点建设项目工作总结
按照县委、县人民政府下达的2015年重点建设项目目标任务(洞办发“2015”16号),我局2015年重点建设项目包括洞口一桥廊桥景观建设工程、县城管道燃气工程、‚气化湖南‛管道天然气项目、县城五条主干道提质改造工程、县城污水管网建设工程、县城供水设施扩容提质工程。我局按照县委、县政府的部署安排,按照县委、县人民政府《关于下达2015年重点建设项目目标任务的通知》,多次组织邀请县级领导召集相关部门专题研究项目建设过程中的相关问题,以现场办公的形式对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各类矛盾纠纷予以协调处理,对项目实行全方位服务,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高度重视,确保了项目的顺利实施,在年内,由我局牵头的六个重点项目都取得了可喜成绩,现将建设管理情况总结如下:
一、项目进展情况
(一)洞口一桥廊桥景观建设工程
我局先后与对前期洽谈的天下廊桥景观臵业有限公司、香港廊桥中国投资集团公司、湖南和大实业集团、怀化湘中房地产开发公司、香港东方廊桥投资集团公司、格兰蒂斯投资有限公司等六家公司进行了洽谈。为加快推进该项目的招商工作,经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同意,由县委、县政府领导带队组织有关部门于10月13日至16日在怀化、湘西等地进行招商考察,已经向县人
-5-民政府提出工作方案,待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通过后即可实施。
(二)县城管道燃气工程
该项目为续建项目,是由县委、县政府牵头引进的招商引资项目,计划总投资8498万元,建设规模为:年供气946万立方米;可供40000户居民及工业、公共建筑用户和400辆汽车用户汽车加气的供气系统。2015年新增管道燃气用户目标任务为1000户,管网7公里,截止10月,已完成935户,累计完成管网建设长度3.93公里,投入资金785.77万。
(三)“气化湖南”乡镇管道天然气项目
经政府常务会研究同意,授权我局对乡镇管道天然气项目公开招标,湖南鑫荣天然气有限责任公司中标,该公司在洞口注册鑫三和天然气有限公司,承担乡镇管道天然气项目建设,拟投资3亿元,自筹资金、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三年内完成高沙、黄桥、石江、竹市、山门、水东六个乡镇管道天然气项目建设,并签订了项目建设协议,目前已经完成前期工作,山门镇管道天然气工程已经开工建设。
(四)县城五条主干道提质改造工程
根据县委、人大、政府的意见,为打造宜居洞口、魅力洞口,进一步提升县城品味,改善县城面貌,拟对县城桔城路、文昌路、雪峰路、蔡锷路、双洲路五条老主干道升级改造,根据县财力状况,按照县委、人大、政府的意见分步实施,2015年7月23日政府常务会议同意年内按照‚综合管廊‛建设标准实施县城桔城-6-路改造升级工程。7月24日县人大常委会第19次会议通过了县人民政府《关于桔城路改造升级工程有关问题的议案》,同意桔城路升级改造工程方案。9月9日县委第11次常委会研究同意启动桔城路两边人行道改造。目前已经正在进行勘察设计、工程预算等前期工作,升级方案经政府研究后将立即启动图审、财政评审、招标工作。
(五)县城污水管网建设工程
全年共完成污水管网建设16公里,包括新建城东污水管网、工业园区污水管网、蔡锷路污水管网工程和老城区污水管网改造,完成投资4000余万元。启动了御龙湾至自来水一厂污水管网工程前期工作。
(六)县城供水设施扩容提质工程
该项目自2014年8月启动以来,已完成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水资源论证报告、水土保持方案、节能评估报告的编制、环境影响初步审查、项目初步选址论证、建设用地初审与立项审批等前期准备工作。目前正在进行项目的勘察设计招标工作,完成勘测、设计与征地工作后,按原定建设计划于2016年元月正式启动工程的建设,拟投资4800万元。
二、建设管理中的主要措施
一是健全机制。建立由局长负总责、分管副局长具体抓的重点项目层层抓落实机制,成立了重点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加强组织领导。
-7-二是强化服务。经常走访各个项目部,及时了解项目建设进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等,积极加强与相关职能部门的联系与衔接,并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存在的矛盾、问题。
三是狠抓督促。我局实行项目进展情况检查制度,及时听取了解项目部的项目进展及实施情况,经常现场督查,帮助解决实际问题,促进项目建设有序、优质、高效。
四是加强工程监管。对所有重点工程项目加强工程监督管理,严格按建设程序办,实行项目法人负责制,工程招投标,工程监理;加强工程安全监督和质量监督,实行文明施工;加强工程的综合管理,严格财务管理,及时上报各种报表资料和相关信息。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1、加大工程建设力度。继续发挥局重点项目建设领导小组的领导作用,加强对重点项目的指导和督促,加快工程建设速度,确保各项任务顺利完成。
2、加大对重点项目的保障力度。对重点项目的手续办理、用地、用电、用水、资金等优先保障,确保重点项目建设顺利实施。
-8-2015年安全生产工作情况总结
洞口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2015年11月13日)
一、总体情况
2015年,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充分认识安全监管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从加强宣传、完善制度、规范管理、落实责任制、改进服务等方面入手,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和省、市、县有关工作部署,全面加强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扎实推进专项行动,取得了一定成效:目前我县共监督管理在建工程36个,在建房建工程31个,总建筑面积82.41万平米;在建市政工程5个,总投资12.4亿元。签订企业安全生产责任状16份,建筑施工质量安全受监率100%;城镇市政公用设施可靠运转,实现持续安全供水580万吨;全县3家燃气企业、45家燃气经营网点正常供应、安全运行。到目前为止,全县住建行业没有发生质量安全事故,总体安全生产形势平稳可控。
二、主要工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严格落实质量安全责任。局机关专门安排5名党委委员负责工程建设监管工作、3名党委委员负责城镇公用设施安全运行,分片包干开展日常巡查。通过大力推行安全生产责任目标管理考核制度、公示制度、警示制度以及质量安全形势
-9-分析制度、日常巡查制度等一系列强有力的监管措施,监管体系逐步健全,监管工作日趋规范,监管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明显提高,质量安全薄弱环节的监管力度加大,隐患进一步消除,企业质量安全保证体系逐步建立健全,安全生产投入明显加大(到目前为止,2015年全县住建行业监管部门投入安全生产费用20余万元,培训安全监督人员20人次),安全生产基础更加扎实。
2.认真研究部署,积极推进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为推进全县建筑施工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加强建筑施工现场安全质量标准化达标验收工作,根据省市文件精神和有关规定,成立了洞口县建筑施工现场安全质量标准化达标验收组,积极组织全县在建工程的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建设单位相关人员进行本县的标准化达标验收实施细则和标准化认证实施细则的学习和宣贯,积极开展创建安全质量标准化示范工地,前三季度申报省级安全质量标准化示范工地10个。
3.开展专项治理,整治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上半年共开展质量安全生产检查8次(月检),季度检查3次,开展全县瓶装液化气经营网点安全检查5次。有序逐阶段开展了 ‚安全隐患集中整治活动‛、‚建筑起重机械调查和登记备案活动‛、‚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安全生产百日大行动‛、‚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法规和紧急救援知识宣传活动‛、‚安全生产三项行动‛、‚建筑工程拆除施工安全隐患排查行动‛、‚安全生产 ‘九打九治’专项整治工作‛,狠抓了重大危险源的识别监控,提升设备和起-10-重设备的检测登记备案,高大模板等危险性较大的专项工程开工条件审查、规范监理行为工作等,全县已检测并办理登记备案的起重机械共105台次,该类信息均录入了起重机械设备管理平台,通过季度大检查,经常性日常巡查、拉网式检查、地毯式排查等方式,查资料、看现场、发现问题,及时采取处理措施、消除质量安全隐患。全县建设系统共进行督查44次,督查组参检人员182人次,组织检查79次,参加检查的专家和技术人员179人次;排查隐患1214条,整改隐患1196条,整改率98.5%,责令改正、限期整改、停止违法行为71起,责令停止建设4起,立案24起,结案12起,罚款30万元。百日安全生产大检查期间,我局付昭良局长带队先后对洞口橘香家园5、6楼、绿景三期工程28、29
####楼、洞口慧创工业园标准化厂房及附属房、办公楼及职工中心、职工宿舍以及佳和•名都11、12、13、16号栋、疾控中心重大疾病防治楼等工程项目进行了督查,并提出了整改意见。通过高强度的排查整改,及时发现并消除了大批质量安全隐患。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市场行为不规范。一是违法建设行为仍然存在。部分市政工程项目不办施工许可证擅自开工、规避质量安全监管。二是建设单位行为不规范。设计发生重大变更后不重新进行施工图审查;不按规定及时足额支付安全文明措施费。三是施工单位履职不到位。四是监理单位、检测机构履职不规范。现场监理部人员配备不足或不具备执业资格,监理人员变动频繁,对现场存在质量安
-11-全隐患督促整改不力。
2.监督管理不到位。一是监管‚盲区‛、‚特区‛仍然存在。城镇私人规模建房仍处于无监管状态。二是交叉管理带来混乱。燃气经营许可与行政执法完全脱节,监管很混乱。三是执法处罚不到位。由于房地产市场不景气,对违法违规的责任主体和责任人处罚不力,有的甚至没有依法依规进行查处。
四、关于第四季度安全生产工作
(一)进一步加大监督执法检查力度,确保行业安全。认真分析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切实落实措施积极整改到位。制订质量安全监督管理规划,质量安全工作逐年逐项逐步推进。
(二)大力推行建筑施工安全质量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和差别化工作。加大推行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的宣传力度,加强建设单位安全防护、文明施工措施费拨付和使用监管,确保安全生产投入到位。
(三)切实加强监管工作。结合上级部门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考核的要求,进一步完善监督档案,把有关规范性文件规定落实到日常监管中,明确监督重点。定期组织学习和必要的培训,认真抓好对一线监督人员的绩效考核,提高监管效能。
(四)强化信息平台的使用。利用现代信息化手段,及时发现建筑市场违法违规行为,认真查处,进一步规范建筑市场,提高监管效能。
-12-2015年建筑工程质量安全暨建筑管理工作总结
洞口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2015年12月25日)
一、主要工作
(一)工程质量安全监督工作进一步加强
2015年,我县新招标项目84个,控制价总额119428.79万元;共核发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98个,新开工房屋建筑面积470081.42平方米,总投资165925.21万元;工程报建率100%,质量安全受监率100%;签订企业安全生产责任状10份;共下发隐患整改通知285份,提出安全隐患整改意见256条,下达停工通知22份,立案17起,结案16起,1 起仍在处理中,罚款25.8万元。通过大力整改,质量安全隐患基本上得到消除,施工工地未发生一起质量安全事故。
1.全面开展项目监督,切实提高全县工程质量安全。2015年,我们从全面开展项目监督,从细节入手,为切实提高全县工程质量安全做了大量工作。一是严格监督程序,针对监督的每一个工程,均由质量安全监督工程师编制详细的有针对性的监督工作方案,分发给建设、施工、监理单位,并及时交底,做到监督工作有计划、有步骤,方案明确,职责清楚。二是强化对施工现场的质量安全监督。针对受监的项目工程,监督工程师必须每周监督
-13-巡查一次,每月巡查一次并要求下发执法文书一份,做到发现隐患必须监督整改到位。三是严把工程竣工验收关,认真细致地履行职责严格按照文件规定核查竣工验收条件。
2.开展专项行动,确保质量安全隐患不留死角。全年共开展质量安全生产检查12次(月检),季度检查4次,有序逐阶段开展了‚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安全生产百日大行动‛、‚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月’活动‛、‚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法规和紧急救援知识宣传活动‛、‚施工方案专项整治行动‛、‚汛期及高温天气建筑施工安全生产行动‛、‚建筑施工安全生产‘九打九治’打非治违工作‛,狠抓了重大危险源的识别监控,提升设备和起重设备的检测登记备案,高大模板等危险性较大的专项工程开工条件审查、规范监理行为工作等,全县已检测并办理登记备案的起重机械共132台次,检测44台次,办理使用登记42台次,该类信息均录入了起重机械设备管理平台,确保了我县建筑施工安全。
3.明确工作责任,确保质量安全工作任务清楚。大力推行工程质量安全目标管理,层层签定责任状,确定目标管理任务。一是明确建筑市场管理责任。严格把关工程项目建设单位办理施工许可和质量安全监督手续情况,按规定足额拨付安全生产、文明施工费用情况和执行有关国家安全等法律法规情况。二是明确建设施工企业履行质量安全工作责任。组织实施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及自查自纠、整改落实等情况。隐患排查记录、台-14-帐及整改情况;重大危险源识别、台帐登记与控制情况;相关资质(资格)情况;现场质量安全状况;文明施工状况。三是明确各监理单位依法开展监理工作责任。监理公司依法设臵工程项目监理部,按规定配备相应专业监理工程师、编制监理大纲、监理规划、监理实施细则等情况,监理人员执业资格、对工程项目存在的质量安全隐患履行监理职责等情况。工程项目安全生产是否存在质量安全隐患,确保工程质量安全生产人员组织体系、各类专项施工方案和按审批的方案组织施工情况,项目负责人、项目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履行工程质量安全生产职责情况。四是明确自然灾害防治管理责任。全面排查治理大风、暴雨、洪水、雷电等自然灾害容易引发事故灾难的隐患点。重点排查施工工地、大型公共建筑和各类危旧房屋存在的隐患,加快治理和除险加固进度,确保灾害到来前整改到位,因工程或其他原因无法完成整改的,加强监测,制定防灾预案。
