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1月4月)高中政治 时政热点材料精选30篇 土地流转中困境与出路
时政材料精选:土地流转中困境与出路
2009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在放开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同时对农民的权益保护提出了特别要求。文件指出要“尊重农民的土地流转主体地位,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强迫流转”,并且要求土地流转“不得改变土地用途,不得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这些要求对农民来说是护身符,对于地方政府来说是一种对政治智慧的考验。
在土地流转的过程中最容易出现的问题之一就是农民的不配合。当前许多企业或业主在农村租赁土地都希望能够集中连片,便于实施机械化耕种,但大规模的土地流转常常因个别农户不同意而难以成功。造成这样的困难主要因素有:
第一,补偿制度不合理。一方面是补偿费用低。我国的西北地区有句谚语叫生意谈不成是因为价钱没有给够。补偿费用低和农村土地流转刚刚起步有很大关系。大规模的对粮食生产进行投资在我国可以说刚刚起步,并且粮食生产受气候影响非常大,很多投资者自己也没有经验,对预期的产出没有信心。在这样的条件下很难给农民收益提供良好的保障。针对这样的情况,给农民的收益保障可以将固定收益和弹性的收益结合起来。既给农民基本的收益保障,同时又将农民的收益和企业的利润挂钩。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如果受到天气等不可抗力因素影响,政府应该像对待农民一样对企业进行救助,保障企业的权益。另一方面补偿制度的不合理还表现在对农民的补偿一刀切,缺乏灵活性。农村的地的产出有高低,农民的经营方式也各有不同。如果对亩产1000斤的地和1500斤的地采用同样的补偿标准,如果对种植花卉或和有蔬菜大棚的地采用同样的补偿标准,谁都不会答应。通过协商对特殊的情况进行灵活处理是解决好个别村民不配合方式的重要途径。
第二,农民缺少安全感。土地转让之后主动权掌握在了投资者的手里,农民自己没有了“退路”。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已经在城市买房甚至扎根也不愿意放弃农村的土地的原因。要解决好这个问题,一方面要做好农民的思想工作,同时要引导农民就业,另一方面要对土地转包的年限进行限制,最重要的是要大力完善农村的社会保障体系。农民缺少安全感的另一个原因是一些地方擅自改变土地的用途,将土地用来开矿、建厂甚至用于房地产开发,成为建设用地。这种流转被称作“黑色流转”,经过了这样流转之后,要么是土地回到农民手中时已经成为不能耕作的土地,要么使农民永久的地失去土地。对这样的情况一定要严格执行中央一号文件,通过立法对于“黑色流转”采取最严厉的制裁措施。
此外,一些农民不愿意转让是因为他自己要耕作。对于这样的情况我们可以和农民耐心的地协商,可以通过更换土地的位置并,适当的补偿等形式来换取农民的理解和支持。
在这项改革中,我们会遇到的困难还远远不止这些,不管这些困难是什么样的困难,它们都与收益的保障和收益的增加息息相关。只要我们不停的不断地完善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不停不断提高土地的产出,协调好收益分配的同时保证农民的在土地的产出中收益受益,这个政策就一定会得到广大农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最终促成农村发展、农民富裕、投资者收益受益的多赢局面。
第二篇:申论:土地流转的困境与出路
土地流转的困境与出路
土地流转是改善土地资源配置效率的重要引擎,是激活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实现农业规模化、集约化、高效化的重要保障。但我国耕地保护不力,流转不规范,毁约弃耕现象严重,传统的农业耕作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谁来种地”、“怎么种地”和如何提高农地利用率,成为土地流转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推进农户承包土地经营权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既是优化农村土地配置、保障粮食安全的战略选择,也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加快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土地问题涉及亿万农民的切身利益,确认土地权属,综合土地整治,创新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模式,是当前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重点,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由于农民法律意识淡薄,私自流转土地的现象十分普遍,流转全凭一张纸一句话,没有明确双方的责任权利关系,出现纠纷难以解决;一些人根本不懂农业、不会经营,只是觊觎国家的政策,钻政策的空子,更有些地方土地流转后,成千上万亩都荒废了,令人痛心。要防止这样的悲剧,可以借鉴湖南益阳等地先进经验,发展农村土地流转信托,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在一定期限内委托给信托公司,并签订信托合同,再由信托公司把土地出租给第三方经营,信托公司在获取收益后向作为受益人的农户分配;同时完善承包合同,健全登记簿,颁发权属证书,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制度;建立风险保证金制度,政府、业主、农民按出资比例建立农村土地流转风险基金,防范单方面毁约给对方造成的损失。
优化农村土地经营,鼓励创新土地流转形式。目前我国农村土地过于分散、组织化程度太低,不利于规模化经营,要加快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在自愿有偿的基础上引导农民采取转租、转让、入股等方式进行土地流转,使分散的土地向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等新型主体集中,加速培养家庭农场和种粮大户以及农业合作社,加大扶持力度提升其规模化经营水平,保障其种粮收益;吸引大量社会闲散资本投向农业,促进了先进生产技术、装备、管理在农业领域的运用和推广;发展互联网农业,把农业的产前、产中和产后诸环节连结成紧密的产业链条,解决农户小生产与社会大市场的矛盾,架起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桥梁。如枣阳市环城东郊村60户农民志愿加入桃业生产合作社后,流转1500亩土地规模种植桃园,已经形成产、供、销一条龙格局。
