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长效机制调研报告

时间:2019-05-13 12:36: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大学生村官长效机制调研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大学生村官长效机制调研报告》。

第一篇:大学生村官长效机制调研报告

关于建立大学生村官工作长效机制的调查与思考

中共丰县县委组织部

近日,丰县县委组织部、县人保局、团县委成立调研组,深入全县14个镇,通过召开座谈会、走访大学生村官、征求镇党委意见、发放调查问卷等方式,就如何建立大学生村官工作长效机制进行了专题调研。通过调研,了解了一些情况,掌握了一手资料,对如何建立大学生村官工作长效机制进行了思考和研究。

一、丰县大学生村官基本情况 2007年至今,先后有省选聘大学生村官160人来丰县工作,其中2007届52人,2008届18人,2009届65人,2010届25人。目前,丰县现有大学生村官86人,其中2007届大学生村官18人,2008届大学生村官8人,2009届大学生村官38人,2010届大学生村官22人。其中,2007届流动的34人中,有17人考取公务员,2人到事业单位,2人到企业,1人考取研究生,12人自主择业;2008届流动的10人中,有3人考取公务员,2人到事业单位,1人到企业,4人自主择业;2009届流动的27人中,有6人考取公务员,6人到事业单位,3人到企业,1人考取研究生,11人自主择业;2010届流动的3人全部是自主择业。

86人中,男大学生村官37人,女大学生村官49人;党员49人,预备党员15人,团员22人;村党支部书记1人,村党支部副书记49人,村委会主任助理34人;研究生学历6人,大学学历80人。

目前,86名大学生村官中,1人担任县人大代表,2人被评为全市优秀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2人被评为全市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创业先进个人,3人被评为“徐州市大学生村官创业富民先进个人”,2人被评为首届“徐州市十佳女大学生村官”、“三八”红旗手,1人被评为“丰县首届巾帼十 杰”,1人被评为“丰县十大经济新闻人物”。

目前,全县86名大学生村官有创业项目的达40%以上,参与创业的达80%以上,涵盖种植、养殖、加工等40多个项目。

二、发挥大学生村官作用的主要做法

近年来,丰县通过强化培训、加强管理、完善星级考核和激励机制、建立多方位创业扶持机制、搭建干事创业平台等措施,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的作用,为丰县新农村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强化培训。采取举办培训班、组织参观、挂职锻炼等方式,探索“岗前培训—多岗轮训—专人带训”三位一体的培训机制。扎实搞好岗前培训。对大学生村官重点进行新农村建设、基层组织建设等进行专题培训,让老大学村官现身说法传授农村工作的经验体会,使大学生村官尽快了解丰县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进入角色。开展多岗位锻炼。在做好村级分管工作的基础上,按照 “一岗多责、多岗锻炼,信访、招商部门必到,其他多部门分类锻炼”的思路,建立起大学生村官以村级工作为主,镇各项中心工作为辅,多层面、立体式开展工作的模式,让他们在多层次、多岗位的锻炼中提高独挡一面和为群众办事的能力。实行专人带训。实行“4+1”联席培养制,为每名大学生村官聘任一名导师,四名培养联系人(技术培养联系人、业务培养联系人、帮带培养联系人、专业培养联系人),形成了大学生村官学着干、村干部带着干、包村干部教着干、党政领导压担子促着干的培养新格局,提高了履职能力。与徐州师范大学联合成立全市首家大学生村官见习基地,旨在设臵“缓冲期”,为有志于“村官”工作的高校毕业生提供学习、交流和锻炼的平台,让他们提前体验村官生活,缩短“不适期”。

二、加强管理。为了加强大学生村官的教育管理,丰县成立了大学生村官工作领导小组,对大学生村官实行联席培养制,制定出台了大学生村官管理实施细则、大学生村官星 级考核办法等14项规章制度,印制了《丰县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文件汇编》,形成了一套集选聘、教育管理、培养考核、择优使用“四位一体”的工作机制。为加强大学生村官的自我管理,成立徐州市首家大学生村官团委,14个镇分别成立大学生村官团支部,大学生村官团委设1名书记、2名副书记和4名部长,全部采取公推直选的方式产生,由大学生村官担任,通过工作例会、组织活动、结对帮带等形式,加强自我管理,活跃组织生活,促进成长成才。

三、完善星级考核和激励机制。在徐州市率先出台《丰县大学生村官星级考核办法(试行)》,通过个人总结、公开述职、民主测评、个别谈话、民意调查、实绩分析、综合评价、考核反馈等程序,对大学生村官进行星级评定,星级考核结果以书面形式通知到大学生村官所在镇村以及本人,并记入个人成长档案,作为年度评优评先和聘期考核的重要依据。建立大学生村官月度实绩建档制度,坚持大学生村官月度例会制度。完善激励保障机制。把大学生村官创业纳入到“党员创业直通车”范围内,协调相关涉农、金融等部门,对大学生村官创办、领办的致富项目,在信息、技术、工商登记、税费减免、资金筹集等方面给予支持。同时,把表现优秀、党员群众认可的大学生村官培养成党员,把党员中政治成熟、能力突出、业绩显著的大学生村官选入村两委,激发大学生村官干事创业热情。

四、建立多方位创业扶持机制。破解大学生村官想创业无项目的难题。依托县农干校成立了大学生村官创业培训咨询服务中心,聘请专家为大学生村官量身定制了一批适合大学生村官的创业项目,建立了大学生村官创业项目库。化解大学生村官想创业少资金的难题。多渠道为大学生村官创业筹措资金,县财政出资100万元设立大学生村官创业专项基金;县委组织部联合邮政部门开通大学生村官创业金融扶持站,大学生村官可以申请1—2万元创业启动资金;省委扶贫工作队拨付7万元帮助大学生村官建设创业园;县信用联 社将大学生村官纳入“丰县农村党员信贷直通车”活动主体,优先为他们提供额度大、利息低的贷款。解决大学生村官想创业缺技术的难题。建立网络式、立体式的技术帮扶机制,县内有创业基地专家团队支持,县外有扬州大学专家教授可咨询、提供帮助;定期举办大学生创业专题培训班,加强大学生村官创业能力培训;县创业项目咨询服务中心安排大学生村官轮流值班,通过即时通讯平台收集大学生村官创业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定期开展技术会诊、技术培训;投资30多万元在县大学生村官创业基地兴建了3个高标准温室育苗大棚,作为大学生村官创业的实践和技术培训基地。

五、搭建干事创业平台。一是在全国率先携手县邮政局开展“五站联民心,共建新农村”活动,为大学生村官锻炼自我提供平台。聘请大学生村官担任“三农”服务站名誉站长,加强“五站(农资配送站、科普站、信息站、培训站与金融扶持站)、一路(延伸爱心邮路)、一牌(中国邮政品牌)”建设,为农民提供培训、信息、技术与资金扶持;二是在全省率先开展“脱贫攻坚村村行”活动,实现了大学生村官工作与脱贫攻坚工作无缝对接。联合省委驻丰扶贫工作队,让大学生村官担任扶贫工作联络员,发挥大学生村官自身优势,参与脱贫攻坚项目,帮助群众选准项目,搞好沟通协调,服务群众脱贫致富;三是在全市率先组织开展“一名大学生村官一个项目”活动,让大学村官人人有事干。本着一镇一特色、一村官一项目的原则,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组织引导大学生村官确定和实施项目,实现全县大学生村官人人有项目,人人有事做,个个有成绩,形成了“你追我赶,创先争优”的良好局面。

三、大学生村官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从调研情况看,大部分人认为大学生村官在建设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选聘大学生到农村工作的做法是受到广泛欢迎和充分肯定的,但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第一,思想上还未完全扎根。根据座谈交流和调查情况看,77.5%的“大学生村官”之所以选择“大学生村官”这一岗位,更多的是出于“先就业,再择业”的考虑,他们都表示,有机会便会通过参加公务员考试、研究生考试等途径离开村官岗位。而因为对农村有着深厚感情,认为农村有着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可以挑战自己,成就一番事业的则不足15%。从2007年至今,丰县共接收省选聘大学生村官160人,现在有86人在岗,先后有74位大学生村官离开了岗位,占总选聘人数的46.25%。目前,有60%以上的“大学生村官”报考了今年的国家公务员、省公务员考试和其他事业编考试。从调查情况看,大部分大学生村官只是把目前的职业作为寻找更好工作的一个跳板,不少村官根本没有扎根农村干出一番事业的的想法,还是一支不稳定的队伍,这将对农村工作的延续性有较大影响。如何教育引导大家在思想上扎下根来,集中精力、发挥聪明才智,在农村这个广阔舞台上真正干一番事业,是需要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