4.严格工作要求,确保质量安全监督工作开展有力。对全县所有在建房屋建筑及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共开展4次季度大检查,经常性日常巡查、拉网式检查、地毯式排查。通过查资料、看现场、发现问题,及时采取处理措施、消除质量安全隐患。共排查全县52个在建工程,施工项目部52个,监理项目部52个,塔吊18台,物料提升机34台,抽查施工、监理持证人员231名,及时发现并排查重大危险源多处。通过高强度的排查整改,及时发现并消除了很大一批质量安全隐患。
-15-5.突出工作效率,确保质量安全监督工作效果明显。通过日常巡查施工现场,质量安全专项行动、安全隐患集中整治活动等方式,查阅安保资料,听取各责任主体单位人员的汇报,及时掌握了施工现场存在的质量安全隐患,分析了其存在原因,研究处理对策,制定有效措施,有力消除隐患。对存在安全隐患较为严重的一律下发了停工整改通知书,及严重不良行为告知书。并对存在的施工现场脏、乱、差,材料乱堆乱放不符合文明施工要求的现象下发了安全隐患期限整改通知书,提出了相应的整改意见和要求。
6.全面启动全县建筑施工现场安全质量标准化达标工作。为推进全县建筑施工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加强建筑施工现场安全质量标准化达标验收工作,根据《湖南省建筑施工现场安全质量标准化达标验收办法》(湘建建“2010”239号)文件精神和有关规定,成立了洞口县建筑施工现场安全质量标准化达标验收组,积极组织全县在建工程的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建设单位相关人员进行本县的标准化达标验收实施细则和标准化认证实施细则的学习和宣贯,积极开展创建安全质量标准化示范工地,目前共上报12个省市级标化工地,还在审核中。
(二)建筑市场监督执法力度进一步加大
我们依法行政、严格执法、规范监管,有效地维护了建筑市场的正常秩序,工作中突出重点难点、薄弱环节、薄弱区域的监管,强化了工程项目履行基本建设程序手续的稽查,全面实行规-16-范化、程序化管理,有效地遇制了逃避监管、违规建设等不良现象。
1.规范市场准入清出。推行了项目部人员资格台帐管理和押证制度,对进入洞口县建筑市场的监理和施工企业实行了验证登记备案管理制度。
2.完善网络监管平台。通过省厅建立的信息平台,及时录入我县所有监管项目的基本数据和日常监管信息,发现和核对我县建设项目中的违法违规问题,使市场主体违法违规、降低安全生产条件、一人多岗、弄虚作假等行为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
3.加强队伍建设。实现质量安全监督工作内容、程序、行为、记录、考核的规范化和制度化。组织监督员参加岗位培训,提高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一是健全管理制度,制订岗位责任制度,定岗定人定责,实行了工作任务目标包干;制订质量安全党风廉政和质量安全责任追究制度;制订巡查制度;实行约谈制度。二是加强干部职工队伍建设,防范违法违规行为,上半年综治目标完成较好,无群体事件发生,双文明建设责任目标制订,并落实具体。上半年没有违纪案件发生,没有管理对象进行廉政投诉。计划生育管理,上半年无违规超生现象。无违法违纪的人和事。三是及时上报质量安全监督情况报表,认真上报各项质量安全检查活动的汇报材料,及时反馈县建设工程质量安全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落实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指导意见。
(三)勘察设计管理工作进一步理顺
-17-为从源头上确保工程质量,严格按照建设工程初步设计审批管理办法,对所有上报审批的工程项目进行认真审查,严把初步设计审查关。只有符合初步设计深度要求,符合规范标准、规划要求,以及报批必需的前期资料齐全的才予申报。凡未经初步设计审批和施工图审查备案的项目,应招标工程不得招投标,不得办理施工许可证。全年共办理规模以上工程初步设计审查项目29个,建筑总面积约60万平方米,总投资额约15亿元,初步设计报审率100%。施工图设计委托审查项目30个,施工图审查送审率100%。
(四)招投标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
2015年,全县建设工程招标备案84个,控制价总额127882.16万元,其中,国有投资项目80项,招标总额59333.43万元,中标总价57543.55万元,中标价比预算控制价累计节约了资金1789.88万元。全县应招标项目的招标率均达到100%,通过招标,投资节约率达3%。降低了建设成本,提高了项目的经济效率,本年度没有发生对招投标监管工作的投诉,招投标各项工作运行良好。
1.完善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招投标活动。一是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和规范操作流程,规范招投标行为。二是规范交易参与人行为,建立交易参与人信用记录,对交易参与人有围标、串标提供虚假信息等违反市场规则行为的,一经发现,坚决清除出本县招投标市场。三是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招投标活-18-动中的渎职、贿赂等违法违纪行为要严肃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构成犯罪的要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四是我县凡投资额在100万元以上的工程都必须依法进行招投标,并将100万元以下的政府投资工程纳入招投标管理、参照招投标程序,采用合理定价评审抽取法,以公开、公平、公正地选择施工企业。五是建立招投标投诉处理机制,公开投诉电话、公开投诉处理办法等。
2.强化全过程监管。严格资格审查、开标、评标的程序。一是主动介入事前监管。招标公告、招标文件必须经我局投标办、局分管领导严格审查后招标公告方可在指定的媒介公开发布、招标文件方可发售。招标文件采用统一文本格式,防止招标人为投标人‚量身定做‛,排斥潜在投标人。二是重点加强事中监管,对政府投资的每个项目在实施招标时,均成立由局分管项目的领导牵头、发改、监察、财政、项目业主、主管部门等相关单位共同组成招投标工作领导临时小组,对开标、评标活动实行全程跟踪监管,集中讨论、慎重决策,力争不出现工作失误。坚持做到‚七个公开‛,公开招标信息、公开招标评标程序、公开评标办法、公开资格审查结果、公开投标报价、公开中标结果、公开举报投诉电话。同时对评标专家抽取加强管理、要求,凡我县国有投资项目评标专家应从综合专家库中抽取。三是强化信息监管、坚持跟踪检查。行业主管部门对工程在实施过程中,实行动态管理,定期和不定期进行抽查,中标企业有无非法转包、挂靠和借资质现象,对项目建造师、技术负责人、五大员现场检查核对,-19-如发现与招标时不一致以及企业不诚信行为,执法部门依法查处并进行通报,同时进行不良行为公示并记入企业诚信档案中。
3.加大对串标,陪标等违规违法的打击力度。一是严格招标公告、招标文件审查,有效规范招标人行为。二是统一招标信息发布。三是严格报名程序,要求投标人法人代表、建造师同时到场。四是严格资格预审,要求建造师、技术负责人、安全员必须是本企业职工,并提供有效资格证明和近三年养老保险证明。五是增加串标成本,要求投标保证金从投标人所在地基本帐户汇出,投标保证金按照概算价2%收取。六是开标会建造师必须到场,开标前监管人员当场核实。七是建立‚不良记录‛清出市场制度,对交易主体出现的围标、串标、陪标等行为一经发现,一律记录存档,并及时通报进行曝光,依法给予处罚。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监管信息录入不及时,造成信息不全面。二是监理公司管理水平层次不同,个别监理工作人员管理不到位给监督管理工作造成一定困难。三是个别项目不能及时完善报建资料造成质量安全监督注册手续和施工许可证核发臵后,不能很好的履行基本建设程序。四是建设单位对竣工验收后资料备案认识不够,造成资料不能及时备案入档。五是在招投标中,业主、投标人的行为不规范,部分民营私企投资项目不愿进场交易,招标代理机构从业人员专业素质,操作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下步打算
(一)进一步加大监督执法检查力度,确保施工质量安全。认真分析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切实落实措施积极整改到位。制订质量安全监督管理规划,质量安全工作逐年逐项逐步推进。
(二)大力推行建筑施工安全质量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和差别化工作。加大推行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的宣传力度,采取必要的激励措施,积极引导施工企业发挥主体作用,把推行安全质量标准化贯标工作落实到企业的基础管理中,并与监督机构监管工作挂钩;推进落实施工项目部、现场监理部关键岗位人员到岗履责;加强建设单位安全防护、文明施工措施费拨付和使用监管,确保安全生产投入到位。积极创建安全质量标准化示范工地,力争在建工程全部达标。
(三)切实加强监管工作。结合上级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考核的要求,进一步完善监督档案,把有关规范性文件规定落实到日常监管中,明确监督重点。定期组织学习和必要的培训,认真抓好对一线监督人员的绩效考核,提高监管效能。加强施工图纸的管理,未经加盖施工图审查专用章的施工图纸一律不得在工地使用。
(四)强化信息平台的使用。一是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工程项目监管平台功能,进一步明确工作人员职责,按规定及时将所有工程项目录入信息平台。二是完善信息录入内容,把招投标、施工许可办理、质量安全监督手续、竣工备案等相关环节情况录入信息系统,特别是将一线监督人员的日常监督执法工作记录录入
-21-监管信息系统,完善监管内容。三是要利用现代信息化手段,及时发现建筑市场违法违规行为,认真查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进一步规范建筑市场,提高监管效能。
(五)规范初步设计管理。加强初步设计程序控制监管,确保勘察设计质量。
(六)加强招投标监管。加强对招投标重点环节、招标人及招标代理机构的监督管理,加大对招投标履约情况的监督检查。尽快建立投标单位诚信档案。
-22-洞口县2015年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工作情况总结
一年来,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工作紧紧围绕省市建设主管部门关于2015年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管理工作目标责任任务,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民用建筑节能条例》、《湖南省民用建筑节能条例》等法规条例,坚持建筑节能、绿色建筑与科学发展并举,加强管理工作机制建设,突出建筑节能监管,扎实工作,圆满完成了全年工作目标任务。
一、工作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紧紧围绕节能减排、大气污染防治以及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重点,认真贯彻落实《民用建筑节能条例》、《湖南省建筑节能条例》和《湖南省绿色建筑行动方案》等法规条例,严格执行《湖南省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湖南省建筑工程施工图节能设计深度规定和审查要点》及《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等标准规范,采取有力措施,狠抓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的执行和绿色建筑实施工作的推进,顺利完成了目标责任任务。
(一)施工图审节能备案登记与建筑节能竣工验收备案登记情况。
今年,县城区新建建筑设计阶段节能强制性标准实施率达100%;节能设计施工图审查备案登记项目30个,建筑面积为52.13万㎡,建筑节能面积为47.52万㎡[其中:公共面积为11.79万㎡
-23-(绿色建筑面积占4.35万㎡),居住面积为35.73万㎡]。节能竣工验收项目11个,建筑面积为17.15万㎡,节能面积为15.34万㎡(其中:公共面积为5.47万㎡,居住面积为9.87万㎡);办理建筑节能工程竣工验收备案登记项目4个。
(二)新建建筑执行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情况。
目前,在建新建民用建筑项目63个,其中,21个项目中的建筑节能工程已完工,另42个项目则分别处在基础、主体和节能分部工程施工中。进入节能分部工程施工阶段的项目15个(其中2个项目因建设资金问题,已停工),应执行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项目13个,实际执行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项目13个,施工阶段执行率达100%。
(三)其它各项工作情况。
1、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和建筑能耗统计。县重大疾病防治大楼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正在施工中,其节能改造面积2116㎡。上报能耗统计信息数据8栋,并对建筑能耗统计情况进行了客观分析。
2、绿色建筑和可再生能源应用。县档案馆、信访中心综合办公楼纳入省绿色建筑创建计划项目,其建筑面积为3.04万㎡。县城区3条新修路安装LED灯78盏,在城乡结合部和全县新农村建设点村安装太阳能路灯1600余盏。
3、在县城新建区和老城区基础设施改造中,修建了盲道、坡道和无障碍公厕等实施,无障碍环境建设达到了总体目标。
二、采取有力措施,扎实开展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管理制度,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化。
1、加强领导,高度重视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工作。结合2015年全县建设工作,县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工作领导小组在年初县建设工作会议上就全县的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工作进行了认真研究,明确了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工作重点,也将该项工作纳入了年终绩效考核。
