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社区矫正题库
社区矫正知识竞赛题库
1、什么是社区矫正?
答:社区矫正是与监禁矫正相对的行刑方式,是指将符合一定条件的罪犯置于社区内,由专门的国家机关在相关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以及社会志愿者的协助下,在人民法院或监狱管理机关、公安机关做出判决、裁定或决定确定的期限内,帮助罪犯矫正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并促进其回归社会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
2、社区矫正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答:一是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有关规定,加强对社区矫正人员管理和监督,确保刑罚的顺利实施。二是采取多种形式,对社区矫正人员进行思想教育、法制教育、和公德教育,矫正其不良心理和行为,促使其成为守法公民。三是帮助社区矫正人员解决在就业、生活、和心理等方面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以利于其顺利适应社会生活。
3、社区矫正的适用对象有哪些?
答:一是被判处管制的;二是被宣告缓刑的;三是被裁定假释的; 四是被被暂予监外执行的。
4.社区矫正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刑事制裁性、非监禁性、社区参与性、惩罚缓和性。5.社区矫正有哪些功能 ?
答:惩罚功能、教育功能、塑造功能、感化功能、治疗功能、控制功能。
6、社区矫正与监禁矫正有哪些相同点?
答:社区矫正与监禁矫正都是对罪犯的矫正,都是刑罚的执行,在最终目的和功能上是一致的,都是致力于对罪犯的改造,使其改过自新,顺利回归社会。
7、社区矫正与监禁矫正有哪些不同点?
答:一是环境不同。监禁矫正是在监狱中进行矫正,它将行刑对象与社会相隔离;社区矫正是将矫正对象放在社区即社会上进行矫正。二是矫正的理念不同。监禁矫正的报应惩罚色彩比较浓重,而社区矫正的重塑人格、感化教育等人性化色彩比较浓厚。三是矫正主体不同。监禁矫正的主体是监狱机关和人民警察;社区矫正的主体非常广泛,不仅有专门的社区矫正机构和专业工作者,还需要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四是矫正对象不同。监禁矫正对象主要是依法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缓期执行的罪犯;社区矫正的主要对象是管制、缓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的犯罪分子。五是矫正的内容、方式不同。监禁矫正主要是通过狱内的严格管理、各种思想教育以及生产劳动等方式实施矫正;社区矫正其形式多样化,社会参与广泛化。
8、社区矫正的直接目的是什么?
答:是对矫正对象进行再社会化的教育,使罪犯适应并顺利回归社会。
9、社区矫正的间接目的是什么?
答:是增强社区公民的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10、社区矫正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答:是预防犯罪,维护社会稳定,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11、社区矫正工作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促进矫正对象顺利回归社会,预防和减少重新犯罪。
12、社区矫正的关键和核心是什么?
答:社区矫正关键在于“矫正”,核心是提高矫正质量。
13、在我国开展社区矫正工作有什么现实意义?
答:
一、有利于改革和完善我国的刑罚执行制度;
二、有利于提高罪犯的矫正质量,使其更加顺利地回归社会;
三、有利于合理配置行刑资源,降低行刑成本;
四、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
14、《社区矫正实施办法》从什么时候开始实行?
答:2012年3月1日
15、我国刑罚规定的附加刑的种类有哪些?
答: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
16、根据《社区矫正实施办法》规定,对社区矫正人员进行监督管理和教育帮助由哪个部门负责?
答:是由县级司法行政机关社区矫正机构负责。
17、人民检察院在社区矫正工作中的作用是什么 ?
答:人民检察院对社区矫正各执法环节依法实行法律监督。
18、司法行政机关开展社区矫正工作应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答:司法行政机关开展社区矫正工作,应遵循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司法行政机关具体实施,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原则。
19、《社区矫正实施办法》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监狱对拟适用社区矫正的被告人、罪犯,需要调查其对所居住社区影响的,可以委托哪一级司法行政机关进行调查评估?
答:县级司法行政机关。20、《社区矫正实施办法》规定,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根据委托机关的要求,应对被告人或者罪犯的哪些方面进行调查评估?
答:对被告人或者罪犯的居所情况、家庭和社会关系、一贯表现、犯罪行为的后果和影响、居住地村(居)民委员会和被害人意见、拟禁止的事项等进行调查了解,形成评估意见,及时提交委托机关。
21、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发现社区矫正人员未按规定时间报到,应当如何处理?
答:应当及时组织查找,并通报决定机关。
22、《社区矫正实施办法》规定对于暂予监外执行的社区矫正人员,如何办理交接手续?
答:暂予监外执行的社区矫正人员,由交付执行的监狱、看守所将其押送至居住地,与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办理交接手续。罪犯服刑地与居住地不在同一省、自治区、直辖市,需要回居住地暂予监外执行的,服刑地的省级监狱管理机关、公安机关监所管理部门应当书面通知罪犯居住地的同级监狱管理机关、公安机关监所管理部门,指定一所监狱、看守所接收罪犯档案,负责办理罪犯收监、释放等手续。人民法院决定暂予监外执行的,应当通知其居住 2
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派员到庭办理交接手续。
23、《社区矫正实施办法》规定,对于适用社区矫正的罪犯,人民法院、公安机关、监狱与司法行政机关之间应如何进行衔接?
答:对于适用社区矫正的罪犯,人民法院、公安机关、监狱应当核实其居住地,在向其宣判时或者在其离开监所之前,书面告知其到居住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报到的时间期限以及逾期报到的后果,并通知居住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在判决、裁定生效起三个工作日内,送达判决书、裁定书、决定书、执行通知书、假释证明书副本等法律文书,同时抄送其居住地县级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收到法律文书后,应当在三个工作日内送达回执。
24、什么是社区矫正宣告?
答:社区矫正宣告是社区矫正执行机构在社区矫正人员即将正式接受服刑前,对其说明的一些事项,如服刑时间,服刑管理规定及相关处罚等的活动。
25、社区矫正的工作程序是什么?
答:社区矫正的衔接;社区矫正的执行;对社区矫正人员的监督管理;对社区矫正人员的考核奖惩;社区矫正的解除。
26、根据《社区矫正实施办法》规定,社区矫正宣告的事项包括哪些?
答:司法所接收社区矫正人员后,应当及时向社区矫正人员宣告判决书、裁定书、决定书、执行通知书等有关法律文书的主要内容;社区矫正期限;社区矫正人员应当遵守的规定、被禁止的事项以及违反规定的法律后果;社区矫正人员依法享有的权利和被限制行使的权利;矫正小组人员组成及职责等有关事项。
27、根据《社区矫正实施办法》规定,社区矫正宣告应由谁主持?应有哪些人员参加?
答:社区矫正宣告由司法所工作人员主持,矫正小组成员及其他相关人员到场。
28、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在社区矫正工作中的职责有哪些?
答:社区矫正适用前调查评估,法律文书和社区矫正人员的接收,建立社区矫正人员执行档案,社区矫正人员进入特定场所、外出、变更居住地的审批,给予警告,提出治安管理处罚建议,提出撤销缓刑、假释、收监执行建议,提出减刑建议,对脱离监管的社区矫正人员组织追查,发放解除社区矫正证明书等。同时,县级司法行政机关也可以开展集中教育、心理矫正、协调有关部门和单位为社区矫正人员提供帮扶等工作,以提高社区矫正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29、社区矫正小组由哪些人组成?
答:司法所工作人员,所居住社区基层组织成员,社会工作者,社会志愿者,社区矫正人员的家庭成员、监护人或者保证人,相关协助单位的人员。社区矫正人员为女性的,矫正小组应当有女性成员。
30、什么是社区矫正工作志愿者?
答:社区矫正工作志愿者,是指在社区矫正中自愿或者由专业工作人员的邀请无偿为社区矫正工作提供一定服务的社会人员。
31、社区矫正工作志愿者应当具备哪些条件? 答:社区矫正工作志愿者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拥护宪法,遵守法律,品行端正;
(二)热心社区矫正工作;
(三)有一定的法律政策水平、文化素质和专业知识。
32、从事社区心理矫正的人员,应当具备哪些条件?
答:
(一)取得心理咨询员、心理咨询师、高级心理咨询师等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之一;
(二)具有良好的品行和职业道德;
(三)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
33、社区矫正小组的职责是什么?
答:落实对社区矫正人员的日常管理和监控措施;对社区矫正人员进行多种形式的思想改造;组织社区矫正人员参加社会公益劳动;帮助社区矫正人员解决实际生活困难;提供法律咨询;对社区矫正人员的日常表现实施考核奖惩。
34、《社区矫正实施办法》规定,矫正小组的组长由谁来担任?
答:由司法所工作人员担任
35、为什么要为社区矫正人员确定专门的矫正小组?
答:实行专群结合,坚持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广泛动员各种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到社区矫正工作中来,既是社区矫正制度的特色,也是实践经验的总结。以矫正小组为依托,立足社区、依靠社区,动员各种社会力量,促进公众参与对社区矫正人员的监管教育帮助,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区矫正管理教育模式。
36、社区矫正小组成员责任和义务是什么?
答:(1)协助对社区矫正人员进行监管、教育和帮助;(2)督促社区矫正人员按要求到司法所报到、报告、参加学习及社区服务,自觉遵守有关监督管理规定;(3)定期向司法所反映社区矫正人员的日常学习、生活、思想和工作等情况;(4)发现社区矫正人员有违法犯罪或违反监督管理规定的行为,及时向司法所报告。(5)根据小组成员所在单位和身份确定的其他社区矫正事项。
37、《社区矫正实施办法》规定,社区矫正人员的执行档案是由哪个部门建立?
答: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应当为社区矫正人员建立社区矫正执行档案
38、《社区矫正实施办法》规定,社区矫正人员的执行档案包括哪些法律文书?
答:包括适用社区矫正的法律文书,以及接收、监管审批、处罚、收监执行、解除矫正等有关社区矫正执行活动的法律文书。
39、《社区矫正实施办法》规定,社区矫正人员的工作档案是由哪个部门建立?
答:由司法所建立。40、《社区矫正实施办法》规定,社区矫正人员的工作档案包括哪些材料?
答:包括司法所和矫正小组进行社区矫正的工作记录,社区矫正人员接受社区矫正的相关材料等。同时留存社区矫正执行档案副本。
41、什么是社区矫正人员的接收?
答:社区矫正人员的接收,是指社区矫正组织根据生效判决、裁定或决定,在特定的时限内与人民法院、监狱管理机关、公安机关交接相关法律文书、履行相关法律手续,并将社区矫正人员纳入社区矫正活动的过程。
42、矫正人员档案管理要具备什么样的条件?
答:档案由专人专柜保管,具备保密、防遗失、防潮、防虫、防霉等基本条件。
43、《社区矫正实施办法》对社区矫正人员报到期限是如何规定的? 答:《社区矫正实施办法》第六条规定,社区矫正人员应当自人民法院判决、裁定生效之日或者离开监所之日起十日内到居住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报到。
44、社区矫正人员的居住地该如何确定?
答:《社区矫正实施办法》规定,社区矫正人员在居住地接受社区矫正。本办法所称居住地一般是指社区矫正人员能够连续居住6个月以上的居所所在的县(市、区、旗)。居住地应当同时具备以下条件:(1)社区矫正人员应当有固定居所,由其本人或者与亲友共有、承租,或者其他人、单位愿意为社区矫正人员提供,社区矫正人员能够在此居所连续居住6个月以上。(2)社区矫正人员在居住地有固定的生活来源,或者有亲友、其他人、有关单位为其提供生活保障。
45、社区矫正人员报到后应该在几日内到司法所接受社区矫正?
答:3日内到指定的司法所接受社区矫正。
46、社区矫正人员不能确定居住地的,应该在哪里接受社区矫正?
答:在户籍所在地接受社区矫正。
47、家住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的李某常年在北京市西城区打工,已有三年了。某日,其因犯罪被西城区人民法院判处缓刑而需依法被执行社区矫正。那么,他应该去哪里报到呢?是北京西城区还是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
答:根据《社区矫正实施办法》规定:社区矫正人员在居住地接受社区矫正,由居住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负责执行。《办法》所称居住地一般是指社区矫正人员能够连续居住六个月以上的居所所在的县(市、区、旗)。如果出现户籍地与居住地不一致的情况,应该到居住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即县司法局报到。因此,李某应该到其在京居住的县级司法局即西城区司法局报到。
48、司法行政机关可以暂缓接收社区矫正报到人员吗?
答:不可以。
49、《社区矫正实施办法》规定,对于未按规定时间报到的社区矫正人员,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应做出什么样的处理决定?
答:应当给予警告,并出具书面决定。50、社区矫正人员享有的权利有哪些?
答:社区矫正人员的人身安全、合法财产和辩护、申诉、控告、检举以及其他未被依法剥夺或者限制的权利不受侵犯。社区矫正人员在就学、就业和享受社会保障等方面,不受歧视。司法工作人员应当认真听取和妥善处理社区矫正人员反映的问题,依法维护其合法权益。
51、《社区矫正实施办法》规定,社区矫正人员定期向司法所报告内容有哪些?
答:社区矫正人员应当定期向司法所报告遵纪守法、接受监督管理、参加教育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活动的情况。发生居所变化、工作变动、家庭重大变故以及接触对其矫正产生不利影响人员的社区矫正人员应当及时报告。保外就医的社区矫正人员还应每个月向司法所报告本人身体情况,每三个月向司法所提交病情复查情况
52、《社区矫正实施办法》规定,社区矫正人员在哪种情况下要及时向司法所报告?
答:发生居所变化、工作变动、家庭重大变故以及接触对其矫正产生不利影响人员的,社区矫正人员应当及时报告。
53、李某是一名被保外就医的社区矫正人员,他应该隔多长时间向司法所报告一次自己的身体情况呢?
答:《社区矫正实施办法》规定:保外就医的社区矫正人员应当每个月向司法所报告本人身体情况,每三个月向司法所提交病情复查情况。
54、《社社区矫正实施办法》规定,社区矫正人员因就医、家庭重大变故等原因,确需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旗),在七日以内的,应当报经哪个部门批准?
答:司法所批准
55、李某是一名保外就医的社区矫正人员,因病需要到省城就医,大概需要出门三天的时间。那么,他应该怎么报请批准手续呢?
答:社区矫正人员未经批准不得离开其所居住的市、县(旗)。如果有正当理由需要离开的,要报请司法行政机关批准。社区矫正实施办法》规定,社区矫正人员因就医、家庭重大变故等原因,确需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旗),在七日以内的的,应当报经司法所批准。因此,李某应该就其因病到省城就医而欲离开居住地三日的事情向对其执行矫正的司法所进行汇报,待该司法所批准后,方可出门。并且,李某返回居住地时,还应当立即向司法所报告。
56、《社区矫正实施办法》规定,社区矫正人员因就医、家庭重大变故等原因,确需离开所 5
居住的市、县(旗),超过七日的,应当报经哪个部门批准? 答:应当由司法所签署意见后报经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批准。
57、《社区矫正实施办法》规定,社区矫正人员离开所居住市、县(旗)最长不得超过多长时间?
答:一个月。
58、《社区矫正实施办法》规定,社区矫正人员因居所变化确需变更居住地的,应当提前多长时间提出书面申请?