制定配套扶持政策,解决土地流转的后顾之忧。大量的农村土地纠纷案由法院受理后不作实体性裁决,而要求政府确权,农民往往不服裁决反复上诉,花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而无结论,导致农民“一朝被欺骗,十年怕流转”,同时由于农村养老、医疗、社会救助等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健全,农民主要还是依靠土地收入来解决就医、上学、养老等问题,普遍把土地作为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对于流转土地存在后顾之忧。所以要制定鼓励土地流转的优惠政策,在资金、技术、税费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加快健全农村就业、养老保险、合作医疗等社会保障体系,消除农民的后顾之忧;通过立法,进一步明确农民的土地产权,允许农民拥有土地的抵押权,开拓农村土地规模经营的保险业务等。
停则滞,转则兴。我们要不断完善土地流转模式,协调好收益分配,最终促成农村发展、农民富裕、投资者收益受益的多赢局面。
第三篇:与毛中特有关的时政热点
凯程考研集训营,为学生引路,为学员服务!
与毛中特有关的时政热点
一、与毛中特第七章有关的时政热点(“三个有利”标准)
习近平5月5日下午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要教育引导各级领导干部自觉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统一思想,正确把握改革大局,从改革大局出发看待利益关系调整,只要对全局改革有利、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有利、对本系统本领域形成完善的体制机制有利,都要自觉服从改革大局、服务改革大局,勇于自我革命,敢于直面问题,共同把全面深化改革这篇大文章做好。
二、与毛中特第八章第一节有关的时政热点(经济体制改革重点任务)
经李克强总理签批,国务院批转发展改革委《关于2015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意见》提出了8个方面39项经济体制改革重点任务。一是持续简政放权。二是深化企业改革。三是落实财税改革总体方案。四是推进金融改革,健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五是加快推进城镇化。六是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实施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七是深化民生保障相关改革。八是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三、与毛中特第十二章有关的时政热点(党组制度)
.中共中央政治局5月29日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中国共产党党组工作条例(试行)》。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会议指出,中国共产党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必须有坚强有力的组织制度保障。在国家机关、人民团体、经济组织、文化组织、社会组织和其他组织领导机关中设立党组,是确保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得到贯彻落实的重要途径,体现了我们党独特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制度优势。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党组制度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贯彻落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必须牢牢坚持党的领导,把党的建设放在更加突出位置,进一步完善党组制度,提高党组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水平。
四、与毛中特第八章第三节有关的时政热点
中共中央政治局5月29日就健全公共安全体系进行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公共安全连着千家万户,确保公共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要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自觉把维护公共安全放在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中来认识,扎实做好公共安全工作,努力为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编织全方位、立体化的公共安全网。
公共安全是社会安定、社会秩序良好的重要体现,是人民安居乐业的重要保障。
维护公共安全,要坚持问题导向,从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入手。
要切实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的总体思路,一手抓专项打击整治,一手抓源头性、基础性工作,创新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优化公共安全治理社会环境,着力解决影响社会安定的深层次问题。
小提示:目前本科生就业市场竞争激烈,就业主体是研究生,在如今考研竞争日渐激烈的情况下,我们想要不在考研大军中变成分母,我们需要:早开始+好计划+正确的复习思路+好的辅导班(如果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2017考研开始准备复习啦,早起的鸟儿有虫吃,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加油!
