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教育科研工作典型经验材料
立足校本搞科研 学校教师齐发展
——小学教育科研工作典型经验材料
几年来,我校教科研工作,始终坚持以积极稳妥地推进素质教育,切实提高教学效益为主题,在“科研为先导”的思想指导下,进一步加强学习与研究,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深入研究教育教学理论。紧紧围绕新的课程标准,通过多种形式、多个层面的课题研究活动,帮助教师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学校教育科研工作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一、加强培训,转变观念,提高科研水平“教师的工作离不开研究”,对于这种说法,相信没有一位教师会提出疑义。但一提到“科研”,很多教师立刻觉得深不可测。其实教师要搞的科研就是用科学的态度,理性地去整理我们已经在做的教学工作,将我们所做的研究条理化、规范化、严谨化。将我们的教育行为与教育理念、学生的发展以及个人的提高联系起来思考,这就是科学的态度。为了使广大教师具有这种崇尚科学的态度,学校领导班子达成了“教师是教育教学研究者”的共识。我们搞科研的目的是立足我校实际,是为了解决教学教研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校长亲自主持市级重点课题《以教科研促进学校管理》,目的是研究如何提高我校干部、教师两支队伍的科研素质,提高学校管理水平。
⒈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教师理论水平。我校教科室始终把提高教师业务素质作为教育科研工作的重点。为把这一工作落到实处,我们规定了理论学习内容为《新课程标准》、《给教师的100条建议》、《区教科研通讯》以及邱学华的尝试教学法、李吉林的情境教学法等现代教育教学理论。规定教师每人订阅一份报刊,充实学习内容。教科室采取定期集体辅导和个人自学相结合,通过座谈会、专题科研方法辅导讲座、研讨会等形式来培训教师。期末对教师的新理念、新课标和教育科研理论进行测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通过学习、培训、研究、交流等多种途径,建立了一支师德高、业务精、功底硬、作风实、善创新的优秀教科研教师队伍。同时教科室为各课题收集相关的理论资料,分发各课题组学习参考,提高课题研究的理论水平,促进课题研究健康有序地发展。
⒉加强培养学校科研骨干队伍,提高教师教科研能力。首先我们努力提高课题组人员理论素养。我们组织课题组成员广泛阅读理论书籍,吸取营养,并及时将有关课题研究的资料分发给大家。在此基础上,形成学习制度,每个课题组有固定的理论学习时间(每两周一次,由课题组自行安排),每位教师要写好理论学习心得,定期交流检查。
其次增强课题研究人员的科研能力。积极组织课题研讨活动,指导教师精心选择适宜的科研方法,对课题组成员进行科研方法的培训,提高教师的教科研能力。
二、完善学校科研工作组织制度,创设科研氛围
学校整体科研工作实行“校长→学校教科室→各课题组”层级管理,具体由教科室主任负责全处的教育科研工作。随着教育科研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普及,一套保证教育科研工作能持久健康地发展的相关制度日益完善。我校先后制定了《教科研工作管
理条例》、《课题研究管理办法》、《教科研工作奖惩条例》、《教科室人员职责》等规章制度,并有专门的科研管理档案。为鼓励教师参与教科研活动,我校“四制改革”对这项工作也作了专门的规定,教师综合积分评定设置了教育科研课题研究一项。对村级小学有不同的要求,每个村小都有自己切合实际的制度。
我们还注意加强交流,创设学校内开展研究工作的整体氛围。由于大部分教师搞科研尚在尝试阶段,在全处范围创设开展科研活动氛围尤为重要。我处科研工作的努力方向是将科研与教育教学研究工作完美地结合起来,立足教研提高校本科研,教研主攻课堂,科研主攻课题;立足实践,在实践中探究问题,找出研究问题的方法。我们是分两步走来实现这一目标的,即先实现“由实践到理论”再向“从理论到实践”过渡。
1、“由实践到理论” 这种提法是针对我校科研工作的实际情况提出来的。很多教师对于开展科研工作有畏难心理,或不愿或不敢承担课题的研究,有些老师参与了某些课题的研究,也是被“点将”吸纳进课组的,比较被动,很多老师还不能成为研究的主体。所以要在这种条件下开展科研工作,我们认为首先应该帮助教师形成一种意识:科研是教师工作的一种需要。教师工作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老师们无不在思考怎样寻求更好的“招儿”来应对时时出现的新问题,以这样的态度工作本身就是在研究。虽然这种研究还不能直接与“科研”画等号,但这就是科研的坚实基础,这种研究一旦有了科学理论的支持与纠正,就将成为科研。
要搞科研,教师观念的转变是前提。作为小学教师,我们是具备搞教育科研的条件的,因为我们工作的本身就具有科研的性质。我们的工作中需要把握教育的规律、学生发展的规律等一些本质性的东西,探索这些规律的过程本身就是科研。尽管由于我们科学理论掌握不足,科学研究的基本技能匮乏,直接影响了我们研究工作的开展,但我们能够正视自身的缺欠,认为不足是可以弥补的。因此,我们鼓励教师多撰写心得体会、教学札记,并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升华成教学论文,参加各级论文评选,提高了教师教育科研的积极性。
2、“从理论到实践”
“从理论到实践”需要经历一个从点到面的过程。首先,我们形成了学校的教育科研骨干队伍,这些教师率先变被动参加教育科研为主动参与,并带动其他老师自觉地开展教育科学研究工作,在工作中遇到问题,善于研究,能在课题组内有意识地运用科学的方法去解决。