答:一个月
59、《社区矫正实施办法》对社区矫正人员变更居住地是怎样规定的? 答:社区矫正人员因居所变化确需变更居住地的,应当提前一个月提出书面申请,由司法所签署意见后报经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审批。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在征求社区矫正人员新居住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的意见后作出决定。经批准变更居住地的,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应当自作出决定之日起三个工作日内,将有关法律文书和矫正档案移交新居住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有关法律文书应当抄送现居住地及新居住地县级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社区矫正人员应当自收到决定之日起七日内到新居住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报到。
60、《社区矫正实施办法》对于社区矫正人员外出有什么具体规定?
答:社区矫正人员未经批准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旗)。社区矫正人员因就医、家庭重大变故等原因,确需离开所居住的市、县,在七日内的,应当报经司法所批准;超过七日的,应当由司法所签署意见后报经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批准。返回居住地时,应当立即向司法所报告。社区矫正人员离开所居住市县不得超过一个月。61、《刑诉法》规定,罪犯在暂予监外执行期间脱逃的,脱逃的期间是否计入执行刑期?
答:罪犯在暂予监外执行期间脱逃的,脱逃的期间不计入执行刑期。62、社区矫正人员从某市A小区搬迁至B小区,需要向司法所报告吗?
答:《社区矫正实施办法》规定,社区矫正人员发生居所变化、工作变动、家庭重大变故以及接触对其矫正产生不利影响人员的应当及时报告。所以,社区矫正人员搬家,需要报告。
63、正在接受社区矫正的林某换了一份新工作,他是不是有必要向司法所进行报告?
答:《社区矫正实施办法》规定,社区矫正人员发生居所变化、工作变动、家庭重大变故以及接触对其矫正产生不利影响人员的应当及时报告。所以,林某工作变动需要向司法所报告。64、《社区矫正实施办法》规定,社区矫正人员因正当理由需要离开所居住的市、县不超过七日的,应该履行什么手续?
答:《社区矫正实施办法》第规定,社区矫正人员因就医、家庭重大变故等原因,确需离开所居住的市、县,在七日内的,应当报经司法所批准,待司法所批准后,方可外出,返回居住地时,还应当立即向司法所报告。
65、社区矫正中的思想教育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答:认罪悔罪教育、法律常识教育、公民道德教育、时事政治教育。66、为什么要对社区矫正人员实施监管控制?
答:一是防止出现因监控不到位甚至撒手不管导致社区矫正人员成为社区不稳定因素问题的发生;二是防止出现社区矫正人员脱管漏管现象;三是防止社区矫正人员因社会和人为因素的变化走上重新犯罪的道路
67、矫正过程中,如果发现矫正人员脱离监管,司法所应当怎么办?
答:司法所应当及时报告县级司法行政机关组织追查。68、《社区矫正实施办法》规定,在重点时段、重大活动期间或者社区矫正人员遇有特殊情况时,司法所应该做哪些工作? 答:司法所应当及时了解掌握社区矫正人员的有关情况,可以根据需要要求社区矫正人员到办公场所报告、说明情况。
69、实施对社区矫正人员的监督管理应坚持什么原则? 答:依法、严格、科学、文明
70、什么是分等级管理?
答:分等级管理是指根据社区矫正人员改造表现、犯罪类型、人身危险性、再犯罪的可能性、再社会化程度等多方面差异,将矫正对象分为宽松管理、普通管理和严格管理三个等级,区别对待,因人施矫。71、什么是分阶段教育?
答:分阶段教育是指根据社区矫正人员心理、行为特点和需求变化等规律,将教育矫正过程分为入矫教育、常规教育和解矫前教育三个阶段。72、严格管理等级的适用对象有哪些?
答:适用于改造表现差、重新犯罪可能性较大的矫正人员。73、宽松管理等级的适用对象有哪些?
答:适用于改造表现突出、重新犯罪可能性小的矫正人员。74、.对未成年人实施社区矫正应遵循什么方针?
答: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
75、对未成年人实施社区矫正应遵循什么原则?
答:应遵循单独实施、身份保护的原则
76、我国对未成年罪犯的教育改造要遵循什么工作理念?
答:要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工作理念。77、《社区矫正实施办法 》对未成年人实施社区矫正有哪些具体规定?
答:(1)对未成年人的社区矫正应当与成年人分开进行;(2)对未成年社区矫正人员给予身份保护,其矫正宣告不公开进行,其矫正档案应当保密;(3)未成年社区矫正人员的矫正小组应当有熟悉青少年成长特点的人员参加;(4)针对未成年人的年龄、心理特点和身心发育需要等特殊情况,采取有益于其身心健康发展的监督管理措施;(5)采用易为未成年人接受的方式,开展思想、法制、道德教育和心理辅导;(6)协调有关部门为未成年社区矫正人员就学、就业等提供帮助;(7)督促未成年社区矫正人员的监护人履行监护职责,承担抚养、管教等义务;(8)采取其他有利于未成年社区矫正人员改过自新、融入正常社会生活的必要措施。犯罪时不满18周岁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社区矫正人员,也适用上述规定。78、《社区矫正实施办法》对未成年社区矫正人员的身份、其矫正宣告和档案管理是如何规定的?
答:对未成年社区矫正人员给予身份保护,其矫正宣告不公开进行,其矫正档案应当保密;
79、对未成年社区矫正人员的教育和和心理辅导应采取什么样的方式 ?
答:应采用易为未成年人接受的方式,开展思想、法制、道德教育和心理辅导。80、对未成年社区矫正人员重点要采取什么样的监管措施?
答:要针对未成年人的年龄、心理特点和身心发育需要等特殊情况,采取有益于其身心健康发展的监督管理措施。
81、未成年人小张,16周岁,在上高二时与一名同班同学发生争执,打斗中致对方轻伤,小张因此被人民法院判处缓刑一年。那么,在小张接受社区矫正期间,还可以再入学就读吗?
答:未成年社区矫正人员在矫正期间,其受教育的权利并未丧失,司法行政机关和学校不得因其被判处管制、缓刑等接受社区矫正就拒绝未成年社区矫正人员入学就读。也就是说,在未成年社区矫正人员接受社区矫正期间,其可以入学就读。因此,小张是可以继续入学就读的。
82、《社区矫正实施办法》规定的应当给予社区矫正人员警告处罚的情形有哪些?
答:
(一)未按规定时间报到的;(二)违反关于报告、会客、外出、居住地变更规定的;
(三)不按规定参加教育学习、社区服务等活动,经教育仍不改正的;
(四)保外就医的社区矫正人员无正当理由不按时提交病情复查情况,或者未经批准进行就医以外的社会活动且经教育仍不改正的;
(五)违反人民法院禁止令,情节轻微的;
(六)其他违反监督管理规定的。
83、《社区矫正实施办法》中规定的对缓刑、假释的社区矫正人员可提出撤销缓刑、假释建议的情形有哪些?
答:(一)违反人民法院禁止令,情节严重的;
(二)未按规定时间报到或者接受社区矫正期间脱离监管,超过一个月的;
(三)因违反监督管理规定受到治安管理处罚,仍不改正的;
(四)受到司法行政机关三次警告仍不改正的;
(五)其他违反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监督管理规定,情节严重的。84、《社区矫正实施办法》中规定的被宣告禁止令的社区矫正人员需进入特定区域或者场所的,应该由哪个部门批准?
答:应当经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批准,并告知人民检察院。85、什么是暂予监外执行?
答:是指由于罪犯具有法律所规定的某种情况而暂时变更刑罚执行场所和执行方式,在监狱外执行刑罚的一种刑罚执行制度。86、《社区矫正实施办法》中规定的对暂予监外执行的社区矫正人员提出收监执行建议的情形有哪些?
答:
(一)发现不符合暂予监外执行条件的;
(二)未经司法行政机关批准擅自离开居住的市、县(旗),经警告拒不改正,或者拒不报告行踪,脱离监管的;
(三)因违反监督管理规定受到治安管理处罚,仍不改正的;
(四)受到司法行政机关两次警告,仍不改正的;
(五)保外就医期间不按规定提交病情复查情况,经警告拒不改正的;
(六)暂予监外执行的情形消失后,刑期未满的;
(七)保证人丧失保证条件或者因不履行义务被取消保证人资格,又不能在规定期限内提出新的保证人的;
(八)其他违反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监督管理规定,情节严重的。87、《社区矫正实施办法》对暂予监外执行社区矫正人员的监管作了特殊规定,其中,在日常监管环节上有哪些规定?
答:在日常监管上,对暂予监外执行的社区矫正人员除了报告自己遵纪守法等一般性监督管理规定外,保外就医罪犯还应当每个月向司法所报告本人身体情况,每三个月向司法所提交病情复查情况。司法所除了定期检查、核查暂予监外执行社区矫正人员的思想动态和现实表现等情况,还要定期与其就医医院沟通联系,及时掌握其身体状况及疾病治疗、复查结果等情况,并根据需要向有关人民法院或者监狱、看守所反馈情况。
88、《社区矫正实施办法》规定,暂予监外执行社区矫正人员受到司法行政机关几次警告仍不改正的,可以建议收监执行?
答:2次。
89、我国刑诉法规定对不符合暂予监外执行条件的罪犯通过贿赂等非法手段被暂予监外执行,在监外执行期间的刑期是如何规定的?
答:不计入执行刑期。
90、我国刑诉法规定暂予监外执行的情形消失后,罪犯刑期未满的应如何处理?
答:应当及时收监
91、我国刑诉法规定,对于罪犯确有严重疾病,必须保外就医的,由哪一级人民政府指定的医院诊断并开具证明文件?
答:省级人民政府。
92、我国刑诉法规定,对适用保外就医可能有社会危险性的罪犯,或者自伤自残的罪犯,是否可以保外就医?
答:不可以。
93、我国刑诉法规定,罪犯在暂予监外执行期间脱逃的,脱逃期间的刑期是如何规定的?
答:不计入刑期。
94、对被判处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罪犯,可以暂予监外执行的条件是什么?(解读105页)答:
(一)有严重疾病需保外就医的;
(二)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
(三)生活不能自理,适用暂予监外执行不致危害社会的。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罪犯,有前款第二项规定情形的,可以暂予监外执行。对适用保外就医可能有社会危险性的罪犯,或者自伤自残的罪犯,不得保外就医。对罪犯确有严重疾病,必须保外就医的,由省级人民政府指定的医院诊断并开具证明文件。
95、暂予监外执行的社区矫正人员刑期届满的,由哪个单位依法为其办理刑满释放手续。
答:监狱、看守所
96、监狱管理机关对暂予监外执行罪犯决定收监执行的,由哪个部门负责执行? 答:监狱应当立即赴羁押地将罪犯收监执行。
97、公安机关对暂予监外执行罪犯决定收监执行的,由哪个部门执行?
答:由罪犯居住地看守所将罪犯收监执行。
98、对违反监督管理规定的社区矫正人员有哪些处罚措施?
答:包括警告、治安管理处罚、撤销缓刑、撤销假释、收监执行。99、什么是管制?
答:管制是对罪犯不予关押,但限制其一定自由,实行社区矫正的刑罚方法 100、管制的适用对象有哪些?
答:管制是我国刑罚体系中最轻的一种,适用对象是罪行较轻、人身危险性较小的刑事犯罪分子
101、我国刑法对管制的期限是如何规定的?
答:三个月以上二年以下。102、什么是缓刑?
答:缓刑是指被判处拘役、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符合法律规定条件的前提下,暂缓其刑罚的执行,并规定一定的考验期,考验期内实行社区矫正,如果被宣告缓刑者在考验期内没有发生法律规定应当撤销缓刑的事由,原判刑罚就不再执行的一项刑罚执行制度。
103、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被判处附加刑,附加刑还须执行吗?
答:仍须执行。
104、《社区矫正实施办法》规定,对被判处剥夺政治权利的罪犯,由哪个部门执行?
答:由公安机关执行。
105、《社区矫正实施办法》规定,司法行政机关撤销缓刑、假释的建议书和人民法院的裁定书应当抄送给哪些部门?
答:社区矫正人员居住地同级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
106、《社区矫正实施办法》规定,对缓刑、假释社区矫正人员,受到司法行政机关几次警告仍不改正的,可以建议收监执行?
答:3次 107、《社区矫正实施办法》规定,对于缓刑、假释社区矫正人员违反人民法院禁止令,情节严重的,司法行政机关应如何处理?
答:向原裁判法院提出撤销缓刑、假释建议书并附相关证明材料。
108、发现社区矫正人员有违反监督管理规定或者人民法院禁止令情形的,司法行政机关应如何处理?
答:司法行政机关应及时派员调查核实情况,收集有关证明材料,提出处理意见。109、社区矫正人员违反监督管理规定或者人民法院禁止令,依法应予治安管理处罚的,该如何处理?
答: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应当及时提请同级公安机关依法给予处罚,公安机关应当将处理结果通知县级司法行政机关。
110、《社区矫正实施办法》规定,对于违反人民法院禁止令,情节轻微的,司法行政机关应如何处理?
答:应当给予警告,并出具书面决定。111、《社区矫正实施办法》规定,人民法院裁定撤销缓刑、假释或者对暂予监外执行罪犯决定收监执行的,应当如何进行罪犯交接?
答:居住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应当及时将罪犯送交监狱或者看守所,公安机关予以协助。112、《社区矫正实施办法》规定,司法行政机关的收监执行建议书和决定机关的决定书,应当同时抄送哪些部门?
答:应该同时抄送社区矫正人员居住地同级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
113、司法行政机关发现社区矫正人员有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妨害社会管理等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司法行政机关应该做出怎样的处理?
答:应当及时告知公安机关处理,配合公安机关调查案件,并与公安机关建立联系机制,了解案件进程和处理结果。对于受到治安管理处罚的社区矫正人员,司法行政机关要将其列为重点管理对象,严格监管,加强教育;仍不改正的,视情形向有关部门提请撤销缓刑、撤销假释、收监执行。114、《社区矫正实施办法》规定,人民法院在收到司法行政机关撤销缓刑、假释的建议书后,应在多长时间内做出裁定?
答: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之日起一个月内依法做出裁定 115、“两院两部”《关于对判处管制、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适用禁止令有关问题的规定》中,规定禁止令的内容有哪些?
答:对社区服刑人员在规定期间内禁止从事的特定活动、禁止出入特定区域、场所、禁止接触特定人。
116、人民法院根据犯罪分子的基本情况,对哪些罪犯可以同时适用禁止令?
答:对判处管制、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可以同时宣告禁止令。117、人民法院对判处管制、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宣告禁止令的根据是什么?
答:人民法院宣告禁止令,应当根据犯罪分子的犯罪原因、犯罪性质、犯罪手段、犯罪后的悔罪表现、个人一贯表现等情况,充分考虑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的关联程度,有针对性地决定禁止其在管制执行期间、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的一项或者几项内容。
118、“两院两部”《关于对判处管制、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适用禁止令有关问题的规定》中,禁止犯罪分子在管制执行期间、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的特定活动都有哪些?
答:
(一)个人为进行违法犯罪活动而设立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或者在设立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后以实施犯罪为主要活动的,禁止设立公司、企业、事业单位;
(二)实施证券犯罪、贷款犯罪、票据犯罪、信用卡犯罪等金融犯罪的,禁止从事证券交易、申领贷款、使用票据或者申领、使用信用卡等金融活动;
(三)利用从事特定生产经营活动实施犯罪的,禁止从事相关生产经营活动;
(四)附带民事赔偿义务未履行完毕,违法所得未追缴、退赔到位,或者罚金尚未足额缴纳的,禁止从事高消费活动;
(五)其他确有必要禁止从事的活动。
119、“两院两部”《关于对判处管制、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适用禁止令有关问题的规定》中,禁止犯罪分子在管制执行期间、缓刑考验期限内进入的区域、场所都有哪些?