第四篇:我国中小型超市面临的困境与出路分析
湖南商学院学年论文
我国中小型超市面临的困境、问题与出路分析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中小型超市的触角伸向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人们越来越离不开中小型超市。因此,我国中小型超市在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的一些困境和问题以及出路值得分析一下。本文首先通过相关资料介绍了我国中小型超市发展的现状,然后从我国中小型超市的发展受到了大型连锁综合超市和便利店的挑战、与供应商关系紧张及自身信息管理技术落后的困境和问题这两方面进行了简单的分析,最后,根据我国中小型超市发展面临的困境和问题,提出了“‘社区化’商品策略定位,强化‘休闲食品+菜蓝子’经营”、“ 复合经营模式--综合性社区服务集客及收益定位”、“与供应商建立战略合作关系”、“ 注重计算机管理和信息处理系统的应用”等解决的建议及措施。文章最后进行了简要的总结。
[关键词]:中小型超市、复合经营、信息管理
一、我国中小型超市发展的现状
在过去的三十多年里,我国的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增长,这就为我国的消费升级和零售市场的增长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作为各种零售业态之一的中小型超市,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有到逐步发展壮大的过程。如今,中小型超市己成为我国各种零售业中最具活力的商业业态。我国经济和社会环境的特殊性,注定了中小型超市被普遍接受和备受欢迎。
近年来,中小型超市加快了其占有市场的步伐。首先是大中城市的商业中心、政务事业商圈,接着是大中城市的居民社区、高校区、湖南商学院学年论文
县城,大有向乡村集镇扩展之势。有关对湖南中部地区岳阳的调查显示:除去岳阳城区外,全市六个县市,4000平方米左右的中型超市,每个县城城区平均有两家,300平方米左右的小型超市平均有四家,而300平方米左右的小型超市乡镇平均有五家(每个县有自然乡镇20个左右)。作为我国超市发源地的东部沿海地区,中小型超市普及率可想而知。
长城证券有限责任公司《零售行业2009年回顾与2010年展望》的数据显示,2009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67177亿元,比上年增长12.9%,扣除价格上涨因素,实际增长12.0%。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45095亿元,增长13.6%;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22082亿元,增长11.5%。分行业看,批发零售业零售额56589亿元,增长12.6%;2010年1至11月,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68911亿元。据统计,在日常零售消费品中,居民的食品销售和日用品销售占了66%和67%,而近几年,中小型超市的食品销售占市场总销售额的70%日用品占到80%,这有力地说明了中小型超市对居民生活影响之大。
但是,随着近年来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零售业态目标客层进一步细分,业界开始重新洗牌,大多数中小连锁超市(含传统食品杂货超市与加强型食品超市),特别是几年前靠卖方市场消费狂潮发展起来的本土中小超市,“家庭裙带式”管理、“士多店大型化式”的经营弊端开始严重制约这些中小型超市的发展:欧美国际零售巨擎沃尔玛、家乐福、麦德龙等大型超市业态(含大型综合超市、仓储式
湖南商学院学年论文
商场)大举进军中国腹地,中小型超市面临内部管理和外部竞争双重压力。
二、我国中小型超市发展面临的困境和问题分析
我国中小型超市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许多问题,现在就对中小型超市发展的一些困境和问题进行简要的分析。