“小学生语文学习评价改革”这一课题,就是一个由点到面的例证。参与这项实验的教师,在教科室人员的指导下,以科学的方法,从理论及实践两方面积累,提升了自己从事研究的信心。目前这个实验组已经积累了很多经验,实验教师也获得了丰硕的回报,他们当中有17人被评为市、区级教学能手或骨干教师。他们的成长给其他老师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三、加强学校科研科学管理,促进科研工作有序、高效开展。
1、加强课题组自身建设
课题组建设包括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和思想建设。组织建设方面要求新成立的课题组人员要精心物色,成员结构合理,以形成合力;制度建设上要求形成一套符合我处实际的制度,以使课题组开展活动有章可循。近年来我们先后制订、完善了“理论学习制度(定期交流、检查、测试)”、“教学研讨制度(周前调讲)”、“课题研究考核制度”等,出台了“学校教科研管理条例”,采取积分制的办法,对每位课题组教师进行学期考核;思想建设上进一步要求大家始终树立热爱科研、积极投身科研的思想。
2、加强课题研究过程管理
这也是科研工作的重中之重。新课题研究伊始,课题组重点抓实验计划的制定(期初交教科室),抓具体研究汇报课,抓实验研讨活动,抓每个实验课题的进度及实验情况评估,抓实验资料整理和论文心得写作。每期初教科室将每个课题组的进度开展情况列成表格、宏观控制,确保每个课题组按计划进行活动。同时每个课题组成员认真填写《课题研究手册》,建立个人档案;每个课题组都要定期召开课题组学习会议,记录好每次会议、研讨、活动情况,收集好各类资料,并定期交流,并由校长室、教科室检查评比。
近年来,我处的课题研究,除了课题组的平时研讨外,还组织了几次大规模的课题研究活动,如“罗庄区小学集体备课现场会”,并邀请市区科研专家、兄弟学校的领导老师来校参加活动,与课题组教师开展学术沙龙,共同探讨课题研究中的问题与困惑,促进学校科研工作科学、有序地开展,使课题研究充分体现研究性。
3、强化激励措施 我处的经济条件在全区来说是比较落后的,但是为了确保各项课题研究扎实开展,每年学校教科室都要根据《教科研管理条例》,对教师的教育理论学习、教科研开展及成果进行专题考核,并对考核获优秀的教师给予一定的奖励。
四、加强课题规范操作,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认真组织课题研究,提高课题研究的水平。
几年来,我校始终坚持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每个课题组,对照学期计划,都开展了丰富、有效的课题研究活动。如我校搞的“教师集体备课研究”,课前课题组教师集体备课,课中课题组教师集体听课,课后上课教师先谈设计思想,然后课题组教师中肯的评议,肯定优点,提出建议。通过这样的活动,促进了学校教科研水平的提高,同时也促进了学校全体实验教师的发展。2003年,以罗庄区课堂教学达标验收中,我处教师课堂达标优秀率名列全区之首。
2、规范课题管理,提高课题研究质量。
为了规范课题研究,我们教科室认真对学校每项课题进行学期评估,以促进每个课题健康有序地开展,使教科研真正落到实处。我处采用积分制的形式,对教师的学期教科研情况进行考核。同时,我校积极做好课题的评估工作,市级课题《农村小学教师集体备课之研究》顺利地通过了市教科所的结题鉴定。课题研究以研究规范,工作扎实,材料丰富,过程有序,成效显著获专家、领导的一致肯定;另外还有多项区级重点科研课题通过了区级结题鉴定。
五、以课题研究促进新课改
1、加强“语文学习评价方式”的研究
当前语文教学存在着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重书本、轻实践的弊端。为了落实语文教学的目标,我们对语文教学的评价进行了改革,注重对学生知识积累,阅读背诵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编发了《小学生语文学习积累手册》。每学期末,教科室组织评委分低、中、高三个年级组同时对全处学生进行专项技能考核。考查内容分阅读、背诵、口语交际、写作、综合能力等几方面。我们采用较科学的量化测量手段,有力地促进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这项改革在省、市两级教育科研部门立项,是省“十五”规划重点课题,此项改革走在了全省教改的前列。此项成果也在全省“评价改革会议”上交流,受到与会专家和代表的肯定。
2、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研究 我校被省教科所审批为“创新教育”实验基地,课题“自主合作学习”自2000年在市教科所立项以来,课题组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我们严格按实验计划开展实验工作,定时召开研讨会,讨论解决实验过程中的问题。组织全体实验教师编写了《我的教育故事》(学生自主合作学习专辑)。阶段总结成果在全省“创新教育”会议上交流,并被评为一等奖;《回声》课堂教学案例发表在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张志勇主编的《创新教育实验与研究》一书;有16位教师参加区以上课堂教学改革讲课比赛获一、二等奖或上公开课。目前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已推广全处,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大大提高。
3、其他课题的研究不断深入