答:
(一)禁止进入夜总会、酒吧、迪厅、网吧等娱乐场所;
(二)未经执行机关批准,禁止进入举办大型群众性活动的场所;
(三)禁止进入中小学校区、幼儿园园区及周边地区,确因本人就学、居住等原因,经执行机关批准的除外;
(四)其他确有必要禁止进入的区域、场所。
120、“两院两部”《关于对判处管制、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适用禁止令有关问题的规定》中,禁止犯罪分子在管制执行期间、缓刑考验期限内接触的特定人员有哪几类?
答:
(一)未经对方同意,禁止接触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
(二)未经对方同意,禁止接触证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
(三)未经对方同意,禁止接触控告人、批评人、举报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四)禁止接触同案犯;
(五)禁止接触其他可能遭受其侵害、滋扰的人或者可能诱发其再次危害社会的人。
121、“两院两部”《关于对判处管制、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适用禁止令有关问题的规定》中,对禁止令的期限是如何规定的?
答:禁止令的期限,既可以与管制执行、缓刑考验的期限相同,也可以短于管制执行、缓刑考验的期限,但判处管制的,禁止令的期限不得少于三个月,宣告缓刑的,禁止令的期限不得少于二个月。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在判决执行以前先行羁押以致管制执行的期限少于三个月的,禁止令的期限不受前款规定的最短期限的限制。禁止令的执行期限,从管制、缓刑执行之日起计算。
122、“两院两部”《关于对判处管制、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适用禁止令有关问题的规定》中,对判处管制的,禁止令的期限不得少于几个月?
答:三个月。123、“两院两部”《关于对判处管制、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适用禁止令有关问题的规定》中,对宣告缓刑的,禁止令的期限不得少于几个月?
答:二个月。124、“两院两部”《关于对判处管制、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适用禁止令有关问题的规定》中,禁止令的执行期限,是从哪天算起?
答:从管制、缓刑执行之日起计算。125、“两院两部”《关于对判处管制、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适用禁止令有关问题的规定》中,禁止令由哪个部门负责执行?
答:禁止令由司法行政机关指导管理的社区矫正机构负责执行。
126、人民法院对判处管制、宣告缓刑的被告人宣告禁止令的,应当以哪种方式予以宣告?
答:应当在裁判文书主文部分单独作为一项予以宣告。127、人民检察院对社区矫正机构执行禁止令活动进行监督时,发现有违反法律规定的情况,应当如何处理?
答:应当通知社区矫正机构纠正。
128、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违反禁止令,或者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违反禁止令尚不属情节严重的,由哪个部门进行处罚?
答:由负责执行禁止令的社区矫正机构所在地的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六十条的规定处罚。
129、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违反禁止令,情节严重的,应当怎么处理? 答:应当撤销缓刑,执行原判刑罚。
130、违反禁止令,具有哪些情形之一,应当认定为“情节严重”?
答: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情节严重”:
(一)三次以上违反禁止令的;
(二)因违反禁止令被治安管理处罚后,再次违反禁止令的;
(三)违反禁止令,发生较为严重危害后果的;(四)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131、被宣告禁止令的犯罪分子被依法减刑时,禁止令的期限是否可以缩短?
答:可以相应缩短
132、缩短禁止令期限时由哪个部门确定?
答:由人民法院在减刑裁定中确定新的禁止令期限。
133、公安机关在移送审查起诉时,是否可以根据犯罪嫌疑人涉嫌犯罪的情况,就应否宣告禁止令及宣告何种禁止令,向人民检察院提出意见。
答:可以。
134、人民检察院在提起公诉时,对可能判处管制、宣告缓刑的被告人是否可以提出宣告禁止令的建议?
答:可以
135、按照《社区矫正实施办法》规定,如何为符合法定条件的社区矫正人员办理减刑?
答:社区矫正人员符合法定减刑条件的,由居住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提出减刑建议书并附相关证明材料,经地(市)级司法行政机关审核同意后提请社区矫正人员居住地的中级人民法院裁定。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之日起一个月内依法裁定;暂予监外执行罪犯的减刑,案情复杂或者情况特殊的,可以延长一个月。司法行政机关减刑建议书和人民法院减刑裁定书
副本,应当同时抄送社区矫正人员居住地同级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
136、按照《社区矫正实施办法》规定,对符合法定减刑条件的社区矫正人员,由哪个部门提出减刑建议书?
答:由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提出减刑建议书并附相关证明材料。137、社区矫正人员减刑的条件是什么?
答:一是社区矫正人员有悔改表现;二是社区矫正人员有立功表现;三是社区矫正人员有重大立功表现。
138、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减刑、假释案件中,被认定为有“立功表现”的情形有哪些?
答:
(一)阻止他人实施犯罪活动的;
(二)检举、揭发监狱内外犯罪活动,或者提供重要的破案线索,经查证属实的;
(三)协助司法机关抓捕其他犯罪嫌疑人(包括同案犯)的;
(四)在生产、科研中进行技术革新,成绩突出的;
(五)在抢险救灾或者排除重大事故中表现突出的;
(六)对国家和社会有其他贡献的。
139、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减刑、假释案件中,被认定为有“重大立功表现”的情形有哪些?
答:
(一)阻止他人实施重大犯罪活动的;
(二)检举监狱内外重大犯罪活动,经查证属实的;
(三)协助司法机关抓捕其他重大犯罪嫌疑人(包括同案犯)的;
(四)有发明创造或者重大技术革新的;
(五)大日常生产、生活中舍己救人的;
(六)在抗御自然灾害或者排除重大事故中,有特别突出表现的;
(七)对国家和社会有其他重大贡献的。140、《社区矫正实施办法》规定,人民法院在收到司法行政机关撤销缓刑、假释的建议书后,应在多长时间内做出裁定?
答:人民法院应在一个月内依法做出裁定。141、什么是社区矫正个案?
答:是指社区矫正组织对某一特定个体矫正对象,针对其不良心理倾向和行为习惯制定并予以实施的具体矫正计划
142、司法所应如何为社区矫正人员制定矫正方案?
答:应在对社区矫正人员被判处的刑罚种类、犯罪情况、悔罪表现、个性特征和生活环境等情况进行综合评估的基础上制定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并把握实施效果,适时予以调整的方案。143、《社区矫正实施办法》对社区矫正人员每月参加教育学习时间是怎么规定的?
答:应不少于八小时。144、《社区矫正实施办法》中对社区矫正人员每月参加社区服务时间是怎么规定的?
答:应不少于八小时。
145、要求有劳动能力的社区矫正人员参加社区服务的目的是什么?
答:培养他们正确的劳动观念、集体意识和纪律观念,强化社会责任感、修复社会关系,进一得到社会的谅解和接纳。
146、对矫正人员公益劳动项目的设定有什么要求?
答:要符合公益性、无偿性和安全性要求; 146、什么是社区矫正心理教育?
答:社区矫正心理教育,是指在心理教育工作人员的主持下,针对社区矫正人员自身特点,采用心理健康知识、心理咨询以及心理治疗的方法和技术,帮助他们扫除心理障碍,走出犯罪阴影,重拾生活信心的心理教育活动。
148、社区矫正心理教育是社区矫正工作中,一种以人为本,体现人性化理念的新型、独特的矫正手段,其目的和作用是什么?
答:是通过改变社区矫正人员的认知、情绪和行为,完善他们的人格,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不致再重新犯罪。
149、红梅是一名社区矫正人员。通过前期的社区矫正教育,她自己也知道作为社区矫正人员,是要参加公益劳动的。但是,她现在怀孕了,是否可以不去参加社区服务呢?
答:《社区矫正实施办法》第十六条规定,有劳动能力的社区矫正人员应当参加社区服务。由此可见,社区矫正人员应当参加社区服务的前提条件,必须是该社区矫正人员具有劳动能力。而红梅在怀孕期间,可以被视为没有完整的“劳动能力”。因此,红梅可以在怀孕期间暂停参加社区服务,但值得注意的是:红梅在怀孕、生产及哺乳完自己的孩子后,如果其社区矫正的期限还没有届满,应恢复参加社区服务。150、社区矫正人员接受职业技能培训是否需要交费?
答:对社区矫正人员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应遵循人性化,便利化的原则,鼓励社区矫正人员积极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值得特别说明的是,社区矫正机关不得借职业技能培训巧立名目,收取费用。因此,社区矫正人员接受职业技能培训不需要交纳培训费用,是完全免费的。151、社区矫正期满,是否需要进行宣告?为什么?
答:《社区矫正实施办法》规定,社区矫正人员矫正期满,司法所应当组织解除社区矫正宣告。宣告由司法所工作人员主持,按照程序公开进行。也就是说,社区矫正期满,是必须进行宣告程序,以表明解除对矫正人员的社区矫正。152、《社区矫正实施办法》中规定,矫正人员矫正期满,解除社区矫正宣告由谁主持进行?
答:由司法所工作人员主持,按照规定程序公开进行。153、《社区矫正实施办法》中规定,矫正人员矫正期满,解除社区矫正宣告由哪些人参加?
答:司法所应当针对社区矫正人员的不同情况,通知有关部门、村(居)民委员会、群众代表、社区矫正人员所在单位、社区矫正人员的家庭成员或者监护人、保证人参加宣告。154、《社区矫正实施办法》规定,矫正人员矫正期满,解除宣告的事项有哪些?
答:宣读对社区矫正人员的鉴定意见;宣布社区矫正期限届满,依法解除社区矫正;对判处管制的,宣布执行期满,解除管制;对宣告缓刑的,宣布缓刑考验期满,原判刑罚不再执行;对裁定假释的,宣布考验期满,原判刑罚执行完毕。155、《社区矫正实施办法》规定,矫正人员解除矫正时,县级司法行政机关需要办理哪些法律手续?
答: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应当向社区矫正人员发放解除社区矫正证明书,并书面通知决定机关,同时抄送县级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
156、王某,因患原发性癫痫病,于2012年2月被暂予监外执行,接受社区矫正。3月24日晚因交通事故致重伤,抢救无效死亡,问,象王某这样被暂予监外执行的社区矫正人员,意外身故的,其后果会怎样?
答:《社区矫正实施办法》规定,社区矫正人员死亡、被决定收监执行或者被判处监禁刑罚的,社区矫正终止。社区矫正人员在社区矫正期间死亡的,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应当及时书面通知批准、决定机关,并通报县级人民检察院。因此,王某在矫正期间意外死亡,自死亡之日起,其社区矫正终止。
157、社区矫正终止有哪些情形?
答:矫正期满、社区矫正人员死亡、被决定收监执行或者被判处监禁刑罚 158、什么是社区矫正人员的解矫教育?
答:解矫教育是在社区矫正人员即将结束社区矫正之时,由司法所工作人员对其进行的教育,解矫教育也解矫工作的重要环节。
159、对社区矫正人员进行解矫教育的目的是什么?
答:主要目的是帮助社区矫正人员查找不足,明确方向,为解除矫正作好思想和心理准
备,为其指明解除矫正后应注意的问题和努力的方向,帮助其树立自信心,增强自律意识。社区矫正实践证明,对社区矫正人员进行解矫教育,有助于巩固社区矫正的教育成果,增强社区矫正人员的守法观念,能够为其顺利回归社会进一步打牢基础。160、《社区矫正实施办法》规定,社区矫正人员解除矫正前的准备工作有哪些?
答:在矫正期满前,社区矫正人员应当作出个人总结,司法所根据其在矫正期间的表现、考核结果、社区意见等情况作出书面鉴定,并对其安置帮教提出建议。161、《社区矫正实施办法》对社区矫正人员在社区矫正期间死亡的做了怎样的规定?
答:社区矫正人员在社区矫正期间死亡的,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应当及时书面通知批准、决定机关,并通报县级人民检察院。
162、为什么要对社区矫正人员进行犯罪心理咨询?
答:犯罪分子或多或少存在着一定的心理问题,只不过严重程度不同而已。有的存在着极度仇视社会的心理,心理总处于不平衡状态;有的人自被判刑后,失去了做人的信心,对重新做人不抱希望,这些人也需要提供心理咨询服务,以使其重燃生活的希望。163、什么是突发事件?
答:突发事件是指已经或可能发生的社区矫正对象非正常死亡、脱管失控,正在或可能发生的行凶、闹事及其他严重违法犯罪活动等突发情况。
164、司法行政机关为什么要建立突发事件处置机制?
答:《社区矫正实施办法》规定,司法行政机关应当建立突发事件处置机制,发现社区矫正人员非正常死亡、突施犯罪、参与群体性事件的,应当立即与公安机关等有关部门协调联动、妥善处置,并将有关情况及时报告上级司法行政机关和有关部门。165、《社区矫正实施办法》中规定,在社区矫正过程中,司法工作人员有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等违法违纪行为,应如何处置?
答:在实施社区矫正过程中,司法工作人员有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等违法违纪行为的,依法给予相应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166、《社区矫正实施办法》中规定,人民检察院发现社区矫正执法活动违反法律和本办法规定的应做如何处理?
答:人民检察院发现社区矫正执法活动违反法律和本办法规定的,可以区别情况提出口头纠正意见、制发纠正违法通知书或者检察建议书。交付执行机关和执行机关应当及时纠正、整改,并将有关情况告知人民检察院。167、《社区矫正实施办法》中规定,为保障社区矫正工作规范运行,司法行政机关要建立哪些制度?
答:司法行政机关应当建立例会、通报、业务培训、信息报送、统计、档案管理以及执法考评、执法公开、监督检查等制度。168、《社区矫正实施办法》对于被判处剥夺政治权利在社会上服刑的罪犯有什么具体规定?
答:对于被判处剥夺政治权利在社会上服刑的罪犯,司法行政机关配合公安机关,监督其遵守刑法第五十四条的规定,并及时掌握有关信息。被剥夺政治权利的罪犯可以自愿参加司法行政机关组织的心理辅导、职业培训和就业指导活动。169、司法部印发的《社区矫正执法文书格式》共有多种? 答:20种
170、按照《司法部印发的<社区矫正执法文书格式>的通知》要求,司法行政机关对未成年人适用社区矫正进行的调查评估意见书,应该怎么样进行管理?
答:对未成年人适用社区矫正进行调查评估的,评估意见书应当注意保密,除办案机关或有关单位根据国家规定进行查询外,不对外公开。
171、按照《司法部印发的<社区矫正执法文书格式>的通知》要求,对社区矫正人员基本信息表的填写和管理有什么具体要求?
答:此表由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在社区矫正人员报到时填写,一式三份,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司法所各存档一份,抄送居住地公安机关一份。社区矫正人员居住地变更后,新居住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应重新填写此表,并抄送新居住地公安机关。
172、按照《司法部印发的<社区矫正执法文书格式>的通知》要求,对社区矫正人员进入特定区域(场所)审批表的填写和管理是如何规定的?
答:此表由司法所填写意见后,连同社区矫正人员个人局面申请,报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审批。一式三份,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司法所各存档一份,抄送居住地县级人民检察院一份。173、按照《司法部印发的<社区矫正执法文书格式>的通知》要求,对社区矫正人员居住地变更审批表的填写和移交是如何规定的?