(一)生存空间遭受大型综合连锁超市和便利店的双重挤压 —“大型综合连锁超市有价格与品种优势、便利店有网络优势、中小型超市倒令人担忧”。
1.大型综合连锁超市的挤压
中小超市由于资金和管理的投入相对较小,其崛起一般先于大型综合连锁超市与便利店,从传统市场中夺得部分营业额。特别是在我国南方地区,由于较早受到港台中小超市百佳与惠康的示范效应,中小超市在南方起步较早,但到目前为止主体仍是打着“仓储式”招牌的500-1000平方米的传统食品超市。
当目前商业领域中商流、物流、信息最为完善的业态—大型综合连锁超市(如沃尔玛、家乐福等)一旦规模性导入,凭借经营模式、目标客层、价格定位、动态促销上鲜明的业态特征和挤压性竞争优势,配合“超大的营业面积、一站式的购物消费、超低的价格体系、自助式的消费方式、以家庭消费为目标客层”的经营理念,快速挤压着商圈内的中小超市的市场份额。如1999年31家沪上俗称“大型综合连锁超市的大型超市”(含大型综合超市和仓储市商场),共实现销售额80亿,平均每家店2.58亿。而该市1100家中小型超市共实现销售
湖南商学院学年论文
额145亿,平均每家店0.132亿,即一家“大型综合连锁超市”将吃掉约20家中小型超市的市场份额。
2.便利店的挤压
便利店业态的特征决定便利店销售的是“便利”。以“马路经济”—鳞次栉比士多店、快餐店为代表的“便利性需求”根深蒂固的市场基础,决定了一旦连锁便利店CVS规模化经营,依托其庞大的店铺销售网和24小时全天候营业满足顾客随时随地需求的优势,易对中小超市形成大规模冲击,如上海市可的、联华等连便利店已开始侵占中小传统超市地盘。
(二)超市经营主体项目—“每日菜篮子”仍旧面临农贸市场(或肉菜市场)的巨大挑战
我国许多地区已经超过西方国家连锁超市大发展阶段人均收入600-800美元的水平。可为什么食品超市在我国并没象西方一样向标准鲜超市快速过渡呢?这与我国的独特国情有密切关系。目前我国各级政府鼓励、支持的“菜篮子工程”的主要载体仍然是传统农贸市场。这类市场星罗棋布,虽然购物环境、卫生条件较差,但得到传统消费观念、购物行业支撑,特别是农贸市场商贩的低成本包税经营和生鲜流通本身的低层次性,使正规超市在市场最敏感的生鲜价格上压力巨大。
(三)中小超市与供应商关系不和谐
中小型超市和供应商是零售市场销售渠道上的两个不可缺少的价值创造环节,但由于存在利益上的博弈,二者之间时常发生冲突,湖南商学院学年论文
出现关系不和谐的情况。目前阶段,中小型超市与供应商这种关系的不和谐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供应商处在中小型超市的上游,在商品信息、产品供应方面具有主导优势,往往会对中小型超市提出一些歧视性的要求、做出某些欺诈性和要挟行为,导致中小型超市不满,从而影响合作关系。①订货量和销售量的限制,供应商常常规定不适当的最低订货量和过大的销售量,这种不适当的最低订货量和过大的销售量的条件往往是伴有巨大的价差,中小型超市被迫增加订货量、追求高销售量,这种做法,增加了中小型超市的成本,不得不低价销售而让渡毛利。②供应商凭借强有力的议价能力进行要挟,如要按供应商的标准和程序堆码产品,必须使用其产品展示设施。对销售量小的中小型超市捆绑不畅销的产品,对规定时期内不能归还货款的中小型超市进行撤货。③供应商对中小型超市的欺诈,由于双方在产品质量上的信息不对称,供应商常常以此欺诈中小型超市,超市又转而欺诈顾客,这样极大地影响了中小型超市的声誉。
2.中小型超市作为目前一种先进的零售业态模式,具有集中大量产品销售、商品周转快、销售量稳定等特征,中小型超市又处于零售终端,直面消费者,掌握了大量的客户资源,在与供应商的博弈中具有优势,所以常常产生损害供应商的倾向;①拖欠供应商的货款,中小型超市一般采取代销制,规定结账期限。中小型超市抓住供应商害怕丧失销售渠道的实际,往往以各种借口拖欠供应商的货款。②对供应商收取各种费用,如,进场费、促销费、择架费、赞助费、店庆费
湖南商学院学年论文
等等名目繁多的费用。③中小型超市同样具有议价能力,如规定商品销售额下限、毛利下限,无理退换货物,要求提供促销人员资,举行大型促销活动等等。
总之,以上种种原因,在中小型超市与供应商的利益博弈过程中,导致了目前中小型超市与供应商关系的紧张局面。
(四)中小型超市的信息管理落后