第二,工作上还不够深入。调查发现,许多大学生村官都面临着工作难以进入角色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语言交流难。我县大学生村官中有48人不是丰县籍,占86名大学生村官的55.8%,有29人不是江苏籍的,占33.7%,不少人不能完全听懂当地的方言,语言交流成了他们入村进户做工作的“拦路虎”。二是了解情况难。目前,我县大部分大学生村官吃住在镇、工作在村,甚至个别大学生村官工作也在乡镇。大学生村官下村的机会少,和村民的交流更少,再加上大量的青壮年农民外出打工,大部分大学生村官对本村的情况并没有真正地做到了如指掌。其中85%以上的村官对本村的各项数据,如人口数、性别比、耕地面积等“硬性”数据可以倒背如流,但真正对村民思想动态、风土人情、产业情况等“软性”数据方面,缺少深入的了解。而恰好这些又是当好村官,做好农村工作的基本功。三是融入氛围难。由于大学生村官大部分不是本村户口,再加上下 村时间少,即使下了村,大部分时间也是去做村中心工作,比如说下村抓计划生育、拆迁征地等,所以不少大学生村官并没有完全得到村民的认可。四是自身定位难。大学生村官虽说是村里的副书记或者村主任助理,但目前不少人仍停留在镇里工作的层面,这种状态,使他们“主人翁”意识相对弱化,村里也只是把他们当做“客人”来看待。如果镇里有任务布臵,他们大部分都能够出色地完成,没有明确任务的时候,他们则像“无头苍蝇”,不知何去何从。五是专业发挥难。我县大学生村官中涉农专业的只有4人,仅占大学生村官的4.65%。从目前的情况看,其它专业要融入农村经济发展确实有一定困难,很多大学生村官找不到工作的切入点,有“英雄无用武之地”之感。如何让大学生村官尽快了解农村,融入农村,与群众“打成一片”,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是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第三,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建设新农村,人才是关键。从总体能力结构来说,大学生村官确实比目前的村干部强得多,但由于刚从大学毕业,对农村工作的了解基本上是真空状态,在某些能力方面存在着较为明显的缺陷,阻碍着他们发挥知识优势,主要体现在:一是缺乏运用专业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缺乏人际沟通能力。三是缺乏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虽然部分大学生村官在学校期间担任过学生会、班委干部,参加过一定的社会实践活动,但总体来说组织管理能力还相对欠缺,尤其是社会工作经验还不足或相对缺乏。四是自我激励能力有待提高。农村环境复杂,工作繁琐,面对困难和挫折,更需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如何弥补自身的不足,完善知识结构,将其尽快转化为实际工作能力,都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第四,管理工作有待于进一步加强。目前,大学生村官管理模式是吃住在镇、工作在村,县组织人保部门的管理只是宏观管理,平时的日常管理由镇党委负责,因此,大学生村官的管理存在着管理不到位的现象。我县大学生村官实行 “一岗双责”,是中共正式党员的担任村支部副书记,不是正式党员或共青团员的担任村主任助理,同时兼任村团委书记。可以说,“一岗双责”对“大学生村官”的成长提供了一个全方位锻炼的平台,但也影响了他们深入到村里开展工作。大学生村官所做的仅是镇干部和村干部之间的“跑腿”和“传话”,虽然身在农村,却一直“生活在农村表面”。即使下村,仍像机关工作人员一样呆在村部里,直接与群众的接触也很少。另外,我县现有的86名大学生村官中,女村官有 名,部分女村官工作不久就结了婚、生了孩子,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的开展,给大学生村官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课题。

四、建立和完善大学生村官工作长效机制的思考

(一)建立健全大学生村官选拔机制。要建立健全大学生村官选聘机制,以科学合理的方法选聘大学生村官。一要制定科学的选拔条件。要注重农村实际,处理好学历与能力的关系,突破追求高学历的误区。在制定选拔大学生村官的条件时,要看学历,更要注重能力,还要把性格、爱好、专业、特长、身体等多种因素综合起来加以考虑,确保把德才兼备、有志向、有热情、有奉献精神的大学生选拔出来。二要因地制宜选拔。省市组织部应逐步放权于县,根据选聘数量,将省市选聘计划分配到县,让各县(市)适当放宽学历,多招聘本籍贯大学生村官。三要注重发挥大学生村官的专业特长。为确保大学生村官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选聘后的村官要根据当地资源条件,有针对性地安排专业对口的大学生到村工作,以发挥他们的专业特长,结合当地资源干事创业。这样,不但能迅速为当地经济发展开辟新途径,而且能使其安心农村工作。

(二)完善大学生村官政治待遇保障机制。要建立健全大学生村官政治待遇保障机制,体现大学生村官价值,让大学生村官享受到相关政治待遇。一是镇党委要平等对待大学 生村官。作为镇一级,尤其要注重提高大学生村官的政治待遇。要积极推荐思想过硬、综合素质好、议事能力强的大学生村官,作为各级党代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团代会、妇代会代表人选。对政治素质较高、工作实绩突出、党员群众充分肯定的大学生村官,列入镇党政领导干部后备干部进行跟踪培养。条件成熟,择优提拔、大胆使用一批,充实到镇党政领导班子。给他们压担子、交任务,让他们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为发展农村经济、改变农村面貌多做工作、多办实事,逐步形成人才到一线培养、干部从一线选拔的科学培养选拔链。在镇党委政府换届时,要提拔一批优秀的大学生村官进入镇党政班子。这样,既可培养锻炼好大学生村官,又能激励他们更好地为新农村建设建功立业。三是村里要平等对待大学生村官。村里要摒弃地方保护主义思想,转变因循守旧的观念,树立爱才惜才的观念,平等对待大学生村官,给予大学生村官公平的政治待遇,特别是在评优评先和选举方面,要一视同仁,给他们创造良好的平台。

(三)建立健全大学生村官教育培训机制。要把大学生村官纳入干部教育培训整体规划,建立健全大学生村官教育培训制度,加强对大学生村官的教育培训。一是要建立经常性教育培训机制。要以制度来保障经常性开展学生村官的思想理论知识培训,促使他们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真正让他们做到“选择不后悔,付出有回报”,安心农村工作,真诚服务群众;开展农村实用知识培训,有针对性对学生村官进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业生产技术等知识培训,进一步提高学生村官的实际工作水平、执政能力,以及致富带富能力,选送部分优秀学生村官到大专院校培训,让他们接受更高层次的培训。二是建立“传、帮、带”机制。在培养过程中,要做好“传、帮、带”培养工作。以县组织人保部门、镇、村三级为主,建立由县、镇、村领导干部负责包人帮带的培养机制,通过开展政策指导、信息引导、项目帮扶和方法帮教,传授经验,指导工作,提高大学生村官的农村基层工作能力,使他们尽快适应农村工作和生活。三是建立实践锻炼机制。要通过“压担子”培养,让大学生村官在处理各种复杂问题、完成急难险重的任务、调解农村矛盾纠纷中积累经验,锻炼成长。要开展“考察交流”培养,让大学生村官多到外地参观考察,交流学习,借鉴别人的好经验和好做法,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力。要建立大学生村官挂职锻炼机制,在其熟悉农村工作后,按照“人尽其才、多岗锻炼、压担催熟”的原则,拓宽使用渠道,搭建成才平台,把他们安排到最能发挥作用的岗位,在参与产业结构调整、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民事调解、法律法规宣传等方面较好地发挥聪明才智,成为农村政策宣传员、农村实用技术普及推广员、现代远程教育辅导员、促进社会稳定协调员、基层组织建设联络员、基层干部作风监督员,为更好开展农村工作奠定基础。

(四)建立健全大学生村官考核机制。要认真贯彻中组部、中宣部、教育部等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建立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长效机制的意见》的精神,加强对大学生村官的规范管理和监督考核,确保这支新农村建设“永久型”生力军更好地发挥作用,必须逐步建立健全“四项制度”。一是目标管理制度。镇党委每年要与大学生村官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对工作实行目标任务量化管理,便于接受监督。二是定期汇报制度。大学生村官每季度要向所在地党组织书面汇报一次工作进展情况;半年和年终向县组织人保部门书面报告工作情况。三是督促检查制度。县级组织人保部门要不定期进行走访座谈,听取基层干部群众的意见,了解掌握大学生村官的思想、工作情况。四是绩效考核制度。对大学生村官的绩效考核分日常考核和年终考核两部分。平时考核由镇负责,主要考核其日常表现,并按月做好考核记录,其结果作为年度考核的依据之一。年终考核由县级组织人保部门组织开展,主要考核目标管理责任完成情况,重点考核工作实绩,邀请大学生村官所在镇、村的领导、同事和 村民代表,对其全年工作进行公开评定,评议结果作为年度考核、聘期考核、提拔使用等的重要依据。