答:此表用于矫正人员居住地变更审批时使用,一式五份,现居住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司法所各存档一份;随移交档案送新居住地司法行政机关一份;附《社区矫正人员信息表》,抄送现居住地县级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各一份。新居住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在接收居住地变更的社区矫正人员后,将随档案移交的《居住地变更审批表》复印并连同重新填写的《社区矫正人员信息表》,送新居住地县级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
174、按照《司法部印发的<社区矫正执法文书格式>的通知》要求,对社区矫正人员撤销缓刑建议书填写和移交是如何规定的?
答:此表用于提出撤销缓刑建议时使用,一式四份,一份连同审核表、警告决定书、警告审批表、调查核查笔录等有关证明材料整理组卷,并另附一份,由居住地同级司法行政机关报送原宣告缓刑的人民法院,同时抄送居住地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各一份。人民法院做出撤销缓刑的裁定后留存另附的一份,将卷宗退回原报送的司法行政机关。
175、按照《司法部印发的<社区矫正执法文书格式>的通知》要求,社区矫正人员解除社区矫正证明书应当怎样使用?
答:上联需要存档,下联应在解矫宣告后发放给社区矫正人员。176、我国《刑事诉讼法》第258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对被判处管制、宣告缓刑、假释或者暂予监外执行的罪犯,依法实行社区矫正,由社区矫正机构负责执行。
177、应如何正确理解社区矫正中的“帮困扶助”?
答:社区矫正中的“帮困扶助”是对社区矫正人员监督管理、教育矫正基础上的社会适应性帮助。178、《社区矫正实施办法》对暂予监外执行社区矫正人员的监管作了特殊规定,请问在交付接收环节,对场所交付接收有哪些规定?
答:对公安机关、监狱管理机关批准暂予监外执行的,由看守所、监狱将罪犯押送到居住地与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当场办理罪犯移交手续;对人民法院决定暂予监外执行的,由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到法庭办理罪犯移交手续。
179、在刑法修正案(八)中有关于对管制犯、缓刑犯可以适用禁止令的规定吗?
答:有
180、在对保外就医社区矫正人员的日常监督管理中,司法所要特别注意的事项是什么?
答:保证人是否履行保证职责。
181、保外就医矫正人员的保证人应履行哪些义务?
答:(1)保证人应当监督保外就医的社区矫正人员遵守法律和有关监督管理规定,发现其违反监管规定的,应立即向司法行政机关报告;(2)及时为保外就医的社区矫正人员治疗、护理、复查以及正常生活提供必要的条件和保障,督促和帮助其按照规定到医院复查病情并 16
向司法所报告有关情况;(3)发现保外就医情形消失或者保外就医人员死亡的,应及时向司法所报告。
182、当保外就医社区矫正人员保证人不履行保证义务的,司法所、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应如何处理?
答:对保证人不履行保证义务的,司法所、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应给予训诫并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要取消其保证人资格。183、《社区矫正实施办法》是否有异地委托管理的规定?
答:没有。
184、社区矫正的三大工作任务是什么?
答:监督管理、教育矫正、帮困扶助。185、社区矫正的性质是什么?
答:刑罚执行。
186、我省县级司法行政机关与公安机关在办理矫正人员移交时应坚持的总原则是什么?
答:见人见档,人档齐全。
187、社区矫正个案包括哪几方面的内容?
答:(1)社区矫正人员情况分析;(2)矫正工作思路;(3)具体的矫正措施。188、心理矫治的内容包括哪几个方面?
答:心理咨询、心理矫正和心理治疗。
189、社区矫正人员换了工作单位,需要向司法所报告吗?
答:需要。
190、社区矫正人员丧偶的,需要向司法所报告吗?
答:需要。
191、被判处管制的社区矫正人员,参加劳动应该获得报酬吗?
答:应该。
192、某被宣告缓刑的社区矫正人员在考验期限内又犯了新罪的,其结果会怎么样?
答: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犯新罪的,应当撤销缓刑,并且把前罪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按照数罪并罚的原则,决定执行新的刑罚,其社区矫正终止。193、2011年10月30日,某县人民法院以故意伤害罪,判处杨某有期徒刑六个月,宣告缓刑一年,并指定其到该县司法局报到接受社区矫正。然而判决生效后,虽然县人民法院、司法局多次督促,时至2011年12月杨某仍未报到。那么,杨某会面临什么样的后果呢?
答:《社区矫正实施办法》规定,社区矫正人员未按规定时间报到或者接受社区矫正期间脱离监管,超过一个月的„„由居住地同级司法行政机关,向原裁判人民法院提出撤销缓刑建议书并附加相关证明材料。因此,杨某居住地的县级司法局可以向该县人民法院提请撤销杨某缓刑的法律建议,县人民法院在收到建议书及相关证明材料后,应当依法在一个月内作出裁定,撤销杨某的缓刑,收监执行原判有期徒刑六个月。194、2011年2月,孟某因盗掘古墓葬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四年。在宣判时,法院还宣布了一条禁止令,禁止孟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与有盗墓劣迹的人员交往。但是孟某在考验期内对法院禁止令置若罔闻,频繁接触有盗墓劣迹的人员。孟某违反法院禁止令的行为后果是什么?
答:根据《社区矫正实施办法》规定,缓刑的社区矫正人员违反人民法院禁止令,情节严重的,由居住地同级司法行政机关向原裁判人民法院提出撤销缓刑建议书并附相关证明材料,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之日起一个月内依法做出裁定。由于孟某的行为已经违反了法院判决中禁止其“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与有盗墓劣迹的人员交往”的禁止令,且已构成情节严重。因此,孟某居住地的司法行政机关可以向原裁判法院提出撤销缓刑建议书,人民法院在一个 17
月内作出撤销缓刑,执行原判刑罚的裁定。195、2012年3月5日,某市西城区司法所接收了该区第一例被暂予监外执行的社区矫正人员。社区矫正人员胡某由于高血压、心脏病比较严重,经审查符合保外就医的条件,于2012年2月27日被裁定暂予监外执行,执行期为一年。3月5日,胡某被带到西城司法所办理交接手续。但是仅仅过了两个星期,胡某因涉嫌交通肇事罪被公安机关羁押。像胡某这样被暂予监督执行的社区矫正人员在矫正期间重新犯罪的,后果会怎么样?
答:根据《社区矫正实施办法》规定,发现暂予监外执行的社区矫正人员不符合暂予监外执行条件的,由居住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向批准、决定机关提出收监执行的建议书并附相关证明材料,批准、决定机关应当自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内依法作出决定。胡某在保外就医期间新犯交通肇事罪,已经不符合暂予监外执行的条件,因为其再犯罪的行为说明其仍具有一定的社会危险性。那么,胡某犯罪后最直接的法律后果就是被收监执行,其社区矫正终止。对胡某涉嫌的交通肇事罪,公检法机关会依照法定程序追究其刑事责任。
196、郭某(女)因在自己开的美容美发店多次容留并介绍他人卖淫,于2006年10月被某县人民法院以容留、介绍他人卖淫罪判处有期徒刑五年,因怀有身孕,郭某分别被该县公安机关和法院取保候审、暂予监外执行。被暂予监外执行期间,郭某生下一女孩,后因身体患严重产后疾病,故想申请到外省就医。那么,类似郭某这样被暂予监外执行的社区矫人员,因就医、护理、生育确需外出的,应该履行什么手续?
答:根据《社区矫正实施办法》规定,社区矫正人员未经批准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旗)。社区矫正人员因就医、家庭重大变故等原因,确需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旗),在七日以内的,应当报经司法所批准;超过七日的,应当由司法所签署意见后报经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批准。返回居住地时,应当立即向司法所报告。社区矫正人员离开所居住市、县(旗)不得超过一个月。因此,郭某确因身体疾病需要到外省就医,时间限定在七日内的,应当报经司法所批准;超出七日的,应当由司法所签署意见后报经县司法局批准,但其离开所居住的县不得超过一个月。郭某在返回居住地时,应当立即向司法所报告。197、2004年5月某县村民陆某,因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十八年,剥夺政治权利七年。2010年陆某因患慢性肺气肿和脑血栓被保外就医。那么,在保外就医期间,陆某会被剥夺政治权利吗?
答:判处有期徒刑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剥夺政治权利的刑期从有期徒刑执行完毕之日起计算。但是,剥夺政治权利的效力当然施用于主刑执行期间。因此,陆某保外就医执行社区矫正期间,其仍被剥夺政治权利。
198、社区矫正人员王某因非法采矿罪,2011年10月被某区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三年,在司法局多次催促下才办理入矫手续。入矫后,司法所三次与其联系要求来所进行矫正教育,但其均未到司法所报到。后,司法所与区检察院、公安部门及街道、社区工作人员上门寻找,其仍不露面。2012年2月该区司法局对王某作出第一次书面警告决定。请问该区司法局作出的书面警告对王某有何影响?
答:《社区矫正实施办法》第二十三条规定,社区矫正人员不按规定参加教育学习、社区服务等活动,经教育仍不改正的,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应当给予警告,并出具书面决定;《社区矫正实施办法》第二十五条规定,缓刑、假释的社区矫正人员受到司法行政机关三次警告仍不改正的,由居住地同级司法行政机关向原裁判人民法院提出撤销缓刑、假释建议书并附相关证明材料,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之日起一个月内依法做出裁定。如果王某在矫正期间累计受到三次书面警告后,仍不思进取,不思悔改,该区司法局应当提请人民法院对王某进行收监,执行原判有期徒刑三年的刑罚。
199、肖某因伙同他人盗窃摩托车,于1993年9月被判处无期徒刑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实际执行11年后,因其遵守监规,接受教育积极改造,多次被评为改造积极分子,无期徒 18
刑减为有期徒刑19年,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减为7年。2008年5月肖某被裁定假释,在原居住地接受社区矫正。那么,肖某的矫正期限有多长时间?
答:我国刑法规定:有期徒刑的假释考验期限,为没有执行完毕的刑期;假释考验期限,从假释之日计算。因此,被裁定假释的肖某,其社区矫正期就是刑法上的假释考验期;肖某1993年因盗窃罪被判处无期徒刑,2004年已减为有期徒刑19年,至2008年实际执行有期徒刑4年,那么没有执行的刑期还有15年,也就是说肖某的矫正期限是15年。对社区矫正人员进行帮困扶助有什么重要意义?
答:社区矫正人员是罪犯,但同时也是需要社会给予特殊关爱的对象。对特殊人群应当给予特殊关爱,使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社区矫正中的“帮困扶助”是对社区矫正人员监督管理、教育矫正基础上的社会适应性帮助。通过综合运用社会管理资源对社区矫正人员开展帮困扶助,既使社区矫正人员及其家属对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有深刻的体会,也让他们切身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宽大和温暖,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有利于社区矫正人员重新融入社会,有效维护社会稳定。
125、.司法行政机关应如何对社区矫正人员进行帮困扶助?
答:法行政机关应当根据社区矫正人员的需要,协调有关部门和单位开展职业培训和就业指导,帮助落实社会保障措施。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积极协调民政、工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部门,帮助解决其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对符合条件的社区矫正人员解决城市低保,落实责任田,免费为他们提供技能培训和就业创业指导,帮助其提高就业谋生能力,解决基本生活保障问题。实现刑罚执行与社会管理的有机结合。
51、教育学习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答:包括公共道德教育、法律常识教育和实事政策等教育
120、对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缓刑考验期满,原判的刑罚是否执行?
答:对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如果没有刑法第七十七条规定的情形,缓刑考验期满,原判的刑罚就不再执行,并公开予以宣告。
123、对判处管制、宣告缓刑及裁定假释三类社区矫正人员到司法行政机关报到是如何规定的?
答:社区矫正人员应当自人民法院判决、裁定生效之日或者离开监所之日起十日内到居住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报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应当及时为其办理登记接收手续,并告知其三日内到指定的司法所接受社区矫正。发现社区矫正人员未按规定时间报到的,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应当及时组织查找,并通报决定机关。
157、被暂予监外执行的罪犯是否可以外出经商?
