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炼钢炉前追梦人[最终版]
炼钢炉前追梦人
炼钢炉前追梦人
——记全国最美职工评选获得者、唐钢职工郑久强
世界上最美妙的东西是什么?是七色的彩虹,是幽深的大海,还是无垠的天空?他说——是梦想,是炼钢炉前的梦想。砥砺二十六载,炉火烈烈,他在炼钢炉前践行自己坚实的步履,留下深深的印迹。
党的十七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技术能手、全国青年岗位能手、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炼钢技能专家、全国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带头人、全国最美职工、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这一串串闪光的荣誉属于他——唐钢首席操作技能专家、热轧部转炉车间党支部书记、副主任郑久强,他用坚实的脚步追逐着自己的梦想。梦想从这里出发
最初的梦想,郑久强只是想把工作做得更好,不让师傅“甩脸子”,不让身边的人瞧不起。
1989年,19岁的郑久强从唐钢技校毕业,走上炼钢炉台。像大多数这个年龄段的人一样,最初对炼钢的浪漫憧憬,很快被繁重的体力劳动、钢花飞溅的环境,特别是老一辈炼钢工的“牛气”给打消了。一开始,由于缺乏实际操作经验,加之身体瘦弱的他力量单薄,取样勺探入炼钢炉深度不够,当师傅看到他取出的大部分是钢渣而不是钢水,从而影响检测钢水温度和成分时,气愤地把挂渣板摔到地上。这一“摔”,犹如被打了一记重重的耳光,让向来心气儿高的郑久强脸上火辣辣地疼,也激起了他工作后的第一个梦想——一定要干出个样儿来让人瞧一瞧。
之后的几年,郑久强把全身心的精力都投入到了学习炼钢技术之中。班上,他细心观察老工人的一招一式,虚心请教;晚上,挑灯夜读,攻读炼钢技术,第二天又在操作中实践和摸索。功夫不负有心人。1993年10月,参加工作不到四年时间,年仅23岁的郑久强被破格提拔为炼钢炉长,成为该厂有史以来最年轻的炼钢工,打破了唐钢一般需要十年才能培养出一名合格炼钢工的“老规矩”。
为了提高炼钢水平,只有技校文凭的郑久强,硬是自学拿到了钢铁冶金专业本科学历。2002年5月,郑久强迎来了人生的转折点。首届全国钢铁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在唐钢举行,郑久强作为代表参加比赛,并且力挫群雄,摘取了“全国炼钢状元”的桂冠,成为了“华夏第一炼钢工”。
郑久强出名了,无数的荣誉纷至沓来,诱惑也跟着鲜花和掌声蜂拥而至,有民营企业许以年薪百万元聘请他,并承诺给他下岗的妻子安排工作,他都一一拒绝了。“是河北钢铁集团、是唐钢公司培养了我,我的一切成绩和荣誉都不是属于我个人,而是属于河北钢铁集团及其所有的一线职工,离开河钢,我良心上过不去。”郑久强这样说。只有脚踩大地,才会有飞翔的力量。梦想照进现实
梦想,源于坚持的力量,实现梦想,唯有靠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奋斗。郑久强把这份力量和坚持嵌入到企业的发展中。从螺纹钢、线材等普通长材产品到汽车钢、搪瓷钢、硅钢等精品板材,从“绿色钢城”到建设全球最具竞争力的钢铁企业,郑久强在这场钢铁巨变中屡试身手,用执着和坚守书写着对钢铁的挚爱和忠诚。