(五)建立健全大学生村官选拔使用机制。要加快建立健全相关机制,以制度来强化对大学生村官的选拔使用,激励大学生村官积极主动干事创业。要重点做到“三疏通一倾斜”:一是疏通大学生村官进入村“两委”班子渠道。要打破大学生村官的身份和户籍等条件的限制,转变村“两委”干部必须是当地人担任的观念,畅通大学生村官进入村“两委”班子的渠道,及时把优秀的大学生村官选拔到村班子,甚至让其担任书记、主任等重要职务,为他们施展才华和实现抱负打造平台。要通过努力,使大学生村官成为新一代村党支部书记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推进村党支部书记队伍的“升级换代”的措施方面,建议从以下六个方面入手,逐步提高选任门槛,对一些基本素质要强行入轨,有计划地推进村党部书记“升级换代”步伐:1.学历要求。要逐步建立一批以大专以上学历为主体的村支部书记队伍;2.产业要求。新任村支部书记要有一定规模的产业;3.能力素质。①较强的带富及协调能力。②引进村支部书记公开招考机制。③建立完善的任后培训、提高机制;4.人才输入。①要逐步提高大学生村官到村任职比例。②要加大机关下派和公开招录力度;5.完善跟踪与激励考评机制。①从政治待遇(提拔、招录)、经济收入、退职保障三个方面逐步提高岗位吸引力。②建立完善的激励、评价、管理机制;6.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力度。树立长远观点,注重源头建设,切实防止后继乏人现象的发生。坚持上述标准,用3--5年的时间有序推进,预计到“十二五”末可以实现村党支部队伍的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要求。将来新农村党支部书记队伍的年龄应以40岁左右为主体。具体为:40岁以下占50%左右,40—45占30%左右,45岁以上占20%左右;文化上应以高中以上学历为主,逐步提高到大专以上学历占50%以上;专业上应以涉农专业为主,以经济管理、工业经济、政治思想等专业为 辅;来源上一要以本村自有人才为主体。目前所占比例应在90%以上,用3—5年的时间逐步递减至60%左右。二要加大大学生村官到村任职力度。到“十二五”末达到村主职干部的15%左右。三要机关下派及公开招考人员。这个群体的比例建议占主职干部的10%左右。二是疏通大学生村官进入镇事业部门的渠道。要抓住镇机构改革的机遇,及时把优秀的大学生村官选拔到镇的事业干部队伍,为镇里注入新鲜血液,促进镇各项工作的开展。三是疏通大学生村官进入县属事业单位的渠道。县属事业单位在招考人员时,要适当给予大学生村官一定的优惠政策,比如拿出一定比例的职位专门面向大学生村官招考。同时,不断探索选拔优秀大学生村官进入事业单位的途径,拓宽渠道,选好用好大学生村官。对于研究生学历的大学生村官,在事业单位招聘时,可以让其直接进入面试环节。对于特别优秀的大学生村官,可以尝试让其直接参与事业单位中层干部竞争上岗考试,使其脱颖而出。四是在公务员招考时对大学生村官倾斜。建议上级组织人保部门在招考公务员时,要充分考虑大学生村官所做的贡献,给予优惠政策,在工作经历、专业等方面适当放宽条件,进行倾斜,可继续每年拿出一定数量的公务员职位,专门定向招录经选聘到村(社区)任职满3年、考核合格的高校毕业生,建议继续采取聘期考核优秀的或者是获得市级以上组织人保部门表彰的,适当予以加分的优惠政策。

(六)建立健全大学生村官生活待遇保障机制。要保障大学生村官的正常生活,提高其生活待遇,归根到底就是要妥善解决好工资、社保和医保问题,要解决好这些问题,必须建立健全大学生村官生活待遇保障机制,做到“两个确保”:一是建立工资正常增长渠道,确保工资按时足额发放。我省大学生村官的工资分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省选聘的大学生村官,由省级财政承担。另一种是市县选聘的大学生村官,由县级财政承担。学管哪种情况,要建立大学生村官工资与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人员工资共同增长的机制,确保工 资按时足额发放,保障大学生村官的正常生活。二是落实社保医保,确保病有所医。要加强与人保局、医保处等相关单位的联系,探索建立大学生村官社保、医保相关制度,畅通我县大学生村官县外就医的渠道。

第二篇:石固镇大学生村官长效机制调研报告

石固镇大学生村官工作长效机制调研报告

石固镇目前共有33名大学生村干部,分别在全镇担任村书记助理或主任助理,其中党员24人。

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是党中央、国务院继选派优秀大学毕业生到乡镇担任乡镇长助理后又一项重大决策,对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养造就经过基层实践锻炼、对人民群众有深厚感情的党政干部后备人才,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要想做好大学生村干部工作,首先要弄懂几个问题:

一、大学生村官下去究竟干什么呢?

(一)大学生村官刚下去时,主要应从当好“六大员”着手:

1、政策法规的宣传员。在农村,涉及农民利益的政策法规很多,比如说有惠民强民政策,有计划生育的政策,有村民委员会的组织法、选举法等等。这些政策法规,农民群众可能不够了解,或者说了解的不够全面。于是需要大学生村官充分利用各种形式对村民进行宣传、解说。

2、村情民意的调查员。我们生活在农村,不一定了解农村;参加过农业劳动,不一定懂得农业技术。所以,需要大学生村官到村里咨询调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的情况,努力搞清楚村民们的所思、所盼、所忧。

3、富民强村的促进员。主要是通过远程教育等方式为村民们提供一些新技术、新信息、新项目、新点子。

4、群众事务的代办员。农村当前特别关注的一个是农村合作医疗,第二个是低保,第三个是义务教育,第四个是养老。需要大学生村官以这四点为基础为村民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服务工作。

5、弱势群体的救助员。可以想方设法帮助农村的五保户、病残户等,特别是关注困难家庭孩子上学的事情。另外,像是帮村里的残疾人跑残联或者帮需要申请医疗救助的村民跑镇民政办之类的事情更是多不胜数。

6、远程教育的操作员。大学生村官应该当好这个操作员,并且一有机会就教村干部和村民们使用,每个月还要组织村民们集体收看。

(二)一到两年后,随着大学生村官对村内情况的熟悉和各种的逐步展开,大学生村官有更多的工作可以做。一是融入村子以后,可以在调研的基础上为村子的整体发展出谋划策。二是切实解决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

三是在完全适应农村工作的前提下逐步承担村内某方面的工作。

四是深入思考一些影响深远的问题,如自来水改造,村内工业转型升级等。五是有创业意向的大学生村官可以通过创业带动村民致富。

(三)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工作需要的制度和要求

作为一种新生的事物,大学生村官制度有其优越性,焕发出勃勃生机,在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了较大贡献的同时,对大学生也具有重要的作用。为保证这项政策措施的顺利进行,我们应当作出如下努力:

1、思路必须明确,加强制度建设。一项好的制度设计出台后,必须有一系列措施来保证制度的落实。

制度上,大学生担任村官,政府必须着手参与,制定具体的政策和优惠条件吸引大学毕业生走进农村,以起到留住人才的作用。同时,对于到任的大学生村官,不能置之不理,而应当是进行定期的培训,以达到在弥补理论与实际相脱节的基础上提高其服务的能力,同时定期的考核必不可少。

思路上,要充分认识到大学生村官是一项战略工程,而不是权宜之计。所以逐步建立完善相应得配套实施,诸如建立健全必要的法律、法规,以防止大学生村官的过于频繁的流动;国家通过制定更多的政策和待遇,以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为农村留住优秀人才。这样可以保证他们在几年的工作后能感觉有所收获,而不是虚度光阴,对于带动更多的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工作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2、对于基层领导,必须有一个观念上的转变。

一方面,对于目前部分甚至一大部分基层领导看来:大学生到农村担任村官,主要是让他们接触实际、了解社会,并不指望能做出多少事情,所以他们要做的就是服从领导。这种观念必须加以改变,作为领导,应当按照农村的实际需要,一开始就应当明确大学生村官的任务,让他们真正参与到实际的基层项目中,给以实权。另一方面,还必须认识到,作为一个刚刚踏入社会的大学生,到农村,带来的可能是技术,甚至可能仅仅是一腔热忱,作为基层的领导者,不应怀有大学生到村带来的就是资金、就是技术、就是发展,他们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发展进步,最终带来农村经济的发展。

3、就大学生自身而言,要担任好村官这一职务,必须做到:首先,必须提高自身的服务农村的能力,这不只是专业方面的能力,还需要在到农村工作后,树立一种村民意识,与广大人民群众打成一片,把自己作为农村的一员,融入农村生活;其次,在其位,就要谋其政,安心工作,不断提高自己,服务“三农”,不让农民失望;再次,还需摆正一种心态,转变择业观念,敢于挑战世俗的眼光,认识到工作是没有高低之分的,关键是要适合自己。

由此可见,大学生村官这一措施,需要的是政府的大力支持,制度的发展完善,大学毕业生的观念转变等。

二、大学生村官目前有哪些思想困惑

1、主观意向:有的认为入村工作是协助村里主要干部抓经济,包括发展专业合作社,帮村里发展集体经济和为村民提供致富信息等,有的认为是配合村干部抓党务、村务和基层民主制度建设等事务,还有则单纯地认为是村支书或村委会主任的秘书,也存在个别人认为自己能力有限,主观上把自己定位为普通村干部。

