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人物通讯的采访与写作

时间:2019-05-13 12:19: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校园人物通讯的采访与写作》,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校园人物通讯的采访与写作》。

第一篇:校园人物通讯的采访与写作

校园人物通讯的采访与写作

宣传校园的先进人物和身边的好人好事,是校报编辑部一项重要的工作。任何一所高校,都会在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深化教育改革和教书育人的过程中涌现出大量的先进典型和好人好事。及时地发现并组织采写这些人与事,就成为高校校报弘扬时代主旋律中一篇恢宏的乐章。

第一节 校园新闻人物的选择

采写好校园人物,首先要选准对象。我们报道每一位先进人物,都是为了在学校中弘扬正气,以好的典型推动学校的各项工作。校园新闻人物的正面效应,取决于人物本身的新闻价值。也就是说这个人的事迹发表之后,能否引起全校师生员工的关注、认可,并从中受到教育和激励。一个没有群众基础且业绩平平的人物的报道在校报上发表之后,不仅起不到正面教育作用,反而会产生负面效应,因此各高校党委对新闻人物的选择都是极为慎重的。要选准一个人物,编辑部不仅要深入基层听一听基层领导的意见,还应该尊重党委有关领导的意见。一般来说,从学校历年来评选的先进人物中选择是比较稳妥的,因为这部分人大多经过群众的评议和领导批准,报道出去,只要符合事实,就不会产生负面效应。

对于有争议的人物,编辑部应采取既要尊重事实(即人物本身在某个方面的成就),又要兼顾读者(包括校领导和教职工)能否认同的慎重态度,非发不可得,可用小故事、特写、速写的形式报道,截取人物一个侧面、一件事情进行报道,或者推迟一下报道日期待人物得到大多数人认可之后再行报道。

选择新闻人物,要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的原则,选择那些思想作风好、成绩突出的正面人物。编辑部要围绕学校贯彻、落实党的各个时期路线、方针、政策的情况和学校各个阶段的中心工作,有计划地确定一批采写对象。对于极个别对群众有警醒、教育作用的反面典型人物,应在征得党委、纪委同意之后再予披露,但必须保证“稳定全局”这个大方向。

第二节 校园人物的采访

访问对象选好之后,要做的第一项工作就是采访。采访质量的高低,是人物报道能否成功的先决条件。采访是新闻工作者为新闻报道而进行的了解客观情况的活动,它实质上是一种调查研究工作。

既然采访是记者了解和认识客观事物的活动,那么,就必须划清“认为采访是新闻工作者认识客观事物的活动”和“认为采访是借助客观表现主观的活动”这两种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采访理论的界限。从唯物主义的立场出发,就要尊重客观事实,在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中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找出客观规律性。而从唯心主义的立场出发,做法就截然相反,作者在未采访之前就毫无依据地为采访制定一个框框,然后拿这个框框向采访对象身上套。明明这个人能言善辩、品行恶劣,作者却偏偏仅从一面之交对其产生的好印象出发去搜集能够证明采访对象行为高尚的虚假材料。这种只从印象出发,不顾事实本身的采访态度,是新闻工作者之大忌,这不仅会有损党报的形象,也会助长某些人弄虚作假、浮夸轻率的不良之风。当然,这里所说的“从客观事实出发”并不是说让记者毫无准备地去打无把握之仗,到了一个地方盲无目的地四下乱闯。明晰的思路要有,但一定要在尊重客观事实的基础上。若在采访中发觉自己的想法与事实本身有出入,一定要取消原来的思路,服从于客观事实。例如,有一名记者在某高校教职工表彰大会上了解到一名市级先进个人的事迹很感人,便做了采访计划,下决心对这位同志的事迹进行大篇幅的报道。经过采访,发觉这个人在他们的研究室并不是最突出、最有成就的。全室十个人中,有三名博士生导师;三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者;两名被命名为市青年跨世纪学术带头人;两名获市级劳动模范或巾帼标兵称号。更何况,这位同志的许多科研成就又都是研究室全体同志集体智慧的结晶。基于这种客观事实,作者立即打消了单独采访写一个人物的计划,准备从反映整个研究室面貌的角度,重新进行采写。

采写校园新闻人物与采写社会新闻不同。社会新闻人物对于大多数采写者来说并不熟悉,不容易带框框。而在校园人物报道中,采写者与被采写者往往是师生或同事关系。这里就存在一个“熟人”是否还需要深入采访的问题。我们认为,熟悉的不等于了解,印象不等于事实。虽然作者与被采写者同处一个单位打过许多的交道,但是对于“人物”的内心世界未必全部了解,更何况复杂的人际关系还会使许多人“同事了几十年竟剪接不出一次倾心的长谈”。新闻报道来不得半点的虚伪,仅仅是凭印象“这个人大概快五十岁了吧”、“他大概是70年执教的吧”、“他大概有五项科研成果吧”是不行的。即使是听到别人说过的一些事,也有必要向本人作详细的调查、核实。仅凭印象出发,还容易使人带上浓厚的感情色彩。你喜欢这个人,往往容易看到他身上的长处,对于缺点则视而不见,反之则会厌恶或敬而远之,这些都不利于科学地、公正地去进行校园新闻人物的采写与报道。只有抛弃个人成见,站在尊重客观事实的基础上去深入调查了解“人物”的内幕,才会使我们搜集到的材料(包括采访记录)真实、可信、经得起考验。

从客观事实出发,还要弄清材料与事实、现象与本质的关系。新闻事实的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我们要采访一个人物,一般都要有意识地收集一些有关这个人物的材料,如工作总结、日记、上级部门的鉴定,对一些知名度很高的人士,还要收集以往曾经报道过的材料。对于我们经过千辛万苦搜集到的材料,也有一个“提纯”的过程,这就是经过认真分析研究并通过有效途径进行证实,挤出材料中的“水分”,选取确凿的事实。

有一所高校的院报刊登了一名市级三好学生的人物通讯。文章发表之后,不仅一位知情的院领导有意见,一位了解情况的学生干部也跑到编辑部谈了自己的看法。编辑很奇怪,因为这个人物的推出,是院学生办公室负责同志亲自推荐并送来上报市里的事迹材料。按道理讲,市级三好学生的事迹材料是由系里整理上报到学校,再由学校上报市里的。经过层层推荐、把关的材料还有假吗?经过深入了解,编辑才知道,原来这个同学善于走“上层路线”,他和周围同学的关系处得不那么融洽,而偏偏主管学生工作的那位老师又对这位同学印象极好。因此,上报材料中难免有片面不实之处。而我们的记者在采访这个人物时又只听被访问者的一面之词,没有听一听不同意见,这就导致了这篇文章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通过这个实例也不难看出,即使经过记者亲自采访的材料,也有掺杂“水分”的可能。因此,在采访过程中一定不要怕麻烦,要进行正面的、反面的、多层次、多侧面、全方位的了解,力求我们所报道的每一个人物都真实、可信,真正起到典型引路的作用。

采访好校园人物,是校报记者和通讯员的基本功,对于新闻采访的原理和方法一定要弄清楚,要知道怎样在实践中应用。一般说来,采访主要有口头采访、直接观察、采集资料、体验感受几种方法。采集资料部分已在前述部分作过介绍,这里不再赘述。直接观察是一种极易被初学采访者所忽视却又不能忽视的采访方式。因为在所有的被采访者中,并不是每个人都善于言谈并乐于接受采访的。出于各种原因,有的人不愿让自己成为新闻人物,对自己过去所作出的成绩闭口不谈,或者难于用语言来表述。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检验校报记者眼睛的“功力”了。会观察的人会从被采访者的一举一动中捕捉“人物”最细微、最生动的情节,从而使笔下的人物丰富、鲜活起来。在采访中,经常会遇到这样一种情况:采访一个教授或校办企业的厂长,谈了半天也没谈出什么东西。也许突然间的一个电话,或有人告知说有紧急情况需要被采访者去处理。这时,你就会发觉被采访者一扫拘谨、无奈的神情,立即表现出一个行家里手的老练与成熟。如果记者有幸看到被采访者处理问题的全过程,一定会从中发现许多珍贵的第一手材料。观察力的培养,与采访者本身思想素质的提高有关,在平时多注意思维训练也是很重要的。所谓“新闻眼”,是一个能否捕捉客观事物本质的能力问题。

体验和感受,是一个过程的两个阶段。体验是亲身去经历,到被采访者工作、生活的环境中去身临其境地呆上一段时间(可长可短);感受是从中悟出一定的道理。由于记者大多是学生通讯员,有自己的学习任务,难于有足够的时间去体验被采访者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故采用这种方法的不多。但作为一名校报记者,应对这种方式有所了解。

口头采访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在一般情况下,都是记者问,被采访者答。会问不会问,是记者的采访技巧问题;能答不能答,也是由记者的采访技巧所决定的。有经验的记者,不仅问得自然、得体、恰到好处,也会设法让不愿回答、不善回答的被采访者按照自己意愿答出个满意的结果。

口头采访可以通过几个渠道完成,一是找被采访者的上级领导了解基本情况,每个被采访者所在部门的领导对自己的部下总有一定的了解和评价。先与“人物”单位的领导接上“火”,可以大致了解“人物”本身的主要事迹和特点。这样,可为下一步直接采访了解“人物”作好铺垫。二是采访“人物”本人。三是开小型调查会,由“人物”单位领导召集几位“知情人”聚在一起,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讲述自己所了解的有关“人物”的事情。许多“人物”故事,往往就是在大家杂乱无章的七言八语中重现在记者面前的。四是采访“人物”身边最知情、最接近的人。这里主要指“人物”的亲属,如爱人、父母、孩子或者是朋友。无论利用上述那个渠道,记者都有一个掌握“火候”的问题。记者的目的是让被采访者讲话,还要讲真话,讲感人肺腑的话,这里就有一个摆位的问题。记者首先应该意识到自己不是到一个地方发号施令来了,人家不会买你的帐,即使勉强回答了你提出的问题,也全属应付差事。如果你在与被采访者交谈的时候,让对方感到你很真诚、很实在,且谈吐不俗,那么彼此的距离就会拉近,谈起话来就轻松、自然得多了。被采访者不但消除了戒备心理,而且会千方百计地讲明白你要了解的问题。朋友式的交谈,已成为采访中很重要的一个技巧,这种交谈方式尤其适用于那些行为谨慎、不善言谈或者不愿出头露面的人。在高校,有许多知识分子默默无闻地做了许多事,可是由于种种原因,有些人就是不愿谈自己的事迹。他们认为自己清清白白做人、勤勤恳恳地做事就可以了,不必称为“新闻人物”让人家去指指点点。面对这种情况,记者就有必要以朋友的身份去开导对方,解除他们的抵触心理。记者可以诚恳地告诉对方,经过报纸宣传,让大家了解被采访对象所作出的贡献,就等于让领导和群众承认了自己的价值。实际上,每一个知识分子不论付出多少心血,还是希望得到社会和单位认可的。

朋友式的交谈,免不了要拉一点家常。对一些善谈、肯谈的人,可以很快进入正题。但对那些不善谈切不肯谈的人,拉家常就成了“非它莫属”的敲门砖了。拉家常更可使彼此放松,事关重要的“正剧”,也往往在一些看来无关紧要的家常话中拉开帷幕。

有一名校报记者奉命去采访一位校办企业的厂长。这位厂长是全校有名的“倔老头”。当记者很有礼貌地说明来意之后,“倔老头”果然名不虚传:“我没嘛,你走吧。”尔后,他又打他的电话,忙自己的事情去了,把记者晾在了一边。记者面对意料之中的场面,没有惊慌,而是顺手拿起办公桌上的一块巧克力模板询问销路情况。不想,倔老头立刻来了精神,转过身来迫不及待地让这位记者帮他们推销产品。记者从这里打开突破口,和他交谈了如何扩大产品知名度的问题。为了进一步搞清这位倔老头厂长没白没黑为企业命运操劳的具体事例,这位记者便开始了看似轻松实则“设套”的“拉家常”。从“倔老头”老伴的不易,说到了他儿子的年龄、工作,从而挖掘出这位公而忘私的厂长在儿子患胸膜炎发高烧的情况下,也没有离开工作岗位一步,以及其爱人“坐月子”也没吃上一口丈夫做的饭这样两个生动感人的故事情节。

在前述口头采访中曾提到采访者要会问,实际上这里包含一个如何发问的问题。采访者向被采访者提问题,一是要简单、明了。如“您的某项科研成果是哪一年完成的,中间遇到什么问题?”、“别人都想办法跳槽挣大钱,您为什么执教三十年无悔无怨?”等等。二是要发现疑点紧追不放,直到把细节搞清楚为止,尤其高校新闻人物,大多从事教学和高科技研究工作,专业性很强。一个对被采访者所从事的专业很外行的记者,一定会在对方的谈话中听到许多专业性技术名词。如果你不懂,又不好意思去问,那么写作起来就会遇到很大的麻烦。若被采访者的谈话出现前后矛盾,与客观事实不符的疑点当时不去追问,文章写出来后也会引起不良反响。三是对采访对象应提哪些相关的问题,也就是说该问甲的,不要去问乙,有关“人物”工作中的表现,不能去问他的妻子、儿女;同样,“人物”在家里的情况,你也不会从他的同事口中得知。四是要学会巧妙地给被采访者“刹车”、“转舵”。这是因为有的采访者说不到要害总是跑题,如果任其说下去势必影响采访效果。采访者遇到这种情况,一定要注意不能带出不耐烦的表情,要礼貌地换一个话题来为对方“转舵”。尤其几个人的调查会,更不能信马由缰,要尽可能地利用有限的时间,挖掘出更多有价值的材料。

在整个采访过程中还要注意的是搜集素材要“以适当一”。尽管校报记者与被采访对象同在一个单位,依然需要采访者尽可能多问一些情况,多掌握一些素材。也许写作时只选用一个素材,但如果能采访到几个相同的素材一定要都记下来,以便在写作时从中挑选,增强“人物”的说服力。