1999年我校被省教科所审批为心理健康教育实验研究基地,课题《班主任工作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在市教科所立项,阶段成果获省二等奖。2000年课题《体育课与学生健康的研究》在国家体育科学研究学会立项,同时我校被审批为实验研究基地。2003年省级课题《循序自主作文》的子课题在我校启动,目前已取得了阶段成果;数学学科学习邱学华的“尝试教学法”理论,并运用于课堂实践。我们注重了科研课题在教研中的指导作用,把课题研究和教学实践的结合起来,注重了材料的提取和积累,不断分析、归纳、总结,有125篇论文及阶段总结参加省教科研成果评选获一、二等,有300余篇论文获区一、二等奖,有6个学科教学课件获区一等奖。2003年又有6项课题在区里立项,现已开题实验。
第二篇:大兴中心小学教育科研工作典型经验材料
强化科研兴校 促进师生发展
——大兴中心小学教育科研工作典型经验材料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们大兴中心小学,始终高擎“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的大旗,向教科研要效率,向教科研要名师,向教科研要质量。工作务实唯实,不唯科研而科研,不为挣加分装门面。以科研深化落实“学生、教师、学校一同成长”的办学思想,努力创办科研型名牌学校。自2年以来,我们响应区教育局的号召,始终立于教育改革前沿,敢立潮头唱大风,尽管有时难免“四海翻腾与五洲震荡”,然我们致力于科研教的痴心不改。
一、端正指导思想,确立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
1、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的“三个面向”和江泽民“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
2、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学生,关注学生的终身学习。
3、教育科研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备条件。
(二)工作目标
1、以教学为本,为教学服务,追求教学的最佳效果。
2、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师生的校园生活质量。
3、关注教师的成长,促进学校的发展。
二、课题多层渗透,措施保障有力。
(一)科研兴校的奠基工程,为教师洗脑
第一次全区科研工作会议以来,尽管素质教育喊得“惊天动地”,但应试教育同全国一样“涛声依旧”,不过是新瓶装旧酒,“桃花依旧笑春风”。教干教师的管理与执教依然“山还是那座山,河依然是那条河,月亮还是那个月亮”,典型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汗滴禾下土”的小农运作方式,了无生机与生趣。再不就是“加班加点”、“题海战术”搞得“天怒人怨”。学校成了军营、成了监狱。榨取式的教育使学校缺少了持续发展的动力。我们认识到走出这一恶性循环的怪圈,除从根本上更新管理者的观念之外,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努力提高师资水平,鼓励、帮助教师走科研之路。
我校于2001年成立了“教育研究学会”,定期举行沙龙、倡导读出学习、研究之风,创办刊物《大兴小学教科研》,同时我们加大投入征订各种教科研刊物,购买了大量的音像制品。筹集专项资金派员到北京、济南、青岛、上海、徐州、江西、甘肃、新疆等地学习,每年达近百人次。2002年到2003年,我校有四位老师先后参加了省级骨干教师长期培训,二人被评为优秀学员。同时启动了“厌学研究”、“现代科技”等课题。我校教师开始步入科研兴校之路。
(二)推动教科研发展的动力系统:完善管理与评价机制。
随着教育科研在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地位的不断提高,教育科研已为我校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改进和加强教育科研管理,已成为促进教育科研不断走向繁荣和发展的内在要求。我们主要做了三点:
1、构建激励性管理机制:教科研管理从某种角度看,实质上是对从事教育科研工作人员的管理,主要从精神上和物质上给予奖励。教育科研的性质和特点决定遵循激励性原则尤为重要。审视我校的管理机制,我们发现了许多弊端。必须加以改革。通过党员会、教代会,骨干调度会,充分研讨论证,出台了《大兴中心小学教科研管理办法》,在职称评定,评级晋优等方面体现出教育科研的价值。对已结题的优秀教科研成果和做出突出贡献的实验教师和课题主持人给以表彰奖励。
2、改革评价方法:以往我校的教科研大多由教师个人开展,学校少人过问,更谈不上具体指导和物质上的支持,基本上处于自发状态,只是在立项和结题时给个人加分,教师的积极性不高。最近几年,我们研究教科研管理的原则和方法,吸收了多元评价,定量与定性评价,过程评价,分层评价,发展性和创新性评价的管理内核,引进了统计学的方法,解决了长期困扰我们的评价中的一些问题,保证了教科研的顺利进行。近期又出台了一些奖励政策,进一步调动了广大教师的积极性。
3、通过课题研究,构建学生的发展性评价。
学生的发展需要足够自主的空间,而宽容、宽松、宽厚、更宜于个性自由全面的发展;也因为每个人本身都是独特的存在,不是“半成品”,更不是“残次品”。人人都企望被欣赏,而不愿意被雕塑、被拿捏、被打压。基于此,我校将对学生的评价作为主要的研究课题,一批评价性研究课题在各级立项。如《小学生主体性评价研究》、《情感体验教学模式的研究》、《小学生家庭教育研究》、《小学生厌学的研究》、《小学语文教育激励性评价的研究》、《五分制评价》、《档案袋评价》等。通过评价的改革研究,使学生找回失落的自信,促进主动发展。
(三)新课题不断立项,向全方位多学科渗透