2、客观工作实际:有四分之一左右的人正在从事协助村里主要干部抓经济,反映出大学生在发展农村经济的思路较广、想法较多、激情较高,但由于发展经济涉及到诸多因素,所以在具体的实施中有一定难度。

三分之一左右的人正在从事党务、村务、基层民主建设等管理性工作。这反映出大学生村官均是大专以上学历,对农村组织建设等方面有一定了解,而且近年来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系统在农村的广泛应用和实施,农村工作都要用到电脑,大学生村官擅长电脑的专长有所发挥。

还有部分人正在从事日杂、勤务等日常性事务。反映出目前大学生村官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尚存在自我定位偏差,工作职能不明确等原因。这与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大学生村官社会经验不足、不熟悉农村事务有关。

3、专业与实际工作的关联度:只有个别人认为基本用得上,反映了在所选聘的人员中,自己所学的专业与农村、农业和农民这“三农”问题的直接关联度较低。部分人认为基本用不上。不过一个令人可喜的动态和现实是大家普遍认为农村基层工作要靠实际工作经验积累,这与党中央出台大学生村官计划,把有知识有文化的大学生放到农村锻炼成长,积累基层工作经验的精神高度相关。

4、由于大学生村官的身份“非公务员性”和“非正式编制性”,导致大部分大学生村官对自己今后的出路担忧。

我镇一多半的人选择了报考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自主创业的比例占到五分之一左右,还存在到时候再说的“模糊主义者”。这些反映如何让大学生村官“待得住”的长效机制建立问题依然突出。在对未来前途的心态方面,四分之一的人对前程感到乐观并充满信心,其余的人则表现出说不清楚、渺茫和很迷茫的模糊性。但可喜的是近八成的人认为三年的村官生涯对今后工作很有意义。可以看出,虽然大部分人对自己前途感到模糊,但近三分之二的人已经认识到该项工作的重大意义,而这则增强大学生村官们对前途的信心。

大学生村官今后的出路

(一)大学生村官通过在自己村里的努力工作,获得村民的认可之后,是可以成为新农村的带头人的。

如果经过几年在农村的摸爬滚打,大学生村官用实践赢得了村民和党员的认可,那么他们完全可以担当起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的重任。但假如是传统的任命制,即使给大学生村官一些照顾,他们到了村里,也很难服众。而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的公推直选给他们提供了平等竞争的舞台,如果你真的在村里干得好,有实力,群众和党员自然会把手中的票投给你,当选后,开展起工作也会比较顺当。

大学生村官要想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领导人,就必须是农村致富的带头人、农民群众的贴心人、党的方针政策的执行人、严格自律的明白人。大学生村官不仅年轻,有活力,有知识,更在当村官的过程中学会了了解农村群众,学会了如何和群众打交道,就形成了大学生村官独特的优势。大学生村官通过努力可以进入村两委班子,也说明广大农村党员和群众,渴望这样的带头人。这批新生力量进入基层党组织后,一定会把年轻人的热情、知识化的见识以及创新能力融入到基层组织工作中,对改善农村基层组织的整体素质,提高基层组织的整体战斗力十分有益。

(二)如何推进村党组织书记的“升级换代”?

去年提出的“创先争优”要求在农村开展创建“五个好”基层党组织活动,这强调了党的基层组织和支部书记的作用。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执政的重要基础。切实提高党在农村的执政能力,不仅关系着整个农村能否实现小康社会,也关系着国家的稳定与发展,关系着执政党的前途和命运。首先要拓宽选人渠道,创新选人用人机制。要扩大选拔范围,打破“限定村内选人、固定本村任职”的传统模式的束缚,打破地域、身份、年龄、职业的限制。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将思想政治素质好、带富能力强、协调能力强的“一好双强”优秀党员选拔到村书记岗位上来。具体要坚持“四个面向”:一是面向现有村干部,选管理型人才;二是面向经济发展的能人,选经济型人才;三是面向乡镇机关、事业站所、大学生村官等有作为的年轻干部和大中专毕业生,选知识型人才;四是面向外出务工经商回村人员,选外向型人才。二要建立健全村党组织书记后备人才储备机制。扎实做好农村发展党员工作,为村书记队伍储备人才。落实发展党员工作相关制度,明确乡镇党委书记、村书记的责任,每村至少每年发展一名以上新党员。转变发展党员观念,将更多的致富能手、专业大户、大学生村官等各方面的能人培养成党员,改善党员队伍结构,提高党员的整体素质。三完善激励保障机制。在落实村书记经济待遇的同时,强化政治激励,制定和完善配套政策,加大从优秀村书记中选拔乡镇领导干部、考试录用乡镇机关公务员、招聘乡镇事业编制人员的力度。积极推荐政治素质好、参政议政能力强的村书记作为各级党代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选。定期评选表彰在各项活动中涌现出的优秀村书记,授予荣誉称号,给予物质奖励。注重树立先进典型,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将来新农村党支部书记的结构以年轻化为主,一般须有高中或者大专以上文化程度,涉农或公共管理等相关专业,重点面向优秀党员,致富能手,专业技术人员,留村大学生村官,外出经商返乡创业人员等群体。

三、选择留村的大学生村官如何“留得住”?

大学生村官是一个新生事物,相关政策不成熟、后续保障不充分、发展方向不明确是大学生村官最为担优的问题。因此,必须加强长效的制度性建设,建立科学的激励政策,配以相应的社会保障制度。

1.落实合理报酬,有效解决待遇问题。

妥善解决好大学生村官的待遇问题,是稳定大学生村官队伍、有效发挥大学生村官作用的关键因素。要确保大学生村官的工资和奖金的规定落实到位。允许大学生村官通过创业来提高收入水平。对大学生村宫的工资报酬进行适当补助,对到经济薄弱村工作且做出突出贡献的大学生村官予以适当奖励。要为大学生村官办理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等各类社会保险,使大学生村官无后顾之忧,能安心在农村待下去。

2.确保有关激励承诺兑现。

要使“大学生村官计划”可持续发展,不仅要有激励承诺,更重要的是兑现“大学生村官计划”的有关激励承诺。如果无法解决服务期满的大学生村官的后续安置工作,将会影响“大学生村官计划”的继续实施。目前,解决好承诺兑现问题就是使激励承诺具体化。比如,可以规定,选聘到村任职期满的大学生村官,报考本市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给予加分鼓励,或者同等条件优先录用。这些具体可行的规定,可以激励更多的大学生扎根基层干事创业。同时,要确保任期满后,兑现所有承诺。

3.建立健全大学生村官帮扶引导机制。

大学生村官充实到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后,要尽可能为他们提供有效便利的后勤服务保障,促进他们健康成长。同时,针对大学生村官社会阅历和实践经验不足、创业又缺少资金的现状,要建立帮扶引导制度,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工作和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特别要重视对大学生村官创建项目的帮扶,帮助他们尽早成为农村经济建设的能人。应尽快让大学生村官担任“实”职,给他们搭建干事创业的舞台,提高其责任感和工作主动性,激发其干事创业的热情。在村两委换届时,动员大学生村官积极参与其中,尽快进入决策层,为大学生村官快速成长开辟通道。

4.结合职业规划,完善准出机制,解决大学生后顾之忧

应鼓励支持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工作一定年限后通过市场自主择业。如果大学生村官认为自己不适合或者没有意愿担任村官职务,应允许大学生村官选择到更适合其发挥才能、专长的岗位或单位就业。政府应建立大学生村官人才信息库,及时为人才市场提供信息,优先为他们推荐工作。建立这样一套完善的准出制度,可以解决大学生的后顾之优,更好地吸引大学生到农村发挥才智,为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贡献力量。

第三篇:大学生村官长效机制

关于建立“大学生村官”工作的长效

体制机制的思考

在大学生就业难和农村人才紧缺双重矛盾并存之下,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广大农村基层就业,是各级党政部门和高校一项长期而艰巨的重要任务,事关中国社会的协调发展与和谐稳定。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对开辟大学生就业新渠道和促进新农村建设都是积极有益的探索。但实践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例如目前存在着大学生村官作用发挥不充分,个别人思想不太稳定、甚至半途改道的现象。而究其原因,关键是一些相关的制度和机制不到位。因此,要着力探索和构建“大学生村官”工作的长效体制机制。要围绕“大学生村官”的选任、培养、后续保障、监督和评价等基本环节,不断健全完善有利于充分调动“大学生村官”积极性、创造性的各项制度,为“大学生村官”的健康成长提供长远有效保障。

在近10年的发展实践中,“大学生村官”制度暴露出一系列问题。因此进一步探索和构建以选任制度为前提,以重视培育成长和激励为基本内容,以健全后续保障制度为必要条件的“大学生村官”工作的长效机制势在必行。