关于采访前的准备工作(包括了解有关政策、情况、搜集有关资料等),这里就不再详述,但必须说明的是校报记者采访的基础准备工作一定要做好。这里包括理论的积累、政策的积累、知识的积累、语言的积累等等。平时多学一些东西,扩大一下知识面,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用上,俗话说“艺多不压身”,不无道理。

另外,采访校园新闻人物还应因人而异,因写作体裁不同而异,即:写人物新闻只需了解其主要事迹;人物特写着重现场采访、现场观察;写人物专访只要注意准备采访的专题;写人物通讯和报告文学则要做深入、细致的采访。

总之,采访是校报记者主观去认识客观的实践活动,来不得半点的草率和虚假,每一位校报记者都应该按新闻规律办事,坚持实事求是,真正做到按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去客观地认识每一位校园新闻人物。

第三节 校园人物通讯的写作

通过采访掌握了足够的素材之后,就可以进行写作了。校园人物的写作有各种体裁,如图片新闻、人物特写、专访、消息、人物通讯和报告文学等,这里主要对人物通讯的写作加以说明。

在介绍人物通讯写作之前,首先了解一下通讯这种体裁。

通讯,是一种可用叙述、描写、议论等多种方法,详细和形象地报道典型人物、事件或问题的新闻体裁。具体说来又可分为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工作通讯、事迹介绍、小故事等。

事件通讯 是指报道新闻事件发展过程的通讯,是一种以写实为主的通讯。它可以详尽而形象地报道一桩重大新闻事件的来龙去脉,给读者提供关于这个事件的具体情节,点明它的典型意义,并以富有激情的细节描绘感染读者;它也可以从某一新闻事件中截取一个或若干断面,反映若干场景;它还可以综述若干事件。写事件通讯,一是要突出事件的新闻特色,二是要写好几个典型情节,三是形式要新颖,四是语言要准确、精炼,描写要生动活泼。

工作通讯 是指以通讯、特写的形式来反映某一单位工作情况的经验报道。写工作通讯,一是要注意问题抓得准;二是要把问题分析透,使文章有特色,有深度;三是写作风格上要生动活泼。

小故事 是校报上经常使用的一种体裁。它人物少,情节简单,写起来和读下去都占不了多少时间,很受大家的欢迎。写小故事要把握的一是人物要先进,通过人物所做的事,反映教职工、大学生们崭新的精神面貌。二是情节要生动。三是文字语言要活泼。

写出一篇好的校园通讯应该把握好以下几点要领。首先要选择提炼好主题。一个人在一生中可能做了许多好事,其优秀的品质也可能在各方面都有体现。例如一名女教师,不仅是学术带头人,也是育人工作中优秀的班主任,在家里更是一位得到家人称道的贤妻良母。像这么一位处处出色的人物应该怎样去描述?就有一个选择主题和深化主题的问题。

选择一个好的主题,必须紧扣时代的脉搏,符合党中央的精神,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意愿与呼声,能够涉及当时当地所存在的重大问题。实际上,主题的提出,就是记者在作品中提出的主要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中心思想。主题选得好,自然会引起人们的关注;天津科大一位外语教师,她在二十六年执教生涯中兢兢业业,不仅在教学上做出了突出的成绩,而且在育人和发挥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方面也表现得极为突出。若按常规写法,势必把中心安排在她的工作表现上,写一个中年女教师如何在平凡的岗位做出不平凡的贡献。这样写,不能说主题选择不好,同样也可以起到教育人、鼓舞人、激励人的作用。但是,作者通过深入、细致地调查了解,发现尽管这位教师为教好经贸系和九二级大学英语掉了七、八斤肉的事迹很感人,但与她身为一名马来西亚归国华侨在阔别家乡三十五年,为了不耽误教学仅用十一天时间探亲的故事比起来,就显得和一般化了。作者考虑到,当时正值党中央发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通知之际,当时学校内还存在着“出国热”现象,从这位教师放弃优厚待遇立志报国的角度去写,就可以使主题更深刻、更鲜明,对年轻教师就更具教育意义。于是作者把主题放在“报国”上,文章围绕主题选择了她离家、探亲、归国这几幕重头戏。其中,尤其探亲一段用了很多的篇幅。从她接到在马来西亚的外甥婚礼邀请信开始,到她为教学推迟探亲日期,最后终于踏上回家之路,而后又强忍与亲人别离之痛提前返校,文章始终贯穿了身为归侨热爱祖国、一心报国的主题。由于这篇人物通讯立意深刻,市总工会的《天津教工》进行了转载。

选择主题,是从纷繁、杂乱的素材中理出明确的思路,从而确定文章的中心思想也就是文章的灵魂。要想使主题深刻、新颖,就需反复提炼主题。作者根据手中掌握的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精加工,从中找出最能反映事物本质和客观规律性的东西。作者提炼主题的过程,实际就是作者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过程。材料的本身会具有一定的思想性,但如何去挖掘,这要看作者的眼力。这种眼力的强弱程度,取决于作者自身知识的积累和观察问题的能力及思想水平的高低。对客观事物要有敏感的捕捉能力,能够在别人尚未察觉的情况下,标新立异地推出具有强烈时代感的主题,这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要靠作者平时的“修炼”。每一个校报记者、通讯员都应该下些笔外的功夫,力求使自己的文章有鲜明的特色,有深刻的立意。

一篇文章有了主题,就有了剪裁材料的标尺,所有材料的取舍,都要紧紧围绕主题这个中心。要选那些最能反映事物本质、最典型、最生动的材料。凡与主题无关或关系不大的材料务必舍去,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就好像一位艺术家雕塑一尊石像,全部材料是石头,如果要调出一个人物的肖像,必须把多余的部分凿去,让人屋面部改凸的凸出来,该凹的凹下去,不如此,石头永远是石头,不会升华为一件艺术品。

我们许多初学写作的同志最常见的毛病就是堆砌材料。辛辛苦苦采集来的材料,看看这个不错,看看那个也不错,都不舍得扔,恨不得全部写进文章。好比一个笨拙的裁缝,拿起一块花布,舍不得下剪子,那没办法,只有把布裹在身上当衣穿了。事实上,分不清主次的材料越多,人物的思想精髓就越容易被淹没,能够用一个例子说明问题的,绝不用两个去说明。正如前述,搜集材料要以十当一,多多易善;选择材料却要以一当十,力求精炼。

写人物,重在挖掘思想。我们说要学会取舍材料,无非是为了写出支配人物行动的思想内涵,写出一个人之所以高尚的思想动机,丹青难写是精神。一个画家画竹子,不仅要画竹的外形,有枝、有叶,更要让作品具有神韵。一篇人物通讯,不是仅罗列他的事迹,更重要的是让读者从他的事迹中看到他的精神,从中受到一种心灵的震颤。基于这种需要,就必须具备一双慧眼,能够在庞杂的事件中索取最有价值、最具典型意义、最能反映客观规律本质的“瑰宝”。

材料有了,主题有了,如何去完美的表现它,如何组成一篇文章,这里就涉及到第二点:写作技巧的问题。写文章首先要考虑文章的结构,这就是通常所谓的构思。结构好比人的骨架,骨架搭配得均匀、和谐、完整,人的体形就健美;骨架搭得松散、凌乱,则血肉无法依托,灵魂无法寄附。好的文章结构,一定要严谨、自然、统一、完整,做到有首有尾,有骨有肉,脉络清晰,层次分明,前后照应,过渡自然。一篇文章如果架子搭得不好,前后矛盾,“气血不畅”,就会使人感到雕琢生硬、云绕雾罩般的不舒服。这样的结构,即使你堆砌上再感人的材料,也不会使读者有耐心看下去。所以说,机构很重要。不管是从时间顺序上去组织文章,还是从空间变换以及材料性质分类上去安排内容,都要注意层次的分明。一般说来,人物通讯常采用按时间顺序和按材料性质分类划分章节的写法。

另外,文章的开头、结尾也很重要,万事开头难。动笔之前思潮滚滚,不知从何处下笔,一旦选准突破口,文章便会像积蓄的洪水破堤而出。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文章的开头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抒情,可以设问,可以用一件小事引出全文,也可以把事件的高潮一下子推出来。但千万不能与别人雷同,要有自己的风格,要有独具匠心的创造。“这就是你么,龙老师?一双曾汪着两潭秋水、闪烁着智慧波光的大眼睛,蒙上了一层薄薄的雾气;那曾爆出无数次爽朗笑声和宏亮讲课声的双唇,干裂得像涂上一层风干的胶水;那曾丰腴、潇洒、富于东方女性美的肢体,竟松软、干瘪得像被火炉烘烤着的黄蜡„„看着你那从鼻腔插进的胃管和用索穿方法吊着的输液瓶,我的心在颤抖。上帝呦,你为什么让万恶的病魔这么残酷地折磨一位刚强的女性?她善良的天性和不屈的意志是不应该受到这种惩罚的呀!”(摘自《生命的强音》)。这篇校园人物通讯的开头,作者是用素描的方法介绍了一个弥留之际的癌症病人的状况。为了使读者达到一种心灵的震撼,作者在简洁地为主人公画了一幅肖像之后,笔锋一转,情感喷薄而出,以强烈的抒情引出了全文,即文章主人公在身患绝症情况下坚持教学的动人事迹。这种开头,容易使读者产生共鸣,产生将文章读下去的欲望。另一篇校园人物通讯《这里有颗无名的星》,虽同出一位作者之手,但开头并不雷同。“他是一颗星,一颗极小的星,小到除了他的家人和同事以外不会有更多的人谈及他。然而,他确实是一颗星,每天都在默默地发光、发热。”这种开头,很适合文章的主题:一个平凡的汽车司机默默地做着平凡的事情,但在这些平凡的文字后面却蕴含着一个普通党员的奉献精神。开头的文字并不多,也没有一种恢宏的气势,宛若山涧流水,娓娓道来,就如同给人讲故事。而这种看似轻松的开头,确有一种吸引人读下去的内蕴,从写作技巧上,也有自己的特色。

人物通讯的结尾与开头一样不容忽视。做事情都讲究善始善终,一篇文章更不能有头没尾、头重脚轻。一般说来,结尾既是全文的总结,又是对主题的升华。结尾的形式多种多样,作者可以对主人公进行高度概括,也可以对主人公进行祝福,还可以用别人的评价去强调主题。但无论如何,都要紧扣主题,并要注意首尾照应。

在校园人物通讯《红蜡烛在唱歌》中,作者把主人公比喻成一支燃烧中的红蜡烛。文章的开头写到:“一支血红的蜡烛,在茫茫的秋夜中摇曳着闪亮的光,生命与情感随着跳跃的火花化为无数的光子弥漫于天宇人寰。我的同事郭俊梅就好像这支燃烧着的红蜡烛,时刻用她炙热的情感、无声的语言吟唱着自己雄浑、奔放的生命之歌。”文章的结尾,作者依然诉说着这支唱歌的红烛:“面对党和人民给的荣誉,她没有陶醉,觉得自己要做的事还很多,正如那支红烛,用自己的生命做燃料,为人民贡献着光和热,不到‘蜡烛成灰泪始干’的境界,她是绝不会停止唱歌的。啊,我们的女代表,你肝胆相照地为父老乡亲们办事,人们会拥护你、记住你的。如果你觉得这样充实,无悔无怨,就朝着自己的目标走下去吧。你那已燃烧了近一半的生命之躯,必然会在以后的岁月里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你的生命之歌也一定会被更多的人传唱!” 这样的结尾,不仅照应了开头,紧扣了主题,而且从“你的生命之歌一定会被更多的人传唱”一点睛之句升华了主题,暗示了“我们的时代是新人辈出的时代”这一而深刻的含义。

情节与细节的描写,是人物通讯区别于评论、消息的一个显著特点。论说文与消息,都无需对事件的具体情节与细节进行描写,而通讯则不然,往往人物的一举一动,都可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从而体现作品的主题。人物情节与细节之描写的先决条件是采访要细,观察要透,要不放过每一个微小的细节。如“天正下着蒙蒙小雨”,“他放下碗就回厂里去了”等等。

提起描写,往往容易使人产生一种错觉,认为只要大体上符合事实,作者可以任意想象、夸张,实则不然。人物通讯与文学作品不同,不仅事实要真实,人物故事的情节也一定要真实。本来主人公没有胃病,却偏要写成“他捂着胃口坚持给学生上课”,这不仅会使人物形象失色,而且会影响校报的威信。

心理活动的描写,属于细节描写的范畴。写人物心理活动,作者必须详细了解主人公性格、爱好、特征,要使你的描写符合这个人的实际,切忌凭主观想象,强加于人。

下面,就语言和文字的问题加以讨论。文章是由文字组成的,掌握一定数量的文字并不难,常用的汉字不过三千左右。但是语言则不同了,这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悠久文化历史的民族,前人传下来许多优美的语言,人民大众中也蕴含着丰富多彩、富于活力的语言。收集、掌握和运用千变万化的语言去表达自己的情感与见地,是每个写作者的基本功。我们在育人目标上常说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所谓写作能力,实际上就是一个人运用语言表达情感的能力。掌握的语言和词汇越多,写起文章来就越有文采。知识浅薄,语言匮乏,写出来的文章总让人感到单薄、苍白;而仅掌握一些词汇却不善于运用语言的人,写出的文章同样浮夸、呆板、不生动。学生通讯员常犯的一个毛病就是注重华丽辞藻的堆砌,忽视能反映人物性格、能使人物“活”起来的生动语言。写一个受到别人帮助的学生所说的感激话,往往就是:“感谢学校领导,感谢老师和同学们。”这样俗话、套话。有些词藻华丽的文章,乍看起来似乎有点文采,但经不起推敲与琢磨,他所表现的人物不是有血有肉、活灵活现,而是只穿着华丽的外衣,带着昂贵的皇冠,像一个没有生命的衣架支在那里。这样的文章连作者自己都未必被感动,更何况打动读者呢?