走进我校教育科研,你会发现我,它不仅仅是停留在口头,也不仅仅局限在课堂内,而是渗透到课程与教学的方方面面,成为实实在在的东西。现在我校共有区级课题十一项,市级课题五项,省级课题三项,国家级课题二项。主要体现在:
1、在强调以德为核心,注重德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渗透性方面,我们有国家级课题《小学生文明礼仪与道德教育的深化研究》和市级课题《小学生德育活动中文明礼貌的渗透研究》。
2、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科学素养为重点,我校有省级课题《现代科技在小学学科课中的渗透》。
3、强调课程结构的综合性、基础性、选择性、实践性、我校有《综合实践活动》省级课题。
4、随着出生率的降低,小班化教学成为必然,从2002年开始我们进行了《小班化教学》的研究。
5、在语文研究课题方面,除了常规的课题外,我们的《韵语实验教学》研究已经进行了三年,效果十分明显。
6、在关注儿童的思维、情感等领域,我校市级课题《小学生心理健康研究》已进行了三年。
7、《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研究在中央教科所立项
8、《家庭教育研究》在区立项。
9、校本课题有《五分制评价策略研究》 „„
纵观我校课题,涉猎范围广,涵盖了教学教管的方方面面,体现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和办学模式。
三、研究长抓不懈,科研初见成效。
几番风雨,几度春秋,我们始终咬定青山不放松。通过几年的系列学习、培训,课题研究,教师的观念不同程度地被更新,思想被激活,教学能手,骨干教师队伍在壮大,群体素质得到提高。可以说,我们搞教育科研是盘活了教育资源,使“科研兴校、科研兴教”落到了实处。我们的投入——值!几年前,我们的课堂教学一直徘徊不前,成了制约教学质量的瓶颈。讲课比赛很难突破区级一等奖,而现在我们突破了市级一等奖的大关。学具课获全国二等奖;多种教学媒体录相课获国家一等奖;现代科技录相课二节获国家一等奖,一节获特等奖,三节获省一等奖。
几年前,我校教师的论文很难在区获一等奖,而2003年一年在国家、省、市、区获达到200人次以上,有数十篇在各级刊物公开发表。我校教师编写的青少年科技活动方案有两篇获国家一、二等奖。入选中央教科所资料库。
我校的教学质量几年来稳居全区前三四位,多次被评为办学先进单位,教学质量评估先进单位。
我校航模队获全市团体冠军,并代表我市参加全省航模大赛获全省团体冠军;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市团体一等奖、省二等奖。2003年仅科技活动一项,有61人次在市、省、国家级比赛中获奖。学校被评为省市级科普示范学校和国家级现代科技示范学校。
向科研要人才,要质量成为现实。
四、前景光明,任重道远。
通过几年的教育科研的实践,我们觉得路越走越宽,机遇与挑战也越来越大。
1、理论先天不足,需长时间充电,否则难以深入。
2、课题立项多,管理力度、教科研能力跟不上,研究深度不够。
3、研究的方式、方法单一,测量手段落后,定量分析偏少。
4、个别课题没能解决实际问题。
“路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尽管科研之路充满坎坷,但我们矢志不移,我们将在区教育局的领导下,向兄弟学校学习,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26
第三篇:小学典型经验
江苏路第五小学是一所历史名校,由美国教会创建于1922年,是中西女塾的附属小学。自五十年代起,学校始终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并取得显著成绩,曾被评为全面文教战线先进集体。1970年,学校被列为长宁区重点小学。八十年代,学校遵循“在继承中发展,在整顿中提高,在改革中前进”的原则,提出了整体改革设想,并且不断实践、升华,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九十年代,学校致力于“小学生和谐发展教育”的探索,坚持在教学实践中,渗透“和谐教育”思想,注重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使学生的良好的育人氛围中,生动活泼地学习,愉悦健康地发展。学校经过多年探索和发展,形成了以“和谐教育”的思想为指导,使社会、学校、家庭教育等各要素相互协调,坚持“办学有特色,教学有特点,学生有特长”的总体目标,使学校成为“求知的学园,活动的乐园,生活的花园,温馨的家园”。学校连续九届十八年被评为上海市文明单位。现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EPD教育项目研究成员校、上海市科研先进集体、上海市师资培训中心校长培训实验基地、长宁区数学实验基地……成为一所具有优良校风、优美环境和优质教学的实验校。
参加泉州市优秀中青年校长培训,我有幸到江苏路第五小学挂职学习,聆听邵春安校长、左玉珍副校长及学校各职能部门的经验介绍,观摩学校日常教育教学活动及学校日常管理,参加学校召开的行政例会、校长办公会,深入课堂听课,参与学科教研组活动,阅读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学校日常管理工作形成的的各种文档材料,与教师交流访谈。通过一系列的学习与实践,我领略了名校的风采。江苏路第五小学让我由表及里深度地了解了名校的管理理念、管理方式、管理艺术,给我很多的收获、思想的启迪和深度的思考,我深深地感觉到自己在学习中收获的幸福。如何以先进的教育理念引领学校内涵发展,江苏路第五小学成功的经验为我们提供了典范。
一、树立先进的办学理念,形成办学特色