我国中小型超市的规模和实力远不如大型超市,信息化管理相对落后,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目前已应用的信息系统,根据有关调查显示,在被调查企业中有82%以上都应用了POS—MIS(销售点系统—管理信息系统),也就是说参与调查的企业基本上应用了
湖南商学院学年论文
困境须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社区化”商品策略定位,强化“休闲食品+菜蓝子”经营。
消费者的需求是多元化,多方位的,大型综合连锁超市不可能满足所有的消费者与所有时机差异化的需求,日用必需品大型综合连锁超市的市场占有率最多只能达到销售总额的30%。据报道,世界头号零售集团美国沃尔玛公司为针对性满足不同顾客层的需求,计划在原有三种商店模式(折扣百货店)、大型综合超市、仓储式商场的基础上,增加所谓“邻里商店(Neighborhood Store)”发展模式来实现沃尔玛的发展思路、瞄准新的中小超级市场连锁店为兼并对象,种种迹象表明如果中小超市能够从目标顾客的需求及自身的优势出发,重新定位蜕变成“以社区为中心有服务商圈,商品结构以满足每日需求为核心,以生鲜熟食为主要特色定位”的社区型定位将为超市赢得巨大的生存空间。
顾客对某一超市的偏好,不是来自所有商品,而是来自某个商品群,中小超市面对大型综合连锁超市和便利店CVS的竞争性王牌始终是“休闲食品+菜篮子”,特别是成为居民的“中心厨房”功能和“家务劳动社会化”功能。据香港连锁超市惠康在去年的调查发现:居民现时花的煮饭的时间有限,大多喜欢到超市买预备好分量的配菜,而超市货品新鲜及多种类、地方宽敞是令他们乐于到超市的主要原因,于是该集团旗下超市开始注入新鲜元素;扩大已成潮流的休闲健康食品和新鲜食品特别是蔬果及配菜的品类。
湖南商学院学年论文
国内生鲜流通的集市批发贸易和渠道复杂多变化的现状,加上常规农贸市场的包税经营体系,与传统农贸市场的包税经营体系,与传统农贸市场的集市贸易的经营成本差距太大,决定了单体超市生鲜食品和经营是高成本的。问题是对普通消费者而言,超市与农贸市场之间的取舍最主要的还是价格,因此超市生鲜经营必须明确收益定位;超市生鲜熟食的集客和引客效应收益定位应大于生鲜经营本身收益定位,因为只有通过超市“每天菜蓝子”工程,才有可能吸引家庭主妇天天光顾超市,从而通过调动超市内部营销资源积极组织时段性促销,带动相关商品的销售;另一方面,超市生鲜经营要求较高的管理水平和规模效益,超市管理层必须下功夫提高相关生鲜采购、保鲜、加工、残次品处理等营运管理技术,通过与专业供应商的合作和本身直营连锁、特连锁的规模性来实现规模收益,提高生鲜经营的层次和获利水平。
(二)复合经营模式--综合性社区服务集客及收益定位 国外大行其道的便利店模式,至少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将是补充而不是取代社区型超市的地位,因为一方面随着社区的超市生鲜功能和社区服务功能的进一步强化,便利店的目标客层将与社区型超市的家庭主妇目标客层脱离,另外随着改革攻坚战的深入,居民预期支出大于预期收入,“异币心理”和“廉价型消费”始终将成为我国居民消费的主流,国外深受便利店挤压的社区型(连锁)超市,在中国将很可能入乡随俗演变成与大型超市同台共舞的主流化业态。
中小(连锁)超市依据社区,深入住宅小区,在减少消费者体力成
湖南商学院学年论文
本和精神成本的基础上满足其日用消费品一次购足的需求。面对激烈的竞争,中小超市除必须强化新鲜集客定位外,必须同时进一步强化“综合性社区服务”集客定位。
(三)与供应商建立战略合作关系
要正确处理我国中小型超市与供应商的紧张关系,应考虑与其建立战略合作关系,而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我认为须从以下几点着手:
1.选择信誉好、实力强的供应商建立良好合作关系。超市有质高价廉的货源,供应商可以及时了解市场、了解顾客的需求。双方达到共赢。
2.本地区域采购。批发商经营的商品有地域上的限制,还有数量上的任务要求,中小型超市应就近选择供应商,就近采购,避免串货。真诚对待供应商。
3.中小型超市应注重自身的资信问题,积极与供应商结算货款。4.中小型超市与供应商之间积极沟通,通过互相间的信任和深层合作形成从消费者、超市到供应商、生产厂家的灵敏信息反馈通道,达到对市场需求变化的灵敏反应。建立效益型消费者反应管理系统(ERC)。
5.建设运用供应链系统,向供应商及时通报库存、销售情况。运用计算机与供应商联机处理商品的下单、送配、退货。