要掌握驾驭语言的本领,一是向书本学习,二是向群众学习。专业学习闲暇之余,多看点中外名著,也可在与别人交谈的时候,多注意搜集有特色的语言。一位知识分子说的话,决不可能与一位没文化的老大娘说的话相同;一位有丰富经验的校长的举止,也绝不会与刚刚走上讲台的年轻教师一样。就是同一个年龄段的教师,每个人的言谈举止都会因个性、素质的不同而存在差异。我们就是要从这些差异中找出“这一个有别于那一个”的细微之处,从而使笔下的人物绘声绘色,有血有肉,让他们在校报上立起来,活起来。最后,谈一谈“情”的问题。报纸是用来教育人的。平常做思想工作总是提倡“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同样,写人物通讯更离不开“情”。

首先,记者采访的时候要付出真情。你不动真情,人家就不愿和你交谈。其次是所采访的人物事迹,作者首先要感动。作者本身不受感动,就不会产生“一定要写出来”的强烈情感,连作者本人都不动情,怎能再去感染别人。再次是文章中要蕴含着情。这个情,不仅仅是指那种写作技巧的“抒情”,而是作者洋溢于文章字里行间的鲜明的爱憎之情。要做到“爱文章中人物之所爱,憎文章力里人物之所憎”。只有作者在写作时“忘了”自己,而将自己融入文章的角色里,才能写出真情实感,才能为笔下人物的命运所忧、所乐,才能将自己强烈的情感通过有声有色的描绘去感染读者,从而使自己的文章成为一篇为广大师生所喜闻乐见的佳作。

注:本文是作者应天津市高校校报研究会的邀请,根据1986年人民日报函授教材,结合本人几十年实际经验所撰写的论文。作为一个章节,曾经发表于天津大学出版社1997年11月版的《高校校报新闻学》一书。

校园人物通讯的采访与写作

宣传校园的先进人物和身边的好人好事,是校报编辑部一项重要的工作。任何一所高校,都会在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深化教育改革和教书育人的过程中涌现出大量的先进典型和好人好事。及时地发现并组织采写这些人与事,就成为高校校报弘扬时代主旋律中一篇恢宏的乐章。

第一节 校园新闻人物的选择

采写好校园人物,首先要选准对象。我们报道每一位先进人物,都是为了在学校中弘扬正气,以好的典型推动学校的各项工作。校园新闻人物的正面效应,取决于人物本身的新闻价值。也就是说这个人的事迹发表之后,能否引起全校师生员工的关注、认可,并从中受到教育和激励。一个没有群众基础且业绩平平的人物的报道在校报上发表之后,不仅起不到正面教育作用,反而会产生负面效应,因此各高校党委对新闻人物的选择都是极为慎重的。要选准一个人物,编辑部不仅要深入基层听一听基层领导的意见,还应该尊重党委有关领导的意见。一般来说,从学校历年来评选的先进人物中选择是比较稳妥的,因为这部分人大多经过群众的评议和领导批准,报道出去,只要符合事实,就不会产生负面效应。

对于有争议的人物,编辑部应采取既要尊重事实(即人物本身在某个方面的成就),又要兼顾读者(包括校领导和教职工)能否认同的慎重态度,非发不可得,可用小故事、特写、速写的形式报道,截取人物一个侧面、一件事情进行报道,或者推迟一下报道日期待人物得到大多数人认可之后再行报道。选择新闻人物,要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的原则,选择那些思想作风好、成绩突出的正面人物。编辑部要围绕学校贯彻、落实党的各个时期路线、方针、政策的情况和学校各个阶段的中心工作,有计划地确定一批采写对象。对于极个别对群众有警醒、教育作用的反面典型人物,应在征得党委、纪委同意之后再予披露,但必须保证“稳定全局”这个大方向。

第二节 校园人物的采访

访问对象选好之后,要做的第一项工作就是采访。采访质量的高低,是人物报道能否成功的先决条件。采访是新闻工作者为新闻报道而进行的了解客观情况的活动,它实质上是一种调查研究工作。

既然采访是记者了解和认识客观事物的活动,那么,就必须划清“认为采访是新闻工作者认识客观事物的活动”和“认为采访是借助客观表现主观的活动”这两种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采访理论的界限。从唯物主义的立场出发,就要尊重客观事实,在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中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找出客观规律性。而从唯心主义的立场出发,做法就截然相反,作者在未采访之前就毫无依据地为采访制定一个框框,然后拿这个框框向采访对象身上套。明明这个人能言善辩、品行恶劣,作者却偏偏仅从一面之交对其产生的好印象出发去搜集能够证明采访对象行为高尚的虚假材料。这种只从印象出发,不顾事实本身的采访态度,是新闻工作者之大忌,这不仅会有损党报的形象,也会助长某些人弄虚作假、浮夸轻率的不良之风。当然,这里所说的“从客观事实出发”并不是说让记者毫无准备地去打无把握之仗,到了一个地方盲无目的地四下乱闯。明晰的思路要有,但一定要在尊重客观事实的基础上。若在采访中发觉自己的想法与事实本身有出入,一定要取消原来的思路,服从于客观事实。例如,有一名记者在某高校教职工表彰大会上了解到一名市级先进个人的事迹很感人,便做了采访计划,下决心对这位同志的事迹进行大篇幅的报道。经过采访,发觉这个人在他们的研究室并不是最突出、最有成就的。全室十个人中,有三名博士生导师;三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者;两名被命名为市青年跨世纪学术带头人;两名获市级劳动模范或巾帼标兵称号。更何况,这位同志的许多科研成就又都是研究室全体同志集体智慧的结晶。基于这种客观事实,作者立即打消了单独采访写一个人物的计划,准备从反映整个研究室面貌的角度,重新进行采写。

采写校园新闻人物与采写社会新闻不同。社会新闻人物对于大多数采写者来说并不熟悉,不容易带框框。而在校园人物报道中,采写者与被采写者往往是师生或同事关系。这里就存在一个“熟人”是否还需要深入采访的问题。我们认为,熟悉的不等于了解,印象不等于事实。虽然作者与被采写者同处一个单位打过许多的交道,但是对于“人物”的内心世界未必全部了解,更何况复杂的人际关系还会使许多人“同事了几十年竟剪接不出一次倾心的长谈”。新闻报道来不得半点的虚伪,仅仅是凭印象“这个人大概快五十岁了吧”、“他大概是70年执教的吧”、“他大概有五项科研成果吧”是不行的。即使是听到别人说过的一些事,也有必要向本人作详细的调查、核实。仅凭印象出发,还容易使人带上浓厚的感情色彩。你喜欢这个人,往往容易看到他身上的长处,对于缺点则视而不见,反之则会厌恶或敬而远之,这些都不利于科学地、公正地去进行校园新闻人物的采写与报道。只有抛弃个人成见,站在尊重客观事实的基础上去深入调查了解“人物”的内幕,才会使我们搜集到的材料(包括采访记录)真实、可信、经得起考验。

从客观事实出发,还要弄清材料与事实、现象与本质的关系。新闻事实的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我们要采访一个人物,一般都要有意识地收集一些有关这个人物的材料,如工作总结、日记、上级部门的鉴定,对一些知名度很高的人士,还要收集以往曾经报道过的材料。对于我们经过千辛万苦搜集到的材料,也有一个“提纯”的过程,这就是经过认真分析研究并通过有效途径进行证实,挤出材料中的“水分”,选取确凿的事实。

有一所高校的院报刊登了一名市级三好学生的人物通讯。文章发表之后,不仅一位知情的院领导有意见,一位了解情况的学生干部也跑到编辑部谈了自己的看法。编辑很奇怪,因为这个人物的推出,是院学生办公室负责同志亲自推荐并送来上报市里的事迹材料。按道理讲,市级三好学生的事迹材料是由系里整理上报到学校,再由学校上报市里的。经过层层推荐、把关的材料还有假吗?经过深入了解,编辑才知道,原来这个同学善于走“上层路线”,他和周围同学的关系处得不那么融洽,而偏偏主管学生工作的那位老师又对这位同学印象极好。因此,上报材料中难免有片面不实之处。而我们的记者在采访这个人物时又只听被访问者的一面之词,没有听一听不同意见,这就导致了这篇文章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通过这个实例也不难看出,即使经过记者亲自采访的材料,也有掺杂“水分”的可能。因此,在采访过程中一定不要怕麻烦,要进行正面的、反面的、多层次、多侧面、全方位的了解,力求我们所报道的每一个人物都真实、可信,真正起到典型引路的作用。

采访好校园人物,是校报记者和通讯员的基本功,对于新闻采访的原理和方法一定要弄清楚,要知道怎样在实践中应用。一般说来,采访主要有口头采访、直接观察、采集资料、体验感受几种方法。采集资料部分已在前述部分作过介绍,这里不再赘述。直接观察是一种极易被初学采访者所忽视却又不能忽视的采访方式。因为在所有的被采访者中,并不是每个人都善于言谈并乐于接受采访的。出于各种原因,有的人不愿让自己成为新闻人物,对自己过去所作出的成绩闭口不谈,或者难于用语言来表述。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检验校报记者眼睛的“功力”了。会观察的人会从被采访者的一举一动中捕捉“人物”最细微、最生动的情节,从而使笔下的人物丰富、鲜活起来。在采访中,经常会遇到这样一种情况:采访一个教授或校办企业的厂长,谈了半天也没谈出什么东西。也许突然间的一个电话,或有人告知说有紧急情况需要被采访者去处理。这时,你就会发觉被采访者一扫拘谨、无奈的神情,立即表现出一个行家里手的老练与成熟。如果记者有幸看到被采访者处理问题的全过程,一定会从中发现许多珍贵的第一手材料。观察力的培养,与采访者本身思想素质的提高有关,在平时多注意思维训练也是很重要的。所谓“新闻眼”,是一个能否捕捉客观事物本质的能力问题。

体验和感受,是一个过程的两个阶段。体验是亲身去经历,到被采访者工作、生活的环境中去身临其境地呆上一段时间(可长可短);感受是从中悟出一定的道理。由于记者大多是学生通讯员,有自己的学习任务,难于有足够的时间去体验被采访者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故采用这种方法的不多。但作为一名校报记者,应对这种方式有所了解。

口头采访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在一般情况下,都是记者问,被采访者答。会问不会问,是记者的采访技巧问题;能答不能答,也是由记者的采访技巧所决定的。有经验的记者,不仅问得自然、得体、恰到好处,也会设法让不愿回答、不善回答的被采访者按照自己意愿答出个满意的结果。

口头采访可以通过几个渠道完成,一是找被采访者的上级领导了解基本情况,每个被采访者所在部门的领导对自己的部下总有一定的了解和评价。先与“人物”单位的领导接上“火”,可以大致了解“人物”本身的主要事迹和特点。这样,可为下一步直接采访了解“人物”作好铺垫。二是采访“人物”本人。三是开小型调查会,由“人物”单位领导召集几位“知情人”聚在一起,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讲述自己所了解的有关“人物”的事情。许多“人物”故事,往往就是在大家杂乱无章的七言八语中重现在记者面前的。四是采访“人物”身边最知情、最接近的人。这里主要指“人物”的亲属,如爱人、父母、孩子或者是朋友。无论利用上述那个渠道,记者都有一个掌握“火候”的问题。记者的目的是让被采访者讲话,还要讲真话,讲感人肺腑的话,这里就有一个摆位的问题。记者首先应该意识到自己不是到一个地方发号施令来了,人家不会买你的帐,即使勉强回答了你提出的问题,也全属应付差事。如果你在与被采访者交谈的时候,让对方感到你很真诚、很实在,且谈吐不俗,那么彼此的距离就会拉近,谈起话来就轻松、自然得多了。被采访者不但消除了戒备心理,而且会千方百计地讲明白你要了解的问题。朋友式的交谈,已成为采访中很重要的一个技巧,这种交谈方式尤其适用于那些行为谨慎、不善言谈或者不愿出头露面的人。在高校,有许多知识分子默默无闻地做了许多事,可是由于种种原因,有些人就是不愿谈自己的事迹。他们认为自己清清白白做人、勤勤恳恳地做事就可以了,不必称为“新闻人物”让人家去指指点点。面对这种情况,记者就有必要以朋友的身份去开导对方,解除他们的抵触心理。记者可以诚恳地告诉对方,经过报纸宣传,让大家了解被采访对象所作出的贡献,就等于让领导和群众承认了自己的价值。实际上,每一个知识分子不论付出多少心血,还是希望得到社会和单位认可的。

朋友式的交谈,免不了要拉一点家常。对一些善谈、肯谈的人,可以很快进入正题。但对那些不善谈切不肯谈的人,拉家常就成了“非它莫属”的敲门砖了。拉家常更可使彼此放松,事关重要的“正剧”,也往往在一些看来无关紧要的家常话中拉开帷幕。

有一名校报记者奉命去采访一位校办企业的厂长。这位厂长是全校有名的“倔老头”。当记者很有礼貌地说明来意之后,“倔老头”果然名不虚传:“我没嘛,你走吧。”尔后,他又打他的电话,忙自己的事情去了,把记者晾在了一边。记者面对意料之中的场面,没有惊慌,而是顺手拿起办公桌上的一块巧克力模板询问销路情况。不想,倔老头立刻来了精神,转过身来迫不及待地让这位记者帮他们推销产品。记者从这里打开突破口,和他交谈了如何扩大产品知名度的问题。为了进一步搞清这位倔老头厂长没白没黑为企业命运操劳的具体事例,这位记者便开始了看似轻松实则“设套”的“拉家常”。从“倔老头”老伴的不易,说到了他儿子的年龄、工作,从而挖掘出这位公而忘私的厂长在儿子患胸膜炎发高烧的情况下,也没有离开工作岗位一步,以及其爱人“坐月子”也没吃上一口丈夫做的饭这样两个生动感人的故事情节。