作为学校思想的核心理念是统领学校全局,引领学校内涵发展,形成办学特色的灵魂。江苏路第五小学在现代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坚持“内外协调、内涵提升和和谐发展”的方针,把学校发展的历史传统和先进的教育发展的新理念紧密结合,确立“校高则立、校特则兴、校谐则美”的办学理念,树立了“全面发展的教育质量观,整体优化的教育生态观,和谐匹配的教育过程观和民主融洽的师生观”的和谐教育的观念,以把学校办成“学生主动发展的摇篮,教师专业成长的基地,社区文化交流的中心,创上海一流学校”为办学目标。学校在先进的办学理念和指导思想的引领下,把办学目标不仅锁定在以教学为目标的办学质量上,更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学校倡导使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使学生全体发展的教育,使学生主动发展的教育,以营造优质教育环境和空间,满足社会、家长的需求,满足学生未来发展的需求。随着学校的发展,学校重心由“外延发展”逐步转向“内涵发展”,关注课堂,关注学生、关注教师的发展。紧紧围绕“校有特色、课有特点、师有特技、生有特长”这一中心构建体现学校特征的校本课程体系,探索课堂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努力形成课堂教学严谨扎实、课外活动丰富多彩,使学生的全面素质得到充分的发展,把江五小学办成艺术、英语、计算机、科技航模式等特色的长宁区乃至上海市的特色学校,素质教育个性化样板校,上海市有一定知名度的“高质量、严要求、轻负担、有特色”的实验学校和示范性学校。
二、传承优秀的学校文化,营造育人氛围
学校文化是一种持续的教育力量,来自于学校成员的智慧、经验、精神与作风,反过来影响、激励学校员工。有些名校之所以能经久不衰,如一坛醇香绵甜,回味无穷的老酒,就是有渊源流长的历史,形成了深厚的文化积淀和精神底蕴。江苏路第五小学倡导的“校谐则美”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和谐教育的隐性之美,二是显性意义上的校园文化之美。长期以来,学校遵循“在继承中发展,在整顿中提高,在改革中前进”的原则,致力于和谐教育的研究,不断实践、探索、创新与升华,逐步形成和谐的校园文化,教师以校为荣,以教学为乐,校园内充满着和谐、奋进的氛围,教师敬业、奉献的精神和追求卓越的进取心推动着学校不断发展。学校重视校园育人环境建设,致力于学校温馨的德育氛围的营造。学校环境设施优美,园林小径赏心悦目,楼堂、走廊、教室、图书室、校园文化长廊等场所的书画都能看到学生的手迹,学校每个角落都洋溢着书卷的气息和儒家的氛围。“让每一堵墙都能说话”、“每一棵花草都能育人”在江苏路第五小学校园内得到充分的体现,学校真真正正地成为求知的学园、活动的乐园、生活的花园、温馨的家园,并被充分服务于对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教育,对学生的精神世界施加潜移默化的影响。
三、坚持科研兴校,永葆学校活力
教育科研是学校各项改革健康发展的基本保证。积极的科研文化对全体师生的态度与思维及活动方式具有规范与引导作用,他激励人们不断学习、思考与创新。现代学校管理已从单纯依靠指令性的行政管理和经验管理走向教育科学和管理科学为指导的现代创新型管理模式,他是学校兴旺发展的不竭动力。江苏路第五小学倡导在和谐中建设科研团队,加大校本研修力度,通过科研手段,以骨干教师为主体,以课题研究为抓手,构建“教科研领导小组---校科研组---教研组”的学校科研机制,探究基于“校本”的教师专业成长的行动方式、行为规范和推进策略,做好教研与科研的整合工作。学校采取“理论学习与公开教学相结合、校本专业培训与教科研相结合、科研过程与教师的自身发展相结合、专家请进来与让教师走出去相结合”等途径,以理论学习、课堂实践与课题研究为载体,不断推进学校教育科研工作向纵深发展。学校现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EPD教育项目研究成员校、上海市科研先进集体,长宁区教育科研工作示范校,研究课题《和谐教育实践研究》获上海市优秀教育科研课题二等奖,《优化师生关系对学校整体发展作用的研究》获上海市教育科研课题,《和谐教育---对话式教学的实践与研究》也获得了很大的成功。扎实的教育科研工作为江苏路第五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学生的健康成长以及学校的特色发展尊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精心培育名师,树立学校品牌 学校的办学思想、创新理念、培养目标都是通过教学活动,都是通过教师的劳动来实现的,发展学校内涵,创建品牌学校离不开一支高素质、富有献身精神和创新精神的教师队伍。江苏路第五小学树立的“校高则立”的理念,就是以一种追求完美的教育境界来寻求高效不断地持续发展的能力,突出高质量、高效益和高品位。“学校应该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基地,学校的发展是为了提升学校里的一切人---学生、教师和校长的价值和生命质量”这是江苏路第五小学学校办学追求的目标之一,学校树立了“以一切成员的发展为本”的观念,扬弃“教师的发展定位于为学校发展服务的工具论”的价值异化,努力从学校的一维发展,走向学校的学生、教师和校长的三维发展,实现人的发展效益、学校发展效益和社会发展效益的统一。学校制定了《江五小学“人才强校”工作规划》,形成了一个教师认同的共同愿景和共同的发展目标。学校对教师的不同学习需求,提供多种形式的培训,满足教师的成长需要。同时,聘请上海师大、华东师大的教育管理、教育科研、学科教学专家为顾问,组成专家咨询委员会,协助学校做好教师培训,定期到学校进行业务指导,开展学术交流,帮助教师树立全新的教育观念,努力使全体教师具有现代化的教育观念,并逐步由经验型向研究型、专家型转变,使学习研究成为教师新的职业生活方式。因此,江苏路第五小学现拥有一支“个体素质高,群体结构合理,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队伍,同时培育了数十名上海市、长宁区级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这一高素质的优秀教师群体,为学校的发展注入了全新的活力,使学校能合着时代的节拍,永远走在教育改革的前列。