答:对于暂予监外执行的罪犯,不允许离开所居住地域外出经商。被准许暂予监外执行的罪犯,因生活确有困难和谋生需要的,在不影响对其实行监督考察的情况下,经执行机关批准,可以在居住地自谋生计,家在农村的,可以就地从事一些农副业和小商品生产。
第二篇:社区矫正人员法律知识竞赛题库
大武口区社区矫正人员法律知识竞赛题库
一、个人必答题
1、社区矫正人员包括:被判处管制、被宣告缓刑、被裁定假释、被暂予监外执行和被剥夺政治权利并在社会上服刑的罪犯。
2、社区矫正终止是指社区矫正人员死亡、被决定收监执行或者被判处监禁刑罚的。
3、管制是对罪犯不予关押,但限制其一定自由,依法实行社区矫正。
4、拘役是短期剥夺犯罪人自由,就近实行劳动的刑罚方法。拘役由公安机关在就近的看守所或者其他监管场所执行。
5、社区矫正人员的人身安全、合法财产和辩护、申诉、控告、检举以及其他未被依法剥夺或者限制的权利不受侵犯。社区矫正人员在就学、就业和享受社会保障等方面,不受歧视。
6、司法所承担社区矫正日常工作。
7、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权即行政拘留的决定权只能由公安机关行使。
8、如果教唆人实施教唆行为的同时,又有胁迫、诱骗他人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则对教唆人在决定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时,应当作为从重处罚的一个情节予以考虑。
9、通过安装针孔摄像头等设备来偷窥他人隐私,属于侵犯他人隐私行为,应当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10、对殴打或者以其他方式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行为,不管被侵害人是否受伤,都应当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11、行为人使用假的大学毕业证骗取用人单位信任的行为,属于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
12、引诱、容留、介绍他人卖淫行为,是指以金钱、物质或其他利益诱使他人卖淫,或为他人提供场所,或为他人卖淫介绍嫖客的行为。
13、用作赌注的财物可以是纸币、有价证券,也可以是其他动产或不动产。
14、免费向他人赠送毒品的,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
15、行为人将毒品放入卷烟中欺骗他人吸食的,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
16、非法拦截或者强登、扒乘机动车、船舶、航空器以及其他交通工具,影响交通工具正常行驶的,应该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17、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人犯放火罪,应负刑事责任。
18、持捡到存折去银行取款,构成诈骗罪。
19、在刑事侦查阶段,对犯罪嫌疑人住处进行搜查时,应当有被搜查人或者其家属、邻居或其他见证人在场。
20、对犯罪分子决定假释时,应当考虑其假释后对所居住社区的影响。
21、对于累犯和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不适用缓刑。
22、非法拘禁是指以拘押、禁闭或者其他强制方法,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的行为。
23、危险驾驶指的是在道路上追逐竞驾或醉酒驾驶机动车,情节恶劣的。
24、醉酒驾驶,是指在醉酒状态下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的行为。
25、交通肇事罪:是指违反道路交通管理法规,发生重大交通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依法被追究刑事责任的犯罪行为。
26、交通肇事罪是一种过失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
27、社区矫正对象必须随身携带定位手机,不得人机分离,不得借与他人使用,不得故意损坏。
28、社区矫正对象解除矫正后,纳入安臵帮教工作范围,建立档案,帮教3年。
29、根据民法通则规定,超过诉讼时效期间,当事人自愿履行的,不受诉讼时效限制。
30、行人不得跨越、倚坐道路隔离设施,不得扒车、强行拦车或者实施妨碍道路交通安全的其他行为。
31、醉酒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32、对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的处罚种类包括:警告、罚款、暂扣或者吊销机动车驾驶证、拘留。
33、乘车人不得携带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不得向车外抛洒物品,不得有影响驾驶人安全驾驶的行为。
34、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自由。(√)
35、盲人或者又聋又哑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应当从轻、减轻处罚。(√)
36、醉酒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依法进行处罚。(√)
37、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主动投案的,可以减轻处罚。(√)
38、虐待家庭成员,被虐待人要求处理的,才能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39、过失伤害他人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40、宅基地、自留地、自留山属于公民个人所有。(×)
41、民族自治的地方包括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自治乡、自治村。(×)
42、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人犯放火罪,不负刑事责任。(×)
43、对同一问题的规定,治安管理处罚法与行政处罚法的规定不一致的,应当适用行政处罚法的规定。(×)
44、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外国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违反治安管理的,不适用治安管理处罚法,其违反治安管理的法律责任通过司法途径解决。(×)
45、从根本上说,教育就是为了治安管理处罚,教育本身就是一种处罚手段。(×)
46、几个公安机关都有权管辖的治安案件,由有关的公安机关协商确定管辖。(×)
47、执行行政拘留的时间应当从公安机关向被处罚人宣布行政拘留处罚决定的时间开始计算。(×)
48、对怀孕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不能作出行政拘留处罚的决定。(×)
49、对患有严重传染性疾病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不执行行政拘留。(×)50、犯罪分子向所在单位领导主动交代罪行,也是自首。(√)
51、醉酒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应予处罚。(√)
52、醉酒的人在醉酒状态中,对本人有危险或者对他人的安全有威胁的,应当将其约束到酒醒。(√)
53、《社区矫正实施办法》规定:(B)对社区矫正各执法环节依法实行法律监督。A、人民法院B、人民检察院 C、公安机关D、司法行政机关
54、《社区矫正实施办法》规定:(C)对违反治安管理规定和重新犯罪的社区矫正人员及时依法处理。
A、人民法院B、人民检察院 C、公安机关D、司法行政机关
55、社区矫正人员应当自人民法院判决、裁定生效之日或者离开监所之日起(C)日内到居住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报到。A、三B、五C、十D、十五
56、社区矫正人员未经批准不得离开所居住的(C)。A、村、社B、镇、乡C、市、县D、省
57、治安管理处罚作为一项重要的(B)权力,是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依法管理社会治安的一种重要手段。
A、经济 B、行政 C、刑事 D、民事
58、宪法规定:“父母有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成年子女有(D)义务。” A、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 B、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年老父母的义务 C、子女有赡养扶助丧失劳动能力的父母的义务 D、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
59、对吸食、注射毒品成瘾的,除依法予以治安管理处罚外,(A)。A、还应当依法予以强制戒毒B、还可以予以强制戒毒
C、还应当依法予以收容教育D、还可以依法予以收容教育 60、社区矫正人员因就医、家庭重大变故等原因,确需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旗),在(D)日以内的,应当报经司法所批准;超过(D)日的,应当由司法所签署意见后报经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批准。返回居住地时,应当立即向司法所报告。A、一B、三C、五D、七
61、社区矫正人员应当参加公共道德、法律常识、时事政策等教育学习活动,增强法制观念、道德素质和悔罪自新意识。社区矫正人员每月参加教育学习时间不少于(B)小时。
A、四B、八C、十六D、三十二
62、有劳动能力的社区矫正人员应当参加社区服务,修复社会关系,培养社会责任感、集体观念和纪律意识。社区矫正人员每月参加社区服务时间不少于(C)小时。
A、二B、四C、八D、十六
63、人民法院裁定撤销缓刑、假释或者对暂予监外执行罪犯决定收监执行的,居住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应当及时将罪犯送交(C),公安机关予以协助。A、人民法院B、人民检察院 C、监狱或者看守所
64、社区矫正期满前,社区矫正人员应当作出个人总结,(D)应当根据其在接受社区矫正期间的表现、考核结果、社区意见等情况作出书面鉴定,并对其安臵帮教提出建议。
A、基层法庭B、人民检察院 C、公安派出所D、司法所 65、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司法所应当对在1个月以内矫正期满的社区服刑人员分批集中进行_(A)_。
A、思想文化和道德素质教育 B、解矫教育 C、职业技术教育 D、心理矫正 66、社区服刑人员经批准外出时间在七日以上一个月以内的,司法所应当于收到社区服刑人员书面申请当日,填写_(C)_,签署意见后报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审批。A、《调查评估意见书》B、《外出居住地变更审批表》
C、《社区服刑人员申请外出审批表》D、《进入特定场所审批表》 67、司法行政机关应当根据社区服刑人员的需要,协调有关部门和单位开展(A),依照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提供社会保障。A、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指导 B、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 C、集中教育矫正 D、社交网络活动
68、明知是赃物而窝藏、转移或者代为销售行为侵犯的客体是(C)。A、行政执法机关的行政执法活动 B、行政机关的正常管理活动 C、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 D、公安机关的管理活动
69、我国刑法规定的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是指(C)。A、14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B、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 C、14周岁以上不满16周岁D、不满14周岁
70、对吸食、注射毒品成瘾的,除依法予以治安管理处罚外,(A)。A、还应当依法予以强制戒毒B、还可以予以强制戒毒
C、还应当依法予以收容教育D、还可以依法予以收容教育
二、小组必答题、抢答题、风险题
1、社区矫正是指将符合法定条件的罪犯臵于社区内,由专门的国家机关在相关社会团体、民间组织和社会志愿者的协助下,在判决、裁定或决定的期限内,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促其顺利回归社会的非监禁刑法执行活动。
2、社区服刑人员为女性的,矫正小组应当有女性成员。
3、管制的期限为3个月以上2年以下,数罪并罚时不得超过3年。
4、犯罪分子违法所得的一切财物,应当予以追缴或者责令退赔;对被害人的合法财产,应当及时返还;违禁品和供犯罪所用的本人财物,应当予以没收。没收的财物和罚金,一律上缴国库,不得挪用和自行处理。
5、拘役的期限为1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数罪并罚时不得超过1年。
6、禁止令的执行期限,从管制、缓刑执行之日起计算。
7、行为人经常携带枪支、弹药、管制刀具、危险物质进入公共场所或者交通工具,屡教不改的,属于情节严重,可以认定为构成犯罪。
8、公民的通信自由权利包括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两个方面。
9、偷税罪主体是负有纳税义务和代扣代缴义务单位和个人。
10、抢劫罪: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财物的所有人、保管人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其他方法,强行将公私财物抢走的行为。
11、在道路上临时停车的,不得妨碍其他车辆和行人通行。
12、二人以上共同违反治安管理的,根据情节轻重,分别处罚。
13、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违反治安管理,对他人造成损害的,其监护人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14、教唆、胁迫、诱骗他人违反治安管理的,按照其教唆、胁迫、诱骗的行为处罚。(√)
15、出租人如果只是对承租人的一般违法行为不举报,则不能对出租人进行处罚。(√)
16、甲持刀追杀乙,后来,甲刀被群众夺下,乙见状返身用木棍猛击甲,将甲打
成重伤,乙行为不属于正当防卫。(√)
17、管制的期限:为三个月以上二年以下。(√)
18、赌资,既包括通过赌博赢取的款物,也包括在赌博活动中用作赌注的款物、换取筹码的款物。(√)
19、非法拦截或者强登、扒乘机动车、船舶、航空器以及其他交通工具,影响交通工具正常行驶的属于扰乱公共秩序行为。(√)
20、甲持刀追杀乙,后来,甲刀被群众夺下,乙见状返身用木棍猛击甲,将甲打成重伤,乙行为应属防卫过当。(×)
21、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将盗窃的货币存入银行而产生的利息,不应当追缴。(×)
22、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年龄,既可以以公历计算,也可以以我国的农历计算。(×)
23、《社区矫正实施办法》是由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D)联合制定的。
A、政法委B、财政部C、民政部D、司法部
24、《社区矫正实施办法》于2012年(A)正式实施。A、3月1日B、4月1日C、5月1日D、6月1日
25、《社区矫正实施办法》规定:(C)负责指导管理、组织实施社区矫正工作。A、公安机关B、人民检察院 C、司法行政机关D、人民法院
26、《社区矫正实施办法》规定:(B)对符合社区矫正适用条件的被告人、罪犯依法作出判决、裁定或者决定。A、司法行政机关B、人民法院 C、公安机关D、人民检察院
27、《社区矫正实施办法》规定:县级(A)社区矫正机构对社区矫正人员进行监督管理和教育帮助。
A、司法行政机关B、人民法院 C、人民检察院D、公安机关
28、《社区矫正实施办法》规定:社区矫正日常工作由(D)承担。A、基层法庭B、人民检察院 C、公安派出所D、司法所
29、保外就医的社区矫正人员还应当每(A)向司法所报告本人身体情况,每(A)向司法所提交病情复查情况。
A、1个月,3个月B、2个月,4个月 C、3个月,6个月D、6个月,12个月 30、对于人民法院禁止令确定需经批准才能进入的特定区域或者场所,社区矫正人员确需进入的,应当经县级(D)批准,并告知人民检察院。A、人民法院B、人民检察院 C、公安机关D、司法行政机关
31、社区矫正人员离开所居住市、县不得超过(C)。A、十天B、二十天C、一个月D、二个月
32、社区矫正人员未经批准不得变更居住的(C)。A、村、社B、镇、乡C、市、县(区)D、省
33、社区矫正人员符合法定减刑条件的,由居住地县级__提出减刑建议书并附相关证明材料,经地(市)级_(D)_审核同意后提请社区矫正人员居住地的中级
人民法院裁定。
A、人民法院、人民法院B、人民检察院、人民检察院C、公安机关、公安机关D、司法行政机关、司法行政机关
34、社区矫正人员矫正期满,司法所应当组织解除社区矫正宣告。宣告由(A)工作人员主持,按照规定程序公开进行。A、司法所B、人民检察院 C、公安派出所D、基层法庭
35、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在(D)的组织指导下参与社区矫正工作。A、基层法庭B、人民检察院 C、公安派出所D、社区矫正机构
36、县级司法行政机关为社区矫正人员办理登记接收手续,并告知其(A)日内到指定的司法所接受社区矫正。发现社区矫正人员未按规定时间报到的,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应当及时组织查找,并通报决定机关。A、三B、五C、七D、十
37、(C)应当作为是否适用社区矫正的重要依据。A、社区矫正人员基本表B、社区矫正人员报到情况 C、社会调查评估意见书D、社区矫正人员心理档案
38、道路交通违法行为人应当在(D)内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接受处理。无正当理由逾期未接受处理的,吊销机动车驾驶证。A、10日 B、5日 C、30日 D、15日
39、载客汽车除车身外部的行李架和内臵的行李箱外,不得载货。载客汽车行李架载货,从车顶起高度不得超过0.5米,从地面起高度不得超过(D)米。A、2.5米 B、3米 C、3.5米 D、4米
40、甲开车逆行,行人乙为躲避甲跌入修路挖的坑里(施工单位对该坑未设臵保护措施)。对于乙所受到的损害(D)
A、由甲承担责任
B、由施工单位承担责任
C、由甲和施工单位各自承担责任
D、由甲和施工单位承担连带责任
41、甲、乙、丙三人合伙经营,后甲因急事用钱,要将自己在合伙中的份额转让,乙和第三人丁均欲以同一价格购买,甲应该(A)
A.卖给乙 B.卖给丁 C.卖给乙或丁 D.卖给乙、丁每人一半份额
42、民法通则规定,(C)以上不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A十二周岁B十四周岁C 十六周岁D 十八周岁
43、民法通则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经死亡或者没有监护能力的,由(B)可以作为第一顺序有监护能力的人担任监护人:
A兄、姐 B祖父母、外祖父母 C关系密切的其他亲属 D 关系密切的其他朋友
44、民法通则规定,公民以他的户籍所在地的居住地为住所,经常居住地与住所不一致的,(D)视为住所。
A 父母居住地 B最近居住地 C户籍所在地 D 经常居住地
45、民法通则规定,代理人和第三人串通,损害被代理人的利益的,由(D)。A第三人承担责任 B代理人承担责任 C被代理人承担责任 D 代理人和第三人负连带责任
46、债务应当清偿,暂时无力偿还的,经债权人同意或者人民法院裁决,可以由
债务人分期偿还。有能力偿还拒不偿还的,由人民法院(A)执行。A 强制 B 限期 C 限额 D 随意
47、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D)承担民事责任。
A 父母 B利害关系人 C近亲属 D 监护人
48、根据民法通则规定,诉讼时效期间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但是,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超过(B)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延长诉讼时效期间。
A十五年 B二十年 C 二十五年 D 三十年
49、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A)为根本的活动准则。
A、宪法和法律 B、党章 C、章程 D、法规 50、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B)。
A、公民 B、人民 C、人民代表大会 D工农联盟
5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C)的原则。
A、单一制 B、议行合一 C、民主集中制 D、三权分立
52、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A),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A、区域自治 B、民族自治 C、基层群众自治 D、特殊的经济制度
53、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B)。
A、监察机关 B、法律监督机关 C、法律检察机关 D、纪律检察机关
54、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占、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土地的(B)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
A、所有权 B、使用权 C、占有权 D、收益权
55、国家举办各种学校,普及(C),发展中等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并且发展学前教育。
A、初级义务教育 B、中级义务教育 C、初等义务教育 D、初等教育
56、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A)。
A、普通话 B、北京话 C、广东话 D、湖南话
57、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C)。A、人民 B、居民 C、公民 D、国民
58、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由(B)。A、街道办事处任命 B、居民选举
C、选民选举 D、群众推荐上级任命
59、居民委员会是(B)。
A、基层自治性群众组织 B、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C、基层政权机关 D、基层政权机关的派出机关 60、我国公民有受教育的(A)。
A、权利和义务 B、责任 C、要求 D、权力 61、宪法规定,我国的人民法院是(D)。
A、国家的司法机关 B、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
C、国家的仲裁机关 D、国家的审判机关 62、宪法规定,我国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人是(D)。A、全体公民 B、全体人民
C、18周岁以上的公民 D、年满18周岁未被依法剥夺政治权利的公民
63、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C)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A、欠债 B、受伤害 C、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 D、未成年
64、农村的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属于(C)所有。
A、国家 B、农户 C、集体 D、全民 65、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最基本的特征是(A)。A、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 B、具有违法性
C、尚不够刑事处罚 D、应受治安管理处罚 66、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对他人造成损害的,(D)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A、行为人 B、监护人 C、其所在的单位 D、行为人或者监护人 67、(A)违反治安管理的,不予处罚。A、不满十四周岁的人 B、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 C、精神病人 D、怀孕的妇女 68、违反治安管理(A)内曾受过治安管理处罚的,从重处罚。A、六个月 B、九个月 C、一年 D、二年
69、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有下列(D)情形的,不执行行政拘留处罚。
A、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 B、七十五周岁以上的 C、哺乳不满一周岁婴儿的 D、怀孕的 70、社区服刑人员应当定期向司法所报告_(ABDE)_的情况。A、遵纪守法 B、接受监督管理 C、工资收入 D、参加教育学习E、社区服务和社会活动
71、发生_(ABE)_,社区矫正人员应当及时报告。A、居所变化B、工作变动C、家庭重大变故 D、生病 E、接触对其矫正产生不利影响人员
72、根据《社区矫正实施办法》规定,列入司法行政机关监管的社区矫正人员有:ABCD。
A、被判处管制B、宣告缓刑C、裁定假释 D、暂予监外执行 E、被剥夺政治权利
73、下列选项属于刑法基本原则的有(ABC)
A、罪刑法定原则 B、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C、罪责刑相适应 D、保护原则 74、以下不属于非法限制他人人身自由的选项有(BCD)。A、为索取合法债务而将他人扣押在单位的
B、为防止精神病患者行凶伤人而将其暂时隔离的
C、人民群众对正在实行犯罪或者犯罪后及时被发觉的犯罪嫌疑人、通缉在案的犯罪嫌疑人、越狱逃跑的罪犯或者正在被追捕的犯罪嫌疑人依法扭送到司法机关的
D、实行正当防卫而将犯罪嫌疑人暂时捆绑并押送司法机关的 75、盗窃公私财物虽已达到“数额较大”的起点,但情节轻微,并具有以下(ABCD)
情形之一的,可不作为犯罪处理。
A、已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作案的 B、全部退赃、退赔的
C、被胁迫参加盗窃活动,没有分赃或者获赃较少的 D、主动投案的
76、阻碍执行紧急任务的下列(ABCD)车辆通行的,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A、消防车 B、救护车 C、工程抢险车 D、警车 77、以下(ABCD)行业需要公安机关进行许可。A、旅馆业 B、典当业
C、公章刻字业 D、保安培训机构
78、申请举行的集会、游行、示威,有下列(ABC)情形之一的,不予许可。A、反对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
B、危害国家统一、主权和领土完整的 C、煽动民族分裂的 D、人数众多的
79、房屋出租人有以下(BC)情形之一的,给予治安管理处罚。A、将房屋出租给外来流动人员的
B、不按规定登记承租人姓名、身份证件种类和号码的
C、明知承租人利用出租房屋进行犯罪活动,不向公安机关报告的 D、没有按照国家规定纳税的
80、下列(ABCD)行为,属于为赌博提供条件的行为。A、提供赌具 B、提供赌博场所 C、提供赌资 D、提供交通工具
81、有以下(BCD)行为之一的,给予治安管理处罚。A、持有鸦片、海洛因或者甲基苯丙胺或者其他毒品的 B、向他人提供毒品的 C、吸食、注射毒品的
D、胁迫、欺骗医务人员开具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的 82、刑事诉讼中强制措施包括(ABCE)。
A、拘传 B、取保候审 C、监视居住 D、拘役 E、逮捕 83、我国公民享有的(AB)等权利,同时也是义务。
A、劳动权
B、受教育权
C、监督权
D、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84、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有(ABCD)的自由。
A、言论 B、出版 C、集会、结社 D、游行、示威 85、什么是故意犯罪?
