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赵子秀山东好人之星事迹材料
“山东好人之星”事迹材料
尚店镇东白中心小学
赵子秀
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美德,是先辈们传承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家住临清市青年办事处朱庄村的赵子秀就是这样一个人,作为一名普通的子女、妻母以及老师,她为老人、家庭、学校付出的太多太多,用她自己的话来说:“我的生活就象一个陀螺,只要有力气,我一定会快乐地转下去。”正是这种想法,支撑她在这40几年的岁月中默默地为老人付出,为家庭牺牲,为学校奉献谱写了一曲爱老敬老的颂歌。
她是母亲的贴心棉袄,她是丈夫孩子的贤妻良母,她是学校里的好老师.“孝在于质实,不在于貌饰。”赵子秀共有兄弟姐妹五人,她排行老五,因为哥哥姐姐都很忙,照顾老母的主要任务就落在她的身上。虽然老母年入古稀,但精神和身体状况一直不错,老母怕孤独,为了照顾好母亲,她就同母亲居住在一起,寒暑假期带着老母回家住,工作期间就和老母住在学校。冬天虽冷,她都起得很早给母亲做好饭,再喊母亲起床吃饭,老母不会拉拉链,还要照顾母亲起床。吃饱饭刷洗完再给学生上课。夏天很热,电扇风不好,就安空调,老母亲怕电费贵,赵子秀就编个善意的谎言说空调比电扇省钱。母亲的一日三餐,每天变花色为老人制作新鲜可口的饭菜,老母最喜欢韭菜水饺,每到周末周日,不是包饺子,就是炸红薯丸子,看着母亲吃的开心,她心里也觉得甜滋滋的,平时买衣买吃那更是不用说了……为了让母亲享受到天伦之乐,她总是时不时接姐姐到学校或家里陪母亲坐坐、聊聊天。因为一心照顾母亲,再加上工作,孩子还小需要照管,起初赵子秀真陷入了迷茫,情感天平不知该倾向谁,面对白发苍苍的老人和自己的孩子丈夫,还有学校学生。赵子秀总觉得都难以割舍,考虑再三,赵子秀决定三头都不放弃。几年来,照顾母亲的重担一直压在她的身上,她的付出换来了母亲的开心和哥哥姐姐的安心。这些事赵子秀认为不值一提,她认为这是做子女的本份。她说:“孝顺孝顺,又要孝又要顺,最关键还就是顺。”几年来,母亲的身体健健康康;自己的孩子既学习好,又懂事孝顺;工作也很出色,连续几年被镇政府评为镇优秀教师和师德标兵。
《孝经》说:“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正是有着一份温暖别人的心,赵子秀的一言一行都得到了周边人的肯定和敬重。印象中赵子秀从来没有说过什么豪言壮语,只是默默的用爱心去关爱、帮助别人,传播义工精神、弘扬互助互爱的传统美德。爱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它不会因时间的短暂而黯然失色,也不会由于平凡而被人遗忘。在讲求价值规律的今天,赵子秀的默默奉献精神,确实让人钦佩。
第二篇:“山东好人之星”候选人尹倩倩事迹
“山东好人之星”候选人尹倩倩事迹
尹倩倩,女,汉族,牛角店镇安庄村人,东阿县第二中学初三、七班学生,共青团员。父亲在外打工,母亲患脑梗塞,姐姐已出嫁。
孟子先生告诫我们: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东阿二中举办寻找最美孝心少年活动,在这次活动中,涌现出许多懂得孝顺的同学,他们平凡却做着不平凡的事。其中尹倩倩同学以她的事迹深深地打动了每一位老师及同学,她是坚强的,她用实际行动为同学们做了榜样。
尹倩倩生活在一个普通的家庭里,过着原本幸福安逸的生活,她的童年本该是欢声笑语,无忧无虑的。可是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打破了他们以往的宁静。她的母亲患上了脑梗塞。为了治疗妈妈的病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她年近半百的爸爸仍然奔波于工地与家庭之间,从早到晚的干力气活挣钱养活她们一家人。因为家中的人手不够,所以不得不把她当成壮劳力,家里的一切家务等都由她一个人来承担。农忙的时候真的是很累,玉米该收了,麦子该种了,都得要赶上农时,于是她就边上学边干活,那个难熬的滋味就别提了,有时她真得累瘫在地上。地里的一般农活、家里的家务活她都会干。有时腿累酸了,有时手掌磨出了血泡,她还是在坚持。爸爸心疼了,想让她停下来,可她就是不肯,她想,她多出一点力,爸爸就省一点力,她把能挑起的担子挑起来,让爸爸能多出去一天,就能多挣一天的钱,妈妈就能多一点治病的钱,日子就能好一点。