在前述口头采访中曾提到采访者要会问,实际上这里包含一个如何发问的问题。采访者向被采访者提问题,一是要简单、明了。如“您的某项科研成果是哪一年完成的,中间遇到什么问题?”、“别人都想办法跳槽挣大钱,您为什么执教三十年无悔无怨?”等等。二是要发现疑点紧追不放,直到把细节搞清楚为止,尤其高校新闻人物,大多从事教学和高科技研究工作,专业性很强。一个对被采访者所从事的专业很外行的记者,一定会在对方的谈话中听到许多专业性技术名词。如果你不懂,又不好意思去问,那么写作起来就会遇到很大的麻烦。若被采访者的谈话出现前后矛盾,与客观事实不符的疑点当时不去追问,文章写出来后也会引起不良反响。三是对采访对象应提哪些相关的问题,也就是说该问甲的,不要去问乙,有关“人物”工作中的表现,不能去问他的妻子、儿女;同样,“人物”在家里的情况,你也不会从他的同事口中得知。四是要学会巧妙地给被采访者“刹车”、“转舵”。这是因为有的采访者说不到要害总是跑题,如果任其说下去势必影响采访效果。采访者遇到这种情况,一定要注意不能带出不耐烦的表情,要礼貌地换一个话题来为对方“转舵”。尤其几个人的调查会,更不能信马由缰,要尽可能地利用有限的时间,挖掘出更多有价值的材料。

在整个采访过程中还要注意的是搜集素材要“以适当一”。尽管校报记者与被采访对象同在一个单位,依然需要采访者尽可能多问一些情况,多掌握一些素材。也许写作时只选用一个素材,但如果能采访到几个相同的素材一定要都记下来,以便在写作时从中挑选,增强“人物”的说服力。

关于采访前的准备工作(包括了解有关政策、情况、搜集有关资料等),这里就不再详述,但必须说明的是校报记者采访的基础准备工作一定要做好。这里包括理论的积累、政策的积累、知识的积累、语言的积累等等。平时多学一些东西,扩大一下知识面,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用上,俗话说“艺多不压身”,不无道理。

另外,采访校园新闻人物还应因人而异,因写作体裁不同而异,即:写人物新闻只需了解其主要事迹;人物特写着重现场采访、现场观察;写人物专访只要注意准备采访的专题;写人物通讯和报告文学则要做深入、细致的采访。

总之,采访是校报记者主观去认识客观的实践活动,来不得半点的草率和虚假,每一位校报记者都应该按新闻规律办事,坚持实事求是,真正做到按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去客观地认识每一位校园新闻人物。

第三节 校园人物通讯的写作

通过采访掌握了足够的素材之后,就可以进行写作了。校园人物的写作有各种体裁,如图片新闻、人物特写、专访、消息、人物通讯和报告文学等,这里主要对人物通讯的写作加以说明。

在介绍人物通讯写作之前,首先了解一下通讯这种体裁。

通讯,是一种可用叙述、描写、议论等多种方法,详细和形象地报道典型人物、事件或问题的新闻体裁。具体说来又可分为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工作通讯、事迹介绍、小故事等。

事件通讯 是指报道新闻事件发展过程的通讯,是一种以写实为主的通讯。它可以详尽而形象地报道一桩重大新闻事件的来龙去脉,给读者提供关于这个事件的具体情节,点明它的典型意义,并以富有激情的细节描绘感染读者;它也可以从某一新闻事件中截取一个或若干断面,反映若干场景;它还可以综述若干事件。写事件通讯,一是要突出事件的新闻特色,二是要写好几个典型情节,三是形式要新颖,四是语言要准确、精炼,描写要生动活泼。工作通讯 是指以通讯、特写的形式来反映某一单位工作情况的经验报道。写工作通讯,一是要注意问题抓得准;二是要把问题分析透,使文章有特色,有深度;三是写作风格上要生动活泼。

小故事 是校报上经常使用的一种体裁。它人物少,情节简单,写起来和读下去都占不了多少时间,很受大家的欢迎。写小故事要把握的一是人物要先进,通过人物所做的事,反映教职工、大学生们崭新的精神面貌。二是情节要生动。三是文字语言要活泼。

写出一篇好的校园通讯应该把握好以下几点要领。

首先要选择提炼好主题。一个人在一生中可能做了许多好事,其优秀的品质也可能在各方面都有体现。例如一名女教师,不仅是学术带头人,也是育人工作中优秀的班主任,在家里更是一位得到家人称道的贤妻良母。像这么一位处处出色的人物应该怎样去描述?就有一个选择主题和深化主题的问题。

选择一个好的主题,必须紧扣时代的脉搏,符合党中央的精神,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意愿与呼声,能够涉及当时当地所存在的重大问题。实际上,主题的提出,就是记者在作品中提出的主要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中心思想。主题选得好,自然会引起人们的关注;天津科大一位外语教师,她在二十六年执教生涯中兢兢业业,不仅在教学上做出了突出的成绩,而且在育人和发挥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方面也表现得极为突出。若按常规写法,势必把中心安排在她的工作表现上,写一个中年女教师如何在平凡的岗位做出不平凡的贡献。这样写,不能说主题选择不好,同样也可以起到教育人、鼓舞人、激励人的作用。但是,作者通过深入、细致地调查了解,发现尽管这位教师为教好经贸系和九二级大学英语掉了七、八斤肉的事迹很感人,但与她身为一名马来西亚归国华侨在阔别家乡三十五年,为了不耽误教学仅用十一天时间探亲的故事比起来,就显得和一般化了。作者考虑到,当时正值党中央发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通知之际,当时学校内还存在着“出国热”现象,从这位教师放弃优厚待遇立志报国的角度去写,就可以使主题更深刻、更鲜明,对年轻教师就更具教育意义。于是作者把主题放在“报国”上,文章围绕主题选择了她离家、探亲、归国这几幕重头戏。其中,尤其探亲一段用了很多的篇幅。从她接到在马来西亚的外甥婚礼邀请信开始,到她为教学推迟探亲日期,最后终于踏上回家之路,而后又强忍与亲人别离之痛提前返校,文章始终贯穿了身为归侨热爱祖国、一心报国的主题。由于这篇人物通讯立意深刻,市总工会的《天津教工》进行了转载。

选择主题,是从纷繁、杂乱的素材中理出明确的思路,从而确定文章的中心思想也就是文章的灵魂。要想使主题深刻、新颖,就需反复提炼主题。作者根据手中掌握的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精加工,从中找出最能反映事物本质和客观规律性的东西。作者提炼主题的过程,实际就是作者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过程。材料的本身会具有一定的思想性,但如何去挖掘,这要看作者的眼力。这种眼力的强弱程度,取决于作者自身知识的积累和观察问题的能力及思想水平的高低。对客观事物要有敏感的捕捉能力,能够在别人尚未察觉的情况下,标新立异地推出具有强烈时代感的主题,这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要靠作者平时的“修炼”。每一个校报记者、通讯员都应该下些笔外的功夫,力求使自己的文章有鲜明的特色,有深刻的立意。一篇文章有了主题,就有了剪裁材料的标尺,所有材料的取舍,都要紧紧围绕主题这个中心。要选那些最能反映事物本质、最典型、最生动的材料。凡与主题无关或关系不大的材料务必舍去,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就好像一位艺术家雕塑一尊石像,全部材料是石头,如果要调出一个人物的肖像,必须把多余的部分凿去,让人屋面部改凸的凸出来,该凹的凹下去,不如此,石头永远是石头,不会升华为一件艺术品。

我们许多初学写作的同志最常见的毛病就是堆砌材料。辛辛苦苦采集来的材料,看看这个不错,看看那个也不错,都不舍得扔,恨不得全部写进文章。好比一个笨拙的裁缝,拿起一块花布,舍不得下剪子,那没办法,只有把布裹在身上当衣穿了。事实上,分不清主次的材料越多,人物的思想精髓就越容易被淹没,能够用一个例子说明问题的,绝不用两个去说明。正如前述,搜集材料要以十当一,多多易善;选择材料却要以一当十,力求精炼。

写人物,重在挖掘思想。我们说要学会取舍材料,无非是为了写出支配人物行动的思想内涵,写出一个人之所以高尚的思想动机,丹青难写是精神。一个画家画竹子,不仅要画竹的外形,有枝、有叶,更要让作品具有神韵。一篇人物通讯,不是仅罗列他的事迹,更重要的是让读者从他的事迹中看到他的精神,从中受到一种心灵的震颤。基于这种需要,就必须具备一双慧眼,能够在庞杂的事件中索取最有价值、最具典型意义、最能反映客观规律本质的“瑰宝”。

材料有了,主题有了,如何去完美的表现它,如何组成一篇文章,这里就涉及到第二点:写作技巧的问题。写文章首先要考虑文章的结构,这就是通常所谓的构思。结构好比人的骨架,骨架搭配得均匀、和谐、完整,人的体形就健美;骨架搭得松散、凌乱,则血肉无法依托,灵魂无法寄附。好的文章结构,一定要严谨、自然、统一、完整,做到有首有尾,有骨有肉,脉络清晰,层次分明,前后照应,过渡自然。一篇文章如果架子搭得不好,前后矛盾,“气血不畅”,就会使人感到雕琢生硬、云绕雾罩般的不舒服。这样的结构,即使你堆砌上再感人的材料,也不会使读者有耐心看下去。所以说,机构很重要。不管是从时间顺序上去组织文章,还是从空间变换以及材料性质分类上去安排内容,都要注意层次的分明。一般说来,人物通讯常采用按时间顺序和按材料性质分类划分章节的写法。

另外,文章的开头、结尾也很重要,万事开头难。动笔之前思潮滚滚,不知从何处下笔,一旦选准突破口,文章便会像积蓄的洪水破堤而出。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文章的开头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抒情,可以设问,可以用一件小事引出全文,也可以把事件的高潮一下子推出来。但千万不能与别人雷同,要有自己的风格,要有独具匠心的创造。“这就是你么,龙老师?一双曾汪着两潭秋水、闪烁着智慧波光的大眼睛,蒙上了一层薄薄的雾气;那曾爆出无数次爽朗笑声和宏亮讲课声的双唇,干裂得像涂上一层风干的胶水;那曾丰腴、潇洒、富于东方女性美的肢体,竟松软、干瘪得像被火炉烘烤着的黄蜡„„看着你那从鼻腔插进的胃管和用索穿方法吊着的输液瓶,我的心在颤抖。上帝呦,你为什么让万恶的病魔这么残酷地折磨一位刚强的女性?她善良的天性和不屈的意志是不应该受到这种惩罚的呀!”(摘自《生命的强音》)。这篇校园人物通讯的开头,作者是用素描的方法介绍了一个弥留之际的癌症病人的状况。为了使读者达到一种心灵的震撼,作者在简洁地为主人公画了一幅肖像之后,笔锋一转,情感喷薄而出,以强烈的抒情引出了全文,即文章主人公在身患绝症情况下坚持教学的动人事迹。这种开头,容易使读者产生共鸣,产生将文章读下去的欲望。另一篇校园人物通讯《这里有颗无名的星》,虽同出一位作者之手,但开头并不雷同。“他是一颗星,一颗极小的星,小到除了他的家人和同事以外不会有更多的人谈及他。然而,他确实是一颗星,每天都在默默地发光、发热。”这种开头,很适合文章的主题:一个平凡的汽车司机默默地做着平凡的事情,但在这些平凡的文字后面却蕴含着一个普通党员的奉献精神。开头的文字并不多,也没有一种恢宏的气势,宛若山涧流水,娓娓道来,就如同给人讲故事。而这种看似轻松的开头,确有一种吸引人读下去的内蕴,从写作技巧上,也有自己的特色。

人物通讯的结尾与开头一样不容忽视。做事情都讲究善始善终,一篇文章更不能有头没尾、头重脚轻。一般说来,结尾既是全文的总结,又是对主题的升华。结尾的形式多种多样,作者可以对主人公进行高度概括,也可以对主人公进行祝福,还可以用别人的评价去强调主题。但无论如何,都要紧扣主题,并要注意首尾照应。

在校园人物通讯《红蜡烛在唱歌》中,作者把主人公比喻成一支燃烧中的红蜡烛。文章的开头写到:“一支血红的蜡烛,在茫茫的秋夜中摇曳着闪亮的光,生命与情感随着跳跃的火花化为无数的光子弥漫于天宇人寰。我的同事郭俊梅就好像这支燃烧着的红蜡烛,时刻用她炙热的情感、无声的语言吟唱着自己雄浑、奔放的生命之歌。”文章的结尾,作者依然诉说着这支唱歌的红烛:“面对党和人民给的荣誉,她没有陶醉,觉得自己要做的事还很多,正如那支红烛,用自己的生命做燃料,为人民贡献着光和热,不到‘蜡烛成灰泪始干’的境界,她是绝不会停止唱歌的。啊,我们的女代表,你肝胆相照地为父老乡亲们办事,人们会拥护你、记住你的。如果你觉得这样充实,无悔无怨,就朝着自己的目标走下去吧。你那已燃烧了近一半的生命之躯,必然会在以后的岁月里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你的生命之歌也一定会被更多的人传唱!”