2、真抓实干,建立和完善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工作机制。局领导小组高度重视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工作,把该项工作纳入全年建设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一是增补了局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健全了组织领导。二是局领导小组每季度专门召开一次局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工作会议,了解工作开展情况,针对工作中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切实的解决方案和具体要求。三是管理机构健全,人员配备到位,工作职责明确,工作经费保障到位。四是制定并下发了洞口县住建局《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工作职责分工》(洞建发[2015]27号),进一步细化了局内部系统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工作的职责分工。研究下发了洞口县《2015年度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工作要点》,明确了全年工作目标和要求。
(二)围绕工作重点,加强宣传和监管,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工作进一步规范化。
紧紧围绕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工作重点,积极开展建筑节能
-25-与绿色建筑宣传活动,紧抓建筑节能分部工程施工质量关键,不断加强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监管,节能强制性标准执行率有明显提高。
1、积极开展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宣传和业务培训。(1)深入开展节能宣传,提高了全社会的建筑节能意识。以 ‚践行节能低碳,建设美丽家园‛为主题的‚全国节能宣传周‛、‚全国低碳日‛宣传活动为契机,积极开展我县建设系统《民用建筑节能条例》和《湖南省民用建筑节能条例》的宣传。下发了《关于开展全国节能宣传周、全国低碳日暨<民用建筑节能条例>、<湖南省民用建筑节能条例>宣传活动的》通知(洞建发[2015]12号)。宣传活动形式多样,如:勘察设计院院门口设立电子显示屏宣传横幅等,通过广泛深入的开展节能宣传活动,提高了全社会的建筑节能意识。
(2)加强业务学习和培训,不断提高业务技能和管理能力。今年,举办了2期节能培训,培训人数为152人。通过业务培训,有效提升了建筑节能管理、施工等人员业务技能。
2、加强节能监管,节能施工质量有明显提高。
紧抓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工程质量,从‚四个‛环节,加强了节能分部工程监管,节能施工质量有普遍提高。
(1)加强节能产品(材料)施工现场巡查,把好材料(产品)进场关进行了3次节能产品(材料)现场巡查,及时制止了4起在墙体保温砂浆中掺沙和水泥的违规行为,纠正了3起材料-26-未检先用的不良行为,从源头上把好节能质量关。
(2)加强节能施工监管,把好施工质量关。把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的监管纳入常态化,凡是进入外墙保温施工阶段的工程,实行了外墙节能保温先做样板间(层)及其验收制度,经验收的样板间(层)一次性合格率达80%,有效地规范了墙体节能保温施工,提高了工程质量。
(3)加强节能专项检查,进一步规范了建筑节能市场行为。全年进行了2次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专项检查。检查突出了‚四个重点:即施工图初步设计审查、节能工程质量、施工技术资料和建筑节能信息公示。检查中,下限期停工整改《通知书》3份,并将检查进行了及时《通报》。
(4)严把节能专项竣工验收和验收备案登记关。一年来,严格按照《建筑节能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411-2007)对6个节能工程已竣工的项目进行了竣工验收、竣工验收抽查和备案登记。
(三)加强指导和服务,大力开展其它各项工作。
1、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绿色建筑与可再生能源应用工作。一是根据市局2015年度下达的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绿色建筑与可再生能源应用等工作任务,按照《洞口县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实施方案》、《洞口县绿色建筑与可再生能源应用实施方案》和相关的政策标准,对今年办理施工许可证的建筑项目逐个进行排查。质监站在加强质量监督的同时,重点加强了节能施工阶段的技术
-27-指导,局节能办也经常深入项目工地进行指导和督查。二是制定并下发了《洞口县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推广办法》,太阳能热水器等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在我县新型域镇化建设中已逐步推广应用。
2、突出重点,加强县城区无障碍环境建设。我们按照‚谁的项目谁负责‛和‚先易后难,突出重点‛的原则,围绕‚三个结合‛、‚三个同步‛和‚三个示范‛来抓无障碍环境建设。县城区已有11个路段、三处繁华场所门口铺设盲道17KM,在医院、车站等公共场所设立坡道、无障碍公厕等设施,达到无障碍建设总体目标。
三、存在的问题
1、由于近年房地产行业疲软,没有政府扶持政策和措施,建设方执行建筑节能强制标准的积极性有所下降。
2、设计与图审的监管存有薄弱环节。一是节能设计缺项、设计图纸与计算书不符,设计深度不足。二是图审把关不严。特别是在省外图审机构进行施工图审的把关不严问题比较普遍;三是无设计变更审批文件,擅自进行设计变更或降低节能设计标准变更节能设计,是设计变更后也未重新送审和及时变更备案登记。
3、节能分部工程施工质量控制难度大。一是节能分项工程分包比较普遍,总包单位不监管,施工质量达不到设计规范要求。二是建设方将节能分项工程另外直接发包施工,发包价低与市场正常价,施工质量难有保证。三是节能专项施工方案编制未按设-28-计文件编制,无针对性。四是施工现场有效的质量控制难。材料与设计不符、无合格证、未检先用;保温砂浆配合比无试配、随意性大,保温层厚度和中空玻璃厚度达不到设计要求;厨房外墙、热桥等部位未实施节能措施;节能施工技术资料不全的问题突出。五是监理履职不到位。监理旁站记录不实、不全,影像资料少;对不符合验收条件的分项工程予以验收签字,有的进行了分部验收,却无监理签字。六是工程主体竣工后,节能分部工程监督力度有所放松。
4、施工现场节能信息公示不符合要求:一是无公示牌问题普遍存在。二是公示内容不全,公示内容与施工图设计文件不相符,节能设计变更后未及时更改公示内容,无举报电话。
四、下一步工作建议及措施
(一)政府要尽快制定和出台关于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推进工作支持的相关政策措施。
(二)加强业务学习和培训,不断提高建筑节能工作的管理能力和节能工程施工技术水平。
(三)加大监管和执法力度,提升建筑节能工作整体水平。一是加强管理,严把设计图审初审和图审备案登记、节能产品(材料)进场复验和样板墙(间)验收、施工质量和质量监管、节能分部工程竣工验收和备案登记关。二是特别要加强节能材料进场使用、节能分部工程施工过程的监管、监督和抽查的力度。三是加强建筑节能专项检查和违规行为的执法力度,要依法查处建筑
-29-节能市场中的违法违规责任主体的不良行为,不断规范建筑节能市场行为。
一年来的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工作,我们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我们将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加强组织领导,提高业务管理水平,勇于创新,扎实抓好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推进工作,为建设‚两型‛洞口做出应有的贡献。
-30-洞口县2015年农村危房改造工作总结
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在省、市主管部门的关心和指导下,坚持政府主导,规划引导和群众主体的原则,精心组织、务求实效、统筹推广,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
一、完成情况
今年,上级二批下达我县农村危房改造任务2200户,改造资金2953万元,我县实际计划下达2700户,改造资金4253万元。截止11月底,完成1760户。其中重点帮扶户440户,占任务指标的25%,精准扶贫户529户,一般贫困户497户。已下拨国家、省市投入资金2358.4万元,县、乡投入资金271万元,完成省级扶贫村4个,即罗溪瑶族乡宝瑶村、中村村、仙人桥村及黄桥镇潮水村共384户,市级扶贫村9个,即罗溪瑶族乡安顺村、崇阳坪村、小麻溪村,黄桥镇白云村、麻冲村、梅塘村,江口镇黄花坪村、泥池村、角立坪村共186户,县级领导帮扶村7个,即洞口镇平清村、月溪乡早禾村、岩山镇兴龙村、石柱乡七岭村、桐山乡九龙村、竹市镇斜口村共164户,重点帮扶集中安居点5个(高沙镇木山村,长塘瑶族乡林家村,石江镇寨上村、白玉村,罗溪瑶族乡安顺村)。
二、具体做法
统一组织领导,确保责任落实。实行住建局班子成员包乡、-31-乡镇、村干部包村、包户的责任制,层层落实,分解责任。把农村危房改造任务完成情况、投诉情况纳入各乡镇、村的绩效考核及每个责任人年度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和依据。如没按政策要求完成任务的,出现上访、投诉一经查实符合事实依据,扣单位2分,责任人年终考核不称职的处罚,有违纪违法的按程序予以处理。
统一政策标准。住建局印发农村危房改造政策明白卡2万多份到每个村组,样版图集20套,电视台专题报道一个月,让人民群众充分体会到党和国家对普通民众的关怀,享受改革的红利。按政策要求,逐级评议公示,在省民生网和县统计信息网公布,县财政、发改、统计、绩效办、乡镇、村统一参与验收,确保不出现一例谎报、虚报现象。
统一资金管理,确保专款专用。严格按照湘财社〔2011〕27号《湖南省农村危房改造补助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执行,设立农村危房改造工程资金专户管理,采取‚一卡通‛发放至改造对象户,避免了截留、滞留、挤占、挪用和套取农村危房改造资金。严格按照农村危房改造户家庭贫困类型补助标准进行发放,确保每户补助标准不低于5000元,重点帮扶户最高补助标准不得高出房屋的建筑成本,及时验收并登记造册,录入《全国扩大农村危房改造农户档案管理信息系统》。
④统一资源整合,突出示范引导。按照县政府常务会议纪要规定,从各职能部门整合资金1300万元,采取先急后缓、梯次改-32-善,让最困难的家庭得到优先救助。各职能部门合力整村推进,2015年扩面500户计划已下达,年后验收。
⑤统一技术服务,确保整体推进。集中培训农村建筑工匠200余人,无偿提供施工图及效果图,住建局专业技术人员现场指导,严格按照规范要求,抓质量安全,保工程进度。
三、问题与建议
一是我县录入《全国农村住房信息系统》37907户,剩余3.5万户,十三五期间全部完成,县级压力大。
二是精准扶贫户绝大部分是有劳动能力的青壮年,按‚三最‛原则落实有出入。
三是建议取消一般困难户建房补助,整合各方资金,全额帮扶丧失劳动能力的弱势群体建房。
洞口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2015年12月1日
-33-洞口县农村垃圾治理工作情况汇报
2015年,洞口县按照农村垃圾处理的总体要求,把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处理作为建设现代新农村的重要工作来抓,各乡镇(管理区)、各村(居)委会以建立农村垃圾分类、收集、处理长效保洁机制为重点,以推行农村垃圾分类、收集自主管理和有偿服务为突破口,在管理机制、运行机制、负担机制、有偿服务机制等方面都作了有益探索,取得了明显成效。到目前,全县共设臵垃圾池1090座,发放垃圾分类桶86658只,落实镇、村两级保洁员2820名,垃圾清运车165辆,日处理垃圾218吨,农村环境面貌得到进一步改善。全县农村绝大部分村的文明卫生公约均由村民代表会议决议通过,采取奖惩措施的村517个,农村垃圾处理运作体制逐步完善,农户主动参与新农村建设的氛围日渐浓厚。现将农村垃圾处理工作汇报如下。
一、宣传一系列垃圾无害化处理知识
1、先后组织乡镇、村召开了8次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会议,广泛宣传五类垃圾分门别类处理办法,培训乡、村干部熟悉农户保洁操作要领。
2、组织乡、村干部到本县、外县(市)搞得好的村庄参观学习,让他们切实体会到在新农村建设中建立清洁工程长效机制的重要性。
3、部分村成立了环卫协会、环卫督导组,建立包括门前‚三包‛奖惩制度在内的村规民约,定期开展卫生评比。
4、制作一批包括农村垃圾分类及处理办法、农村清洁工程流程、废旧物资回收网络、卫生评比在内的宣传栏。
5、聘请一批责任心强、吃苦耐劳的农村保洁员,并开展保洁员保洁操作要领、五类垃圾分类及处理办法相关知识,让他们成为农村清洁工程工作的‚流动宣传栏‛。
6、在各建设点显眼位臵上张贴农村垃圾治理宣传标语,使保洁工作做到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二、建立一支稳定的农村卫生清洁队伍
1、指导各乡镇成立环境卫生管理所,确保各乡镇环卫所有专用办公场所和专职工作人员,主要负责辖区内环卫设施的建设、管理以及对农村环卫管理机构的指导、监督管理,做好村庄垃圾处理工作的业务培训。
2、组建保洁员、垃圾清运员和村庄保洁员三支队伍,并统一配臵环卫服装。(1)按人口规模配备保洁员,主要负责乡镇的日常生活垃圾清扫、收集工作,工资由乡镇财政负责。(2)100户以上的村庄按集中居住人口每100-150户1名村庄保洁员的比例配臵。村庄保洁员工资由乡镇、村两级财政承担,主要负责公路、学校附近村庄的生活垃圾清扫、收集工作。(3)垃圾清运员按3辆垃圾清运车配5名清运工的比例配臵,主要负责村庄垃圾的清运处理工作。在能够胜任本职工作的前提下,保洁员和清运
-35-员的聘用应优先考虑以下几类人员:特困转退军人家庭成员,享受农村低保家庭人员,五保户家庭人员,计生扶助对象家庭人员,残疾人员等。
3、村小组(自然村)组建村民理事会,制定村规民约,明确界定农户的卫生责任区,具体负责本村庄内农村垃圾处理及卫生保洁工作。
4、在镇村干部、农民、中小学生及社会各界人士中组织志愿者队伍和‚娃娃保洁员队伍‛,在各村聘请‚五老‛为卫生保洁监督员,开展‚讲卫生保洁、树文明新风‛活动,宣传、发动和引导群众投入到农村卫生保洁工作中来。
三、完善一批农村垃圾处理设施
县政府按照‚八有‛[有一批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垃圾池、乡镇水冲式公厕、垃圾中转站和垃圾填埋场),有一支专业的环卫保洁队伍(村有保洁员、乡镇有保洁队),有一套行之有效的长效管理制度和有一套考核奖惩机制;有专项经费作保障]的标准,村要按照‚四有‛(有垃圾收集桶、有垃圾保洁员、有垃圾池、有保洁工具)的标准落实到位。
1、清扫保洁工具:各村(社区)、组要自行配臵好清扫工具。各村至少配臵手推车2部,每部车每月3把竹扫,每年1把铁锹,每月1把竹枝。
2、清运设备:配臵垃圾清运车,由乡镇环境卫生管理所负责管理,鼓励村干部承包经营,重点对公路、集镇、学校附近村庄的垃圾进行转运处理。
3、垃圾收集桶:农户要全面实行垃圾桶装化,每家要配臵垃圾收集桶,推行有机垃圾和无机垃圾分桶分类处理,便于各家各户垃圾的收集和清运,避免垃圾乱倒乱放。
4、垃圾收集池:(1)按每30户-50户集中居住户标准建设一座垃圾池。共建设有1090座。(2)公路沿线的村庄按1公里建设一座垃圾池的标准配臵。对目前村民习惯的集中倾倒垃圾点要优先布局兴建一座垃圾收集池。(3)所有垃圾池均按照占地面积约8-10㎡的标准建设。