每到周末,她都会一大早起来给干活的爸爸做早饭,然后给妈妈做饭。在别人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年纪,她学会了煮饭,学会了炒菜。
她的妈妈因为病痛的折磨,脾气时好时坏,她的心情也跟着难过,毕竟她们母女连心,骨肉相连。她饭做得不好,会骂她,虽然她心里很委屈,但是她知道,在母亲面前她不能哭,要学会坚强。现在,她的爸爸因为有事去东北了,而她又要住校,家里只剩下妈妈自己,每天晚上她都会给妈妈打一个电话,告诉做什么饭吃,嘱咐她妈妈按时吃药。
在学校里,她的学习成绩虽然不是最优秀的,但她一直努力。课上她凝神屏气,聆听老师的教诲;课下她认真的复习练习,认真的做每一道题,认真的完成每一次作业;她认真的对待每一次考试,她希望每次都考出好的成绩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别人玩的时候她在学习,别人的学习的时候,她更加专注的学习。在宿舍里,灯熄了之后,她还要打开手电筒,继续学习,她咬着牙,和命运做抗争。她期待在明年的中考中取得令自己满意的成绩,考上实验高中,因为只有这样,她才有希望考上一个好大学,将来找一个好工作,能够让爸爸妈妈过上稳定、舒心的生活。她是整个家庭唯一的希望,她一定要让自己出色,唯有如此,才能让父母心安,才能对得起含辛茹苦的父母。
在校期间她被评为东阿二中十佳孝星、东阿县十佳孝星、聊城市十佳孝星候选人。
第三篇:赵葆秀事迹简介
赵葆秀简介
赵葆秀简介
赵葆秀同志几十年如一日,在艺术上孜孜追求,在做人上不改初衷,从一个热爱京剧的戏校学生,成长为颇有成就的艺术家,离不开党的培养,离不开同志的帮助,更离不开赵葆秀同志对“做人”和“演戏”的不断追求。
赵葆秀同志在青年时期,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北京戏校,在此后几十年的艺术实践中,进行了卓有成效的艺术探索,以勤奋扎实的作风、“低头稻穗”的胸怀和“不安分”的创新精神,继承和发展老旦流派艺术,从声情并茂的《李逵探母》、到有活佘太君之美誉的《三关宴》、再到唱念做舞俱佳的《八珍汤》和颇具扬弃精神的《金龟记》、直到取得全面突破的《风雨同仁堂》,一步一个脚印,步步扎实,步步精彩,步步成功,很大程度上丰富了老旦流派剧目,发展了老旦行当的唱腔和表演,在老师、领导、同仁的共同努力下,为京剧艺术的振兴做出很大贡献。
赵葆秀同志在艺术上是硕果累累的丰收者。在人品上更是业内人称赞的“艺精德更高”的标兵,几十年来,她对事业、对老师、对学生、对同仁、对灾区人民,都有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一个新时期京剧人的胸怀,一个民族艺术艺术家的传统美德。
赵葆秀对老师的教诲,点点滴滴记在心间,从未忘记;对老师的尊敬和关心,周到细致,不是亲情胜似亲情,他与李金泉老师几十年的师生情,已成为京剧界师生关系的典范。
在京剧界,是很看重明名位,当红花,当名角,是演员追求的目标,作为主要演员,赵葆秀能够处理好主配演的关系,她认为,主角是船,配角是水,只有水涨才能船高。她深知京剧是综合的艺术,红花绿叶都是不能或缺的,做绿叶也是艺术的积累,只要用心去演,绿叶也一样会有光辉。在《圣洁的心灵》中的老阿妈,只有一场戏,但被她演得惟妙惟肖,让观众扼腕叫绝。
赵葆秀不但自己勤奋向上,更知道振兴京剧需要几代人的努力,她经常利用业余时间,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技艺传授给年轻人。十几年前,赵葆秀就带起了学生,当了老师。如今,她指导的学生,多次在全国大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为京剧艺术的后继有人做出了重大贡献。
赵葆秀对社会怀有一片爱心,同志们有困难她主动帮助,街道社区有问题她伸出援助之手,外地受灾她主动捐款,南方水灾她一次就捐款5000元。