这样的结尾,不仅照应了开头,紧扣了主题,而且从“你的生命之歌一定会被更多的人传唱”一点睛之句升华了主题,暗示了“我们的时代是新人辈出的时代”这一而深刻的含义。

情节与细节的描写,是人物通讯区别于评论、消息的一个显著特点。论说文与消息,都无需对事件的具体情节与细节进行描写,而通讯则不然,往往人物的一举一动,都可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从而体现作品的主题。人物情节与细节之描写的先决条件是采访要细,观察要透,要不放过每一个微小的细节。如“天正下着蒙蒙小雨”,“他放下碗就回厂里去了”等等。

提起描写,往往容易使人产生一种错觉,认为只要大体上符合事实,作者可以任意想象、夸张,实则不然。人物通讯与文学作品不同,不仅事实要真实,人物故事的情节也一定要真实。本来主人公没有胃病,却偏要写成“他捂着胃口坚持给学生上课”,这不仅会使人物形象失色,而且会影响校报的威信。

心理活动的描写,属于细节描写的范畴。写人物心理活动,作者必须详细了解主人公性格、爱好、特征,要使你的描写符合这个人的实际,切忌凭主观想象,强加于人。

下面,就语言和文字的问题加以讨论。文章是由文字组成的,掌握一定数量的文字并不难,常用的汉字不过三千左右。但是语言则不同了,这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悠久文化历史的民族,前人传下来许多优美的语言,人民大众中也蕴含着丰富多彩、富于活力的语言。收集、掌握和运用千变万化的语言去表达自己的情感与见地,是每个写作者的基本功。我们在育人目标上常说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所谓写作能力,实际上就是一个人运用语言表达情感的能力。掌握的语言和词汇越多,写起文章来就越有文采。知识浅薄,语言匮乏,写出来的文章总让人感到单薄、苍白;而仅掌握一些词汇却不善于运用语言的人,写出的文章同样浮夸、呆板、不生动。学生通讯员常犯的一个毛病就是注重华丽辞藻的堆砌,忽视能反映人物性格、能使人物“活”起来的生动语言。写一个受到别人帮助的学生所说的感激话,往往就是:“感谢学校领导,感谢老师和同学们。”这样俗话、套话。有些词藻华丽的文章,乍看起来似乎有点文采,但经不起推敲与琢磨,他所表现的人物不是有血有肉、活灵活现,而是只穿着华丽的外衣,带着昂贵的皇冠,像一个没有生命的衣架支在那里。这样的文章连作者自己都未必被感动,更何况打动读者呢?

要掌握驾驭语言的本领,一是向书本学习,二是向群众学习。专业学习闲暇之余,多看点中外名著,也可在与别人交谈的时候,多注意搜集有特色的语言。一位知识分子说的话,决不可能与一位没文化的老大娘说的话相同;一位有丰富经验的校长的举止,也绝不会与刚刚走上讲台的年轻教师一样。就是同一个年龄段的教师,每个人的言谈举止都会因个性、素质的不同而存在差异。我们就是要从这些差异中找出“这一个有别于那一个”的细微之处,从而使笔下的人物绘声绘色,有血有肉,让他们在校报上立起来,活起来。

最后,谈一谈“情”的问题。报纸是用来教育人的。平常做思想工作总是提倡“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同样,写人物通讯更离不开“情”。

首先,记者采访的时候要付出真情。你不动真情,人家就不愿和你交谈。其次是所采访的人物事迹,作者首先要感动。作者本身不受感动,就不会产生“一定要写出来”的强烈情感,连作者本人都不动情,怎能再去感染别人。再次是文章中要蕴含着情。这个情,不仅仅是指那种写作技巧的“抒情”,而是作者洋溢于文章字里行间的鲜明的爱憎之情。要做到“爱文章中人物之所爱,憎文章力里人物之所憎”。只有作者在写作时“忘了”自己,而将自己融入文章的角色里,才能写出真情实感,才能为笔下人物的命运所忧、所乐,才能将自己强烈的情感通过有声有色的描绘去感染读者,从而使自己的文章成为一篇为广大师生所喜闻乐见的佳作。

注:本文是作者应天津市高校校报研究会的邀请,根据1986年人民日报函授教材,结合本人几十年实际经验所撰写的论文。作为一个章节,曾经发表于天津大学出版社1997年11月版的《高校校报新闻学》一书。

第二篇:新闻采访与写作(写作~通讯)

新闻写作的共同规律:充分体现对象主体的价值,严格遵守新闻真实性原则,注重发挥事实本身的作用,在真实的前提下追求时效

如何充分体现对象主体的价值?

以较大篇幅详细叙述,以相应背景进行烘托,造成鲜明强烈的对比 事实的“五性”:重要性、显著性、时新性、接近性、趣味性 新闻真实性的基本要求:据实报道,如实报道

如何从诸多方面确保新闻真实性:1.新闻五要素真实准确 2.对现场的描写务求真实 3.追求细节的真实 4.使用真实可靠的数据 5.确保引语的真实准确 6.讲究分寸、留有余地

如何在真实的前提下追求时效:1.记者要有拼抢意识 2.记者要有新闻敏感 3.要坚持新闻的真实性 4.记者要有一定的写作能力

新闻媒体 文字符号:文字符号是人们比较熟悉的传播信息的介质,它通过能指代客体的文字字符来运载信息。

视听符号定义:视听符号,以人们可直接感知的声音、图像来传递信息。异同点:

同:它们都是用于信息传播的介质。异:文字符号是一种间接性的表现符号,字符与客体之间需借助社会既定编码规则才能发生指称作用,提供宽广和深邃的阅读和想象空间,视听符号是一种直接性的表现符号,图片、声音、形象都是可以直接感知的,这些符号或取自客体的外在体现,或源于报道者自身感受,它们在人类共同经验范围内都有比较确定的意义指向,提供具有真实性、现场感的新闻。图片符号在报道中有什么重要作用:1.凸显新闻事实瞬间的视觉冲击力 2.凸显外在直接意蕴和内在含蓄意蕴的结合 3.凸显图文配合的审美趣味 4.印证新闻的真实性

广播电视的优势:1.在新闻事实发生后,报道迅速、先声夺人 2.对新闻事实的展示生动传神、现场感强 3.以电波发射形式传播,能形成较大的覆盖面 4.广播电视对受众无“门槛”限制

广播电视的劣势:1.受众被动接受、无自主性可言 2.节目转瞬即逝,选择性差

电视:凭借声音、图像传播新闻 “谋在先”和“断在现” “谋在先”,即在开机之前对新闻事实中可能引起公众关注的重点内容的判断、思考。明确重点和信息传达给公众。“断在现”,即在开机采集时面对新闻现场诸多信息时的决断。“断在现”的“现”,指的是新闻现场。电视记者需要在丰富、庞杂的信息之间做出决断。

互联网:包容诸多优点的新媒体 网络传播的优缺点:

优点:1.拥有电子媒体的全部传播优势,图文并茂,渗透力极强,选择性好,保留性好。1.在信息流程方面,兼有人际传播的全部功能,是名副其实的“多媒体”“全媒体”。2.在信息综合包容方面,开创了信息虚拟表达、信息交互、信息搜索等全新功能。

缺点:1.网络媒体对使用者的素质要求较高 2.网络终端设备的价格比收音机、电视机昂贵

3.网上信息真假混杂,有时不易鉴别

一、网络新闻信息编码的若干特征

1.多媒体写作 2.超文本链接 3.全方位互动 4.大功能检索

二、网络新闻写作和编辑的特殊要求 网络新闻标题和电视新闻的标题相近,都用一句话来表示具体的新闻事实和实在的意思。新闻标题也只能是一行字。

注意:1.将新闻的主要事实在标题中加以展示 2.标题的文字简洁,意思明了 要求:1.在采写要求上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2.注重标题的制作,不能成为标题党

消息写作

消息的含义:以最直接、最简练的方式报道新闻事实的一种新闻文体,是最经常、最大量运用的报道体裁。分类:

(一)篇幅长短:长消息、短消息、简讯、一句话新闻

(二)结构是否完整:结构完备的消息、结构不完备的消息

(三)报道的内容:经济消息、时政消息、文娱消息、体育消息的具体分类:1.动态消息 2.述评消息 3.综合消息

消息结构的外部特征: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尾 基本结构:1.倒金字塔结构 2.非倒金字塔结构:(1)时序结构(2)并列结构(3)悬念式结构

倒金字塔结构:根据事实新闻价值的高低来排列叙述新闻事实顺序的文本结构。消息结构的特点:1.重要信息放在最前2.允许不完整的消息结构的存在

消息标题

标题概念:新闻标题是新闻内容高度概括和浓缩出来的,揭示新闻内容简明而醒目的文字。消息标题的不同形态:1.单一结构标题 2.复合结构标题:正题、引题(正前)副题(正后)消息标题撰制的规律:标题展示,点明新闻事实,简洁明快。受媒体特点的制约。在复合结构标题中,引题和副题应该围绕正题而设,为正题服务。

消息标题的技巧:1.借用修辞格,增强标题的表现力 2.运用新鲜活泼的群众口头语言,增强消息标题的鲜活性 3.借助于标点、符号或数字,增强消息标题的情趣 4.想方设法求新、求变

消息导语

导语的含义:导语是消息文本的开首部分,在文首引导读者阅读的文字。导语的特点:1.用生动的语言展示事实的最具有新闻价值的部分 2.用简洁的语言道出新闻事实中受众最感兴趣的部分 3.用明晰地语言讲述新闻事实所体现的鲜明特点

导语写作的要求:1.概括内容,提供有效信息 2.展示亮点,吸引受众眼球 3.设置悬念,激起阅读兴趣 4.变换套路,借鉴散文优长

消息主体的含义:主体是消息的主干部分,也是具体展示和叙述新闻事实的部分,是提供相对完整的新闻信息的部分。

主体写作中的关键环节:1.处理好主体与标题、导语的关系 2.处理好主体与主题的关系 3.注意报道中的转折与连接

消息背景的类型:1.烘托性背景 2.说明性背景 3.揭示性背景 消息背景运用的原则:1.必要性原则 2.简明性原则 3.灵活性原则 3.趣味性原则 4.通俗性原则 5.真实性原则

消息结尾的作用:1.对新闻事实加以概括 2.对全篇报道进行升华 3.对事实的新闻价值和隐含意义进行点化 4.就报道的事实加以引申,以此启发受众思考 5.对前文所报道的新闻事实予以补充 消息结尾的写作方法:1.背景性结尾 2.描写性结尾

通讯写作

通讯的含义:是一种比消息详细生动地报道客观事物或典型人物的新闻体裁 通讯的特点:1.较之消息有所延展 2.运用多种表现手法 3.产生多层次的效果

通讯与消息的比较:

共同点:时效性,真实性,凸显新闻价值

不同点:消息时效要求强于通讯,文本结构有差异(署名,标题,重心),消息文本容量小于通讯,表达方式上通讯更加自由。

通讯主题的特点:深刻性 新颖性独特性 集中性

叙事记述型通讯的结构:1.纵式结构 2.横式结构 3.纵横交叉式结构 4.浓缩时空式结构 5.蒙太奇式结构 6.特殊结构方式

新闻小故事的含义:又叫“小通讯”,是“一种记述情节曲折完整的新鲜事实的短通讯”。新闻小故事的特点:1.报道具有故事性的事实 2.讲述具有新闻性的故事 3.演绎具有趣味性的情节

新闻特写的含义:抓住最能反映人物、事物特征的精彩片段,生动形象地再现典型事件、人物和场景的新闻体裁。

新闻特写的要求:1.对片段加以突出和放大 2.写富有特色的片段 3.着力写富于情趣的片段 4.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

小故事与特写的区别:小故事故事性强,情节完整;特写是指抓住最能反映人物、事物特征的精彩片段,生动形象地再现典型事件、人物和场景的新闻体裁。大型人物通讯的写作的概念:以报道新闻人物事迹或活动,展示人物精神面貌为内容的通讯类型

人物通讯写作的一般要求:1.根据事实写人物 2.写活生生的人物 3.写出人物的特点

调查分析型通讯的写作

与叙事记述型通讯的比较:

同:两者都以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为基础,都对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进行较为详细的报道。异:1.采访中关注点不一样,调查分析型作者采访时关注问题、症结、原因、本质。2.写作侧重点不一样。调查分析型通讯侧重于在深入调查、掌握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上,对事件的成败得失进行分析思考,在分析思考中直逼题旨。叙事记述型通讯侧重于对人、事、景、物的具体叙写,通过具体叙写显现作品之旨。3.所产生的效果不一样。调查分析型通讯的效果是启人思,更多地影响人们的理想层面。叙事记述型通讯的效果是感人心。

深度报道的写作

深度报道的概念:深度报道是某些通过展示宏观背景,对新闻事实进行分析、解释、预测并达到相当深度的报道的总称。深度报道的分类:

1.独立文体的深度报道:调查性报道、解释性报道、预测性报道、深度人物访谈 2.非独立文体的深度报道:跟踪报道 系列报道

第三篇:校园通讯采访稿(范文)

能力架起成功的桥梁

——自动化系2006级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刘州求职记

学生记者 高尚峰 刘晓 田俊灵 刘东风

很难想象一个人成功的背后到底付出了多少,一个仅仅利用四年的大学生活就参加了如此多的比赛,荣获了如此多的证书,这是怎样的一种恒心。正如著名诗人冰心所说:“成功的花,人们只惊艳它现实的明艳,然而当初它的芽儿,却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刘州,我校自动化系2006级电气工程与自动化本科专业学生,在经历了执着的追求和不懈的努力之后,凭借自己较强的创新意识、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和扎实的专业知识一路过关斩将,最后从来自山东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东北电力大学、中国石油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等各大高校的五百名应聘者中脱颖而出,被山东电力建设第三工程公司录取。

其实从大三开始,刘州就坚定思想,要创业。临毕业的五月,他参加了学校组织的首届创业培训班。在那里,它汲取了很多优秀的思想,模拟训练。但在他仔细权衡了自身情况和当今形势后,最终决定先工作,学习一点经验。他说:“毕竟我的舞台是社会,我首先要了解社会。”

既然选择了求职,往往要未雨绸缪。因为临毕业时刘州还有几个项目要完成,所以相对于其他求职者,他是准备的比较晚的,但这个时候,他已经在山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等地方上广泛撒网,还经常和同学们一起组队去参加济南和青岛的大型招聘会。对比哪里的企业和质量相对来说比较高,之后就开始做好自己的毕业设计等工作。最终他在山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里收到了很多单位的面试通知,和家里商量后,他最终选择了比较好的三家单位去面试,山东电力集团就是其中一家。