商品来源上,中小型超市应与供应商(厂商、批发商)建立战略伙伴关系,通过本地批发商配送、湖南商学院学年论文
(四)注重计算机管理和信息处理系统的应用
为应对中小超市信息管理落后的问题,建议采取一下措施: 1.提高系列化的应用水平,从总部的进货、配送到分店的销售,以及销后服务,大量信息数据的收集、分析和反馈等各个环节,在很大程度上实现电脑化管理。为保证大量的商品准确、及时地配送到各个订货商店,物流中心运用计算机管理手段建立商品出入库系统、商品粗分货系统、商品细分货系统,以及调查配送结果系统。
2.实施全方位的管理。计算机管理不仅广泛地应用于物流管理和商品销售流程,而且全面地运用于店面管理、财务管理以及员工劳动管理等各个方面。
3.提高开发的能力或及时更新。计算机管理的应用与企业经营效益的关联度很高,每当企业采取一项新的技术或销售手段以后,其销售收入、利润的增长显而易见。加之连锁业由于其特定的经营方式对计算机管理等新技术手段的依赖程度较之一般的商业企业更高一些。因此连锁业在新技术开发运用上的内在动力比较强,始终掌握着世界上比较先进的销售和管理手段。
计算机管理和信息处理系统的采用,一方面大大降低了人工费用,提高了单位劳动的效率,另一方面,有利于畅、滞销商品的分析,对商品结构优化调整,还能及时了解库存情况、帮助进行财务分析,从而提升整体效益,提升了自身的竞争力。
三、总结
长期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增长,2001一2010年十年间GDP复合
湖南商学院学年论文
增长率接近10%。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为消费升级和零售市场的增长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也将促使零售业保持长期的繁荣。连锁超市业在我国得到迅猛的发展是必然的,但是,自2004年中国商业零售领域保护政策的到期,中国流通业全面对外开放。面对国外超市的迅速涌入,国内大型超市的强强联合,以及多种零售业态的挤压,我国超市业,尤其是我国中小型超市企业面临了巨大的竞争压力。在这种激烈的竞争环境下,我国中小型超市只有极力规避外部风险,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才能夺得一席生存之地。
参考文献
[1]郭冬乐,宋则.中国商业理论前沿[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2]赵涛.超市经营管理[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8 [3]许胜余.连锁超市呼唤现代物流[J].商品储运与保护,2008.2 [4]赵盛斌.商业连锁经营与管理[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5 [5]赵涛.连锁店经营管理[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8 [6]顾建国.超级市场营销[M].上海:立信出版社,2007 [7]李红娜.发展连锁超市,挑战市场竞争[J].商场现代化,2007,[8]张慧文.中国连锁商业的战略选择[J].企业改革与管理,2007
湖南商学院学年论文
第五篇:2013年高中政治 8月时政热点 “富豪相亲会”的爱情与财富素材专题
时政热点:“富豪相亲会”的爱情与财富
【背景链接】
2012年,神秘的富豪相亲会相继在北京、上海、广州、成都、重庆、杭州几个城市上演,主办方声称受48位单身富豪委托全国范围海选新娘,已经有6万单身女青年参与了海选面试。
2013年6月,曾在全国各大城市引起广泛争议的“富豪相亲”来到济南进行海选。
【社会评论】
“富豪也不傻,他们打拼多年阅人无数,非常清楚什么样的女孩可以娶回家当老婆,也非常清楚女孩是冲着钱还是冲着人来的。”
在当下中国草根普遍仇富的心态下,富豪相亲自始至终被质疑,争议从来没有中断过。此前有重庆媒体曾发表评论《一场喧嚣的“杂耍”?》,质疑道:“郎有财女有貌,真是羡煞旁人,但是这样的结合方式,会幸福吗?我们假设富豪们是真心想告别单身,那困扰大家的问题是:富豪方方面面都很优秀,他们不缺女孩青睐,为啥还要三番五次地搞这样的相亲派对?难道是以婚姻和爱情之名,进行金钱和美色的交易?