赵葆秀同志为京剧事业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在群众中享有广泛的声誉,她的成长历程是年轻一代京剧人的榜样。
赢得多项大奖:
1986年获电视京剧振兴杯大赛“十佳演员”,老旦组第一名; 1987年第一个为老旦摘取“梅花奖”的桂冠;
1992年中央电视台拍戏曲艺术片《八珍汤》,获全国电视戏曲艺术片“蓬波奖”;
1994年获“梅兰芳金奖”老旦组第一名。2000年获文华表演奖。
2001年第十二届上海“白玉兰”奖。
主演的剧目《风雨同仁堂》获第二届京剧艺术节金奖、五个一工程奖、北京市十个一工程奖。
赵葆秀先后被评为北京市的先进文化工作者、北京市劳动模范、首都劳动奖章获得者。呈荣获 : 1989年
北京 市劳 动 模 范(北京市政府)1997年11月
北京市爱 国 立功 竞 赛 标 兵(市总工会)1998年
首 都 劳 动 者 奖 章获
得 者(北京市政府)2000年
北 京 市 先 进 工 作 者(北京市政府)2002年
北 京 首 届 中 青 年 德 艺 双 馨 奖 社会兼职 :
1981年
北 京 戏 剧 家 协 会
理 事 1982年
中 国 戏 剧 家 协 会
会 员 1986年
宣 武 区 第 九 届 人 大
代
表 1992年
振 兴 京 剧 昆 曲 协 会
理 事 1996年
田 汉 基 金 会
理事
2002年 第一届首 都 中青
年 德 艺双 馨 奖
2003年 全国政协委员
第四篇:助残好人——王秀兰事迹
“百名助残好人评选——好母亲”
大爱无疆母爱如山 作残疾儿子的保护伞 助残好人王秀兰事迹材料
家住灵沙乡统一村3队的王秀兰老人,今年63岁,她用柔弱的身躯和无微不至的关怀悉心照顾着患有精神疾病的两个儿子40年,彰显了人世间最无私、最伟大的母爱。
当初因为家庭困难,加上计生常识缺乏,王秀兰和丈夫马选属于表兄妹近亲结婚。王秀兰老人膝下有三子,老大健健康康的,老二刚出生时,长得胖嘟嘟,并没有发现任何异样。半年后,王秀兰突然发现儿子不会自己坐,去医院检查,诊断为智力残疾。祸不单行,老三出生后还是和老二一样智力残疾。
两个儿子十来岁还不会说话,大小便不能自理,乱抓东西吃,明显精神异常。王秀兰两口子带着儿子先后在银川、西安看病,最终确诊患有精神疾病,老二马登彦属于智力残疾二级,老三马登忠属于智力残疾一级,两人均丧失劳动能力。
孩子是父母身上掉下的肉,王秀兰老人担负起了照顾两个精神病儿子的重任,一复一日年复一年。四十多年来,身为母亲的她含辛茹苦地照顾着儿子的饮食起居,可口的饭菜、干净的衣物、整洁的房间,处处彰显着母爱的伟大和无私。听说惠北有位大夫医术高明,王秀兰就马上骑车带上儿子去看病;听说按摩对孩子身体恢复有帮助,她便坚持每天给儿子怀按摩胳膊和双腿……只要王秀兰听到对儿子病情有帮助的消息,她都会立即行动,只盼望孩子能够尽早恢复健康。
老三马登忠比老二马登彦听话,于是她开始手把手地教马登忠做饭。花了将近20年的时间,在马登忠30多岁的时候终于能做出一顿像样的饭了,这让日益年迈的王秀兰减轻了不少负担。
如今,老二40岁,老三36岁,说话迟钝,不会吃饭,生活无法自理。儿子哭闹,63岁的王秀兰一把背起儿子,在房间里转悠,哄他开心。
40年,王秀兰没睡过一夜整觉,儿子不是要喝水,就是要尿尿,儿子醒了,她只能陪着。第二天白天,儿子睡觉,她抽空买菜做饭。饭做好了,她端着碗一勺一勺喂给孩子吃。40年,王秀兰没买过一件新衣服,身上穿的裤子早已磨得发白,没置办过一身好衣服。
40年,王秀兰每天周而复始的“工作”就是给儿子洗尿湿的床、清理满地撕碎的纸屑。
以前,王秀兰会用自行车把儿子推着在街上到处走,让他看看外面的世界,她并不在乎周围人的眼光,可渐渐地孩子大了,推不动了。多年的辛苦劳累,王秀兰落下腰椎间盘突出症,阴天下雨都疼得直不起腰;经常感冒,一拖成了严重鼻炎;吃不好、睡不好,肠胃功能也有严重毛病,医生多次要求住院,可一想着儿子没人照顾,都只好放弃治疗。
当记者问到她,照顾儿子这么多年,是否感到辛苦?老人给记者讲了一段往事,那是有一次她去别的村子给儿子拿药,回家时天色已晚,她在途中骑车不慎跌入路边的沟里,满身泥土,裤子也被摔破了,她顾不得身体的疼痛,扶起车子往家赶,晚上换下衣服时,才发现胳膊和腿上已是一片淤青,她说:“为了孩子,当母亲的什么也不怕,我不怕辛苦,不怕疼痛、不怕劳累,只盼望着我的孩子健康!”