答: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86、什么是过失犯罪?
答: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87、什么是正当防卫?
答: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
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88、什么是犯罪未遂? 答: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89、什么是犯罪中止?
答: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90、什么是共同犯罪?
答: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91、主刑的种类有几种?
答:(一)管制;(二)拘役;(三)有期徒刑;(四)无期徒刑;(五)死刑。92、附加刑的种类有几种:
答:(一)罚金;(二)剥夺政治权利;(三)没收财产。93、对于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分子应当附加剥夺何种权利? 答:政治权利
94、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的犯罪分子,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任何时候再犯上述任一类罪的,都以什么论处。答:累犯
95、自首是指?
答: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行为。96、根据民法通则规定,民事法律行为应当具备哪些条件?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实;
(三)不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
97、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以什么论? 答:以自首论
98、民法通则规定,哪些民事行为是无效的? 答:
(一)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
(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依法不能独立实施的;
(三)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所为的;
(四)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
(五)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的;
(六)经济合同违反国家指令性计划的;
(七)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无效的民事行为,从行为开始起就没有法律约束力。99、哪些民事行为,一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关予以变更或者撤销?答:
(一)行为人对行为内容有重大误解的;
(二)显失公平的。被撤销的民事行为从行为开始起无效。
100、哪些诉讼时效期间为一年? 答:
(一)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
(二)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未声 明的;
(三)延付或者拒付租金的;
(四)寄存财物被丢失或者损毁的。101、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答:(一)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服从监督;
(二)按照考察机关的规定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
(三)遵守考察机关关于会客的规定;
(四)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应当报经考察机关批准。
102、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的,或者有立功表现的,可以减刑;有哪些重大立功表现的,应当减刑: 答:(一)阻止他人重大犯罪活动的;
(二)检举监狱内外重大犯罪活动,经查证属实的;
(三)有发明创造或者重大技术革新的;
(四)在日常生产、生活中舍己救人的;
(五)在抗御自然灾害或者排除重大事故中,有突出表现的;
(六)对国家和社会有其他重大贡献的。103、何种情形不得假释?
答:对累犯以及因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者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对犯罪分子决定假释时,应当考虑其假释后对所居住社区的影响。
104、非法携带枪支、弹药、管制刀具或者爆炸性、易燃性、放射性、毒害性、腐蚀性物品,进入公共场所或者公共交通工具,危及公共安全,情节严重的,判处什么刑罚?
答: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105、交通肇事罪的构成要素及刑罚?
答: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106、故意伤害罪是指?
答: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107、非法拘禁罪? 答:非法拘禁他人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108、抢劫罪? 答: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109、职务侵占罪?
答: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巨大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
110、贪污罪是指?
答:国家工作人员和受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行为。111、挪用公款罪? 答: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 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
112、构成寻衅滋事罪的行为有哪些? 答:(一)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
(二)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的;
(三)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情节严重的;
(四)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的。113、受贿罪?
答: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的,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是受贿罪。
114、行贿罪?
答: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的,是行贿罪。115、介绍贿赂罪?
答:向国家工作人员介绍贿赂,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介绍贿赂人在被追诉前主动交待介绍贿赂行为的,可以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116、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处罚分为哪三种? 答:
(一)警告。
(二)罚款:一元以上,二百元以下。
(三)拘留:一日以上,十五日以下。
117、对于何种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可以从重处罚? 答:屡犯不改的
118、殴打他人,造成轻微伤害的侵犯他人人身权利行为,尚不够刑事处罚的,处何种刑罚?
答:处以十五日以下拘留、二百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119、哪几类人不得驾驶机动车?
答:饮酒、服用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或者麻醉药品,或者患有妨碍安全驾驶机动车的疾病,或者过度疲劳影响安全驾驶的。120、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以何种刑罚?
答:处暂扣六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121、因饮酒后驾驶机动车被处罚,再次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如何处罚?
答:处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122、醉酒驾驶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几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答:五年内
123、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的,由哪个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答: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
124、对于故意杀人、强奸、放火、爆炸、投毒、抢劫等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犯罪分子,可以附加剥夺何种权利? 答:政治权利
125、积极参加恐怖活动组织的,判处多少年刑期? 答: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126、下列哪项规定不符合对未成年人实施社区矫正,应当遵循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A)A、对未成年人的社区矫正可以与成年人分开进行;
B、对未成年社区矫正人员给予身份保护,其矫正宣告不公开进行,其矫正档案
应当保密;
C、采用易为未成年人接受的方式,开展思想、法制、道德教育和心理辅导; D、协调有关部门为未成年社区矫正人员就学、就业等提供帮助;
127、下列哪种情形不属于司法行政机关对暂予监外执行的社区矫正人员提出收监执行的建议书的情形。(C)A、未经司法行政机关批准擅自离开居住的市、县,经警告拒不改正,或者拒不报告行踪,脱离监管的;
B、因违反监督管理规定受到治安管理处罚,仍不改正的; C、受到司法行政机关一次警告,仍不改正的;
D、保外就医期间不按规定提交病情复查情况,经警告拒不改正的;
128、社区矫正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应当给予警告,并出具书面决定:(ABCDE)A、未按规定时间报到的;
B、违反关于报告、会客、外出、居住地变更规定的;
C、不按规定参加教育学习、社区服务等活动,经教育仍不改正的;
D、保外就医的社区矫正人员无正当理由不按时提交病情复查情况,或者未经批准进行就医以外的社会活动且经教育仍不改正的; E、违反人民法院禁止令,情节轻微的;
129、缓刑、假释的社区矫正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居住地同级司法行政机关向原裁判人民法院提出撤销缓刑、假释建议书并附相关证明材料,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之日起一个月内依法作出裁定:(BCE)A、违反人民法院禁止令,情节轻微的;
B、未按规定时间报到或者接受社区矫正期间脱离监管,超过一个月的; C、因违反监督管理规定受到治安管理处罚,仍不改正的; D、受到司法行政机关两次警告仍不改正的;
E、其他违反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监督管理规定,情节严重的。
130、有下列(ABCD)行为之一的,属于扰乱大型群众性活动秩序行为。A、强行进入场内
B、展示侮辱性标语、条幅等物品
C、围攻裁判员、运动员或者其他工作人员 D、向场内投掷杂物,不听制止的
第三篇:社区矫正(范文)
兼收并蓄 勇于实践
努力探索社区矫正工作新路子 海曙区西门街道
社区矫正是与监禁矫正相对的行刑方式,是一种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西门街道的社区矫正工作,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在区司法局的业务指导下,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截止今年9月底,我们街道已累计接收社区矫正对象49人,依法解除矫正18人;现有矫正对象31人,其中缓刑14人、假释10人、保外就医4人、剥夺政治权利3 人;共建立公益劳动基地13 个;累计组织开展矫正人员集中学习456人次、个别谈话教育576人次、组织公益劳动690人次、矫正对象共进行思想汇报458人次。我们街道接收的矫正对象人数占到了全区的四分之一以上,矫正对象的五类人员中,除了管制对象以外,其余四类矫正对象在我们街道辖区都有,社区矫正试点工作中的矛盾和困难相对突出。
社区矫正工作开展伊始,街道党工委就高度重视,及时成立了由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担任组长的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全面领导社区矫正工作的开展。同时,把社区矫正工作作为维护社会稳定、创建“平安西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并纳入街道综治考核工作,街道矫正工作领导小组经常听取社区矫正工作的情况汇报,了解社区矫正工作进程,积极为社区矫正工作出谋划策,亲自指导社区矫正的各项工作,组织领导得到有力保障,使街道的社区矫正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同时,积极探索社区矫正工作新路子。现将我们的主要做法汇报如下:
一、抓基础设施建设,确保矫正工作软硬件的同步发展 社区矫正工作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如何做好街道的社区矫正工作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为此我们认识到,要做好这项工作,首先要创造良好的软硬件条件,即做好“两支队伍、两个场所”的建设。一支队伍是矫正工作志愿者队伍。从社区矫正工作开展之初,街道就在辖区内招聘了一批具有一定政治素质和法律理论知识,并有一定威望和号召力的热心居民,成立了以退休民警、教师、居委会干部、公务员、高校学生等九十六人的矫正工作志愿者队伍,并为他们颁发了聘书。为了加强对社区矫正志愿者的管理,西门街道司法所制定了《社区矫正志愿者管理办法》,明确了志愿者的工作职责、任务,规定了志愿者在矫正工作中的权利和义务。为了使志愿者尽快进入工作角色,提高业务素质,我们编写了《社区矫正志愿者工作指南》,邀请专门从事矫正工作的社会工作师和矫正工作顾问团成员为他们授课,使他们逐步掌握了社区矫正工作的基本方法,目前这支队伍正活跃在社区矫正工作的第一线,其作用的发挥越来越明显。另一支队伍是矫正工作顾问团队伍。由于社区矫正工作专业性较强,它融合了法律、心理学、社会学等多方面的知识,为了探索该项工作的科学管理,街道建立了一支由法律工作者、高校心理学专家、犯罪学专家、社会工作者、手语翻译老师等人员组成的专业顾问团,并制定了《社区矫正工作顾问团工作细则》。顾问团的成立,为我们的科学矫正提供了依法保障,目前我们与宁波大学应用心理研究所合作,请专业人员为一些特殊矫正人员进行心理测试,以测试结果为这些个案矫正对象制定了一套适合其自身特点的矫正工作方案;我们聘请了宁波市中级人民法院专门办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刘世宇法官为我们街道未成年矫正对象的矫正提供实务指导;我们还计划到市聋哑学校聘请哑语老师,教社区矫正工作者学习手语,为今后开展聋哑矫正对象的矫正工作做好准备。今年,街道司法所已安排社区矫正工作顾问团的成员为社区矫正工作者和志愿者授课三次,为提高社区矫正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起到了较好的作用。两个场所是指街道司法所的矫正工作室和社区的矫正工作站。为了保证矫正工作有专门的场所,街道专门腾出一间办公用房,建立了全区第一个矫正工作室,在矫正工作顾问团的指导下,根据矫正工作的特点,对矫正工作室的布局进行了设计,力争给矫正对象营造一个宽松、平等的环境,以减少矫正对象和工作人员之间的对立。物质保障上,街道专门为司法所配备了矫正工作专用计算机、打印机、扫描仪、照相机、档案柜等工作设备,到目前为止,街道为社区矫正工作已累计投入经费20多万元。