五、实施人本管理,促进和谐发展
学校人本管理就是以关心人、尊重人、激励人、解放人、发展人为根本指导思想来进行的学校管理。学校管理的核心是人的管理,即对教师和学生的管理。以往,管理主要是行政命令,是控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本观念的形成,从生命视角改进学校管理,使学校管理不仅是控制、协调,更是开发和促进师生的发展;使学校的发展从规范化向自主化、个性化和特色化突破,把学校管理推向新的境界---文化管理,创建学习型组织,创建民主、平等、融洽的氛围,调动所有人员的积极性。江苏路第五小学确立了“民主化、个性化和规范化”的学校管理核心思想,强调学校决策、执行和监督要民主化;强调学校管理终极目标是人的发展,在学校管理活动中,始终贯彻“平等、尊重、合作、发展”为基本内涵的人本思想,全面实施人性化管理;强调管理要规范化,要尊重科学,讲管理规律,讲法制,讲原则,学校要在以人为本的制度文化基础上建立学校管理制度。由于学校全面实施人本管理,促进和谐的管理关系的形成,实现了:制度逐步淡化,转化为教师的自觉行为习惯;检查逐步减弱,转化为教师的自我检查;界限逐步消失,转化为研究、协助、指导的管理者与教师关系;要求逐步趋同,转化为教师的共同需要与追求。管理效能集中体现在服务理念和作为上,确立了管理就是服务的理念,管理就是服务的意识,管理就是服务的过程,形成了“校长为教师的发展服务---教师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学生为社会服务”的服务链,形成了“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性互动,从而促进学校和谐发展。
江苏路第五小学的挂职学习带给我许多的启迪和思考,我想校长在一所学校的任期是有年限的,一旦离开能留给学校什么呢?也许是现代化的大楼、设施,但尽管先进可它们有使用的寿命;也许是几次大型活动、一叠照片、几段录像,但那已经成为历史时段的定格;也许„„ 唯有精心培育下的学校精神能延续久远;唯有精心培养的一支德艺双馨的教师队伍能延续久远;唯有精心培育的优秀学生群体能延续久远„„
第四篇:xx小学教育扶贫典型经验材料
攻坚克难,迎战教育精准扶贫
-----xx小学教育精准扶贫工作典型经验
知识改变命运,教育扶贫是消除贫困的治本之策。近年来,我乡坚持扶贫攻坚教育先行的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教育精准扶贫政策,根据县教育局、乡人民政府教育精准扶贫工作部署,坚持构建和谐校园的科学发展观,在做好政策宣传工作的同时,统筹协调、明确目标、强化措施、整体推进,持之以恒,坚持真情扶贫,办好实事,注重实效,强化服务,在促进发展上下功夫,推进和加快了贫困户的脱贫致富的步伐。
一、健全完善各项制度,形成教育扶贫帮扶长效机制。强乡必先兴教,一个重视教育的地方,一定会有美好的未来。长期以来,平掌乡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在教育上优先规划、优先投入、优先落实、优先排忧解难。纵观习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在多个场合强调教育工作,要圆“中国梦”必先实现“教育梦”,只有教育抓上来了,才能谈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才能算得上真正的同步小康。
为确保帮扶工作扎实有序进行,同时高标准完成精准扶贫任务,乡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制定了扶贫工作实施方案、扶贫工作计划、扶贫工作包保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等制度。在此基础上,定期召开专题会,及时总结阶段性工作,建立完善并创新扶贫工作机制,推动教育扶贫工作纵深开展。期间,先后制定完善了《教育精准扶贫走访制度》、《教育精准扶贫帮扶措施》、《教育精准扶贫联系点制度》、《教育精准扶贫定期研讨制度》等长效机制。
/ 4
切实加强对该项工作的领导,乡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其他班子成员及各自然校校长为成员的教育扶贫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乡校班子主要成员责任包保到村校,村校教师包到建档立卡户贫困学生,实行“一对一”信息核查和帮扶。
二、扶贫济困倾真情,困境学生获温暖。
(一)精准资助,确保政策惠及一个不漏。一是做好建档立卡。大力开展“教师扶贫大走访”,落实宣传教育资助政策,核实贫困学生信息和受助情况,建立健全相关台帐,确保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应助尽助。二是开展专项清查。对全乡0-25岁建档立卡贫困学生的资助、就学等情况进行摸排、公示、汇总造册,实行动态跟踪管理,构建贫困学生精准识别和管理机制。三是落实精准资助。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从学前到高中阶段均享受免学费和补助生活费政策。2017年,平掌乡小学资助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117人,共10余万元。不论在省内还是在省外读书,在确保享受原有资助政策基础上,充分利用新增的扶贫专项助学金,减免学费、教科书费、住宿费等资助项目,让农村贫困学生安心完成学业,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失学,不让一户脱贫户因学返贫。