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尚重生认为,富豪相亲派对产生的爱情是不自然的,是人为制造的:“男方显示我有多少财富,女方显示我有多 漂亮多优秀,双方觉得互不吃亏后就进行交换——这更像一种交易。”
【分析】
“爱情买卖”,人们从这样的相亲会里嗅到这股浓郁的味道。从七八年前上海滩首场见诸报端的富豪相亲会起,这么多年来,交易场中男方入场费动辄六七位数,女方则又是泳装秀又是才艺PK,极个别甚至带着“处女鉴定书”入场——炫富的炫富、拜金的拜金,一拍即合之下,美丽活生生为财富所消费,感情赤裸裸被金钱所亵玩。
一些人可能笃信“金钱是万能的”,甚至传说中认为与财富绝缘的情感领域,也可以被侵入。所以,富豪相亲会中,豪华成为最大的卖点,财富成为唯一的元素。富豪们支起由花花绿绿大钞编成的孔雀尾巴,趾高气扬地希望收获美貌、青春和爱情。这即便没有越过法律的边界,却也踩穿了道德的底线,更留下背后“财色交易”暗度陈仓的想象。
当然,我们不能否认爱情需要物质基础,更不能断言富豪相亲会就一定难寻“真爱”。但是,笃信一张富豪相亲会的邀请券就是一张通往幸福的船票,进而把择偶的物质标准“升华”为爱情的物质哲学,无异于是把青春与美貌贱卖给了一根金条——更何况,这张船票还
1会过期失效。
少数人选择也无可厚非,毕竟选择什么样的伴侣和人生,是个人权利。但是,因为大肆炒作、自我标榜,富豪相亲会在很大程度上被包裹上“羡慕嫉妒恨”,影响到社会对财富、对爱情的整体想象和认知。试想,如果“干得好不如嫁得好”成为一个普遍判断,如果“宁在宝马车里哭也不在自行车上笑”成为一种倾向选择,那么潮流裹挟之下,幸福难免被异化为财富,感情更会被视为一个筹码,而所谓责任、情感、忠诚、正直等“正价值”,也都会被冲到九霄云外,甚至成为话柄、沦为笑谈。
实际上,正如相亲节目中点灯灭灯的选择,在折射婚恋观的同时反映出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富豪相亲会的备受追捧同样是精神世界的投影。这不仅是关于感情的问题,更是在物质与精神的对赌之中,愿意把砝码放在天平哪一边的问题。是的,在很多人看来,精神类似“矫情”,物质才是“王道”。情感可以打上条形码出售,其他的又何尝不可?于是,勤劳本分成为不幸的样板,投机违规变成励志的故事;于是,利益博弈晋升为生存哲学,高尚品德反被刻成墓志铭。如果任由“物质至上”的利益哲学攻克心灵,即便满大街都是切·格瓦拉头像的T恤,也难以抵御精神的崩塌和价值的腐败——富豪相亲会可能只是一个极端的表征。
关于富豪相亲会,我们在谈什么?不是在谈爱情,也不是在谈财富,而是在谈应该如何平衡爱情与财富。或许,这也是我们时代亟须解答的心灵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