冶炼精品板材用钢,对钢水洁净度要求非常高,而磷含量的控制,是冶炼关键,也是令冶金行业同仁头疼的一个大难题。去年初,他从提高转炉脱磷效率,保证转炉终点高拉碳入手,深入分析磷在冶炼前期、中期和末期的氧化情况,寻找提高钢水洁净度的解决方案。1000多炉钢,每一炉钢的10个关键控制点,郑久强都逐一分析,将每一个最佳控制点记下,再分析当时的操作方法,固化最佳操作模式,最终形成了延长前期和末期吹炼时间,缩短中期冶炼时间的“两长一短高拉碳控制法”。转炉车间钢水洁净度显著提升,转炉冶炼综合成本得到有效控制,终点平均碳含量由原来的0.07%提高到0.14%,综合成本降低6.38元/t。面对钢铁行业新常态,河北钢铁集团强力推行刚性资金管控,倒逼各子公司集中精力发挥现有资源优势,深挖内部潜力,逐步构建低资金保障、低成本支撑的生产经营新模式。而转炉历来是消耗大户,搞不好要拖整个工序降成本的后腿。郑久强主动承担起优化炼钢结构成本的课题,又把自己推到了风口浪尖。
他发挥自己的操作技术优势,学习行业先进的降本经验,精心制定、优化炼钢操作方案,分析各种冶炼参数的变化规律,全力寻求转炉技术指标与原料成本的最佳结合点。过去,150吨转炉钢铁料消耗达到1100kg/t在业内看来都是不可能实现的天文数字,而通过郑久强不懈的努力,1100这个数字逐渐被一个个更小的数字所替代。2014年,唐钢热轧部钢铁料消耗达1064.8kg/t,比2013年降低1.87kg/t。在国内同类型转炉中遥遥领先。
这个舞台光彩夺目,可台下必然有着不为人知的挑战和艰辛。26年间,郑久强在转炉平台上走过的路相当于绕地球赤道一圈半的距离,郑久强的梦想在一一实现,犹如沿途美丽的花朵,绚烂绽放。梦想之树花开绚烂
炼钢炉前,改革创新仍然是郑久强追梦路上最动人的音符。“双渣操作法”是近年来钢铁行业内推广的新型生产工艺,脱磷效率难以把握,渣中含铁珠等技术难题一个接着一个,但与常规冶炼工艺相比,造渣料消耗与钢铁料消耗大幅降低带来的“诱惑”深深吸引着郑久强。通过和国内先进企业对标,学习他们的先进经验,郑久强归纳了影响渣铁分离效果的种种因素,并逐一分析。通过创新工艺路径,加强工艺控制,最终形成了一套最佳控制方案,总结出了双渣冶炼前期的高效脱磷技术、快速倒渣技术、降低双渣倒渣过程中铁珠含量等先进技术,使唐钢热轧部的双渣操作水平行业领先,不仅有效解决了该项技术倒渣含铁量大的技术难题,还使前期脱磷率达到了60%以上,年创效益1300万元。
去年,唐钢积极贯彻河北钢铁集团部署,大力调整产品结构,针对市场需求推出硅钢产品。唐钢热轧部转炉车间肩负为硅钢生产提供优质钢水的重任,降低钢水中的硫含量是关键,生产组织难度很大。作为炼钢专家,这副重担责无旁贷地落在了郑久强肩上。
每天,郑久强就连吃饭都不离开主控室,眼睛紧盯电脑上的数据,一炉一炉地观测。火红的炉台前,他挥汗如雨,每个岗位、每个环节都对大家进行全过程指导,监督检查炼钢操作要点和作业指导书的落实情况。他还通过研究摸索,提高了炼钢过程温度,实现了最大限度脱硫,制约转炉工序生产优质钢水的瓶颈被彻底解决,保证了钢水成分满足内控要求,吨钢成本还降低了近50元。
梦想是生在暗地里的一颗种子,只有破土而出,拔节而长,终有一日开出花来,才能得到别人艳羡的目光。如今,郑久强这颗梦想的种子已花开绚烂、硕果飘香。共同的钢铁梦
梦想不仅是一个愿望,它更是现实中的一盏灯,光明自己,也照亮世界。
企业的茁壮成长,让郑久强的梦想更加“海阔天空”。“现代化生产需要团队协作,仅凭我一个人,一身是铁又能打几个钉!”他深知,规模化生产对每一位炼钢工都提出了新的挑战,培养更多的炼钢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当务之急。2006年,他成立了郑久强工作室,向职工讲授破解影响产品质量疑难问题的好方法、小窍门。“要发挥工作室的作用,让更多的炼钢工脱颖而出。”郑久强创新工作室坚持“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理念,不断创新形式、丰富内容,开展了现场课堂、技术难题会诊等多项活动,并且每月都组织技术比武,以此促进工作室成员技术水平的提升。工作室的一大成效,就是让整个炼钢操作更加标准化,缩短炼钢工培养时间。