5、沼气池:重点在沼气村、生态村和整体推进示范村推行一户或联户沼气池。
6、垃圾集中、中转设施:按照封闭落差式要求,在乡镇建设1座规划新建占地面积不小于80㎡的地形落差式垃圾中转站。
四、制定一套完善的垃圾处理工作制度
1、落实卫生清扫责任制度。要把养成农村居民卫生清扫保洁习惯作为做好农村垃圾处理的基础工作来抓,引导农民每天自觉清扫住房和房前屋后,形成保持村庄环境卫生的习惯。村委会或村小组要与农户签订门前‚三包‛责任状,要求各自管好自家房前屋后的环境卫生,垃圾要入桶入箱,禽畜要圈养,柴草要集中堆放,可回收物品要分开存放。门前‚三包‛的具体内容为:
-37-一是包门前卫生整洁。负责门前周围的卫生保洁工作,见脏就扫。做到无瓜皮、果壳、纸屑、烟蒂,无垃圾废物,无家禽家畜粪源,无污泥积水,无蚊蝇孳生地等。二是包门前绿化整洁。负责门前树木、花草栽植和保护,做到认真管理,及时养护,使环境绿化、美化。三是包门前村容整洁。维护门前周围村容村貌,做到不乱搭乱建;不乱堆柴草杂物;不乱停放车辆;不占道干活妨碍交通;无乱张贴、乱涂写;无露天粪缸和简陋厕所。
2、落实配备垃圾保洁员管理制度。必须做到‚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每个村庄的垃圾收集员负责村庄道路和公共场所的卫生保洁以及垃圾的收集与清运,同时负责对村民门前‚三包‛制度的检查督促。
3、落实垃圾集中处理制度。要引导村民对垃圾进行分类收集,将家畜家禽粪便、瓜皮果壳、残枝败叶、稻草杂草等有机物质,可作为沼气的原料,或作适当处理好还田;酒瓶、易拉罐、塑料、纸箱、编织袋等,可由垃圾收集员收集后回收;建筑垃圾余土可回填路基或找低洼地填埋;垃圾集中处理设施要坚持方便、节约、有用的原则,提倡因陋就简。
4、加强日常检查监督与考核,确保垃圾处理和卫生保洁长效管理机制落实。村庄环境卫生工作由理事会不定期检查监督,镇环卫所每月抽查、评比,定期张榜公布督查结果,好的奖励,差的处罚。
五、开展一系列环境整治和卫生保洁活动
1、通过开展公共卫生周和爱国卫生月,重点对乡镇、村中小学及周边村庄、公路沿线村庄和新农村建设点陈年垃圾进行一次彻底的环境卫生整治活动,形成垃圾治理良好氛围。
2、广泛深入开展宣传动员活动。大力宣传农村垃圾处理工作的目的和意义,做到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引导广大群众自觉投身到农村清洁工程中来。
3、在校园开展‚小手拉大手‛卫生保洁活动。培养学生成为卫生保洁的小宣传员、小监督员和小保洁员,真正起到校园促村庄、小手拉大手的示范带动作用。
4、开展农户卫生评比活动。采取一月一评比一公示,让群众互相监督,共同促进,不断提高。
5、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活动,进一步培养广大群众的健康意识和良好的卫生习惯,巩固和提高我市农村健康教育水平。
六、创建一批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示范村
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结合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2015年下达我县20个行政村的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任务,我们主动作为,根据实际,将高沙镇的南水村、石江镇的大塘村、茶铺茶场管理区的八角山社区等30个行政村作为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示范村。
1、制定管理制度。按照四议两公开的方法,严格按程序进行。召开党员、组长、村民代表、大会,充分讨论制定符合各村环境卫生治理实际的管理公约。采取表决方式,超三分之二的与
-39-会人员同意,作为履行依据,督促村民的卫生习惯养成,突破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瓶颈问题,提高村民自觉遵守村规民约的意识。县电视台每周进行农村环境整治专题讲座、点评不良陋习、曝光卫生死角等措施进行督促和引导。此外,我们采取在主要路口树立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宣传牌,在村中心设臵环境卫生整治宣传栏,内容涵盖村规民约、宣传标语、卫生常识、检查评比、奖惩激励机制及保洁作业规范等做法强化落实。
2、垃圾分类和收集转运。垃圾分类处理上,主要采取收集、分类、转运的方式进行。在现行的30个示范村,配备农户家用、公用垃圾桶(分可回收和不可回收两类)共计2100个,铁铲1050把、扫帚6500把,修建垃圾池120座。通过及时对院落、路边、河边、田边、塘边等生活垃圾的清理,合理进行垃圾分类,实现了农村生活垃圾源头减量70℅。
3、生活垃圾的处理。我县农村生活垃圾主要采取收集、转运、填埋的模式进行处理。
村密封收集:各村按村落布局分别布臵有盖垃圾桶,按各户到垃圾桶的平均距离设臵垃圾桶的停放点和大小;每个村配备一台人力密封箱车和一套清扫工具,当垃圾满箱后,由保洁员及时进行收集。
乡镇分选转运:乡镇一级主要是对各个行政村的垃圾进行收集、对收集的垃圾进行分选;对分选后需要处理的垃圾转运至县级垃圾处理场进行处理。
-40-县无害填埋:县级设臵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对乡镇分选转运过来的垃圾,及时进行洗消填埋处理。
通过对生活垃圾的统一收集、转运、填埋,确保了无垃圾、秸秆乱堆乱放和户外焚烧的现象,河、渠、库、塘等水体无垃圾漂浮和沉积。实现了村庄生活垃圾定点存放清运率达到100℅,生活垃圾处理率达到10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80℅的目标。
七、创评一批美丽乡镇、美丽村庄
年内对全县23个乡镇、591个村(社区)全面开展美丽乡镇、美丽村庄的达标创评活动,本年度共有长塘等5各乡镇被评为美丽乡镇、又兰镇山阳村等38个村(社区)被评为美丽村庄。
第二篇:全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要点
年全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要点:
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全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要点》的通知
(冀建〔〕731号)
各市住房城乡建设(建设)局、城乡规划局、城管(公用)局、住房保障房管局、公积金管理中心,石家庄、张家口、保定市园林局,石家庄、承德、衡水市水务局:
现将《
全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要点》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附件:全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要点
年十二月二十八日
附件:
全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要点
一、总体要求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加快全省新型城市化进程,以建设繁荣舒适的现代化城市为目标,大力推进城镇建设三年上水平工作,全面提升城市环境质量、聚集能力、承载功能、居住条件、风貌特色和管理服务水平,保重点、搞攻坚、抓专项,加快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住房建设,推进建筑节能和科技创新,强化房地产市场监管,提高建筑业发展质量,搞好农村新民居建设和危房改造,促进全省住房城乡建设事业健康发展,实现“十二五”开好局、起好步。
二、主要目标
--城市(含县城)市政基础设施投资增幅18%以上,设区市污水集中处理率、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均稳定达到85%,中水回用率达到30%,同步推进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向村镇延伸,开工一批建制镇污水处理厂。全省新增园林绿地5000公顷以上,省级以上园林城市和县城达到50个,力争新增省级风景名胜区10个。
--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住房30万套以上(按35万套安排,以国家下达计划为准),其中保障性住房15万套以上,棚户区改造住房15万套。完成国家下达的农村危房改造任务。
--设区市初建成区范围内城中村全部完成房屋拆迁、村民安置和土地收储,初建成区范围内新增城中村50%启动改造。每市新创建旧住宅小区改善示范项目2个以上。主要街道景观容貌整治和旧商贸区改造全面推进。
--新建建筑节能标准执行率达到100%,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完成1000万平方米,新竣工建筑可再生能源应用率达到38%。加快县级市和10万人口以上县城供热计量改革,全省新增供热计量收费面积1000万平方米。
--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亿元。全社会建筑业完成产值4500亿元、增加值1400亿元,力争产值10-50亿元企业达到30家、50亿元以上达到10家、百亿元以上达到4家。建筑劳务输出80万人次以上。境外承包工程完成合同额增长10%以上。
三、重点工作
(一)全面提升规划设计水平。完成环首都经济圈各项规划、沿海地区总体规划和冀中南城镇群规划。修编完善省域城镇体系规划、中心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县(市)总体规划,做好新城(区)规划,在部分县级市开展“城乡总体规划”试点。各市完善各类技术标准和导则,出台城市风貌特色管理规定,深化公共设施、综合交通、城市水系、景观风貌、有形文化建设等专项规划。制定提高建筑设计水平激励政策。加强重要地段、重点部位城市设计,培育一批精品街区、建筑和公园。抓好城市雕塑规划建设,在各市开展雕塑创作营活动。健全政府主导、专家领衔、专业论证、公众参与、规委会审议的规划编审机制。建设环首都经济圈和沿海地区规划展馆,设市城市、环首都县年底建成规划展馆并免费开放。提升延伸数字规划,年内县级市和中心城区统筹管理的县搭建起数字规划基本框架。开展规划执法检查,继续实施“零违”行动。
(二)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编制实施住房保障三年安居工程规划和计划。重点发展公共租赁住房,扩大建设规模,多渠道筹集房源。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进度,严格落实土地、资金、税费、配建等政策,加强项目管理和工作督导,抓开工、保配套、保质量、保竣工。优化项目布局和户型设计,每市打造2-3个示范项目。在确保资金安全、满足居民购房货款的前提下,争取扩大住房公积金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试点范围。做好配租配售监管,严格程序、严把关口,健全准入退出机制。及时足额发放廉租住房租赁补贴,强化使用监督。完善数字住房保障系统,提升应用功能和效果。推进首都周边县市“人才家园”建设。
(三)加快城市更新改造步伐。高起点搞好新城(区)开发,创新规划理念,健全标准体系,坚持基础设施先行,瞄准一流、突出特色。深化城中村改造,坚持空间形态和社会形态同步改造,控制开发强度,加快新拆迁村回迁房建设,尽快启动剩余村改造。推进棚户区改造,力争三年改造完成3000平方米以上的各类棚户区。提升旧小区改善水平,对以前建成、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以上、未列入旧城改造计划的旧住宅小区,逐个制定提升方案,年内改善1/3以上。突出老商贸区改造特色,完善
设施、加强养护、增加游憩空间,打造一批时尚精品街、休闲观光街、饮食文化街、历史风貌街等特色街区。
(四)着力完善城市功能和服务。开展道路交通、污水垃圾处理、园林绿化、便民设施、容貌环境、城市管理服务专项提升行动。加快“零换乘”综合交通枢纽工程建设,提高道路特别是支路网密度,加快公交专用道建设,新建改造道路同步建设“综合管沟”。强化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运行监管,改造升级不达标的设施,加快排水管网、中水回用、雨污分流等设施建设,推进处理设施建设向村镇延伸。加大园林城市(县城)创建力度,多措并举增加中
心城区绿量,提升城市公园、街头绿地和游园建设水平,推进城区河道水体整治,办好河北省首届园博会,创建命名一批省级风景名胜区。大力实施“十小”便民工程,整治建设一批小街巷、小游园、过街天桥、小型停车场、小型体育设施、便民市场、社区卫生站、街巷地名标志及道路指引牌、无障碍通道、公厕等,推进便民设施进街道、进社区。深入开展违章棚亭、广告牌匾、马路市场、架空线缆专项治理,加强环卫保洁,做到主干道16小时、重要公共场所24小时保洁。升级更新重点区域、重要节点城市街道景观,既有建筑实施“穿衣戴帽换服装”改造,打造示范样板街道,开展“十佳景观大道”评选。进一步理顺城市管理体制,规范城管执法行为,健全精细化管理长效机制,深化拓展数字城管和“12319”便民热线并向有条件的县(市)延伸。加强市政公用行业监管,建立持续改进机制,确保安全运行,定期开展产品和服务质量满意度测评。
(五)推进建筑节能和科技创新。加快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完善改造模式和技术体系,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建立多元化资金筹措机制。推进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改造和能耗监测。深入推进供热计量改革,设区市已改造和新竣工居住建筑全部按用热量收费,县级市和10万人以上县城开展试点。大力发展绿色建筑,全面推进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工作,开展十佳绿色建筑、十佳绿色小区评选,各市至少开工3个10万平方米以上绿色建筑示范小区项目。研究制定激励机制,引导企业加大科研投入,重点在可再生能源应用技术、沿海滩涂绿化技术、建筑垃圾资源化、建筑业实用技术等八个方面实施科技攻关。强化建筑节能材料和产品使用监管,适时开展绿色建材标识工作,及时发布推广使用、限制、淘汰产品目录,强制淘汰落后技术、工艺、材料和设备。认真落实省部合作备忘录,抓好唐山湾新城、正定新区、北戴河新区、黄骅新城4个生态示范城建设。
(六)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认真落实国家调控政策,加强市场监测分析和引导,完善商品住房预售制度,强化预售行为监管,切实提高中小套型商品住房开发比例。继续优化房地产发展环境,加快个人住房信息系统建设,全面推进房屋产权登记办证“立等可取”。加强执法稽查,严厉打击违规开发销售、合同欺诈、虚假广告、囤积房源、哄抬房价等违法违规行为。严格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推行先安置、后拆迁,做好被拆迁房屋价格评估和拆迁补偿。提高物业管理工作水平,积极推进组建业主大会和业主委员会,认真落实物业管理承接验收制度,加强住宅专项维修资金使用监管,强化物业服务合同管理,重点解决“维修不及时、服务不到位、收费不规范”问题。