一、建立健全统一的选聘制度,使之与地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相结合。

选任“大学生村官”,首先要坚持公平、公开的原则。为此,迫切需要增强选拔过程的透明度,向民众公开选拔流程、经过及结果,要加强群众、媒体的监督,保障选拔的有效性和合法性。同时,选拔标准要合理化和科学化,避免带有歧视性要求。

其次,在选任“大学生村官”中,还应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到农村岗位的特殊性。一方面,在尊重大学生意愿、从优选拔的基础上,还可以从熟悉村情村俗、和村民联系紧密、日常生活方便,工作容易进入角色的角度出发,着眼于选拔那些本乡本土的大学生和愿意回乡创业的大学生。太本站办事处就是立足于这一点,选择和任用本地区的大学生村官,因为这样的“村官”既有理论素质又十分了解本地的乡土人情,这是留得住、用得好的基本条件,只有熟悉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才能让其产生感情,自愿的去工作、去奉献。另一方面,要结合当地资源条件,选拔那些专业对口的大学生。这样的大学生善于利用所学到的知识来结合当地的资源条件发挥自己的优势,开创性开展好工作,太本站办事处在任用村官上也抓住了这一点。办事处新华村村官李勇所学的专业是信息管理,他的到来真正的解决了村级办公自动化的难题。现在新华村无论是会计核算还是基层组织建设等方面的材料完全由“村官”在电脑上完成,既节省了时间又提高了村级的办事效率,同时也规范了办公秩序,更重要的是大大 的调动了大学生村官的工作积极性,他所学到的知识有了用武之地,能够更好的发挥自己的优势。

再次,“大学生村官”选任工作应与岗前教育培训紧密结合。大学生虽有丰富的书本知识,但社会实践比较少,缺少专门的教育和培养。许多“大学生村官”到任之初,工作、生活不适应,思想易产生波动。为此,对新选拔的大学生村官要进行尽早进入状态的上岗教育和专门的培训,要加强岗位培训和工作指导,要把大学生“村官”纳入整个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建立健全岗位培训制度。

二、切实加强对“大学生村官”的帮扶引导,积极探索强化实践能力的成长培育机制。

人的才干不仅要靠读书求学增长,而且要靠实践磨练积累。目前,“大学生村官”普遍存在社会阅历和实践经验不足的问题,阻碍了大学毕业生知识理论与农村实践工作相结合。对此,太本站办事处既要重视前期选拔,也要加强后期培育,要在实践中探索和建立起“大学生村官”跟踪培养机制。

首先,要继续探索和健全结对帮带制度。可以建立村干部帮带、乡镇领导帮教、县直局委帮扶的“三帮”制度。在结对帮带工作中,一方面帮助“大学生村官”们熟悉农村政策,掌握发展农村经济、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另一方面要注意引导和保护“大学生村官”干事创业的激情和信心。大 学生“村官”的成长需要经验和实践,针对这一薄弱环节太本站办事处指派现任的新华村村长为村官的实践指导老师,经常带领“村官”深入到田间地头去了解农业生产知识,不断把他锻炼成有经验、懂技术、会指导的新型人才。同时也不断的带领他进村入户,让他掌握社情民意,增加和农民沟通交流的机会,让村民与“村官”交上朋友。

其次,创新机制,为“大学生村官”提供干事创业的舞台。选聘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工作,关键是要让他们在农村干事创业、发挥作用。但是在实践中,“大学生村官”往往受到诸多体制机制上的束缚。例如,我国现有的《村民自治法》规定,村民自治的主体首先是“本村村民”。因此,未经选举的大学生村官往往只能任助理、团支书等多为辅助性的“虚”职,部分地方虽然也积极推荐“大学生村官”任职“主任助理”,但在实践上却缺少法律依据,造成许多“大学生村官”缺乏坚守岗位的积极性,甚至使许多地方“大学生村官工程”流于形式。由此,应加快体制与机制的改革和创新,让大学生村官担任“实”职,给他们搭建干事创业的舞台。

三、探索“大学生村官”后续保障和任期届满后的分流导向机制。

当前,由于待遇等方面的因素,不少“大学生村官”抱有短期行为的心理。而要避免这样的情况,需要从制度上让他们对前途有盼头,对理想有期待。

(一)创造良好的工作成长环境,探索稳定的“大学生村官”供给保障机制。

简单来说,要使“大学生村官”长期在农村稳定工作,就要为其提供基本必要的待遇。首先,要有稳定的财政保障,形成“基本由中央财政补助资金和地方财政补助资金共同支付”的财政供给机制,即各级政府应努力在财力方面予以倾斜,财政按比例承担“大学生村官”工资福利,特别是对于村级集体收入少或空白的村,国家和相应的市、县(市)、乡财政要按一定的比例更多地负担“大学生村官”的工资待遇;其次,要提高“大学生村官”的积极性,还应通过一定的村级集体收入或创业效益来提高其收入水平,形成既有稳定的财政供给,又要有灵活效益补贴的收入机制;再次,“大学生村官”聘用期间,按照当地对事业单位的规定,参加相应社会保险。

(二)积极探索大学生基层干部任期届满后的分流导向机制。

要使“大学生村官”充分发挥其作用,还需要形成人才到基层锻炼、干部从基层选拔的导向和流动机制,将大学生“村官”的培养与党政机关公务员及选调生的选拔渠道打通,与后备干部培养渠道连接,为“大学生村官”健康成长提供长远保证。

首先,鼓励“大学生村官”参加公务员招考,各级政府 每年应拿出一定数量的公务员职位专门定向招录,甚至可以进一步探索为做过“村官”的大学生考试加分或专门面向即将卸任的大学生村官进行定向招录的优惠政策。

其次,对考核优秀的“大学生村官”可以配备专项全额拨款事业编制,工资待遇由政府财政核拨专项经费予以保障,或鼓励他们参加村“两委”换届选举,及时将他们推上基层领导岗位,同时,要在县乡事业单位补充人员、报考硕士研究生、免除国家助学贷款本息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

再次,对有一定经营能力的“大学生村官”,还应提供有效优惠政策,鼓励他们创业,如各地可以结合实际,建设和完善一批投资小、见效快的大学生“村官”创业园,认真落实高校毕业生创业的各项优惠、扶持政策,重点帮助和支持那些有创业意愿、创业能力、创业优势的“大学生村官”。太本站在今年就鼓励大学生村官到我们自己的科技示范园区(高产花生示范园区)去挂职,发挥其才能,创新自己的工作思路,锻炼自己创业的本领。既引导村民走科技种田,又丰富自己创业的经验,慢慢让“村官”爱上农村田园生活,又探索性地开展创业道路。以此来解决自己的待遇问题,有了自己的特色产业,也就真正的留住了人才。

四、探索科学合理的“大学生村官”监督评估激励机制。

要保证“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充分发挥作用,避免“大学生村官工程”流于形式,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监督、考核、奖惩机制,对他们的工作定期进行追踪评估。这同时也是一个激励的过程。经过评估,对工作表现突出的“大学生村官”,及时给予奖励,对工作业绩较差、工作能力不胜任、村民不认可的“大学生村官”,经严格考察确认后,予以辞退。

当前的“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时间都不长,监督评估制度尚不健全,“大学生村官”在工作岗位中的业绩表现,以及群众的满意与否,都需要尝试建立系统的追踪监督评估机制,以监督和规范、指导、评估“大学生村官”的具体实践工作。根据目前“大学生村官”评估工作的具体现状,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把握:

一是建立健全循序渐进的“大学生村官”监督和绩效评估工作体系,形成有效的约束机制。大学生融入到基层实践工作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应该在其工作的适应前期、成熟中期及其发展后期进行相应的效绩追踪评价。根据“大学生村官”岗位职责制定相应的《任职考核管理办法》,明确考核执行主体和考核范围,根据“大学生村官”任职的阶段,出台不同阶段的的考核细则,考核范围应包括德、能、勤、绩、廉等诸方面。实行考核测评制,乡镇、村党组织采取平时督查和年终考核相结合、岗位目标和实绩考核与述职评议相结合的方法对大学生村官进行全面考核。对“大学生村官”在岗期间对履行职责、工作开展以及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跟踪监督。对一年中两次季度考核不合格或一次考核不称职 的,聘用部门可解除聘用合同。

二是注重民主意见,接受群众监督。“大学生村官”的工作应从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并积极倾听和采纳群众的建议和意见,坚持以群众的监督评估为客观标准,实现政策的透明化、公开化和科学化。可以由本村村民对“大学生村官”工作进行投票测评,并将测评结果做为考核的重要指标。测评会应由乡镇一级的政府负责召开,听取大学生村官工作述职,由参会的本村党员群众代表从履行岗位职责、工作态度、成绩和效果、敬业精神等方面对大学生村官集中进行民主测评。

三是要注重对考评结果的运用,保证奖罚分明、公正合理。要注意科学对待监督评估的结果,并公开考评结果、建立业绩档案,实现业绩与待遇挂钩,形成监督考核激励机制。同时,把激励、退出机制结合起来。通过这些切实有效的措施,形成了一套适合新农村发展和“大学生村官”个人成长的监督评估激励机制。