目前,他的创新工作室成员中有4名省部级以上劳动模范,2名市级劳动模范,6名公司级劳动模范,8名职工曾10多次获得炼钢状元称号。行业大赛中,评判人员纷纷惊讶:“唐钢出来的炼钢参赛选手个个操作都非常规矩!”这“规矩”的背后,是郑久强手把手教,近乎苛刻的操作要求。几年来,郑久强工作室申报15项国家发明专利,各类刊物发表论文10余篇,产生先进操作方法12项,已经申报职工岗位创新成果28项。目前,经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批准,郑久强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已成为首批50家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之一。
钢铁报国,敢为先锋。河北钢铁集团以振兴民族钢铁工业、担当国家角色为己任。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郑久强意识到,他的梦想正随着他的企业一起长大。兄弟企业前来“取经”,郑久强倾囊相授,业余时间他还被很多企业请到生产现场,传授经验,炼钢工甚至会直接打电话向他请教生产中的难题。有人劝他要有所保留,郑久强却说:“以前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就琢磨着自己、车间怎么干好了。现在不同了,国际化的企业要有国际化的胸怀。”这就是一个新时期劳模最质朴的钢铁情怀。
有梦想,就有希望,就有机会,就有力量,就会成就出彩的人生。
这片土地,钢花飞溅,炉火正红。郑久强的追梦之旅,仍在路上……
第二篇:追梦人
追梦人
“你只闻到我的香水,却没看到我的汗水;你有你的规则,我有我的选择;你否定我现在,我决定我将来;你嘲笑我一无所有,不配去爱,我可怜你总是等待;你可以轻视我们的年轻,我们证明这是谁的时代;梦想是注定孤独的旅行,路上少不了质疑和嘲笑。但,那又怎样,哪怕遍体鳞伤,也要活得漂亮。我是陈欧,我为自己代言。”
这是最近在电视上走红的聚美优品广告,由聚美优品的创始人陈欧代言。第一次看,第一次听,我瞬间毛骨悚然,那是种震惊的毛骨悚然,是一种耳目一新的体验。于是我上网将这段话反复品读,我发现,这正是80、90后的心声吧。
我们是年轻的追梦人,因为年轻,我们总是碰壁,总是摔跤,因为年轻,我们才有勇气勇往直前,摔倒再爬起来,前方还有很多条路可以走,可以尝试。也正因为年轻,我们被冠以“自大”、“自负”的称号,但是,我们不以为然,而是将其抛在脑后,继续前行,只为证明他们的错误,证明我们的实力,证明梦想的伟大。
每个人都有梦想,梦想之所以为梦想,是因为它可以无边无际,自由驰骋,但是,当梦想飞到外太空,看不见摸不着的时候,它就是白日梦,是不切实际的幻想。年轻,免不了的是好高骛远,谁都有做白日梦的时候,但是,真正的梦想同时也是一种包袱,是踏上旅程的行囊,我们不得不背负行囊的重量,也就是梦想的重量,不得不忍受行人的嘲讽和鄙夷,不得不拼命前行直到到达终点,不得不在到达终点后又开始下一段行程,人生就是一段旅程,公益广告如是说,没错,人生是无止境的旅程,不断前进,不断发现,不断了解自我。这就是梦想,背负着包袱,我们不能远走高飞,我们只能脚踏实地,仰望星空。
以上,是我对陈欧所言以及梦想的理解。
我也有我的梦想,我的梦想在这个偌大的世界里是如此微茫,但在我的世界里,它就是一片天,是支撑我继续努力的动力。我总是对自己说,不管遇到了荆棘,亦或是遍体鳞伤,我唯一能做的,就是拖着疲惫的身体勇往直前,当挫折消磨了我的耐性,我的希望,我只能逼迫自己继续燃气心中希望的火焰,在到达目的地之前期盼着这团火焰不要停息,我总是这样鼓励自己。因为我明白,一旦放弃,就意味着前功尽弃,我不甘心多年来的奋斗被一次高考猛力的回绝,我要努力战胜所有的艰难,我相信,我可以,梦想可以。
我们是万千的追梦人,我是万千中的微茫,我愿燃烧生命让梦想发光发亮!