在接下来的面试中,刘州更是深有感触地说:“细节决定成败。”在面试室外等待传令自己的时候,他始终面带笑容,说话做事谨慎得体,他知道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将作为最终的打分标准。他告诉记者,面试时,衣着一定要正式,最好是白衬衫和黑西裤加皮鞋,不要挽袖口,即使很热衬衣也只能解开上面一个纽扣。面试时,一定要提前半小时去等待,一般的单位不喜欢迟到或没有准备就满头大汗跑去面试的应聘者。面试时要始终面带微笑,进门前要先敲门,经同意了之后在进入。记得,要向主考官们鞠躬问好。回答问题时,不要有肢体动作,自然一点就行„„这些都是面试时应该注意的问题。刘州从容、自信地回答了考官提出的所有问题,二十分钟后全部用英语进行对话,刘州凭借自己扎实的英语功底和快速的反应能力,应变自如。最终,他以绝对优势战胜了来自其他高校的面试者,顺利地迈进山东电力集团的大门。

“宝剑锋冲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刘州今天所取得的成绩与他平时的努力是分不开的。从小对电子产品充满兴趣的他几乎每天都往实验室里跑。他说:“我大学四年就是把自己当一个研究生来上的,除了学习之外,我基本上都是在实验室里度过的,我有自己的项目也有老师让我做的项目。”刚进入大学时,为了参加山东省第四届

机电产品创新大赛,他毅然放弃暑假回家的机会,选择留在学校备战。就这样,他在实验室一带就是四年。当记者问他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他时,他说:“是热爱和信念。第一热爱,从小我对电子产品就比较喜欢,经常拆卸家里坏的电气设备,无意间的修好,对我就是莫大的奖励,越来越迷恋动手操作也更主动去挑战;第二是信念,从我进入系科研的那一天起,因为身兼班长和科技实践部部长,我希望将自己所带的队伍朝着共同的目标发展,我更担心的是同学们说我没有能力却领导系里重要的下属部门。我热爱自己的专业,感恩对我信任的所有老师和同学们。正是这种信念,支撑我四年。”他还说:“自信心给我很大的鼓舞,我相信我有能力去解决所有的问题。”

对刘州而言,大学生活是是充实而美好的,四年的大学时光给刘州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沉着稳重、为人随和的刘州在大学期间一直担任班长。基于对科研的热爱,刘州决定在07年申请建立科研实践部(下设机器人协会、机电产品爱好者协会),并担任部长;还创办滨州学院机电产品爱好者社团,并担任社长;兼任本系社团联合会主席。所有的这些经历不仅丰富了刘州的管理与工作经验,锻炼了他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意志,而且使刘州牢固的掌握了其专业知识,能将专业知识熟练地运用到机电设计大赛及电子大赛中。刘州先后参加了“第四届飞思卡尔智能车”比赛、山东省机电创新设计大赛、山东省兴科机器人大赛、我校举办的比赛等数项大赛,仅证书就荣获了近三十项。他获得的奖项有:2007年,8月山东省机电创新设计大赛,《太阳能概念房车创意设计》获三等奖;10月山东省兴科杯机器人

大赛,《爬杆机器人》获二等奖;2008年,8月山东省机电创新设计大赛三项作品《厨用电动清洗刷》《全自动智能垃圾桶》《燃气防漏报警系统》分获二等奖、三等奖、三等奖;9月山东省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简易多功能计数器》获一等奖;10月荣获教育部颁发的“电子工程师”;10月开发电脑遥控器产品并生产销售,并申请专利;10月“山东省虚拟仪器—NI Multisim应用”获省二等奖;09年,4月选拔参加“第四届飞思卡尔智能车”比赛;7月获山东省第一届“金宇轮胎杯”三等奖;8月获第四届飞思卡尔智能车比赛华北赛区二等奖等。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荣誉的获得充满艰辛,这些荣誉都是他心血与汗水的结晶,是他努力奋斗的结果。当谈及他的奖项,他总是淡淡地说“其实没什么”,可我们每个人都能从中感受出他心中的喜悦与自豪。

回忆起参赛时的点点滴滴,刘州激动地说:“好像就是在昨天啊!每一次赛前准备工作都是相当艰辛的,从准备项目,查阅资料,硬件制作,软件编程,都要经过一两个月或更长的时间准备,电子设计大赛应该是最紧张的,从拿到题目,总共就四天的时间,要从无到有,需要的是四天三夜的奋斗,那时都是吃住在实验室,我负责做硬件,结构设计,我发现在这个过程中专业互补要求相当高,我是自动化系的,一个是物理系的,还有个是计算机系的,我们在这四天三夜里战胜了所有的难题,解决了所有的问题,设计出了题目所给的所有功能,去潍坊学院比赛的前一天晚上我们都还在通宵不断调试产品,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上天也眷恋了我们,我们拿了一等奖。”他还特别感

谢系里领导对学生科研和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视,还有老师对他的鼓励和肯定。他还说:“我第一次参加比赛时就是一个打酱油的人,不过我还是能学到不少东西,系里培养人的模式都是这样,承上启下,接力棒不能丢,要一届一届的传承下去。”

马云说过一句话:“生活是公平的,哪怕吃了很多苦,只要你坚持下来,一定会有收获,即使是失败了,你也获得了别人不具备的经历。”是的,一路走下来对于刘州并不是容易的,但他却获得了别人没有过的经历,正因为这样的经历为他今后的就业和创业打下了基础。

作为已经毕业的学长,他也想与学弟学妹们分享一下自己一路走来的一些感悟。他说道:“ 第一:一定要有目标:人生一定要有目标,才能有动力和清晰的努力方向。第二:为目标而努力:设立一个目标很简单,但是要实现自己的目标靠的是真实的行动和充足的毅力。第三:要锻炼自己的能力:掌握必要的技术是你生存下去和取代别人的唯一筹码。第四:要保持一定的压力感:现在的大学毕业生供远大于求,我们该给自己留一张什么样的底牌?第五:考研是一条不错的选择:去一个更广阔的空间锻炼自己,挖掘自己的潜力,给自己的人生交一份无悔的答卷。”

现在,刘州在山东电力集团里经过一年的努力,由开始的电气技术员升职到了电气工程师,获得了公司的优秀员工称号,在处处做到了新员工各种能力的第一。他时刻都没有放弃过努力和追求,在他的心中一直有一个梦想促使他前进,那就是创业,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来。古人有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是刘州很欣赏的一句话,因为这句话时刻提醒着他,要对自己的人生有一个好的规划,那样才不会在浑浑噩噩中荒度时光。我们也相信,刘州一定能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朝自己规划的方向不断延伸。

第四篇:人物通讯的写作要点及采访感悟概要

人物通讯的写作要点及采访感悟 镇江市检察院宣传教育处 卢嘉凯

平时,我们从事检察新闻宣传的内容 主要有三类:消息、案件报道、典型报道。而典型报道主要是宣传报道检察机关的先进 人物,是弘扬正气、树立榜样开展正面宣传 的主要手段。那么,掌握人物通讯的写作方 法,向新闻媒体宣传先进人物,为让检察走 向社会,让社会了解检察,多出精品,多作 贡献,势在必行。

从文章体裁上讲,通讯是记叙文的范 畴,下面我们先从记叙文的概念入手,谈谈 人物通讯的写作要点,以及自己采访先进典 型的感悟。

一、记叙文的概念

文章的体裁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

文章的表达方式一般不外乎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客观表达方式, 用来表现客观事物;另一方面是主观表达方式,用来表现主观感 受。

客观表达方式有三种基本类型: 记叙,用来表现人、事、景、物的静止 状态或运动状态;描写,用来表现人、事、景、物的具体 形象;说明,用来表现人、事、景、物的文化 知识性因素。主观表达方式有两种基本类型: 抒情,用来表现作者的内心体验;议论,用来表现作者的见解或主张。

1、记叙文的涵义:记叙文是以叙述为 主要表达方式 , 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 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2、记叙文的要素:时间、人物、地点、发展、经过、结果。

3、记叙文的特点:以记叙和描写为主 要表达方式。

4、记叙文的分类:记叙文有广义与狭 义之分。

广义的记叙文,包括记叙性的文学作 品,如散文、小说等。

狭义的记叙文是指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 的情态变化和发展进行叙述和描写的一类文 章,常见的如消息、通讯、报告文学、日记、回忆录等。

二、新闻的概念

1、新闻的涵义:新闻也叫‚消息‛, 是记叙文的一种类型。指对国内外新近发生 的具有一定社会价值的人和事实的简要而迅 速的报道。新闻种类较多,有动态消息、评 论消息、社会新闻、文教新闻、国际新闻等。

2、新闻的分类:新闻概念有广义与狭 义之分。

广义的新闻,是消息、通讯、特写、速 写、报告文学、采访手记、群众来信等多种 新闻文体的总称;狭义的新闻则专指消息。‚新闻‛ 一词, 在我国最早出现在唐代,指的是新听到的国 家大事;后来《红楼梦》里出现的‚新闻‛, 指的是见到的有趣的新鲜事。

3、新闻的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经过、结果。

4、新闻的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标题、导语、主体是消息必不可少的, 背景和结语有时则蕴涵在主体里面,有时省 略。

三、通讯的概念

1、通讯的涵义:通讯是一种比消息详 细而深入地报道新闻事实的体裁。

2、通讯的特征

容量大 :通讯可以反映更多、更具体的 情况,把事件的来龙去脉交代得更详尽,篇 幅可以稍长。

样式多 :此点可在通讯的类型中详见。写法活 :结构灵活多变、表达方式自由, 语言形象生动。

3、通讯的类型: 有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工作通讯、风 貌通讯。

4、通讯的结构:通常有三种。

一是纵式结构。即按单纯的时间发展顺 序、事物发展的顺序(包括递进、因果等、作者对所报道事物认识发展的顺序、采访过 程的先后顺序等来安排层次。

二是横式结构。即按空间变换或事物性 质的不同方面来安排层次。常见的有:空间 并列式、性质并列式、群相并列式、对比并 列式。

三是纵横结合式结构。即将纵式和横式 结合起来。此结构多用于事件复杂而时间跨 度大、空间跨度广的通讯。

5、通讯的表达方式。通讯以叙述和描 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但又不局限于此,亦可 灵活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和方法。通讯在表达 方式的运用上有自己的个性,即: 叙述的具体性和直接性。通讯因较详细 而深入报道人物和事件,故而事实的叙述宜 具体、形象、生动。但不宜过于铺张、不能 沓散零乱、不必过于舞文弄墨、转弯抹角。描写的直观性。通讯是新闻体裁, 描写 不能虚拟、想象,不能靠花哨修饰和夸大形 容,应深入现场、亲眼目睹,描写事物或人 物的本来面貌,表现出新闻性和现场感。

议论抒情的实在性。通讯中抒情、议论 不可乱用和滥用,要用在适当处,通常是开 头处作诱导, 关节处作渲染, 衔接处作粘合, 结尾处作点晴。或在阐明事物之内部联系;或在激发启示读者。

四、人物通讯的的概念

1、人物通讯的涵义:即具体、形象地 报道人物事迹、经历的通讯。人物通讯可写一人,也可写群相;可写人的一生, 也可写一个阶段或某个 侧面;可写正面人物,也可写反面典型;可写大人物,也可写凡人百姓。

2、人物通讯写作有几点需注意:一忌‚有人无魂‛。即人物经历、事迹 都写了,但不善于选择典型材料、组织安排 材料,或不善于透视人物内心世界,不善于 站在时代高度对人物进行观照。‚人‛是有 了,但思想感情、性格风貌、精神境界却没 表现出来。

二忌 ‚有魂无人‛。即能站在一定高度 把握方向性和时代性,但人物精神面貌、思 想境界表现得空洞抽象、缺少丰满血肉,没 有具体、丰富而典型的事实。

三忌‚千人一面‛,缺乏个性,没有特 色。

四忌 ‚褒一贬百‛。不宜用 ‚水落石出‛ 法,压低一片,抬高一个,不能故意把群众 写得落后、矮小, 从而突出所写人物的先进、高大。应用‚水涨船高‛法,处理好‚一‛ 与‚百‛的关系。

五忌写 ‚全人‛。再伟大的人物也有与 普通人生活相同的地方,也要食人间烟火。只有这样,人物形象才丰满、才真实可信。人有‚正像‛又有‚反像‛,有七情六欲。写先进人物坚守岗位、勤奋工作,不要动则 写父母病危不回家、妻子难产不离岗。‚无

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还有, 不要写人好则‚好绝‛,写人坏则‚坏透‛。此外, 人物通讯还要善于通过人物的行 动、语言、心理和典型细节等来表现人物。

五、采访的几点感悟

采访就是搜集寻访。也专指新闻采访, 即记者为取得新闻材料而进行的观察、调查、访问、记录、摄影、录音、录像等活动。是 一种媒体信息的采集和收集方式,通常通过 记者和被获取信息的对象面对面交流。

1、全面了解采访对象。

现有材料, 与人物直接沟通, 侧面了解, 与众不同的地方,熟悉采访对象相关知识。如马拉松?马拉松长跑的距离:半程与 全程之分, 42点 195公里, 半程是 21点 0975公里。注意事项是什么?