(二)控辍保学,确保上学路上一个不少。一是全面落实控辍保学责任。加大督查力度,全面落实乡、村和学校控辍保学“双线”主体责任。全乡义务教育入学率达100%、巩固率达100%,建档立卡贫困学生辍学率为零。二是全面实施特殊学生关爱行动。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特殊学生和群体的关爱服务工作,建立残障、留守学生信
/ 4
息管理系统,并开展残疾儿童随班就读和送教上门工作。
(三)倾情关爱,确保留守儿童一个不缺。实施留守儿童关爱工程。一是全乡镇、各学校均建立留守儿童名册台账;二是开展“代理父母”“爱心妈妈”结对、“同伴互助”结对、“亲情视频聊天”、“经典阅读”、“乡村少年宫”、“心理健康咨询”、“预警应急”等关爱行动;三是举办全乡“留守儿童主题书画比赛”、“留守儿童及家长讲故事比赛”;四是开展“心理咨询教师关爱困境儿童及孤儿教育活动”。对留守儿童给予特殊关爱,做到不留死角、不漏一人,让孩子们安全、健康、快乐成长。
(四)营养改善,确保贫困学生一个不差。因地制宜,统一采用“三餐全免费”的供餐模式,科学制定食谱,确保贫困生正常享受营养改善计划,覆盖率达100%,学生体质明显增强。精准资助贫困家庭子女义务教育阶段的交通补助、保险费、教辅费及生活补贴等学业开支,对建档立卡的贫困学生基本实现上学“零负担”。
三、技能培训全覆盖,扶智脱贫出实效
(一)实施新增“两后生”全员培训。每年对新成长劳动力和新增“两后生”进行摸底排查,由职业技术学校逐个落实培训,使其能熟练掌握一项以上谋生实用技能。使每一名贫困家庭子女都能学会一项实用技能、都有机会接受职业教育和培训,力争实现“职教一人、就业一个、脱贫一家”,通过职业教育改变命运,让每一个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二)实施贫困人口就业拓展培训。对年龄40岁以下,初中或
/ 4
高中毕业未能继续升学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员登记造册,分期分批进行培训。
四、是大力改善办学条件,推进教育均衡发展。
县教育局将教育经费重点向边远乡村学校、薄弱学校倾斜,扎实推进“全面薄改”工程,合理布局农村中小学校,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全面改善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办学条件,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学校作为国民素质教育的重点培养基地,“教育扶贫”是斩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方式,其根本在于“精神扶贫”。它不是简单的对扶助对象“授之以鱼”,更多的则是“授之以渔”,引导受助者寻找造成贫困的根源,鼓励他们树立改变落后面貌的思想,提高教育文化素养,变被动脱贫为主动致富。在这个过程中,教育的“辅助”作用大于了脱贫的“扶助”效果。
成绩来之不易,前路依然艰辛。我们深知,对照上级的工作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今后,我们将认真贯彻落脱贫攻坚的相关文件精神,并以此契机,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强化措施,以抓铁有痕的工作作风狠抓各项教育扶贫举措的落实。我们坚信,在新平县教育局,平掌乡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具体指导下,平掌教育一定会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做出新的积极的贡献!
xx小学
2018年1月19日
/ 4
第五篇:农村小学教育科研工作初探
农村小学教育科研工作初探
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关键是教学改革。近年来,我校结合农村小学实际,紧紧抓住课堂教学这一重点环节,采取分层推进、滚动发展的办法,扎扎实实地进行教育科研,教师们投身科研的热情空前高涨,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发生了根本转变,一批教学骨干迅速成长,教师队伍正向专业化迈进,学生的学习情感和态度也发生了积极变化。下面,我就农村小学如何开展教育科研谈一点体会。转变观念。形成教育科研的良好氛围
学校领导要充分认识教育科研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把教育科研摆在保证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地位上来,要有开展教育科研的责任感、紧迫感,并且将这种责任感、紧迫感传递给广大教师,引导大家从“教书匠型”走向“研究型”。领导要从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中跳出来,带头进行教育科研,在抓好科研骨干培养的同时,引领全体教师走上科研兴校的“阳光大道”,形成良好的研究氛围。
健全科研机构和制度。建立有效的保证措施