第三篇:痴情追梦人
痴情追梦在杏坛
南和一中 李俊芳
梦想是火,点燃奋进之灯;梦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梦想是路,指引她走向芬芳的愿景。她叫李俊芳,一位来自南和一中普普通通的人民教师,是河北省第十二届人大代表、河北省骨干教师,邢台市第七批市管专家、十大杰出园丁、学科名师、百名魅力教师。从教23年,连续18年都奋斗在高三。
7岁时,老师问她理想是什么,她响亮地回答“我要当老师”。高考成绩在全县名列前茅,为了圆梦,她毅然选择了师范院校。1990年,她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又主动要求到偏远的村中任教。初涉杏坛,她信心百倍,激情四射,教绩名列全县第一。1991年县农业局缺编,这对于当时很多教师来说是梦寐以求的机会,然而在农业局上了一天班的她发现这不是她的寻梦之旅,于是又匆匆忙忙“逃回农村”继续杏坛追梦。1996年,她担任南和一中英语教研组长。1999年,又受聘为市教研室兼职教研员,开始参与邢台市高中英语教学研究工作。2004年,凭借先进的教学理念灵活的教学方法,她被评为“第二届全国中小学英语优秀教师”,2008年,她的追梦之旅又有了新的平台,走到省城,参与会考命题、高考阅卷质检等工作。2011年被聘为中国外专委教指委委员,在中学教师在线频道建立了李俊芳名师工作室引领更多英语教师专业成长。
体验成功苦中乐,创新驱动结硕果。2009年,声带息肉厉害,嗓子哑得不能出声,她把要说的每一句话写出来,一节课要写3黑板。
那无声的课堂深深打动了高三学子的心,高考揭榜,全班32名学生考上本科二批大学。如今,腰椎突出,椎管狭窄,每站一个小时都难受得厉害,然而为了学生,她舍不得休息一天。在新课程改革日益深入的今天,她的课堂是烛引生命的课堂。学生争着讨论,争着展讲,英语课堂充满智慧的火花,欢乐的气氛。
面对荣誉,她想起了那首歌:那步履已蹒跚,白发已出现,我还是从前那,一往情深的少年。教育梦,中国梦,一位杏坛痴情的追梦人,用自己的汗水,浇灌着自己的愿景和千万个家庭的愿景。
第四篇:《追梦人》读后感
《追梦人》读后感
《追梦人》读后感1
20xx年寒假,我阅读了《新时代追梦人》一书。
该书出版于中国七十华诞之际,讲述了一位位优秀时代楷模的奋斗故事:“守岛卫国32年”的王继才、“全国优秀县委书记”廖俊波、“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黄大年、“太行山上的新愚公”李保国、敢啃硬骨头,甘当“燃灯者”的邹碧华、“追梦的种子”钟扬……他们忠于人民,爱国敬业,勤奋耕耘,坚定执着,甘于奉献,用自己的行动彰显了时代精神。
从他们的事迹中,我了解到,中国的强大,离不开人们的幸勤劳动。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只有实干才能兴邦。
在20xx年,其美多吉、杜富国、杨春、卢永根等多名同志又入时代楷模榜单,他们的优秀事迹,感动着中国人,激励着中国人。他们,是我们的楷模,是人民的英雄!