2、确定主题,列出采访提纲。

一篇文章如果没有主题,就没有必要 写。一篇文章只能有一个主题,而不能有多 个主题。(主题:检察官挑战马拉松 准备从哪几方面着手写, 是采访提纲的 主要内容。

如采访马拉松稿。有几条是必须采访 的: 个人成长经历?家庭情况?兴趣爱 好? 为什么要去跑马拉松?跑的成绩和名 次? 你是怎么练的?练和跑的过程中有些 什么曲折经历? 采访的经验是锻炼出来的, 熟练之后不 用列提纲都会采访。

3、约请与准备采访环境。

当面或电话约请。如果采访不到第一主 角时,可以采访周边的人,如同事、家人、熟悉他的人。

采访地点要安静,休闲式。

4、现场采访。采访之初,要给采访对 象留下好印象。问简历。

用半小时左右问时间表,即问他的简 历。人在被问及过去时往往比较放松,可以 任意去讲。可能会涉及细节,要了解哪些跟 通讯有关、哪些无关,只追问有关的细节。采访时让他回顾童年,他会很高兴,后面他 就可能讲出他原本不愿意讲的东西。

问细节。

充满文章的细节是最打动人的, 通讯稿 件会非常丰满。读者会感觉被带入现场,使 通讯具备非常强的现场感。如果你不问,被 采访对象不会意识到细节的重要性。细节问 得越来越详细越好,尺度掌握在不让对方厌 烦为佳,有点烦都没关系。

主要的细节问题到采访后期再问。采访最好是全程使用录音。

5、补充采访。

一次采访不可能全部到位, 在写的过程 中还发现素材不够。把所缺的内容一一列出, 约对方当面或电话采访。

六、采访技巧: 提问与对话;观察与倾听。

1、提问与对话技巧

问答型。通过巧妙的问话, 从采访对象 处可摄取好多有价值的新闻素材。这是最简 捷、最速效的一种对话方式。‚以问引人‛。交谈型。采访对象抱有戒备心理时, 不 积极配合采访的类型。他们怕说多了对自己 不利,或冷淡或躲避使采访陷入僵局。遇此 情况,就要以坦诚的态度,运用交谈型对话 的种种技巧,打破僵局,与对方建立融洽的 朋友式关系,以倾心交流促成和谐气氛,为 进入正式采访做好铺垫。在这个过程中,要 有通过察言观色及时调整谈话策略和内容的 观察力。‚以情感人‛。

说服型。采访对象抱有厌恶的心理时, 常用沉默、不多语等形式表示自己的心情。对这类人要想进行一场无拘无束的交谈是困 难的,唯一办法是,讲清是非,摆明利弊, 从而产生配合采访的行为。‚以理服人‛。

2、观察与倾听技巧

观察,就是‚用眼睛采访‛。观察技巧 的掌握,要求记者观察时要有明确的目的, 要选择好时空,确定好观察的角度,学会用 扫描获取细节,抓住富有特征的事物以达到 认识、反映事物的目的。

倾听, 善于倾听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 一种手段, 是索取更多谈话内容的一种方式, 是集中智慧的一条途径。善于倾听,才能捕 捉住对方谈话中的真实意图和目的。

‚采访是沙里淘金,是蜜蜂采花酿蜜, 是艰难的跋涉,是痛苦的探寻‛。采访时间只能 1.5小时左右, 超过则疲 惫。每篇文章都改 4遍, 每篇文章都可得到 75分以上。范文之一: 淡淡云霞 马晶

接到《清风苑》编辑部宋编辑的电话 , 他说为纪念《清风苑》创刊二十周年,将对 二十年来刊登的有纪念意义的文章中具有代 表性的人和事进行追踪报道,曾被评为全省 检察机关‚检察官贤内助‛的孔云霞,是杂 志社锁定的重点报道人物之一,希望能够做 个后续采访。

孔云霞是镇江市京口区检察院已故检 察官柏晓松的妻子。其实在柏晓松生命垂危 之际,我采访过她——看似孱弱却内心坚强 的女性。事隔多年,孔云霞是否渐渐走出柏 晓松怅然离世的伤痛 ? 是否还是独自一人抚 养女儿安琪 ? 她们现在过得怎样?……于公 于私,我都很急切地想再次走近孔云霞…… 初夏的午后, 我在江边一个清静的茶馆 点了一壶熏衣草花茶,临窗而坐,静静地等 候着我的采访对象——孔云霞。

清风徐徐, 思绪将我带回了六年前…… 2002年全省检察机关开展‚检察官贤 内助‛评选活动,柏晓松的妻子孔云霞高票 当选。而柏晓松的生命时钟却在评选结果即 将揭晓之际,戛然而止。当年的《清风苑》 分别报道了柏晓松、孔云霞以及以他们为原 形而创作的朗诵剧 《徐徐清风》 的剧本全文, 在全省检察机关引起强烈反响。

一晃六年过去了, 柏晓松、孔云霞以及 《徐徐清风》已悄然淡出人们的视线,而采 访又一次打开我的记忆之门……

孔云霞如约而至。

与六年前相比, 孔云霞依旧清秀、柔弱, 但不再显得忧郁、憔悴,淡淡的微笑使她更 显恬静。

稍作寒喧,我便问她:‚我们见过面, 还记得吗 ? ‛ 刚呷了一口花茶的孔云霞楞了一 下,轻轻摇摇头。我不甘心地提醒道 :‚那年 柏晓松病重时,在你家。‛

‚哦,是有个女同志,原来是你。咳, 当时晓松病得那么重,实在太忙乱了……‛ 她歉意地解释道。

‚安琪现在还好吗 ? ‛我不敢触她的伤 痛,小心地寻找着话题。因为同样是母亲, 深知孩子的话题永远都是母亲们所津津乐道 的。

果然, 说到女儿, 孔云霞娓娓而谈。她 告诉我 :安琪现在上五年级了,聪明、懂事, 成绩挺好,还会弹琵琶,暑假准备考十级。她还比划着自己的额头:‚安琪现在有一米 五四了, 比你见到时漂亮多了!小时候得的哮 喘病也好了,身体挺健康的!‛

看着眼前的孔云霞, 我知道无论生活有 多磨难,她现在至少是一个幸福的母亲。六年前, 当柏晓松身患重病时, 女儿安 琪只有四岁,还不谙世事。为了留给女儿一 个英俊、健康、神采飞扬的检察官爸爸形象, 柏晓松在最后的半年时间里不让女儿来看 他,而孔云霞一直在女儿面前编织着各种各 样美丽的谎言,天真的小安琪对爸爸的离去 一直浑然不知。

‚安琪现在是否知道她爸爸己经……‛ 我小心翼翼地询问。

孔云霞轻叹了一声:‚开始一直瞒着, 可孩子大了,渐渐就瞒不住了,安琪上三年 级时我觉得不该再骗孩子了,就在一个繁星 满天的夜晚,指着天上最亮的一颗星,告诉 她那颗星就是爸爸,他在天上看着我们呢!孩子听明白了,伤心地哭了很久……‛ 我无语……

‚不过现在好了, 小安琪只要看到城市 频道主持人孟非,总说:‘我爸爸就是这个 样子的!’因为女儿见到晓松时他正在化疗, 头发掉光了,后来就没见到了……‛孔云霞 轻拭眼角:‚要是有星星的晚上,小安琪总 是拉着我一起看星星……‛

是啊, 在孔云霞和女儿心中, 柏晓松永 远是最亮的那颗星!孔云霞告诉我, 她还在原来的厂里做会 计,工作挺忙的,但收入不高,年迈的父母 见她一个人带着女儿挺难的,又常看到她在 自己简陋的家里睹物思人,暗自落泪,便让 她搬回娘家住,帮着一起照顾小安琪。在此之前, 我曾不止一次地听京口区检 察院的领导和同志说,孔云霞无论是在拍晓 松病重期间还是他离开之后,都从未提出任 何要求。生活拮据,她宁可忍痛将住所出租 以贴补家用。

‚我把晓松的新制服带回娘家了, 挂在 我的衣柜里。还有一册《〈清风苑〉 2002年 合定本》,京口区检察院赠送给我的,里面 有晓松的事迹、还有《徐徐清风》剧本,我 和孩子想他了,就看看……‛泪水已漫过孔 云霞的眼角,我不知怎么安慰她,只轻唤了 声:‚嫂子!‛

我为她续了杯茶水, 孔云霞喝了一口接 着说:‚都说好人一生平安,晓松是个好人, 怎么就走了呢 ? 还有呵, 这次汶川地震, 那么 多好人都……太不幸了!想着我们还都平平安安地活着,就特别想帮助的那些失去亲人 的灾民, 就象当年全市检察干警为晓松捐款, 帮助我们一样,所以我和女儿只要见着捐款 箱,不管多少,都要捐些,帮一点是一点呵。如果不是能力有限,我真想领养一个失去父 母的孤儿……‛

不知不觉, 我和孔云霞聊了很多, 时间 很快过去了。孔云霞还要给婆婆——柏晓松 的母亲买端午节的礼物, 我们只好结束谈话, 匆勿作别了。

走出茶馆, 已近黄昏, 看着孔云霞削瘦 的背影在淡淡的云霞申渐渐远去,心中默默 地为她祝福:好人一生平安!范文之二: 十年磨一剑 若山

秋初的南京, 艳阳依然灿烂, 白天的气 温高达 35度以上。省检察院大厦, 全省检察机关优秀侦查 员技能大赛激战正酣。

经过三天的角逐, 镇江市检察院反贪局 侦查二处副处长王志祥,在笔试、面试和工 作实绩考核中,综合得分名列第一。

宝剑锋从磨砺出, 梅花香自苦寒来。王 志祥自 1994年大学毕业进镇江市检察院工作 至今已经十年。十年来,王志祥同志一直战

斗在职务犯罪侦查工作的第一线,他先后主 办、承办、参办和督办了十几起在镇江市乃 至全省产生过较大影响的大案要案。多年来,因工作成绩突出,王志祥同志先后被评为 ‚人 民满意的检察干警‛、‚镇江检察机关优秀 侦查能手‛、荣立个人三等功一次。一万到百万:练就应变能力 王志祥毕业于中南财经大学经济法专 业,多年的职务犯罪侦查工作,使王志祥同 志形成了良好的办案作风。每办一个案子,他都悉心钻研其中的得失,从中摸索、锻炼 自己的应变能力。去年春天,SARS 病毒肆虐的季节里,在 王志祥接到领导交给的一个艰巨任务:查办 市元件五厂原厂长刘重镒贪污案。此案举报 人提供的线索很有限,仅仅是刘重镒涉嫌贪 污 1 万多元公款。根据举报线索,王志祥和他的战友们,在检查元件五厂财务科帐本时,发现帐目十 分混乱,设有多个小金库,在其中一个小金 库中,发现了一张由刘重镒自己签字的 1.5 万元付款单。在厂长办公室,王志祥向刘重镒出示了 证件和传唤通知。到市检察院后,刘重镒试 图首先给王志祥一个下马威,他再次要求王 志祥出示一下证件。王志祥没有被这突如其 来的‚高招‛怔住,他反而

觉得是刘重镒做 贼心虚,自己给自己壮胆。‚我们在厂里与 你见面时,就向你正式出示了证件。法律没 有规定要向你重复出示证件。‛王志祥两眼 正视刘重镒,严肃而有力的回答,把他挡了 回去。见一招不灵,刘重镒又来了第二招,他不直接问答王志祥的问题,反而一再强调 是有人打击报复他,抵触情绪非常严重,不 回答任何实质性问题。经过王志祥长时间的谈话教育,刘重镒 的对立态度有所好转。当王志祥问他:‚小 金库的钱是谁取走的?用到什么地方去 了?‛刘重镒一会儿说‚发了奖金‛,一会 儿说‚招待费支掉了‛,最后他说:‚反正 我没有取一分钱。‛此时,王志祥突然出示 一份单据问他:‚2002 年 6 月 7 日,你亲自 签字的 1.5 万元付款单是怎么会事?‛ 刘重镒 看着有自己亲笔签字的付款单,回想刚才的 自己的答话,脸色时红时白,愣了半天不说 话。在突审刘重镒案件的过程中,王志祥从 刘签字领款 1.5 万元的付款单入手,查微析 疑,先以闲谈的方式堵住了刘的各种退路,使刘不得不交待了以 ‚房贴‛ 的名义,2001 在 年到 2003 年间,分三次从张某保管的小金库 中私分 6 万元公款的问题,从而为全案打开 了缺口。紧接着,王志祥和战友们又从刘重镒虚 报的家庭财产收支着眼,深挖细查,发现其 收支差额近20 万元去向不明。王志祥敏锐地 抓住这个稍纵即逝的重大疑点,堵住刘重镒 提出的各种自相矛盾的辩词,讲情讲理讲法,使刘始终不能自圆其说,不得不交待了家里 还藏有现金 74 万元、存款 35 万元以及收受 多人巨额贿赂的经济问题。王志祥和办案人 员迅速将已多次转移隐匿的赃款 109 万元追 回扣押,为全案的顺利侦破奠定了坚实的基 础。去年年底,刘重镒因犯贪污、受贿罪,被镇江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处 20 年有期徒刑,并没收全部个人财产。两个护身符:磨练突破能力 2001 年春节刚过,镇江爆出一条轰动 全省的新闻:京口区区委书记秦光华因经济 犯罪落入法网。该区一把手成为阶下囚,引 起社会的极大震动,一时间成为广大市民街 谈巷议的热门话题。

王志祥有幸参加了这次专案组。2 月 19 日晚,王志祥等办案人员对秦光华的问话 正在紧张而又激烈的氛围中进行,面对办案 人员一环紧扣一环的发问,秦光华虽然失去 了往日的神气,要么把自己包装成一个地地 道道的廉洁干部,要么装聋作哑、东扯西拉,把所有疑点问题都推到老婆身上。在办案过程中,王志祥善于细心观察,灵活运用各种审讯策略,及时变化侦查方法,通过蛛丝马迹,来揭