第四篇:关于开展大学生“村官”制度长效机制的调研报告

关于开展大学生“村官”制度长效机制的调研报告

——虞城县李老家乡高庄村村主任助理:金子钰

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是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对于改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结构、培养新农村建设骨干力量和党政干部后备人才,推进新形势下农村改革发展,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具有重大意义。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为了发现和分析当前大学生“村官”工程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完善大学生“村官”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我通过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探索了大学生“村官”工作长效机制道路,以推动村官工作进一步健康有序发展。

一、调查情况及分析

1、参加原因

大学生选择担任村官的原因多种多样,但集中体现在积累经验便于找工作、考研或公务员加分、觉得有发展前途、响应号召、盲目跟从等几方面。由于2008年金融危机的冲击以及社会就业需求与教育不平衡现状的影响,许多未能找到工作或致力于政府工作的应届生纷纷走上了村官道路。

2、工作内容

担任村官工作第一年,大学生村官主要从事文字整理以及日杂、勤务、宣传先进理念、远程教育等具体事务性工作。通过一年的时间熟悉本村情况,在村官工作第二、三年逐步参与经济工作与文化建设项目。

3、担任职务

绝大部分大学生村官担任村书记或村长助理,在村上开展工作;也有少部分村官被借调到乡政府,在乡镇开展工作;还有一些既在村上工作也不时参加乡镇工作。90%以上的村官认为大学生村官被借调有利于培养锻炼大学生村官,但也有人认为此举背离了选拔大学生村官的本意,不利于大学生村官成长进步。

4、未来规划

对服务期满后工作规划主要有:继续农村工作、报考公务员或参加企事业招考。90%以上的村官希望通过参加选调生考试或公务员考试来进入公务员队伍,也有少数人愿意留守农村,进入村“两委”班子,继续农村工作。

二、大学生村官工作中的问题

通过调查,大学生村官工程受到了热烈的欢迎,绝大部分村官对村官工作报以积极态度,认为大学生村官工程发展前景广阔,将会发展成为一项长期战略。然而,对大学生村官工程长期持续发展仍然抱有一些担忧:

1、工作定位模糊

大学生“村官”身份不清晰,非官非农,角色尴尬。按照《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的规定,虽然把那些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助理和村委会主任助理的大学生称之为村官,但与村支书、村主任等村官相比还是有很大的不同,大学生“村官”从本质上讲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村官,也不是公务员,更不是党政系统内的领导干部。虽在农村,但又不是村民,其角色是非常模糊的。

同时,大学生“村官”无“法”可依,遭遇法律瓶颈。法律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指定、委派或者撤换村民委员会成员,换言之,村干部只能由本

村村民担任。作为一项新政策,大学生“村官”在法律层面遇到了困难,这也是大学生村官计划的硬伤。这种不是那么有分量的身份定位,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大学生村官地位的尴尬和在农村发展建设中的边缘化。

2、选拔机制弊端凸显

选派标准的非本土化,即不限定申报者所学的专业,是否熟悉农村,有无组织管理才能的潜质等选拔录用标准的宽泛化,致使一些并不熟悉农村、不适应农村管理工作或专业不对口的大学生村官“英雄无用武之地”,许多大学生村官因角色定位不准,造成了人才资源的极大浪费。

激励机制的短期化,既不利于大学生村官队伍的稳定,也不利于大学生村官能力的培养;同时极易助长大学生急功近利的投机心理。

3、培训体系不健全,引导帮带机制缺乏

大学生村官培训仅仅停留在表面工作,目前还没有专门的培训机构与相关教育资源的投入。大学生村官入村任职后,所面临的诸如新农村建设、计划生育、创业项目、农村合作医疗等各种基层问题得不到很好的解决发放与求教途径,大学生村官在本村的工作亦很难开展。

大学生村官因为其自身的特点,在工作中往往出现头脑过热、意气用事、忍耐性较差等情况,这对农村基层工作相当不利。但是,大学生村官工作缺乏相应的引导帮带机制,致使大学生身上的许多用途的不到发挥,造成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

4、福利待遇及政策落实问题

由于大学生村官实施聘任制,其工资待遇不能很好的吸引大学生村官“留下”,相关政策由于其缺乏可操作性,其不确定性致使部分村官流失,大

部分村官往往通过多种途径寻求别的出路。这对大学生村官工作的开展带来很多负面影响。

三、大学生村官工程长效发展建议

1、改革选拔体制,完善培训机制

现有大学生“村官”选拔机制已经暴露出一些问题。大学生村官选拔应实行订单式,在充分调研、严格论证后,由村级基层组织上报所需人才计划,大学生村官管理部门统筹安排,发布公告进行选拔。选拔人才,必要时可对专业、性别等加以限定,以确保大学生村官的人尽其用。

大学生村官的培训是大学生村官工程的重要一环。大学生村官的前期培训可以使其更快的转换角色,适应农村基层生活,为其进一步开展工作打下良好基础。后续的培训与指导工作也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建立大学生村官讲堂,聘请农业技术人员、农业政策专家、商业精英等各方面人才,为大学生村官开展长期的业务培训与指导。

2、孕育激励机制,改革工资机制

大学生村官工资应实施绩效工作。工资的发放包括基本工资与绩效工资,在不影响大局稳定的情况下,开展综合考评与绩效工资挂钩制度。

3、健全人才流动及管理机制

切实畅通流动渠道。为了让大学生“村官”“流得动”,打消他们的思想顾虑,建立人才流动服务管理平台,细化定向从大学生“村官”中招录公务员、选聘优秀大学生“村官”充实事业单位等制度,为日后大学生“村官”流得动早作准备。同时,按照政策规定,在让大学生“村官”正常合理流动的同时,加

强思想引导,鼓励一部分人扎根基层,安心农村工作,为农村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基层干部,推进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的发展

通过不断创新改革大学生村官工作环境与制度,构建良好的大学生“村官”队伍,建立科学合理、运行有效“村官”工作长效机制,为大学生村官在村和社区工作创造一个良好的、长期的、稳定的制度环境和政策环境,从而能够让大学生村官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真正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村改革发展中实现新时代大学生的理想和价值。

第五篇:构建大学生村官工作长效机制的调研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长效机制”是在2009年4月中共中央组织部等12个部委联合下发的《关于建立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长效机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正式提出的,它不仅给大学生村官本人的工作、生活提供了有力保障,而且对大学生村官工作从源头选拔到最后的有序流动给予了宏观指导,标志着大学生村官计划由规模数量建设迈入内涵质量提升新阶段。如何在正确理解“长效机制”核心理念的基础上,形成大学生村官工作的具体实践指南,这成为学术界当前面临的紧迫问题。社会科学知识可以借助易于操作实施的发展计划,改善发展政策的制定及其操作流程,从而大大提高诱导型发展的效果。

江苏是全国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开展较早的省份,从1995年起就开始相关工作的探索实践。2007年,江苏省委省政府决定实施“双千”工程,即选派101 1名大学毕业生到苏北101 1个经济薄弱村任职,在全省正式启动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截至2010年底,江苏有组织选派四批大学生村官共计1 1660人。苏北地区作为江苏省大学生村官计划的首批重点任职地,大学生村官工作起步早,并取得良好的成效,拥有值得学习推广的宝贵工作经验,代表着江苏大学生村官工作先进水平。鉴于此,本文的分析选取苏北五县市(灌南县、响水县、涟水县、沭阳县和新沂市)作为典型个案,剖析目前大学生村官工作建设情况,希望对大学生村官工作长效机制的构建能有所帮助。

二、大学生村官工作长效机制的构建

大学生村官工作长效机制的构建是一系统工程、整体性工程,它贯穿于“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四个流程环节,即要有合适的方式选拔优秀的人才,才能“下得去”;要有配套的帮扶管理机制,才能“待得住”;要注重对大学生村官的干事创业平台建设和考核激励,才能“干得好”;各部门积极配合,形成合理通畅的分流渠道,才能“流得动”。