二、抓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夯实矫正工作的坚实基础 在开展社区矫正这项工作中,我们街道严格按照《宁波市海曙区社区矫正工作实施方案》的规定,结合街道社区矫正工作的特点,逐步形成“六化”矫正工作法。一是资料登记规范化。街道司法所和社区矫正工作站分别建立了矫正对象一人一份的书面档案,并率先在全区建立了社区矫正对象的电子档案,书面、电子的两套文档,确保了矫正对象信息登记的准确无误,建立了明晰、完备的基层矫正工作台帐。考虑到街道矫正对象档案的保密性,加强矫正对象档案的严格管理,司法所制定了《社区矫正对象档案管理制度》,对档案接收、档案借阅等环节作了明确的规定。二是矫正学习专题化。矫正对象的专题学习,采用街道司法所布置和社区矫正工作站自选相结合的方式组织集中学习,矫正对象的常规教育可分为:一是入矫的规章制度作为必修内容要求学习;二是根据矫正对象性质的不同特点,针对性地组织学习;三是道德教育、时事教育经常性地进行学习;四是刑法、劳动合同法、物权法等新的相关法律法规分阶段性地进行学习。三是思想汇报制度化。针对不同处遇的矫正对象,在日常监督管理过程中,我们从矫正工作的实际出发,严格按照分级管理的要求进行,对于普管级的矫正对象,每月底到司法所报到和上交思想汇报,对于严管级、宽管级的矫正对象,按照《浙江省社区矫正对象奖惩考核暂行办法》中的期限规定执行。四是公益劳动特色化。按照“符合公共利益、便于监督管理、矫正对象力所能及”的原则,各社区矫正工作站都建立了公益劳动基地,并设定具体工作岗位。如柳庄社区与物业公司签订公益劳动点协议书,设定了打扫卫生、整理文件、义务巡逻、帮扶老人四项公益劳动岗位,矫正对象按周轮换不同岗位参与劳动。五是帮困解难经常化。对矫正对象实行人性化教育管理,社区矫正工作者、志愿者通过每月上门走访,了解关心他们的实际生活,在法律和政策允许范围内帮助解决心理、就业等方面的实际困难与问题。如北郊社区一名保外就医的矫正对象经批准长期在外地治病,当其返回宁波后,矫正工作站工作人员马上购买了水果上门探望,既体现了对他的关心,又能及时了解其思想生活情况。六是考核奖惩公开化。严格按照《浙江省社区矫正对象考核奖惩办法》有关规定,对矫正对象实施定期考核,我们坚持做到考核标准统一,考核内容公开,矫正对象随时可以查阅自己的考核登记情况,严格的奖惩制度落实,充分调动了矫正对象改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为了彰显社区矫正工作的法律严肃性,街道司法所制定了完整的矫正工作程序。矫正对象接收时有入矫仪式,由司法所长、社区民警、社区治保主任一起对其进行首次谈话,建立《社区矫正对象登记表》,并向矫正对象发放矫正期间的权利和义务的须知,同时,矫正对象必须填写《接受社区矫正保证书》,以此规范自己的言行,公安民警依照职权对其制作谈话记录,司法所与矫正对象监护人签订《社区矫正监护协议书》,发挥监护人在矫正中的作用,与矫正志愿者签订《社区矫正志愿者帮教协议书》,实施“一对一”帮教,街道还制定了《社区矫正志愿者结对帮教办法》。今年5月份开始,我们街道按照区司法局的要求,先行对矫正对象实行“两个评估”工作的探索,具体由司法所组织实施。即入矫初期进行风险评估,矫正过程实行质量评估,使矫正工作逐步趋于科学化管理。我们的具体做法是,风险评估:矫正对象前三个月,统一实行普管,三个月后,司法所根据矫正对象的个人成长经历、自控能力、心理健康状况、生活来源、悔罪表现等20项内容对其进行风险评估,然后划分为三级四等,“严管、普管、二级宽管、一级宽管”。不同的管理等级,司法所给予社区矫正对象不同的矫正处遇。确定为严管级的矫正对象, 每周到社区矫正工作站报到一次,每半月汇报思想一次,矫正工作站人员与社区民警每半月上门家访和走访群众一次,要求矫正对象必须参加工作站或司法所指定的学习教育活动和公益劳动,并在指定的区域活动;普管级的矫正对象每月到社区矫正工作站报到一次,每月上交思想汇报一次;确定为宽管级的矫正对象, 每季度到社区矫正工作站报到一次,每季度汇报思想一次,工作站工作人员每月电话了解情况。对于普管、宽管级的矫正对象按照要求定期进行走访和参加公益劳动。质量评估:矫正对象在矫正中期和矫正末期,街道司法所通过问卷的形式对矫正对象个人、家庭、社会环境、生存能力、个人认知等方面的调查,了解矫正对象的实际矫正效果和矫正工作质量。矫正对象期满解矫时,由社区民警、司法所长、社区矫正工作站人员、矫正志愿者共同参与解矫仪式,对矫正对象矫正期内的表现向本人反馈,矫正期满宣告书进行宣读,矫正对象进行表态发言,同时,社区矫正工作站还向解矫人员献花,祝愿他们新生活的开始。
三、抓公益劳动基地建设,把握矫正工作的重要环节 矫正对象参加公益劳动制度是社区矫正工作的重要内容,通过参加公益劳动,他们既可对社会做出一些有益补偿,又能增强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和公德意识,能够陶冶情操,美化心灵。街道司法所十分重视加强公益劳动基地建设,推行了“一书一簿二制度”。“ 一书”是街道司法所与敬老院、物业公司等社区矫正公益劳动基地签定“社区矫正公益劳动协议书”并颁发聘书,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一簿”是“矫正对象公益劳动记录簿”,由社区矫正工作站站长具体负责对矫正对象公益劳动情况进行记录。“二制度”是指“社区矫正公益劳动制度”和“社区矫正公益劳动考核制度”。对公益劳动基地的设置目的和原则、公益劳动的时间、公益劳动基地的建立权限等作了详细的规定。同时本着符合公共利益、矫正对象力所能及、操作性强、易于监督检查的原则。在公益劳动安排上,街道司法所采取集中劳动与分散劳动相结合的形式,做到因人、因地、因事制宜,对一些自主选择公益劳动项目的矫正对象,我们计入公益劳动时间,对于他们特长的积极发挥,有利于自身的改造转化。
四、抓道德法制教育,规范矫正对象的日常行为
矫正对象作为一个特殊群体,走进了社区居民的视野。他们在社区和正常人一样生活,但不同的是,他们需要接受社区矫正人员的监督管理,在社区矫正工作中,街道司法所坚持以人为本、因人而异的原则,根据矫正对象不同犯罪类型、心理特点、年龄特征和生活状况,制定有针对性的矫正方案,对少数存在严重思想包袱、情绪十分低落的矫正对象,我们按照分类矫正的原则,实行个案帮教。如翠南社区一名年轻的矫正对象入矫后,与社区矫正工作站配合不密切,一直没有上交思想汇报,为此,街道司法所把她列入重点帮教对象,经过详细调查,摸清了她的犯罪原因,掌握了她原系甬江职高学生,犯抢劫罪被判处有期徒刑缓刑,家里父母离异,学校毕业后一直无业,根据这一情况,司法所采用思想教育与解决困难相结合的方法,一方面对其进行训诫谈话,进行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另一方面与监护人一起,帮助她寻找工作,以就业稳定思想,一段时间后,她有明显的悔改表现。目前该矫正对象能够服从管理,按时汇报思想,也找到了一份自己喜爱的工作,对生活充满了希望。
矫正对象通过系统的法制教育,规范的日常管理,唤醒了他们重新回归社会的勇气,换来了矫正对象回报社会的实际行动。如矫正对象凌某主动向社区募捐善款200元支持慈善事业,并打算今后在条件许可时,开办一个敬老院。矫正对象倪某将医学保健的专业知识服务于社区老年人。今年四川地震灾情发生后,街道司法所作了统计,累计收到矫正对象捐款近万元,他们在奉献爱心的同时,鼓起了回归社会的勇气,感受到了和谐大家庭的温暖与快乐。
五、抓资源力量整合,保证矫正工作的顺利进行
社区矫正工作是我国刑罚执行制度改革的重大举措,是贯彻刑罚宽严相济政策的必要手段,也是我国司法体制改革的重要一环,更是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人为本,建构和谐社会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因此,我们在开展社区矫正工作中充分体现“宽严相济”的原则。对能够服从矫正工作站管理、配合管理人员工作,行为矫正、心理矫正、效果明显、悔罪表现突出的矫正对象,我们给予充分的人性关怀和宽松的矫正环境,并向相关单位建议为他们申报减刑;对于那些在社区矫正过程中态度恶劣,违反规定,不配合矫正工作甚至重新犯罪的矫正对象,我们则严格依照法定程序,坚决、有力地予以惩处,从而确保社区矫正这一特殊行刑方式的严肃性。
社区矫正日常工作管理中,公安派出所始终履行着执法主体的职能,街道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十分重视各方力量的整合,特别强调公安派出所与司法所的协调工作。一是矫正对象必须接受社区民警、司法行政人员、治保主任的首次谈话,矫正对象必须接受社区民警的训诫。二是对在日常监管中出现的不服从管理、不配合矫正及思想上出现重大波动的对象,我们指定时间、地点,由社区民警和司法所工作人员共同找其谈话。三是矫正对象在执行外出请假制度、迁居及矫正期满等工作中,街道司法所按照相关规定及时与公安派出所沟通,履行必要的手续。同时,我们还与区法院、区检察院经常保持联系,接受他们的业务指导,主动将社区矫正工作纳于检察机关的监督之下,保证矫正工作依法、顺利展开。
六、抓经验总结积累,探索矫正工作的新路子
街道开展社区矫正工作以来,十分重视矫正工作经验的积累总结,做好横向纵向的信息沟通,遇到疑难问题及时与上级机关联系,共同商讨解决问题的办法,确保街道矫正工作有序进行。一是坚持矫正工作例会制度。街道司法所集中听取各社区矫正工作站的情况汇报,掌握矫正工作动态,交流矫正工作好的做法;二是积极报送各类矫正工作信息。我们街道矫正工作的做法被《浙江法制报》报道,矫正工作信息在《海曙通讯》、《数字海曙》等刊物多次录用;三是认真总结经验。街道司法所每季度编写一期矫正工作简报,发放每个社区矫正工作站及相关部门,简报内容主要介绍街道社区矫正工作的开展情况以及社区矫正工作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同时,搜集借鉴兄弟单位好的做法,从而提升了街道矫正工作的水平和质量。
第四篇:社区矫正
社区矫正调查报告
【摘要】:作为我国刑罚执行理念的一次重大变革,社区矫正试点工作在我国一些大中城市正如火如荼地开展着。社区矫正所体现出来的发动社会力量来矫正改造罪犯的特点及在矫正过程中蕴涵的人文精神使其成为我国刑罚执行工作的一大亮点,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的一大亮点。但是,由于我国社区矫正工作起步较晚,人们对社区矫正工作的认识不足,社区矫正法律体系的不够成熟,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社区矫正工作的进一步推广。本文试图从构建和谐社会的角度来探析当前社区矫正工作及其相关问题,以期引起人们对社区矫正工作的理性认识和思考。
【关键词】: 社区矫正存在问题改进对策执行难
一、基本情况
2003年,我国在五个省市试点社区矫正工作并逐步推广。经过8年的发展,社区矫正工作已在我国全面试行。现在虽然在全国国地普及社区矫正工作,但就工作现状而言,由于社区矫正尚未立法,工作部门与人员队伍也没有专门化,我国的社区矫正工作依然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存在着诸多问题与困难,今年以来,我通过查阅资料、个别访谈、实地调查、专题研讨等方式,对社区矫正工作进行了总结和思考,并形成了本调查报告。
二、现阶段社区矫正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社区矫正工作正处于试点摸索阶段,从各地试点情况看,社区矫正在司法实践中发挥了一定作用,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是,由于人们对社区矫正认识上的偏差、相关法律滞后等因素,严重制约着社区矫正工作的开展。
(一)民众对社区矫正难于认同
在绝大多数人的思想意识中,“罪犯”就意味着“坐牢”(监禁),认为只有把犯罪人关在监狱里才是最安全和最使人放心的,担心把犯罪人放在社会上不保险,容易造成管理失控或者犯罪人会因得不到良好的教育改造而走上重新犯罪的道路;认为犯罪分子被判刑后却仍然留在社会上就等于没有受到刑罚处罚,或最起码是没有受到应有的惩罚
。这种观念,深入人心且深根蒂固,所以,在社区矫正的实施过程中,一些群众表现出过度的忧虑、恐惧,尽量避免与服刑人员接触,这给社区矫正工作带来许多困难。
(二)适用的对象过少
我国长期以来都以执行监禁刑罚为主,非监禁刑罚为辅,对于非监禁刑罚的适用还处于非常薄弱的阶段。目前适用社区矫正的情况包括三种刑罚和两种刑罚执行措施。三种刑罚指管制、缓刑、剥夺政治权利,两种刑罚执行措施指假释和暂予监外执行。然而在实践中,对于管制刑的适用率不高,而法律在管制、缓刑、假释和监外执行等的适用对象和条件上规定得又过于抽象和苛刻,导致实践中难以执行,适用的比率非常低。据统计,2000年全国各级法院被判处刑罚的罪犯总数为646431人,其中被判处管制的为7822人,占1.21%,判处缓刑的占15.85%。在刑罚执行过程中,罪犯予以假释的适用率仅为1.63%,在2001年监外执行的罪犯占在押犯总数的比率仅为1.83%。[5]实践中,社区矫正的适用对象非常少,这就使社区矫正制度流于形式,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在这种情况之下,充分发挥社会资源,促使罪犯早日回归社会,降低重新犯罪率,以及探索行刑方式多样化等一系列目标,都将难于达到。
(三)现行的法律规定滞后
在现行法律规定中,还存在许多不适应现实社会的发展,需要完善修改。如有关缓刑、假释的法律规定过于严格。刑法第72条规定:“对于被判处拘役,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根据犯罪分子的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适用缓刑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的,可以宣告缓刑。”可见法律对缓刑适用规定上,没有对缓刑的适用主体和行为条件予以明确规定。这就造成了司法机关在适用缓刑时,没有确切的参考依据,从而在司法实践中较少适用缓刑的刑罚。另外,缓刑适用对象的范围为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减少了缓刑的适用量,反映了刑罚执行制度上倾向于监禁刑罚,尽量减少适用非监禁刑罚的刑罚思想。立法及司法机关对于假释的适用也同样采用慎重的态度。如对于因杀人、爆炸、抢劫、强奸、绑架等暴力性犯罪,以及被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将无法通过假释这一法律途径尽早回归社会。此外,在适用假释时,“确有悔改表现,不致危害社会”作为实质性条件,其实为软性条件,缺乏考察、评定和检验的标准,造成实践中不易操作。从而在决定假释时,出于保障社会安全与稳定,防止意外事件发生的考虑,假释决定机关将会采取尽量不适用假释的做法,这样就不用承担失察等责任。
(四)社区矫正工作仅流于监控,矫正、教育及执行刑罚的严肃性不足
现行矫正制度包括了电话报到、思想汇报、谈话教育、学习培训、公益劳动、请销假制度等,在理论上基本涵盖了社区矫正的工作内容,但在具体实施中却受到各种制约。由于场地、经费、人力资源严重缺乏,加之交叉感染的顾虑,集中学习培训工作基本上没有展开,公益劳动的时间和效果也得不到有力保障,社区矫正的主要工作形式表现为报到、谈话及走访,由此,矫正只能做到基本的“控制”,而无法实现较高矫正水平的“教育”和“矫正”。
而且,社区矫正的本质是非监禁的刑罚执行活动,这是社区矫正工作的基础。但在实践中这种刑罚执行的性质常常被有意无意地淡化,存在着随意性,偏离了法律的轨道。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现行法律法规的不健全,许多矫正规定尚以规定、细则、办法的形式出现,没有上升到法律的高度。矫正部门在执行中存在束手束脚的现象。二是在矫正工作的对外宣传中强调其人性化的一面较多,强调刑罚执行的严肃性的一面较少,使不了解社区矫正工作的受众产生了片面的误解。三是矫正工作开展前,缓刑、假释罪犯在由公安机关监督执行时确实比较松散,在重新规范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遇到不理解和阻碍。四是部分社区服刑人员本身具有抗拒改造的心理因素。多种原因造成了目前社区矫正工作权威性不足的问题,部分社区服刑人员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造成了不良影响,也成为目前社区矫正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五)社区矫正组织不健全,社区矫正层面单一,尚未形成全面完善的矫正网络根据我国现行刑事法律的规定,对于管制、缓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等适用社区矫正的罪犯,在其刑罚执行时均由公安机关代为管理。但是,由于公安机关本身肩负着维持社会治安秩序和刑事案件侦查等重大任务,在警力已经不足的情况下,还要对社区矫正人员予以监管改造,就显得力不从心。实践中公安机关仅做到对文件和档案材料上的把关和落实,对于社区矫正的教育转化、心理矫正、监督管理等重要工作内容就处于落空状态。而且,目前在试点过程中,社区矫正工作在吸纳社会志愿者、组建专业心理矫治队伍、社区力量帮教方面尚处于构思起步阶段。这样在工作中就极易因没有统一的社区矫正机构和配套的社区矫正体制而出现互相推诿和责任不到位的情况。此外,社区矫正人员的素质普遍不高,专业矫正人员少,也直接影响了社区矫正制度作用的发挥。
四、改革与完善我国社区矫正制度的对策