露犯罪,制服罪犯。审 讯中,秦光华头上的虚汗,坐立不安的神态,以及经常目视胸前的眼神引起了王志祥的警 觉。他走上前,在其贴身内衣内发现两个名 片大小的护身符。护身符被发现后,秦光华 本能地捂着不放。秦光华为何对护身符如此在意?原来,镇江二十一世纪乐园‚巨蛋‛诈骗案案发后,外界议论纷纷,秦光华更是寝食不安,暗想 不知那天会把自己给牵连进去。可悲的是,秦光华不是主动向领导交待问题,向司法机 关投案自首,而是首先想到去祈求菩萨保佑。正月初五,秦光华夫妇赶到道教第八洞天茅 山烧香,120 元钱买了一个镀金的护身符,用 上面写着‚逢凶化吉,避灾消难‛的字样。回来后,有人讲这个护身符没有开光,不灵 验。于是秦光华又专门找人,从茅山买来一 个开过光的同样镀金的护身符。秦光华觉得 把第一个扔掉不吉利,于是便把两个护身符 都戴在身上。王志祥抓住这个时机趁势而入: ‚你不 是积极交待问题,却信神信鬼,企求苍天保 佑,护身符能保护你吗?‛秦无言以对,满 脸涨得通红。原本虚荣心极强的秦光华的致 命弱点被办案人员击中了,他感到作为一个 在位多年的党的领导干部,这样的事情被戳 穿,的确十分丢人现眼。护身符的发现使审 讯出现了转机,秦光华最后一道心理防线崩 溃了。秦光华羞愧万分地低下了头,子夜时 分,经过剧烈思想斗争的秦光华见大势已去,老老实实地交待了自己的受贿事实。后查明 秦光华自 1996 年以来,利用担任京口区委副 书记、书记的职务便利,在他人职务升迁、工作调动和帮助解决其它问题过程中,先后 52 次收受他人贿赂 73.1 万元,2001 年 8 月 6 日,镇江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决:秦光华 被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 收个人全部财产。三个第一次:考验综合能力 2004 年 4 月初,根据江苏省检察院关 于异地管辖的指令,镇江市检察院立案查办 宿迁市原常委、开发区管委会主任曾鸿翔受 贿一案。这是镇江市检察院有史以来承办的 第一例‚厅干‛职务犯罪案件。该案涉案人 员多,案情复杂。为此,检察院领导十分重 视,在全体办案人员动员会上,蒋伟亮检察 长下达了军令状:要求侦查工作‚不延期,不退查。‛ 在侦查曾鸿翔受贿案中,王志祥作为主 办检察官负责主审曾鸿翔,他深感自己肩上 的担子沉重。对于王志祥来说,不仅仅是第 一次主办‚厅干‛职务犯罪案件,也是第一 次全程异地办案,第一次全程电子笔录。能 否经得起‚三个第一次‛的挑战?王志祥充 满自信。受领任务后,王志祥和办案人员一道,认真吃透并坚

决贯彻省市院有关领导的指示 精神,根据该案的特点,他们注意从宏观上 把握整个案件的进程。当时曾鸿翔羁押在南 京,该案涉及到的证人多达百余人,而且分 布面广,近的在几百公里以外的泗阳,远的 在几千公里之遥的兰州。为此,王志祥他们 有针对性地制定了切实可行的侦查方案,倒

排时间表,加班加点,提高讯问、取证和结 案工作效率。每次讯问前,王志祥和办案人员周密准 备,制定了系统的讯问方案;讯问中,针对 曾鸿翔的身份、经历、家庭、个性等特点,抓住曾鸿翔的心理特征,以严谨踏实的工作 态度教育犯罪嫌疑人,用充分扎实的证据制 服其思想波动,使其主动交待了自己的全部 犯罪事实。办案过程中,王志祥充分体现人性化关 怀。曾鸿翔受贿案立案侦查后,王志祥即告 诉他:‚你现在可以请律师为你辩护。‛并 给他讲清请律师的重要性,以及自身权利可 以得到保障的道理。在曾鸿翔坚持不请律师 的情况下,她妻子要求请律师,在征求曾鸿 翔的意见时,他说:‚我信任检察院的办案 人员,现在不需要律师。‛在讯问曾鸿翔期 间,王志祥和办案人员在生活上给予他极大 的关心,在人格上平等相待,中午和曾鸿翔 同桌吃饭,及时帮助曾鸿翔找医生。为了取 得曾鸿翔妻子的配合,王志祥每次找她谈话 时,都是事先约好在单位大门外的街道上见 面,尽量不给对方带来负面影响,增加额外 思想负担。在取证过程中,王志祥十分注重证据形 式和内容的规范化,按照庭审示证要求的取 证要点进行取证。为了做出规范的电子笔录,防止重复劳动,除了加强与记录人员的配合 外,还需要在取证前,列出讯问提纲;问话 时,规范用话;事后,逐字逐句地审核已经 形成的电子笔录。在不到两个的时间内,王 志祥和助手一道,完成取证的笔录装订了 10 本卷宗,共计 56 万多字。今年 8 月 13 日,镇江市人民检察院,就曾鸿翔受贿一案依法向镇江市中级人民法 院提起公诉。9 月 30 日,镇江市中级人民法 院一审宣判:曾鸿翔犯受贿罪,判处有期徒 刑 10,并处没收个人财产 20 万元。曾鸿翔在 法网面前低下了头,庭审中没有狡辩,没有 翻供,没有上诉。省纪委和省检察院有关领导对该案的侦查工 作予以充分肯定。该案的查办,取得了良好 的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2005 年 1 月 18 日《检察日报》发表 从细微处查腐败大案 ——江苏省镇江市检察院反贪局侦查二处副 处长王志祥的办案故事 江苏省镇江市检察院反贪局侦查二处 副处长王志祥,2004 年全省检察机关优秀 在 侦查员

技能大赛中,以综合得分第一的优异 成绩被评为优秀侦查员,受到江苏省检察院 的表彰。王志祥查处腐败大案,很多都是从 细微处着手,从而揭开盖子。最近,记者多 次联系采访他,而他却一直战斗在办案一线 无暇接受,于是记者只好采访了他的领导和 同事。一万到百万 2003 年春天,王志祥接到了查办镇江 市元件五厂原厂长刘重镒涉嫌贪污案的任 务。根据举报线索,王志祥和他的战友们在 检查该厂财务科账本时,发现该厂设有多个 ‚小金库‛,并从中发现了一张刘重镒自己 签字的 1.5 万元付款单。然而,在讯问刘重镒时,他并不直接回 答王志祥的讯问,一会儿说‚发了奖金‛,一会儿说‚招待费用掉了‛,坚持自己没有 用一分钱。此时,王志祥突然出示了这份单 据:‚2002 年 6 月 7 日,你亲笔签字的 1.5 万元付款单是怎么回事?‛刘重镒看着有自 己亲笔签字的付款单,半天没有说话。王志祥就是从这张付款单入手,察微析 疑,堵住了刘重镒的各种退路,刘不得不交 代了以房屋补贴的名义,在 2001 年至 2003 年间,分三次从张某保管的‚小金库‛中私

分 6 万元公款的事实,为全案的顺利侦破打 开了缺口。紧接着,王志祥和战友们又从刘重镒虚 报的家庭财产收支着眼,深挖细查,发现其 收支差额近20 万元。王志祥抓住这个稍纵即 逝的重大疑点,堵住了刘重镒的各种自相矛 盾的辩词,使刘始终不能自圆其说,最后交 代了家里还藏有现金 74 万元、存款 35 万元 以及收受多人巨额贿赂的经济问题。两个护身符 2001 年春节刚过,镇江爆出一条轰动 全省的新闻:京口区区委书记秦光华因经济 犯罪落入法网。王志祥参加了这一案件的查 办。在办案过程中,王志祥善于通过蛛丝马 迹来揭露犯罪。在审讯中,秦光华头上的虚 汗、坐立不安的神态,以及经常目视胸前的 眼神引起了王志祥的警觉。王志祥在秦光华 的贴身内衣里发现了两个名片大小的护身 符。身为区委书记的秦光华为何要戴两个 护身符呢?原来,镇江二十一世纪乐园‚巨 蛋‛诈骗案案发后,秦光华不是去投案自首,他首先想到的是祈求菩萨保佑。这年正月初 五,秦光华夫妇到茅山花 120 元钱买了一个 镀金的护身符。回来后,听人说这个护身符 没有开光,于是他又专门找人买来了一个开 过光的同样镀金的护身符。王志祥抓住了这个时机: ‚你不是积极 交代问题,却信神信鬼,企求苍天保佑,护 身符能保护你吗?‛原本虚荣心极强的秦光 华的致命弱点被办案人员击中了,他羞愧地 低下了头,交代了受贿事实。后查明,秦光 华自 1996 年以来,利用担任京

口区委副书记、书记的职务便利,在他人职务升迁、工作调 动和帮助解决其他问题过程中,先后 52 次收 受他人贿赂 73.1 万元。三个第一次 2004 年 4 月初,根据江苏省检察院异 地管辖的指令,镇江市检察院立案查办了宿 迁市原常委、开发区管委会原主任曾鸿翔受 贿一案。这是镇江市检察院承办的第一起厅 级干部职务犯罪案件。在这一案件中,作为主办检察官,王志 祥负责主审曾鸿翔。这不仅仅是他第一次主 办厅级干部职务犯罪案件,也是第一次全程 异地办案,第一次全程电子笔录,这对他的 综合能力是一个检验。当时曾鸿翔被羁押在南京,该案涉及到 的证人多达百余人,而且分布面广,近的在 几百公里以外的泗阳,远的在几千公里之遥 的兰州。为此,王志祥有针对性地制订了切 实可行的侦查方案,倒排时间表,加班加点,提高了讯问、取证和结案工作效率。办案过程中,王志祥充分体现人性化关 怀,在生活上给予曾鸿翔极大的关心,在人 格上平等相待。曾鸿翔被立案侦查后,王志 祥即告诉他: ‚你现在可以请律师为你辩护。‛ 曾鸿翔坚持不请律师,但他的妻子要求请律 师,在征求曾鸿翔的意见时,他说:‚我信 任检察院的办案人员,现在不需要律师。‛ 在取证过程中,王志祥十分注重证据形 式和内容的规范化,按照庭审示证的要求进 行取证。为了作出规范的电子笔录,防止重 复劳动,除了加强与记录人员的配合外,还 需要在取证前列出讯问提纲;问话时规范用 语;事后,逐字逐句审核。在不到两个月的 时间内,王志祥和助手一道,完成的取证笔 录装订了 10 本卷宗,共计 56 万余字,详尽 地记载了曾鸿翔收受他人财物价值 50 余万元 的事实,为该案的顺利查办奠定了坚实的基 础。

第五篇:人物通讯陈奶奶采访稿

陈水美,女,66岁,家住中山市濠头小区206号,目前跟着女儿一起生活。在采访陈奶奶的时候,我总是情不自禁地想起了电视剧《闲人马大姐》中的主人翁马大姐。66岁的陈奶奶和马大姐有太多的共同点——对于社会,没有惊天动地的伟绩,可在社区邻里眼中她们是名人,这源于她们的热心肠、好管“闲事”。可她们的那些“闲事”,是百姓心目中的先进事迹,为很多人排忧解难,还给许人带来快乐和幸福,这是一种助人为乐的美德。陈奶奶,就是“闲人马大姐-”在现实生活中的真实写照。奶奶的穿着跟众多老年人一样,淳朴干净。奶奶梳着一个披肩的短发,额头上有着几段岁月的痕迹,眼角中汇聚着人生的睿智,虽然脸上有许多的老年斑,但是奶奶的微笑依旧美丽祥和。我采访陈奶奶的环境是在她家的内置小院子里,院子里充满着青草泥香的味道,约2米小石子路错落有致,几条青藤蔓缠绕的很别致,坐落在不远处的有一青花瓷,瓶身有几朵牡丹。给人感觉闲情逸致。奶奶坐在我的斜对面,手摸着我的手,心情有点激动,像是小孩子第一次去上幼儿园,有点羞涩地说:“这是她第一次接受采访”。我摸摸奶奶的手并安慰说:“奶奶没什么好紧张的,就像您跟我聊天一样。

下载校园人物通讯的采访与写作word格式文档
下载校园人物通讯的采访与写作.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人物通讯写作要点

    人物通讯写作要点 人物写作及人物描写的写作要点 摘要:人物通讯是以人物的新近行动为新闻,重在表现人物的品质、性格和精神面貌,通过个别显示一般,通过平凡突出伟大,达到揭示时代......

    人物通讯的写作要点及采访感悟(共5篇)

    人物通讯的写作要点及采访感悟 镇江市检察院宣传教育处 卢嘉凯平时,我们从事检察新闻宣传的内容主要有三类:消息、案件报道、典型报道。而典型报道主要是宣传报道检察机关的......

    校园人物采访提纲(定稿)

    采访提纲 1. 采访目的:了解校友XXX的奋斗历程与人生体验,用其人生经历和奋斗历程鼓励我们在校大学生思考自己的社会责任,人生目标,激励我们科学规划大学生活,做好职业生涯设计,同......

    校园新闻采访与写作指导

    校园新闻采访与写作指导新闻记者必须具备的集中能力1. 丰富的创造力. 善于发现问题,发现素材,发现现象2.强健的记忆力 3.高度的预见力 4.敏锐的观察力 5.准确的判断力6.成功......

    人物通讯的写作结构

    如何安排人物通讯的写作结构 1. 简介(人物的简介身世啊什么的) 2.典型事例(选取人物的一些实例来突出人物的什么精神啊~) 3.成就(人物通过努力所获得的成就,什么奖啊~又做了什么......

    人物通讯采访互动的实现方式[范文大全]

    人物通讯采访互动的实现方式 陈从众 在传统的人物通讯作品中,我们不难发现:作品背后往往反映出采访者在采访中处于主动位置,而被采访对象处于被动位置。如何使人物通讯改变履......

    人物通讯[精选]

    人物通讯平凡的他给了我不平凡的触动 ——记我平凡的哥哥罗实鹏 访谈时间:2013年6月23日 访谈方式: QQ、电话 、平时交流 被访谈人:我的哥哥——罗实鹏 访谈人:罗姗艳 在这平凡......

    人物通讯

    “京城好人”刘学军本报记者 杨明方《 人民日报 》( 2011年12月04日02 版)10月13日上午,北京市海淀区蓟门小区街道上,两岁多的小女孩张慧语过马路时摔倒。此时,一辆汽车正往后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