1.“下得去”环节。“下得去”指的是要做好大学生村官选聘工作,完善选聘机制,严把大学生村官“人口”关,把立志于服务农村、建设农村的优秀人才输送到基层一线。“下得去”环节是构建大学生村官工作长效机制的源头和起始。从2009—2010年江苏省大学生村官选聘工作来看,招聘环节不断得到调整和优化。在招聘时间上,大学生村官选聘报名工作从3月底开始宣传发动,4月中旬完成笔试事项,5月中旬公布笔试成绩,6月初进行面试、体检,6月中旬公示并决定录用名单。招聘时间比往年有所提前,较为符合大学毕业生择业时间进程安排,给他们报考大学生村官职位提供了更多的思考和准备空间。在报名方式上,采取网上报名的方式,上传照片、资格审查和缴费确认等均在电脑上操作完成,减轻了大学毕业生往返的旅途奔波劳累,方便了他们的报名工作。在招聘环节上,2009年开始江苏大学生村官选聘设置全省统一笔试环节,侧重考察履行村官工作必备的能力和素质,具体考务工作由所在县市组织实施。除招聘细节得到改进之外,所在高校和地方政府之间还注意合作。高校通过开辟网页专栏、张贴校园海报、邀请本校毕业的大学生村官回母校宣讲等多种形式,努力营造“下基层光荣”的良好氛围。地方政府则采取主动出击姿态,吸引人才加盟,如江苏省宿迁市委书记、市长联名撰写《致2009年高校毕业生的一封信》,动员广大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建设第一线激扬青春、锻炼成才。同时,宿迁市政府领导还带队走进重点高校,深人大学毕业生中间进行宣传。通过上述举措,2009—2010年苏北五县市大学生村官队伍的整体素质有了明显提高,中共党员、优秀团干部、学生干部的人数达到选聘计划的两倍以上;所在高校分布范围得以进一步扩大,名校比例日趋增大;新选聘的大学生村官全部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

目前,在“下得去”环节上,仍存在需要进一步优化的地方。首先,大学生村官组织选派和农村实际需要之间缺乏有效衔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什么样的优秀人才,大学毕业生本身具备什么样的专业技术能力,这两者在组织选派和人才需求的具体计划上体现不太明显,彼此之间未能形成优化配置。其次,针对大学毕业生报考村官的动机与能力缺乏摸底调研。部分大学毕业生思想上存在误区,把村官仅仅当作“跳板”,服务农村基层社会的意识不强;他们对农村并不了解,缺乏担任大学生村官必备的交往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大学生村官招聘过程中,组织者并没有及时掌握这些重要信息,笔试考试与面试环节也没有充分关注大学毕业生涉农能力和心理动机。再其次,地方政府与高校之间的工作对接不够流畅。以大学生村官政审为例,地方政府对政审非常重视,但是在考察时间、考察方式和考察材料准备等方面的要求差异明显。有的县市采取派人来校考察,有的则委托学校考察;考察时间前后存在不一致;对考察材料标准以及材料种类的要求不一,导致高校相关工作缺乏预见性和条理性,增加了高校配合大学生村官工作的难度。¨ 针对上述问题,从政府层面来讲,应不断改进现有选拔方式,密切与高校之间的沟通、合作,加强对大学生村官报名对象的把关和推荐,实行地方基层与大学毕业生的双向选择。高校方面,应更加注重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务卖胜引导宣传;不断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并积极利用社会实践等机会,让有志于从事农村基层工作的大学生见习,提前了解农村、适应农村;利用自身教学科研平台资源,与地方政府共建村官研究基地或者实践基地,实现“产学研”的统一,为大学生村官工作的开展注入动力。

2.“待得住”环节。当“下得去”环节处理好之后,便进入下一个“待得住”环节。作为构建大学生村官工作长效机制的基础环节,“待得住”需要大学生村官用行动守望理想,在农村广阔天地中找到人生的新坐标。调研发现,绝大多数大学生村官下到农村基层,能踏踏实实地从村民做起,多向村民请教,多向镇村干部“取经”,努力适应基层工作,这是令人颇感欣慰的地方。

“作为刚到农村工作的大学生,我们有很多农业知识、农村工作方法都不了解,对农村环境也不熟悉。应该放下架子,虚心向广大群众、基层干部学习,在对待这个问题上我们不应该怕丢面子。常言道‘达者为师’,只有虚心学习才能使自己尽快地认识农村状况、掌握农村工作的基本方法,进而在工作中推陈出新、实现自己的目标理想”(个案ZQF,男,中共党员,新沂市时集镇凤云村支部副书记,2010年新任大学生村官)。“学习党在农村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使我在办事过程中有理有据;学习村干部、老党员多年的农村工作经验,使我抓住了农村工作的窍门;学习村民身上朴实的智慧,让我学会脚踏实地,并且构筑了与群众的深厚情谊??”(个案LCY,男,中共党员,涟水县保滩镇张渡村党支部书记,淮安优秀大学生村官)。“待得住”除需要大学生村官能动地适应农村基层外,还需要地方政府大学生村官给予关注和帮扶。为此,地方政府要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探索建立多样化的扶机制,积极充当大学生村官的引路人。如沭阳县组织部将大学生村官纳入该县干部教育训规划,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利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和沭阳干部教育网等平台对大学生村官进行菜单式、点单式培训;邀请信访、计划生育和涉农等部门专家授课,重点加强农村政策法规、农业科技知识、创业技能和农村工作方法等方面的知识培训,优化大学生村官知识结构,增强岗位适应能力。新沂市则尝试建立“4+1”帮带制度,实行县四套班子领导帮扶大学生村官、乡镇领导班子与大学生村官结对、村党支部书记帮带大学生村官,优秀科技人才、农村实用人才和科技专家与大学生村官结成帮扶,明确帮带责任人的主要职责,手把手传授经验,并做好大学生村官心理疏导工作。此外,地方政府还高度重视大学生村官的日常生活,尽可能地为他们创造较好的生活条件,以激发他们工作的热情。目前,苏北五县市大学生村官食宿均安排在乡镇,绝大多数乡镇为他们购置了必要的生活用品和家用电器,并根据到村工作距离的远近配备电瓶车等交通工具。

尽管如此,大学生村官在融人新角色的过程中还是存在一些困难。调查结果显示,工作上面临的最大困难,五成左右的大学生村官选择“学不能致用,所学专业与工作挂不上钩”;近四成的大学生村官选择“村民认为大学生村官没有基层工作经验,不能给予信任”。同时由于语言、文化层次、代沟等因素,导致大学生村官与当地村民、基层干部之间的沟通存在障碍。生活方面,存在生活单调、精神文化生活不够丰富等问题。座谈中,大学生村官多次谈到“与日新月异的城市相比,农村物质条件较差,生活太枯燥、单调、平淡,娱乐设施极少”、“人生地不熟,交往圈子比较狭窄,个人交友及婚姻大事不好解决,有些时候真难耐得住自己的性子”。管理方面,主要是管理培训缺乏连贯性。大学生村官上任伊始,受到地方政府和媒体的普遍关注,培训机会较多,但随着村官数量的逐年增加,地方可能对新村官的关注度较高,而忽视了对老村官的管理。实现“待得住”的基本目标,除大学生村官自身要摆正心态、主动克服困难外,地方政府可以多给予大学生村官涉农方面的培训指导,进一步搞好结对帮扶工作,尽可能多地提供锻炼机会。工作生活中多进行换位思考,帮助大学生村官调整心态、摆脱“镀金”思想,认真做好职业规划。管理中可以利用群体的“共生效应”,促进大学生村官之间的互利共生,产生团队效能力量。待遇上面,要不断落实激励保障措施,为大学生村官解决后顾之忧。

3.“干得好”环节。“干得好”环节是构建大学生村官工作长效机制的关键,大学生村官不仅要乐于奉献——“下得去”、“待得住”,更要奋发作为——“干得好”,努力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领军人物。目前,大学生村官日常工作除协助村干部处理村委会的常规事务外,还要带领广大村民致富。在苏北五县市,创业富民已成为大学生村官工作的重心。他们有的独自创业,有的“抱团”(大学生村官联合)创业,有的与当地大户或者返乡农民工合伙办厂,取得了一定业绩。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电视节目中看到介绍建湖西塘河火鸡养殖项目,当时心中萌发把这个项目带到新荡村来的想法。2008年春节,我就到西塘河养殖基地考察,上班之后,又和另一名大学生村官LZJ并邀请镇里领导再次考察,详细了解火鸡的养殖条件、技术要求和市场销路等,决定创办火鸡养殖场。创业项目得到县乡领导的大力支持,由他们出面担保帮我们向信用合作社贷款6万元,解决了创业资金难题,镇里还将闲置的羊场无偿供给我们使用。5月20日,第一批200只苗鸡从建湖运回来。小鸡最怕冷,一冷它们就拼命往一起堆,玩“叠罗汉”,处在最底层的小鸡往往会被压死。我们就把铺盖搬到了鸡舍,轮流在氨气很浓的育雏室里值班。每2个小时检查一次温度,每4个小时喂一次饲料;同时,对鸡的成长情况进行记录。2008年引进的5000只火鸡已成功上市销售,赢利十多万元。如今我们合办的火鸡创业项目,不仅带动我村240户贫困户养殖致富,还辐射到周边乡村的贫困户发展火鸡养殖。(个案XRB,男,盐城市建湖县人,响水县南河镇新荡村主任助理,2007年大学生村官)

为鼓励更多的大学生村官投身创业,各地纷纷采取创业扶持政策,给予小额贷款、技术支持等;并将创业作为对其考评的重要依据,记人大学生村官的成长档案。例如,涟水县组织实施“大学生村官创业培植工程”,设立1000万元大学生村官创业基金,为创业大学生村官每人提供10万元以下免息贷款,并组织有创业意向的大学生村官赴苏南等地考察学习。在每年年终的优秀大学生村官评选中,突出创业富民指标的“分量”。