基于我国现行社区矫正制度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在我国改革和完善社区矫正制度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急需的。由于上述问题的根源在于现行立法不够完善,因此从长远来看,要克服我国现行社区矫正制度中存在的缺陷,应当通过立法手段加以解决。目前,应该在现行法律框架内积极开展社区矫正的试点工作,进行探索和研究。
(一)在现有法律制度下,扩大社区矫正的适用
一是扩大管制刑的适用。管制刑是我国唯一的一种具有社区矫正性质的主刑,在历史上曾发挥过重要作用。它的适用符合现代刑罚理念,对社会、更对犯人本身有着积极作用。因此,应当扩大适用管制刑。尤其要注意对未成年犯、老年犯、初犯、过失犯等犯罪情节轻微,主观恶性不大的犯罪人的适用。
二是扩大缓刑和假释的适用。有条件的暂缓执行或有条件的释放,对于那些并非怙恶不悛的罪犯来说,投入监狱或重新收监执行刑罚这顶悬在其头顶上的帽子具有更为直接和具体的威慑,从而有利于其改过自新。主管机关、监督机关、其他部门及社会应正确看待审判人员对缓刑或假释的适用,取消适用的比例限制,加大适用的数量。对未成年犯(占1.01%)、老残犯(占5.14%)和女犯(占4.13%,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被动犯罪的)应考虑多适用假释。
三是积极尝试社区矫正的新形式。监狱可尝试多种途径,多种灵活的执行方式,加强犯人与社会的联系,例如,允许犯人到社会上试学、试工、试农;扩大适用《监狱法》规定的离监探亲制度;尝试作为释放前准备的休假制度,可以允许犯人在释放前的6个月内,每月数日返家。
四是加强社区矫正的执行。为缓解公安机关的工作压力,更为使得对犯人的社区矫正工作能够落实,各地可以成立公安、检察、法院、司法和民政部门联合工作机构,负责组织、实施及协调与社区矫正有关的各项工作,同时,为调动社会参与的积极性,也可以吸纳社会志愿者参加。
(二)进一步改革和完善相关法律制度的建议
如上所述,我国现行刑事立法中尚存在一些缺陷,不利于社区矫正的扩大适用,因此,要实现改革与完善我国社区矫正制度的目标,还需要对现行刑事立法进行改革。改革和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将管制刑改造成为社区服务刑,对轻微犯罪者适用。“管制刑作为一种刑罚手段见诸于法律,是我国的独创。”它是中国这种手段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典颁发之前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惩治反革命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惩治贪污条例》等单行法规中就做出了规定,并在巩固人民民主专政政权和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广泛运用。但是,国家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状况的不断变革,对这一刑罚手段的适用和执行都带来了许多困扰和制约,近年来不断有人主张废除管制。此类主张的主要理由包括:一是管制赖以存在的新生人民政府需要处理大量反革命分子的特定历史条件已经丧失,党的基本路线和政府的工作重心都发
生了根本的转变,因此管制刑应当因时制宜地退出历史舞台。二是管制刑的存在有损刑罚体系的21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政府对建国以前该党取得政权之前所统辖的革命根据地内实施的管制制度的延续和继承,被认为“是过去在老解放区就义行之有效的办法”。科学在实践中,近年来管制刑的适用比例一直很低。如上所述,2000年前后,管制在适用的全部主刑中仅占1.2%左右,全国仅有数千起。因此,为了管制不致于在受观念和实际执行困难的情况下逐渐名存实亡,并在借鉴国际刑罚改革经验的基础上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可以对其进行改造,增加公益劳动的内容,更名为社区服务刑。在西方一些国家,经过几十年的实践,社区服务刑制度日渐完善。它对于教育矫正犯罪分子、维护社会秩序的积极作用也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将管制刑改造成为社区服务刑既是使现行管制制度摆脱困境的需要,也是使刑罚制度在不断迈进的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过程中与国际刑罚制度接轨,使刑罚制度与政治手段不断分离的需要。应当说,由管制刑改造而成的社区服务刑,既保持了刑罚社会化的优势,又增加了新的内涵,更加适应在逐步建设和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情况下的刑罚适用和刑罚执行的需要,更好地发挥这一刑种惩治犯罪,保护人权,补偿社会,预防犯罪的作用。当然,对犯罪人适用这一刑种应当附加一定的条件,这是各国通行的实践。具体附加哪些具体条件,笔者尚未仔细斟酌,但是赔偿被害人损失这一条是绝对必要的。22性。三是管制刑在实践中难以执行。
2修改缓刑、假释及监外执行的适用条件。适当放宽缓刑条件中有期徒刑的上限标准。刑法第72条的规定可以适用缓刑的对象的范围过窄,以3年为界不合适。从刑事司法实践来看,我国的轻刑犯标准与其他国家的标准有很大不同。在我国5 年以下有期徒刑都应属轻刑范围,实践中被判3-5年有期徒刑的罪犯占了相当大比例;而在外国、特别是发达国家,2年以上就算重刑犯了。因此,刑法第72条中“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宜改为 “被判处拘役、五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适当缩短假释条件中已实际执行的期限。将刑法第81条第所规定的,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实际执行十年以上这一实际执行的必要期限,缩短为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后经改判为有期徒刑的),实际执行八年以上;或者将审前羁押的时间和改判为有期徒刑之前的时间包括在内,实际执行十年以上。在刑事司法实践当中,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的审前羁押时间有很大的不同,为了体现社区矫正的公正,实现其目的,将犯罪分子的审前羁押时间考虑在内是十分必要的。
此外,刑法第81条第2款 “对于累犯以及因杀人、爆炸、抢劫、强奸、绑架等暴力性犯罪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 的规定,也有些机械。在国外、尤其是美国,确实实行了从根本上剥夺不可改造的罪犯的犯罪能力的刑事政策,在立法上规定了对严重暴力犯罪分子判处没有假释的终身监禁。这一政策和立法的依据是有选择地剥夺犯罪能力的犯罪学理论,同时是为了应对近年来社会各界恢复死刑的强烈呼吁,作为死刑的替代措施。而在我国,整个刑罚制度都是建立在罪犯是可以改造的哲学基础之上的,同时有保留着对罪大恶极的罪犯的死刑。无论是从刑罚哲学上,还是从实际需要上看,都没有必要在刑法中再做出这类不得假释的规定。另外,还有一点需要说明,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实行单一的假释制,而不是向我国这样实行假释与减刑双轨制。在不设置减刑制度的国家,对于罪犯判处不许假释的终身监禁能够从根本上剥夺罪犯的犯罪能力。而在我国实行假释与减刑双轨制的情况下,对罪犯不实行假释并不能实现这样的目的,罪犯通过减刑照样可以回到或提前回到社会。因此,这一条款的规定宜改为,对于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累犯以及因杀人、爆炸、强奸、绑架等暴力性犯罪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执行原判刑期三分之二以上,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累犯以及杀人、爆炸、强奸、绑架等暴力性犯罪分子,实际执行十二年以上的,可以假释。
3为缓刑和假释规定明确、便于操作的实质性要件。刑法对适用缓刑和假释的规定都存在一个问题,实质性要件不够确定,所谓“适用缓刑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的”、“假释后不致再危害社会的”,这样的条件执法人员很难掌握,实践中承办案件者害怕日后承担责任,对于可此可彼者,通常不判缓刑,不决定假释,这也是缓刑和假释适用率低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我们建议修改完善立法,为缓刑和假释规定一套确定的、便于操作的实质性要件,而且赔偿被害人损失应当成为一个重要的方面。
此外,对于缓刑和假释的罪犯需要遵守的条件,现行法律都规定了基本一致的5条。这显得比较简单,针对性不强,因此在实践中因为违反缓刑或假释条件而被撤销缓刑或假释的案例极为少见。刑事立法对缓刑和假释服刑人员应当做出更加符合执行刑罚需要,符合社会发展现状,对罪犯更具针对性的条件。此外,立法还应当给予刑事司法人员一定的自由裁量权,允许审判人员或者改革后的假释裁定人员针对罪犯的实际,确定其应当遵守的更加零活、具体的条件,以实现缓刑和假释的目的。
4扩大监外执行的适用。罪犯在监狱服刑期间出现法定的监外执行情况,应当及时适用监外执行。根据司法部监狱管理局的统计,2001年监狱系统获准监外执行的犯人仅占在押犯总数的1.13%,同期,还有5.14%的老残犯和0.20%的精神病犯仍在监狱内服刑。据监狱管理部门介绍,我国目前年龄最大的在押罪犯高达92岁,80岁以上的服刑人员并不少见。建议对这两类犯人扩大适用监外执行,这样既符合社区矫正的目的,也凸显我国刑罚的文明、人道,与政治文明的建设步伐相适应。.(三)设置专门的社区矫正的执行机构和执行队伍
如上所述,根据现行立法,我国没有专门的社区矫正执行机构和执行人员,因而出现了各种执行不力的情况。要扩大社区矫正的适用,有效执行社区矫正,必须通过修订立法来改革现行执行体制,设置专门的社区矫正执行机构和人员。銆€
首先,设置专门的社区矫正执行机构。如设置社区矫正局,负责全国社区矫正执行工作的管理。在各省、直辖市、自治区设社区矫正处,负责本辖区内的社区矫正执行工作的管理。在各县、市、区设社区矫正科,负责本地社区矫正执行工作的管理。城市街道和农村乡镇设专人执行社区矫正,直接负责这部分罪犯的管理、教育、考察和监督工作。
其次,建立专门的社区矫正执行队伍。有了执行机构和执行制度,还要有合格的执行队伍(工作人员)。非监禁刑罚的执行,也属于国家刑罚执行的范畴,因此必须由国家公务员负责执行,但是,又由于非监禁刑罚在社区内执行的特点,因此当地社会力量对矫正工作的支持是很重要的。为此,我们建议,应建立有专业人员和志愿者参加的执行队伍。社区矫正局应制定包括专业人员和社会志愿者的任职条件、招聘程序、工作职责和职权等相关内容的规章制度。专业人员,包括国家公务员和心理学、教育学等方面的专业人员,在上述从上至下的各级机构都应确定编制、岗位、任职条件。社会志愿者,基层社区矫正结构在当地社区招募志愿者,协助专业人员管理、教育、监督并考察在社区内服刑的犯人。这些志愿者应具有较高专业水平,有丰富的社会经验,热心社会公益事业,当然也要有能够胜任这项工作的身体条件。
(四)设置专门的假释委员会
从假释的性质来看,它不是改变原判决,只是执行方式的变更,并非改变法院的判决,不涉及法院的职能——行使审判权的问题。另外,如前文所述,我国现法律规定假释裁定权由人民法院行使有一定弊端。为此,我们建议修改立法,从体制上理顺假释的决定权,设立专门机构——假释委员会来决定对罪犯的假释,在各省设立分会,由假释委员会及其分会依照法定程序对假释案件进行审理和裁定。这也是多数国家的通行做法。
结束语
从上面的内容可以看出,改革和完善我国现行的社区矫正制度和实践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是有利于减轻监狱压力,促进监狱的安全稳定;二是有利于对罪犯的分类管理与教育,提高教育改造质量;三是有利于罪犯刑满之后成功回归社会,减少重新犯罪;四是有利于合理配置行刑资源,减轻国家行刑成本;五是有利于增强社区预防犯罪的意识,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落实在基层;六是有利于将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增强社会稳定的基础;七是有利于与国际刑罚发展趋势接轨,探索和建立我国人道、文明的刑罚制度。
基于以上认识,司法部委托该该部预防犯罪研究所进行了专题研究,并将其研究报告于2002年报送中央有关决策部门。相关中央决策部门领导对报告予以肯定,并要求司法部开展试点,在试点过程中商相关部门解决有关问题,包括立法问题。此后,司法部决定开展社区矫正试点。经过与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和公安部协商,这三个部门与司法部已于2003年7月10日联合下达了《关于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通知》。《通知》选择了北京、天津、上海、山东、江苏、浙江6个省市开展试点,要求要求部门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重要意义;分工负责,密切配合,共同做好社区矫正试点工作。9月8日,两院、两部在北京召开了全国社区矫正试点工作会议。在会上,6个省市的相关部门报告了本地区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进展情况,两院、两部的领导对开展试点的地区提出了要求。目前,上海市已在全市推开试点工作。北京市选择东城区等区县开展试点,并决定继续扩大试点范围。天津、山东、江苏、浙江等省市也已经完成试点的准备工作,已近期内开始试点。
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开展,对于探索我国刑罚制度的改革与完善,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将会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第五篇:加强社区矫正(推荐)
加社区矫正工作
为了加强对社区矫正对象的管理,进一步提高教育转化效果,帮助矫正对象树立学法、守法意识,提高矫正工作质量。8月23日上午,马山司法召集全体工作人员,对社区矫正工作进行一次工作总结。司法所闫所长针对矫正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提出社区矫正工作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 社区矫正必须敢于创新社区矫正工作,要坚持“责其罪、帮其心、挽其人、促其进”的工作思路,以法制教育、思想教育、社会公德教育和组织矫正对象参加公益劳动,参加健康有益的社会公益活动和开展心理矫治等有效手段,对社区服刑人员进行教育矫正、监督改造,帮助他们修复人格上、心理上的缺陷,消除心理上的失落感和自卑感,认真接受改造和监督,找回自己做人的尊严,更好地回归社会。
二 是法律上注重管理,强化社区服刑人员在刑意识。严格规范管理程序,细化管理工作制度,落实各项矫正规定,做到有章可循。特别是要通过入矫谈话教育这一关键环节,使矫正对象明白自己的在刑身份,找准自己的定位,端正态度,认罪服判。
三 是在人格上注重尊重,保障矫正对象的合法权利。不因矫正对象的特殊身份对其歧视,而是充分尊重其人格,矫正对象每次来汇报思想时,做到热情接待,使其一进门能感到司法所对自己人格的尊重,感觉到社会的温暖,有利于更好地进行沟通。要注意保护矫正对象的隐私,在走访、信息报送、档案管理、公益劳动中不泄露矫正对
象的资料信息。
四 是思想上注重关心,强化矫正对象的心理矫治。部分矫正对象或因在狱中服刑与外界隔离多年,或因犯罪后受到歧视,或自身心理上的自卑心态及愧疚感,或对法院判决不能理解,导致其心理上出现一定的障碍,甚至少数矫正对象对改造产生一定的抵触情绪。
五 是在生活上注重关心帮助,解决矫正对象面临的困难。社区矫正对象因长期狱中服刑,经济基础和社会适应能力较差,加上社会现实中的歧视和偏见,再就业的需求面临困难重重。心理上的失落、生活上的压力往往会把他们再次推向犯罪的泥潭。因此,帮助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是矫正工作的另一个重点。对解决他们生活、就业等方面的困难,要充分与街道及相关部门协调,尽可能地解决。对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的,应协助他们依规定向所属社区申请低保困难补助,在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等方面提供方便,有条件时还可与有关工厂、企业结成帮扶对子,安排一定数量的矫正对象参加工作,让他们体会到
社会的关怀,更快地融入社会。
近几年来的社区矫正试点工作实践证明,社区矫正工作是一项十分严肃的非监禁刑罚执行过程,必须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社区矫正工作必须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探索和调整矫正工作思路和方法,注意提高矫正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引领每一个社区服刑人
员迅速迈向自己的新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