(七)提高建筑业发展质量。深入抓好行业对标和企业对标,建立企业升级激励机制,继续做大做强45家省内龙头骨干企业,指导各地扶持一批重点企业,培育优势产业集群。督促一级以上企业加强工法和专利技术研发,大力促进新技术推广应用,创建科技示范工程。加强诚信体系建设,建立全省建筑企业信用综合评价统一发布平台。专项治理虚假招投标、非法转包、违法开工和工程监理不到位等问题。强化进冀企业监管。在全省范围内推行建筑劳务实名制一卡通管理系统。认真落实建设各方主体责任,加强施工现场质量安全管理,深入推进质量安全标准化工作,扎实开展工程勘察、施工图审查和工程检测质量专项整治,定期组织保障性住房、大型公建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巡查,加强重点地区、重点部位、薄弱环节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制定优质优价政策和国家级优秀建筑设计奖励措施,推进精品工程建设,培育一批标志性建筑(群)。深化京津冀共同建筑市场,建设蒙、川、晋共同市场,培育新的热点市场。培育发展劳务企业,搭建劳务企业与省外总包企业的对接平台。继续做好援疆工作。八)推进农村新民居规划建设。规范农村新民居规划许可、施工许可、验收备案等建设程序,推广农村新民居示范图集,分类抓好试点。支持新民居建设应用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和新结构体系。落实镇村体系规划,突出村庄规划特色,避免“排排房”布局。加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省培育的省级重点镇和现状1万人以上的镇启动污水处理厂建设,年底前全部完成前期工作,力争30%开工建设。县级市、环首都和沿海各县及50%的其他县,推行“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垃圾处理模式,完成处理设施布点。强化县(市)主体责任,将镇乡村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纳入县城统一管理。扎实推进农村危房改造。
四、保障措施
(一)建立城镇建设三年上水平工作推进机制。加强组织领导,省市县均要成立专门工作机构。加强与先进城市对标,完善指标体系。建立定期调度、专项验收、评估、全面考核相结合、省市联动的工作推进机制。各市要细化工作方案,制订各类规划和城市设计、专项行动详细方案并报省备案。坚持突出重点、集中攻坚,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专项行动,适时开展环境卫生等方面的群众满意度调查。建立省市县三年上水平工作统计体系。
(二)加大改革创新力度。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改革传统工作方式和方法。创新城乡规划体制,重点在专项规划和城市设计上实施延伸和拓展。创新城建投融资体制,重点壮大平台,提升融资能力和项目运作水平。创新住房保障体制,重点规范以廉租住房和公共租赁房为主的住房保障体系。创新城市管理体制,重点建立协调联动的精细化管理长效机制。加强课题研究,重点破解旧商贸区改造、新区开发建设、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提升、河湖水系景观打造等工作中的难点。
(三)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加快《河北省城乡规划条例》《河北省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修订)》《河北省燃气条例》和《河北省城镇住房保障办法》立法进程。深入开展房地产、城乡规划、公积金管理等领域的专项执法检查活动,纠正不作为和乱作为,严肃查处违法建设行为。健全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制度,加强行政许可案卷和行政处罚案卷评查,结合案例开展行政执法人员培训,提高广大干部职工的法制素养。
(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大力弘扬敬业奉献、苦干实干精神,履职尽责创先进,立足岗位争优秀,出一流成果、创一流业绩。加强干部作风建设,进一步规范行政审批和窗口建设,预防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积极做好信访矛盾化解工作。继续开展大规模、多层次干部培训,做好培训需求调查,建立培训档案,两年内对市县建设部门局长再轮训一遍。
(五)推进党风廉政、精神文明和行风建设。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准则,加强惩防体系建设,深化权力运行监控机制,着力抓好重点领域、重点部位、重点环节的预防腐败工作。依法推进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抓好行业宣传工作。加大文明行业创建力度,培育树立一批先进典型。切实加强行风建设,提高群众满意度。
第三篇:2011年全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要点
2011年全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要点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一年。全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经济文化强省建设,以推动转方式调结构为目标,以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为主线,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着力点,突出抓好住房保障、农房建设、节能减排、产业升级,全面提升城乡规划、城市管理、质量安全、依法行政水平,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和行业作风建设,保持建设事业平稳较快发展,实现“十二五”良好开局。
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主要计划指标:①住房保障: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32.43万套,其中公共租赁住房7.4万套、廉租住房1.2万户、经济适用住房8.7万套、限价商品住房3.32万套、棚户区改造11.81万户;新增廉租住房租赁补贴0.8万户。②村镇建设:完成村镇建设投资1300亿元;新建农房80万户,改造危房20万户。③城市建设:设市城市和县城完成城建投资945亿元,增长10%,污水集中处理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86%、85%。④房地产业: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3600亿元,增长15%;商品房销售和二手房交易面积均增长5%以上;⑤建筑业:三级以上施工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6800亿元,增长17.3%。⑥建筑节能与墙材革新:建成节能建筑5000万平方米,占同期竣工新建民用建筑的96%以上;新型墙材生产和应用比例分别达到85%、98%。
一、坚定不移地推进新型城镇化
(一)扎实开展和谐城乡建设行动。继续落实全省城镇化工作会议和省委21号文件精神,组织各市县深入扎实地开展和谐城乡建设行动,按照《实施方案》和《考核办法》要求,组织好检查考核。构筑“一群一圈一区一带”的城镇空间格局,完善城镇布局和形态,促进区域经济优势互补,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把中小城市、县城和中心镇作为壮大县域经济的重要载体,配套完善基础设施,强化服务功能,主动承接大城市产业转移,为吸纳农民就地就近转移创造条件。加快小城镇发展,实施扩权强镇,以96个国家级重点镇、252个省级中心镇为重点,制定支持小城镇发展的资金、人才等政策,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积极培育一批有一定产业基础、辐射带动能力强、特色鲜明的经济强镇、区域重镇和文化名镇,争取3-5年将部分镇发展成小城市。搞好“百镇示范”建设活动评选,对中心镇实行动态考核。搞好城镇化监测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建议。按照规模适度、布局合理、设施配套、服务完善的要求,科学推进迁村并点,搞好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推进土地集约利用、农民集中居住,加快实现农民市民化、生活现代化,促进城乡一体化。
(二)编制实施区域性、战略性规划。组织新一轮《山东省城镇体系规划》修编,完成《山东省城镇体系规划》成果,为统筹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城镇布局、推进新型城镇化提供依据。修改完善《黄河三角洲城镇体系规划》、《鲁南城镇带规划》,报省政府审批实施。制定《山东省海岸带规划管理办法》,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开发建设和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三)深入推进城乡规划全覆盖。抓好城市总体规划审批,力争国务院审批的城市总体规划全部上报,由省政府审批的城市总体规划全部批复。严格规范城市总体规划调整,维护规划的科学性和权威性。指导各地重点编制城市综合交通、停车场、生态系统、绿地水系、景观风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应急避难场所等各类专项规划,编制到2015年的城市近期建设规划。适时更新和调整完善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督促各地加快小城镇控制性详细规划和新建社区建设规划编制,提高控规覆盖质量。
(四)提高规划管理和设计水平。配合省人大做好《山东省城乡规划条例》立法工作。制定《山东省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审批办法》、《山东省派驻城市规划督察员试行办法》,加强对规划管理的监督。继续深入开展房地产领域违规变更规划调整容积率问题专项治理。督导有关城市上收规划管理权,在城市规划区内全部实行一书三证,对各类开发区实行统一规划管理。深入实行“阳光规划”和城市规划委员会制度,健全公开、公正、透明、科学的规划决策机制和管理机制。在所有小城镇和村庄实施规划公示制度。建立村镇建设管理系统,搞好村镇规划、农房建设备案和村镇建设数据管理。创新规划理念与方法,强化城市建设标准化意识。开展城市中心区、重点地段、交通枢纽、综合体、繁华街道等城市设计,集中打造城市新亮点。倡导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开拓城市发展新领域。加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和历史优秀建筑保护力度,提升城乡文化内涵。
(五)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深化城建投融资改革,精心组织好各类重点城建项目建设,带动城镇承载能力提升,促进城乡面貌改善。转变城建投资结构,重点投向道路交通、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地下管网等“短板”设施。进一步优化城市路网结构,切实加强城市道路、立交桥、停车场、轨道交通、公交场站等设施建设,保留和完善自行车道、人行道系统。加快实施供水、燃气、热力等老旧管线改造,降低网损漏失率,提高供应保障率。重视管线共同沟、无障碍设施建设。积极推进城市供水、燃气、供热、污水和垃圾处理向周边村镇延伸,逐步实现环卫、园林、供水等行业城乡发展一体化,提高城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水平。
二、坚定不移地推进住房保障
(六)扩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规模。鼓励大中企业在符合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的前提下,利用自有土地建设经济适用住房、公共租赁住房。引导独立工矿企业通过棚户区改造,组织开展集资合作建房,纳入经济适用住房规范管理。对影响居住安全、功能不全的城市危旧房及非成套住宅(筒子楼)进行维修加固改造。将人才公寓、农民工公寓、干部与教师周转房等纳入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和管理。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融资平台,深入开展住房公积金贷款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试点,引导各类企业、机构投资经营保障性住房。指导市县健全完善规章制度,规范管理运行程序,健全准入和退出机制。
(七)重点推进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将公共租赁住房作为保障性安居工程新的增长点,健全推进机制,加大建设规模,有条件的地方可与廉租住房统筹合并建设。拓宽筹资渠道,除各级财政资金外,将从土地出让净收益和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中提取的廉租住房保障资金节余部分以及房改售房资金,用于发展公共租赁住房。在完成当年廉租住房保障任务的前提下,经同级财政部门同意,可将中央补助廉租住房保障专项资金用于购买、新建、改建和租赁公共租赁住房。
(八)扩大廉租住房保障范围。以县市为重点,提高廉租住房保障收入线标准,扩大覆盖面,实现廉租住房与经济适用住房保障准入标准的有效衔接,具备条件的可予以并轨,使城市低收入家庭根据自身经济状况自主选择住房保障方式。加大廉租住房建设和筹集力度,提高实物配租比重。
(九)保持合理的经济适用住房供应规模。指导各市合理确定经济适用住房建设计划,保持合理的供应规模。引导有条件、符合政策规定的企业积极开展集资合作建房,纳入经济适用住房范围,统一规范管理。
(十)大力推进棚户区改造。编制2011年-2012年棚户区改造计划,积极争取中央补助资金,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加强督导检查,确保优惠政策和资金到位。积极配合有关部门,推进垦区、林区和铁路棚户区改造。
(十一)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研究制定《关于加快住房公积金事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以城镇私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和民办非企业单位以及各类社团组织在职职工为重点,加大住房公积金归集力度,扩大归集面。进一步摸清缴交单位底数和情况,加大行政执法力度,提高公积金实缴率。进一步降低门槛,减轻贷款人负担,积极稳妥发放公积金个人贷款,支持居民基本住房需求。进一步完善公积金监管体系,加快全省公积金监管信息系统建设,健全资产管理和风险管理机制,确保公积金安全。
三、坚定不移地推进农村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