目前,影响大学生村官“干得好”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首先,部分大学生村官扎根意识不强,只把村官当成过渡或暂时就业的权宜之计,短期效应明显。这不仅与大学生村官自身思想认识有关,而且与国家的大学生村官政策有关。国家政策重视三年期满后的分流优惠(如考研加分),而针对准备继续扎根农村基层的大学生村官的优惠政策较少,也未最终明确扎根农村基层的大学生村官的身份归属。其次,大学生村官在“乡干”和“村官”之间定位不清,职责模糊。大学生村官吃住均安排在乡镇,由于撤乡并镇后乡镇人手严重不足,不少大学生村官便被借调到乡镇临时使用,他们成为“驻村干部”,村里有事才去看看,导致大学生村官缺乏对村情的了解,在融入村组集体的过程中受阻。最后,评价考核体系不够完善。大学生村官考核体系偏重创业富民,对大学生村官在村务管理以及文化教育方面的便民、育民、乐民工作强调不多,而且村民的意见在大学生村官量化考核工作中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l

3要使大学生村官“干得好”,尚需进一步做好以下工作:首先,解决扎根基层问题。大学生村官计划作为国家人才战略工程,国家投入巨大的财力物力支持,希望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在实际管理工作过程中,要将村官任期内的考核成绩作为以后报考公务员、研究生等的评判标准或者同奖惩制度联系起来,比如根据考核优秀等第给予大学生村官年终奖金或者增加一级薪级工资。特别要对那些想要续聘、继续留在农村工作的优秀大学生村官给予更多的政策优惠和精神褒奖,明确其身份属性。其次,要明确考核主体,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地方政府是大学生村官工作考核的主体,考核上既要重视对大学生村官创业的考核,也要重视对其村务管理的考核;要建立完整的纵向考核体系,形成由县到乡镇再到村民的全面综合评议;在奖惩上既要重视精神鼓励,也要重视物质奖励,引导大学生村官努力干出实实在在的业绩。最后,加强针对创业的理性思考。辩证看待“人人都创业”的现象,重点鼓励有条件、有能力的大学生村官上项目、搞创业,地方政府要做到对大学生村官关爱而不溺爱、扶持而不“拔苗助长”,对大学生村官进行分类培养。

4.“流得动”环节。“流得动”是构建大学生村官工作长效机制的末端环节,它是激发大学生村官队伍整体活力的根本驱力。大学生村官的服务期为三年,三年任期期满面临着何去何从的问题。¨ 目前,《意见》已经明确大学生村官服务期满后的五条出路,分别是“留村任职村官”、“考录公务员”、“自主创业发展”、“另行择业”和“继续学习深造”,力图打造一个多元化的出口通道。从灌南、响水苏北五县市的调研来看,目前主要存在几个问题:其一,地方政府对三年服务期满的大学生村官出口问题重视不够,未能立足长远加以全盘考虑,如制定大学生村官正常流动的总体计划和具体措施,而仅是停留在大学生村官的使用、管理层面。其二,相对而言,五条出路中“考录公务员”是众多大学生村官的首选,但该出口招录的人数十分有限,竞争异常激烈。其三,部分大学生村官对自己未来发展规划不够,有的甚至有迷茫感,存在“一年熟悉、二年适应、三年看情况”的现象,“边走边看”和严重依赖政策的心理加剧了有序流动的难度。“流得动”环节的关键在于建立有序流动机制,我们认为:第一,要拓宽渠道,继续夯实多元化出口内涵质量。由于个人专业不同、能力不同、志愿倾向不同,对流动去向的要求也不一样。地方政府应因势利导,按需流出,实现人尽其才,避免“考录公务员”一条出路。沭阳县组织部门就提出“六个一批”解决大学生村官出路难题,即村干部岗位留任一批,创业有成转型一批,公共服务机构充实一批,机关事业单位招聘一批,乡级班子优选一批,考核不称职淘汰一批。第二,要形成吐故纳新的良性机制。“流得动”需要完善大学生村官考核机制,除日常工作表现外,考核内容应当增加“三农”发展实绩的比重,体现其工作特点;“流得动”还需要建立大学生村官正常退出机制,实现大学生村官能进能出,使村官队伍始终保持旺盛的生机活力,保证大学生村官工作的健康持续发展。第三,要整合多方资源,正确引导和合力扶持大学生村官流动。国家和地方可以通过互动,做到上有政策引导、下有举措配合,地方可以通过考察培养,好中选优,留住枝头“金凤凰”。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村官服务期满后会另行择业,地方应加强与当地企业的联动,鼓励用人单位优先聘用。地方可以与高校联手,打造人才培养新平台。高校可以通过“回炉充电”等方式提高大学生村官处理农村事务的综合能力,而地方则要正确引导、支持大学生村官选择深造的决定。鉴于《意见》已经明确规定,选调生主要从具有2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大学生村官及其他到基层工作的高校毕业生中招考,我们提出政府相关部门职位的公务员招考,应逐渐减少好范文的比例,而拿出一定比例的招录计划,专项招录服务期满的大学生村官或基层工作者。针对目前高校招考的在职或脱产的研究生多是面向全社会,我们建议有条件的高校开展与大学生村官工作紧密联系的专业硕士教育,如农业推广专业硕士,以增强大学生村官深造的针对性和实战性。

三、简要小结

大学生村官计划是一新生事物,是党中央着眼长远培养基层后备干部的战略举措。推进这一重大计划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坚持宏观层面的整体性设计原则。一是顶层设计,即需要站在战略高度长远角度来谋划大学生村官计划发展走向,国家应担负无可替代的引擎角色。二是“打包”设计。大学生村官计划的主体是大学生村官,故构建大学生村官工作长效机制的关键就在于给他们提供全方位的包裹式服务支持,通过这种“打包”或者整体设计来进行资源整合,协助他们自立自强、发挥潜能,在村官工作岗位上建功立业。三是整合设计。大学生村官计划由中共中央组织部牵头,联合宣传部、教育部、公安部、民政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国务院扶贫办、共青团中央等多个部门共同组织实施,这就需要机构部门之间进行协作、明确职责分工,建立齐抓共管制度,形成一股向上的整体合力,推动大学生村官工作的有效开展。除此之外,大学生村官工作长效机制的构建还需高度重视地方性实践知识。这种地方性实践知识被美国人类学家詹姆斯·斯科特称之为“米提斯”,他认为,在科学知识的霸权范围内,“米提斯”被贬低是由于它的发现是应用的、处于具体时间和背景之下的,不能被综合进科学交流的一般惯例中,而只有把握“米提斯”潜在的成就和范围才能真正欣赏它的价值。我们认为,当大学生村官工作长效机制核心理念提出与树立后,接下来的主要任务便是精心设计、具体落实,形成精细化的技术和科学合理的程序,这需要地方基层反复观察、探索实践和试验,有必要从“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和“流得动”四个流程环节予以审视,形成概括性的经验总结和结论呈现,丰富和充实长效机制核心理念。通过宏观层面的整体性设计与地方性的社会实践知识的结合,我们有理由相信,定能构建出符合中国农村实情和人才自身发展需要的大学生村官工作长效机制。

下载大学生村官长效机制调研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大学生村官长效机制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大学生村官长效机制的调研报告(祁峰)

    关于大学生村官长效机制的调研报告随着2008年4月10日中共中央组织部、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关于印发关于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的意见(试行)的通......

    关于建立大学生村官工作长效机制的调研报告

    深入学习实践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大学生村官工作长效机制 为贯彻落实好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以及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引导高校毕业生到村任......

    关于建立大学生村官工作长效机制的调研报告3000字

    关于建立大学生村官工作长效机制的调 研 报 告自2008年开始,全国范围内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级基层组织任职工作全面开展,全国计划在五年之内选聘10万名“大学生村官”,每年2万名......

    大学生村官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 XX村位于河北省XX市XX镇,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我国农村社会发生了深刻变革,工业向园区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居住向社区集中......

    大学生村官调研报告

    大学生村官调研报告 --安溪县龙涓乡玳堤村书记助理黄勇传 2009年8月,我开始了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的生活,进村一年多来,通过走访群众、实地考察等方式了解本村村情,对玳堤村的经......

    大学生村官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调研对象:xxxxxx村 调 研 人: xxx 调研时间:二0一三年八月2013年大学生村官调研报告 2009年8月,我开始了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的生活,三年来,我通过与村两委干部接触,走访群......

    大学生村官调研报告

    扎根农村艰苦奋斗,广阔天地大有可为—关于大学生村官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是落实十七大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也是近年来中央出台的一项......

    大学生村官调研报告

    大学生村官调研报告范文 大学生村官调研报告范文当今,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尤其是广大农村青年进入城市,造成了农村劳动力的短缺,农村社会管理难度增大。......