书的封面有一句话:“好的榜样,是最好的引导;好的楷模,是最好的说服,只要愿意,你我皆可做,大家都能学”。“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我们应当学习时代楷模的精神,靠实际行动追梦,致敬楷模,起而行之,做新时代的追梦人!
《追梦人》读后感2
一本好书是我们的良师益友。《追梦人》这本书,给我很大感触,虽然这本书我并没有按着书上的顺序阅读,但是其中的一些篇章启发我很多东西,在我以后的生活中都会用到。
书中介绍了如何构建和谐的家校关系,社会、家庭与学校关系的和谐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原则。“家长学校”是实验小学一直以来追求的目标,在构建和谐的家校关系时,家长和学校就不应该互相埋怨,多多沟通,更要正确认识家校关系。家长和学校都是为学生发展服务的主体,只有相辅相成,才能相得益彰。当出现问题时多一些沟通,多一些理解,如果家长和学校站在了对立面,无论谁胜谁负,受伤害的都是孩子。实验小学的`大门总是为家长们打开的,从学校建设到学校教育都会听取家长的建议,这样提高了家长参对学校的教育活动的参与度,就会共同把学生的教育做好,在认识上达成一致了,在感情上就会更融洽了,这样还愁教育不好孩子么?
每次读过一本书我都想努力把自己学到的知识运用在实践中,努力使自己的自身素养得到提高,这样我的每一位学生都能从我这里有所收获。
《追梦人》读后感3
这个寒假,我和小姑姑和其他同学去寻找追梦人。
让我印像最深的追梦人是一位邱奶奶。到了邱奶奶家,小姑姑用话筒问邱奶奶:“请问您以前的梦想是什么?”邱奶奶只说了一句话,就让我们十分惊讶。那就是“我以前的梦想是能吃顿饱饭,因为以前家里很贫穷,家里兄弟姐妹又多。”我陷入了沉思:“邱奶奶以前的梦想竟然如此简单,渺小,但对那时候的她是如此渴望能吃饱饭,而我们在家里做着“小皇帝”,“小公主”吃香喝辣的。以前我还十分挑食,每次吃饭,总会剩下一点饭或菜。
之后就把剩余倒进垃圾桶。邱奶奶的梦想正像“极速蜗牛”这部电影里一个人说的“梦想再大也不嫌大,梦想再小也不嫌小。”只要梦想存在一天,就可以改变自己的处境。
第五篇:学习心得追梦人
首页
成 长 档 案
姓名:黄雪婷
性别:女
出生日期:2000年12月21日 爱好特长:古筝、游泳
家庭住址:榆林富康路水保队小区 父亲:黄炜
工作单位:榆林市水务局
联系电话:***
母亲:葛美蓉
工作单位:榆阳区供电分公司 联系电话:1390912181
2学习心 得
一、给自己找个目标
世界之大,知识之广博,使我们很难成为那种极少有的全才,致使我们要在“得失”间衡量。经济学中,最根本研究的出发点也是源于资源的稀缺性。我们在学校的时间是有限的,那么如果可以尽早的就有适合自己的人生规划——给自己个目标,在学习过程中,效率会更高,我们也不容易迷失方向,因为我们更有针对性,可以有选择的涉及相关方面的知识及准备相应的技能。
显而易见的,立志做学问和立志在外企工作的人,他们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要做的准备肯定是不同。相比之下前者会花更多时间去读书、做实验和思考、总结;后者则需要有更丰富的参加活动要历和更Open的想法。
不管怎样选择,都没有好或坏的区别,只要是自己喜欢的方向,坚持走下去,在大学中都会取得不错的结果。
二、给自己找点压力