学校有限的人力物力资源应该用在刀刃上,教育科研就是学校发展的利刃。可以从四个方面给予保证:一是由教导处牵头,精选本校有研究热情的骨干教师组成校教科室,负责教育科研的组织、管理、协调工作;二是健全教育科研的各项规章制度,如,《教科室工作职责》《教育科研奖惩制度》《理论学习制度》等;三是从行政管理的角度加强教育科研工作的管理考核,并纳入教师教育工作考核,给予奖惩;四是在研究经费上给以优先,保证研究工作的各项费用开支。
结合实际。以本校教学中的最大问题为科研选题的契入点
作为研究基础薄弱的农村小学,教育科研应以学科研究为基础,以课堂教学为重点。因此,我们在认真调查研究本校师资和教学现状的基础上,坚持教育科研与教师日常教学工作相结合,确定了“现代课堂教学中学生活动的研究”这一课题,并积极争取上级(教研室)的指导,从选题、申报立项、制定方案开始就步入发展的正轨。
加强学习。培养本校研究教师
由于农村学校教师的研究水平和研究意识普遍不高,因此,加强教育科研理论的学习培训显得非常迫切。教科室在精心准备的基础上,开展了两方面的学习培训:一为教育科研操作层面的知识培训,如,教育科研的含义、如何选题、如何开展研究、研究的方法、教育科研的写作知识等,破除教育科研的神秘感,帮助教师克服畏难情绪;另一方面是学习与本校研究课题相关的理论知识,做好理论储备。需要注意的是学习培训要坚持贯彻研究活动的始终,为科研保驾护航。
研究实践与课堂教学、常规教研紧密结合以课题研究为核心开展系列活动。在研究的核心阶段即研究实践阶段,必须坚持以课堂为主阵地、以常规教研为载体,把教育科研课题的研究融入教师的教学工作中,通过日常的教学、教研和一系列有目的的活动推进科研的深入开展,使课题研究得到良性发展。定期开展现状分析。教育科研的目的是针对问题,开展研究,解决问题。由于研究是在动态的过程中进行的,随时都可能出现新情况、新问题,因此,及时进行现状调查与分析就显得很重要。为全面、准确掌握当前我校课堂教学中在学生活动方面存在的问题,使研究工作做到对症下药,学校教科室指导课题组每学年在学生中开展一次大型的问卷调查,通过学校领导与主研人员的随机听课、访问等形式了解现状;同时,建立研究个案(个别教师、班级、学生),进行跟踪调查。然后汇总,在充分分析的基础上,课题组再写出调查报告,为进一步开展研究,改进课堂教学提供依据。结合研究课题开展优秀研究课教案展评活动。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进行课题研究更是如此。所以我们特别重视课前的准备工作,除了按常规要求超前备课、写好教案、每周一签字上课外,我们还特别规定教案要突出研究主题“课堂教学中学生活动”的体现,即看是否科学、创造性地设计了学生活动的内容、时间、方法等,每学期开展全体研究人员参与的教案展评活动,评出优秀教案供大家学习、借鉴。组织示范课、观摩课活动。示范课、观摩课能有效地促进广大教师教学研究水平的提高。因此,我们学校规定每期均要提供几节示范课或观摩课供大家学习。①委派教师外出参加县、市、省级的课堂教学观摩活动,并要求结合我们的研究课题认真学习、思考,回校交流传达(一是上示范课,二是汇报心得体会)。②组织指导本校骨干教师在校内上课题研究示范课。抓两点:一是示范课的把关,由教导处牵头,课题主研人员负责质量,确保示范性;二是示范课后的研讨、学习,做到结合研究专题开展实实在在的讨论,并找出特点,找到差距,落实改进措施。周期性的开展全员课题研究公开课活动。这是有效促进群众性研究的必要手段。可以在过去每位教师每期上一节校级常规公开课的基础上,赋予它新的活力,即将公开课与课题研究结合起来,让公开课注重体现本人在课题研究中的经验,并把这一要求落实到说课、上课以及课后教研组的评课等环节中。引入激励机制,开展课题研究赛课活动。我校每两年开展一次青年教师赛课活动,近年,我们将赛课同课题研究相结合,在赛课的同时举办“科研周”活动,听课后教师们结合课题和自身实际认真研讨,有时甚至争得面红耳赤,可以说教育科研的氛围是越来越浓。通过赛课,提高了教育科研水平,促进了课堂教学的探索热情,一些青年教师在赛课活动中脱颖而出,缩短了青年教师的培训周期。举办课题研究实验班。为搞好“课堂教学中学生活动的研究”这一课题,我们确定中心校三年级为实验班级,抽调有较强科研能力的骨干教师担任主要学科的教学,还专门为该年级定做了新型的课桌凳,每桌可坐3~6人,更有利于教师在教学中指导学生选择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相关研究人员要及时做好实验的记录,进行分析、比较,总结经验和教训。实验班的举办将有力地推进课题研究的开展。及时进行经验总结。一方面是教导处的总结,每次大型的研究实践活动完后,教导处都应会同主研人员根据事前的活动目的,针对活动中的收获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专题总结,并提出改进措施;另一方面是教师在研究工作中的经验总结,教师们在每天的教学研究实践活动中,随时可能出现“闪光点”,我们鼓励大家运用理论知识,大胆探索,及时提炼总结,每期围绕研究课题撰写经验论文一篇以上,学校每年组织一次经验交流,并且进行论文评选,将优秀的论文汇编成册。
强化成果意识。注意课题资料的搜集、管理与应用
在课题确立以后,搜集资料就成为研究活动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从某种意义上说,科研的实施过程就是资料的搜集、积累和消化的过程。搜集资料必须尽可能地做到全面、及时、有用。研究中积累起来的大量原始资料涉及研究的方方面面,应该确定专人保管,必须按时间顺序分类登记造册管理。这些资料都凝聚了大家的心血和汗水,是学校的一笔宝贵财富,要长期妥善地保管,使之在交流、检查、评选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新一轮课程改革使大家又一起站在了起跑线上,作为基础比较薄弱的农村小学,只有抓住课改这个契机,加强教育科研,落实管理,增强学校的发展后劲,才能在新的机遇和挑战前立于不败之地。
(作者单位:甘肃张掖市甘州区小满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