(十二)保质保量完成农房建设与危房改造任务。继续坚持先易后难、稳妥推进的原则,以城中村、城边村、乡镇驻地村、大企业周边村、经济强村、矿区搬迁村和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挖潜村为重点,尊重农民意愿,正确把握方向,深入推进农房建设与危房改造,确保完成3年任务。对已建成的新型农村社区实行备案制度。按国家六部委要求,探索建立建材下乡操作办法和工作模式,组织编制试点方案并尽快启动。把农房集中建设改造项目纳入工程建设程序,由县以上建设部门实施全过程监管,在项目选址、地质勘察、建筑设计、施工组织、建材选用、技术资料归集整理等环节严格把关,确保农房建设质量安全。
(十三)加强村镇基础设施建设。指导各地建立土地转换平台,搞好土地收储和出让、转让,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增减挂钩指标优先用于农村住宅、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节余土地指标留足农村发展用地。抓好村镇道路硬化和排水管网建设,积极推广应用秸秆气化、秸秆型煤、大中型沼气、节能门窗、太阳能、地源热泵等节能环保适用技术,合理布局医疗、文化、体育等设施。在有条件的重点镇规划建设工艺先进、规模适度、经济实用的污水处理设施,配置垃圾收集和运输设施,逐步建立“户集、村收、镇运、县市处理”的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处系统。在距离城市建成区边缘5公里以上、人口规模超过3000人、以多层楼房为主的新型农村社区,鼓励建设小型污水处理设施,各级财政继续给予资金支持。推广威海经验,继续实施村庄整治。
四、坚定不移地推进建设领域节能减排
(十四)抓好建筑节能工作。做好《山东省民用建筑节能条例》立法调研工作,修编《公用建筑物节能设计标准》等地方标准。以县市为重点,完善建筑节能闭合管理机制,进一步提高节能标准执行率和工程质量。继续抓好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推进既有高能耗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改造,推行合同能源管理等节能服务模式。大力发展绿色建筑和低能耗建筑,开展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工作。扩大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规模,完善太阳能光热建筑应用监管机制。加强国家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市(县)和示范项目管理,组织开展省级新能源应用示范项目建设,推进低碳生态示范城市和低碳社区建设。加强建筑节能工程档案收集整理,保证建筑节能效果和使用安全。搞好建筑能耗统计、能源审计、能效公示和节能监测系统建设。
(十五)促进墙材革新和建筑节材。巩固“禁实”成果,加快建制镇“禁实”步伐。加强新型墙材建筑节能技术产品认定管理,规范市场秩序,提高产品质量。组织引导节能保温与建筑结构一体化技术、产品研发,重点发展以煤矸石、粉煤灰、工业废渣、建筑垃圾等为原料的利废新型墙材。加大新型墙材专项基金征管力度,支持新型墙材和建筑节能科研开发。
(十六)积极推进供热计量改革。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企业参与、用户配合”的原则,加快推进供热计量改革工作。按照供热企业可控、住户用热可调、政府主管部门可管的要求,搭建供热计量远程调节控制技术平台,推动供热计量数字化、系统控制智能化、住户用热自主化、政府监督网络化,实现供热企业降耗、用户节费、社会节能的目的。建立健全供热计量资金筹措、产品准入、工程监管、能耗监测、收费标准等工作机制,加快推进供热计量项目建设,确保所有达到分户计量的项目实现按用热量计价收费。
(十七)提升污水和垃圾处理水平。加快污水处理设施及其配套管网建设,改造提升污水处理工艺,提高管网收集能力和再生水利用水平,强化运行管理和政府监管。加快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确保年内实现“一县一场”。建立完善垃圾处理收费制度,积极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袋装化。
(十八)推进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积极创建园林城市和人居环境奖,力争在生态园林城市创建上实现突破。以屋顶绿化、道路和停车场绿化为重点,提高旧城区和中心城区绿化水平。鼓励中水回用和再生水利用,搞好节水器具推广,提升城市节水水平。推广节能照明技术,建立节能型城市照明体系。完善城市道路建设联席会商制度,推广不开挖技术,减少道路挖掘。
(十九)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加快住宅建设模式改变,抓好太阳能与住宅建筑一体化、一次性装修到位、新型住宅建筑体系和住宅部品模块化应用,推进CSI新型住宅体系应用和试点工程建设。完善《山东省住宅产业化基地管理办法》,推进国家和省级住宅产业化基地建设,争取3年内创建20个省级住宅产业化基地。实行《住宅品质状况表》和住宅产业化技术审查制度,全面提高住宅产业化水平。积极创建国家康居示范工程和A级住宅,实现每个设区城市都有国家康居示范工程的目标。
五、坚定不移地做大做强房地产业和建筑业
(二十)推动房地产业健康发展。支持引导房地产骨干企业向专业化、品牌化、集团化方向发展,通过联合合作、合并重组等方式,扩大经营规模,壮大企业实力,尽快打造一批拥有知名品牌、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房地产龙头企业。引导优秀设计单位、建筑施工企业以及住宅部品、材料生产企业,与房地产龙头企业结成战略联盟,提高先进技术和产品集成水平,提高核心竞争力。制定《物业条例》配套文件和服务标准,编制物业管理行业发展专项规划,扩大物业服务覆盖面,培育一批机制新、效益好、规模大、信誉佳的品牌企业。
(二十一)加强房地产市场监管。贯彻落实2010年国发10号、国办发4号和鲁政发57号文件精神,搞好市场分析和调控。继续整顿房地产市场秩序,重点查处未办理规划、施工、预售许可手续进行建设和预售的违法违规行为。推行市场监管、项目监管、企业监管“三位一体”的动态监管模式,实行房地产开发项目规划建设条件意见书和电子项目手册制度,严格执行新建商品房买卖合同网上备案,加强预售资金监管,推行房地产开发项目综合验收制度。继续完善房地产市场信息系统,建设有关子系统,实现基础信息共享,力争实现各市、县联网。建立健全个人住房信息系统,实现个人住房信息互通互查。完善房地产市场信息发布制度,提高商品住房交易透明度,引导居民理性消费。认真落实《商品房屋租赁管理办法》,规范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加强对房地产中介机构和人员的管理,维护市场秩序。
(二十二)推动建筑业转型升级。鼓励引导大型施工企业向关联度较高的上下游产业延伸,走科研、设计、施工一体化和投资、开发、施工一体化的路子,加快向工程项目总承包转变,成为有竞争力的大企业。按照“扶专扶优扶强”的原则,调整优化建筑业企业结构,扶持发展一批经营特色明显、科技含量较高、市场前景广阔的专业企业,提高专业企业在全行业中的比重。加大政策引导和宣传推介力度,打造一批品牌劳务企业。注重与铁路、水利、交通等部门的沟通,加强在轨道交通、公路、铁路、机场、码头等工程项目中的合作,引导企业参与国家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引导鼓励大型优势企业进入基础设施和高技术含量的工程施工领域,提升高端建筑市场施工能力。加速拓展高端和外埠市场,巩固省内市场,扩大沿海发达地区市场,抢占东北、新疆等潜力市场,站稳东南亚、中东等传统境外市场,加大非洲、南美洲等新兴市场开拓力度。
(二十三)强化工程建设管理。落实《山东省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围绕“建大院、出大师、创大作”的发展目标,规范勘察设计市场,打造诚信行业,繁荣建筑创作,提高勘察设计质量和水平。研究制定《山东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招标投标办法》,加强招投标监管,进一步规范工程建设有形市场。推行远程异地评标,探索建立统一的招投标网络监管平台。加快工程建设标准化进程,加强工程建设标准特别是强制性条文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研究制定《山东省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办法》,加强工程建设全过程计价管理,完善控制价和竣工结算价备案管理制度。强化工程质量管理,深入推进质量通病治理活动和分户验收制度,逐步消除影响住宅工程结构安全、使用功能的质量缺陷和隐患,推出一批质量样板工程。全面推行责任到人、记录在案、问题追偿的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将勘察、设计、施工、监理、材料供应、质量安全监督等各个环节的所有责任单位和责任人一一记录到工程档案中,一旦发生质量问题、进行责任追究时,由单位和个人双重赔偿,问题严重的实行建筑行业终身禁入。优化监理行业组织结构,规范监理行为,提高监理质量和水平。制定工程项目管理实施办法,在政府投资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中全面推行项目管理制度。强化建设工业产品备案管理和市场监管,开展建机类产品节能认定,扶持骨干企业发展。加强建筑劳保金收缴和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加强建设行业中介机构监督管理,倡导诚信服务,提高质量和水平。
六、坚定不移地抓好以数字化为核心的城市管理(二十四)加快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落实《山东省城镇容貌与环境卫生管理办法》,推进城市管理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加快12319热线建设步伐,争取所有设市城市全部开通。推广数字化城管模式,沿海设区城市2011年建成,内陆设区城市2012年建成,县级市2013年建成。以环境卫生、园林绿化、广告整治等为重点,组织开展铁路沿线环境整治,实现铁路沿线500米可视范围内景观面貌明显好转。编制实施城市市区摊点设置导则,规范各类摊点、户外广告设置和管理,实现便民利民、整洁有序。加强城管队伍建设,倡导以民为本、服务优先的城管理念,开展“和谐城管”创建活动。
(二十五)切实保障城市安全。完善城市应急管理体制,重点抓好供水、城市桥梁、垃圾处理等重要行业应急预案的贯彻落实,提高应急处理水平。抓好城市防汛,加快防洪排水工程建设,完善非工程措施,确保汛期安全。以城市地下管线工程档案归集和查询利用为核心,抓紧建立管线信息动态管理机制,实施地下管线综合普查和信息化建设,从根本上减少因情况不明、野蛮施工造成的各类管线安全事故。贯彻国务院《城镇燃气管理条例》,确保燃气安全。抓好供热用煤采购调运、天然气气源争取及供气计划落实,保障冬季城市供热、供气正常运行。贯彻实施《饮用水卫生标准》,加强供水管网更新和维护,搞好水厂升级改造,改善供水水质,确保供水安全。开展城市桥梁信息普查,建立完善城市桥梁信息管理系统,保证桥梁设施安全。抓好抗震设防,组织编制山东半岛城市群及郯庐断裂带综合防御体系规划。抓好公园和景区安全管理,确保游览场所和游乐设施安全。遇有雨雪冰冻天气及时处置积雪和覆冰,保障城市道路桥梁安全畅通。
(二十六)提高市政公用事业运营效率。加强市政公用行业运行监管,制定监管程序、标准和措施,建立完善监管体系和工作机制。继续实行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制度,推进行业政务公开、服务公开,提升服务质量。加强维护管养,提高市政设施完好率。加快风景名胜区规划编制步伐,建立健全风景区信息管理系统,完善监测监控手段,推进风景名胜区严格保护和永续利用。
七、坚定不移地加强党风廉政、精神文明、依法行政、行业作风和人才队伍建设
(二十七)加强党风廉政和行业精神文明建设。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深化廉政勤政教育,加强党员干部监督,大力推进科技防腐,积极施行电子监察。深入开展工程建设、房地产开发、住房公积金等专项治理和治理商业贿赂工作,严肃查处腐败案件。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最大限度地减少权钱交易、以权谋私的制度性漏洞。继续组织高端业务讲座,推动学习型行业建设。结合庆祝建党90周年,抓好创先争优活动,选树一批行业典型。深入开展文明行业创建活动,健全完善精神文明竞争淘汰机制,提高精神文明创建水平和质量。推进企业文化、行政文化和行业文化建设,抓好行政服务品牌建设。围绕“执政为民”的主题,完善行风建设长效机制,做好政风行风热线上线工作,为老百姓排忧解难,进一步提升建设系统的社会形象。
(二十八)提高依法行政和对外开放水平。落实“三定一保”立法责任制,确保完成立法计划。启动“五五”依法行政和“六五”普法工作,加大普法宣传力度,全面推行建设行政执法责任制,加大建设法律法规执法检查力度。强化行政监督,严格执行《行政复议法》和省实施条例,认真受理各类行政复议申请,及时撤销、变更违法或不当行政行为。推进信息公开和政务公开,规范运作程序,增加公开内容,增强工作透明度和群众参与度。
(二十九)推进建设科技创新和人才队伍建设。坚持科技兴业,组织实施“12223”工程,组织好山东建设技术创新奖评选,提高建设科技创新能力。以建设类骨干企业省级技术中心为依托,以重点工程和大型项目为载体,加快在核心和关键领域技术创新。以先进成熟适用技术为重点,加大科技成果推广力度,打造绿色建筑、精品工程。继续实施“阳光工程”、“温暖工程”,开展大规模农民工培训。加强建设执业资格执法监督,推进注册管理信息化,完善建设执业师信用档案,改进和加强继续教育培训,提高建设执业师业务水平和执业能力。积极开展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组织实施好利用世行、亚行贷款的城建环保项目,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智力,抓好对外招商引资和赴外技术培训。
(三十)维护行业安全稳定。落实建筑施工安全生产责任制,推行安全生产网格化监管模式,变被动监管为主动监管,变分散监管为集中监管,继续开展省建设重点工程立功竞赛、“安康杯”竞赛和创建安全质量标准化工地活动,推动安全形势稳定好转。把各类开发区、工业园区和城乡结合部的工程项目纳入统一管理,坚决消除质量安全监管盲区。严格进行外墙外保温、装饰装修材料阻燃性能检验检测,严格执行特殊工种持证上岗制度,严格按操作规程作业,严防建筑火灾。合理控制城镇房屋拆迁规模,依法强化拆迁管理,坚持先补偿安置后实施拆迁,继续推行“四合法两到位”,加大拆迁信访集中处理力度,化解拆迁信访积案,妥善处理历史遗留问题,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第四篇:2011年全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要点
附件:
2011年全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要点
一、总体要求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加快全省新型城市化进程,以建设繁荣舒适的现代化城市为目标,大力推进城镇建设三年上水平工作,全面提升城市环境质量、聚集能力、承载功能、居住条件、风貌特色和管理服务水平,保重点、搞攻坚、抓专项,加快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住房建设,推进建筑节能和科技创新,强化房地产市场监管,提高建筑业发展质量,搞好农村新民居建设和危房改造,促进全省住房城乡建设事业健康发展,实现“十二五”开好局、起好步。
二、主要目标