好的环境,好的学习伙伴,好的师资力量,好的资源,这些都是很好的外因,可是真正让自己踏实的去学习的还是源于自己的心。
学习是一种心态,当我们意识到我们想学真正的知识,而不只是去混个大学的学士证书时,才真的能静下心来读书。有时候人会和自己妥协,告诉自己,做到这样就够了。但如果我们稍微往后面想一想,就知识现在的一些能力、技能的遗失,在以后人生路途中总要承担相
应的后果——那时,我们就要花更多的时间来弥补,或者已经因此而错失了很好的机会。就像无间道中一句话:“出来混是需要还的。”所以,常常给自己一个需要学习的动力,一点压力,告诉自己把握好现在!现在的学习知识,锻炼能力,是为了以后的梦,为了以后的生活,所以必须要学点什么,给自己一个这样的心态,这种紧迫感,去积极的主动的学习。
三、做个蜗牛吧
一直喜欢这道歌:“„„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等待阳光静静照着它的脸,小小的天,有大大的梦想,总有一天我有属于我的天。”
有时候,我们该学会做个蜗牛吧,当我们发现自己哪里不足,又迫切的想改善时,那时千万不要浮躁。因为很多知识、技能的积累是个有时点滴的过程(就像英语),一步一步的爬,最后才能“乘着叶片往前飞”。有这样的思想准备,给自己一个每天努力“爬行”的方向,习惯这种微小的步伐,不急于看到效果,当然最终时间的坐标轴上一定会看到递增线条。
四、学习是一件终身的事
可能当我们走出校园,形式上的学习终结了,但我们一辈子还是学生。直到生命和世界告别时,我们才真的结束学习生活。所以,不要妄想逃开学习,试着去找到里面的快乐,那里也能实现自己的价值。
追 梦 人
“让流浪的足迹在荒莫里写下永久的回忆,飘去飘来的笔迹是深藏的激情你的心语,前尘后世轮回中谁在声音里徘徊,疾情笑我凡俗的人世终难解的关怀。”
——追梦人
无意中听到这首歌,才恍然意识到,唱这首歌的人都已离开了我们,而今剩下的,只有这首回旋在岁月之中已数十轮春秋的歌曲,于时间的深处,在起伏着的音符之间,还原一个真实的三毛。
初读三毛时,还是在初中的暑假。在那如同白纸一般的年纪里,对于书中大篇幅的对于异域风情的描写其是好奇,但那种感觉仅限于好奇。后来读遍了她的大部分文字,那种原本简单的好奇之感,逐渐被她如流水盘清澈的文字而替代,从而逐渐丰盈成追寻与爱。一个自由不羁的女子也在指尖与书面的摩擦之间,浮现在了书页之上,纵使我们相隔着广阔的时光,却还是觉得,那样熟悉。
她是美丽的,身着吉普赛式的衣裙,黑发分成两把垂落的麻花辫,这样的装扮带着一份流浪的风尘,在简单的外表下,是灵魂深处的激情;她是孤独的,也许这本身就是个性使然,命中注定她属于流浪,属于行走,从童年到少女,从台北到撒哈拉,她一直用这种孤独的姿态体验生命。
这些年里,我一直试图通过文字、图片的方式追寻她走过的路。从现在的影像之中可以看到,那个真实存在的世界如今仍然存在,那片拿走了她另一半灵魂的海依旧蓝,只是那个至纯至美的立于她笔下的世界却已是雨季不再来。
即便离世二十余年,如今仍有人在猜测她的死因。“如果选择了自己结束生命这条路,你们也要想得明白,因为在我,那将是一个幸福的归宿。”这是三毛曾写下的话,我想,当走遍千山万水的她已背负许多故事时,生死都已自如。
耳边的旋律一直回响,曾经不回头的追梦人,还在天的那边自由书写吗? 若可能,我也想像她一样,万水千山走遍。
我认为,这篇作文的好处是以生动的故事,形象的语言写出了三毛的性格特点与顽强的生活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