如今,让王秀兰感到很欣慰的是,两个儿子生活已经基本能够自理,村委会干部经常来照看一下他们的生活,现在全家每月的低保费和残疾人津贴加起来,基本上可以衣食无忧了。已经63岁高龄的王秀兰老人身体状况也已大不如前,但是为了不给政府增加负担,也为了能够更好地照顾儿子,她毅然继续承担着本不属于她这个年纪老人的重任,用母爱滋润着残疾孩子的心,撑起两个儿子生命的保护伞。
第五篇:家庭教育培训心得体会-赵子秀
小学班主任家庭教育培训心得体会
临清市尚店镇东白堌中心小学
赵子秀
很荣幸四月份我参加了临清市教育局在京华中学的首期班主任家庭教育培训学习。起初极不情愿地去学,可是通过短短又紧张的半年学习,我改变了当初的想法,这次学习对于我来说是一个“恩赐”。为什么这样说,因为我不仅是一名班主任,还是一位母亲。我深深体会到家庭教育的重要。班主任家庭教育学习让我真真切切感到当今社会教育对于一个孩子成才、成人都尤为重要。
从四月底到现在已经有半年的学习。我认真学习,没耽误过一节课,认真记笔记,更重要的是我的思想受到了冲击,我的教育观念进一步得到改变。现将我的体会与大家分享:
班主任作为一位管理者,是联系学生、家长、任课教师、学校的桥梁。一位合格的班主任,既要带好学生,服务于任课教师,管理好班集体,还要指导家长,开展家庭教育。通过学习家庭教育,让我能更好地与家长进行沟通,以前开家长会除了给家长反映孩子的前段时间的学习情况,就是表扬学习好的,批评学习差的,捎带批评家长如何如何没有做一个合格家长等等。开完家长会没有起到一丁点作用,反而有个别家长认为在家长会上因为没有给家长留“面子”而和老师有些对立了。
通过家庭教育的专题讲座的学习,我深深地觉得,孩子的教育不再是学校单方面的事情。家长也乐意到学校来与我们沟通,探讨教育孩子的方法。以前的的家长,只会用老一套的教育方式教育孩子,他忽略了现在的孩子是一个活生生的个体。教育孩子不在于你有多么高深的文化,而是在于你是否真真意义上的“爱”你的孩子,可能所有的父母都会说,我怎么不爱自己的孩子,我这么辛苦是就是为了让他以后过的更好吗?是呀!每个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急切心情我们可以理解的。可是往往就是这种急切的心情导致许多悲剧的接二连三的发生,因此班主任老师有义务也很有必要指导家长学习现代家庭教育科学知识。班主任只有与家庭密切配合,有意识地形成积极向上的教育合力,才能发挥出富有成效的学校与家庭教育的作用,教育的成效才能大大提升。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他们的第一任教师,也是终身老师。家长一般都希望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有用的人才,但由于职业的特点、文化层次、性格脾气等条件的不同,效果也大不相同。特别是由于家长与子女之间的那种骨肉之情,往往会冲淡理智,忽视科学的家庭教育观念和方法,因而造成主观愿望与客观效果的背离。这就要求我们主动与家长勾通,取得家长的支持,各项工作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明智的班主任应该放低姿态,放平心态,经常主动地与家长一同分享孩子点滴进步的喜悦,交换教育的意见,听取家长的建议。主动与家长勾通的方式除了传统的家长会、家访、电话访问外,我利用网络与家长勾通,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现在的我教育学生也不再用放大镜看学生的缺点,而是用放大镜看学生的优点,让学生在不断地成长中建立自信心,让他觉得他不是不是最差的,他的进步,老师看在眼里,父母看在眼里,他每天都会有一点点的小进步。我也会经常给孩子们说:每天一个小进步,十天一个大进步。只要进步了,我抓住时机鼓励,表扬。我们班现在原来不写作业的还已经主动按时完成作业。
在与家长沟通,我也不再只是把家长请到学校来一味的说孩子这不好那不好,而是先是对孩子某些方面做以肯定。让家长从内心深处觉得孩子还是有可取之处的。同时对于孩子在校出现的不好问题向家长了解情况,与家长共同分析出像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最后和家长共同制定切实可行的办法,纠正孩子的“毛病”。作为老师,就是要指导家长如何正确的教育自己的孩子,虽然教师是“知识”的代名词,但是我觉得现在的我是与广大的家长朋友,和学生是共同成长的。让我们共同努力将我校的家庭教育推向一个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