——城市(含县城)市政基础设施投资增幅18%以上,设区市污水集中处理率、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均稳定达到85%,中水回用率达到30%,同步推进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向村镇延伸,开工一批建制镇污水处理厂。全省新增园林绿地5000公顷以上,省级以上园林城市和县城达到50个,力争新增省级风景名胜区10个。
——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住房30万套以上(按35万套安排,以国家下达计划为准),其中保障性住房15万套以上,棚户区改造住房15万套。完成国家下达的农村危房改造任务。——设区市2008年初建成区范围内城中村全部完成房屋拆迁、村民安置和土地收储,2010年初建成区范围内新增城中村50%启动改造。每市新创建旧住宅小区改善示范项目2个以上。主要街道景观容貌整治和旧商贸区改造全面推进。
——新建建筑节能标准执行率达到100%,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完成1000万平方米,新竣工建筑可再生能源应用率达到38%。加快县级市和10万人口以上县城供热计量改革,全省新增供热计量收费面积1000万平方米。
——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2000亿元。全社会建筑业完成产值4500亿元、增加值1400亿元,力争产值10-50亿元企业达到30家、50亿元以上达到10家、百亿元以上达到4家。建筑劳务输出80万人次以上。境外承包工程完成合同额增长10%以上。
三、重点工作
(一)全面提升规划设计水平。完成环首都经济圈各项规划、沿海地区总体规划和冀中南城镇群规划。修编完善省域城镇体系规划、中心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县(市)总体规划,做好新城(区)规划,在部分县级市开展“城乡总体规划”试点。各市完善各类技术标准和导则,出台城市风貌特色管理规定,深化公共设施、综合交通、城市水系、景观风貌、有形文化建设等专项规划。制定提高建筑设计水平激励政策。加强重要地段、重点部位城市设计,培育一批精品街区、建筑和公园。抓好城市雕塑规划建设,在各市开展雕塑创作营活动。健全政府主导、专家领衔、专业论证、公众参与、规委会审议的规划编审机制。建设环首都经济圈和沿海地区规划展馆,设市城市、环首都县年底建成规划展馆并免费开放。提升延伸数字规划,年内县级市和中心城区统筹管理的县搭建起数字规划基本框架。开展规划执法检查,继续实施“零违”行动。
(二)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编制实施住房保障三年安居工程规划和计划。重点发展公共租赁住房,扩大建设规模,多渠道筹集房源。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进度,严格落实土地、资金、税费、配建等政策,加强项目管理和工作督导,抓开工、保配套、保质量、保竣工。优化项目布局和户型设计,每市打造2-3个示范项目。在确保资金安全、满足居民购房货款的前提下,争取扩大住房公积金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试点范围。做好配租配售监管,严格程序、严把关口,健全准入退出机制。及时足额发放廉租住房租赁补贴,强化使用监督。完善数字住房保障系统,提升应用功能和效果。推进首都周边县市“人才家园”建设。
(三)加快城市更新改造步伐。高起点搞好新城(区)开发,创新规划理念,健全标准体系,坚持基础设施先行,瞄准一流、突出特色。深化城中村改造,坚持空间形态和社会形态同步改造,控制开发强度,加快新拆迁村回迁房建设,尽快启动剩余村改造。推进棚户区改造,力争三年改造完成3000平方米以上的各类棚户区。提升旧小区改善水平,对2000年以前建成、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以上、未列入旧城改造计划的旧住宅小区,逐个制定提升方案,年内改善1/3以上。突出老商贸区改造特色,完善设施、加强养护、增加游憩空间,打造一批时尚精品街、休闲观光街、饮食文化街、历史风貌街等特色街区。
(四)着力完善城市功能和服务。开展道路交通、污水垃圾处理、园林绿化、便民设施、容貌环境、城市管理服务专项提升行动。加快“零换乘”综合交通枢纽工程建设,提高道路特别是支路网密度,加快公交专用道建设,新建改造道路同步建设“综合管沟”。强化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运行监管,改造升级不达标的设施,加快排水管网、中水回用、雨污分流等设施建设,推进处理设施建设向村镇延伸。加大园林城市(县城)创建力度,多措并举增加中心城区绿量,提升城市公园、街头绿地和游园建设水平,推进城区河道水体整治,办好河北省首届园博会,创建命名一批省级风景名胜区。大力实施“十小”便民工程,整治建设一批小街巷、小游园、过街天桥、小型停车场、小型体育设施、便民市场、社区卫生站、街巷地名标志及道路指引牌、无障碍通道、公厕等,推进便民设施进街道、进社区。深入开展违章棚亭、广告牌匾、马路市场、架空线缆专项治理,加强环卫保洁,做到主干道16小时、重要公共场所24小时保洁。升级更新重点区域、重要节点城市街道景观,既有建筑实施“穿衣戴帽换服装”改造,打造示范样板街道,开展“十佳景观大道”评选。进一步理顺城市管理体制,规范城管执法行为,健全精细化管理长效机制,深化拓展数字城管和“12319”便民热线并向有条件的县(市)延伸。加强市政公用行业监管,建立持续改进机制,确保安全运行,定期开展产品和服务质量满意度测评。
(五)推进建筑节能和科技创新。加快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完善改造模式和技术体系,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建立多元化资金筹措机制。推进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改造和能耗监测。深入推进供热计量改革,设区市已改造和新竣工居住建筑全部按用热量收费,县级市和10万人以上县城开展试点。大力发展绿色建筑,全面推进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工作,开展十佳绿色建筑、十佳绿色小区评选,各市至少开工3个10万平方米以上绿色建筑示范小区项目。研究制定激励机制,引导企业加大科研投入,重点在可再生能源应用技术、沿海滩涂绿化技术、建筑垃圾资源化、建筑业实用技术等八个方面实施科技攻关。强化建筑节能材料和产品使用监管,适时开展绿色建材标识工作,及时发布推广使用、限制、淘汰产品目录,强制淘汰落后技术、工艺、材料和设备。认真落实省部合作备忘录,抓好唐山湾新城、正定新区、北戴河新区、黄骅新城4个生态示范城建设。
(六)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认真落实国家调控政策,加强市场监测分析和引导,完善商品住房预售制度,强化预售行为监管,切实提高中小套型商品住房开发比例。继续优化房地产发展环境,加快个人住房信息系统建设,全面推进房屋产权登记办证“立等可取”。加强执法稽查,严厉打击违规开发销售、合同欺诈、虚假广告、囤积房源、哄抬房价等违法违规行为。严格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推行先安置、后拆迁,做好被拆迁房屋价格评估和拆迁补偿。提高物业管理工作水平,积极推进组建业主大会和业主委员会,认真落实物业管理承接验收制度,加强住宅专项维修资金使用监管,强化物业服务合同管理,重点解决“维修不及时、服务不到位、收费不规范”问题。
(七)提高建筑业发展质量。深入抓好行业对标和企业对标,建立企业升级激励机制,继续做大做强45家省内龙头骨干企业,指导各地扶持一批重点企业,培育优势产业集群。督促一级以上企业加强工法和专利技术研发,大力促进新技术推广应用,创建科技示范工程。加强诚信体系建设,建立全省建筑企业信用综合评价统一发布平台。专项治理虚假招投标、非法转包、违法开工和工程监理不到位等问题。强化进冀企业监管。在全省范围内推行建筑劳务实名制一卡通管理系统。认真落实建设各方主体责任,加强施工现场质量安全管理,深入推进质量安全标准化工作,扎实开展工程勘察、施工图审查和工程检测质量专项整治,定期组织保障性住房、大型公建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巡查,加强重点地区、重点部位、薄弱环节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制定优质优价政策和国家级优秀建筑设计奖励措施,推进精品工程建设,培育一批标志性建筑(群)。深化京津冀共同建筑市场,建设蒙、川、晋共同市场,培育新的热点市场。培育发展劳务企业,搭建劳务企业与省外总包企业的对接平台。继续做好援疆工作。
(八)推进农村新民居规划建设。规范农村新民居规划许可、施工许可、验收备案等建设程序,推广农村新民居示范图集,分类抓好试点。支持新民居建设应用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和新结构体系。落实镇村体系规划,突出村庄规划特色,避免“排排房”布局。加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省培育的省级重点镇和现状1万人以上的镇启动污水处理厂建设,年底前全部完成前期工作,力争30%开工建设。县级市、环首都和沿海各县及50%的其他县,推行“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垃圾处理模式,完成处理设施布点。强化县(市)主体责任,将镇乡村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纳入县城统一管理。扎实推进农村危房改造。
四、保障措施
(一)建立城镇建设三年上水平工作推进机制。加强组织领导,省市县均要成立专门工作机构。加强与先进城市对标,完善指标体系。建立定期调度、专项验收、评估、全面考核相结合、省市联动的工作推进机制。各市要细化工作方案,制订各类规划和城市设计、专项行动详细方案并报省备案。坚持突出重点、集中攻坚,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专项行动,适时开展环境卫生等方面的群众满意度调查。建立省市县三年上水平工作统计体系。
(二)加大改革创新力度。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改革传统工作方式和方法。创新城乡规划体制,重点在专项规划和城市设计上实施延伸和拓展。创新城建投融资体制,重点壮大平台,提升融资能力和项目运作水平。创新住房保障体制,重点规范以廉租住房和公共租赁房为主的住房保障体系。创新城市管理体制,重点建立协调联动的精细化管理长效机制。加强课题研究,重点破解旧商贸区改造、新区开发建设、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提升、河湖水系景观打造等工作中的难点。
(三)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加快《河北省城乡规划条例》、《河北省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修订)》、《河北省燃气条例》和《河北省城镇住房保障办法》立法进程。深入开展房地产、城乡规划、公积金管理等领域的专项执法检查活动,纠正不作为和乱作为,严肃查处违法建设行为。健全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制度,加强行政许可案卷和行政处罚案卷评查,结合案例开展行政执法人员培训,提高广大干部职工的法制素养。
(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大力弘扬敬业奉献、苦干实干精神,履职尽责创先进,立足岗位争优秀,出一流成果、创一流业绩。加强干部作风建设,进一步规范行政审批和窗口建设,预防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积极做好信访矛盾化解工作。继续开展大规模、多层次干部培训,做好培训需求调查,建立培训档案,两年内对市县建设部门局长再轮训一遍。
(五)推进党风廉政、精神文明和行风建设。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准则,加强惩防体系建设,深化权力运行监控机制,着力抓好重点领域、重点部位、重点环节的预防腐败工作。依法推进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抓好行业宣传工作。加大文明行业创建力度,培育树立一批先进典型。切实加强行风建设,提高群众满意度。
第五篇:2018年全省住房城乡建设
2018年全省住房城乡建设 重点工作任务责任分解方案
根据全省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总体部署,现就2018年全省住房城乡建设重点工作任务分工如下:
一、牢牢把握科学定位,确保人民群众住有所居 1.坚持房地产调控目标不动摇、力度不放松。各地要坚决贯彻落实国家、省房地产市场调控要求,制定本地2018年房价控制目标和库存消化周期目标。武汉、襄阳、宜昌要适时完善现行调控政策措施,确保完成国家调控目标;其他城市要综合运用行政和经济手段,确保房价稳定、供需平衡。完善“商品房+政府保障房+租赁住房+共有产权住房”的多元化供应格局,满足首套刚需、支持改善需求、遏制投机炒房,推动住房回归居住属性,落实“三个改变”。建立全省房地产市场调控会商机制,市、州、县政府要承担调控的主体责任,对工作不力、市场波动较大、未能实现调控目标的市、州、县政府,省政府将进行约谈问责。持续开展房地产市场秩序整顿,规范房地产开发、中介、物业服务市场行为。推广武汉市“红色物业”做法,着力提升物业服务和管理水平,促进全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责任单位:房产处、公积金处、住保局(位于第一位的为牵头单位,下同)。2.大力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各地要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的若干意见》和省政府实施意见,抓紧出台本地实施办法,明确土地、规划、建设、公积金、金融、税收、消防、水电气收费等环节的工作流程,确保国家和省支持政策落地。总结推广武汉市试点经验,在襄阳、宜昌、十堰等人口净流入城市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培育多元化住房租赁市场主体,多渠道增加住房租赁市场房源供应,鼓励住房租赁消费。搭建全省住房租赁信息服务与监管平台,完成信息系统功能顶层设计和方案论证,省级应具备企业与从业人员管理、政策发布与信用管理、租赁交易监测与分析等功能;城市级应具备企业备案、人员实名登记、房源发布及核验、合同网签备案、资金监管、信用评价、金融服务等功能。加强住房租赁市场监管,规范住房租赁市场秩序,保护租赁利益相关各方合法权益,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责任单位:房产处、公积金处、规划处、城建处、设计处、城管处、住保局、建管局、信息中心。
3.打造千亿住房公积金。切实抓好资金归集、贷款发放、服务和监管四个环节,更好地体现住房公积金制度的互助特点和公平原则。加大非公企业缴存扩面力度,推动新市民缴存使用住房公积金,力争三年时间住房公积金归集额达到千亿元。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完善和放宽提取使用政策。加快全省住房公积金综合服务平台试点建设,拓展网上业务功能,打造“指尖上”的公积金。完善风险防控机制,守住防控廉政风险、融资运营风险、业务操作风险底线,构筑防控信息数据风险的新防线。按照建立住宅政策性金融机构的方向,推进住房公积金制度改革,争取成为国家试点省份。责任单位:公积金处。
4.筑牢城乡住房保障底线。抢抓国家棚改三年攻坚机遇,2018年实施棚户区改造24.14万套、农村危房改造8万户。进一步加强公租房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公租房竣工分配,完善公租房运营管理制度,到2018年底,政府投资建设公租房分配比例达到90%以上。完善公租房分配方式,降低准入门槛,优先保障环卫、公交等行业困难群体,将符合条件的新就业无房职工、外来务工人员和青年医生、青年教师等纳入保障范围,对低保、低收入困难家庭要实现应保尽保。责任单位:住保局、村镇处。
二、积极投身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大力推进“美丽湖北”建设
5.乡镇污水处理设施要全面建成。坚持厂网并举、建管一体、泥水并重、再生利用,严格工作标准,加强业务指导,定点跟踪督办,强化工程原材料和工程实体监督检测,抓好问题整改,严把工程质量关。在2017年底全面开工的基础上,排出时间表、作战图,建立项目建设信息档案,逐县督查、逐镇销号,确保乡镇污水处理设施2018年底全面建成并投入使用。责任单位:村镇处。6.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要全面提速。各地要按照省政府要求,抓紧编制完善城乡生活垃圾有效治理规划,制定三年行动方案,确保2018年底,所有乡镇完成转运设施建设,90%以上村庄达到“五有”要求,存量垃圾治理、垃圾分类等工作达到考核目标。到2020年底,建制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70%,村庄生活垃圾有效治理率达到90%。责任单位:村镇处、城管处。
7.美丽宜居乡村建设要全面铺开。注重规划的美丽宜居要求,充分考虑自然禀赋、山水格局和地域文化,留住荆风楚韵。抓好试点示范、典型引路,每个县(市、区)都要打造一批精品型、提升型项目,所有村庄达到基础型村庄标准。按照“串点成线、连线成片”要求,因地制宜打造美丽宜居示范带。着力补齐乡镇建设“短板”,加强重要街区、重要地段和重要节点风貌设计,整治环境卫生,整顿城镇秩序,整修乡容镇貌,构建街区美、生态美、生活美的美丽宜居乡镇。开展设计下乡活动和乡村规划试点,探索完善乡村规划管理机制。责任单位:村镇处。
8.传统村落要全面保护。完善全省传统村落名录,抓紧实施保护发展项目,推动传统建筑挂牌保护,建立有效监管机制。坚持居敬行简、最少干预,尊重村落、尊重传统,为自然“种绿”,为村落“留白”。坚持活态保护、有机发展,充分发挥传统村落的资源禀赋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提高村民生活收入,激发传统村落的生机与活力。责任单位:村镇处。
9.特色小镇创建要全面提质。活学活用浙江等地成功经验,走出湖北新路。在“特”上下功夫,防止不切实际的形象工程,把着力点放在特色产业培育和特色文化建设上,培植特色小镇的“根”和“魂”,增强特色小镇的竞争力和生命力;在“创”上下功夫,充分发挥市县镇各方面积极性,加强规划引领,完善激励机制,促进特色小镇健康发展;在“新”上下功夫,发挥政府引领作用,积极创新建设管理运营模式,激发特色小镇发展活力。加强督促考核,推动16个国家级特色小镇和20个省级特色小镇稳步健康发展,争取2018年再培育10个国家级或省级特色小镇。责任单位:村镇处。
三、着眼城市绿色发展,不断提升城市品位
10.提高规划引领水平。创新规划理念,改进规划方法,把以人为本、尊重自然、传承历史、绿色低碳等理念融入城市规划全过程,增强规划的前瞻性、严肃性和连续性,实现一张蓝图干到底。坚持城乡统筹,推进“多规合一”。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强化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在生态文明建设、省级重大设施建设等方面的调控引领约束作用,编制完成新一版城镇体系规划。推进城市总体规划“编审督一体化”改革,构建城乡一体、分级管控的城乡规划体系。转变城市发展方式,提倡“紧凑发展”。加强集约性治理,有条件的地区推进减量规划,严格控制开发规模与规划区外建设增量,盘活低效用地,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用地结构。加快历史文化街区划定和历史建筑确定工作,2018年要全部完成这项任务。加强刚性管控,划定生态控制线和城镇开发边界。完善规划督察制度,建立全过程监管机制。责任单位:规划处、城建处、村镇处、城管处等。
11.提高城市绿色发展水平。开展城市建设绿色发展三年行动,补齐城市功能性设施、市政基础设施和生态文明建设短板,着力改善城市老旧小区、市政设施、园林绿化等方面的弱项;城市水环境得到有效治理,城市人均绿地面积全达标,绿色建筑和装配式建筑全面推广,城市步入集约、节约、生态发展轨道。提高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系统性,全面编制实施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因地制宜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进一步加大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力度,2018年底地级城市力争消除城市建成区75%以上的黑臭水体。全面推动城市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和企业开展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遵循“先民生后提升”方针推动老旧小区改造,以问题为导向,尽力而为、量力而行,解决涉及民生的“上学难、就医难、出行难、停车难、康娱难、购物难”等问题。责任单位:城建处、规划处、房产处、村镇处、设科处、城管处、建管局等。
12.提高城市管理水平。以“建管并重”为导向,构建权责明晰、服务为先、管理优化、执法规范、安全有序的城市管理体制,推动城市管理走向城市治理。全面完成县级数字城管平台建设,坚持用“绣花”功夫管好城市,既搞好城市设计,又搞好城市治理;既体现城市风貌,又提升市民文明素质;既保证市民住的舒心,又保证市民出行便捷;既注重基础设施建设,又确保城市运行安全。继续加大违法建设查处力度,开展示范道路、示范社区、示范街巷、示范工地、示范农贸市场等“五示范”创建活动。加强户外广告、门店牌匾治理,规范报刊亭、候车亭等“城市家具”设置。积极推进城镇“厕所革命”,大力发展环保、节水、节能和生态型公厕,力争达到布局合理、卫生环保、方便适用、管理科学的要求。责任单位:城管处、规划处、城建处、设科处、建管局、质安总站等。
四、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助力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 13.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继续推动住建部门行政审批三集中改革向县市延伸,进一步下放审批项目、压缩审批时限、优化审批流程,按照“一网覆盖、一次办好”要求,大力推进“互联网+行政审批”,提高行政审批标准化、高效化、便民化、透明化水平。持续推进工程标准体制改革,建设适应国际通行规则的新型工程标准体系,引领建筑产业高质量发展。深化工程组织实施方式、非国有投资项目监管方式、建筑产业转型升级等改革,最大限度释放企业发展活力。责任单位:研究室、审批办、设科处、建管局、标准定额总站等。
14.继续发挥投资拉动作用。紧紧扭住房地产投资和城乡市政基础设施投资不放松,切实抓好重大项目落地。2018年,住建领域计划完成总投资7000多亿元。责任单位:计财处、房产处、城建处、村镇处、城管处等。
15.全力打造建筑业强省。提请省政府出台《促进湖北省建筑业发展二十条意见》。着力培育龙头骨干企业,着力打造湖北建筑业“十大品牌”,着力实施“走出去”战略,着力发展绿色建筑和装配式建筑,着力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推动我省从建筑大省走向建筑强省,力争2018年全省建筑业总产值达到1.4万亿,保持全国前列。立足我省勘察设计行业优势,以武汉建设“设计之都”为契机,以支持湖北自贸区建设为突破口,推动大型勘察设计企业兼并重组、融合发展,推行全过程工程咨询,引导建筑师事务所健康发展,破解中小设计企业发展困局,打造设计强省。大力培育现代化建筑产业工人队伍,逐步建立建筑工人技能培训、技能鉴定和使用相衔接的管理机制,培育一批懂标准、重安全的“湖北工匠”。责任单位:建管局、设科处、人事处、质安总站、标准定额总站等。
五、全面加强依法治理,促进行业安全智慧发展 16.深入推进法治建设。科学推进行业立法,树立系统思维,坚持立改废释并举,推动重点工作的同时,同步谋划法规、制度建设。有针对性地研究制定住房租赁管理、城乡垃圾治理等方面的法规制度。深化普法、严格执法,深入开展法律“六进”活动,全面提升住建系统法治意识和法治能力。加强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及行政决策行为监督。落实领导干部出庭应诉制度,加强行政复议、诉讼能力建设。抓住城市执法管理体制改革契机,明确城市管理执法范围和权责,开展律师参与城市管理执法工作,规范执法行为,推进依法执法、文明执法。责任单位:法规处、城管处、住保局等。
17.全面强化安全生产。全面落实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全面推行住宅工程质量分户验收制度,推进信息化监管,加强城市大型基础设施及供水、供气等市政公用设施和渣土堆放的安全监管。结合国家建筑施工安全专项治理行动,认真开展安全生产打非治违专项整治,推动形成全天候、系统性、现代化的城市运行安全保障体系。认真排查建筑施工和城镇燃气安全生产、城市安全运营、社会稳定等方面的风险点,提高动态监测、实时预警能力,推进风险防控工作科学化、精细化。责任单位:厅安办(质安总站)、厅安委会各成员单位。
18.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整合现有数据资源,加快建设住建行业大数据库,实现全系统信息资源的实时更新与共享,打造现代化信息技术平台。加强门户网站和微信公众号建设,积极推广信息化政务服务模式,倡导无纸化、电子化办公方式。充分运用大数据、云平台等技术手段,打造诚信住建、平安住建、智慧住建。责任单位:厅网信办(信息中心)、各处室、各单位。
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 19.认真研读原著原文。引导党员干部通过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深刻领会十九大报告“八个明确”“十四个坚持”思想要义,深化对党章和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学习,准确把握理论精髓,提高理论素养。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使更多的干部懂市场、懂投融资、懂城镇化。责任单位:机关党委(纪委)、各处室、各单位。
20.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动员党员干部积极参与“新时代湖北讲习所”活动,发挥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的示范作用,上好“第一堂党课”和政治必修课,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忠实信仰者和坚定践行者。面向人民群众,深入工地一线、居民社区开设“微课堂”,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借助全媒体学习,用好网站和“两微一端”等新技术、新媒体,坚持线上与线下相结合、严谨与生动相结合,讲好故事,讲活理论,讲透思想。责任单位:机关党委(纪委)、各处室、各单位。
21.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提前谋划、聚焦问题,精心思考谋划好开展学习教育的思路和措施。把握关键、紧扣主线,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精神和要求贯穿学习活动始终。要突出重点、付诸实践,把争当建设现代化强省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这一最大实际作为活动成果的检验标准,通过深入开展主题教育,提振干部队伍精气神,推动住建工作落实。责任单位:机关党委(纪委)、人事处、各处室、各单位。
七、坚持从严从实抓好党风廉政建设
22.驰而不息纠正“四风”。坚决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在持续整治享乐主义、奢靡之风问题的同时,用更多的精力和更大的力度,防范和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新问题、新动向,加大对履责不力、监管不严、推诿扯皮,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问题的查处力度。责任单位:机关党委(纪委)、各处室、各单位。
23.坚定不移推进反腐败斗争。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决预防和查处腐败行为。进一步完善部门权力清单、负面清单管理制度,细化明晰自由裁量权,坚决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开展扶贫领域突出问题专项集中治理,对农村危房改造过程中的贪污侵占、截留挪用、吃拿卡要、优亲厚友等问题,一律严肃查处。积极支持省纪委派驻纪检组开展工作,充分发挥机关纪委职能作用,保持各级党组织和领导班子、领导干部思想纯洁、肌体健康。责任单位:机关党委(纪委)、法规处、村镇处等。
24.推进贴近群众“面对面·听期盼”大走访活动常态化制度化。责任单位:人事处、各处室、各单位。
八、保持一往无前的奋进搏击姿态
25.弘扬改革创新精神。要增强改革创新意识,紧紧抓住工程监理、招标投标、分包转包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运用创新思维和现代化手段,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推动住房城乡建设事业平稳健康发展。责任单位:研究室、设科处、建管局等。
26.增强履职尽责本领。开展大培训,到2020年,将县级住建部门主要负责人轮训一遍。省厅在全系统确定100个左右调研联系点,共同破解工作中的难题。提高宣传水平,充分利用《中国建设报》《湖北日报》和湖北卫视等主媒体、主阵地,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责任单位:人事处、办公室、研究室等。
27.培育狠抓落实功夫。实现重点突破,在找准工作切入点上下功夫,城乡规划工作要从推进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和实施体系改革抓起,城市建设工作要从推进城市基础的系统性建设抓起,城市管理工作要从搭建综合管理服务平台抓起。在全系统开展“争当新时代实干家”活动,大力提倡务实重行风尚,引导全体干部职工争当伟大事业的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责任单位:办公室、各处室、各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